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菜价调查报告

时间:2023-03-07 15:00:39

导语:在菜价调查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菜价调查报告

第1篇

[关键词] 订单式 高职院校 就业 实施

一、背景

根据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在它里面提到“加强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还提到关于如何进行的措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目前的浙江省许多高职院校进行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的绩效研究就尤其重要。

二、浙江省高职“订单式”式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从整体上来说,浙江省“订单式”人才培养缺乏政策导向

(1)政策性文件较多,法律法规性文件较少

政策多出自教育管理部门,由企业管理部门出台的很少。随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企业享有更充分的自,行政手段的权威性日渐弱化,政府政策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加强法规建设成为必要

(2)经费支持不足

目前,浙江省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款,规定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合作企业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和鼓励,在这一方面基本处于空白。而一些发达国家为鼓励和促进企业参与,在有关财政支持和拨款方式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法律条款和基本要求,并以立法的形式给予保障。

(3)缺乏可操作性法规

浙江省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立法起步较晚,政府相关文件中倡导的政策和宏观指导性意见较多,具体责任义务和措施较少。有一些原则性规定,但缺乏操作性法律。英国在其政府文件中明确提出建立地区性和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协作与协调机构等具体措施,以加强产业界与教育界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2.高职院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1)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教育本身应该是有预见性的,在专业设置方面不仅要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同时要满足企业长远的需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教学计划也应体现这种长期性。但是学校往往受“订单”的约束,在培养人才时为了履行合约,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学生的多种职业技能和转岗能力,这就势必造成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狭窄和单一,从而影响其进一步的发展。

(2)高职院校、企业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处理问题

作为校企联合办学,其目的是实现“双赢”,学校以培养合格人才来提高自己的社会效益,而企业主要是强调经济效益,这就存在着学校、企业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处理问题,在企业活动与学校教学计划发生冲突时,学校和企业要以培养合格的人才为目标处理好这一矛盾。

(3)专业面向行业、社会的关系问题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学校依托通用专业吸引企业和学生,拓展学校的生源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学院往往面向订单企业,对通用专业进行改造,以更好适应订单企业的人才需要,甚至有些专业是专为订单企业开设的,适应面非常窄,招生人数少。但随着这期订单学生的毕业,普通班招生又成为了问题。因此,存在学院面向行业的专业与面向社会的通用专业设置的关系问题。

(4)“订单班”学生和“普通班”学生的关系处理问题

由于目前中国劳动力过剩,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还不高,学校为了获得良好的声誉,不惜在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经费短缺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对“订单式”人才培养予以关照,如何正确处理“订单班”学生和“普通班”学生的关系,也是摆在学院师生面前的一个问题。

(5)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应落在实处

订单学生顶岗实习是提高其实践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学习形式。对学生来说,在校学习只是学到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一些操作技能,至于实践技能的进一步提高,还需要通过实习来获得。但不少学校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基本理论学习,对实习环节往往关注不够。

3.校企合作方面的问题

(1)校企之间缺乏保障机制,学校与企业或行业联系不紧密

虽然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努力,但多是零散的,缺乏规模和效益。所以校企之间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使校企结合不紧密甚至处于困难的境地。

(2)受地方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制约

目前来说,企业对参与合作办学的认识不到位,参与的热情不高;缺乏对接经济互动开放的办学意识和热情,由此造成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参与的“面”还不宽,停留在少数企业、学校的零星的“点”上,没能形成气候和规模,其合作的优势和效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4.学生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1)学院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局限性问题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发,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岗位特征明显,学生的岗位适应期短,专业能力突出,而学校受“订单”的约束,在培养人才时为了履行合约,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学生的多种职业技能和转岗能力,这样就势必造成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狭窄和单一,从而影响其进一步发展。

(2)学生就业时的局限性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学生的就业也带有暂时性色彩,他可能会面临第二次、第三次甚至于多次就业。所以说“订单式”人才培养解决了学生的业问题也只是相对而的。

(3)学生对“订单”的兑现问题

毕业后有多少“订单班”的毕业生能留下在企业里工作这是考查“订单式”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

三、浙江省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法律法规完善及建议

1.对国家和职教管理部门的建议

(1)加强舆论宣传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

浙江省有关政府部门应通过舆论宣传,介绍校企联合办学对校企双方的好处,同时对联合办学的校企双方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并积极为双方牵线搭桥,促使联合办学的成功。但注意不要流于形式。

(2)建立有利于产学双方发展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浙江省有关政府部门应通过建立有利于产学双方发展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制定可操作性法规,加快产学合作管理体制的创新步伐,推进制度创新,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

育的积极性。职业教育自身也必须强化服务行业企业、服务社会的意识,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3)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性、政策性投入

建议浙江省有关政府部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根据财力,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增加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按比例增长。

2.对高职院校方面的建议

(1)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应体现长期性

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在一定的时间内变动过于频繁,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和经验的积累。因此在“订单式”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尤其要重视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的研发,要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共同研究课程的开设与教学内容的设计。

(2)正确处理学校、企业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正确处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不能只管企业和学校的当前利益,更要考虑企业、学校的长期发展需要,考虑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3)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应落在实处,同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作为订单培养的主要一方,企业应努力为自己未来的准员工创造良好的实习条件,拿出一定的操作岗位,派出经验丰富的一线技师为学生进行具体指导,使“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真正落到实处。在企业里同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4)正确处理“订单班”和“普通班”的关系问题

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要注意把“订单班”学生与“普通班”分开,平时只有公共理论教学是合在一起上,实践课分开上。在任课教师的配备,教学设备的使用,经费的投入方面在保证培养目标实现、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

3.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合作企业的建议

(1)要注意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与学校的联系

“双元制”模式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企业的介入,以企业为核心来确定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指实务技能课程)。所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对企业来说也是件好事,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加强与合作学校的联系。

(2)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要根据发展规划,合理制订人才需求的质量和数量,加强对“订单”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使“订单班”毕业生的岗位针对性更高,工作能力更强,更好地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做出贡献。

4.对学校教师的建议

(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设计,注意自身专业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建议实行“实习就业全程化导师制”。加强职业生涯规格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全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学生从“订单人”向“T”型人才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职业转换能力,解决学生日后的事业发展问题,实现学生的职业理想。

四、结束语

尽管浙江省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对外努力适应市场需求,确保培养的人才适销对路;对内尽力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以求在岗位竞争和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它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有益探索和尝试,“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值得肯定。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订单式”人才培养需要不断加以完善,以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周 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2004.06.17

[2]宋丰景: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职教论坛,2004(8)

第2篇

社会问卷是现在用的很多的一种调查方式,那么你们知道社会问卷调查报告要怎么写吗?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社会问卷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社会问卷调查报告范文1:调查课题:社会公德问题

调查时间: 4月29日——5月1日

调查对象:社会所有人员

调查类型:问卷调查形式

调查地点:贵阳市境内

社会公德 (social ethics; social morals) 简称“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公德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这5个方面。我们小组就这5个方面做了问卷调查并作出以下报告:

本次社会公德问卷调查我们第五小组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103份,回收率为98.1%。其中男士52份,占50.5%,女士51份,占49.5%。通过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计算,我们对数字进行处理并进行以下书面说明。

在文明礼貌方面,被接受调查的民众中,认为文明礼貌在现实生活中重要的占99.02%,其中98.1%的民众认为自己平时做到对别人讲文明,有礼貌。但是当问及您平时会不会说脏话和粗话时,8.74%的民众表示会说,33%的民众表示不会说,58.3%的民众表示偶尔会说。另外就平时见到师长会不会主动问好方面,81.6%的民众都表示会主动问好。在文明礼貌方面相对做的不好的就是脏话和粗话方面,其他方面也还带进一步的提高!

