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智能化系统研究

时间:2023-03-07 14:59:04

导语:在智能化系统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智能化系统研究

第1篇

关键词 全自动;智能;发射播控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3-0067-02

智能化的播控调节广播系统是根据实际总控制平台系统进行三频率水平的分析,明确实际的不同规定标准,对实际的切换台规格进行分配,保证实际空间的距离效果。根据实际切换的标准水平,合理控制播出时间,保证三套调频播控的信号传输效果,对主信号、备用信号进行宽带传输,实现模拟信号的平衡管理。

1 新智能化总控制系统平台的管理

新的智能化广播总控制系统需要对每一个节目的信号进行自动化的传输,明确模拟平衡信号的标准内容水平。以智能化平衡控制标准进行信号传输,提升模拟平衡信号的有效性。新智能化广播系统需要制定合理的配套标准节目信号,可以进行自由的切换处理,实现信号数据的实时监控和监听,提升自动有效报警的合理管理,实现智能化切换管理,对日志内容进行准确的记录分析,明确应急信号播出的监控管理,对检测智能化管理水平进行分析,对发射机的工作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控。通过判断实际发射机的整体工作状态,按照实际每套信号的传输备用标准进行发射机管理,一旦发射机信号出现故障,就需要对实际的准备发射故障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明确有效立即自启动备用发射机的方案。

有效完善光缆宽带信号传输的过程,模拟信号转数字信号,需要对信号系统进行设备数字化管理。通过系统传输的标准化分析,明确实际信号的传输改进效果对信号实际的制作效果和制作标准进行改良,逐步完善数字信号的A/D模式的转换。通过有效的系统调节控制,完善实际调度传输的工作标准,提升实际功能效果。按照节目内容和时间进行分配切换,对物理进行自动化备份处理,三套调频节目的发射、接收需要根据主、备信号进行智能化切换处理,明确实际的路由标准。对节目进行发射前,需要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分析和监听记录,停播后的故障声音、光报警内容,需要符合实际的智能应急切换标准,保证实际日志记录内容的合理性,提升主、湫藕诺挠行Щ指葱Ч,提升自动化切换的信号处理过程。采用合理的网络局域化系统,对实际的数据检测控制进行智能化切换管理,提升智能网络系统的监控控制过程,对其进行有效的备份管理,不断完善物理跳线方式,提升切换效果,方便系统的有效控制,降低可能出现的各种失灵问题,保证信号不会被中断。按照实际系统套路进行自动化管理,明确实际需要提醒的标准内容。受发射机的节目传输分配影响,发射通道往往需要进行相对的固定。在系统中往往没有使用准确的矩阵系统,需要选择合理的智能化切换标准,依照实际的智能化中心内容,进行合理的配置管理。另外需要对本系统进行内置立体声的音乐管理,输出和输入都需要以标准数字音频信号作为实际的接口信号,保证实际信号的平衡性,设置合理的优先级别,提升网络功能的有效诊断。

2 节目信号的有效传输调整和切换

根据每套内容进行信号源的分析,按照光缆传输主信号,宽带信号设备进行传输分析。主、备信号以A/D模式转换标准为主,通过同一路的数据输送,提升整体智能切换效果,明确A/D转换的监听矩阵内容,设置一路备用。根据智能切换标准,按照实际预先设定的优先级进行自主化信号切换分析,在二路信号全部中断后,可以采用自启动的方式进行处理。一旦主、备信号逐步恢复到正常情况,就需要对实际的原通道进行自动切换处理。智能化切换器中数字输出需要经过4路,2路经过D/A转换,保证跳线盘输出接口的链接,将D/A转换为二路信号,一路限号通过AM检测仪器接口传输,一路做备用处理。智能化切换器中需要采用模拟输出的方式进行监听矩阵的传输,保证其余各套节目的有效处理过程。

3 无线接收信号的音频处理

无线接收信号经过模拟信号的音频分配器处理,实现4路信号,一路送给AM音频控制检测仪器,一路送至监听矩阵模式,其余两路作为备用模式。智能化切换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根据实际的网络功能标准,合理的分析网络管理就安吉局域网实测监控标准,对控制智能化切换器进行处理,通过实际工作状态的准确分析,明确实际屏幕日志记录的相关内容。按照整体总控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标准,设置合理的跳线构建。在智能化切换器中分析音频配置信号的输出故障标准,按照实际设备的关机、故障进行一通路的分析,确保信号的有效连通效果。采用有效的跳线旁路跨界方式方法的分析,明确保证实际信号的正常运行传送标准,逐步增加整个总线控制系统的过程,明确实际系统的全部手段标准,加强实际总控系统的数据分析过程,确保无线接收信号处理的合理性。

3.1 监测和监听

利用数字音频信号仪器进行检测分析,这是一种全自动化的音频检测设备,内置嵌入式核心控制系统,VGA显示系统,每段路径都通过数据信号编程记录,每一路信号都设置合理的声光报警内容,对整体日志信息记录进行功能性分析,确定AM32位信号的通信管理过程。AM信号音频测试过程需要采用准确的插板结构设置,按照音频接口板,对接口进行模拟数字化的分析,明确实际检测信号的准确测试过程,记录实际接口模拟的合理性,利用模拟板进行设置,明确数字化AE接口的数据内容,采用合理的通道进行立体喜好的平衡分析,对检测套路的节目内容进行号源的分析。按照实际的信号源标准和开路接受信号监听过程,准确的分析监听矩阵实现的控制方法,对实际优点的能听过程进行矩阵信号的判断,明确实际矩阵自带信号的控制面板,对信号实际的自循环过程进行监听判断,保证操作的合理性。

3.2 系统特点

系统具有先进的网络技术应用扩展优势,利用发射台的总系统控制,可以实现全节目的实时转换,提升节目播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节目播出中各个环节的

有效选择和分析,明确实际采取多层次方面的安全考虑标准,对实际的关键部位和关键通路进行判断,确定实际的每一通信号内容的有效合理性。按照实际线路盘的接通信号的分析,接触实际故障点,合理的判断实际设备的技术标准,准确的安排实际输入信号的相关内容,设置合理的信号输出通路,不断完善实际音频信号设备的故障处理,采用合理的旁路跨线分析,确定输出和输入信号的准确性。充分考虑实际信号的设计预留量,按照实际增加信号的信息源水平,对目前的智能化切换器进行配套输出管理,不断增加节目,保证系统的播出时间,按照实际发射控制标准,合理的进行核心设备的更换。利用互联网进行统一的数据交换分析,明确实际系统的网络管理控制软件内容,其中包含数据参数的查找和控制管理。按照控制软件的过程,对数字信号产品进行检测分析,构建合理的监控系统,完善实际智能化管理应急处理过程。

4 结论

综上所述,全自动化的职能播控发射台式通过数字化、网络化、计算机系统的综合设置,实现发射台的综合播控系统控制管理,提升全自动化智能管理水平,不断完善整体发射台的系统播控系统发展水平,实现全自动化的智能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徐茫.电视台前端播控系统安全维护工作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6(10).

