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0:17
导语:在技能培训考核方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等重要指示精神,把抓好省考核反馈问题整改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要求和完成时限。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方法为引领,以问题整改促责任落实、以问题整改促工作提升,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如期完成民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二、整改原则
(一)强化责任担当。紧扣责任链条,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坚持清单化管理,严肃精准问责,推动反馈意见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统筹推进。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把问题整改与社会救助脱贫攻坚兜底保障行动结合起来,与持续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结合起来,与落实养老服务扶持发展政策结合起来,一体研究推进。
(三)聚焦精准施策。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落实落细兜底保障和扶贫就业各项政策,严把贫困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攻坚的质量。
三、主要任务
(一)制定整改方案。制定印发《市民政局关于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意见整改工作的实施方案》。民政部门要在5月上旬前结合实际形成具体工作方案,列出问题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时限要求。
措施清单:
1、组织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有外出务工意愿且有意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排查,并建立台账。
2、会同当地人社部门聘请养老护理专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
3、积极推荐培训合格人员在本地或周边有用工需求的养老机构就业。
整改措施:对有意愿外出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养老服务技能培训
(二)严格落实救助政策。持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确保不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稳步实现“两线合一”任务目标。严格落实省制定出台的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建立健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确保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
(三)开展养老服务技能培训。
1.调查摸底阶段。即日起至5月5日。民政部门要组织专门专门逐村排查。建立台账,排查人员要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一是农村贫困劳动力;二是有外出务工意愿;三是有意从事养老服务工作。
2.培训阶段。5月6日-5月31日。民政部门要会同当地人社部门,聘请养老护理专业人员开展好相关技能培训。培训要保证质量、保证时间。
3.推荐就业阶段。6月1日-6月15日。民政部门对培训合格人员,要积极向本地或周边有用工需求养老机构推荐,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
四、几点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养老护理技能培训是助力脱贫攻坚的具体举措。民政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认真组织好、动员好开展好。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亲自落实,确保技能培训工作取得成效。
二要实事求是。要充分尊重贫困劳动力个人意愿,做到有意愿的培训到位,无意愿的不勉强,不强制推派培训人数。培训工作要以提高技能、助力就业为出发点,切实保证培训质量。
【关键词】维修电工;培训;职业鉴定;企业用人需求
【Abstract】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 new stag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pressure gradually increase. Future period of time,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from the original production of low value-added labor-intensive way to upgrade to the high added value and high leve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which requires a large number of high-end technical personnel. At present, a large number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production line for some special reason, not received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training system, can meet the demand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 enterprise growing. Therefore, combining with the present maintenance electrician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and appraisal work reality, the maintenance electrician training programs to carry out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significan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maintenance electricia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program,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Maintenance electrician; Training; 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Enterprise demand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阶段,伴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改变,我国的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压力剧增,原有的依靠低人工成本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无法在支撑经济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大力培养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培养企业所需的新型高技能的劳动人才是保障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经济健康发展的的必由之路。而各类行业职业人才的技能培训和鉴定,是当下实现这种需求的有效途径,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当然也包含其中。
