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4:59:49
导语:在教育保险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纵观我国公共政策,可以看到决策者、实施者在制定、实施公共政策时,通常会考虑到它所导致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影响,还会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但一般不会考虑该政策对性别产生什么影响。如果大多数妇女被排除在公共政策关注范围之外,不能从公共政策中受益,那么这种公共政策显然是不公正的和畸形的,也违背了公共政策的本质与目标。因此,对公共政策的分析必须考虑到性别因素,必须运用社会性别理论进行分析,这将有利于我们发现很多看似性别中立的法律、政策中潜在的社会性别盲点与偏见,有利于我们提出有针对性的促进性别公正的政策建议,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能够为不同性别的人们在发展、教育、健康等方面提供公正的待遇和机会。
二、生育保险制度中的社会性别问题
生育保险制度对于女性生育、女性就业、性别平等、人口再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从社会性别视角审视生育保险制度,发现其还存在很多社会性别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生育保险中政府责任的履行尚不充分
虽然生育保险在《劳动法》中同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四个险种并列,但由于生育保险在五大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中无论从资金规模上还是从受益对象上都属于小险种,在社会上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再加上社会及企业对女性的生育价值未给予充分的尊重与重视,因此生育保险政策在制度及具体执行中是最被忽视的。近年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逐年递增,2012年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已经达到1.5亿人,尽管这样,也仍只有当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38.5%,这种状况与生育保险“一手托两命”重险的地位很不相称。另一方面,生育保险的财政责任正在逐步扩大,但仍然以用人单位为主体筹措生育保险资金,使得生育保险难以脱离企业职工福利的束缚。
(二)生育保险覆盖面窄,享有率低,积累率高
我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由2001年3455.1万人增长到2011年13892万人,增到了4倍多,享受待遇的人数由2001年的24万人增长到2011年的265万人,增长了近11倍,这两个数据都说明我国的生育保险有了巨大的发展。然而,我国生育保险中享受待遇人数仍然比较少,到2011年,参保人数为13892万人,而享受待遇的人数仅为265万人,享受待遇人数占参保人数的比例仅为1.9。其中,非正规就业妇女、农村妇女生育的社会价值依然没有受到承认与保护。
(三)不完善的生育保险制度无法保护女性平等就业权
由于生育保险制度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使得生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女性公平就业。通过立法的形式来确保男女两性的平等就业权,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大趋势,针对于目前女性受到的就业歧视问题,我国相关政策法规陆续出台,其中很多是指造成女性就业障碍的生育产假问题。生育保险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筹集基金,而企业的趋利性是不可以改变的,为了减少女性生育保障给企业带来的人力、财力的消耗,很多企业尽量少招收或不招收正式女性员工来规避支出;还有一些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招用女工时,刻意规避其生育期;更有个别企业私自规定工作期间不准怀孕、生育,否则解除劳动合同。这都侵害了女性平等就业权,不利于女性就业。要想真正保证女性能获得平等的就业权,就要使生育保险制度摆脱性别中立的思想框架,将社会性别机制引入生育保险政策的制定过程。
(四)男性生育角色被忽视,生育责任强调不足
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使得女性在人口再生产过程中扮演着比男性更重要的角色,同时她们在这一过程中也是需要予以特别保护的弱势对象。因此,长期以来生育保险制度都强调女性在生育过程中的作用,成为生育保险的对象,而男性在生育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除了生育假期外,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生育保险的生育津贴都是给予母亲的,父亲基本上享受不到,这对于妻子没有工作的家庭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丈夫所在单位缴纳了生育保险基金,丈夫也就参加了生育保险,但他却因妻子没有工作而无法享受保险。大多数人认为,生育仅仅是女人的事情,作为丈夫或父亲的男人无须承担太多责任。目前我国与生育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很少从男性责任的角度来考虑生育保险和生育行为,这些不仅不能改变传统的性别分工,而且从制度层面加强了这一分工,使女性承担了绝大部分的生育责任,强化了“生育是女人的事”、“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观念,不利于从公平公正意义上全面维护妇女的权益。
三、建设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生育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实现生育保险政策的性别公正
我国的生育保险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生育保险政策中还存在着很多性别盲点,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缺乏社会性别视角,因此必须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在生育保险制度建设中将社会性别观念纳入主流,增强政策制定者及执行者的性别敏感能力,使他们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注意到性别之间的不平等与女性的特殊需求,采取措施与行动来推进性别平等,保护女性的合法权益。
(二)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建立全民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作为对女性为主承担的人口再生产社会价值的社会补偿机制,理应具有普惠性和均衡性,理应体现社会保险法覆盖全民的基本原则。当前,应根据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人员就业形式、职工队伍构成等发生的深刻变化,逐步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分阶段将农民工、个体从业人员、家庭雇工等纳入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使生育保险真正惠及全体职业人口。虽然现有的职业女性保险在鼓励妇女就业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生育不只是职业女性的事,而是所有女性都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生育保险不应只针对职业妇女,所有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育龄妇女都应有权享受。建立全民生育保险将是制定生育保险制度的终极目标。
(三)科学管理生育保险基金,建立企业参与保险激励机制
首先,要确定合理的基金收缴比例,在保障妇女生育权益的前提下,减轻企业负担,可以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管理基金的收支。其次,将生育保险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使得企业能监督到基金的使用,对未执行生育保险的企业进行法律规制。企业作为生育保险的缴费主体,其参与生育保险的积极性是这项社会政策成功的关键。建议对女性就业达到一定比例、继续聘用产后女性的企业,给予经济补偿,从而彰显生育保险制度减轻企业生育负担、促进女性平等就业的政策成效,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民作出新的贡献。
(四)肯定男性生育角色,强化男性的生育责任
一、引言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文献中养老保险被直接称为社会保障(Socialse-curitySystem)。按筹资方式的不同,养老保险可分为现收现付制(Pay-as-you-goSystem或UnfundedSystem)和基金制(FundedSystem)两种类型。现收现付制是从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以来至今大多数国家采纳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模式;而基金制是自20世纪80年代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险面临的财政支付危机以来,一些国家开始试行并逐渐实施的一种养老保险模式。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Samuelson(1958)和Diamond(1965)的世代交叠模型(OLG)的基础上,多数研究通过对个人储蓄、收入分配、劳动力流动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养老保险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例如Barro(1974)从遗产动机的角度、Romer(1986)从个人储蓄、劳动供给的增长模型讨论了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等。不过这类研究通常不考虑技术、人力资本、制度等要素。
