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时间:2023-03-07 15:00:41

导语:在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工程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高层建筑施工现状

高层建筑施工是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在施工中土方、钢筋、混凝土、模板、管线等多种复杂的工程环节,在这些工程环节中,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叉,造成工程组织和配合之间的复杂化。同时在社会发展中,随着各种新材料的不断引进,这就对工程施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的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中,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主要的缺陷有以下几点:

1.重建不重管的弊端

在工程项目中,从操作人员到管理人员都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以此作为规范标准来对工作人员进行约束和管理。但是在多个企业单位之中,操作人员并未曾完整良好的按照这些规章和制度去进行工作,只是将其挂在墙壁上,作为一种形式来走走过场。同时在管理中管理人员不履行相关职责,故此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时有发生,这就造成各种安全事故屡屡发生。

2. 手工作业的不合理

在现阶段的建筑操作人员多为务工农民工,这一群体普遍存在着施工理论知识欠缺,传统作业在施工中占据的比例较大。同时由于这些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具备使用各种先进设备和施工技术的能力,在业主及监理工作之下各种不合格的工程量大多都需要返工重建,这不仅造成原材料的大量浪费,而且造成施工进度和施工预算的不明确,常常造成工期的拖延。

3. 安全措施管理混乱

一般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都要明确的规定相关安全责任。科学、明确的安全管理是提高企业施工质量,工作效益的关键。但是就目前的工程项目中,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管理制度尤为混乱。首先,在管理工作中安全负责人常常都是有名无实,而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却又缺乏相应的安全防护意识,在工作中违章违纪操作现象屡见不鲜,同时组织者和管理层又很少对其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安全知识教育。其次,安全人员在工作中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和防护措施设置要求,对于脚手架的搭建和验收标准也未曾制定出明确的标准。就这诸多原因分析而言,在施工之中造成诸多的安全隐患,在加上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极容易造成安全事故隐患。

二、现代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特点

1. 高层建筑工程量大

因为我国的人口较多,地域面积有限,加上城市化的不断加快,我国高层建筑的规模很庞大,工程量相应的也很大。尤其是一些综合性、复杂的大型单位和部门,例如像写字楼、大酒店和大商场等建筑物。对于这些工程量大的高层建筑,施工的方法是要一边设计、一边施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还要与相关的部门,像客户、设计单位、施工团队等不断的进行协调、磋商沟通,精心施工,提高满意度。

2. 高层建筑高空作业多

高层建筑的高度较高,在施工的过程中,如何将要用到的施工材料运到高层,是一个难题。虽然,现在已经产生了很多工具和方法来解决这种运输问题,但是相应的技术还不够先进,主要还是依靠人力。由此造成了安全问题,在高层施工的过程中,发生人员的坠落等意外事故也是经常发生。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人员的安全保护,并做好高空作业过程中的通信、水电等问题的工作,并采取更多安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在垂直运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高层建筑工程工期长

高层建筑工程量大、规模庞大的特点自然而然的造成了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一般都需要在两年以上。所以,如何加快施工速度,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考虑在缩短装饰和结构上做文章,以此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在雨季、冬季等自然环境对工期的影响,并根据这些影响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

三、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存在的问题

1. 工程规章管理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始终存在重建不重管的弊端。现实中大多数的施工,都没有按照合理的操作流程和制度进行施工。管理涣散,不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施工,引发了一连串的问题。操作人员不按照合理的操作流程施工,导致工期延迟,没有按期完成。在施工过程中,这种行为导致建筑事故时有发生,不但影响工程建筑的质量,也对人身安全问题造成威胁。

2. 施工人员缺乏专业性

建筑工程的实时操作人员几乎都是农民工,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缺乏理论知识。他们大多数不会使用先进的施工设备,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传统作业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造成了工期进度慢,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另外,由于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的支撑,农民工在对施工原材料的把握上也拿捏不准,比如各种原材料混合比例、使用方法等。这些也导致了原材料的浪费,造成了损失。

3. 隐含的安全问题

高层建筑工程作业高,大多数施工作业都是在高空进行的,高空坠落事件常有发生。高层作业施工交叉作业较多,在交叉作业的过程中,互相造成伤亡事故也是经常发生的。还有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的特点,气候变化可能会使正常的设施变成危险状态,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事故。加上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相关的管理人员缺少安全管理,没有专业的安全防护培训,给施工建筑过程的安全隐患发生的几率加大了可能性。

四、提高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措施方法

针对高层施工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建筑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施工事故发生。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 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

针对施工操作人员缺乏专业性的问题,要对他们进行经常的培训来充实他们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了理论知识为基础,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流程合理的施工,对原材料的使用才会合理。同时,经过专业的培训,施工者的安全意识也会提高,发生建筑工程事故的概率便会大大降低。另外,还要注意人才的引进,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高层建筑技术行业,使高层建筑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2. 落实规章制度的管理

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建筑质量的保障。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从各方面不断的提高工程的合格率,要重视施工的每一道流程,每个细节,尽可能的避免任何可能造成隐患的因素存在,明确分工。“无规矩不成方圆”,组织管理人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规章制度管理,尽量避免施工现场混乱,无序的现象。比如施工的各流程土方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砌体工程,都管理安排要由专人负责,防止因分工不明确而造成的责任不清、管理混乱等情况的发生。

3. 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在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中,离不开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机械设施,他们是高质量的工程和提高施工效率的保证。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施工技术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手工操作,制约因素很多,不但造成工程质量的降低和施工进度的缓慢,还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一些有巨大安全问题的施工环节,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来代替人力,不但避免了安全问题,还提高了施工效率。所以,必须积极合理的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引进的先进机械设备,这样才能降低成本,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

五、总结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脚步的加快,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必须对高层建筑施工加强管理,不断探究发展新的施工技术,不放过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控制安全问题和建筑成本,才能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效率,才能使我国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宗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防治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鲍广鉴.王宏.深圳地王大厦主楼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J].施工技术,2008,25(2).