维修电工是执行电气系统及器械设备元器件的安置、调试和养护、维修的普遍性技术工种,各类行业对于这个工种都是有需求的,具备覆盖范围广、技术要求高、智能化水准高、安全需求大等特征,也是先前国家劳动部门所确定的首批就业准入的一项工种。在维修电工职业培训过程中,应该严格遵照国家所规定的各项职业等级指标,并依据这些等级指标,安排合理有效的技能鉴定实施方式,且应该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围绕企业对于该工种需求的变化,调整各项培训内容和鉴定工作的方式,使得培训人员能够符合企业的需求,使其顺利就业,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以下,就结合维修电工职业培训和鉴定在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对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给出一些可行性见解和建议。
1 现阶段,天津市电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1 在技能鉴定的考核方式上过于强调理论记忆,缺乏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
首先,鉴定考核的题目大都局限于教材,一些实际问题涉及的很少,对于一些没有接受过系统理论培训但拥有丰富实际经验的学员来说,这样的考察方式无法充分体现他们的能力;
其次,鉴定中的理论试题都是一些记忆性、固定的数据和定义,实际案例相对较少,使得学员的思维被固定在培训教材上,无法发挥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知识,水平无法得到展现。
1.2 在培训中,教材的基础理论知识选择的不够全面
维修电工在电路图的读取、故障的分析和查找等技能方面上需要一些必备的理论作为基础,倘若缺乏这些基础的知识,会对日常的工作造成一些困扰。而在我们的技能培训教材中,尤其是中级和高级维修电工的教材中,所选入的基本理论常识太过简单,且讲解的并不是十分详细,例子不容易懂,像一些比较关键的应知应会的定律和公式未被选入教材,就算是选入了也是一带而过,并未详细介绍,这就造成一些从未系统接受过电工基础知识学习的学员在理解上会遇到困难,从而大大降低了培训教材在技能培训中的作用,使得其成为仅仅是为了应付考核的工具,而在日后的工作中无法发挥作用。
1.3 培训教材内容的编排与国家、企业对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矛盾
在电工职业培训教材中,很多内容还是延续多年之前的老旧内容,所举得例子仍然是一些老旧机床的电路图或是一些被淘汰的设备,如T-68镗床、S7-200PLC等,对于一些前沿技术,无法及时的在教材中得以体现,如工业机器人技术、新一代的可编程控制器等,这就造成培训内容,与时代的需求不符,无法满足国家对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4 技能的考核方式上未能充分凸显高科技的先进性,及新技术的实际应用,缺乏创新
维修电工职业考核的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考核模式,优点是成熟、便于操作,缺点就是所采用的方式较为陈旧,无法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缺乏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被应用于实践生产中,更多的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和更智能化的生产设备替代原有的旧的生产设备,这就对维修电工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是对维修电工的技能考核可提出了新的要求。各个鉴定机构,尤其是高职学院,应该有侧重地对学员的高科技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依据所培训的模块,对于专项的高科技依据进行划分,并根据模块进行考核,尤其是对技师和高级技师两个等级,进行着重的培训考核,从而保证这类高技能人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
1.5 技能的鉴定,应加入的展现个人能力的考察和展示
维修电工对于从业人员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其他的综合素质,缺一不可。因此,学员的个人能力业绩需要在鉴定考核中加以展现。在培训的过程中,应合理安排相应的课题,进而在考核中使参考人员的个人能力得到展现,并加以鉴定,计入学员的考核成绩中,从而完成对其职业能力的全面考核。
2 对于现阶段天津市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中存在问题解决措施的探讨
针对以上在培训和鉴定的过程中,所暴露的一些不足,结合这些年的工作经验,笔者提出了以下一些解决措施:
2.1 科学的制定培训鉴定方式,使得培训更专业有效,考核更科学合理
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其目的就是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改变原有的那种为了考试而教育的模式。对于我们职业技能培训来说,也应如此,改变那种单纯为了鉴定而开展培训的模式,增加实际应用在培训过程中的体现,使得培训和考核更加贴近于实践,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即培训的要求就是企业的要求,这样也会提升学员参与的积极性,也会更好的实现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的目的。
为此,作为培训主体的我们,应该健全技能培训和鉴定的方案,设立一套完善的基于实践过程中的技能培训考核鉴定体系,按照各个技能等级要求的不同,分别制定各自的内容,同时要保证各个级别的知识和技能的衔接,便于执行过程中的操作。
在初级、中级的培训考核过程中,应着重加入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着重建立学院基本的职业素养,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正确认知维修电工的岗位职责,能够基本掌握一些基础性的实践技能。根据不同的学员特点,围绕一些基础性的岗位的职责和技能加以训练,对于一些在职人员,可以结合一些岗前培训,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培养,根据学员的总体表现加以考核。
对于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来说,则应着重对学院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进行培训,并对其进行一些在实践中有需求的知识进行培训(知识培训的内容可以根据企业、行业调研获得),技能培训则是根据岗位需求决定,这里的岗位应该是一些高技术要求的岗位(技能标准均有要求),考核则是根据理论考核、技能考核组成。理论考核,应更多的体现实际应用,如在技师、高级技师的理论考核中,可以加入一些生产线调试升级、程序设计、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应用等。技能考核除应检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也应加入实践经历和工作成果,对于学员在用人单位的表现加以考核,从而实现对其更客观更全面的考核。
2.2 科学编制与国家、企业的需求联系更紧密的教材内容,加强实践环节,适应企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下的时代,是科级高速发展的时代,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企业生产模式正在快速的升级,一大批高新设备应用于日常生产之中,这就对维修电工提出了新的要求。维修电工技能培训和鉴定所是以职业培训教材为依据开展的,且职业培训教材在日常的工作中,还可起到指导说明的作用,其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对职业培训教材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还要紧跟行业发展的速度,做到及时的更新和增减。只有这样才能让教材的作用完全的发挥出来。对于培训教材的编制,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点改进的措施:
