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变速器实训总结

时间:2023-03-07 14:59:37

导语:在变速器实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变速器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汽车底盘;课程改革;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学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加快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步伐。“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理念,紧扣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改革方向,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要求。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技能平台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功能是培养生产一线从事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及部件的检测维修、检测设备的使用、汽车底盘维护保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传统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模式造成理论和实践的相互隔离,课堂气氛沉闷,制约着学生应用能力与岗位实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志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岗位实践能力,打破传统,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体,以项目课程为主线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汽车底盘的理论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的名称、基本结构、功能与基本工作原理;结合实训项目进行训练,学会汽车底盘维护、总成拆卸、零件分解、检修、组装与调试,熟练掌握各系统、总成及部件的常见故障、检测与维修等操作技能。

1.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直接用于课堂教学,2011年我们建设了底盘理实一体化教室,为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我们将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桌与轿车底盘、微型客车底盘、离合器、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转向器、组合维修工具等结合为一体,在这个有机统一的教室中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用于生产性实习,进行工学交替。由于校内实训基地只能提供有限的车型和模拟故障,因此必须建立长期、稳固、有效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学生所学即为社会所需。2012年我们与浙江众泰汽车集团签定了合作协议,三年来每届汽车专业的2个工学班都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汽车底盘生产顶岗实习。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突破口,新进教师必须先在校内汽车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一年,期满经技能考核合格后方能走上讲台。目前汽车维修专业7名教师中4人获得汽车维修技师证书,3人获得汽车维修高级工证书,5名教师成为扬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所汽车维修高级或中级考评员。

3.教学的基本方法多样化建设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进程中,以项目为主线,向学生明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及训练。课程共分为“四个项目”“十七个任务”来完成。 例如,“四个项目”是:①汽车传动系的拆装与维修;②汽车行驶系的拆装与维修;③汽车转向系的拆装与维修;④汽车制动系的拆装与维修。

对于不同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基本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上将项目展开后,一边是教学PPT的展示,一边就是所讲内容的实物,通过讲解相关内容及实物演示操作,总结并引出相关概念、原理。根据职业能力的需要,有重点、有系统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知识的构建。

(2)演示法。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进程中,教师通过示范性操作,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3)案例分析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需要,在教学中采用汽车底盘维修中实际的典型故障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集体协作,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分析能力,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

(4)练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该项目的操作练习,通过操作练习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练习时强调操作规程、操作安全,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对每名学生的操作次数、操作速度和操作质量都做记录,以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

(5)分层递进的教学法。在变速器教学中,先学习桑塔纳2000型轿车二轴四挡手动变速器,再学习东风EQ1092型三轴五挡汽车变速器,最后学习难度较高的自动变速器。三个层次之间采用层层过关形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只有完成第一层次的学习,才能进入下一层次学习,否则只能停留在原地。

4.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安排

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上,理与实交替进行,相互贯通。底盘理论基础知识与底盘系统总成实物认知,相互对应与结合,一边讲解理论基础知识,一边展示底盘系统总成和零件实物。学生学习时直接面对底盘系统总成和零件实物,不再需要想象,也不再枯燥无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底盘系统总成实物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吸收。理论知识与根据汽车维修企业底盘总成检测维修所需的实践技能训练相互融合,所学理论可直接用来指导实践。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理实学习是一体的,在一个教学任务(如2个课时)中,其中理论基础教学占40%,教师示范占15%, 学生实际操作占40%,总结、评价占5%左右。为了强化技能,我们还设计了一整周的底盘总成件的拆装,通过一周的实训进一步消化和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在项目引导下,将汽车底盘的专业理论教学融入实习、实训教学之中,整周实训由理实两位老师搭档共同指导,学生在完成实训的同时还需要完成对应的理论知识的相关作业,使理论、实践融于一体。

5.“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信息化教学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丰富课程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正向教学过程信息化迈进。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教案、课件PPT、教学视频、案例与习题、学习指南、实训项目与实训指导、试题库、教学参考资料全部上传到“世界大学城”教育云平台,并借助“世界大学城”教育云平台,将该平台空间中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资源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以提升我们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水平。

总之,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地勤于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要不断地总结,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丰富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提高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强化技能,使之适应企业生产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成为国家合格的蓝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宝生.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4.

第2篇

一、“深入浅出”的必要性

《汽车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课,主要讲解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气设备以及汽车车身四大部分各总成或部件的功用、组成、结构、材料、工作原理和正确安装调整方法。它包含物理、化学、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电子技术、机械基础等学科和课程的科学原理与技术,内容繁多,原理深刻复杂,实践发展日新月异,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因此,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训教学,都应当采取“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以为,“深入’就是要揭示出科学技术的规律性本质,使学生从广度和深度上,开阔认识汽车世界的眼界。那么应该“深入”到什么程度?要“深入”到我们应用的科学技术是什么原理,能解决什么问题,其先进性是什么?其应用前景如何?“浅出”就是要把深刻的东西,用简明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便于理解、掌握、应用。

如内燃机,汽油机有点火系,而柴油机为什么没有点火系呢?这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技术问题。但是对于初学《汽车构造与维修》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一定要解答的问题。那么应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才能让初学者豁然明白呢?这就要“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笔者是这样回答的:汽油的自燃点较高,约为530℃,不易自燃;而柴油的自燃点较低,约为350℃,较易自燃。因此,汽油机选择点燃的着火方式,需要点火系;而柴油机选择压燃的着火方式(压缩终了温度升高而自燃),不需要点火系。理解这一解答所应具备的感性经验是自燃现象和自燃点。随着学习的深入,再循序渐进地引入 “压缩比”、“爆燃”、“热负荷”、“机械负荷”等概念,学生自己就可以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总结和理解。

二、“深入浅出”的基本要素

第一,要吃透教材,对本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反复揣摩,达到融会贯通。否则,我们的“深入浅出”不准确、不恰当、不全面。为此教师要多看几种不同版本的参考教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研究方法,去领会教材内容,开阔眼界。同时还需要多观察实际应用状况,来丰富我们的认识。

第二,要坚信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理论存在于实践中。即理论上的表述在实践上能够体现为具体的操作规范或应用条件。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深入浅出”才有意义,我们所讲的理论才对学生有吸引力,我们的实践才不会是盲目的实践,才是有效率的实践。例如,我们用万用表可以测量电阻、电压、电流、电容,并且要注意区分直流档和交流档;用电度表可以测量电能。在点火系电路中,在初级线圈的断电触点上并联一个电容器,可以提高初级线圈在断开时自感电流的变化速率,并防止触点烧蚀,以此可靠地提高次级线圈的点火电压。这就是电容器的一个实际应用,使电容器的原理耀然眼前。