第2篇

1、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就主体结构的施:亡而言,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一面。从逐层施工的方法来看,基本相同。但从整个建筑来看,并不相同。主要原因是由高度增高、体量增大,带来j,施工的差异。高层建筑的施工概括起来,有“高”、“深”、“大”、“长”,4个特点。

2、提高高层房屋建筑的基础施工技术

2.1基础埋置较深

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基础师置深度,天然地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l/12桩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l,桩长不计在埋置深度以内。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高层建筑一般将地下窒建成3~4层,深达20多米,所以深基础工程已成为建造高层建筑的条件。

2.2正确处理好主房与裙房的基础关系

这是建筑功能的需要;高层建筑往往设置主楼与裙房,并必须连结在一起。主楼高裙房低,沉降不同。因此在设计与施工时,必须防止两者问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使其符合规范要求。高层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有: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基础。为了保证基础的稳定性,防止基础滑移,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时,必须解决人工地基、降低地下水位、支护工程、基础混凝土浇筑以及防止基础施工影响邻近建筑和地下管道等问题。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主要有降水及土方开挖、基坑的支护、基础混凝土浇筑等J作。

3、房屋建筑外墙的节能施工技术

3.1普通墙体施工

外墙体的砖承重墙一般采用整砖平砌,孔洞垂直方向且长圆沿墙长方向设置.空心砖不宜砍凿,不够整砖时用实心砖外砌,墙中洞中预埋件和管道处,应用实心砖砌筑,并在砌筑时留出或预埋,不得随意凿孔和用水泥砂浆填孔,避免外墙体出现通缝、不密实、冷热桥的现象。在空心砌块墙体中,施工技术部门根据设计施工图和一I:程的具体要求及施工条件绘制砌块排列图。要针对砌块建筑的墙体热阻值低、砌体和粉刷易开裂、灰缝和裂缝处易渗漏等不利因素,从施工角度采取技术措施予以确保。

3.2墙体保温施工

墙体保温系统的施工是墙体节能措施的关键环节。墙体的保温层通常设置在墙体的内侧或外侧,设在内侧技术措施简单,但保温效果不如外侧,设在外侧可节省使用面积,但粘结性差,措施不当易产生开裂、渗水、脱落、耐久性减弱等问题。造价一般也高于内设置。施工工艺一般采用抹灰、喷涂、干挂、粘贴、复合等方式。施工中应注意:

(1)按设计要求弹标准水平线、踢脚线或墙裙线,门窗洞四周宜用水泥砂浆抹宽5Omm护角。为保证保温层厚度墙面应做标准灰饼、冲筋。

(2)每次抹灰厚度以10mm左右为宜,当底层韧凝且表面有一定强度后再继续下一层。应注意保湿养护但不能水冲。砂浆硬化期问严禁撞击和振动。

(3)为防止首层墙面受到撞击后在抹灰面层与保温材料内造成孔洞,在首层窗台以下墙面加贴一层玻璃纤维网格布。底层墙外表面在墙体防潮以下,要做防潮处理,以防止地面水分通过毛细作用被吸到保温层中影响保温层的使用寿命,防潮处理采用涂刷氯丁型的防水涂料,待涂料表丽干燥后再在其表而上喷涂一层界面剂即可做保温施:

4、房屋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和养护

(1)住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再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士表面出现泌水的现象卜分常见,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必要及时清理表而的泌水。因为泵送混凝土水灰比较大,泌水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如果不及时清理干净,就会影响混凝上的施工质量。

(2)应及时按温度技术进行保湿养护①保温养护措施,为预防裂缝,应保征混凝土内外温差和降温的程度符合施工设计要求;②保温养护过程中,混凝士表面的湿度是要一直保持的,主要是为了预防温差裂缝。保温养护是提高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保温养护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弓l起的温度应力,以预防裂缝的产生,其次,也是为了减慢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再利用混凝士的抗拉强度,捉高整个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预防裂缝的产生。同时,在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保证混凝土在良好的环境下,F展养护工作,施工人员应根据事先确定的温控指标的要求,以确定混凝土的具体养护措施。

5、房屋建筑的防水施工技术

(1)水落口、地漏、过水L。这些部位处在两种材料交接处,因为混凝土和砂浆干缩和两种材料的胀缩不同,会使水落口、地漏及过水孔的周边产生裂缝。此外它也是雨水集中且容易积水的部位,H所处位置工作面狭小,施工工序又多,造成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根据节点设防原则,应进行多道设防和节点密封处理。因此在水落口、漏斗和套管的周边,预留10mm。

(2)屋面天沟、檐口。天沟、檐沟和檐口处不但容易变形,而且当受雨水严重冲II;Il,沟中也常常因长期积水、干湿交替而对防水造成严重破坏。很多工程的防水层,首先是沟中或沟沿防水层提早失效而发生渗漏,所以应在这些部位作增强层。因为天沟平而多变,施工:亡作面小,采用卷材是很不利的,当今许多设计以涂膜防水予以配套。对于天沟、檐沟和水落口处往往都涂膜增强,有一布三涂和二布四涂作法,即在天沟交角处或者整个天沟和檐口先涂涂料,再铺增强胎体,然后涂涂料1~2mm厚:在檐口处,构件断面形状复杂可采取增强空铺层处理,或先涂隔离剂或压敏型抗裂胶后弭作增强层。

(3)压顶。由于压顶处于屋内的最高处直接暴露于自然环境中.受气候影响大,受整个纵向墙体温差、结构受力变形及墙体混凝土与砂浆干缩变形的影响作用也很大,因此即使是配筋混凝土压顶,其横向裂缝也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在3—5年内裂缝均会明显地开展,配筋混凝土压顶,往往在5~8m之内就会有l条裂缝开展,不配筋混凝土在lm左右就有l条裂缝。雨水顺裂缝到墙内,绕过防水层漏到室内,因此压顶必须作柔性材料增强层。一般是作在压顶下.如果选材不当有可能会导致压顶与女儿墙分层,日前只有聚合物水泥基涂料和聚合物水泥砂浆可以用于此处防水:另一种是将防水层作在压顶上面,采取卷材粘贴或用涂料涂刷。

第3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技术要点

Abstract:The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he structure is complicated and the construction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narrow, how to strengthe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restricted cracks, the direct impact of the project in a link, is global position. The overall analysis with domestic and foreign high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ical aspects of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Keywords: high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echnical key point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高层建筑的质量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高层建筑具有资金投入较大,作业面较为狭窄,施工工期较长的特点,这就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下文主要结合笔者的实际经验,结合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进而对提高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提出了相应地解决对策。

1.关于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1.1 高层建筑混凝土的强度制约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的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应做好以下工作。

