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自来水厂实习报告

时间:2023-03-07 15:00:58

导语:在自来水厂实习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自来水厂实习报告

第1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外实习基地;改革

作者简介:赵玲萍(1979-),女,江苏扬州人,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讲师;涂保华(1969-),男,安徽安庆人,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 常州 213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教改课题“独立学院给排水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145-02

近年来,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发展迅速,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扩大高等教育资源、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面对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备受独立学院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一直以来是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关键所在,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质。因此,给排水专业的“三大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在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中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其中,“三大实习”基地的建设意义非常重大。目前独立学院给排水专业已把“三大实习”基地建设作为实践教学和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三大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独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校外实习属于实践性教学的范畴,主要包括“三大实习”(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其他相关课程实习。

目前大部分开设给排水专业的独立学院,在实施实习教学环节以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内容和方法基本上大同小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1]

1.“三大实习”基地雷同

近年来,独立学院由于其自身独特的办学模式,随着学生的不断扩招,其教学经费也逐渐紧张,以及忽视了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造成校外实习时间的压缩和实习地点的减少。一般而言,大多数独立学院给排水专业的校外“三大实习”地点雷同,都是利用本市当地资源进行,基本上每次都是到当地有限的几个自来水厂和污水厂参观,处理工艺流程固定、陈旧,每届学生实习的地点都雷同。另外,建筑给排水方面的实习则没有固定的实习基地,通常是打一枪换一炮,故不能真正根据教学要求和需要来确定实习内容与地点,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

2.传统实习基地模式难以维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往的由企业单方面为独立学院服务的传统实习基地模式已经难以维持下去,主要是由于独立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的情况是,企业考虑最多的是其自身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担心学生实习会影响到企业日常的正常运行和管理,还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技术保密等因素,所以企业缺乏接受学生实习的热情,实习很难得到企业的同意和配合。比如,独立学院给排水专业的学生到水厂实习,通常就是简单地参观水厂的工艺流程,而不能真正涉及到水厂日常的运行和管理以及水质参数化验等方面的工作流程。此外,独立学院和企业的合作主要停留在学生实习层次上,在联合办学、开展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合作不多,从而导致企业与实习单位的合作关系不牢固,最终出现校外实习基地有减少的趋势,进一步影响实习质量的提高。

3.实习基地缺乏过程管理

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实习基地缺乏过程管理,大多是“放羊式”实习模式。一方面,实习教师对指导学生不够重视,流于形式,造成实习目的不够明确,实习计划及内容的执行也不够严格。个别教师到现场只是清点人数,不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质性的指导。另一方面,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经常出现实习旷课、早退的现象。

其中,给排水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尤其突出。[2]第一,毕业实习过程管理松懈。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一般不太重视学生的实习,不可能配备专业的经验丰富的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实习指导安排。第二,毕业实习达到的效果较差。学生在联系实习单位时,往往是只要有报酬就去,而不重视实习单位、实习内容安排是否与自己的专业要求相符。第三,科学的毕业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在毕业实习过程中为每个学生都安排了相应的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有配套的实习内容、实习计划以及考核等内容,但最终如何评价实习效果却没有相应的评价指标,这样学生的实习效果就很难科学、正确进行评价。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造成现在毕业实体效果较差。

因此,当前如何建设一批高质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每一个独立院校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大多数高校一般都停留在把企业作为“实习”场所,企业也只是从中获取廉价劳动力。这种流于形式的实习合作模式既难以达到实习教学的目的,也难以实现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

二、“三大实习”基地建设的改革

1.加强企业合作模式,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目前独立学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的重要环节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可以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高效的基地,同时企业也提升了社会声誉,为日后优秀人才的招聘打下了基础。

目前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给排水专业“三大实习”的主要内容涵盖给水排水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如“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建筑给排水”等等,以工艺先进、自动化程度高、能代表本专业课程建设及专业的发展水平为选择实习点的原则,以反映给水处理、污水处理以及建筑给水排水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常州市区水处理的实际情况来安排。