自Lucas(1988)和Rome(1990)等的新增长理论形成以来,经济增长更加强调技术和人力资本等要素的重要作用,于是人力资本积累与物质资本一样也被看作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此后,许多研究借助于人力资本积累这一桥梁来研究养老保险制度同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在人力资本的新增长模型中,教育投入成为衡量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教育投入量、受教育时间与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三者之间是成正比的,延长受教育时间意味着教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育投资越多,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就越高;反之,受教育时间少则教育投资则相对会减少,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也较低。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可分为政府和非政府两类,其中政府对人力资本投资一般表现为财政性教育投入,而非政府的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则包括企业、社会其他经济组织、学生家庭以及学生本人等。但从新近的文献研究来看,各类研究主要针对养老金制度与政府或者学生家庭对子女人力资本投资而进行,一般不涉及其他非政府主体的人力资本投资(如企业和社会团体对教育的资助)的内容,且研究路径也各有差异。
二、养老保险与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研究
通过世代交叠模型假定年青期和年老期人力资本和养老保险效用存在代际间相互转化,是研究养老保险制度与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理论框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属于公共支出,需要符合公共服务效用最大化的公共决策原则;而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则需要符合个人终身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这样,通过2期或3期的世代交叠模型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就可以针对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这两种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对人力资本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研究,约束条件为市场均衡条件下的微观主体效用最大化和经济稳定增长。
(一)养老保险与家庭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在世代交叠模型中,基金制条件下的强制性储蓄或社会保障税使父母在年老时获得的养老保险与子女未来承担的赋税无关,也无法产生遗产效应,这可能造成生育率上升和人均人力资本水平下降,不利于经济长期增长(Stuart,1998等);反之,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则能通过对年青期个体强制征收养老保险或社会保障税并转移给当期的老年期个体(或者父母),以保证年老期个体(或者父母)对孩子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也有利于鼓励父母对子女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有利于经济增长。
Kemnitz&Wigger(2000)等则认为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是人力资本积累存在外部性时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的政策手段,它可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促成人力资本积累达到最优水平,而基金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则与没有社会保障的自由放任经济一样会造成人力资本积累的不足。其原因是,每一代人的人力资本积累总是建立在上一代平均基础之上的。如果每个人都增加学习时间,不仅可以提高其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还可以提高下一代人的人力资本水平及劳动生产力。在具有基金制社会保障制度的自由经济中,个人并不能获取人力资本积累所产生的全部收益,也不可能为了提高下一代人力资本水平而增加学习时间,因此个人投人学习的时间往往少于最优配置的学习时间。
在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条件下,养老金的数量往往与个人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收入有关,而工资收入通常是与教育程度正相关的,这相当于将养老金数量直接与年轻时积累的人力资本挂钩,使得延长学习时间的人能够在年老时获得更多养老金,这种更高的回报是来自于下一代人的人力资本增加而带来的整个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所以从理论上讲,只有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才能体现出人力资本积累在代际之间的正向溢出效应,刺激各代人为了提高下一代的生产能力而积累更多的自身人力资本。
(二)养老保险与政府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离不开政府对公共教育领域的资助,许多研究还将政府人力资本投入引人理论模型分析之中。政府支出包括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其中,非生产性支出中包括政府用于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由于一国政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府每年预算的约束,增加一方面的公共支出比重则必然会导致另一个公共支出领域预算的减少。
在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模式中,当期工资与养老金数量挂钩,这利,养老保险计划不影响当年的财政收支平衡,政府可将更多的公共资源用于教育和基础设施等公共支出领域,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以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而在基金制的养老保险模式下,个体的养老金数量或者说未来的福利是由他本人过去的储蓄和基金运作表现决定的,与下一代人力资本水平提高而带来的教育收益率的提高没有关系,他们希望政府能将更多预算投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这将会减少政府对教育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公共支出,从而不利于政府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因此从养老保险与政府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结果来看,这些结论也大都偏向于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对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和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在一个3期的世代交叠模型中,Buiter&Kletzer(1995)考虑了现收现付养老保险的代际转移再分配政策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发现当年轻个体不能够从资本市场上进行借贷以支付他们的教育费用时,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尽管会降低物质资本的积累,但却有利于公共资源偏向于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而Kaganovich&Zilcha(1999)的研究表明,假定在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下存在市场均衡,那么政府会将大量预算开支用于教育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社会保障的转移支付,这时养老金计划也许没有存在的必要。而在子女的福利状况是由人力资本水平决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定的前提下,父母的效用函数由其自身消费大小和子女当期的人力资本回报来决定,因此,父母考虑到今后的退休福利水平,就必然会加大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这时政府给予家庭的教育补贴也会起到积极作用。此外,Bellettini&Ceroni(1999)还将公共支出和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并引入理论分析,指出只有现收现付社会保障才会增强公众赞成提高生产效率政策的意愿,从而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投资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也有一些研究如Starketa1.(1997)、Panu&Poutvaara(2007)等从跨国之间劳动力流动或者技术转移的角度考察劳动力流动对人力资本的影响。结论是跨国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能够促进欠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并通过技术人员的双向流动提高欠发达国家的人均人力资本,但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形式下,比例工资制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和固定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费用制养老保险制度国家间的劳动力流动会导致前者人力资本投资的减少和后者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并由此带来帕累托改进。
三、养老保险与人力资本投资的应用研究
与理论研究不同的是,养老保险与人力资本投资的应用分析并不关注养老保险制度的唯一合理性问题,而是围绕着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这些主题,对不同经济体中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与受教育年限、退休年限、社会福利及生育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Rojas(2004)的研究配合了内生生育率选择来量化1985年以来西班牙的高等教育资助(政策)的成本和收益,结果显示:西班牙的政府教育补助的增加改变了人口教育程度的分布并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受教育人群中低人口出生率和高人均寿命改变了总人口的年龄结构,使得政府必须增加社会保障税率以平衡养老金预算,因此这一机制实际上降低了教育投入政策的社会福利。
