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任务型教学

时间:2023-03-07 15:00:51

导语:在任务型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任务型教学

第1篇

任务型学习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任务型教学要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并且任务型教学所设计的任务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的原则。

任务型教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任务型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承担一定责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容易体会到成就的,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任务型学习中,人际交往的机会较多,思考的机会也较多,还伴有较多的决策、运变机会,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发展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

在现代生活中,不管是在书本上、电视上、物品标签上,还是在其他东西上面都常会看到缩写词。因此,如何通过设计一些趣味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我自己的一次任务型教学设计实例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What is CCTV in Chinese?

任务:学习英语字母后,让学生收集缩写词。

目标:(1)学会字母、会读、会写、体会英语的广泛运用。(2)能按字母表顺序对所搜集的缩写词排序。

语言技能: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

过程:(1)布置任务。1.教师用卡片向学生展示一些缩写词,如:CBAIDUFOBBCNBAWTOGDP。2.让学生个别或分组朗读所展示的缩写词。3.让学生自愿组成几个小组,搜集缩写词,并写出其中文意思。(2)告诉学生何为字母表顺序,并要求学生把收集到的缩写词按字母表顺序排列。(3)分组完成任务。(4)对所写的缩写词进行评估。

第2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115-01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积极探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知识传授比重大,语言实践训练缺乏等问题。《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倡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笔者利用任务型学习活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的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任务型教学的背景及理论依据

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教育传授性的,而是经历性的。过程是第一性的,而内容是第二性的,任务型学习就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在任务目标的驱动下,学生可以利用一切信息资源,采用多种手段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学习的目标性、过程性、综合性和对思维的挑战性等都较好地体现了现代语言教育中关于交际能力、认知过程、感受与经历、信息分析与整合、学习策略以及合作学习等理念。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思考

“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而且为了运用而学,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所设计的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任务型教学应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与现实有着某种联系,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交际,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欲望的交际问题,让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在英语教学中,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两者关系密切。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是教学任务的设计者和排列者。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找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恰当地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在多个任务同时存在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排列和组合任务。

三、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应分为接受任务、准备任务、执行任务、报告任务到分析任务四个环节,学生们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

在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任务型学习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上来,并对学生的使用语言表现做一些适当的纠正和调整。在充满“变化性互动”的英语课堂上,从接受任务、准备任务、执行任务、报告任务到分析任务,学生一直处于积极、活跃、变化的活动中。活动越多,学生可理解性的输入越多,语言习得就越多。就是在不断的挑战、刺激和激励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步得到训练、培养、加强和巩固并发展成为良好的习惯。

四、对任务型教学的几点思考

1.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各项任务的完成离不开真实的交流,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提高。笔者在《Go for it》七年级(上)7单元Whatdoes he look like?的任务设计中,紧紧围绕句型What does he look like? He is short.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语言的交流,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2.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的环境。因为真实的场景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不受任何约束地真正体会语言,理解语言并大胆地运用语言,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笔者在《Go for it》七年级(上)7单元What does he look like?的任务设计中,让学生为自己喜爱的明星,科学家,自己身边的老师,同学画像,编歌谣,帮助别人写寻人启示等,都是很真实的情景,学生们在其中也体会到了所学语言的真实性与实用性。

3.外语教学中,不存在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同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中小学英语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实施教学模式,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评估实验的效果,在验证别人的发现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4、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易难合理。任务太容易或太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任务型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完成较难任务时对学生也不能使用母语,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讲英语。

第3篇

一、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的基本

任务型教学是外语教学工作者经过大量的外语教学与习得研究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式。

二、任务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任务型教学,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为此教师应做到: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中加以运用;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

任务型教学的课堂设计的好坏,与课堂效果,课中任务完成的好坏紧密相关。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优点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优点是:有明确的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动机;容易看到成就,体验成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到自我不足,有利于激发自我完善,启动不断学习的内动力;有更多习得机会;学生跟组活动,更加自信。

