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远足活动总结

时间:2022-10-07 15:48:39

导语:在远足活动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远足活动总结

第1篇

2010年5月24日下午我们园团支部团员们带领幼儿参与到了由合肥团市委、合肥市志愿者协会开展的大型赈灾义卖义演活动中,把精心制作的600多件环保袋拿来进行义卖,为灾区人民募集更多急需的资金,汇集更多的社会力量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 我们是两点钟准备开始此次活动的,也许是老天也被我们这次的义卖活动而感动,刚刚还是倾盆大雨,在两点整的时候,太阳渐渐露出了笑脸,让我们此次活动又增添的信心。当团员们带领孩子把一个个精美的环保袋拿出的时候,街上的行人一下被吸引过来,当大家得知我们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时,大家都纷纷掏出钱包,捐出他们的爱心,虽然我们给每只环保袋的定价为最低五元,但有行人们掏出了十元,二十元,五十元甚至是一百元。孩子们稚嫩的童声不断的响在行人的耳边:“我们是省委机关幼儿园的小朋友,来买我们的环保袋吧,这是我们自己制作的,为灾区小朋友献出你们的爱心,谢谢!”很多人都被我们这样的善举所感动,被孩子们真诚言语所吸引,都来支持我们的活动,团员们也倍受鼓舞,带着孩子们,拿着环保袋或者是国旗,走到行人面前,进行宣传,来献爱心的人们也就更加多了起来。经过一下午团员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共同筹集爱心款肆仟伍佰捌拾壹元整(4581.00元),当团员们得知这一数字,疲惫、劳累一扫而空,觉得这次义卖活动真的是非常值得,用我们团支部的力量为灾区再次奉献了一次爱心。

5月25日的一整天,在我们团支部的号召下,幼儿园的部分幼儿又拿出自己的书籍、玩具、衣物、体育用品带到现场进行义卖,这一天的阳光非常强烈,孩子们的脸上身上全部汗湿了,但脸上洋溢的全部是快乐的笑容,觉得自己能为灾区小朋友奉献爱心,是充实而幸福的。今天幼儿所义卖的物品共同筹集爱心款约柒佰元整。

这次活动不仅仅让我们团支部更加有凝聚力,也为灾区人民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愿我们小小的力量给灾区人民带来极大的信心,共同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

省委机关幼儿园团支部

2010年5月25日

第2篇

一、首先要明确四个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以下四个目标:第一,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第二,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第三,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第四,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二、实施综合性学习的方法

1. 依托网络资源。如《鸟的天堂》一文后有这样的一道拓展练习题:结合课文内容并收集资料,为导游写一份解说词。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可设计一节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性学习课,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会查找、运用资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2. 挖掘教材内容。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料。如教学《草船借箭》、《将相和》、《景阳冈》一组课文:结合此组课文历史性、故事性、人物形象性强的特点,首先课前“薄书厚读”,设计大量的补充性阅读、评介性阅读:课堂举行我所了解的相关名著与最喜欢的一位英雄人物演讲竞赛:课后设计人人编写一个独幕剧、小组合作表演一个独幕剧的方式,来表现某一个故事或某一段课文的综合学习活动。

三、利用自然资源,激发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兴趣

第一,自然景物。例如发动学生采集各种树叶,召开一个色彩斑斓的赏叶会,那是多么令学生开心的事啊!在这个活动会上,学生可将采集来的树叶进行归类(有的按颜色归类,有的按形状归类,有的按药用价值归类)。将自己的归类内容说给大家听。在介绍树叶名称和树叶归类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增加了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词汇、发展了语言。把叶子进行归类后,喜欢画画的学生马上想到用树叶贴画,有的学生在画自己喜欢的树叶,有的和同伴一起自制叶片标本……同时,这也是一次很好的与写作紧密结合的活动。

第二,人文场馆。实践活动的开展应与博物馆、乡土风俗等人文景观紧密联系结合,积极组织参现、考察、游览、远足等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开展这些活动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而非仅仅是被动参与者。比如:祭扫革命烈士墓是许多学校都要开展的活动,有效地利用这些人文场馆,就能开展很好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改善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第3篇

1.德育的机制缺陷。高中学生一般在16~19岁,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其接受新的道德规范的难度较大。此时,如果我们的德育不力,其积累的反面生活经验占了优势,就会发展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如果我们的德育生动有效,就会使其自觉剔除积累的反面经验,弘扬积累的正面经验和接受新的更高层次的道德规范要求,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然而国家对高中生的德育看起来主要是放在各学科的渗透教育中,这固然不错,但现实中各科渗透教育的伸缩性非常大,由于教师的素质问题很多,德育渗透教育都难以到位,实质上是严重削弱了德育,这是非常危险的!

