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时间:2023-03-07 15:00:19

导语:在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第1篇

一、社区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社区信息化是由社区政务信息化、社区管理信息化、社区服务信息化、社区家庭信息化组成的。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信息化从社区管理和服务手段上应该实现这样一些要求:第一满足社区各类群体不同层次的社区服务需求;第二居民的各种利益维护和诉求的表达得到及时地传递;第三社区的各种信息资源将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第四社区工作人员的办公实现自动化,减轻了社区人员的工作量。社区信息化平台大致包含以下应用系统:

1、社区(或街道)门户网站。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职能部门间联系,提高服务质量。重点是服务、信息、政策法规和办事流程查询、表格下载等。

2、社区一站式服务管理系统。针对街道服务大厅、社区办事窗口的服务流程管理的应用,这部分应用就是为了简化办事流程,方便办事人员,让办事的居民或单位少跑腿,工作人员多分担。主要包含服务受理、服务监督、服务指南、公共办事查询、服务收费、服务项目管理、统计分析及报表、网上窗口业务、触摸屏查询等功能。

3、社区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此平台记录和处理社区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各种业务信息,规范社区工作,提高社区的工作效率,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有效的基础数据,即社区基础数据采集平台。主要内容应包含社区各项工作内容,如:社区概况、居民基础信息、社区组织、服务、救助、卫生、安全、文明、计划生育、日常工作等。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社区工作人员对系统未涉及到的工作进行灵活的自定义模块化设置。

4、社区服务呼叫中心管理系统。社区服务中心可以随时通过电话、传真、网络呼叫等多种手段与居民和服务加盟商进行联系,获取各种信息,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将传统意义上的社区服务变为一个咨询中心、服务中心、投诉中心和增值中心。

5、社区综合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系统。用于对各种基础数据进行查询统计,数据的来源为社区基础信息库。所有的数据集中存储在同一个数据中心内(服务器),也就是指信息数据共享。查询方式设定为分级查询,为不同级别的用户提供对应的查询服务,并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如:社区基本情况统计、人口信息统计、特殊人员统计、党团建设统计、组织机构统计、服务情况统计、社区建设统计、社会保障情况统计、治安情况统计等。系统也可以让用户自由定义查询和统计方式,通过分析应用,为领导决策层提供有力的参考资料。

二、办事处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街道及各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街道和社区信息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目前,各科室和社区都全部实现了计算机联网,部分服务也相应的有对应的软件服务平台。尤其是街道管理系统和街道网站的建立,大大推进了街道信息化建设进程。

2、街道和社区信息化硬件设施基本到位。近年来,街道通过政府采购、上级部门下拨以及资源整合等多种途径,为各科室和社区配置了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基本上达到平均2人使用一台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信息化的建设,不但降低了办公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服务和管理的能力。

3、社区干部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随着街道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街道针对街道全体人员开展了计算机知识讲座、电脑知识测试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大大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和应用能力。

尽管我办社区信息化建设发展势头良好,但限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还存在许多问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

1、实用性有待加强。社区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要让社区管理和服务百姓工作变得便利实惠,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不断满足管理社区、服务百姓的需要。我办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离便民利民的目标还差得很远。办事处网站信息内容不全面、更新不及时、缺乏与居民需求紧密结合的应用,能提供的高层次服务不多,导致辖区居民对参与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没能完全发挥网站信息化的作用。

2、缺乏统一的软件平台,信息的整合度不强。

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还是医药卫生、家政服务,各个部门的服务对象都是社区居民。原本可以共享居民基础信息,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各部门各自为政,分散作战,各信息系统彼此独立运行,数据重复录入,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浪费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制约了社区信息化的发展。

3、资金投入的制约

首先社区信息化需要大量的投入,比如宽带接入、社区服务呼叫系统、社区应用系统的建设以及网站的制作与维护等等。缺少了这些应用,就无法实现社区与居民之间实现网上互动、网上服务。其次由于投资主体单一(办事处自身投入),也拖慢了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因此,社区信息化建设还需要社会其他资金的支持。

社区信息化建设还存在如:缺少与社会信息化集成的扩展、信息化人才资源薄弱、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机制缺乏等多方面的原因。

三、街道办事处信息化建设近期需解决的问题

社区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求的事情,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逐步推进。针对街道实际情况,拟在近期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街道网站的 宣传推广。主要通过此次活动,向居民分发办事处服务指南手册和宣传的方式,使辖区居民了解街道网站。

2、在街道网站成立街道论坛。此项工作筹备已经基本完成,待调试成功后,即可投入运行。

3、对街道网站首页政务公开、社区建设等内容进行调整、更新,突出显示办事流程等项目,使内容更贴近为民服务。

4、探讨在网站上进行如:低保、低收入公示的可能性。

5、寻找和改进办事处各科室、社区信息交流和文件传送的模式,目前虽然qq解决了部分问题,但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6、针对手机、qq用户众多的情况,探索利用手机短信、飞信、qq广播等开展服务的可行性。

四、街道信息化建设的远期规划建议

社区信息化同传统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方式比较,实现了管理和服务理念、手段、方式、运行机制、绩效等多方面的变革,以信息技术推进社区建设,已成为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从远期趋势来看,需要逐步解决这样一些问题:

1、推进市场运作,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推动辖区内企业参与社区信息化建设进程,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形成“共同投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机制;

2、搭建统一的技术平台,即办事处基础信息数据库(服务器)平台;

3、开发统一的软件平台,整合社区各类信息数据平台;

4、提供公共的信息查询设施,如触摸屏,led滚动屏等,供居民进行信息查询;

第2篇

今年,我担任公司办公室主任职务。根据办公室的具体分工,我主要负责党委材料、信息中心、打印复印室和招待等工作,一年来,我紧紧围绕公司党委和公司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科学性,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连续两年获得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下面,我把一年来的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1、爱岗敬业讲奉献。办公室最大的规律就是“无规律”、“不由自主”。因此,我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和价值,正确处理库娱乐、德育室、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工作与家庭的关系,甘于奉献、诚实敬业。一年到头,经常加班加点连轴转,做到加班加点不叫累、领导批评不言悔、取得成绩不骄傲,保证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

2、注重提高讲学习。学习是不断适应发展新形势、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根本要求。我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带头讲学习、讲政治,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此,我积极参加公司党委举办的党群干部“提素工程”的学习,全面深入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次创业指导纲要》、市场经济、法律法规、道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文秘知识,使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提高。

3、锤炼作风讲团结。坚持把自己定位在甘当配角,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全力配合主任开展工作,遇到问题及时请示汇报,积极维护集体意志和决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公司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维护办公室的形象。

4、工作当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时理论学习不够,存在“现学现卖”、“临时抱佛脚”的思想;二是深入基层调研不够,很多信息往往通过各种会议或是听取基层汇报时了解的。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

二、团结协作,紧密配合,积极主动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办公室作为公司的综合协调部门,工作服务对象既对领导,又对科室,还直接接触基层,工作任务繁杂而艰巨。为此,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效率,强化奉献意识、勤政意识、窗口意识和进取意识,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工作。

1、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办公室是公司机关一个最大的综合部门,既要上情下达,又要下情上呈。我从未领导提供高效服务,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的职责出发,加强协作,根据工作需要做到有分有合,分工不分家。日常工作,能独立完成的独立完成;重大活动、重要任务,则由大家共同完成。同时注重加强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协作,搞好配合,对各科室进行有效服务,变部门行为为机关整体行为,形成合力,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2、认真做好对外招待工作。凡是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都认真准备招待,拟定接待计划,注意接待细节,为出现任何纰漏。

3、加强团结,时刻以大局为重。这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作为办公室的副主任,我自觉从严要求自己,带头做维护团结的表率,做勤奋工作的表率。在办公室工作两年,先后配合两任主任工作,都能够积极主动的支持和服从主任的每一项工作安排,认真地完成好每一项分管工作。

4、认真做好办文工作。牢固树立为领导服务的超前意识,全面把握领导的思想脉搏,正确领会领导的意图,共起草各类会议讲话、汇报、党政联席会议纪要、党委办公会议纪要、公司呈文、信息化建设规划等综合材料180多份。

5、认真做好办会工作。始终坚持严细认真,准确的通知和组织好公司党委和公司组织召开的各类会议,并认真及时地整理和引发好每一期会议纪要;摆布好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注意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催办工作,有效的落实领导的安排部署,确保做到政令畅通、推进工作。

三、努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适应集团办公自动化的工作要求

1、针对基层单位不能上局域网的实际,请集团**总和信息中心**主任,到公司现场办公,申请了128个vpn网号;为基层铺设光缆,进行全面的网络改造,目前不限工作已经完成,预计到月底完成安装调试,皆是公司将全面实现联网,能够实现与公司机关和集团在同一个信息平台上进行交流。在基层单位历时近两个月的网络改造过程中,***与集团信息中心和**公司的业务人员、施工人员,天天顶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主动向办法及时解决,保证了网络改造的顺利进行和按时完工。今年帮毕业的徐建,也能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谦虚好学,工作主动,努力适应工作的要求。

2、在身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信息化建设规划,确定了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真正步入了按步骤、有计划的发展轨道。

3、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推进设备更新进程。信息中心是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部门,今年我们首先在信息中心的设备更新上下功夫,重新购置了6台交换机和1台主服务器;为公司机关和基层单位购置了70多台新计算机,大大提高了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网络运行的质量、速度。四、坚持严细认真优质服务,不断提高文件的复印打印质量和水平

第3篇

各有关单位团委: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共青团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开发利用整合全市团的各类信息资源,实现全市团的信息资源的互联和共享。特制定《x共青团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具体如下:

一、工作原则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信息化发展规律,加强信息化网络阵地建设,推动共青团组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优化、整合团内外工作资源,促进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进一步延长工作手臂,探索教育和服务青少年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服务党政中心工作和青少年成长成才,推动我市共青团工作的新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x青少年网站为龙头,健全完善的全市共青团工作网络体系,通过与全市各级团组织网站的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共青团系统政务电子化。建立高效、迅捷、通畅、广泛覆盖的信息系统,帮助各级共青团组织准确掌握信息,科学决策,促进团的工作活跃发展,全面实现团的信息化联通工程,