1.1.1 配合比的选定工程开工前, 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 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故尚需进行试验试配调整和现场砂石实际含水率调整方能确定砼的配合比。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 ,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 ,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 ,石子及砂土的级配影响为5%~20% ;水灰比影响为多增l% ,强度降低5%~10% ,故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制约,严格执行初步配合比计算和基准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1.1.2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养护。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数据,在配比、原材料、振捣制约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浅析其理由,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对浇筑量大的大体积混凝土应有养护案例, 以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人负责,以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案例中应以人员、水源、昼夜、养护时间要求,覆盖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采取措施, 同时注意根据规定不同水泥品种和砼的要求确定养护时间, 对于大体积砼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案例采取控温措施,不漏主要关键细节。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已测出的混凝土温度数据,及时调整覆盖层厚度或调整养护方法。

1) 如果砼内部升温较快,表面保温效果不好,砼内部与表面温度之差有可能超过控制值时,及时增加保温层厚度;2) 当昼夜温差较大或天气预报有暴雨袭击时,现场准备足够的保温材料,并根据气温变化趋势以及砼内部温度监测结果及时调整保温层厚度;3) 当砼内部与表面温度之差不超过20℃,且砼表面与环境温度之差也不超过20℃时,逐层拆除保温层,当砼内部与环境温度之差接近内部与表面温差控制值时,全部撤掉保温层。

1.1.3 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剔除试块制作的不规范现象。《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试块的制作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不能弄虚作假,保证试块的真实性。

1.2 高层建筑裂缝的制约

1.2.1 设计措施

1.2.1.1“放” 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

1.2.1.2“抗” 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不大于3 m 的构造柱, 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120mm 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用钢丝网(每边搭接不小于150mm)进行处理;特别注意梁底的砌筑要求;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

1.2.1.3“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等。

1.2.2 施工措施“放”、“抗” 相结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要制约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大体积混凝土,应着重在制约砼的温升,延缓砼的降温速率,减少砼的收缩,提高砼的极限拉伸值,改善约束和完善构造设计等方面采取措施。如选用中低水化热的水泥,充分利用砼的后期强度,掺加减水剂粉煤灰等,选择良好级配的粗细骨料,制约砼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尤其在前3 天)。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温差宜制约在25℃以内,否则因温差过大产生混凝土裂缝。

2.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及措施

2.1 高层建筑物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由于高层建筑具有施工周期长的特点,混凝土会因为时间和天气的问题而产生一定的质量问题,对高层建筑的质量提升产生了重要的阻碍作用。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提升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建筑施工技术开始之前,要根据高层建筑施工的自身特点来配置和选用不同等级的混凝土等级,并进行有效的强度试验,通过合理的配合比例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对沙石、水混、含水量进行有效控制,并严格控制配合比的计算,从而能够更好的保障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另一方面,关于混凝土泵送技术,高层建筑混凝土泵送的因素主要有:设备的泵送能力和可靠性;耐超高压的管道系统与合理布管;混凝土配合比及故障处理措施等。为此,施工前应根据以往经验,提前与混凝土供应商一起做好混凝土试配工作,明确每个高度施工段及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最优配合比,选择高性能的混凝土输送泵及配套的泵管。

2.2 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高层建筑施工中,如果高层建筑地基土质比较复杂,持力层较深,而地下室埋置深度并不大,采用桩基础是必要的。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高层建筑预制桩已经有了很长的发展历程,预制桩的质量也很有保证,鉴别承载力方法明确,使用的预应力空心管桩有较大的承载力,预制桩对高地下水位地区更为适用,但这种桩存在着耗钢量大、造价贵、施工噪声大和截桩困难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所以应采用现浇桩进行地基的施工,现浇桩适应性强,噪声小、造价低,可以作为发展重点,并努力实现机械化。当基础埋置特别深时,在施工技术上困难大,并且不易保证施工的安全,宜采用沉井或沉箱法施工,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 高层建筑的施工测量。对于高层建筑,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是重点,变形观测和垂直度控制是关键,为保证测量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相应的保证措施。一、要求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操作;二、测量仪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年检鉴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应当及时校正以保证测量精度;三、设置的测量控制点、标高控制点要设置保护装置,确保测点不被损坏;测点附近严禁堆放材料,避免影响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四、为减小测量误差的影响,要求结构主控轴线及标高控制点的投放时间尽量安排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进行。

3 结语

以上浅析了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方面的相关问题,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进展,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会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和优势。

参考文献

[1]曹万里.高层建筑混凝土转换层模板与支架设计与施工[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13期.

[2]邓文涛.高层建筑中混凝土的施工特点及技术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第1期.

第4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迅速崛起,为了解决城市用地紧张问题,高程建筑迅速发展起来。高层建筑由于功能多样、体型庞大,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技监督,保证施工质量,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将损失巨大。基于此,本文将探析高层建筑的特点及其施工技术,以供参考。

高层建筑的建筑特点

高层建筑的施工准备工作量大。高层建筑体型庞大,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材料、设备以及配件等种类放多、数量大,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的工种多,施工劳动力多,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的施工需要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准备。此外,由于施工通常在城区中心内,往往要在有限的施工场地中进行,这也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施工周期较长。建筑工程是一项繁杂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统筹规划,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制定科学的施工进度表。庞大的施工量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不能短。

地基设置较深,施工难度较大。由于高层建筑中地基承载的重量较大,导致建筑工程的地面建筑工程量大。近几年来,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频频爆发,对高层建筑工程的地基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坚固的地基一方面能够支撑上层建筑的重量,还能有效的抵抗地震等自然灾害。此外,设计建筑地基时,除了考虑它的坚固问题,还要重视地基的综合利用。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的地下一般设计成地下室、停车场或是商用。

建筑高层施工技术难度较大。随着高层建筑层数的不断增加上层建筑结构受到的风速不断加强,温度也随着降低,这些自然因素都影响着建筑物的施工。此外,建筑物的造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物的施工难度。随着层数的增加,建筑施工的原料运输困难,施工人员的安全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些都增加了工程的施工技术难度。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开挖土方之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掌握现场的地质、环境、水文等特点,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制定合理的开挖方式,设计开挖施工方案,规划施工工序。同时,要根据工程的规模、地质环境以及施工单位本身的技术条件等合理选择开挖设备。好好处理开外过程中产生的弃土,不能随意的堆放。同时,还要加强地基排水工作,及时将地下水等排出去,防止基坑出现积水问题。