四、任务型教学活动的目的

1.学习人际交往

学习在人际交往中,自如地采用恰当的技能,使用所学的语言与他人交流信息,交换意见,沟通感情,建立和维持某种人际关系。

2.学习从社会媒体获取信息

学习灵活运用不同的输入技能从社会媒体获取用所学语言表现的信息,并自如地运用输出技能,将获取的信息付之应用。

任务型教学途径强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或仿真的生活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通过在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我认为要成功地运用《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开展教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的任务设计能力。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效调控语言学习中各种相对因素的平衡关系,及时调整任务的设计及进程,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还应通过及时的教学反思,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任务的设计与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设计任务中的缺陷并加以改进,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2]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4篇

一、任务型教学设计的原则

第一,情境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是指在任务设计中,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同时,履行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活动应贴近真实生活。教师设计的任务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更易于学生理解,进而使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提高其语言运用技能。

第二,从实性原则。在任务设计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阶段和认知水平,来设计任务,尽量避免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当地具体的教学条件,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任务,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

第三, 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时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后面的任务要建立在之前任务的基础之上,它们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具有统一的目标指向;同时,教师在开展每一项任务时,也要确保其实施步骤和程序的连贯和流畅。

第四,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因此,在任务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考虑任务的趣味性。机械的、反复重复的任务类型可使学生失去参与任务的兴趣,因而任务的形式应多样化可以使其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

二、实施差异性任务教学

素质教育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和个性品质差异,尊重差异,并把此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差异性教学原则,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孔子是我国最早提出“因材施教”这个教育理念的人,他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正是针对每个人的个别差异所设想并实施的教育方法。现在教育也认为:每个学生的心理个别差异既是教育的结果,也是教育的一种条件。只有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地教育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这种差异性任务教学,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别需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训练机会,使好学生不再感到吃不饱、差生也不再感到吃不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有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当然,每个学生都处于不断变化中。低学习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发展为高一学习层次,而高学习层次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有所退步。所以,教师在设计英语学习任务时要考虑到这一点,关注学生的点滴变化,使任务的设计更有针对性。

三、任务后实施有效的评价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结果的评价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坚持多元评价标准。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任务结果时,不能单独看其对知识掌握的状况,还要对其能力进行评价,这种多元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学生完成英语演讲、英语话剧表演等任务之后,教师除了对其英语词汇、语音的掌握进行评价外,还要评价他们的想象力、表演能力等。第二,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自评要求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评价,看到取得的成绩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积极调整学习目标以及学习策略和方法,逐步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互评则要求学生客观公正地对同伴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互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找到与别人的差距,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并且有助于学生相互督促、相互学习,增强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第三,师生间互评。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的评价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无论是在英语知识掌握方面。还是在对任务的熟悉程度方面,教师都高于学生。教师可以更好地去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另外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注意采用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而不能只看结果。同时,学生也可以对教师设计的任务展开评价,比如任务设计哪方面不太适合学生、怎样设计会比较好等。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对教师任务所作的评价,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使设计的任务更加适合学生。

四、承担任务不同阶段的角色

第一,组织者。组织者是老师最重和最难的角色,课堂活动的成功与否取决了老师的组织。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该向学生明确介绍他们的具体任务是什么,他们将要做什么。同时,合作性的学习任务,教师要计划好如何分组、如何开展活动、如何安排座位等事项。比如,座位的安排应该便于学生的交流,便于他们分享可用学习资源和专心讨论而又不占太多空间;学生的分组也要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第二,参与者。在学生开展任务活动中,教师不能只站在讲台上观望,应当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这样既可以增加课堂气氛,又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活动中有哪些方面不太熟悉、哪些做得不合要求,并加以引导。例如,某个小组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知怎么去做,教师可适当提供帮助,然后让学生独立去解决其他问题。

第三,评估者。在任务完成以后,老师要及时对任务结果进行评估,从而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学生。例如。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派个代表来作简要汇报,相互之间作出比较;也可以让一两个小组对其任务完成过程作完整汇报,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补充观点。

