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创新工作计划

时间:2022-11-28 19:53:50

导语:在创新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创新工作计划

第1篇

一、教学管理工作

1、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实验室管理工作,完成设备管理和安全消防管理。(3月—12月)

2、做好常规性授课工作,重点抓学生考勤和平时成绩,为期末考试做好基础性材料的准备工作,做好教学检查各项工作。(3月—12月)

3、做好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相关考务工作。(3月、9月)

4、做好新闻稿件的撰写工作。(3月—12月)

5、做好等级考试证书的发放工作。(3月—12月)

6、做好工学部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论文设计指导工作(3月—5月)

二、科研工作

1、做好郑州市社科联和河南省社科联项目申报工作。(3月)

2、做好项目材料的搜集整理和调查研究工作。(3月—12月)

3、做好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相关考务工作。(3月、9月)

4、做好新闻稿件的撰写工作。(3月—12月)

5、做好等级考试证书的发放工作。(3月—12月)

6、做好工学部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论文设计指导工作(3月—5月)

二、科研工作

第2篇

关键词:会计基础 创新 信息化

一、信息化环境下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冲击

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会计核算工作实现了由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再到会计信息化的飞跃,以ERP系统为例,它有效地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也对传统会计基础带来不小的冲击和挑战:

(一)对会计人员的冲击

一是会计基础规范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任职条件要求包括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道德两方面,其中专业技术资格偏重于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但缺少对于信息技术、会计信息系统方面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二是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凭证大都由前端业务集成,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提上日程,对会计人员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对会计岗位设置的冲击

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按照流程传递,基于会计业务设置的会计岗位和岗位职责显得不合时宜,需要重新设置岗位和划分岗位职责;另一方面,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和信息安全,需要增设其他岗位和职责。

(三)对会计核算的冲击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业务集成程度不断提高,会计核算已经实现了前移,业务部门更多地参与核算中,物资、运维、基建等部门的业务人员通过业务操作直接生成会计凭证,但是各专业业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储备结构的不同,对会计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给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带来巨大挑战。

(四)对会计档案管理的冲击

一是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凭证、账簿、报表都以数据形式储存,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问题亟待解决;二是信息化环境下,大量的会计记账凭证自动集成生成,且数量庞大,凭证传递出现障碍,凭证丢失现象时有发生,会计基础规范要求在保存电子数据档案的同时要保存记账凭证和账簿,在此情况下,会计档案管理面临巨大冲击。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多维立体”培训,打造全方位复合型财务人员

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局限本专业,而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既要懂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懂信息技术。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程度、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不仅依赖于会计软件本身的设计和开发质量,也取决于用户的使用水平,为此我们建立了会计人员“多维”立体培训法。

1、“一维”――补充行业知识,促进专业间融合

针对财务人员行业知识缺乏的现象,一是财务人员跟随接口业务部门深入施工现场,现场学习专业知识;二是邀请生产、营销、基建等专业部门人员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财务人员不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提高了部门间合作的有效性。

2、“二维”――组建关键用户团队,提升信息化水平

一是抽调公司财务人员组建关键用户团队,团队定期开展培训活动,研讨信息化最新动态和适用性;二是发挥关键用户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提升财务人员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三是利用工作空档,给前端业务部门相关人员开展财务知识培训,规范前端业务操作,促进财务基础工作规范化。

(二)新增会计岗位、重新划分岗位职责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集成程度的不断提高,原有会计岗位的工作量发生变化,同时会计信息化衍生出的一些工作难以划归为某一现存岗位,因此有必要新增会计岗位和重新划分岗位职责。公司在实际实践过程中新增会计信息化岗位。

信息化程度越高,对于信息系统的依赖也就越高,信息系统此时的角色已经不再是会计核算的辅助工具,可以说是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核算业务和部分预测、决策事项。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不容忽视,为此,设置信息化岗位势在必行,作为分公司,这个岗位的职责偏重于接收最新的信息化动态,指导财务人员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监控各项信息化指标。

(三)增设“一纸一簿”,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1、“一纸”――彩色凭证纸

信息化环境实现了会计系统和业务系统的协同,会计记账凭证有多种表现形式,实行统一编号,不是简单的“收付转”三大类,不再区分现金、银行和转账,且记账凭证大小与原始凭证一致,颜色一致,会计档案查询难度大。公司创新性的采用粉、绿、蓝三色彩纸作为记账凭证打印用纸,粉色代表现金凭证,绿色代表银行凭证,蓝色代表转账凭证。在查阅凭证档案时,一是能迅速区分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二是在记账凭证统一编号、统一装订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在一本凭证中找到要查阅的凭证,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2、“一簿”――会计凭证传递簿

前端业务集成使记账凭证数量大增,给会计凭证的归档带来很大困扰,如果不做记录,很难查出凭证传递到哪个环节;如果不做记录而发生凭证丢失的情况,也很难界定过失责任。为此,我们设计了会计凭证传递簿,该备查簿每人持有一本,将自己传递出的凭证登记在自己的备查簿中,接收人接收到凭证时在传递人备查簿中登记以备查询,会计凭证传递簿记录了一个凭证从产生至归档的全过程,保证了凭证归档的及时性和会计档案的完成性。

三、 今后的发展方向

公司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新要求,对会计基础工作做的少许创新,有效缓解了信息化对会计基础工作现阶段的冲击,但是,会计信息化仍在不断推进,针对新形势必将提出更新的要求,对会计基础工作也将是不断磨合改进的过程,今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第3篇

关键词:计划生育;乡镇;宣传;人口

随着"十二五"规划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工作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尤其是乡镇基层,但是也给计生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步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升入,新形势、新任务给计划生育宣传带来了新的困难。充分利用新时期宣传途径和媒介,改进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意识,创新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方法和创新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内容,成为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的关键[1]。

1 新时期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存在问题

1.1乡镇基层对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不足够重视 目前,许多乡镇基层在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时,部分工作人员对其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程度较低,通常认为计划生育宣教是一项无法快速取得成效和成绩的工作,不能够有效的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无法认识到计划生育宣教能够有效的转变人们的婚育理念、降低生育水平,甚至少部分人认为宣传工作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成绩不显著,部分人热衷于形式工作,轰轰烈烈的造势,但是仅仅是一阵风,不能够严格的执行宣传的内容,从而降低计划生育宣传工作[2]。

