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4:59:33
导语:在配电装置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氧化铝厂;变电设备;设备安装
中图分类号:TF82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我国的电力能源主要依赖于煤炭,即火力发电,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日益紧缺,加上一年一度的夏季用电高峰的到来,很多生产制造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用电紧张,作为用电大户的氧化铝厂,其电能需求量十分庞大,因此,在用电日益紧张的今天,如何为氧化铝厂提供充足可靠的电力能源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氧化铝厂需要构建一套全面完善的变电配电系统,而氧化铝厂的变电设备也以设备众多、安装复杂而出名。
本论文主要结合笔者所参加的某氧化铝厂的变电设备的安装为具体工程进行分析,从中对变电设备安装事宜和技术问题展开分析探讨,以期能够从中找到安全可靠的变电设备安装技术方法,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 氧化铝厂变电设备安装工程概述
800Kt/a氧化铝项目工程110/10.5kV总降压站,整个电力系统总体配置为:
全厂设一座110/10.5kV总降压站,整个110/10.5 kV总降压站由110kV GIS开关站、10kV总配电所、中央控制室三部分组成。110kV配电装置为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GIS)配置方案。变电站为二层建(构)筑物,110kV配电装置的进线为架空线,出线采用电缆线。10kV总配电所为三层建(构)筑物,紧靠主变压器10kV侧,与110kV变电站平行布置,一层为电抗器室、二层为电缆夹层、三层为10kV配电装置及站用电等装置。10kV配电装置采用双母线中置式开关柜。中央控制室为三层建(构)筑物,紧靠10kV总配电所布置,可作为全厂动力车间办公楼,一层为会议室及办公室、二层为电缆夹层、三层为配电室及主控室。
其中,需要重点安装施工的变电设备主要有动力变压器,110KV GIS高压配电装置,高压隔离开关,氧化锌避雷器,中性点隔离开关,中性点避雷器,各种控制、保护柜,各种高、低压开关柜,电容补偿柜,直流系统,五防模拟屏,电抗器,各种支架、配管及桥架,防雷接地,照明工程,暖通工程,消防工程,各种高、低压电缆、控制电缆等安装调试工程。
3 氧化铝厂变电设备的安装探讨
3.1 变电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
①配备齐全有关的施工规范以及标准图集等技术资料。
②组织所有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图纸和技术资料,熟悉和掌握图纸要求、技术标准和规范及操作规程,使有关人员对本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要求有高度的重视。
③参加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了解设计意图,掌握施工要点。
④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施工方案,合理安排组织施工,掌握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编制作业指导书。
⑤各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合同文件,严格执行合同条款。
⑥编制施工预算和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提出主要和辅助材料、施工措施用料需用计划、劳动力计划和机械进场计划。
(2)工机具准备
①根据机械进场计划,组织机械设备进场,准备投入施工的机械、机具、工具运出前应进行检查、维修、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②施工机具的技术、安全、经济性能必须符合施工对象的需要。
③所有量具及实验仪表,在施工前必须按规定送有关部门校验合格。
3.2 变电设备的安装与施工探讨
(1) GIS的安装调试
本工程110kV GIS配电装置采用GIS SF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主接线为单母线分段,配置成七个间隔:两回进线、两回主变馈线、两回电压互感器及一个母线分段间隔组成。
吊装用器具及吊点选择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如吊装元件中心不平衡,应采用吊链来调节平衡后再起吊。制造厂已装配好的各电器元件,在现场组装时不应解体检查;如需现场解体时,应经制造厂同意,并在厂方人员指导下进行。按产品技术规定,在充气前对设备内部进行真空净化处理。抽真空时,应防止真空泵突然停止或因误操作而引起倒灌事故;在使用麦氏真空计测量真空度时,应严格按操作程序并检查水银量是否符合要求,防止水银进入GIS设备内。应专人负责,正确操作,并在管路一侧加装电磁逆止阀。GIS设备安装完毕后,一定要检查各部开口销开开,防止销子脱落造成指示位置同实际位置不符。
(2)高压电气的安装
安装前必须要找正,如果绝缘子较高,防止中心偏移翻倒,绝缘子顶部用绳子将牵引绳与绝缘子捆成一体。
支柱绝缘子底座槽钢与绝缘子连接统一找正(平),要求同一平面或垂直面上的支柱绝缘子,应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心线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母线直线段的支柱绝缘子的安装中心线应在同一直线上。满足要求后,与预埋件焊接,同时焊上接地线,焊接时应做好防护工作避免损伤瓷件,防腐采用刷两遍樟丹漆,一遍灰调和漆。绝缘子串则挂到设定的位置上。
(3)配电盘、柜及二次接线的安装
①盘、柜及盘、柜内设备与各构件间连接应牢固。主控制盘、继电保护盘和自动装置盘等不宜与基础型钢焊死。
②盘、柜单独或成列安装时,其垂直度、水平偏差以及盘、柜面偏差和盘、柜间接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的规定。
③盘、柜、台、箱的接地应牢固良好。装有电器的可开启的门,应以裸铜软线与接地的金属构架可靠地连接。
④盘、柜内的配线电流回路应采用电压不低于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其截面不应小于2.5mm2;其它回路截面不应小于1.5mm2;对电子元件回路、弱电回路采用锡焊连接时,在满足载流量和电压降及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可采用不小于0.5mm2截面的绝缘导线。
结语
氧化铝厂是生产铝制品的重要场所,对于电能的需求量十分庞大,是真正的用电大户,因此氧化铝厂内电气设备,不论是设备的电压等级,还是设备的安装复杂程度,都可以与专业的变电所相提并论了,因此一般都需要专业的安装人员进行安装。本论文针对氧化铝厂内的生产需求,对相关的变电设备的安装进了分析探讨,并给出了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对于提高氧化铝厂内变电设备的安装水平、加强对相关变电设备的管理有着较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因此,本论文所探讨的有关变电设备的安装问题,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当然,本论文仅仅是针对氧化铝厂的变电设备的安装所进行的探讨,更多的变电设备的安装技术问题还有赖于广大专业电气安装技术人员的共同探讨,才能够实现变电设备的安全安装施工。
参考文献
[1] 柳国良,张新育,胡兆明.变电站模块化建设研究综述[M].电网技术,2008,32(14):101-102.
[2] 邹福来,叶斌.110kv变电站综合变电楼钢结构技改方案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11):24-25.