第三,要善于概括,去粗取精,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奥为浅显。即用简明通俗的词语表达深奥复杂的科学技术原理。能够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层次化,能够展现清晰的历史脉络和发展前沿。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现实所要求的。例如,在汽车变速器没有同步器的漫长时期,“低挡换高挡”过程可以概括为“分离——等待同步点”,而“高挡换低挡”可以概括为“分离——加油——接合——寻找同步点”。这是一个紧凑而紧张的换挡过程。而在发明了同步器之后,无论是“低挡换高挡”,还是“高挡换低挡”,换挡过程只需简单轻松地“分离——换挡”即可。这就可以引起学生探求同步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兴趣。从而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任何科技进步和科学发明都凝结人类的艰辛劳动和聪明才智。在这样的学习中,可以培养起学生科学求实的精神,也就达到了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深入浅出”的方法与实例

1.数据汽车法

汽车装配和运转中,都存在着一些重要的数据指标,它们代表了汽车制造和维修的精密化专业程度,也定量地反映了汽车各部分正常工作的实际状况,是可以用仪表和量具测量的。明晰这些数据,就可以浅显地、具体地、真实地而不是深奥地、茫然地、抽象地感知和了解汽车的构造原理。在教学中重复提示这些数据并经常归纳,就可以把复杂的汽车各零部件结构关系和工作原理,有代表性地数据化使学生头脑中产生清晰的数据概念。然后认识、学会使用专用的仪器、仪表、量具去测量、安装调试和维修汽车。这样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这也是“深入浅出”的最佳途径——用数据掌握汽车。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数据汽车法”,具体方法如下。

(1)记号归类法

汽车安装中有些重要的零件要按记号指示来安装,才能正确到位、正常工作。教学中把这些记号归集在一起,能够强化学生的记忆,这些记号如下。

·活塞顶部主承压面方向记号(朝前端);

·连杆大头切口方向记号(朝前端);

·连杆大头与杆身配对记号(配对);

·曲轴主轴承座位置和方向记号(由前端起、朝前端);

·曲轴与配气凸轮轴、喷油泵凸轮轴正时齿轮记号(一一对应);

·飞轮上第一缸压缩上止点记号(与壳体上记号对应);

·万向节滑动叉同平面记号(对正);

·转向器传动副要对称装配;

·转向摇臂与摇臂轴记号(对正);

·制动器偏心支撑销记号(对称)。

(2)间隙归类法

汽车装配中重要零部件之间的装配间隙以及工作调整间隙,都是与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密切相关的,把这些间隙归集在一起,能够强化学生的对比与记忆。这些间隙数据如表1所示。

(3)压力归类法

汽车各系统工作压力是衡量汽车各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的重要指标,把这些压力指标归集在一起,能够强化学生的记忆与对比掌握,这些压力指标如表2所示。

除上述记号、间隙、压力归类外,还应有电压、电流、电阻、温度、扭矩、形位公差和故障响声归类等等。

2.口诀法与简明概括法

对于汽车各系统、各机构、各部件较为复杂的工作原理和安装操作要领,要进行简练化加工,用口诀或简明概括的方法总结表达出来,以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如对于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的8种变速方式,如果不进行归纳提炼,师生是难以记忆和应用的。笔者在教学中将此编成:“行从动降,行主动增,行不动倒,两结合直,不约束空”五句口诀,其中,行指行星架,行星架从动就是降速挡,行星架主动就是增速挡,而行星架不动就是倒挡;两结合直,是指太阳轮、行星架、齿圈三者之中,任两者接合在一起,就是直接挡;不约束空,是指上述三零件都不被约束,就是空挡。这样,分析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各挡位传动路线就简便易行。

又如,安装转向传动机构的操作要领,如果编成:“一对正,二调整,三锁紧”三句口诀,其中,一对正是指转向器传动副对称安装,转向摇臂与摇臂轴记号对正安装;二调整是指调整转向器啮合间隙和球头销座预紧度;三锁紧是指各连接处紧固螺母锁紧。这样就很好记了。

再如,对于同步器工作原理的分析和表述是复杂的。但授课时在进行详细的力学分析之后,如果及时地把工作原理简明地概括成:“靠摩擦趋于同步,靠锁止角阻止同步前啮合,同步时顺利啮合”这样一个结论,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记忆简明的结论要比记忆分析过程容易得多。过程是一种思路,一种论证,一种逻辑性,是结论的铺垫,其终点是结论。但对于记忆和运用而言,结论更便捷。这就是概括的作用。

3.创新法

在教学中遇到没有现成解决方法的疑难问题,要勇于探索,提出创新性的方法。如在分析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各挡位传动路线时,判定太阳轮、行星架、齿圈的未知转动趋势和单向离合器锁止方向是个难题,各种教材上也没有表述相应的解决方法。但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面对并解决这样的难题。为此笔者在教学互动中,创新性地提出了“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传动比计算设定条件法”,即输出件制动假定。

此设定条件法的基本思路是:在输入轴转向已知的前提下,设计或判定某挡位传动路线上的单向离合器锁止方向时,先假设与输出轴固定连接的元件被汽车行驶阻力制动;然后以此分析相啮合的各元件之转动趋势。其中,与单向离合器连接的元件之转动趋势,即为单向离合器对其的锁止方向。此法既是一种简化的分析技巧,也符合实际初始运动状态(输入轴先动,输出轴由不动而后动),是符合机械原理和运动连续性的设定。实际上在汽车起步后,输出轴所受到的阻力矩就可以看成是一种摩擦力制动——这种摩擦力或附着力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输出轴在驱动力矩和阻力矩的作用下经历了由静到动的过程。因此,这种假定符合实际运动过程是合理的、科学的,因而是成立的,能够运用的。

实例:拉维娜式4AT:D1挡传动路线分析,判断单向离合器F锁止方向,其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

D1挡传动路线:输入轴(离合器C2工作)——小太阳轮4-短行星轮5(单向离合器F工作)——行星架3与长小行星轮6-齿圈2-输出轴。

假设:输出件齿国2被阻力制动,则各元件转动方向分析如图2所示。

由此判定,行星架有逆时针转动趋势,故单向离合器F应锁止其逆时针转动方向,即:n3=0。此时机构为定轴轮系。这样,可以简便地判定单向离合器的锁止方向,防止安装时装反。

4.历史脉络法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汽车也经历了不断改进和更新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这样的历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发明者和应用者的艰辛实践,增强学习的现实紧迫感,跟上时展的大趋势。

比如,1929年凯迪拉克公司成功研制同步器;1940—1984年间,美国工程师辛普森、拉维娜等成功研制行星齿轮机构式4挡自动变速器;1987年荷兰VDT公司成功研制钢带式无级变速器;2010年我国盛瑞公司成功研制8挡自动变速器;现在大众公司在速腾和迈腾轿车上采用DSG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又如,由燃油汽车发展到燃用天然气、酒精、氢气汽车,再到太阳能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第3篇