1.2乡镇基层计划生育宣传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村级计生服务员,队伍老化,无法准确理解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理论,计划生育知识掌握的不准,甚至会发生错误的理解等,因此对于部分群众提出的疑问不能给与满意的答复,无法有效诠释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意义[3]。

1.3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 乡镇基层工作组织、部署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时,通常都是按部就班的模仿上级部门的安排,无法结合当地的实际工作情况,与实际工作脱节,不具备创新意识,仅仅流于形式和空喊口号,无法做到精心布置,没有针对性,导致宣传教育工作的成效低下[4]。

1.4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经费短缺 乡镇基层单位财政收支较少,因此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更是无法得到足够的经费保障,不能够充分的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严重制约了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水平,比如宣传教育工具落后,不能配置先进的笔记本、投影仪等宣传工具,宣传品仅限于单页,另外提供部分计生宣传品等[5]。

2 新时期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创新探索

2.1创新宣传教育工作内容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内容传统上是关爱女孩、生男生女都一样、只生一个好等墙体文字内容,因此,现代乡镇基层宣传过程中,可以创新宣传教育工作内容,以普及计划生育知识为主题,以生育健康知识为载体,广泛的开展计划生育宣传工作。

2.2创新宣传教育工作意识 乡镇基层开展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时,必须转变宣传教育工作意识,明确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要彻底弄清楚和明白群众渴求计划生育知识的心态。转变传统工作意识,以服务群众为中心,坚持一切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宣传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落实宣传工作组织方案,提升宣传手段,深化宣传教育工作理念。

2.3创新宣传教育工作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因此,人口与计划生育宣教工作也要不断的深化和拓展,创新宣传教育方法。计划生育宣教工作不能实施一刀切,要细分乡镇基层群众的类型,比如对于受教育时间较长,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众,仅仅需要发放一些宣传册或者宣传单页等,无需进行全方位的解释阐述;对于受教育时间较短、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众,要使用简单、通俗的宣传教育手段,比如曲艺表演、有奖竞答、回答有奖等方法,同时宣传一些帮助基层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的致富项目,整理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趣味的故事,宣传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便于群众理解和记忆。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要以人为本,用真挚、友善、友好的服务态度与基层群众开展心贴心、面对面的活动,做到以情动人,提高宣传工作实效。同时,培养一批政工宣传教育干部,增加计划生育工作的经费,加大宣传教育方式、计划生育知识的培训频次和力度,为群众提供最优的服务。

3 结语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是开展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有力工具,是向群众宣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窗口,因此,积极的创新计划生育宣传方法、宣传内容,与时展相结合,转变工作理念和方法,坚持结合当地实际人口控制情况,以人为本,提供优质的计划生育知识,同时普及群众致富的项目内容,吸引群众,将会取得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王涤,顾宝昌.基层计生干部的困惑与心声调查[J].人民论坛,2012,20:9-11.

[2]沈玉和.基层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01:246.

[3]毛冠群.浅析如何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J].中国卫生产业,2012,20:29.

第4篇

[关键词] 创新基金 科技服务机构 职能建设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是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科技部、财政部共同管理的一项专门用于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政府专项资金。创新基金以技术创新项目为对象、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支持技术的第一次商品化过程,重点支持种子期项目和初创期企业,通过无偿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对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1 福州市创新基金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福州市作为科技部指定的直接从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创新基金项目服务的服务机构,只有福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与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服务中心两家。前者主要为除孵化器内企业外的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申报提供企业申报注册、材料形式审查、项目申报、申报咨询等科技服务,并接受项目推荐单位、项目组织单位委托,协助项目监理、验收工作。而后者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孵化器与各科技创业园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功能类同。两家服务机构自赋予创新基金服务职能以来,在上级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下,至2007年共受理并推荐了200多项科技创新项目,其中61项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的立项支持。

福州市科技型创新基金申报工作开始于2003年,由于科技部该专项基金刚设立不久,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科技服务机构及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对该基金的申报要求及操作程序均不甚明了,对创新基金申报的规范运作存在畏难情绪,加之创新基金服务机构本身也缺乏材料的审核经验,未能给予企业及时明确的指导,以至于2003~2005年3年间,福州市仅有28个项目获得科技部立项。经过各级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特别是2006年福州市设立地方科技创新资金后,进一步拉近了与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申报条件的距离,福州市每年争取到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在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申报和管理工作方面,无论从申报项目的数量上看,还是从争取基金的规模上看,我们都远远地落后于其他沿海兄弟城市,这无疑将导致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滞后,对我市经济发展将产生消极影响。由于地区科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造成创新基金申报工作成效的差异。但除此之外,拥有一批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申报国家创新基金技术服务的人才队伍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以2006年、2007年福州市、宁波市申报国家创新基金的情况(见下表)进行说明:

从上表可以看出,宁波市2007年争取国家创新基金项目37项,比2006年增加14项,增长61%,2007年获国家创新基金资助额2045万元,比2006年增加995万元,增长95%。而同期福州市仅争取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9项,比2006年增长36%,获国家创新基金资助额1035万元,比2006增长116%,虽然进步明显,但与宁波市相比,无论从项目立项数量还是从获得创新基金额度,宁波市都是福州市的近一倍,这与宁波市多年来重视发挥科技服务机构的作用分不开的。因此,加强福州市创新基金服务机构的建设,培养一批熟悉国家创新基金申报程序和管理工作的专业队伍,建立一种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创新基金提供从申报材料组织到技术、管理、财务方面技术咨询的全程专业技术服务的新型科技服务机制,对促进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高申报国家创新基金的工作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创新基金服务机构的作用和定位

