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时间:2022-09-05 01:45:50

导语:在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第1篇

【关键词】 TD-LTE 无线网络 多场景覆盖

前言:TD-LTE是多家公司研发的一种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其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但TD-LTE无线网络多场景覆盖问题一直是制约TD-LTE发展的重要问题。基于以上,本文简要探讨了TD-LTE无线网络的多场景覆盖解决方案,旨在促进TD-LTE无线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一、TD-LTE关键技术分析

1.1 TDD双工方式分析

TDD指的是时分双工技术,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至关重要,与时分双工技术相对应的是频分双工技术,即FDD[1]。在TDD模式下,移动通信系统上行和下行处于同一载波器中,只不过所处的时隙不同,通过信号调度方法能够实现对不同时隙的区分。

1.2 MIMO技术分析

MIMO技术指的是利用多天线来实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的技术,从本质上来讲,MIMO技术术语一种空间分集技术,其有着容量大、信号传输快速等特点,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1.3 AMC链路自适应技术

AMC链路自适应技术能够对网络信道的感知性特点进行充分应用,其能够通过信道反馈信息来实现对信道条件的分析,AMC链路自适应技术有着自动匹配功能,通过自动匹配原则能够分配编码方式和调制阶数,这对于无线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TD-LTE无线网络多场景覆盖解决方案探讨

2.1 TD-LTE规划

网络规划是通信系统网络覆盖工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无线网络多场景覆盖的初始环节,由此可见,探讨TDLTE网络规划的相关问题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TD-LTE网络规划的过程中,如何保证无线网络全面的覆盖面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覆盖面的扩展,应当注重以下三个问题:①重点覆盖:对区域内的重点场景进行覆盖,例如学校、运营商办公楼以及大型商场等重点场景进行覆盖;②主要街道覆盖:对城市中交通要道、交通枢纽要道、重要的商业街等主要街道进行无线网络覆盖[2];③总体覆盖:整体覆盖指的是将重点覆盖与主要街道覆盖相结合,同时实现两种覆盖,保证二者相互协调,从而对目标区域实现整体覆盖。

从内容上来看,TD-LTE网络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下面来进行规划内容的具体分析:①网络需求分析:主要指的是分析并了解需要无线网络覆盖的区域和地区,并明确区域内的网络需求;②估算网络规模:根据网络需求来确定网络容量以及具体的无线网络覆盖规模;③规划站址:以网络需求以及网络规模为基础,对机房、天馈架设等的位置进行合理的规划;④无线网络仿真:以下相关数学公式和传播模型为基础,对无线网络覆盖以及无线网络容量的进行仿真分析[3];④参数设计:参数设计主要指的是无线参数,例如频率规划参数等于TD-LTE网络系统相关的无线参数设计。

2.2 合理划分场景

要想实现TD-LTE无线网络多场景覆盖,合理的规划场景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场景划分完毕之后,才能够根据场景特点来解决无线网络覆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般来说,常见的场景划分为住宅、娱乐场所、医院、写字楼、大型商场等等,根据各个场景的特点来解决无线网络覆盖问题,实现多场景覆盖。

2.3 不同场景无线网络覆盖方法探讨

不同场景的特点不同,其无线网络覆盖的方法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下面选取常见的场景来探讨不同场景无线网络的覆盖方法。

1、写字楼。对于写字楼场景的无线网络覆盖来说,要想实现网络覆盖,需要解决一下几个场地的网络覆盖相关问题:①IF大厅:IF大厅一般区域面积较大,很容易出现室内信号外泄的问题,导致信号不强,因此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信号外泄,对于大厅内的无线网络覆盖来说,应当用定向天线来完成,对于IF大厅的全方位覆盖来说,应当用全向天线来实现;②电梯:在电梯的运行过程中,其网络信号干扰较强,信号通常较弱,因此通过小方向角、高增益的定向天线来实现覆盖,保证信号强度;③隔断办公区:对于一些石膏板隔断或纤维板隔断的办公区来说,应当对天线之间的距离进行合理控制,要保证在15米之内,以此来实现隔断办公区的无线网络覆盖。

2、医院。对于医院来说,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覆盖方法,单边病房为了避免信号外泄,应当优先选择定向挂壁天线或定向吸顶天线等定向天线。在布置天线的过程中,要对房间内结构进行考虑,最佳布置为病房门口。对于双边病房来说,应当在走廊、门口等位置布置全向吸顶天线[4]。此外,应当选择BBU-RRU方式来进行信源的部署。

3、 商场及娱乐场所。商场及娱乐场所楼层一般较高,但层数较少,隔断一般为模板,针对这些特点,可以在空旷区域建造微蜂窝,之后通过全向天线实现场景覆盖。可以选择微蜂窝、BBU、单通道RRU等作为信源。

2.4多场景覆盖中对MIMO技术的应用

2.4.1上行多用户MIMO

对于上行多用户MIMO来说,其上行天线配置为1×2,即采用发送天线的数量为一根,接收天线的数量为两根。采用虚拟MIMO传输方式能够对信道的容量进行进一步扩大,很多终端在对基站发送数据信号的过程中,这些终端占用率相同的时频资源,这种情况下,基站会将信号默认为一个终端不同天线发送的信号,这就形成了MIMO系统。以两个终端为例,两个终端和基站会组成2×2MIMO系统,如果只对上行进行考虑,终端自身并不知道自己是否处于MIMO系统中,此时基站只需要对多用户进行检测和完成用户选择匹配即可,这就在不增加终端复杂度的基础上增大了信道容量。

2.4.2下行多用户MIMO

相较于上行MIMO来说,下行MIMO方案较多,一般可以将其划分为空间复用和发射分集两类:①空间复用:指的是基站将占用相同视频资源的多个数据流发送给一个用户的MIMO方案,也成为单用户MIMO;②发射分集:指的是基站将占用相同视频资源的数据流发送给不同用户的MIMO方案,也称为空间多址。就目前来看,对于发射分集方案来说,其以预编码向量选择的预编码技术为基础,这种与编码技术是多用户MIMO场景的传送方案。

MIMO技术在多场景覆盖中的应用能够通过多天线空间自由度来实现用户分离,不同用户能够占用相同时频资源,采用发射端信号处理算法来实现用户之间干扰的限制,对时频资源进行服用来提升区域吞吐量,如果区域负载较大,则可以通过多用户调度算法来获得多用户分集增益效果,从而扩大系统容量。对于小间距天线来说,其能够形成带有明确指向性的波束,因此多用户MIMO在小间距高相关性天线系统中比较适用。在信道变化较快的过程中,小间距天线形成的宽波束能够保证各个用户分离的有效性。

MIMO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对于多场景覆盖来说,也有着不同的MIMO模式,以切换边界线为基础可以确定多场景覆盖应用的MIMO模式。以郊区为例,郊区比较开阔,用户不密集,因此可以采用波束赋形技术,其能够切换为发射分集模式,虽然这种模式仅仅能够获得分集增益,但其对信道环境以及移动速度等没有特殊要求,因此能够有效的发挥效果。对于MIMO天线数量的问题,一般确定的MIMO天线个数基本配置为上行1×2,下行2×2,这种天线数量的配置方式对于扩大信道容量,提升频谱利用率、改善数据传输质量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进行TD-LTE系统网络规划的过程中,一般应用MIMO技术来建设现网,这样能够有效满足TD-LTE系统对于延时和速率的要求。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从TD-LTE关键技术入手,探讨了其无线网络多场景覆盖,并例举了具体的场景来分析了覆盖方法,旨在为解决TD-LTE无线网络多场景覆盖问题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曹健. TD-LTE无线网络的多场景覆盖解决方案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3.