论文关键词:应用型;课堂教学;工程实例;发电厂电气部分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是安徽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在专业教学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较紧密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必备的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初步掌握发电厂、变电站电气主系统的设计与计算方法,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根据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精神,结合我校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校企合作的特点,提出了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即把课堂教学与工程实例有机结合起来,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特点
“发电厂电气部分”是一门理论性、综合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针对本课程的特点,通过“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就成为工程教育的首要任务。本课程与实际联系紧密,教学内容涉及电气主接线、电气设备、配电装置以及监控、保护等二次设备及回路接线图等,其特点是课程内容庞杂,连贯性差,系统性不强。该课程开设在第六学期,学生正处于由系统性强、条理清楚的基础课转向专业课学习的过渡期,在学习方法上略感不适。另外,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没去过电厂,对电能生产的各环节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对各种电气设备也感到陌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们很难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设备和电力系统联系在一起来理解和掌握,建立工程的概念,特别是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因此打破“发电厂电气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课堂教学与工程实例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发电厂电气部分”这门课由抽象到具体,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
1.精选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
课程是专业目标培养的体现,因此在进行课程改革前首先要明确专业目标,并充分认识到本课程在整个专业目标培养实现中所起的作用及地位,还要明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达到怎样的认知效果。基于此我们选用了华中科技大学熊信银主编的教材(第四版),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材与时俱进,能反映现代电力工业的现状和特点,如节能减排,“一特四大”,100MW大容量发电机组的电气主接线和特点,750kV超高压和1000kV特高压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数字化发电厂和数字化变电站等。在课程学时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我校设置的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0学时),结合大纲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合并和序化,经研究,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能源和发电;发电、变电、输电的电气部分-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原理与选择-电气主接线及设计;厂用电接线及设计-互感器-配电装置-发电厂和变电站的信号和控制回路。
2.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每门课程都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时,应注意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于“发电厂电气部分”这门课程而言,内容比较繁杂、抽象,电气设备非常多,到了现场学生叫不出设备的名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授课时采用将工程实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教学模式。工程实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指选取当地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电力工程实例,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本知识点融入工程实例,随着课程的展开,一步步深入到此实例中,而后随着课程的结束,此实例中的相关问题也一一得到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当地一个发电厂的电气部分设计作为全程实例。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将声音、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有助于还原设备的真实面貌,增加上课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形象和立体。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到当地的发电厂和变电站去拍摄一些设备的照片和视频,同时还可以利用动画技术将一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制作成动画演示文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应用
根据课程大纲要求,以“一个发电厂的电气部分设计”为全程实例。围绕该实例,展开一个个知识点,最终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
实例中,典型发电厂的选取非常重要,笔者选取了校企合作单位——芜湖发电厂为实例。该发电厂具有125MW和600MW两种不同的机组,既有普遍性又可与其他教学环节充分衔接。该发电厂也是我校学生实习的电厂,充分利用了资源。 笔者针对“发电厂电气部分”的课程内容与工程实例的衔接做了如下安排:
(1)能源和发电;发电、变电和输电的电气部分。围绕实例,引出发电厂的类型。介绍发电厂的类型,发电、输电、用电相互间的关系,发电厂如何把一次设备通过主接线搭成通路将电能输送出去。旨在引导学生对供电回路有个整体理解和认识。
(2)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原理与选择。围绕实例,介绍导体载流量和短路时发热温度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讲述各种开关的作用、种类,选择的标准,引导学生注意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区别。
(3)电气主接线及设计;厂用电接线及设计。围绕实例,分别介绍该发电厂125MW机组和600MW机组主接线的形式及其特点,厂用电接线是如何进行选择的,并演示了发电厂升压站运行工况的视频。
(4)互感器。介绍一次回路中设置互感器的作用,一般电厂或变电站在哪些点设置互感器,互感器在实际工程中的接线方式,并引导学生注意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在正常工作状态的区别。
(5)配电装置。围绕实例,讲解根据电气主接线的连接方式,开关电器、保护、测量电器、母线和必要的辅助设备是如何组建成供电整体的,各电器设备又是如何布置的,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配电装置布置方式的区别等。
(6)发电厂和变电站的信号和控制回路。围绕实例,讲解该电厂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等主要部分布置了怎样的保护,介绍回路哪些点要作常规测量;遇到故障线路如何通过二次回路进行自处理或向运行人员发出信号,继电保护如何使断路器跳闸等。
如此,就可以很好地将课本知识渗透到工程实例中去,使得学生对电能的生产、输送等环节有了整体的、深刻的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现场教学
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和工程实际结合,配合教学进度及时到发电厂、变电站对照实物进行现场教学,以增强学生对各种电气设备的感性认识。为了避免现场教学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教师事先必须做好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现场教学点和合适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讲授电气主接线及配电装置等章节时,在课堂上只用理论讲述电气主接线图上符号所代表电气设备的外形结构及功能,学生没感性认识。在现场看到变电站或发电厂的电气主接线,如单母线两分段接线、双母线带旁母接线等,就能将书本上这些抽象、难理解、易混淆的理论知识,变得一目了然,便于区分和记忆。再比如屋外配电装置的布置种类非常多,如中型配电装置、高型配电装置、半高型配电装置,比较难区分和记忆,现场看了实物后,它们各具特色,既有共性又有差别,学生豁然开朗。再比如主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母线的防雷等,学生们接触到了,就比较容易理解,避免一知半解。
四、课程设计改革与探索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实践性很强,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也是结合实际的一项工程。课程设计对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的培养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在布置课程设计题目时,应充分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本地或附近比较典型的实际工程进行训练,这样避免了题目太理想化,要考虑的工程矛盾比较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程实际设计步骤,查阅相关设计手册和设备手册,了解行业规范,所绘电气主接线图等要严格按照行业规范要求,使整个课程设计工程化。
(2)为了避免抄袭,课程设计题目多样化。我们在进行该课程的课程设计时,设置了多个设计题目,比如110kV变电站、220kV变电站、热电厂、凝气式发电厂等,根据学生学号的不同,分配不同的课程设计题目。由于工程原始资料不同,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不仅很好地杜绝了抄袭现象,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们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变电所;雷击原因;防雷原则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得电能在人民生产、生活中得到了普遍使用。但当高压输电网在为人们提供动力和照明时,不能忽视自然界产生的雷电对高压输变电设备产生的大量危害。因此,必须加强变电所雷电防护问题的认识与研究。
一、变电所遭受雷击主要原因
供电系统在正常运行时,电气设备的绝缘处于电网额定电压作用之下,但是由于雷击原因,供配电系统中某些部分电压会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的数值,通常情况下变电所雷击有两种情况:一是雷直击于变电所的设备上;二是架空线路的雷电感应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变电所。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直击雷过电压。电力系统的电气设备、线路等被雷电击中并成为强大雷电流的泄放通路。架空线路直接遭受雷击后,高压冲击波形成,当雷电放电的先导通道不是击中地面,而是击中输电线路的导线、杆塔或其他建筑物时,大量雷电流通过被击物体,在被击物体的阻抗接地电阻上产生电压降,使被击点出现很高的电位,将产生有破坏作用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2、感应过电压。当雷云在架空导线上方,由于静电感应,在架空导线上积聚了大量的异性束缚电荷,在雷云对大地放电时,线路上的电荷被释放,形成的自由电荷流向线路的两端,产生很高的过电压,此过电压会对电力网络造成危害。
