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社区教育

时间:2023-03-07 14:58:44

导语:在社区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社区教育

第1篇

5月12日,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动手做报》报社、上海市能源研究会等共同承办的“新能源应用——2012年上海市青少年动手做大赛”在浦东市民中心举行。市科协副主席王智勇出席了活动。

本届“新能源应用”大赛共分为六个板块:新能源创意模型设计制作竞赛、“风力小车”创意制作竞赛、“太阳能起重机”创意制作竞赛、“化学能动力车”创意制作竞赛、“太阳能爬杆机器人”创意制作竞赛,以及“新能源与美好城市畅想”少儿科幻画竞赛。

大赛自举办以来,得到了全市众多中小学校及相关教育机构的积极关注和大力支持。经过基层学校和区县选拔赛,来自本市17个区县的400余名选手脱颖而出,参加了今天的新能源现场竞赛。同时,本届大赛在扎实办好新能源制作竞赛的基础上,新增加的“新能源与美好城市畅想”少儿科学幻想画作品征集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的踊跃参与,组委会共收到500余幅青少年参赛作品,并择优选出了100幅画作现场展评。

田林街道举办青少年科普俱乐部

2012年起,上海田林青少年科普俱乐部开设免费乐高机器人编程兴趣班,聘请上海师范大学机器人专职讲师吴俊担任兴趣班志愿者老师,同时,邀请上师大的大学生志愿者辅助教学,“手把手”指导社区青少年。从2月份开始,机器人编程兴趣班每周五开展活动,让青少年亲身接触高等级的科技制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普意识,为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田林街道一贯重视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在街道社会发展科的支持下,田林街道创办了青少年科普俱乐部。俱乐部成立四年来,在区、街道各位领导的关心下,众多学校老师的积极参与下,俱乐部每年都会开展一系列科普活动,为孩子们搭建能更好了解科技的互动平台。

科普俱乐部主要负责人王通钦老师为孩子们倾注了极大的心力,对俱乐部里的小朋友们总是积极引导,耐心教授,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组织学生理事管理各项科技实践活动。在王通钦老师的联系下,香港知名人士任九皋先生为纪念并传承母亲的教诲,向田林科普俱乐部捐资50万元,成立“任闻玉科普基金”,以激励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特别是培养青少年发展科普创新能力,以利将来为社会做出贡献。

湖南街道家庭科普擂台赛日前举行

近日,上海湖南街道在湖南社区学校组织了一场科普擂台赛,场面热闹非凡。比赛项目有“鸡蛋撞地球”、“越高越好”、“纸绳拖重”、“纸杯搭高”等。每个项目的比赛过程中都有精彩的,特别是在“鸡蛋撞地球”项目中,参赛选手的发明创造各显神通。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人人爱科学,家庭更和谐”。活动拉近了家长和孩子的距离,促进了家庭的和谐发展。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社区营造了浓厚的科普氛围,努力做到了时时有科普,处处存科普,人人讲科普。

徐汇区启动市民在线学习徐光启主题活动

在中国近代科技先驱徐光启诞辰450周年之际,上海徐汇区启动了“弘扬光启科学创新精神”——市民在线学习追忆中国近代科技先驱徐光启主题活动。市民可登录东方社区信息苑和徐汇终身学习网的专题纪念网站,通过网上献花、资料学习、参加知识竞赛、留言等多种形式参与主题纪念活动。

第2篇

学习型社区建设是以人为本,以社区教育为手段,以学习为动力,以学习型家庭建设和学习型单位建设为重点,以社区居民需求满足和不断提高居民素质为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学思想、学文化、学科学,有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设现代文明新社区的一种创新形式。开创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目标一经确定,它将发挥关于社区教育的功能,就其基本方面可概括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社区全面进步两大功能,具体地讲,可分解为:

1 锻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精神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精神是文化的提升。城市的精神比人的精神面貌包含面要大,既包含人的文化精神面貌层面,也包含物的文化创造的层面,但人的精神又与城市的精神是相通的,人的精神是城的精神中最重要的部分。

2 强化主人翁精神,增强投入“三文明”建设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积极性

通过学思想、学文化、学科学,可以从内在文化包括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和行为取向诸方面有效提高居民现代素质,增强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形成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培养公民意识,调动广大居民自觉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参与精神。通过良好的社会风尚、社区习惯、行为规范、法律法规等手段,保证社区的和谐与稳定,建设良好的社区生活秩序,促进社区安定和社会稳定,建设文明美好新家园。