[2]翟英鸿,王强,魏康. 高速铁路TD-LTE无线网络覆盖方案的探讨[J]. 电信网技术,2014,11:89-93.

第2篇

[关键词]能源计量;无线传输;MODBUS;OPC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098-01

1.引言

钢铁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离不开能源计量数据,产品质量的改进要以精确的计量数据作为参考标准,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计划的制定要通过能源计量信息进行调整和制定。

国外发达国家在能源计量方面起步较早,一些钢铁企业根据自身需要针对不同能源种类设置了计量数据管理系统,系统功能包括能源数据的采集和信息管理分析能。我国冶金行业能源计量系统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各大钢铁企业纷纷建立自己能源管控中心。

2.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针对某压缩空气节能改造工程,本系统主要采集一期,三期空压站各管道压缩空气流量和空压站内空压机、干燥机的耗电量。根据系统测得的累计流量、压力和电能经过计算后为下一步空压机系统深度改造提供依据。

压缩空气计量系统通过交换机连接至公司现有能源计量网络,其数据需要提供给公司现有能源计量网络,压缩空气管道共14点,其中7点仪表用压缩空气,7点普通压缩空气;一期和三期空压站内及干燥机共有空压机16台,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3.系统实现

3.1 压缩空气流量监测

本系统压缩空气流量采集现场设备采用“无线传输,在线安装”的方式。首先,现场压缩空气管网复杂,监测点位置相对分散,若采用传统有线流量测量仪表一方面增加施工难度,另一方面管线的布置和电缆成本也较高。其次,在线安装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工期对计量周期的影响。每个流量数据采集点需分别采集流量、压力和温度三个实时参数。在压缩空气传输过程中,管道中被测气体的压力温度都在不断变化,这样被测气体的密度也就不断在进行着变换,因此在系统检测中引入了流量补偿功能。

本系统流量采集的核心部分为艾默生智能无线网关1420。网关和现场仪表及无线中继设备建立自组网络,并且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接入系统的设备进行自动管理和通讯。1420网关最多能和现场100台设备进行无线通讯,并能通过以太网、Modbus、串行、OPC、以太网和HART输出与数据历史库、传统主机系统和其它局域网应用系统连接。

3.2 空压机电量采集

本次压缩空气改造项目中,需对一期、三期空压站内的空压机和干燥机的耗电情况精细化的统计和分析,从而为后续节能效果进行精准的评测。

三相全参数电量采集模块采集能够精确采集空压机和干燥机运行状态下的各种电量参数,同时电量管理器还具有累计电量统计功能。

3.3 系统通讯协议

本系统现场采集设备和上位机采集计量系统的通讯方式为MODBUS TCP通信协议,而上位机采集系统和公司先用能源计量网之间则采用OPC通信方式。

本项目中,现场现有能源计量网上位机为运行在Windows系统上的CITECT系统,本次能源计量子系统上位机采用组态王软件,将组态王设置为OPC server,CITECT作为OPC client既能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同样也满足现场需求。

MODBUS 协议是应用于电子控制器上的一种通用语言。通过此协议,控制器相互之间、控制器经由网络(例如以太网)和其它设备之间可以通信。它已经成为一通用工业标准。而将MODBUS帧嵌套到TCP帧中则称之为MODBUS TCP协议。

系统通信协议的选取遵守简单性、开放性和实时性的原则,OPC和MODBUS协议均已广泛引用于工业监控领域,这样也为本系统的扩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4.运行效果

能源计量子系统上位机部分是基于亚控公司的组态王6.55开发的。在保证数据实时性、准确性的基础上,开发了权限登录、报表显示、历史曲线查询等功能,同时提供给使用者简明直观易操作的人机交互界面。系统运行效果如(图2)所示:

5.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一方面无线通讯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克服现场复杂的布线环境减少成本,另一方面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无线设备本身的成本也在逐步趋于稳定。以通用的通讯方式进行数据交互,既能保证系统通讯稳定,又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本文针对单介质区域化的能源计量需求,提出了一种以无线智能网关为核心的解决方案,在硬件设备投资和现场施工费用方面相较于传统计量方案有很大优势,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稳定,达到计量需求。

参考文献

[1] 吴海,赵巍,田斌等.无线传感器网中的加权距离节点选择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34(3):257-261.

第3篇

我们看到,惠普、思科、英特尔、索尼等IT巨头都为无线网络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准备。特别是惠普公司,它在近期收购了技术领先的Colubris Networks公司,力图成为未来的无线网络市场的领跑者。在收购之后两个月内,惠普就宣布将Colubris Networks产品线集成到现有ProCurve网络产品组合中,同时了全新802.11n无线接入点,以实现网络的高带宽应用。惠普对于抢占无线网络市场制高点的急迫心情,以及为之而进行的巨大投入可略见一斑。

众所周知,Colubris Networks在无线领域有着领先的技术和多年累积的经验。作为一家专门从事企业无线网络与运营部署的提供商,Colubris Networks的高度安全、可管理、节省成本的无线网络解决方案一直备受好评,它能与现有的客户网络无缝集成,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简化管理复杂性。目前,惠普ProCurve已经推出了涵盖酒店、运输、医疗保健、制造、服务提供商和教育等垂直市场的解决方案,而收购Colubris不仅增强了ProCurve有线和无线解决方案,还成功捕捉了进军无线覆盖市场的良机,能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多、更出色的产品和服务。

目前,企业的网络向无线网络迁移和融合变得简单,并且总体拥有成本减低。企业向无线网络转换的演变成为必然。惠普ProCurve很早就意识到,无线局域网架构将经历一场变革,以满足市场与802.11n技术变更对网络性能和可扩展性的需求。ProCurve经过优化的无线局域网架构可进行不断扩展,并通过网络边缘的智能接入点提高网络容量。这种优化方法能够避免网络瓶颈,并大幅提高架构性能。惠普ProCurve经过优化的无线局域网架构已为迁移到802.11n做好了充分准备,不仅可为用户提供强大的投资保护,还可以广泛部署于全球各行业现有的802.11a/b/g网络中。因而,企业无需对整个无线局域网或有线局域网进行大的改动,即可在需要时轻松完成802.11n的部署。

第4篇

尽管IT的寒冬还未渡过,但WLAN以其便利的安装、使用,高速的接入速度,可移动的接入方式赢得了众多公司、政府、个人以及电信运营商的青睐。但WLAN中,由于传送的数据是利用无线电波在空中辐射传播,无线电波可以穿透天花板、地板和墙壁,发射的数据可能到达预期之外的、安装在不同楼层,甚至是发射机所在的大楼之外的接收设备,数据安全也就成为最重要的问题。

问题一:容易侵入

无线局域网非常容易被发现,为了能够使用户发现无线网络的存在,网络必须发送有特定参数的信标帧,这样就给攻击者提供了必要的网络信息。入侵者可以通过高灵敏度天线从公路边、楼宇中以及其他任何地方对网络发起攻击而不需要任何物理方式的侵入。

解决方案:加强网络访问控制

容易访问不等于容易受到攻击。一种极端的手段是通过房屋的电磁屏蔽来防止电磁波的泄漏,当然通过强大的网络访问控制可以减少无线网络配置的风险。如果将AP安置在像防火墙这样的网络安全设备的外面,最好考虑通过VPN技术连接到主干网络,更好的办法是使用基于IEEE802.1x的新的无线网络产品。IEEE802.1x定义了用户级认证的新的帧的类型,借助于企业网已经存在的用户数据库,将前端基于IEEE802.1X无线网络的认证转换到后端基于有线网络的RASIUS认证。