第2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 智能设计 系统集成

Commentary on Setting up Intelligent System for Library

Hui WANG

(Hubei Provincial Library,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60)

Abstract: With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s a platform, intelligent building successfully integrates electromechanical facilities, service and management among othe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highly efficient, comfortable, safe, and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Hubei provincial library, which was built and put into use in 2012, is referred, ranging from wire arrangement to terminal equipment, and from live control to smart control in distance, to expound the necessity of intelligent system in modern library. It is not only quite in common with smart system of ordinary building, but also has its own knack as an exclusive system of library.

Keywords: Modern architecture, Intelligent design, System integration,

现代社会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速度也越来越快,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目前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而其中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影响最大,信息业正逐步成为社会的主要支柱产业,人类社会的进步将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近年来,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社会高度信息化,在建筑物内部,应用信息技术、古老的建筑技术和现代的高科技相结合,于是产生“建筑智能化”。建筑智能化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它是建筑技术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要求的结晶。

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其建筑在按照自身特有规律发展的同时也必然遵循建筑发展的共同规律,智能建筑的蓬勃兴起极大地影响着图书馆建筑的发展,智能化也成为现代图书馆建筑的发展趋势。

图书馆建筑智能化是指综合采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对图书馆建筑内的机电设备进行自动监控,优化工作参数,对信息资源实施科学管理,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

1.综合布线系统

图书馆智能建筑内数据传输主干应采用多模主干光缆,按照传输速率万兆或以上进行设计,并结合智能化其他子系统的需要,对数据传输线路进行统一规划。数据终端信息点按图书馆馆员工作站、信息、书目查询、自助办证、自助借还书、电子阅览等设备摆放位置进行有线覆盖;会议室、开放式阅览区、公共活动区等采用无线方式覆盖,并充分预留有线信息点点位。普通信息面板的标高遵循相关施工规范,对部分具有特殊使用情况的应按照图书馆专用家具的使用工艺的需求进行配置。

2.信息系统

图书馆信息系统可采用不同类型的显示终端,如全彩LED屏、双基色LED屏、标准或嵌入式LCD屏、触摸屏等,可布置在总服务台、中庭、会议室、报告厅、阅览区服务台和公共活动区,会标、图书馆馆藏介绍、阅览区导览图、最新书籍信息和预览区借阅规则等。这套系统能够将这些不同类型的显示终端有效集成起来实现远程集中控制,并能对所集成的显示终端进行内部指令控制。通过网络远程控制,接合显示终端控制器控制软件对显示终端的显示内容、节目、字幕播放进行控制和管理,对显示终端的IP进行管理,能够对不同显示终端进行分组,并具备供电控制和自动校时功能。

3.多媒体会议系统

图书馆多媒体会议系统将各种会议系统及相关设备,如会议发言单元、扩声单元、视频显示单元、中控单元等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实现会议进行过程中只需要一名操作人员即可控制整个会议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调用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和图像等信息,从而给与会者以声图并茂德视觉和听觉效果,营造出更好的会议氛围。

3.1数字会议系统

图书馆数字会议系统采用先进的手拉手数字化连接方式,在传输过程中信号的质量和幅度都不会衰减,让每一个与会代表都可以听到稳定、纯正的声音,充分保证语言的清晰度和较大的语音动态范围。会场一般配备有线话筒和无线话筒,有线话筒的主席单元具有优先功能,当按下主席单元上的优先按钮时,就可关闭或静音正在使用中的代表单元,从而实现主席单元的人对会场的控制。而与有线话筒配套的电子铭牌设备,一方面可以显示发言人的姓名和职务,另一方面可通过主席单元实现会议表决功能。

3.2移动式数字会议系统

在图书馆里公共区举办活动时,因地点不固定,需要配置移动式数字会议系统,该系统一般配备无线话筒和大功率有源音箱,满足活动现场的扩声要求。

3.3同声传译会议系统

同声传译会议系统是图书馆实现高级别国际会议同步翻译不可缺少的系统单元,该系统可以保证演讲者在发言的同时,内容被同步传送到同声传议室的翻译单元,翻译人员即时将所听到的内容同声翻译成指定的目标语言,并通过独立的信道传送回会场。与会者头戴具有红外接收功能的耳机,通过手持接收器进行频道选择,可以随意选择自己能听懂的语言频道,满足会场多语种与会者收听会议的需要。

3.4远程视频会议系统

图书馆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多用于共享工程中心主会场与分会场之间的会议交流,系统终端通过网络接入MCU(多点控制单元),将主会场会议现场的影像、声音等多媒体资料经压缩传输到网络,一个或多个不同地方的分会场再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等多媒体资料进行还原,保证了主会场现场会议的实时传送,解决跨地域会场的沟通难题。

4.公共广播系统

优美、舒适的音乐会给人们的精神上带来,既放松紧张的心情又可消除疲劳。公共区域背景音乐可以创造舒适、和谐的气氛。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思想意识的不断提更新,人们对周围环境提出更高要求,背景音乐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化智能建筑中。

图书馆公共广播系统是在建筑消防分区的基础上,将背景音乐扩声装置均匀覆盖到建筑室内外,并按绿化广场、报告厅、读者餐厅、阅览区、公共活动区、办公区等区域功能的不同设置独立的分区广播。公共广播机房设置于监控控制中心,平时向图书馆建筑室内公共场所及室外绿化广场提供开、闭路多音源信号节目,用于通知、背景音乐、温馨提示等。同时该套系统与紧急广播系统合二为一,遇有突发事故(如火灾)发生时,设置于监控中心的总寻呼话筒能够强行切入,实现全区域内的紧急广播功能。在部分服务台如少儿阅览区服务台还可根据需要,设置单独的寻呼话筒,用于该单独分区里的广播寻人、活动通知等。

5.视频监控及报警系统

随着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服务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对图书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图书馆开放式、多样化的服务要求,进一步强化图书馆的安全保障,视频监控及报警系统作为重要的辅助管理手段,已成为图书馆智能建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在建筑传统位置如电梯轿箱、楼道前室、建筑出入口、公共区域布设监控设备点外,为了适应图书馆馆藏从传统闭架调阅到大空间开放阅览方式的转变,可在各类书架之间的通道处适当增设监控点,减少由于书架过高或过于密集而产生的阅览区域监控盲区现象,有效保护了藏书。同时,监控设备可与其它报警设备进行联动,如在阅览区服务台设置监控设备点位并辅以手动报警装置,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服务台工作人员能够触发隐藏在服务台下方的报警按钮,监控中心能够第一时间调用对应位置的监控探头获取警情,并及时调动安保人员赶往事故现场。由于现代化建筑的室外多为开放式设计,室外周边安全防御逐步缩小为建筑防御,室外立杆上的监控探头需要与在建筑外墙一周均匀分布的三鉴探测器进行联动布防。特别是在晚上,一旦有不法人员闯入,联动系统将第一时间发出警报音,并且在电子地图上相应的位置进行闪动,监控中心能够调用最近的监控探头获取视频,并通知安保人员迅速出警。

6.门禁一卡通系统

门禁一卡通系统作为图书馆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一部分,集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措施为一体,涉及电子、机械、光学、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等诸多新技术,迈向高度集成化,体现了现代智能化管理的要求。

