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图书室管理制度

时间:2023-03-07 15:00:14

导语:在图书室管理制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图书室管理制度

第1篇

【关键词】 图书馆;读者;管理创新

1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

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搜集、整理、存储和应用,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它主要体现在对显性知识的管理、隐性知识的管理以及用知识管理理念指导图书馆服务这三个方面。

1.1 显性知识的管理

主要包括“馆藏资源数字化”和“网络虚拟资源馆藏化”两个方面。前者就是将本馆收藏的非电子化文献数字化,包括书目数据库建设、特色数据库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各种载体全文数字化。

后者是指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将大量无序的信息使之有序化,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加工,最终形成知识库。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为读者提供最直接、最高效率的知识信息服务。

1.2 关于隐性知识的管理

知识管理中的知识还包括存在于人脑中的隐性知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主要是挖掘图书馆员的潜在知识功能。图书馆营造一个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倡导图书馆员的学习、进取、创新的精神。

2 用知识管理对图书馆进行管理创新

2.1 对图书馆管理基本理论的创新

2.1.1 管理内容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要实现图书馆管理中人事管理、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整合和创新,突出如下主要内容:

(1)知识创新管理。

(2)知识服务管理创新。

(3)人力资本管理创新。

(4)知识产权管理创新。

2.1.2 管理职能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职能创新体现为:(1)外化、内化。外化,它是以外部贮藏库的形式捕获知识,并根据分类框架或标准来组织知识;内化,它是设法发现与特定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2)中介,它是指把与某一研究领域相关的人和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群件、内部网、工作流和文件管理系统进行明确、固定的知识匹配和传送。(3)共享,即帮助员工从知识库中发现有用的知识甚至从中获得启迪和智慧。(4)学习,即帮助图书馆与个人解决学习问题。(5)认知(创新),它是在外化、内化和中介的基础上创造知识的过程,即知识创新的过程。

2.1.3 管理原则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原则的创新将突破图书馆传统管理的一些条条框框,他主要体现在:(1)开放性原则。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图书馆知识管理平台,让所有成员能把自己的新知识添加到知识管理平台中去,同时也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识,丰富图书馆的知识库。(2)共享性原则。当成员在转让知识的过程中能使自己的知识得以深化,或者获得一些新的知识。(3)激励性原则。图书馆通过建立知识管理激励系统,包括知识运行机制、知识明晰机制、知识绩效机制和知识奖惩机制,就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型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或者针对职业生涯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4)发掘性原则。图书馆应该认识到知识在图书馆产品及其服务的价值创造中所具有的关键作用,图书馆需要明确知识的价值,并将其挖掘出来。

2.2 对图书馆管理方法的创新

2.2.1 目标管理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目标管理的创新要引入人力资本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尊重职工的作用和他们本身的发展,强调运用权变管理思想来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以柔性管理方式取代目标管理中的硬性管理,使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创新精神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图书馆知识管理还通过营造一种知识共享文化,形成一个能够让知识自由流动的环境,这样就可协调图书馆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员工间的关系,使图书馆成为一种学习型组织,从而促进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

2.2.2 全面质量管理的创新

图书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创新应该做到:(1)对质量的全面承诺;(2)面向用户;(3)不断改进操作系统;(4)协同工作;(5)重视培训;(6)为员工授权和尊重员工;(7)测度绩效;(8)持续改进。

2.2.3 集成管理的创新

图书馆集成管理,是指运用集成的思想和观念指导图书馆的管理实践,实现信息技术、文献信息资源、人员、机构等各种资源要素的全方位优化,增强管理对象的交融度,促进各项要素、功能和优势之间的互补、匹配,从而最终促进整个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的提高。由此看来,图书馆集成管理只不过是实现了对图书馆管理要素的整合与集成,是信息管理的一种高级形式。一方面,图书馆集成管理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图书馆可以运用集成管理技术与方法来促进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另一方面,图书馆知识管理吸收了集成管理中的“集成”理念,站在更高的层次,即从知识创造、知识共享和知识服务的角度来拓展图书馆集成管理的应用。

2.3 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

2.3.1 用知识管理思想指导图书馆服务

首先,应坚持“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原则。以前图书馆更多地是关注馆藏,而不是读者,即是“以馆藏为中心”开展服务,导致一些弊端,如馆藏重复建设、馆藏结构单一、利用率低、服务范围小、服务层次低、经济效益差等。图书馆知识管理贯彻“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原则,针对读者结构、阅读倾向、各群体数量及比例、利用图书馆的频率和方式、对服务的需求层次和满足程度、将来可能的发展变化等参数,连续地收集读者数据,深入研究读者信息需求,建立明确有序的读者信息反馈渠道和科学、可行、系统化的评测指标,借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和评价图书馆服务运行的状态和效率,指明需要改进的环节和项目,有针对性地调整服务对策,从而扩大和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