在助人为乐方面,被调查人群中,79.6%的民众都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只有少部分民众表示没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在公交车上,68%的民众表示愿意为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让座,还有29.1%的民众会看情况而决定为不为别人让座,只有2.9%的民众表示不愿为弱势群体让座。在当问及马路上有人学要帮助,你会不会伸出援手时,只有31.1%的民众表示会伸出援手,6.8%的民众表示这种情况是不会伸出援手,看情况来定的民众占63.1%,就这个问题,当继续追问如果您决定不上前帮忙时的理由时,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世界太复杂,好心办坏事的事件太多了。结果表明,在助人为乐方面,最严重的主要是当今的诚信问题缺失,导致许多人需要帮助,但没人敢去帮。要解决这类问题还得从诚信方面做起。

在爱护公物方面,就看到有人破坏公物你会不会去阻止时,34%的民众表示会上前阻止,在这方面,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一些退休人员更为主动一些。看情况再决定的民众占了51.5%,他们表示当时情况下能阻止尽量阻止,不在能力范围就算了。还有14.6%的民众表示这种情况自己不会去阻止。当碰倒标语牌时,绝大多数的民众表示会把它捡起来放好,面对生活中的公共财产物品,73.8%的民众表示会好好珍惜,23.3%的民众表示有时会珍惜,低于2.9%的民众不会珍惜公共物品。根据调查结果,说明在爱护公物方面还在存在很多的不足,民众的公共财产意识不强,还将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在保护环境方面,只有22.3%的民众认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强,75.7%的民众表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是一般,甚至还有1.9%的人表示自己基本没有任何环境保护意识。在公共场合,还有6.8%的民众表示会乱扔垃圾,偶尔会会乱扔的民众也还高达38.8%,只有54.4%的民众在公共场合是不会乱扔垃圾的。民众针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做得怎么样的问题,普遍都认为不好,其中,69.9%的民众认为做得一般,24.3%民众表示做得很差。在垃圾处理问题上,68%的民众表示都是直接就倾倒了,会分类在处理的民众只占1/3。就当今我国的保护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保护环境是必要且重要的。对于我们每个人也是一样。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每个人的努力会汇成全人类的努力,凭借着等同于征服自然的信心,来还自然环境一份清白。

在遵纪守法方面,调查显示,仅有41.7%民众做到从来不闯红灯,绝大多数民众都会不同程度的闯红灯。在提到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时,只有33%的民众认为道德规范对民众的制约作用很大,绝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道德本身的作用应该是很大的,但是在当今谁会,它的作用不大,甚至还有0.97%的民众认为道德对公民没有作用。在公共场合,61.2%的民众表示不会插队,6.8%的民众有时会插队,4.9%的民众经常插队,27.2%的民众表示会偶尔插队。在生活中,完全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民众仅占17.5%,绝大部分民众表示不完全做到,甚至还有0.97%的民众表示自己完全没做到。就遵纪守法方面而言,从调查数据上来看,我们这方面确实存在许多的问题。

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对当今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当今民众大部分都不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对社会公德的五个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民众都还不能够意识到加强社会公德的重要性。特别是面对一些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时,能够主动指出并制止的为数甚少,大多数民众仅能做到自律,而在社会责任感方面有待提高,在实际行动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礼”即公德,《论语》中孔子告诉世人“不学礼,无以立”简简单单几个字,足以说明公德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社会公德问题,拥有一颗公德心,亲身力行成为社会公德的实践者。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社会公德教育与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今社会物质财富正在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生活,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贫乏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当然,目前虽然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担忧的现象,但是,社会公德总体上是好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民的精神财富也能像物质财富一样不断丰富。 党的报告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这充分说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其中,每位公民不仅是参与者和享受者,更应是示范者和监督者。“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这一系列报告中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的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当中国梦的话题热议之后,社会公德更与它更是密不可分,在去年12月18日到今年2月10日展开的“中国梦,中华情大型征文活动”中,许多学者就提出中国梦离不开社会道德的支撑的论述。到后来“中国梦,__梦”,无数的人都提到了社会公德的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公德是整个民族的艰巨工程。单独依靠一个教师、一所学校亦或是某个地区是无法完成历史重托和社会所赋予的重任的。这需要全体民众共同投身于社会公德的建设中去,更需要政府发挥其巨大的引导作用,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创造这笔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附件一:

社会公德问卷调查表

? 请在您所选问题答案的“”内打“√”。

一.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男 女

2.您的年龄?

18岁以下 18-40岁 41-60岁 60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本科以上 大专 高中 初中 小学及以下

4.您的职业?

学生 教师,医务,科研人员 公司职员 个体经营者

自由职业者 其他

二.选择题:

1.文明礼貌在现实生活中是否重要?

是 否

2.您平时是否做到对别人讲文明,有礼貌?

是 否

3.您平时会不会说脏话,粗话?

会 不会 偶尔会

4.您平时遇到老师或长辈,会不会主动问好?

会 不会 偶尔会

5.您有助人为乐的经历吗?

有 没有

6.在马路上,如果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您会伸出援手吗?

会 不会 看情况

7.如果您决定不上前帮忙,理由是?

赶时间 没必要 这与我无关 其他:

8.

会 不会 看情况

9.看到有人破坏公物时,您会不会上去阻止?

会 不会 看情况

10.当您碰倒公共标语牌时,您会怎么做?

捡起放好 视而不见 看情况

11.公共财产物品,您会好好珍惜吗?

会 不会 有时会

12.有爱护公物的志愿活动您会参加吗?

会 不会 看情况

13.您认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怎样?

强 一般 基本没有

14.在公共场所,您会乱扔垃圾吗?

会 不会 偶尔会

15.您认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做得怎样?

好 一般 很差

16.您平时怎么处理生活垃圾?

分类后再倒 直接就倒

17.您平时会闯红灯吗?

会 不会 经常 偶尔

18.您认为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如何?

作用很大 作用不大 没有作用

19.在公共场合,您会插队吗?

会 不会 经常 偶尔

20.您在生活中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了吗?

完全做到 不完全做到 完全没做到

合作愉快,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附件二:

数据分析表

社会问卷调查报告范文2:调查 (实践) 目标:

掌握学生对食堂满意程度的了解和看法,了解食堂存在的问题

? 调查 (实践) 时间:

2010年11月20日-----2010年12月16日

? 调查 (实践) 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绍兴职业技术学院随机发放,在场的师生填写并当场收回的方式,全员共发出问卷150份,收回150份,回收率达100% ? 调查 (实践) 对象:

主要调查了学生对食堂的意见,食堂的卫生情况及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和服务的调查.问卷共向师生提出了15个问题.(见调查问卷)

? 调查 (实践) 主要进程:

第一步:成员确定主题;第二步:成员对主题进行分类讨论并提出问题,总结问题,查找资料;第三步:制作调查问卷;第四步:在校内分发调查问卷,收回问卷:第五步: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 调查 (实践) 分析提纲:

我们把问卷调查分为四大类:食堂的卫生条件,食堂的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饭菜的营养及价,对食堂的建议.在第二题中就调查了同学们都是喜欢去哪个食堂和在第八题食堂的菜价是否有用,根据成员的具体要求,我们把调查问卷进行男女的分类,来比较男女对实体是否有不一样的看法,问卷调查的题目安排也是先从简单到深化,最后一题是大家对食堂的建议

基本情况

此次的问卷调查的背景是了解师生对食堂现状运行的满意程度测量的调查,内容涉及到食堂的饭菜是否美味,价格是否合理,以及工作人员的服务和卫生意识等,因为学校有3个食堂,经过调查大部分的师生喜欢去阳光美食城,认为阳关美食城的饭菜价格合理,卫生意识

强,但是有76%的师生对食堂的饭菜不乐观,认为食堂的饭菜不美味,价格昂贵,服务态度差 问题几建议:

1、食堂饭菜口味不适合

2、菜式的品种单一,不够丰富

3、食物存在不够新鲜,有过夜饭菜的现象

4、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差

5、食堂的环境差,影响就餐的心情

食堂饭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师生的身体健康,为了让更多的师生到食堂就餐,提了几点建议

1、卫生意识要强,餐具要经常杀菌

2、饭菜的样式要不断的更换,要有创新的想法

3、厨师要不断的提高厨艺

4、饭菜的价格要合理,不要存在乱刷卡的现象

组长:陈琳 报告执笔人:童若明 成员: 陈蓉蓉 纪志龙 陈真 毛佳挺

报告完成的时间: 2011年5月14日

社会问卷调查报告范文3:数据与分析:

第2题 我所在的专业属于 [单选题]

第3题 我的年级是 [单选题]

第4题 我对现在所处城市的印象是 [多选题]

第5题 我所在的大学氛围 [多选题]

第6题 我之前大学生活总体来说 [单选题]

第7题 是否经常感到焦虑不安 [单选题]

第8题 我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其他人在同一水平上 [单选题]

第9题 归根到底,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单选题]

第10题 我能像大多数人一样把事情做好 [单选题]

第11题 我感到自己值得骄傲的地方不多 [单选题]

第12题 我希望我能为自己赢得更多尊重 [单选题]

第13题 每天的生活充满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很有激情 [单选题]

第3篇

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数据,7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6.5%,创下37个月以来新高。

7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2%,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7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4.1%,影响环比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0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蛋和水产品价格继续上涨,环比涨幅分别为4.7%、0.8%和1.2%,共同影响环比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9个百分点,但上述三类食品价格环比涨幅分别比6月份缩小1.6、3.4和0.8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7.7%,环比涨幅比6月份缩小3.7个百分点);鲜果价格继续下降,环比降幅为10.2%,影响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20个百分点。

