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1:02
导语:在财务实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管理模式 财务管控 信息化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主体不再局限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呈现出以集团化的组织形式参与市场竞争的新格局,集团以企业合力追求规模效力,以创新管理模式和资本运作方式来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如何对财务管理模式实行变革,实现集团企业的财务一体化管理,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已经成为集团型企业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从江苏大生集团财务管控模式的转变来探讨财务集中管控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二.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在集团化管理下的弊端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原来使用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体系是单一、并列、各自为政的体系,各家公司都按照会计准则建立属于自己公司的帐套,并按各自的会计人员习惯设立辅助核算、按自己的习惯编制各自的客商体系。无法实时跟踪到各子、分公司的财务处理过程,达不到真正的财务监控。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集团各公司使用的财务软件及其他信息化系统各不相同,集团难以通过汇总子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随着集团企业对信息管理系统需求越来越强烈,同软件功能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信息化系统的统一显得尤为重要。
原有会计核算体系,就如同各老式的筒子楼,要统计一下在住的总人数,必须一一打开各个房间,清点人数,再手工累加起来,信息的集中十分困难,企业小规模时便于集中管理,发展到集团化的企业集中管理难度就加大, “家底不清”是决策者所面临的重大管理难题,因此需要非常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要提高可持续增长的盈利能力,集团型必须通过集中式的管控系统,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的过度增长,提升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资产的利益最大化。集中式管控,实质是通过财务一体化的管控手段来实现的。
三.财务集中统一管控系统在江苏大生集团的应用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大生纱厂,是我国最早的棉纺织骨干企业。她走过的 110 年历程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一个缩影,她经历漫长岁月的曲折发展,至今成为融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可谓中国纺织史上的一面旗帜。江苏大生集团对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梳理,随着集团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已经直接影响着集团稳健高速发展,集团经营决策风险加大。
作为一家大型企业,江苏大生集团具有发展快、规模大、机构层次多等特点。企业发展越快、规模越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表现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财务管理“集而不团”,战略目标、财务制度无法贯彻。江苏大生集团是母子公司通过产权联系由众多法人组成的经济联合体,各级法人及所属非法人机构都是独立的会计主体,在财务管理上“各自为政”,导致各主体财务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信息孤岛”。
一方面,数据支持“滞后失真”,无法发挥对公司高层决策、中层领导管理、业务层分析应用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数据决策支持作用。
一方面,项目成本“控在事后”,横向成本全周期管理无法实现。传统管理模式下无法有效的将项目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预算的作用无法发挥到事前和过程管理中去。同时受信息化水平的限制,项目核算体系、预算管理体系、统计分析体系和资金管理体系完全独立,管理层无法实时、准确的获取项目基础信息和经营信息来进行快速、准确的经营决策,也无法对项目负责人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
由于传统的“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已不适应集团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对集团下属公司进行统一规范和有效控制,真正形成集团财务集中统一管控,为集团运作规模效应创造条件,提高集团的控制力和整体竞争力,江苏大生集团实施了i6财务管控系统。
(1)i6集团集中管控系统总体目标
1)依照国家颁布实施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政策法规制定适合大生集团行业特点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数据代码、财务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实现集中式管理。
2)将新的财务信息系统与各子公司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业务和财务数据的自动传递和交换,优化管理流程,实现准确、实时地会计核算,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完成集团报表的自动合并,缩短编制周期,提高报表质量。能为集团各级领导、政府部门、投资人、债权人等提供准确全面的财务会计信息, 同时要满足集团内部管理相对灵活的统计、分析需要。
3)强化财务管理功能实现对子公司财务数据的动态监控与分析,及时掌握其财务动态情况, 为集团公司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满足各子公司由于地域分布、主业经营范围、业务处理方式等不同对财务信息系统的相应要求。
4)对集团资金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控,实现资金和债权债务集中统一管理,满足集团本部统一结算和调度的需要。
(2)i6集团集中管控系统的几个特征
1)利润中心均为财务“预算、核算、结算”三算合一的单元;各单元财务业务相对独立;
2)各单元以股权或业务控制权为从属关系,建立内部架构;
3)没有股权控制、和业务控制权的单元不能汇集、查询不属于本单元及项下单元的财务数据;
4)处于集团顶端的管理者能够通过汇总、穿透查询任何项下单元的财务数据,直至最底层的单元。
新系统能够实现集团层获得信息直接、实时和准确性,还可以通过辅助的商业智能系统(BI)提练管理层关注的经营指标,为管理层提供周详的财务信息决策信息。
(3)i6集团集中管控系统主要模块
