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人事管理工作思路

时间:2023-03-07 14:59:44

导语:在人事管理工作思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摘要:企业海外业务的扩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分析了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人员比例、管理体系以及激励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设想,简单梳理了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思路,以期为企业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外业务 人力资源管理 工作设想 管理思路

人力资源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不少涉外企业极力扩展海外业务,增派海外业务人员,在获取高额营业利润的同时也给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除企业外,国家也极为重视企业海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众多专家学者也正对此进行积极探索研究。

一、目前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石油企业中,有不少企业正处在扩展海外业务初期,在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欠缺成熟经验,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企业在扩展涉外业务时,大多都是由国内员工外派执行任务,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当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上。部分外派企业员工大部分只是单纯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如何系统完成工作任务方面还缺少与国际接轨的思维、标准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服务理念,工作效率相对低下。既造成了本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又加大了人力资源成本。除此之外,职责界限模糊,分工不明确也是企业在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一般而言,拥有涉外业务的企业都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专门对企业海外业务人员进行管理。但是由于企业规定的职责界限与海外业务要求职责对接不清,分工也不够明确,人事管理人员很难在国内总部和国外分支机构范围中做出选择,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起来就相对比较困难。

二、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设想

1.控制海外业务人员数量。由上文可知,在企业拓展海外业务,选择外派业务人员时,少有企业对海外市场进行全面调查,详细对内外员工差别评估之后再决定外派人数。通常都是企业决定开辟某一海外市场之后,或项目中标后,就开始外派业务人员,人员岗位按照标的合同有一些参考标准,但有时为了项目应急需要,派出人员相对较随意,人员偏多或者偏少的状况普遍存在。特别是项目管理团队的人员选拔上,仍按照国内的管理模式和相关业务流程开展。按照此模式进行海外人力资源管理,与海外业务执行理念、现实工作对接严重冲突,导致诸多问题推进落实缓慢,派出人员的素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所以,企业在外派业务人员时,应当先对海外市场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管理模式、流程,并严格控制海外业务人员数量,尽量避免人员过多或过少的状况发生。

2.统筹管理海外业务人员。海外业务人员管理受企业总部及海外机构职责和分工不明确的影响而困难重重。一个企业要想长久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管理体系,如果不能对海外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就不可能实现业务的统一管理。因此,对海外业务人员进行统筹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可以通过设立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国内总部和海外机构的高效对接,并且必须明确职责界限,协调各自分工。

3.完善培训与激励机制。海外业务收入是企业营业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而海外业务人员的素质、能力对海外营业收入的影响举足轻重,所以提升海外人员素质就显得尤为必要。针对海外业务人员,企业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引进-培养-储备”管理体系,以保证市场需要之时能够有最合适的人员做派遣之选。一定程度上的激励能够更好地调动海外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完善。除了正常薪酬激励之外,还可以适当为海外业务人员提供赞美激励、荣誉激励、休假激励及参与管理激励等。

三、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思路

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方向,再通过适当方法、程序推进,并且将这项工作做为企业海外业务重点工作。首先,企业应该以实现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效对接和规范化为目标,积极引进国际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结合本企业实际,在尊重本土化的前提下推陈出新;其次,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建立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资源分配制度,实现海外机构和企业总部的统筹管理;最后即是落实一系列计划及制度,提升海外员工能力和水平,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调动企业海外员工的积极性,提升海外项目管理水平,扩大海外业务总量,使企业的整体性优势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四、结束语

企业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多数企业在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抑制了企业战略的顺利实现。可以通过严格程序控制海外业务人员数量、完善培训与激励机制等方式,通过探索国内外人力管理模式并实现有效对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提升海外业务总量,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第2篇

一、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分类

(一)综合管理服务工作

此类工作作为其它管理工作的基础,属于服务型工作,负责上下级学校文件的处理、登记、整理、存储等工作;负责教职员工的调配、岗位分工、职级评定、考核评优等工作;负责公共管理、工资审批、教职工人事档案管理等事项。这些工作繁琐复杂,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服务精神以及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塑造优秀的教师队伍一直是人事工作常抓不懈的任务。因此,要做好教师的培训、深造工作,提升教师整体业务素质、教学能力,并将此作为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同时积极构建对教师长效的激励机制,以此提高教师主人翁责任感,从而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福利待遇审核发放工作