2.1 创新基金服务机构发挥的作用

创新基金项目申报自1999年科技部、财政部共同创立起,就严格按规范的申报程序运作,它相对国家其他科技计划项目,申请材料准备工作难度会大一些。福州市负责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申报、监理、验收等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由于人员编制配备等客观原因,在上述工作中难以统筹兼顾、面面俱到;同时,企业普遍反映对项目申报程序、要求等相关事宜了解不够,项目材料难写,企业财务报表编制质量要求高,提出了申报材料的深度不好把握、对文件精神理解有偏差、对网上申报及附件录入上传等申报环节不熟悉等问题。因此,利用创新基金服务机构聚集的专业人员优势,来协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项目申报的各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创新基金服务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导入、项目评估、专家咨询等知识服务。在以往长期的科技服务中与不少中小企业建立了联系,比较了解中小企业的情况;在科技查新、项目咨询、可行性分析等业务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另外,创新基金服务机构还初步组建了一支稳定、可靠的专家队伍,能够胜任各个技术领域的咨询、调研任务。所以,在帮助中小企业完成项目申报前期准备工作方面,创新基金服务机构已经具备一定条件和优势,不但能发挥科技服务机构的优势,也会极大地提高创新基金项目申报和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2 创新基金服务机构的业务定位

2.2.1 规范项目申报材料,把握编撰技巧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评审的唯一依据就是企业通过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网络上传的申报材料,不进行实地调研,也不约见项目当事人,材料组织的完善与否,是影响项目立项的关键。项目可以进行适当的包装,但包装不是弄虚作假,而是通过详细分析、评估本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和生产市场方面的优势、劣势、发展潜力以及财务状况,把本企业的内在价值以及科技创新方面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申报材料的撰写有一定的规律和技巧。一个项目有时既可以申请贷款贴息又可以申请无偿资助,这时企业就要判断申请哪一种资金支持方式。二者在资金数额上没有多大差别,但相对来说,贴息容易获得,因为贴息涉及到银行贷款,能达到有效吸引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的目的,起到了创新基金的引导作用。

创新基金申报材料要求反映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技术开发、生产销售、产品质量、资金流量、应收应付、债权债务、发展规划等,因此申报创新基金不仅要了解一个项目,而且要了解企业运行的全过程,要证明企业负责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较高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而目前福州市有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孵化器里的企业,第一次操作,不知从何说起,申报材料普遍存在过于简单、技术创新点不突出、项目成熟性把握不好、项目投融资阐述不完善以及夸大企业的经营业绩等问题。

创新基金服务机构应对当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相关文件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掌握项目指南变化情况、重点支持领域及各领域申报的必备要求与限制条件等,指导企业准确定位,找准切入点,把握优势领域,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组织申报;其次,还要指导企业从研发力量、技术依托和产品性能等方面考虑问题,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的项目进行申报;此外,申报材料还要体现项目的技术先进性、项目成熟性、市场可容性,以及企业经营业绩及债权债务等经济指标、技术创新及激励机制、营销策略、人力资源情况等,材料应充分展示企业资源优势与完成项目的技术可行性。

2.2.2 善于捕捉项目推荐申报

创新基金服务机构应善于利用自身与政府各级管理部门、高校、科研院所联系密切的优势,从工业高科技计划、农业科技计划、星火计划、社会发展计划、科技合作计划以及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中选择优秀项目;从国家“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及专利成果中挖掘项目;还可以从企业委托查新项目、新产品开发计划项目中寻找好项目,另外还可以从各行业技术中心创新项目中挖掘项目推荐上报。工作中,应围绕创新基金申报条件,在不违反相关限制规定的情况下,灵活应用申报规范,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申报条件,争取尽量多的项目往国家推荐申报,遵循“以数量求质量,以质量促立项”的原则。

2.2.3 履行服务机构职责,推进项目实施

科技创新基金要求具有创新基金工作职能的服务机构协助科技管理部门(项目组织单位)做好项目的征集、筛选和认证工作,并接受推荐单位、项目组织单位委托,协助项目监理、验收工作。

创新基金服务机构要组织专家对创新基金项目的实施进行跟踪管理,促进地方、企业、专家、科技管理部门职能的实现,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项目申报、实施、监理、验收工作逐步落到实处。

创新基金服务机构还要严格监督企业匹配资金到位情况,包括创新基金支持是否按计划到位,省科技厅及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匹配资金、金融机构贷款、企业自筹及其他资金是否落实。

2.3 提升创新基金服务机构服务水平的对策

创新基金服务机构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已为理论和实践所证明。可以说,创新基金服务机构正是基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迫切需求而产生的。为切实提高福州市创新基金服务机构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申报的服务能力,需要从政策法规、经营管理、业务拓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多做努力。创新基金服务机构可以借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申报这个平台,充分展示自己在产学研合作、与政府职能部门联系密切及熟悉创新基金项目申报程序与运作等方面的优势,开展特色服务,推动科技服务机构的建设,拓展科技服务机构需求空间。可以采取:

(1)由政府科技部门牵头联合县(市)区政府及地方科技服务机构共同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网络计划。创新基金服务机构发展最直接的动力是地方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创新服务只有植根于地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区域性的网络,才能卓有成效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2)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培训宣传工作力度,大力宣传创新基金的战略意义、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可采用编辑宣传材料或制作多媒体,召开工作会议,举办培训班、座谈会、技术讲座,通过新闻媒体、网络、报刊进行宣传等方法,使更多企业真正了解创新基金的作用意义、性质特点、申报要求、申报程序;对参加评审的专家进行宣传,使他们在了解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申报及评审要求的基础上,对自己手中的项目进行评估,考虑是否提出申报请求。

(3)在政府推行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如生产力中心协会、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社团组织的作用,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沟通双方,由行业协会或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确定对整个行业有用的共性技术,然后再经由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研发;或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吸收专业行业协会、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参加,通过他们与企业界以及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密切关系,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开展。

(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信息网络资源,依托海峡信息网、福州科技信息网、福州农业服务信息网等已有设施,建立科技项目、专家数据库,建设全市科技服务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不断完善创新基金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

(5)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创新基金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方式,选拔创新和服务意识强、富有敬业精神的优秀人才从事科技服务工作。科技服务机构人员应注重自身综合业务素质的提高,关注并了解国家创新基金工作动态及变化特点,熟练掌握创新基金网络工作系统及相关操作规程,提高服务能力,对当年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申报指南的重点支持领域及各领域申报限制条件应熟记于心。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的各种咨询提供及时的指导帮助。

