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数学评课

时间:2023-03-07 14:58:41

导语:在小学数学评课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数学评课

第1篇

一、这节课给我的感觉

1、杨老师的谈话引入做得挺好,她首先是通过创设情景,出示三位航天员,并说明神舟7号发射成功,圆了几代中国人漫步太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科学家要在茫茫的大草原上迅速准确地找到返回的航天员的位置,首先要确定好什么?由此引出学习确定位置的重要性。“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例如用数对写出小青的位置,根据领到的数对找到自己的新位置,这些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充分利用实物数学,让学生动手、动眼,利用小组工作,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整个课堂还是很活跃的。

二、三个方面可以肯定

1、目标定位准确,能很好的根据这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切实可行的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设计合理,能充分考虑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的引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整节课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教学理念新颖,在课堂中能充分的使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使用实物教学、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能恰倒好处的进行引导,课堂氛围良好,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热情。

4、学生知道细致、学法深入,通过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变了。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引导的学生学习,使她感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整节课特色

1、能在教学当中注重学生的年龄特色,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

2、构建合理。能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构建、营造出新颖,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3、层次清晰,能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有的放失的层层推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使教与学的过程一目了然。

四、提几点建议

1、要重视课堂评价,在课中对学生应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

2、教学语言不太规范,有些惯用语言应尽量少出现。

第2篇

关键词: 以学评教 小学数学 课堂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评价必须改革。新课程提出,要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新体系。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说,在评价指导思想上更应该实现从“评教”到“评学”的根本转变。但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以下问题。

一、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学习状态――消极被动。

随堂听课中发现我校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不佳,有的学生上课答非所问,经常走神,表情木然,有的上课睡觉,昏昏然,有个别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拒师情绪。抽样问卷调查显示,学生上课普遍存在以下明显的消极学习状态。

1.被动参与。我们随机抽取我校与邻近一所村小共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上课主动发言、合作学习时发表观点的状态不理想,只有26%的学生上课经常发言,34%的学生上课不主动发言,40%的学生上课不爱发言;小组合作学习时,只有31%的学生能主动参与并发表观点,39%的学生被动参与,不主动发表观点,30%的学生基本不发表自己的任何想法。

2.懒于思考。当老师提出一个需要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时,问卷显示只有28%的学生选择努力思考,主动解决,45%的学生等待优秀生的答案,21%的学生等待老师宣布答案,7%的学生不想知道答案。

3.不专注学习。专注即为集中注意力,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状态,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条件。一项关于学生上课专注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上图表明,58.6%的学生对学习很专注和比较专注,34.4%的学生对学习不够专注,7%的学生对学习很不专注。这些消极的学习状态阻碍了学生的发展,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评价方式――单一机械。

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与教师的课堂评价直接相关,为了了解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及评课行为,笔者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对周边三所学校的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课堂评价存在以下问题。

1.评价方式单一。课堂上教师主要采用掌声与口头语言,很少用肢体语言、神情目光。问卷结果显示对于学生精彩的表现,47.6%的教师采用激励性评价语,61.9%的教师“叫全班同学用用掌声表扬他”,28.6%的教师用肢体语言评价,只有19%的教师用学生喜欢的目光评价,而学生问卷显示77%的学生希望老师“微笑着点点头,用眼神表扬他”精彩的表现。

2.评价主体单一。基本是老师评价学生,尽管学生对同伴与老师的评价意愿很强,但老师没有把评价的权利下放给学生,没有创造让学生自评、互评、评价教师朗读的机会,只有19%的教师上课鼓励学生互相评价,14.2%的教师鼓励学生评价自己。

3.评价内容单维性。课堂上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引领,但忽视学生的发展性评价。问卷结果显示“当学生答非所问的时候”,66.7%的教师“请另一位学生帮助他答题”,38.1%的教师“把问题重复一次,请他再答”,没有一位教师选择“什么也不说请他坐下”,这与学生问卷显示的意愿并不相符,55%的学生希望教师给他一次修正答案的机会,24%的学生希望老师“什么也不说请他坐下”。

