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教材辅导书

时间:2023-03-07 15:00:27

导语:在高中教材辅导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教材辅导书

第1篇

1、学会从定理入手对于一些定理还有就是一些死概念还有的一些规律你们都要高度重视,但是你不光时要记住这些知识,你要学会该怎样利用起来,这才是关键,聪明的孩子是利用这些公式然后应用到自己的错题当中,从中找到问题的所在,你还要做到从一个小小的错题,就可以复习到很多知识,真是双丰收,这也是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能不能开窍的关键。

2、把不理解改成很熟练因为在高中物理当中还有很多新的概念,还有一些名词就是比如:势能、弹性势能等,你们不要看见这些没有见过的词,就不喜欢他们,你知道吗。只要你深入的了解,细心去看看,然后你再看看一些教材以及一些辅导书都是可以让你理解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一、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原因

初中的数学内容少,知识单一,最重要的是时间宽松。基本题型及基本方法反复训练,有时一个礼拜专门练习某一个知识点,练到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为止。再者初中的题型比较有规律,方法比较死,涉及的基本数学思想及思维方法也较具体。

高中的数学内容多,知识复杂、抽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最重要的是时间非常紧张,一学期要学习两本较厚的课本。没有过多的时间对一些题型反复训练,很多时候只能点到为止。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一些在初中总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孩子就不能较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所以在高中学习中,学生可能会产生如下问题。

1.有的学生会比较依赖初中学习模式,比如教师会列出中考各类型题目进行反复练习,学生容易养成依赖老师的习惯,甚至是套用题型模式。而这种模式一般来说不适合高中的数学学习。

2.小学、初中、高中知识内容难度逐步增大。有的家长对于小学和初中知识还可以对孩子进行辅导,但是孩子到了高中后,可能局限于自身的水平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

3.学生自身思想松懈,尤其是一些初中数学学习得较好,甚至是拔尖的学生,由于前文所说的初中内容较为简单,故而从思想上没有重视,更加没有在学习方法上做出相应的改变,导致考试的时候才发现没有跟上。并且对于自己非常自信,总觉得自己初一、初二的时候数学也没有很好,但是到了初三一咬牙,成绩就可以迅速地得到提高,迷信自己“临时抱佛脚”的能力,但是在高中学习中,这是很难做到的,原因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初中数学学习和高中不同。并且高一是整个高中数学三年的学习中最关键的一年,其涉及的基础性知识太多了,一旦“开窍”较晚,很容易导致整个高中数学学习跟不上。

二、搞好高一数学教学的对策及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想大面积地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

高中教师应多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恰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新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根据我的实践,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入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因此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学生持之以恒,贯穿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第一章可分为三块进行教学,每讲完一块都要复习,测验及格率不到70%时应重新复习、测验,课前5分钟小测验应经常化,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第3篇

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言语辨别的心理过程。听者在听力理解过程中通常需要利用已得的语言和非语言知识来对外界输入得到的语言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以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听力理解既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又是一个主动加工的过程。研究发现,学习者自身存在着一些影响到听力有效性的因素:学习兴趣不大、缺乏语言基础、文化背景知识不够、个性焦虑紧张急躁。而授课者教师存在的问题是:对于听力教材选择不合理、教学计划安排不够合理、教学观念落后等。听力教学同时还会受到听力设备,室外噪音,离音源远近等的影响。

二、 高中英语的有效听力教学过程

(一) 教学活动

最方便的听力材料就是英语教科书,每一单元的配套练习听力都是听力很好的资源。所以针对教材的听力资源,在正文之前的听力要先给学生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对于关键词汇和有难度的词汇进行教授。学生课外的辅导书和参考书上的成套听力练习题,也是不错的听力资源,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听时能够熟练掌握英语语音知识,包括不完全爆破音、连读、音的浊化和失去爆破、句子重音、语调、意群间的停顿等。

(二) 教学策略

听力策略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认知、元认知和社交情感,也同时可以被细分为复习整理、新旧知识交接、语言系统认知、利用材料、推理过程、笔记温习、兴趣培养、合作学习、选择与注意、听真实资源、总结概括、澄清问题类型和自我监控管理等。认知策略中包含图式策略,指听者运用已有的内容图式对听到内容的编码、筛选、整理分类。另外还有记忆策略,应根据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规律进行识记。