广深高铁带动港人北上置业潮 看楼人数翻倍增长

人民网8月9日电,备受关注的广深港高铁广深段将于近期正式开通,珠三角1小时生活圈将成现实,港人北上神州的出行方式也将出现根本改变。虽然香港段最快要到2015年始建成,但有早着先机的港人已悄然将置业目标向高铁沿线靠拢。深圳中原地产董事总经理李耀智预计,到今年年底,在深圳口岸附近置业的港人中有3成将落户深圳北站附近。广深港高铁虎门站附近的多个新楼盘,近日更出现港人北上看楼潮,人数较年初翻倍增长,一周内最多有5、6批次。

快将开通的广深港高铁广深段,全长104.5公里,起于广州南站,途经广州庆盛站、东莞虎门站、深圳光明站,终于深圳北站,是国家铁路“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高速铁路的最南端。广州南至深圳北,全线运行时间约35分钟。

全球大型城市生活成本调查:安哥拉首都最高

近日,美国美世谘询公司公布了一份“2011年全球214个大型城市的生活成本调查报告”,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竟然是非洲国家安哥拉的首都罗安达。在罗安达,两居室房屋的月租金,可达7000美元(人民币约4.5万元),能容纳50万人口的罗安达住了500万人,供需压力令人望而生畏。排名第3的乍得恩贾梅纳、第12名加蓬首都利伯维尔、第23名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和第25名塞舌尔首都维多利亚也面临着如同罗安达一般的窘境。

此外,东京位列世界第二、亚洲第一;莫斯科位列第四,是欧洲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香港是中国城市中排名最高的,位列第9名,中国内地的北京和上海分列第20和21位,而一直作为中国城市参照物的美国纽约,仅排在第32位。

深圳大亚湾核电站扩容可满足香港全年用电所需

第4篇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92年维多利亚宣言中就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宣言中将合理膳食放在了四大基石之首,是健康的第一基石,足以证明合理膳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营养不良,已经成为目前影响我国学生健康的最主要原因。营养不良(包括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将对人口素质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体力不足,劳动能力降低。②智力受损,受教育的能力降低,创新能力不足。③与传染病互为因果。④是许多慢性疾病的潜在原因。⑤会世代相传,形成恶性循环。⑥与贫困互为因果。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营养不良的严重性和提高国民营养知识水平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营养不良,特别是儿童时期的营养不良,将干扰基因的优秀表达,不仅妨碍他们正常的体质发育,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智力发育,关系到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权威资料表明,儿童时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使智商降低15分,使劳动生产力损失10%。儿童铁缺乏可使听力、视力减弱,学习成绩不佳,智力发育受到严重损害。碘缺乏可使儿童智商降低10%,成年后劳动能力下降10%……。

从2002年“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和“全国营养调查报告”等资料所显示的结果来看,我国青少年儿童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我国儿童肥胖率为8.1%,城市中有1/4的男生超重和肥胖;青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超过7%;3~12岁的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达9.3%;我国居民钙的平均摄入量为391毫克/日,仅为青少年应摄入量的32.5%;农村4岁以下儿童的身材矮小率达20.5%。我国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为:初中生60%,高中生76%,大学生83%;青春期学生尤其是女生贫血仍然比较严重;学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素质明显下降……。上述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膳食因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与之相反,日本国民的健康情况令我们惊叹!有资料显示,由于日本历届政府对于国民营养特别是对青少年儿童营养的重视,以及国民营养知识水平的提高,使日本青年人的平均身高比“二战”时高出11~15厘米,曾经的“小日本儿”其身高已经超过中国人。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7.6岁,比我国的67.88岁高出近20岁,并且是“寿尔康”,我们却是“不寿不康”!为此,自1986年以来日本持续被联合国评为长寿国和高智商国。由于日本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崛起,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看到这些事实,我们就不难找到我们的差距所在,同时也就不难领悟到学生家长、老师、学校乃至全社会“补”上营养这一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导致我市学生营养不均衡乃至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城市学生谷类食物偏少,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摄入量偏高。②学生家长营养知识匮乏,营养素搭配比例不当。③学生不吃早餐或在家庭以外就餐率较高。④营养教育落后,学生缺乏营养知识,饮食不节制、偏食、吃过多的零食。⑤过多的饮用碳酸饮料、香甜味饮料。⑥一些学生盲目减肥、节食。⑦部分学校疏于对食堂管理,饭菜价高质差。⑧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领域的卫生与安全问题严重,也是造成学生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高血压、糖尿病、超重与肥胖等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近些年来呈现低龄化且上升的态势,成为威胁我国城市儿童少年健康的突出问题。此外,血脂异常还可见于农村青少年。膳食营养素失衡不仅威胁易感人群的健康,最为重要的是,还将影响下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智力、体力和精神等的正常发育。

国民营养,特别是学生营养,关乎国家的兴衰,关乎民族的未来,不容忽视!为此,包括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葛可佑先生在内的数十名营养界著名专家多次呼吁:国家要对国民营养进行立法,饮食营养要从孕期开始,“食育”要从娃娃抓起!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并提为国民三大素质。建立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小康目标,最终赶上或超过西方发达国家,“高素质的健康人”是第一要素,人才是第一竞争力,健康是第一保障力,而膳食营养又是健康的第一基石。所以,加强和改善学生营养,提高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素质,是使教育良性发展的基础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必要条件,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衰的长远大计。

第5篇

摘 要 上世纪90年代末期,PC业大佬IBM曾断言“PC业已经死去”,随后联想在2005年完成对其PC业务的收购。IBM所说的PC业的死去并不是人们不再需要电脑,反而是一种普遍需求,意味着PC业务微利时代的降临。因此,抗得过价格战,争得过市场占有率,差异化中求生存,将是PC业在微利时代生存的最好解决之道,即保障质量、服务和价格的一定差异化的基础上,深掘产品设计的美感性和科技性。

关键词 PC业 微利时代 质量 服务 市场

2000年以前对国人而言,电脑产品还属于高端产品,由于国民收入的限制,惠普PC业的主要客户群体是政府和企业。根据IDC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惠普电脑产品的满意度位居中国第一。

一、惠普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质量问题及其影响

但是自2004年开始,惠普电脑出现了全球性的问题,电池不断被召回;2007年以后,在中国大陆,惠普笔记本电脑频频出现死机、黑屏、花屏、闪屏等问题,此时惠普官方消极应对,消费者对惠普笔记本电脑维权的诉求,最终导致近年来惠普笔记本关注度低下。纵观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中国笔记本市场品牌关注度情况,ZDC数据显示联想笔记本的关注度为32%以上,而惠普笔记本的关注度只有10%左右。

二、惠普PC业的问题解决之道

互联网相关新闻的报道表明:从2005年开始,仅问题笔记本电池几乎牵涉了所有的大型PC制造商。为了改变现状,保持其客户满意度,惠普公司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方案:

第一,采用代工模式。到2007年为止,惠普笔记本的生产95%交给了台资为主的ODM。惠普公司则专心负责新产品的开发、生产计划制定、关键材料的采购、客服服务等,并从制造商处购买昂贵组件(如液晶面板、处理器、硬盘、内存、电池组),以避免因生产、研发程序繁多而带来的质量问题。

第二,重视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代工模式的出现,已经宣告生产笔记本电脑的技术难度下降,在实现功能上基本趋于同质化,通过良好的客服服务和技术支持可以为消费者的二次消费提供保障和拥有良好的口碑。2010年截至,惠普金牌服务覆盖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000个城市,授权维修中心超过1200家。从这里可以看出惠普关注顾客,发展良好售后体系的决心。此次在四川地区关于惠普和联想的笔记本电脑的500份调查问卷中发现,惠普售后服务刚好及格,其顾客满意度也在逐渐提高,逐渐与联想的售后服务满意度持平。但是,对整个笔记本电脑市场来说其售后服务质量仍然偏低,所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三,把握消费者心理、合理定价。笔记本电脑的市场价格决定了利润,也成为企业追求品质和良好售后的动力。价格战,可以达到短期促销,增加销量的效果,但是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企业的利润,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此次在四川地区关于惠普和联想笔记本电脑的500份调查问卷中发现,大众群体对笔记本消费的预期价格是4000~5000元,属于笔记本的中档价格区间。可以看出消费者已经认可笔记本电脑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的价值,并且也不希望以白菜价购买笔记本电脑,而换来品质和售后的问题。

三、注重产品差异化

面对今天的PC市场,我们应该深入顾客价值三角形:质量、服务和价格,将其融入到产品开发和销售过程中。除此之外,深刻的理解消费者需求,实现产品性能差异化也十分重要。而这些都是在产品的美感性和科技性中体现出来的。