第一,要将实际操作作为教材编制的核心,以实际操作为中心一切知识点围绕它展开。技能培训和考核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高技能型的工人,因此要以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
第二,教材内容的编制应多参考企业的需求或征集更多一线员工的意见,并针对这些建议,及时对教材进行调整。同时,也应关注企业发展的动向,对于未来的技术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并将相应的内容加入到教材中,以跟上技术的发展,满足企业的需要。
第三,在具体的技能点上,应该选择一些具有突出性和代表性的内容,使得教材可以满足大多数使用者的需求。还应注意不同等级技能点的区分,使所分配的技能点符合所对应等级技能的要求。
2.3 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技能考核方法,使其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技能考试是对培训效果的检验,因此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是保障培训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许多新技术被应用于实践生产中,更多的生产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化的生产设备改造或者替代原有老旧的生产设备,这就需要维修电工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用户有需求,培训机构就应做出适当的改变。
在技能考核中,应该增加新的设备,考察学员对其维修使用的能力。若不具备硬件条件的可以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根据不同的等级,加入新的考核内容。在维修电工的职业标准中,对于设备的升级改造也是有具体要求的,所以在考核的内容中,也应加入升级设备的相关内容,初级到高级可以更多的强调实际操作,技师和高级技师的等级则应在此基础上加入升级方案的设计等更高要求的内容。
个人能力的考察应着重考察学员日常的工作表现,并在考核现场安排如项目设计、团队合作的可以表现出学员能力的考核方式,并配合学员日常的工作业绩,综合加以评定,实现对学员个人能力的全面考核。这里的业绩应该更多是一些实际案例,不需过多强调如等学术性的业绩。
3 结语
在对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要做到与时俱进,联系实际,就需要正视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技能培训、鉴定的方案,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加以改进,从而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符合企业需求,满足学员需要的培训鉴定方案,从而达到培养合格维修电工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琴,段莉,陈洪.基于操作步骤明细化《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的开发与实施[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4).
[2]施剑凡.高职院校中高级维修电工考核实训教学的探索和改革[J].科技信息,2011(17).
关键词: 技能培训实战化 教学模式 任职教育
在全军深化实战化训练的大背景下,我们提出了技能培训实战化的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设想,并在士官学员中进行了实践。该教学模式注重加强对士官学员实战化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学员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熟练拥有实战必备的专业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战场需要,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能打胜仗的士官人才队伍的目的。
一、当前我院任职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员专业技能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实战化教学的要求。
我院是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型的军事院校,大多数教员具有较高的学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但是由于受到学历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员往往更注重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而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不重视,因此教员掌握的专业技能科目较少且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实战化教学的要求。
(二)技能培训所需装(设)备陈旧,不能满足实战化训练的要求。
当前我国武器装备发展快,部队装备更新换代也快,我院作为一所初级任职教育院校,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在技能培训过程中所实际配置的装(设)备不仅数量少,而且陈旧且滞后于部队实际装备。这些陈旧的装(设)备,不能满足实战化训练的要求。
(三)技能培训科目设置不合理,不能满足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要求。
从我院的士官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多数课程的技能培训科目设置不够合理,存在与实战要求相脱节的现象,培训内容比较单一,学员能够学到的技能项目少,且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要求。
二、技能培训实战化的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一)紧贴实战聚焦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紧贴武器装备发展,聚焦一线实战需求,优化培训模式;瞄准部队岗位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依据部队岗位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按照部队岗位职责要求组织考核评价。
(二)对接岗位瞄准流程,改革教学方法手段。
1.岗位对接教学法。根据部队的实际工作,创设出仿真度高的作战训练工作情境,让学员担任不同角色、负责不同岗位、完成工作使命、实现训练与任职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2.操作流程牵引教学法。任何一项任职岗位实践科目都有固定规范的操作流程,以操作流程为牵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分散的工作正规化,使学员熟练把握任职工作流程。
3.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员根据实践内容的要求,给学员开出具体的实践任务和预期目标,在实践任务的驱动下,使学员有目的地根据任务目标完成实验实训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员的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其独力工作能力。
(三)跟踪全程细化标准,创新课程考核方式。
打破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将专业技能的考核贯穿教学全过程。将专业技能能力细分为专业技能资格、专业技能素养、专业技能发展潜力,并且制定相对应的考核指标,这些指标的考核通过每一次课堂表现、每一次的实训操作、每一个项目的最终呈现共同构成,从而引导学生在这几个方面同时用力,而不是顾此失彼。
(四)科学规划拓宽渠道,加强教员队伍建设。