(三)课堂评价标准――重教轻学。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标准指向教学行为,忽视学生学习状态,偏离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目的。如一项“您觉得一堂好课应具备哪些重要条件”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心中的“一堂好课”标准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教学效果,比较容易忽视学生的“学”的真实表现与课堂提升(见下表)。评价标准导向不明直接导致课堂教学评价重教轻学。

另一份教师课堂评价问卷显示教师在听同行上数学课时,最关注的是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其次是课堂氛围与教学效果,只有13.6%的教师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可见我校现阶段的数学课堂评价“以教论教”的评价理念根深蒂固,“以学评教”的课堂评价机制急需构建。

(四)课堂评课视角――偏离学生。

听评课几乎成了学校教研组活动的核心,但大部分学校的教研组教师听课时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与优秀生的个体表现,忽视学生的学习状态;评课时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成效,游离课堂中学生的真实学习历程,评课活动有量无质。如以下是我校一次高段数学组教研活动评课简录:

以上评课视角主要指向教师的“教”,偏离学生的“学”。这样的评课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与教师专业的发展。一项教师问卷结果显示,教师主动参与评课的积极性不高,主动参与评课的教师占33.3%,很少参与评课的教师占28.6%,38.1%的教师出于“教研组长布置才会评课”。评课时66.7%的教师关注教学设计巧妙与教学过程流畅,只有14.3%的教师关注学生精彩发言,19%的教师关注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提升。

二、“以学评教”课堂评价策略

(一)借用量表评价,全方位观察。

量表评价指就某项学习状态采取量表的评价标准定点观课,深入剖析。通过大量的阅读,与名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相关研究,我们在学习借鉴他人优秀课堂评价量表的基础上初步设计以下课堂评价量表。

用评价量表检测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是课堂评价的关键。此量表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在使用时将听课的教师分成四组,分不同状态进行学生活动微格记录表,整合各项指标给予等级评定,听课的教师需要熟悉评价指标,熟悉学生与教材,打印学生座位表、课堂记录表及教学设计,准备录音笔。对具有反思研究意识的教师,此量表能逐渐引领他走向有效的生本课堂,改进教学行为。

(二)设计课堂观察表,团队分点评课。

听课教师的课前准备充分影响评价的质量。分解评价标准设计观课表,是课堂有效评价的关键。笔者在课堂研讨课是如何有效评价课堂中学生思维状态设计了以下的观课表(表二),并根据听课教师的特长采用分点观课、评课,收到较好的评课效果。

(三)转变评课视角。

1.淡化“教学目标”,强化“学习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教案设计时根据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的目标除了教材外,还立足学情。教师采用课前预习提示单的收集,再确定学习目标,这样的目标设计有针对性,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如一位教师上《元的认识》一文时设计了以下的预习提示单:

在统计分析学生预习提示单的时候发现学生预习很投入,所有的发现都是自发的,有些再创造的味道,但是语言表达往往词不达意。例如:“从这点到那点一样长”、“椭圆半径一样长”、“从圆心到圆边的线”……诸如此类,于是她就处处设疑激疑,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经验,通过相互辩论明晰什么是圆的半径、直径及其特性,鼓励学生用精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半径”和“直径”这两个抽象概念。这样的学习目标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针对性。

2.淡化教学方法,强化学法引领。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组织学习时关注的不是教学方法,而是强化学法引领。自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试验以来,教师的评课视角发生变化,不再只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巧妙,更关注课堂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关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习得,理解能力的养成方面是否引导到位,评价是否关注学生三维学习目标的实现,评课视角从“以教论教”走向“以学论教”。

3.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状态。

“以学评教”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研究要求中教师分不同的观察点进行观课。例如一堂《小数的基本性质》数学研讨时听课老师分别关注优等生的思维发展、中等生的参与状态、后进生的注意状态、师生的交往状态。

案例点击:关注不同学生的参与状态。

本次活动围绕“课堂中如何关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参与状态”进行课堂观课,课前打印班级座位表,用不同的符号标出优等生、中间生、后进生三类学生,设计听课表,听课的老师记录分析参与发言、朗读的学生人次。课后统计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研讨时发现教师如果注重中间生、后进生参与的状态,会极大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参与的状态,但发现教师容易忽视优等生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在“以学评教”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引领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从“教学”走向“导学”,“教案”走向“学案”。教师听评课关注的对象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走向“主动”,课堂教学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参考文献:

[1]李湘蓉.薛根生左.新华.小学数学教学评价[M].北京:数学出版社,2002.

