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生学生干部工作

时间:2023-03-07 14:59:24

导语:在大学生学生干部工作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生学生干部工作

第1篇

说其是技术活,是因为村干部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光靠读几本书,拍几下脑门,磨几下嘴皮就能干好的,农村工作中的很多具体事务,很难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所涉及到的一系列诸如新农村坝区移民、建设点的选址和规划、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矛盾纠纷调解等等工作,桩桩件件都离不开源于实践而用之于实践的农村工作实用技术。在应对这些问题上,如果简单地主观臆断,随心所欲,照搬照抄古来经验,很难在工作中取得突破,甚至适得其反。

说其是良心活,是因为干好村官必须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尽管在刚开始工作过程中,也吃了不少闭门羹,尝到不少白眼,但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件又一件具体事情让人深刻体会到:即便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入的今天,在功利浮躁、金钱至上等不良思想有所抬头的形势下,我们农村的很大部分百姓还是很淳朴的、讲感情的、与人为善的、通情达理的,为此,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不论是从个人角度、国家和社会的角度还是从百姓的角度出发,都一定要尽心竭力、开动脑筋将具体的农村工作做好做实,多给任职村出出点子、跑跑腿子。从个人的角度,我们要对自己的光阴负责,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更多的成绩,让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从组织的角度,我们要对得住组织的关心、支持和嘱托;从百姓的角度,要对得住百姓的淳朴、善良和对我们的期望。

一次次亲身经历有力的证明:只要真心实意、心地无私地为百姓干实事、干好事,哪怕事情再小,亦或是遇到的困难再大,都会得到百姓的赞许、理解、支持和配合,这样,百姓才会发自内心地将我们当成自己人。反过来,如果处处、事事从利己出发,带着种种功利目的和短期行为去工作,必然干不好村官工作。

第2篇

一、大学生村干部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从不会干到干得好,精神和能力两方面得到升华。

大学生村干部要想干得好,必须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大学生“村干部”与一般“村干部”相比较,有他的特殊性。“大学生村干部”既不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责是协助、配合“两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大学生当好“村官”的前提。刚到村里时,应该迅速认识、了解、熟悉工作环境,多向村里的老同志请教、学习,争取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目前,我镇首批大学生村干部均有2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验,大多数村官认为在日常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第二,村情民意的调查员。第三,富民强村的促进员。第四,群众事务的代办员。第五,弱势群体的救助员。第六,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大学生村干部是个新生事物,没有先例可借鉴,通过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深入实践,我们发现以往选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对象及基本条件狭窄,缺乏从实际考虑。由于各村发展状况层次不齐,经济发展的近期倾向对村官的要求也不同,比如该村的实际情况是农业较发达,选派专业背景是工科的大学生效果就不如专业背景是农学的大学生。

二、八成以上的大学生村干部希望能够继续留任,但是普遍对待遇保障表示忧虑。

通过调查发现,对于第一批即将期满的大学生村干部来说,有90%的人希望政府能够拿出一定数量的基层事业单位工作岗位,面向此批大学生村干部定向招录;有85%的大学生村干部愿意继续任职;有10%的大学生村干部表示要到社会上另谋职业;有5%的大学生村干部打算利用政府推行的优惠政策自主创业。大学生村干部都纷纷表态,如果能够继续任职,一定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协助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并积极配合两委为各村的经济发展谋求更多的福利。

目前,大学生村干部的政策待遇和保障普遍偏低。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今年的工资基本在1500元左右,工资水平和本地的企业员工收入有点差距;并且在当前乡镇机关、事业编制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大学生村干部的“身份”问题难以落实下来,这也使大学生村干部对未来感到迷茫。

三、严格聘期考核和年度考核,优秀者优先续聘。

我市XX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干部聘期将满,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可以对任期满大学生村干部进行聘期考核和年度考核,考核合格者可续聘。考核主要应该围绕“德、能、勤、绩、廉、学”六个方面,“村官”们撰写述职报告后,所在乡镇(街道)召集考核对象进行集中述职,考核组现场对其进行评分。此外,考核对象所在乡镇(街道)将召集其所在村支部书记(主任)、干部和党员群众,分别对考核对象进行民主测评,按4:3:3汇总得出民主测评分。考核实行百分制,其中民主测评占总分的60%,考核组评分占30%,考核对象互评占10%。考核结果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等,60分以下为不称职。考核结果作为大学生“村官”任用、考录、奖惩和解聘的重要依据,考核优秀者将优先续聘。