为了降低地基回弹,节省施工空间,保障工程质量,要做好基坑支护工作。。在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存在极限状态时,要求施工人员工作必须达到安全标准。

同时还要提高挡板的质量,防止结构受弯破坏,根据相关标准嵌入挡板,保障深度达标,同时,还要根据土体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支护结构。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的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控制好混凝土强度,应做好以下工作。

配合比的选定。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故尚需进行试验试配调整和现场砂石实际含水率调整方能确定砂的配合比。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及砂土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l%,强度降低5~10%,故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严格执行初步配合比计算和基准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严格养护制度。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

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试块的制作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不能弄虚作假,保证试块的真实性。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结构在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造型和功能,通常会将主楼和低层裙房连在一起,为了避免高层主体和低层裙房之间没有缝隙,需要在施工之后进行浇带处理。

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回填土完成之后,场地的平整,方便上层施工,主体会和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进行,在进行上层结构施工过程中,不论是先进行高层施工,在裙房施工,还是两者同时进行,都要按照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预留一定的浇带。当高层建筑主楼和裙房都完成以后,利用微膨胀的混凝土将浇带浇筑起来,从而使其看起来是一个整体。浇收缩带的混凝土填筑,通常是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竣工之后2个月混凝土的收缩量已经完成了60%以上之后进行。在建筑结构受力相对较小的地方设置施工后浇带,通常是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弯矩不大的位置;也可以选择弯矩虽大,但是监理较小的梁、板的中部。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较小,

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剪力墙;施工缝;解决措施

中国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在高层建筑结构经常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剪力墙中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对高层建筑的质量以及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抗震性以及耐久性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高层建筑剪力墙中施工缝的留设位置以及质量保证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施工经验对混凝土外墙施工缝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以及质量保证措施进行了分析介绍,并对抗震设计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一、后浇带施工技术。

1.1后浇沉降带的做法。

在建筑基础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与低层群房的基础是同时施工的,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建筑场地的平整,为上部结构的施工提供方便。在上部结构的施工中,无论是先开始高层的建设还是低层群芳的建设,都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预留后浇带。当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连接时,应该预留出施工后浇带,等到主体施工结束以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浇筑,使用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如果进度不紧张,最好拖延后浇带的施工时间,因为在建筑过程中,各主体已经完成了60%~80%的沉降量,可以有效的降低高层楼房与裙房之间的沉降差异。剩余的沉降差异所产生的结构应力,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可以承担。

1.2、后浇收缩带的做法。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该在主体结构完成之后两个月之后进行,因为在主体结构施工结束之后两个月混凝土的收缩已经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后浇带的施工位置应该设置在梁板变形缝的反弯点附近这些位置的结构受力较小,并且剪力和弯矩都不大。后浇带也可以设置在弯矩大、剪力小的梁、板的中部。对于施工后浇带的配筋也有要求,当梁板的跨度较小时,可以一次设置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以及规定将钢筋断开,但必须在混凝土补齐之前焊接好。后浇带配筋的设置是为了职场混凝土由于陈静差异而产生的结构应力。

对于施工后浇带的宽度设置也应该以施工方便为原则,一般设置在700到1000mm之间。为了保证施工后浇带混凝土的连接牢固,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通常设置为直缝。对于板。可以设置为斜缝,梁和基础设置为企口缝。

二、混凝土外墙施工缝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2.1、混凝土外墙施工缝存在的质量问题

在高层建筑中剪力墙施工缝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有夹渣、烂根和拔台等。高层建筑剪力墙中施工缝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如下所述:第一,座浆不均匀;第二,墙根中的垃圾清理不及时;第三,模板的支设不牢固;第四,剪力墙跟的底部模板密室不严,存在缝隙;第五,墙根地面以及墙模板底部平整度不够。

2.2、混凝土外墙施工缝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上文中对剪力墙施工缝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分析,笔者对产生该质量问题的末端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墙模板的支设方案不合理。

施工过程中在进行施工缝位置的模板支设时采用的方案很简单,使用的普通的模板支设方案,并没有对施工缝进行特殊的处理和加固,因此会造成施工缝处容易产生漏浆和拔台现象。

技术交底不详尽。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在进行施工缝的交底工作时所进行交底内容较少,不完备也没用针对性。然而施工缝的交底工作是进行施工指导的重要性的材料,由于交底工作的不详细为施工缝的质量埋下了隐患。

工人的质量意识浅薄。

由于施工人员的综合水平不高,质量意识浅薄,因此在搭设施工缝模板时没有高度的重视,振捣不合理也会造成蜂窝、拔台、鼓模、漏浆等现象。

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模板都是重复多次使用,导致模板的承载力不足,无法得到设计承载力,极易产生弯曲,当模板受力过大时就会造成鼓膜、漏浆问题出现。

三、混凝土外墙施工缝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通过上文对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缝出现质量问题的末端原因的分析探讨,笔者结合施工经验提出下列几条防治措施。

3.1、为了保障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缝的质量达到要求,就应该不断改善混凝土外墙的施工缝的模板搭设方式,支设模板时应该将外墙模板延伸到下层剪力墙的第一个对拉螺栓口处,然后使用对拉螺栓来固定,除此之外,为了避免漏浆还应该将双面胶贴在施工缝上。

3.2、编制合理完善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和质量标准

为了确保施工缝质量应该编制一份合理完善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然后要对施工班组进行详尽及时的技术交底工作。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缝施工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设计标准进行,目前我国的技术标准还不够完善,施工过程中应该按照国外先进的技术规范来进行,并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善。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体制也不尽合理,亟待完善。可以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严格约束从业人员及结构的资质,并且大力推广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相关规范、标准。

3.3、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

为了保障高层建筑剪力墙的施工缝的质量就应该制定一个完善的责任制度,将工作任务和责任划分到个人,并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工序严格把关,避免在之后的工作中存在上一道工序遗留的质量问题。施工人员是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为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领导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并落实责任制度。这就要求建筑部门领导全面落实责任制度,对施工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从单位的领导到项目负责人再到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层层的落实下去。只有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并将其落实,才能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质量。