【关键词】发电机;正极管;负极管;案例教学

1 背景

由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基础知识本来就差,加之又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对电子方面的知识非常差,就连怎样使用万用表都还存在问题,更不要说叫他们对汽车里面与电子有关的产品的测量了。然而他们喜欢对发动机、变速器等进行拆装,而这些东西几乎都是死的,是一成不变的,不比里面的电子元器件,可以组装成千变万化的电子产品。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对舒适性要求也不断提高,就出现了许多与电子产品有关的知识和产品。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也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同时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为此我设计了汽车发电机内部最简单的二极管作为案列教学,以提高同学们和汽车专业的老师对汽车电子的兴趣和爱好,解决现代汽车技术发展地要求。

2 过程

2013年5月18日星期六第1-4节课,10秋汽车1班的同学到实验室进行汽车发电机的实验。

学生自行准备――老师提前两天布置学习内容“汽车发电机内正极管、负极管的识别和检测”。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解决方案。

小组讨论准备――把全班47名同学分为6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教学。小组成员多样化,这样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就多些,学员对案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小组集中讨论――组员积极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主要问题集中在:

⑴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如何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流和电压;

⑵如何判定发电机二极管,包括测量电路?

⑶如何尽量减少测量误差?

小组发言――时间30 分钟。六个小组分别派出自己的代表讲述本组是如何设计完成“汽车发电机内正极管、负极管的识别和检测”的,并公布检测数据。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

老师提问――总结阶段

2.1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都了解吗?有十几个学生不了解。实习指导老师徐孝东用实验室的示教板给同学们讲解。汽车发电机的三相线圈所产生的是三相交流电,将三相交流电变为直流电输出,承担将交流变为直流任务的元件为整流器。硅整流器主要由硅二极管和安装二极管的元件板等组成,元件板同时还具有散热作用。

这是专业带头人徐孝东老师在给学生讲解发电机的示教板

2.2 万用表的使用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万用表分为机械式万用表、数字式万用表两种。老师主要讲解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同时主要讲解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常用的几个测量档位,即电压档、电流档、电阻档的使用方法,做到人人会使用、会测量,经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反复实践,很快都能够掌握万用表使用方法。

2.3 总结发电机的转子、定子的作用: 由蔡承熙同学来回答并讲解,明确转子线圈的作用是产生励磁磁场,在发动机的带动下产生旋转磁场;定子线圈的作用是产生三相交流电。该同学讲解回答都非常正确,但是我们汽车用的是直流电,是怎么转换成了直流电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同学们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同学们都积极发言,回答的答案都知道是二极管起主要作用,但就是不知道是怎么得来的。

这是专业带头人徐孝东老师在给学生讲解发电机的转子

2.4 总结正极管、负极管的判别方法归纳(二极管)

这是专业带头人徐孝东老师提供给学生发电机的正极管测量方法示意图

这是专业带头人徐孝东老师在给学生讲解发电机二极管的测量方法

汽车发电机的硅整流二极管有正极型和负极型之分,它是以二极管中间极性来区分的。

(1)正极型二极管

什么是正极性二极管?我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就是指二极管的中心引线为正极,外面的金属管壳为负极,管壳上的型号用红色字表示,或用红色绝缘物填充引线周围。

(2)负极型二极管

什么是负极性二极管?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就是指二极管的中心引线是负极,外面的金属管壳为正极,管壳上的型号用黑色字表示,或用黑色或绿色绝缘物填充引线周围。

我们可以根以上这些特点来进行正确判别。

2.4.1 请同学用万用表对示教板上面的发电机进行发电情况测量,测量结果是多少伏特电压?

正确答案:正常发电时是14.5伏,如果是12伏即以下就说明发电机没有发电正常工作。

2.4.2 请同学回答如果汽车的发电机出现故障,汽车是否可以启动和行驶?

正确答案:分两种情况:(1)如果蓄电池电压充足的情况下,是能够正常启动同时也可以正常行驶一段路程,当蓄电池的电消耗完了就会停在路上了,汽车这是用的蓄电池存储的电;(2)不能够正常启动,可以听到启动马达转动的声音但力量非常弱,不能够启动汽车,过几分钟就听不到马达转动的声音了,说明蓄电池的电消耗完了。

2.4.3 蓄电池没有电了要想启动汽车怎么办?

正确答案:(1)用备用蓄电池;(2)用专用电瓶线与其它车辆搭接;(3)用专业设备。

3 启示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学生先做后懂,边做边学,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对基本理论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老师只做总结和辅导,讲课时间大大减少。课堂气氛很热烈,彻底改变以前讲解为主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通过这样的实训,学生得到了提高,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丰富了实践技能。同时锻炼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孙余凯.《汽车电子技术与技能实训教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8

第4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 校本教材开发 教学实施

论文摘要: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现今的头等大事。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自身存在许多特点,使得一般的教材难以满足其教学需要,校本教材的编写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文章作者对汽车类专业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和教学实施进行了探讨。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私人购车的迅猛增加刺激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为适应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全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汽车专业,以培养汽车后市场高级技能型人才。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飞速发展的技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现今的头等大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其关键在于课程改革。由此引出了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选择、教材编写、双师教师培养、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组织等一系列课题。wwW.133229.Com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课程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课程为公共及基础类,着重介绍基础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例如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政治理论、思想品德、法律常识、形势与政策以及汽车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等。第二类课程为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例如汽车结构与拆装、发动机机械检修、汽车传动系检修、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检修等,有一些专业课还在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不断演进,例如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轿车电控系统检修、柴油机电控系统检修等。与第一类课程相比,这些课程具有行动导向性强、对教学环境依赖性强、技术更新迅速等特点。由院校结合当地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状况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工作实际,总结一些对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和经验,提出汽车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原则、教学实施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二、校本教材的编写

关于如何编写校本教材和提高校本教材的质量,很多相关文献中都有详细的阐述1]2]3]。笔者在实际编写教材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又总结出以下几点认识。