1)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模块:
①固定资产模块能支持多用户同时使用,处理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核算、能支持集团内各公司资产的调拨处理、折旧计提、以及卡片管理,能处置资产的提前报废、部门及使用状态的变动及相应的账务处理,支持由于企业改制进行的资产评估增减值处理,及相应补提折旧的账务处理,能支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后资产账面价值增减变动,自动调整计算折旧率、折旧额,能自动生成全集团固定资产结构分布表、固定资产增减变化表。与原系统相比,新增低值易耗品管理和费用化资产管理功能,建立低值易耗品和其他费用化资产的卡片管理,反映低值易耗品的购入、领用、结存、摊销情况,详细记载各部门、个人低值易耗品的占用状况,为低值易耗品的成本核算提供依据。
②固定资产在公司间的调入调出,支持集团层集中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支持集团层集中结账,支持总部资产定义和总部资产摊销,满足新会计制度需要。
③支持多公司资产统计分析功能。
2)预算管理模块:
①提供预算的编制、预算的审批、预算的控制、预算的报警、预算的查询、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等功能。支持由下而上的编制方法,也支持由上而下的编制方法,预算可以分解到月。能实现集团公司对各分公司预算指标和预算数据的下发、收集、批复和执行控制,可实时查询各分公司各项指标执行情况,并有预警措施,及时对超预算支出进行控制。提供对预算的审批权限以及审批层次的要求的支持,提供预算报警,支持各分公司对预算进行调整、追加的上报审批过程,可以实行网上无纸化的审批,考虑各种异常情况对预算的影响,提供异常因素的剔除功能。具备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功能,可以自定义各年度的比较报表,如收入、费用的年度比较报表,分析其发展趋势,对总账、往来账、工资、固定资产进行各种指标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包括预算分析、比率分析、结构分析、趋势分析、现金流量分析等方法,对各分析表提供各种图形分析功能并能提供文字表述区。
②支持收入预算层层放大,费用预算层层缩小的预算编制与控制。本模块与前台报帐模块的对应,费用支出在预算框架内。
③支持滚动预算;支持多种预算场景,不同的预算场景下有独立的预算体系,如:对内预算、对外预算等。支持多种预算主体,如以公司作为预算的主体、以部门做为预算的主体,还可以是虚拟的如以跨公司的工作项目作为预算主体。支持EXCEL导入及EXCEL离线编制。支持多公司项目型预算控制。
3)财务管理报表模块:
①能自动生成二级核算部门的各种报表及合并报表、汇总报表并自动进行表内及表间审核;在合并报表、汇总报表的状态下可联查各公司的报表项目及对应的明细科目;支持自行设计各种内部管理用的财务统计报表;自动拆分凭证,自动生成现金流量表,自动根据现金项目定义进行现金流量计算、检查,可按年度或会计期间制作现金流量表;可定义表内及表间的勾稽关系,系统自动进行审核,自动追踪、提示错误,直观清晰;系统提供报表图形分析功能,包括柱形图、线形图、面积图、散点图、圆饼图等,可任意显示二维和三维效果。
②基于数据库式的报表,报表主体与财务核算主体相对独立,以支持非集中核算单位的报表上报管理,集团统一制定报表样表,分布到下属单位执行,也可以由集团统一制定任务进行多单位报表的批量运行产生。
③合并报表系统可以直接读取集团对账数据生成合并报表内部交易数据。新会计准则要求“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使用成本法进行核算,而以前这种情况是使用权益法的。另一方面新会计制度又要求,使用成本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企业,如果要参加编制合并报表,必须先将其调整为权益法核算。合并报表系统应该要能提供成本法自动转换为权益法的功能。
④报表要与EXCEL的报表格式通用、转换后报表不变形不出数据物理或逻辑差错。
四.财务集中管控系统的应用效果
江苏大生集团2008开始推广使用新中大i6财务管控系统,系统已经覆盖集团公司所有的子分公司。目前系统运行正常,使用的模块有财务核算、会计报表、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和预算管理,正在向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业务一体化迈进。
通过建立集中管控系统,江苏大生集团实现了企业集团的所有下级单位的财务数据实时集中;实现了集团企业的垂直扁平化的管理模式,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通过建立统一平台,支持集团统一的财务内控体系、会计制度、核算流程、基础档案;并在此平台上实现了对下属单位财务数据和信息的实时监控。系统支持对企业财务基本核算、固定资产、存货、应收、应付、项目成本、资金等业务的管理,将各业务系统的数据通过业务处理平台,向总账系统传递数据,自动生成会计凭证,保证了数据来源的唯一性。江苏大生集团通过集中管控的设计与应用,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累计产生经济效益30.28亿元。
参考文献:
[1]张双宁,于增彪,刘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系统研究.中国财经出版社,2008;8:1
[2]王纹,孙健.SAP财务管理大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王海林.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型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7
【关键词】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变化;考试重点
2010年《中级会计实务》教材按照会计改革和税收改革的最新成果来编写,增加了许多新的知识点,这些新的知识点属于2010年考试的重点。下文就对这些新知识点作一分析,以便于考生快速掌握新内容。
一、中级会计实务教材变化总体说明
2010年《中级会计实务》教材整体变动比较大,除了章节内容的变动外,各章例题基本都有变动。另外,涉及到五章顺序调整,原第五章金融资产改为了第九章金融资产,使得原六章、七章、八章、九章改为了新的五章、六章、七章、八章。新增两章内容:第十章股份支付;第二十章预算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变动较大的章节:第十一章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第十九章财务报告。内容增加较多的:第六章长期股权投资;第十五章所得税。对于教材变化的内容,尤其是新增的部分,一定要重视。根据历年考试的命题规律,教材中新增的知识点必然是当年考试的重点(见表1)。
中级会计实务教程的变化,越来越趋同于注会,使从业资格、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划分成三个等级,中级会计今年会向高深度、综合性方面发展,所以必须扎扎实实地学习、认认真真地做题。
二、中级会计实务教材框架结构
(一)第一部分是会计理论部分。第一章总论,考生应掌握和理解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等内容。
(二)第二部分是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记录,共八章,第二至第七章、第十一章、第十四章,考生应理解和掌握对资产、负债、收入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的相关内容。