3 整合资源,让社区处处是课堂,呈现出“人人向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区新景象

通过组织居民学专业、学技能,培养居民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和吸引特色人才,促进社区成员与决策机构合作,共同改善社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状况,把社区建设与国家富强融为一体,开创居民安居乐业和社区生活发展新局面。让社区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构建人人参与的人力资源库。

4 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尽管国内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多种,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强调影响社会发展实力的国民的素质、文化建设等因素。从这里可看出教育对一个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潜在决定作用,也证明了文化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巨大推动作用。文化不仅对经济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必将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文化力作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想我市在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逐渐前移,不能忽视这一点,教育的发展和市民的素质亟待提高。

第3篇

1、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委员会组织机构建设,由街道办事处主任、分管主任、各科室及社区居委会主任组成的强大的社区教育领导班子,建立街道社区教育为主体,社区居委会为分校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

2、完善社区教育工作的评估制度,社区教育指导教师的管理制度,学习型组织评比制度,经费、档案管理制度,社区教育活动的准入制度,使社区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发挥街社区教育优势,挖掘培养和收集优秀教育成果和先进经验

1、我街社区教育以“九校一室(社区党校、市民学校、社区老年学校、青少年法律学校、社区科普学校、社区团校、残疾人素质培训学校、社区人口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图书室)”为依托,开展各类人员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

2、以街科技园区为依托,开展好居民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群众素质,进一步加强特殊人群的科普教育工作,使受教育居民率达到80%以上。

3、加强由街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发挥志愿者队伍教育优势,体现出本街的教育特色和教育成果。

三、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氛围,创造学习型组织

1、充分认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意义,通过不断学习的氛围,创造学习型街道和学习型社区

2、推进社区教育队伍的建设,理论研究教育培训,增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意识,大力开展多内容、多形式教育培训活动,做好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评选工作

四、调动街道各方面资源,共筑街社区教育平台

1、街道社区教育工作与街内的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有机结合,做到协调发展、借势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2、逐步规范街道、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提高街道社区教育活动基地的培训质量、管理水平,落实公共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根据社区居民需要,制定规范教学社区工作计划和内容。

五、加强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第4篇

(一)课堂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社区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实现课堂性与开放性的统一。社区教育由于针对群体年龄、程度不一,因此在课堂上传授美术基础知识是必要的,课堂学习也是社区教育管理的体现,统一制定的培训课程和固定的时间地点,便于社区居民自发地参与学习,自觉地遵守美术培训的制度要求。艺术源于生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观念,强调教育离不开生活,美术教育更是和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社区居民有着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他们对审美的认知和美术修养更能激发其对美术的热爱和切实的感受。因此,社区美术教育还要走出课堂,到生活中、自然里去感受艺术文化。如带领社区居民外出学习、写生等活动有利于居民锻炼身心,以达到社区教育的本质目的。

(二)适合社区居民美术认知程度参加社区美术培训班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其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设计培训课程时要遵守因人施教的原则,为社区居民设置适合其认知和接受程度的美术课程。一开始可以通过生动的美术作品、结合生活的美术历史和案例来启发社区居民对艺术的向往,以探视居民对中国现代美术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从而更多地了解居民心理需求。社区居民中,有些人对民俗文化很了解,甚至是民族美术文化一脉相传的继承人,可以请他们担任教师,既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另外,在教学内容上也要进行艺术种类和内容上的甄别。现在美术文化发展空前繁荣,一些前卫、鲜活的艺术文化充斥着人的眼睛。由于接受人群的限制,社区教育需在美术专类和表现内容中选取适合社区居民文化和经历的内容进行教学。比如,需要过强体力活动及刺激的内容不适合老年人学习,应尽量挑选表现美好自然、和谐生活的主题,有利于美化生活的美术活动,回避沉闷的色彩和忧郁的艺术题材。

(三)寓教于乐寓教于乐的“乐”有愉悦身心的含义,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乐”,重视快乐的活动高于单纯教育意义。社区教育既要满足社区成员教育的要求,又要满足其“乐生”的需求。美术活动有利于锻炼身心,使人心旷神怡,很适合在社区教育中开展。在教学中应侧重兴趣培养,注重动手活动,让社区居民在美术培训中体会到美术本身的魅力和带给人精神上愉悦的享受。

