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时间:2022-05-04 15:43:23

导语: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第1篇

2、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3、摹状貌,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特征。

4、举例子,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

5、列数字,也叫列数据,说明文中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

6、作诠释,说明文章中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

7、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

8、分类别,可以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9、引资料,为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第2篇

【摘 要】教师不大爱教说明文,学生也不大喜欢学说明文,觉得它枯燥而乏味。这一认识,使说明文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事实上,让学生学好说明文体,不仅是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且它对学生整个思维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重视;说明文体

说明文体平时练得少,然而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用处却不少。练好说明文体的写作,不仅有利于工作、生活,还能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1. 说明文与其它文体思维的区别 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所谓说明,就是要客观地对某种事物或某一事理作解说,使人能够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这就决定了无论在表达方式上或是在思维形式上,说明文都不同于记叙文、文学作品和议论文。 与记叙文、文学作品相比,记叙文和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回想、联想和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而说明文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进行抽象思维。可见,二者所运用的不是同一类思维。 与议论文相比,二者同属于抽象思维。无论议论或说明,都要运用抽象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说明文甚至像议论文那样也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但是,二者的抽象思维又有所不同。议论文的思维,主要在于通过逻辑推理能够一步步地推出结论(观点或论点),从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说明文的思维,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以及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议论文和说明文虽然都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但议论文更多地是对抽象道理的分析和综合,而说明文中对实体事物的说明则更多地对事物的实体进行分析和综合。说明文虽然往往也要用到推理,但说明文的推理在于说明客观性的事理,而议论文的推理则在于论证自己的观点。

2. 说明文的在思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引起大家对说明文教学的重视,在这里有必要谈谈说明文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初中到高中,是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迅速发展并不断走向基本成熟的重要时期。学生要由记叙文的比较初级的形象思维发展到议论文的比较高级的抽象思维,其间起着过渡性重要作用的便是说明文的比较初级的抽象思维。 我们知道,说明文一般可分为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和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为了说明事物的形状、质料、特征、成因、类别、构造、功能等,虽然需要抽象的分析和综合,但它毕竟还有着眼前的具体实物的形象或其表象的依托。在这一点上,实体事物说明文和记叙文思维凭借的材料或思维的对象都是实际事物的形象或表象,只是在思维加工的方式上一个采用了一形象加工的方式,一个采用了抽象加工的方式。所以,学生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中,第一步首先应该由记叙文过渡到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即由再现性的形象思维过渡到实物概念的抽象思维。实物概念是对实体事物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结果,它已从具体形象或表象上升到了概念,但又比社会概念、科学概念、哲学概念等的抽象度低。因而可以说,实体说明文是由记叙文的比较初级的形象思维向着初级的抽象思维过渡的最佳转换点。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再由实体事物的说明文过渡到抽象事理的说明文,这样,思维的抽象度就又提高了一步。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如《人类的语言》、《食物从何处来》),为了阐明事理的概念、内容、规律、性质、关系、作用等,不仅要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而且要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它的要求比实体事物说明文高。但与议论文相比,因为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只是客观地解说,主要不在于通过推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所以它的思维难度又比议论文要小一些。在学好抽象事理说明文的基础上,第三步再过渡到议论文的抽象思维就比较容易些。由此可见,要学生由记叙文的形象思维一下子跳跃到议论文的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说明文正好在二者之间起着一个中间环节的过渡作用。

第3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说明文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1.引言

说明文这种文体的写作目的是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传播知识,介绍事物、说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主要内容。知识性、科学性、客观性是该文体的三个显著特点。说明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说“屏”》等都是说明文中的经典作品。说明文在学生阅读能力发展过程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教学说明文要给予学生怎样的收获?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2.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说明文没有小说荡气回肠的情节,没有散文清丽隽永的语言,没有议论文缜密严谨的论证思路,没有诗歌含蓄优美的意境……但它融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体,阅读说明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词句理解能力、信息筛选能力、要点概括能力、内容探究能力、评析鉴赏能力、体验感悟能力等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是其他文体课文所不具备的功能。初中阶段说明性文本教学的基本目标如下:①通过比较,区分说明性文本的文体特征;②阐述说明对象及特征,知道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③准确区分说明性文本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④迅速捕捉说明性文本的要点信息;⑤用说明性语言准确、形象地说明某个事物;⑥体会说明性文本所蕴含的基本情感趋向。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两个把握”,一是准确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二是引导学生注意说明的详略。