其次,服务内容强化知识性。知识经济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较高的知识性要求,图书馆知识管理服务不再是简单的资料收集、贮存和传递,而是基于知识的开发、创新与利用。首先,在服务内容的深度上,应特别注意扩充知识内涵,实施知识挖掘与知识发现,使原有信息和知识得到系统化、综合化、深入化,产生针对性和适用性更强的再生知识,实现知识资本的更新、整合和增值;其次,在服务内容的广度上,应尽量扩展相关问题的知识涵盖面,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各种实体资源和网上虚拟资源(包括知识导航系统),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为图书馆提供知识面很广的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

第三,服务方式实行知识服务。图书馆应在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开展知识服务。知识服务是建立在图书馆服务功能和专门知识基础上的一种价值取向,不再是以规范化的信息资源收藏和组织为标志,而是以灵活的服分析、诊断、解决为标志。知识服务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基于分析和基于内容的参考咨询服务、专业化信息服务、个人化信息服务、团队化信息服务、知识管理服务等。需要指出,知识服务并不排斥以藏书建设、文献编目、文献检索、文献流通阅览为基础的传统服务,只不过这些服务将不再体现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专业取向和标志性内容,将主要作为辅的后台服务来支持知识服务。

2.3.2 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培养能胜任知识管理的知识型馆员

21世纪现代图书馆工作重心将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图书馆员是实现这些转移的关键。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理论视角不同。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总和。通常,我们用一定范围内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从事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人力资本是指通过一定的投资形成的,存在于人体中的能力和知识的资本形式,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能力,而付出的代价会在人力资本的使用中,以更大的价值得到回报。(2)起源时期不同。从历史的角度看,先有人力资本理论,后有人力资源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理论的基础和重点。(3)外延不同。人力资源是一个宏观的、概括性的范畴,具有层次性,既包括自然人力资源,又包括经过培训才能上岗的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者的能力和知识。而人力资本仅指复杂劳动的能力和知识。(4)强调重点不同。人力资源只注重劳动的量,却忽视了劳动的非同质性。而人力资本却强调劳动的非同质性即劳动力素质。以人力资本管理理论为基础培养知识型馆员将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创新图书馆管理,所培养的知识型馆员应该具备能胜任知识管理的以下基本素质:①具有了解知识和信息的特征、结构、媒体的知识;②具有收集、组织、保存、利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③拥有信息技术识知,即知道怎样运用合适的技术为目标用户捕获、分类和传播信息与知识,以及怎样把知识转化成集中化的员工数据库来存取;④具有敏锐的和善于分析的头脑,能从多种角度了解用户需求;⑤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邱均平.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创新.情报资料工作,2002(3):5

2 潘寅生主编.图书馆管理工作.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3 孟广均,徐引篪主编.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进展.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

4 杨熔.让知识管理走进图书馆――兼谈深圳南山图书馆的管理探索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3):25-28

5 李桂华.知识服务之运营方式探索.图书馆,2001(1):18-22

第2篇

2、管理人员要认真做好图书添置和借出登记,图书要分类在书柜摆放整齐。

3、轮流到阅览图书的班级要组织学生有秩序进入室内,要遵守图书开放的时间和服从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

4、室内保持清洁、安静,不准喧哗、打闹,不准乱丢纸屑、杂物,不准在书台、墙壁乱刻乱画。

5、爱护图书,不准乱写乱画或撕烂图书,违者照价赔偿。

6、阅完图书要放回原处,离室时,不得私自带出去,违者批评教育,严重者以盗书行为处理。

第3篇

关键词:读者权利;图书馆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15-02

读者的权利,是读者依据法律自由平等地利用图书馆获取文献信息的权利。读者权利是被国际法、国家宪法和其他法规法律化了的权利。读者权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应当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平等享有,对此图书馆理应予以充分尊重。影响读者权利实现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图书馆的管理;二是图书馆员的素质和能力。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是实现读者权利的基本保证。

一、建立科学先进的管理制度

图书馆的一切规章制度,其本质目的应当是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让读者权利能够得到充分实现,发挥图书馆的最大效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读者为本,把一切为读者服务的思想融入到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尊重和理解读者。其次,要充分尊重和依靠馆员,激发馆员的工作责任感和创造力,努力营造一个相互尊重、愉悦、进取的氛围,沟通良好,相互理解、支持,使大家在工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工作合力,发挥最佳管理效应,实现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统一。再次,是建立健全读者监督制度,鼓励读者维护自身的权利,鼓励读者树立主人翁意识,参与图书馆工作、管理图书馆工作、监督和评价图书馆工作。

二、努力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

信息时代,图书馆员作为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处理的主体,其素质与能力直接决定了信息发挥作用的空间,影响着图书馆各类资源以及各项功能的发挥,是保证读者权利实现的关键。具体来说,图书馆员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素质、较高的综合协调能力、不断进取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1.馆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馆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在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对于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服务要求更高,对于馆员的服务要求更主动、质量更高。馆员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坚决践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爱岗敬业,踏实工作,热爱图书馆事业,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具有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和敬业精神,才会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奉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以读者的需求为工作动力,想读者所想,根据读者的需求,为读者提供所需文献,让读者得到更好的服务,充分实现读者的权利和图书馆价值。