1.科学规划双师型教员队伍的规模与结构。一是规模要适度。要从院校自身教学训练实际出发,在引进人才方面做到适度,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结合各专业的编制情况,确定引进数量和各专业引进教员的比例,防止出现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断层。二是结构要合理。要综合平衡教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提高教员队伍的教学、科研活力和创造力。要充分发挥老教员教学经验丰富、中年教员技术水平高、青年教员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建设一支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员队伍;要优化教员队伍的学历结构,通过送学、在职培训等方式提高学历层次,改善教员队伍的学历结构;要建立学科带头人培养和选拔机制,加强教员队伍的教学能力培养。
2.努力实施双师型教员的多渠道、多途径培养。一是安排专业教员到部队进行代职锻炼或学习调研。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批组织教员到部队进行代职或学习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交流。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技高一等、技高一筹的专业教员队伍。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并要求专业教员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通过指导实践教学,并尽量结合部队需求实际,切实提高教员的专业实践技能。
(五)完善设施依托联训,建设技能培训基地。
1.及时更新完善院内实践设施,建设院内一体化技能培训基地。院内的技能培训场所和设备都是为培养学员的任职能力打基础和提前营造工作环境的,因此要紧贴部队岗位实际,花大力气对它们进行更新和建设。一要合理规划和改造装备训练场地,拓宽装备收集渠道;二要修复改造已有装备,挖掘现有实装潜能。通过及时更新完善院内实践设施,建设院内一体化技能培训基地。
2.建立联教联训机制,建设院外技能培训基地。通过建立联教联训机制,依托部队或训练基地等,建立教育基地、代职基地或共建平台等,建设院外技能培训基地,实现部队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共享互用。
参考文献:
为深入开展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一步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省卫生厅决定,在全省开展临床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在我院进行并取得实效,根据省卫生厅《2010年全省临床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和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临床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立足本职岗位,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增强业务技能,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卫生技术队伍,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工作原则
(一)全员参与原则。医务人员承担着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职责,临床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必须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参与,提高医疗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
(二)立足岗位原则。广大医务人员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认真学习钻研本岗位所需要的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做到知识不断更新,技术精益求精。
(三)讲求实效原则。开展临床技能培训应注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全面提高,不搞花架子,采取多种形式,如自学、轮流讲课、定期技术比武及理论考试等,在医院内部形成学技术、比技能的良好氛围,为参加全省竞赛夯实基础。
三、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临床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能力素质明显增强。医务人员的法规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进一步增强,医学专业知识进一步强化,临床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能力素质全面适应岗位要求。
(二)医疗行为更加规范。有关医疗卫生技术规范得到落实,医务人员自觉做到依法行医、合理检查、因病施治;医院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按制度管理、按规范操作、按标准落实的运行机制。
(三)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基础医疗和护理管理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明显提高,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明显减少。
四、组织机构
临床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梁晓鸣
副组长:符卫民
成 员:龚 军、万红梅、林 云、罗 勇、丁 斌、窦建军、毛卫平、阮志勇、李林涛
临床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实施小组
组 长:梁晓鸣
副组长:符卫民、龚 军、万红梅
成 员:林 云、罗 勇、丁 斌、毛卫平、阮志勇、李林涛、简 繁、丁淑琴、黄桂桂、黄荣平、邓江龙、袁效荣、陈 英、谢葆琳、艾青涯、、吴志忠、王水珠、付 浩、蒋晓琳、刘春阳、温晓阳、邹国荣、胡 斌、张国然、杨 健、杨秋娟、黄自平、幸宜春、李 坤、李晓斌、徐 速、黄小勇、江 涛、胡贵峰、姚海林、周晓翔
五、活动范围与培训对象
活动范围为全院各科室,培训对象为全院所有医务人员。
六、主要内容和参赛对象
(一)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与大比武
医师学习训练的重点内容是:体格检查,心电图、医学影像结果的判读,徒手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小儿呼吸机的使用、心脏电复律、急救止血,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换药、穿脱隔离衣等基本技能。
护士学习训练的重点内容是:无菌操作、生命体征测量、密闭静脉输液、鼻导(塞)管吸氧、口腔护理、徒手心肺复苏、吸痰、铺备用床、导尿、灌肠、胃肠减压、重病人翻身、皮试液配制等常用操作技术。
(二)病历书写培训与大比武
贯彻落实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积极组织学习培训,严格开展考核评比,规范病历书写行为,提高病历书写质量,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三)院前急救技能培训与大比武
重点训练心肺复苏、心脏除颤、气管插管(含小儿)、创伤急救等院前急救技能,提高全院院前急救医疗专业技术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切实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四)临床检验技能培训与大比武
为深入开展临床实验室达标验收工作,根据《全国医学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指南(临床检验)》和《江西省检验医学质量管理规范》,全面开展临床检验“三基”训练,规范检验医学质量管理,提高临床检验水平。