在充分考虑了美国劳动者工作期内缴费形成的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这些参数的条件下,CruzAEchevarria.AmaiaIza(2006)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由工作期内劳动者缴费的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支付制度会促使人们考虑提前退休,但随着未来社会保障费用负担人口的减少,预期寿命的提高也能够促进单位资产GDP增长速度的提高。现收现付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养老保险制度能够促使个人延长受教育时间,增加家庭或个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但随着社会保障负担率的提高会带来单位资产GDP增长速度的降低,使政府面临着预算平衡等问题。
我国的养老保险模式是现收现付型还是混合型模式目前还存在许多争议,不过从目前养老保险资金账户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中国仍然处于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模式中。针对这种情形,近来国内也有一些关于养老保险与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研究。例如,于凌云等(2008)针对中国社会保障改革过程中养老保险和人力资本公共支出的增长效应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人力资本这一指标来体现它们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从公共支出角度来看,政府对养老保险的转移支付与人力资本和长期经济增长率之间呈现出一种负相关关系;公共教育投入对于长期人力资本及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很明显,而对短期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却不明显。超级秘书网
针对中国长期的城乡分割的现实情况,赖得胜等(2004)、田永坡等(2006)等的文献根据当前中国“统账结合”的社会保障模式,对我国城乡人力资本投资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由于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位,造成了基层政府和农村家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庭在教育投资领域的沉重负担,因此需要尽快建立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提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比重,从而有利于人力资本投资。
四、结论与展望
>> 论MFN条款在投资争端解决程序事项上的适用 论中国BIT条款的完善 浅析BIT最惠国待遇条款的争议解决程序性适用 美国BIT中不符措施条款的实践经验与借鉴 论假释适用的扩大与限制 论非法经营罪中的“堵漏条款”的适用 关于免责条款在合同中的理解及适用 论诚实信用条款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具体化适用 论破产法适用范围的扩大 论提单中的锈蚀条款 论中美BIT谈判中的公共利益保护问 论适用于海盗赎金保险理赔的海上保险条款的制定 论经济法视野下一般条款的适用 论快递服务合同中保价条款的效力和适用 关于不可抗辩条款适用的思考 补充条款的理解与适用 自杀条款在人寿保险复效保单中的适用性分析 浅析全国首例私募对赌条款无效案中的法律适用 论我国保险法中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 对《保险法》中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范围的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转引自:魏艳茹,ICSID投资仲裁中的最惠国条款[A];陈安 主编,国际投资法的新发展与中国双边条约的新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85-186页。
⑽卢铄栋:最惠国待遇条款适用于争端解决程序事项问题的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⑾同上。
⑿汪宇婧:国际投资争端中最惠国待遇适用扩大化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⒀卢铄栋:最惠国待遇条款适用于争端解决程序事项问题的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⒁同上。
⒂汪宇婧:国际投资争端中最惠国待遇适用扩大化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⒃See Juren Kurtz,The MFN standard and Foreign Investment-An Uneasy Fit?,in:Journal of World Investment& Trade 2004,p.880. 转引自:方荀:ICSID仲裁实践中最惠国待遇适用范围问题的研究,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⒄方荀:ICSID仲裁实践中最惠国待遇适用范围问题的研究,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参考文献:
[1] 史晓丽、祁欢 主编. 国际投资法[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9年.
[2] 王传丽 主编. 国际经济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3] 魏艳茹. ICSID投资仲裁中的最惠国条款[A]. 载于:陈安 主编. 国际投资法的新发展与中国双边条约的新实践[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关键词]本科 论文 质量
一、 当前学士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
(一)导师质量意识不强,个别导师指导不力
学院绝大多数导师能够认真负责的指导学员,但也有部分导师质量意识不强。只教书,不育人。有的导师只管学习、不管思想,缺乏对学员的人文关怀,对学员思想动态了解不足,对个人发展和实际困难关怀不够;有的导师挂名带学员,实际上没有真正管学员,与学员缺少交流,有的导师自身形象不好,师范作用不强。
(二)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学员自身努力不够
学院自2004年以来本科招生人数减少后,本科生来源也由应届高中毕业生改为士兵学员,生源质量较之前大大降低,原来招生的学员都是超过一本线30分以上,而士兵学员几乎是高考落榜后,参军入伍,在部队服役两年,参加全军统考后录取的,士兵学员文化课基础整体不如青年学员。学员自身学习积极性不高、学风浮躁,不愿做打基础的事情,以急功近利的思想完成学士学位论文工作,不求高质量,只求过得去。
(三)学术理论性欠缺,问题与对策不相对应
学术理论性是评价学位论文的关键性指标,其判断尺度包括研究性议题、学术性话语和理论视角。一个具体的、鲜活的社会现象要想成为一个学术研究性议题,需要经过十分复杂的理性思考与理论凝练过程。而本科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大多都缺少这样的过程。本科生大多还是按照传统的“三段式”来组织论文的内容,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一些学位论文大致看,结构完整,思路清晰,但仔细看内容,就会发现前面提出的问题与后面的解决对策不存在对应关系,问题是问题,对策是对策,各不相关。
(四)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教学管理干部质量意识不强,对学员学位论文质量关注不够,管理的有效性、科学性重视不够,尤其是质量管理的有效性没有到位,在这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 提高本科学位论文质量的新举措
(一)要在“教风”上下功夫,发挥导师主导作用
指出“教之本在师。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位论文质量,必须在着力培养“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教风上下功夫,着力建设一支能站在科学前沿、引领发展的“帅才、将才”队伍,以良师育良才。一是培育优良师德师风。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观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导师的言传身教,以导师高尚的师德和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影响学生。二是严格导师准入。完善导师遴选办法,加大政治思想、学术道德、学术水平等软实力考察力度,完善招生标准,优秀生源向“名师”聚拢。三是实施导师制。导师制是由专业老师对本专业的学生实施的学业、生活、思想等多方面的辅助指导,借助导师与学生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及长期接触的便利条件,让导师直接作为学生的论文指导教师,整个指导过程一气呵成。增强教师责任心撰写学位论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教师给与必要的指导,像选题、论文结构设计等重要环节,教师一定要指导到位。教师应增强责任心与事业心,克服学生人数多、指导精力有限等困难,把保证学位论文质量作为人才培养的工作目标。四是建立导师考评机制。破除导师“终身制”,把师德师风纳入考评体系,形成能上能下的动态机制,形成导师是一个岗位、一种责任、一种荣誉的理念。五是加大奖励力度。每年对获得优秀学位论文的导师,给予大力表彰和重奖。
(二)要在“学风”上下功夫,激发自主学习动力
抓学位论文质量,需要优良学风做保障。指出“军队院校要在端正学术风气上作出表率”。提升学位论文质量,必须在着力培养“主动学习、勤于思考、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优良学风上下功夫。。一是加强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员牢固树立“发奋努力学习、成才强军报国”的人生价值追求,将主动学习统一于强军梦、人生梦之中。二是强化忧患意识。树立质量危机意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全程淘汰力度,打消少数学员“进校门就进了保险箱”的错误观念。三是加强奖励激励机制。设立专门奖学金,对学业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强的学员予以重奖,激发学员奋发向上的学习动力。四是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增设学术道德必修课,定期组织学术道德宣讲,引导学员认清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坚决抵制不良学风。