2.过硬的专业技术素质和较高的综合协调能力。高校图书馆员承担着信息资源的收集、传递、存储、咨询等工作。在知识爆炸、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胜任本职工作,让读者权利得到充分实现,图书馆馆员应具备全方面的综合能力。首先,必须具备图书馆学的系统的专业理论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熟悉馆藏资源,具备获取各种文献信息的能力,还要具有相应的外语水平。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高校图书馆工作国际间的交流与协作势必日益广泛和密切;收藏的外文原版书刊所占比例不断增大,不同语种、不同类型的文献信息大量出现,这一切都要求高校图书馆员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以便利用检索软件和光盘主动为读者开展信息查阅服务、课题跟踪服务和信息中介服务,在网上收集和交流最新的情报信息,帮助读者最大限度地利用网上国外的文献信息资源,实现和拓展图书馆的现代职能。其次,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读者心理分析能力。馆员直接服务于读者,因此图书馆员要准确把握不同类型读者的不同借阅心理,针对其不同表现行为,要用对应的妥当方式为其服务,以保证读者的借阅活动收到实效。另外,语言表达必须清晰准确,才能让读者较好地领会你的意思,减少误会,满足需求。还要有意识地经常向读者介绍解释有关规章制度,使其在借阅过程中提高自觉性,避免盲目性。对突发事件应具备良好的应对能力,在任何时候都要尽可能地保障图书馆的正常秩序。

3.不断进取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和淘汰速度都呈指数速度增加。要跟上时代的进步,唯有不间断地学习。通过学习,馆员可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以及专业技术素质。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才能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图书馆员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时代赋予了图书馆新的职能,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从事信息活动过程中,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馆员,才能恰当地评估信息、组织信息,分辨垃圾信息与精品信息,所以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了图书馆服务的质量。现今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图书馆员要从传统的文献整理者向信息专家、网络导航者的角色转换,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论、创新的实践来解决面对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和新要求。只有将创新内容与创新方法有机地结合,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服务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读者的权利。

4.不断完善图书馆员的培训制度。提高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如图书馆人员自学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等,但笔者认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才是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教育形式。针对图书馆员进行的培训应当有规划、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图书馆要建立和不断完善图书馆员的培训制度。具体而言,首先,高校图书馆要给员工提供一个高效的不断学习的环境,使图书馆员能随时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比如,馆内在岗培训,它既节约成本,又具有目的明确、见效快、方便灵活的特点;办讲座,定期请专家学者来馆进行专题讲座,开拓馆员视野,及时了解掌握图书馆事业发展趋势及学术研究的新动态、新观念、新成果,提高馆员的图书馆专业理论水平;组织图书馆员外出参观,帮助图书馆员不断更新观念,吸取先进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其次,要鼓励图书馆员撰写学术论文,积极参加国内外图书馆情报领域的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再次,要支持图书馆员攻读在职或脱产的硕士、博士学位,尤其是要全面地提高作为中坚力量的中青年馆员的知识层次及业务素质。

读者权利的实现是靠图书馆和读者双方共同努力完成的。图书馆员在做好自己的工作之外,要加大对读者的培训力度,提高读者的综合能力。实现读者权利的最终目的是保障读者利用图书馆获取文献信息的权利,不以保障公民的信息权利为目标的图书馆事业是没有存在价值的。因此图书馆必须要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加强图书馆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馆员培训制度,努力提高馆员素质,满足新时代读者的需要,保障读者权利能得到更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周金侠.高校图书馆员创新精神的培养[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1).

第4篇

关键词:高校 图书馆 借阅制度 动态管理

图书馆建立借阅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读者的借阅行为,促进文献的流通和利用,保障读者借阅权,方便内部管理。读者自获得借阅证之日起,便获得了文献资源的使用权;图书馆便有义务满足他们的需求,不应当设置障碍或加以限制。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普遍实行等级借阅制度,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一直受到质疑和非议。不否认这样的借阅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图书馆的管理,但也存在着不合理性。

1、现有借阅制度的不合理性剖析

本人所在的某高校图书馆,读者的借阅制度经过了三次修订,在三次的修订中,读者借阅权限设置如表1:

表1

从上表看,虽然某高校图书馆的借阅制度在读者的借阅册数和期限上都有所增加,也逐渐取消了部分读者等级,也延长了借阅期限,但在总体上仍然是沿袭了以往的借阅权制度模式。这种借阅制度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违背了图书馆平等服务的思想