市面上的笔记本电脑的配置、基本色调都是偏深色的。对于追求美感、时尚个性的人群来说,则是一大遗憾。惠普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在努力改进。惠普笔记本产品设计总监Stacy Wolff 提出:“笔记本电脑首先是一种高科技的产物,但同时也是文化、艺术以及时尚的综合体。所以,要从听觉、视觉、触觉,以及用户体验等各方面去打动客户”。但是要做到这一点确实需要多费功夫。鉴于目前市场上除了苹果一家独树一帜而外,其他的PC大制造商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特点,惠普在产品设计之路上还有不断进取提升的空间。

四、惠普PC产品保持发展的优化方案

在PC业务的微利时代、同质化产品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惠普PC如果想继续保持市场占有量,获得消费者的关注度及忠诚度,则需要惠普集团在重视服务,合理定价及追求差异化的基础上,需要惠普继续加强科技研发的力度。

对于产品的科技型方面,一直致力于IT行业科技进步和研发的惠普来说,是十分具有优势的。虽然惠普在马克·赫德时期对于研发这块缩减了科研成本,但是依旧具有发展前景。在美感和科技性上,在借鉴已有产品的基础上创新,精准的表达品牌特征和产品特性。及时搜集和分析顾客对产品性能及外观的反馈,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获得更多的关注度。

在追求笔记本电脑差异化的过程中,必定会给PC产业焕发新的活力。虽然这将是既艰难又耗时耗力的一件事,但是只有从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努力生存到产品差异化的明天,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流通成本;利润;市场行情

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5)06-0093-07

一、引 言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价高伤民”和“价低伤农”交替出现,“种菜赔”与“买菜贵”同时并存,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农产品价格低迷时,农民损失惨重,但在农产品价格高涨时,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农民的增收非常有限[1]-[3]。在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农民的价格谈判能力弱, 利益容易受批零环节的影响,城镇居民消费蔬菜的大部分货币流向了中间环节的流通主体[4-5]。那么,在农产品价格高涨的市场行情下,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中的利润在不同流通主体之间究竟是如何分配的?中间商是否真的截留了更多的利润而导致农民增收乏力?本研究将借鉴以往农产品流通成本解构研究的经验[6]-[8],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从微观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入手,分析在价格高涨的市场行情下,农产品流通成本和利润在不同渠道主体上如何分配。

二、文献回顾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价格难题的日益加剧,尤其是农产品生产价格和零售价格两重天,引发了学术界对农产品流通的高度关注。一些学者认为生产价格和零售价格差价过大的原因在于中间商的暴利[9]-[11],但也有学者认为在充分竞争的农产品市场环境中蔬菜流通中间商的利润很低,并无暴利可言[12]。

农产品两端价差过大问题是在从农民到市民的流通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一些学者开始从农产品流通过程入手,解构不同流通主体的成本构成情况。王学真等[13]分析了蔬菜从山东寿光的菜农到北京市最终消费者全程的流通费用情况,发现从农户到产地批发市场的费用最高,销地零售环节费用次之;所有环节中费用占比最高的分别是包装费、燃油费、市场管理费和运费。杨志宏和翟印礼[14]以沈阳市蔬菜市场为例分析了超市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各流通环节的费用构成,认为当前蔬菜流通存在流通环节过长、中间供应商过多等问题。文晓巍[7]调查了广州市的蔬菜流通渠道,发现农产品流通成本对零售价格影响极为明显,同时还发现农产品从批发市场到零售终端的流通成本过高,“最后一公里”现象是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马翠萍等[15]以番茄为例调查指出,从生产端到零售端的累计流通成本费用占零售价格的69%,过多的流通主体层层放大了蔬菜流通成本,同时过多的流通环节导致损腐率的提高又推高了蔬菜零售终端的价格。

另一些学者在解构成本的同时,还进一步分析了农产品流通中利润的分配情况。许世卫等[16]分析了价格上涨时番茄和尖椒流通渠道中的成本和利润分配情况,认为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是成本增加。孙侠和张闯[6]以大连市茄子流通渠道为例分析了蔬菜流通成本和利润在不同渠道主体间分配的情况,发现中间商比农户获得了更多的利润。张喜才等[17]在实地调研山东省、北京市蔬菜流通各环节上的成本收益的基础上探讨了蔬菜产业链价格传导的模式。李林阳和王秀娟[8]对西安市蔬菜流通的实地调研指出,价格上涨的主导因素是批发商、零售商所得利润,同一时间段销售同种蔬菜,生产环节获得的单位利润最低,零售环节获得的单位利润最高。席恺媛等[18]通过对武汉市蔬菜市场的调研分析,发现农民生产者仅能获得不足20%的利润,在利润分配中处于劣势地位,大部分利润都被批发商和零售商获取。刘思宇和张明[5]通过调查城镇消费者的蔬菜消费现状,也认为中间商拥有对生产商和消费者的高议价能力,中间商的强势议价能力限制了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从已有文献可以看出,学术界对蔬菜流通成本与利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现有研究一般都没有考虑市场行情的影响。虽然有些学者认为在农产品价格高涨时,中间商可以凭借自己更强的渠道权力将更多的利润截留在中间环节,从而导致农民增收乏力的现象[3-11-19],但这些观点仍缺乏充分的实证研究支持。因此,本文以油菜为调查对象,采用已经比较成熟的农产品流通成本解构研究的思路和方法[5-6],分析在农产品价格高涨情况下,流通成本的构成和利润在各流通环节上的分配情况。

三、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考虑到农产品流通涉及生产、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且不同环节的调查对象与流通细节差别较大,不宜采用统一标准的问卷调查方式,因此本文选择了案例研究方法,以便通过对农户、批发商、零售商等流通主体的深度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

本研究根据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原则选取了油菜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油菜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首先,油菜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叶菜,具有易腐烂且流通损耗大的特点;其次,油菜是城镇居民消费较为普遍的蔬菜,是中国农业部和各地农业部门重点监测的蔬菜品种;最后,油菜价格在2013年7月25日至8月10日期间处在历史高位,满足本研究对市场行情的要求。根据大连市双兴综合批发市场公布的每日油菜价格编制的统计图1显示。本研究的调查时间为2013年7月25日至8月10日,调查时点位于该年度的8月份价格曲线的波峰上,调查期间油菜的最高价格9.00元/千克,最低价格5.50元/千克,平均价格6.76元/千克,比同年5、6月份平均价格上涨了约200%,比3、4月份上涨了约72%,这表明本次调查正值油菜价格高涨期间。

虽然选取一种蔬菜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在访谈中同时调查各渠道主体的总体经营规模,并按照油菜的重量占比和销售额占比,对该渠道主体的费用进行分摊。而且,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不同渠道主体的成本构成和利润分配情况,因此以一种农产品为例已经可以满足研究的目的。

2.调研设计与样本分布

大连是辽宁省第二大城市,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户籍人口超过670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大中型城市。在正式开始流通成本分析研究之前,课题组在2013年3月19和4月12日,先后前往大连市服务委和大连市农委开展调研工作,了解大连市蔬菜流通的情况。总体看,大连市的蔬菜供应中本地菜和外地菜各占50%,但占比又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季,大连市的蔬菜供应主要来源于大连市周边农村,本地菜占总供应量的70%左右。但在冬季,大连市的蔬菜供应主要来源于山东、河北、海南等地,外地菜占总供应量的70%左右。

本文以大连市油菜作为调查目标,选择市场行情好的时间段对油菜的种植户、批发商、零售商等流通主体进行实地访谈获得真实可靠的一手数据,进而解析蔬菜流通成本构成以及利润分配。在实施深度访谈之前拟定了详细的访谈提纲,访谈内容根据流通主体的不同有所差异,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被访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学历、家庭规模、从业人口与从业年限等。第二部分为被访者流通环节发生的主要成本费用,包括生产环节的土地投入成本、生产资料费用、人工费用等,批发、零售环节的包装费、运输费、市场管理费、雇佣工人费等。第三部分为被访者的相关收入,包括销售收入、政府补贴等。

本研究按照采用典型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时间从2013年7月25日至8月10日。由于当时大连市居民消费的油菜基本都是本地菜,因此农户调查主要在大连市周边进行。我们组织了由8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组成的调研小组,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直接通过与农户和中间商的访谈获取一手数据。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也让受访者向我们推荐其他油菜种植农户和中间商。

本研究共调研各类农产品流通渠道主体64人,其中油菜种植农户24户、批发商15位、零售商23位。访谈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四、经验研究

在调查期间,大连市的油菜主要由大连市周边的农村供应,经过收购、运输、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具体流通过程如下:农民在当地农村直接出售油菜;本地批发商从产地收购油菜后,直接运输到大连市内批发市场开展批发业务;零售商从批发市场采购油菜,然后运输到早市、农贸市场等零售场所进行销售。