3.4、对设计图纸要求详细、严谨,并在设计时考虑经济性

由于施工人员的综合水平差异较大,为了确保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看懂图纸,设计人员就应对设计图纸进行跟严格、更详细、更严谨的说明,避免出现因错误理解图纸导致错误施工的现象出现。与此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海英考虑经济性原则,避免出现资源的浪费。

3.5、施工材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保证施工缝的质量,避免出现质量缺陷就应该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对裁量的周转周期做到心中有数,除此之外,还应高保证施工过程中所用模板、卡子以及钢管等材料的质量。

第一,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第二,实行工程监理制。监理单位有权对水工过程中违反施工程序以及质量出现问题的情况进行控制。监理单位也有对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的情况严加管理,监理有权责令其停工、返工;或者与相关部门会商后采取更为严厉的处罚措施;第三,建立建全质量保证体系。这就要求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都做好自身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第四,施工过程中,要把质量控制放到第一位,要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

结束语:文章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缝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产生质量缺陷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探讨,并根据施工经验给出了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兹留柱,齐建忠,梁晓威.浅谈混凝土外墙剪力墙施工缝施工质量的控制[J].科技信息,2013,22:390.

[2]张利明.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施工质量问题分析及加固处理[J].建设科技,2013,18:83-84.

[3]姚丽华.建筑施工中的框架剪力墙施工技术浅谈[J].城市建筑,2013,24:107.

[4]吴驷,邓潘荣,佟铁.《微机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CAD系统设计和研制的系列讲座》(十一)——MTCCAD系统的剪力墙施工图[J].建筑结构,1994,02:61-62.

[5]于海才.高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缝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工人,2012,03:6-7.

第6篇

【关键字】高层建筑;改进措施;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高”。这也决定在,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危险性,所以,对于建筑安全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另一方面来说,这也使得工程量增加、工程周期增长,需要进行大量的浇灌混凝土,更多方面的管理和问题的处理需要重视和改进。

一、关于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进行分析

首先,任务量大。在相同的占地面积情况下,不管是前期的地基量,还是后期的地标建筑任务,高层建筑的工程量,因为“高”远远的超过了普通的工程施工量。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施工单位比较多,尤其是在建筑层次较高的施工中,需要不同施工公众的有机配合和施工环节的有效协调,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整个建筑施工的高效性与科学性,从而取得预想的建筑效果。

其次,高空作业比较多。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的进行高空作业,许多的建筑材料必要通过高空运输才能进行传递。很多工作也需要人工进行高空操作,危险性相对来说比较大,因此,安全保护的工作至关重要。

再次,施工的工期比较长。高层建筑的工程量非常大,工作难度也较大,建设工期也长于其它的工程建设周期。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人员和部门进行密切的合作,这就加大了建筑的复杂性。一方面来说,要时刻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来说,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运输和管理,必须花费一定的人力和时间进行调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延长了施工工期。

总而言之,高层建筑的建设施工是一项细致而漫长的工作,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和施工人员素质的提升来保证建筑施工任务的完成。

二、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1、高空作业的危险性比较大

由于建筑物的高度问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建筑原材料的运输非常的困难。而且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材料运输的危险性和难度全都随之增加。一方面来说,要加大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保护,另一方面,对于运输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密防止高空的坠落物以及意外人身伤害事故。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施工的技术人员也会随之增多,对于人员的管理上也会增加一定的难度。在这种危险性较大的施工环境下,如何保证施工的顺利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已经成为了高层施工建筑的核心工作之一。

2、高层建筑物的地下基础建设费用高,难度大

对于高层建筑物的地下基础见者,是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在牢固的地基之上,才可以进行其他建筑物的建设和施工。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物的地基要比普通建筑物的地基向下开挖更深的深度,才可以保证上面建筑物的稳定性。这也带来了高层建筑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在很多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在进行高层建筑地基的开完工作时,还要考虑到整个开挖工作对于这个地区的地质构造的影响和破坏。为了降低对于施工附近的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破坏力,很多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经常采取保护支撑结构。这样的施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建筑周围地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是,大范围的保护支撑措施会耗费大量的工程费用。在这样的请款下,许多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省建筑投资,经常在支撑设备的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无形中增加了施工的危险性,阻碍了安全性能的提高。

3、技术要求高,建设周期长

高层建筑物工期比较长,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气候因素,雨水的冲刷,气温的变化,阳光的照射等等,都会影响到施工的技术和施工的材料。不如不结合防范措施,那么就会大大增加高层建筑的安全隐患。

三、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

对于高层建筑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一一的进行解决,从而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为花了建筑物的稳定性,提高了人们使用的安全性。

1、严格控制材料

建筑材料的选用是影响建筑物施工技术的主要因素,它会直接的影响到整个工程见者的安全性能。比较好的建筑材料,可以有效的承担气候、水文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严禁施工人员的为了个人的一己私利,导致不合格的材料流进建设施工过程中。要在源头上解决有关高层建筑的技术安全问题,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高效。

2、采用新技术,加强施工的安全性

高层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安全性能的要求比较高。因此,要通过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提高建设过程的安全性。不断是在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上还是施工技术的上都要进行主动的技术变革和技术革新,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完成预期的施工结果。

3、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新技术的大规模使用,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在现阶段人才引进不被允许的条件下,那就加强对现有技术人员的提升和培训,尤其是要加强对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解决和培训。纠正员工的不科学操作行为,使之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与此同时,还要组织这些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的学习和培训,从而在将来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游刃有余的使用这些新技术。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推动人才的队伍建设,给高层建筑施工工作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

4、加强多个技术环节的配合

多种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有效配合,才可以发挥最大的优势和作用。因此,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技术程序。严格按照施工技术的要求,有计划的开展自己的工作,加强各环节的密切配合,避免了无序管理和施工给带来的技术混杂和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系数。有效的提高新技术的利用率,实现整个工程的任务目标。在高层建筑的这个大工程量中,如果各自为战,不加强各自的协调,那么就会很容易的出现施工环节的技术和安全问题。轻则浪费建筑资源,应先各施工进度;重则导致安全隐患问题的出现。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以及高层建筑施工中经常出现的技术问题开始入手分析,从多个方面提出了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加强多方面的改进与配合,共同促进高层建筑质量的提升与改进,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参考文献:

[1]邵东伟,李志清,张文伟,高层建筑地下室侧墙早期裂缝原因及预防措施 [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0)