3.优化说明文教学策略,提高说明文教学实效

3.1运用“三环节”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所说的“三环节”是指“自由朗读、宏观把握——研读课文、讨论分享——回顾全文,指导归纳”。譬如,执教叶圣陶的经典名篇《苏州园林》,在“自由朗读、宏观把握”环节,笔者要求学生根据预习提示初读课文,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笔者主要通过两个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与线索,从整体上感知课文:①作者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在“研读课文、讨论分离”环节,笔者要求学生按阅读说明文要注意的五个方面,逐一对照,加强领会,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与感知。这一过程要指导学生“精读”,抓住课文重点段落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要求边阅读边作批注、圈点,然后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彼此的思想观点。这一环节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是:既要兼顾全面,又要锁定重点,有面有点;既有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又有对重点段落的深入探究;既要防止教师陷入逐段肢解课文的泥潭,又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在“回顾全文、指导归纳”环节,笔者着力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及写作特点、说明方法进行归纳,这一步是对第二环节阅读实践活动的升华,目的是培养学生回顾、整理、归纳、概括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总结出说明文写作的一般规律。

3.2运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说明文大多富有趣味性。教师要抓住文本的这个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说明文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或画图,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学《中国石拱桥》,笔者就安排学生用硬纸、塑料泡沫等材料制作赵州桥的模型;教学《故宫博物院》,笔者则安排学生根据课文的相关说明制作一张图表,并用不同颜色标明重点介绍的建筑,使学生掌握故宫建筑群的全貌。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手段能够促使学生兴味盎然地阅读课文,并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此外,笔者在教学中还常常根据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图片,图文对照,将阅读课文与欣赏图片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引导学生从说明文中汲取写作方法。

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譬如,教学以时间为写作顺序的说明文,要让学生找出表示时间标志的词语或句子。通过阅读体会以时间为顺序说明事物的特征,使文章眉目清楚、次序井然;教学以“空间顺序”为写作顺序的说明文,抓住文中表示方位的词语,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如教学《核舟记》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出“船体——船头——船尾——船背”这一空间顺序,并体会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个方面的特征。

其次,要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具体句子,了解并掌握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等,都是说明文常用的方法。例如,《看云识天气》一文就使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将云的“形态特点”、“所在位置”、“厚度情况”、“光彩现象”及其与阴晴雨雪的关系分成两类,又将云的形态特点及其变化分为两类进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反复品读相关句子或语段,让学生明白通过这样的分类说明,把错综复杂的现象描写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让读者看了一目了然,获得对事物的全面了解。

最后,要引导学生欣赏说明文中精彩的修辞手法。为了生动形象地介绍事物,增强文章的欣赏品位,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说明文常常采用各种修辞手法。譬如《看云识天气》一文就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说明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这些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进行欣赏、品味,体会其好处,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4.结语

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教师要更新说明文教学的理念,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努力使说明文教学充满趣味性、探究性与实效性,让学生通过说明文的阅读真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第4篇

2012年各省市中考试题所选取的说明文阅读材料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涉及的题材有科学技术类,如包头卷《垃圾变水泥》,株洲卷《超级网银》;自然生态类,如福州卷《海光》,南宁卷《食虫植物开花》;文化历史类,如成都卷《椅子改变中国文化》,陕西卷《丝路织锦》等。

说明文阅读题型多样,有的考区以选择题为主,如天津卷《赵州桥》,武汉卷《你相信星座能影响性格吗》,全都是选择题。大部分省市中考说明文阅读在保留传统命题形式的基础上,注意题型创新,将传播知识,考查学生能力,培养科学精神,训练思维有机融合。