第3篇

根据总书记在与部分团十六大代表座谈重要讲话精神和团十六大精神,按照江西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近日,州市委组织部、团州市委在全市下发《关于实施大学生村干部兼任村团支部书记工作意见》,为全面推进大学生村干部兼任团支部书记工作,市委组织部、团市委采取五项措施推进大学生村干部兼任村团支部书记工作的落实,并着重抓好大学生村官的能力锻炼与素质培养,我镇党委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市组织部的文件要求,努力使大学生村官在我镇的工作生活中得到扎实的锻炼,从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一是根据县委组织部文件精神、我镇党委结合村团支部工作的实际,安排大学生村干部兼任村团支部书记岗位职务。原村团支部书记空缺或者团支书年龄在28周岁以上,今年又接收了大学生村干部的村,原则上安排大学生村干部兼任村团支部书记。

二是我镇认真做好不再适合担任团支书的现任专职村团支部书记的转岗工作。按照团中央关于基层团委负责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28周岁和逐步提高学历层次等方面的有关要求,有计划的对现任专职村团支部书记中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者安排好转岗,并安排大学生村干部兼任,原兼任团支书的村“两委”干部不再兼任。

三是我镇团委高度重视对兼任村团支部书记的大学生村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制定相应的共青团业务培训计划;信丰县委深入基层,实地指导村级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帮助大学生村干部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提高实际工作水平;镇团委加强与村团支部的联系,研究解决当前村级共青团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切实解决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第4篇

一、大学生干部在岗前锻炼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

(一)面对新环境充满新鲜感,有一段时间的兴奋期。大学生干部走出校门,跨入红门,先要经过四个多月的入警培训,这也相当与新兵入伍的新兵练集训。这个阶段是大学生干部从警之路的开端,是弥补大学生干部当兵历史不足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大学生干部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四个多月的集训,大学生干部已经适应了部队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完成了由一名普通的地方大学生到一名合格军人的转变。但这个时期对于大学生干部,可以说是枯燥的,乏味的,他们对下到基层中队进行岗前锻炼充满期待。刚来到基层,大学生干部对基层中队的生活充满了新鲜感,在平时的训练生活中也会表现的比较活跃,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兴奋期。在这段时期,大学生干部比较有冲劲,做事富有激情。

(二)激情过后,有一点时间的低潮期。由于大学生干部自身存在一些诸如承挫能力低,吃苦耐劳精神差等一些不足。新鲜感一过,多数大学生干部容易出现心理上的低潮。通过近年来三批大学生干部的实习情况来看,这一心理变化尢为突出。由于岗前锻炼阶段是大学生干部打基础之时,很多基本业务技能需要掌握,身体素质需要加强,相对于入警培训阶段,基层中队的训练和学习只有更加艰苦和繁重。此时中队干部如果不能把握大学生干部的心理变化,及时把思想工作靠上去,很多大学生干部在转入心理低潮期后,容易消极低落,感到无助、无聊、无趣,将直接影响岗前锻炼工作的效果。

(三)面对角色转变,有一段时间的优越期。地方大学生干部在岗前锻炼阶段要面对三个角色转变,分别是由一名学员向一名普通消防战士转变;由一名战士向一名战斗班班长转变;由一名班长向一名中队管理干部转变。部分大学生干部在面对后两个角色转变时,容易出现一种莫名的心理状态,形成一种错误的优越感,往往不能摆正自身位置,大事做不了,小事不肯做。对待诸如打扫卫生,体能训练之类的基础工作也出现了推、拖、躲、让,失去了刚下队时的工作激情。面对这种苗头,基层主官如放任自流,得过且过,不严加要求,及时予以纠正,无形之中就会滋长了不正之风。

(四)面对基层管理工作无从入手,有一段时间的迷茫期。大学生干部在适应基层中队的日常生活后,将逐步接手中队部分管理工作。因为先前没有相关工作经验,面对中队台帐,执勤战备,灭火救援实战,迎检迎评等实际工作,很多大学生干部会感到毫无头绪,无从下手,进而产生迷茫感。面对这种特殊时期,基层中队干部如不能言传身教,悉心指导,而是撂担子,丢任务,不但无法让大学生干部在实践中去学习基层部队的日常工作流程,掌握管理方法和手段,反而会使大学生干部对工作失去热情,甚至对工作感到厌烦,产生抵触情绪,不仅与岗前锻炼工作的宗旨想违背,而且进而有可能影响基层部队的稳定。

