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前端开发学习计划

时间:2023-03-07 14:58:48

导语:在前端开发学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前端开发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个性化;班级;信息管理系统

0 引言

随着中学招生比例的增加,中学生规模扩大、学生管理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教学改革等业务日益复杂、需要多部门协同工作等问题逐一出现[1],迫切需要一个高效、能够随时更新的班级管理信息工作平台的支持。

为适应现代中学班级管理的需求,需将办公人员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方式变为“信息化管理”,实现网络办公化和数据共享。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Web的个性化班级信息系统,使在管理学生信息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纸质文件和数据、保密性差、人工操作周期长、效率低且容易出错[2],不利于查找、更新与维护等问题得到了更好的解决。

本文主要介绍了班级信息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并简要说明了该平台的开发环境和实现技术。

1 系统设计

1.1 设计思想

在该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提高班级教学管理效率为重点,同时充分考虑到B/S模式的特点,进行了用户交互界面的设计、各模块功能的设计、和数据库的设计及集成。

系统采用“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体系结构,客户端只需安装一个浏览器软件。由于B/S模式基于TCP/IP开放式网络标准协议,完全实现了跨平台访问计算机及网络上的各种资源,独立且与平台无关,利于系统维护和升级,更大程度地实现了数据库的资源共享[3]。

图1 B/S模式

1.2 系统结构

图2 系统结构图

图2是班级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图。该系统是为专为中学生设计的个性化班级资源管理平台[4],主要用于中学班级各项事务和学生信息的管理。包括公告通知、学生管理、成绩管理、班级管理和系统管理五大功能模块。以下将介绍五个功能模块。

1.3 系统功能

1.3.1 公告通知

该模块中显示该系统所属学校的所有相关消息,包括学校重大新闻、活动、通知、放假安排等。用户可通过该模块查看热点内容,实时了解学校近况。

1.3.2 学生管理

该模块包括学籍信息管理、课表查询和注册信息三部分。主要针对学生的学籍和注册信息进行管理,学生可以通过学籍信息管理和注册信息这两个模块进行信息的修改和更新。同时,还可查询课表,及时了解本学期开课情况和相关课程安排,以便做好本学期学习计划和各阶段的学习目标。

1.3.3 成绩管理

该模块包括成绩录入和成绩查询两部分。管理员通过成绩录入模块将每次考试成绩录入该系统,学生可通过成绩查询模块查看自己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考试成绩,了解自己进步与否,从而制定更佳的学习方案提高自身。

1.3.4 班级管理

该模块包括班级信息、班级风采展示和党建活动三部分。班级信息涉及了班级所有学生的情况、教学资源等信息。班级风采展示为班级在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中提供了一个展示集体风采的平台,用户可查看班级活动参与情况、获奖情况等,增强班级自豪感和集体凝聚力。党建活动模块主要包括班级入党情况、党会等相关活动,形成一个良好的党风班风,为班级营造一种和谐、积极的氛围。

1.3.5 系统管理

该模块包括用户权限管理和密码修改两部分。用户权限分管理员和学生两种。管理员能对用户的权限进行分配和修改,对用户和平台其他模块进行增删改查的操作。而学生只能修改自己的学籍和注册信息,并查看其它模块相关信息。密码修改部分可以保证管理员和学生都能更改自己的账号密码,确保账号安全。

2 技术实现

2.1 开发环境

班级信息管理系统是针对中学生设计的一个基于B/S模式的管理信息平台,使用My Eclipse作为开发环境。My Eclipse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开源的集成开发环境,用于构建集成Web和应用程序开发工具,通过集成大量的插件,MyEclipse的功能可以不断扩展,以支持各种不同的应用。数据库服务器使用的是微软的SQLServer2012,它通过对高端硬件平台以及最新网络和存储技术的支持,可以为最大的Web站点和企业级的应用提供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

2.2 相关技术

该平台使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并采用JSP技术实现。JSP即JavaServerPage,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倡导、许多公司参与一起建立的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它可以在Servlet和JavaBean的支持下,完成功能强大的站点功能。由于JSP具有将内容的产生和显示进行分离的特点,即使客户浏览器端不支持Java,也可以访问JSP网页。同时,Web服务器通过JDBC与数据库连接。

3 总结

中学生信息管理是中学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重心。因此,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套学校专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无疑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

本文通过分析中学班级管理需求,设计并开发了针对中学生的个性化的班级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将所有学生数据统一管理,改变了以往学生信息管理分散、不全面的弊端。同时,使用该系统可以减轻学校工作人员和老师对班级管理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班级管理信息化水平,标准化学校的学生管理、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长远来看,该系统具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因而,研究基于Web的学生管理系统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冯润民.基于SSH的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9.