因此,架空线路的雷电感应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变电所,是导致变电所雷害的主要原因,若不采取防护措施,势必造成变电所电气设备绝缘损坏,引发事故。
二、变电所防雷原则
针对变电所的特点,其总的防雷原则是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接闪引入地下泄散(外部保护);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引入的过电压波(内部保护及过电压保护);限制被保护设备上浪涌过压幅值(过电压保护)。这三道防线,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应从单纯一维防护(避雷针引雷入地――无源保护)转为三维防护(有源和无源防护),包括:防直击雷,防感应雷电波侵入,防雷电电磁感应等多方面系统加以分析。
1、 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
避雷针或避雷带、避雷网引下线和接地系统构成外部防雷系统,主要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引起火灾事故及人身安全事故;而内部防雷系统则是防止雷电和其它形式的过电压侵入设备中造成损坏,这是外部防雷系统无法保证的。为了实现内部防雷,需要对进出保护区的电缆,金属管道等都要连接防雷、及过压保护器,并实行等电位连接。
2、 防雷等电位连接
为了彻底消除雷电引起的毁坏性的电位差,就特别需要实行等电位连接,电源线、信号线、金属管道等都要通过过电压保护器进行等电位连接,各个内层保护区的界面处同样要依此进行局部等电位连接,各个局部等电位连接棒互相连接,并最后与主等电位连接棒相连。
三、变电所防雷的具体措施
变电所遭受的雷击是下行雷,主要雷直击在变电所的电气设备上,或架空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和直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变电所。因此,避免直击雷和雷电波对变电所进线及变压器产生破坏就成为变电所雷电防护的关键。
1、 变电所装设避雷针对直击雷进行防护
变电所装设避雷针时应使所有设备都处于避雷针保护范围之内,此外,还应采取措施,防止雷击避雷针时的反击事故。对于35 kV变电所,保护室外设备及架构安全,必须装有独立的避雷针。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被保护建筑物及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五米, 主接地网与独立避雷针的地下距离不能小于三米,独立避雷针的独立接地装置的引下线接地电阻不可大于10Ω,并需满足不发生反击事故的要求;对于110kV及以上的变电所,装设避雷针是直击雷防护的主要措施。由于此类电压等级配电装置的绝缘水平较高,可将避雷针直接装设在配电装置的架构上,同时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沿接地体的长度应大于十五米。因此,雷击避雷针所产生的高电位不会造成电气设备的反击事故。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 变电所的进线防护
要限制流经避雷器的雷电电流幅值和雷电波的陂度就必须对变电所进线实施保护。当线路上出现过电压时,将有行波导线向变电所运动,起幅值为线路绝缘的50%冲击闪络电压,线路的冲击耐压比变电所设备的冲击耐压要高很多。因此,在接近变电所的进线上加装避雷线是防雷的主要措施。如不架设避雷线,当遭受雷击时,势必会对线路造成破坏。
3、 变电站对侵入波的防护
变电站对侵入波的防护的主要措施是在其进线上装设阀型避雷器。阀型避雷器的基本元件为火花间隙和非线性电阻。目前, SFZ系列阀型避雷器,主要有用来保护中等及大容量变电所的电气设备。FS系列阀型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小容量的配电装置。
4、 变压器的防护
变压器的基本保护措施是在接近变压器处安装避雷器,这样可以防止线路侵入的雷电波损坏绝缘。
装设避雷器时,要尽量接近变压器,并尽量减少连线的长度,以便减少雷电电流在连接线上的压降。同时,避雷器的连线应与变压器的金属外壳及低压侧中性点连接在一起,这样就有效减少了雷电对变压器破坏的机会。
变电站的每一组主母线和分段母线上都应装设阀式避雷器,用来保护变压器和电气设备。各组避雷器应用最短的连线接到变电装置的总接地网上。避雷器的安装应尽可能处于保护设备的中间位置。
5、 变电所的防雷接地
小变电所用独立避雷针,大变电大多在独立避雷针与配电装置带电部分的空气中最短途径不得小于五米。避雷针接地引下线埋在地中部分与配电装置构架的接地导体埋在地中部分在土壤中的距离必须大于三米,变电所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采用水平接地极为主的人工接地网,水平接地极采用扁钢50mm×5mm,垂直接地极采用角钢50mm×5mm,垂直接地极间距5m~6m,主接地网接地装置电阻不大于4Ω,主接地网埋于冻土层1m以下。人工接地网的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应做成圆弧形。
大变电所安装在架构上的避雷针,与主接地网应在其附近装设集中接地装置。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变压器的接地线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15m,同时变压器门形架构上不得装避雷针。
6、 变电所防雷感应
采取防雷感应保护的措施主要有:多分支接地引线,减少引线雷电流;改善汇流系统的结构,减少引下线对弱电设备的感应;除了在电源入口装设处压敏电阻等限制过压装置外,还可在信号线接入处使用光耦元件;所有进出控制室的电缆均采用屏蔽电缆,屏蔽层共用一个接地极;在控制室和通信室铺设等电位,所有电气设备的外壳均与等电位汇流牌连接。
结语:变电所是电力系统防雷的重要保护设施,如果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严重影响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因此要求变电所的防雷措施必须十分可靠。
参考文献:
[1]贺家李等.电力系统及电保护原理.水利电力出版社
关键词:变电所配电所存在问题规范
10、6kV配电所及10、6/0.4kV变电所设计,是工程建设中非常普通又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规范性和技术性都很强,许多方面涉及到国家强制性条文的贯彻落实。要做好变配电所设计既要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和规程,又要满足当地供电部门的具体要求,否则会出现种种问题,影响设计质量和工程进度。为了做好变配电所的设计,现将本人在审查我院变配电所设计图纸时发现各种问题中的一部分整理出来,进行简要的分析,与大家相互交流,以便共同提高。
1.变电所和配电所的名称工程设计在使用名词术语时要力求准确,不能随意。在具体项目的设计文件中不宜笼统使用“变配电所”这一名称。“变配电所”是变电所和配电所的统称,仅用于泛指。具体谈到某种类别或某一个体时,应分别称为“变电所”或“配电所”。在GB50053-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中,“变电所”的解释是“10kV及以下交流电源经电力变压器变压后对用电设备供电”:“配电所”的解释是“所内只有起开闭和分配电能作用的高压配电装置,母线上无主变压器”。在变电装置与配电装置均有时,以升降压为主要功能包括附有高、中压配电装置者,称为“变电所”“以中压配电为主要功能包括附有3~10/0.4kV变压器者,称为”配电所“。一项工程具有多个变电所时,应以所在建筑物的名称或用流水号对各变电所分别命名。
2.带电导体系统的型式和系统接地的型式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64第312条,配电系统的型式有两个特征,即带电导体系统的型式,如三相四线制,和系统接地的型式如TN-C-S系统。在正式文件中不得把三相四线制的TN-S系统称为“三相五线制”。在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37页“名词解释”中已明确指出,“三相四线制是带电导体配电系统的型式之一,三相指L1、L2、L3三相,四线指通过正常工作电流的三根相线和一根N线,不包括不通过正常工作电流的PE线”。它并进一步阐明“TN-C、TN-C-S、TN-S、TT等接地型式的配电系统均属三相四线制”。在我国低压配电电压应采用220V/380V.带电导体系统的型式宜采用单相二线制、两相三线制、三相三线制和三相四线制。在设计文件中,对TN-S与TN-C-S接地型式的划定有时混淆不清。系统的接地型式一般是就一个变电所或一台变压器的供电范围而言。中性线N线和保护线PE线仅在局部范围内,如一栋楼或一层楼分开时,应称TN-C-S系统。TN系统中某一剩余电流保护器负荷侧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体单独接地时,可称为局部TT系统。
3.分级分类术语和标准计量单位设计文件中的各种分级、分类等名词术语,应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统一,不得混淆。如经常使用的术语:电力负荷应称为一、二、三级负荷,这里用“级”不用“类”;防雷建筑称为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这里用“类”不用“级”新的防雷规范不再分工业、民用,屋面避雷网的网格大小也应以新规范为准;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分为0、1、2区,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分为10、11区,火灾危险区域分为21、22、23区,这里均用“区”不用“级”或“类”;而火药、炸药、弹药及火工品危险场所电气分为Ⅰ、Ⅱ、Ⅲ类危险场所,这里用“类”不用“区”。其他的名词术语也应正确使用,如在正式文件中应使用“断路器”、“变电所”,而不宜使用“自动开关”、“变电站”等等,不一一列举。计量单位的标准符号要正确,字母的大小写不能随意。如A、V、W、kV、kW、kVA、kvar、lx、km等应一律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特别要注意单位符号字母的大小写要正确,凡由人名转化来的单位符号如A、V、W、N、Pa和兆以上的词头符号如M、G均应大写;除此之外,则一律小写,如kV、MW、kvar、km等。有关计量单位的资料,可参阅“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十六章第773~783页。
4.对土建的要求在GB50053-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变电所所址选择和对建筑等有关专业的要求,在执行中我们还存在不少具体问题,现仅列举以下几例略加分析,今后设计时应予以重视。
1)防火挑檐:车间附设变电所选用油浸电力变压器时,有的未在变压器室大门的上方设置防火挑檐。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GB50053-94的第6.1.8条,规定“在多层和高层主体建筑物的底层布置有可燃性油的电气设备时,其底层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防火挑檐”。
2)安全出口:有的设计在长度大于7m的配电室仅设一个出口或设两个出口但靠近同一端。这不符合GB50053-94第6.2.6条的规定,规范要求“长度大于7m的配电室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
3)梁高:有的设计在考虑室内净高时未计及梁的高度。由于变配电所的跨度较大,有时梁的高度可达800mm左右,故在提土建条件层高时应考虑梁的高度。
4)值班室:有的设计将值班室设在交通不便的里角。这不符合GB50053-94的第4.1.6条规定,该条规定“有人值班的配电所,应设单独的值班室。高压配电室与值班室应直通或经过通道相通,值班室应有直接通向户外或通向走道的门。”
5)电缆沟:有的变电所内双排布置的低压配电屏仅在屏底和后侧设置地沟,两排屏的沟之间互不连通。为了方便电缆的进出和今后线路的调整,宜将所内所有主电缆沟和控制电缆沟均连通。
6)电缆分界室:有的分界室不满足供电部门的要求。北京供电局规定北京地区的10kV用户必须设置电缆分界室作为工程的电源总进线室。电缆分界室的位置应接近电源进线方向,并靠近建筑物的外墙。其面积一般为6m×3.5m即20mm2左右,净高应不小于2.7m,下设净高不小于1.8m的电缆夹层,并设600mm×600mm的人孔和爬梯。电缆分界室在无地下室的建筑物中一般设在一层;而在有地下室的建筑物中,则不论地下有几层,电缆分界室均要求设在地下一层。根据北京市供电局的规定,电缆分界室归北京市供电局管理,故电缆分界室的门应向外开向公共走道。
5.设备布置在变配电所的设备布置方面,我们也存在种种问题,甚至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规定,现仅举列如下:
1)高、低压配电系统图与平面图不一致。其表现形式有两种:其一是系统图与平面图中柜屏的排列顺序相反。看系统图时是面向柜屏的正面,将其从左至右排列为1、2、3……n;而在平面图上却是面向屏的背面,将其从左至右排列为1、2、、3……n,必然弄反了。要避免这一错误的关键是在系统图和平面图上都应面向柜屏的正面从左至右按顺序排列。其二是平面图上双排面对面布置的配电屏之间有母线桥,而在系统图却未画出。
2)低压配电屏屏前、屏后通道宽度不满足新规范要求。如屏后有时仅距墙700mm,抽屉式低压屏双排面对面布置时仅相距1800mm.根据规范GB50053-94第4.2.9条规定,低压配电室内成排布置配电屏的屏前、屏后的通道最小宽度为:其屏后通道,固定式和抽屉式均为1000mm;其屏前通道,固定式单排布置为1500mm,抽屉式单排布置为1800mm,固定式双排面对面布置为2000mm,抽屉式双排面对面布置为2300mm.只有当建筑物墙面遇有柱类局部凸出时,凸出部分的通道宽度可减少200mm.