二、开展社区美术教育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美术吸引力社区美术教育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生活质量,陶冶情操。为此,应通过展会、美术馆以及网络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艺术文化,普及美术知识,努力营造社区美术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社区教育是涉及教育和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一项系统工程,尤其需要政府加强统筹领导和综合协调,把社区美术教育变成对外开放的平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以及发挥社区公民个人和社会团体自治积极性、有效地组织开展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要从经济、社会与人相互协调的角度出发,把发展社区美术教育作为优化社区环境的重要举措,形成各部门领导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局面。政府部门应采取切实措施,认真组织社区开展各种各样的美术活动,加强对社区美术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三)建立有效的社区美术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推动社区美术教育发展的必要前提。第一,明确社区美术教育管理制度。要制定社区美术教育各项管理规章和工作制度,将社区美术教育发展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运行的轨道,明确美术教育组织和居民个人在社区美术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其行为。第二,形成社区教育实体为主、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美术教育运行机制。社区要利用各种题材和形式的美术教育、文化资源,联合各种社会力量,举办社区美术培训机构,并发挥其组织、协调等作用。

(四)整合社区美术教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区的双向开放和互相衔接,社区内的图书馆、美术馆、文化站等设施设备,要向社区居民有序开放,同时结合各社区的实际情况,建设一些美术培训和艺术文化欣赏等学习基地。定期组织居民收集有关家乡的风光民俗图片、故事等,通过整理筛选制作多媒体投影或是短片,将家乡发展的标志性街道、建筑等的一些图片打印出来用于课堂教学,让他们在观看中意识到自己家乡的美丽以及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深化审美情感,激发爱国爱乡热情。

(五)壮大社区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社区美术教育与院校美术教育存在很大差别,主要原因是受教育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和理解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这要求社区美术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并对社区文化有一定了解,在美术培训和组织活动时能够从社区居民的心理出发,由浅及深。可以从本社区中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或从美术院校退休的美术教师等中挑选熟知社区居民学习特点又具有奉献精神的美术教育工作者。

第5篇

关键词 医院 开展 社区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需求已从单一的医疗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转变[1],健康教育也逐步形成和发展,其基本模式是:健康教育-知识改变-态度转变-行为改变。整个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播,更注重行为的改变。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等原因导致慢性疾病的患病率迅速上升,不仅影响人的生活质量,还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经济负担,导致“因富致病、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因此,医院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居民健康为目的的教育,医院是社区的医疗保健中心[2]。医院有义务走出医院,走进社区,进行疾病预防知识传播,针对不良生活方式做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健康行为指导,还可根据社区的需要,开设健康知识宣传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手册等大众传播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从而使医院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从原来单纯的治疗服务转向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从单纯技术转向社会。

由于政府和政策支持,我市社区健康教育不断得到发展。我院的健康教育工作也得到了完善和提高。健全了健康教育体系和管理网络,院内设立了30多处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医院专项出资在汉中电视台录制健康点击栏目向广大市民定时循环播出。医院还经常组织护理、医疗专业人员到县区、村镇、居民社区进行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近两年,群众通过接受医院各种形式健康教育,使他们不同程度地转变了观念,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意识也不断增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也逐步改变,自发锻炼身体的人越来越多,群体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分析,人们已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我院对100名居民进行了健康教育前、后健康意识形成情况问卷。见表1、表2。

从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数据显示,教育前有33.5%的居民有自我保健意识,通过接受健康教育后有75%的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得到增强,增长了32.25%,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看,女性多于男性,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城市社区居民多数为退休职工,还有无业人员,对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不尽一致。但只要继续开展医院社区健康教育,从改变观念和态度-健康意识增强-行为改变-从而减少疾病-身体抗病能力增强-慢性病发生率下降-社会负担减轻,使人们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使医院社区健康教育进一步向前发展,走出一条花费少,收益大的健康之路。

医院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是一项既必要又可行的促进人群健康的工作。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有效地控制和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使医院健康教育事业探索出一条更加成熟和系统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第6篇

随着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不断增强。社区教育的教学模式从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输入式教学逐渐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体验式学习转变。体验学习方式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过程的反思性、开放性和合作性,对于改进社区教育方式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高邮市社区教育实际出发,探索网络载体下的互动体验方式、实践基地载体下的社会体验方式以及实训基地载体下的培训体验方式,从而寻求社区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关键词:

体验式学习;社区教育;网络学习;实践基地;实训基地

0引言

体验式学习是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我国,直到20世纪中后期,社会的发展对个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及传统教育的弊端被多方诟病且消极影响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体验式学习才真正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与社会结合的社会文化现象和实践活动,是社区发展和群众个体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社区教育与每个社区、每个家庭息息相关。随着社区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学习需求的不断变化,社区教育的方式也必将更加多元、灵活、开放,而体验式学习方式的优势为社区教育拓展学习空间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体验式学习的内涵