问题二 :非法的AP

无线局域网易于访问和配置简单的特性,使网络管理员和安全官员非常头痛。因为任何人的计算机都可以通过自己购买的AP,不经过授权而连入网络。很多部门未通过公司IT中心授权就自建无线局域网,用户通过非法AP接入给网络带来很大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定期进行的站点审查

像其他许多网络一样,无线网络在安全管理方面也有相应的要求。在入侵者使用网络之前通过接收天线找到未被授权的网络,通过物理站点的监测应当尽可能地频繁进行,频繁的监测可增加发现非法配置站点的存在几率,但是这样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并且移动性很差。一种折衷的办法是选择小型的手持式检测设备。管理员可以通过手持扫描设备随时到网络的任何位置进行检测。

问题三:经授权使用服务

一半以上的用户在使用AP时只是在其默认的配置基础上进行很少的修改。几乎所有的AP都按照默认配置来开启WEP进行加密或者使用原厂提供的默认密钥。由于无线局域网的开放式访问方式,未经授权擅自使用网络资源不仅会增加带宽费用,更可能会导致法律纠纷。而且未经授权的用户没有遵守服务提供商提出的服务条款,可能会导致ISP中断服务。

解决方案:加强安全认证

最好的防御方法就是阻止未被认证的用户进入网络,由于访问特权是基于用户身份的,所以通过加密办法对认证过程进行加密是进行认证的前提,通过VPN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通过电波传输的网络流量。

一旦网络成功配置,严格的认证方式和认证策略将是至关重要的。另外还需要定期对无线网络进行测试,以确保网络设备使用了安全认证机制,并确保网络设备的配置正常。

问题四:服务和性能的限制

无线局域网的传输带宽是有限的,由于物理层的开销,使无线局域网的实际最高有效吞吐量仅为标准的一半,并且该带宽是被AP所有用户共享的。

无线带宽可以被几种方式吞噬:来自有线网络远远超过无线网络带宽的网络流量,如果攻击者从快速以太网发送大量的Ping流量,就会轻易地吞噬AP有限的带宽;如果发送广播流量,就会同时阻塞多个AP;攻击者可以在同无线网络相同的无线信道内发送信号,这样被攻击的网络就会通过CSMA/CA机制进行自动适应,同样影响无线网络的传输;另外,传输较大的数据文件或者复杂的client/server系统都会产生很大的网络流量。

解决方案:网络检测

定位性能故障应当从监测和发现问题入手,很多AP可以通过SNMP报告统计信息,但是信息十分有限,不能反映用户的实际问题。而无线网络测试仪则能够如实反映当前位置信号的质量和网络健康情况。测试仪可以有效识别网络速率、帧的类型,帮助进行故障定位。

问题五:地址欺骗和会话拦截

由于802.11无线局域网对数据帧不进行认证操作,攻击者可以通过欺骗帧去重定向数据流和使ARP表变得混乱,通过非常简单的方法,攻击者可以轻易获得网络中站点的MAC地址,这些地址可以被用来恶意攻击时使用。

除攻击者通过欺骗帧进行攻击外,攻击者还可以通过截获会话帧发现AP中存在的认证缺陷,通过监测AP发出的广播帧发现AP的存在。然而,由于802.11没有要求AP必须证明自己真是一个AP,攻击者很容易装扮成AP进入网络,通过这样的AP,攻击者可以进一步获取认证身份信息从而进入网络。在没有采用802.11i对每一个802.11 MAC帧进行认证的技术前,通过会话拦截实现的网络入侵是无法避免的。

解决方案:同重要网络隔离

在802.11i被正式批准之前,MAC地址欺骗对无线网络的威胁依然存在。网络管理员必须将无线网络同易受攻击的核心网络脱离开。

问题六 :流量分析与流量侦听

802.11无法防止攻击者采用被动方式监听网络流量,而任何无线网络分析仪都可以不受任何阻碍地截获未进行加密的网络流量。目前,WEP有漏洞可以被攻击者利用,它仅能保护用户和网络通信的初始数据,并且管理和控制帧是不能被WEP加密和认证的,这样就给攻击者以欺骗帧中止网络通信提供了机会。早期,WEP非常容易被Airsnort、WEPcrack一类的工具解密,但后来很多厂商的固件可以避免这些已知的攻击。作为防护功能的扩展,最新的无线局域网产品的防护功能更进了一步,利用密钥管理协议实现每15分钟更换一次WEP密钥。即使最繁忙的网络也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产生足够的数据证实攻击者破获密钥。

解决方案:采用可靠的协议进行加密

如果用户的无线网络用于传输比较敏感的数据,那么仅用WEP加密方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一步采用像SSH、SSL、IPSec等加密技术来加强数据的安全性。

问题七:高级入侵

一旦攻击者进入无线网络,它将成为进一步入侵其他系统的起点。很多网络都有一套经过精心设置的安全设备作为网络的外壳,以防止非法攻击,但是在外壳保护的网络内部确是非常的脆弱容易受到攻击的。无线网络可以通过简单配置就可快速地接入网络主干,但这样会使网络暴露在攻击者面前。即使有一定边界安全设备的网络,同样也会使网络暴露出来从而遭到攻击。

第5篇

【关键词】3G无线网络;规划建设;传输网络;设备选型

随着我国通信行业的蓬勃发展,国内移动通信市场不断扩大,移动用户数量日益增加。近几年,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于运营商竞争的需要和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前景,3G无线网络在我国农村地区的部署已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但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无线网络建设难度大,同时网络规划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移动通信系统的质量。因此,运营商若想在满足信号覆盖、系统容量和网络质量的基础上使成本最低,并且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做好3G无线网络规划建设的工作。本文通过探讨农村地区3G无线网络规划建设的相关情况,希望对3G无线网络的部署有所帮助。

1.农村地区3G无线网络规划分析

1.1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某地3G网络建设初期的重点在于城市和经济发达的乡镇,但是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农村地区的通信状况必然要求持续跟进和改善,因此农村地区的3G无线网络建设应同步纳入规划,统一规划,分布实施。

1.2 小容量,大覆盖

农村地区话务量非常低,因此可以根据市场的发展目标及竞争对手的网络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覆盖目标。

建议的地区建网思路主要是:小容量,大覆盖,采用多种覆盖方式灵活组网,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覆盖。

2.农村地区3G无线网络建设规划思考

2.1 无线传播模型的选择

在3G无线网络规划中,需要根据不同场景下的无线传播方式和特性,应用不同的传播模型进行覆盖预测或者场强预测,因此准确选择与确定无线传播模型是做好3G无线网络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下面分别介绍传统的Okumura-Hata和Walfish-Ikegami模型,以及爱立信特有的9999和Urban-3D模型。

2.1.1 Okumura-Hata(下称OH)模型

OH模型是一种适用于对宏蜂窝基站的覆盖范围进行预测的模型,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无线系统的信号传播预测中。

2.1.2 Walfish-Ikegami(下称WI)模型

WI模型在很多方面具有与OH模型互补的特点,如其适用范围为0.2~5.0km,对普通的城市区域,特别是建筑物类型单一、分布均匀的环境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但由于其适用范围比较窄,传统上WI模型的使用较OH模型要少些。