第3篇

课型分类课型设计方案小学数学近年来,我本着“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的原则,率先对小学数学学科进行了课型结构改革。在吸收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围场天卉中学教改课型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小学数学课型结构。下面我简单谈一谈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课型分类

1.自学互学展示课,用于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个单元确定的课内重点讲授内容。

2.巩固拓展提升课,用于与课内重点讲授课相配套的课外同类巩固训练内容或课内自学内容。

3.单元强化巩固课,用于一个单元学完之后的复习整合课。

4.试卷讲评课。

二、课型设计方案

(一)自学互学展示课

1.导学案设计

(1)导学案必须能承载教师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

(2)导学案必须能承载教师的教学思想,它能够保证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简单的、必须的知识;通过互学解决疑难问题并在教师的点拨下把知识升华为学习经验。

(3)导学案设计要求体现层次性、逻辑性、指引性,而不是简单的习题堆砌。

(4)导学案必须服务于学生,容量适中,难易度适中,层次清晰明了。

(5)导学案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自学展示内容、互学展示内容、反思小结、巩固练习(或达标检测)。

2.课堂环节及具体操作

预习检查——导入明标——自学展示——互学展示——反思小结——巩固练习(或达标检测)。

(1)预习检查可以有多种形式,如教师抽查、组内互查、组间互查、提问或检测。

(2)导入目标:

①要体现生动性、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②要注意明确性、指向性,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及要达到的目标。

(3)自学展示及互学展示:

①“自学”“互学”方式的选择要依内容而定。课前布置的预习内容及课内简单易学的内容要采用独立学习(即自学)的方式完成;较复杂,有疑难的内容要通过互助交流的形式完成。

②展示方式的选择也要依内容而定。对于数学概念、简单例题等较容易的内容,可以采用“独立学习,竞争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抢答完成;也可以采用“独立学习、抽样展示”的方式,依教师的意愿对特定的学生进行抽测验收;还可以采用“独立学习,分层展示”的方式,检查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自学情况。对于复杂的学习内容,可采用“互助学习、创新展示”的方式完成。

(4)反思小结。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即将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整理,反思小结,回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5)达标检测(巩固训练):

①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进行设计安排。

②课上时间充裕就以达标检测的形式完成;如果时间紧张就作为课下的巩固训练。

③检测必须有评价,时间充裕时可当堂师评、组内评、组间互评等;时间不足教师要课下评价,计入课堂得分。

(二)巩固提升拓展课

1.导学案设计

从内容上看,应该是与“自学互学展示课”相配套的课外同类训练或课内自学内容。从设计意图上看,应该对“自学互学展示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训练和拓展延伸。在目标设计上与“自学互学展示课”具有对应性和延伸性。

2.课堂环节及具体操作

导入目标——限时独立完成练习任务——分层展示——对比分析——反思小结——达标检测。

(1)导入目标,要体现生动性、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要注意明确性、指向性,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及要达到的目标。

(2)限时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提升拓展课,既是巩固在“自学互学展示课”中学到知识和技巧,同时又是对上次课学习效果的检测,所以应在限定的时间里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体现学生最真实的学习水平。

(3)分层展示与对比分析。针对同一组题目,选择不同层次的两组学生,如选若干个A层学生与若干个C层学生分层展示他们的习题完成情况,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如果题目较难,也可由教师进行对比分析。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展示”与“分析”的好处是:能充分暴露不同层面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形成思维的碰撞,给大家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4)反思小结。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即将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整理,反思小结,回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5)达标检测(巩固训练),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进行设计安排。课上时间充裕,就以达标检测的形式完成;如果时间紧张,就作为课下的巩固训练。检测必须有评价,时间充裕时可当堂师评、组内评、组间互评等;时间不足教师要课下评价,计入课堂得分。