(五)面对分配、离队,有一段时间的浮躁期。在岗前锻炼的后期,大学生干部要去大队、支队跟班学习,也同时面临工作分配,离队准备等实际问题。此阶段,大学生学员心理波动往往比较复杂,表现为一种既兴奋又茫然的心理状态,处在一种心理浮躁期。这个阶段大学生干部往往心事较多,加上工作内容、形式、方式有较大改变,地点也不在中队,部分大学生干部不能继续坚持中队一日生活制度,对请销假制度也不能严格遵守,这也是各种安全事故容易发生的一个阶段时期,中队干部如不能事先打好预防针,提前做好警示 (二)管理教育手段是“疏”。“疏”字有两方面含义。首先是“疏导”的“疏”。大学生干部文化水平高,民主意识强,他们思想活跃,观念超前,讲究民主,积极向上。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大多数大学生干部自理能力偏弱,多数是一出校门就走进了军营,自我控制力不强,情绪化严重,自理能力较弱,对家庭还有很强的依赖性,特别是多数大学生干部都具有恋爱经历史。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已谈成或正在谈恋爱的占14.9%,其中男生占8.9%,女生占6%,还不包括曾想谈恋爱的。这些因素都导致大学生干部在基层部队会不定期的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此时,及时的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但能够解决大学生干部的思想问题,还能够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及时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以便在他们今后的第一任职中。“疏”的第二层含义是“宽疏”的意思。对大学生干部管理严格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扬民主,倾听他们好的意见和建议,引导他们在以后的管理中不搞“家长制”,“一言堂”,要严之有理,严之有度,严之有方。大学生干部的一些理念是比较先进的,应该侦听他们对中队建设发展的建议,切实调动他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管理教育关键在“悟”。大学生干部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理念的能力较强。基层中队的管理和带兵之道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课题。中队干部在言传身教的时候应当以点拨,指引为主,切忌填鸭式的教授方式,更不能撂挑子,丢任务,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干部在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模式。要在大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中用心观察,及时跟进,工作前有交待,工作中有点拨,工作后有总结,让大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干有所成,成有所悟,悟有所得,不断挖掘大学生干部的自身潜能。

三、大学生干部不同心理阶段采取的管理教育方法

第5篇

【关键词】学生干部;素质;培养

1.高校学生干部概念

高校学生干部是指在现代高校学生群体或组织中义务地去负责一些学生工作的学生。他们既是学生,不但要遵守学生的行为规范,而且要履行学生的职责,他们是学生中的干部,在学生中起表率模仿带头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只能依靠高度的自觉和热情,服务和引导广大学生。他们是学生与干部的结合,因而成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学生干部活跃在党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以及各个班级中,在数量上接近占到了全体大学生的1/3,带领同学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学风;组织大家参加校园活动,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2]。

2.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2.1 能力素质

高校学生干部之所以较同龄人更为出色,经统计表明他们更注重创造和把握机会培养自身能力。能力素质集中表现在反映客观事物的深刻、正确、全面的程度上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上。因此,能力素质培养涉及到对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力的锻炼。高校学生干部在不断学习和工作中,取长补短,不断地调高自己。他们还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热心为同学服务,有较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2.2 科学文化素质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的竞争,因此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贮备。现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知识结构的要求愈来愈多,对知识技能共性的要求愈来愈多,不仅要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要求大学生对于我国、外国甚至整个世界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对于国际交往的礼仪及各国风俗习惯有较多的了解。大学作为传递科技文化、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所以高校学生干部必须加强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努力实现高科技水平和高人文素质这两大目标。

2.3 责任感和集体观念

从近几年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反馈的信息看,很多用人单位选人重才更重德, 把责任感和集体观念放在首位,责任心越强,具有事业心、集体观和吃苦奉献精神的毕业生成了重要目标。希望毕业生把选择的工作当作长期追求、投入的事业,要与单位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职业和临时落脚点。惟有责任感和集体观念强的大学生才能积极进取,才能开发蕴藏在自己身上潜在的创造性,为集体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特别是高校学生干部要有责任感和集体观念。

2.4 思想素质、道德情操与身心素质

当代大学生既要刻苦学习知识以增长知识才干,又要进行思想培养以陶冶优良品德,拥有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能模范遵守校纪校规,在学生中往往能起好榜样作用。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应该把思想素质教育放在首位来抓,要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之中,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核心,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它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人的道德修养是在人格形成的社会化过程中得以完成的。道德原则规范支配着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人格中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和锻炼,就是在道德原则规范的指导下进行的。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个人政治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对国家的奉献程度。大学生由于个人成才欲望又非常强烈,但心理发展处于尚未成熟阶段,缺乏社会经验,既富于理想,又脱离现实的矛盾心理,导致情绪起伏波动,引起了部分学生认知失调、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非常容易产生心理不满足感,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日渐增多。高大学生干部更应该要从思想上重视体育锻炼,树立科学的锻炼身体态度大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不断加强自身身体锻炼。

