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4:58:58
导语:在普通话调查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尽管不少从沪语演变过来的词成为网络热词,沪语段子也在微信朋友圈流传,但是在上海中小学生身上,我们却很少看到沪语的影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上海中小学生传承上海话的问题。为了挽回上海话在年轻人中的缺失,防止沪语在中小学生中断层,我们应当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二、沪语在学校教学和中小学生中的困难处境
我们查阅了上海社科院的《2012年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情况最新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大约有60%的中小学生能完全听懂和基本会说上海话。上海市统计局在2014年2月初公布的《上海市民语言应用能力调查报告》显示:97%的受访市民会说普通话,81.4%的市民会说上海话,47.5%的市民会英语。
为了获得较新的数据,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形式,对来自上海不同区县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对上海话的了解程度和使用习惯来说,有36%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了解上海?;没有学生知道上海话的起源地;有86%的学生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不使用上海话也能很好地与人交流。就使用频率而言,有46%的学生几乎不使用上海话与家人交流。在学校中,上海话的使用频率更低――仅有8%的学生会在学校里用上海话与同学或老师交流,有51%的学生在学校几乎不使用上海话。
由此可见,普通话已经成为上海中小学生的日常用语,而沪语则处于弱势地位。沪语在家庭生活中不常使用,学校中无需使用,似乎沪语已经在大多数人眼里变成了“鸡肋”,有逐渐被社会大流“舍弃”的嫌疑。钱乃荣曾在专栏中提到:“各管各的上海人,是以上海文化来认同的,唯一维系上海人身份的标志,那就是上海话了。这是一种文化认同,上海人高度认同上海话,因为只有上海话才是这块地域的族群文化的维系纽带和认同基础。”(钱乃荣,2011)如果继续放任沪语被“舍弃”,那么总有一天这条维系纽带会不复存在,族群文化也将割裂。
三、沪语难以传承之谜
(一)处于孤岛化进程中的沪语
先来看一下中小学生个体在沪语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问卷数据显示,有将近半数的学生的父母籍贯非上海,与此相对应,他们基本不了解也不使用上海话。而父母籍贯为上海的中小学生,他们的父母多为“70后”或“80后”,这些学生的父母普通话学习得很好,在家庭生活中,特别是与孩子交流时通常使用普通话。问卷显示,多数中小学生学习沪语的来源主要是家庭长辈。每个家庭都有一种相对稳定的语言交流环境和交流习惯,如果父母减少使用上海话,就会减少孩子说上海话的机会。其次,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希望推广上海话,也不希望沪语出现在公共场合。他们认为沪语听起来麻烦,幼儿园强制学,家里从来不用,种种原因导致中小学生个人主观上不愿意接受沪语。最后,问卷进行了沪语水平的小测试,从测试结果看,几乎没有学生能完全掌握沪语的基本常识和读音。由此反映了上海中小学生对沪语不够了解并缺乏使用的现状。这样一来会造成沪语传承的断层。
(二)学生群体中沪语生态恶化与上海城市快速发展的关系
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大都市,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进入,为了方便交流沟通,人们会选择使用普通话,沪语使用频率将大大降低。上海的发展固然可喜,但如果因为经济、科技发展、城市进步而影响乃至破坏语言生态环境,导致沪语“灭绝”,那就得不偿失了。有些人认为上海本地人使用沪语就是排外。这种舆论导向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减少甚至拒绝使用沪语,目的是为了避免一些麻烦或者冲突。但事实并非如此,赵玉成(2012)认为,“上海话或母语,当运用时,往往所代表的是一个私人的空间,即使是在学校、社会等公共场合,往往也代表着一种私人交往的含义,在这期间也就自然而然包含了鲜活、温情、自由的感觉”。在跟别人沟通一些问题时,使用普通话太过严肃和正式,使用上海话则会有亲切之感,同时有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双方更容易互相接受和认可。
(三)上海话本身的特殊性对沪语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钱乃荣在接受《解放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经过170年来的发展,上海话无论在语音还是语汇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海话的韵母从1853年的63个合并成现今新派语音的32个,上海话的声调也从8个合并成5个,减少将近一半。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候,上海话已经发展成为吴语区语音最为简化的语言,并一跃而成为我国三大方言之一。其变化速度之快,是我国近代方言史上绝无仅有的。”(《解放日报》2013-11-15)由此可见,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词的加入,一些本地化的词语被取代,上海话“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方言反映了一个地域的文化风貌,由外来移民和本地人共同“创新”的沪语也显示了上海这个城市的包容。
四、沪语传承之链如何顺利运转
从学校教学来说,可以适当增添一些沪语兴趣课堂。“教师整体上对上海话的传承问题是非常关切和重视的,也特别希望上海话及其文化能稳健地传承下去。”(王兴燕,2012:68)。沪语教材缺乏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2013年前后,有市政协委员建议公立幼儿园合理编配沪语师资,设立“每日沪语时段”,让孩子们用上海话做游戏、讲故事、唱童谣,在潜移默化中自然习得和使用上海话。上海市教委作出回应,将在全市幼儿园开展上海乡土文化教育,以学唱上海童谣和儿童游戏的方式,加深儿童对上海方言的感知。同时遴选有条件的幼儿园试点进行上海话教学,积累经验后逐步在全市推广。