[2]宋静.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8.

第2篇

省属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多脱胎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上受限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培养模式。部分高校甚至于采用同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实施无差别培养方式,这一根本性原因带来诸多问题。

1.人才培养方向目标定位不清晰

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应当仅限于软件工程师的培养。软件工程具有极强的工科属性,其人才培养,除软件工程科学硕士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一样,可培 研究型人才外,专业学位应当清晰定位于培养具有软件工程必备基础知识,在软件工程某一领域具有较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工程师。

2.师资比较缺乏,尤其是双师型师资缺乏

软件工程正式成为独立的学科时间相对较短,软件工程师资大多来源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可以胜任软件工程基础课程,但这部分教师往往缺乏工程实际经验,在教学中往往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省属高校十分缺乏来自软件企业一线的项目经理以上的技术管理人员充任实践课程教师。

3.培养模式陈旧,不适应国家教育部要求

由于全日制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2009年才在全国开展,很多高校沿用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忽视了国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中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未能很好地开展专业实践教学。

4.课程设置陈旧,不适应软件企业的人才需求

大多数高校软件工程研究生课程设置大多套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未体现软件工程学科特点。原因主要是因为师资缺乏、招生规模较小,出于节约培养成本的考虑。

二、一种实用的软件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解决方案

四川师范大学作为四川省属高校中最早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本科生培养的院校之一,在软件工程工程硕士培养的诸多问题上,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与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套适合于省属高校软件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为同类型高校提供人才培养的借鉴。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重点需要解决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流程规划与控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还需要解决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一关键问题。

1.课程体系设置

软件工程学科正式确立的两个标志性文件是2004年IEEE推出的软件工程知识体(SWEBOK)和软件工程教育知识体(SEEK)。两个文件内容相近,都包含了软件工程核心类的知识领域、基础类或前导类的知识领域,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软件工程研究生的培养从原则上说应遵循上述两个文件,围绕上述知识领域进行教学。但由于这两个文件将软件工程的知识体系划分为知识点,各领域之间必然存在重复和交叠。在课程设置上无法照搬上述两个文件。以SEEK为基础,我们对软件工程的课程设置进行规划。整个课程设置被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工程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软件工程核心课程、扩展课程和实践课程,如图1所示。课程开设顺序大体按照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开展。其中,工程基础课程提供软件工程所需数学理论基础、外语能力培养、软件工程文档写作、论文写作基本功训练。计算机基础课程提供软件开发必须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网络、算法和数据库知识。

相对于本科课程而言,此类课程讲授内容更深入全面。软件工程核心课程设置了高级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三门课程。高级软件工程侧重于软件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开发案例分析。软件体系结构侧重于结构风格、案例研究、共享信息系统、结构描述、结构的分析与评估、特定领域的软件体系结构和流行的软件体系结构等。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着重于软件质量的改进,讨论如何提高软件质量的方法。扩展课程包含系列领域知识课程,研究生可根据研究方向选择两门;软件开发工具讲授最新流行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所需要的软件工具的使用,以实践教学为主。软件开发新技术研讨课程以讲座形式开展,教师和学生均可作为一个专题的主讲。实践课程包含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和毕业设计三个环节。