2.1.3 爱立信9999模型

9999模型的适用条件为:频率区间150~2500MHz,预测半径0.2~100km,天线高度20~200m。

在实际工作中,9999模型一般用于人工建筑物较少或稀疏、主要地形为自然环境的场合,如农村、山地、海岸线等城镇以外的站间距较大的区域。

2.1.4 爱立信Urban-3D模型

与上述模型相比,爱立信Urban-3D模型的原理要更加复杂,考虑的情况也更为详尽,图1是它的算法示意图。

对某一点来说,Urban-3D模型会对从发射机沿2个方向传来的信号进行综合考虑,取衰减量较小的值作为预测结果。

2.2 覆盖容量和质量的考虑

在无线网络规划中,影响成本的最主要因素是基站数量,收益则与网络的竞争力直接相关。网络规划的前提是需要运营商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规划目标,包括覆盖目标、容量目标和质量目标,这些目标要求就决定了网络的基站数量和网络的竞争力。

在农村地区无线网络规划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域做到有不同程度的侧重覆盖,并且注意重要的点(如著名旅游景点、重要乡镇等)、面覆盖目标的结合以及重要的线、面覆盖目标的结合,最终达到完善的覆盖效果。

农村地区的经济大都不够发达,人口也比较稀少,除少量较大的城镇外,容量上一般不会存在问题,所以可不作为考虑的重点。具体的规划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2.2.1 初期

根据人口密集程度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较大规模的城镇要给予重点覆盖;较小规模的城镇、村庄可以根据需要做到适当的面覆盖。

2.2.2 中期

提高初期连续覆盖区域的覆盖质量。

对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进行连续覆盖建设。

在高速公路沿线连续覆盖的基础上,实现周边一定距离范围内乡镇的面覆盖,建设国道、铁道和沿海的面覆盖。

对省一级风景区进行覆盖。

不要求全省连续覆盖。

2.2.3 后期

在提高已有覆盖质量的同时,进行面覆盖的补缺、补漏工作。

完善点、线、面覆盖的结合,对除高速公路和国道以外的交通干线也要给予适当的覆盖。

对局部话务量特别高和干扰严重的区域,考虑添加新的载频。

2.3 特殊场景的覆盖解决方案

2.3.1 公路、铁路的解决方案

国道干线、高速公路及铁路干线沿线的覆盖是运营商解决郊区覆盖时需重点关注的区域。

这些区域共同的特点是话务量较低,基本按线分布;一般考虑以带状的沿线覆盖为主,适当兼顾周边乡镇的覆盖。在方案上一般采用容易安装、成本低、维护简单且布网快速的产品,同时结合高增益天线进行定点覆盖;配置上多以两扇区为主;对于曲折的线路,射频远端模块(RRU)可适当置远,以实现定点覆盖。

2.3.2 盘山公路的解决方案

这些情况下,单靠调整天线的方向下倾角已经无法平衡覆盖和干扰之间的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把这些干扰严重的小区用不同的载频来做覆盖。即在上下层之间有较严重干扰的小区采用分层结构,引入第二个载频,从而避免相互之间的同频干扰。

2.3.3 隧道的解决方案

a)隧道按通过车辆的性质可以分为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和地铁隧道;按长度可以分为短隧道、中等隧道、长隧道和多段隧道等。

短隧道是指可以用一个天线点覆盖的隧道,长度小于1km;中等隧道是指隧道两端至少用2个天线点覆盖的隧道,长度大约1~2km;长隧道是指要用多个天线来覆盖的隧道,长度在2km以上。

b)可以采用宏蜂窝、微蜂窝、RRU或直放站等作为覆盖的信号源。如果使用RRU则可实现光纤拉远,且可有多个RRU远端,效果比使用直放站要好得多。

公路隧道和铁路隧道由于话务量小,一般用微蜂窝或直放站作信号源;地铁覆盖由于话务量较大,采用宏蜂窝作信号源。另外信号源的选择也受机房、传输、供电、设备和天线安装等条件的限制。

c)根据公路隧道和铁路隧道的覆盖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类型的天线系统: 普通天线、分布式天线系统、泄漏电缆。

2.4 传输网络的考虑

地区传输网络的建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地理条件的限制和覆盖话务的不同,其传输网的设计通常有以下两种考虑:

a)地区无线网络覆盖面积相对较小,话务量相对较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连接的基站数量也较少,所以传输网络结构可倾向于简单。利用ATM交换机(RXI)或有汇聚功能的基站将若干基站的话务进行汇总,直接送至所连接的RNC,见图2。

图2 地区传输网络结构(一)

b)当缺乏传输网时,为了能够快速建网,也可以选用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无线传输方案。

点对点方案通常部署在基站较少的地区。通过点对多点进行的ATM汇聚通常更适合于基站数量较大而且频谱效率必须保持较高的大型汇聚节点。

3.设备选型方面的考虑

农村地区一般都是人口密度小、地域广阔的偏远地区,这些地区大多经济不发达,因此在建网时也要考虑投资回报问题。

结合现有移动网的经验,在网络建设初期多以保证公路和铁路沿线的重点覆盖为设计目标,在业务上以提供话音服务为主。

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在设备的选型上应采用低成本、小配置的基站来解决投资和覆盖的矛盾。地区无线网络规划以宏蜂窝为主,基本不会考虑专门的室内覆盖解决方案,所以在产品选型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基站功率。较大的发射功率可以保证较大的覆盖范围,通常可以选用30W的基站,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选用60W的基站。

b)射频拉远。当覆盖点过于分散时,可以采用射频拉远的覆盖方式。

c)塔放和电调天线。由于小区的覆盖范围很大,由地形造成的信号阻挡以及采用大功率基站,往往会造成上行信号不足,所以需要采用塔放来弥补。

另外采用电调天线不但能有效放大上行信号,而且也能有效调节天线的覆盖范围,控制干扰。

d)天线的选型。根据具体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天线,包括天线增益、波瓣宽度、极化方式等,以满足不同的覆盖要求。

4.结束语

农村地区3G无线网络规划建设不仅会影响到农村未来网络的性能,而且对运营商能否在新一轮竞争格局中取得有利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农村地区3G无线网络规划过程中,必须对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制定出可行的规划方案,从而加快推动3G无线网络在农村地区的建设。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办公室网络;有线;无线;解决方案;办公室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7-0026-02

1 传统办公室网络的现状分析

传统的办公网络是有线的局域网,早期的办公室网络都是由专门网络技术人员组建,模式单一,设计比较简单,一个办公室预留一个接口,供大家办公使用,这主要是从实际需求出发,网络组建费用较高决定的,基本上是一个办公室配一台公用电脑,但随着网络的普及,移动智能设备的不断涌现,使用网络的地方就越来越多,这就导致网络资源不够用,必须进行扩展,但传统网络的设计方案限制了网络的扩展空间,重新设计费用不允许,于是很多办公室都自己想办法解决,而路由器成了解决问题的首选神器,虽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同样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2 办公室网络的需求分析

2.1 办公室上网情况

对于办公室而言,上网的情况就涉及多个方面,有台式机,笔记本,平板,智能手机等。这些设备都可以上网,无线及有线的都涉及,上网的人员层次多,因此对网络的需求情况也不相同,而对于学校而言,是一个涉及人员流量比较大的场所,网络使用情况就更加复杂。

2.2 办公室网络的需求

对于办公室网络而言,一般企事业单位之前一般都搭建了自己的网络,网络规模小,网络需求少,几乎仅需要满足一般性的上网需求即可,网络的安全性无特别要求,潜在的目的性攻击威胁较少。

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多的员工需要在办公室内经常移动,以便处理越来越多的事物,企事业办公室或者其他一些办公场所自身也随着网络系统的不断扩充,不能忍受传统的有线局域网所带来的空间上的制约。传统有限局域网往往具有安装费用高,办公面积往往不能有效的应用,办公室搬迁,调整,扩充麻烦等特点。

