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0:27
导语: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1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对于整个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人员来说,他们的综合素质要提升,且在具体的工作中,他们想问题与办事情不从实际出发。还有许多的管理人员的思想浮躁,不能对安全管理高度的重视。在具体的管理中,不能及时的对现场进行检查与监督,对全新的安全管理讯息不能准时的了解。对安全措施的实行情况与安全的隐患有没有存在问题等,缺少一定的研究与考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安全事故的出现。
1.2安全管理措施实施不到位
近些年来,我国的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对施工安全管理责任没有进行明确,因此造成了施工安全的管理措施不能有效的落实,从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出现。发生的安全因素有一定的客观因素影响,但其最关键的问题是安全管理中的缺陷与不足。市政建设单位许多是当地的建设行政单位与通过授权委托的部门,因此,一些单位与部门自身没有健全的安全管理措施与施工制度,还有一些项目在开工后都没有签订有关的施工合同;有些部门在开工后没有质量监督手续与施工许可证等,在检查的时候才进行办理;一些政府市政工程为了取得利益的最大化对施工的工期不断缩短,因此造成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的隐患。
1.3对内在危险的警惕性低
对内在危险警惕性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与市政工程施工的特征紧密相联;(2)职工的安全意识不足。一般情况下,市政工程施工的劳动强度比较大,会耗损员工许多精力,许多的安全事故发生并不是由于安全意识的匮乏,而是由于身体不适所造成的,比如:过渡劳累让警惕性下降等。
2影响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
2.1自然环境因素
市政工程施工绝大部分是露天的作业,自然环境因素对其中影响很大。在施工时,倘若施工单位对天气的预测不够准确,且缺少有关的应对天气的处理办法,会很容易给工程带来严重的毁坏,导致人、财、物力的损失,从而对施工的进度产生影响。
2.2原料因素
原料因素在市政工程施工中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在目前混乱的市场经济下,一些厂家为追求跟多的经济利益,生产出不能达到国家标准的原料,施工单位如果不对此进行严格控制,购买不达标的材料,加上缺少配套的保养,就会给工程的施工造成大安全隐患,对工程的质量和效率产生影响。
2.3人员因素
市政工程的施工队伍里许多是一线的工人,没有经过专业技术的训练,他们通常是靠着经验来施工,缺乏技术,再加上安全施工的意识比较的薄弱。他们自身对不科学的施工的约束与控制差,施工现场有着很大的人员流动性的缺点,就导致了施工的不安全,很容易引发群体性的安全事故。
3加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解决方法
3.1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到位
安全技术措施是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支持。倘若没有安全保障,会给施工人员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在施工中要保证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例如:在进行基坑顶边堆放弃土时,弃土堆的堆土高要小于1.5m,坡脚到基坑上边缘不能超过1.2m。在要求施工的道路四周有电缆、燃气管线与给排水埋设时,要制定合理科学的方案进行开挖施工,避免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导致严重的危害。
3.2建立健全信息网络管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部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网络系统,主要包含特殊人员上岗证、安全的网络计划、安全的计划体系、安全协议书、安全人员的资料、安全教育计划、施工人员名册等。在施工中,要记录安全记录,对特别的机械与工种工人建立特定的安全资料,建立健全安全奖罚制度,做到“有法可依、违章必纠”。
3.3强化设备管理工作
市政工程施工要使用的机械种类比较多,包含了土方机械与钢筋混凝土机械等,机械设施的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因此,要仔细的对设备管理工作落实,避免机械设备安全隐患的出现,其具体方法法:(1)完善机械的运用和养护维修,结合施工设备的实际投入,有效、科学、合理的对机械资源进行分配。在提升设备利用率的基础之上,强化对设备的保养力,出现机械异常,要准时的进行修理,杜绝带病工作;(2)合理的制定设备运用计划,运用具体的施工,对配件购买计划进行完善,做到在设备进场后马上进行施工,可以有效的减少浪费现象的发生,减少了施工成本。
3.4设立安全管理评价标准
安全评价是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经过对设施与生产中的操作有没有适合具体的技术规范与标准来评价考核,依据考核的结论对工程的每个方面进行分析,寻求安全管理中会出现的安全隐患与会造成的后果严重性。安全管理评价指标是进行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也为工程的安全管理措施供给全面的讯息。
3.5建立完善道路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单位根据实际的标准的安全管理,依照事前防治、事中操控与事后改进的理念展开安全管理。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要保证持证上岗,且有相关的安全工具,购买适合的安全生产设施,在施工段,设置警示标志,监督部门要进行及时的检查,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出现。
3.6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根本上提升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就要求不断的提升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具体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定期的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培训以及专业的技术培训,进而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二,经过专业技能与安全知识的培训,使得施工人员更好的掌握安全操作技术,按照安全的施工操作流程施工,坚决避免违规作业的问题。
4结束语