人事管理工作之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教职员工各项福利待遇的审批与发放工作,既包括在职员工,也包括离退职员工。同时,还要做好教职员工的工作调动、离退休审核等工作。

二、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现状

(一)人事管理理念方式落后

在教育工作发展中,新型教育管理理念的应用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证。但是在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实际工作中,部分人事管理部门依然存在管理理念与方式陈旧落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事业型人事管理机制残留。在我国特殊教育管理进程中,很长一段时间属于事业型管理体制,所以在其人事管理过程中,事业型的管理理念与方式依然存在。如命令性的人事管理方式、单纯以领导意志决定的人事安排等工作理念与方式都属于事业型管理方式的残余因素,这些残余因素的存在对于学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二是管理中依然缺乏人性化意识。在高校人事管理过程中,根据教职员工本身特点与需求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充分发挥教职人员实际优势是新型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阶段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这种人性化管理的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这主要是因为现阶段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缺乏人性化管理理念,使得人性化管理难以进行或工作形式流于表面。

(二)缺乏对教职员工归属感的培养

人事管理工作因其特殊的工作方式与环境,需要教育者对学校与工作本身产生良好的归属感,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自身的工作优势与能力,完成好教育工作。这种归属感的产生是一个很好的情感养成过程,但是在当前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我们发现人事管理者将大部分工作内容放置在管理方面,进而轻视了人事管理中的沟通层面,这就使得学校人事管理工作中产生了以下问题。一是降低了教职员工对学校的认可度。在人事管理过程中,学校教职员工会对工作整体产生自身的意见,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与教职员工缺乏良好的沟通,就会使教职员工意见难以顺利上达学校管理部门。同时教职员工对于学校人事管理决定产生的原因缺乏沟通了解渠道,就会造成信任度的降低,也就失去了教职员工对学校的归属感。二是缺乏教职员工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度。在学校教职员工归属感培养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教职员工归属感的建立起到良好作用。但是现在的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一般都集中在学生层面,缺乏对教职员工归属感的培养,影响了其归属感的产生。

(三)人事管理创新过程缺乏思路

在现阶段的高校人事管理过程中,对于管理创新工作思路的缺乏一直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使得人事管理工作难以实现质的变化,影响了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提升。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管理者思维老化。在当前的高校人事管理中,担任管理者的大部分都是长期从事这一工作的员工。这些员工虽然具有工作经验,但在实际管理中工作思维已经出现了束缚与老化现象,影响了创新工作的开展。二是创新工作缺乏参考对象。因为高校人事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使其创新工作的开展很难借鉴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内容,这种缺乏借鉴参考对象问题的出现,使管理创新工作出现了一定的难度。

三、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创新工作措施

(一)转变人事管理理念与方法

在实际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迅速转变工作理念与方法,提高人事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工作的开展对于这种转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是及时建立新型管理机制。为了更快地解决事业型人力管理理念与方法残余因素对人事管理工作的影响,管理者应以高校实际环境与工作情况为依据,建立起新型的管理机制,保证新型人力管理理念与方法的顺利开展。二是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高校人事管理过程中,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树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管理者应开展个性化管理方式,使每个教职员工都可以发挥出自身优势与作用,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管理者应该变管理型的工作模式为服务型人事管理模式,积极开展新型人事管理工作,促进其人事管理质量的提升。

(二)提高教职员工的归属感

在学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可以利用工作实践内容,较好地提高教职员工对工作与学校的归属感,使其可以更好地完成教育与管理工作。工作措施如下:一是建立与教职员工间良好的沟通渠道。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建立起与教职员工间良好的沟通渠道对于人事管理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沟通渠道除了传统的谈话、问卷等形式外,网络等新型沟通渠道的建立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建立起归属性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教职员工归属感为目的的文化建设过程能够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这种文化氛围的建立包括校园家庭氛围建立、环境共建等多种模式。