(三) 教学评价

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衡量一个教学方案有效性与否的关键因素,因为评价是价值的主体对于客体的价值判断活动。科学的教学评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产生学习的渴望。评价时要注意评价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知道定量评价的缺陷及防止量化的评价,认识到有效的教学评价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的评价结果。

三、 高中英语有效听力教学案例阐释

(一) 某教材中的reading部分教学

1. Teaching aims:

(1) Let students gain some knowledge about film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2) 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reading for details.

(3) Reinforce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s——listening for gist and for details.

(4)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by expressing their opinions.

2. Important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1) Find the main points in each section and express them by using students?? own words.

(2) Listen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

3. Procedure:

Step 1 Lead?in

(1) What is film event?

(2) What are you expected to find in a film event?

Step 2 Listening for gist

(1) What is the style of this passage?

(2) Who are film representatives appearing on the show? Where are they from?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还有实际水平去调整任务的难易程度,修改目标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全程要监督,对“假听”同学进行纠正;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课后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听取学生不同的意见。

(二) 专题听力类型指点

1. Teaching aims:

(1) Make students aware of their listening obstacles;

(2) Help students master three listening strategies consciously and effectively;

(3) Encourage students to use strategies when they listen.

2. Teaching process:

Step 1 Listening obstacles

(1) Words and phrases;

(2) Pronunciation, speed and intonation of the speaker;

(3) How to locate important information.

Step 2 Listening strategies

(1) Distinguish similar pronunciation;

(2) Focus your attention;

第4篇

一 、原因分析:

我对我校高一学生中100名学习成绩下降明显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这100名学生中,成绩下降幅度较大的有23名,其中因不适应高中学习而成绩下降的约占48%;因学习方法不当而成绩下降的约占65%;因偏科而成绩下降的约占13%;因迷恋网吧打游戏而成绩下降的约占22%.这里我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初中、高中教材跨度过大

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教材循序渐进,直观性强,内容通俗、具体,对每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数学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数学知识,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中高中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及函数语言,紧接着又是指数函数的分类问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远大于初中数学.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优秀者,进入高中后学习屡受挫折,成绩不理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习不得法,从而导致成绩滑坡.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课程与初中相比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接受知识信息的量比初中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知识内容难度也相应的增加了,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是一次飞跃,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等.这些问题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学生成绩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新的环境不适应

我曾在高一召开过学生座谈会,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的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尤其到了初三,重点题目要反复做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维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又由于高中搞小循环,接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学生.因此造成初中、高中教师教学方法的巨大差异,中间又缺乏过渡环节,致使高中新生普遍适用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新的环境使学生在心理上、感觉上出现了不适应.一所高中的学生来自多所初中,原来的尖子,现在不可能都是尖子,就像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一样,在省里是第一,到国家队可能没有取上名次,到世界就更别提了.因此,某些学生成绩的相对下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从初中到高中,环境变化也导致个别学生不适应.有些学生整体素质不是很高,尤其是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能力不是很强,到了新的环境,经常因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而焦虑,造成精力流失,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这个新环境,也有个别学生因为一点挫折而丧失对未来的信心.

3.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的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讲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老师上课一般都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但一部分同学上课不会抓重点,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却无精打采,或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半功倍,收效甚微. 二、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要想大面积地提高高一学生的数学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师要了解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师的授课特点

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底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刚开始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及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由于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习题的次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且考试时章节难度不能大.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反复使用将变成学生的习惯行为.通过上述师生互动的方法,降低教材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学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第5篇

之一: “书包太重了,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多睡一会儿?”在十七大新闻中心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名12岁的小记者这样问教育部部长周济。

之二:2007年10月,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一号令――书包限重令,规定小学、初中生书包重量不得超过学生体重10%。