其它医技人员学习训练的重点内容由各医院根据工作实际自行确定。
七、方法步骤
(一)筹划部署阶段(2010年4月)
对临床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进行筹划安排和动员发动,使各科医务人员明确开展活动的目的、内容、标准和方法步骤,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1、制定工作方案。各科室按照本方案要求,研究制订本科室临床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实施计划。特别要针对医务人员能力素质建设的薄弱环节,研究制订具体培训计划。
2、广泛动员发动。采取多种形式,层层进行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氛围,使广大医务人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投身到临床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中。
(二)学习训练阶段(2010年4月—9月)
安排六个月时间,采取自主学习、岗上训练、专题讲座、示范教学、短期培训、观摩指导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医务人员的学习训练,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技能。
1、开展自学自练。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
2、进行集中培训。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要科目的学习训练。
3、组织观摩辅导。以科室为单位,组织教学查房、技术演示、现场操作演练,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提升学习训练的效果和质量。
(三)比武评比阶段(2010年10月-11月)
通过开展临床技能大比武,检验临床技能培训的结果,促进各项工作要求的落实。
1、组织实施工作。临床技能大比武以各科单位组织开展。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各科负责组织本科室的初评工作,并推荐优秀医师参加比赛。
2、参赛人员的确定。为增加比赛的公平性,确保全员参与,真正锻炼队伍,在竞赛前一周随机抽取并公布参赛人员名单,保证竞赛组织和人员选拔上的公平公正。
(四)总结表彰阶段(2010年12月)
总结全院临床技能培训和大比武工作,对比赛结果进行排序并予以公示,表彰临床技能培训“先进单位”和“岗位技能标兵”。
八、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开展临床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是加强医院能力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迫切需要,是卫生系统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各科室和全体医务人员要充分认清本次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技能培训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技能培训活动作为一项重点和长效工作,从思想、组织、制度、经费等方面抓好落实,保证技能培训活动顺利开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统一部署、分级负责、整体推进的要求,加强对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的组织领导。各科室要指定专人负责,成立办事机构,加强组织协调,细化落实措施,抓好工作落实。
1.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大力推行“人才强校”工程,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学历提高与技能提升并重的原则,高标准选拔,多渠道培养,初步建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基本合理的“双师”结构教学队伍。(1)专业带头人培养。通过职业教育理念和职业教育能力方面培训,承担科研项目,进行学术交流,主持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主持课程开发,课业设计并指导方案的实施,对企业员工及周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等措施培养专业带头。(2)骨干教师培养。通过承担院级以上科研项目、培养、兼任农业企业专家顾问,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获取相应专业技师资格证书,承担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的开发、课业设计、教学方案实施任务,培养骨干教师。(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由高校专家、农业专家、致富能手组成的容量3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使专家的兼职教师队伍稳定在15名以上;兼职教师将参与核心课程开发、课业设计,指导教学方案实施的全过程,负责课程体系改革指导、教师实践锻炼和学生实习;建立兼职教师管理考核制度,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日常培训和指导。
2.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实践教学体系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第1学期,主要是参观认识实习;第二阶段,在第2~4学期,在校内一体化实训室或校外企业实现“教、学、做”的有机融合;第三阶段,在第5学期,通过毕业综合技能训练,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四阶段,顶岗实习,在第6学期,学生直接参与专业的生产与科研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四个阶段,层层推进,循序渐进,不断深化,既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又使校企合作便于实施。实践教学实施依托于学院集学训一体的植物组培实训室、设施农业栽培实训室、园艺植物景观应用实训室、植物保护实训室和植物标本陈列室,以及集教学实训、培训鉴定、生产科研、技术推广与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绿色农业园区,还有长期合作的10多个校外企业。
3.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参与企业科研,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继续完善校企合作的实施与制度建设,进一步拓展合作企业数量和质量。与当地及周边企业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校企融合,互惠互利,形成在区域和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技术服务团队,参与企业科研生产,为企业和地区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利用专业资源优势为企业和社会提供资源共享。(2)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利用专业优势资源积极开展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为当地及周边职业院校、社会下岗、转岗人员、农业企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二、教研教改成果