结论

第5篇

一、 前言

口语教学在英语教学史上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客观环境对学习者口语能力要求不断提高。我国传统应试教育英语课堂教学多围绕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进行操练,尤以高考指挥棒下的中学教育为甚。实践证明“哑巴英语”在我国仍是一个较普遍的问题,经过数年英语学习,不能顺利完成口语交际的高学历学习者大有人在。我国英语教学常被评价为“费时低效”,此中“低效”,很大程度指欠缺的口语交际能力。近年来,口语教学从基础教育抓起,已成为英语教学趋势,部分省市已于高考英语考试中进行口语测试,显然,未来高中英语口语问题的焦点应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语言课堂的设计方法,它以一系列活动为出发点,通过设计和运用语言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知和使用语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年颁布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来,经过十余年教学实践,任务型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得到广大师生及教学研究人员的认可,新版课标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倡导任务型教学”。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任务型英语教学进行了很多研究,但关于任务型模式下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任务设计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教学实践中不乏部分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理念理解不足,对任务的设计还存在一些疑惑,造成任务型教学收效甚微。基于此,笔者拟就任务型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原则做浅要分析,以期能与广大英语教育者共同探讨。

二、 任务的含义

搞好任务型教学设计,首先有必要对“任务”的概念进行界定和分析。关于任务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各有不同,在此作者不再一一赘述,但必须明确一点:英语课堂教育性任务和真实世界任务概念不同,语言课堂中可能要求学习者完成模拟情景对话、写信、复述所读文章、订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等各种任务,不单是因为这些任务可能在现实生活中频繁使用,更重要的是人们认为通过完成此类任务有助于学习者提升语言能力。任务型语言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做中学,在用中学”,让学生通过完成教育性任务参与学习过程,提升语言交际能力。

三、 任务型模式下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任务设计原则

目前我国的高中英语教材基本都采用了任务型教学大纲,每单元有一个中心话题,我们在口语教学任务设计中,可以以单元为单位,把握本单元在语言知识、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的教学目标,围绕单元话题设计出一个课时任务。当然,学习者现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需求、学习风格等学习者因素必须考虑在内。笔者认为下列原则应在任务设计过程中予以考虑:

(一)  趣味性原则。现实社会人们日常交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口语任务时要考虑采用多种组织形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时代气息的话题内容,增强任务的趣味性,鼓励、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练习中来。

(二) 因材施教原则。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教师可设计不同的口语练习任务供学生选择。如外研版必修五Unit 5,单元话题为The Great Sports Personality,可把口语练习任务设计为:

1.辩论:如何看待体育明星热?2.为首次来华的外国游客设计一个小手册介绍一项中国传统体育项目。3.讨论:评选世界十大热门体育项目。4.讲述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个人经历或你所了解的体坛明星背后的故事。

这样设计任务,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如活跃型学生可以选择任务1、3,沉思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可以选择任务2、4等。

(三) 相关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指口语练习任务要与单元内容、任务相一致,是单元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单元任务之间要有关联,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每个任务都通向上一级阶梯,助力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提升。接受性任务(听、读)一般排序在输出型任务(说、写、译)之前,为学习者提供足量可理解语言样本,使学习者能运用本本单元相关知识去完成任务,从完成模仿性任务过渡到创造性任务。

(四) 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学习者接触语料的真实程度对语言学习效果至关重要,真实是指实际生活中交际时人们使用的语言,而不是专门为语言教学而写的口语材料,当然,真实性是相对而言的,一旦语料被摘录引进课堂就已经事实上降低了其真实性。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习者提供足量的真实语料,使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掌握语言。同时任务的设计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相结合,将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学习需求纳入考虑范围,考虑任务开展的可操作性。

(五) 脚手架原则。脚手架原则是指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应对学生完成任务可能遇到的困难给予必要帮助。这种困难可能是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欠缺,也可能是学习策略或情感态度。如口语练习前教师可根据话题提供参考词汇、句型、真实情境下语言交际音视频资源等。