高校图书馆现行的等级借阅制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读者的等级性。读者的等级性,指对读者的等级划分,不同等级的读者享受不同的待遇。这种差别不但侵犯了读者的平等借阅权,而且还人为地设置了借阅障碍。二是同级借阅的平均性。同级借阅的平均性,是指同等级的读者享有相同的借阅权限,表面上看来是“人人平等”了,但忽视了读者的需求差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有些读者的借阅证常年闲置不用,而有些读者的借阅需求又得不到充分满足。

1.2 有碍于图书馆开展的读者个性化服务

读者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不同爱好以及承担不同任务的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既是多级别的,也是发展变化的,应该针对其需求分别予以满足。而等级划分的做法,违背了科学区分服务的原则,不利于个性化服务。

1.3 忽略了文献自身的本质和特征

馆藏文献在内容上有不同学科、不同类别之分;在形式上有不同装帧和文种之分;在使用方式上,有流通、阅览、参考、保存之分。不同类型的文献有不同的使用条件和特点,也有不同的年代和时效性,应当予以区别对待。而读者需求的多样多变性决定了图书馆馆藏也应该是多级别、多层次的动态结构。而对所有藏书设置相同的借阅册数和期限,无疑是有欠缺的,这样就有可能造成资源利用不充分或者是有限资源的浪费。

2、构建动态化借阅制度管理模式

2.1 动态化借阅制度的优势

动态化的借阅制度管理模式,是把读者特征和文献特征等因素结合起来全盘考虑,定期对读者的需求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作为设置读者借阅权的依据。与旧的制度相比,新的借阅制度在满足读者需求,提高文献利用率及开展个上,有明显的优势。

2.1.1 便于图书馆动态地了解读者借阅需求,加强与读者的沟通

动态化借阅制度管理模式要求图书馆定期对读者的需求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图书馆动态地了解读者需求的变化,更有利于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

2.1.2 利于图书馆强化“平等服务”和开展“个性化服务”,激励读者使用文献

由于动态化借阅制度对所有的读者,无论身份、职称、职务,初始赋予权限始终相同,且不人为划分等级,利于图书馆的“平等服务”;对一般读者与核心读者进行科学划分,更好地展开个性化服务。

2.1.3 为图书馆评价馆藏结构的合理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文献限期限短的文献往往是读者最需要的,动态化借阅制度对于核心书刊的分析,有利于核心馆藏结构的定位,从而为建立一个能满足读者需求的文献资源体系提供必备的信息,图书馆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采访工作,用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用,更好地优化馆藏结构。

2.2 动态化借阅制度管理模式的构建

动态化借阅制度最大的特点体现在借阅册数和借阅期限设置的灵活性上,读者的借阅权限不再按身份区分,需求量大的读者可以拥有更多的权限。高校读者的借阅行为有其特殊性,新的借阅权限设置的“合适度”很难把握。从单个个体来看,高校读者借阅文献的复杂性和随机性较大,波动性强。部分读者借阅需求低,可能是暂时的,有原因的,如学习工作的阶段性,兴趣差异,但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从总体上看,读者的借阅需求在不同的时间段会有不同的需求。如:学生在等级考试、执政考试之前对某一方面书籍的需求量会突然增大,表现出较强的时间性和针对性。以某高校图书馆2011年1到12月的流通量为例(见图1):

图1

由图1我们可以看出,某高校的流通量随着教学周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每学期开学后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个月借阅量达到高峰,放假时达到低谷。因此,图书馆可以考虑在对前一学期读者的使用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借阅时间的规律性改变读者的借阅权限,借阅期限和借阅频次,确保权限设置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2.2.1 读者弹性借阅册数的设置

第5篇

一、信息时代中职学生的阅读心理

据笔者的观察与研究,中职学生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很不相同。具体表现为:

(一)猎奇式阅读心理

这种阅读心理在新生读者层中较为多见。此种阅读心理的核心是好奇与求新,而不在于求知。他们常常凭着一时的兴趣,广泛涉猎曾经听说过书名却未曾谋面过的书籍、或者在报刊杂志上争议颇多的书籍、或者书名怪怪的书籍、或者是不论其内容怎样只要是初版的新书等。还有的学生是想通过猎奇式的阅读收集某些奇闻异事,以便在同伴面前炫耀自己的博学多闻,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总是,其阅读的真正目的不在于阅读本身,而在于猎奇与炫耀自己的“博学”。

(二)兴趣型阅读心理

这种阅读心理在具有某种特殊爱好的学生读者层较为多见。比如,有的学生爱好书法,他们就在图书馆借阅与书法相关的书籍;有的学生爱好围棋,便在图书馆借阅各类棋谱。

(三)被动型阅读心理

这种阅读心理在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读者层中较为常见。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某些参考书,学生便不得不去图书馆借阅这些书。

(四)私密性阅读心理

这种阅读心理在具有隐蔽性心理或者特殊心理状态的学生读者群中较为常见。比如低年级学生喜欢借阅一些与青春期生理卫生相关的书籍,或者借阅一些与恋爱、婚姻相关的书籍;有的体态比较肥胖的学生喜欢借阅一些健美减肥的书籍等。