经过三年的教改实践,2013年底,教务处组织成立了考核组,对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教改3个班级分别进行了全面考核,包括理论测试、技能测试、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学生评教等。通过考核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动手能力显著增强,教学效果明显。三年来,专业教师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3项,市级、校级6项;近三年发表各类论文近6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5篇,获奖2篇;编写专业特色教材5部,专著2部;指导学生参加2012年高职高专“新神农“杯技能大赛中,取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三、人才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发展能力,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1.做好就业指导,保持高水平就业率学院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如举办职业核心能力CVCC师资培训班,增强教师职业指导能力。就业指导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课程教育渗透、社会实践等途径加强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2010届、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0.42%和90.35%,连续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就业先进集体”。
1、从政府采购、前期准备、后勤服务、信息撰写及报送等方面配合做好了春风行动暨就业扶贫大型招聘会相关工作。
2、按照要求和程序,完成了参公人员和事业人员2017年度考核。
3、配合做好了社会保险基金风险防控专项检查、省就业局春节后用工形势射洪调研、2017年度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抽查等工作的迎检准备和后勤服务。
4、配合完成了2017年就业扶贫全覆盖自查、就业扶贫量化考核以及省级交叉检查就业扶贫专项验收等工作的自查报告的撰写、迎检资料的准备。草拟了《射洪县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扶贫专项2018年实施方案》和《关于<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专项2018年实施方案>的编制说明》。
5、整理脱贫攻坚对口帮扶软件资料,配合做好了联系点玉贞观村省级交叉检查验收。
6、工会工作方面,策划、组织了春节、三八节工会活动。
7、支部工作方面,配合做好了2017年度支部组织生活会的筹备,保障了组织生活会的召开。
(四)智能化电网的建设需要要实现电网的智能化,需要大量新型专业技术人才,能够通晓发电、输电、配电、变电、用电各个环节,可以熟练地对测控装置、保护装置、故障录波装置、后台监控系统及直流屏等相关设备进行测量、控制、保护和监测,对智能电网产生的市场信息、电网信息、用户信息与宽带通信等多源信息流进行科学、定量的分析。
(五)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要求切实加强全员各类教育培训,必须实现“不培训不上岗位、不培训不转岗位、不培训不晋升”的培训目标,并要进一步加强对专业技能的抽调考,检验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促进员工立足岗位成才。员工队伍仍存在“既多又少”的突出问题,特别是生产一线缺人,整体素质不高、技能水平偏低等对教育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建立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
(一)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就要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本战略体系出发,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加强规划,结合人力资本发展战略,量身定做出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体系。
(二)评估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的需求和详细计划,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预测人力资本的需求量和分布情况。通过评估培训计划,达到培训项目和内容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切实可行地解决企业在人力资本方面的需求问题,提前为企业做好人力资本的培养和储备工作。
(三)有效的培训体系也要充分考虑到人力资本在自我发展方面的需求。因此,企业在设计培训项目时,既要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宗旨,也要考虑到与人力资本的个人职业生涯相结合,实现人力资本素质的提高与企业经营战略相统一,将人力资本个人发展纳入到企业的发展轨道中来,充分调动人力资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培训的效果。
(四)执行培训时要与考核相配合,并提高对培训过程的重视。在培训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受训者参与互动、交流研讨。在培训的内容上,培训应聚焦企业实际问题,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对受训者的培训,与受训者一道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思路,充分贯彻让培训与考核紧密结合的原则,使企业能通过培训得到收益。
三、设计有效的企业员工培训方案
(一)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教师、培训对象、培训日期和时间、培训场所与设备的有机结合。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南,一份详尽的培训需求分析就大致构画出培训方案的大概轮廓,在前面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下面就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1、培训目标的设置。培训目标的设置有赖于培训需求分析。要达到培训目标,就要求员工通过培训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即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了解什么?通过培训后能够干什么?通过培训后有哪些改变?这些期望都是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的,通过需求分析,明确了员工的现状,知道员工具有哪些知识和技能,具有什么样岗位的职能,而企业发展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来确定培训对象。
2、培训内容的选择。在明确了培训的目的和期望后,接下来就需要确定培训中所应包括的传授信息了。尽管具体的培训内容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究竟该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应根据各个培训内容层次的特点和培训需求分析来选择。
3、培训指导老师的确定。培训资源可分为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他们都有其特点、缺点,究竟选择何种资源,最终要由培训内容及可利用的资源来决定。
外聘老师选择范围大,可获得高质量的培训师,对培训对象有吸引力,提高培训档次引起企业各方面的重视,营造气氛促进效果。其缺点是缺乏了解有风险,且可能使适用性降低,纸上谈兵,成本较高。
内聘老师的主要资源是公司的领导、专责、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其优点是有针对性,且有利于培训效果的提高,相互熟悉交流顺畅,培训易于控制,成本低。缺点是内部人员不易于在培训对象中树立威望,可能影响培训对象在培训中的参与态度。
4、确定培训对象。根据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不同的需求决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从而大体上确定不同的培训对象。在最需要的时间里,选最需要的人进行培训,根据岗位在组织中的重要程度选择,员工愿望与组织需要相结合原则。