(三)单元强化巩固课

1.导学案设计

(1)从内容上看,应该是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

(2)从形式上看,应该是知识框架、知识链。

(3)要精选涵盖本单元训练要点的1~2份试卷进行巩固练习或达标检测。

2.课堂环节及在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课堂环节:导入目标——知识梳理——典例链接——巩固提高。

(1)该课型不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帮助学生弥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系统性不强的缺陷。

(2)该课型不限制教师的讲解时间,但要杜绝满堂灌现象,应当在“典例链接”这一环节中,加强提问,运用组织策略,把学生获得的零散的新知,以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形成系统性知识。

(3)该课型在“巩固提高”这一环节中,利用训练或配套的单元检测试题,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性理解。

(四)试卷讲评课

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总结分析——互助交流(解决简单问题)——错误、疑难展示——答疑讲解(或与正确答案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小结。

第4篇

下面是各位老师的评课总结。

陈老师的《积的变化规律》:

在听课中,我组陈xx老师的《积的变化规律》一课,上的非常精彩,给各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陈老师的《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是一节朴实的随堂课,没有过多的依赖课件,没有设置引人入胜的情境,把重点完全放在实际教学中,直接用例题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王:陈老师的这节课直接朴实,值得学习。在教学中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认识规律,说、练、强化规律,是一节很不错的常态课

于:陈老师的这节《积的变化规律》上得简洁大方,各个环节设计全面完整学生学得很扎实。

潘:陈老师上课扎扎实实,注重课堂反馈,当学生对除和除以分辨不清时,他给学生留足时间去思考,及时将错误纠正。本节课从教学设计上来看,层层深入,从积的扩大到积的缩小以及归纳总结到拓展练习,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较为合理,让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樊: 陈老师这节课教学过程清晰,科学构建"研究问题—归纳规律—验证规律"的教学主线。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樊老师的《公顷和平方千米》:

樊老师紧紧抓住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学生熟知的我们的学校、金明广场、龙亭公园去了解1公顷有多大;以我们的家乡开封来初步感受1平方千米的大小。让学生从粗略的感知到细致的了解,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王老师的《垂直与平行》 :

本节课王老师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这些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王老师的《数字编码》:

这节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很好的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知道数字与编码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掌握了数字与编码的结构和含义。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目标活、内容活、方法活、思维活"的四活"精神。

潘老师的《梯形的认识》:

这节课, 潘老师落实贯穿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基本教学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充分利多媒体教学手段,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多钟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通过听课让我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断学习进步。

第5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评价 评价方式

课堂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使用各种评价方法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课堂的评价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使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的成长。下面是我谈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的评价方式。

一、语言评价和非语言评价相结合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就像溪流中溅起的朵朵水花,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教师面对一群天真活泼、性格不同的学生,如果对回答问题的学生仅仅使用一种语言进行评价,就难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进取心,也难以达到评价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运用多种语言评价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课堂学习的情况,从而体验成功快乐,产生进步的动力。

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各不相同,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不一样,我就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做出不同的评价。当学生能正确地回答问题、说清解题思路等,我就对他们的表现进行正面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会动脑筋!”“你这种方法很有新意,能把思考范围延伸到题外。”“这么难的题居然做对了,太好了。”“你真行,对刚才的问题,不满足于找到结果,而是观察思考,又有了新的发现。”等赞美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时,我不用“真笨”,“不动脑子”等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语言,而是有礼貌地指出并加以纠正。总之,坚持以鼓励为主,激励学生认真学习。

有时,我将口头语言的评价和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地摸摸头,亲切地握握手,由衷地鼓掌,有力地翘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感情。学生回答完问题或提出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和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用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学生是有感情的个体,他们需要在教师的平时关爱中得到尊重、鼓舞和教诲。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精彩时,老师的会心一笑能使学生感到心情愉悦;当学生心不在焉时,老师的一个眼神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二、多种形式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教育评价,我们在课堂评价上一般所采用的形式是学生提出疑问或回答问题,教师再对其进行点评,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往往使学生的自评变得无足轻重。即评价的方式只局限在教师单向性的评价。新课程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教师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确立以人为本的评价模式,坚持发展、变化的过程评价,提倡开展学生自评、小组间互评、师生互评等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