1.迫切性与工学结合原则。汽车专业的教学工作者们从50年代末至今已经开发了很多优秀的汽车专业教材。然而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自身存在许多特点,使得一般的教材难以满足其教学需要,校本教材的编写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汽车行业的发展在不同省市有各自的特点,地方企业需要依据环境特点制定自身的发展路线。现有的教材能从国家经济战略的高度出发,从原理上指明方向,但很难覆盖到每一种具体的情况。校本教材则能深入到基层进行调研,使教材内容来自生产第一线,使教育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第二,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既需要重视实践能力又不能忽视理论基础,现有的教材或强调理论与科学研究,或单独针对实践,这使得我们很难找到一本合适的教材同时兼顾两方面的要求,而同一门课程使用两本甚至多本教材无疑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并给学生带来负担。校本教材则较易做到二者的兼顾,因此为学生与老师所喜爱。第三,各学校具备的教学条件和设备不尽相同,尤其对于一些国内外的较新设备,往往还没有配套的教材可供教学使用。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接受培训并亲手实践,然后通过校本教材这一媒介把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时有据可依。从以上几点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校本教材开发具有迫切性与必要性,而这是与专业课程“工学结合”这一特性密不可分的。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4],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应当紧密围绕着课程来进行。我们在编写专业课程校本教材时应严格遵循“工学结合”的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好教材建设规划,教材内容及结构要反映当前汽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符合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需求,反映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体优化,提倡选用生产一线收集的故障案例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所设计的教学工单上应列一些讨论题,但不给标准答案,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打开思路,让校本教材满足教学的需求,真正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时效性与统筹优化原则。汽车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更安全、更便捷、低能耗、无污染、智能化等新的需求更是不断催生出新的技术。校本教材必须有较强的时效性,并经常更新,只有时刻关注最新的动态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投入校本教材编写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都比较有限,如何组织教师在短时间内编写时效性好的教材是一个挑战。聘请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不失为一个良策。在横向上,笔者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根据课程组建了不同的教学团队,例如发动机教学团队、底盘教学团队等。教材的编写由各教学团队组织教师进行,每本教材至少由3名教师参与编写。不同团队之间尽可能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共享一些共同的注意事项、统一绘制插图等等。在纵向上,一本教材的编写时间一般是一学年,而使用时间一般是2~3年。新教材与旧的相比,在内容上约有20%的更新,这使我们的编者可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对新技术的学习和调研,以及对教材结构的调整方面,保证了快速、高质量的教材编写。我们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尽可能减少那些教学中不涉及而学生又没有兴趣阅读的内容。我们还专门针对课程开发合适的校本教材,做到一本教材对应一门至多门课程,如《汽车结构与拆装》,一门课程最多使用一本教材,以减小开销并提高使用效率。在实际中,我们编写的《汽车结构与拆装》、《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电控汽油发动机检修》、《电控柴油发动机检修》、《汽车传动系检修》、《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检修》、《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轿车电控系统检修》、《汽车应急维修》等9本校本教材都在使用当中,没有作任何无用的开发。

三、教学场所的设计

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需要特定的教学场所,应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的要求,为学生创设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个工作环境中,学生使用工具,通过与工作人员合作与沟通,完成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取得特定的工作成果,并学习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必要的工作经验。教学场所设施布置合理与否,对于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以及最终实现课程目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可将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成专业教室或实训车间。在专业教室中可设置针对全班的理论教学区,并为每个学生设置一个实践工位。大的专业教室还可划分为小组工作讨论区、资料查询区、实验区和实操区等,从而把理论和实践教学合二为一。专业教室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也有相应的提高。单纯的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都无法独立承担起专业教室里的教学任务。实践中,在“双师型”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由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共同组成教师小组承担教学任务。与专业教室相比,实训车间更强调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性和生产性。按照功能的多少,可把综合实训车间设计成单一功能和多功能实训车间。在笔者所在学院的实际教学中,教学场地已由原来的一块黑板、几十张桌椅板凳的理论教室,改成了理实一体教室(相当于专业教室),如汽车发动机理实一体教室、汽车底盘理实一体教室等,有的课程如汽车自动变速器维修、汽车应急修理等就直接进入实训车间进行。学生对于这样的设计普遍反映很好。

四、教学的实施

有了教材和教学场所的基础,如何组织实施教学呢?我们在实际中根据具体情况遵循了下面几点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在没有教师直接帮助下,围绕已经明确的学习目标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在多变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独立选择劳动工具、设计工作方法、控制工作过程和保证工作质量的能力,较好地发展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独立学习起咨询和辅导作用。

2.行动导向的教学:通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这里的行动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活动或劳动,同时还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3.自我管理式的学习:教师设计和构建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情境和资源条件,学生以现实生活和工作情境为基础,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和方法,确定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从教师、同学甚至是竞争伙伴那里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职责只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自我管理式学习包括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笔者所在学院已将所有专业课程全部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此外,教师还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的最多的包括四阶段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岗位培训法等6]。

五、总结

高职汽车专业的实践教学既不同于普通高校也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因此其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有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地方。在校本教材编写方面,为了更好地为课程和教学目标服务,在编写时不能一味地按照普遍原则进行,而应当有侧重地选择指导思想和原则,用工学结合与统筹优化的方法着重解决迫切性与时效性的问题。在教学场所的设计方面,需要根据实践性和生产性的需求将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成专业教室或实训车间。在教学的实施方面则应当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涂永忠.高职教材的现状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4,9(26):13.

[2]葛力力.提高校本“教材”质量的三个“切实”[j].职教论坛,2003,(10):25-26.

[3]刘平娥,罗建远.高职高专校本教材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5,28(446):59-60.

[4]李世春.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主要区别[j].教学与管理,2006,(8):34.

第5篇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引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技术人才作为资本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国家教育部在2003年开始进行“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其中包括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指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企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传统职业教育实行的是理论先行、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理论知识较丰富而操作技能较单一,综合性的职业能力较为欠缺,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

我校曾对学生的实习及毕业后就业情况进行过跟踪调查,走访了几十家汽车维修企业,从我校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情况、企业对员工的需求、汽修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对高级“蓝领”的需求量非常大。尤其近几年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工人“断层”现象非常严重,企业迫切需要大批实际操作技能娴熟、全面的技术工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作为培养汽修技术工人的职业学校,我校认为只有转变观念、转换机制、改革教学方法、突出职业就业教育特色、加强技能培训,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技术工人。因此我校近几年来逐步在汽修专业课程中引入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法。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1.“理实一体化教学”与“双元制”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原型是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双元制”教学模式就是学校培训与企业培训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学时各半)的一种小班化教学模式。“双元制”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强、专业适应面宽。“双元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踏入社会后的竞争和发展能力,具体表现为在工作中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操作中维护和维修的能力。多年前我国就在中职学校中进行过对“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由于国情不同,“双元制”教学模式在我国没能得到广泛推广,但这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非常深远。在此基础上,我国交通技工研究会提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模式。

2.“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传统职业教育的模式是专业理论课和实习课分开进行,其流程和要素如图1所示。

在专业课教学中,由于理论课和实践操作课分开进行,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时候无法接触实际的东西,所以没有感性认识,增加了其对专业知识理解和记忆的难度。在进行实践操作课教学时,由于课程衔接、课时分配、学科特点、考核侧重面等原因,学生难以把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操作课中,又不可能在实践操作课中重复讲授专业理论知识,造成理论和实践分离,难以达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我校近几年一直在研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流程简图,如图2所示。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在“模拟工业环境”中,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由“双师型”教师指导,运用“理实一体化”教材,让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边学习专业理论边学习技能,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任务,是一种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我校在汽车修理专业课程教学中逐步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1)准备工作