沉重的书包,减负的话题

现象一:“晒”书包

“我称过自己的书包,把所有的课本作业本装完,大概6公斤左右,这存我们班还算是中等重量呢,有的同学的书包有八九公斤重,多出来的是各种辅导书、习题集。”琪琪是个爱整洁的女生,她的书包井井有条,她每天步行到学校要15分钟,“开始还不觉得书包沉,背上一会肩膀就会发酸”。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除了课本,还有各科作业本,语文两本,数学两本,英语两本,轮流着使用。一本奥数教材,一本英语词典,一本娱乐杂志,一部MP3,水杯,雨伞,公交车IC卡……几本厚厚的教辅书是妈妈给买的,带存书包里,让我有空的时候就做。”初一男生小江的书包像个百宝箱,他说自己有丢三落四的毛病,所以把能想到的都装进书包,就万无一失了。每天背着这个大包挤公交车,招来过许多不满――在拥挤的车里,自己这个大包包占据了太多的空间。

现象二:书童,拉杆书包

“以前孩子读小学,都是爷爷奶奶接送,帮孩子背书包。老师也提议过,家长不要做‘书童’,让孩子自己背书包上学,锻炼他们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虽然老师的话有道理,可孩子的书包实在太重,长期背着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我宁可在其他方面锻炼孩子。”一个家长感叹道。

“让家长当书童,那都是老黄历了,多让人笑话呀!我们班的同学,要吗骑单车,要吗换了拉杆书包。”男生展示着他更新换代的新书包,书包背部装了双杆,底部安装了滑轮,既可以像旅行箱一样拉着走,又可以像普通书包一样双肩背。“再沉也累不到我的肩膀了。只是上楼下楼的麻烦点!”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书包平均重3.5公斤,初中生书包平均重5.5公斤。放学时分,一个个涌出校门的大书包,也印证这些数字的真实。

由表到里:书包沉,课业重,期望高

同学说:“书包越来越重,只因为要学的科目越来越多,要做的习题浩瀚无涯,升学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老师和父母殷殷期望,肩膀上重,心理上的压力更沉重。”

老师说:“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不得不让他们读得更多、写得更多、学得更多。业精于勤疏于嬉,天才等于1%的天赋加99%的汗水。”

家长说:“孩子耍性大,不增加点负担,他们不会自觉的。书包越来越重也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

减和加:减轻负担,加重素质

书包减重,首先要学业减负。“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主席的十七大报告里,有这样一段关于减负的话。书包减重,作业减量,课业减负,当有关减负的一号令、二号令出台的同时,我们的书包真的变轻了吗?我们又该在减负的同时,为自己的未来如何加码?

同学:学校减重,家里加重

学校是限重了书包,布置的作业也从书面上的动笔更多的变成了开放式的、拓展思维型的作业,可回到家里,父母呢?他们生怕我们输在起跑线上,看到作业少了,赶紧给请家教报提高班.买各种辅导书。

家长:书包减重,学习上滑

看到孩子单薄的身子背着那么大的书包,每天晚上要学习到10点,当家长的哪有不心疼的。可是如果真的给孩子减负,又担心他们的学习成绩会下降,落在别人后面,考不上好高中怎么办?一味强调减负,岂不是减掉了孩子的未来?

老师:学校喊减负,家长要加负

有段时间喊减负,学校就不准布置作业。给学生布置的不动笔作业就多了。家长认为那不是作业,要求学校必须布置动笔作业。后来学生的成绩降了,家长、学校、学生都怪到老师身上,说教得不好。

专家:课业减负,情商加码

减负不能只是减轻书包,还要从各个方面减轻课业负担,从“根”上减起。这对学校、老师怎样提高课堂效率,怎样让适当的作业成为孩子们快乐的演练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在轻松学习之余,更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情商,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相关链接:给书包“减肥”的好办法

在选择书包时,不买最贵、最漂亮的,而是要选轻便、实用、舒适、最适合自己的,要选购轻巧的文具.以便携带。

及时清理书包。上学前依照课程表收拾书包,除当天上课要用的物品外,不要把其他东西,例如漫画和杂物等放进书包内。

第6篇

在复习过程中,理解和记住知识结论是必要的,但这些知识如果不纳入到相应的认知结构中去,那么获得的只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是缺少应用价值的。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结构化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知识结构化、网络化,才能在解决问题时迅速地、有效地提取知识,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情况下,能根据网络结构找到其他的途径。