3)配电柜屏后通道的出口数量不满足规范要求。作为规范强制性条文,GB50053-94第4.2.6条规定“配电装置长度大于6m时,其柜屏后通道应设两个出口,低压配电装置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尚应增加出口。”这一条要强制执行的理由,是为了当高压柜、低压屏内电气设备有突发性故障时,在屏后的巡视或维修人员能及时离开事故点。
4)配电室内灯具采用线吊、链吊,且安装在配电装置的正上方不符合安全要求。GB50053-94第6.4.3条规定,“在配电室内裸导体的正上方,不应布置灯具和明敷线路,当在配电室内裸导体上方布置灯具时,灯具与裸导体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0m,灯具不得采用吊链和软线吊装”。因低压屏顶部布置有母线铜排通常又不封闭,故要执行此条规定。配电室内可采用线槽型荧光灯用吊杆安装。
5)变配电所内设有接地扁钢沿墙敷设,但未设置临时接地接线柱。为了方便试验和维修时临时接地,应适当设置临时接地接线柱。接地接线柱的做法可参见国家标准图集86D563《接地装置安装》第25页。
6.推荐选用D,yn11结线变压器最近十年,在TN系统中采用D,yn11结线组别的变压器已很普遍,但还有不少工程仍选用Y,ynO结线组别的变压器,其原因主要是不清楚前者的优点。在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中第6.0.7条规定:“在TN及TT系统接地型式的低压电网中,宜选用D,yn11结线组别的三相变压器作为配电变压器”。这里“宜选用”的理由,主要基于D,yn11结线比Y,ynO结线的变压器具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抑制高次谐波电流。三次及以上高次谐波激磁电流在原边接成形条件下,可在原边形成环流,有利于抑制高次谐波电流,保证供电波形的质量。
2)有利于单位相接地短路故障的切除。因D,yn11结线比Y,ynO结线的零序阻抗小得多,使变压器配电系统的单相短路电流扩大3倍以上,故有利于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的切除。
3)能充分利用变压器的设备能力。Y,ynO结线变压器要求中性线电流不超过低压绕组额定电流的25%见GB50052-95第6.0.8条,严重地限制了接用单相负荷的容量,影响了变压器设备能力的充分利用;而D,yn11结线变压器的中性线电流允许达到相电流的75%以上,甚至可达到相电流的100%,使变压器的容量得到充分的利用,这对单相负荷容量大的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TN及TT系统接地型式的低压电网中,推荐采用D,yn11结线组别的配电变压器。
7.电缆型号与截面的选择
1)电缆选型:YJV型交联聚乙烯电缆和VV型聚氯乙烯电缆,是工程建设中普遍选用的两种电缆。YJV型交联电缆与VV型电缆相比,虽然价格略贵,但具有外径小、重量轻、载流量大、寿命长YJV型电缆寿命可长达40年,而VV型电缆仅为20年等显著优点,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应尽量选用YJV型交联聚乙烯电缆,逐步淘汰VV型聚氯乙烯电缆。
2)电缆截面选择:电缆作为导体的一种,其截面选择应满足规范强制性条文GB50054-95第2.2.2条,有关选择导体截面应符合的四点要求,而我们设计选用的电缆截面有时却不符合该条规范中第一、第二点的要求。
第一点:“线路电压损失应满足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及起动时端电压的要求”。电缆截面的选择除了载流量要满足计算电流要求外,还应按电压损失进行校验。由于未进行电压损失校验,我们多次发现因选用6mm2、10mm2截面的电缆作远距离配电干线而不能满足用电设备端电压要求的错误,因此应进行电压损失计算,用以校验所选用的电缆截面是否满足用电设备端电压的要求。规范GB50052-95第4.0.4条,对用电设备端电压偏差允许值有下列要求:电机机为±5%;在一般工作场所的照明为±5%,远离变电所的小面积一般工作场所照明、应急照明、道路照明和警卫照明为+5%、-10%;其它用电设备当无特殊规定时为±5%。
第二点:“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确定的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计算电流。”在执行本条时应考虑环境温度、导体工作温度,并列系数等对电缆载流量的影响,尤其是电缆敷设时并列数对载流量的影响。如电缆在桥架上无间距配置2层并列时持续载流量的校正系数,梯架水平排列为0.65,托盘水平排列为0.55见92DQ1-77。有关电线电缆载流量的各种修正系数可参见华北标《建筑电气通用图集》92DQ1-75~77页。
此外,电缆截面的选择还须适当考虑备用设备的用电和新增设备的用电。
8.断路器选择与短路电流计算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用作保护电器的有断路器和熔断器两种。目前我们使用最多的是断路器,用它来作配电线路的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但是,在选用低压断路器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没有进行短路电流计算。配电线路短路保护电器的分断能力应大于安装处的预期短路电流。选择断路器应先计算其出口端的短路电流,但有的设计者却没有进行短路电流计算,所选短路器的极限短路分断能力不够,不能切断短路故障电流。要确定断路器安装处的短路电流,可按设计手册进行计算,但比较烦杂;也可以采用“短路电流查曲线法”来确定计算电流,比较简便。现将由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设计、浙江瑞安万松电子电器有限公司断路器产品资料中提供的一种“短路电流查曲线法”附在后面。通过查此曲线,可以较方便地求得任意安装位置的短路电流近似值。所举例子的短路点仅为假设,实际工程设计中最常用的短路点是选在保护电器的出口端。
9.断路器与断路器的级联配合低压配电线路采用断路器作短路保护时,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必须大于安装处可能出现的短路电流。但是有时不能满足此要求。例如:C45N、C65N/H微型断路器的分断能力仅分别为6kA、10kA,但其安装处出口端的短路电流有时可达15kA甚至更高。这时可用两路办法来解决此问题,第一是改用短路分断能力高的塑壳断路器;第二是仍选用微型断路器,利用其与上级断路的级联配合来实现短路保护。但是,进行级联配合的上下级断路器的选择须满足下列条件:
1)先决条件是上级断路器的固有分断时间比下级断路器的全分断时间短。也就是说下级断器出口端短路时,下级未来得及切断短路电流,上一级先行切断了短路电流。
2)下级断路器虽不能切断短路电流,但下级断路器及其被保护的线路应能承受短路电流的通过。
3)越级切断电路不应引起故障线路以外的一、二级负荷的供电中断。
4)上下级断路器宜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其额定电流等级最好相差1~2级,或根据生产厂提供的级联配合表来选择。现将施耐德电气公司提供的级联配合表附后。由此表可见,C65N/H型断路器可与NS100、NS160、NS250型断路器进行级联配合,不能与更大的NS400、N630及以上的断路器进行配合,更不能直接接在变压器低压侧框架式主开关后的母线低压屏上。
10.断开中性线及应用四极开关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实施以来,由于设计人员对规范的理解和认识不一致,因此在设计低压配电系统时对断开中性线及应用四极开关的做法也就很难统一。针对这一情况,《电气工程应用》杂志从1999年第一期起,陆续发表了多篇国内知名专家的专题论文。专家们就国内外规范和IEC标准对断开中性线及应用四极开关的有关规定和做法阐明了各自观点,使我们获益不少。现仅将专家们普遍认同,又与我们设计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观点整理如下。尽管这些观点尚未纳入国家规范中,但对我们的设计工作颇具现实指导意义。
1)当两个电源间需进行电源转换时,如果两电源系统的接地型式不同,或者供电变压器绕组的接线组别不同,则应断开中性线,并采用四极开关。
2)IT系统和TT系统应当隔离中性线。TN-C系统中禁止断开PEN线。
3)TN-S系统中,不需要断开中性线;变压器低压侧出口总开关与母联开关不必断开中性线;由外部低压电网向民用建筑物供电的进线处,宜隔离中性线可采用四极隔离开关等隔离电器,也可采用在中性线上设置连接片、接线端子或连接汇流排等措施;每户住家的入户线处应隔离中性线大多居民用户为单相负荷,采用双极开关即可解决问题。
4)正常供电电源与应急备用发电机电源间的转换开关需采用能断开中性线的四极开关,并使二者不能并联。
5)在有气体爆炸危险的1区及有粉尘爆炸危险的10区场所,游泳池、浴池等特别潮湿场所,应装设将中性线和相线一起断开的隔离电器。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前言
在智能建筑电气施工中,电气工程师应对所负责的电气工程质量具有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充分应用自己的专业水平深入、细致的搞好电气工程的技术、质量、进度、签证、安全等管理工作。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应首先熟悉电气施工图纸,并会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共同查对土建施工图与电气施工图, 列出哪些部分有交叉施工,根据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对有关基础型钢预埋、支吊架预埋和线路保护管预埋等,排出配合交叉施工计划,确定准确配合时间,以防遗漏和发生差错。并存配合施工之前,将各种预埋件制作好,并做好必要的防腐处理,充分做好施工前技术与材料准备工作。