我校近几年来一直在进行汽车修理专业实习场地的调整和配置,2011年,1500m2的汽修实训中心正式成立,并且对外营业。我校通过调查了解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能力需求信息、汽车行业新技术需求信息、汽车行业最新设备信息等情况,来动态调整模拟工业环境,配置相关设备,基本能与汽车维修行业接轨。与此同时我校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一些适合具体教学情况的“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使学生既可以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指导操作,又可以在操作中遇到困难时从教材中找到答案。

(2)实施过程

我校首先在汽车构造拆装课中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由“双师型”教师进行指导,学生通过学习“理实一体化”教材、观看教师的教学演示、自己动手操作等方式来完成汽车构造拆装的各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师通过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反馈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最终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我校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汽车修理全部课程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3.“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既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又能强化操作技能培训,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达到职校就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众多的可视化媒体和供学习、操练的教学设备,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趣味性增强。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加强了师生的互动,从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经验

1.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我国的职教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学培养目标主要是由教育部门及相关行政部门制定的,对企业需求的反映较少,致使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教学内容越编越多、越编越难,大部分教学时间被理论教学所占用,实践教学始终处于理论教学的附属地位,学生难以具备娴熟的职业技能。因此,职业学校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使教学以就业为目标,尤其是专业教学一定要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我校逐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来确定培养目标,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了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综合性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取舍不再以学科体系的完整为基准,取而代之的是职业活动的需求,打破了学科界线,重组了教学内容。在专业谋教学中,我校实行“六步教学法”、“小模块教学”、“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学方式,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一支强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1)要求专业教师取得“双证”

规定专业课教师必须达到本科以上学历、中级工以上技能水平,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对专业教师参加学习进修给予支持。我校要求专业教师按期取得“双证”,即学历证书和专业技能证书。通过几年的培养,现我校有高级技师3人、技师3人、高级工2人,专业教师中超过88%具有汽修技师以上的证书,已基本具备了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师资能力。

(2)建立专业教师到汽车修理厂培训制度

针对不少教师都是从学校走向学校,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偏少的实际情况,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到汽车修理厂实习锻炼,让专业教师熟悉企业氛围,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缩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

(3)借助“外力”带动教学相长

我校聘请了企业中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定期邀请汽车方面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帮助学校解决专业技术难题。

3.引企进校

引企进校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有力保证。我校开设汽修专业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2010年该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省财政厅专门下拨资金用于学校的设备购买。学校领导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充分利用校内实训中心现有的设备,引进汽修厂,让学生真刀实枪搞实训。

2011年3月,我校创办了“校中厂”,对内承担汽车专业学生的实训实习,对外承接各类车辆的维修保养业务,不仅实现了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紧密对接,而且形成了“校企互动式”的办学特色。校企互动、校企共建是校企合作进一步走向深入的做法。

学校与汽修企业共建汽修实训中心,共同培养汽车修理专业技能人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做到“七个合一”。

(1)学校企业合一

校企合建汽修“校中厂”,一方面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就近有了实习工厂,另—方面承担本校教练车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故障维修,同时还承担社会车辆的维修,既解决了学生实习问题又节省了本校车辆维修成本,还为学校创收增添了新的渠道。

(2)教室工厂合一

汽修“校中厂”运营以来,每天都有十几辆车来厂里检修。这些车辆不仅给汽修厂带来了检修业务,也给学校学生创造了更多实训的机会。学校把实训课堂搬进汽修车间,让学生真刀实枪地实践起来,才能确保技能训练到位。经过对各种车辆的故障检修,学生学到了很多技术与经验。

(3)教师技师合一

汽修“校中厂”不仅是学生的实训平台,也是汽车专业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好场所。学校组织汽车专业教师“入厂挂职”,在实践历练中提升专业技能。同时搭建“教学沙龙”等平台,促进汽车专业教师与“校中厂”专业师傅交流探讨、取长补短,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在,学校汽修专业教师大多数拥有“技师证”,既可以做理论的传授者,又可以成为实习现场的师傅,克服了理论与实操无法统一,甚至相互矛盾的问题。

(4)理论实践合一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式,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化”实训,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这样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学校还倡导“以赛促教”,不定时在学校举办各种技能比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进步,在比拼中找差距,促进学生技能强化,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5)学生学徒合一

学校按照“学习实习再学习再实习”的流程,建立技能人才校企共同培养机制。我校聘请优秀技师担任实习导师,发挥其一线实践经验优势,指导学生进行实习,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学生实习时,既是一个技能学习者,又要通过训练成为一个合格的汽车修理技术人才,实现了学校与工厂、学生与岗位“零距离”。

(6)育人生产合一

学生在“校中厂”进行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汽修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保养维修车辆、创造企业价值的过程,真正实现了在育人中生产、生产中育人的理念。

(7)维修驾驶合一

2011年8月,学校下属企业——东阳驾校迁至校内,并将汽修“校中厂”确定为驾校车辆定点维修企业,这既方便了教练车的保养维修,节约了驾校的运营成本,又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学到汽车维修与驾驶技术两种本领,其结果是学生毕业即可拥有职高毕业证、专业技能证和汽车驾驶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我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4.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专用教室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有实施场所做保证。“理实一体化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不同,因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在教师讲授理论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实践,要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因此,学校为专业课程建立了专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室(图3),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场所。

我校通过几年的逐步调整,形成了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检测实训室、电控汽油发动机实训室、自动变速器实训室、柴油发动机维修专门化实训室、轿车维修专门化实训室等一系列专业教学实训场地。

5.添置汽修专业课所需零件与设备

具备了各种教学实训场地,还应有汽修专业所需的汽修设备、零部件及总成,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汽车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同时有许多汽车厂家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在自己生产的产品上植入新技术,因此学校需要不断更新、增添实践教学器材,来保持“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教学实物的先进性。我校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经费进行新设备的添置及零部件的更新,以确保教学的正常进行。这几年来,我校添置了一大批先进的汽车维修用设备和设施,详情见表1。

6.“理实一体化教学”与模块教学搭配

我校根据汽车的结构特点设置了发动机拆装修理、变速器拆装修理、发动机故障诊断、电喷发动机修理、自动变速器修理、空调系统修理、ABS系统和安全气囊修理等教学模块。根据所设模块进行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发动机拆装修理模块教学中,把整个内容分为曲柄连杆机构的修理、曲轴飞轮组的修理、连杆的检修、配气机构的修理、系冷却系的修理、汽油机燃料系、柴油机燃料系的修理等项目,然后确定各分项目的教学要求。以机油泵零件的检修为例,其教学模块内容见表2。

7.改革教学评价机制

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条件。“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应与原有的评价体系有所不同,更应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及企业评价。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1)平时成绩评定