二轮复习过程中老师经常引导学生构建网络,在许多辅导书中也有归纳好的知识结构。要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真正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2 提高从图表、图形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 怎样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重要.而且考纲别强调了从图表、图形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年高考试题,图表题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那些图表题虽不是教材中的原图,但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是对教材内容和图表的变换、深化、拓展,使之成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来一道很简单的题目若以图形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就很容易出错,所以复习中要强化提取信息能力的训练。

3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生物实验一直是高考试题必考的内容。备考复习中要特别注重挖掘教材潜在的实验与探究因素。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才能临阵不乱。

4 以课本为本

读:首先是泛读即通读课本,在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用笔画下来。然后是精读: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实验等。

背:重要生物学概念、生理作用、生理过程、实验原理、方法等要背熟。

默:对生物学中的一些名词概念、结论性语句要经常默写,以确保准确无误,由此学会用生物学语言答题。

形成网络:高中生物学知识多而零乱,二轮复习要突出重点内容,突出主干知识的复习,以主干知识为主线,以知识的交汇点为纽带,把三本高中生物书融为一体,前后贯通。通过二轮专题复习疏理前后左右知识的联系,做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森林就是知识的网络;树木就是各个知识点。通过一轮复习要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串、结成线、形成片。知识网络的形成是一轮复习的重要目标之一,网络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整合和记忆,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检索,是提高能力的重要一环。

突出主干:从近几年高考卷看,细胞、代谢、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生命活动的调节必考点,化合物、生殖发育、进化、免疫、人与生物圈是常考点,二轮复习中要抓住主干,突出重点。

5 学会抓住命题者意图,会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很多考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命题者的意图,为了更好地理解命题者的意图,考生看到高考题目后要仔细、冷静地审题,找出题干没问的关键点,而不能按照以往见过的类似题目的解答思路去回答问题,或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答非所问。理综试卷中有的试题考查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隐蔽,从题干很难一下子就发现题目具体考的是什么,考生应该用什么知识来回答,这种设计思路的题目,题干不但素材来源广泛,而且表达形式也多种多样。回答这类试题时,考生往往不知道从哪下手,也就是找不到解题思路。这实际上反映了考生在新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不强,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要加以强化。

6 安排习题训练

在第二轮复习中,习题的选择对于学生得分能力的提高十分关键。如果在课堂上习题的讲、练过多,将影响到专题的复习。所以根据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答题情况的分析,针对历年高考理综试题特点,教师有必要进行习题的精选、重编工作,应将试卷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习题选择出来,安排学生练习,并指导学生就审题、分析、解答三个过程逐一过关。在每个专题复习中,选择历年高考题中综合性强、易答错的试题,集中分析评讲;针对学生答题不规范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解答高考题,根据高考题所给的标准答案,学生分析自己答案与标准答案之间差异,自己漏答、错答的原因;师生共同评价高考题答案的准确性、规范性,通过有目的的训练、分析逐步提高学生的答题得分能力。

第7篇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性;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二次备课

自2008年以来,江苏省普通高考模式是“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生物学科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选修2学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习课时减少而学习要求并未降低。但是与此相反,2009—2012年连续四年的高考试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更全面。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教师上课前首先要对教材深钻细研,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教师上课前要多想想:内容为什么这样设计?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怎样才能导出?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中该内容的呈现方式与原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改?改了有什么好处?还要想一想: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它对后续学习起到什么作用?等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某些章节或内容的顺序。从整体入手,加强前后知识点之间的沟通,避免教学的前后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注重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同时要查阅相关资料(包括教参、教案、辅导书、上网),集中备课组各优秀教师的智慧结晶,精心设计本课的学案。设计学案必须遵循“以思维训练为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设置问题必须梯度化,并尽可能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桃子”,才能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二、高效的课堂教学

短短的课堂40分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唯一“名正言顺”的时间,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争分夺秒。但是教什么?怎么教?要以学生为主体。