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是创新基金服务机构发展的永恒主题,创新基金服务机构首先是一个市场主体,是市场竞争的一份子,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敢于面向市场。因此,如何认真研究市场,深入了解市场,把握市场脉搏,找准市场定位,是广大创新基金服务机构普遍面临的课题。科技服务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还在发展过程中,各种资源需要我们去挖掘,服务领域需要我们去开拓,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需要我们通过开展特色服务、精品服务、有效服务去占领。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没有特色就没有发展。创新基金服务机构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市场需求,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巩固主导业务,拓展新兴业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工作 创新 发展

总书记在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任务,会议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为广大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舞台,也为创新群众文化指明了方向。因此,要推动群众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必须紧贴时代特点,紧跟群众需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创新,不断开拓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1 着力培育和打造文化品牌

把大型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向社会,让企业为群众文化注入新的动力,让群众文化活动走向市场,与企业联姻,与商家联合,是群众文化持续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

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的源头与核心,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灵魂,做大做强文化品牌,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作为我市的文化活动品牌可结合本地的特色,这将更有利于在社会影响和市场效果中占据优势,它可以创新整合出新的活动形式和项目,品牌有无竞争力,主要在于品牌是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不取决于技术上差异。如石家庄彩色周末、二月二鼓王争霸赛、千人大比舞等,就是石家庄打造文化品牌的成功典范。群众文化活动是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城镇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其他文化替代不了的,将成熟的、传统的文化活动项目打造成为品牌难度是非常大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活动在城镇精神文明建设中是不能被忽略的。所以,我们必须在培育文化品牌上下大气力,力争把省会的文化品牌做得更大更强。

2 大力挖掘和发扬民间文艺

民间文艺与群众文化水融、密不可分。群众文化吸收了民间文化的精髓,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形式和精华。今天,许多群众文化活动的优势,都来自于民间艺术。鲜明的民间特色,浓郁的地方风味,为群众文化提供了健康的思想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实践证明,群众文化利用当地的民间文艺形式开展活动,最易为群众所接受,最能受到群众的欢迎。民间文艺鲜活直观,朴实无华,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如石家庄具有本土特色的井陉拉花、常山战鼓、丝弦、赵县扇鼓、藁城宫灯、耿村民间故事、剪纸、泥塑等,这些民间文艺都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但民间文艺与群众文艺在形态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民间文艺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它反映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就呈现出自在性和原生态属性。因此,在传承优秀民间文艺过程中,形态成熟、主体自觉的群众文化,就成为既能让民间文艺保持民间文化特性又能让民间文艺获得主体价值观念支撑的必然选择。对此,我们要紧紧抓住民间文艺的传承,积极采取有效举措,让宫灯、皮影、剪纸、泥塑等民间文艺形态进一步完善,获得现代意识,让这种自发的传承成为自觉的、更加成熟的传承。石家庄市本着文化为民、文化靠民、文化惠民的理念,充分调动全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举行的“欢乐城乡”石家庄市群众文化艺术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次艺术节是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主办,市群艺馆承办,诣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书法、美术、摄影比赛,业余歌手大赛,城乡社区群众舞蹈大赛,戏曲票友大赛,曲艺、小品、故事大赛,全市群众文艺精品荟萃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我市文艺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不少节目都是自编自演,展示出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使当前我市蓬勃发展的社区文化、乡镇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广场文化得到进一步升华。挖掘和发扬民间文艺不仅仅是举办几次活动就可以传承的,活动只是一个现实载体,通过开展活动,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手段,逐步打造特色鲜明的民间文艺品牌,使之更具有时代气息,更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保护民间文化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对民间文化的保护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付诸于行动,倾注更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在抢救、保护、传承、弘扬上多想办法、多下工夫。只有当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保护民间文化给现实生活带来的实惠,才会真正让他们认识到传统民间文化的巨大价值,才会使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意识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人们才能自觉地加入到抢救、保护民间文化的行列中,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民间文化的自觉认同意识。

3 充分发挥广场文化重要作用

开展广场文化,是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趋势,它对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构建和谐社会、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情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想开展好广场文化活动,为他们提供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节目,就必须深入、细致地研究群众的心理企盼和审美兴趣。在我国民间历来都有搭台看戏的习俗,过节和庙会,都会请戏班唱戏。当这种露天形式的演出再次出现时,引出了群众心里早年露天看戏的欢乐,所以,文艺下乡文化活动是广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对此,我们可以在广场上开展专业和业余艺术团体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表演展示,或组织形式各样的群众参与性较强的文化娱乐和体育休闲等活动,丰富广场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方面,特别是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其它文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每当遇到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广场是人民群众的聚集地,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党的声音的宣传教育课堂。比如“彩色周末”、“社区广场”庆“国庆”、庆“七一”建党、庆“八一”建军等举办专场广场文艺晚会等,往往能吸引广大人民群众自发走到一起,在喜闻乐见中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在启迪感悟中净化灵魂。实践证明,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是提高人民政治思想觉悟的一条十分重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持广场文化多大良好态势,怎样打造广场文化品牌,让广场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发挥更加重要作用,是摆在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一个新的课题。首要的是,要正确把握广场文化的方向。广场文化虽是开放式的,但绝不是杂乱无章、毫无原则的。作为人民政府的一块文化阵地,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广场的主导作用,确保方向正确,达到引领思想的目的。因此,组织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必须要有计划,详细安排,通盘考虑,科学实施,这样才能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开展活动,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文化氛围。要根据本市的中心工作,筹划好全年的广场文化活动实施方案,提出具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主体内容,力求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形式多样,不断推动群众文化建设上新的台阶。其次,还要增强参与性。文化是大众的,要结合各种节日和纪念日,灵活设计活动方案,广场文化活动要坚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使广大市民主动参与到广场文化的建设中来,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广场文化是开放式互动性的,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要自觉地筹划组织广场文化活动,鼓励群众自发参与广场文化活动,搞好宣传引导工作,引导广大群众对广场文化活动逐步产生浓厚兴趣,把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与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相结合、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与艺术创作活动相结合,吸引更广大的群众积极参与。

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广场文化这一主线,坚持以广场文化为中心,不断向外延伸辐射,带动其他文化活动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这样也就以点带面构建一个大的文化格局。

总之,我们要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研究群众文化的特点,大胆开拓创新,牢固占领群众文化这块重要阵地,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位,积极打造文化品牌,繁荣群众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彭利明.区级文化馆如何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0(17).