三、工作措施

1、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团组织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把共青团工作信息化建设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配齐信息化建设相应设备。

2、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各级团组织要大()力开发共青团的信息资源,组织好共青团信息资源开发和上网;建立一批与共青团工作、青少年事务相关的工作软件和数据库,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认真收集团内的信息资料,把各类有特色的活动,可推广的经验及时整理,上报上传;各单位团委必须指定一名信息员,负责信息资料的收集上报、与上级团组织的工作联络、协调。

3、推进共青团信息化服务。各单位团委要以开发面向基层团组织的数据库为支撑,为广大团组织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陆续开拓网上教育、网上培训、职业介绍、调查研究等与青少年发展相关的服务内容。

4、普及信息技术应用知识。组织各级团的干部进行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知识培训纳入团干部培训的教学内容。

四、表彰奖励

在全市共青团工作年度考评中,团市委将把各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列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每年度列“x青少年”网站信息上传榜前列的,授予“x市共青团信息工作先进团委、先进个人”称号。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争取支持。各级团组织要从团的事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认识团的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主动向党政领导汇报,加快团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2、认真落实,统筹规划。各级团组织要根据加快团的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工作目标和具体工作方案,对信息化建设中的硬件配置、网页设计、人员培训及使用管理等进行统筹规划。

3、精心组织,广泛吸纳社会资源。配齐配好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是加快共青团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要把设备配置工作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配齐配好计算机和相关设备,达到上网条件,为建设网页、实现网上互联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4篇

一、基本概况

市镇区域面积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人,下辖个村居。2009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元,财政总收入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我们镇卫生服务中心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后,充实了社区卫生服务队伍。2014年社区办新增工作人员1名,疾控科新增工作人员1名,妇儿各新增1名。目前,我中心共有工作人员名,内设室科。下辖7个基层卫生服务站,名卫生员。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落实工作责任

自我中心被市卫生局批准为市数字卫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首个试点单位之后,中心领导十分重视“数字卫生”建设项目的进程,作为2014年度我中心卫生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来抓,全力以赴,抓紧抓实。

一是组成以中心主任为组长,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主任亲手抓、中心办专人总负责、各卫生保健站区域负总责的格局,多级管理,统筹规划,形成强大推动力,促进数字卫生工程快速、高效地开展。二是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技术攻关小组。并由计算机专家、疾控中心部分业务骨干组成的专家组、业务组,对项目实施进行把关。三是中心制定了详尽的工作汇报制度。信息化项目负责人每日一小报、每周一大报,直接向中心主任长汇报每日、每周工作情况。同时项目负责人每周召开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员例会,中心每周召开工作例会,通报建设进度,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充分发挥中心协调管理能力,共同促进电子健康档案录入工作。

(二)培训促进,提高人员素质

实行电子信息化进程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一项革命性工程,它的实施不仅是个机遇,也是个挑战,在启动之初,就遇到很多的困难,部分工作人员不仅面临操作习惯的转变,更要面临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因此,必须强化培训,提高素质,适应新的形势发展。

中心在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摸底,掌握基本情况后,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一是要求责任医生必须限期掌握信息化操作规范,利用各种学习手段,督促责任医生掌握相关操作手法,不掌握电子信息化操作流程及方法,将直接面临淘汰。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对责任医生进行培训,发放建档流程、专项档案录入标准、诊断标准等材料,对其建档进行技术指导。三是加强交流,邀请市卫生局社区责任医生代表来中心进行交流指导,传授建档经验,并组织机房式培训课,为全镇责任医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场交流课。通过多种培训促进方式,对责任医生尽快熟悉信息化操作、实现观念的大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今后实现社区信息化操作规范,打下良好的技术操作基础。

(三)调查摸底,进度质量齐抓

由于我市电子健康档案启动较晚,为圆满完成省市卫生厅布置的任务,我镇实行“抓进度、重质量”的分级考核工作机制,促进电子健康档案尽快完成。一是严格建档进度。我中心制定了严格的目标进度要求,要求有关人员必须在6月底前完成电子健康档案建档任务,村卫生室统一于月日完成全部建档进度要求。各卫生服务站明确任务要求,有目的、有重点地落实与实施。二是落实考核制度。我局克服建档时间紧、任务重、软件不完善等原因,制定考核办法、奖惩制度、分配考核任务,实行“抓两头,管中间”的策略。每日建档进度表,及时统计并消除档案录入过程中的盲区。对未及时完成建档目标要求的人员,采取暂停其门诊的方法,督促其限期完成。三是专门抽调力量,组成信息录入工作突击队,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突击完成这项工作。

为推进我镇电子档案录入进度,特设立了激励机制即从3月中旬至5月31日期间输入的奖励1元每户,未输入的扣2元每户。目前,我中心已经建立了个人电子健康份,占户籍人口的%,家庭电子健康档案档案份,占全部家庭的%;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高血压动态管理人,占高血压病人的%,糖尿病动态管理人,占病人数的%;肝炎、肺结核的动态管理率达到%。基础数据的建立,使我中心对本镇常驻人口和家庭基本情况的分析非常便捷,实现了“鼠标一点,数据即现”的阶段性目标。