体验式学习又称为发现式学习、经验为主学习,包括认知体验式学习、情感体验式学习、行动体验式学习。它是先由学员自愿参与相关活动,然后分析他们所经历的体验,使他们从中获得一些知识和感悟,并且能将这些知识和感悟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框架是整合杜威的“从做中学”、勒温的“经验学习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以及其他学者的理论而形成的。

2体验式学习的特征

2.1体验式学习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

体验和学习两者关系非常密切,学习是一个根植于体验的持续过程。知识不断从学习的体验中产生,并且在体验中加以检验。事实上,人的观念和思维总是处于一个不断被更新,不断被重构的“不稳定”状态中,人的学习是一个起源于体验,并在体验下不断发生修正,并获得观念的持续过程。对于体验式学习,我们不能只关注其结果,而应该更关注认识过程的重构和组合,这种重构与组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表现为学习者原有观念与新观念的相互冲突、相互匹配,相互渗透,最终形成为一种能被个体识别并掌握的适应性更强的观点的持续性过程。

2.2体验式学习是一个适应世界的过程

布鲁纳的教育研究表明:“学习是一个完整过程的思想,包含通过时间、空间来改变他们的外延的适应的活动”,体验式学习更是如此,体验式学习过程的循环解释反映在许多适应过程的特定模式中,所有这些模式的共同主题在于人类适应的所有形式。学习就是适应,体验式学习就是让人们体验自然、体验社会、体验自己的内心感受,唯有更丰富的体验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才能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形成知识、创造知识、表达自己、发展能力、丰富情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人们总是不能避免面对各种危机与冲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去适应,去寻找解决各种矛盾的方法,从而获得整体性的发展,最终发展自己、适应世界。

2.3体验式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体验涉及到个体主观内部环境,同时也涉及到客观外部环境,这两种环境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此所谓“人在情境中”。人的行为是个体生理心理与所处的环境互动的结果。勒温指出:“……小组学习不是来自固定环境的简单反映,而是来自于学习者在情景中的积极创造,这种主体体验学习的经历本质上是一个处理转换的过程。”

2.4体验式学习是一个创造知识的过程

杜威、皮亚杰认为:知识不是一个客观存在,而是一种由客观知识转化为个体知识的过程。体验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建构性活动,是一种以文化、特别是体验知识为中介,在现实中展开的建构性活动。“构建一个学员可以感知和改变的情境,通过教师引导,让学员自己发生认知,找到改变的点,形成改变的方法,并逐步改变的过程。这是一个场域,能量在里面流动,促进学员改变。”体验的过程就是实践过程,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学员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再发现、再创造的这个过程就是体验式学习的过程。

3社区教育开展体验式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3.1网络环境载体下的互动体验方式

网上体验学习主要是依据个人意愿进行学习,是网络环境下的“做中学”。注重在体验中感知问题和认识问题,学习成果的分享通过网络进行。2012年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开始探索构建“寓学于做于网络,寓做于乐于合作,寓乐于情于生活”的新型社区教育教学模式“i-实验”,推出的基于“知、行、互动、网络、平台、体验、学习共同体”的多种元素整合的“社区教育i—实验”教学模式就是一个网上体验学习的典型范例。目前高邮市在加强对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的认识,稳步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同时,将i-实验社区教育教学模式逐步推向社区和家庭。从运行的具体情况来来看,离不开五方力量的支持:一是多功能的网络平台;二是政府、社区组织的支持;三是行业专家的支持;四是相关企业的支持;五是学习体验基地的支持。在以上的各个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3.2实践基地载体下的社会体验方式

社区教育所形成的寓教育于管理、服务、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大教育格局的特点决定了它应千方百计地开发和利用不同领域的行业资源、人文教育资源、学校资源、科技资源、社区资源以及校外资源等,通过对这些资源的组合、拓展、开放、共享、优化,在社区教育开展体验学习,把教育的重心转向社会,以图书馆、影剧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纪念馆、人文景区等形式多样的社会资源为载体,建立从整合资源向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层、多元和实用的教育需求。例如:学校可以根据图书馆的实际利用情况,允许社区市民申请办理借书证,共享图书资源,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促进社区发展,丰富居民业余生活、通过学校的精神力量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我市的红色文化进社区、科普教育进社区、防灾自救教育进社区等都是实践基地载体下的社会体验方式的有益尝试。当然由于我国社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起步晚,深入的研究也不多,社区教育发展动力尚嫌不足,所以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社会资源利用的协调机制不完善,资源的教育功能有待加强,社区教育的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对体验式学习的总结与反思不到位、社区居民良好的民主精神和参与意识的缺乏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制约着社会实践基地的功效与市民的实际需求并不十分切合,影响着体验学习的体验效果,也制约了社区教育的发展。