(三)群策群力做好管理创新研究

第3篇

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名词作为一个“舶来品”,对中国的人事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理念冲击。仿佛一夜之间,各企业负责人事管理工作的“人事部”、“综合部”、“政工科”等等沿用了几十年的传统名称统统改成了“人力资源部”,开始了与世界的“接轨”,可事过多年之后却发现,我们只是实现了概念上的“接轨”,实际内容却一直在“脱轨”,许多人力资源部门仍然沿用过去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无休止地做着人员招聘、档案管理、员工培训、工资发放等传统型、事务性的繁琐复杂工作,忙忙碌碌,却收效甚微,丝毫没有成就感,甚至还会出现领导不满意、员工有意见的情形,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也倍感委屈,做了大量工作却得不到认可,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二、人事外包是促进人事部门转型的有效途径

人力资源部门如何摆脱以上困境,实现真正的世界接轨,充分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笔者认为“删繁从简”的工作思路,即通过“人事外包”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人事外包即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常规性、事务性的非核心业务委托专业的人事外包机构进行管理,通过人事外包,企业把不具有竞争优势的非核心业务剥离出去,集中优势资源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核心业务,这样人事部门就可以轻装上阵,专门开展人力资源开发、提升企业价值等战略性工作,真正实现自身“转型”,从而达到降低人力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经过多年发展,人事外包这一业务在西方发达国家现已比较成熟,而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发展势头良好,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全面与人事外包机构进行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我国人事外包的主要内容包括:负责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的审查、签订、解除和终止有关事项的办理;负责员工工资的计算与发放;负责办理社会保险参保和住房公积金存储业务;协助客户处理工伤、死亡事故;受用人单位委托招聘派遣岗位所需人才;配合客户进行员工的基础性培训等。

三、 人事外包的优势

近年来,人事外包业务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实践证明,通过人事外包可以做到:

第一,帮助人力资源部门从繁重的重复性事务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核心的战略性工作,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度和核心竞争力。

第二,减少人力成本,有效降低人事管理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人事外包帮助企业选择更合适和性价比更高的专业服务,并有可能让企业用很低的投入来运行更先进的信息系统,进行更高效率的人事管理,降低企业的人事管理费用。同时人事外包服务机构凭借其规模效应,可以降低单位人事运作成本,为企业提供经济合适的有效服务。

第三,规范人事管理,有效避免用工风险。企业在人事管理方面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日常管理做到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劳动纠纷和政府制裁,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完善的人事外包服务可以帮助企业迅速而规范地处理各种事务,提供咨询服务,有效规避各种风险。

四、人事外包后,人事部门的转型方向和相关要求

第一,人事部门的转型。人事外包后,人事部门则可以从他们所必须应该完成的法定性、事务性、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把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核心业务方面。企业传统的人事管理功能向人力资源管理乃至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转换,把企业的人事部的从经营辅助地位提升到企业的战略经营伙伴的地位。外包以后,人力资源部的业务只会更专业、更深化,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提供相应的诸如组织结构、领导力、人才储备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激励机制等管理职能,从经营人力资本的角度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人事工作人员的转型。企业人事部职能和功能的转变,必然会要求从业人员转变角色与之相匹配,即完成从人事事务管理员到企业战略伙伴、文化价值的塑造者和管理咨询提供者的转变,这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首先,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应该是专才。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应该是半个劳动法专家,通晓国家劳动法律法规,并能运用法律知识预防和解决劳动关系问题;同时应该熟练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操作流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切实提高个人专业素质和人力资源战略眼光,使人力资源工作更加职业化。

其次,人力资源从业人员还应该是通才。要想真正实现企业战略伙伴和管理咨询者角色的转变,只是专才还不能胜任,还应该是通才。即人力资源从业人员除了有专业上的深度外,还应该多增加知识的广度,要精通一门外语,熟知营销、采购、财务、工程等方面的业务,多方面丰富自己,从而真正发挥参谋和顾问的作用。

第4篇

文章论述了做好人事工作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高校人事管理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探讨了提高高校人事管理干部素质的对策。要重视并逐步加强职业化教育;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增强服务意识;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工作理念与方法;重视监督,加强考核。

【关键词】

高校;人事管理;教育开发;提高素质

一、做好人事工作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1、能够使高校用人制度紧跟时代步伐,助推学校高速发展