2012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的考点有以下几种:

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行信息提取。

例题: 2012年陕西中考语文考卷,阅读《丝路织锦》(原文略)第9题:细读第6段,概括盛唐之后织锦特点。2012年兰州语文试题第22题: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标题。

答案:

陕西卷:从第6段中提炼出:中国花卉与西来动物纹样相结合,形成新图样;图案饱满,轮廓细腻,层次丰富。

兰州卷:昆虫有智力(学习倾向)。拟题时,从两方面考虑,说明对象是昆虫,因为文中列举了四种昆虫,有代表性。他们的共同特征显示出一定的智力倾向或学习能力。

解法:说明对象是文中所说的具体事物或抽象道理。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提取信息,具体可以从四方面入手:①看题目。一般来说,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就是要说明的事物。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中心句一般都是明确简洁的,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③从分析材料入手。整合课文内容,概括提炼说明对象及其特征。④应充分注意归纳的完整性。事物的特征有时不止一个。

二、指代题

例题:2012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阅读《龙生九子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原文略),第23题:第②段中“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造像”中“其”字是指“九子”中的----。答案:嘲风。

解法: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指示代词知识的掌握,属于信息提取题。解答“找出指代内容”这类试题有固定的格式:先找出指代词所在的段落、语句,然后采用瞻前顾后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所指代的内容就在指代词附近,往往是前一句或后一句。找出之后,把指代词换成找到的内容,验证答案是否正确即可。

三、考察对说明文语言类别的掌握,对常见说明方法及说明顺序的判断。

例题:2012年南宁中考语文试卷,阅读《食虫植物开花》(原文略)的第10题:下列句子属于平实说明的一项是_____。2012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阅读《植物聊天》(原文略)的第13题:分别指出下面两个句子的说明方法。2012年株洲中考语文试卷,阅读《超级网银》(原文略)的第13题: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答案:

南宁卷:C 因为其他三项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属于生动说明。哈尔滨卷答案:(1)举例子 (2)打比方。株洲卷:逻辑顺序 。

以上题目的难度都不大,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解法:1. 说明文按表达方式分类,可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一般性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和知识,说明事物变化和事理,这类说明文要求具体、科学、浅显易懂,又称为平实说明。文艺性说明文即科学小品,它的特点是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等方式,以对话、故事等形式来加强说明形象性,使文章生动、活泼、有趣。

2. 要理解并熟知常见的说明方法。举列子即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方法。常见的标志语有“比如”、“例如”、“如”。分类别:根据事物属性的异同,把事物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逐类加以说明。作比较:是将两种有联系的相同的或者不同的事物加以比较的说明方法。

3. 说明文常见说明顺序:

(1)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说明形状和构造的实物(如:建筑、工艺品等)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

(2)时间顺序:即按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说明事物。介绍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的说明文常用这种说明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介绍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或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的本质往往使用这种顺序。

四、考察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

例题:2012年株洲中考语文卷,阅读《超级网银》(原文略)的第15题:文段5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012年临沂中考语文卷,阅读《天外飞来准晶体》(原文略)的第15题:第一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株洲卷: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传统网银”和“超级网银”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了“超级网银”的特点。临沂卷: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说明对象“准晶体有固定熔点,导电性能差,容易像非晶体玻璃那样容易破裂”的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法:辨识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要注意三点:一要理解并熟知常见的说明方法的基本特征及作用。比如,举例子的作用是真实有力地说明了事物或事理。分类别能给人以概貌的了解,区分各个类别的差别,使说明更具有条理。列数字可以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极具说服力。作比较将两事物相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二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因为任何一种说明方法的运用都是为说明某一内容服务的。三要注意此类题型的答案模式是:说明方法+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了什么(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

五、品味说明文语言。

品味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分析副词、关联词的表达内容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考考点。