1.农民环节的成本与利润

大连市周边农民多以自有耕地进行蔬菜种植,种植面积在1.90―5.50亩之间,普遍种植规模不大。菜农都采用多茬种植方式,每年可生产蔬菜8茬左右。虽然调研期间的油菜价格高涨,但农户的油菜种植面积普遍不高,油菜种植户的油菜种植面积占蔬菜总种植面积的比重在1%―10%之间。油菜平均亩产量为1 083千克,最高亩产1 250千克,最低亩产800千克。

在油菜的生产过程中,每亩油菜的种子费为85元,农药费358元,肥料费300元,灌溉费60元。每亩大棚每年折旧和维护的费用在8 969元左右。多数农户会自购农机具,农机购置价格在1 500―3 600元之间,一般可以使用10―15年,平均每茬每亩燃油费约171元。油菜的种植主要由农户的家庭成员承担,一般每户有1―2名劳动力从事蔬菜生产工作。除家庭成员外,少量农户会在农忙季雇佣少量的短工,短工每小时的工资为10元。

油菜种植户同时也种植其他蔬菜品种,因此油菜生产环节中的费用可以分为共用性费用和专用性费用。共用性费用的支出是为所有蔬菜的生产服务,需要在不同蔬菜品种间分摊,包括大棚的折旧和合计1.91100.00维护费用,农机的折旧和燃料费。专用性费用的支出只是为油菜的生产服务,包括种子费、农药费、化肥费等。本研究按照种植面积分摊共用性费用,油菜生产成本构成情况如表2所示。在不考虑农户家庭成员的人工成本情况下,平均一茬油菜每亩生产费用总额约为2 064元,每千克生产成本约为1.91元,其中成本占比较高的是大棚费、农药费和肥料费,分别占到49.11%、18.90%和14.45%,三者合计超过80%,是油菜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调查期间,大连市地产油菜的田头收购平均价格为4.40元/千克,可知农民种植油菜获得的平均利润为2.49元/千克。

2.批发商环节的成本与利润

大连市本地蔬菜的产区距离大连市市区较近,批发商大多亲自组织人员和车辆到地头进行收购。采购周期为每天1趟,一般都有常年稳定的合作农户,并不需要商或中介商。批发商在地头对蔬菜质检、分等、整理后打包装车直接运送到大连市市内批发市场进行交易。批发商一般同时经营多种蔬菜,对于受访的批发商,每车蔬菜中油菜的重量占比在8%―42%之间。批发商在批发市场均租有摊位,面积在6―10平方米不等,每年经营天数在360天左右。

油菜批发商一般规模不大,较少雇佣工人。长期雇工的月工资在2 500元左右,而临时雇工的工资每小时约为20元。交易过程耗费的包装费为每月600―1 000元,油菜在运输与交易过程中发生损耗约4%。运输所用车辆以批发商自有车辆为主、雇用车辆为辅,车辆为载重1―3吨的小型货车,自有车辆的购置费用在4―8万元之间,使用年限为5―10年,平均每年折旧和维修费用约6 850元,每年需缴纳保险费2 000―5 000元,燃油费每月1 500―3 000元。若雇佣车辆运输,则平均费用为每趟200元,与车辆运输相关的费用统一概括为运输费。

蔬菜进入批发市场要统一收取市场综合管理费,每吨大约60元。批发商租用的摊位面积根据批发商实力不同有所差异,每年摊位费在7 200―30 000元之间,所需的摊位设备主要是手推车和电子秤,平均购买价格分别为518元和421元,平均使用年限6年。

合计4.95100.00除油菜外,批发商还同时经营其他多种蔬菜,因此本次调查中发生的雇工费、包装费、运输费、市场管理费、摊位费都属于共用性费用,损耗费属于专用性费用。将共用性费用按蔬菜重量分摊成本后,油菜在批发商环节发生的成本构成如表3所示。批发环节,每千克流通成本4.95元,由批发商采购成本和新增流通成本两部分构成,分别为4.31元和0.64元,其中油菜的采购成本占据了流通成本的绝大部分,其次是新增流通成本中的损耗费、运输费和市场管理费,三者合计为0.57元,几乎占据了新增流通成本的90%,是批发环节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调查期间批发商的油菜平均批发价格为5.66元/千克,扣除流通成本后可知批发商油菜利润为0.71元/千克。

3.零售商环节的成本与利润

批发商收购的蔬菜进入批发市场后即与零售商交易。零售商通过自有车辆将批发来的蔬菜运至早市、农贸市场进行销售,所用车辆类型分为小型货车和三轮车两种,每天运载蔬菜200―1 000千克,其中油菜占比在2%―25%之间。早市、农贸市场等零售场所多靠近居民区,零售商常年租有固定摊位,面积在4―15平方米不等,每年经营天数也在360天左右。

零售商一般由自己家庭成员组成,多为两人搭档,在销售旺季少数零售商会雇佣一名短工,平均工资为每月3 000元。零售商的车辆购置费用从1―5万元不等,使用年限4―10年,平均每年折旧和维修费用等约4 683元,货车每年缴纳保险费1 500―3 000元,燃油费每月1 200―2 500元。三轮车并不发生保险费用,燃油费也较低,每月400―800元。

零售商进入早市、夜市、农贸市场等零售场所需缴纳摊位租赁费,按租赁面积不同每年费用在15 000―60 000元之间,所需摊位设备主要是电子秤和筐子等,平均购买价格674元,平均使用年限3年。零售过程耗费的包装费为每月500―1 500元。零售商进货属大批采购并不会仔细挑选,从批发商处开始的装卸、运输等环节对蔬菜造成的损耗会由零售商承担,而消费者从零售商处购菜时会摘除腐烂变质部分,从而导致零售商环节的平均损耗达到13%。

合 计7.67100.0与批发商一样,零售商也同时经营多种蔬菜,所发生的雇工费、运输费、摊位费、设备折旧费和包装费等共用性费用需要按重量比重在不同蔬菜品种间分摊,与不需要分摊的专用性费用损耗费汇总后,油菜在零售商环节增加的流通成本构成如表4所示。零售环节,每千克流通成本7.67元,由零售商采购成本和新增流通成本两部分构成,分别为5.84元和1.83元,其中采购成本占据绝大部分,其次是新增流通成本中的损耗费、摊位费和运输费,三者共计1.74元,占新增流通成本的95%,是零售环节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调查期间零售商的油菜平均零售价格为8.82元/千克,扣除流通成本后可知零售商油菜利润为1.15元/千克。

4.蔬菜流通各环节成本与利润比较

经过上述农民种植户、批发商、零售商各环节发生费用的计算分析,大连市本地油菜的单位成本利润率汇总如表5所示,整个油菜流通过程中农民的生产成本为1.91元/千克,批发商和零售商的流通成本分别为4.95和7.67元/千克。在不考虑采购成本的情况下,批发商发生新增流通成本0.64元/

又以损耗费、市场征收费用、运输费比重最高。损耗费是新增流通成本中的最大支出项,批发商环节发生损耗费0.24元/千克,零售商环节1.13元/千克,共计1.37元/千克,在新增流通成本中的占比超过50%。摊位费和市场管理费都属于市场征收费用,批发商要缴纳市场管理费0.11元/千克,摊位费0.03元/千克;零售商要缴纳摊位费0.38元/千克,市场征收费用共计0.52元/千克,在新增流通成本中的占比达到21%。运输费也比较高,批发商环节发生运输费0.22元/千克,零售商环节0.23元/千克,共计0.45元/千克。可见,损耗费、市场费用和运输费是占据了流通成本的绝大部分。

除了流通成本对油菜的最终零售价格有影响外,各流通主体的经营利润也是零售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扣除流通环节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后,各流通主体最终的利润分配如表5所示。可见,在行情好的情况下,销售单位数量的油菜,农民获得最高利润2.49元,其次为零售商获得利润1.15元,批发商获得最低利润0.71元;农民的成本利润率最高,为130.36%,批发商和零售商成本利润率相差不大,分别为14.34%和14.99%。从销售单位数量的油菜总利润来看,农民所获利润占比高达57.24%,而零售商和批发商利润各自仅占26.44%和16.32%,农民获得了过半的利润,这说明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农民利润是比较可观的。

为进一步检验价格高涨的行情下农民利润是否增长,本文又参考对比了以往学者对蔬菜利润分配的研究成果,将搜集到的相关文献根据商务部公布的蔬菜价格统计信息 蔬菜价格信息从商务部百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日报监测系统()和商务部“城乡市场监测信息服务体系”商务预报()获得。进行对比,筛选出调查时间符合价格低迷行情的研究案例,最终选定包括孙侠和张闯[6]以茄子为调查品种、马翠萍等[15]以番茄为调查品种、刘思宇和张明[5]以大白菜为调查品种的三篇文献作为比较对象,并分别编号为文献1、文献2和文献3。虽然各研究所调查的蔬菜品种和价格有所差异,但流通费用比例相对固定,因此选取的蔬菜品种对研究结论不会造成太大影响[6-8-20]。