3.高校学生干部存在的问题

3.1 思想上动机不纯、功利思想严重、奉献意识不高、服务意识下降和理想信念淡化

有些学生干部出现了个别拉帮结派、请客送礼,以便为自己在选举中取胜,或和辅导员套近乎,希望得到老师重视的学生干部。其在工作中脱离广大学生群众,指手画脚,作威作福,在学生干部内部也表现为利用同乡、同学等关系搞小团体[3]。有的学生干部养成了只讲索取、不懂奉献的习惯,因此会形成敬业精神匮乏、社会诚信形象不佳的情形,背离了职业人才的最基本。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还有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3.2 自尊心强和抗挫能力差

当代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于”,是享有父母宠爱、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大学学生干部作为其中的精英和佼佼者,还倍受同学老师瞩目。在众人的追捧之下,这些独生子女们往往放纵任性,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习惯了成功和被人关注,一旦遇到挫折或者失败,就丧失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怀疑自己的能力,轻言放弃。另外,在工作当中有漏洞或者不足之处,如果被当众指出,有些干部会觉得很没面子,甚至情绪低沉,一蹶不振。

3.3 人际关系不和谐、心里压力大

学生步入社会,能像一个社会活动家一样,还不能正确、有效在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个别学生干部高傲、摆架子,甚至歧视普通同学,再加上工作方法不当,搞不好与其他同学的关系,导致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之间关系紧张。

3.4 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创新能力缺乏

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但是一些大学生缺乏政治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当前,在社会就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大学生一味地指望找到一个理想的就业位置已不太现实。有不少大学已开始意识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科技创业。

3.5 缺乏整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些学生干部举止不雅,破坏公共秩序、语言粗俗,容易被宿舍排斥;有的学生性格孤僻,自制能力差,不善于交往,缺乏宽容与合作精神。大学生要有耐心、有毅力、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做到急而能安、缓而不缀,既忍让又不失原则,沉着冷静、灵活应变地处理问题。并且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作用的发挥。

4.如何培养高校学生干部的素质

4.1 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培养机制

选拔高素质的学生干部是提高高校学生干部素质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除此之外,激励与考核机制,在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和提高中,应引进目标激励机制来调动学生干部队伍的积极性,用考核机制从来对学生干部的工作、学习成绩进行严格的综合评价,重视结合学生干部的平时表现,以此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4.2 强调学生干部榜样的意义,加大高校德育工作力度

要不断的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干部的模仿带头作用,多培养学生干部榜样,让更多的学生能以他们为目标去努力和学习,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让更多的高校学生以此作为镜子来完善自己。同时要学校有关教育部门加大德育的工作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干部能有所提高。

4.3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干部开展培训,充分挖掘学生干部的潜力

高校组织专家为学生干部讲授系统的党团知识,而且更应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传授他们工作的技巧和方法,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带动整个学生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需要由专职学生管理干部或主要学生干部对其他的学生干部做一般素质要求、基本制度、工作方式以及该岗位的职责、相关部门的介绍等内容的培养合格人才的摇篮,理应重视人文管理,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4.4 开展高校学生干部团队素质拓展

在学生干部队伍结构合理优化的同时,干部的团队培训必须同时认真进行,这样才能相辅相成。积极开展团队素质拓展,对高校学生干部进行集中培训有很多方式,进行网络宣传、上课培训教育以及专职学生管理干部进行带领工作。

4.5 拓展高校学生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坚持用这种民族的传统精神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从而锻炼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是我们德育工作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付鹏,王勇明.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素质培养刍议[J].江苏高教,2009(1):115-116.

第6篇

关键词: 大学生骨干 培养现状 改进策略

目前“80后”大学生逐步淡出大学校园走上工作岗位,“90后”大学生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90后”大学生泛指出生于1990年至1999年进入大学的学生。“90后”大学生独特的成长环境塑造出一个全新的群体,体现在个性张扬自信、思想自由奔放、价值观多元化、崇尚时尚、追求新鲜事物、依赖网络、心灵敏感等。

一、当前“90后”大学生骨干的现状

(一)能力与认识有差异。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因人而异,并不是身为学生骨干就胜人一筹,部分学生干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日常活动组织过程中,部分学生骨干高估自己的能力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依据自己的意愿任意调遣其他同学从事一些具体事务,自身没有起表率作用,引得同学抱怨或消极怠工,进而影响活动的质量与效率。“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认为竞选学生组织的干部能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不考虑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个职务。