说德育这手“软”,还因为没有把学生的德育水平纳入高考升学之列。因此,只有改革和完善目前的德育机制,才能使德育由“软”变“硬”。

2.学校教育的功利行为。目前,社会上一部分人看一所普通高中的办学水平,就是看它的升学率,看它考取重点、本科有多少学生,过一、二类线的比例有多大。通过纵横向的比较,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就出来了。因此,升学率成为学校发展的硬道理。要提高升学率,必须以加班加点的强化训练为途径,为此,学校不得不跟着升学率这根指挥棒转。关于德育只能把要求编成清规戒律让学生走向“文本”了,对学生中失范的行为只能以“堵”代教。若真正让学生把大块时间用来搞社会实践活动,在时间上学校花不起。若一任校长在升学率上砸了牌子,他将成为学校的“罪人”。这种功利行为是从小处和短处着眼的,说到底是一种私利行为。再之,搞好了德育未必就没有了升学率。

3.教师对德育缺乏责任感。目前高中的德育理论上是靠所有教师协同完成,表现为教师的示范性,教学的渗透性,与学生的互动性上。然而,目前有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的失范行为不是引导,不是平等交流,而是指责、训斥。对教材中具有教育性的内容,不是去开动脑筋,创设情境,有机渗透,因材施教,而是干巴巴地“教教材”。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不是用激情去激励,用爱心去抚慰,用真诚去感染,而是用信条去训告。这些行为反映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育人方法问题,而是一种对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的态度问题。

4.德育科学研究滞后。社会在不断发展,观念在不断更新,德育应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然而目前的德育并没有完成“由文本走向生本”的转变。德育不是学生对德育知识量的获取多少,而是受教育主体通过社会活动对德育要求内化,即是否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否形成了奋发上进的人生价值观,是否激发了勇往直前的拼搏进取精神。目前大部分农村普通高中实行了一种叫做“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即学生的学习、生活、运动都不出校园,这种管理是减少了“麻烦”,“净化”了学校的教学环境,但学生却真正成了笼中之鸟。这种回避现实矛盾的做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有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即直面德育现实,理清德育问题,试验德育方法,找出德育规律,才能提高德育效率,达到德育目的,使之事半功倍。毋庸置疑,目前学校的德育研究滞后,还没有走出“文本”和被动应对的误区。

5.学生内化的德育知识少。德育从幼儿入学开始,都在不断地讲,不断地灌输,但学生真正内化为自己行为准则的不多。这不能简单地责备学生把所学的德育知识忘掉了。德育知识不同于文化科学知识,属于非智力因素,没有情感体验不可能内化。农村普通高中的好多学生从上初中起就离开了家庭和社会,关进了校园这个笼子里。缺少家庭传统美德的熏陶,缺少社会实践交往的真实生活。节假日回家被父母疼爱有佳,相反还形成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感觉。在学校所受的德育主要又是文本教育,远离社会生活,缺少社会体验,为此学生获得的是一些文本中的德育知识,而在内化的德育知识“栏目”中存在着大量的空白。

6.家庭环境不利于学生成长。农村家长大多数在外打工,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或寄养在亲戚家里。承担监护孙子(女)的祖辈文化水平低,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思想教育、人格培养等;有的长辈管教不严、一味纵容,有的长辈不辨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无形中滋长了“留守学生”骄横跋扈的气焰,“骄”“娇”两气十分严重。双休日或节假日成了“留守学生”的“真空时段”“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成了学校教育的“困区”,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

农村贫困家庭不少,单亲家庭(离异、天灾人祸)也越来越多。特殊的家庭环境、孩子们的特殊经历、父母离异等所产生的影响都造成了这些孩子们的特殊心理――失落、自卑、恐惧、逆反心理和攻击,严重影响其学业,阻碍其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

教育对策

1.理念先行。我校在新时期基本德育理念是严格管理。为此,提出的德育底线是不让学生在我们学校变坏。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学校的发展,我们的德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拓展。2001学年:服务学生、服从学生;2002学年:威中是我家,发展靠大家;2005学年:零距离关爱学生;2006学年:我们师生整理提炼了学校的校训――厚德、求真、笃学、致远;核心文化是厚德;学校精神是勇往直前、永不服输、追求梦想、勇创一流。2007学年:全员德育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六个像”的师德公约――对待学生的日常生活像母亲一样慈爱、对待学生的行为训练像父亲一样严格、对待学生的心理疏导像姐姐一样亲切、对待学生的讨论问题像朋友一样真诚、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像奶奶一样耐心、传道授业像哲人一样博学。2008学年:以智促德、智共进。