[2]司有宝,庄宇,竖向变形差异对高层结构的影响 [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

[3]梁枢果,可调液体质量阻尼器对高层建筑侧移―扭转风振响应的控制[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10)

[4]张守亮,赵翠香,王惠清,秦爽,论高层新建建筑物的防雷施工监督与管理 [A].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2010 (02)

第7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施工;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住房和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城市中,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满足更多大众的需要,高层建筑成为解决此问题的主要途径。但是,现如今高层建筑整体结构较为复杂,施工周期较长,要在安全施工的前提下,顺利完成工程建设,就必须严格控制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问题,探索与创新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以此来保障高层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我国高层建筑施工的现状 高层建筑是解决土地资源紧缺及人口增长过快问题的重要手段,具有建筑高、楼层多、结构复杂多样等特点,对施工技术的要求特别高,不仅施工工期长,对结构荷载的科学性、施工完整性等的要求也很高。所以,近年来国家为确保高层建筑的顺利施工,不断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引入施工合同制、项目招投标制等制度来加强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安全监控、质量监督,同时不断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全方面的、科学的考核以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1、施工技术高。我国的高层建筑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还在发展钢混和钢结构。钢筋混凝土一般以现浇为主,因此,需要重注研究钢筋连接、建筑制品、工业化模板、高性能混凝土等施工技术。同时,我国高层建筑的防水、消防、装饰、设备等要求也很高,在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使用功能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消防设施的要求比较高,地下室、厨房、屋面、卫生间的防水也比多层建筑要求高。这些都给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2、施工工期长。高层建筑的工程量一般比较大,这就决定了它的施工周期也比较长,一般来说,施工周期至少为几个月,有的需要几年。为了获得更大的综合效益,一般要缩短工期,这要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所以要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序。 3、高空作业多,危险性大。高空作业多是高层建筑施工中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施工中用到的设备及材料也都需要在高空中垂直运输,运输距离会随着楼层的不断增高而增长,所以高空作业是一项危险性很大的作业,在进行高空作业时更应该注意安全问题,在考虑通信、防火等问题的基础上还要预防高空坠物事件的发生。 4、工程量较大。体积大是高层建筑的一个特点,因而对应的施工量也很大,施工时需要较多的大型施工设备及较多的施工人员。另外,由于工程设计存在较大的难度,所以要花很长时间去完善以保证建筑的质量,有时候在工程中还需要边设计边进行施工,给工程的管理和组织都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难度,所以整体工程量很大。 5、埋置深度大。高层建筑不能建豆腐渣工程,要尤其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建筑施工过程中,有的地区风速较大,在保证建筑上部结构稳定性时需要埋置较大的深度。地基的埋置深度应是建筑高度的1/12。

三、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分析

1、深基础施工技术

我国地区辽阔,地质差异很大,高层建筑的基础更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如果地基土质较复杂,持力层较深,而地下室埋置深度并不大。则采用桩基础是必要的。从我国少钢的国情出发,不宜采用钢桩,宜侧重发展现浇和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桩。预制桩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质量较有保证,鉴别承载力方法明确,近年使用的预应力空心管桩有较大的承载力,预制桩对高地下水位地区更为适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近年有了较大的发展,机械钻孔已经发展到直经1m 左右,且人工挖孔直经大,荷载大,但应十分重视安全施工。现浇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适应性强,噪声小、造价低,可以作为发展重点,并努力实现机械化。当基础埋置特别深时,在施工技术上困难大,并且不易保证施工的安全,宜采用沉井或沉箱法施工。

2、预制模板技术

施工工期是关系建筑施工成效好坏的关键环节。对高层建筑施工而言,同样也是如此。鉴于结构施工重复性高的特点以及竖向结构施工的优点,我们采用滑模法与爬模法来有效控制施工工期,并提高主体结构的整体性能。滑模法与爬模法是实践中非常有效的施工方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施工的实效性。两者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主要体现在:首先,它们的结构整体性好,机械化程度高;其次,它们对组织管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在结构物立面造型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最后,它们对施工工期与施工成本的控制都有着极为迫切的需求。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预制模板技术,将滑模法与爬模法付诸实践,以实现缩短施工工期与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3、混凝土工程中的施工技术 混凝土工程进行施工时要首先检验混凝土的质量,最主要的检验指标是抗压强度。抗压强度是由水泥、水量一起决定的,高标号对应高配置强度的水泥。所以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要对标号进行一一核查,严禁标号错误的出现。此外,混凝强度还有一个影响因素是水灰比,要进行反复试验保证混凝土水灰比是最优的配合才能保证混凝土高质量。 4、钢结构施工技术

建筑物的钢结构生产具有工业化强度高, 施工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极为广泛。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主要可分为高层重型钢结构、轻型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等不同施工类型。 由于钢结构的热传导性十分突出,导致高层建筑的钢结构部件在经历火灾时,极易因火灾等产生的高温以及相关灾害而招致毁灭性破坏。 因此,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必须考察建筑物的防火设施,防火装备及紧急避难所等在内的配套设施设计与施工。

5、结构转换层中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下部结构对轴线空间布置的要求较大,对上部分的要求小,这与建筑结构设置的要求恰好相反,从而导致了功能与布置结构之间的矛盾,所以应当采取反常规的方法进行布置,即在有些楼层设置转换层。另外,在结构转换层中,为了避免转换层过高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应尽量使转换层不要太高。

6、电气施工技术 电气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主要包括照明系统、自动报警系统、通信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建筑电气工程设施具有系统结构复杂、电能耗电量大、铺设线路工艺方式多样且复杂等特点。因此,应针对电气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采用合理的施工思路、科学的施工技术。在照明系统中,应当注意对走廊、地下车库及楼道等临时用电的场所预留好照明设施的位置并做好保证今后照明安全的预前工作。在设计线路走向时应减小它对高层建筑外观的影响并保证线路安全。另外,由于高层建筑是地区较高的物体,容易遭受雷击,还要做好防雷设施的设计,利用地梁、柱内主钢筋、建筑桩基等做防雷接地的引线,增强防雷效果。 7、后浇带施工技术 在实际建造高层建筑时,主楼一般都会与裙房连在一起,连接形式一般是裙房围绕在主楼周围,所以裙房和主楼在施工中都必须使用变形缝分开来保证沉降差限度。但是,设置变形缝会使高层建筑的平面布局发生变动,这时就需要使用施工后浇带技术来弥补上述情况的缺陷。裙房与主楼之间的梁板也应留出施工后浇带,然后在主楼结构完工后用混凝土把它浇筑起来,从而减小沉降差。 在应用这些建筑施工的基础技术之外,还应注意一些施工的技巧,如突出主楼的建设、把结构和基础施工作为主线、把垂直运输体系作为支撑等。