(三)第三部分是财务报告部分,是全书的重点内容,第十七至十九章。考生应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掌握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对会计报表的调整;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等。
(四)第四部分特殊业务,包括第八至十三章、第十五、十六、二十章。这部分内容考生应掌握每一特殊业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特点。
三、近三年主观题考点分析(见表2)
四、2010年中级会计实务教材变化点总结分析
变化一:对固定资产购置和处置按新税法作了重大修改
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不含可以抵扣的增值税)、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应特别注意的是,按照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企业购入的机器设备等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所支付的增值税在符合税收法规规定的情况下,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按照税收法规规定,购入的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目的的固定资产而支付的增值税,不能抵扣,仍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例1:甲公司支付117万元购入一台生产设备,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不需要安装。则:
借:固定资产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贷:银行存款 117
例2:甲公司出售的一台生产设备,取得价款25.74万元(含税),已收存银行;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22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74万元(22×17%)。该设备原价100万元,已提折旧80万元;出售中发生相关费用1万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1.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
累计折旧 80
贷:固定资产 100
2.反映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贷:银行存款 1
3.反映清理收入
借:银行存款 25.74
贷:固定资产清理 22(不含税)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74
请考生注意:出售固定资产计算销项税额,这是今年的一个变化。
4.结转清理的净损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贷:营业外收入(22-20-1) 1
变化二:增加了高危行业计提安全生产费
按照财政部2009年6月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规定,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应当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记入“专项储备”科目。提取安全生产费时,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专项储备”科目。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专项储备,即借记“专项储备”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应当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支出,待安全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即借记“专项储备”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专项储备”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下“减:库存股”和“盈余公积”之间增设“专项储备”项目反映。
例3:甲公司为煤矿生产企业,2010年6月按照生产数量等应计提安全生产费80万元;购置不需要安装的安全防护设备40万元(不含税),增值税额6.8万元;支付安全生产检查费10万元。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1.计提安全生产费
借:生产成本 800 000
贷: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 800 000
2.购入设备
借:固定资产――安全设备 4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 000
贷:银行存款 468 000
借: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 400 000
贷:累计折旧 400 000
3.支付安全生产检查费
借: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 1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0 000
变化三: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会计处理略有变化
出售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将出售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将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计入其他业务成本;同时将原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金额转入“其他业务成本”(2009年教材是转入“其他业务收入”)。
例4:乙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有关房地产的相关业务资料如下:
1.2010年12月,乙公司与丙公司签订了租赁协议,将办公大楼经营租赁给丙公司,租赁期为1年,年租金为240万元,租金于年末结清。租赁期开始日为2011年1月1日。租赁期开始日该办公楼账面原值2 194万元,已提折旧140万元,账面价值2 054万元;同日公允价值为2 200万元。乙公司出租办公楼的账务处理是: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2 200(公允价值)
累计折旧 140
贷:固定资产 2 194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46
2.2011年年末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为2 400万元。乙公司的账务处理是: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2 400-2 200)
2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收到租金时:
借:银行存款 24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40