(三)要在“管风”上下功夫,强化联合育人机制
提升学位论文质量,必须牢固树立“管为学、管为教”的理念,建立管理干部、导师联合管理机制,真正形成上下合力抓人才的好局面。增加本科生学位论文的开题环节。论文选题是学位论文的关键环节,题目是论文的眼睛,保证选题的质量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针对本科生常见的选题问题,将开题时间定在大四上学期, 一方面,有效避免选题方面的错误,另一方面,较早的确定选题,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积累资料,深入思考。在教学中确定研究问题提高学位论文的学术理论性,必须经过复杂的理性思考与理论凝炼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再用理论进行概括和总结。同时,教师应较早的将学位论文的选题要求讲述给学生,使学生较早明确选题方向。各级教学管理干部,一定要高度负责,勇于担当,同导师一道,把好学位论文撰写的各个环节,切实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三、结束语
关键词:金融保险;实训基地;培养模式
金融保险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金融、保险、理财、证券等方面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解决金融实务问题,并能够从事银行信贷管理、公司和个人理财、证券投资、银行风险管理、保险业务等工作;能够在保险公司、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金融、保险、财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在具体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中,结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层次特点,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保险理论基础和实务应用能力、金融基本理论和交易技巧,并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技能操作与应用能力。要求毕业生考取英语、计算机、保险人等相关资格证书;掌握保险知识现代金融知识和金融业务操作技能,具备风险意识;具有敬业精神和行业所需的综合素质;了解国家有关经济、保险、金融方面的政策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人文素养,能熟练处理业务。鉴于此,笔者认为应针对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金融保险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金融保险专业建设概况
金融保险专业自开设以来,学校对该专业建设与改革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该专业的办学条件得到良好发展,专业优势明显,特别是在基础管理、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方面形成了一定优势。
(一)形成较为系统的课程建设体系,并取得一批成果
我系金融保险专业教学坚持“适应发展、积极探索、适时改革、不断进取”的原则,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建设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突出实际效果。主要措施有:在教学研究上狠抓基础环节,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坚持每周都搞,每个人都搞,并形成阶段性经验积极进行推广。重视理论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坚持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聘请校外专家参与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革新方案,把课程建设的与时具进性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目前在金融保险专业中,遴选7门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即《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社会保险》、《人寿保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概论》。经过几年的努力,金融保险专业在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简易网络课程、试题库、习题集建设方面取得了扎实有效的进展,同时在每学期的学生评教活动中,保险、证券、经济法、金融方面的专职教师都得到学生高度认可与好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实现了师资力量提升
近两年通过对外引进,补充了师资新力量,这些年轻老师通过努力,在教学一线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此外,在已有师资基础上深挖现有潜力,采取灵活的方式对教师实施能力提升和结构优化,建立与校外专家的定期讨论和研讨制度,不断完善教学中的技能与技巧。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深造,目前金融保险专业的专职教师中已有5名教师考上了研究生或研究生已毕业,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和学历水平。
(三)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专业教学成果丰硕
几年以来我系金融保险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这一成果得益于长期不懈地重视教学工作和学生能力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每一位老师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技能培训教学、实践观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措施,积极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鼓励并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和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老师在同一学期、不同学期间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以提高彼此的教学水平与技巧。通过这些努力和付出,培养的学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04级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55人,考取保险人资格证书的比率为98.1%,就业率达到100%。05级金融保险专业学生考取保险人资格证书的比率为100%,06级保险人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达到93.8%。此外,部分学生参与全国股票大赛,取得二等奖。本专业还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科研规划,鼓励教师“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近年来,共取得省市级科研成果3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核心论文7篇。获院级奖励证书15件,市级奖励证书3件。
(四)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努力,金融保险专业与大唐联合保险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机会。每一届学生都可以根据开设专业的具体进展情况,分不同阶段在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具体内容由实训基地人员进行统一安排。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以便于在随后的学习中弥补不足。在三年培养中,注重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合作能力,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学生实训实践中,与实训基地人员共同打造学生成长的平台。
二、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保险专业建设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欠缺
受制于实训基地的支持不足(实训基地太少)以及教师观念、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因素,目前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真正推行和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的同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难以形成有别于其他同类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
(二)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高职教育是面向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走产学结合之路,专业建设也必须强化校企合作。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专业尚未真正形成校企互赢的合作机制。虽然建立了实习基地,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很多同学反映实习时间太短,无法掌握更多的业务流程。
(三)对科研的不重视导致科研力量薄弱
由于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在评职称中对是否承担或参与过科研项目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导致很多老师不重视科研项目,只重视发表学术论文,同时限于学校层次与激励不足问题,致使专门研究、专题研究比较少,老师们缺少内在动力,科研队伍难以发展壮大。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基本状况与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金融保险专业的发展,使之更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笔者建议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教学体系。