无线网络的引入可以很好地与现在的有线网络实现互连,对于目前已有网络的扩充而言,并不会有已有线路和设备上的损失,只需增加网络设备即可(且费用不高),这也符合需要在小范围内使用移动网络客户的需求。无线网络方案安装,维护,扩充成本低廉,因此,从长远来看,整体成本并不高,前期的投资将很快得到回报。

因此,现阶段办公室网络中几乎都是有线和无线的完美结合来解决办公室的实际网络需求,组建一个办公室的局域网来满足整个办公室的网络使用。

3 局域网的特点及分类

3.1 局域网的特点

所谓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就是在局部地区范围内的网络,它所覆盖的地区范围较小。LAN一般位于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单位内,不存在寻找路径问题,不包括网络层的应用。局域网在计算机配置上没有太多的限制,少的只有两台,多的可以达到数百台;对网络所涉及的地理距离一般来说可以是几米至10KM以内。

局域网有以下特点:

1)连接范围宽,覆盖范围一般在几公里以内;

2)网络传输误码率低,误码率在10-8---10-11之间;

3)网络的传输速率高,通常传输速率在1兆比特/秒到100兆比特/秒之间或者更高;

4)配置容易,多台计算机设备共享一个传输媒介;

5)网络的布局比较简单,在单个LAN内部一般不存在节点交换与路由选择问题;

6)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为总线型和环型;

7)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以很方便地访问全网,局域网上的主机可共享连接在局域网上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

8)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的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

9)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生存性(survivability);

10)LAN目前广泛应用于办公室自动化、生产自动化和信息处理系统中。

3.2 局域网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按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种。

1)有线网络 有线网络是指采用有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连接所组成的计算机网络。目前最常见的联网方式是采用双绞线连接组成的。它主要的特点是价格便宜,安装方便,但是易受干扰,传输率较低,传输距离与同轴电缆相比要短。双绞线与光纤相比情况就大不一样,光纤组网采用光导纤维(主要材质为石英玻璃,频带宽)作为传输介质,传输距离远,传输率高,且抗干扰性强,现在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

2)无线网络 无线网络则是指采用红外线、微波、无线电等电磁波作为传输介质,由于无线网络可以跨越空间且联网方式灵活方便,价格便宜,安装方便,因此是一种很有发展空间的组网方式。目前,很多企事业单位办公室都采用了无线网络。

正是因为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种情况,因此局域网也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有线局域网 通过接入的有线线路组建的局域网,这也是传统的组网方式。

2)无线局域网 通过接收的无线信号组建的局域网,主要由于智能设备和移动设备的需求。

3)混合局域网 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组建的局域网,适合将传统的网络进行扩展,满足时代的需求。

3.3 无线局域网

有线局域网是比较传统的一种网络,使用时间相当长,技术相当成熟,在安全性,可靠性,传输速率等方面有优势。但有线局域网必须先行布线成本较高,如果没有先行布线或者网络预留接口不够,必须重新进行布线已解决网络使用需求。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IEEE 802在一定的局部范围内建立的网络,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无线信号作为传输媒介,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LAN的功能,能够使用户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意的网络接入,畅游网络资源。无线局域网络是伴随着移动设备的出现,移动办公的需求发展起来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就是在不采用传统有线传输介质的同时,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网络所需的基础设备不需要再固定和隐藏,网络却能够随着实际需要移动或变化,满足移动办公的需求。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被看做传统有线网络的延伸和扩展,在有些环境下还可以替代传统的有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局域网有投资少,可移动,扩展空间大等显著的优点,成为企事业单位办公室网络的首选。目前,由于无线网络不可替代的优点,将会迅速地在需要移动网络场合;在不易布线的地方蔓延开来。特别是在一些需要WLAN行业中更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例如:石油工业中无线网连接可提供从钻井台到压缩机房的数据链路以便显示和输入由钻井获取的重要数据。展览和会议中可在极短的时间方便的得到计算机网络的服务。可以通过计算机无线网和世界互联网连接并获得所需要的资料。也可以使用移动计算机互通信息、传递稿件和制作报告。金融服务中可以通过无线网络的支持,把各机构相连。即使已经有了有线计算机网,为了避免由于线路等出现的故障,仍需要使用无线计算机网做备份。旅游服务中旅馆采用计算机无线网,可以做到随时随地为顾客进行及时周到的服务。医护管理中计算机病人监护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医疗装置和药品等库存。移动办公系统:在办公环境中使用计算机无线网络系统,可以使办公用计算机具有移动能力,在网络范围内可实现计算机漫游。

4 企事业单位办公室网络解决方案

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无处不在,应用于各行各业,而对于办公室,网络情况比较特殊,网络布局和使用情况也存在多样性,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依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4.1 办公室已有有线接口

有线接口已经连入办公室,这种情况下就比较好处理,直接将网线连入电脑,进行相关网络设置就可以连网办公和使用网络资源,如果需要满足现在复杂的网络使用环境,整个办公室的网络就需要重新设计,简单的做法就是可以引入一台带有无线功能的家用型普通带无线功能的路由器。将网络连接好后,通过电脑在地址栏输入:192.168.1.1登录路由器主页,在路由器上进行有线和无线的相关设置(无线设置为了安全使用网络,可以设置用户密码),将有线设备连接到路由器LAN端口,外网线连接到路由器WLAN口即可,无线设备搜索到该路由器信号,输入密码连接到该设备就可以上网。

对于一些大型集中办公的办公室,台式机数量较多,普通家用4口路由器无法满足需求,这时可以选择LAN口较多的路由器,或用多个家用普通路由器进行桥接,这个比较简单,只用在设置时将两个路由器设置在同一个通道,其他设置按照前面的设置不变。

4.2 办公室无有线网络接口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采用以下的解决方案:

从相邻办公室的路由器上连一根线到本办公室,只是这样,你的网络使用就受到别的办公室控制,网线一旦连入该办公室,则本办公室就相当于有了有线网络接口,其他的就可以参照前面方案解决。

本办公室也可用路由器从相邻办公室的路由器进行桥接,只要将两个路由器设置在同一通道,其他设置不变,就可将无线网络信号接入到本办公室内,本办公室无线和有线网络信号都有了,无线设备连入无线信号,有线设备再连入本办公室路由器LAN口就行了。

对于办公室这样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网络使用方式及人员情况变化较大,可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总之,企事业单位办公室网络的使用情况基本上都大同小异,无论本办公室是否有无网络连接都可以通过简单而成本低的方式解决,并不需要重新布线,引入网络设备而增加高昂的办公开销成本,对单位和个人都是很适用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柴成林. 浅议高职院校办公网络的安全[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0(5): 55-57.