1.合理分配时间。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前5分钟,学生自主预习了解主要内容。随后10分钟,对学生自学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和完善。再用10分钟讲解“典型例题”,最后15分钟学生完成“随堂训练”。其中,课堂训练是学生理解、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着力点。学生的课后时间一般用于语数外复习巩固,因此生物课堂的训练环节尤其重要。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要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独立、紧张、有序地完成学案中的能力强化训练题,从而使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同时教师要及时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回授或个别辅导。

2.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应该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有效的问题情境,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发展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

我在教学“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内容时问学生:“感冒发烧时,你为什么不想吃饭呢?”学生假设: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然后追问:“你能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设吗?”“实验分几组?选哪几个温度?”“根据实验结果,你能推测出3支试管中酶活性的高低吗?”“该实验说明酶的活性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坐标曲线表示吗?”“我能说37℃就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吗?”“如果我要确定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还应该怎么做?”“我们的口腔温度和体温差不多,但当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进入胃以后,却发现不再具有催化淀粉分解的功能。为什么?”从而引出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以上层次分明的阶梯式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等于爬上了新的一级台阶,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得到培养,教学任务便随着问题的解决而圆满完成,

3.“三讲、三不讲”。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新课程给我们提出的一个核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少讲、精讲:讲难点、讲易错点、讲疑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或者小组讨论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主要是指超出学习范围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内容。

4.变错为宝,机智教学。

泰戈尔说过,如果你对一切错误关上了门,那么真理也将被你关在门外。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错误,一个聪明沉着、功底扎实的教师要能善于抓住这种时机,变错为宝,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主动得出正确结论。

在《细胞器——系统的分工合作》一节时,我问:“叶绿体存在于什么细胞中?”学生回答:“绿色植物的细胞中。”我没有立即指出该答案的对错,而是投影了一系列的细胞图,通过列举根细胞、叶肉细胞、衣藻细胞、蓝藻细胞等具有个性特征的细胞,让学生在对比辨析中认识到错误,并掌握叶绿体的分布情况。

三、落实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即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自我检查。无论课堂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教师在课堂教学后查漏补缺,认真反思,可以避免教学重复的失误,从而使教学日臻完善,逐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时,我按照教材上的编排,“先功能、后结构”,在充分分析了教材提供的四个资料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对“伞藻”并不了解,课堂反应茫然。课后我立即进行二次备课,本着课堂举例“必须是紧紧围绕主题、不要超过范围(指学生接受的范围)、贴近生活”这三大原则,决定只用两例,一例是“多莉”羊,说明细胞核决定性状;一例是变形虫,说明细胞核决定代谢。同事听完我这个重新备的课如此评价:课堂气氛活跃,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善于联系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巧妙。

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实现一个高效的课堂,能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徐穗茸.提高高中生物新授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J].中学生物学,2009,(8):25-26.

第8篇

一、影视的优点

(一)可以让学生从枯燥的文字阅读变成视觉享受。

可以紧紧抓住学生喜欢看电影的心理,为他们精心布置一场电影或者介绍几部电影让他们在课外看,看完电影之后,他们就有了共同的话题。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看电影的,对于这些学生他们就和喜欢看电影的学生没有共同的话题,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远离了这个群体,自然而然想方设法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作品了。电影,可以让静态文字变成动态知识,再加上音响和电影里边场景的描摹,来吸引观众的眼球,看电影本身也是享受轻松乐趣和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二)明星效应。

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有的是歌星,有的是体育明星,有的是影星明星,这些人伴随着人们的成长,对人们有或多或少的影响。正如有一些球迷花重金看比赛是为了一睹某某明星的风采,如果有幸得到他们的签名,那更是莫大的荣幸一样。新版《三国演义》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运用高科技手段之外,部分功劳应该归功于明星效应吧。“爱屋及乌”的道理人人都懂,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可以快速获取文本的故事情节和故事梗概。

一本300页的书,有的人可以用几小时就能读完,而有的人则需要一天,一个星期,甚至是一个月。看电影,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就可以看完,并且里边的情节和故事内容很容易就记住。读一本书则不然,只有记忆力特别好的人才能比较完整地复述作品的内容。