[2]王志强.如何搞好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1999(S1).

[3]马宁生.浅议群众文化工作的现代化管理[J].柴达木开发研究. 1997(06).

第6篇

关键词 学生工作模式 创新 “碎片化” “大数据”

Abstract Student work mode innov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new focus of attention in today's society, a profound change - "fragmentation"". "Fragmentation"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nagement and service requirements of individualized and diversified, internalization, triggering a personalized guide, "irregular" oriented and multi participation oriented students working mode innovation; and "big data"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student work path and model innovation.

Keywords student work mode; innovation; “fragmentation”; “big data”

学生工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高校创新学生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学生工作模式是将学生管理的理念、内容、手段、程序以及方法等要素整合成为一个完整体系并将其反复运用于学生管理工作实践,形成一套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自觉使用的范式。学生工作模式创新就是高校在对学生工作新环境识别或再审视的基础上,对高校学生工作诸要素以及整个学生工作网络的重新设计与构造。因此,学生工作模式创新是对高校学生工作的系统再思考,是对社会变革、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回应。本文拟从社会变革的一个侧面――社会“碎片化”及其与“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关联性来探寻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的方向与思路。

1 社会“碎片化”

社会“碎片化”是近年来社会学领域关注的一个热点。社会“碎片化”是指传统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社会观念的统一性被打破,进而形成一个个利益诉求差异化的族群,呈现社会成份的碎片化分割现象。

技术革命是社会变革的根本性决定与推动力量。当今技术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是社会阶层运动模式的变革。传统社会阶层流动是突变式,即通过社会革命或者改良,一个阶层整体性社会地位根本性变化:由统治阶级变为被统治阶级,甚至被消灭,而被统治阶级转变为统治阶级或其他。新技术革命使社会阶层运动形式由整体性转向分散性:具备阶层转换条件的单个或者一部分人群从一个阶层流向另一个阶层,阶层演化呈现出“碎片化”特征;新的社阶层运动模式表现出无序状态,个体通过不同路径实现阶层的变迁,或上升或下沉,零散发生;阶层的分化进而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习惯偏好、利益诉求等等,使社会呈现出“碎片化”态势。

2 高校学生群体的“碎片化”

社会“碎片化”表现为群体的分化、价值观念的多样化、自我意识的扩张以及生活方式的多元化等等;在大学生层面上,这一社会态势呈现出以下具体特征:

2.1 统一性群体的衰落与新群体的崛起

高校学生虽然在年龄、教育程度等方面相同或相近,但其内部也由于家庭环境背景等的差异引发价值观、态度、性格爱好、生活方式的不同而“破碎”为不同的学生群体。当今大学生群体呈现两种趋势:一是学生群体微小化,形成小众学生的“微群体”。在社会“碎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价值观、态度、性格、爱好、生活方式的学生通过特定途径自由组合形成独具特点的专属少数人群的“微群体”。二是学生群体分化。传统的、依据行政力量组建的学生群体影响力下降,而建立在诸如相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基础上的自发学生群体受到追捧与热爱,于是各类新型非官方、非正式学生群体不断涌现,大学校园中风起云涌的各类学生社团:攀岩社、登山社、摩登社、创客社、证券社、FLASH爱好者社等等就是学生群体碎片化的具体体现。

2.2 学生需求的个性化、多元化、内在化

由于学生群体呈现“碎片化”,形成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碎片群体,甚至呈现出每一个学生个体对学校管理与服务要求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形成对经济帮扶的需求;有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交往困难,形成对人际心理帮扶方面的需求;有的学生可能学习上有困难,需要学业指导等等。与此同时,还存在很多小众需求,即仅限于少数人甚至是个别人的需求;例如个别学生性别认知出现问题,需要提供有关性别认知矫正方面的帮助,有的学生因为父母离异以及离异后的财产分割问题而形成对情感疏导与法律支援需求等等。学生集中化、同一化的需求态势被打破,形成分散小众需求。

在学习、生活中,学生仍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服从与被动,学校提供的管理与服务还能够接受,但是个性化、追求内心的体验与满足以及自我价值实现成为学生最基本、潜在的诉求;学生的兴趣和追求不再集中于学校所主动提供的管理与服务上,而是渴望通过各种途径表达需求,展现不同的自我。学生对自身内在感受的关注超越了对外在的关注,他们在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中渴望更多的互动与参与。

2.3 “权威”的衰落与自我意识的扩张

信息来源与渠道的泛化使过去只有学校官方一条信息渠道转变为多样化分散的信息渠道,学生处于各类媒介、各类信息的包围之中。对于一些特定的问题,学生在接受了大量信息基础上,用自己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做出判断,在这一过程中,碎片化群体中提供的各类非正式信息传播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会对传统的学生工作者或教师的权威提出挑战,一些学校或者一些地方发生的学生足以说明这一问题。学生盲目从众时代已经过去,所谓的权威意见、专家意见已不再是唯一的行动指南,能够接受的意见才是行动的根源。社会“碎片化”允许甚至鼓励个人生活的自构,允许与他人相隔离,形成人际孤岛现象。因此,权威的衰落与自我意识的扩张是碎片化时代突出的特点。学生的需求已经从获取知识与服务转向获取更多有效信息与服务转变。

2.4 “大众群体”影响力下滑,“小众”群体影响力攀升

全校统一的大众学生群体,如学校学生会等的影响力在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各类特色鲜明小众学生社团。他们没有严格的组织,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兴趣、特长自发加入组成,学生全身心投入,更加忠诚,学生在这类群体中更加自由,体验到共性与自我,感受到充分的关爱,更容易接受群体共同观点。一般意义上的“大众群体”的覆盖率优势对学生的作用越来越弱,所谓的“小众”群体和“个性化群体”则能够快速准确地针对目标学生进行精准宣传。因此,“大众群体”地位衰落、“小众群体”地位提升成为必然。

3 基于“碎片化”的学生工作模式创新

“碎片化”对传统学生工作模式产生很大的冲击,学校希望通过一个活动、一个通知或一条命令等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服从并执行已经不可能;而是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渠道与内容来吸引那些不同类型的特定学生群体。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碎片化使高校服务内容的量身定做成为必然,单一的、粗放式的学生管理工具已经不能满足碎片化时代的要求。