对比结果如表6所示。这些研究中农民获利在总利润中所占比重最低为24.14%,最高为46.15%,而本文中农民获利达到了57.24%,远高于以往的研究结果。这也部分揭示了在市场行情好的情况下,蔬菜流通利润并没有被中间商过度“截留”,利润确实从中间商向农民发生了转移。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该种农产品的供给相对不足,而批发商和零售商为了保持经营的稳定和连续,会主动将利润让渡给农户来争取货源。另外,蔬菜购买者在采购蔬菜时往往都会从一家中间商处购齐自己所需的多种蔬菜,这也加剧了蔬菜中间商在行情好时虽然利润较低,也要购进这种蔬菜。

通过对油菜流通利润分配的解析表明,在价格高涨的行情下,利润是能够向农民转移的。然而,调研中也发现,农民种植油菜的同时还种植其他蔬菜,而且油菜种植面积相对偏小,比重不足蔬菜种植总面积的10%,因此尽管油菜价格上涨能够刺激农民收入增加,但是从农民种植蔬菜的总收入来看,又表现出了增长乏力的一面,究其原因,应该是农民蔬菜种植结构不合理,利润率高的农产品的种植规模太小,对农民增收贡献乏力,这也部分验证了一些学者关于价格高涨时农民增收有限的研究观点。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油菜为例,通过对我国蔬菜流通成本构成与利润分配进行案例研究,考察了价格高涨的背景下利润在各流通主体间如何分配,发现蔬菜流通过程中农民获得的单位利润最高,零售商居其次,批发商最末,农民所获利润占比高达57.24%。通过与以往研究成果的比较可以发现,在价格高涨的条件下,利润分配对农民更为有利,农民分得的利润比重要比以往研究高出11.09%―33.10%。这表明在行情好的情况下利润并没有被中间商过度“截留”,而是能够向农户传递。但是,调查中也发现,即使是油菜种植户,油菜的种植面积也不足其蔬菜总种植面积的10%。因此,蔬菜价格高涨时农民增收乏力的原因不在于利润被中间商挤占,而应该在于农民种植结构的不合理,利润率高的农产品的种植规模太小,对农民增收贡献乏力。因此,引导农民合理种植是增加农民收入,降低价格高涨对市民民生产生冲击的关键。

本文也证实了批发商、零售商环节新增的成本费用是农产品价格高涨的主要推手,调查显示油菜在批零环节共发生新增流通成本2.47元/千克,几乎达到终端零售价格的1/3。损耗费是流通成本的最大消耗费用,达到1.37元/千克,占比超过50%,损耗费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绿叶蔬菜易腐易损,从地头采摘到终端消费者耗时过长发生大量水分流失,各流通环节的多次装卸搬运进一步加剧了物理损伤,尤其零售商处作为流通最后一站,还要承担部分蔬菜销售不完不得不处理掉带来的损耗。因此,对农产品流通体系进行升级改造,改善产地初加工条件,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和配送中心建设,改良保鲜和储运技术,减少农产品在流通过程的损耗,是有效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的重要举措。

批发商、零售商所需缴纳的市场管理费和摊位费等市场费用也是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本次调查中批零中间商合计需缴纳的市场费用为0.52元/千克,几近新增流通成本的1/4,这些市场费用最终都转嫁给了消费者。因此,为了降低农产品价格高涨对市民民生的影响,应加快推进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公益性农产品交易场所的建设。首先,应当在法律上明确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公益性。其次,通过税费减免,用水、用电、用气的优惠政策,来降低农产品交易场所的建设与运营成本。

参考文献:

[1] 郑风田,李明.大豆产业链的成本与利润分配:黑龙江个案[J].改革,2009,(5):61-67.

[2] 刘耀森.农产品价格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动态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2,(5):43-48.

[3] 陈军.农产品价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新疆农民可持续增收研究[J].西北人口,2013,(1):52-56.

[4] 李圣军.农产品流通环节利益分配机制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11):108-114.

[5] 刘思宇,张明.蔬菜流通的成本构成与利润分配――基于长株潭城市群大白菜流通全过程的调查[J].消费经济,2013,(2):61-65.

[6] 孙侠,张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基于大连蔬菜流通的案例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2):39-48.

[7] 文晓巍.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成本与相关主体利益匹配:广州证据[J].改革,2011,(8):77-82.

[8] 李林阳,王秀娟.蔬菜流通环节成本构成及利润比较――基于泾阳县至西安市蔬菜流通的实证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6):79-80.

[9] 方昕.农产品物流为何“两头叫,中间笑”[J].中国禽业导刊,2003,(15):28-29.

[10] 洪涛.构建北京市现代化农副产品流通市场体系的基本思路[J].首都经济,2002,(4):16-19.

[11] 彭磊,孙开钊.基于“农餐对接”的农产品流通创新模式研究[J].财贸经济,2010,(9):105-111.

[12] 耿莉萍.城市菜价中的高流通成本分析及解决途径[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8-32.

[13] 王学真,刘中会,周涛.蔬菜从山东寿光生产者到北京最终消费者流通费用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5,(4):66-72.

[14] 杨志宏,翟印礼.超市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成本分析――以沈阳市蔬菜市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1,(2):73-78.

[15] 马翠萍,肖海峰,杨青松.蔬菜流通主体成本构成与收益分配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11):23-27.

[16] 许世卫,李哲敏,李干琼,等.尖椒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调查报告[J].农业展望,2008,(5):6-9.

[17] 张喜才,张利痒,张屹楠.我国蔬菜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山东、北京的调研[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5):78-90.

[18] 席恺媛,柯巧,王滢淇.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研究――以武汉市蔬菜市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8):3696-3698.

第7篇

众所周知,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深化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若单一地注重对教材、教法、学法等方面的改革探索,而忽略了对作业这一重要形式的配套变革,势必最终会影响到整个教改的实际效果。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方面主要表现

1. 多。为突出本学科的地位,还有部分政治教师不管学生作业总量多少,不管学生能力如何,也不管学生情绪怎样,布置过多作业,期望抢占更多时间。结果是学生敢怒不敢言,他们由起初的反感作业,发展到厌恶学科,最终演变为疏远教师。

2. 难。在新授课阶段,有些教师常常把往届的模拟题、高考题作为平时的作业,美其名曰:“把高一、高二当高三抓,提前与高考接轨。”殊不知,这会严重脱离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果是作业的正确率很低。这就大大挫伤学生的信心和兴趣,让他们早早地错误地实现“自我否定”。

3. 滥。为提高本学科的成绩,有些教师在作业上采取“狂轰滥炸”的战略,照搬资料上的现成题目,不看版本,不分时效,不辨优劣,全盘翻印,要求学生全部完成。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也无法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层次作出不同的安排,违背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

4.“死”。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政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很强的学科,但有些教师布置的作业陈题过多,与当今社会热点相差甚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知识性、理论性的习题过多,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距离过大,不能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结果是背离了“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新课程理念,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二)学生方面主要表现

1. 被动。有些学生不能真正理解作业的功能与价值,认为政治课就是背诵和默写,把作业当作包袱。认为作业是“老师要我做,不是我要做!”这就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了学生厌倦、抵触和应付作业的恶果。

2. 敷衍。有些学生认为作业不是考试,不评分、不排名,因而不用慎重对待。因此做作业图快,不能仔细审题、认真思考,解题时凭着感觉走;偏爱选择题,冷落主观题。甚至能少做则少做,能不做则不做。教师评讲作业时,听讲不专心,错题不修正,反思不到位。

3. 机械。学生在做作业时往往不看清内容,不明确要求,就从书本或资料上把有关的观点和答案照搬过来。有时只有干巴巴的理论框架,有时只是材料的缩写或改写,还有时仅仅是自己的肤浅认识。结果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观点与材料相分离,甚至答非所问。

4. 抄袭。由于作业多、难、滥,学生难以按时独立完成,往往引发许多学生“合作”完成作业,你做一部分,我做一部分,大家互相借鉴和抄袭。教师批改作业往往不能准确了解教学效果和问题,更谈不上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进,同时学生对这些作业也视为一纸空文。

二、高中思想政治作业优化设计方略

新课程下,要克服上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中存在的作业问题,政治教师应该从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控制作业数量,丰富作业内容,改革作业形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做政治作业的积极性和学习政治的兴趣,才能更好地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