3.2012年1月,乙公司与丁公司达成协议,将该办公楼出售,价格为2 500万元,已办理过户手续,全部款项已收到并存入银行。乙公司处置该项办公大楼的有关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2 5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 5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2 054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46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2 200
――公允价值变动 200
注意: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资本公积转入其他业务成本,是今年的一个新变化。
变化四: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核算作了重大改变
根据财政部2009年6月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规定,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一律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这是今年的一个重大变化,考生应特别注意。成本法下收到股利的账务处理是: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例5:有关甲公司投资于C公司的情况如下:
1.2009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现金800万元给B公司,受让B公司持有的C公司15%的股权(不具有重大影响),假设未发生直接相关费用和税金。则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 800
贷:银行存款 800
2.2009年4月1日,C公司宣告分配2008年实现的净利润,其中分配现金股利100万元。甲公司于5月2日收到现金股利15万元。甲公司账务处理是:
借:应收股利(100×15%) 15
贷:投资收益 15
借:银行存款 15
贷:应收股利 15
注:将应收的现金股利直接计入投资收益,这是今年的重大变化。
3.2009年,C公司实现净利润300万元,甲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不作账务处理。
4.2010年3月12日,C公司宣告分配2009年净利润,分配的现金股利为80万元。甲公司的账务处理是:
借:应收股利(80×15%) 12
贷:投资收益 12
借:银行存款 12
贷:应收股利 12
5.2010年C公司发生巨额亏损,2010年末甲公司对C公司的投资按当时市场收益率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的现值为750万元(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为800万元,需计提50万元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50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50
6.2011年1月20日,甲公司经协商,将持有的C公司的全部股权转让给丁企业,收到股权转让款900万元。
借:银行存款 900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50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 800
投资收益 150
变化五:对长期股权投资新增加了合营方向合营企业投资非货币性资产的处理
合营方向合营企业投出或出售非货币性资产的相关损益,应当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合营方不应确认该类交易的损益:与投出非货币性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重大风险和报酬没有转移给合营企业;投出非货币性资产的损益无法可靠计量;投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
2.合营方转移了与投出非货币性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重大风险和报酬并且投出资产留给合营企业使用,应在该项交易中确认归属于合营企业其他合营方的利得和损失。交易表明投出或出售非货币性资产发生减值损失的,合营方应当全额确认该部分损失。
在投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过程中,合营方除了取得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外,还取得了其他货币性或非货币性资产,应当确认该项交易中与所取得其他货币性、非货币性资产相关的损益。
变化六:在长期股权投资章新增加了“共同控制资产和共同控制经营”
某些情况下,企业可能与其他方约定,各自投入一定的资产进行某项经营活动,而不是通过出资设立一个被投资单位的方式来实现,即为共同控制经营;或者是不同的企业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对若干项资产实施共同控制,构成共同控制资产。
共同控制经营及共同控制资产与合营企业的共同点是,两个或多个合营方通过合同或协议的方式建立起的共同控制关系;区别在于,合营企业是通过设立一个企业,有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存在,而共同控制经营及共同控制资产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
1.共同控制经营。共同控制经营,是指企业使用本企业的资产或其他经济资源与其他合营方共同进行某项经济活动(该经济活动不构成独立的会计主体),并且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对该经济活动实施共同控制。通过共同控制经营获取收益是共同控制经营的显著特征,每一合营者负担合营活动中本企业发生的费用,并按照合同约定确认本企业在合营产品销售收入中享有的份额。共同控制经营的情况下,并不单独成立一个区别于各合营方的企业、合伙组织等(即不构成――个独立的会计主体),为了共同生产一项产品,各合营方分别运用其资产并且相应发生自身的费用。例如飞机的生产过程中,一个合营方可能负责生产机体,另外一个合营方负责安装发动机,其他的合营方可能分别负责组装飞机的某一组成部分。作为参与飞机生产的每一个合营方,其责任仅限于完成整个经济活动中的某一个组成部分,之后各合营方按照合同或协议的规定分享飞机销售所产生的收入。
在共同控制经营的情况下,合营方应作如下处理:(1)确认其所控制的用于共同控制经营的资产及发生的负债。在共同控制经营的情况下,合营方通常是通过运用本企业的资产及其他经济资源为共同控制经营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按照合营合同或协议约定,合营方将本企业资产用于共同经营,合营期结束后合营方将收回该资产不再用于共同控制,则合营方应将该资产作为本企业的资产确认。(2)确认与共同控制经营有关的成本费用及共同控制经营产生的收入中本企业享有的份额。
合营方运用本企业的资产及其他经济资源进行合营活动,视共同控制经营的情况,应当对发生的与共同控制经营的有关支出进行归集。
例如,在各合营方一起进行飞机制造的情况下,合营方应在生产成本中归集合营中发生的费用支出,借记“生产成本――共同控制经营”科目,贷记“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等,对于合营中发生的某些支出需要各合营方共同负担的,合营方将本企业应承担的份额计入生产成本。