(六) 合作性原则。语言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注重合作学习的使用,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互动中学会交际。合作不应仅限于生生之间的合作,还应扩展到师生之间的合作,促进教学相长。

(七) 情景性原则。在口语教学任务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习者的参与积极性。以旅行话题口语教学为例,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假如你假期有机会去国外旅行,你最想去哪个国家?你最想了解该国哪些方面?你将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假如你有机会采访当地人,你想问什么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最后派代表进行汇报。以这样的形式导入口语教学,使参与者“有话可说”、“有话能说”,这种来源于生活的活动任务容易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做到在具体模拟真实情境中进行口语教学。

第6篇

所谓任务型教学即按照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把英语课的内容从一个大的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小的任务(或者活动),使学生在完成这一系列的子任务(即活动)中得到充分的练习,通过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只是设计、引导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的主人,这也就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体验式”的学习精神。也就是说这种教学途径是以具体任务为学习动力或者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学习的成就。学生有了具体的动力就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并且用所学的语言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语言能力。这种教学途径可以说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教学的。任务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要有意义,能沟通信息;解决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某个交际问题以及贴近学生实际。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任务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多采用诸如游戏、表演、问卷调查、手工制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 应用性原则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是"Learning by doing"。即让学生在做事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设计的任务一方面要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也要能满足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的需要,为其未来的发展做准备,所以要布置学以致用的任务。例如我在教学JEFC BOOK1 UNIT 9 Come and meet the family 时,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制作家谱,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1、教师布置任务,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白纸; 2、同桌活动:每位学生画出自己的家谱图,并在每个成员旁边用英文注明其姓名、关系、年龄等,然后指着家谱图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3、四人小组活动;一位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余三人画出该学生的家谱图,并互相检查。 4、各小组选出设计最佳、描述最清楚的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在全班范围内选出最佳家谱设计图,评出一、二、三等奖,在黑板报上刊出。

3.激励性原则

我们所设计的活动的结果应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因此我们的“活动必须具有结果”。这样才能确保任务型学习活动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情感与策略的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4.真实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的任务要有情景,有语境。情景和语境要真实,真实的任务才有意义。只有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和生活经验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即是生活,生活也是学习。例如在教学JEFC BOOK 2 UNIT 22 之后,我让学生扮演记者就本校举行的运动会进行报道。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在实际生活的帮助下,很容易完成这项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原则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操作中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从而推动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使之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除了以上这些原则,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任务要有明确的目的,并要具有可操作性。

在确定每课时的任务时要避免笼统地讲是为了培养学生某种能力,应把它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要求或者某项技能上来。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2.任务选择的难度要适中。

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注意设计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用英语做事情。所设计的活动应吸收全体学生参加,而不仅是让能力和水平好的学生参加。因此,我们就必须把活动设计为若干种形式,这样就可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所设置的任务不宜太困难也不宜太容易。要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通过小组合作,个人发言,角色扮演等形式能够完成。如在教学季节时我设计了三个任务。Task 1,把班上学生分为12个小组,把每个小组命名为 January, February , March……December等 。然后叫每个小组自我介绍,如:we're January, we are the first month 等,第二组的同学说:we're February ,we are the second month. 等,目的在于复习12个月份和序数词,每个学生都开口,尝到成功的喜悦。task2,设计一个From January10th to February10 th的活动表。这个时间刚好放寒假,学生肯定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和应用了有关活动的名称的词组。task3 是明星秀,成绩好的学生当明星,其它同学是记者,应用所学的句型进行记者采访,明星要有较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应变能力。记者可以用所学的问句对明星进行采访。这三个任务难易适中,让所有的同学都有所收获。

第7篇

关键词:任务;任务型教学法;翻译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

作者简介:张 明(1974―),男,四川成都人,硕士,玉林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及实践;