高校的人事工作关系高校师资队伍的素质,良好的开展高校人事工作,能够激发高校师资力量得到合理配置,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促进学校教学活动的良好态势。同时,高校人事制度的不断创新和探索,也是顺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是高校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样是紧跟时代步伐和高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2、通过人事工作思想及方法的创新,能够有效激发高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人事管理方法及思想的创新,能够促进和刺激教职员工不仅做好日常教学工作,还注重自身素质及理论知识的提高,同时还能加强对相关领域的课题进行不断创新研究。通过定期、定量的考核管理,通过良好的人事管理活动,为广大教职员工创造一个适合他们所需要的工作环境、政策环境和制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使得他们的个人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有利于对人事管理制度逐步改进和完善,逐步适合现代化的高校管理趋势

做好高校人事工作,能够逐渐提高高校现代化管理水平和高校教职员工的个人素养,注重和加强对高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制订利于高校教职员工职业成长培养计划,促进高校教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高校管理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现代化管理的转变。

二、高校人事管理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

1、职业化素质

当前,随着社会职业的多样化,不同岗位的工作对不同职业的人员提出了新的职业化要求。传统中人事管理干部的工作都是按照领导的计划、组织、控制等来具体实施,可以说是领导者思想的具体实施者,而不是正确规范的人事管理。在当前的新环境条件下,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的大量企事业单位也逐渐将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然高校的人事管理也不例外。事实表明,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事业单位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是相同的,它们的管理对象、工作内容及其工作目标等都大致相同。要做好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就要求拥有合格的人事管理干部,势必要求人事管理干部具备一定的职业化素质。人事管理干部的职业化素质首先要求他们具备职业道德,其次要树立管理职业化的信心和走职业化道路。特别是我国全面实施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以来,更加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针对高校人事管理的具体问题,我国新《劳动合同法》中对高校使用编制外用工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人事管理干部必须明确我国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熟悉法律、法规知识,掌握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树立职业化理念,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积极发挥自己在高校管理中的承上启下作用。

2、“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对高校的人事管理来说,就更加应该体现以人为本,因为其管理和服务对象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并且他们担负着高校建设、教学、科研等重要使命,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资源。因此,务必要求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更加体现以人为本。作为人事管理部门和干部人员要做到以人为本,具体说来就要时刻把握教师的需求和动机,不仅要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治学空间,邀请他们参与一些重大的人事决策活动,使管理和服务不仅在思想上体现以人为本,还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3、业务能力

高校人事管理干部除了具备以上素质外,还需要有业务能力,主要包括:调研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由于学校的一些政策和规定需要人事管理干部来执行,在执行中涉及的部门和人员比较多,这就需要他们具有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是新时期的新要求,现代的人事管理工作已经不是墨守成规、僵化死板的工作模式,而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在针对新问题和新情况时,人事管理干部要积极学习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熟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作手段,不断更新自己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这样才能使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更加有活力和生机。

三、提高高校人事管理干部素质的对策

1、重视并逐步加强职业化教育

管理职业化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原理和韦伯的科层制等为代表的管理理念。法约尔提出了管理人员必须承担的五项专门工作内容: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作为现代组织理论的奠基人,韦伯在科层制中提出了组织结构和组织运作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使管理人员专业化,也就是说:“所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必须经过深入的专业培训,成为职业化的管理者”。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作为人事管理工作者,就更加应该从专业的角度,运用专业的方法和理论,并结合学校实际来指导我们日常的人事管理工作。

2、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增强服务意识

作为高校的人事管理者,应该清晰的认识到自身在高校管理和发展中所担任的角色,避免盲目工作,抵制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发挥自身的服务意识,特别是人事考核工作中更加应该端正态度,以公平、公正的执行相关制度做好服务工作。另外,在人事工作开展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心系广大教职工,彻底认清形势和自身职能,完成由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的转化,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特别是在人员引进、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薪酬福利等关系到教职工切实利益的方面和环节上,做到真正以教职工的利益为重,把教职工利益放在心上。

3、大胆探索,不断创新

高校人事部门担负着培养和选择高素质教学者,服务高素质教学者的重要责任,要做好此项工作,就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特别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发展,高校的人事管理部门就更加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在原有基础上大胆探索,不断创新,锐意进取,不仅要将创新理念运用于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并逐步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创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4、重视监督,加强考核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应充分发挥其管理作用,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制定专门的考核制度并严格执行,对在校教职工人员进行定期、定量的考核,使监督考核体系化。重视学生对相关人员的评价,还要明确相关人员评分所占比例。通过监督与考核,公平公正的开展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教学工作者的服务能力,力争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四、对高校人事工作的新思考