在图书馆实现一卡通系统,将图书自助借还设备、停车场设备、门禁设备、电梯楼层控制设备、巡更设备、餐厅消费设备等进行系统集成,以IC卡扇区可读写技术为核心,统一财经软件系统为后台,充分发挥智能化产品的科学性与先进性。让读者手持借书证,就能在馆内各种图书自助借还设备上无障碍使用,在餐厅进行自主充值消费,在停车场进行停车刷卡计时缴费;让工作人员手持工作证,按部门职能或工作范围分配相应的门禁权限,可在餐厅灵活结算公务消费,在停车场智能识别员工车辆,从而达到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降低服务成本的最终目的。

7.楼宇自控系统

楼宇自控系统对整个图书馆智能建筑的所有公用机电设备,包括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进行集中监测和远程控制来提高建筑的管理水平,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护及营运成本。

楼宇自控系统有三级组成:中央控制站、现场控制站、现场检测、执行单元。系统运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方式,采用共享总线型的拓扑结构,通信网络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对多个供应商不同系统间的集成采用国际通用的成熟标准。该系统通过对暖通空调、照明等系统运行的优化控制,达到环境舒适感,高效节能的目的;通过对各机电设备运行、安全状态灯自动监测、控制,实现对各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统筹的、科学有序的、综合协调的智能管理;系统为大楼合理的能源管理、设备管理、设备维护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数据,为减员增效、实现科学管理创造条件;通过对空气参数的监测、自动调节,从而为新馆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舒适的环境,并满足图书馆及馆藏的特殊要求。

智能化是图书馆建筑发展的生命力,是现代图书馆建筑发展中的一大变革,它不但扩展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更提高了图书馆信息化的服务水平,使任何群体、任何个人都能与人类知识宝库尽在咫尺,随时随地从中受益,有效实现了公众信息的传播。伴随着图书馆现代化、智能化的进程,图书馆建筑的智能化也成为了当今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新内容,但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在接下来的发展之路上,智能建筑终将融入智慧城市建设,这也将成为是智能建筑的“梦”。

参考文献:

[1]龙惟定,武涌主编. 建筑节能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第3篇

关键词: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智能化;评价系统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章编码

绿色理念是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从而在调整人类行为的同时保证自然生态环境能够进行良性循环的一种重要理念。从宏观上讲,绿色理念对整个人类的生存、整个社会的发展与整个自然的平衡都有着重要意义。在这种理念之下,交通工程建筑的环保性与生态性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为了积极实践绿色理念这一队伍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是人类在公路建筑与自然环境这两者之间探索出的一条新道路,在学科建设上,直接促进了建筑学与生态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相互融合,在实际应用上,为生态保护的全面发展与交通工程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平台。

一、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理解

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是在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大背景下不断发展的,是工程建筑行业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工程建筑行业紧跟国际形势与国家政策的直接表现。由于交通工程自身的复杂性与工程实施过程当中的观念、地域等差异,当前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缺少较为统一、详细的认识,但就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而言,有三个方面是比较明确的。首先,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能够为人类的出行带来便利之处。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为人类出行提供必要的、安全的、方便的交通工程建筑,让人们能够在畅通、安全的交通环境下出行。其次,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能够对资源进行高效率的利用,尤其是对于一些资源消耗较高的材料或者具有不可再生性质的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节约,从而在节约资源这一环节去实现交通工程建筑的绿色理念。最后,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能够降低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长时间利用之后对周围的空气、水资源等自然资源造成污染与破坏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降低与控制。

二、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不仅与交通工程的专业性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且与生态学、社会学等有着直接的联系,再加上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使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具有更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着其评价效果的有效性,而且直接关系着其评价效果的准确性,因此要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较为细致的划分,可在对WBS方法的运用之上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逐层的评价分解,可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三个层次。具体来讲,一级指标的具体内容主要有“环境影响;资源消耗;建筑材料”,二级指标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全球环境和区域环境;能源消耗和土地资源;材料选择和循环利用”,三级指标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全球气候影响;国土资源保护,区域生态保护;自然能源利用,能源节约措施;土地利用,土地负荷;有害物质含量,材料对生态的影响;材料的环境负荷,材料再生性”。

三、加强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数据库组件的建立

在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需要对其进行信息化的升级,进而使整个体系更加完整、高效。其主要途径有数据库开发与管理工具的升级,总体思路为将数据库作为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核心,让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整个平台运行的关键所在,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而且能够直接提高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扩展性。可使用开发工具,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作为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库组件。具体来讲,项目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为存储数据的数据源,连接数据库的连接对象,为数据库的读写与输入提供机制的r数据适配器以及对详细信息进行整理与存储的t数据集。

四、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智能化评价系统框架

以数据库组件为核心的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已经确立,同时,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对用户界面进行美观、友好、和谐的设计,让各种类型的大量数据能够在多种结构之上进行连接,从而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模型进行完整而合理的建立。详细来讲,整个模型以外部数据为开端,将该数据输入界面后在后台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然后在数据系统的作用之下对这些数据进行查询、分析以及比较等多种内容,然后再通过数据输出界面将评价指标值进行输出,最后在综合评价模块这一环节输出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综合评价结果。从这一详细的过程当中可以看出,智能化是整个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划分标准与系统特点,该体系是在数据库这一核心平台之结合借口技术等多种功能而进行评价工作的评价体系。如此的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在智能化与系统化的结构与特点之下,不仅可以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进行较为全面与较为准确的评价,而且能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社会和谐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依据,从而为我国社会的和谐与长久发展、为世界的生态平衡与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五、总结

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其不仅能够为人类的出行带来便利之处,而且能够对一些资源消耗较高的材料或者具有不可再生性质的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节约,此外,在长时间利用之后对周围的空气、水资源等自然资源造成污染与破坏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降低与控制,诸如这些特点都是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价值所在。本文主要是在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基础之上,提出的智能化系统设计,智能化与系统化是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数据库技术则是该系统当中的重要应用,数据库技术应用的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智能化评价体系的质量高低,因而要在智能化理念的支撑之下对数据库技术进行充分的、恰当的使用,为整个评价系统的建立与优化提供必要的依据与支撑。本文当中所提及的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系统的确立与构思仍是较为初级的设想,仍然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撑,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娜.给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石家庄交通体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06)

第4篇

关键词:武器控制系统,智能化,标准化

 

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局势的不稳定,使空中作战任务复杂多变,对飞机的战术技术性能和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机研制费用高、周期长的情况下,充分挖掘现有飞机的潜力、在兼顾先进武器系统和相对落后武器系统的情况下,提高飞机的战术性能成为首选方案。

机载武器控制系统是为适应空战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用以实时控制和监视各种武器的工作状态,并提供和管理武器与其它系统之间的信息。近几十年来,军用战术飞机的设计朝多用途方向发展。为了执行多种战术任务,飞机必须能携带多种类型的武器。为了对所携带的多种武器实施有效地控制,保证武器系统的安全和提高作战成功率,必须有先进的机载武器管理系统。以往的作战飞机的武器控制系统大都使用硬线控制系统,而且对地攻击武器和对空攻击武器是分别控制的,分立式武器控制系统有诸多缺陷。因此,在计算机接口技术、多路传输总线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不断深入的今天,设计统一管理对地攻击及对空攻击武器的智能化武器控制系统(Intelligentize Weapon Control System ,简称IWCS),代替飞机上各自独立的武器控制系统,不仅能提高飞机的作战效能,而且能减轻飞行员的负担。