3.3实训基地载体下的培训体验方式

所谓培训体验方式也称为体验式培训,是指在一种情景模拟的环境中经过反复体验与总结,并且联系实际,最终由参训者自己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实用的解决方法的培训活动。体验式培训实在体验中学习,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双向学习方式。心理研究表明,对于信息的吸收,学习者亲身体验可达80%,而看是10%,听是20%。我们每个人最深有体会的例子就是我们在应付考试时,那些突击记忆的内容,在考试结束后如果不坚持温故,慢慢地就会遗忘,而当我们学会骑车、游泳之后,即便较长时间未使用这些技能,但仍然记忆犹新。而后者就属于体验式学习,它拥有完整的循环式学习流程,所以它的效果也较为稳定。而开展培训体验的前提是必须拥有相应的实训基地,也就是培训体验基地。它既包括可供体验的企业生产车间、营业场所、农业园区、园艺场、生产园区等生产经营场所,也包括教育部门建立的教学实训场所。以高邮市为例,目前已有了一批社区教育实训基地,如基于营业餐厅的烹饪体验基地、基于绿色农业园的蔬菜种植体验基地、基服装加工车间的制衣体验基地、基于电子装配车间的小家电维修体验基地、基于物流园的电商体验基地、基于城区文化站的书画、插花体验基地等。目前社区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形式多样,有本地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形成的实训基地、有社区自身建立的实训基地、有职业教育部门直接投资形成的实训基地,有通过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性实训基地等,总体而言,虽然近几年我国的社区培训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实训基地的数量和质量尚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技能物质、文化、的需要。

4结语

培训体验学习作为社区教育方式的一种,它包含着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和行动体验。它是一种整合型的学习模式。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的同时还需要从规范培训市场、提高培训质量,提高师资水平、制定从业标准,丰富课程内容及形式,完善理论体系,加强培训后续服务,延续和巩固培训效果等方面进行创新,进一步扩大培训体验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马红宇.体验式培训[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第7篇

而举办讲座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的常用方式。讲座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授课者的口才、个人魅力、讲座内容的吸引力、授课过程中恰当的举例及能否有效地应用非语言技巧。

做充分的准备

明确目的:是传播一种知识或信息,或劝说听众接受你的思想,或激发听众采取行动、或改变自己原有的观念。

了解你的听众:他们需要听什么,他们最想听什么,听众了解多少,听众抱什么样的心态和态度在听?

组织好讲座素材:广泛收集资料形成独特的知识体系,进行科普化、口诀化加工,安排好素材的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然后把它背下来。

熟悉讲座内容:自己试讲很多次,一直试讲到非常熟练的程度。试讲的过程中要安排好语音、语速、语调、音质,该快的要快,该慢的要慢,该停的要停,节奏要合适,层次要清楚。

其他准备:在讲课前,要熟悉场地、环境、布景和背景,选择站或坐的位置,检查音响效果、投影设备,体会听众席的座位是否舒适、温度是否适宜、能否看清投影,还要检查外界环境是否有噪音干扰等。

授课技巧

克服恐惧和紧张:做充分的准备是克服紧张的主要手段。在开始的1分钟内,用最熟练的表现赢得全场的注意,可以缓解紧张。把注意力集中到听众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用手势排解自己的紧张,经常有力地挥一挥手,增强自己的信心。告诉自己,虽然自己的心跳加快了,那不是紧张,而是兴奋,是一种激情,你将用自己的激情感染所有的听众,你要全力以赴,超越自己的自卑、恐惧和紧张。用心去体会听众的需求和愿望,使自己尽快进入最佳状态。

五种吸引人的开场白:①用一个笑话、故事或寓言开场。一个成功的授课者肯定是一个讲故事的能手,而且能把故事创新,演绎出新的含义。能把故事与所要表达的意思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很容易被人理解和记住。一些寓言故事又好听、还好笑、好记、好传播,寓意深刻,回味无穷。②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或切身经历,使事实变得更可信、更生动,让听众有一种身在其中的感觉。③提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让大家在思考中听下去,怀着一种急迫的心情,等着完整的答案。④从一个大家熟悉的社会事件说起,例如梅艳芳和高秀敏的死。⑤玩一个概念游戏,一层层地深入,一步步地演绎,最终得出一个完美的结论。