(一)完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专业特点以及社会对金融保险人才的规格要求,在突出基本能力、岗位能力、应变能力等各种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和应用。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多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并拓宽实习实训领域和增加时间,让学生接受系统理论知识后,能够有充足的机会得到锻炼,而不仅仅单纯追求一种形式。在目前已有模式上探索新的有效方案,突出实践部分,注重实用性,与实践单位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依据需要随时调整培养方法和培养措施,使之具有针对性,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二)改革课程体系及其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针对职业岗位特点实施教学计划,注重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构建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个性发展需要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不同需要,制定多个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办法。重点从基本素质、专业技能、专题讲座三方面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老师讲授中,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将一些不需用的课程内容加以削减;同时向学生传授道德、礼仪、安全、健康、法律等基本素质和修养的有关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针对我系职专层次的学生加强专业技能基本平台建设,包括主干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训、实习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聘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为加深或拓展专业方向为目标的专题讲座,开拓学生视野。
(三)改革考试方法,建立创新的评价体系
从改革考试制度入手,继续完善对学生学习效果检验的评价体系。我们可以尝试如下做法:一是文化课抽查考核必须掌握的内容,专业课强化实践考试;二是取消单纯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改为考试与综合测评、多元评价、多证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三是实行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践,半工半读;鼓励学生选修其它专业课程,掌握多门技能,参加技能实践。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应能够充分调动各类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根据自己个性特长,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
(四)建设第二课堂,培养学生适应能力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各项资格培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将学生活动与核心课程、潜在课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整体课程体系。发动骨干学生力量,组建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以传帮带形式培养学生自适应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扩充实习实训平台
积极发挥老师、学校和毕业生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建立有效的实践基地,如证券、金融基地,给学生提供多种技能的操作与应用平台。采购支持相关技能训练的应用软件,建立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平台。
实习学生可在各类工商企业、外资企业、服务行业等领域从事市场开拓、营销策划、采购管理、营业管理、销售管理、办公文案管理、网络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运营等项工作。
二、参加实习班级、人数及实习形式
(一)实习班级及人数:d04营销1、2班,共计76人,
(二)实习形式:系部集中统一实习与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分散实习相结合
1、推荐实习就业
由学院、系部统一联系实习单位,原则上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对于不服从分配的毕业生,不再参与第二次分配,学生必须自行寻找实习单位。
目前的实习单位有:
张店牵引电机厂、山川医药机械有限公司、黄河龙集团公司、金帝购物广场、淄博糖酒站、淄博商厦、胜大集团、奥德隆集团、淄博可口可乐公司、大福源超市、桓台聚鑫化工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淄博分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淄博分公司、淄博鸿运物流、淄博弘志外运、淄博新星集团、华光陶瓷、东泰集团等
带队教师:巩象忠、张长学、赵传波、白雪、刘萌、崔子龙
2、自找单位,自行实习
由学生自行联系单位,自愿组成实习小组,进行与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有关的实习活动。
具体指导教师:赵传波、巩象忠、张长学
三、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袁长明 毕思勇
组 员: 巩象忠、张长学、赵传波、白雪、刘萌、崔子龙
实习小组的任务是:
(一)帮助联系或落实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
(二)检查实习进度,反馈实习意见,帮助解决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联系实习指导老师及有关事项;
(四)考核学生实习成果。
四、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实习时间及进程安排
系部实习就业动员大会定在xx年1月9日下午14:00—15:00,地点6306教室。实习分为二个阶段,即毕业实习阶段和毕业论文撰写、答辩阶段。每一阶段的实习内容和主要目标如下:
(一)毕业实习阶段(xx年2月10日至xx年4月10日):所有学生均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岗位上进行实岗操作。具体实习单位原则上由学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并结合日后工作意向自行确定。自行安排实习单位的学生须在2月20日前把实习单位接受函交与辅导员;没有联系到实习单位者,与辅导员联系,由系部协调安排。
1、实习要求:
通过实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已学习过的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进一步缩小理论教学与企业营销实践的差距,为以后学生很快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成为优秀的营销管理人才打下基础。
2、实习内容:
(1)在实习指导教师和所在实习单位有关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深入到企业营销活动的有关部门与科室的具体业务中去,进行实岗操作,尽快适应相关岗位要求和熟悉岗位技能。
(2)实习期间撰写实习报告,字数不少于xx字。
(3)结合工商系网站给出的论文参考题目、也可自行设计初步确定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
3、实习报告格式要求:
(1)、封面:论文题目(字体3号)、系别、班级、姓名、学号。字体为:黑体、四号。
(2)、正文:仿宋、小四号。
(3)、纸张:a4。用微机打印。
(4)、实习报告中须有实习单位对毕业生的实习鉴定(实习单位盖章),指导教师对实习报告写出评语,并根据实习情况评定成绩。
(5)实习报告不少于2千字,上交一式三份。
(二)、毕业论文写作、答辩阶段(xx年4月10日至xx年5月26日):
1、毕业论文写作目的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学生的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是:
(1)、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2)、检验学生专科阶段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3)、对学生科研能力的综合训练和全面检验
3、毕业论文要求
(1)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搜集、整理毕业论文题目的相关资料,拟订毕业论文的提纲,撰写毕业论文。
(2)毕业论文结构布局的基本格式由标题、中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具体参见工商系网站上的论文指导书)。
(3)在论文的撰写方面,要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专业知识,对实际问题作具体的分析,把观点和材料密切结合起来,力求做到:观点明确,材料可靠,分析透彻,论证有利,结论科学。论文不少于3千字。
(4)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凡毕业论文的书面主要内容为抄袭,或弄虚作假,伪造数据者,成绩以不及格论处。
4、毕业论文选题。各位同学请参考以下论文题目作为你的毕业论文选题,也可以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题目。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见附表一。
5、论文指导教师安排见附表二。
五、实习成绩考核
(一)实习报告考核(占20%)
A、 是培养精英的教育
B、 关注学生的技能培养