2.制度保障。我们始终坚持的一个观点就是:制度建设是学校管理的根本。要管理好一所学校,就必须有切合实际、健全完善并得到贯彻落实的规章制度。现在,都在强调以人为本和人性化管理,但以人为本和人性化管理是一把双刃剑。它要求有社会属性的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必须首先要完善自我、尊重制度、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享受权利。所以,要讲以人为本和人性化管理,必须进行制度和机制建设。三年来,我校建立了全员德育模式,制定完善了教师候课制、教育视导制、师生结对制和班级值周制。

3.实践提升。(1)教育到位。经常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突出集体教育,强化个别教育,重视教育的主体和有主题的教育,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如春风化雨,入境、入情、入心、入脑。

“主题教育活动”是学生自我锻造工程之一,我校德育主题活动始终根据德育目标和学生年龄阶段及身心特点,把握住学生思想发展的脉络,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实际,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设定主题,再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我校主题教育活动的做法是:第一,活动时间有序连续;第二,活动内容具体有效;第三,活动形式多种多样;第四,活动落实分层有力;第五,活动总结巩固延伸。这种主题教育活动,分为静态主题教育和动态主题教育两种,静态主题教育具有长时期的延续性,比如根据各年级不同特点制定的主题教育活动,动态主题教育活动往往根据一个时期学校的基本状况给出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我校2008学年开展了“清理学习环境”的主题教育活动。

另外,还有根据特殊教育群体的形成所制定的专门性的主题教育活动。比如针对校园“特殊”学生的不断增加,我校专门制定了《“特殊”学生教育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基本内容如下(部分):

必须关注的对象:单亲生、贫困生、留守生、学困生、恋爱生、问题生(暴力、吸烟、喝酒、赌博等)。

指导原则:在学业上帮助、在生活上救助、在心理上辅助。

必须说的话:为痛苦的学生说句安慰话;为孤独的学生说句温暖话;为胆怯的学生说句壮胆话;为自卑的学生说句自信话;为迷茫的学生说句开导话;为沮丧的学生说句鼓励话;为受困的学生说句热心话;为偏激的学生说句冷静话;为懒惰的学生说句鞭策话;为受冷落的学生说句公道话。

注重主题性的德育,摒弃德育的空泛性,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富有实效。

(2)磨砺修身。吃苦精神是关系到一个人成长、发展并最终获得成功的最为重要的主观因素之一。“90后”的学生在家里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宠爱得不得了;学校以前老师是老大,现在学生是上帝,家长是老大。在这样一种特殊环境中教育出来的“90后”的学生就可想而知了。“90后”的学生几乎都有懒惰的习惯,不愿吃苦,也吃不了苦,不同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鉴于学生现状,我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其目的就是“造苦”给学生吃。

活动一:爱心志愿者活动。我校的“爱心纸”助学活动起源于2004年3月,最初只有24名志愿者,现在发展到150余名志愿者,爱心纸助学活动的日益壮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8年4月11日,《今日千岛湖》发表题为《威坪中学爱心纸活动帮人育己》的文章,2008年4月15日,《杭州日报》转发了这篇文章,题目改为《爱心纸,学生收获着爱心》,至此,我们学校默默成长的“爱心纸”助学活动,受到了上至县领导,下至老百姓的广泛关注。从2008年4月22日开始,《今日千岛湖》《龙山夜话》栏目连续9期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对小小的、不起眼的纸张、饮料瓶等学习生活废弃物,经过回收出售,积攒了15万元以上的助学资金,学生资助面达500余人。“爱心纸”活动以他们崇高的奉献精神、勤奋的作风和丰硕的劳动成果,赢得了学校师生的尊重,让学校欣慰的是,他们也得到了社会的尊重。