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作为人事工作者,只有怀着对知识和学术的敬畏之心,才能在工作中为教学科研树立服务意识,进而提高服务水平;把握好政策,做到依法办事。高校人事工作的内容面比较广,涉及的部门、人事和政策都很多,同时每项政策都与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相关。所以,要做好人事工作,就要把握好政策的真正意义,在工作中做到依法办事;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加强人事工作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管理人性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雷铭.论新时期高校人事管理干部素质.现代商贸工业,2008.12.

第5篇

关键词:基层医院 人事管理制度 困境 解决措施

人事管理制度决定着基层医院最终的运行效果,因而重视人事管理制度必然能够改变医院的信誉值,提升其社会知名度,从目前情况来看,基层医院人事管理制度面临着诸多的弊端,比如人才结构不科学、人事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较差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医院人事管理的有效率,必须予以重视,给予相应的改革建议。

一、基层医院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结构不科学

基层医院人事管理离不开人才的依托,而从实际反馈可知,当前人事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尤其是人才结构不科学严重影响到其职能的发挥,这主要是受到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简而言之,虽然医院工作人员众多,但是从事行政管理却寥寥无几,继而导致“缺才不缺人”的弊端,因而优化人才结构才是重中之重。

(二)人事管理人员素质较差

人事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决定其工作效果,目前医疗条件颇为开放,这更需要医院强化专业人才管理,不断实现职业化队伍建设,由此才能促使医院管理满足市场需要。然而从实际情况分析,目前很多基层医院的管理人员基本都是身兼数职,这使得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人事制度管理上来,而且相应的管理技能缺失,依靠管理经验难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缺乏专业性。更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很多医院对人事管理制度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而导致相关的管理知识及技能需要不断完善。

(三)竞争机制缺失,奖励机制有待完善

基层医院建设过程中竞争机制建设并不健全,很多管理人员虽然身居高位但是实际工作能力相对较差,从而致使很多有能力的人难以发挥自身的职能。除此之外,基层医院奖励机制建设有待完善,一般来说主要针对的是工资分配制度,还是沿用以往的落后的制度,这对于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素,不存在自主分配权,无法与绩效考核挂钩,出现发展与分配不均匀的现象。

二、优化基层医院人事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人才结构,实现人尽其才

管理人才是推动医院人事管理制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推动力,所以优化人才结构建设才是重中之重,依据市场体制要求,还有卫生事业的特点,医院必须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必须要健全职责分配制度。具体来说,首先,医院必须采取公平人才选聘制度,为医院人事管理储备优秀的人才,在实施过程中,要从医院岗位需要层面出发分析,采取全员聘用制,优化聘后考核制度,进一步促使人才选聘制度的灵活性,积极调整人才结构,改进医院人才结构,从而实现管理人才能够人尽其才,这对于医院长久发展而言是非常有利的举措,由此才能推动管理人才能够在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

(二)优化人事部门职能,提升人事管理水平

医院人事管理包含诸多内容,比如人力资源规划、人才选拔与开发、定岗考核等等。所以在人事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完善人事部门工作职责,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而对于基层医院领导来说必须要紧抓这一项工作,尤其是要重视人力资源选拔,加大投资力度,实施结构调整,这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功能性,具体来说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展开,其一,组织管理人员展开相关培训活动,引导其能够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管理;其二,医院尽可能多筛选管理专业的学生,促使其专业性得以用武之地,从而极大的改善医院人事管理水平较低的现状。

(三)健全绩效考核与奖励机制

从长远角度分析,基层医院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规划,就必须优化绩效考核制度,并且不断完善奖励机制。首先,针对绩效考核制度来说,医院在进行相关工作时应该改变以往的工作思路,不能单以年龄与资历作为条件,而是更多的看重员工的工作态度,能力还有业绩。这样绩效考核相对来说是比较有利的,能够最大限度增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于不同类别与层次的人员来说,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指标,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奖励制度也是基层医院人事管理不能缺少的h节,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奖赏必然能够提升其工作的主动能动性,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医院人事管理还需构建科学薪酬体系,按照多劳多得的理念实施,构建按岗定薪的原则,并且严格执行易岗易薪工资标准,这样促使医院人事管理能够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更好的服务于医院整体工作。

三、结语

总体来说,基层医院人事管理制度对医院整体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人事管理制度面临发展的困境,如不及时解决必然影响到其工作效能,文中主要分析了基层医院人事管理的弊端,然后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进一步促使医院人事管理能够更好的发挥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素红.医院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4).