第7篇

1.1网格化的意义

在进行无线网络分析时,若以地市、区县等行政区为分析对象,仅能得到无线网络的整体情况,无法细致分析网络局部存在的问题;而以单个基站为分析对象,则仅能反应站点本身运行情况,无法说明区域性无线网络存在的问题,更无法为市场营销提供参考。为此,引入网格的概念,定义一个适中的分析区域,考察区域间、区域内的无线网络存在的问题,兼顾整体和局部的无线网络情况。在网格内进行更精确的规划、建设、优化工作,通过分析网格内的用户行为使网络建设更贴近市场需求,从网络角度为市场营销提供依据,使工程建设、规划、网优和市场部门的工作能够更好地衔接,进一步保障网络建设的质量,提高资源投放准确率。

1.2网格划分依据

无线网络是无边界、常变化的,在进行网格界定时,主要考虑无线网络相对不变的属性,如无线环境、业务量、终端等,因此,将网格定义为具有相同无线环境与相同业务特点的相邻基站聚集而成的覆盖区域。网格划分后,物理网格的区域相对固定,而网格分析区域是对物理网格产生影响的基站小区所覆盖的区域,与网格关联的小区及其覆盖区域是可以动态变化的。网格划分依据及原则如下。(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尽可能地将同一类型的覆盖场景划分到一个网格内,例如住宅区、城中村、工业区、郊区等。(2)人口密集度和建筑群的整体性:在街道办划分的基础上,尽量按照独立社区或村庄等划分。(3)场景统一:同一网格只可归属于主城区、一般城区或城区外之一,不可跨规划区域,也不可跨区县(或镇)。(4)无线传播模型一致性:将相似无线传播环境的覆盖区域划分在同一网格内,可以更精确地给网格赋予传播模型,从而提高仿真效果。(5)区域业务特点一致:区域业务特点反应区域内用户的行为习惯,将相同业务特点的区域划分在同一网格内,有利于针对用户习惯进行网络资源配置和市场营销推广。(6)信号覆盖的连续性:同一网格只归属于同一BSC/RNC,考虑网络覆盖的连续性要求,确保网络切换成功率。(7)投诉区域的集中度:将投诉集中度高的区域划分到一个网格内,可以集中资源,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8)与市场联动的便利性:参照市场部门的营销区域进行网格划分,便于市场部门实施网络分析部门提供的市场营销建议。在无线网络网格划分完成后,需将基站小区与网格进行关联,此步骤的关键点在于网格间边界小区的归属,小区关联原则如下:(1)小区根据覆盖范围、建设目的进行网格归属;(2)一个小区仅归属一个网格,使小区与网格一一对应;(3)根据网格划分依据,保证小区归属后产生的网格分析区域与网格划分的目的一致;(4)同一方向不同制式的小区,如GSM、DCS、TD-SCDMA等制式的小区,归属相同网格,使物理网格内不同制式的无线网络网格分析区域大致相同。网格划分可以理解成把一个复杂的实体模型分成若干简单的模型,而这些简单的个体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约束,构成整个结构。求解这些简单的个体,就能得到整体的变化趋势,网格划分越合理,分析结果便越清晰。

2分析体系

2.1总体思路分析

体系将面向无线网格的业务、覆盖、终端,从网络运行现状的角度出发,进行多网协同规划。首先,分析体系是面向网格的,也就是以网格为基本单位进行无线网络分析;其次,分析的对象是网格相对不变的属性,通过现网运行得到业务、覆盖和终端等数据;最后,无线网络分析是多网协同进行的,依据不同网络的运行现状进行相互分析。无线网络网格化分析体系分为4个层次,包括目的层、指标层(分析流程)、措施层以及方案层,体现了从问题提出、分析过程到解决方案的全过程,从不同层次和角度表征和描述分析体系。其基本原则是:为目的引入指标,以指标考察网格,反应了分析体系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而建立的,分析体系围绕目的层进行指标层、措施层和方案层的构建。无线网络网格分析流程如下:明确无线网格分析需解决的问题,根据不同的目的,制定不同的指标进行量化,建立分析流程,通过流程判断需采取的措施,得出一系列网格建议,根据建议在网格内进行更精细的小区级分析和无线网络规划,以此设置网格建设方案,再按照评价方法对建设方案的各个需求进行等级排序。由此得出的网格规划结果包括网络类分析结果、市场类分析结果、网络建设方案三部分。其中,根据网络类分析结果进行网格内无线网络建设方案的设置,市场类分析结果则可作为市场部门业务推广、终端推广等市场营销的参考。网络建设方案的等级划分将按照网格措施、建设原因等进行加权评分,而各因素的权重则按照一定的策略进行设置,再根据工建、网优、网维、市场等部门对各建设需求重要性的评价,最终得出具有等级排序的建设需求池。可以看出,运用无线网络网格化分析体系进行规划工作的特点如下。(1)便于进行网格间的对比分析,确定优先建设的区域,实现资源重点投放。(2)进行网络间协同分析,根据区域业务特点,确定优先建设的网络,避免重复投资。(3)建设方案制定时,深入网格进行小区级分析,实现更为精细的无线网络规划。下面以“网络间业务平衡”为例,说明由目的制定指标、由指标决定措施的流程,即无线网络网格化体系的分析过程。

2.2网络间业务平衡

通过考察各网络的业务承载、终端驻留等数据,分析无线网络存在的问题,指导网络建设和终端推广。正常来说,在TD-SCDMA无线网络覆盖完善的区域,TD-SCDMA终端的数据业务大部分应该由TD-SCDMA网络承载,此时,只要TD-SCDMA终端占比高,就能对GSM网络数据业务起到分流作用。为此,引入驻流比、分流比等指标,考察网格的无线网络覆盖、终端推广等情况。

2.2.1驻流比分析流程驻流比反映的是TD-SCDMA无线网络的覆盖水平,与基站建设密切相关。低驻流比下发展3G业务,不仅会拖累2G网络,而且会影响用户体验,因此,驻流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多网协同的流量协同问题。在TD-SCDMA网络覆盖完善的情况下,TD-SCDMA终端的大部分数据业务应由TD-SCDMA网络承载,否则判断为网络覆盖存在问题,其计算见公式(1)。驻流比=TD终端的TD网络数据流量/(TD终端的TD网络数据流量+TD终端的GSM网络数据流量)(1)驻流比表示TD终端数据流量中,由TD网络承载的比例。它是解决TD网络覆盖问题的核心关键指标。通过按照各区域不同的覆盖要求,设置不同的驻流比要求,以便优先在重点区域建设覆盖完善的TD-SCDMA网络。驻流比的分析流程如图1所示。驻流比目标值反映网格内TD-SCDMA网络覆盖至少要达到的水平,与网格内目前已建设的TD基站相关。通过与驻流比的目标值比较,判断网格内TD-SCDMA无线网络是否存在覆盖问题。在设置目标值时需考虑各网格TD-SCDMA网络覆盖要求的差异性,如按市区、县城、乡镇、农村等场景要求达到的规划覆盖目标、地市TD-SCDMA网络覆盖区内各网格的实际驻流比情况等。首先,通过根据不同区域的覆盖要求设置不同的阈值,优先保障重要区域;其次,按与目标的差值,优先解决覆盖问题最严重的网格,使全地市各网格的覆盖都能达到预定的水平。具体设置建议见表1。