1.独立自信的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能够培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鼓励自己思考,能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课堂上我通常采用自我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自评。如:以“27×3+23×3”的教学为例: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27×3+23×3”,教师不作任何暗示,先让学生尝试做。一般学生按照27×3=81,23×3=69,再81+69=150的计算方法思考。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却打破先做乘后做加的思维定势,认为(27+23)×3比较简便,于是他们先做27+23得50,再用50×3=150。然后还有其他方法。在出示这几种方法后,学生中已经有很多人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自己的想法,哪种方法是对的,哪种方法更简便,哪一种方法是不对的。像这样的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了评价的主体,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了探求新知识的激情。

2.团结合作的小组互相评价

《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活动的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活动需要小组合作完成,如:测量、统计、观察等。这时就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评价。在小组活动完之后,根据师生事先约定的评价等级和标准,一个小组对另一个小组或几个小组取得的结果进行评价。通过小组间的互评,学生自己直接参与取得结果的评价和对同学学习活动的评价,对整个学习活动有一个总结,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同学间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小组活动中,也有个别学生不专心,能力不够等原因而不积极参与或受冷落。这时,教师要加以巡视指导,鼓励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争取不让一个组员掉队。这样同学间能建立深厚的友谊,人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评价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有效性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快速普及与大范围推广,越来越多的基层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课堂评价”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影响作用,并致力于研究如何给予所教学生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我对此也进行了细致的探索与分析,现将个人看法与观点总结、归纳如下,以期为切实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不同的小学生个体即使针对数学这一相同科目,也具备不同的学习基础与学习主观态度、倾向。这就是学生个体在小学数学这一科目上的存在的明显学习差异。考虑到此,我认为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在给予他们课堂教学评价用语时,不能采用简单划一的统一评价语言,即针对所有的学生始终只用“你很好”“你很棒”的评价。要知道,此种缺乏可陈性质评价语言的重复、多次使用早已使得学生失去了对其的兴趣,自然也就不存在以评价语言诱发学生产生强烈学习动机的可能了。

因此,我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会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差异,给予他们不同的课堂评价。如,在学习“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时,数学学习基础扎实,并具备积极数学学习倾向的学生可能已经率先完成了对教材的预习工作,也初步知道每个月存在28、29、30、31天之分,这时,我就会给予他们如下的评价:“这些老师还没讲过的知识,你们都提前知道了,真是博学多才的数学小博士”“你们懂得真多,数学视野也很开阔,其他学生都要向你们看齐”;针对数学学习基础一般,但是却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进行了积极思考与正确回答的学生群体,我则会给予他们如下的课堂评价:“通过认真思考,你得出了正确的答案,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热衷思考的好学生”;再如,针对一些数学基础较差,很少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弱势学生,我则会尽量运用鼓励性质的语言对他们进行评价:“老师看出来你今天在课堂上认真听课了,大胆回答,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你今天表现得很勇敢,敢于大胆发言,老师感觉这样的你特别棒,希望你以后一定要继续保持”……如此,针对学生数学基础、学习情感态度上的差异,我就给予了他们不同的课堂评价,使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了来自我这个老师对他们细心呵护与关爱,使他们对我产生了更多尊重与依赖,并上升、形成了“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果,真正发挥出了课堂评价之于不同学生的良好激励功能。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当适当融入幽默的评价

传统背景下,小学数学老师对于课堂评价用语的规范、正确使用走入了一个极端,即过分追求课堂评价用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此种理念的引导下,小学数学课堂所使用的语言多呈现死板单调、空洞无力的特点,致使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很难达到以课堂评价活跃课堂气氛、推动学生以饱满、热情的姿态持续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的良好目的。