(一)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使作业生活化

新课标明确规定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而脱离了生活的政治只会是枯燥的,让学生感到厌烦。为此,作业设计应紧贴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环境,使“政治生活化”。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政治,体验政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政治的兴趣,培养参与政治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第二课“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内容后,我们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如下作业:(1)查一查:农贸市场青菜价格早晚有没有差别?为什么?(2)比一比:一斤青菜与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有没有差异,为什么?(3)随着近几年增城“菜心节”和“番薯节”的推广,许多小楼和派潭的农户放弃了原有作物的种植而积极种植迟菜心和番薯。试用价值规律有关知识说明这一现象,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二)作业要注重实践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政治作业题大都有固定的条件和封闭统一的答案,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创新能力,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可设计一些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自己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关注国内外时政大事,促进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

例如:在学完《政治生活》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时,我们可以根据增城市城镇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布置了两道作业题:(1)城镇学生:调查本社区的生活,确定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形成一项改进社区管理的建议;(2)农村学生:了解本村村长选举状况,以 “我这一票投给谁”为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三)作业的形式应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过去,我们所看到的政治作业多以文字为主,侧重于知识考查,重结论轻过程,形式单一,这样的作业使学生感到乏味甚至讨厌。因此,新课程下的作业设计形式要体现多样性和新颖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如:图片资料搜集、调查报告、人物访谈、小论文、手抄报比赛、新闻评述会、辩论赛、时事演讲、写建议书、设计方案等等。

(四)作业设计的内容要有层次性,体现因材施“作”

由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掌握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有梯度和不同的区分度,要有层次性,容易解决的问题能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较难的问题可以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优生,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健康发展。比如,在设计作业时可设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提高题),有的学生要全做,有的学生只做基础题,这样的不同能级的作业设计和训练,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实际的题目,尝试着成功的喜悦,并且在教师层层设梯、学生步步登梯的过程中,实现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五)革新作业的评价方式,体现人文互动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为此,教师应该对作业评价方式做出一些必要的革新。

1. 改变作业的评价主体,让学生参与评价

在传统作业中,教师往往是评价的权威,是作业评价的“主宰”,事实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要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作业评价,在自评、互评、师评中学会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变得自信。

2. 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

在提倡创新和个性的改革理念下,我们可以对学生作业成果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

(1)等级制+批语。我们可以对学生作业成果分为ABCD四档,同时加以作业的点评寄语,当然批语要以激励为主,同时指出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不足,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鼓励、赞赏与帮助。

第8篇

关键词:全球经济;中国经济;经济周期 ;GDP ;收入分配改革

中图分类号:F124

一、全球经济有望下半年进入新一轮基钦周期

比较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近十年来分化明显。这将有利于全球经济格局的平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的背景下,虽然增速分化明显,但周期表现越来越趋同。欧债危机对欧元区和美国的困扰,也将影响多为出口依赖型的新兴市场,这也是导致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的一大因素,另外就是2011年高通胀对货币经济政策的约束以及国内当局政策不当的风险。不过我们认为,欧债危机的暂缓将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创造条件。当前时刻,我们对全球经济趋势的总体描述是:通胀依然处于下行周期,美强欧弱的分化将逐步扩大,欧债危机暂时熄火,未来依然有可能死灰复燃。2011年下半年以来,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通胀高企、欧债危机的影响下普遍出现了明显的经济增速放缓迹象,且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在加大。发达经济体中,“美强欧弱”的分化势头也愈加突出,日本在海啸冲击与经济环境恶化情形下延续低迷并临近衰退边缘。相对来说美国与德国的表现较为突出,美国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表现出良好的内在经济动力,受益于工业的扩张与收入的改善,私人投资与私人消费对经济拉动开始发力,目前经济仍处不断修复进程中;德国因其经济内在动力强劲,2011年第3季度在欧元区中表现得独树一帜,GDP环比折年率由第2季度的1.1%反弹至2.3%,其中私人消费支出走弱以及外贸萎缩是主要原因。2012年1月德国工业产值因建筑业自去年底恶劣天气影响后的大幅反弹而抬头,但仍难掩饰经济逐步放缓的趋势。

从OECD综合领先指标来看,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均有望今年见底,主要发达经济体今年的经济走势大体如下。第一,2012年美国通胀水平下滑趋势将逐步得到确认,这有利于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另外,失业率仍将保持高位,但呈逐渐改善趋势,且与2011年相比会有明显下滑。总体来看,美国今年全年将保持温和复苏势头,支撑着美元相对欧元强势的地位。第二,欧元区全年仍难摆脱衰退局面,2012年2季度开始欧元区经济将会有所改善,但全年经济仍处温和衰退。随着经济下行引发通缩预期,以及全球步入通胀下行周期,2012年欧元区通胀水平将明显得到释缓,有利于欧洲央行实行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对冲经济下滑。

二、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增强政策宽松预期

中国目前处于金融危机过后新一轮朱格拉周期的开始阶段,当前经济增速逐步下滑,但长期潜在增长依然强劲,我们认为如果决策恰当,中国未来5~10年仍可能实现高速经济增长。

(一)中国长期潜在增长依然强劲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我国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在年均10%左右的水平。“十一五”期间,我国实际GDP平均增速为11.7%,我们认为在“十二五”期间,实际GDP潜在年增速应该在9.5%甚至以上。当前,我国GDP增速处在相对较低的位置,以去年9.2%的速度已出现就业恶化的问题,未来或将逐渐向潜在增速回归,我们认为,如果决策层经济政策恰当,中国未来5~10年仍可能实现高速经济增长。

首先,从人均GDP看,中国经济增长空间仍然很大。日本在1971至1975年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2005年美元)以后,GDP年增速结束高速增长状态开始回落,且一直在6%上下区间波动到1990年;韩国在1995年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以后,GDP年增速才结束高速增长状态,回落到5%的区间波动。而中国11年的人均GDP却不到5000美元。

其次,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对比中日韩三国的农村人口占比,可以看到2010年中国城市人口占比49.68%,仅达到日本1960年和韩国1972年的水平。从城镇化推进对房地产和其他服务业的带动看,城镇化还将带动经济高速发展5-10年左右,之后将有一个10年左右中速发展的过程。

再次,从索罗增长模型的角度测算出我国保增长底线为8%。中国城镇劳动力人口约3.5亿,城镇化导致每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镇900至1000万,另加新增600至700万大学毕业生,导致城镇劳动力每年新增4%左右。这一趋势未来5到10年内变化不大。与此相对应,每年需要的新增资本累积将大约与此对应,为每年4%左右。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不算,资本累积和劳动力贡献就已经构成近8%的潜在增速。(第二和第三产业已经占GDP比重近90%)。要素生产率的贡献难以精确衡量,但考虑中国工业生产率水平和成熟国家的落差,(制造业生产率大约为美国的1/3),其提升速度未来长期依然较快。从近几十年的历史看,2%左右是最起码的估算。因此我们估计中国未来5到10年的潜在GDP增速可能是从9.5%上下至8.5%缓慢下降的趋势。

(二)新一轮经济周期将于年中前后开始

1.经济增速回落增强政策宽松预期。中国目前处于金融危机过后新一轮朱格拉周期的开始阶段,当前经济增速逐步下滑,1季度经济增速8.1%,成为本轮经济下滑的低点。1季度投资对GDP的拉动率由去年的5%大幅降至2.7%,成为经济增速超预期下滑的主要原因,房地产调控导致内需萎缩对经济的负面效应开始凸显。净出口的拉动由去年的-0.5%降至-0.8%,外需对经济增长继续形成一定的抑制。不过,基于对经济会逐步企稳的判断,中国经济未来最大的风险点仍在房地产调控上,这也将会倒逼政府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预计二季度会有密集的“预调微调”政策出台。从工业增加值和通货膨胀的周期看,工业增加值的周期底部可能在今年一季度,而通胀的周期底部可能在今年中期。

2.物价反弹不改中期回落趋势。3月PPI同比增幅首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翘尾因素较低。值得注意的是3月PPI环比涨幅较高,主要原因是占生产资料约34%的原材料和采掘业环比涨幅达0.8%。去年12月中旬以来CRB现货价格指数出现回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经过1~2个月的传导开始影响国内工业品和部分消费品价格,带来2~3月PPI的环比上涨。3月中旬以来CRB现货价格指数开始回落,预计4月和5月的PPI环比上涨压力不大。我们维持大宗商品总体走弱的判断,预计4月PPI同比下降0.7%,5月下降0.9%并达同比增速低点。3月CPI同比增速出现反弹,其主要原因是翘尾因素较高。目前,导致3月食品价格坚挺的蔬菜价格开始大幅回落,预计食品价格在4月或将环比下降1.0%左右,二季度也将保持下降走势。在PPI走弱的背景下,预计二季度非食品价格将环比温和增长。综合来看,3月的CPI同比增速的反弹不具有持续性,预计2季度CPI将重拾下降趋势,2季度三个月的同比增速分别为3.2%、3.0%和2.7%。