2.2.2分流比分析流程分流比能够说明TG两网的数据业务平衡问题,即TD-SCDMA网络对GSM网络的数据流量负荷分担的情况,与TD终端密切相关,包括TD终端的数量和每TD终端的数据流量。从网络平衡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同时提高TD-SCDMA网络覆盖区内每TD终端流量正常的网格的分流比。分流比计算见公式(2)。分流比=TD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TD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GSM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2)影响分流比的主要因素如下。(1)TD网络覆盖差,导致TD终端无法驻留TD网络。(2)TD终端数量少,导致TD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小。(3)每TD终端数据流量小,导致TD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小。通过考察各网格分流比的情况,为市场部门的3G业务、终端等推广活动提供建议,从而提高各网格的分流比,实现网络平衡发展。分流比分析流程如图2所示。分流比合理值在正常网络覆盖水平下,一定数量的TD终端应使TD网络的分流比达到一定的水平,将其定义为分流比合理值。通过考察各网格的分流比合理值,判断网格内的TD网络覆盖水平和每TD终端数据流量是否合理,并优先提高TD网络覆盖、每TD终端流量均正常的网格分流比。其计算见公式(3)。分流比合理值=(TD终端数量×L×驻流比合理值)/GSM终端数量+TD终端数量×L(3)L:表示GSM终端更换为TD终端后,每终端流量应提高的比例,其计算见公式(4)。L=每TD终端数据流量/每GSM终端数据流量(4)参考现网运行数据,参数L的设置建议见表2。驻流比合理值:驻流比合理值表示在已建设一定数量的TD-SCDMA基站后驻流比应达到的水平。其计算见公式(5)。驻流比合理值=TD基站数量/(GSM基站数量×覆盖面积比值)×覆盖相当时驻流比(5)覆盖面积比值为达到与GSM相同覆盖水平需建设TD基站数量的比例,建议取值1.1;覆盖相当时驻流比建议取值75%。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分流比合理值与网络现状的联系更紧密,包括现有网络建设情况、现有终端数量情况、终端使用业务情况等。各网格的分流比合理值由TD基站建设比例、TD终端占比和参数L决定。分流比目标值结合市场部门在规划期内的TD终端推广计划,计算规划期末的TD终端占比情况,并以此确定网格的分流比目标值。通过考察与分流比目标值的差额,判断网格TD终端推广的需求迫切程度,即优先在分流比差额较大的网格进行TD终端推广。通过在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TD终端推广额度,实现优先在重点区域进行数据业务分流。其计算见公式(6)。分流比目标值=(区域期末TD终端数量×L×驻流比目标值)/(区域期末GSM终端数量+区域期末TD终端数量×L)(6)从公式(6)可以看出,分流比目标值与市场部门TD终端推广计划的联系更紧密。不同的TD终端推广力度,将决定不同的分流比目标值。

3建设方案

3.1方案设置在完成网格分析体系中指标层和措施层的分析后,将分别得到网络类和市场类的分析结果。根据网络类分析结果设置建设方案,市场类分析结果则用于为市场部门营销活动提供参考。以上述“网络间业务平衡分析”为例,得到的分析结果见表3。按照网络类分析结果,在建设方案层进行更为细致的无线网络规划,体现网格内小区级的分析,得出无线网络的具体建设需求。一般将无线网络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规划、建设及优化。规划阶段重点在需求分析、方案设置及等级划分;建设阶段重点在站点解决方案的制定和主设备、配套设备建设模式的选择;优化阶段重点在通过技术手段保证网络现有资源的正常运行,并使网络效益最大化。在进行需求分析时,针对各种网络问题,首先考虑通过天线调整(方向角、下倾角、高度等)、参数调整、功率调整等优化手段进行改善。在优化手段无明显效果时,再考虑采用其他解决方案。在进行方案设置时,针对网格存在的无线网络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根据ATU测试数据、MR统计数据、市场发展及竞争对手的情况等信息进行补充分析,在更小范围内精确规划,确定具体建设方案,例如新建宏基站、扩容、建设底层站等建设的具置、实现方式等,并最终形成整体规划方案。精细规划需参考的数据和信息如下。(1)宏站需结合ATU测试数据、MR统计数据、数据流量统计数据等因素分析。(2)室内分布站需结合数据业务流量、新增覆盖区域等因素分析。(3)根据仿真结果对规划站点进行补充调整,并形成最终建设清单。

3.2需求等级评价在完成规划方案后,根据工程投资、建设难度、量化指标等情况,对方案中各个建设需求进行评价,从而能够在工程投资允许的范围内,优先解决需求最为急迫的无线网络问题。评价方法根据规划方案中不同的建设类型,按照扩(减)容、2G新建站、TD新建站、新建底层站和市场联动等分别进行设置。针对评价对象的各自特点,分别评价容量、覆盖、质量和业务分流等因素的需求程度。需求等级评价示意如图3所示。在计算指标量化得分时,采用十分制的评分方式,有以下三种计算方法。(1)设定平均值或门限值为5分,与其进行对比,计算评价对象的指标得分。(2)设定满分时的指标值,与其进行对比,计算评价对象的指标得分。(3)设定零分时的指标值,与其进行对比,计算评价对象的指标得分。各指标得分的计算标准见表4。需求等级评价除了考虑指标得分外,还需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1)等级调整:根据站点的重要性设置等级下限,确保站点建设优先级。如省级重点考核的黑点、ATU测试区域内的站点、随物业建设同步跟进的时间受限的站点以及其他重要站点等。(2)工程建设:根据站点的工期满足情况、投资需求情况等,进行需求等级调整。如物业协调难度、物业协调进度、工程建设方案等。综上所述,最终形成的具有优先等级排序的建设需求池是在综合考虑了指标得分、等级调整、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后确定的。

4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无线网络;网络发展;问题

1 无线网络的介绍

1.1 无线网络定义

我们所说的无线网络是利用网络技术中的无线点波来实现电脑网络设备与位置无关的互联网络数据传送的一种信息系统。无线网络是一种非常灵巧方便的数据传输系统,它是从传统的有限网络系统自然延伸出来的一种新的网络技术。

1.2 无限网络的特点

第一、随着无限网的发展,现在普遍在用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大体可分为两种,无线局域网以蓝芽为主,无限广域网则以3G为主。这两种无限网络的运用和走势是最强的。无线网络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随时、随地、移动并非常便捷的使用。

第二、无线网络的优势与便捷性就是可以让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接入网络。

第三、无线网络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人群都可以进行互联网访问成为可能。无线网络的发展使得不同层次的人都可以非常方便的登陆交流平台,还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电子邮件与同事及业务合伙人交流信息与处理业务关系。而且无线网络还不会受到线缆连接的限制。

第四、现实中高度移动的计算。在目前,大多数无线网络的运用是通过笔记本电脑或者是掌上电脑来完成的。但是,随着时间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局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信息化大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无线厂商开始提供一些功耗和无线解决方案成本的芯片级解决方案,相信这种芯片的诞生会使得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变得更迅速。

2 在无线网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无线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对于无线网络产品双频系统的推广、推出等一系列变化等方面。可是面对用户的实际操作应用,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无线网络的实际应用与推广。

2.2 无线网络技术使用习惯的问题

对于我国国内大多数的无线网络用户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就是他们随时随地需要无线网络和使用无线网络的需求还不是那么迫切,至少有很多人的需求还没有达到一个普遍的需求标准,这种网络用户使用需求的不迫切性也影响了无线网络的发展速度。

2.3 我国终端服务设备的发展还存在着不适应的现象

由于对于无线网络的运用就意味着移动和便捷高效性,所以现在市场上的笔记本电脑和一些其他无线网络服务设备还不能满足许多用户的实际需求,所以无线网络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关注不同群体之间的需求,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发展无线网络,这样有利于无线网络的发展,所以随之而来的无线网络市场也将会有很大的增长变化。

3 解决的办法与方案概述

3.1 重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具开发

当前运营商的规划、优化工具的主要提供者是国外公司,由于我国公司生产与开发的工具技术含量低等各种因素,尽管有少量国内公司的产品已被运营商采用,但是这些产品的利用率很低。笔者认为,新的发展形势下的网络规划与网络优化的工具是具有技术性与实际应用性很强的一项产品,而我们仍基本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我国在对标准设备制造加大投入的同时,国家也应该对这方面研发给予一定的支持与投入,做好开发与优化等方面工具的开发。

3.2 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网络监控管理队伍

可以说运营商是建设互联网络、维护和发展互联网络的主体部分,因此网络运营商在互联网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笔者认为可行的办法是运营商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技术监控队伍,另外结合网络发展的实际共同研究理论相结合,最终的目的就是以解决网络建设和网络维护所存在的问题为主。然而,当前在互联网络的优化等领域内,许多核心的技术仍掌握在设备提供商与运营商的手中。所以运营商努力提高互联网技术人员的网络技术水平并建立一支高质量的监控队伍是有必要的。