对此,我认为,与其过分追求课堂评价用语的正规性,不妨适当将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灵活融入课堂评价之中。对此,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如,在学习“正负数”这章内容时,我正在向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正、负数现象,学生们也听的较为投入,课堂一片安静。却不料,原本放在讲台桌上的黑板擦却意外的跌倒了地面上,发出“啪”的一声响声。正处在集中学习活动中的学生很明显被吓到了,几乎同时发出一声尖叫,良好的课堂气氛瞬间烟消云散,不复存在。这时,我及时将黑板擦捡起来,并对学生笑着说道:“大家刚才学习的那么认真,那么投入,连黑板擦都被你们感动了,它也想向你们一样坐起来学习,可谁知用力过猛,给掉下去了……”学生们听到我以如此调侃的口吻评价他们认真学习的课堂行为都嘻嘻地笑了起来。趁势,我又讲到:“好了,我们接下来还要继续为黑板擦做认真学习的好榜样,大家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在后来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由上述意外事件中快速调整身心,而且学习得更认真,因为他们还要给黑板擦做榜样。该教育实践表明,通过适当融入幽默的评价有利于轻松化解数学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有利于在保证课堂评价有效性的基础上确保学生得以真正、及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更有利于真正获取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科学、有效的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给予不同的评价用语,并适当融入幽默、形态上的教师评价。这样才能在创新课堂评价模式的基础上,真正确保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第7篇

【关键词】评价的原则 评价学生的方式 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全面发展

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同时也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进行着调控。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学困生,他们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闪光点,关键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捕捉,注意选择时机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去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一、数学课上教师评价学生应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做出相应的评价。这里的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即变批评为激励。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建立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注意坚持时效性原则

教师的课堂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当时表现而作出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某一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闪现出创新的火花,或某一学生当他的情感、态度、价值方面有值得称赞的地方,那么教师当时就给予适当的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否则错过了时机,评价就失去了价值。

(三)注意坚持发现性原则

学生几乎是伴着教师的评价,在课堂上进步、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捕捉、挖掘、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优异他人的地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同时评价中呵护了学生的自尊,让学生对往后的学习产生更大更浓的兴趣和热情。

二、数学课上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新理念。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每一次所经历的评价,都是建立自信心的良好时机。通过对数学课中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有声的评价。有声的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在数学课中对学生表现的口头评价语言。

(1)即时评价。即时评价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当时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课堂采用即时评价,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帮学生建立自信。

例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时,我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有三位小朋友在数邮票,还有学生说发现了他们的邮票有多有少,我提议画出一个文字统计表记录下来以便观察。我抓住他们的思维立即让他们比较图中小朋友的邮票张数,学生们跃跃欲试,积极的提出了XX比XX多多少张和XX比XX少多少张的问题用减法计算,我感到很欣慰,没想到一年级小家伙还真不错!我分别记录下来并标上谁提的。这时又有一位小男生举手说:“小兰再收集几张就能和小军同样多?”接着还有个小女生提出:“小军拿去几张就能和小兰同样多?”我感到太惊讶了,马上记黑板上并表扬他们说:“你们真了不起!真厉害!”这节课上几乎就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为主,就是因为我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了肯定和赞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思维,课堂气氛活跃。小朋友们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展示,在教师的赞赏声中建立了自信。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体验和享受了成功。

(2)延时评价。延时评价就是在学生对某一事物作出判断后,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学生说或做的正误,而是留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的时间或机会,听听学生怎么说后,再作评价。

比如,我在学生学习了《认识图形》后出示了一判断题:“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老师问学生这道题对吗?有一个学生说:“这道题是错的。”当时,听课的老师很多,学生又没有按我的设计答题,心里多少有一些恼火,就急着边说边画,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我们的正方形两组对边不但平行还相等呢,因此,这道题是对的。当时我看到那位同学嘟着嘴,很不情愿地坐下。下课后,我去问这位同学,怎么对教师讲的不服气?这位同学说:“我还没有说完呢,我不知道四条边都相等能不能算。”我认为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正确,两组对边平行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正方形是特殊的一种。