李有华(1963―),男,广西贵港人,硕士,玉林师范学院外语系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自从《中国翻译》2001年第5期刊登了《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思考》一文,翻译界对翻译的教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对于“教师教什么”“教师如何教”,各位同仁给出自己的教学经验,使翻译教学具有更清晰的概念。本文主要阐述任务型语言学教学对我们传统翻译观的改造,突出翻译教学中任务的重要性。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特点及要点

“任务教学法”是当今高等教育界提倡和推崇的“以人为本”“以学习为本”、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法,是基于在任务或者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途径。这种教学法是让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概括地说,就是“在做中学、在用中学”。这样,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把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运用了一系列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的学习和实践。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可以带来如下变化: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有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④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⑤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⑥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⑦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任务型翻译教学的任务设计原则

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借助完成各种任务的中介作用,学生需要发挥自身的各种学习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心理状态,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完成任务,提高语言理解、表达应用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完成意义和语言的结合,形成对翻译理论的理解和翻译问题的解决能力。

任务型教学模式比较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Willis的三阶段模式: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阶段。其中任务中是核心部分,设计任务是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所谓任务是指学习者根据所给信息,经过思考等过程,得出结论或结果的活动。完成任务时后,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控制和调整。笔者认为在设计任务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自觉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使自己的原有的知识得到充实、丰富和改进。任务型翻译教学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水平,创设类似于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可以获得的信息资源进行信息输入、输出,合作学习、自觉主动完成任务,以顺利实现意义建构,提高翻译能力。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可以自由选择话题、控制话题的进展,教师只担当辅助者。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大部分课堂时间应是他们参与各种活动,来表达思想和进行交流。翻译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应该包括产生兴趣、接受信息、质疑、自由表达、逻辑思维、比较判断、合作学习、反馈、归纳总结等相关行为。对于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和培养,也是我们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学生主动性和主导性地位形成的基础。

2.坚持以任务为主线

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征就在于强调以各种各样的任务为主线,给学习者提供一系列交际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并使用语言,增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就翻译课程而言,任务的内容主要有对比体会语言文化差异,理解翻译理论和掌握基本的技巧,积累各种文体的翻译实践经验等。教师要以任务的完成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设计出真实的、开放式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甚至辩论完成具体任务,获得和积累相应翻译知识和技巧,提高翻译能力。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不是简单地掌握某种语言形式;所谋求的目标不再是机械的语言训练,而是实际翻译能力的培养。

3.创设真实性原则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运用语言模拟现实生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造类似情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就应当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和完成一定的真实任务。我们的翻译知识甚至是翻译相关的理论只能在真实或类似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才能获得,对翻译技巧的掌握也必须在真实或类似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才能实现。因此,在任务型翻译教学中,教师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将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换言之,教师应在设计任务时将课堂内的翻译学习与当前的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在教学中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起钩来。通过完成任务,学生深刻感受到翻译学习与自己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激发自主、协作学习翻译的兴趣和学好翻译的信心,促使自己提高翻译能力。

4.突出互动性

知识不仅是个体在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意义协商过程,学习者不是简单地接受语言,然后输出语言,而是在不间断地输入―反馈―调整―再输入―输出的过程中完成意义的表达。而学习者之间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甚至相互辩论和讨论,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对语言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体会与理解。同时,学习者也可以与教师等展开充分的沟通。语言的互动就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信息输入和语言输出的机会,即在互动过程中,既关注了语言的输入,又关注了语言的输出。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意义是两个或更多人共同努力形成的,协作学习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学习者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学习者对意义的建构,即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因而学习不仅是学生个人的建构活动,也是学习共同体合作建构的过程。

5.注意梯度性

任务的设计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的原则,以适应不同能力学生在前进各阶段中的不同需要。由易到难,重视个体差异。任务的设计应反映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前后相连,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使教学呈阶梯式递进。在任务型教学中,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应是相互关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或目标指向,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衔接。在任务型翻译教学中,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先要对翻译课程的内容有宏观把握,在任务的布置上,要充分考虑到任务的难易程度,把握翻译分析的层次,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的任务难度增加,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逐渐从感想式、经验式的体验过渡升华到本质性的翻译理论,加深对翻译的本质认识,更加明确处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各种语言文化障碍。