(五)求知型阅读心理

这种阅读心理在勤奋好学的学生读者层较为多见。这些学生读者在其专业学习活动的不同阶段,根据所学知识的不同,对图书馆文献资料的范围与具体内容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在撰写毕业论文的选题阶段,他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选题的现实意义与深远意义;在毕业论文的撰写阶段,他们借助文献资料,从中筛选可供参考的事例、数据等资料及探究的方法,以开启思路,拓展思维,构建新的认识系统。这类读者非常重视书刊的理论性、知识性与专业性,除了偏爱阅读各家或代表某一学说、某一学派的书籍外,还特别喜爱阅读观点新颖、内容深刻的最新著作。

二、信息时代中职图书馆的服务对策

(一)制作电子文献

在网络信息时代,我国中职均以进入图书馆信息化业务流程模式:将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转化为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模式,将各类文献资料的收集、规划、分类、检阅、查阅、借阅等流程网络数字化。如此,此前传统的单线条模型图书管理模式转变成了网络管理模型:学生读者可以在计算机网络终端随时查阅到图书馆内任何一本书籍的借阅或者库存状况,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快速定位所需借阅的文献的库存方位。

中职学生尤其是中职新生由于网络信息技术基础相对较差,常常不知道怎样利用网络终端搜索或者查询自己需要的资料。此种情况下,图书馆有必要针对新生开展导读工作: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信息优势,将图书馆文献制作成浅显易懂且图文并茂的电子文献,通过多媒体设施的现场演示,引导新生快速地了解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快速学会利用计算机终端搜索与查询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

(二)加大培训力度

目前,我国很多中职学校图书馆均针对新生开展“新生入馆培训”。培训的主要课程为信息检索课程等。然而,因为宣传不到位,图书馆的这一培训举措往往没有引起广大新生读者的高度重视,以致于部分新生读者从未参加过此类培训,有的新生即使参加了,也未在培训中提高信息检索的能力,导致培训流于形式。鉴于此,笔者建议中职学校图书馆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与宣传上述培训的消息,鼓励学生读者积极参与培训,同时不断完善培训内容以及不断优化培训形式,以期授予学生读者图书馆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引导他们学会充分利用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以及网络文献资源辅助自己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研究。

(三)优化阅读环境

中职学校图书馆的环境设计必须将休闲与求知巧妙地融为一体,努力营造出人文关怀的温馨氛围。比如,我们可以将有关求知的名人警句、壁画、书画、伟人像等粘贴在图书馆墙壁上,以此鼓励身处其中的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再如,我们可以在图书馆阅览室安置足够的网络接口与电源插座,方便携带手提电脑的学生读者在阅览室学习与上网,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图书馆学习,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内部环境布局求新求变

第6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糊评价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179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1

1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1.1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绩效及其特性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对图书馆内与知识生产、获取、组织、存储、交流、传播和应用有关的一切活动及其规律的管理与研究。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绩效是评价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效果,反映了知识管理过程中的知识传递度、吸收度、整合度及其应用效果,研究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所达到的程度。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绩效具有内隐性、多维性和循环性等特性。内隐性即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绩效包括推动管理绩效增加的显性绩效;多维性既体现在组织中员工知识技能、经验的提高和增加,还体现在组织中员工素质的提高以及整个组织知识的丰富而带来的整体绩效的增加;循环性是指知识管理所带来的绩效不是一次性的,而是组织或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实现高校图书馆组织知识管理循环往复的过程。

1.2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及意义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绩效评估研究中,王莲等人从以人为本、知识增值能力、知识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构建知识管理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然后测度图书馆知识管理水平。穆颖丽则提出图书馆知识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框架,从知识管理应用的多维角度构建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知识管理的思路与途径。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一方面有利于管理者衡量和测评实施知识管理的成效,进一步提高组织成员的知识管理能力,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能让管理者看到知识管理实施带来的价值,进一步推动知识管理的应用与实施,为知识管理的有效进行提供保证。

2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本文从3个方面构建管理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第一,从知识管理价值链分析,要围绕知识管理中的知识获取、共享、整合与创新、应用等几个方面选择要素。第二,知识管理的运行需要借助基础的信息技术平台、组织文化环境和组织结构等方面,从而形成知识管理运行的影响因素。第三,知识管理实施后对高校图书馆整体的影响需要从知识管理绩效素质评价、能力评价和效益评价3个方面综合分析。

3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研究以某具体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施绩效测度为例,基本过程如下。

3.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和确定模糊集合

指标评价集U:U={U1,U2,U3}。确定评语等级论域V={v1,v2,v3,v4,v5}={优,良,中,一般,差}。

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邀请专家对各个层次指标权重进行判断,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软件获取指标权重分别为:W={0.319,0.293,0.316}。W1={0.224,0.285,0.237,0.254},W2={0.24,0.273,0.23,0.257},W3={0.306,0.368,0.326}。