(四)融入作者价值取向。

为了考虑观众的心理和爱好,影视文学不仅仅呈现作品的原貌,而且融入了编导者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很多人不喜欢读《论语》,却喜欢于丹的《论语》心得;不喜欢看《三国演义》连续剧,却喜欢看易中天《品三国》;不喜欢读《史记》,却喜欢王立群品《史记》;等等。这是因为他们都融入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真正做到了个性化的阅读和讲解。

二、作品具有影视不可替代的特点

(一)影视不能真正描摹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

例如,《三国演义》里边的刘备是“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号结交天下豪杰。

生的身长七尺五,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这样的人物在影视里是难以刻画出来的。所以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其实只能意会,难以言传,更难以扮演。

(二)影视难以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

《红楼梦》里边的林黛玉和贾宝玉初次见面,黛玉心想:“这宝玉不知是怎样个惫懒人呢”,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哪里见过,何等眼熟!”如果不借助文本阅读,这种又惊又喜又好奇的心理以及那种神态是难以表现出来的。再看看宝玉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宝玉笑道:“虽没见过,却看着面善,心理倒象是远别重逢的一般。”宝玉这种矛盾的心理仅仅用表演和旁白是难以体会的,需要发挥想象力去揣摩体会。

(三)影视创设的场景没有无尽想象的空间。

《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回对“雪”的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这一场景的描写处处都离不开“雪”,“雪”是这一场景的主旋律,用“雪”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渲染人物活动的气氛,留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影视场景难以做到。

第9篇

关键词:矢量;矢量加减运算;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182-02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和扩招人数不断增加,学生高中物理知识水平的差异日趋明显。一步登天的创新教育的实施对于我们非一流院校及学生群体是相对困难的。我们需要的是实事求是,当务之急是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方面有所突破。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物理基础,使学生初步学习到科学研究的正确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分析问题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一、由一道大学物理期末考试题引发的思考

本学期的大学物理期末考试题中的选择题,第一小题为: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x,y的端点处,其速度为:

(A)■ (B)■

(C)■ (D)■

从学生上千份答卷抽样调查结果来看,选(B)的正确率不到40%,而选(D)答案的比率反而更高,这样的结果让所有任课老师感到困惑。瞬时速度矢量的概念在中学阶段就重点讲过,在本学期的大学物理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讲过并重点强调过,为什么仍然有那么高的出错率?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关于矢量及矢量的加减运算,从学生平时作业的解答情况看,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例如:某人骑自行车以速率V向西行驶,今有风以相同速率从北偏东30°方向吹来,人感到风从哪个方向吹来?有部分学生把正确的解答式■=■+■,写为v■=v■+v■,丢掉了矢量符号,没有深刻理解矢量及矢量加减运算的意义,对矢量加减运算掌握不好,经常把应该写为矢量加减式的等式写成了标量的加减式等式,有部分同学不知道如何作矢量图来解答此类题。特别指出的是,从学生的作业中反映出,绝大多数学生不愿意作矢量图,只愿意用数学公式计算,试想不作矢量图,怎么进行矢量加减运算?例如,我校布置了下面一道作业题:一飞机相对于空气以恒定速率v沿正方形轨道飞行,在无风天气其运动周期为T.若有恒定小风沿平行于正方形的一对边吹来,风速为V=kv(k

笔者通过对自己多年教学的总结,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造成出错率高的主要原因。

二、造成出错率高的主要原因

1.教学过程的阶段性留下的隐患。由于教学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之间的矛盾,造成一个概念要分几个学龄阶段讲授,随着学龄的逐渐增大而扩大概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速度,这一概念从初中到大学都是各阶段物理课程中讲授的重要概念。而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最大区别就是大学物理引入了矢量及运算。对学生而言,大学阶段新学习的矢量的加减及叉乘运算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学生时常跳不出高中阶段标量代数运算的思维模式。在很多实际解题练习过程中,学生习惯了代数量的计算,对矢量加减运算总感觉不习惯。学生经常不自觉地把矢量的加减法当作高中阶段的标量加减法处理。在中学阶段,即便是矢量,也是采用分解到几个坐标轴的分量计算,把矢量化解为标量处理。有关“矢量”概念涉及较少,矢量方向性概念不深刻。