结束语

总之,高层建筑工程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同时它也将是未来建筑工程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由于建筑行业一直在追求功能多样化以及体型复杂化,高层建筑也在不断向技术先进、外形多样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推进和完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进一步完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是促进高层建筑工程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军涛. 试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

第8篇

可想而知,高层建筑对于混凝土的需求量是相当大的,因此对混凝土的质量一定要控制好,并且由于高层建筑施工的时间长,再加上可能会受到气候等工作条件的影响,使得混凝土的强度离散性扩大,严重者则导致质量不合格,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我们就需要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1.1合理控制和选定混凝土的配比

在建筑施工开始之前,我们需要根据建筑不同的设计和施工要求配置好不同强度的混凝土,并作级配实验进行测定,根据级配报告的结果在做配合比实验,从而使在实际施工的时候能按照合理的混凝土强度来施工。而且还有资料显示,当砂含水率过高时,混凝土的强度会下降15%~20%,砂率会下降2%~3%,同时水泥量的影响和石子及砂的级配的影响均为5%~20%,由此可见,他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他的控制。

1.2制定合理的养护时间,严格实行养护制度

混凝土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使用中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但是有关调查却发现,有很多的工程在使用混凝土时虽然对配比、材料选择、振捣控制方面的要求很严格,但仍会出现混凝土的强度不够的况,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没有充足的养护时间,经过实践和专家的测试都表明养护对混凝土的强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建立严格的养护制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3对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力度要加强

根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对于合规的混凝土应有相同的强度等级、相同的期龄和基本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由于高层建筑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比较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不可以笼统的来评价混凝土的强度,而应该分批分不分的来评定,并且还要加强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力度。2.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中的“三线”控制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中“三线”指的是轴线、标高线和垂直度。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比较严格,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所以在高层建筑施工时“三线”的设定会有不准的现象,因此。我们对于高层建筑中的这一难点———“三线”控制要加强。

2.1对轴线的控制

2.1.1轴线的传递

在高层建筑的建设施工过程中,为了对轴线进行有效地控制,我们可以先把一层的轴线控制好,在复核轴线的正确性之后,再以它为基准,预埋多块200*200*8mm的高板。应注意的是要在它的最长纵横向预埋,并且还要准确的标出轴线的控制点,这样在二层及其它楼层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就有了参照,以轴线传递的方法,以一层为基准,在同一层相应的位置上也预设200*200mm的方洞,并用大线锤对下层的控制点进行引测,还要用经纬仪等仪器对它进行校正,对于各层的轴线和细部尺寸线也要放出来。

2.1.2对过程线的控制

对过程线控制的关键是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我们可以选择用18mm的优质胶合夹板来浇筑剪力墙,我们既要保证剪力墙的平整度又要保证他的垂直度,这就要求我们对内外墙的固定组合进行合理的制定,还要控制好剪力墙的四角,控制它的垂直度偏差,并且在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对线性控制目的的实现,我们可以选择在剪力墙的外平面的腰部和顶部挂双线,使线和模统一,如果有不良的情况则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并调整。

2.2对标高的控制

为了对标高线进行控制,我们可以在预控轴心的洞口进行标高定位,并对其的定位进行复核,来提高标高的准确度。同时要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洞口的模板支撑度也应加强。我们还要防止由于细小误差的存在而使累计误差过大,所以我们要提高洞口控制点和外层复合点在同一水平面的标高的准确性,从而实现对标高的控制。

2.3对垂直度的控制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我们还要加强对它的垂直度的控制,我们在测量垂直度时可以采用吊线的方法先对高层建筑的四个边角柱进行垂直度的测定,保证高度的垂直度,在其达到100%的垂直后,再对其进行固定和加固混凝土。等到四个边角柱拆模后,再以它为基准控制整个平面的垂直度。再对垂直度进行控制时我们还可以采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垂直度的校验,从而使垂直度的准确性提高。

3.对建筑裂缝的控制

在建筑过程中有些轻微裂缝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产生的裂缝主要有运动、不稳定、稳定、和闭合等类型,然而为了高层建筑的质量和整体的美观性,我们要尽量减少裂缝的产生,因此对建筑裂缝进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为了有效地控制建筑裂缝的产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尽量避免使用高强度的水泥,在使用混凝土时可以搀和上外加剂,并且要预计外加剂对混凝土强的的影响。

(2)为了减少水和水泥在高层建设中的用量,也是为了减少泌水、收缩和水热化的可能性,我们再对砂石进行选择时可以选择最大粒径砂石,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的,我们可以知道,比如:用5~40mm的碎石和用5~25mm的碎石相比,每立方的用水量可以减少6~8k,而且水泥的用量也会在每立方的情况下降低15kg。

(3)我们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的产生,为此,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失振和过振的情况,可以采用二次振捣和二次抹面的方法来避免气泡和水汽的产生。

(4)我们可以采用线盒增设钢筋网带来防止裂缝的产生。

(5)再进行砌筑时,我们可以等填充墙快接近粱底时留出一定的高度,等砌筑完成后间隔适当的时间在进行补砌,除这些措施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分缝分块施工、分层浇捣等方法来减少裂缝的产生。我们在对裂缝进行控制时,重要的是要注意构建的湿润和温度的保护,因为如果水分的蒸发过快,内部就容易发干,从而产生强烈的收缩作用,这就很容易使使混凝土因过干收缩而裂开。因此对于高层的建筑大体积的混凝土使用中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温度的控制而言,温差过大过高也容易使混凝土膨胀或是收缩,从而容易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因此我们应该做好混凝土的温度监控工作,尽量使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以内。

第9篇

关键词:高层施工;高层建筑;技术要点;管控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速度,各类建筑工程随之与日俱增。由于受城市建筑用地的限制,高层建筑的比例越来越大,引高层建筑本身楼高层多,其对施工技术要求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为了有效地确保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必须采取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对高层建筑工程进行施工,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应当控制施工质量,这对于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较一般的多层建筑而言,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因为高层建筑比一般建筑要高出很多,并且工程量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造就了高层建筑不同的施工特点。