1分立式武器控制系统的缺陷

1.1控制分散

飞机上使用的对地攻击和对空攻击武器控制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是分立式武器控制系统,飞行员操作使用不便,武器系统不便统一管理。免费论文。

1.2线路复杂,标准化程度低

分立式武器控制系统大多使用常规模拟电路设计,部件多、分系统多、硬件电路复杂、为把更先进的武器系统加到武器控制系统中,常常需要重新设计和布线。免费论文。同时飞机与武器之间的互用性差。

1.3飞行员操作界面复杂、智能化程度低

飞行员座舱内武器控制面板上开关、按钮、指示灯数量多,位置分散,提示信息单调,使飞行员操作不便,作战效率低。

2IWCS的功能

智能化武器控制系统用以实时控制和监视各种武器的工作状态,并按作战要求将武器从飞机上投向目标,同时提供和管理武器系统与其它系统交联的信息。其主要功能是:提供武器接口;装入、保存并显示武器的种类、型号、位置、数量、状态等信息;选择武器和武器投放方案;确定武器外挂位置的战斗准备;控制武器的发射或投放顺序、时间间隔等,启动武器的投放;为导弹提供离轴制导;为光电制导武器的电子装置提供接口;具有应急投放功能;具有自检测功能,当出现不协调或故障时,能自动告警并提供应急选择方案。

3IWCS硬件组成

智能化武器控制系统主要由显示控制部件、武器控制计算机、传输总线系统、对地武器接口部件、对空武器接口部件、武器载荷等组成,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武器控制计算机是智能武器控制系统的核心,用来处理显示控制部件输入的信息及相关航空电子设备出送来的数据,信息通过多路传输总线1553B传输。通过软件处理所有数据,控制与其相连的其它部件。

武器控制计算机向系统提供全部控制、监视和投放信号。它与显示控制部件、航空电子分系统、武器接口部件等相连。处理各部件传来的数据并控制与其相连的部件。

显示控制部件是智能武器控制系统的人机接口部件,包括武器控制板和多功能显示器。多功能显示器通过标准显示器接口与武器控制计算机相连,用于显示武器挂点的状态,供飞行员监视外挂投放装置及武器的状态与使用条件;用于显示辅助决策专家系统的询问、攻击方案提示、使用方法提示等。武器控制板是一个多功能专用板,由可编程开关、按钮、指示灯及数字小键盘组成,驾驶员可通过武器控制板输入机载武器控制系统需要的初始信息,并通过武器控制板对辅助决策专家系统作出响应。

传输总线系统完成系统各部件之间信息的传输,包括总线控制器、多路传输终端、传输线路、传感器等。总线控制器由软件编程控制,是武器控制计算机与传输线之间的接口。免费论文。多路传输终端用于将传输线与远距离终端连接起来。

对地武器接口部件及对空武器接口部件是将武器载荷与控制计算机相连接的部件,它通过多路传输总线与控制计算机相连,将武器载荷提供的武器信息调制转换成计算机可接受的信息,通过传输总线送入控制计算机;控制计算机传来的指令信息经功率驱动等处理后,传输给武器载荷。

武器载荷由武器悬挂装置(挂弹架、导弹发射架等)和所悬挂的武器弹药

组成。它们分别与对地武器接口部件和对空武器接口部件相连,悬挂装置的型号、状态及武器的有无、种类、型号等信息通过接口部件传给控制计算机,控制计算机发出的指令经接口部件传给武器载荷,完成武器最终发射或投放。

4IWCS软件设计

4.1 应用软件结构

本系统中应用软件的功能是采集并处理各种监控信号,并按指令向系统提供控制和武器发射/投放信号。应用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主控模块、任务设置模块、辅助决策专家系统、自检测模块等,软件工作流程图如图2所示。

主控模块负责整个武器控制系统的管理,包括人机界面、输入/输出接口的管理、功能菜单的管理等;动态监视系统各部分的状态信息,接收与系统交联的其它系统传送的数据,通过专家系统进行推理判断,调用相应的处理程序。

任务设置模块的功能是:设置目标类型、相对本机的位置等初始条件,启动辅助决策专家系统。

自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发射/投放电路的完好情况,当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方案。

4.2辅助决策专家系统的设计

辅助决策专家系统属于嵌入式专家系统,具有较小的知识库、简单的推理机制,由于其结构简单、又能满足系统需要,是一种比较实用的专家系统。系统用来对飞机武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辅助决策,根据初始条件、提出可供选择的战斗方式,并推荐武器类型、发射/投放方式、投放顺序等最佳使用方案。驾驶员可以对系统推荐的方案进行取舍或修改,修改后的方案又作为新知识充实到知识库中。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最新的研究领域,是具有相当数量权威性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特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它根据用户提供的数据、信息或事实,运用系统存储的专家经验或知识,进行推理判断,最后得出结论,同时给出结论的可信度,以供用户决策之用。人们事先把某些专家的知识总结出来,分成事实和规则,以适当的形式存入计算机,建立起知识库,并根据某些商定的原则,确定推理规则。根据这些专门的知识和规则,系统对输入的原始数据进行推理,做出判断和决策,因此能起到专家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专家系统的结构如图3所示。

知识库是问题求解知识的集合,含有显示地表示的各种知识块,包括基本事实、规则和其他有关信息,是专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本系统中知识库的建立依靠武器控制领域专家的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经验知识从有丰富经验的驾驶员对武器操作经验中总结获得;理论知识是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计算得到的。

推理机是专家系统的“思维”机构,是实施问题求解的核心执行机构。其主要功能是协调、控制系统,决定如何选用知识库中的知识,对用户提出的证据进行推理,求得某个问题的解答。因为在空战过程中,作战环境不断变化,系统对外界的反应也应随之变化,这样就形成了一些不确定的和不精确的事实,为了满足系统的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推理判断技术以及系统的实时推理算法,专家系统采取确定性和概率性的推理运算机制,同时,考虑经验系数,以提高系统的置信度。

知识库与推理机分离的设计体系,使得知识的增减和修改不影响整个专家系统的工作,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迁,可以及时更改知识库,以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4.3 挂点的显示格式

合理的选择挂点的显示格式,能减轻飞行员的思考负担,使飞行员能更快速准确的作出反应,提高作战效率。现代航空电子中常用的显示格式有字母、图像、字母与图像兼有三种格式。系统选用字母与图像兼有的显示画面,分别用

表示飞机、挂架、火箭(用字母R表示)、炸弹(用字母B表示)、导弹(用字母M表示)等。向下箭头所指位置为当前攻击武器。图4为一挂点显示画面实例。

5结束语

本系统应用计算机接口技术、数据传输系统技术、专家系统技术设计了智能武器控制系统,克服了以往武器控制系统部件多、分系统多、硬件电路复杂、维护困难、增加新武器系统难等弊端。友好的人机界面使飞行员的操作变得更简单,标准化的接口设计使得增加新武器系统和在不同飞机和武器之间移植只需改变相应软件即可实现,使系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本系统已在实验室的机载武器控制智能仿真系统中实现,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青等. 某型军用飞机外挂物管理系统应用潜力分析. 火力与指挥控制.2001年第1期