每个模块给出一个成绩,其中理论占40%,操作占60%,这部分占总成绩的60%,余下40%根据学生平时出勤情况、作业情况、课堂表现情况评定。

(2)以比赛形式评定

学校不定期开展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方面的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校的学习竞争气氛,同时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

(3)要求学生获取国家技术等级证书

相应的技能证书可以证明学生的相关技能,也可以成为学生毕业后就业的优势。我校要求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前获得汽车修理中级工证书,要求汽车驾驶专业的学生毕业前获得汽车驾驶证及汽车修理中级工以上证书。

(4)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后的表现情况

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是对学校教育的最大肯定,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最终评价。因此,我校非常注重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后的跟踪调查,了解企业的需求及对我校学生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企业需要。

四、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两年来,我校在汽修专业课程中逐步对“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实施准备及尝试。我们从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点的掌握、技能的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参加过“理实一体化教学”的3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综合任课教师的评议,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

通过分析统计结果,我们发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势在于:

1.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教学直观性强,易于深入浅出,教学效率高,总体效果好,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2.与模块教学合理搭配,使学生学习技能的系统性更为强化,同时避免了单纯为考核而进行的项目教学,从而使学生的适岗能力大大提高。

3.使专业课上课时间得到合理运用,避免了由于理论课与实习课单独教学而造成的内容重复、衔接不上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课堂教学的效能。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参加汽修等级工考核合格率逐年大幅度提高,2011年汽修中级工考核合格率为98.3%,较2010年提高8.2%,较2009年提高13.7%。今年分配在汽车修理厂的学生表现出进步快、操作方法正确、动作熟练、适岗能力强、喜欢钻研汽车新技术等优势,深受实习单位好评。

五、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思考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1)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及评价模式,解决了分段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在知识体系上不连贯、不衔接等问题;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地利用了教学场地,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使学生能在学中求乐、乐中求学。

(2)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科学知识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需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中职教育的规律。在课程的教学中引入“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积极意义。

(4)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不断地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2.必须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引企进校,引进有经验的实训l师傅是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这种做法既合理利用了资源,又让学生真正走进了“实操”的课堂,而且为学校带来了经济效益。

第6篇

关键词:卡罗拉;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检测方法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208

0 引言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冷却液温度能够准确反映发动机热负荷状态参数,因此为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需要不断地检测冷却液的温度,而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是检测冷却液温度的重要设备。目前市场中存在的冷却液传感器种类比较多,但是汽车比较常用的是负温度系数型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此种传感器是利用陶瓷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制成的,其具有灵敏度高、制造简单以及成本低廉的特点。

1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发动机冷却液出水管上,其主要目的就是随时监测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并且及时将监测的数据传递给电控单元,电控单元根据该信号修正喷油时间和点火时间,使发动机工况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信号是许多控制功能的修正信号,如喷油量修正、点火提前角修正等。冷却液温度信号也是汽车上其它电控系统的重要参考信号,如电控自动变速器系统、自动空调系统。

2 卡罗拉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卡罗拉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电路,如图1所示。B3的2#输出冷却液温度信号;B3的1#接地。通过ECM的THW端子,由电阻R向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提供5V的电压。电阻R和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串联。当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电阻值变化时,端子2#上的电压也随之变化。根据该信号,确定冷却液温度信号。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电路是分压电路的一种形式。电路中限流电阻与热敏电阻串联,因而热敏电阻上的电压降与热敏电阻占电路总电阻值的百分比成正比。ECU就是检测热敏电阻的电压降来判断水温的高低的。传感器一般有两个端子,分别为接地和信号端子,信号端子电压值为0~5V。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性能好坏的测量方法,有电阻检测、电压检测、波形检测及数据查看。

2.1 电阻检测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阻值可用万用表电阻档进行检测。检测时,断开点火开关,拔下温度传感器插头,拆下温度传感器,将传感器和温度表放入烧杯或加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检测传感器两端子间的电阻值,应当与标准参数相符合。阻值偏差过大、过小或为无穷大,说明传感器失效,应予更换,检测条件与标准参数如表1所示。也可以就车测量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电阻。

2.2 电压检测

用万用表就车检测传感器的电源电压和信号电压。拔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插头,接通点火开关,检测传感器或 ECU 侧插头上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应为5V左右。插上传感器插头,接通点火开关,检测传感器插头上两个端子间的信号电压应为 0.5~3.0V,具体电压与温度有关。如电压值不符合规定,在确认线路连接良好的情况下,说明传感器失效,应予更换。

2.3 线路检测

关闭点火开关,拆下蓄电池负极线,拆下电脑侧的线束插头,再拆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插头,用万用表检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插头和电脑侧线束插头对应端子之间是否导通,如果不导通应检查修复。一般电线阻值小于 1 欧姆。表2为丰田卡罗拉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插头与ECU侧插头测量时的标准电阻。

2.4 数据流检测

用解码器读取测量数据流,观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数据信号,和实际冷却液温度信号进行比较,如果相差太远,说明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及其相关电路有故障。

2.5 波形检测

用示波器连接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观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随温度升高电压变化的波形,与正常的波形比较,进一步判定传感器的好坏。

通常冷车时传感器的电压应在3V~5V之间,然后随着发动机运转,水温升高,信号电压减至正常水温时的1V左右。若传感器电路开路,信号电压波形出现向上的尖峰(到参考电压值),若传感器电路短路,信号电压出现向下的尖峰(到接地值)。

3 结束语

本文对卡罗拉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信号产生原理进行分析,并对卡罗拉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进行总结,为卡罗拉维修人员提供一个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流程,有利于提高维修效率。

参考文献:

第7篇

《汽车维护与保养》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完成《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传动系统检修》等专业基础课后开设,为后续的《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实务》等课程搭建专业技术平台。本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中纵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企业岗位工作中横向可借助本课程学习完成独立的汽车维护与保养相关工作任务,为其后的课程学习及毕业后的实践工作提供直接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改革概述

《汽车维护与保养》于2014年1月立项,按照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课程先后完成了课程改革的调研阶段、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设计教学情境工作、开发工学结合特色教材、教学资源开发工作,并于2015年3月开始进行课改试点工作,现课程已按照立项书的承诺完成全部任务,进入到最后的验收阶段。

三、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经过课程改革,已完成项目立项书中的全部任务,并进行了试点实施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效果,现将课程改革的具体成效总结如下:

(一)更新了教学理念

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

为保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其全面发展,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设计上不但重视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更注重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与沟通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育人以德育为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全面发展的毕业生才能适合社会需求。在课改过程中,我们深入贯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

课程改革小组认真学习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基于汽车维护保养工人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保证了学生能够适应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因此,课程内容选取上,我们突出使学生获取完成此工作的过程性知识为主。

3.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建设理念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德国已采用并获得了良好成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人才培养质量需经企业检验,只有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开放式办学,使企业主动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4.以学生主体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理念