三、任务型教学在翻译课程中的应用实例探究

任务型教学法的模式繁多,比较有典型意义的是Willis的三阶段模式,即前任务阶段、任务环阶段、语言聚焦阶段,或者说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三个阶段。教师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各个环节间的联系和衔接。

1.前任务阶段(Pre-task)

根据学生的知识差异、兴趣爱好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数在4~5人,不宜超过6人,既能避免人数过少而造成个人任务负担过重,又不至于人数过多而分工散乱、难以统一。另外,教师还可对学生的小组分工进行适当指导,帮助学生切实有效地开展任务。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该让学生明确任务的性质、目的和具体要求,介绍足够的背景知识或者给出相关的信息,指导学生利用学校资源及网络查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知识保障、打好基础。

2.任务环阶段(Task-cycle)

包括任务(task)、计划(planning)以及汇报(reporting)。学生小组根据承担的任务情况,分工协作,制订完成任务的计划,共同商讨出最佳的方案。学生执行翻译任务过程中,教师应密切监督,适当指导,但不应过分主导,鼓励以学生自主探索、协作,以保证各小组学生自主完成翻译任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初步完成任务后小组进行交流探讨并修改,最终得出最终翻译版本,并以幻灯片或打印稿等形式在班上进行汇报展示。

3.语言聚焦阶段(Language focus)

教师点评各组成员翻译中的优点和不足,从具体的词句到篇章的总体把握上对各组翻译进行点评,并总结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在点评时应该结合翻译理论,使学生在前阶段获得的翻译知识和技巧上升到理论层次,巩固强化学生的翻译思维。

总之,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创设不同的任务活动,让学生通过协作、主动完成任务学习翻译知识和技巧。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法能使教学过程任务化,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活动为主要途径,让学生积极“动”起来,让英语教学“活”起来。任务型教学法将为翻译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向。这种以过程为取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发挥自身的优势,解决传统翻译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曹曦颖.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理论基础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97―100.

[2] 穆 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 岳守国.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概要、理据及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9):364―367.

第8篇

一、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工作者经过大量的外语教学与习得研究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式。

二、任务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为此教师应做到: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中加以运用;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

任务型教学的课堂设计的好坏,与课堂效果、课中任务完成的好坏紧密相关。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优点

有明确的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动机;容易看到成就,体验成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到自我不足,有利于激发自我完善,启动不断学习的内动力;有更多习得机会;学生跟组活动,更加自信。

四、任务型教学活动的目的

1.学习人际交往

学习在人际交往中,自如地采用恰当的技能,使用所学的语言与他人交流信息,交换意见,沟通感情,建立和维持某种人际关系。

2.学习从社会媒体获取信息

学习灵活运用不同的输入技能从社会媒体获取用所学语言表现的信息,并自如地运用输出技能,将获取的信息付之应用。

第9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活动设计 课堂

一、任务型教学的概念

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简言之,任务型教学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它立足于学生,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能“自己站起来走路”,达到自己可能达到的最高发展水平。

二、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1.通过交流学会交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各项任务的完成离不开真实的交流,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提高,只有任务型练习才会给学生真正交流的机会,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

2.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因为真实的场景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不受任何约束地真正体会、理解并大胆运用语言,达到脱口而出。情景教学是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

3.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任务型语言课堂把整个教学目标设计成符合本目标的若干个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按步骤完成课堂的总体目标。学生在具体目标下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4.师生角色的分配。教师是助学者、组织者和监督者。学生是交际者、执行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任务,并通过此过程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

5.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因素。任务型语言教学是让学习者能用自己的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主、自发地投入到语言实践中去,以完成各项任务而体验自我的学习过程。

三、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应具备的“五性”