3.3 注意无线网络运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用户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安全系统;第一、建立用户认证,第二、数据加密,第三、长时间不用的情况下关闭网络,第四、开启网络内每一台设备的网络防火墙,第五、设置MAC地址过滤,第六、为网络设备分配静态IP地址,第七、确定位置,隐藏好家庭路由器或中继器,第八、根据MAC地址对客户端进行过滤,第九、不允许自动连接,第十、虚拟专用网技术。

3.4 建立第三方优化队伍

运营商可通过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指导第三方队伍实施网络的优化和维护。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第三方队伍的出现可以使运营商更好的来管理和维护自己的网络。从目前C网络优化的具体情况看,我国国内也涌现出了许多这样的公司,他们或多或少地参与了一些网络优化工作,因此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大力发展第三方队伍是可行的也是实际的,我们可以通过在优化工程的招标时根据第三方队伍的技术级别和投标价格等综合因素考虑中标者的资格与权限。

[参考文献]

第9篇

摘要: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无线网络已经成为校园网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无线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完成全校无线网络的统一身份验证,是当前学校组建无线网必须要考虑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无线网络与现有有线网络的无缝对接,确保无线网络的高安全性,提高学校的信息化的水平。

关键词:校园网;无线网络;安全认证;解决方案

一、校园网无线网络安全现状

在无线网络技术相对成熟的今天,无线网络解决方案能够很好满足校园网的种种特殊的要求,并且拥有传统网络所不能比拟的易扩容性和自由移动性,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成为众多校园网解决方案的重要选择。这都源于无线局域网拓展了现有的有线网络的覆盖范围,使随时随地的网络接入成为可能。但在使用无线网络的同时,无线接入的安全性也面临严峻的考验。目前无线网络提供的比较常用的安全机制有如下三种:①基于MAC地址的认证。基于MAC地址的认证就是MAC地址过滤,每一个无线接入点可以使用MAC地址列表来限制网络中的用户访问。实施MAC地址访问控制后,如果MAC列表中包含某个用户的MAC地址,则这个用户可以访问网络,否则如果列表中不包含某个用户的MAC地址,则该用户不能访问网络。②共享密钥认证。共享密钥认证方法要求在无线设备和接入点上都使用有线对等保密算法。如果用户有正确的共享密钥,那么就授予该用户对无线网络的访问权。③802.1x认证。802.1x协议称为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协议,它是个第二层协议,需要通过802.1x客户端软件发起请求,通过认证后打开逻辑端口,然后发起DHCP请求获得IP以及获得对网络的访问。

从目前情况来看,不少校园网的无线接入点都没有很好地考虑无线接入的安全问题,如基于MAC地址的认证或共享密钥认证没有设置,更不用说像802.1 x这样相对来说比较难设置的认证方法了。如果我们提着笔记本电脑在某个校园内走动,会搜索到很多无线接入点,这些接入点几乎没有任何的安全防范措施,可以非常方便地接入。试想,如果让不明身份的人进入无线网络,进而进入校园网,就会对我们的校园网络构成威胁。

二、校园网无线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校园网内无线网络建成后,怎样才能有效地保障无线网络的安全。前面提到的基于MAC地址的认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数据管理的问题,要维护MAC数据库;二是MAC可嗅探,也可修改。如果采用共享密钥认证,攻击者可以轻易地搞到共享认证密钥。802.1x定义了三种身份:申请者(用户无线终端)、认证者(AP)和认证服务器。整个认证的过程发生在申请者与认证服务器之间,认证者只起到了桥接的作用。申请者向认证服务器表明自己的身份,然后认证服务器对申请者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将通信所需要的密钥加密再发给申请者。申请者用这个密钥就可以与AP进行通信。

虽然802.1x仍旧存在一定的缺陷,但较共享密钥认证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IEEE 802.11i和WAPI都参考了802.1x的机制。802.1x选用EAP来提供请求方和认证服务器两者之间的认证服务。最常用的EAP认证方法有EAP-MD5、EAP-TLS和PEAP等。Microsoft为多种使用802.1x的身份验证协议提供了本地支持。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无线客户端身份验证的依据是基于密码凭据验证,或基于证书验证。建议在执行基于证书的客户端身份验证时使用EAP-TLS;在执行基于密码的客户端身份验证时使用EAP-Microsoft质询握手身份验证协议版本2(MSCHAPv2)。

该协议在PEAP(Protected 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1)协议中,也称作PEAP-EAP-MSCHAPv2。考虑到校园群体的特殊性,为了保障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可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认证方法。在校园网内,主要分成两类不同的用户:一类是校内用户;另一类是来访用户。校内用户主要是学校的师生,由于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他们要求能够随时接入无线网络,访问校园网内资源以及访问Internet。这些用户的数据,如工资、科研成果、研究资料和论文等安全性要求比较高。对于此类用户,可使用802.1x认证方式对用户进行认证。来访用户主要是来校参观、培训或进行学术交流的一些用户。这类用户对网络安全的需求不是特别高,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够非常方便而且快速地接入Internet以浏览相关网站和收发邮件等。针对这类用户,可采用DHCP+强制Portal认证的方式接入校园无线网络。开机后,来访用户先通过DHCP服务器获得IP地址。当来访用户打开浏览器访问Internet网站时,强制Portal控制单元首先将用户访问的Internet定向到Portal服务器中定制的网站,用户只能访问该网站中提供的服务,无法访问校园网内部的其他受限资源,比如学校公共数据库、图书馆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如果要访问校园网以外的资源,必须通过强制Portal认证,认证通过就可以访问Internet。对于校内用户,先由无线用户终端发起认证请求,没通过认证之前,不能访问任何地方,并且不能获得IP地址。可通过数字证书(需要设立证书服务器)实现双向认证,既可以防止非法用户使用网络,也可以防止用户连入非法AP。双向认证通过后,无线用户终端从DHCP服务器获得IP地址。无线用户终端获得IP地址后,就可以利用双方约定的密钥,运用所协商的加密算法进行通信,并且可以重新生成新的密钥,这样就很好地保证了数据的安全传输。

使用强制Portal+802.1x这两种认证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地解决校园网无线网络的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来访用户所关心的是方便和快捷,对安全性的要求不高。强制Portal认证方式在用户端不需要安装额外的客户端软件,用户直接使用Web浏览器认证后即可上网。采用此种方式,对来访用户来说简单、方便、快速,但安全性比较差。虽然用户名和密码可以通过SSL加密,但传输的数据没有任何加密,任何人都可以监听。当然,必须通过相应的权限来限制和隔离此类用户,确保来访用户无法访问校园网内部资料,从而保证校园网络的高安全性。因此针对校内用户可使用802.1x认证方式,以保障传输数据的安全。

校园网各区域分别覆盖无线局域网络以后,用户只需进行相应的设置就可以连接到校园网,从而实现各自需要的功能,进一步促进校园网内无线网络的建设。现在,不少高校都已经实现了整个校园的无线覆盖。但在建设无线网络的同时,因为对无线网络的安全不够重视,对校园网无线网络的安全考虑不及时,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破坏。由此可见,做好无线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完成全校无线网络的统一身份验证,是当前学校组建无线网必须要考虑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无线网络与现有有线网络的无缝对接,确保无线网络的高安全性,提高学校的信息化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春庆.无线网络局域网技术及应用[J].网络世界, 2007(,06).

[2](美)阿斯皮沃.无线网络安装调试与维护[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