C、 以通识教育为基础
D、 以基础能力和技能教育为主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大学生在参与校内外的勤工助学时应考虑()。1.0 分
A、 学业和勤工之间的关系
B、 维护自身的权利
C、 确保勤工助学的规范化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大学生阅读要注意()相结合。1.0 分
A、 趣读与乐读
B、 浅读与深读
C、 细读与粗读
D、 泛读与精读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是指围绕课程所教学的内容,老师要求学生展开针对性的研究所写的论文。1.0
A、 毕业论文
B、 专业论文
C、 课程论文
D、 学期论文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谈恋爱对大学生而言是应该是一个()。1.0 分
A、 从众的选择
B、 被动的选择
C、 个体的选择
D、 禁止的选择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大学生可以通过加入大学的(),来共同进行锻炼,提高运动技能。1.0 分
A、 运动俱乐部
B、 体育社团
C、 体育圈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7调查显示,在我国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大概占到()的比重。1.0 分
A、 .1
B、 .2 分
C、 .3
D、 .4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下列属于大学生高考后遗症的是()。1.0 分
A、 自恃过高
B、 缺失目标
C、 无所适从
D、 目标多元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9确定大学目标,以下哪一因素不需要考虑?()1.0 分
A、 个人能力
B、 学校环境
C、 同学目标
D、 个人兴趣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0大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研究或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需处理好的问题是()。1.0
A、 认真听取老师、导师的论文建议
B、 认真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具体研究
C、 处理好找工作、实习与写论文之间的关系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1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可能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是()。1.0 分
A、 师生矛盾
B、 舍友矛盾
C、 同学矛盾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2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出相关问题,其中不包括()。1.0 分
A、 目标是否合理
B、 目标是否熟记于心
C、 自身的努力程度
D、 是否存在外部因素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3下列不属于大学生内涵培养需要注意的是()。1.0 分
A、 心灵建设
B、 心灵发展
C、 魅力展现
D、 人格培养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4关于中国大学课程考核的计分方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 分
A、 一般情况下,五分制中得到3分以上为合格
B、 五分制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能力的提高
C、 五分制强调学生对每一个分数的把握
D、 现在的大学课程考核更加的动态、综合、持续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分
15大学允许学生质疑老师,最需要创造的条件是()。1.0 分
A、 师生平等
B、 学生评教
C、 学术自由
D、 第三方出试卷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6应聘管理岗位对大学生在核心竞争力的()方面要求会比较高。1.0 分
A、 观察能力
B、 学习能力
C、 思维能力
D、 沟通能力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7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时,大学生应保持()的态度。1.0 分
A、 盲目乐观
B、 悲观消极
C、 问题导向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8一些大学生对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这种无所谓实际是一种()。1.0 分
A、 自卑的心理
B、 拖延症的表现
C、 盲目乐观的心态
D、 不负责的态度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学生在选择创业时会面临()方面的局限。1.0 分
A、 自身的创业能力
B、 团队合作
C、 心理心态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0提高大学生形象,需处理好()之间的关系。1.0 分
A、 群体和个体
B、 外在与内涵
C、 语言与行动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1以下哪一因素是大学生创业最大的障碍?1.0 分
A、 缺乏资金
B、 父母不支持
C、 本人的创业意识和能力缺乏
D、 学业冲突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2通过()可以有效提高时间效率。1.0 分
A、 提高专注力
B、 科学用脑
C、 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3参与社会实践需注意()。1.0 分
A、 结合专业
B、 合理规划
C、 注意安全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4应聘技术类岗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更注重()方面。1.0 分
A、 创新创造能力
B、 团队协作能力
C、 以结果为导向的能力
D、 表达能力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5以下哪种就业行为是不符合公平就业的?()1.0 分
A、 学校把就业需求信息,告诉个别毕业生
B、 学校组织专题就业招聘会
C、 学校把就业需求信息在校园网上
D、 全市性的大学生招聘会场地选择在一所大学里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6下列关于研究生免推入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 分
A、 免推并不意味着免试,被推学生仍然要参加面试
B、 名校学生在免推中占有优势
C、 获得免推资格的学生都被限制只能报考本校
D、 一些高校会通过组织夏令营、秋令营的形式确定免推人选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7大学生在写简历时应避免()问题。1.0 分
A、 缺乏针对性
B、 缺乏真实性
C、 缺乏自信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8关于大学生的自主性,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A、 选择做真正有价值的事
B、 自愿选择是否加入社团
C、 根据自己兴趣选修课程,学校排的课表可以忽略
D、 可以自主进行社会实践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9大学期间合理目标的设置,需要考虑目标的()。1.0 分
A、 适应性
B、 实际性
C、 一致性
D、 多样性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0大学生在制定计划时遵循的原则不包括()。1.0 分
A、 科学性原则
B、 现实性原则
C、 可变性原则
D、 可行性原则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1大学生通过()可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1.0 分
A、 同学间的沟通
B、 与老师的交流
C、 社团中的锻炼
D、 写论文的机会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2关于炒股对大学生的意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 分
A、 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理财意识
B、 可以让大学生了解整个国家的经济运作
C、 可以让大学生一夜暴富
D、 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企业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3针对大学生,以下投资理财方式中最保险的是()。1.0 分
A、 储蓄
B、 购买理财产品
C、 投资
D、 购买保险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4在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时,应考虑将目标与()结合。1.0 分
A、 兴趣、时间
B、 能力、实践
C、 时间、计划
D、 兴趣、能力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5()做事是充分地把时间利用起来,可以把时间的最大价值发展出来。1.0
A、 并行
B、 串行
C、 多行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6对大学生而言,什么原因可能会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1.0 分
A、 环境适应问题
B、 学业、就业压力
关键词:生育观,差异原因,解决途径
(一)