[2]孟凯.探析医院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1,(04).

[3]刘小斌,付旺.浅析基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卫生人才,2016,(07).

[4]祝慧.基层医院人事管理的基本思路与做法[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05).

第6篇

年度,本人任人事政工科副科长,主要负责协助安排落实本关人事管理、工资福利、政工宣教、保卫、党务团务、妇女计生等工作,能够认真贯彻“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工作方针,严守工作纪律,发挥自己在本职岗位上应有的作用,现将年度工作述职如下:

思想上能从严从高要求自己,自觉加强政策理论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年内通过组织开展全关性的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坚持学习报告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认识有了较大提高。八月份参加政工干部培训班,充实了理论知识、开阔了工作思路,丰富了领导经验。

一年来,本人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切实摆正位置,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年内针对本关人力资源配置的问题做了大量的调研,补充完善了机构设置方案并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鉴于今年人员交流较多,本人带领干部做好了资料整理、档案移交、安排协调等工作;协助关科领导抓好全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员工管理工作,以学习、研究和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针对个别干部背思想包袱、有士气低落的情绪等问题,积极与关科领导商讨对策,引导广大干部振奋精神,积极投入业务工作。同时,本人能够带动本科室干部按时保质完成上级职能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如人事管理、工资调整、岗位培训、普法教育、综合治理、内保工作等。九月份,本人在预产期期间坚持工作,为本关员工参加总关歌唱比赛以及授衔仪式做了大量后勤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工作得到关里的肯定。本人在兼顾人事政工日常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协助党委对各下属支部实施管理,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做好新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等,并落实好妇女、计划生育的各项工作,指导本关团支部开展好组织生活,安排好团内活动,工会年内组织了多次丰富的会员活动,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各项工作均达到了上级部门和本关领导的要求。

本人能够不断增强法制观念,严格履行职责,廉洁自律。对情况复杂,政策性、敏感性强的问题,能够加强请示汇报,未出现越权行事的情况。能切实按要求对科内工作人员进行依法行政、廉政勤政的教育,坚持经常性的理论学习,平时注意加强科室管理,能够严格执行考勤制度,检查和督促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

本人经过总结回顾,认为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是称职的,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工作经验有待丰富,一年来应付事务性的日常工作较多,工作系统性不够强;今后本人将一步加强学习,虚心求教,克服不足,将工作做得更好。

第7篇

根据我院竞争上岗实施方案的规定,本次薪酬制度改革在全院范围内实行全员竞争上岗。经过认真思考,我决定参加人力资源部主任岗位的竞争。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自己的情况及对工作的考虑。

一、工作经历及工作业绩

任工会秘书期间,曾连续三年协助领导组织召开职代会,并负责组织起草会议文件。先后起草并在院内推行了职代会民主选举办法、集体合同制度、院务公开制度。同时还兼任工会和技协的出纳员,办理工会、技协的日常事务,管理财物。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被省管局直属工委评为“优秀工会工作者”。

二、对人力资源部工作的认识

人力资源部是发挥企业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部门。同其他管理部门一样,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是人力资源部的主要职责。但人力资源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是通过处理好企业组织人事、劳动工资、教育培训和安全生产等管理工作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应区别于以往单纯的人事管理,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制定策略、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塑造企业环境等,不仅要发现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使每个人才都工作在最适合的岗位上。

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内容包括协助省公司作好管理干部的有关工作、负责全院基层干部的考核任免及日常管理工作、定员定编管理、员工薪酬管理、员工工作评价和绩效考核、劳动工资的计划统计、社会保障等1xxxx主要方面。工作头绪多,难度大,政策性和保密性也很强。因此,在人力资源部工作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和闪失。