一直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要阻止听众走神,要避免听觉疲劳。听众的听觉耐受时间是45分钟左右,不能让听众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精神高度紧张地听,要有紧有松,及时休息或调整,要么把你的讲座控制在45分钟之内,要么把讲座分成几段,中途安排休息,要么讲座分几个进行。控制说话的声音,根据需要有高有低,高的时候是强调、是提醒,低的时候是婉转、神秘,声音要有磁性,有穿透力。语速也很重要,该快的时候要快而清楚、富有节奏感、与听众的情绪合拍,慢的时候能带动听众一起思考。要注意听众的身体语言,及时调整内容、方式和节奏,如果听众因长时间过度紧张开始分散注意力了,那就应该说一段轻松、幽默的笑话;如果听众开始窃窃私语,就应该及时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先停顿一下,喝口水,再大声地提问。要让听众始终与你保持互动,例如,让一位听众站起来回答问题,全体举手表决,让听众跟着你做一个动作。要在演讲过程中经常采用自贬式的幽默,更要保持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激情。

保持与听众的沟通:让所有的听众都能很清楚地看见你,你最好站着讲课,这样不仅使你充满激情,还有利于你与听众沟通,使你能及时判断听众的状态,以便及时调整讲座的内容和节奏。紧紧盯住对你有反馈的几个听众,有利于增强你的信心,同时感染周围的人。

非语言技巧的应用:要注意自己站的位置和姿势,必要时可以适当变换你所站的位置。注意自己的眼神、表情和手势,适当地使用幅度很小的身体动作,避免手舞足蹈、张牙舞爪。

独特的结尾:用一个故事结尾;留下一个问题结尾;重复一句重要的话,与开头形成呼应作为结尾;用几句精辟的总结结尾;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要求听众付诸行动作为结尾;用一个美好的祝愿结尾;带动听众做一件事情结尾;以散发听众渴望得到的资料或礼品结尾;用大家唱一首紧扣主题的歌结尾。

第8篇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教育是在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人们提出的新的要求。本文将就构建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体的重要性进行详细分析,由此指出当前我国在构建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体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高职教育;社区教育;共同体;思考

引言

随着我国各领域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也日益迫切,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社会对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其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促使我国教育机构加快了对教育模式及方法的改革创新。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社会输出了大量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的社会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仅仅依靠高职教育,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养在质和量方面需求的急剧提升,这就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走出校门,深入到社区中去,实现与社区教育的有机整合协调,构建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共同体,从而为实现学习型社会,培养人们终身学习理念,进一步健全和完备我国国民教育机制,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引导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保障我国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等,发挥其国有作用。下文将就构建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体的重要性进行详细分析,由此指出当前我国在构建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体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有效对策。

一、构建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体的重要作用

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两者先后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兴起,其目的都是促使我国教育的的社会普及化,及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然而在过去的三十几年时间里,高职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当前其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每年为我国的社会建设事业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而社区教育其发展较为缓慢,由于种种原因制约,至今其仍然只是在个别大城市试点,其对社会的贡献远远达不到人们对其的预期水平。因而为了实现社区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教育能够更加普及,人们整体教育程度提升,就必须构建高职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共同体,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服务功能。共同体的构建,有助于帮助社区民众形成职业技能,为其今后的顺利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其还能为人们进入更好层次的学校,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奠定基础。此外,其作为一种发展新教育,其不仅能为在校学生,拓广学习机会,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还能为促进社区中老年继续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发挥重要作用,其对于实现我国教育的普及化,构建学习型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国民素质的提升等,发挥巨大作用;二是共同体的构建,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就业难、失业率高的问题,这对于保障社会稳定,提升社会的凝聚力,及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等,起到关键作用。

二、构建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体面临的困境

(一)教育观念困境。近年来高职教育在我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然然没有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源的主要有高考失利学生及有中职院校升级上来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高等教育来说,其生源质量较差,导致当前高职教育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教育领域更重视学术研究,而轻视职业技术的传统教育观念,加之高职教育在教育形式方面较为多样,其往往给人一种不正规的错觉,因而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基地的高职院校,其往往为外界认为是“二等教育”。基于此,这也成为当前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体构建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

(二)教育方式困境。高职教育作为正规形式的教育机构,其具有固定的生源群体,及招生标准,以及固定的教学场所及科学的教材,稳定的师资队伍,其教育方式也相对合理,而社区教育,其在生源方面没有固定人群,很多都是下岗职工或高考失利学生,也没有固定教学场所,教学模式也相对落后,缺乏稳定的师资队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也使得其被外界认为是不正规的教育形式。两者在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使得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构建,面临巨大困境。