1.1高空作业多

高层住宅工程的高度一般比较高,高空作业较多,大量的制品、材料、人员、设备都要经过垂直运输到高空,这样就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垂直运输作业量较大。为此,在施工时,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搞好高空安全保护,对高空用电、用水等问题要加强管理,同时要防止因高空物体不慎坠落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1.2高层建筑一般基础较深

这主要是由于建筑高,体量大,因此支撑高层建筑的地基必须达到足够的强度,所以多采用深基础,持力层嵌入微风化岩层。高层建筑地下室深,面积大。这主要是由于需要满足建筑功能方面的要求,也要解决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抗浮问题 。

1.3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中抗震要求较高

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要求比多层建筑还要高很多。多层建筑中一般是以砖混结构为主,而砖混结构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的施工,高层建筑则主要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然而钢筋混凝土一般来说都需要现场浇灌,而且高层建筑的抗震要求较高,因为地震的不预计性使得对结构的抗震设计很难与未来实际发生的地震相符合,地震烈度与地震震动的加速度的实际分布并不符合,在软弱场地上,地基失效会加重地震烈度。这些问题都给高层建筑的施工作业带来了很多问题。

1.4高层建筑施工周期较长

在高层建筑中,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比多层建筑而言要长很多。多层建筑的施工周期一般就在十个月左右,而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一般来说是两年。如果想要缩短期,就必须从装饰和结构上入手,选择合理的模板可以提高施工的有效性,有效的缩短工期。

1.5高层建筑施工条件复杂

高层建筑的施工一般都是在城市进行,因此高层建筑一般都是在建筑密集的地方施工,在施工讨程中,要保证现场的材料和设备的数量不要过多,并且要做好对周围建筑物的保护。

二、建筑施工的高层施工技术要点

2.1 高层建筑的地基与测量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要做好建筑地基测量工作,若地基土质较为复杂,持力层较深,那么应当采取桩基础施工技术。由于预制桩存在着造价高、耗钢量大、截桩困难、施工噪音大等弊端,所以应当采取现浇桩施工技术进行地基施工,运用现代的施工机械设备进行辅助施工,确保桩基础施工质量。当桩基础埋置较深时,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应当采取沉井或沉箱法进行施工。

2.2 泵送混凝土技术

泵送混凝土技术目前来说是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中的最主要施工技术。合理的运用泵送混凝土技术不仅可以解决高层建筑施工中垂直运输的困难,而且可以给高层建筑的施工作业带来了很多方便。在这项技术的推动作用下,混凝土的泵送高度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大大的节约了人力资源,从而缩短了施工周期。

2.3 逆作法施工要点

逆作法是高层建筑工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施工技术,所谓的逆作法是相对于传统做法而言的,具体是指沿着高层建筑的支护结构或是地下结构的轴线,在建筑内部相关位置处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组成支撑结构,并以此作为整个施工过程的重力承载结构,并由此开始浇筑向下开挖的土方和地下室结构,直至持续到封底板为止。这样建筑的一层楼面便顺利施工完成,然后便可以此为基础逐层向上进行施工,这样地上的结构便可以和地下的结构同时施工。

2.4 抗震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必须通过抗震结构的概念进行设计和施工,使设计者和施工者对结构在地震的承载作用下的变形特点和受力特点达成一个宏观的认识,这样就可以从宏观上掌握地震力对高层建筑结构的破坏形式,从而对结构的影响程度有一个较为确切的估计。在大地震来临时,抗震施工技术可以尽可能的降低对建筑结构本身、人身、财产等方面的损失。同时,结构的刚度变化是影响结构变形和受力的一个主要原因。在结构建筑设计中,结构整体刚度变化处包括结构的底层、转换层、结构构件的截面变化处、加强层、设备层等这些位置。因此在结构的中上部必须约束了剪力墙的弯曲变形,使结构整移不致过大。框架对剪力墙位移的约束方案常用的有设密柱、转换层或在结构顶层设柑架梁等,这种抗震施工技术有效的解决了高层建筑中抗震的难题。

2.5 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2.5.1 在对转换层模板进行安装时,应当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对立杆、方木、横杆的间距进行严格控制,同时还应按照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设置剪力撑,而立杆下必须设置垫板。

2.5.2 当转换层的荷载相对较大时,可采用一一对应的加固方案,这样有助于确保各个转换层之间的荷载传递。

2.5.3 模板安装的质量应当符合GB50204 中有关的规定要求。同时为了对梁板进行有效地监控,可采用水准仪进行,观测应在浇筑振捣前进行一次,并每间隔半小时左右进行一次观测,然后比较两次观测的差值,若超出标准值应当立即停止浇筑,并查明原因然后进行解决处理后方可继续浇筑。

三、加强高层建筑施工的管理方法

3.1 做好图纸审查和施工预案工作

保证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第一步是做好高层建筑设计的图纸质量。为了防止因设计原因而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企业应加强图纸的审核工作,对存在问题的设计方案及时提出意见,例如:设计不合理、施工无法完成或无法保证施工质量等,结合实际加以修改,消除隐患。设计是建设的重要阶段之一,设计合理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质量。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为了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施工企业应编制严谨、详尽的组织和管理方案,即施工预案工作。并且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提出相应的措施等。

3.2 控制好施工的进度

现代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建筑规模庞大、施工周期长、工程结构复杂和涉及的相关单位多等。为了有效地控制建筑施工进度,需要全面细致的分析预测影响建筑施工进度的因素,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利用有利因素的效果,还可以有效预防不利因素的影响。为了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前制定预防措施,影响发生时采取有效对策,施工后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在高层建筑施工时,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干扰因素等,导致施工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发生偏差。为了减小实际进度与计划的偏差,对高层建筑进度进行动态的控制,应对实际情况和原施工计划做一对比,分析偏离计划的原因,再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修改补救,必要时需要对原施工计划进度进行调整。

3.3 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做好高层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加强工作人员的素质,使企业的领导者、组织者、操作人员等都真正的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企业要建立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队伍,来提高企业的施工技术,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结语

成功的施工技术管理不但可以促进高层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还可以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前进,同时也有宜于建筑企业的发展。我们应不断摸索、开拓创新,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发展完善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永杰 东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管控。河南科技,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