3.3 确定单因素评价隶属度矩阵

邀请专家打分对各指标进行评价,通过无量纲化处理,从而确定单指标的隶属度:

B11=(0.156 0.444 0.244 0.156 0)

B12=(0.164 0.302 0.334 0.133 0.034)

B13=(0.239 0.461 0.261 0 0.039)

B31=(0.198 0.469 0.167 0.098 0)

B32=(0.314 0.379 0.239 0.058 0)

即以上对应每个求得uij的模糊向量,把它们分类作为指标层评价的模糊矩阵:

R1=(B11,B12,B13,B14)T,R2=(B21,B22,B23,B24)T,R3=(B31,B32,B33)T。

3.4 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求得对应每个ui的模糊向量为Ri与其二级对应指标权重的乘积,则:

B1=W1*R1=(0.232 8 0.392 8 0.237 1 0.098 2 0.018 9)

B2=W2*R2=(0.305 9 0.434 3 0.141 4 0.066 9 0.010 5)

B3=W3*R3=(0.274 0.415 0.216 0.073 0)

从而构造了一级指标评价的模糊矩阵R=(R1,R2,R3)T。

同理,确定最终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向量元素集

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0.412对应绩效评价等级为良,表明该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绩效水平相对较好。

4 结 语

图书馆作为一种承载知识集散功能的社会机制,知识管理实践活动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 发展。知识管理绩效的提高有待在知识链过程管理、软硬件环境和绩效检测与评估等方面加以研究,更好地促进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的推广与应用。

第7篇

关键词 中小学图书室 图书室管理 问题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1中小学图书室现存问题分析

1.1图书室面积过小,阅览环境不佳

很多中小学对图书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设置了图书室,但多数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完成规定的指标。有些还是利用废旧的教室,面积过于狭小,而且光线不好,阅览环境较差,严重影响学生借阅图书的积极性。

1.2图书室藏书种类单一、陈旧

长期以来,由于经费、管理等的局限性,许多中小学图书室的藏书体系不够合理,藏书基本以教育教学辅导书、小说、故事等通俗性读物为主,内容陈旧。加上图书更新率不高,导致了藏书结构、种类的单一化,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与新课改,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1.3开放时间不足,利用率低下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和家长一味追求分数,学生的时间异常珍贵。学生不停地做习题,复习各科知识要点,根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甚至有部分家长与教师限制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这样一来,学校图书室的开放时间就受到限制,很多中小学的图书室只有每周一、三、五中午借书。如果到了期中、期末考试,图书室就直接关闭了,不再对学生开放。再加上学校图书室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对图书室的情况知之甚少,在大多数学生的眼里,图书室只是一个“借书和还书”的场所,也就谈不上利用图书室来辅助自己学习、提高信息量。

1.4图书室管理滞后,对图书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很多中小学图书室的管理人员是由任课教师兼任的,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乏必备的图书室基本理论。在管理上只停留在图书的保管上,严重影响图书室效能的发挥。

另外,很多学校的领导对图书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具体表现为:有的领导认为图书室是辅助设施,浪费有限经费;更有的领导认为图书室只是用来迎接检查,在实际教学中可有可无。这些错误认识严重阻碍了中小学图书室建设。

2 加强中小学图书室建设的相应对策

2.1管理部门应该对图书室建设加以重视

要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的作用,就必须开展图书室各项业务工作,除了必备的办公条件和领导重视外,中小学图书室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其规模应与学校的整体规模成正比。一般说来,其室舍面积不大,藏书量不多,管理人员多为兼职,规模较小。这样就影响了图书室正常的运转,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所有这些问题和弊端就要求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加以重视。

2.2不断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

(1)注重学习,提高修养。加强文化知识和业务理论学习,要积极地接触新理念,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交流新经验,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

(2)爱岗敬业,专心服务。图书管理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做到热情、耐心、细致、周到的服务理念。

(3)言传身教,感化学生。图书管理人员应当衣着大方、得体,保持礼貌文明的言谈举止,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注意教育学生,以自身的修养感化学生。

(4)教改结合,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主体,图书室的各项工作都是为读者服务,为教改服务。图书管理员要直接参与阅读、写作、思想道德修养、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学指导。

2.3健全各项图书管理制度,保障借阅活动的顺利

(1)完善和落实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图书室各项管理制度,图书室各项制度要上墙张贴;要让学生知道,每人一份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办理借书卡,做好图书和资料的出借登记还进注销工作。图书赔偿制度与爱护图书的教育并举,重在加强爱护图书的教育,指导学生保管图书的方法。加强图书室纪律的管理,随时督促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图书室制度。

(2)保障借书时间。应把借书时间表张贴到各个班级,发到学生手中,让他们充分了解借书时间,合理安排自己借还图书。如果遇到图书管理教师外出,应提前通知学生,并利用其他时间补上。

(3)多方努力提高图书利用率。设立学生图书管理员,通过自愿报名,培训考核的方式,招募学生担任图书管理员。学生管理员不但学到了管理图书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思想,也提高了学校图书的使用率。