5、培训日期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时就需要进行培训。
(1)新进员工培训。大多数新员工都要通过培训熟悉企业的工作程序和行为标准,他们必须了解企业运作中的一些差别,并掌握一些技能。
(2)避开培训对象工作高峰期,选择不影响他们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比如避开每月规定的抄表日期,抢修高峰等。
(3)新技术培训。如引进新项目、新技术、新设备,购进新软件等都需要对原有职工的培训。在作培训需求分析时,确定需要培训哪些知识与技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对这些知识与技能培训做出日程安排,看大致需要多少时间,以及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从而推断培训提前期的长短,根据电力行业的工作特点,对普及性培训,则“短、小、精”培训方式比较适合。
6、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单对农网工作人员来说,比较适合可分为三类。
(1)适宜知识类培训有讲授法、专题讲座法、研讨法。
(2)以掌握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性培训有工作指导法、演示法、工作轮换、个别指导。
(3)适宜综合性能力提高和开发的参与式培训有自学、案例分析法、事件处理法、头脑风暴法、模拟训练法等。
(二)培训方案具体实施计划
1、完善企业各种编制员工的技术技能提升激励机制。重点是健全占电力企业基层单位员工总人数70%的农村电工、劳务工培训、评价、使用、待遇、职业发展一体化的机制,给广大农村电工、劳务工创造一个干事创业的舞台,激发员工的潜能。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与不学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同时要完善农村电工、劳务工的档案资料,让他们有归属感。
2、健全培训目标考核办法、积分管理办法、持证上岗等制度,将培训与人才评价、岗位晋升、薪酬待遇结合起来,同时拓宽员工发展渠道,开辟技术、技能等各类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鼓励员工各尽其才、各显其能,人人快乐工作。
3、按照“干什么学什么、干什么会什么、干什么专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一线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要制定企业员工学历、技术技能提升目标计划,规定员工在一定的工作年限必须达到学历和技术技能目标和与之配套的激励措施,让每个员工都有职业提升的目标计划。让他们看到职业生涯的前景。
4、立足岗位,突出差别化。对于技能人员,要以实操型的培训为主,提升岗位应知应会能力,特别是要加大班组长和技术骨干培训的力度。结合实际,对员工进行在岗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培训。
5、注重培训师和培训管理者的建设,培训师资可以定期选拔生产岗位的技术技能骨干,经过培训后回到单位担任培训师。也可以选出班组的技能手担任本班组的培训师。
6、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技能培训,可以利用工作例会、交接班、班前班后会、设备安装调试、项目验收等契机,围绕岗位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学习交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师带徒等活动。
7、大力推进持证上岗工作。持证上岗制度是保证员工正确履职、适岗胜任的有效手段。员工上岗应持有:一是资格证,这是员工上岗的必备条件,包括准入资格证和技术技能资格证。对于新入企员工及转岗、晋岗员工,经过上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取得的岗前培训合格证也必须纳入准入资格证管理。二是在岗培训合格证,是企业结合实际,对员工进行在岗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后发的在岗培训合格证,是员工技术技能水平不断提升的证明。总之,持证上岗,就是要求员工必须持资格证上岗,上岗后还要不断掌握本岗位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做到适岗胜任。
8、建设培训基地。有条件的单位都要建设培训基地,基地配备各专业工种的实操设备,仪器、工机具,开发相关课件,集中资源,整合师资力量,为员工实操学习培训提供场所。着重满足一线人员实操培训的需求和任务;课程的设计要根据各类专业岗位,系统地去开发。
9、切实将培训内容转化为生产力。对培训机构和企业来讲都是一项难度很大的任务。这就首先要求培训机构要对培训的内容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对其关键部分要有深刻的理解,能够从各种繁乱的线索中找到导致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其次,对企业而言,必须有真正熟悉岗位工作的人员负责培训。对培训的这种转化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因为有的培训转化为生产力可能要花费1、2年的时间,而且这种转化一般将衍生成为企业文化,这可能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四、培训方案的评估及完善
培训方案的测评主要从三个角度来考虑。从培训方案本身角度考虑,培训方案的各组成部分是否合理、系统化,是分析其是否符合培训需求分析;传授的信息是否能被培训对象吸收,否则要考虑到传授的方法以及培训对象学习的特点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来加以改进。从培训对象的角度来考虑,观察学员培训前后行为的改变是否与期望的一致,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或满意度,学员在工作中的行为方式有多大程度的改变。从培训实际效果来考虑,即培训的成本收益比来分析。培训的成本应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的设计、培训方案实施费用,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及福利。培训方案的收益则包括企业收益和社会效益两部分。
五、培训不等于回报
培训效果应从企业长期发展着眼,短期内不一定可看到效益,而且培训过程,尚存在许多问题。如培训对象素质不高、培训流程有障碍、培训对象学习方式单一等。对于这些问题,要使培训对象对培训内容感兴趣,培训效果与绩效挂钩,培训内容以技能为主。五、农网工作人员的培训过程,应提倡普及性培训和个性化培训相结合,前面所讲述基本是普及性教育,下面强调是个性化教育部分,如培训农网高技能人才或培训农电竞赛人员,就应该按照个性化方式培训。在这里简单介绍个性化培训模式及内容。1、约见会谈。通过与学员个性化沟通,确定个人学习目标;2、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明确学习内容,时间进度,学习步调等;3、监督指导。教师要了解学习进度,并进行进度检查。学员有什么需要,或发现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4、能力评价与测试。每个学员学习一个阶段或学习结束时,应有一个总结性评价;5、跟踪反馈,做好培训评估工作。
六、结语
电力企业是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专业性强的行业,电力企业在人才比例、人才当量上不容乐观。一定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出学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为电力企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实现人力资源增值,实现员工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实现电力企业和员工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峻.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05,(4).