例题:2012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说明文阅读(原文略)第22题:选文第3段加点词“多数”为什么不能删去?请简要回答。

答案:沈阳卷:“多数”表示限制,说明当时大部分人类祖先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如果去掉,表示人类祖先都是这样,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法:说明文语言有的平实,有的生动,但准确性是说明文的重要特点。回答这类问题有固定的答题套路: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表示程度;“大约”、“可能”表示估计;“偶尔”表示频率;“大多”、“仅”表示范围。3.若删去,原来什么意思就变成什么意思了。4......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六、考察学生对重要词语的理解

例题:2012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阅读《植物聊天》(原文略)第12题:说明什么是“植物聊天”。

答案:哈尔滨卷:在这个联络系统中,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信息,并与其他植株共享信息的现象叫植物聊天。

解法:这种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题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阅读题干,反复读相关段落就近检索,提取关键语句。2.概括时运用“.....是.....”或者“.....叫做.....”的判断句式。

七、梳理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例题: 201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阅读《高山上的守望者》(原文略)第13题: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012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第23题:简要说明:④⑤⑥三个自然段的顺序不可调换的原因。

答案:

河南卷:①照应题目,引出说明对象——岳桦。②生动形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简要介绍岳桦的生长环境,强调其生命力顽强。④引起下文。沈阳卷:(1)④段和⑤⑥两段在结构上是总分关系,(2)段和⑥段的说明内容是按照时间顺序说明的。

解法:1.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 : (1)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形:①总分式;②分总式;③总分总式,多见于逻辑顺序中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文。(2)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逐层深入说明。常见于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说明文。 (3)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多见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

2.句子在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从内容上看,多起到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交代原因或之所以这样说的依据。如果语言优美或者引用诗句、传说等,其作用分别是生动形象,增强文章诗情画意,增强文章趣味性,吸引读者。从结构上看,句子的作用多为:总提作用、总结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标志文章思路的作用。

3.对说明文思路的把握,我们可以这么入手:首先分段阅读,归纳主要内容,然后划分段落层次,最后梳理陈述思路。

第5篇

【关键词】阅读;文体分类教学;阅读方法

“我们要少教一点,让孩子多学一点”,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多教”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教学中采用少教多学模式,改变了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让学生学会方法,学以致用则显得更为重要。

目前的课堂改革也要求我们给予学生更多的方法和思考空间,而不是老师的多讲,让学生学会思考更为有效,让学生多学一点更为重要。“阅读是通过学生和文本的亲密接触,提炼或感悟文本所提供的文字信息,从而获得身心的愉快、人生的感悟、知识的积淀等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所以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能力考查的主要方面,在这方面“让学生多学一点,老师少教一点”对于语文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虽然阅读中每个读者都会对文章有自己的理解,新课程标准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和体验”,但是对阅读理解的内容考查中仍会有一定的标准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刻感悟文章思想的同时学会技术性的答题方法来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不过,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切入点。作为老师,我们只要把这个切入点告诉学生,剩下的方法和思考就可以放手让学习自己独立完成,我们看上去是少教了,实际上学生学到的知识没有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会提高。

在教材的安排中,编者刻意强化了文体特点,这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和第四单元全部都是说明文,分别从“建筑艺术”和“动物世界”方面表现了说明文的特点,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时机教给学生说明文的特点。在简单阅读几篇课文之后不必马上分析课文内容,而是用教案的方式及时补充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技巧:

一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都属于说明文,说明文具有客观性、科学性、简明性等特点。

二 阅读说明文基本知识

1 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 说明的对象和特征: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更好的了解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3 说明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 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等

5 说明的语言: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是说明语言准确性。

三 第一次阅读:

1 初次阅读主要是把握说明文的事物特征,一般可以带着三个问题:(1)全文自始至终围绕哪一事物介绍说明的。(2)文章从哪个方面对该事物介绍的?(3)该事物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 初步分析说明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四 第二次阅读