(二)无声的评价。无声的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是,用嘴巴说出来的,而是巧妙的用肢体语言或文字来评价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得到发展。

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其实评价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 比如,当我发现学生有进步时,我会在学生作业本上面写着:“你进步了,继续加油!”;当我发现某位同学作业质量有所提高,我会在数学作业本上写道:“你的作业做得很认真,继续努力啊!”当发现一个平时好动的孩子课堂上很守纪律,我会多往他注视,以示鼓舞,往往这个时候,这位同学的上课精神会更好。当发现一个平时从不发言的学生今天敢站起来发言了,我会给他鼓鼓掌。学生最期待公正的评价和肯定,恳切的鼓动和赞扬,能让失败孕育成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一使劲就提上来,一松手就掉下去。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执撑着孩子的未来。

三、数学课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恰当的评价,对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非常重要。但如果评价得不合适宜,过于虚假不真实,那么,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就没有价值。

(一)数学课上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度,千万不可滥用。如果学生很平常的行为,教师都大加赞赏,这样的评价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因为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惰性,学生往往就会“迷失自我。”

第8篇

有效教学乃至高效教学,是当前教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有效,也是每个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数学课的常规教学形式包括新授课、习题课、讲评课等,其中数学习题(考试)讲评课在当前形势下是一种重要的课堂形式,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与否,与数学讲评课有很直接的联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上讲评课的时候往往会有这样的现象:老师在黑板前讲得声嘶力竭,自认为是深入浅出、头头是道,但总有一部分学生似听非听、似懂非懂,让人有一种拳头打在棉花里的感觉,讲评课效率不高.

怎样提高讲评课的教学效率?是否可以尝试一些新的讲评课教学模式?这个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和理论学习,笔者针对所任教两个班级的学生特点,进行了数学讲评课的比较实验研究.

2 实验过程

2.1 实验对象

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级(每班44名)的学生水平相当:数学基础好,解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2 实验方法

一个班作为实验班,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讲评课教学,将44名学生分成11个小组,每组4人(解题能力强的与弱的搭配、内向的与外向的搭配),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控制讨论的进度,并记录每个问题所讨论的时间;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班,用传统的教师讲授的形式进行讲评课教学.

数据分析:

(1)随着难度系数的降低,需要老师讲解的题目数N迅速增加.

(2)当m介于0.6至0.85之间时,有大量的题目需要老师讲解.显然,此时班上大部分学生已经处在重复接受知识的境况下了.即便如此,一个班上仍有少部分同学在课上得不到足够的帮助(此时,仍有许多题目没有讲解).

以上分析说明:传统的讲授课型对班级中水平较高和水平较低的学生都是不合理的.

2.3.3 两种课型的比较

(1)从学生耗费的时间的角度: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低于0.8时,小组讨论的耗费时间明显少.难度系数越低,讨论课型的优势越明显.

(2)从实质性解决问题的角度:讨论课型解决了每个同学的每个问题,而讲授课型却远远没有达到这一目标.

(3)从学生的主动性的角度:讨论课型为所有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空间,而讲授课型最多也只能使少部分学生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大部分学生仍然处在被动听讲的位置.

(4)从可行性角度:许多数学问题都适合小组讨论,因为几乎每道数学题都有能被人们清晰阐述的解题途径,其中充满令人兴奋和富于挑战的思想,这使学生们是否乐于交谈、倾听、解释、思考他人的观点以及自己进行反思.

3 实验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来比较讲授课型和小组讨论课型,下面提供笔者所上的一节实验课的相关数据,对两种课型作对比分析.学生已独立完成了10个问题(见附录),并经过老师评阅统计.

在课堂讨论期间,我主要巡视各组帮助各个他们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到第32分钟时,11个小组基本结束了讨论,还有几个小组中有几个问题虽然经过讨论但还没有彻底解决.此时我综合全班的情况,利用15分钟重点讲评了第4、8(1)、10题.

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组讨论课型对每个问题的时间分配上更趋合理.如:对于难度较小的题目(1、3、5、7)共花费了3.1分钟.假如由老师讲解,在这四个问题上需花费9.5分钟.