[2].蔡自兴. 智能控制----基础与应用.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8年

[3].陆彦陈根社.飞机外挂物管理系统研究.光电与控制.1991年第1期

[4].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

第5篇

【关键字】桥梁施工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U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桥梁的施工控制是对把桥梁在施工中受力与变形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竣工后满足原有设计要求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原有桥梁施工控制技术已经不能再适应现代的要求,其弊端也日益凸显:自动化水平不足,观测点数目较少,人工预测工作相对复杂等。传统的施工控制要求在建造每座桥梁时均要设立一个控制中心,不仅参与的专家不能长时间的位于施工现场,还对国家的资金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若是能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数字化远程监控,那么这两方面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改革施工控制系统,剔除传统控制技术中的弊端,全面提升施工控制水平已势在必行。

这种智能化的桥梁控制系统,使得施工人员可以随时通过数据分析,三维模拟实验等技术方式来了解桥梁已完工部分的变形与受力情况,并能根据这些情况准确的对下阶段的施工情形做出预测。

1.系统的组成

1.1数据的高速获取系统

在一些发达国家,数据获取的智能化水平相对较高,而我国现今在数据的获取方面仍有许多不足,例如自动化水平不足,观测点较少等。随着我国的桥梁建设技术不断进步,已达到在世界都能跻身前列的境况。但我国现有的施工控制水平不能跟上施工技术的步伐,而桥梁规模的增大,桥梁跨径的增大,这就使施工中对及时,准确的数据迫切需要。因此数据高速获取系统的建立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桥梁控制系统的基础是数据的获取,每座施工的桥梁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数据库。一般来说,需要获取数据的方面包括结构设计参数,几何参数,受力情况以及温度变化等。

目前我国在桥梁施工获取数据方面,通常运用的是经纬仪,水准仪等设备,实行人工测量,人工记录,人工计算。这种工作方式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所得的结果不能达到十分精确。这种情况在测量桥梁受力时也有体现。国内施工单位在进行受力测量时多采用变形片和应力计,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测点的数目,大大减慢了测量的速度。

形成高速获取数据的系统是以监测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为先决条件的。只有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科学手段,才能省去原有获取数据的复杂环节,更容易的被及时获取,更容易被计算机所读取,为高速处理,分析数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计算机快捷的特点,很大程度上确保各类数据能够在桥梁同一种状态下获取,尽可能的缩小数据获取的误差。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施工现场合理的地方安装监控设备,能够对全现场实施全程监控,更好的施工质量控制服务。

1.2数据的双向传送网络系统

该系统的作用是把在施工现场所获取的数据通过网络等方式,及时传送到控制中心;当控制中心的处理完成后,将结果用相同的手段传送回施工现场。

在控制中心与施工现场之间的数据传送,分为有线与无线两种。其中有线传送的布线工作繁琐,且线路不易布置,也很容易受到破坏,所需成本也相对较高。大部分施工单位并不采取这种传输形式。现阶段使用的无线传送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系统自带的发射与接收装置,但传送的距离有限,与之类似的无线通讯,其传送距离相对较远;第二,通过通信公司的手机网络对数据进行传送,这种传送方法虽然不受距离的限制,但是仅局限在有手机信号的地域;第三,将数据上传到网络,利用网络手段对数据进行传送,而且这种传系统在其他学科已有了应用,技术相对成熟。

双向数据传送网络系统,是由布置在施工现场的传感器,将数据通过一定方式传送到工控机,再通过通信公司的网络将无线收发器中的信号传送到控制中心的收发器,最后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当处理完成后,再将结果及下一步的命令在通过相同的方式传送到施工现场。这就是该系统的传送过程。

1.3计算分析及控制系统

网络化桥梁智能施工系统的核心内容就是计算分析与控制决策系统。施工过程中的数据计算,误差原因的分析,识别控制参数及预测的工作都是由计算分析及控制系统完成的。该系统能自动把测量的数据与理论数据相对比,通过分析之后,得出与实际更相符的参数。无论是何种结构的桥梁,在不同环境,不同施工阶段,其参数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系统能够根据已经处理完成的参数,结合各种科学的技术手段,准确的对下阶段桥梁可能发生的变形,受力情况进行预测。只有及时了解这些参数,才能为今后的预测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在这一过程中,会得到大量的数据,为了能够更好的处理这些数据,建立数据库是很有必要的。在建立数据库时,应该将实际测量的数据包括温度,受力情况等与理论值分别建立,为更好的分析对比奠定基础;同时,也应该建立图表类的数据库,将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参数绘制成图,更直观的对各个参数实时观测;最后,建立报警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当某个参数的变化超过允许的范围时,能够智能报警,从而及时引起施工控制人员的注意。

由于相关专家不能长期处在施工现场,在一些大规模的桥梁建设时,工作人员需要做大量的突发事情的处理工作。这时,引入专家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的专家系统,就是建立在对控制知识全面分析基础上的技术模型。针对不同结构的桥梁,建立不同的专家系统,从而使得控制知识与相应的技术相互适应。

2.工程建设实际

某实际桥梁建设工程中拱桥体系采用的是无推力斜靠式,大桥跨度总长为120m,桥身大拱的断面形式同斜拱相同,都是用Φ200的三根主钢管焊接成为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形状,三角形中间的部分是用Φ1200的钢管内切,整体就形成了一个坚固的结构。拱圈内部不进行混凝土的灌注。桥梁的架构主要是混凝土桥面和钢梁架构。主要的工程实施:先架设桥面钢梁结构,待整体形成框架后灌注混凝土,初步张拉拱支架,最后实行桥面的铺设。具体的监控信息应包括:桥梁线形、应变力、吊杆张力、施工温度。温度和应变力可以通过系统采集,而线形和吊杆张力等需要由人工收集。温度数据主要由通信公司提供的GSM网络来完成传输,所有收到的测量数据都送至控制中心进行整体分析,在做出预测判断后由系统总控制中心发出控制命令,施工现场收到后就有相应的动作。

3.结语

随着国内桥梁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施工的控制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为控制系统的完善带来了新的机遇。有压力才能有动力,施工单位应该充分借钱国外成功的经验,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研发出合理的施工控制系统。做到以上三个系统,会将整体的控制系统推到一个崭新的层次,对于提高施工控制水平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认真做好这三个系统的相关工作,能够加速桥梁施工控制的智能化,科学化进程,实现符合实际要求的及时控制。该系统也必将会是今后桥梁施工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陈利峰.浅谈桥梁施工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4):72-73.

[2] 杨明广.浅谈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中的不确定因素[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 (10)l49-50.