1.兴趣性、真实性。学生兴趣与学习效果、 教授效果密切相关。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提供给学生熟悉的情景、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的语言形式,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从而掌握语言的应用。如中职《英语》Unit6 Topic 1“ Is there a computer in your study?”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本课的重点句型和介词,两人一组编对话并表演。如: S1:Where is your bedroom?S2:It's on the second floor.S1:Where is your study?S2:It's next to my bedroom.S1:Is there a computer in your study? S2:Yes,there is. 完成这组练习后,可让学生用英语描述教室的布置,以及学校周围的环境。这样贴近生活的练习、内容和方式,易提高学生实际语言的运用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真实的交际任务越多,使用现实生活语言的机会也就越多,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就越强。

2.层次性。任务越容易,参加任务的人就越多,获得成功体验也就越多,学习兴趣就会越浓厚。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刚开始设计的任务应稍微简单些,让大部分学生都容易参与进来。随着任务的渐渐深入,学生对任务信息的了解不断增加,稍难的任务也显得容易起来。

3.阶梯性。只有语言的“输入”才有语言的“输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进行语言的“输入”,让学生熟悉所需要的语言使之成为任务前的一个准备工作。教师要明确任务型教学途径中的任务不可能是单一的任务,单一的任务无法实现任务型教学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在一节课中所设计的任务应该包括几个小任务,这几个小任务不是单独存在的,前一个任务的完成应该要为后一个任务的展开做好铺垫,几个任务层层推进,最终能完成一个综合的任务。

4.多样性。语言交际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多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思维的任务型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1)名片、地图式。如在教学了Enjoying Cycling后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名片,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作自我介绍,交朋友。

(2)辩论式。如在学完Unit5 Feeling Happy后,可设计一个话题,让学生对此进行辩论。

(3)竞赛式。如在教学完形容词后,可设计如下任务: a.在黑板上写10个形容词(应有明确的反义词); b.把学生分成两人一对或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分别找出其反义词并写在纸上;c.把所找出的反义词一一对应写在黑板上,然后擦去原词,看谁先找出反义词再恢复原词。

(4)写作式。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如在教学Unit8 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后,让学生以Make a weather report for the following big cities为主题写作。

四、任务型教学途径的课堂实践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很好地使用教材,并根据需要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任务活动。以“Unit11 Section A”的教学设计为例,说明应如何设计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的且层层相接的任务。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谈论过去的经历,用现在完成时(Have you ever been to ...)来提问是否曾经去过某地。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活动的:首先利用图片复习表示地点的词汇导入,学生读熟,然后问学生是否旅游过,喜欢旅游吗?教师拿出自己旅游照片告诉学生:I have ever been to Beijing. What about you? 以此导入本课句型,提出本课任务。

任务1:让学生拿出自己曾去过地的照片介绍经历,进行两人或者三人小组对话,也可以利用中国地图,让学生上台指着地图告诉大家他曾经去过某地。接着教师拿出自己在海南的照片告诉学生:I have ever been to Hainan. I went there in 2007.再问学生你去过海南吗?你什么时候去的?如果没去过,你准备什么时候去?对比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同时复习一般将来时,操练和巩固了各种时态。任务2:学生做听力训练,完成教材的听力任务。以上两个小任务完成了语言的输入,此时再设置一个综合性的任务,学生就可以顺利完成了。任务3:教师设计问题表格。由学生就他们曾有的经历(去过哪里、看见什么、什么时候去、和谁去的、怎么去的、那里天气如何)进行小组交流,填写表格。然后在小组进行汇报,推出小组中说得最好、最全面的一位同学在全班汇报。

总的来说,这堂课的设计遵循任务型教学途径的真实性和阶梯性原则,几个任务层层相扣,完成了最后的综合性任务,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实践,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完成好英语学科任务型教学任务,必须做好任务型教学的活动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仔细分析教材内容,有效地对教材进行整合。活动的设计要把知识性、趣味性、层次性、阶梯性和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任务型教学“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贵红.浅谈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及其运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6.

[2] 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3]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