1.1市政工程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各行各业的准入门槛降低,包括工程建筑行业在内的诸多行业,存在着不够正规,缺少行业监管机构,施工人员流动性大,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鱼目混杂,参差不齐等问题。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难免会发生因施工方和承包商的诚信等原因,造成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责任意识不够强烈等问题,工期一拖再拖,不但在施工过程中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建设,也妨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更为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难以估计的隐患。其次,由于市政工程通常要在城市中心地段施工,要兼顾正常的城市运转,往往导致施工现场嘈杂无章,临时性强,条件艰苦,如果施工方缺少足够的经验,很容易造成工程进度的滞后,甚至发生危害到工人人身安全的重大事故。混乱的管理必然导致工程质量缩水。
1.2施工单位的责任意识薄弱
施工企业尽管在做市政工程,但毕竟要以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为核心,这就与市政工程为人民服务的初衷相违背。个别企业单位为了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甚至不惜以身试法。另外,一些中小企业自身不具备工程施工的能力,往往将工程项目外包,增加了工程的施工环节,而相应的监管工作并未能跟上。此外,许多施工单位存在着在施工过程中以次充好,或干脆临场撤换已有设计,最终由于施工单位的责任意识薄弱和监管工作不到位导致工程质量大打折扣。由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一两次的得逞和甜头会助长不正规企业的不正之风。1.3监理机构制度完善我国正大力倡导建立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依靠制度的规范化、法律化来减少管理过程中人为的干预和不合理成分。作为社会管理的缩影,市政工程管理同样面临制度有待完善的问题。目前监管单位数量激增,相应的市场规范没有完全形成,迫于市场竞争压力,不少监管单位出现了违规操作现象,本该是工程质量保障的单位,却最先出现问题,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成为了许多不法人员的信条,监管成为了走过场,装样子,这不仅不能保证工程的正常进度,还为工程的质量埋下了巨大隐患。
2加强市政工程管理的可行性方案
2.1增强各方工程质量责任意识
外界监管只能起到强制管理的作用,很难从根本上杜绝市政工程的质量问题。只有企事业单位有很强的工程质量责任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市政工程质量事关所在地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工程所涉及到单位的切身利益,要加强责任意识宣传教育工作,明确各方的职责和权利,做到分工明确,权责分明。首先,施工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企业发展方向,要向着将企业做大做强的方向发展,不可一切只以经济效益为目的,要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学习,实现自我提高,加强自我应对高难度工程项目的能力。其次,要狠抓工程质量问题的现场监督工作,对于违规违法行为,严惩不贷,绝不姑息,营造出良好的工程施工环境,时刻长鸣施工质量监管的警钟。
2.2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完全依靠企业的责任意识来保证市政工程质量并不现实,外界的强制性监管工作也尤为重要。企业内部的管理是监管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出成效的一步,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监管制度,可以将诸如原材料质量问题、半成品加工问题、技术问题等扼杀在摇篮中,最大限度降低工程质量问题的影响。对于半成品和原材料质量把关,除了要施工方给予重视外,监理单位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能按照规章制度适时见证取样,保证原材料、构配件等的安全可靠,此外,除了常规的检测外,还要不定期的进行抽样检测和施工现场的巡视,一旦发现不合规定的违规操作和质量问题,立刻处理,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2.3加强对监理机构的管理
质量监理机构市场混乱,导致作为监理的单位起不到应有的监理作用,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保证监理机构合法合理运行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实现权力相互制衡,才能最大限度实现工程的保质目标。要想让监理机构起到其应有作用,就必须实现监理市场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监理机构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必须加强对监理机构的管理和审查,也就是增设第三方机构对施工方、监理机构负责。
3结束语
关键词:市政施工;企业管理;成本管理;经营管理
前言
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求得发展,在成本治理上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市场竞争观念。首先要树立以优取胜,以精品工程占领市场的观念。要把建筑产品的工程规模、科技含量、内在质量、外在观感度作为创造精品工程的基础,变为全体员工的一种自觉行动,改造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精品工程,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其次要树立效益第一的观念。
1、努力提高人员素质,培养“复合型”的经营管理人才
培养“复合型”的经营管理人才,主要是从培养“复合型”的工程预算人员开始。所谓“复合型”的工程预算人员,是指能够熟练地按施工图纸、工程合同、地区预算单价和上级有关规定,规范地编制工程预、结算。同时又能按照上述资料与规定,结合工程施工条件、技术难易、工期长短、市场劳务与主要材料价格预测以及本企业的技术、设备特色和具体工程任务情况等诸多规定的可变因素,提出工程保本价位和符合当时建筑市场行情的利润期望值,供企业决策层确定标价的参数。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市场竞争说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人员的素质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国有市政企业的用人机制不很合理,对于高素质人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民营、私营企业的高待遇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吸引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这对本来就人才优势不足的城建企业特别是国有市政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造成人员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个别单位对经营、技术人才用时重要,用过不要,对人才的重视没有持续性。另外,国有市政企业内部经营性、技术性人员的工资报酬远低于市场上的民营企业、事务所和房产公司,使得这些人员纷纷跳槽。近年来,市政国企已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相继出台了有关的管理措施和奖励办法,提高了相应人员的地位和工资,这一举措对于人才流失的控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但是改革的力度还要加强。