2.4开展读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拓展视野

学校图书室不仅为学生阅读提供方便,而且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能力拓展。比如开展读书征文活动、读名著征文活动、科技小论文写作讲座等等。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兴趣,提高他们多方面素质。

2.5重视图书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做好新书登记、分类、编目、科学排架。为了确保图书排架有序,符合规范,每天要对书库内的书进行整理,既要在学生还书后将书检查整理好按序上架,又要在学生借书后整理好书架。对于在流通中破损、脱页的书及时修补。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新课程 中学图书馆 管理方法

中学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学生课外知识的源泉,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而且可以作为“第二课堂”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丰富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因此,中小学校图书室不仅是广大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场所,而且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工具,更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为我们引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同时,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文化的多元性、网络的普及,出版物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为终身学习创造了条件。作为学校“第二课堂”的图书馆面临了一次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的服务不应只停留在简单机械的借书还书上,服务的含义要不断扩大。为此,我们应积极主动配合新课程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实现为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和资源共享的目标,成为师生课内、课外邀游的知识天堂。中学图书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定位、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作者谈谈自己的意见,愿与同行们商榷。

一、转变观念,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图书馆管理必须转变观念,摈弃单纯为教学和备课服务的思维方式,树立新的办馆思想,并且在新的办馆思想指导下,根据《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要求,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健全各项图书管理制度,保障借阅活动的顺利。

1.完善和落实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图书室各项管理制度,图书室各项制度要上墙张贴;让学生知道,每人一份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办理借书卡,做好图书和资料的出借登记还进行注销工作。图书赔偿制度与爱护图书的教育并举,重在加强爱护图书的教育,指导学生采用保管图书的方法。加强图书室纪律的管理,随时督促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图书室制度。

2.保障借书时间。应把借书时间表张贴到各个班级,发到学生手中,让他们充分了解借书时间,合理安排自己借还图书。如果遇到图书管理教师外出,就应提前通知学生,并利用其他时间补上。

3.多方努力提高图书利用率。设立学生图书管理员,通过自愿报名,培训考核的方式,招募学生担任图书管理员。学生管理员不但学到了管理图书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思想,也提高了学校图书的使用率。

二、增加投入,不断增加馆藏数量,完善馆藏文献结构。

藏书是构成图书室的基本要素之一,藏书的质量,是衡量一个图书室的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和工作成就的重要标志。中、小学图书室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图书馆,它的读者群是教师和学生,他们大多需要与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密切联系的图书资料,以及某些相关的文献资料。

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中学图书馆的生均藏书量,报刊和工具书品种的要求都有相应的提高。每年都必须从图书经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费用用于购置以光盘、磁盘为主的电子期刊和其他电子型出版物,有计划地购置与学校的重点学科相关的期刊全文光盘,或者题名数据库、文献数据库,以发挥现代化服务手段的优势。同时,参考《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图书馆的“馆藏结构标准”,规范各类图书的比例。研究师生的阅读需求与阅读心理,做好学生用书与教师用书的采购工作,建立一个适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合理的藏书体系。

三、改善服务,拓展服务项目,用多样化的服务方式搞好优质服务。

“藏”书的就是为了“用”,而如何才能做到充分发挥藏书的作用,图书室只有通过流通才能完成知识的传递过程,服务于读者。

对教师而言,图书室的价值在于有效地提供满足教学和教研需要的文献知识与信息。这是因为目前教师知识面还很窄,需要通过进修来丰富和提高。同时,现在的教学与过去大不一样,以前的教学是一本教科书在手,照本宣科;现在的教学,课本仅仅是一种教学资料信息源,还应有多种信息源。因此,图书室要想之所想,急之所急,有针对性地为教师及时提供比较全面的专业性、理论性较强的图书资料,让他们节省宝贵的时间与精力,致力于教学与研究。

1.设置专门的教师阅览室,陈列国内外最新教学研究期刊资料。这类期刊均为本类目核心杂志,信息量大,内容集中精练,且周期短,传递快,实效性强,受到教师的青睐。

2.书库实行开架借阅。教师们通常带有明确的目的来查阅图书资料,辨别取舍信息的能力较强。开架有利于缩短他们与图书资料的距离,更加直接迅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3.收集整理有关教学信息。编制文摘、索引、专题、题录等二次文献,沙里淘金,提高各类型图书资料的利用率。

4.编制推荐书目,开展定题服务。图书室应针对本学校的重点教研课题,派专人搜集有关的情报资料,汇编成册,提高服务工作的主动性。

对学生而言,图书室具有传播知识,陶冶情操的作用。“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初期,这是成长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强。在这一时期,他们通常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急切地要利用图书室,通过图书室来了解未知的世界。而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分辨能力还难以完全做到去伪存真,往往对各种书籍都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图书室要配合思想政治教育,担负起正确的导读任务,加强对学生阅读的引导,通过目录、索引、简介、评论等形式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各类读物,指导他们读好书、用好书。还可以举办专题读书会、书评、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图书室,引导学生从中吸取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东西。想方设法,充分利用中午和寒暑假的时间,保证开放的时间,采取全方位的借阅方式,尽量开架借阅,尝试借、阅、网合一的以读者为本的服务方式。