(四)夯实基础,加强网络建设

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建设是一项最基础性的工作;没有数字化网络,其他的无从谈起。

2014年1月份中心购置了计算机及服务器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其工作站涵盖内部各职能科室和7个服务站;5月20日组织相关人员到舟山市临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观信息化管理系统,我中心开始信息化试点工作。区域内数字卫生信息化建设,即四大系统(HIS系统—实现社区门诊电子处方系统、LIS信息系统—实现检验/检查的信息化管理、社区体检信息系统—实现农保健康体检信息化管理、3G移动随访系统—实现社区医生移动随访管理)将在7月-8月安装及运用。计划在8月底实现移动随访管理。

三、信息共享,提升卫生服务层次

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卫生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卫生管理和服务效率、规范卫生管理和服务行为、支持卫生科学决策。

2014年下半年,随着我市数字卫生项目的推进,我中心区域集中医院管理系统即将上线运行,实现区域集中HIS和社会保险部门一条光缆、一个接口,免去了基层医疗单位HIS重复建设和医保、农保等接口重复开发、系统维护等一系列负担。区域电子病历系统、区域检验系统、就诊一卡通和居民健康信息查询系统等已纳入建设计划。其中就诊一卡通系统,我中心将和市社险部门联合建设,真正实现手持一张卡,刷遍全桐庐。同时,卫生办公自动化、卫生政务信息网计划相继建成,实现公文网上流转和网上,为无纸化办公奠定了基础。

群众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是一项数据庞大的基础工作,工作量大、任务重、时间紧。为此,我中心首先设立“电子健康档案”服务热线,中心领导及软件维护人员实行轮流值班驻守,在线答疑解惑,解决发现的问题。其次,充分发挥各卫生服务站信息管理员上通下达的作用,及时总结建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形成统一的要求的实施方法。第三,是充分运用软件公司维护人员远程协作功能,将建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作成“意见反馈表”,及时反馈需求及录入中的问题。期间我中心提出问题及需求项,软件公司先后派遣工程师次,累计现场工作天,升级版本次,确保技术网络问题及时解决。

第5篇

源头堵漏洞瞄准信息化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加强了对全国法院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和支持,并多次强调信息化对构建新型审判管理模式的重要性。而邢台法院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正是源于对落后审判管理手段的深切感受。

2008年2月,刘晓坤被任命为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当时,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开幕,安保任务繁重,而邢台中院接到上级交办的四类积案共277件。为此,该院一方面加大化解力度,一方面分析这些积案产生的原因。通过开展清理案件、清理案卷、清理诉讼费的“三清理”活动,审判管理随意性大、责任缺失、制度落实不到位、案件隐性超审限、卷宗归档不及时等传统审判管理方式造成的问题暴露出来。

以案件隐形超审限问题为例:过去,一审法院结案后就算完成工作任务,对于上诉的案件,有的长达几个月卷宗移送不到二审法院;案件合议出结果后就报结案,至于多长时间撰写出法律文书并送达当事人则没有时间控制这些情况普遍存在。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规范、有效、监督到位的管理手段。因此,破解管理难题,必须进行信息化管理,从源头控制新访发生上下工夫。刘晓坤下定决心:走科技强院之路,以信息化管理取代传统管理方式,彻底封堵审判管理中前述问题的漏洞,开辟新的工作局面。为此,刘晓坤多次向省高院和市四大班子相关领导汇报,取得了他们的坚定支持。她告诉记者:“省高院院长高勇先后两次到邢台中院指导工作,并批示我们要闯出一条信息化建设的路子。邢台市四大班子领导对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视,就建设资金给予了大力支持。”

软硬两相辅铺就“新干线”

就中部地区的财政状况而言,信息化建设对基础设施资金的需求是巨大的,而在此方面,邢台对其两级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支持是慷慨的。

两年来,邢台两级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累计投资2600余万元,其中,在硬件方面,投资500余万元建设了信息中心,中心配备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网络版杀毒软件,采用矩阵技术,建立了备份系统,确保网络运行安全;投资437万元,在全市两级法院联网建设了23个数字化审判庭;投资540万元购置更新2100余台电脑,实现了全市法院审判人员人手一台电脑;中院投资40余万元建成了全省第一数字化审委会会议室,初步实现了审委会工作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投资15万元建设了多方位、多角度监控系统;投资200万元建设21个视频会议室,成功实现与省、市、县法院三级联网。

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后,经过培训,随之而来的是干警素质的提高。对此,50多岁的审监庭法官邓中华的感受是深刻的,在那段夜以继日的培训中,他经历了电脑打字从“一指禅”到“十指禅”的转变,他说:“会议通知、文件签批、案件报结全部网上运行,不学就会被淘汰!”邢台法官踏上信息化列车,邢台两级法院驶入信息化新干线。

然而,刘晓坤明白,信息化绝不仅仅是先进的电脑、高速的网络这些硬件,它还意味着一个新的审判管理机制;信息化中的软件也不仅仅是人,科学、先进的软件对新型审判管理机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于是,在办公软件方面,邢台两级法院不惜重金,投资500余万元引进安装了法院综合审判管理系统、数据交换平台系统、绩效评价系统、身份证识别系统、公众信息查询系统、数字化法庭系统、数字化审委会系统、案件归档管理系统、电子卷宗生成系统等17个系统软件。