2、做好企业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科学地进行工程投标是一门科学,当前的城建市政市场“僧多粥少”,竞争十分激烈,甚至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竞争和不规则的运作,但随着招投标法制的健全,这些违规操作将会得到遏制。在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竞争市场环境下,如何组织好投标,争取中标,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我认为投标单位应以良好的企业信誉、先进的施工方法、一流的管理水平、相对合理的工程报价和工期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建立企业精干投标队伍
投标的前期工作首先要认真做好资格预审工作,确保通过资格审查,其次在通过资格审查后,组织相关部门依据招标文件针对工程规模、特点、中标机率、是否盈利等问题进行招标评审,确定是否参加投标。在人员构成上要专业配套,选配一些精通预、结算业务、掌握招投标知识、反应敏捷、应变能力强的骨干人员,并负责为决策层提供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通过对市场的综合分析和对本企业的经营实力及经营目标的权衡,最终完成投标文件。
2.2结合“企业定额”,做好工程预算
我们实施工程量清单招标,工程量清单报价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计价模式,与传统的“量价合一,固定取费”计价方式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容。工程量清单报价,“量”是统一的,竞争的是“价”和“费”,这对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企业要获取利润、赢得中标必须要制定自己的“企业定额”。即:
(1)工程实体消耗定额,包括构成工程实体的人工、材料的定额消耗量;
(2)措施消耗定额,包括模板的配置与周转,脚手架的合理搭设与拆除,机械规格的合理配置等措施性项目;
(3)分项工程建筑产品价格表,即建立详细的材料数据库:市场材料台账和人工单价台账;
(4)工程费用定额,即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详细项目。施工企业的工程预算应是以企业自身的“企业定额”为计算依据,只有这样,企业的报价才具有市场竞争力,才有利润。
2.3结合工程特点,巧妙报价
通常在工程项目总报价基本确定后,适当调整报价内部各个部分的比例可以更好的提高工程效益。支付条件良好或能够早日结账的项目,其报价可适当降低,前者如政府项目或银行项目,后者如场地平整及土方开挖等;预计工程量会不断增加的项目或设计图纸不明确的项目,单价可适当提高,这样在最终结算时可以多获利润;工程内容解说不清楚的项目或预计工程量可能减少的项目,其单价可适当降低,工程结算时损失也会减少。有些项目在报价清单中是以暂定金额的形式出现的,这些项目有的在施工中可能不做,也可能做的数量比清单中要大,可根据工程特点和类似工程经验,分析确定其报价。
3、加强合同管理,努力做好施工项目合理索赔
随着工程量清单报价法的实施,施工方要对工程量重新进行计算和审核,认真做好签证。目前较薄弱的环节在于对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及合理索赔方面。现在的工程大多实行固定价合同,结算时只能对设计变更作增减,所以充分挖掘施工合同的内涵,合理索赔就显得很重要。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求得发展,在成本治理上必须要有创新精神。
3.1合同管理施工合同
合同管理施工合同是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中必须共同遵循的法律文件和技术、经济文件,是工程概预算最终确定的重要保证。市政工程结构复杂,投资大,同时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合同执行期长,合同内容多。因此,施工合同除了工作范围、工期、质量、造价等一般条款外,内容还涉及保险及税收、文物、专利等多种关系和因素。所以在签订合同时应全面考虑,仔细斟酌每一条款,否则,可能造成合同履行的重大损失或失败。施工企业要认真组织施工,保证按期按质竣工,全面履行合同,由此才能全部结算工程价款,从而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并赢得良好的信誉。
3.2索赔
索赔是合法的所有者,根据自己的权利提出对某一有关资格、财务、金钱等方面的正当的权力要求,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融为一体的边缘科学,也可说是一门“艺术”。在不规范的市场竞争中,施工企业往往处于弱势、劣势地位,业主却好像高人一等,常常提出一些有悖技术规范和常理的要求,拖欠工程款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针对这样的业主,施工企业更应做好施工记录,拿出依据向业主提出索赔要求。
施工企业要善于收集、整理与施工索赔有关的依据和资料,如施工合同、图纸、招标文件、图纸会审、设计变更、隐蔽记录、双方来往函件等。施工索赔应以书面形式通知业主,内容一般为:
(1)索赔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具体情况的简单描述。
(2)索赔事件在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中依据条款。
(3)简要说明对索赔事件的及时记录,发展动态及对工程成本、工期、工程质量带来的不利因素和后果。
施工索赔首先要找准索赔事实和索赔依据,其次要编写强有力的索赔报告。索赔事件发生后,不但要有索赔的依据、事实和费用的计算,而且还要编写出实事求是的索赔报告,数据要准确无误,语言要婉转恰当,文字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只有这样才能使对方深刻理解索赔事件的缘由。
【关键词】变更签证;管理对策;工程造价
中图分类号:TU7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变更的概念分析
建设工程的实施,一般由决策(可行性研究与论证经济评价)、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工程竣工结算和决算及评估等阶段组成。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工程变更。工程变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源自业主对工程项目部分功能、用途、规模、标准的调整;有采自设计单位对图纸的修改及为解决设计不完善和各专业之间相互矛盾的变更;有施工单位从优化施工方案考虑,对设计图纸及其错漏提出的变更;有监理单位发现图纸中存在问题后提出的变更等。当然还有某些施工单位为了中标采取超低价报价策略,一旦中标签订合同后,便想方设法进行工程变更。还有可能是现代建设工程投资规模较大,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建设周期长;建设材料、设备规格多,价格变化大;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工程合同不可能对整个施工期间出现的情况作出完整的预见和约定。
2、变更签证的内容及其作用
2.1变更签证的内容