2.培养流程与实施

教育部明文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原则上为两年,同时要求应届本科生进行专业实践不少于一年。一般来说,研究生在校课程学习时间应有一年左右,加上专业实践的一年,如何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培养环节成了一个现实的重要问题。我校以周为单位制定了四川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流程,如表1所示:上表规划了研究生培养中的几个关键环节,依次为报到入学、课程学习、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开题、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和送审答辩。第一学期研究生主要是课程学习,同时在校内导师指导下开展文献阅读和编程能力锻炼。第二学期前半学期结束理论课程的学习。后半学期和暑期开展校内实践和毕业设计开题工作。第三学期研究生到实习基地进行校外实践。从第二学期后半段和整个第三学期,学生在专业实践的同时,需完成毕业设计。从第二个寒假开始直到第四学期前六周,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初稿。从第七周开始,进行论文修改、、盲评和答辩工作。

从培养流程表可以看出,这种安排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理论课程学习安排在一个半学期完成,二是实践课程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研究生理论课程学习任务并不重,完全可压缩到一学期半,同时可为实践提供更多时间。校内实践非常有必要。由于是省属高校学生大多能力一般,为保障学生进入企业能融入研发团队从事技术工作,必须先期培训其实践能力。这种安排时间较为紧凑,也比较合理,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侧重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也在两年的学制内确保了研究生的实践时间不少于36周。

三、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软件开发能力是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必备的核心能力,其能力培养既是对前端课程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后端毕业设计和就业的必然需要。我校将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融入了众多环节。从前期的实验型课程教学,到中期的校内实践、再到后期的校外实践和毕业设计。实验型课程教学解决软件设计开发的基础技能,校内实践解决中小规模软件设计开发能力,校外实践和毕业设计解决中大规模软件设计能力。

1.实验型课程教学

包含软件工具的使用训练、软件开发环境的搭建、软件开发案例分析和新技术研讨。软件工具的使用训练学生单个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如项目管理软件Project、开发文档化软件Rational、软件测试工具LOADRUNNER、QTP、TD等。由于这些工具结构分散,还需进行开发环境的搭建训练。开发环境搭建训练内容一为搭建基于微软的VSTS和VisualStudio的开发平台,适合.net方向;内容二位、为搭建基于IBMRSA和Eclipse的开发平台,适合J2EE方向。软件开发案例分析中研究生将自己放在决策者的角度来思考项目所涉及到的具体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应对能力。新技术研讨促进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掌握了一些新兴技术,拓宽了技术领域。

2.校内软件开发实践

采用项目驱动形式开展。要求研究生必须申报各类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如四川省苗子工程、学校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学院研究生科研创先项目。研究生可组织本科生参与项目实施,但必须任项目组长,在项目中担任核心角色,完成软件需求文档审定、软件架构设计、软件详细设计、大部分编码工作、测试方案制定等重要工作。

3.校外软件开发实践

在上述环节经历后,研究生已经掌握中小规模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此时将研究生派到实习基地,实战参与企业软件开发项目。其实践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负责。前期技能的培养已保证研究生胜任企业中一般性的软件开发角色。

4.毕业设计

研究生在校内和校外实践的36周中,还需要同时进行毕业设计的开题、实施。研究生可结合企业实习工作完成毕业设计。专业实践的考核分为定期汇报和实践环节结束汇报两种形式。研究生应每隔两个月集中汇报一次实习期工作心得,取得的成绩等。实践结束时在全院公开汇报,其成绩作为实践课程成绩。

四、结论

第3篇

二、认真组织,取得成效。中心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学习动员、查摆问题和研究整改三个阶段的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共学习讨论12次,写学习笔记两万余字,写体会文章20余篇,征求到各服务对象及本中心人员对信息中心工作六大类共36条意见和建议。通过认真研究讨论,形成针对六大类问题的整改措施,为今后中心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内部学习交流,每个人都认真查找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坚定了不断提高自己的决心,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奋斗方向。

三、查改集合,学以治用

我中心重点负责全局的网络及监控体系建设工作,过去习惯于按部就班式地完成任务。通过学家提高了认识,增强了主动服务,积极创新的意识。结合整改在几项重点工作中主动谋划,大胆创新,使解放思想大讨论见到了实效。

1、针对我局网络不稳定的问题,主动征求了各部门的意见,多方面查找好的网络设备,走访了国家环保总局、省环保局及我市信息化建设好的单位,集各地的网络功能及设备优势,制订了我局网络改造方案,经专家论证后,组织实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局网络运行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观。