从调查问卷来看,有78%的中小学生赞同通过电视节目和广播来推广沪语。上海中小学生对一系列沪语电视剧,例如《老娘舅》《红茶坊》等十分熟悉,这些情景喜剧类的电视剧内容生动有趣,涉及很多沪语的发音、俚语和习惯用语的使用,深深地吸引了年轻观众。通过电视媒体和网络来宣传沪语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社会活动也是传承上海话环节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我们课题组暑假时在某爱心暑托班旁听过一次沪语教学,教学内容是《弄堂小调》诵读和上海经典早餐小吃的发音。85%的小朋友(大部分是小学生)在两三遍诵读后,能够清晰明确地牢记沪语的发音,并对此充满兴趣,希望能够再多了解一些与上海话有关的知识。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化的赛事活动吸引青少年学习上海话,激发他们了解上海的热情。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曾经举行青少年文化讲座、青少年沪语知识竞赛、“沪语小达人”海选活动等。
五、结语
1、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
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位于潜山县城西北侧,天柱山脚下。该校为安徽省示范中学(当地最好的中学),面向全省招生。现有高一班 14个、高二班 18个、高三班 19个,在校学生 3000多名。
在校学生中,80%为农村学生,大多来自大别山区,家境贫困的占了相当比例。据校方提交的学生贫困程度调查报告:
2012~2013学年度全校受助总人数 655人,其中高中 180人,高二 226人,高三 49人。其中,一等(特困)生 136人,分别:高一 40人、高二 43人、高三 53人。
调查小组到校后与野寨中学徐校长、林副校长、政教处杨主任(QQ:1115457064)进行了座谈。调查小组 @昏鸦向校方介绍了臻缘——传递义工团队的宗旨和相关捐助意向。徐校长也向调查组介绍了学校的背景、现状和学生情况。
徐校长在介绍学生情况时,动情的说到:贫困生们很刻苦,学习成绩很好,但都不长身体,普遍矮小。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营养不良。
政教处向调查组提交了校方编制的贫困生调查表,并国家针对贫困生的资助计划以及学生们实际在校期间的需求。
按照国家和安徽省的政策,一等(特困)贫困生每学年补助 3000元人民币。
而在校期间的实际费用是:
学杂费:1750元/学期*2学期=3500元;
伙食费:300元/月(最低)*10个月(扣除假期) =3000元;
住宿费:200元/学期*2学期=400元(住宿按照人数不同,分为 200~360元不同档次,按照团队维持学生最低生活水平的出发点,取低值)。
根据上面的收入和支出计算:
收入 3000元—支出( 3500元+3000+400)=—3900元/学年。
即一等贫困生在享受到国家贫困生补贴最高标准的情况下,每学年仍有 3900元的资金缺口。
在与校方充分交流并表达了我们团队能力相对有限的现实情况,昏鸦初步向校方表达了团队捐助高一年级 40名特困生中 10名作为传递团队 2013年度一期工程的意向。
十名特困生情况摘录如下(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相关姓名、家庭住址均作了技术处理):
01号 CWW,女,101班。中考成绩: 716分。槎水镇人。家庭三口人。 20XX年父亲患直肠癌虽已做切除手术,但由于发现病情较晚,术后病情已经恶化。家庭收入靠母亲偶尔在家做点缝纫工维持生计。负债八万多元,家境十分贫困。一等(特困)贫困生。
06号 WMQ,女, 108班。中考成绩 708.5分。黄铺镇人。家庭五口人,父亲患有精神
分裂症。住漏雨平房,12岁的弟弟智障生活不能自理。一等(特困)贫困生。
08号 TL,女, 112班,中考成绩 680分。黄铺镇人。家庭五口人,父亲患心脏病,手术后常年吃药;母亲患有白内障;姐姐就读铜陵学院。家境贫困。一等(特困)贫困生。
11号 CSF,女, 109班,中考成绩 675分。黄泥镇人。家庭六口人,六岁丧母,祖父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父亲在外务工,收入微薄。三个子女均在校读书,属特困家庭。一等(特困)贫困生。
21号 LY,女,111班,中考成绩 657分。水吼镇人。父亲属农村老好人,晚婚晚育,无一技之长,只能自己挣钱养活自己;母亲患子宫瘤、颈椎病、低血压等疾病,干不了重活,因此家庭经济来源十分有限,至今居住在上世纪 80年代造的土房内,家里连一件像样的现代家具也没有,一台电视机只能听到声音放不出图像。一等(特困)贫困生。
22号 WT,女, 114班,中考成绩 682.5分。五庙乡人。自幼丧父,母亲改嫁,由爷爷抚养长大,前几年大伯又去世,现由大妈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与爷爷住在一起,属孤儿。一等(特困)贫困生。
24号 WNN,女, 102班。中考成绩 686.5分,源潭镇人。家庭四口人, 20XX年父亲罹患癌症去世,家庭生活靠母亲一人维持,奶奶年事已高且常年生病,两个孩子读书,经济困难,属低保户。一等(特困)贫困生。
31号 LHS,女, 114班。中考成绩 694.5,源潭镇人。父母离异,父亲患精神病。该生随外公外婆生活。外公外婆年事已高,身体状况较差,无生活来源,经济困难。一等(特困)贫困生。
43号 ZHL,女, 114班,中考成绩 668.5分,塔畈乡人。该生生父多年前去世,遗二女。其母为抚养女儿,再嫁其夫的小弟。继父身体差,所得收入无法维持生计,还要帮扶患眼疾的兄弟。该生母亲患风湿病、颈椎病。家庭有债务。一等(特困)贫困生。
46号 CJB,女, 104,中考成绩 664.5分,官庄镇人。家住土坯房已过 15年,其父在外打工,曾骨折,只好做一些杂活,如帮别人看工地,收入微薄。其母患心脏病。两个孩子,大的在沈阳读大三。年收入无法维持两个孩子读书,家庭负债 4万余元。一等(特困)贫困生。
以上是十名一等(特困)贫困生的基本调查资料,请团队予以审查。(出于对野寨中学校园内安葬的近千名抗战烈士的崇敬之情,我们在校园内没有拍照)
2、潜山县水吼镇中心小学梅寨教学点
该教学点位于潜山县水吼镇梅寨村,学校与村委会、村医务室毗邻,远离国道省道,在大山深处。
该教学点有一个小院子,坐北朝南的三间平房有一间已经成为危房。坐南朝北的两间校舍为新建平房,不通电。
教学点有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共 17名,一名王姓老师负责教学,复式教育。王老师 56岁,即将退休,普通话很差。