(三)管理体制困境。在当前我国教育领域,高职教育的主管部门主要是当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由于教育在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为显著,因而当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都不惜重金投入到高职教育的建设中,而社区教育其主管部门主要是当地社区及成教机构,由于其主管部门能力有限,加之相关管理体制的不合理,使得社区教育难以获得有效稳定的扶持。管理主体的不同,加之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分歧,及利益冲突等,使得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构建,面临极大困境。

三、构建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社区、高职院校及政府的合作。要想实现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就必须加强社区、高职院校及政府的合作,三者间形成合力,明确各自分工,共同致力于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方面,应充分利用好其资源及权利,将高职教育融入到社区教育中,构建社区高职教育,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经济功能,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有效实现社区高职教育的发展;社区方面,为了推动社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促进社区民众顺利就业,就必须要加强社区教育的普及工作,不断融合高职教育,为社区培养大量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方面,高职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类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职教育深入到社区教育中,与社区教育形成共同体,不仅能有效提升社区教育水平,其也是高职教育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整合教育资源。由于高职院校其属于地方政府教学单位,其拥有丰富的教学设备和资源,而社区教育,其相对的非正规性,使得其很少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导致当前大部分社区教育严重缺乏应有的教育设备和资源,师资队伍不稳定,师资队伍整体素养不高,教学设备落后及缺乏,同时由于高职教育,其办学定位主要是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其与社区教育的联系十分少。因此为了构建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共同体,需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高职院校要加大对社区教育在教育资源方面的扶持力度,在教学资源方面要向社区教育开放,增加两者交流互动的机会,高职院校教师定期深入社区讲学,社区学员也可以到高职院校接受进一步的教育,两者互动,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从而不断提升社区高职教育水平,保障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有效构建。

(三)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要想实现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由于高职教育及社区教育,同属于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教育事业,因此政府要统筹协调好各方财力、人力及物力等资源,强化对该教育共同体的领导,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构建合理的共同体管理领导班子,引导该共同体教育目标的设定,严格规范共同体教育项目的立项过程,严格对其教育项目的考核评价机制,合理划拨教育经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从而使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在共同的目标导向下,形成合力,共同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四、结语

由以上可以看出,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构建,不仅能有效的促进社区教育的普及化,促进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其还能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提供重要参考。因此加大对高职与社区教育的相关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丁辉,司首婧.美国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合作模式及启示[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6):13-16.

[2]赵小段.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61-62.

[3]谢明荣,刘磊.和谐社会视野下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发展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1(21):39-42.

第9篇

社区成人教育是面向社区全体成人,重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成人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大特点在于具有区域性和教育性,就是在终身教育的发展大背景下,为社区内的成年人提供相关教育和培训活动。社区成人教育的区域划分是很明确的,以一个社区为一个单位,针对社区内的人来进行教育培养,结合社区具体的发展情况而有所选择进行教育活动,对社区发展有多方面的益处,能够把社区的文化气氛提升一个档次,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通过教育活动,可以提升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营造社区居民的和谐氛围。另外,我们可以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要求而开展的一些适合成人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可以是新型技术和新知识的讲座或培训、科技发展情况、以及在职人员继续教育,也可以是对社区居民普及文化知识普及讲座,满足居民对更高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时还能增长社区居民的见识,从而提高他们对文化的认知度。这两种方式在根本上并没有大的区别,同样都是社区成人发展的两种重要方式,这两种方式能够凸显出社区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社区发展就是依靠社区全体居民共同参与,共同提升社区文化氛围,同时提升社区价值和品质。通过社区教育,居民能够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这样无形之间就能提升社区的经济观念以及社会观。联合国曾经讨论过亚洲农村社区的发展,并且提出了乡村振兴关键在于社区的发展。从直观方面来讲,社区发展就是居民在政府的引领下,努力提升社区整体的文化氛围,提升社区全体居民的文化素养,促进国家在社区经济上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二、社区成人教育和社区发展的互动性