再次阅读应以说明方法作用的运用,说明语言的品析,说明顺序的把握为重点。

当然学生单纯知道了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接下来我们可以结合课文让学生从文章中寻找各自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和说明语言。同样的文体有同样的特点,学生从最熟悉的课文开始寻找思考阅读说明文的要求,因为是课本又是第一次接触,学生的注意力一定相应的会集中些,对阅读技巧的记忆也会牢固一些。同时,连续的分析思考与同学的答案的比较中会不断的总结经验,老师也会在不同的课文中和学生同时讨论说明文中略微的差距,比如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的不同。

阅读速度和质量的提高同时也要求我们进行大量的练习,在对课文完成分析的同时也要补充更多的同一文体的文章或阅读理解练习及时巩固,让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时就将文体特点及阅读技巧记住。

第6篇

一、阅读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标志

为了让读者有明晰的印象,作者总是抓住这一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重点说明。例如《松鼠》一文,作者紧紧抓住松鼠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性格进行说明,这两点正是松鼠的主要特征。另外,除了说明事物的特征外,还要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的特征,从哪几个角度介绍事物的。例如《死海不死》一文,围绕着死海的特征,从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先说死海的“死”(现象特征),再说死海的不死(本质特征),最后又说到死海的“不死”与“死”(现状和未来发展特征)。这样死海的全部特征便被层层深入地揭示出来了。所以,我们在阅读说明文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二、阅读说明文,要注意说明的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文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一般来说,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就是按照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文章按照瞻仰的路线(空间变化)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先周围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介绍;《死海不死》―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三、阅读说明文,要注意说明的方法

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适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择最佳方法。例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为了清楚准确地说明这类物候现象,作者采用了打比方、作诠释、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还如《看云识天气》一文,把天上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云,比作羽毛、鱼鳞、羊群、河川、雄师等。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

第7篇

1、 把握说明文的结构,提取文中有效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2、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中国石拱桥》属于后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前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引用、作假设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阅读说明文和写说明文可以联系起来。上面谈到的所要把握的四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写说明文也要注意,只是所提要求要注意符合学生实际。

3、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第一,内容上的科学性。说明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第二,结构上的条理性。事物和事理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种说明顺序往往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所以阅读说明文时,理清结构层次与把握说明顺序是一致的。

第三,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门学科的教科书、科普读、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是说明文。可以说,说明文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1)简洁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2)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3)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写的内容要科学。

(4)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5)条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6)逻辑性。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

(7)趣味性。元大鹰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

4、词语积累【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孕yùn育 萌méng发 销声匿nì迹 连翘qiáo

点拨:注意多音字“翘”字的读音。

2.解释下列词语。

(1)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2)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3)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本课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4)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3.用恰当词语填空。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家(称谓) 竺可桢(人名)。

2.说明文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两种,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

3.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三种。

4.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最基本的特征。

【第17课 奇妙的克隆】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胚pēi胎 蟾蜍chán chú 两栖qī类

分泌mì 濒bīn临 繁衍yǎn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2)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奇妙的克隆》的作者是谈家桢。【第18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臀tún 骨骼gé 铱yī 潮汐xī

尘埃āi 硅guī 追溯sù

点拨:“臀”不要误读成dian

2.解释下列词语。

(1)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2)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3) 致密:细致精密。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阿西莫夫是美国着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称谓)。

【第19课 生物入侵者】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归咎jiù 藩fān篱 扼è制

2.解释下列词语。

(1)束手无策:比喻没有任何办法对付。

(2)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

(3)归咎:归罪。(4)藩篱: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2)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生物入侵者》的作者是梅涛。 【第20课 你一定会听见的】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喷嚏tì 嚼jiáo饼干 嘈cáo杂 面颊jiá

点拨:注意多音字“嚼”的读音。

2.解释下列词语,

(1)潜意识: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

(2)过滤:这里是选择的意思。

(3)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你当然知道,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而每一种声响,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