邢台中院的信息化首先实现了与审判流程管理的对接。2008年10月1日,中院机关全部安装法院综合审判管理系统软件,去年推广到19个基层法院:案件到法院后,立案庭按要求录入立案信息,完成立案工作;立案后,微机自动分案,避免当事人“选法官”;审理中,实现审限预警监控等流程各节点管理;审结后,将办结的案件基本信息和法律文书录入系统,形成电子档案。而且,各种公文的拟制、审核、签发、印制均通过网络进行;审判管理办公室每月在网上随机抽查部分已结案件开展评查,评查结果每月在网上通报排位。

邢台法院的综合审判管理系统对审限的监控非常严格。对于院长、庭长、法官、书记员而言,其使用各自的权限登录后,软件会立即提示他所负责案件的审判进度。临近审限,系统会自动亮起黄灯,并提示办案法官;对于超审限案件,系统则会自动锁定,办案法官无法再工作,必须通过一定的审批程序才能解开。

在邢台中院审判管理办公室的电脑上,打开邢台市任何一个基层法院业务庭法官的文件夹,其承办的所有案件的情况包括立案日期、进展情况、裁判文书、结案率、调解率、上诉率、撤诉率、有无超审限等,一目了然——这就是邢台两级法院的数据同步传输系统。通过此平台,两级法院所有案件信息同步传入中院数据库,案件信息自动保存并锁定,司法统计报表从数据库自动生成。根据邢台中院审管办主任郭振旗的介绍,这个系统不仅免除了基层法院报表,提高了工作效率,还确保了各类数据的真实有效。“在这里,无法对结案率、调解率、上诉率、撤诉率等进行造假!”他说。

与审判业绩考核的对接也是邢台两级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亮点之一。邢台两级法院的信息化审判管理系统安装了绩效考核软件,软件按照最高法院案件质量评估体系科学设定三级指标,结合本地实际,综合评价每个基层法院和中院每个部门以及每名法官的案件质量,同时,在网上进行动态图表式排序通报;建立了基层法院班子业绩档案,定期向当地党委进行通报,及时提出调整建议。评价结果直接记入法官电子司法档案和瑕疵档案,与考核晋升挂钩。2009年8月中院中层竞争上岗,在竞选人演讲的同时,大屏幕同步播放其连续三年的业绩,脱颖而出的29名优秀法官,全部是电子司法档案中其部门工作业绩排前三名的。

便民又利民多措“晒”审判

如果说与审判流程管理和审判业绩考核的对接是对内信息化和审判管理信息化的题中之意的话,那么与便民利民和审判流程公开透明的对接则是对外信息化和邢台法院审判管理信息化的特色,因为,邢台两级法院始终把便民利民和审判流程公开透明作为审判管理的组成部分,作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此,邢台市齐心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齐秀敏深有感触,她说:“过去,到法院立案,需要跑好几趟。现在,法院实行信息化管理,我们可以先通过远程预约立案,将有关材料传送到法院指定邮箱,然后按照预约日期,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立案。而且,当事人凭身份证在一个触摸屏上轻轻一刷,就可以查询自己案件的所有信息,包括案件的开庭时间、地点、合议庭组成人员、诉讼须知等。以往当人需要跑多趟、法官忙好几天的立案工作,现在几分钟就办完了,举证通知书、诉讼风险告知书、合议庭成员告知书和开庭传票等文书也可以一并电子送达。”——齐秀敏说的是邢台中院花8万元引进的公众综合查询系统:它与法院审判综合管理系统相连,其主要功能组别由公共信息查询模块和本人案件信息查询模块组成,有院长信箱、投诉信箱、预约立案以及庭审网上直播等栏目及相应功能。

邢台两级法院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便民利民措施,自诉讼始,至诉讼终。9月29日,当事人李某从邢台中院审管办免费得到了其作为当事人的案件庭审的光盘,通过这个光盘,他可以看到在庭审中看不到的各个角度的画面。他说:“这不仅为当事人提供了方便,也是真正的审判公开!”

在邢台两级法院23个数字化审判法庭上进行的庭审,均实现了庭审实况的数字化采录、存储,可以进行网上直播和电视转播,同步录音录像资料刻录光盘随卷存档,为事后查证、观摩、评审提供直观、翔实的原始资料,当事人也可以免费查阅、复制,而律师凭证件可在中院查阅两级法院卷宗。

在邢台中院的西门旁、对着马路,竖立着一块约20平方米的电子显示屏,这个显示屏在工作日期间不停地滚动案件排期开庭的时间、地点、审理程序、诉讼须知等信息,对典型性案件还可以进行直播;其建立的网站,不仅开庭公告,还公布裁判文书,接受社会监督。正如刘晓坤说的,“法院信息化建设的直接和最终目的是实现公正审判,如果在信息化建设中只注重内部审判管理的现代化,而忽视了审判公开的现代化和便民利民的现代化,那也很难最终实现审判公正,这种信息化即使不能说是忘了目的的信息化,也是一种不完善的信息化!”