近年来,“三大实习”主要围绕常州市的几个固定的水厂展开,如魏村自来水厂、江边污水厂等等,长期如此,造成每年的实习内容重复单一,不能取得很好的实习效果。因此应积极扩展实习基地的建设,从专业角度出发,多到与专业相关的设计、生产、施工单位走访,积极寻求与企业、科研单位的合作,尽可能利用良好的合作关系,协商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但是也要注重实习基地的质量,提升实习基地的档次和质量,使学生能够真正在实习基地学到实用的技能,不能盲目的追求数量的扩展。根据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实习基地的特点,为了使学生学到最新的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应尽量走出去,到周围城市水工业技术发达的企业实习,但是这样资金可能有点难度。为此,“三大实习”的认识实习可以采取在本市内完成,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在实习资金落实的情况下要尽量到外市实习。

2.加大实习资金的投入,多方筹集资金

稳定、长期的实习基地建设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加强实习经费稳定持续的投入,用以完善实习基地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给排水专业的实习经费主要依靠独立学院自身补贴,而这有限的经费往往会限制校外实习有效正常的开展。在一些情况下,实习教师因为经费有限会大大缩减实习的时间或者实习地点的个数,改为校内看录像或听报告等能节省开支的方式,而这也会大大影响实习效果。

因此,在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必须扩展思路,努力筹集各方资金,比如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等方式。同时,除了多种渠道努力筹集实习经费外,还需要建立合理的完善的实习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实习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使实习经费最大化的用于学生的实习,保证实习的顺利开展。

3.加强过程控制管理与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达到较好的实习效果,往往离不开实习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比如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沟通,加强实习基地的评估检查工作,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等等。特别是要加强教育,提高师生对实习的认识,完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出台相应的实习管理规范。

例如:目前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给排水专业的校外实习,会提前制定完整的实习计划以及实习任务书和指导书。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严格遵守实习管理规范,详细记录每天的实习进展,在指导过程中不定时对学生进行考核,以督促学生认真实习。每天实习结束检查学生的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后学生提交一份完整的实习报告。通过加强考核制度,建立完善的实习答辩机制,从而强化学生实习环节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实习的效果。指导教师要根据每年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从而不断完善日后的校外实习。

三、结语

实习基地建设是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研究,发现给排水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改革内容,指导给排水专业本科生的校外实习环节,使实习基地在运行中不断提高实习教学质量,以适应科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唐志.独立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8,

第2篇

关键词:给水排水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卓越工程师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52-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环境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突出,受到了社会大众及国家的高度重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是以培养城市给水排水、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污水治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为目标的,从而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实践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不仅应使学生具备全面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

一、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概述

目前,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及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主要包括基础课程的设置以及实践环节的安排,其中基础理论课程主要有《城市与建筑给排水工程》、《市政污水处理》、《给水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以及《工业废水处理》等十余门课程,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1]。

同时,作为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专业,课外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实践能力,是对理论基础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从实习与设计两方面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加强,其中课外实习主要包括认识、生产、毕业、金工以及测量等实习内容。在专业设计中包括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的撰写,课程设计的内容具体包括给水处理厂、排水管网、水泵站、污水处理厂等方面的课程设计。

实践教学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其在工程实践教学中检验自身的知识体系是否完整以及知识掌握及应用情况,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使其深入了解工程一线岗位的要求与实际需求,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经过大量实践教学经验表明,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在实习过程中进行观察和总结,并结合自身知识形成实习报告,教师对其工程设计所使用的计算方法以及图纸绘制进行评价能够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并作为教学跟进和完善的依据,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