第8篇

从教几十年来,我一直在找资料、翻教参、看试题,不仅虚心请教,还细致总结要点,终于寻到了合理有效的说明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并把学习说明文的一系列知识点穿成一条线,整理出了“学习说明文的实用三步曲”。经过多次的教学实践,有了很好的成效。具体如下:

“第一步曲”总的来说,是前哨,是根基,是铺垫。指在学习说明文之前,利用1~2节课时间,深入浅出地介绍学习相关说明文的知识点。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以“学生主动出击,教师备用提供”为原则,以“学生带问题思考,做出答案;教师做百科全书,提供给力帮助”为基本点,最后还要用几道练习强化重点。

“第二步曲”指典范说明文的教学。先进行说明事物突出、说明方法清晰、说明顺序明确等的文章教学,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如选择《苏州园林》《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等,这样的文章虽在说明文学习上略有小小的难度,但学生结合第一步曲的学习,轻轻踮脚就能摘到胜利果实。

此步中,教师可根据以下板块灵活进行:1.认准说明对象;2.辨别说明方法;3.理清说明顺序;4.感受语言特点;5.总结说明结构。让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共同分享。

“第三步曲”就是写作训练。在经过近两周的说明文学习后,学生在脑海中已有了清晰的框架,但具体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反馈。写作就是最佳选择。最好提前一天告知,给学生充足的构思空间。

如近期我们班的说明文学完后,我又一次惊奇地发现,学生的作文选材广泛、五花八门。有的写关于医学的,如大肠杆菌、甲型H1N1等;有的写科技方面的,如护卫舰、黑洞等;有的写生物方面,如草履虫、红鲤鱼等;有的写日常用品,如纸、水、压力锅等;有的写花草,如勿忘我、牡丹等;有的写水果,如草莓、火龙果等。当然只有好的选材难以让文章充满活力,得有血有肉、语言生动才行。这点学生通过三步学习掌握也不错。

如王鹤同学《花生的自述》一文开头就引用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知道这是什么吗?哦,没错,是我的最爱――花生。”在文段中间,小作者对说明文的基本要素把握精准,不惜用大量生动诙谐的笔墨来描述花生的外形,“有的像个老头,有的像张弯弓,有的像英俊少年充满青春的活力,有的像绽放的花朵弥漫着清香与甜蜜”。

第9篇

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个人认为:说明文和散文是两种不同的文体。虽然新课标要求淡化文体,崇尚人文,但是再精美的说明文无论如何也不能作为散文来评讲,所谓“绿肥红瘦,各有千秋”。试从以下几方面简述我的看法:

1 文体上

说明文既然作为一种文体存在,自有其独有的文体特征。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明代学者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中说:“夫文章之有体裁,犹如宫室之有制度,器皿之有法式也。”这也就是说,文体知识就是篇章的“制度”和“法式”,因此讲授说明文和散文这两种文体时,文体特征还是应该向学生讲明白的。

2 语言上

说明文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即准确、严密。无论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无论它的语言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都必须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准确的语言是为准确阐明事理或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服务的。如《中国石拱桥》中的“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此句用了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语句优美且形象生动,其目的就是为了形象、生动地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桥洞成弧形”。

散文的语言优美洗练,人们常用“明净无尘的水晶”、“色彩鲜明的玛瑙”、“甘冽清澈的山泉”未比拟它;散文教学,品尝语言美是重点。应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揣摩散文语言的生动性和情韵。“比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描写菜畦、石井栏、皂夹树、桑椹四景,分别用碧绿、光滑、高大、紫红四个词修饰,质朴自然,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孩子的视野和知识水平。

一句话,说明文的语言为说明事物的特征或说明事理服务,散文的语言生动、优美,为增加文章的辞采、营造情境的氛围、抒发寓于景的情怀服务。

3 特点上

说明文要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科学性、准确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单列“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就体现了说明文的科学性是至关重要的,说明文不能借文学的羽翼以获得新的飞翔。我们教师从科学的角度解读说明文,以科学的批判精神讲授说明文,学生一旦树立起这样的“科学意识”,说明文教学也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