经过调查得知,学生们多为留守儿童,但家境尚能维持温饱,上下学路途也不大远。但孩子们普遍不会讲普通话。经过调查组和校方商议,初步达成捐赠意向如下:
校方负责为两间教室安装电气,其中一间作为多媒体教室。
臻缘——传递团队在确认电气安装到位的前提下,定向捐赠一台可以直接播放视讯软件(USB接口形式)的平板电视机;并由苏州新苏师范附属小学定向捐赠适合一二年级学生教学使用的(以提高普通话水平为主要目的)教学软件。软件载体( USB接口硬盘)由臻缘——传递团队捐赠。相关图片请见下图:
说明:坐落在山坡上的水吼镇梅寨村教学点
说明:摆在廊下的老师批改作业的办公桌
说明:校园内狭小的场地,无法运动。
说明:一位老师十七名学生两个年级的教学就在这间教室里完成。教室没有通电。 3、潜山县五庙乡程冲村小学
潜山县五庙乡为安徽省最偏远的乡镇,与岳西、太湖县交界。程冲村则是五庙乡最偏远的村落,翻过村南的大山,就是安徽省太湖县。从五庙乡驻地驱车到程冲村,需要半个多小时,沿途为单车道盘山公路。
该学校有一个小院子,一座校舍,院子里有一个简易篮球架。两名教师,分别 56岁和 58岁,不会说普通话,与我们的交流很困难,需要懂普通话的当地人做翻译。
该学校有学前生 8名,一年级学生 10名。我们与孩子们进行了简单交流,总体感觉孩子们不懂普通话,交流十分困难。学生没有体育器材,运动场地也非常小。相关图片见下图:
说明:杂草丛生的校园
说明:在简陋的教师办公室,义工与教师进行交流(内侧抽烟者为学校老师)
说明:十名一年级孩子。我们与孩子们的交流非常困难,他们不懂普通话。
说明:靠窗坐着的是两位即将退休的老师,仅有的两位老师。义工们在与他们交流,
交流因为语言障碍,同样不顺畅,需要翻译。经过与乡领导、中心校领导交流,初步达成捐赠意向如下:校方负责在场院内修建两个简易乒乓球台;臻缘——传递团队在确认乒乓球台修建到位的前提下,定向捐赠以下物资:
(1)、为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视讯设备,即一台可以直接播放视讯软件( USB接口形式)的平板电视机;由苏州新苏师范附属小学定向捐赠适合一二年级学生教学使用的(以提高普通话水平为主要目的)教学软件。软件载体( USB接口硬盘)由臻缘——传递团队捐赠。
(2)、定向捐赠篮球(小学生用) 2个;
(3)、儿童用羽毛球拍(含用球) 5套;
(4)、儿童用乒乓球拍(含用球) 5套。
二、助学捐赠初步方案
1、潜山野寨中学方向。
潜山野寨中学特困生捐助,建议团队纳入臻缘——传递助学基金日常项目,按照三年为期、每年集资、逐月发放的形式进行。
潜山野寨中学依托民国时期的创建人临终遗愿建立的基金会,接收和定向发放助学资金。经与校方商谈,达成如下初步约定:
臻缘——传递助学义工团队募集的资金,按照事先确定的助学对象和预算额度,按月汇入野寨中学基金账户。野寨中学基金会在收到助学款项后,立即按照确定的额度为受助学生支付伙食费(为饭卡充值)、缴纳学杂费、住宿费等费用。野寨中学基金会在为臻缘——传递助学基金代支付受助学生相关费用时,按照学生签字确认,班主任签字证明,政教处杨主任(@华哥)负责提交单据、 @天柱客定期回访确认的流程进行。
2、水吼镇梅寨教学点方向。
该教学点的平板电视捐赠,在确认该教学点已经解决校舍电气之后进行。确认工作由团队委托当地带路党@天柱客进行。后期的正常使用方面的确认,由 @天柱客本人或者其委托可信的其他人拍摄照片上传确认。
3、五庙乡程冲村小学。
该教学点的平板电视和体育器材的捐赠,在确认该教学点已经解决校园内简易乒乓球台建造之后进行。捐赠后的正常使用方面的确认,由该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杨主任负责拍摄彩信上传确认。带路党@天柱客不定期对该校进行回访。回访时拍摄照片作证。
三、助学资金募集方案由臻缘——传递助学基金会常务理事 @歪脖树下的昏鸦负责另案编写,尽快提交。
四、其他报告事项:
1、野寨中学需要资助的一等、二等贫困生数量很大,我们团队规模不大,筹资能力有限。建议团队循序渐进,在做好当前福建柘荣、新疆哈密助学的前提下,力争筹集足够资金,把报告中提到的这 10名学生救助起来。也许我们只需要轻轻的力所能及的推一把力,就能够帮助他们实现梦想。如果,随着团队的壮大,基金规模有所扩大的话,我们还可以把资助的范围稍有扩大。
2、我们在考察过程中,野寨中学校方、水吼镇中心小学校方、五庙乡乡政府乡长均表达了要招待考察小组的意向。尽管他们的邀请是真诚的,但我们不能接受。
关键词:襄阳方言 女性 亲属称谓语
湖北省襄阳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属西南官话,但有别于成都话。前人时贤已有关于襄阳亲属称谓词的调查,如黄赛勤[1]在《襄阳方言记略》中关于襄阳方言词汇的调查涉及到襄阳方言亲属称谓语的调查;王琢玺[2]简述了襄阳方言亲属称谓的演变特点。但是襄阳方言亲属称谓具体有哪些,这些亲属称谓有哪些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尚不明确。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对襄阳城区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进行了全面考察,整理女性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情况,分析其使用特点。
一、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调查记录
(一)调查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一、从词汇学角度调查收集襄阳方言区女性亲属称呼语使用的具体词汇,探寻襄阳方言区女性亲属称谓语的静态分布;二、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襄阳女性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情况及特点。
(二)调查方法
本文以《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中涉及的女性亲属称谓为调查词表。采用访问调查的方式进行,对被调查者提问、调查对象回答和调查者记录的方式收集语料。
(三)本文的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选取了在襄城、樊城、襄州区生活的土生土长的襄阳人为调查对象,共计30人,不限制年龄。
(四)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总况