2、施工过程中的协调环节
2.1 适时办理交接手续
专业队伍一进场,总包单位就要求限时扫管,办理交接手续,否则不让穿线。而专业队伍从自身效益出发,匆忙办理交接手续怕漏项,总是一边穿线一边扫管,拖延时间。针对这个问题,管理人员要要求专业队伍增加人力,集中扫管,抓紧办理交接手续。
2.2 现场督促补管
在穿线过程中,经常遇到管路不通和漏做管盒的问题;开始总包方的对漏做的管盒处理比较容易接受,时间一长,就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拖着不补。为此,尽量要求弱电专业施工方将漏做的管盒一次查清、搞准确,并耐心与总包方说明。。
2.3 分清专业施工界面
强电和弱电的施工设计图纸界面往往分不清,如气体灭火控制屏的220V电源线、空调机的控制柜至电源箱间的管线等虽属于强电的范围,但在强电施工单位仔细审图,及早提出问题,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修改,让强电方施工有依据,避免扯皮现象。
2.4 耐心磨合,交错施工
跨专业之间的施工、调试需要仔细安排,早作分析,协调进行。如:在电磁屏蔽工程的施工中,施工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各专业问的协调配合。电磁屏蔽在挂网时,要涉及到土建和风、水、电等专业的协调配合,而各专业一般只为自己进度着想,只顾自己施工方便,技术交底不深,从而产生互相埋怨、吵闹情绪。甲方、监理人员要深入现场,掌握各专业施工进度,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土建施工时要督促风、水、电等专业的配合,电磁屏蔽施工前要组织各专业施工队的汇签,制定局部的施工进度配合计划,检查落实每一步琐碎的施工工序等等。做到各专业施工逐步适应计划,以期达到较好的磨合,得到较高的质量保证。
3、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中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中若发现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处理,不允许未经同意擅自变更设计。
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规范、工艺标准,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程序。每道工序未经有关人员在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记录好工作日志,防止监督流于形式。在施工阶段要严把材料质量关,推行质量控制卡措施,每种材料要有完整的资料(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复测报告等)并经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签字才可进场,将不合格材料进入工程的门路堵死;其次要严格控制分部工程的质量关,重点是:工序的质量控制。在施工阶段中质量控制要注意细节部分,重点检查和控制。
3.1 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应及时配合土建做好强、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穿墙管及止水挡板的预埋、预留工作。这一工作要求电气专业应赶在土建做墙体防水处理之前完成,避免电气施工破坏防水层造成墙体今后渗漏; 对需要预埋的铁件、吊卡、木砖、吊杆基础螺栓及配电柜基础型钢等预埋件,电气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提前做好准备,土建施工到位及时埋入,不得遗漏。电气施工安装中,管理人员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把好质量关。
3.2 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首先必须分清工程中的重点环节。在电气工程质量监控巾,确定配电装置、电力电缆、配电箱三个重点设备交接协调环节,明确关系,制定措施,根据规范进行超前监控,达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其次,必须在监控好重点环节的基础上以点带面,促动整个系统工程的质量控制。电气工程要与土建工程紧密配合,根据土建浇注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及流水作业的顺序,逐层逐段的做好电管铺设工作,这是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关键工作,做的不好不仅影响土建施工进度与质量,而且也影响整个电气安装工程后续工序的质量与进度。浇注混凝土时,电工应留人看守,以防振捣混凝土时损坏配管或使得开关盒移位。遇有管路损坏时,应及时修复。
3.3 装修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砌筑隔墙之前应与土建工长和放线员将水平线及隔墙线核实一遍,因为将按此线确定管路预埋位置及各种灯具、开关插座的位置、标高。抹灰之前,电气施工人员应按内墙上弹出的水平线和墙面线,将所有电气工程中的预留孔洞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核实一遍,符合要求后将箱盒稳定好,将全部暗配管路也检查一遍,然后扫通管路,穿好带线,堵好管盒。抹灰时配合土建做好配电箱的贴门脸及箱盒的收口,箱盒处抹灰收口应光滑平整。
4、设备安装环节的质量控制
由于电气工程专业性强,在工程投资少、时间紧、作业面宽、工程繁杂、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若不分轻重环节,势必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在监控过程中,应认真学习、因地制宜、总结经验、分析工程实际、抓住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坚持报难制度、处理解决关键性质量问题、避免施工中的偷工减料和系统混乱状态的发生。
4.1 配电装置
配电装置是电气工程的核心,它如同人的心脏,一旦出了毛病,人员和设备就无法正常工作,造成供电可靠性下降,整个工程失去安全感。为此,对配电装置从设备进货到安装调试都要毫不放松,严格按图施工和规范验收。
4.2 电力电缆
电缆是输送电能的载体,若质量不高,就会造成火灾等事故的频繁发生。工程中电缆集中、数量多,规格从4~185ram2的三芯至五芯电力电缆不等,如不分门别类、严格审查,就会出现施工混乱、以次充好,造成运行中电缆过热、发生危险的现象。
4.3 配电箱
配电箱是接受电能和分配电能的表量,也是电力负荷在现场的直接控制器。。要使工程中的动力、照明以及弱电负荷能正常工作,配电箱的工作性能至关重要。工程中配电箱型号复杂、数量多,大部分配电箱还受楼宇、消防等弱电专业的控制,箱内原理复杂、设制严格。
电气系统施工队多个专业又有自己的使受用特点,在设计中受各方干扰的情况较多,会造成设计修改通知单增加,配电箱内的设备和回路修改多。若施工单位在订货时只考虑按蓝图订货而忽视修改,在安装时只顾对号入座而不仔细地进行技术审核,就满足不了有关专业功能的要求。甲方、监理方应对现场的配电箱按设计修改通知单逐一核对,纠正开关容量偏大或偏小、回路数不够的错误。电气设备的上下级容量配合是相当严格的,若不符合技术要求,势必造成系统运行不合理、供电可靠性差,埋下事故的隐患。
5、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编制针对本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组织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设专职持证上岗的安全员。
5.1 建立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
5.2 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向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履行签字手续,注明交底日期。
5.3 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度,定期对专业电工及用电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和培训,凡上岗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核发的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
6、结语
总之,在电气工程施工中应把“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放在首位,应根据工程的自身特点,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施有效的动态控制,做好技术交底,认真管理好从材料采购、施工过程到工程验收的全过程,并且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体系,提高电气工程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2.
[2]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智能建筑设计技术[M].第二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10.