2、挖掘潜力,发挥资源优势,完善我局局域网平台建设。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中心广集思路进一步完善了局域网综合办公平台内容,并在全局大平台的基础上,增设了各科室的网站专页,方便了领导对各科室工作的及时了解和掌握。

3、针对群众反映的烤火期烟囱冒黑烟问题,中心主动利用先进的烟气黑度自动监控系统,开始全天候对市区范围内的烟囱进行监控扫描,将监控到的不合格烟囱拍照后交稽查大队处理,并在环保在线曝光。

4、春节期间,为确保在线监控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保证我市环境安全,中心10人全部昼夜轮流值班,一方面保证监控网络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随时监控重点企业的排污情况,做到有异常及时发现,避免污染事故的产生。

四、针对问题,主动谋划

通过大讨论,中心对内部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梳理,认真分析了我局信息化建设及信息中心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网络覆盖能力不能完全满足信息传输与资源共享的需要,现有环境信息传输网络仅限于局内部及局与前端监测设备的联接,随着环境管理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环境数据实时传输、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越来越高,网络的覆盖范围、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等需要不断加强和提高。二是环境数据尚未得到全面有效开发和共享,多年环境管理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但这些数据库的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应用比较分散,缺少规范化,珍贵的环境数据尚未全面转化为可用的信息资源。三是环境管理核心业务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许多核心业务数据库和应用软件有待开发。四是信息化更新维护人员业务水平欠缺,缺少系统建成后的全面培训和信息化技术的更新培训。五是环境信息化安全意识有待加强,在当前国家十分重视网络安全的形势下,我局缺少专业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六是环境信息化管理制度亟待加强,目前尚未严格的网上内容更新制度要求和明确的奖罚措施。

针对问题,提出了20*年信息中心工作的思路

1、在项目筹划和管理制度方面,按照统一规划、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原则筹划信息化建设项目,按照统一管理、分块负责的原则,制定严格的网络管理及网上内容维护制度,为办公自动化奠定基础。

2、在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方面,加强我局信息化机构和队伍建设,成立由局各部门组织的信息化管理机构,成立网络安全管理小组及电子政务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规划和管理我局网络安全及电子政府信息化工作。

3、在基础网络和硬件建设方面,建设我市环保系统的环境信息广域网络系统,通过建立虚拟专网的方式实现市局与区县环境局的环境信息广域网络联接。支持召开视频会议。

4、在政府门户网站和内部办公平台建设方面,做好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国*”网及我局环境信息外网的维护工作,进一步更新完善外网结构和内容。以应用系统高度集成为特色,全面完成我局电子政务综合办公平台的建设任务,增加网上公开内容,扩大环境信息网上公开指数,提高为公众服务的效率。

5、在业务系统建设和应用方面,针对排污申报、排污收费、建设项目审批、环境应急管理等方面工作需要,组织开发一批业务应用系统,促进我局环境保护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我局行政管理效率。同时,根据我市特殊的地理位置,组织实施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应急系统等先进应用系统的建设,为我市建设项目规划及环境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6、在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方面,国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污染减排指标、监测、考核“三大体系”能力建设,信息能力建设是基础和关键,其重要内容就是加强环境信息的采集、传输、储存、分析和应用等方面的能力。20*年重点抓好环境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和完善环保系统信息交换平台及环境数据中心,提高环境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和利用水平。

7、在环境宣传和为公众服务方面,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在线办事功能,为公众提供“一站式”环境信息服务,全面公开污染减排等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和工作进展。针对污染减排等热点环保问题,制作专题栏目,做好专题宣传。同时,加强网上互动,开展网上访谈,宣传政策,解答疑问,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关心、支持污染减排及其它重点环境保护内容。

8、在网络安全和保密方面。积极应用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检测、数据备份等技术,保证网络环境下用户身份的可靠性,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建立可信任网络体系。同时,建立并执行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安全体系,为环境信息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9、在知识更新和人员培训方面,根据环境信息化发展的当前和长远需要,制定人才发展规划,通过内部培养、委托培养、外聘专家等多种形式建设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重视人员知识的更新,在环保系统普及信息化技术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