第6篇

关键词:智能化;按需供水;节能

循环水系统是钢铁企业主要的耗能系统,耗能占比高,绝对量大。作为工业生产的辅助系统,目前大多数企业只关注水泵本身的节能,对控制技术和管理仍比较粗放,仅以满足生产需求为主,节能潜力巨大。在钢铁企业智能制造的背景下,系统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节能模型软件对能源介质的精细控制,可充分挖掘节能潜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1概况

连铸浊环水采用气水喷雾冷却方式,对离开结晶器带液芯铸坯直接进行喷水冷却,以使铸坯完全凝固和铸坯表面温度在拉坯方向均匀下降。该连铸工艺浊环水用户侧设计供水压力P=1.1MPa,流量Q=980m3/h。浊环水冷却强度、冷却水量、水压、水温、喷嘴结构和布置、喷嘴与铸坯间的距离等都对铸坯散热有直接影响。由于冷却强度需根据钢种和断面要求确定,因此浊环水的动态配水水量变化较大,通常有强、中、弱冷三种配水方式,且在生产过程中动态调整。由于现有的管理模式使浊环水的供应与使用分属两个不同的工艺段,彼此相对孤立,因而实际生产过程中浊环水需满足炼钢厂连铸车间在最不利工况下需要的最大水量。连铸用户侧设计有泄压阀,正常生产过程中通过泄压阀稳定供水压力。使用后的浊环水经旋流沉淀池沉淀后加压送平流池进一步处理循环使用。本循环水系统包括连铸机浊环水供水泵组、旋流池提升泵组、平流池提升泵组等五个泵组共13台水泵,正常时6~7台水泵运行,改造前平均负荷1594.75kW。二连铸浊环水主要耗能设备性能参数见表1。

2系统节能潜力分析

连铸浊循环水经连铸喷淋后由渣沟汇流至旋流池,通过旋流池提升泵输送至平流池,沉淀后的出水经平流池提升泵加压后至高速过滤器上冷却塔,冷却后供连铸工序喷淋。完成一个循环处理和供应周期的节能潜力主要聚焦在工艺流程自动控制及单体设备效率提升,但存在以下问题:

2.1浊环水需求波动大

连铸浊环水需求波动大,要求控制精度高,且供水能力满足最不利工况下的最大需求水量。因此,浊环水用户侧总管设计有常开的旁通手动阀泄压,通过阀门开度动态调节旁通水量来稳定浊环水总管压力。但通常旁通水量较大,浪费严重。

2.2提升泵存在回流问题

旋流池提升泵组因水量平衡需要,回流阀旁通调节及水泵出口阀的开度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2.3水泵偏工况运行

由于设计及设备选型需满足最不利工况下的最大需求,且多环节均设置有安全余量,叠加效应导致了实际运行过程中部分水泵偏离高效运行区,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2.4系统存在空开情况

目前短时间的计划停机(如浇次间隔)或设备故障临时处理,连铸浊环水系统水泵不停机的规定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2.5系统欠缺监管功能

原设计仅以满足生产需求为主,欠缺经济运行模型、日常运行有效监控手段,有较大改善空间。

3智能化系统节能解决方案设计

区别于传统的单体设备节能改造,智能化系统节能改造在能源使用实时监测的基础上,结合铸坯品种、规格、生产节奏,通过节能模型软件实现生产集约化按需供水(包括流量、压力、温度等的匹配)和能源介质的减量化供应,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高效水泵,进一步降低能耗,并通过云管理系统确保节能效益的可持续性。

3.1连铸浊环水工艺系统节能优化

3.1.1水泵调速改造由于供水及循环水中间提升输送环节水量波动较大,为避免损失,将浊环水供水泵组、旋流池提升泵组、平流池提升泵组中任一台泵改造为调速泵。3.1.2浊环水二级动态配水调控建立水处理岗位与连铸中控的通信,开发供水系统节能模型。水泵调速控制为粗调,设定恒压供水,浊环水各支管冷却水量为精调,采用动态配水模型,粗精调共同作用实现了集约化按需供水。此外,通过泵阀一体化控制减少管网系统泄压阀的旁通水量及各支管调节阀的阻损,在满足用水点需求的情况下,降低供水泵组的供水压力及供水流量,从而降低了能耗。3.1.3建立连铸控制系统及水处理控制系统的通信对连铸工艺PLC与浊环水处理PLC进行局部改造,在连铸主线出坯系统中增加通信模块,在水处理系统中增加耦合器模块,建立了主从通信方式。该方式不影响原有程序,且互不干扰,数据有效共享。

3.2连铸浊环水单体设备节能优化

工艺优化后,确定泵组合理参数,定制高效水泵,使水泵运行在高效区,进一步减少能源消耗。由于工艺优化后循环水需求量减少,使旋流池提升泵组及平流池提升泵组由之前的二用一备调整为一用二备,既节能又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还节约了水泵的检修维护费用。

3.3云管理系统功能开发

云管理系统是指现场实时数据(工艺运行参数、设备状态、能耗数据等)通过VPN、云技术远程投送,实现统计、分析、优化等功能。3.3.1远程动态监控功能通过扩展功能实现微信平台异常信息的及时推送,包括设备状态、工艺参数、能耗等,为水系统经济、稳定、安全运行提供支撑。3.3.2关键数据采集及展示方便技术人员充分挖掘现场数据价值,对系统进行持续优化,实现节能效益和稳定运行的双赢。3.3.3为企业强化能源管理创造条件能源成本可视化、显性化、预警机制化等管理功能为企业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支撑,手机客户端远程访问和应用,为管控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手段。

4连铸浊环水智能化系统节能优化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连铸浊环水节能优化改造后,一周内系统平均负荷减少751.8kW,节电率达47.14%;半年内系统累计运行时间4388.7h,平均减少负荷791.5kW,累计平均节电率49.6%,半年实际节电347.4万kWh。考虑到节能模型投用初期设有较大安全余量,后期通过持续优化,年节电可达700万kWh。间接经济效益:因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减少了岗位员工的工作量,提升了企业效率。另外,系统自适应匹配后,设备冲击开停次数显著减少,延长了设备寿命,减少了维护检修费用。

5结语

第7篇

关键词:智能配电系统;控制模板;设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工业化水平逐渐提高,商业用户、生产用户和社会居民对于用电需求越来越大,人们对配电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系统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配电系统进行智能化研究,提高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重要保证。对此,笔者研究了智能化配电系统的设计,并进行了相关的介绍。

1 智能化配电系统的控制模块

智能化配电系统的控制模块由控制单元、管理单元和现场I/O接口三部分组成。

1.1 控制模块的主要功能

控制单元是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负责监测、调节和控制配电网络的安全运行;管理单元是基于专家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和查询,也用于“人机对话”;现场I/O接口则用于现场设备状态信号和运行参数的采集、转换、传输,对现场设备的有关动作进行信息识别,也可以与楼宇管理系统或数字化的管理平台进行通讯。

1.2 控制模块的组成结构

智能化配电系统控制模块中的管理单元,是由一台监视主机和几台监视分机以及辅助设备组成。总机和分机之间也是通过现场总线或串行通讯接换数据和信息,每一个监视分机只处理所辖设备的信息,然后把处理后的数据送入到监视主机,不需要与其它分机构成联系。这样设计既可以降低计算机的配置,又增加了保密性和独立性,减少对监视主机的依赖。即使监视主机出现故障或死机,整个供配电系统也不会受到影响,仍能保持正常运行。

1.3 通信接口的配置方式

受控终端处I/O接口的配置方式可以分为两种:集中式配置和分布式配置。多个配电站的控制模块中,因为数据传输量比较大,为了充分地保证传输速度,通常采用集中配置方式,即:把所有的监控元件安装在一起组成监控柜,与配电柜进行分开安装,它们通过二次回线来实现的数据交换。根据相关标准还可以把监控元件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成独立的成品,这样协调和配合方式更加的简单,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充分地利用设备,减少资源浪费。