耕耘有收获成效在显现

审判管理信息化的成效,在邢台两级法院逐步显现。

首先,信息化提高了审判质量。以审委会讨论案件为例,邢台中院的数字化审委会系统能够实现汇报材料提前告知,解决了“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难题。副院长解建华介绍说:“过去一个复杂的案件需要在审委会讨论一两个小时才能表决,案件表决质量明显不高。现在需要报送审委会的案件一般提前三天发送到各委员办公系统,审委会委员提前阅读,并且系统与办案系统相连,委员有权进入该办案系统阅读相关证据,浏览庭审录像。审委会委员发表意见提前做了准备,也更有针对性,案件的质量提高了。”

其次,信息化堵住了许多程序漏洞,促进了均衡结案。数字化审判庭中,法官不可能对普通程序进行简易审,保障了当事人的程序权利;裁判或调解文书必须输入案件归档管理系统才能结案,隐性超审限情况基本杜绝。至于均衡结案,在法院工作已经20多年的邢台中院民四庭副庭长李菊恋说,在实行审判流程管理之前,自己手中还有多少案件以及每个案件的进展情况只能靠自己手工记录,即使这样也难免有疏忽,均衡结案就更难保证。现在,每天一走进办公室,先打开电脑,每个案件进展程度和时间都在流程管理系统上明确列出来,一目了然,这样有利于在办案中分清轻重缓急,既避免案件超审限,也促进了均衡结案。

第三,信息化提高了法院形象和审判权威。邢台中院副院长田浩告诉记者,“我们主要从庭审规范上监控,一旦发现不规范之处,通过系统提示办案法官立即纠正,同时还要记入考核档案。现在开庭不准时、着装不规范、接打手机、任意打断当事人陈述等现象已经彻底杜绝。”内丘县人民法院刑庭法官杨峰岭则说:“一开始,大家都不愿意在数字化法庭开庭,总觉得有人在盯着自己,稍有不慎就会被通报,但通过在数字化法庭开庭,不仅提高了法官庭审驾驭能力,规范了庭审,而且庭审同步录像也避免了当事人对庭审的异议,过去经常有当事人以法官偏袒另一方不让自己说话,或者开庭笔录记录不全为由上访,现在庭审录像一播放就清楚了,所以法官也愿意在数字化法庭开庭了。”

第6篇

2011年,云南铜业玉溪矿业的数字化铜矿山与安全生产保障系统建设试点工程,入选工信部的首批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重点推进项目;同年,工信部公布了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重点推进项目的名单,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MES信息化项目从全国8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这一切,不仅得益于企业在自主研发道路上的努力和探索,更得益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浴火重生。

完善管控流程,强化IT治理

纵观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铜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历程,2008年成为其信息化转型的关键期。在经济和政治危机的关口下,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云铜集团还面临着一系列困境:起点低、差异大、认知低、要求高;无组织、无管理、缺技术、缺人才。为了保证企业的长足发展,云铜集团面临着业态多元、管控模式多样的挑战,迫切需要完成4个转变:

(1)从重视销售收入转向重视利润和效益;

(2)从注重提高冶炼产能转向重点实施资源战略,加强矿山建设,提高原料自给率;

(3)从粗放经营转向精细化管理,靠管理创新增效;

(4)从强调做大转向致力做强,走又好又快发展之路。

为此,云铜集团制定了一系列IT发展战略,描绘云铜集团未来的宏伟蓝图。

首先,重新了构建组织架构,完善了管控流程。其次,紧紧围绕基础建设,在网络、数据中心、安全以及在灾备方面展开项目。第三,通过初级应用提高员工办公效率效率、改变员工对信息化的认识。

(1)云铜集团建成3个视频会议中心、39个视频会议节点。远在千里之外的内蒙赤峰云铜、雪域高原的迪庆矿业、世界屋脊的拉萨天利等所属企业都能够通过电视传输画面,清晰、近距离地参加会议。

(2)云铜集团协同办公平台以OA系统为主,RTX即时通讯系统、短信系统、邮件系统与OA系统整体配合协同运作。通过LDAP服务器和活动目录域控制器,对用户身份进行统一认证。

(3)企业门户。

云铜集团企业内部门户包括信息门户,知识门户、应用集成、代办集成、协同平台、报表中心,单点登录、搜索等功能。在同一UI和VI风格的基础上,涵盖了总部和所有下属单位。

(4)经营管理系统。

经营管理系统在同一财务部,生产部、营销公司的数据提报口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把全公司生产、营销、财务的业务数据和主要经济指标及走势图标提报给公司相关领导,为其经营决策分析童工支持和帮助。

(5)实现OFFICE系统,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工程制图软件等的正版化。2010年7月21日,国家九部委(国家版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全国工商联)联合下发的国版联[2010]1号文,授予云铜集团“全国软件正版化工作示范单位”称号。