“亲属称谓是对家庭成员及有关亲戚的称谓。”[3](袁庭栋,1994)。中国法律规定的“亲属”是指人们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本文的亲属称谓主要指血缘亲属称谓和婚姻亲属称谓两种类型。根据称呼语使用场合的不同,一般将称谓语分为对称和叙称两种,也叫面称和背称。我们调查了襄阳女性亲属称谓语面称和背称的两种情况。
表1: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总表
长辈 面称 背称 平辈 面称 背称 晚辈 面称 背称
曾祖母 老太太 太太 嫂子 嫂子/大嫂 儿媳 名字 儿媳妇儿
祖母 奶奶 弟媳 名字 弟媳妇儿 女儿 姑娘
伯母 姐姐 姐姐 孙媳妇 名字 孙媳妇
叔母 婶\娘 妹妹 妹妹 重孙女 名字 重孙女
姑妈 儿
[niar34] 姑儿 堂姊妹 名字 堂姊妹伙儿的 外孙女 名字 外孙女
小姑 小儿 堂姐 姐姐 外甥女 名字 外甥女
姑奶奶 姑奶奶 堂妹 妹妹/名字 侄女 名字 侄女
外祖母 婆婆 表嫂 嫂子 内侄女 名字 内侄女
母亲 妈 表姊妹 名字 表姊妹伙儿的
舅母 舅母 表姐 姐姐
姨妈 儿 姨儿 表妹 妹妹/名字
小姨 小儿 亲家母 亲家 亲家母
舅奶奶 舅奶奶 大姑子 姐姐/姐 姑子姐
姨奶奶 姨奶奶 小姑子 妹妹/名字 小姑子
婆婆 妈 老婆子 妯娌 嫂子/妹妹/名字 妯娌伙儿的
继母 妈 后妈 妻 媳妇儿
岳母 妈 丈母娘 大姨子 姐姐/姐 大姨姐
小姨子 妹妹/名字 小姨子
二、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的语音特点
襄阳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与普通话语音、成渝方言语音有明显差别,语音接近中原官话,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具体到女性亲属称谓语方面的语音特点为:
(一)在以后鼻音[]或舌位靠后的元音[u][o]结尾的词后加“儿化音”
襄阳方言中的儿化韵使用频繁,大部分名词后都可以添加儿化音使用,如“鞋子儿、桌子儿、本儿、后座儿”等。在我们收集的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中,加儿化音的只有“、妇、伙”几个字。“、妇、伙”用于亲属称谓的词后加“儿化音”是强制性的。词缀“子”后一般不加儿化音。但这并不固定,年长者及生活在城市郊区的人“子”后加“儿化音”的频率要高一些。
值得说明的是,襄阳方言并不仅限于[][u][o]三个音素后可以加儿化音,其他音素也可以加儿化音,例如:娃儿[uAr]、毛驴儿[lyr]、白菜叶儿[i]。但襄阳方言中哪些音素可以儿化,哪些不能,其发音规律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襄阳方言音整个调域狭窄,声调高低变化幅度不大
普通话声调的调域偏高,四种声调的调值分别为55、35、214、51,三种声调的上域在5,一种在4,声调变化幅度较大,如阳平调是由“中”升至“高”,调值是35。普通话去声的变化幅度更大,是全降调,由最高降至最低。襄阳方言的四种声调分别为:“阴平”自“中”升至“半高”,调值为34;“阳平”自“高”降至“半低”,调值为52;“上声”是高平调,调值为55;“去声”自“半低”降至“低”再升至“中”,调值为213[5](赵元任等,1948)。从襄阳方言的实际调值中,我们发现其声调的变化幅度要小于普通话,并且整体调域也明显低于普通话。
普通话:婆婆[po35po] 襄阳话:婆婆[po53]
姐姐[] 姐姐[]
妹妹[mei51] 妹妹[mei313]
三、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词汇使用特点
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系统整体上与普通话亲属称谓系统差别不大,但在词汇系统构成上也有自身的特点。
(一)整个女性亲属称谓的词汇系统与普通话差别不大
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词汇系统与普通话差别不大,具有方言特色的称呼语不多,主要有“婆婆[po52po]、[mA53mA]、娘[nia]、[nir34]、老婆子、姑娘”等几个词,占女性亲属称谓词的24.4%。襄阳方言的整个词汇系统接近于普通话词汇系统。
襄阳方言称呼外祖母为“婆婆”,普通话为“姥姥”。“婆婆”在普通话及鄂东方言中都可以泛称年纪大的女性,襄阳方言中“婆婆”无此用法,泛指年龄大的女性面称时一般用“奶奶”,背称时用“老妈妈儿”。襄阳方言区分伯母和叔母,但伯母一般称作“啊保叔母称作“婶儿”或“娘”,根据排行的不同分别称为“大埃二啊钡取1狈椒窖猿坪襞儿为“闺女”,襄阳方言则用“姑娘”,面称和背称相同。“姑娘”除了可以用来称呼女儿外,还可以泛化用于称呼年轻女子或与说话人子女年纪差不多的女性。
(二)面称时不区分与父母的姐妹,统一用“儿”及其变体称呼
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不区分父母的姐妹,“姑妈、姨妈、小姑、小姨”统称为“[nir34]或”,只是在背称时前面加上“姑,姨”等语素加以区别。
(三)血亲长辈亲属和平辈亲属面称和背称用法一致,姻亲亲属面称和背称用法不一致
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的面称和背称大多数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其规律主要表现为:对血亲长辈亲属和平辈亲属面称和背称用法一致,但姻亲亲属却不一样。例如:称呼“婆婆、继母、岳母”面称时出于尊敬,一般都称呼为“妈”,但是背称时,一是为了能与自己的亲生母亲区别,常常使用不同的称呼语,如“老婆子、后妈、丈母娘”。平辈姻亲亲属“大姑子、小姑子、大姨子、小姨子”面称时为了表示亲近,一般也称为“姐姐、妹妹”,但背称时就根据与说话人配偶年龄的关系分别叫作“姑子姐、小姑子、姨姐子、姨妹子”。
(四)晚辈亲属或小于自己的同辈亲属面称时常常直呼其名或使用昵称
襄阳方言的亲属称谓也体现了中国的家庭等级制度和权威关系。一般情况下,称呼小于自己的同辈女性亲属,常常用“妹妹”,但更多的是直呼其名;而称呼比自己年龄大的同辈女性,用“姐姐”的频率高于用“名字”。而当面称呼晚辈亲属时一律使用名字或昵称,背称称呼与普通话一致,使用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词。
(五)表复数形式或表亲属称谓关系时一般在亲属词后加上“伙儿的”
襄阳方言在表示复数形式时,一般在复数亲属称谓后加“伙儿的”,读作[huorli],如“姊妹伙儿的、堂姊妹伙儿的、表姊妹伙儿的、妯娌伙儿的”等。上述词也可以用于向别人介绍表示上述关系的亲属或表示单数。这种称呼法将说话人与被介绍人视为一类人,以拉近与被介绍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如:
(1)A:陈姐,这个是哪个啊?