3.货币信贷政策继续趋松。3月新增贷款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存贷款的季末效应固然推高了3月的信贷,但从贷款主体类型和期限结构来看,信贷攀升反映了监管层货币信贷继续宽松的取向,也反映了实体经济真实的短期资金需求。我们对此有三个基本判断:一是企业中长期贷款环比保持稳定表明3月企业投资意愿并没有回升;二是居民中长期贷款环比上涨验证了居民房贷的放松;三是居民短期贷款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针对中小微型企业主或法人代表的个人助业贷款大幅回升,这主要是受中小微型企业信贷政策的驱动,表明当前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生产经营困境,有较大的短期资金需求。在货币信贷继续微调新增贷款大幅超预期上涨背景下,2月降准货币创造效应的集中显现带动了M2同比增速的回升。前期央行的2012年第1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银行家货币政策感受指数明显上升;货币政策感受指数反映了银行家对未来货币政策松紧的预期,从历史数据看领先M2同比增速1~2个季度,1季度的货币政策感受指数继续回升或意味着上半年的M2同比增速将不断回升。

三、收入分配改革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而收入分配改革是扩大内需的突破口。因此,收入分配改革尤其值得关注。

(一)收入分配不平衡现状

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平衡现状明显。从收入法核算的GDP来看,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这带来一定的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分配不均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正获得越来越多的政策关注。我们认为,造成收入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城镇化进程本身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但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刘易斯拐点将促进这类收入分配扩大问题的解决;二是体制不公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如国有部门的收入增长远高于居民部门的收入增长,这需要通过财税体制改革来解决。

我们同样可从中外比较和中国市级之间的比较来佐证这一观点。

首先,我们用中美住户调查数据来做比较。由于中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住户调查基本同口径,我们可以将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进行比较。通过中美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以下两点:一是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现价)比重大幅低于美国;二是美国的该比值一直较平稳,而我国该比值历年来的下滑趋势明显。即以住户调查口径的数据来看,我们发现中国收入分配格局正在恶化中。

其次,我们用资金流量表中的数据来与日韩等国家进行比较。由于根据资金流量表来计算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时,可支配收入是以总收入口径进行计算的,因此,我们需要将中国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口径调整为国民可支配收入口径。此外,有文献指出,受资金流量表编制过程中部分假设和数据资料限制,资金流量表中的要素分配份额并不准确,故我们也需对此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我们估算当前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约为45%上下,大幅低于其他国家水平。

再次,由于我们可找到以城市为单元的住户调查数据,我们可选取20个代表性城市(省会和地级市)的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市级占比分析。同时,我们选取其中18个具有代表性的省会分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6个地区进一步对按地区划分的中国市级占比进行分析。

总体而言,我们可得出以下四个基本结论:

一是中国市级(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明显偏低,且下滑趋势明显。省会占比的算术平均值从2002年的51%一路下滑至2009年的42%,地级市占比的加权平均值从2002年的47%下滑至2009年的37%;按地区划分的市级算术平均值从2002年的53%一路下滑至2009年的43%,加权平均值从2002年的43%下滑至2009年的33%。

二是从影响城市占比的因素来看,其比重高低主要取决于城市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主导经济运行模式,而城市所处地区对其占比影响不大。

三是从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欠发达城市(地区)的占比整体上高于发达城市(地区)的占比。以人均GDP为权重加权之后的占比总体上拉低了算术平均的占比,这进一步说明GDP产出较小的地区(即相对欠发到的地区),占比反而较大。以2009年为例,经济欠发达的广西玉林的占比(132%)、贵州遵义的占比(122%)明显高于经济较发达的南京的占比(37%),与杭州的占比(42%)。

四是从经济运行的主导模式来看,以私营企业为主导经济运行模式的城市(地区)占比总体上高于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经济运行模式的城市(地区)占比。以2009年为例,以私营企业为主导经济运行模式的浙江温州的占比(86%)显著高于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经济运行模式江苏无锡的占比(31%)与安徽芜湖的占比(40%)。

综上所述,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特征主要有两个:一是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在45%左右,显著低于其他国家的75%的水平;二是发达地区占比低,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经济运行模式的城市占比低。

(二)未来房价调控应关注收入分配改革

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的城镇化速度在加速状态上进一步加快,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只有收入分配改革的成功才有可能消除房价泡沫的问题。

1.房地产仍将是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

近30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处于加速状态,而且进入2000年以后,城镇化速度有进一步加快。近十年来,从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对我国GDP的贡献中可以看出,在这个城镇化高速推进时期,消费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平均41.7%的水平,而投资达到平均53.92%的水平。尽管相比同时期发达国家来讲,我国消费水平过低而投资水平过高,但对于处在大力发展基础工程和城镇化建设阶段的中国来说,这个结构是比较合理的。另外,经济高速增长将带来四个重要问题:经济增长结构的不平衡,对外贸易的不平衡,收入分配的不平衡以及资源需求加大与全球资源有限的不平衡。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城镇化的稳步推进,这意味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中国房价增速相比名义GDP增速而言在合理范围内

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并未扭曲。据我们估算,目前住宅投资占GDP比重约为5.8%左右,和美、日、韩房地产繁荣期相比(都超过6%),并没有结构性扭曲现象。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更是只有美国和日本一半左右水平。中国房价增速相比名义GDP增速而言在合理范围内。通过日韩房价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土地价格指数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走势更加契合。为此,我们以中国土地价格指数的增速与GDP增速的比较来反映房价增速与GDP增速的关系。可以看出,中国土地价格指数的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比,除了2010年的快速反弹外,明显偏低。从收益法土地估值的角度,中国土地价格很难得出有泡沫的结论。理论上,市场化条件下土地和房屋价格增长应该和名义GDP增速相符。从美日韩等国房地产价格和土地价格历史记录看,除了90年后日本的通缩时代,平均看来也证实了这个理论。目前中国民意中的房地产泡沫论隐含的问题其实并不是房价本身出现了问题,而是政府和民间收入分配状况在近年来出现了恶性趋势,百姓可支配收入增长长年赶不上名义GDP增速,百姓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太低而导致的。我们估算,如果将收入分配提升至其他国家可比水平,相当于从房价收入比考虑的房价下跌40%。

因此,房地产增速相比GDP增速而言,在合理范围内。我们预期在保障房形成规模性供应之后,商品房将逐步解除限购令的模式,改为房产税等市场化调节模式。希望年中时40个城市住房信息联网体系能及时搭建完成,给房产调控由限购转向房产税调控建立好技术基础。

3.收入分配改革成功,才能消除房价泡沫论

房价增长机理与民意和就业存在着矛盾。经济机理上,房价是由名义GDP增速决定的。当前,个人收入占GDP比重偏低,政府收入增速过高,社会产出向政府部门过度集中导致居民收入低迷,自然感觉房价过高。此外,就业是民生战略的核心,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是带动低端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房地产调控却压低了就业,这是一种矛盾。因此,为解决房价增长机理和民意之间的矛盾,必须尽快关注收入分配的调节,增加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

而收入分配改革涉及多方利益,短期内很难只通过结构性降税予以解决,关键要解决国营经济实体和社保机构的机能重叠问题。我国百姓和美日等国百姓相比,不仅要缴纳社保开支,而且所创造财富中一大部分化为国营经济实体的利润,由于国有经济体上交分红较少的原因,就加速堆积在国营经济体内部,不断增长。但是这部分财富永远不能返回来流到百姓的钱包中。与之相比,其他私营经济主导的国家中,私营企业的利润最终会以分红和股票出售等形式,返还给私人—这相当于中国百姓同时要缴纳两份社保:一份是中外一样的社保,另一份是国营经济利润的存留。

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有很多。目前可考虑的思路至少有三个,一是减少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二是通过税收、分红等政策对国有企业的利润进行再分配,加快财税制度和法规的改革,给企业让利以便于给员工加薪;三是合理设计国企分红率,征收并全额补贴给交社保的居民,增加其可支配收入。这意味着财税政策需要倾向于增加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向企业和居民让利。

因此,对房地产的价格调控只能是在收入分配改革还没有形成成熟方案之前,为了安抚社会矛盾的临时性措施。我们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短期内可考虑以房产税等市场化手段为主,以保障房体系和市场化的商品房体系两条腿走路,避免限购令调控对就业的过多影响;从中长期来看,则应以收入分配改革为导航,通过城镇化来提高中低端劳动者收入,缓和收入分配不平衡状况。

一言以蔽之,房价增速理应是名义GDP增速,但由于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越来越低,以人均可支配收入看房价增速显得偏高,但以名义GDP增速看房价增速仍属正常范围,因此,未来房价改革应以收入分配改革为导航标,通过持续进行和深化城镇化来最终缓解收入分配不平衡现状。房地产业将恢复生机,重振其在经济中的正常地位,再度成为支持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

参考文献:

[1]白重恩,钱震杰. 谁在挤占居民的收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1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