2 智能化配电系统的设计

2.1 配电站控管一体化

配电站控管一体化是将数据采集、电能测量、继电保护、智能终端、后台管理、SOE(事件顺序记录)等单元模块都集中由一台监视主机完成。这样,每个设备的协调性比较好,准确率高。但由于所有的数据都要送入主机,主机的运行负担过重,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比较高;而且使主网的数据量过大,反应速度就比较慢,所以也要增加通信网络的带宽,因此,这种方式只适合控制范围比较小的单个配电站。

对于多个配电站来讲,数据传输比较大,可以把每个回路的数据采集、微机保护和监控终端组合成不同的控制单元,就地安装在现场的开关柜上,与控制分机一起,形成不同级别的控制链,每个回路对应控制单元相互独立,通过通信网络进行连接,监控分机对各控制单元进行管理,并发送相关的控制命令。控制中心的主机只进行宏观上的管理和提供后台服务。配电站控管一体化可以使各个回路的监控相对独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只影响部分功能,不会对配电网产生影响。

2.2 电气设备控管一体化

2.2.1 在线监测

对电气设备进行在线监测的目的是要适时地监视设备的电压、电流、温度、环境等相关的电气参量或非电气参量。传感器或智能仪表将采集到的相关参数经过初步的处理后利用RS-485通信接口发送给监视分机,监视分机的诊断系统对传输过来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和诊断,判断运行状态是否良好。然后,根据需要对绝缘结构和使用寿命进行评估,根据其变化趋势来决定能否继续运行。在线监测的结果有时也会因为一些干扰产生误差,如果在线监测中发现事故一些隐患时,有必要还应该在停电的状态下进行全面检查,确定故障的真实原因。引入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后,可以更好地执行状态检修的方法,从“到期必修”过渡到“该修则修”,提高电气设备的利用率和运行可靠性。

2.2.2 实现智能化控制

智能化的控制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能自动地对受控终端发出控制命令,控制中心对现场的电气设备分三个途径实现智能化控制,即:控制单元、监视分机、监视主机,呈梯次布置,每一级控制都有一定的延时。例如:线路上某断路器的触点温度过高,已发出极限报警,并且提示是永久性故障,则首先控制单元应该自动停用该断路器,如果控制单元命令无效,经过0.05S后,监视分机应该发出控制命令,如果再无效后,经过0.05S后,控制中心立即发出控制命令。不管是哪一级对其控制,都要把控制信息发送给监视主机,并进行显示。

2.3 线路控管一体化

2.3.1 实现配电线路控管一体化的必要性

配电线路控管一体也叫馈线自动化,是智能化配电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对配电线路上的电量参数进行测量和监视、对线路的故障进行检测和定位、对线路开关进行操作和控制。

2.3.2 基于FTU的馈线自动化技术

(1)典型的FTU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工作过程如图3所示。

在图1中,各FTU分别采集线路上各开关的运行参数,如电压、电流、负荷功率和开关位置等,并将相关信息通过RS-485接口传送给现场控制单元或控制中心。控制中心能直接对各个FTU下达命令,进行远程倒闸操作,当发生异常情况时,FTU把相关信息传送给监视分机,经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找出故障的原因,然后决定哪些开关动作,如何动作,并把该控制命令发送给相关的FTU。

(2)FTU的作用

①事件记录(SOE)

FTU不仅对开关的操作进行计数,还要记录操作和状态量变化的时间和顺序,为管理人员提供分析和研究依据。

②修改动作值

根据运行方式的变化,控制中心能自动对FTU进行整定计算和潮流分析,自动修改其动作值,使它始终工作在最好的状态。

③定期自检

FTU应具有自检测功能,当通信不畅时或自身发生故障,立即发出黄色报警信号,同时重新启动通信设备,继续发送信号,如果还是不能恢复正常运行,则向主机报告故障原因和位置,同时发出红色报警信号。

3 结语

总之,智能化配电系统控制模块是国家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系统运行的数据处理平台。设计人员在设计配电系统时,要认真地对配电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保证设计的科学合理,实现配电站控管一体化、电气设备控管一体化和线路控管一体化,为用电客户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供电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

实际上,所谓的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主要是以防火防灾技术为主。通过应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以及相关设备,进一步提高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使用性能,从而达到理想的防火防灾效果。其中,探测技术能够在火灾发生前期及时作出感应,同时启动灭火装置,以此来达到安全防火的目的。所以,在现代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设计中,更应该加强建立完善的探测应用规范,通过将消防自动装置系统与中央监控系的相互联动,促使智能化的消防工程机电系统获取更加精确的数据信息。因此,本文重点对消防工程机电系统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1 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的设计理念

在现代智能化消防工程机电系统设计中,主要是将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机电系统相互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建筑物内部的设备整合,以此来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并且,由于消防工程机电系统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密切的关联,在需求方面有着较多的要求,一般智能化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设计概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保证消防工程机电系统具备较强的自动报警能力,能够为人们正确引导避难,通过利用这些高科技减少火灾险情的发生。但是,就我国当前建筑物防火系统结构来看,尽管很多结构体都是利用防火材料进行了火灾的防范,可是一旦发生火灾时,仍旧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想要依靠建筑结构体提高系统的防火性能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要对火灾发生过程中产生的浓烟以及有毒气体进行有效的控制,帮助使用者安全离开火灾区域。

2 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的技术需求与架构

2.1 智能化消防技术需求

国外有关智能化建筑防火防灾技术的研究始于智能化建筑的领域。回顾过去20年有关智能化建筑的研究所定义的10个环境品质量度,其中的M6即为“安全防灾指标”,这包括防火、防震、防灾及结构损害等指标,并罗列了与建筑防火相关的技术发展需求包括:软件系统的开发主要是发展与火灾侦测与防护相关的电脑程序的开发;硬健设备的研发主要是研发智能化火场控制及全能式自动火灾警报与侦测系统的研发。而最近的技术发展趋势则在于精密自动化独立警报与启动晶片感测器等。目前,产业界在满足“可定位火灾侦测与警报系统”的技术需求后,又演变出以的系统独立性相关技术需求:AAF警报演算法,也即当火灾发生时,AAF可自行通报建筑内部并向消防单位通报;AAF可调节界限控制演算法,也即警报的界限及容错范围;AAF自我诊断分析功能,作用在于降低AAF火警误报率。

2.2 智能化消防工程机电整合管理系统

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商高低在于各子系统间的整合,特别是防火防灾系统必须与系统管理整合成为声合型的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消防工程机电系统与其他系统呢整合需求包括如下内容:实现消防工程系统自身的空调、灯光及保全自动系统的整合,如一旦发生火灾,消防机电系统可以控制空调,使得烟不会借助排烟阀门散布,并阻碍建筑外部的进气以避免助燃;垂直运输系统(电梯等)与火灾警报系统的整合,如一旦发生火灾,消防机电系统可以控制电梯仅在哪几个楼层开放与运作;火灾警报系统与保全系统整合,如一旦发生火灾,保全系统可以开敲原本上锁的门域,以方便逃生。另外,实践应用结果也发现一些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方面的技术需求,包括:复杂动态控制性技术;人机互动技术;仿生行为相关技术。

3 智能化消防工程机电系统应用优点

智能化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有效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充分保障了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并且,通过将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使用性能,加快实现了自动化控制的目标,以下笔者就对机电智能化技术所具备的优点进行简要的介绍。