生育观是人们对生儿育女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包括生育态度、生育的性别取向、理想子女数、对子女质量的期待等。在古代,“女人”与“小人”同类,共归于“难养”之列,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意识和种种人为的因素,造成了人们“生了男儿似得真金,生了女儿如得粪土”的观念。“养儿防老”、“多子多福”更是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然而,曾几何时,“重男轻女”、“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观念悄悄被人们抛弃,取而代之的,已是“男女平等”、“养儿不为防老”、“生得多不如养得好”的新观念。当然,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城市,如今的农村,人们又是怎样对待生儿育女的呢?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依然能看到拖儿带女的“超生队伍”,农村人依然坚持传统的生育观念。是什么造成了城乡生育观如此大的差异呢?首先,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城乡生育观差异的根本原因。其次,城乡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也是城乡生育观差异的重要原因。如何缩小城乡生育观的这种差异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
生育观是人们对生儿育女的观点和看法,它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在生育问题上的具体体现,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观念是建立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之上的。城乡生育观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归根到底是城乡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社会意识方面的差异。
1、我国城乡经济条件极不平衡是城乡生育观差异的根本原因。
2003年,东部地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比率为2.53,中部地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比率为2.93,西部地区城乡人均收入的比率为3.83,全国城乡人均收入比率为3.09。论文参考网。③城市居民收入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费用也随之提高,相应地,抚育子女的费用即生育孩子的经济成本也随之提高,人们不愿为了生孩子而承担更多的压力,希望子女的质量得以提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更多强烈,人们会把更多的金钱和精力花在子女身上,培养子女成才。这就形成了“少生优生”的生育观。相反,由于农村居民收入低,生活水平和生活费用不高,抚育子女的经济成本也不高,所以,农村居民希望多子。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们有医疗保险、人寿保险、养老保险等多种社会保险,还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即低保,人们的生活有了保障。而农村基本上没有任何社会保险,人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只有靠多生孩子增加劳动力来增加收入,从而保障家庭的生活。在养老问题方面,城市的养老工作做得比较好,能够做到老有所终、老有所养,人们不再为了养老而生儿育女;国家虽然对农村的养老问题非常关注,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的养老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论文参考网。所以使得城市居民对于生男生女都无所谓,甚至不生子女;而农村居民则希望多生子女特别是多生儿子以便养老。
2、城乡教育水平的高低是造成城乡生育观差异的另一重要原因。
2003年,东部地区城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差距是1.52年,中部是1.80年,西部是2.38年,也就是说中国城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差距是1.90年。④这是从纵向看中国城乡教育,而从横向看,城市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都齐步进行,农村则只有基础教育而很少有职业教育,农村的职业教育是在“干中学”的过程中完成的。另一方面,政府在教育投入方面城市与农村也有很大的差距。2002年,全社会各项教育投资5800多亿元,不到总人口4%的城市居民占用了其中的77%,而超过总量60%的农村人口,只获得23%的教育经费。⑤在每10万人中,城镇拥有中学8.03所,其中高中2.61所,农村拥有5.08所,其中高中0.3所,每万人中,城镇拥有中学教师68.33人,而农村仅为24.33人。⑥这种教育投资的偏向使得城乡居民文化程度有很大的差距,高学历的人集中在城市而文盲半文盲集中在农村,城市居民文化程度高,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也高,人们更在乎自身的社会价值是否得到实现,对生育问题并不是很在乎。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低,书读得少,没见过什么世面,对于人生的追求也很简单,因此受传统生育观的影响也比较深。
3、“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传统生育观的影响也是城乡生育观差异的重要原因。
生育观虽说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但它也有相对独立的一面。生育观一经形成,便有其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表现在它的继承与发扬上,由于城市是社会中比较活跃的因素,经济、政治、文化的变革和变迁也比较频繁,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变化得快,因此传统的生育观对人们生育观的影响不大。而在农村,一层不变的土地生产经营方式,决定了劳动力的重要性,人们仍然崇尚多生多育。由于经济不发达,人们不能摆脱自然的约束,更不能摆脱传统生育观的影响。
(三)
由于我国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城乡生育观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只有缩小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等之间的差别,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城乡生育观的差异。
1、发展农村教育是缩小城乡生育观差异的基础。
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对农村学生免收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生活费补助,搞好学前教育,办好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水平。
抓好农村的职业教育,改变以往农民“干中学”的落后方式,有组织地针对成年农民的技能培训,使农民掌握更多的技能,从而增加其获取收入的能力,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从而影响农民的生育观。农村基础教育方面,国家必须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只有把义务教育办成真正的义务教育而不是今天的收费教育,才可以使农民子女在接受教育时的成本降低,延长其受教育的年限,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农民子女的文化程度,向农民灌输先进、科学的生育观。
2、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生育观差异的根本途径。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用建设城市的理念建设农村,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只有当农村的经济发展了并赶上城市时,缩小城乡生育观的理想才能实现。
改变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城市农业,进一步拓展农业的产业、生态、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标准化基地,形成优质粮、绿色果、安全菜、优势畜牧、休闲观光五大农业功能区,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推进农产品综合开发和深度加工,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论文参考网。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使农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从而使农民树立科学、正确的生育观。
改善农村社会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促进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等级,抓好改水改厕工作,大力普及沼气,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促使农村生活的转变,加强对村镇建设的规划管理,提高农民的居住水平,增加对农村文化投资,扶持农村文化事业,加快教育水平的发展。只有从各方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才是解决城乡生育观差异问题的根本途径。
3、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城乡生育观的基本要求。
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首先把农村最需要给予生活保障的五保户和特困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然后待条件允许时再扩大困难户,逐步实现应保尽保,对保障对象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各项制度,形成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建立并有效实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大病救助制度、失学学生救助制度、无房危房户援助制度、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等,形成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搞好养老福利事业,逐步推进农民养老社会化。在继续搞好现有集体养老事业的基础上,通过政府、部门、各类集体单位筹资或者参股,举办不同档次、不同形式的老年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以及家庭托老所等,对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优待,逐步形成以社会养老为主体的养老服务网络,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农民的基本生活,才能为农村生育观的改变提供必要的条件。