[3[ GB50305 - 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 郑李明.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张嘉炜.浅论智能建筑的施工监理.广东土木与建筑.2001
关键词:风光热储;新能源;电气二次设计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引言
作为能源战略调整、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以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主流的太阳能发电技术主要有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两种形式,其中太阳能光热发电是通过光学聚焦原理,将太阳光通过抛物形镜面聚集起来产生高温,加热传热介质,最后通过工作介质驱动热动力装置并带动同步发电机发电。相对于光伏发电,光热发电能实现电网大容量供电,是太阳能大规模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投资成本过高是限制光热电站发展的主要障碍。风能利用的主流形式是采用风力发电机组(如双馈风机、直驱永磁风机等)将风能转换为50Hz的工频交流电,并接入电网。与常规能源电站相比,风功率的可预测性和可控性均较差,其大量接入会显著影响电能质量和电网稳定运行。将光伏、光热与风能联合构成发电系统,可显著改善总体的有功输出特性,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依托风光热储智能互补综合示范项目工程,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和风能发电三种型式联合发电的电气二次部分功能、电气二次设计的方案。
一、项目总体介绍
深圳中科蓝天包头达茂旗600MW风光热储智能互补综合示范项目立足于新能源,借助达茂旗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与风能资源,通过风光热储智能互补,实现负荷平稳输出。项目总规模600MW,建设发电形式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和风能发电三种,其中光热工程采用塔式集热方式。
二、项目太阳能光伏、风能发电部分
1.逆变器选型
光伏并网逆变器按容量大小划分主要有20kW、28kW、40kW、100kW、250kW、500kW、750kW、1000kW等几种容量等级,一般大容量逆变器效率要高于小容量逆变器。但逆变器容量过大,一旦故障,电量损失较大。综合以上两因素,本项目采用单台容量为500kW的逆变器。目前国内500kW逆变器技术已经成熟,广泛应用到光伏发电系统中,性价比高,用户反映良好。
逆变器按结构分为有隔离变和无隔离变两种。从造价考虑无隔离变逆变器要优于有隔离变逆变器,且能减少每个逆变器室占地面积。因此,本项目选用无隔离变逆变器。
2.汇流箱接线方式及逆变器单元接线方案
本项目206MWp的光伏阵列可分为206个1MWp的光伏方阵,组成206个1MWp并网发电单元,每1MWp的并网发电单元的光伏组件都通过直流汇流装置分别接至2台500kW的逆变器。每个1MW光伏发电单元共安装4032件260Wp光伏组件,每21件光伏组件串联为一个支路,共192个支路,各支路平均分配接入14个PVC-16直流汇流箱,1至7号PVC-16直流汇线箱接入1面直流防雷配电柜,8至14号直流汇线箱接入1面直流防雷配电柜,共2面直流柜;每面直流防雷配电柜出线接入1面500kW逆变器柜,共2面逆变器柜。
3.光伏、风能发电部分升压站UPS电源及直流电源
光伏、风能发电部分升压站设置2套交流不停电电源(UPS),容量为10kVA。
升压站采用控制负荷与动力负荷混合供电的220V直流电源系统,共装设两组220V阀控铅酸蓄电池组,设置两组充电装置,充电装置选用高频开关型。每组蓄电池容量为400Ah。
4.光伏、风能发电部分二次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1)升压站部分
光伏、风能发电部分升压站电气设备监控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设置网络监控系统,通过远动工作站与中调、地调进行信息传送和远程监控。网络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主变压器保护采用双重化配置,非电量保护单套配置,保护装置采用微机型、35kV配电装置配置微机型综合保护测控装置。35kV线路及220kV线路侧设置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为防止升压站电气设备误操作,设置一套微机五防闭锁系统。本升压站配置GPS/北斗星时间同步系统各1套,为保护和自动装置提供时间同步信号。
(2)光伏区部分
光伏发电系统设备监控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和升压站监控系统共用上位机,由升压站监控上位机统一进行管理。光伏监控系统通过光纤环网将光伏通信设备与升压站监控系统站控层通信设备互联。每个逆变器房设2台直流配电柜测控单元用来采集每路直流回路的电流、直流母线电压及直流空开的跳闸信号以及烟雾报警信号,并将其上传给光伏发电计算机监控系统。箱式变压器的运行状态信号由就地设置的箱变智能测控单元采集,通过光纤网络上传给升压站光伏监控系统。
汇流箱里的每组电池串配熔断器作为整个电池串的保护,出线设直流空气开关用来保护汇流箱至直流配电柜之间的电缆。逆变器设过流、单相接地、过载、过压、欠压、孤岛保护、电网异常等保护。箱式变压器高压侧设熔断器作为变压器内部的短路保护;低压侧设空气开关,带智能脱扣器,作为箱式变压器至逆变器之间电缆的保护,同时兼做逆变器的后备保护。
(3)风电场部分
风电机组采用微机监控系统。微机监控系统分就地监控系统、远程中央监控系统、远程监测系统三部分。箱式变压器的低压侧开关采用就地和远方控制方式。
风力发电机设有过载、堵转、短路、缺相、三相不平衡、过压、失压、温度过高、振动超时、过速、电缆缠绕等保护。风电机组需监测电网的电压、频率,发电机的电流、功率、转速、功率因数和风速,风向,叶轮转速,液压系统状况,偏航系统状况,系统状况、齿轮箱状况、软启动状况,风力发电机组关键设备的温度及户外温度等。
箱式变压器的非电量信号及高压熔断器、刀闸、低压开关的状态、箱变内火灾报警等信号由箱变智能监控单元采集,箱变智能监控单元通过光纤环网与变电站内监控系统的以太网交换机连接,箱式变压器的控制及信号监视由升压站监控系统来完成。
三、项目太阳能光热发电部分
1.发电机及励磁系统
光热发电部分发电机采用交流励磁机带旋转整流器的无刷励磁系统,或机端自并励静态励磁系统。自动电压调节装置(AVR)采用微机型,且为双通道冗余配置,随发电机成套供货。
2.光热发电机组UPS及直流系统
光热发电部分每台机组设置一套静态型交流不间断电源装置(UPS),UPS容量为60kVA。UPS系统包括主机柜(静态转换开关、整流器、逆变器、输入/输出隔离变压器、手动旁路开关)、旁路柜、馈线柜等。
本光热发电机组采用控制负荷与动力负荷混合供电的220V直流电源系统,两台机组共装设两组220V阀控铅酸蓄电池组,设置两组充电装置,充电装置选用高频开关型。UPS屏及直流屏布置在主厂房UPS及直流屏室内。
3.光热发电机组二次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光热发电机组及厂用电源系统采用DCS集中控制方式,仅在LCD操作台上留有发电机断路器、灭磁开关的紧急跳闸按钮。发变组及厂用电源操作员站布置在主厂房集控室内。
光热工程220kV升压站设备采用微机监控方式,设置网络监控系统,通过远动工作站与中调、地调进行信息传送和远程监控。网络监控系统操作员站布置在主厂房集控室内。
光热工程发电机变压器组、高压厂用电源、启动/备用变压器保护装置采用微机型,保护采用双重化配置,非电量保护单套配置,保护屏布置在主厂房电子设备间内。6kV厂用设备保护采用综合测控保护装置,380V厂用电动机保护采用智能马达控制器。
每台光热发电机组设置1套自动准同期装置和1面发变组故障录波装置柜。6kV工作段每段装设1套微机型快速切换装置。机组测量及自动装置柜布置在主厂房电子设备间。为防止升压站电气设备误操作,设置一套微机五防闭锁系统。光热机组配置GPS/北斗星时间同步系统各1套,为保护和自动装置提供时间同步信号。
四、总结
本论文的内容主要是风光热储电厂项目的电气二次设计特点及方案。本设计首先对项目概况及规模进行总体分析,其次是介绍该项目太阳能光伏、风能发电部分的主要设计方案,下一步就是介绍该项目太阳能光热发电部分的主要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还要对相关图纸(主接线图、保护配置、监控系统、自动装置) 进行选择和绘制,希望本论文能够使我们对风光热储电厂项目结构和设计理论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对新能源电力系统有更深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梅生伟,王莹莹,刘峰.风-光-储混合电力系统的博弈论规划模型与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20):13-19.
[2]王宇.风光互补发电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D].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5-7.
[3]朱芳,王培红.风能与太阳能光伏互补发电应用及其优化[J].上海电力,2009(1):23-26.