工程变更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质量、完善工程设计,纠正设计错误以及满足现场条件变化而进行的设计修改工作。一般包括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和由施工单位征得原设计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联络单两种。在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参加的设计交底会上,经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提出,各方研究同意而改变施工图的做法,都属于设计变更,为此而增加新的图纸或设计变更说明都由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负责。工程开工后,由于某些方面的需要,建设单位要求改变某些施工方法,或增减某些具体工程项目等,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后应提出设计变更。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原设计未预料到的具体情况,需要进行处理而发生设计变更,这类设计变更应注明工程项目、位置、变更的原因、做法、规格和数量,变更后的施工图,经相关方签字确认。
工程签证,主要是指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就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所确定的工程内容以外,施工图预算或预算定额取费中未包含而施工中实际发生费用的施工内容所办理的签证。由于建设单位原因,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供材料、场地、设备等造成施工企业的停工、窝工损失;由于建设单位决定工程中途停建、缓建或由于设计变更以及设计错误等造成施工企业的停工、窝工、返工而发生的倒运、人员和机具的调迁等损失;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单位原因发生停水停电,造成工程不能顺利进行且时间较长,造成的施工单位经济损失; 在技措技改工程中,由于工作面过于狭小、作业超过一定高度,需要使用大型机具方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在发生时需及时将现场实际条件和施工方案通告建设单位,并在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后实施。
2.2变更签证的作用
工程结算主要依据有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图纸、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定额以及阶段资料汇编等法规性文件,而变更签证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了施工现场发生的特殊费用,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是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对一些合同约定固定总价的工程,结算时要依据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进行造价调整。现场签证是记录现场发生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现场签证的分析、审核,可为索赔事件的处理提供依据,并据此正确计算索赔费用。及时准确真实的现场变更签证是造价人员最终进行结算的有力证据,重视和加强施工过程中变更签证的管理,是建设单位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途径。
3、变更签证常见的问题
变更签证中常见的问题,有的表现在施工单位方面,有的表现在建设单位方面,有的二者兼而有之。
就施工单位而言,一般通过研究合同的细节,熟悉合同单价或当地定额及有关文件的详细内容,打“球”,将在施工现场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而在合同条款以及定额文件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内容,及时以签证形式和建设单位、监理人员交换意见,利用建设单位代表不了解工程结算知识的弱点来达到虚报、多报工程量而增加造价的目的。具体如当某些合同外工程急需处理时,施工单位往往夸大事实,要求签证;当处理一些复杂、耗时较长的合同外工程时,施工单位经常请建设单位代表、监理人员去现场观看,等时过境迁(一般不超过签证时效)而他们只记事情不记尺寸时再去签证;对某些非关键部位但影响交通等的工程,故意拖时完成,建设单位为了尽快完工,腾出交通通道,通常会要求施工单位赶工,这样施工单位就可以赚取赶工措施费;对地下障碍物以及建好需拆除的临时工程,施工单位在拆除后再签证;施工过程中发生材料代用情况时,施工单位办理材料代用单内容不明确,没有详图或具体使用部位,而只提供增加材料用量的签证。
时间是签证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签证准确度的基础,这就要求双方代表就当时工程现场实际发生的事情进行准确测量、描述、办理签证手续,但是有的建设单位现场代表不负责任,当时不办理,口头答应,事后靠追记补办,甚至于在结算审计过程中还在补办签证手续。
4、规范管理变更签证的对策
4.1变更签证应注意的事项
4.1.1把熟悉合同作为投资控制工作的第一步
应着力熟悉合同,特别注意有关投资控制的条款。因为在很多合同中,建设单位会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要求约定一些特殊条款。比如,有的项目合同约定现场签证必须有总监签字才能生效,无总监签字的现场签证不能作为结算和索赔的依据。
4.1.2明确变更的原因
在现场签证中应明确变更的原因,搞清是由哪一方提出变更请求的以及为何提出变更请求 只有明确变更的原因,才能找到由此产生的质量、费用、工期的直接承担者。
4.1.3变更的相关依据力求详尽规范
变更内容的依据应由文字说明、图纸、施工记录或照片、录像等组成,力求详尽。要用专业的工程术语详细叙述变更事件的全过程,包括实施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所用材料、投入的人力和机械、当时的工作环境等,并配以变更前后的图纸以便对照,若图纸无法表述,则应以照片或其他形式记录在案。只有作详尽规范的描述,才能为计算变更所发生的费用提供准确的依据。
4.2变更签证的签发原则及管控要点
4.2.1严格按三方协商的程序签认
设计变更无论由哪方提出,均应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协商,经确认后由设计单位发出相应图纸或说明,并办理签发手续,下发有关部门付诸实施。确因原设计不能保证施工质量、设计遗漏或错误以及与现场条件不符无法施工而必须更改设计的,应按设计变更程序进行。
一般情况下,即使变更要求在技术经济上可能是合理的,也应全面考虑,将变更以后产生的效益与现场变更引起施工单位的索赔所产生的损失,加以比较,权衡轻重后再做决定。工程变更引起的造价增减幅度应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若确需变更而有可能超预算时,更要慎重。对于必须变更但因设计变更而增加较高费用的,则应进行方案优选,利用价值工程原理,选择经济合理的设计变更方案。
4.2.2严格管理现场经费签证
凡涉及经济费用支出的停工、窝工、用工签证、机械台班签证等,由现场建设单位代表认真核实后签证,并注明原因、背景、时间、部位等。应在合同中约定的,不能以签证形式出现;合同中没约定的人工浮动工资、议价项目、材料价格等,应由有关管理人员以补充协议的形式约定,现场施工代表不能以工程签证的形式取代。应在施工组织方案中体现和审批的内容,不能随便做工程签证处理。建设单位要至少保留一份工程签证单,避免添加涂改等现象。并且要求施工单位编号报审,避免重复签证。