二、给水排水专业毕业生需要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迫切性

当前,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仍存在部分问题,如部分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教学能力较强,但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工程实际经验不足,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问题。实际中,施工管理、工艺设备讲解以及工程设计等部分的内容都要求教师具有深入了解的知识储备。同时,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有待提高,对于实践性特点突出的专业,要求教师能够在课程设计及实习等方面指导和帮助学生。但是,由于目前各高校在吸收优秀师资力量时存在以学历、科研成果为标准的现象,使得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不到保证,对实践教学的开展十分不利。

此外,生产实习是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措施,能够使学生对水处理相关工艺进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然而,由于水处理工艺需要系统化的机械设备、控制措施以及检测仪表等内容的支持,这使得高校在开展生产实习教学的过程中受限,课程设置方面对水处理设备的教学内容也较为缺乏,较少组织学生去水处理行业相关的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2]。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提出为各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应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这同时也是设计院、施工单位、安装公司、政府管理部门等用人单位对学生在工程实践经验方面提出的要求。因此,当前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方面亟需进行改革和提高,以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性的高级专业工程人才的教学目标。

三、加强给水排水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对策

(一)理论课程教学中的提高

在教授给排水理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应从培养学生给水排水工程系统的思维模式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结合实习实践经验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对给排水管道系统、建筑给排水工程、新兴技术和需求以及水资源保护利用工程设计等内容进行了解,从而建立并完善自身的给排水整体知识体系结构[3]。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水处理工程相关的法规、经济、建立、施工等方面的知识与政策,形成完整的城市水系统运营管理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自己在工程实践应用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为今后走入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使用新的规范、标准、手册、产品的样本

在课程设计中以给水排水专业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并以工程设计规范要求为基础进行设计,如泵站课程设计、排水管网课程设计以及污水处理厂设计等,并以校企结合的形式进行。在毕业实习与设计中可以采用组织学生进行“边实习边设计”的方式,学生在确定毕业设计的方向与内容后,通过参与现场实际工程项目从而提高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在教师与现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进行设计并完整任务,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

(三)增加生产实习的方法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因此,有条件的高校应积极与水处理生产及管理单位进行联系,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参与生产实习的机会,使其能够对风机的种类、管道的相关知识、阀门的特征以及PLC的控制原理等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同时还需注意在选择实习单位时应主要其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生产实习时间,并且应要求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参与主要生产环节的机会,能够全面熟悉水处理工程的实际运行及管理工作[4]。

(四)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

通过聘请工程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具有资深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教学环节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工程设计及施工方面的规范性、实践性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同时,校方还可以聘请污水厂、排水公司以及自来水厂等单位中对给排水设施具有丰富管理和运行经验的专家,对给排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特征以及设备的工艺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积极性。在聘请技术专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以及研讨活动等方式进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了解给排水工程实际创造机会。

(五)在卓越工程师计划中实施经验的积累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针对当前给水排水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旨在培养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级技能人才,某高校给水排水专业在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过程中从培养方案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两方面进行:

1.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课设试验、施工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七个方面对培养计划进行安排,以培养目标为导向选择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等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同时聘请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在实习基地为学生进行现场指导[5]。

2.要求学生的实践学习实践累计足够40周,并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撰写专业论文以及课程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以给水排水实际工程项目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研究、设计与开展的实际过程中,从而结合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切实运用到工程项目中,培养其成为卓越工程师的潜质。

3.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中设置基础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其他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在基础教学中设置金工实习、计算机训练以及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等;在实践教学中设置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与实习等;在其他实践教学环节中积极组织创新能力拓展项目以及科技文化活动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给水排水专业是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实践型专业人才为教学目标的,以期为广大企业输出高质量、高能力的人力资源。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出有效的对策,保证教学质量,从而实现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路程,柴蓓蓓.给水排水专业《水工程经济》课的教学改革探讨[J].新西部(下旬刊),2015,(3).

[2]沈红心,隋铭皓,邓慧萍,等.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给水排水专业人才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

[3]于文波.浅谈高职院校给水排水专业施工课程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