共同控制经营生产的产品对外出售时,所产生的收入中应由本企业享有的部分,应借记“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等,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同时应结转售出产品的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等科目。
2.共同控制资产。共同控制资产,是指企业与其他合营方共同投入或出资购买一项或多项资产,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对有关的资产实施共同控制的情况。通过控制的资产获取收益是共同控制资产的显著特征,每一合营者按照合同约定享有共同控制资产中的一定份额并据此确认本企业的资产,享有该部分资产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
各合营方一起共同使用一项或若干项资产、分享资产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如各合营方共同使用一条输油管线、一个通信网络或是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或特定的时间段内共同使用有关的资产。共同控制资产不需要单独设立区别于各合营方的企业或其他组织,仅仅是有关各方共同分享一项或多项资产的情况。
存在共同控制资产的情况下,作为合营方,企业应在自身的账簿及报表中确认共同控制的资产中本企业享有的份额,同时确认发生的负债、费用或与有关合营方共同承担的负债、费用中应由本企业负担的份额。
(1)根据共同控制资产的性质,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按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份额将本企业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等。该部分资产由实施共同控制的各方共同使用的情况下,并不改变相关资产的使用状态,不构成投资,合营方不应将其作为投资处理。(2)确认与其他合营方共同承担的负债中应由本企业负担的部分以及本企业直接承担的与共同控制资产相关的负债。本企业为共同控制资产发生的负债或共同控制资产在经营、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负债,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应由本企业承担的部分,应作为本企业负债确认。(3)确认共同控制资产产生的收入中应由本企业享有的部分。因各合营方共同拥有有关的资产,按照合营合同或协议的规定应分享有关资产产生的收益。如两个企业共同控制一栋出租的房屋,每一合营方均享有该房屋出租收入的一定份额,则各合营方在利润表中应确认本企业享有的收入份额。(4)确认与其他合营方共同发生的费用中应由本企业负担的部分以及本企业直接发生的与共同控制资产相关的费用。
对于共同控制资产在经营、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有关直接费用以及应由本企业承担的共同控制资产发生的折旧费用、借款利息费用等,合营各方应当按照合同或协议的约定确定应由本企业承担的部分,作为本企业的费用确认。
变化七:新增加了一章“股份支付”
股份支付包括股份支付概述、股份支付会计处理两个问题,现将要点归纳如下。
1.股份支付概述。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股份支付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最终给的是股票就形成权益工具;如果最终给的是现金就形成负债。应强调一点,股份支付应该授予本公司的股份,这样才能把业绩与报酬挂钩,起到激励作用。
股份支付的四个主要环节。股份支付通常涉及四个主要环节:授予、可行权、行权和出售。应该理解相应的四个日期:
(1)授予日是指股份支付协议获得批准的日期。其中“获得批准”,是指企业与职工或其他方就股份支付的协议条款和条件已达成一致,该协议获得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的批准。(2)可行权日是指可行权条件得到满足,职工或其他方具有从企业取得权益工具或现金权利的日期。只有拿到的是已经可行权的股票期权,才是职工真正拥有的“财产”,才能去择机行权。从授予日至可行权日的时段,是可行权条件得到满足的期间,因此称为“等待期”,又称“行权限制期”。(3)行权日是指职工和其他方行使权利、获取现金或权益工具的日期。例如,持有股票期权的职工行使了以特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股票的权利,该日期即为行权日。(4)出售日是指股票的持有人将行使期权所取得的期权股票出售的日期。
股份支付工具的主要类型。股份支付分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1)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服务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作为对价进行结算的交易。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最常用的工具主要有两类: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是指职工或其他方按照股份支付协议规定的条款和条件,从企业获得一定数量的本企业股票。企业授予职工一定数量的股票,在一个确定的等待期内或在满足特定业绩指标之前,职工出售股票要受到持续服务期限条款或业绩条件的限制。例如,授予某高管10万股本企业股票,在本公司年净利润未达到5亿元之前不得出售。股票期权是指企业授予职工或其他方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企业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股票期权实质上是一种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的认购权证。目前,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采用股票期权方式。(2)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服务承担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交付现金或其他资产义务的交易。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最常用的工具主要有两类:模拟股票和现金股票增值权。股票增值权和模拟股票,是用现金支付模拟的股权激励机制,即与股票挂钩,但用现金支付。除不需要实际行权和持有股票之外,现金股票增值权的运作原理与股权期权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增值权形式的与股票价值挂钩的薪酬工具。除不需要实际授予股票和持有股票之外,模拟股票的运作原理与限制性股票是一样的。
2.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1)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对于换取职工服务的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企业应当以股份支付所授予的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应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权益工具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计入资本公积中的其他资本公积。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对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可行权日之后不再对已确认的成本费用和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调整。