5、结语
以上终述,加强变更和签证工作是建设单位控制造价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也是现场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明确和规范参与建设各方的责、权、利,建立健全工程变更和工程签证管理制度,加强和完善工程合同管理,保证建设单位的资金得以高效利用,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
论文摘要:论文通过分析公共图书馆与产业集聚力、社会整合力、创新力、文化力等城市竞争力构成因素的关联性,提示了公共图书馆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积极作用。
城市竞争力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反映了全球化进程对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标志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的文化形象。探讨这两者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将公共图书馆置于城市发展的背景下去挖掘它的价值,并进而丰富有关城市竞争力的理论体系。
1城市竞争力概述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含义直观而又不易精确把握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很多解释。总的看来,这些定义都强调城市资源的有效开发,认为城市竞争力是城市为满足区域、国家或者国际市场的需要而产生商品、创造财富和提供服务的能力,以及改善生活质量、树立自身形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反映了城市的生产能力、生活质量、社会全面进步及对外影响力[1]。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纷繁复杂,限于篇幅,本文将主要从产业集聚力、社会整合力、创新力、文化力等几个被研究者普遍认同的因素入手,来分析公共图书馆对他们的影响。
2吸引产业聚集,提供商务支持——公共图书馆与产业聚集力
从城市的角度说,聚集力就是城市的吸引力,它是城市竞争力的基本力量,产业、人才、资本等多种形式的有效集聚,为城市综合力的提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城市集聚中,比较高级的表现形式是产业聚集,即经营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一群企业,在地域上更进一步的集中在一起[2]。以具有竞争优势的硬、软环境吸引各种资源在一定区域上聚集并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基本战略。
公共图书馆对于产业聚集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对文化产业的积极推动上。首先,城市公共图书馆系统是文化产业产品价值链上的重要一环,其大量的文献采购活动有效地带动着城市出版业的发展,而出版业又与印刷、设计、包装、生产、运输等产业密切相关,由此形成环环相扣的产业链,促进了文化产业在城市的聚集。其实,除了自身巨大的文献需求之外,公共图书馆还为文化产业市场培育更广泛消费需求。这是因为,公共图书馆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能够促进市民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而随着市民文化修养的提升,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就更高,于是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的奢求会不断增长,并趋于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这些需求将有力地刺激城市文化产业的繁荣。第三,公共图书馆可以凭借其文献资源优势,直接带动文化产业中某些行业的蓬勃发展。
如旅游业是城市文化产业的亮点之一,如何更好地宣传、挖掘更深层次的城市旅游资源,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作为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载体,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信息保障和旅游产品支持,可承担起“文化旅游”的重任。一些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辟出专厅举办当地民俗文物展览、地方志展览、珍本善本展览等,让游客在惊叹于城市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更深刻地体味城市的历史文化,使城市旅游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凸显出新的魅力。
3粘合二元文化,促进城市融合——公共图书馆与社会整合力
城市社会学认为,城市社会的首要特征是大量的人口集聚及不同社会阶层并存,城市社会健康发展、实现社会进步的关键在于城市社会的整合程度,故而社会整合功能是城市竞争力的体质特征[3]。一个城市能否营造出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各阶层和谐共存,直接关系到这个城市经济、社会繁荣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到城市竞争力的大小。
图书馆在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和谐共存,特别是实现弱势群体的自我提升方面有着独特作用。正如吴慰慈教授所言,直到今天,比较社会中各类型组织,很难找出一个能象公共图书馆这样贴近群众、体系完备、基本免费的机构。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国籍、社会地位,所有社会成员原则上都可以免费享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这些特征决定了公共图书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必将起到缓解社会矛盾、缩小社会差距;维护住处安宁,保障公民权利;活跃文化生活,提高教育水平;弥补数字鸿沟,推动和谐发展等作用。
一方面,公共图书馆是城市二元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粘合剂,它所拥有的馆藏资源和举办的文化教育活动,既有偏重于审美性、高雅性的部分,即所谓的精英文化;也有偏重于娱乐性、消遣性的部分,即所谓的大众文化。这样,公共图书馆既满足了社会大众共同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同时也不排除精英人物对高雅文化的需求,使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并存,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生,城市的社会结构得到良好的整合,城市社会的凝聚力和整合力得以强化。