3.1 个性化导向的学生工作模式创新

满足个性化需求导向的学生工作模式创新就是建构一套既关注大众学生需求也关注“小众”甚至个体学生需求的新模式,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大众工作模式的统一化、高效化与基于小众或微群体的个性化定制的高符合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高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引领下的学生工作模式变革的基本方向。高校可以通过建构基于学生网络的自助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学生提供共享平台,使他们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量身打造可以满足自己个人生活与发展需要的各类产品与服务,自己完成组织与管理,甚至商品提供等。在一些大学,学校将商场直接承包给经济困难学生或学生社团,他们可以完全根据学生需求组织运营,充分接近学生真实需求,又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在传统的管理观念束缚下,一些高校反对学生做饭、烧水,而有些学校在学生宿舍设立厨房和烹饪工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需要做饭做菜,满足了多样化需要。这样,学生工作内容真正贴近学生,学生工作方法与手段与学生性格特征相匹配,不再使用“大一统”工作模式,真正实现因人施教,因人施管,因需施扶的教育与管理效果。

3.2 “编外”导向的学生工作模式创新

所谓“编外”是指过去学生工作过程中的非常规工作(例外的偶然性工作)和非常规人群。“编外”导向的学生工作模式创新就是将过去被学生工作所忽视或遗漏的学生,以及在常规管理与服务以外的各类非常规、非大众化具有“小众”特点的管理与服务内容纳入到学生常规工作范畴之中。“碎片化”使“小众”需求普遍存在,是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的基本前提。学生工作要从以往提供针对大量学生的少数共性管理与服务转向提供针对少数学生的多样化差异性管理与服务。基于“编外”的学生工作模式创新基本思路有两条:第一,在常规管理与服务以外开发与创新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以满足少量需求;第二,把被常规学生工作系统排除在外的非工作群体转化为服务对象,即关注曾被忽视的群体。基于“编外”的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的实质就是将潜藏在以往统一的共性需求背后的大量个性化需求通^工作创新激发出来,使原本不曾提供的管理与服务以及被忽略的工作对象纳入学生工作体系之中。

3.3 多元参与导向的学生工作模式创新

多元参与导向的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的思路主要有两条:第一,外包与合作。管理学上所说的外包是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和其他企业的功能和服务,并利用企业外部的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服务。高校学生工作也可以借鉴这种外包思想,就是将过去全部由学校提供的管理与服务交由社会专业机构来完成,这样既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可以节约学校资源,使学校能够集中精力做好自身的中心工作:教学与研究工作。例如可以将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交由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去完成,他们常驻学校,通过精湛的技术与专业化服务更加高效解决学生心理难题。第二,学生自组织化模式。学生自组织化是在“去中心化”、学生参与、协同创新等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兴的组织模式,学生以自我需求为导向,通过组建各类团体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例如学校可以提供特定场地与平台,由学生自行设计组织各类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活动等。

3.4 构建学生工作大数据平台

上述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的实现有赖于先进技术和手段的运用,特别是对代表当今基本时代背景的大数据资源与技术的运用。在我们研究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的导向与实现路径的过程中也发现:社会“碎片化”与“大数据”对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的驱动效应是互相交织的。大数据资源和大数据技术为学生工作模式创新提供了技术和路径可行性:一方面,“大数据”为学校了解和接触学生提供新的方法和路径;另一方面,它也在为学生以新的方式与学校沟通、以及学生的联合搭建平台。(1)学生工作大数据平台有助于呈现与捕捉学生(下转第189页)(上接第173页)个性化、真实需求。小众需求的识别与实现有赖于大数据以及大数据技术。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始终是有差异的,以往的技术条件很难精确统计与分析需求差异性,也无法满足这些个性化的需求,且学生的真实需求具有“隐蔽性、复杂性、易变性和情景依赖性”,学生工作者用传统的手段与方式很难发现与捕捉到;构建学生工作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海量痕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无限接近学生的真实需求。另外,大数据多来源、多格式数据的快速综合对比分析能力使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响应可以在瞬间完成,使高校动态捕捉学生真实潜在需求以及快速响应成为可能,例如可以通过学生QQ或BBS留言等途径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真实反映学生需求状况。(2)学生工作大数据平台可以提高学生工作效率与效果。按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学生发展真实状况提供管理与服务不仅要求精准而且要求有效率。在 “大数据”帮助下可以实现管理或服务使用过程、频率、强度的实时监控和记录,提高了供给与服务的可分析性和透明化。学校主管部门可以依据大数据提供的海量信息,针对学生特点定点定时定对象提供,使学生更容易获得所需服务等,这种学生工作模式创新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文莲.基于社会“碎片化”的商业模式创新[J].改革与战略,2014(7):53-55.

第7篇

【关键词】 基层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建议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114-01

一、我国计划生育的现状

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实施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就目前情况来讲,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是管理员职责不明确。我国计生委最早在1991年12月底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并且与 1998 年对其进行修改。该办法中对于计划生育相关的部门比如公安、计生委、文化、以及卫生等各自的职责和任务都做了详细和规定,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当中,往往存在着由于宣传的不到位,政策办法的贯彻就大打折扣,贯彻不够。并就《办法》本身来讲,其中也有许多应该给予明确的职责没有切实的落实到位

二是随着计划生育工作服务范围的延伸及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深入,电子宣教已纳入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中,成为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少、任务重、涉及的育龄妇女面宽范围广,单靠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走访和口头讲述、短期讲课的原始方法很难达到科普知识人人皆知的效果,也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完善阵地建设,显现宣传效果

大洋街道位于临海市城市中心区,35省道、83省道贯穿其中,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公路沿境而过,景色优美、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街道区域面积42.5平方公里,下辖25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现有常住人口4.8万人,外来流动人口4万多人。

一是强化基层宣教阵地功能。充分发挥人口学校、会员之家作用,定期、有针对性地举办人口与计生知识讲座,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方式,对未婚大龄青年教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育观,对已婚要求生育对象指导优生优育知识,倡导孕前健康检查,特别是进入更年期女性,指导如何健康快乐度过更年,不仅让她们了解到女性的生命规律,在更年期出现的烦躁,内分泌紊乱如何就医,消除心理疾病,从心理学,营养学的角度去正确指导。