(二)角色冲突。作为大学生殊的一员,学生骨干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处理学业和工作的关系。据调查,学生组织成员中学生骨干的成绩差距非常大,部分学生干部成绩和工作业绩相当突出,部分学生干部业绩突出但成绩挂科,不知如何理顺学习和工作的关系,思想有点迷茫,总是向周边的同学诉苦,自己因为忙于学生事务而导致成绩下滑,希望老师能够体谅自己。其次,同学关系不够融洽,部分学生干部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竞选时请客送礼,当选后拉帮结派,成立小圈子,疏远其他同学。忘却学生骨干的职责是服务同学,不注重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组织协调能力,而是以学生管理者的身份自居,缺少同学间真诚交流沟通;再次,从师生关系角度看,学生干部与老师的联系交流较普通同学相对多,这也造成师生交流趋于随便,某些行为举止不当。

(三)加入学生干部群体的动机不同。有的同学加入学生组织旨在锻炼自己的语言、交际、组织等方面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工作较为积极拥有奉献精神;有的同学争当学生骨干存在功利思想,为自己争取评奖评优入党加分,工作的积极性同所得的物质荣誉相挂钩,对同学漠不关心,百般讨好老师;有的同学随大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积极进取的心态。

二、学生骨干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够。把大学生骨干培养只看做是辅导员和团委老师的责任,部分专业教师对大学生骨干培养存在误解,未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对大学生骨干培养缺乏规范性。高校二级学院虽然通过多种方式对大学生骨干进行过培训,但缺少统筹规划。一是各级学生组织及其直接管理部门很少有大学生骨干培养规划,一般是使用重于培养,喜欢使用具有显性能力的学生,不喜欢培养有潜力的学生。二是基本上不重视梯队培养,各方面的学生骨干各自为政,处于主要领导岗位的学生干部越容易受到重视,基层的学生干部越容易被遗忘,因此他们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三是对大学生骨干只是在当前零星式的实践活动中的岗位培养,对大学生骨干所需理论素养的培养较少。

(三)大学生骨干的选拔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等有待完善。目前,在一些院校的大学生骨干选拔中却背离了这一宗旨,在选人时注重能力素质而忽视了思想素质,导致部分学生骨干重才轻德。并且在选拔上缺乏必要的程序,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打击了学生竞聘的积极性。激励机制缺乏教育性,激励机制是为了对大学生骨干的出色表现所给予的精神与物质奖赏,应明确以鼓励先进,带动全体大学生骨干奋发向上、争先创优。但现有的评选表彰方式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忽视了对大学生骨干先进事迹的深度发掘宣传和榜样的教育作用。考核缺乏科学性,主要是考核指标不够全面,考核工作绩效多,考核学习和思想表现少,难以客观地作出评判。

(四)部分大学生骨干缺少工作方法,心理压力大。大学生骨干担任的职务过多,疲于应付。高校指导老师缺乏必要的心理疏通教育,难以缓解大学生骨干的心理压力。

三、培养方式改进的探索

(一)人才选拔,源头甄别。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作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和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股促进高校发展、稳定的重要力量,对广大同学起着思想引领和行为示范作用。《“青年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中将大学生骨干的范畴定义为: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高校学生会干部选举经常采用老干部推荐新干部,然后通过上届学生会成员进行投票选举,这样会导致朋友义气、老乡举荐等不良风气的发生。[1]如何选拔德才兼备的同学担任学生组织的负责人,关系到学生干部培养的成功与失败。人员选拔上要充分考虑公平公正、专业方向、群众基础、先进性等要素。大学生骨干的选拔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力避感情用事,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在选拔中,一是要遵循优化结构的原则、全盘考虑,坚持注意层次的原则、扬长避短,量才使用的原则、动态的调节原则;二是要注重选拔形式,要持慎重的态度,要采取公开的形式,确定好选拔程序,任命法、轮换法、竞选法、选举法、组阁法等几种方法综合运用。

第7篇

一、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在学生干部的成长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成就动机是影响学生干部工作热情和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学生干部中追求成功的动机占优势者,对待工作就会投入满腔热情,冲破障碍克服困难奋力追求目标,不计个人得失,圆满完成工作后,会感到特别骄傲,获得极高的成就感;对于没有很好完成的工作,他们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而不会因此气馁、丧失信心或感到羞愧。可见,良好的成就动机对于学生干部自身的成长和更好地完成工作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良好的成就动机具有积极定向机能,可促使学生干部将全部精力和热情集中于与工作与学习等必要的活动上,有效排除无关干扰,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对学生干部进行良好成就动机的教育和引导,这对于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大学学生干部的成就动机特点