此外,帮助城市居民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必不可少。不少城市居民认为传统生育观是过时的、落后的,因此他们奉行“少生优生”、“晚婚晚育”、“不生孩子”的生育观。“少生优生”、“晚婚晚育”固然是好,但“不生孩子”却未必。城市高学历、高收入的居民不生孩子,而农村文化程度低、收入低的居民则多生多育,这对我国人口素质、人口质量的提高有着消极的影响。必须帮助城市居民树立科学、正确的生育观,以缩小城乡生育观的差异,从而保证我国人口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①辜胜阻,“农村生育观的探索”,人大复印件《人口学》,1987年第1期。
②邓邦林,“生育观与贫困”,《人口研究》,1997年第5期。
③杜守东,“城乡生育观的社会经济分析”,《人口学刊》,1990年第6期。
④叶杨宗,“当代农民生育观初探”,《人口研究》,1988年第4期。
⑤杨卫军、张栓全,“信贷约束下的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人口与经济》2006年第1期。
⑥赵景辉,“中国城市人口生育意愿”1997年第5期。
⑦张文贤,《人口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第一版。
关键词:医患沟通 问题 对策
医患沟通是指在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领域中,坚持以医生为主导,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医患双方围绕着疾病、健康、心理、服务、诊疗等社会心理因素,将人文与医学紧密结合,通过多种有效途径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与沟通,促使医患双方达成共识并建立一种良好的互信合作关系,最终以维护健康、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医学发展为目标。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及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医患沟通逐渐成了医疗服务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临床实践中,不再只是单单注重知识、注重医技的问题,而更多的是关注人文情怀、关注态度的问题,要弘扬和继承人文精神,讲究人文关怀。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医学教育方面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尤其是在医学的人文教育方面尤为突出,就我国目前状况来说,要想真正实现有效的医患沟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医患沟通不畅的原因分析
1.法律制度分析
站在法律的角度来分析医患沟通不畅的成因,主要概括为以下的方面:
一是医患沟通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不到位。目前,我国对医患沟通适用和调整的法律尚未建立,临床过程中所面临的履行告知的标准、要求、界定及范围,医疗特权的免责及范围,具有知情同意权的主体地位的排序等问题,都还缺乏相关的司法解释或者是明确的法律条款,以至于造成医患双方在临床实践的司法过程中常遭遇到困惑及尴尬的场景。
二是医患双方法律上的主体地位不平等。目前,虽然我国法律已经对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所享有的知情同意权及主体地位平等权有所规定,但是,就作为医疗主体的医院及医务人员来说,他们对患者的主体意识依旧落后,缺乏对现行法律中有关医患沟通问题规定条款的清晰认识,缺乏主动沟通的意识,仍以“家长式”、“权威式”的行事方式为主,为医患沟通不畅埋下了隐患。
2.医疗体制分析
目前我国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经费投入难以保证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医疗机构为了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行,必须依靠医疗收入来弥补政府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从而形成了以“利”为主的观念,即医务人员的收入增加,患者的费用就增加,医务人员的收入减少,患者的费用就降低。除此,现阶段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国家不能分担患者的过多负担,在医疗费用中个人支出占的比重较大,患者的经济负担沉重,这种医疗制度导致医患双方在涉及到经济利益时往往处于对立面,以至于患者可能将矛头指向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将其作为自身发泄的对象,成了当前医患沟通的主要障碍。
二、研究促进医患沟通的对策或可行性建议
1.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结合我国的国情,加快医患沟通的立法,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是完善医患沟通的立法和行政工作。通过立法或法规的形式来完善现有制度的缺陷,建立“患者安全和医师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机制,确立有关患者诊疗中安全的原则以及医生发生重大医疗事故必须马上报告的原则等。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患者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制度,培养患者的医学知识,缩小医患间的认知差距。吸收借鉴国际上通用的“监察人”制度,在现行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加入医疗机构的“监察人”制度的设立,即由法律指定的第三方中立者,依法收集信息,定期通告给全社会,对医疗机构的日常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是改革司法诉讼制度。首先要控制诉讼频率,初期可将医疗案件交给专门设立的医疗仲裁委员会来处理,最后再通过设立诉讼前检查机制或法院立案机制,对医疗事件进行审查,避免患者滥用诉讼权,遏制案件的数量。其次要控制诉讼赔偿额,取消法律中关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其他被告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确立实际损失赔偿额及限额赔偿的原则,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再次必须修改法律中关于知情同意权的部分规定,对医疗义务的标准进行修改,以减轻医务人员的压力;通过立法保障仲裁机构或司法部门决定患者或受害人需要多少必要的信息的相关权利的行使。最后O立简易审判程序,由专门审理案件的法官组成医疗事故法庭,通过其积累的经验、技巧、知识等,加快案件的处理;另外经被告、原告的同意,可遵循简易审判程序,双方采取和解或协商的方式解决。
三是通过法律设立替代性医疗事故解决机制。目前解决医疗事故的司法诉讼方式具有效率低下、费时费力等缺陷,为弥补这一缺憾,有必要通过法律设立关于医疗仲裁及和解等非诉讼解决方式,即引入第三方---替代性医疗事故解决机制(ADR)。除此,还有一种综合性ADR方法,虽然ADR的方式多样化,但主要的还是以仲裁和调解的方式为主,综合性ADR方法即多种ADR方法的混合使用,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例如在“调解仲裁中”,必须先采取调解的方式,调解不成功才可以采取仲裁的方式。
2.完善医疗体制
一是全面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和保险法律,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消除医患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全面的强制性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独立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以商业保险为模式,规定医务人员必须与赔偿责任挂钩,医疗执业责任保险费由医务人员个人风险储蓄金和医疗机构固定保险费两部分组成。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增加了医保药品品种,优化了药品的结构,医生给药更加的方便,有利于解决患者“看病贵”的问题,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其经济负担,为医患沟通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积极扩大新农合和医保的覆盖面,大力发展城市和农村的社区卫生服务,增加卫生服务的供给量,平衡医患之间的供求矛盾,尽力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提升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
参考文献
[1]吕惠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年10期
[2]胡春燕,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制体系构建:理论与路径选择,[期刊论文],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期
[3]李沛然,刘永忠,刍议当前医患沟通中的困境与对策,[期刊论文],中国卫生产业,2015年2期
[4]朱国蓉.贾雨晨,影响医患沟通的因素及改善对策探究,[期刊论文],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5期
[5]洪明,医患关系中红包现象的医学伦理学再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年2期
[6]张立军,徐存,浅析当前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理论观察,2015年6期
[7]蒋步锦,医患沟通现状分析及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34期
[8]李海云,张建华,姜良美,影响医患沟通的障碍分析及对策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年6期.
[9]焦峰,王晓燕,张建,梁立智,关丽征,宋晓霞,医患沟通障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B市5家三甲医院的实地调查,[期刊论文],中国医院,2011年6期.
作者简介
徐昆利,1993,汉,云南省曲靖市,硕士,就读于云南大学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