[4]高明杰,惠东,高宗和,等.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介绍及其典型运行模式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1):59-64
论文关键词:公寓;低压配电系统;漏电;危害;防范
纵观高校学生公寓电气火灾的原因主要有: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漏电、灯具和电热器具引燃可燃物等。近年来,由漏电和短路引发的引起的火灾不断发生,而且由漏电引起的火灾更具隐蔽性,通常是悄悄地发生,失火后也难以找出真正的原因,常被短路等假象所掩盖难以防范,因此,危害性也就更大。充分了解漏电的火灾危险性,采取积极的漏电预防措施应是当前电气防火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受到损伤而导致接地故障,主要是指相线对地或与地有联系的导电体之间的短路,包括相线与大地、PE线、PEN线、配电和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公寓铁床、敷线钢管、桥架线槽、建筑物金属构件、上下水和采暖、通风等管道以及金属屋面、水面等之问的短路。当发生接地短路时在接地故障持续的时间内,与它有关联的电气设备和管道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和装置外的可导电部分间存在故障电压。此电压可使人身遭受电击,也可因对地的电弧或火花引起火灾或爆炸,给学校及学生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l漏电的危害性
电气线路或设备绝缘损伤后,在一定的环境下,对靠近物质(铁床、铁衣柜、铁学习桌、穿线金属管、电气装置金属外壳、潮湿木材等)会发生漏电,就象水管漏水使局部物质受潮或水渍一样,漏电可使局部物质带电,会给人们造成严重的或致命的触电或产生火花、电弧、过热高温等而造成火灾。目前,在学生公寓配电系统中多采用接零保护(接地保护)及过流保护装置(断路器等)来防止严重的漏电短路的情况发生。
1.1问题的提出
当电气设备发生漏电即碰壳短路时,电流将设备外壳、保护接零线(保护接地线)零线(大地)形成闭合回路,通常漏电电流将很大,会使断路器动作而切断电源,似乎这种漏电的危险性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由于下述原因的存在,使过流保护装置并不绝对可靠。
1.1.1断路器规格可能人为加大数倍或电弧粘连,起不到过流保护作用;1.1.2电故障点可能发生在系统的足够远的末端,故障回路阻抗较大,漏电短路电流不足以令断路器动作;1.1.3如果电气设备容量较大,熔体额定电流超过漏电电流时,断路器也不会动作;1.14接地装置不符合要求,造成接地电阻较大,导致漏电短路电流较小也不会令断路器动作;1.1.5当采用过电流自动保护开关时,开关失灵,或脱扣电流设置过大,自动保护开关不动作;1.1.6保护接零(接地)线的接线端子连接不实,造成接触电阻过大,限制了故障电流,致断路器不动作;1.1.7电故障点可能发生虚假接触并距系统控制端较远端,瞬间漏电短路电流不足以令断路器动作;1.1.8智能控电不能有效控制(主控板、单元板由于过流或遭受雷击等因素造成电子元件损毁)。
在实际漏电的火灾中,或存在一种或同时存在几种且不被人重视,因此漏电一旦发生,将持续存在,导致触电或电气火灾事故,许多漏电火灾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本文将着重介绍这种漏电的火灾危害性及预防措施。
1.2漏电危害的成因
1.2.1漏电故障点接触会不实,似接非接发生电弧,并且虚假接触导致接触电阻较大,使过流保护装置不能动作,同时在故障点处产生电弧的温度较高,据测,仅0.5A的电流的电弧温度可达2000~C以上,足以引燃所有可燃物。1.2.2保护零线或保护地线的线径选择过小,当通过较大的漏电电流时,线路温升较快,同样也能引起火灾。1.2.3在潮湿环境下,当带电裸导线接触木材或其他纤维制品,漏电流流经它的潮湿纤维素时,会使木材和纤维制品炭化发展成火灾事故。这就提醒人们,电气线路未经穿管保护而通过可燃物时,是十分危险的,这种漏电的危险性存在于所有的配电系统中。1.2A接线端子处连接不实,引起火灾。相线与零线接线端子虚接或保护线的接线端子连接不实,故障点不易发现,一旦发生漏电,由于故障点接头太松或腐蚀等,出现高阻,造成局部过热,连接端子处产生高温或电弧,能够引燃周围可燃物质,或者烧坏电器开关、插座、连接线等,引燃木质底座和连接线,是较为常见的漏电起火形式。仅以2009年11月,2010年3月某高校学生公寓配电盘两次火险为例,火险前,正是公寓用电低谷,学生大部分已休息,负荷处于低谷状态,火险发生时,照明用电仍然正常。经查,配电箱内总空气开关严重炭化,保护零线接线柱有金属凹形熔痕,与漏电情况相符,由于及时断电未发生火灾。1.2.5漏电电压引起火灾漏电持续发生后,由于电流不能流散,而寻找阻抗小的另一回路通地,会沿保护接零线(接地线)传导使所有与之相连的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带有对地电压,这时就可能向邻近低电位的水暖管、煤气管等金属构件飞弧成为起火源,仅20V的维持电压就可使电弧连续发生,同样能引燃周围可燃物。这说明,由于电压的传导,漏电点与起火点不一定一致。
l.3产生漏电的因素
产生漏电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3.1低压配电系统的安装多是非电气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质量难以保证,表现在:潮湿或有酸碱腐蚀性的环境中,电线明敷,设备未做保护直接安装;1.3.2安装布线时,刀、钳、锤等损伤绝缘层未做及时处理;1.3.3安装不规范,导线接头连接质量和绝缘包扎质量不符合要求;1.3.4电气线路或设备年久失效,因超负荷或使用年限较长等原因绝缘劣化;1-3.5选用非国标的假冒、伪劣电气产品;1.3.6外部因素:水份浸人、潮湿、腐蚀、挤压、鼠咬等。
2漏电的防范措施
2.1严格按照低压电气装置操作规程办事,非电气专业人员一律不准上岗,坚持经常检查维护杜绝产生漏电的各类人为因素。
2.2严格执行《电气安装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尽量不用易燃可燃材料,当电气线路通过可燃物时,应穿金属管或阻燃硬塑料管保护,防止漏电;采用金属管布线时,一定要防止绝缘层被损伤。配电装置(开关、插座、配电箱等)和用电设备与可燃物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确实分不开的,应做好隔热保护措施。
2.3装设漏电保护器
现行的配电系统中设置的保护接零和过流保护装置等措施不能完全有效地防止漏电火灾的发生,因此,在建筑物电源总进线处应设置专用于防火的漏电保护器。96年施行的国际《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对此也作了较明确的要求。为防止大面积停电,在电源总配电箱和用户开关箱中应分别设置漏电保护器,其额定动作电流和额定动作时间应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
2.4保护措施
保护接零及保护接地线的截面积选择必须经过计算确定,并用碰壳短路电流校核。其接线端子必须可靠连接,不允许有松动,并经常检查其连接质量。
2.5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电阻值不应超过4n,如用电设备的容量较大,熔体熔断电流也较大时,应增加接地线截面或并联接地体以充分减小接地电阻值,增大漏电短路电流,有利于保护装置动作。
2.6实施等电位联结
漏电保护器对于单相220V线路只提供问接接触保护,同时还存在因机件磨损、接触不良,质量不稳定寿命较短等因素而导致动作失灵的种种隐患,不能单独成为一种可靠的保护措施,因此尚应实施等电位联结,才能有效地消除漏电的电气线路或设备与低电位的金属构件之间电弧、电火花的产生,即消除漏电电压引起火灾的可能。等电位联结是指将保护接零总线与建筑物的总水管、总煤气管、暖通管等金属管道或装置用导线联结的措施,以达到均衡建筑物内电位的目的,尤其是对于易燃易爆场所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7安装漏电报警系统
在低压电气线路上加装漏电报警就是~种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通过漏电报警系统,能够准确地监控电气线路的故障和异常状态,提早预警发现漏电的隐患,及时报警提醒人员去消除这些隐患,避免漏电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把漏电引发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
【关键词】电气;泵站;主线路;发展预测
0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泵站的电气设计也随着潮流不断更新,老产品就逐渐淘汰了。在引进先进产品的同时,科学地设计选型成为泵站电气设计研究的新方向,除了选择新型电气设计,还尽量选择最合适的设计。如果只注意引进新产品忽略其对于粟站运行的可靠性,仍不能做到经济合理,如果只注重其效益,不一定能做节能环保。因此对电气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快速、节能的方向成为选型的主题。
电气设计选型必须认真贯彻国家的经济技术政策,遵循有关规程、规范及技术规定,根据泵站工程环境条件和运行、检修、施工等要求,合理地制定布置方案,科学地选用设计,对于新布置、新设计、新材料、新结构的引进应积极慎重,使配电装置的设计不断创新,最终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的目的。泵站设计优化和机电设计的选型,甚至厂家的选择与工程的管理思路设计的档次定位有密切的联系。设计时应本着“无人值班,少人职守”的思想,更注重设计的免维护、自动控制可靠,避免出现基建期后马上进行大量的技改工作,确保新机投产即投入、即稳定。
1电气主接线设计
由于过去的主接线送出线路数目较多,但母线不利于管理。随着送出路线数目的明显减少,少而简化。如今已逐步形成了“一进一出”的进出线方式,主接线也随着出线方式的减少,而35kV和10kV的出线数目虽然由于变压器的容量限制和管理用户多的影响,没有什么变化但考虑到其变电站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绝大多数变电站按两台主变压器考虑,因此对于35kV,10kV的接线一直都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具有高可靠性的SF6断路器和真空断路器取代了烧油或多油式的断路器。以前的带旁路的接线是为了减少断路器检修时对用户的影响。SF6断路器和真空断路器检修周期可达20年,选用SF6断路器和真空断路器减小了断路器的检修几率,接线线路也就可以夺得简单。因而但旁路的接线就逐渐被淘汰了。
泵站有常规的有人值班变为综合自动化控制,远方控制自然减少了改变运行方式时隔离开关的倒闸操作,使接线简化。随着电气设计中双绕组变压器的引进,避免采用双母线、单母线分段、带旁路母线等隔离开关操作多的接线。
目前的泵站,110kV侧选用“一进一出”的出线方式最为普遍,单母线接线、桥形接线、线路变压器组进线(线路与变压器直接相连)逐渐成为主选,而单母线分段的接线方式多用于有四回进出线的场合,已经不是很常见了。对于负荷容量较小的泵站,线路变压器组进线是首选。对容量较大的泵站,考虑到电网的联络和备用变电容量,应考虑桥形接线和单母线接线。
2设计装置
泵站电气二次设计是指对站用一次设计进行监视、测量、保护和操作的设计。传统泵站的站用电气二次设计基本上采用电磁式继电器加PK屏的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泵站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过去的常规继电器屏设计已经逐渐退出时展的潮流。在泵站电气二次设计中,由四合一微机集控台、GNZK型锡镍电池屏、PK-1型计量屏(脉冲电度表型)、变送器屏组成的四合一微机集控装置逐渐占据主流。
四合一集控装置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取代常规泵站中的控制、测量、保护、信号装置。在保证泵站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的同时,具有功耗小、占地少和节省投资的特征。除完成常规设计所具有的全部功能外,还具有常规设计不具备的保护巡检、接地探索、事故自动记录、屏幕显示、打印报表等功能。软件采用功能模块结构,便于组合扩充,能满足不同泵站的要求。采用此装置、施工周期短,运行维护方便。可取消大量的常规二次设计图纸,减少工作量。
3结论
泵站电气设计涉及的学科多设计复杂,优化工作量大。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供水系统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供水泵站主要电气设计的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选择经济合理的泵站主要电气设计,确保供水系统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已经成为该学科的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陈导.泵站电气自动化的必要性和设计思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3):189-190.