大学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的精英,他们经过层层选拔竞争上岗,大多将自己的工作岗位作为展现和增长才能的舞台,与普通大学生相比,他们大多具有较强烈的追求成功倾向的成就动机,这无疑是件好事。但在多元文化价值观和人才竞争的影响下,大学学生干部的成就动机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某些学生干部受到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他们追求成功的同时仍存在注重自我表现、追求个人利益、贪图虚荣的功利主义目的。他们竞争学生干部岗位只是为了能够拥有响亮的头衔,骄人的地位,从而使毕业推荐表内容过硬,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受这种观念影响的学生干部在老师面前表现积极,但是一涉及到具体事则好高骛远,拈轻避重,推卸责任。这些不良风气必将给团学队伍建设及开展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目前仍然有不少大学学生干部的成就动机仍然为避免失败动机占优势,他们虽然没有上述功利主义目的,但是由于其避免失败的动机太强烈,不敢承担有难度的任务,在工作中不能获得成就感,自身的能力由于缺乏锻炼也难以得到提高,容易产生工作倦怠,从而影响工作热情和创造力的发挥。

三、培养大学学生干部良好成就动机的策略

综上所述,激发大学学生干部良好的成就动机,引导其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满足,是帮助其发展自我和成功胜任学生干部岗位职责的有效策略。已有研究指出,成就动机的选择要受到能力观、任务、评价方式、责任感及先前的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可以进行教育干预。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1.激发大学学生干部的责任感。学生干部的责任感与教育管理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对学生干部责任感所持的态度及让他们参与决策程度密切相关。辅导员是否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是否“放权”让学生干部肩负起开展活动的社会责任,可影响学生干部的责任定位及责任感,进而影响其成就动机的形成。另一方面,辅导员应多指导少干预,多支持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多采用一些赋予他们责任的做法,如支持他们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决定活动规模,允许并引导他们阐述己见、独立决策等,这一点对于避免失败动机占优势的学生干部良好成就动机的培养非常有效。

2.帮助大学学生干部树立科学的智力与能力观,合理的自我评价,树立自信心。避免失败动机占优势的学生干部往往是由于不能对自身智力和能力作出合理的自我评价,将失败归因于自己智能不足,因此,普遍缺乏自信心。那么,引导其对自身能力正确评价,对得失成败正确归因,引导其追求成功的动机潜能的发挥,可以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提升成就感。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管理者要细心地观察每一位学生干部,系统地发现并支持其智力优势和强项,将其安排在能够发挥其优势领域和强项的工作部门和岗位,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并辩证看待成败得失,让他们都有成功的体验,并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其优势领域,避其所短,用其所长,使其各尽其才,优势“潜能”得到最大化、最优化,那么,其在工作中就能产生良好的成就动机,取得更大的成功,获得较高的成就感。

3.提高大学学生干部的自我效能感。许多学生干部的自我效能感比较低,他们在选择任务目标时缺乏足够的勇气,在困难情境中缺乏坚持性,在人际交往中缺乏主动性,这也是其选择避免失败的动机的主要原因。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可能在于教育管理工作者对学生干部的评价指标多趋向于产品定向而不是任务定向。产品定向主要是依据结果来评定,当学生干部过分关注这种评价时,容易把精力用于表现自我的工作业绩,助长其功利主义倾向;还容易使学生干部产生消极的能力体验,形成能力实体观。而任务定向主要关注任务本身与任务完成过程,它使学生干部更重视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能力的锻炼,将注意力集中于工作本身,集中于所付出的努力大小和策略运用上,有助于积极能力体验的获得和能力发展观的形成,从而有利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第8篇

关键词:学生干部;人际关系;建设;探讨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本质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环境

大学是人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集中学习的地方,作为一个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其为人处事已经有很明显的社会化倾向,由大学生组成的群体在本质上是一种亚社会群体。亚社会是不完全具备明显社会复杂关系的社会,但具有近于社会的集群,称为亚社会性的集群。对明显向社会性方向演化过程中的以及与此相类似的类群也包括在内。大学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强,更具有社会性的亚社会。在这个亚社会中,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准社会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而学生干部更是自主的发展人际关系方面,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二)大学学生干部人际关系的特点

1、交往范围广,头绪多。

2、交往人员杂,要求高。

3、交往经验少,可塑性强。

二、亚社会环境下学生干部人际交往现状

(一)功利化交往倾向

学生干部的工作中所扮演的是某项工作地组织者及策划者,甚至拥有某项决定的最终决定权,这无形当中便提高了学生干部的地位,仗着如此之优势地位,一些学生干部便陷入了人际交往中的误区,摆起学生干部中的官架子,见面要恭恭敬敬喊某某部长,某某主席好,甚至居下邀功要所谓的底下人请客吃饭。在学生干部中搞起了腐败,星期一阵腐败之风。如此之领导,那他手下哪些便是乌合之众,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便是对学生群众欺压百态。