强化前沿性与技术引领性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云铜集团充分结合IT行业各类公司的特点,采取了“大+小、外+内”的合作方式进行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一般选取一家IT公司、一家本土IT企业,配合内部IT团队开展信息化建设。其中,国际一流的IT公司可以确保企业整体架构,规划、项目组织的前沿性和技术的引领性;本土IT企业能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支持,降低建设成本;IT团队能更好地做好后期系统运维。多年来,云铜集团投资上亿元,完善了内外网,建立了OA办公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云铜股份ERP,MES,玉溪矿业大红山数字化矿山,4S1P等系统;同时架构IT核心技术组件、加强团队建设,确保运维效果。这些系统的建设和举措,不仅让云铜集团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更加强了云铜集团内部的管控力度,为集团内各领导层的正确科学和迅速决策提供了参考数据,推动了企业向两化深度融合迈进。

云铜股份的全面信息化建设项目灵活实现铜冶炼的“金属平衡”体系;采用“铜、金、银”拆分多金属线的方式进行生产物料(包括原料、产品、在产品等)的管理。2011年,MES系统获国家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称号。IDC进行项目评估后评价,该项目的五年收益率是325%,投资回收期是1.9年,即到2012年下半年所有的投资即可收回,开始产生净收益,五年的累计净现金流是1.8亿元。

根据铜冶炼材料和电解铜销售的模式及云铜集团营销的方式,云铜股份还在ERP项目的基础上,将公司内部管理触角延伸到港口、外站、铁路站等异地库存,建设了电子商务平台。该平台支持企业内部矿山企业和冶炼企业的业务协同,辅助冶炼厂原料进厂及出厂物流数据的管控和结算,建立了云铜股份的电子商务前台网站(原料供需信息、结算品位信息、产品销售信息)以及电子商务的后台管理系统(原料采购管理、产品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品质管理、结算管理等),实现了内部市场的电子商务运作。

同时,为了强化管控、整合流程、优化协同,推动管理、实现科学决策,云铜集团自2008年底就开始筹划4SIP项目。2010年5月,该项目被列为云南省2010年重点培养的信息化示范企业支撑项目,同时入选云南省十二五项目集群规划项目库。并获2010年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项目扶持资金400万元。

据了解,云铜集团4S1P项目在云铜集团,云铜股份及下属企业进行实施,其内容包括:集团财务管理系统实施、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施、集团职业健康安全环保总体架构设计、集团生产管理系统实施和企业门户平台措建。

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

在云铜集团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集团不断平衡局部和整体规划,以小见大,充分发挥个人、团队和部门的最大功能,其中最大的优势在于公司CEO直接挂帅CIO,由于CEO对公司信息化规划、重点项目的推进都亲自参与,能够充分发挥决策作用。

同时,云铜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进步离不开核心部门管理信息化。云铜集团规划发展部负责整个云铜集团的发展战略制定、产业布局规划、经济政策研究、改革发展、结构调整、管理创新、运营转型和法律事务等工作。将信息化建设划入规划发展部进行管理,是确保云铜集团信息化建设工作强势推进的根本保障。

第7篇

关键词:矿山 档案资源 信息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科学论断,是矿山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近年来,德铜档案人根据矿山生产建设发展的大好形势,紧紧抓住“数字化矿山档案馆”这一新世纪矿山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发展机遇,积极进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建立矿山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为重点,依托矿山局域网,扎实推进矿山档案资源信息化全面建设步伐,现已初步形成“数字化档案馆”的基本格局,利用档案信息化建设推动了矿山档案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档案信息建设化建设是矿山档案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利用信息化建设对档案资源整合是档案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是对矿山历史负责,为矿山的现实服务,替矿山的未来着想。因此,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开发利用应当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档案事业发展三项基本任务。这三者之间,信息化建设是龙头。所谓龙头,就是一个时期内带有关键性、战略性、带动性的工作。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龙头,就是要把档案资源的信息化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矿山生产经营计划建设发展的重要范畴,通过信息化建设带动和促进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高新技术的应用,而且涉及到管理理念、管理理论、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2、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矿山档案资源的一种战略储备,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作为矿山基础性的战略信息资源,档案资源只有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进行数字化改造、管理和资源整合,建立起规范化、可共享的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体系,依托矿山局域网,实现面向矿山机关、二级单位、面向大众的社会化服务,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矿山改革生产经营服务。只有通过信息化,建立起矿山档案信息资源灾难备份体系,才能确保在任何条件、任何环境下档案信息的安全,确保在各种灾难发生时提供档案信息的及时恢复与应用服务,充分体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战略贮备作用。矿山档案事业的发展只有朝着信息化的发展目标迈进,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为基础,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为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实现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价值。因此,把档案信息化作为矿山档案事业发展的优先战略选择,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动力,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二、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实践与做法

1、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对于档案部门来说,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系统工程,是档案工作一次质的飞跃。面对信息化,档案部门既是发展机遇又是挑战。近几年来,我矿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紧紧跟踪档案现代化管理发展方向,努力寻求建设符合矿山生产建设需求的信息化建设平台的路子。我矿档案信息化建设得到了矿党政、江铜集团公司档案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矿党政领导先后多次到矿档案馆指导工作、听取汇报,与此同时,江铜集团公司档案部门为我矿档案信息化建设出谋划策,提供指导与帮助。20__年矿行政决定拨出专项资金对我矿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投入,年初安排10万元软件费,用于购买符合矿山档案工作需求的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在年中又一次性安排了50万元资金,用于购置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经过安装调试,由德兴铜矿与上海一家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的档案知识化管理系统投入了运行,并在当年通过了验收。