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公平的一种制度保障,有利于实现城市弱势群体的自我提升。公共图书馆是城市公民平等、自由地获取信息的理想场所,读者无论地位高低、能力强弱都拥有同等的权利、享受平等的服务。这种无歧视的信息服务本身就传达着社会公平的理念,对于城市弱势群体的心理调适起着正面的安抚与激励作用。而且图书馆中丰富的馆藏资源、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为弱势群体提供了一处温暖而可靠的科学文化避难所,有助于他们通过阅读的滋养来改善知识结构,提升科学素养。同时,图书馆举办各种免费的书法绘画展览、音乐欣赏、经典影片观摩等,还可以增加城市弱势群体的文化艺术福利,使他们不被排斥在优秀文化的影响之外,从而保持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数字鸿沟问题对城市整合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公共图书馆在弥合数字鸿沟方面恰恰可以有所作为。比如城市公共图书馆大都设置了电子阅览室,并配备了相应的数字资源,可以为“信息贫困者”提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上网查询各种信息的公益。当然,公共图书馆通过开展用户信息素养教育,培训用户的信息搜索与利用能力,更是直接为缩小数字鸿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营造学习氛围,推动城市创新——公共图书馆与创新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竞争力高低的重要因素,建设“学习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发展目标。“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创新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有力补充。VanGeenhuizen认为,拥有关于新技术的知识是当今城市和地区获取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获取知识和利用知识的能力对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4]。廖远涛等也认为,创新学习能力是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层的构成要素之一[5]。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知识创新体系必要的基础支撑条件。城市公共图书馆系统所构建的良好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有助于培育市民的终身学习习惯,使学习和创造成为市民自觉的精神追求。由此,城市将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学习型组织,直接促进城市创新能力和知识竞争力的全面提高。
我们知道,创新的形成总是以一定的知识存量为基础,是一种学习知识、创造知识并将知识与技术进行产业化运作的过程。图书馆与大学、科研机构、知识中介机构、广告传媒网络等其他知识基础设施一起构成了知识创新的基础平台,他们互相配合,传递着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使整个城市都能感受到创新的氛围与活力,也使创新者所需的各种资源与服务能够得到及时、全面的供应并实现有效整合和转化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为城市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另外,从本质上说,城市创新力的大小取决于创新主体的素质,即人力素质。高素质的城市劳动力,有助于提升整个城市的创新能力。提高市民素质的途径很多,通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就是其中之一。公共图书馆的丰富馆藏,可以满足各种专业、各种职业、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的知识需求,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时,不同学科、不同语言的文献比肩而立,本身就传递着文化多样化的信号,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广大市民开阔视野,理解和宽容不同文化。另外,公共图书馆通过举办信息资源利用课程、学术报告、知识讲座等,可以满足市民对新信息、新知识追求,提高市民的信息素养;通过开展外语、计算机应用知识等专业技能培训,可以为市民的职业技能“充电”,使其有能力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通过举办科普展览、书法绘画展览、视听音乐会、影片观摩等,可以提高市民的科学、艺术文化修养。显然,公共图书馆通过开展各种信息服务和文化活动,对市民的思想道德、科学知识、艺术修养等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熏陶,对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进而全面提升城市创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5打造文化品牌,彰显城市个性——公共图书馆与文化力
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曾经指出:21世纪的竞争,将不是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这也说明文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成份。一个具备独特文化品位的城市,有着巨大的张力、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对于城市投资环境、商业环境、人才环境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当今,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那些历史积淀丰富、文化特色鲜明的城市,往往被看成理想的投资和居住地,如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京都,我国的杭州、苏州等。
城市的魅力在很程度上来源于其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是一个城市的珍贵财富,更是城市文化品牌和个性特征的生动展示。作为城市的记忆宝库,公共图书馆通常保存有大量的地方史志、家谱、地方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资料等以地域为特色的文献及其他历史典籍,这些文献以特殊的方式记录着历史发展的重要瞬间,描绘着城市风俗的历史演变,折射着城市文明的延续与进步,为彰显城市文化个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比如著名旅游城市苏州,就是利用其丰富的史料塑造和提升了历史文化古城的形象。据史记记载,苏州历史上有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强吴时代,那是苏州历史上的传奇与经典时代。苏州人十分珍视这一独特的历史闪光点,每隔数年组织召开一次吴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以此扩大苏州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苏州的虎丘、临顿路、胥门、盘门、灵岩山、玩月池等古迹也因历史文献中的种种传说、掌故、轶闻而得以被识别、被还原、被赋予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成为苏州城里古意浓浓、让人留连忘返的好去处。