四、认真培训,开展各种阅读指导活动,加强与师生的交流合作。

读者是图书馆的“中心”,图书馆要建设固定的读者群,就需要以读者为中心,认真研究读者的阅读习惯,包括研究读者的阅读需要,研究读者的阅读能力,研究读者的阅读环境,与读者在思想上、感情上交流,站在读者的立场上,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收集读者的反馈信息,做好采访工作。“授人以鱼,足解一日之饥,授人以渔,足食终生之鱼”。中小学图书室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图书利用教育,开设有关文献检索、图书等课程,培养他们利用图书室设施的习惯,训练他们熟练掌握各类型图书资料的检索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对图书室的认识和利用能力,让图书室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成为学生学习和工作的良师益友。

五、积极参与,主动创造条件,及时为活动的开展提供服务。

中学图书馆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新课程改革,参与学生各种社团、文化活动,创造条件支持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比如:当学生组织开展诸如讨论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知识竞赛,以及书评活动等活动时,图书馆要及时、主动地提供活动所需的信息资料,为活动的开展提供服务。此外,图书馆还可以举办读书节及校园文化节等活动,通过报告会、讲座、作品展览、文章评比,图书漂流,以及图书角等形式,吸引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图书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成为新课改的实践场所。

六、注重学习,重视日常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

图书管理员是人类知识的传播者,是为不断发展和丰富人类文明而服务的劳动者。图书管理人员和学校任课教师一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注重学习,提高修养。加强文化知识和业务理论学习,要积极地接触新理念,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交流新经验,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

2.爱岗敬业,专心服务。图书管理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秉持热情、耐心、细致、周到的服务理念。

3.言传身教,感化学生。图书管理人员应当衣着大方、得体,保持礼貌文明的言谈举止,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注意教育学生,以自身的修养感化学生。

第9篇

一、藏书陈旧,破损严重。据了解,很多学校的图书室都是在“普九”期间学校图书室的书刊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上级分发;二是学校自购;三是社会各界捐献。“普九”期间,为达到人均图书数量的标准,各学校往往只注重图书数量,不注重图书质量,致使一些知识陈旧、格调不高、严重破损以及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刊也被收藏到图书室中。

二、图书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小学大多公用经费紧张,很多学校连单位正常运转的资金都难以维持。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图书室自然要为其它工作让开经费投入之路。很多农村小学多年都没一分钱的图书购置预算。

三、图书管理不规范,图书室开放率低。因为图书室管理工作得不到学校的足够重视,所以很多农村小学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有不少学校甚至连兼职的图书管理员就没有。这就导致图书室有书无人管的局面。一堆书杂乱地堆放,长期无人过问,就难免有破损、霉烂、虫蛀和遗失的情况。

四、图书遗失状况严重。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深入落实,农村人口增长趋势减缓。为了优化教育资源,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都进行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将一些条件较差,位置较偏的小学合并到条件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的中心小学。学校的合并意味着图书、仪器等教育资源、设备的搬迁、重组和合并;意味着学校领导的变更,富余教师的调离、退休和下岗;意味着图书室等学校用房的腾空和变卖。由于学校重视不够,管理又比较混乱,学校布局调整中的图书遗失的数量往往相当惊人。

针对我国农村小学图书室管理的现状,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负责人都应反思。要改变我国农村小学图书室管理的现状,本人认为从下几个方面值得尝试。

一、领导重视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的重视是搞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只有上级领导和学校教职工对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图书管理工作才有可能做好。

二、加强对图书室的管理

注重制度的建立与落实。制订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图书室管理制度和图书管理员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用制度促管理水平提高。着力提高管理员的素质。管理员素质是决定一所学校图书室管理好坏的重要因素。为加强对图书室的管理,学校应选派至少一名工作责任心强、热爱图书室管理工作的教师为图书室管理员。积极组织其自学图书管理知识和参加上级的相关培训,在管理员工作调动时,应做好工作交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图书室的管理。学生是学校的小主人。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可安排一部分做事认真负责且对图书室管理工作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到图书室的管理工作中去。这既能减轻管理员的工作压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团体精神。

三、增加投入,广辟书源,让学生有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

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以来,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在逐年增加,学校可利用这笔经费适当改善办学条件,当然也可以购置一批图书。学校要注重书报刊资料的收集、整理、入室存放。现在,即便是农村小学,也订有不少报刊。各学校可安排图书管理员对这些报刊作必要的收集、整理、登记,即可作为室藏资料长期供师生借阅。积极寻求社会机构、团体的支持,接受公益性赠书。

四、做好破旧书刊的清理、修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