3.1 提高机械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

一般来说,在大多数的机械智能化产品中,其自身有着较强的信息自动处理性能,而将机电智能化系统已用其中将会有效提高机械产品对信息的里灵敏程度,促使检测准确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并且,智能化消防工程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去保证机电自动化系统按照预定动作设计要求完成。并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会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有效避免了外界的干扰,从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3.2 可提高机械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目前,智能化消防工程机电系统具备了预警自动监视等多项使用功能,这样就有效降低了机电自动化产品运行故障的发生率,而先进高效的自动监视技术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系统自身的运行状态,还可以事先对运行故障进行有效的防治与控制,从而确保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并从一定程度上,大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3.3 改善生产条件

除了以上所例举的几大优点之外,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还能有效改善工业生产条件。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使工业生产模式由传统的“机械电气化”逐渐转变了“数字控制化”,而数字控制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引进使工业生产不再需要过多的人工劳动力,机械代替人力的劳动形成,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工业生产的机电自动化。

通过上文叙述,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到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的应用优点,而其中存在的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适用范围较广,目前已经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有效的改善了生产条件,减少了人力的过多投入,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从一定程度上,促进智能化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长远发展,使其自身重要的效能得以充分发挥。

结束语

我国应该参考国外的规范,建立早期探测的应用规范。通过良好的信息通信网络科技,结合自动化消防工程技术,将安全防火防灾系统与中央监控系统作完整的连结与互动,获得正确的信息,掌握状况的先机,发挥有效的动作,达到安全防灾与救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明明.数控技术发展趋势――智能化数控系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6.

第9篇

【关键词】 建筑智能化系统检测信息技术网络系统消防联动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以建筑为平台,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监控技术等,实现对建筑物的智能管理,以满足建筑物的监控功能、管理功能和信息共享的需求,通过对建筑物和建筑设备的自动检测与优化控制,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和对使用者提供最佳的信息服务,使智能建筑达到投资合理、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目标,并具有安全、舒适、高效和环保的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分为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电源与接地、环境和住宅(小区)智能化等10个子系统。根据设计和需要,实际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可以为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子系统和系统集成。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检测是指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性能和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检测分为检查项和检测项,检查项指在现场通过功能检查或主观评价确定合格的项目,检测项指在现场通过仪器定量测试确定是否合格的项目。

建筑智能化系统检测应在工程完工后并经运行(试)后进行检测。在委托方办理检测委托手续时,应向检测单位提供系统的设计文件、竣工文件、运行报告、工程合同。检测单位在接受委托手续后应进行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收集的资料包括:设备材料进场验收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工程安装质量和观感质量验收记录、设计变更文件、工程洽商记录、设备和系统自检记录、系统试运行记录,并审查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明确委托方的检测目的,具体要求和重点检测部位,系统是否已进行专项检测等。检测单位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具体的项目情况编写检测方案或检测大纲,在检测方案或检测大纲中应明确检测项目、检测数量、检测方法、检测仪器及时间和步骤安排,并根据检测方案或检测大纲的要求进行现场检测。检测现场记录和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建筑智能化系统检测包含的检测项目与建筑智能化系统包含的内容相对应,对不同的子系统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和仪器。主要的系统如下:

一、 通信网络系统

通信网络系统主要包括电话交换系统、会议电视系统、接入网设备、卫星数字电视和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广播和紧急广播系统及其他相关系统组成。电话交换系统、会议电视系统、接入网设备、卫星数字电视接收部分、有线电视频道输出电平、公共广播和紧急广播系统主机设备应全数进行检测,其余部分按照10%进行抽检,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设备合格率应为100%合格。

1、电话交换系统的检测分为系统检查测试、初验测试和试运行验收测试三个阶段。系统检查测试应包括安装环境和设备安装验收检查、通电测试前硬件检查、硬件测试、系统工程测试、系统维护管理、网路支撑、模拟测试等内容;初验测试应包括基本功能、接通率、可靠性测试;试运行验收测试应在每个局间中继抽测2~3条电路的信令、接口及呼叫接续,进行联网运行测试,自动或人工进行故障诊断测试。

2、会议电视系统的检测包括安装环境检查、设备安装质量、系统测试、监测管理员系统和系统效果质量等。

3、接入网设备检测包括安装环境检查、设备安装验收检查、系统检测。

4、公共广播和紧急广播系统包括系统的安装质量、输出不平衡度和阻抗匹配,放声系统的合理分布,最高输出电平、输出信噪比、声压级和频宽,对响度、音色和音质的主观评价和系统音响效果的评价,系统功能检测。

5、其它系统的检测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功能要求。

二、 信息网络系统

信息网络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系统和网络安全系统,该系统应全数进行检测,符合设计要求为合格,被检项目合格率为100%。

1、计算机网络系统检测应包括网络设备的质量、网络布线的质量、网络连通性质量、网络系统布局、网络系统设备参数配置、路由检测、容错功能、网络管理功能检测。

2、应用系统检测应包括应用系统硬件设备的检测、专用系统网络的布线和连通性检测、应用软件的检测。

3、网络安全系统的检测包括物理层安全检测、网络层安全检测、系统层安全检测、应用层安全检测和应用系统安全测试等内容。

三、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检测应在建筑给排水和暖通空调工程、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电梯安装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空调与通风系统检测应按照总数的20%抽检,且不得少于5台;每类机组不足5台时,应全数检测。变配电检测系统检测应按照20%抽检,且不得小于20点,当某类参数小于20点时,应全数检测;公共照明监控系统检测应按照照明回路总数的20%抽检,且数量不少于10路,当少于10路时,应全数检测;给排水系统检测应按照每类系统的50%抽检,且不得少于5套,当总数少于5套时应全数检测;热源与热交换系统、冷冻和冷却水系统、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应全数进行检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子系统的数据通信接口检测应全数进行检测,数据通信接口的检测应包括机电设备通信接口检测、子系统的通信接口检测、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检测、对可控的子系统,检测系统对控制命令的响应情况;中央管理工作站和操作分站检测应全数检测,采用在中央管理工作站和操作分站观察和操作,现场设备运行状态合适的方法检测。对整个系统的检测要求符合设计要求,要求检测项目的合格率为100%

四、 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系统的检测项目分为关键项、主要项和一般项。关键项是指直接关系到系统功能以及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的项目;主要项是指对系统的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可能间接影响系统功能和可靠性的项目;一般项是指对系统的工程质量有轻微影响的项目。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系统的检测包括系统布线的检查,火灾探测器和手动报警按钮检测,火灾报警控制器检测,消防通信和联动设备检测,消防水系统检测,气体灭火系统检测,泡沫灭火系统检测,防排烟和通风设备检测,钢质防火卷帘、挡烟垂壁和防火门检测,系统监控计算机和消防控制室检测。

五、 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检测包括系统防范功能的综合评测,设防时候满足功能要求,重点防护目标的设防情况;系统设备的完好率、接入率和系统设备的运行等;安全防范系统各子系统间的联动响应;各子系统的图象和数据记录的完整性、存储图像的质量、存储时间等。包含视频监控系统检测、入侵报警系统检测、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检测、巡更管理系统检测、停车场(库)管理系统检测、安全检查系统检测、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检测。同时需要对设备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