同时,公共图书馆为深入开发利用城市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供了信息支撑和业务支持。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专业的技术和手段对其所拥有的城市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分析、精心整合,形成一个系列有形的研究成果,全力打造城市的文化品牌。以镇江为例,作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社会各界对地域文化的研究都很重视,文献信息要求量很大。为此,市图书馆专门成立了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资料中心,集中资源优势,有效提供服务,编写出版了《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丛书》等[6],为镇江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特色文化是城市的一张有份量的名片。要想打造有魅力、有特色、有底蕴的城市文化品牌,公共图书馆是不可忽视的基础要件:它以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淀,承担着城市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播重任,塑造了独特的、有魅力的城市个性,增强了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
6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城市之间的竞争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怎样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的竞争力,也成为当下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公共图书馆并不是城市竞争格局中的旁观者,作为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和种类信息的提供者,它有利于文化产业的集聚,作为二元化文化的粘合剂和信息公平的制度保障,它促成了城市社会各阶层人群的共生共存,给予了弱势群体自我提升的机会;作为城市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知识创新体系的一大支撑力量,它营造了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积极推动城市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它为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彰显城市个性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信息保障。总之,公共图书馆在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大力发展和完善城市公共图书馆体系,并通过它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寿灿.建设城市文化与提升城市竞争力.浙江学刊,2002(3):153~156
[2]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68
[3]林拓,张修桂.文化产业与城市竞争力的双向推动及其战略选择.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3,4(4):76~81
[4]VanGreenhuizen,Marina.Universitiesandknowledgebasedeconomicgrowth:thecaseofDelft.Geo-Journal,141(4):369~377
关键词:市政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包括了城市道路、排水、桥梁、绿化、污水处理、路灯等城市公用事业工程,是城市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5]。而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是市政工程建设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其核心内容。只有工程项目管理恰当,才能更好地实现市政工程项目的人文性、实用性、美观性[2]等要求,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
一、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市政施工质量控制意识薄弱
施工质量的控制是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当前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有些单位存在着抢进度、抢工期而轻工程质量的现象,这就给施工质量带来了安全隐患。例如,有些施工单位在市政工程建设中为了提前完工,不按照工艺流程操作,在挖排水工程沟时,不开挖坑内的排水沟,排除积水,而带水浇筑混凝土基础;砖石砌筑注浆不饱满,形成较多的空洞[3]。这些都是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极大的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1.2 市政施工不注意进度计划的合理安排
由于市政工程项目涉及到的专业多,项目复杂,好多施工单位,不进行有效的进度计划管理,杂乱无章,做到哪里是哪里。往往一道工序已经完成了好长一段时间,却因另一道工序没有完成,不得不搁浅,而无法完成下一道工序。例如道路工程中,路基施工时,往往与管线施工协调不到位,相关产权单位迟迟不到场施工,致使路基曝晒很长时间,却不能进行基层等施工。
1.3 市政工程中缺少有效的成本管理
市政工程涉及的面比较广,施工场地比较多,对原材料管理不善,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好多周转性材料,如模板等,用完随地堆放,不妥善保管,而遭受日晒雨淋,有的模板仅仅用过一两次,就无法再进行使用。无形中造成了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成本的降低,过度使用机械,而不注重日常保养维修,或是安排工人超长时间加班,致使工人流失严重,后期无法组织足够的人工进行作业,造成工程延误等。
1.4 市政工程建设中现场管理及监控力度不到位
由于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存在工程量大、工期紧的特点,并且施工单位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也不够重视,这就导致施工过程中监控力度不到位[3]。除此之外,由于市政工程建设一般在市区进行施工,使得施工场地狭窄,且车辆行人来回通行,使得施工材料的堆放、机械工程作业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1.5 施工中不注重环保、职业安全、节能等管理
施工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工程本身,仅满足质量合格,不拖延工期,而忽视了现场的污染防治,工人的健康安全及相关的节能措施,造成大量的损失。比如:对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不给工人配备相应的劳保用品,没有相应的防护措施,井道内不排风,运土车不封闭,致使场地内尘土飞扬,高处不作业,不架设安全防护网等,没有相应的应急预案,至使发生安全事故,无从救援,人员伤亡严重,工程损失巨大等。