B:我们妯娌伙儿的。
(2)A:你们妯娌伙儿的到哪儿去啊?
B:我们去菜场买菜。
例(1)中“妯娌伙儿的”表示单数或妯娌关系,例(2)表复数。
四、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历时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襄阳方言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近年来,襄阳方言亲属称谓语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将收集到的女性亲属称谓词与1992年黄赛勤收集的女性亲属称谓语对比发现了如下变化:
(一)平辈旁系血亲的称呼简化
由于受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襄阳市1985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基本上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没有同父同母的兄弟姊妹,家庭亲属关系简化。所以在当面称呼堂姊妹、表姊妹时,也直呼“姐姐”或“妹妹”或在前加名字以示区别。背称时才会使用“堂”“表”等前缀加以区分。
(二)“伯母”“叔母”的称呼发生变化并趋向同一
黄赛勤(1992)收集的襄阳方言亲属称谓中,伯母和叔母的称谓是有区别的,分别称呼为“啊薄吧簟薄澳铩薄5这种区别主要存在于40岁以上的年长者及生活在城市郊区的年青人。由于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及普通话推广的影响,方言称呼语的特色逐渐消失。“70后”,尤其是“80后”“90后”的下一代就不再区分伯母和叔母,统一称呼为“妈”,如“大妈”“二妈”“三妈”等等。
(三)部分人不区分“祖母”和“外祖母”,统一称为“奶奶”
受独生子女政策及中国古代父系亲属与后代关系更亲近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只有女儿的家庭往往让外孙称呼外祖母为“奶奶”,以表示外祖母与祖母的地位相当,从而拉近与后代的关系。一般在“奶奶”之前加上姓,以区别祖母和外祖母。这种现象有增多的倾向,但并不普遍。
(四)襄阳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越来越小
襄阳方言亲属称谓语与普通话的差别越来越小,主要体现在“儿”及其变体这一称谓所发生的变化,并且使用范围越来越小。同“伯母”“叔母”的统一相反,“姑妈”“姨妈”的称谓发生了分化,不再统一称呼为“儿”,而是与普通话一样,分别称为“姑姑”“姨(妈)”,这种语言现象主要存在于“80后”“90后”的子女当中。
(本文为湖北文理学院省级重点学科立项学科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黄赛勤.襄阳方言记略[A].刘海章.荆楚方言研究[C].武汉:华
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99-212.
[2]王琢玺.论襄樊方言亲属称谓的简化[J].今日湖北,2011,
(1):74.
[3]陈颖.四川方言亲属称谓的特点[A].段渝.巴蜀文化研究集刊
(第六卷)[C].成都:巴蜀书社,2011.
[4]袁庭栋.古人称谓漫谈[M].北京:中华书局,1994.