二是把宣传阵地建设融入新农村建设中。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将基层人口计生宣传阵地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充分体现人口计生温馨的宣传氛围与农村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示范社区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基层生育文化园地建设,把计生宣传和当前民政救助优惠政策相结合,要让贫困户不能因为不了解生殖健康知识而致贫致穷,通过国家启动的母亲健康检查优惠政策来带动群众提高生殖健康的必要性,通过设计新颖、寓意深刻的雕塑、标志牌、宣传 画和标语口号,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感受婚育新风。

三、新时期做好计划生育的工作创新

一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营造浓厚舆论宣传氛围。认真办好镇广播、图文频道计生宣传专题栏目,积极提供新闻线索,随时宣传报道计生动态性工作和先进经验做法。 要树立信息意识,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宣传教育的独特作用,积极开展网络宣传教育,利用市人口计生网站和县、镇政府门户网站 及相关网络平台,开展计生政策、科普知识宣传教育,促进工作交流。各村计生专干建立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QQ群,多方面的进行交流,解决群众在计划生育方面遇到的问题。

二要与卫生、科协等部门搞好合作,普及防病、生殖健康等科普知识。积极利用镇、村(居)现有医疗资源为育龄群众提供各项生殖健康宣传服务。通过联合开展“送健康、送知识”等各种宣传咨询服务活动,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普知识传递到千家万户,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道德意识、 健康意识,自觉抵御不良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理念。

三要加强与企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巩固企业人口计生宣传阵地,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要求企业业主与当地计划生育服务站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责任状,定期要到计划生育服务站落实环情孕情检测。

四、创新宣教工作载体,寻求宣传特色

一要解读计划生育政策,服务好育龄人群。注重对婚育新风与生育文化的宣教,全方位向广大群众宣传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婚育新观念,提升群众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观念。

二要创新宣传教育形式。针对目前计生工作新形势、新要求,通过开展群众性宣传活动,普及计生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知识,要求在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上努力予以新的宣传教育形式,可积极采取上门入户宣传、文化娱乐宣传、会员联户宣传、示范带动宣传、分类指导教育等方法。

三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宣教工作队伍。要根据宣教工作需要,对现有各级宣教工作人员逐步进行调整,确保各村(居)都有一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宣教工作,并明确宣教工作任务。

四要加强能力建设。以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干部为目标,因地制宜开展教育培训,着重提高宣教工作人员的宣传政策能力、咨询服务能力、组织动员能力,努力造就一支会宣传、善宣传、受群众欢迎的宣传工作人员队伍,要求工作人员把计划生育知识将的通俗易懂,让群众乐意接受。

五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信息考核制度,将信息报送列入大洋街道计生办,作为人口计生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奖励制度,通过开展评优活动进一步调动宣教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宣教工作的创新发展。

第8篇

刚才,京军同志对我省2016年产业技术创新工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总结,并通报了2017年主要工作部署,过去的2016年,是我们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不平凡的一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创新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继续凸显。省委省政府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省委召开第十届十四次全体会议,专题围绕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提出形成“战略引领、支撑发展、市场品牌、科技体制、智力支持”五大新优势,对我省技术创新走在前列作了全面动员部署。省政府就我省工业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开展中期评估,提出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新年伊始,省政府又下发了《山东省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7〕1号),继续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进一步确定了技术创新工作在我省工业转升级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去年,我省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3%,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其中,90%以上来自企业,这说明,全社会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

二是充实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新内容。去年,我们在落实好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修订了《山东省共性关键技术指南》,制定了《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山东省重点行业技术发展白皮书》等一系列指导文件,为今后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按照《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要求,开展了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工作,进一步丰富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狠抓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了第二十五届产学研展洽会,推动建立了北京科技大学烟台先进装备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枣庄工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组织赴中科院沈阳分院及浙江大学等三次较大规模的产学研对接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是拓展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新领域。去年,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品牌大会,提出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质量品牌建设专项工程,我们代省政府起草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质量品牌相关文件,将工业质量品牌工作明确为我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核心之一,拓展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内涵。我们还制定了《山东省工业质量品牌“十三五”发展规划》,为质量品牌工作开展明确了方向。

过去的一年,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新工作、新任务、新思路,工作压力大、质量要求高,想必在座各位也是深有体会。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得到了委党组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在这里,我向各位的辛勤付出表示诚挚的敬意。

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差距与不足,从现在掌握的数据看,2015年,我省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0.89%,依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广东、江苏相差0.34和0.13个百分点;我省开展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企业占比为13.9%,比全国水平低2.7个百分点,与江苏等先进省份差距更是达到10个百分点以上;从创新成果上看,我省2015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10.2%,与广东、江苏相差9个和6个百分点。不难看出,我们从创新投入、载体到成果距全国先进水平都还有一定差距,这也为我们今后努力指明了方向。