活动二:高一新生入学第一课――50华里远足。“新生远足”活动是我校的一项传统德育活动,通过学生挑战身体极限的真切体验,达到锻炼学生的意志、磨炼学生的品格的目的。为了准备这项活动,少不了战前动员,讲清目的、意义、要求,学生们像过节日一样,头一天晚上就兴奋得睡不着觉了。第二天清晨在校旗引领下,他们精神抖擞地上路了。队伍绵延2华里,人人打着背包,军容严整,歌声嘹亮,口号震天。开始的时候,人人轻松欢快,队伍浩浩荡荡。后来便双腿灌铅,小同学们互相激励着,互相推动着,甚至是互相搀扶着,依靠集体的力量,不顾双腿酸痛,脚上起泡,咬着牙走完全程。当他们一跛一拐地列队返回学校时,高年级的同学和老师们在校门口夹道欢迎,有的高年级同学还推开教学楼高层教室的窗户,为他们欢呼鼓掌。归来的小同学唱着班歌、校歌,挥动着军帽,就像从战场上凯旋,一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场面十分感人。

活动三:鼓励学生做“义工”。《2008学年学校工作计划》中提出:大力开展“志愿者”活动,提倡做“义工”。让学生从为他人和为社会服务中体会人生的价值和乐趣。进了学校就要做“乐于助人的人,而不是自私自利的人”。让志愿者活动成为学校的靓丽的风景线。

活动四:跑操。以跑操为代表的活动仪式化是我校的特色文化之一。从2006年活动仪式化的提出与实践,给学校带来了可喜的社会效益,是我们学校宝贵的资源。我们的口号是:“活动充盈精神,精神充盈活动”。尤其是跑操,本是一件极其平常的活动,而在我校已不再仅仅是一种体育锻炼,更成为一项提升校园精神文化的集体励志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奋发向上的生活激情,展示了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对促进班风、校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跑”已经成为我校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活动五:绿色服务队。我校的绿化面积达18000平方米,所有的绿化全部由老师和学生种植。2003年开始,所有绿地都由各班来认领,挂牌管理,实行三包:包浇水、锄草、包卫生、包护花草,让同学们亲手参加绿化校园的活动,体验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给学生一种“因为有了你,校园更美丽”的自豪感和“美丽的心灵营造校园的美丽;文明的行为构建校园的文明”的责任感。

(3)润物无声。以“文”化“人”、以“文”化“事”。校训与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根基。学校精神是学校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的价值追求,当学校的价值取向成为多数教师和学生价值的人生取向时,学校的精神就成了学校文化之魂。校训由邵华泽题,镶嵌在文化石上。文化石设计完全符合学校的育人功能,“厚德、求真”安排在生活区,“笃学、致远”安排在教学区,学校的核心文化是厚德,是“勇往直前、永不服输、追求梦想、勇创一流”的威中精神,这是学校的魂,与威坪的地域文化相吻合。2004届毕业生王国梁来信中说:路还很长,但我始终相信,有威中精神随路相行,我会走得更好。书籍使我睿智,苦难给我磨砺,威中精神让我在书籍和苦难中寻求生命的真谛,在自立中体验大学生活的无穷乐趣。

我校宣传橱窗多,草坪标语牌、活动标语牌多、学生作品多,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随处可见,内容全部采用催人奋进的“名人名言”、教育箴言、校长寄语和优秀毕业生寄语,校园的布置都做到了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起来,做到了物质环境与心理、精神和谐统一的优质生活空间,形成一道道抢眼的文化风景。整个校园,就是一个文化大课堂,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有着了滴水穿石的力量。

我校在建设班级文化中坚持将班级布置成和谐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快乐成长。家是孩子快乐成长的摇篮,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我校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办学理念下坚持“文化治班”,教室是学生接触最直接的客观空间,是学生接受教育主要场所,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思想的主要环境之一。走进教室,每班在显著的位置上都张贴班风、班训,时刻唤醒学生认认真真读书、堂堂正正做人;窗台上,几盆花静静地生长,为班级增添一份静谧与和谐,在这里,学生栽培的不仅仅是一花一草,更是善良、同情、生态、人文和人格。在每一间教室的前门,都悬挂着一幅幅别出心裁的班级形象框,个性化的班徽、人性化的班训无不在给师生上一堂无声的教育课。教室的四角,开辟了“心愿心语”栏、公告栏、班级荣誉榜(或警钟专栏)、求知园等。总之,在我校,教室的每一堵墙都不再是冷冰冰的,而是会说话的。在班级静态文化建设中,我们秉承一种理念、一种精神,追求“让环境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一座充满人性光泽的学园、乐园和精神家园”的目标。

(4)发展个性。积极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模式,大力发展学生社团活动与校本课程。通过三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目光也不仅仅停留在新教材上,而是以更宽阔的视野从学校未来发展的大局来确定校本课程改革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我们认为,学生社团、校本课程是素质教育的必然产物,也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学生社团、校本课程应体现国家对未来人才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精品推荐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