[2]于国安.泵站主要电气设计选型及发展[J],水利水电技术,1995(10):45-47.
[3]刘澜文.大中型泵站工程电气设计中几个主要技术问题,2010年度电气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174-181.
[4]陈丽安,张培铭.人工智能在电气设计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电网技术,2000(7):21-24.
【论文摘要】本文就电力问题在建筑施工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大家知道,建筑施工工地的外部环境条件是较恶劣的,例如风吹、雨淋、日晒、水溅、沙尘等均是不利条件,加之工地上机动车辆的运行和机械设备的应用,极易发生对电气设备的撞击和振动,这些情况均易导致电气故障的发生。建筑施工工地的施工人员在工作时往往受雨淋、水溅,使皮肤潮湿,导致人体阻抗下降,并且这些人员中大多数为非电气人员,缺乏用电安全知识,同时,工地的供电线路又属临时性线路,大部分为架空或明敷线路,这些因素易造成电击事故。
1.建筑施工工地的电气危险隐患分析
1.1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不全面
针对性不强,不能指导施工,只是凭经验架设线路,造成用电不合理,甚至留下安全隐患。
1.2 没有悬挂警示标牌
部分在建工程与外电线路的距离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没有采取防护措施,防护屏障上没有悬挂警示标牌,防护材料不符合要求,没有采用绝缘材料,难以阻止坚硬物品的穿越。
1.3 照明系统随意设置
工地工棚大多数低矮,线路高度小于2.4 m 的没有采用36 v以下的安全电压;照明线路未采用专用回路,电线采用软线,破皮老化,绝缘差;照明线路及灯具随意搭设;生活用电私拉乱接等现象较多。
1.4 配电线路架设不合理
配电线路直接架设在外脚手架或井字架上;电缆线路埋设深度较浅,上下左右侧未敷设不少于50 mm 厚的细纱,埋地电缆引出地面2 m 至地下0.2 m 处未加保护套管;电缆线路拖地,私拉乱接;接头防水性能差;电杆没有采用混凝土杆或木杆;电杆杆径细,埋地深度浅,档距超过规定;电杆的终端杆、转角杆没有加装平衡拉线,电杆上缺少绝缘子,横担上线路排列混乱等。
1.5 部分工地接零保护不规范
保护零线没有引到开关箱,用电设备不带电的外露部分;保护零线没有重复接地或重复接地不符合要求;接地电阻没有进行摇表测试;保护零线选用的材料未采用绿/黄双色线加以标识区别。
1.6 用电安全意识淡薄
操作人员不懂电气知识或用电技术,乱摆弄电器、乱接电器、乱拉电线、玩弄带电电器、胡乱修理电器;检修设备时,操作错误:接线时误将火线接到外壳上;手触及设备或元件的带电部位或用于拿断落在地面的带电导线;用湿手检修或操作电气设备;用棒等代替绝缘工具操作跃格式熔断器:用刀、剪割剪带电导线;过于接近高压设备或在高压线处作业而误触高压导线以及带电、错误使用插销等。
1.7 没有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用电系统比较混乱,配电箱、开关箱采用的材料材质差、隐患多;箱体设置位置不当,周围乱堆建筑材料,操作维修极不方便;箱体尺寸小,箱内电器紧靠;箱内没有装设隔离开关;电器装置安装在木板上;电器裸露,破损较多,特别是部分闸刀缺少闸盖,操作极不方便,也不安全;配电箱、开关箱标识不清,箱体引出线随意,箱体无防雨措施,雨水极易进入箱体;一闸多用,分配电箱与开关箱,开关箱与用电设备距离较远。
2.建筑施工工地的用电安全措施
2.1 完善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审
临时用电设备在5 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 kw 及以上时,应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现场勘查、负荷计算、配电线路设计、配电装置设计、防雷设计、安全用电、用电设计施工图等内容。了解现场地形、地貌、建设方提供的电源位置;弄清满足建筑施工所需要的机具设备的数量、容量及现场布置情况;查看建设方提供的有关地下管线位置图及场地建设规划总平面图。确定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的位置、线路敷设方式及供电线路的接线方式。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位置的设置原则,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便使电能损耗、电压损失、有色金属消耗量接近最小进出线方便;尽量靠近电源里;避免设在多尘、低洼积水、妨碍车辆行走及施工的地方。架空线路成本低,安装容易,维护检修方便,易于发现和排除故障,适用于不跨越建筑物及施工现场,不影响吊车行走及垂直运输、车辆行驶的场所。电缆线路则适用于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机电设备,需跨越建筑物或妨碍施工不能用架空线路的场所。
2.2 加强用电安全组织管理,建立临时用电档案
建筑施工临时用电档案包括单独编制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的审批手续;技术交底资料包括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向安装、维修临时用电工程的电工和各种设备的用电人员分别进行交底的文字内容,交底内容必须有针对性和完整性,并有交底双方人员的签名及日期。安全验收和检查资料,包括临时用电工程的验收表;电器设备的调试、测试和检验资料(主要是设备绝缘和性能完好情况);电阻值定期测试记录;定期检查表等。
3.关于配电箱及其接线问题的分析
临时用电系统应采取“ 三级控制, 两极保护” 系统, 即采用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三级控制, 分级配电 同时在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分别装设漏电保护器实行保护在正常情况下用电设备只能从开关箱中接线而在实际中, 有些施工单位因为某个用电设备与分配电箱比较近就直接丛分配电箱中接线使用,这是不安全的。另外根据《安全规范》规定< 导线从电杆引下进入配电箱应采用穿管保护并从箱底进线, 在保护管上端做防水弯头些施工现场却直接在电杆下加横担, 采用瓷瓶配线引下直接从上方引入。导线进出箱体不加护套, 不设防水弯头。这种做法是切不可取的同时在施工现场上,我们还经常见到接线随意性强配电箱平时没上锁或有上锁但钥匙不是专人管理= 进出线混乱不分路成束,不加保护管, 长短不齐, 乱成一团乱接电源, 电源线直接钩在刀开关上=箱内接线不规范, 导线削头太长, 导体外露, “ 鸡爪线” 现象严重箱内布线和电器开关布设不符要求刀开关瓷盖掉失或螺帽不全一闸多机, 甚至越过漏电保护器直接接刀开关上一个漏电保护器下配多个插座箱内残留电线头、残熔体小工具等等, 甚至堆放鞋帽、食品等杂物已拆下的负荷线仍甩在箱内, 裸露线头靠近开关电器另外在配电箱布置关于照明及配线问题施工现场照明的特点是点多, 面广, 移动性、临时性强, 使现场照明用电管理难度大, 易发生事故在潮湿场所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 采用移动式照明场合的电源电压不得超过 且不能用自藕式变压器变压, 另潮湿场所还应该采用密闭型防水防尘具。然而我们看到的是, 在粉底抹灰阶段, 其地面极其潮湿, 工人不切断电源就拿着绑在木条上的碘钨灯随意挂插或斜放着, 便动手干活了手持式照明线路不离地敷设, 随意放在地上乱拖乱拉= 过道处不穿管保护, 斗车就在上面来来往往, 甚至有的工地采用铝芯护套线花线作电源线有的导线和照明灯具绑在铁丝上、铁架上、树权上另外, 照明线老化现象严重, 绝缘层破损= 照明线中间有接头, 接头处又不加保护照明线路不设开关箱, 也不设闸刀开关, 而把照明线路直接挂在其他设备的闸刀上, 或照明线路跳过漏电保护器而连接在闸刀开关上工地临时设施内照明线路布设太低, 随意破口接头, 象蜘蛛网般拉线, 甚至有人在其上面挂晒衣物等等。这些违规观象屡见不鲜, 隐患不少, 急需引起施工单位负责人高度重视
4.结语
在建筑施工中用电作为动力,可以开动各种建筑机械、可用于焊接、切割和在冬季对混凝土进行电热法养护等,还可用于照明、信号、警报、通讯和测量等。但是,电又对人们构成一定的威胁。触电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电气还可能毁坏用电设备或引起火灾,尤其是建筑施工中用电设备都是临时设施,露天作业和潮湿作业环境多,加上建筑施工队伍素质较低等实际情况,从而使建筑施工用电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加强施工现场用电的安全,减少用电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