总之,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要从大处着眼:具有全局性、普遍性、科学性和超前性,要从小处着手:注重针对性、严谨性、创造性和可操作性。人力资源部主任应以企业的兴衰为己任,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为指导,加强人力资源的研究、分析和预测。

三、工作打算和设想

在全面总结以往人事科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人力资源部的工作特点,做到三个坚持,抓好四项工作。

(一)坚持党性原则。在工作中自觉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虚心接受领导和群众的监督,切实做到公道正派,诚恳待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坚持改革创新。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依照我院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新方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坚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中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通过自学、参加培训、从工作中总结经验等方式来提高自我、发展自我,以适应人力资源管理新形势以及掌握不断出现的新理念。

结合当前形势,着重抓好四项工作:

(一)加大培训教育工作力度。制定员工培训与教育管理办法,在企业内树立“以知识创新争夺市场”的企业发展战略。结合技术发展、市场变化和竞争态势,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员工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使员工处于技术发展的最前沿。

(二)落实岗位动态管理政策。把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易岗易薪的用人机制长期坚持下去,切实观测到位,让员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管理者和乐于尽职尽责的岗位,个人的长处得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调动,使企业的人才变成富有活力的“流动的水”。

(三)改进分配与考核办法。根据省公司的指导意见,重新制定经济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办法。在分配机制上体现重能力更重绩效、重个人更重团体、重现实更重长远的原则。在绩效考核中用客观考核材料来克服绩效考核中的主观做法,找出员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反馈考评结果,让绩效考核真正发挥对员工的教育和指导作用。

(四)进一步实施优秀人才评选与奖励制度。及时评选,奖励到位,使员工的贡献及时得到回报。创建企业内部人才库,将基本情况、工作业绩、突出贡献、获奖及培训情况等进行微机登记,同人事管理合并进行。制定多种多样的灵活的极力方式,营造“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的良好环境。

四、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如果能够竞争上人力资源部主任的岗位,我将用热心、细心、耐心和务实、踏实、朴实的工作态度与工作作风,去认真履行其岗位职责。具体地讲,在今后的工作的方向上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习。学习政策、理论、工作方法,在能结合、会运用上下工夫,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落实。把握原则,明确思路,把上级部门及本企业的各项工作部署、决定等不折不扣地贯彻好、落实好。

第8篇

文章标题:述职报告(人事)

****年度,本人任人事政工科副科长,主要负责协助安排落实本关人事管理、工资福利、政工宣教、保卫、党务团务、妇女计生等工作,能够认真贯彻“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工作方针,严守工作纪律,发挥自己在本职岗位上应有的作用,现将****年度工作述职如下:

思想上能从严从高要求自己,自觉加强政策理论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年内通过组织开展全关性的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坚持学习十六大报告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认识有了较大提高。八月份参加政工干部培训班,充实了理论知识、开阔了工作思路,丰富了领导经验。

一年来,本人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切实摆正位置,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年内针对本关人力资源配置的问题做了大量的调研,补充完善了机构设置方案并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鉴于今年人员交流较多,本人带领干部做好了资料整理、档案移交、安排协调等工作;协助关科领导抓好全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员工管理工作,以学习、研究和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针对个别干部背思想包袱、有士气低落的情绪等问题,积极与关科领导商讨对策,引导广大干部振奋精神,积极投入业务工作。同时,本人能够带动本科室干部按时保质完成上级职能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如人事管理、工资调整、岗位培训、普法教育、综合治理、内保工作等。九月份,本人在预产期期间坚持工作,为本关员工参加总关歌唱比赛以及授衔仪式做了大量后勤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工作得到关里的肯定。本人在兼顾人事政工日常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协助党委对各下属支部实施管理,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做好新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等,并落实好妇女、计划生育的各项工作,指导本关团支部开展好组织生活,安排好团内活动,工会年内组织了多次丰富的会员活动,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各项工作均达到了上级部门和本关领导的要求。

本人能够不断增强法制观念,严格履行职责,廉洁自律。对情况复杂,政策性、敏感性强的问题,能够加强请示汇报,未出现越权行事的情况。能切实按要求对科内工作人员进行依法行政、廉政勤政的教育,坚持经常性的理论学习,平时注意加强科室管理,能够严格执行考勤制度,检查和督促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