2017年,我们要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扭住创新各项工作中的“牛鼻子”。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我着重强调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抓“实”产学研合作。刚才,同志们对这项工作进行了专门研究,说明了大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视,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认为这些建议都很实。当前,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工作认识,我省产学研合作是现阶段我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发展的根本途径,我省95%以上的省级企业创新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形式实现。近期,省领导也在不同场合数次强调了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过去,我们中不少人对产学研工作的认识,停留在一年一次展洽会,一到两次现场对接,不少工作流于表面,开展的还不够深入,这种工作认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在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的需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将产学研合作真正摆在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位置,抓好抓实。今年,我们将联合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在山东举办第十一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暨第二十六届山东省产学研展洽会,这次大会规模大、规格高,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仁到我省参会,这次会议举办的好不好、效果实不实,将直接代表山东经信人乃至山东省的形象,因此,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凝心聚力,提前谋划,办出水平、办出风采。在大会之前,我们将组织一系列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对重点行业集中推进,科技处还专门做了方案,希望在座的各位要对照当地情况,“精耕细作”,认真理清各市行业对技术的需求,务求形成有效对接。此外,各市还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省内外、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形成紧密联系,在这方面,烟台市、枣庄市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目前两个研发机构都对当地产业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各市还要进一步开拓产学研合作的渠道,结合实际,不拘一格的开展工作,为我省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二是要进一步抓“牢”品牌培育。关于质量品牌工作,要重点强调的也是一个认识问题,质量品牌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一个省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某种程度上讲,质量品牌建设的好坏,是决定我省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去年开展工作的情况看,已经有很多市和企业都认识到了质量品牌工作的重要性,威高集团、金晶集团、罗欣药业等74家知名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品牌培育经验申报了省级质量标杆,青岛啤酒、张裕集团、青岛双星等278家企业参加了百年品牌企业摸底调研活动。但同时,还有不少市对质量品牌工作认识不到位,觉得质量品牌工作不应该由经信部门主抓,觉得抓这项工作缺少必要的抓手。这种认识是非常不正确的。目前,从省级层面,已经明确省经信委是工业领域质量品牌工作的主管部门,今年,我们也将围绕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开展省级“山东百年品牌”企业培育,省级质量标杆试点示范等一系列工作,这些工作都为我们进一步抓好质量品牌工作提供了有效抓手,可以说,我们的品牌工作现在抓的是“有名有实”。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市要切实担负起工业领域质量品牌建设的重任,想办法、出实招,把品牌培育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三是要进一步抓“好”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重点工程之一,我们经过近两年的调研、论证、酝酿,于今年2月份,培育了我省首批14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这个过程中,在座各位都付出了巨大努力。首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涵盖了我省传统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中的13个行业,牵头单位既有海尔集团、泰山体育、威高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也有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所以及哈工程大学、北科大等省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共联合企业单位90余家,科研院所60余家,形成了强大的创新合力。下一步,我们将联合省财政厅建立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推进机制,定期组织制造业创新中心主要单位进行沟通交流,总结建设中的经验及面临的问题,同时成立专家委员会,针对不同创新中心特点,按照“一案一策”原则,对中心逐个进行分析研判和对接指导。各市要一方面继续加强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有关政策研究,搞好顶层设计,积极探索经验,大胆创新机制,周密细致地推进当地的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建设,切实解决中心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认真发掘有潜力申报创新中心的单位进行认真培育,争取尽快实现我省重点行业制造业创新中心全覆盖。省经信委将适时组织开展中心建设学习交流活动,确保这项探索性的工作又好又快推进。

第9篇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微缩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诸多领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推广和应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使传统档案管理工作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能够通过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进程的加速,使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诉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1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机遇有很多,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了解这些机遇与挑战,对于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1.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机遇

(1)档案资源的完备性得到最大程度彰显

首先,通过数据库存储技术能够延长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寿命,此种优势是以往以纸质载体形式为主的档案信息资源所难以比拟的优势所在。传统纸质档案受载体形式的限制,惯常在保管、利用过程中会对档案信息资源造成无法恢复的损耗,进而影响到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诉求。

其次,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存储,并且有效地规避因人为因素对档案资源造成的不利损耗。传统的纸质档案则对存储空间有较大的要求,并且易于受到各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2)最大程度地提升档案信息资源检索与查询效率

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人工操作要求相对较多,因此,使得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往往耗费大量时间用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检索与查询,并且直接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低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改变前述问题,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的检索与查询工作效率得以显著提升,进而有助于实现档案服务水平的提升。

2.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挑战

第一,现今相当一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未能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全方位冲击,在工作理念方面依然保持一种因循守旧的态度。此种情况的出现同这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不高存在直接关联。这部分人员通常将档案管理信息化简单地等同为硬件设备的更新,因此导致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受阻。

第二,一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之所以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严重的投入不足,原因也在于其已经习惯了以往的工作模式,因而在工作中怠于进行改变。此种工作惰性也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第三,部分档案管理部门在信息化标准建设方面存在滞后性,此种情形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欠缺明确的标准化指引,因而使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进程较为迟缓,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

2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要创新档案管理工作,需要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微缩技术,并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

1.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

硬件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只有硬件设施足够先进,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加符合信息及数字化的要求。为此,应不断加大投入,尤其是在人力、物力方面要不断加大投入,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以强化档案的配套设施建设。比如,为档案建立专用库房或陈列室,购置基本的办公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自动化装订机、防磁柜等),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完善档案管理信息缩微技术

缩微技术从起源至今天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19世纪便有缩微技术问世,它是保存信息、管理信息的重要手段。缩微技术与计算机存储技术是两种不同的技术,其介质不同,因此各具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缩微技术不仅没有没落,反而依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尤其是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光盘存储技术问世之后,缩微技术也遇到了更大的机遇。因此,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应该结合计算机存储技术与缩微技术,将二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缩微技术的优势,弥补计算机存储技术的不足,形成一个兼容并存,只有具有方便存取、保存、联网、阅读、检索、利用和传输诸特点,才能实现一体化的档案管理系统。

3.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

档案管理工作中,制度是最基本的保障。只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才能在制度的指导与约束下顺利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和档案管理的需求来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便约束n案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将档案事业延伸、拓展到经济发展规划中来,推动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当然,相关部门还可以将这一项内容融入到单位的绩效考核中,强化工作人员加强信息化的档案工作管理建设,便于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更有利于制度的实施。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档案工作在事业单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从而为推动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有了明确、科学、完善的档案制度,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便有依据可循,有制度可依,因此他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会得以大大调动,其在档案管理的每一项工作中都会尽己所能,做好档案的收集、存储、管理、应用等工作。同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可以促使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使得整个单位内部机制得到完善。如:在制度制定时候,可以结合单位的绩效考核,将档案信息化建设融入到职称评定、表彰奖励、责任追究等制度中去,充分挖掘单位人员的潜力,活化档案工作,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新性、主动性,提升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质量。新时期,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迅猛,这一情形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的新变化,因此相应的制度便滞后于时代的发展,逐渐不适应时代要求。为此,相关部门应该及早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真正使制度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信息化的趋势势不可挡。社会任何一领域都被信息化与数字化改变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为此,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应以社会信息化为依托,运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理念、整合资源,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微缩技术,并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从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健康、顺利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东.电子政务环境下文档一体化管理探析[J].兰台世界,2007(02).

[2]赵屹.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嬗变(下)[J].办公自动化,2007(02).

[3]何玲.论政务信息公开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兰台世界,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