社区成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促进社区发展以达到整个社区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能够有效提高社区人员的身体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成人的科学素养从而极大提升社区成员的社会修养、政治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等,让社区群众身心都能获得健康全面发展。社区成人教育稳健发展,能够把社区全体居民全面带动起来,社区成人的文化素质提升了,同时还会让成人的知识与年轻人的知识不会出现断层,能够更好地让成人接触新文化新技术。中老年人当时接受文化教育和年轻人所接受的文化教育,都是在当时大环境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经过多年的整改修编,两个年龄段的文化会出现断层,不能很好的接触。通过这样的教育,社区中老年人和年轻一代更能相融合,同时这样就能够减轻社区整体的管理难度,这是社区发展的稳定剂。社区的发展能够带来的益处不仅仅是给社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也为社区带来更好的发展,促进社区进行更加人性化的经营和管理。同时,社区发展还会给社区带来不同的经济资源的发展,并能够将经济资源的变化通过社区成人教育活动带给社区居民们,这样的良性互动使社会效益跟经济效益共同增长。所以,社区发展和社区成人教育的关系可归纳为,社区成人教育不仅是提升了成人的文化修养素质,还能够将社区变得更好管理,客观上促进了社区的文化建设发展、社区经济建设发展、社区环境和归属感的发展。同时社区成人教育是需要在社区发展大背景下进行的,社区成人教育的基础就是社区原有发展的活动上进行,也可以简洁地概括为社区发展程度可以直观的影响社区成人教育程度发展。

三、社区成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实现

综合社区成人教育和社区发展的关系以及涵义,如果要想做到两者共同结合共同发展,最主要的是抓住两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共同发展中形成互助互动的巧妙关系,这样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将社区成人积极性带动起来。一个社区举办的文化教育活动的成功与否看的是是否有成人的大量参与,因为成人才是社区发展教育文化中的主体,只有成人做到配合活动,活动才会顺利进行,因此要想让人们配合进行就得把成人的兴趣调动起来,调动他们对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果通过强行灌输的方式是不足以把这些阅历丰富的成年人带动起来,所以社区成人教育最应该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就是能够把成人的学习热情通过合理的方式调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成人在活动中会积极配合,能够把活动高效有意义的进行下去。2.推出的教育方式应当贴近生活接近现实。对于成人的教育并非像对待学生一样的教育,因为成人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知识储备了。因此如果采用对待教育学生一样的方法去对待社区中的成年人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些成年人的知识储备阅历都非常丰富,如果一味的按照学生的教育方法,很难让社区的成年人接受,甚至还会出现反感心态,因此在教育方式上要认真对待,并且在教育内容上同样也需要认真挑选,按照传统的书本方式去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于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年轻人的教育,最好的是能够拿住他们的内省对知识的欲望,通过一些新型的事物、新的传播方式把他们的内在兴趣调动起来,运用创新性的事物把成年人的好奇心激发出来。这些创新性的东西并非是随意选用的,必须要结合生活实际的。如果所讲的东西太过于高深晦涩难懂,成人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及兴趣,同样如果所普及的事物跟他们的现实生活没有太大关联,他们仍然也不会产生兴趣,就不能很好地把教育活动继续高效化的进行下去,所以应当推出的是符合居民当地生活特色的创新性事物,内容贴合生活实际,同时成人们又对此很少接触或者有接触但了解不深的新生事物才会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3.推行完善社区成人教育的制度化。推行这种制度化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把成人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学习热情,那就需要结合成人教育的实际情况去推行一套完善完备的成人学习制度。首先这种成人教育学习制度是有别于传统教育方式的,它旨在改变传统的学习制度,能够保证这种非正规化的社区成人教育稳健地进行,确保社区内成人的学习公平性,即全民可以参与,社区内居民人人都有参加学习的机会;同时还要执行学习成果认可制度,鼓励成人参与学习,营造全社区终身学习的氛围,在竞争情况下接收教育活动,采用精神和物质上奖励相结合的制度,使成人学习形成竞争性活动,最大程度调动社区居民的学习积极性。4.成人教育人员的选用与培养。对待已步入社会的成人进行教育和处在学校阶段的学生的教育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只是用学校工作方式来对成人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不能用普教老师来做成人教育,应该找社区服务人员来进行教育活动。但是从我们国家的现有状况来看,社区服务人员还是处于极其匮乏的状态,而且这些仅有的社会服务人员之中,具备高素质高文化的社会服务人员是少之又少。所以培养社区服务人员就显得是尤为重要,所培养的这些人员应当是有专业技能、素质较高而且需要年富力强的教育方面人才。这些服务者应具有对待社区中接受教育的成年人有责任感、敬业心,他们要熟悉社区工作并能跟社区保持密切良好的联系,善于捕捉社会热点,能及时更新知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能为社区发展尽心尽责。针对社区成人教育成立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这一教育体系主要分为志愿者,管理者,指导者,专兼职教师这样的工作团队。这是一个正在进行完善的社区成人教育体系,在人员招收上,要严格把控、考察,这个团队是整个社区成人教育中最重要的主力军,同时还是成人教育的坚实后盾,用这支顽强的团队去打造社区成人教育,努力促进社区的发展。

四、发挥社区成人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