(二)官僚化思想抬头

有些学生干部自恃能力高,所有工作都往自己身上揽。同时也有误区思想,认为只有自己能做好此项工作,其他人做的自己都不放心,这是典型的害怕负责任的错误领导,因为所有的后背军,你不放手让他们去做,他们又怎么会去做得好。其实许多人一起干事情并不是坏事,而单干不是对集体有利,甚至会拖坏集体的后腿,让集体成为一个后继无人的局面,更是甚为自私之举,忽视集体的力量。

三、引导大学生干部建立友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一)提高管理者认识,让管理者以身作则

1、平等原则。

2、发挥众力共创原则。

3、调研指导原则。

(二)做好校园主流文化建设,还校园以纯真

作为一个高校学生干部,应该将这份校园文化浊出青泥,还以纯真。因此,应首先对校园主流文化的认识要到位,并认识校园主流文化的重要性极其意义,清楚知道它是校园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目的地开展相关的活动,重视活动的效果,每一项活动的开展的明确意义,不仅要抓好过程,更要注重效果。其次,理清思路要有步骤地开展活动。一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从净化、绿化、美化的纯真校园入手,因地制宜的设计和规划校园环境建设。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校园生活积极向上,内容朴实纯真。三是开展校园文化教育,在深化教育中,体味思想升华,在内心的心灵空间寻找纯真。第三,打造特色文化校园,校园文化涵盖面广,不可能也不能面面俱到,故此要有侧重地开展纯真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创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积极培训学生干部,引导正确交往

学生干部是学生的代表、教师的助手、学校管理的同盟军及有生力量,学生干部的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校风、班风的建设以及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因此,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改进学生干部的工作方法,增强学生干部集体的凝聚力,使其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整体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推进我校学生管理工作。

具体来说,举办学生干部培训有四个方面的必要性:

1、建设良好的校风,需要全体学生干部能够发挥火车头作用。学校即把校风建设作为新学期校风整改的突破口,狠抓校风建设和学生规范化管理。

2、需要学生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学生干部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优良、素质全面的未来合格公民。学生干部作为学生工作的主力军,要切实提高综合素质,所以开办学生干部培训,旨在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

3、从当前学生干部工作方法来看,急需提高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目前学生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多数干部工作有成效,有创新精神。

4、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干部必须与学校保持高度一致,密切配合学校的整体工作。当前我校正处在发展时期,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必须保持方向明确、认识一致、思路清晰、方法得当。学生干部必须要与学校保持高度一致,密切配合学校的整体工作,关注学校的形象和声誉,为学校的腾飞增色生辉。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高校 90后 学生干部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136-02

一、前言

从2008年开始,“90后”学生陆续进入高校校园并逐渐接替“80后”成为高校学生干部中的主力军,大学时代已进入“90后”时代。相比“80后”,“90后”思维更加活跃,个性独立,视野开阔,敢于颠覆传统,善于接受新事物,彰显了“时尚、自信、张扬”的时代特征。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在学校的各项工作组织开展中,学生干部起着承上启下、上情下达的作用,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高水平的学生干部管理队伍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也是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这提醒我们,在看到高校学生干部培养重要性的同时还要“因时而变,以生为本”,将学生干部培训培养办法与“90后”学生特点有机结合。

二、高校“90后”学生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

高校中的学生干部队伍目前已完成从“80后”到“90后”的转变,学生干部队伍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在看到“90后”学生思维活跃、朝气蓬勃、接受能力强等一系列优点的同时,当前高校学生干部也存在以下较为普遍的问题。

(一)政治素养待提高

在这个各种文化不断交融,各种思潮不断碰撞的复杂新时期,“90后”学生的思想状况整体上是积极向上,表现出了对“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等主流思想较高程度的认同。但是也要看到,部分学生干部不能主动学习政治理论,理想信念单薄或是过于感性化,对主流政治文化理解不够深刻,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导致自身政治敏锐性较差,对于同学中一些较为敏锐的思想状况难以预知。

(二)功利主义抬头

当前以个人价值为主导的西方价值观也在逐步影响我们传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这种价值观模式下,部分90后学生干部讲究一种更为现实的价值观,存在着“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功利主义价值观。他们把担任学生干部当做评奖评优、入党乃至就业的敲门砖。正是这种功利性思想的存在,造成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缺失,影响了学生干部队伍思想的纯洁性。有些学生干部把自己定位为“青年官”,而不是“青年友”,不深入学生中去,不积极采纳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工作时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和为同学服务的观念。