设计开发了职业氛围浓厚、工作任务明确的一体化教学情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在真实的或“摸拟真实”的情境中完成课程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5.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实施理念

我们努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来进行行动导向的课程结构,使教、学、做一体化,以体现出课程设计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二)改进了教学方法

在课程改革实施中,我们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在制订实际检测任务计划和决策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师生、学生间的互动与合作,建立学习的共同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和对话,产生思想的碰撞和观点的交锋,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

在每一个学习任务中我们都采取任务驱动法,即以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倡导“以人为本”。教学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

(三)开发了新的课程标准

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高级汽车修理工证书、汽车维护保养技师证书、配件营销员证书等考核内容,结合企业典型案例,开发了包括课程定位、课程设计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学习情境、教学模式、评价方法、实施建议内容在内的课程标准。

(四)开发了特色教材和教学资源

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在企业技术专家和校内高职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开发了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一本,并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了工业和信息化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项目,职业院校汽车类“十二五”规划教材《汽车美容与保养》一本。课程资源包括教学录像、特色课件、演示动画、维修资料、图片、企业案例组成;还包括与每个教学情境相匹配的任务工单、学习手册和特色校本教材。

(五)“学中做”、“做中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了解企业的需求,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我们设置了不同的教学情境,每个教学情境中设置不同的任务,在每次课中给学生分派任务,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为了完成这些任务而学习,这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也培养和锻炼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对每个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提示引导,最终帮助他们一起解决问题,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

(六)学生参加大赛获奖和教师参加比赛获奖增多

2012年参加“风向标”杯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单项一、二等奖;2012年“依维柯”杯全国高等学校汽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汽检团体一等奖、单项一等奖,代表黑龙江参加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场地赛汽车故障快速诊断项目全国第一名;2013年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单项一、二等奖。

课改小组教师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化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教师大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同时获得全国机械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全国机械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七)课程改革提高了年轻教师的科研和教学研究水平

通过课程改革项目的建设和完成,年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现《汽车维护与保养》课改小组共发表课改相关论文3篇,申请立项哈尔滨市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项目两项;教改立项1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4项。

四、课程改革取得的不足之处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让我们觉得很有压力,也正式这些压力给我带来强大的动力,激励着我们一定要把课程改革进行好。通过试点实施并与对比班级比较,我们的课程改革确实很有效果,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仍需改进的地方,我们也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了,关于课程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1.实训耗材损耗严重

在我们实施过程中发现,实训室的耗材如汽车使用的各种油液包括:油、变速器油、制动液、转向助力液、发动机冷却液等,汽车空气滤清器、空调滤清器、机油滤清器、汽油滤清器等由于学生反复操作练习,包括课下很多同学在晚上或者节假日仍到实训室练习,使用频率的增加使得我们的实训耗材损耗严重,在实车的很多螺栓、拉筋等很快就坏掉了。我们建议增加实训工位数量,加大对实训耗材的投入,同时满足学生的练习需求。

2.网络资源开发薄弱

第8篇

一、项目教学法的启示与思考

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职业教育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而项目教学是有效实行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性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有着自己的独特功能与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讲,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超过理论性教学。可以说,职业教育搞得好不好,有没有自己的特色,关键要看实践性教学搞得好不好。实践性教学的好与坏,不仅是衡量职业教育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而且是职业教育区别普通教育的重要标志。而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训练的项目。要突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实用性,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就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专业界限,使课程体系建设,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服务于专业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性教学中做到实践教学知识化、专业教学实践化。从而做到以实践项目促进教学、以实际产品促进教学、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在学校教学改革和实践性教学中不断总结、归纳和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项目教学法是指在一定的具体的生产实践中的项目为条件,学生在教师和工厂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技能的学习,在实践生产项目过程中用学到的理论知识,理论结合实际,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体会理论、学习技能、掌握技能。项目教学法一般是教师根据项目的实施过程和车间(实验实训室)设备,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进入实习车间前,结合项目实际,有选择、有目的地给学生讲授有关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简单、较明确地掌握项目生产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工艺知识。实践项目教学与一般的课堂教学不同,它需要把教学和生产劳动密切结合起来,和一般的生产实践有所不同。因为它要有和生产实践相适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项目教学中,既能学到生产实际知识,又能学到各种生产技能知识。比如:“汽车轮胎动平衡”、“汽车电气”、“汽车音响”、“电控发动机”等实践项目教学因为是在现场进行教学,它的活动丰富,比其他教学有较多的灵活性。它所特有的效果,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有的。因此,进行现场项目教学,是达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模式,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活动,拓展了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欲望,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实现了由一般实践能力向专项实践能力的转化。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实践性教学:一是具体产品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具体产品的介绍和分析,了解产品的功能、结构工艺和大致的原理,通过具体产品教学,学生认识和熟悉现在最为流行的专业设备。“汽车电控发动机”项目就是通过让学生拆、装现在较常见的车用发动机。掌握发动机的结构、部件、联结关系、拆装工艺。同时学会各类专业工具的使用。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正常的设备,为后面的检查、修理有故障的设备作准备。二是案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案例是选择工厂生产过程中某一个真实的故障实例,选择的案例应当是常见的、典型的。通过案例教学,教给学生查找和分析故障、判断故障程度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基本途径与基本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技能教学中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技能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主要在于:一是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项目工程中实际遇到的具体问题。通过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与企业要求差距缩小,更好地适应企业生产一线要求。二是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到首位,通过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培养学生在生产实际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即实践能力。三是通过实践项目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专业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的运用,理解工程(工厂)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明确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目标。使他们自己明白为什么要学和应该学到什么程度。四是项目教学法通过具体项目实施,使学生通过学习,更好地实践和操作,做到懂原理、会操作、能维护。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职业高中教学重要的责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要通过学校的实践性课程的学习而提高,而且需要通过各种实践性活动得到发展。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即实践动机和实践兴趣,实践动机和兴趣是实践能力的基础或是实践能力的策源地。项目教学法运用的如何,教师是关键,要有效和熟练地运用项目教学法,达到让学生有目的、有兴趣地学习这个效果,对教师有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实践项目教学必须要牢牢把握以下几个结合:教师与学生的结合、教师与车间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的结合、教师与项目的结合、学生与项目的结合、课程与项目实际的结合、教师和学生及车间人员的结合。处理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关系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重要保证。项目教学必须是理论实际一体化的,教师的构成必须是互补的。

三、项目选择的依据

实践性项目选择事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在选择实践项目时,应当综合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要根据实践项目教学的目的、内容、条件等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深思熟虑,科学选择,做到事半功倍。