[2]颜爱民.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3]孙健,纪建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工具、制度、操作[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12).
[4]李佑颐,赵曙明,刘洪.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述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1,(4).
关键词:农机;职业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 S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56-1 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决定》要求:“农机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经营和服务体制的改革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竞争为动力有序进行,农机市场的经营主体是从事经营和服务的劳动者。加强对劳动者管理,规范劳动者行为是依法管理农机经营、服务市场的关键。农机行业劳动的职业技能鉴定,既是对农机行业劳动者管理的首要任务,也是对农机行业劳动者从业行为、劳动质量等管理的基础。因此,对农机行业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1 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开展现状
九台市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起步较早。目前全市农机系统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构建了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规范管理的基本框架,为积极稳妥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全面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农机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1 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政策法规日趋完善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省里相继制定下发了《吉林省农机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实施方案》;《关于对全省农业部分工种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并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通知》;《吉林省农机实用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吉林省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等文件,为九台市实行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利保障。
1.2 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实施网络基本形成
按照统筹规划、一体化运行的模式,九台市建立了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基地,组建了考评员队伍,构建了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为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供了场所、设备、人员等条件。
1.3 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鉴定实施
为推动农机修理工、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员等工种的鉴定实施,结合贯彻落实《吉林省农机管理条例》检查、农机化教育培训和杜绝拖拉机(收割机)黑车非驾整治等项活动,认真组织开展了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各地农机部门高度重视,采取措施,积极协调,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尽管九台市采取了多项措施,积极推动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但是目前仍存在培训鉴定人数不多,工作开展困难等问题。分析其原因,除了与农村教育落后,农民意识不强等因素外,还与具体开展这项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密切相关,不容忽视。
2.1 个别地方领导认识不高、重视不够
农机部门领导没有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作为提高农机劳动者技术能力和业务素质的一项战略措施来充分认识,更没有从保护广大农民利益的角度来考虑,因此,不能积极主动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正确引导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甚至有的领导认为开展这项工作是给农民增加经济负担,直接影响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正常开展。
2.2 相关政策不完善
几年来,虽然吉林省先后制定了一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有关政策,但是,具体实施细则至今仍未出台,导致政策依据不充分,工作可操作性不强,制约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有序进行。
2.3 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投入较大。由于目前物价部门制定的培训鉴定的收费标准偏低,无法保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正常开展,因此,各地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3 开展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农机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取得领导的支持,积极与相关部门搞好协调,形成合力,确保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顺利实施。
3.2 科学安排,典型引路
要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的作用,积极组织拖拉机驾驶员、农机修理工、农机营销员、农业机械操作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努力提高持证上岗率。
3.3 健全机制,强化监督
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农机营销、农机修理、拖拉机(收割机)驾驶操作等国家规定的技术工种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4 加强引导,广泛宣传
一、总体目标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对全市所有农村建筑工匠实施培训发证工作,提高农村建筑工匠对庐陵文化特色民居施工水平,保障农村建房质量和安全生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持,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二、培训对象及内容
1、培训对象:农村建筑工匠,主要包括:砌筑工、木工、架子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抹灰工等建筑业技术工种。
2、培训内容:以《国家职业标准》和建设部《职业岗位培训大纲》为依据,全市材。主要有建筑业相关职业基本技能、庐陵文化特色民居图集讲解、职业道德相关内容。
3、培训方式:采取免费授课、集中考核、自学等多种形式。
4、农村建筑工匠免费参加培训,经过培训并承诺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的,发给培训合格证书。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领导小组。
四、工作分工
1、市建设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负责编选教材、监督指导、发证工作。
2、市建筑施工管理站负责中心城区选择1-2个建筑工地并组织生源参加培训。
3、各县(市、区)建设局负责辖区内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承办工作。
4、为推动工作顺利开展,由市建设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举办首期示范培训,各县(市、区)建设局按要求负责选择1-2个教学点并组织生源参加培训。
五、工作安排
1、首期示范培训。从年2月至6月,共举办28场培训。具体安排如下:
各县(市、区)建设局在开班时间前一个月将教学点、参加培训人员名单及每人两张一寸免冠照片报市建设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2、各县(市、区)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工作方案于年2月10日前报市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
3、各县(市、区)组织培训。各县(市、区)按照各自方案,组织实施辖区范围内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将培训名单、建筑工匠承诺书及每人两张一寸免冠照片报市建设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审查发证。
六、保障措施
1、农村建筑工匠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开展建筑业农民工技能培训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长远的民生工程,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力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