4 成果及讨论

4.1小组讨论课型实验的成果

(1)兴趣是学生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了问题的讨论,所以学生普遍感觉心情舒畅、轻松自然.经过一个阶段的尝试,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得到了提高.

(2)一些原本并不突出的同学自信心明显增强,敢于经常与老师进行探讨.不论探讨的结果如何,只要学生在主动思考,那么他一定在进步.

(3)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4.2 小组讨论课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过多地使用小组讨论,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有少数同学产生了对其他同学的依赖.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独立的解决(作为作业,老师加以督促),然后再在课上讨论.

(2)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同学由于性格的原因,不善于与其他同学交往,从而讨论时并不十分主动.对于这一问题,一方面对这些同学进行正确引导,教会他怎样与人相处;另一方面,让小组的其他成员积极的帮助他.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也让学生树立起更健全的人生观:团结协作可以取得加倍的成功.

(3)由于组内成员的综合实力有限,所以当学生的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创造性的思维受阻.所以小组成员要经常进行交换.同学相互之间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一个人的师傅多了,当然能学到更多的本事.

(4)学生讨论过程中,会碰到许多疑问需要老师帮助,而一个老师往往来不及回答.此时,可以在班上选择1~2位优秀的同学帮助答疑.

(5)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往往会受制于题目本身.所以,一堂课的后阶段,老师应该对本节课的重点问题作出总结并给学生在方法上进一步指导.

(6)问题的选择要尽可能地覆盖到高中数学中较多的内容.一般考虑入口较宽、方法较多、具有很好的启发性不过于抽象的问题.

经过几次的比较实验研究,笔者发现高中阶段采用小组讨论课型比传统的讲授课型有很大的优势.我们采用讨论课型的目的是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讨论课型不但可以使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而且还可以教会学生怎样与别人合作,可以说小组讨论课型是数学高效教学的一种有力武器.

第9篇

如何真正把握新课程评价的精髓,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好学”,而且“会学”和“学会”,更要“学得有兴趣”。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真正达到《课标》所要求的评价境界: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评价要创新多变,有效激励。

课堂评价包括语言评价和动作行为评价等。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语言评价外,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评价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

(二)评价要敢于批评,指明方向。

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一味的表扬,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一定要或委婉或直截了当地指出。但是,有时教师连错误的东西也不敢否定,似乎一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灵性与智慧,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其实,批评无!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遵循一个基本标准:在尊重学生这一主体的独特体验时,要切记教学价值观之根本;在尊重主流价值观时,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观体验。所以,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击;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就应不漠视,不袒护地加以引导。教师的评价要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指出不足,激励后进。

课堂评价的功能不仅在于激励,更在于指明方向。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才是真正着眼于孩子的发展的,如果教师没有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就失去了一次“扬长避短”的机会。对于学生的优点,要加以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同样应以委婉的语气以建议形式提出,让学生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评价要共同参与,多元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构成应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而我们当前教学中往往偏重教师评价。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学习的状态和学习过程,评价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等。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则采取延时评价的策略,使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然后引导学生互评,在互评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和积极的情感。此外,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也是一种好方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自我评价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四)评价要关注个体差异,雪中送炭。

《课程标准》规定:“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但也有限度,在评价上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也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对于那些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每当他们表现出一点进步的迹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如,坐得端正,听讲认真,答对了一个简单问题等,都应该大力表扬,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于那些思维敏捷、学习基础好的优生,则要慎表扬,要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时予以赞赏,这样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表现平平的中等生,教师应以敏锐的目光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肯定,唯有如此,教师的表扬才能显得“物有所值”,学生也才能加倍珍惜。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特别是当课堂上学生遭受哄笑、难堪的时候,更需要老师对其心灵的呵护,人格尊严的维护,更多地体现对生命的尊重。这些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善解人意、设身处地的教师,他们自然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中,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很多老师喜欢用华丽的评价语给自己的课堂锦上添花,其实锦上添花是给别人看的,学生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

(五)评价要自然真诚,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