1.依据职业教育教学目标选择项目。

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实践性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是实践性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主导实践性教学的核心。教学目标不同,所选择和采用的项目也不同,所以实践项目教学的选用是有条件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多种方法交叉、交替使用。总之,应当根据目标取向认真考量,选择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的项目应用于实践性教学中。汽车各独立部分结构都可以成为教学的项目,如汽车底盘、发动机、变速器、ABS系统、汽车空调,等等。

2.依据学校教学和实验实训室(实习企业)的物质条件选择实践项目。

项目教学要根据学校与企业的具体的实际条件,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实际情况、硬件设施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如与企业建立了紧密关系的学校,可选择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理论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紧密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课程设在车间,教学与实践两位一体,做到边学边做。如传统的化油器发动机、拨挡式变速器等设备只能用于了解和学习汽车总体构造的训练项目。

3.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选择实践项目。

采用什么样项目进行实践性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来确定。不同专业、不同学科或相同学科的不同内容,根据习得的技能不同,要做出不同的选择。比如项目教学法不能套用所有专业,不是所有专业都好用、有好的效果。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和不同内容要求选择适合要求的实践性教学项目。

4.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选择实践项目。

同一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行业对同一专业又会有不同的要求。合理的实践项目来自于对行业的了解,所以制订和选择实践项目的模式和计划的唯一依据就是社会、行业调查。因为只有合适的实践项目才能使学生获得符合现行行业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例如,电控发动机适用于高、中档轿车、柴油发动机适用于货物运输车、城市公交车,等等。

四、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对实践性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实践项目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必经之路。

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即培养生产建设第一线的技术人才。实践项目教学是按照实践性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教学的锻炼学生多方位的思考能力,使之能够处理工作现场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

2.实践项目教学是职业教育与人才市场接轨的有效途径。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受企业欢迎的,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应用能力的,有理想、懂技术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只有受到人才市场的欢迎,受到企业的青睐,职业高中教育才有生命力。实践技能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特色,也是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而实行项目教学正是遵守实践性教学的原则,按照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是职业高中培养应用型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项目教学可以在生产现场(模拟生产现场)进行,从而使学生在没有走出校门之前就接触企业、认识企业、了解企业,获得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和经历,取得就业双向选择时的优势。所以,实践项目教学是与人才市场接轨的培养方法。

3.实践项目教学是培养职业教育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有效手段。

实践项目教学的特点是在生产现场(模拟生产现场)进行,对培养学生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确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相处,树立正确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加强劳动观念和效率观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就是财富,技能就是财富,效率就是财富。奋斗始于足下。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成为职场竞争中的优胜者。

第9篇

【关键词】农村中职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154-02

一、农村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汽车行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汽车工业和汽车服务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汽车维修企业也随之发展,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已远远满足不了汽车行业发展的需要。而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促进农村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汽车运用与维修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必要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使用的都是旧版教材,内容繁多,理论性强,过于抽象,不易理解。这样的课程体系与农村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差距较大,同时又脱离生产实际,难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复合人才。这种状况只有通过课程改革才能得以解决。而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则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只有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实际的工作环境,编写通俗易懂,新颖实用,便于理解,具有系统性,循序渐进性,低难度,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紧密联系的教材,并依据这种精简、优化了教学内容的教材,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使教学内容对应现实的工作任务,教学手段对应现实的工作过程,才能发挥课程改革的成效。

(三)改变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现状的必要选择。目前,3年制的中职学校都是前2年在学校学习,第3年到企业去顶岗实习,实际在校学习的时间是2年,即要在2年的时间里学到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维修技能。然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基本概念抽象,知识点分散,分析方法多样、结构复杂等问题,使得专业课程在教学时面临很多困难。同时,学生的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弱,使教学进度与学生掌握程度不能够同步,很难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尽管教师非常努力,但学生对汽车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不高,专业能力与专业培养目标有相当的距离。这种教学现状迫切需要进行教学创新。在农村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既解决了理论与实训脱节的问题,又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动中求学,动静结合,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在当前形势下尤为必要。

二、农村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组建教学团队。农村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把它当做本校的一项重要大事来抓。可建立相关课题组,并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担任课题组组长兼项目主持人,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中层领导、汽修班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和汽车组骨干教师组成,确保课题组成员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业务素质,较强的动手能力,能给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做好教学前准备,及时总结。首先,应做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前的准备:一是根据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进行实质上的融合。二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融合后,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融为一体,并确定教师组织教学的形式。三是针对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成本高的问题,用好汽车教学软件产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又减少实训损耗。四是针对一体化教学大规模开展难以实施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五是以校办汽修厂为基地,深化校企合作,为一体化教学长期运行创造良好条件。其次,明确课题组人员的分工。课题组建立定期召开例会制度,交流教学心得,集体研讨教法,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所取得的成果在原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发现有不完善之处及时整改,并将整改意见反馈给教学第一线,对现行教法进行修正。对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使之成为经验,加以推广。

(三)进行调查论证,确定教学实施方案并在教学中实践。课题组成员可对汽车公司、汽修厂、4S汽车维修公司等企业进行调查走访,了解企业的用工情况和企业对工人的技术要求。通过调查研究,初步确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方案:以小班教学为运作主体,以分组实操为实施对象,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以学校、班级、授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干部、实训小组长多位一体齐抓共管,协同管理的模式来制定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可分成模块来实施,首先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分成以下10个模块:汽车维修基础模块、发动机模块、底盘模块、汽车电器模块、自动变速器模块、汽车空调模块、汽车故障诊断模块、汽车维修模块、汽车综合故障排除与检测模块、汽车驾驶模块。教学主要在汽修实训室中,并按照一定的教学流程进行,使每一个模块逐一过关。教学流程为: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辅导―模块检测―问题反馈―问题讨论―重新辅导―反复操练―再次检测―模块过关。课后教师要认真做好教学总结,写出教学心得,在课题组召开的例会上交流教学经验,大家共同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并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做到在实践中去研究,在实践中寻真知。

三、农村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实践中,农村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以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进行说明。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通过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更好地贯彻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加强了师生的双边互动,丰富了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以讲理论为主,学生实习的机会少,虽然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但在实际操中无法熟练操作。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之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每一节课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经过反复训练之后,增强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综合素质。

(三)提高了企业对汽修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过去农村中职学校安排到企业实习或到企业就业的学生,因为动手能力差,开始上岗的时候无法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只能从学徒做起。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后,学生的基本功扎实了,动手能力增强了,一上岗就能熟练操作,很快就能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操作能手。从该校对市场的广泛调查来看,企业对该校的毕业生非常满意,欢迎该校把毕业生送到他们企业去工作或者实习。而同时,该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也逐年得到提高。

(四)提高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之后,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得到增加,操作技能也得到大大提高,企业从该校送去实习的学生中体会到了该校学生能力的提高,纷纷要求该校将毕业生送到他们企业去工作,这大大提高了该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知名度。目前,该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已与其所在市、县汽修厂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提高了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初中毕业生的吸引力。

精品推荐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