2.忽视矢量这一重要工具。对于微积分的计算和应用,大家普遍关注较多,而往往忽视矢量这一重要工具[2]。对于矢量,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接触了一点,从中学教科书中就知道矢量是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而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学生似懂非懂,觉得没什么新鲜的。又因为一般的教材[3]和我们现在采用的辅导书[4]中的印刷体矢量符号是用黑体字母表示,而手写体是字母上方加箭头来表示矢量,学生看教材和辅导书上没有矢量箭头符号,自然在写作业时忘记加箭头来表示矢量,致使学生容易出错,在思想上自然对矢量就没有微积分知识那么重视。

3.课时不足。在当前,理工科院校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标的大环境下,大学物理课程的学时一再被精简,甚至有取消大学物理的声音。如果上课时间恰逢学校开运动会、艺术节或其他临时活动,因此而耽误课程,学时就更少,教师不得不为完成教学任务赶进度,这几乎是我们每个教师在每一个学期的共同感受。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组织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三、教学方法的探讨

大学物理一般在第二学期开设,此时高等数学已经学了一个学期,基本的微积分和矢量代数知识已经具备,而矢量分析内容还没有学。因此,大学物理的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是与矢量有关内容的教学,尤其是力学中大部分物理量是矢量,重视矢量的应用显得更加重要。以下是对我大学物理教学中矢量加减运算的教学方法的探讨。

1.设问教学,建立矢量思想,强化矢量加减运算。力学的大部分内容的原理,学生都在中学阶段学习过,上课时他们自己觉得似乎听懂了,但一碰到矢量加减运算的练习题就出错,有些同学甚至不知如何下手。在人教版《高级中学实验课本物理第一册》中指出,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这使得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惯性思维:有方向的就是矢量,没有方向的就是标量。这种错误的习惯思维应坚决予以纠正。矢量的严格定义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合成法则的物理量是矢量,否则是标量。在讲授电磁学这部分内容时,当提醒学生:电动势有方向,一定要会判断它的方向时,若反问:电动势是矢量还是标量?从学生的回答及沉默不语的学生的表情上看,就知道部分学生还是没有跳出这种惯性思维。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单刀直入,设悬念、引起好奇,把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直接提出,采取课堂提问并让学生回答或到黑板上做出来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当场发现学生在作矢量示意图及矢量加减运算表达式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纠正。

2.注重精选及精讲例题。教师应该特别注重选择典型例题、开放性例题及学生容易出错例题,选好及讲深讲透这几类题是使学生弄清概念提高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平时,大家关注得多的是教学的理念、模式、方法,却较少地关注影响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精选及精讲例题”。选择好的例题,采用多种方法来讲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而不精的例题,会让学生无喘息之机,疲惫不堪,久而久之,会使他们失去学学物理的兴趣。精选及精讲例题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3.采用多媒体动画、视频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每一次课都有新奇感,因此,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媒体动画、视频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影音结合,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生动有趣,集声光形色动于一体,直接对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产生作用,这种通过多感官刺激获得的信息比单一的老师讲授获得的信息量强得多。如果再加上师生互动交流、讨论,则就更能使知识便于记忆、理解,使难教难学的内容变得简单、易学;同时,还能美化视觉,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4.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从思想上真正喜欢大学物理这门课,上好大学物理的绪论课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要注意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改变那种“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的模式。许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对物理存在一种恐惧心理,到大学阶段,大学物理的内容远高于中学阶段,加上内容多课时少,大部分学生一开始学学物理就感觉有点吃力,如果课后不复习巩固,几次课下来就有跟不上的感觉,而此时恰逢力学学习矢量及应用的关键时刻。因而,多用讨论式、设问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有意识多提问,使学生变成“演员”而不只是“观众”。课后积极主动、及时找学生了解学习的动态,并辅导答疑,这对学生消除对大学物理的恐惧心理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从高中阶段的学习慢慢过渡并适应大学物理的讲课模式。

总之,要想使学生掌握矢量加减运算并能灵活运用,还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对象,设问教学,建立矢量思想,强化矢量加减运算;注重精选及精讲例题;采用多媒体动画、视频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数内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游铭钧.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熊青玲.大学物理中关于矢量的应用问题探讨[J].希望月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