二、优化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分析
2.1对市政施工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
市政施工项目开始施工之前,要对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健全、严格的岗前培训和学习[4]。在保证施工技术人员能对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熟年操作后,才允许到施工现场进行操作施工。除此之外,每个分包的施工单位也要严格施工人员的施工要求,对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专业的、科学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市政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另外,除了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外,还需要对重视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管理人员可以将相关的信息进行整理、归档,以便以后参考、查询。
2.2 对市政施工现场资料进行管理
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市政工程项目大约一半左右的成本都来自施工材料的费用和建设过程中使用设备的费用。因此,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施工现场材料、设备等进行合理的控制、管理,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市政工程建设的成本(成本的管理控制具体措施见表1)。为了达到对施工成本的控制,市政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就需要提前与施工的技术人员进行沟通、规划。这样就能更好地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选取、设备的运用进行规划,从而可以将现场材料与设备的管理发挥到最佳配置。
表1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措施一览表
项目成本控制措施类型 具体实施内容
组织措施 组织措施是从施工成本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全体施工人员共同的责任。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狠心的项目控制体系,实
行项目经理负责制[5]。
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了最佳施工方案的确定和最有材料的选用。通过对改变配比、使用项目添加剂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的费用,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经济措施 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施工工程的需求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并对施工成本进行风险分析以及制定防范性对策等等。另外,在经济措施中重要的一点是各种支出应该及时的记录、收集,做好账目的增减,严格控制账目的随意支出。
合同措施 采用合同措施控制施工成本,应该从合同谈判开始到合同终结的整个周期。在合同执行期间,合同管理的措施既要注意对方合同执行的情况,也要自己合同履行合同的情况。
2.3 对市政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管理
在市政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其关键的要素就是要对市政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的管理。市政项目施工过程中,其项目的施工工序管理是否恰当对其施工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了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就需要对市政施工工序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另外,项目管理单位还要定期检查各个工序环节,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在实施阶段,施工工序能够保持灵活性、可控性[4]。
2.4 注重进度计划的安排
针对市政工程专业多,涉及面广,施工段多等特点,在简单的横道图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使用双代号网络图,确定关键线路,分析关键工作,在资源配备上,优先满足关键工作,力保工期不拖延。又能合理安排资源,不造成窝工,机械闲置等。
2.5 注重现场环保、节能、安全生产等措施
不能忽视现场职业健康,环保安全及文明施工的管理,应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等标准,建立施工企业自己的管理体系。规范施工现场的场容,保持作业环境的整治卫生;科学组织施工,使生产有序进行;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影响;遵守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规定和要求,保证职工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建立安全生产预防措施,建立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施工过程中及时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解除。发生安全事故,第一要务是保障人员安全。及时组织抢救。
结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质量、进度、成本还是环保都是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应合理协调上述环节的关系。做到有机协调统一。做到“三控三管一协调”的管理体系。利用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达到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的目标。要达到这些目标,最重要的就是组织协调管理工作。采用合理的组织机构及管理模式,在施工过程中参照相关标准及规范,一一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曲龙,李冬冬.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策[J]-青春岁月2013(19)
2、李小林. 谈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山西建筑2012,38(26)
3、党升运. 市政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分析[J]-建设科技2014(7)
4、杨海. 论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