(三)集体观念淡薄

与相对谦虚内向的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干部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长辈的溺爱,也习惯了从家庭与社会中索取,关心自我多于关心他人。同时,受社会环境影响,90后更加自信,更敢于彰显自我,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较为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开展工作。同时,部分学生干部攀比心理过于严重,相互间沟通学习少,配合少,不愿意听取他人意见,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也衍生了部分学生干部缺乏大局的观念,缺乏一个队伍应有的团队精神,严重影响了学生干部队伍的工作效率、工作氛围和工作成效,对学生本人的发展也造成了障碍。

(四)不能恰当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工作,然而有的学生干部未能在学习和工作两者间寻到平衡,未能将积累工作经验、培养工作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看做大学生涯的重中之重,过多地投入于团学活动,却忽略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导致学习成绩较差,一方面影响了自己在同学中的威信,另一方面更是影响了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甚至是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在大学中,应坚持“学习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将优秀的学习成绩作为积极参加、组织团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五)工作方法缺乏,工作能力待提高

部分学生干部对自己和同学分别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标准:“宽以律己,严于律人”,在同学面前摆架子,指手画脚;面对工作,缺乏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部分学生干部工作方法过于死板,习惯于接受各种信息却欠缺主动思考,工作方法单一,不能够因人而异,开展工作基本沿袭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在普通同学面前只会“上传下达”,工作遇到困难时不善于解决矛盾,主观能动性较差,工作较为被动,工作方法缺乏创新,缺少亮点。有些学生干部表现欲望过于强烈,却也逐渐导致与团队协作能力的下降。

三、高校团学工作者对“90后”学生干部培养中的误区

大学生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如何解决培养机制的问题,仍然困扰着不少从事团学工作的老师,也由于“90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时间不长,部分团学工作者工作思路调整不够及时,导致对“90后”学生干部的培养出现一些误区。

(一)过度流动

学生干部队伍中学生干部的流动有利于保持队伍的整体活力,但过度的流动则会影响工作的长效性、规范性和延续性。一些学生干部半年时间甚至几个月时间便从一个岗位调至另一个岗位,这虽然让更多的同学得以拥有学生干部经历并得到锻炼,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运转。另外,在高职高专院校,学制往往为三年,学生入校时缺乏团学工作经验,需要一定时间熟悉团学工作,而当学生干部熟悉了团学工作时往往临近毕业、面临就业,往往形成了刚培养成熟却又离开工作岗位的现状。

(二)考核方式不合理

当前,部分高校在实际考核时还是凭印象给予打分,也有很多时候学生干部的打分靠自己在同学老师间的人缘,这种考核方法缺乏合理客观的量化考核标准,缺乏专门的考核机构进行全面客观的考评,或将个人意见排除在考核之外,没有给予团学干部自我表达的权利。考核结果出来后,往往注重于对优秀学生骨干的表彰,却忽视对不合格学生干部的惩戒,不能做到“赏罚分明”,甚至对工作不出色的学生干部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予表扬,不能很好地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三)过分强调学生“执行力”

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繁杂,确实需要一批得力助手,协助完成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在时间、精力有限的前提下,团学工作者更乐于选用、提拔一些更能够迅速完成工作任务的学生干部,同时忽视有自助开展活动愿望的学生干部。团学工作者对学生“执行力”的过度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助创造力,致使大部分学生干部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

(四)心理辅导工作不到位

大学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许多同学真正离开家乡生活,开始独立处理各种社会关系。面对琐碎繁杂的工作生活,尚未成熟的学生干部极容易处理失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而高校老师、辅导员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多高校的心理咨询室更是形同虚设。心理辅导工作的不足一方面影响工作更好地开展,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90后”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经济全球化、思潮多元化的时代,相较于“80后”大学生,“90后”大学生的特点对高校团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固守已有的大学生骨干模式只会使团学工作陷入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局面,这提醒我们要正视问题、转变作风、改进方法、拓宽思路、与时俱进,尽快建立合理高效的大学生骨干培养机制,使高校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用新思路、新方法开启团学工作新篇章。

[ 参 考 文 献 ]

[1] 余嘉.90后学生干部培养目标及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0,(22).

[2] 姚岚,纪成风,宋林青.浅谈高职院校90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7):205.

[3] 张玮.浅论“90后”大学生心理辅导[J].教育论丛,2010,(11):16.

[4] 李迅.90后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探析[J].电子世界,2013,(2):143.

[5] 邹俊.“90后”高校学生干部激励管理探索与实践--基于三种需要理论的视角[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