本人经过总结回顾,认为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是称职的,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工作经验有待丰富,一年来应付事务性的日常工作较多,工作系统性不够强;今后本人将一步加强学习,虚心求教,克服不足,将工作做得更好。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创新;信息化

高职院校人事档案是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真实地记录和反映教职员工个人经历、政治面貌、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原始文件材料,具有重要凭证和参考的作用,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事工作的质量,涉及到每个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随着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与高职教育的快速的发展已逐渐不相适应。如何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使之更好地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服务,已成为摆在高职院校人事档案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

长期以来,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和人事部门的同志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认识,片面认为人事档案管理只要做好收发、抄写、粘贴、装订、保管等工作,保证资料不失密,能应付日常查档、外调就行了,忽视了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致使一些应归档的材料不按规定要求整理归档,造成人事档案材料缺漏和不规范,给人事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麻烦。

(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人事档案管理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它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能熟练掌握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归档、整理以及档案的利用、保管保护等技能。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兼职管理,他们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其他工作上,造成人事档案工作兼而不顾,常常出现整理归档不及时,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另外还有一些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业务不熟,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分类、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知识掌握不系统,不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管理档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三)人事档案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仍以手工管理和经验管理为主,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检索、利用仍沿用传统的手工操作,致使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低下,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虽已得到普遍采用,但一些学校只是将个人信息、档案目录输入到计算机,资料检索、调阅档案等仍用手工操作,还不能实现数字化管理,从而制约了人事档案工作的发展和创新。

(四)人事档案审查把关不严,内容失真

真实性是人事档案的生命,是人事档案发挥作用的基础,没有真实性,人事档案也失去了利用价值。然而一些学校在审查鉴定材料时,由于各种因素把关不严,使一些虚假材料进入个人档案。例如,少数教职工在填写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文化程度等方面信息时,内容前后不一致,给人事部门计算工龄、核准退休时间、晋升工资、评聘职称等带来很多问题。

(五)人档分离的现象时有发生

随着聘用制、人事等新的用人制度在高职院校的全面实施,人档分离、弃档不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引进高层次人才,可以不要人事档案和组织关系,采取先进人后重建档案的做法。重建的档案主要由本人回忆或参考一些证件填写,缺乏原始材料和必要的监督,使得这些重建档案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

二、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

(一)增强档案意识,提高领导对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高职院校要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宣传档案工作,深化全校教职员工对人事档案工作的认知程度,进一步增强教职员工的档案意识,提高领导对人事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充分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及时解决人事档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人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从而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二)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服务意识,还要具备深厚的档案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操作技术。学校应定期组织档案专、兼职人员进行档案业务知识培训,让他们系统掌握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规定和程序,学习现代化管理知识和先进技术设备的操作技能,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三)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扎实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使人事档案管理有章可依,有规可循,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高职院校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现有的《收集归档制度》、《借(查)阅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制定完善《鉴别归档制度》、《转递制度》、《保管保密制度》、《检查核对制度》等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努力形成一个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从根本上杜绝断档、弃档等现象的发生。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对档案进行日常管理和提供利用,认真细致地做好人事档案的收集、鉴别、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工作,重点做好 “三龄一历”人事档案的审核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更正,严防出现内容失真、涂改的人事档案材料。

(四)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的不断应用和发展,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重点应从实体管理向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方向转变。为此档案人员要创新工作思路,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来制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发展规划和管理模式,不断改变陈旧落后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首先要创新管理方式,要选用适合本校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软件,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库,按照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录入能反映教职员工历史和现实状况的信息,重点建好校系两级后备干部、市级以上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科研课题、科研成果、优秀教学成果等信息库,定期跟踪更新人事档案信息,为学校培养、选拔人才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另外高职院校还要建立人事档案全文数据库,把部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档案信息,通过计算机的管理,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提取,从而实现无纸化阅档,更加便利、快捷地提供利用。其次要创新管理手段,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改进立卷、装订的工作方法,尽量简化一些繁琐、呆板的操作步骤,尽可能缩短立卷归档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和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事档案管理既要正确认识目前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也要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把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赵远沁.人事档案工作的现状分析与改革设想[J].北京档案,2000(5).

[2]谭丽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与创新发展[J].怀化学院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