2、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加大数据录入、扫描进度,更好地发挥档案现代化管理设备的效力。为了尽快实现矿领导提出的要使德兴铜矿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的目标要求,做到有投入就有产出,有回报。矿档案馆全体人员为此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努力。经过两年多的紧张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文件、图纸、照片、音像、实物等档案材料的数字化转换,提供网络查询,期间,各类档案员共录入30000余条档案信息,其中,完成1996-20__年文件的录入、及部分文件的全文挂接、3211页重要文件的扫描工作,完成了部分重要科技档案的文字、图纸扫描工作,采、选、冶、化工、机械等相关二次科技文献8550页的扫描工作,部分档案、情报信息已上网,供全矿查询使用。系统的成功运行以及高质量的设备配置,从而使我矿档案现代化管理从此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三、几点启示

笔者通过几年来参与矿山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酸甜苦辣,五味齐全、拟得出以下几点启示,供同行们参考:

1、档案信息化队伍建设要求高,人才难得。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人员要与计算机、网络打交道,是一种高层次的工作,对人的思想观念、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档案人员不但要有相适应的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有获取判断运用信息的能力,而且要有精通的档案业务知识。这种人上那儿找?那种既会档案管理、又会计算机操作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真是一将难求。由于受传统用人体制的制约,使人才竞争难以顺利展开,加上档案部门是清水衙门、待遇不高,优秀人才难以吸引进来,进来后又难以留住,冗员又难以消化,致使档案部门人员老面孔,工作老方法,进步不快,活力不强。

第8篇

首先,身处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必须时刻学习方能不落伍。计生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决定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关系到计划生育工作的形象。所以我把加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一项日常重要工作来抓,以严肃的态度,饱满的热情,严格的纪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为我的工作积累了知识。

第二,作为一名文职人员,我从隔行不熟悉业务到慢慢进入角色,起草了一些文件,也写了一些工作材料;协助办公室参加了几次全市性的大型会议的筹备工作,并撰写了一部分领导的讲话稿;就我市计生信息化建设情况、计划生育上访工作情况、法制建设、科技工作等向省计生委写了汇报材料。

第三,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科学保障,是实现计划生育工作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利用自己掌握的办公自动化基础知识,积极协助单位搞好信息化建设,先后参与了对六县区统计及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培训,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培训等,并且负责每月两次延续非典以来的跨省流动人口网上适时上报工作,不断推进机关无纸化办公和统计、信息、公文电子化进程,为整个机关信息化建设做了一定工作。

一年多的时间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思想不够解放。

在工作中,虽然我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努力使自己各方面走向成熟,但由于自身学识、能力、思想、心理素质等的局限性,导致在平时的工作中教条僵化、心态放不开,工作起来束手束脚,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没有客观、全面的理解与把握,容易就事论事、顾此失彼。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与同事们尤其是领导的沟通和交流很少,工作目标不明确,与领导的思想不能完全统一起来。并且遇到问题请教不多,没有做到虚心学习,不耻下问。

2、缺乏创新精神。

不能积极主动发挥自身聪明才智,而是被动消极适应工作需要。领导交办的事基本都能完成,但自己不会主动牵着工作走,很被动。缺乏认真钻研,开拓进取精神,忙碌于日常小事,工作没有上升到一定高度。

3、不能与时俱进。

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却没有青年人应有的朝气,学习新知识、掌握新东西不够。缺乏敏锐的洞察力,进取心和忧患意识不强,容易被时代淘汰。

4、工作不很扎实。

第9篇

测评组在听取了创建工作汇报,实地察看了档案馆陈列展、档案库房、目录室、阅档室、机房、信息中心、安防设施及新档案馆建设工地,审查了依据性材料,对照测评细则从条件保障、基础业务、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四个方面,对15项测评内容逐项打分。经过综合评议,东城区档案馆测评得分96.2分(满分100分),各项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档案馆标准,成为国家档案局施行新的测评标准后全国第二家、北京市第一家国家一级档案馆。

随后举行授牌仪式。授牌仪式由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室)业务指导司司长孙钢主持,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李明华、市档案局党组书记陈乐人、局长吕和顺、副局长马素萍和区领导杨柳荫、毛炯、颜华参加授牌仪式。

专家测评组对东城区档案馆的测评意见: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档案工作、档案资源建设不断加强、档案开放服务工作成效显著、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等四个方面对东城区档案工作给予积极评价。

李明华副局长对东城区档案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希望区委、区政府一如既往地重视支持档案工作,关注档案干部队伍的成长和发展,按照档案法相关规定,对参加国家一级档案馆创建工作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市档案局吕和顺局长对东城区档案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要求东城区作为中心城区,档案工作要继续当好标杆,加大力度带好头,认真落实李明华副局长讲话精神和测评组提出的整改要求,把此次测评作为加油站,再接再厉,使档案工作为东城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