[5]赵元任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二册)[R].北京:商务印书馆,
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是大时代下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出发点是为了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体系。但随着就业环境的日渐复杂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用人单位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这就使得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必须进行一场教学革命,在建立好学生的道德体系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汉语言文学的实用价值,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辨证的说,我们也不能强化用实用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规范人文学科,而应该看到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特定期待。
二、加强汉语言文学应用性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
第一,立足于专业知识的强化,构建扎实的学科基础。注重传统中文基础和现代实用中文基础的统一。中外文学史、古代和现代汉语、文艺理论三大课程体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中文基础,但是,在教学中,单纯依靠这些基础,学生在毕业走向社会后,并不能适应社会生活,教师需要在这个基础之外教给学生现代实用中文基础,即应用文体写作基础、新闻学基础和现代传媒技术基础。把两个方面的基础有机统一起来才能让教育体现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性;
第二,培养学生的能力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素质主要通过本专业所学习的知识及其相对应的能力表现出来。其能力结构基本构成要素如下。1.培养学生的一般学习能力。知识的掌握、学习是学习各种能力的体现,是认知能力的整合和思维活动,是学习的根本。具体包括,学习的记忆力、观察力、探究思考力、想象力、观察力等。2.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指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比如,写作、阅读、科研、对本专业的知识运用等。3.普通话听说能力。学习汉语言专业,普通话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要掌握普通话的发音、变调、轻声、儿化等知识以及自己方言与普通话对应规律,能正确地辨析和纠正自己运用普通话时的方言土语,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与技巧,能使用普通话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作品,并能自由熟练地使用普通话进行沟通和交流。4.应用文写作能力:应用文包括座谈会纪要、迎送辞、自荐书、总结、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专题报告以及事物说明的应用文等,要求做到要点明确、条理清楚、格式正确、语言流畅。
(二)注重实践性的教学环节
传统的教育是封闭式的教学,中文教师凭借一本书、一个粉笔让学生去记忆、写、练。教师只是在僵硬地传授课本内容,不是技能的培养。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容易眼高手低,走到工作岗位后会茫然不知所措,知识不能驾轻就熟地应用,导致学生在社会上缺乏立足的根基。所以,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既明白了道理,又学会了运用。我们要结合专业、学校、社会三方,明确定位,制定人才培养策略,是应用性中文专业改造的首要任务。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寻求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是其在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途径。应用性的教学是通过理论基础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深入浅出的教学创新工作,将书本与实践相挂钩,提高学生对于学科间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着眼于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创建和谐的教学体系。我们只有注重基础课与应用的结合,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把握和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计划中,我们要进行专业知识的拓展,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兼顾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不足的现象,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其一,课内外相结合。让学生走出校门,鼓励学生参加很多活动,学校为学生的实践搭建平台,挖掘学生的潜力。通过对社会的了解,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了衔接,帮助学生完成由学校走向职场的过渡阶段。其二,建立实习基地。应用性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工作能力上,为此,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做到学以致用。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进行岗前培训,整合教育资源,通过各行各业来适应毕业生实习多样化的要求。
一、激发兴趣,自主探究
一堂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导入,让导入起到影响全局、辐射全课堂的作用。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精彩的导语――《长亭送别》的导语:“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奋斗、追求的一生,大多数人要四处漂泊,不断登上新征程,往往意味着又一次的别离。别离情从古唱到今,无论是‘劝君更进一杯酒’的惆怅。还是‘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都难掩‘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凉。在众多的别离情里,最令人牵挂的、最难分难舍的却还是恋人。……”这样的导入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进入自主的探究学习阶段。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好教学策划的总设计师,指导他们怎么样找资料,怎样分工等等,当好学生学习行为的教练员。学习从本质上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在内化过程中,教师应该承担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咨询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探究中出现的问题。
二、明确目标,培养学认知能力
要想进一步加强对职高学生语文认知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实施创新策略,在学生自主学习循环模式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设立目标并反应学生自主学习的心态是自主语文学习的前提。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所学语文知识的类型和特点,同时,让学生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用目标去激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样,通过目标强化和目标激励引导学生解剖自己,认清自己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及其与目标的差距,以便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职高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传授认知知识,并强化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对目标的认识和自身的认识的元认知体验逐渐丰富;可以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提问、呈现考查性的试题等方式,使学生明确自己是否达到认知要求;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丰富元认知体验。合作学习,既能拓宽知识的深广度,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心得,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反馈自己学习方法的有效性,相互取长补短,也能够增进同学间的了解,促使同学们情感交流。
三、结合专业,提高教学实效
语文教师应该拓宽专业面,了解学校各专业的特性和学生就业方向,并以此为指导,既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和专业职业教学相结合,因材施教,上出有职业特色的语文课。语文教师可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进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近年来,随着招生政策的变化,职校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上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为此,我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花卉园艺专业讲“调查报告”这种应用文体时,我鼓励学生到市场搞一个调查报告。这种作业弹性大,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大,大家都愿意做,乐意做。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要密切配合,在配合中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阶段性”同步提高,语文教师提供资料,专业教师形成相关的技能练习资料库,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使之真正做到把语文素质提高与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有机结合。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应让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必须摒弃原来的考评体系。我建议把教学的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卷上。所有考试、测验都要重专业能力,重专业知识的运用,反对死记硬背。要看能力,不是单看一张标准化试卷,而是要从听、说、读、写、专业运用能力多方面综合评价。
四、重视实践,培养语文能力
表达被誉为“敲开企业大门的第一块砖”:应聘者首先要向用人单位递上一份简历,表现的是文字表达能力,与用人单位一见面,开口就是口头表达能力的展示。宁夏人才交流中心有关负责人也谈到,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成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说,表达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是很重要的,如果不善于表达,必定影响人际关系,影响自己其他能力的发挥。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公布的2007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其比例高达40.23%,这比上一年度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无独有偶,清华大学对用人单位进行的回访调查显示,理工科学生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上有所欠缺,一些理工科学生在面试时往往表现紧张,连自我介绍也说得结结巴巴,而求职时的面试时间一般也就10分钟,如果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好好表现,可能就与一个好机会擦肩而过。
《宁波市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中也提到:大学生的就业准备和学校的就业工作,应该从关注就业机会及相应的求职技巧,转向关注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既包括大学生作为一个普通人为适应社会生活而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包括作为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对学校来说,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意味着,就业工作是贯穿始终的,要把学生作为就业的主动者,通过各种措施,指导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把表达能力列为大学生的基本功
不少高校都把“行胜于言”作为一条行为准则来要求大学生,主要是强调做学问的人,应该少说多做。但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你有一个好的产品、一个好的想法,应该让别人尽快了解,为此,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把“一口话”、“一笔字”、“一手文章”列入培养目标,作为大学生的3项基本功。为把“一口话”基本功落实到实处,学校还专门实施了“一口话”水平测试,并计入学分。
表达能力是人的一项基本素质,是非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无论今后求职还是工作,首先需要能准确地运用汉语进行表达。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该校不仅把“一口话”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功,还为此开设了“普通话”、“演讲与口才”、“大学语文”等课程。对学生进行“一口话”测试,也重在督促和引导大学生夯实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普通话流利、标准,口头表达准确、流畅、层次清楚、思维敏捷。
单纯的“普通话”测试尽管也有表达能力的测试,但主要侧重于发音的测试,侧重于普通话的正确度,“演讲与口才”只是作为“一口话”的训练过程和知识学习,侧重于知识方面的测试,而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一口话”的测试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实际测试。对于“一口话”测试,学生多持赞成态度,很多学生认为“有利于督促自己提高演讲和表达能力,免得以后一登台或公开讲话就浑身发抖”。
良好的表达能力是成功就业的一半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今天,不少高校都在想方设法通过就业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在抓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通过诸如“一口话”测评等方式增强学生非专业素质的探索,无疑为高校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带来了诸多思考。
苍山洱海营造的美丽世界,养育了淳朴、宁静而长寿的大理人。2000年,大理医学院和云南大学曾对此地80~97岁的老人进行抽样检测,发现他们头发中都呈现出高钙、高镁、高锰、高铁、高铬、高锌、低铜的特点。结果表明,大理老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合理、优越。调查报告称,这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在大理走访长寿老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在这里土生土长的白族老人中,长寿者多不习惯说普通话,皆操白族话。而白族话之间,也因地域而有差异,让本地的向导都很为难。好在最终,我们在下关附近的一个白族村落里,幸运地遇到了年近90岁的王小存老人,她一口流利的“滇普”,让《东方养生》对话大理长寿老人的计划得以实现。
王小存说,白族人管祖母辈分的老年妇女叫“阿奶”,我们也可以这样叫。而且我们这样叫并不跌价,因为她的重孙子都已经20多岁了,比笔者也小不了多少。阿奶结婚很早,生了8个孩子。可幸福团圆的大家庭却一直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她38岁的时候,丈夫在工作的意外中去世。守寡50多年,阿奶又当娘又当爹,看了儿子看孙子,也没顾得上再组织一个新的家庭。在外人眼中,这些遭遇岂是一个弱女子堪承担的?王阿奶虽是一副柔弱矮小的身躯,但健谈、开朗,即便谈到过去的苦日子,也是微笑着当成闲谈来说。
“太忙,忙到顾不上病了。”这个有点不合逻辑的话,就是阿奶对自己长寿和健康的诠释。但在忙忙碌碌的一辈子里,她在衰老和病痛上所受的痛苦,确实远远少于很多生活在大城市里的贵妇人。年轻时,她曾因为缺碘而得过“大脖子病”(地方性甲状腺肿),但经手术治疗后,就再也没得过什么大病,甚至连感冒发烧都少有。现在阿奶有满堂儿孙,已经不用再为生计操劳,但闲不住的她还是针线不离手,给自己、给亲友缝制白族的传统服装。
阿奶在谈话中,一再说自己不好意思。一是觉得自己皱纹太多,拍出照片来不好看;二是觉得自己生活太不讲究了,除了爱喝山泉和滴酒不沾之外,几乎没有什么饮食禁忌,和“养生”不沾边。可耳不聋眼不花,走路都带着风,又让她自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没有什么长寿保健秘诀。“可能就是不讲究吧,吃喝上不讲究,开心伤心也不讲究,老天也就不跟你讲究了。”
关键词 语音教学,大学英语
一、新形势下英语语音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与国际社会的交流越来越多。随着交流的增加,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新形势下对毕业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既要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写作能力,又要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沟通和交流成了社会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除了传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英语听说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语音是英语听说能力的基础。标准地道的发音是口语好坏的重要标准,也会影响听力能力。对英语读写也有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学好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在初学英语的时候,语音教学尤其重要,不标准的发音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尽管许多大学已经取消将学位证与英语过级考试挂钩的政策,但是绝大部分用人单位的招聘都有关于过级考试成绩的要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与未来工作密切相关的,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
二、目前英语语音教学的实际情况
1.学生的语音基础知识薄弱,对语音教学的重视不够。
小学和幼儿园的语音学习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主要注重趣味性和机械模仿,老师一般不会系统的教授语音知识。同时英语老师的语音水平良莠不齐,不少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并不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幼儿园和小学老师的整体英语水平有待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的英语发音受老师的影响,存在许多问题。高考不直接考语音知识,受高考的影响,中学英语语音教学形同虚设。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开设语音课程。语音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限的语音知识使许多大学生英语发音不标准。语音障碍直接影响了他们后续的英语学习和就业。
2.地方话影响了英语发音。
家乡话是学生首先接触到的语言,由于从小生活在自己的故乡,家乡话对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不同地方的学生在说普通话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受家乡话的干扰。他们的英语发音同样会收到影响。有研究表明:普通话与英语的相似度为 73 %。许多方音比较重的学生, 受家乡话的干扰 ,很多他们在普通话中所犯的错误,在英语中也能找到(孟悦、王艳宇,1992)。
3.学习者的性格会影响语音学习。
内向的性格和自卑的心理也会影响学生的语音学习。不少英语发音不准的同学,其实内心很渴望说出标准,地道的英语,但是在课堂上,由于性格内向或者胆子小,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或者与别人用英语交流,害怕被老师和同学嘲笑。这就使得自己的语音错误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校正。
4.受中学的学习习惯影响,学习方法不恰当,不能掌握单词在语境中的发音。教师对语音错误的纠正方法有待提高。
比如用汉语中的相似音来标注英语单词的发音。完全不去学习正确的语音知识。有的同学连音标有多少个都不知道。比如用“特”代替[t],用“客”代替[k],用“摩”代替[m],用“三颗油”代替“thank you”等。有的学生对语音规则不熟悉,不知道两个辅音连在一起,后面一个辅音发音会改变,不知道单词连读的时候发音会改变。另外,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重音,节奏,和语调把握不好是学生语音学习中最常见的错误。许多学生在发音的时候,能够发准单个单词的音,但是当读完整的课文或者语句的时候,对于单词在语境中的发音以及句子的整体语调把握不好,读出来会显得很不地道甚至出现发音错误。教师只是单纯通过朗读来校正学生的发音,学生也只是鹦鹉学舌般的读。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语音知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人接触外国人的机会比以前多,但是大部分学生初次接触英语依然是在课堂上,老师的英文发音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然而目前基础阶段的英语师资力量比较弱,尤其是偏远地区,这也是导致目前大学生英语语音问题的重要因素。
三、如何改进大学英语语音教学
针对目前语音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如何改进语音教学。
1.改革教学与测试。
考什么教什么是今天中国英语教育亟待改革的问题,我们不断的在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当然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我们在不断改进从前的应试教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测试依然是对教学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教学与测试的关系密不可分。科学的测试会推动教学,促进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正面的反拨作用。因此需要将语音教学和测试纳入英语教学范围。目前语音课教学和测试的随意性很大,教学也是老师们各自为阵,应该制定系统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并进行统一的测试。可以尝试在大学英语过级考试中适当增加语音的考核内容以发挥测试的影响力,让学生们重视语音学习。许多学校的语音课程属于考查科目,为了促进语音教学的发展,应该将语音课纳入考试课程。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分层次的开展语音教学。
大学生的英语基础层次不齐,语音基础也是如此,对于完全没有基础的同学,要从音标开始学习。针对不同水平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语音教材,教学方法及测试。大学生的语音学习受基础阶段影响比较大,要完全纠正地方话对语音的影响需要一定的时间,应该充分利用大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强的特点,尽量传授一些培养和提高英语发音的好方法,鼓励大学生自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习得语音的条件比从前好很多,有获得地道英文发音的许多渠道,应该尽可能的利用这些优势。
3.听力与语音教学相结合,同时尽量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上融入语音的训练。
听,说,读,写,译组成了语言能力的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语音的教学也应该结合英语的其他能力教学而展开。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视听说教学的同时融入英语语音教学。比如在听力课上,让学生看英语动画片训练听力的同时,让学生学习模仿片中人物的发音,进行配音训练。还可以让老师教学生唱英语歌曲,通过唱好英语歌曲,练习学生的发音。在精读课上,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的形式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口语课上,鼓励学生多和外籍教师交流,模仿老师的发音。
4.帮助学生学好普通话,同样可以提高英语发音的准确度。
有研究表明,普通话标准的学生,英语发音一般都比较好。两者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孟悦、王艳宇,1992)。普通话的推广可以使同学们改正乡音便于交流,同时也有利于英语发音的进步。应该鼓励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多使用普通话与别人交流,向普通话标准的同学学习。
5.对教师的培训。
老师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传授语音知识也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发音的技巧。所以对语音老师的培训很有必要。对老师的培训包括语音能力与语音教学方法两方面。有的老师可能自己的语音就存在一定问题。所以老师首先要掌握好英语的发音,才能教给学生标准的发音。其次,科学有效的方法也是语音教学成败的关键。老师不但要会发音,还要会教学生发音。
6.记录学生的问题语音并及时纠正,模仿标准发音。
老师在语音课上应该详细讲解口腔发音部位的结构,口腔相关发音器官应该如何配合以便发出需要的音素等。除了对学生们常见的语音错误予以纠正以外,对于反复出现的错误要作记录,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纠正。讲授的技巧恰当可以让学生避免重复犯错。比如与汉语作对比,模仿标准音的发音。模仿是语音学习的重要方法。许多单词的发音在具体的语境里面会有变化,要注意平时多听地道的英文,多积累,并认真模仿别人的发音。
7.通过读课文的方法习得语音知识。
朗读是一门艺术,它指的是“自觉运用语音技巧对书面语言进行艺术加工,把视觉形象变作听觉形象,准确生动地再现书面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张志公,1982 :270)。许多语音课都是在单纯的语音范围内进行教学。而读课文学习语音却强调从语境中把握语音知识。单个单词的发音是孤立的,静态的,而单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发音会受到上下文的影响,学生只掌握孤立环境下的单词发音是不够的,语音教学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
掌握好英语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的必要条件,大学英语语音教学既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又能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要改变大学英语教学中语音教学没有得到重视的现状,将语音教学和测试纳入英语教学的体系中,成为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做好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对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素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安排,我们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用语用字文明规范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挂帅,切实管理。
成立了社会用语用字文明规范活动领导小组,各年级分管副校长及副组长、各班班主任、语文老师负责具体指导学生社会文明用语用字大检查活动。根据本次会议的精神,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在学生集会上作了社会用语用字大检查活动的宣传动员报告,宣讲了活动的的重大意义和活动要求,领导小组整个活动自始自终参与了指导和管理,保证了活动有序有效的开展。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1、通过橱窗、板报、广播站以及班会课,让学生明白规范用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给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文化的繁荣造成很大的损失和障碍。
2、组织学习,激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有关汉字的知识,如电脑上网查阅图书、采访专家等,了解汉字的发展史,组织学生阅读《简化汉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语言文字周报》等,了解规范汉字的标准。通过学习,同学们明确了国家有关社会用字的规定要求,明确哪些情形下,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用字。哪些情况下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三、分工负责,协同配合。
1、行动小组兵分3路,在社区各单位和店面调查用字情况。内容涉及牌匾、橱窗广告、霓虹灯广告、门口广告等。
在活动中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认真投入,逐行逐字地检查、书写规范字,帮助纠正。在检查的同时,同学们意识到了使用规范字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注重语言规范。
四、营造氛围,强化素质
1、教师的教学计划、备课笔记的撰写都要将规范化用字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发现错字、别字立即予以纠正,并作为考核项目之一。
2、教师上课必须使用规范化汉字,禁止写繁体字、不规范简化字等。
3、上好写字课。规范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写字质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求每位老师上好每周一节的写字课,将学生的写字质量与用字规范化有机联系起来。
4、以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社会不规范用字”调查活动。各小组自查班级的用字规范化情况,然后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调查活动,将调查情况写成调查报告,
5、鼓励学生个人在上学、放学路上及出门游玩时留心寻找不规范用字,个人统计有关数字,周月评选校级“规范用字小卫士”。
6、以班级为单位,定期举行“异读字、词辨析”活动,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形式多样的辨析活动,增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趣味性。
7、学校橱窗、班级黑板报开辟“辨析易读错写错字”专栏,定期展示易读错写错的字,供全校师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