例6:说明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甲公司为一上市公司,2009年1月1日,公司向其总经理授予100万股股票期权,总经理从2009年1月l日起在该公司连续服务三年,即可以4元每股购买100万股甲公司股票,从而获益。公司估计该期权在2009年1月1日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15元。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1)2009年1月1日,授予日不做处理。
2)2009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100×15÷3) 5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00
3)2010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100×15÷3) 5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00
4)2011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5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00
5)假设总经理在2012年12月31日行权,甲公司股份面值为1元
借:银行存款(100×4) 4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 500
贷:股本(100×1) 1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1900-100) 1 800
对于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换取职工提供服务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例如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股份支付),应在授予日(其他情况下授予日不作账务处理)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将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计入资本公积中的股本溢价。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服务而承担的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的交付现金或其他资产的义务的交易。
企业应当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以对可行权情况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企业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计入负债,并在结算前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和结算日对负债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将其变动计入损益。在等待期内的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可以根据规定作相关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对于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可行权日之后,在结算前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和结算日对负债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将其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计入成本费用。账务处理如下: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例7:说明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乙股份有限公司经股东大会批准,决定授予总经理100万份现金股票增值权,条件是从2009年1月1日起必须在公司连续服务三年,即可自2011年12月31日起根据股价增长幅度获取现金,该增值权应在2012年6月末前行使完毕。
1)2009年初授予日不作账务处理,因为尚未提供服务,不能确认费用和应付职工薪酬。
2)假设2009年末,每股股票增值额为6元,则乙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100×6÷3) 2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00
3)假设2010年末,每股股票增值额为7元,则乙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100×7÷3×2-200) 267
贷:应付职工薪酬 267
4)假设2011年末,每股股票增值额为8元,则乙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100×8-467) 333
贷:应付职工薪酬 333
5)假设总经理在2012年3月末行权,每股股票增值额为8.3元,则乙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 8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
贷:银行存款(100×8.3) 830
变化八:增加了在收入确认、计量中授予客户奖励积分的会计处理
某些情况下,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同时会授予客户奖励积分,如航空公司给予客户的里程累计等,客户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将奖励积分兑换为企业或第三方提供的免费或折扣后的商品或服务。企业对该交易事项应当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1.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同时,应当将销售取得的货款或应收货款在本次商品销售或劳务提生的收入与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之间进行分配,将取得的货款或应收货款扣除奖励积分公允价值的部分确认为收入、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确认为递延收益。
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为单独销售可取得的金额;如果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不能够直接观察到,授予企业可以参考被兑换奖励的公允价值或其他估计技术估计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
2.获得奖励积分的客户满足条件时有权利取得授予企业的商品或服务,在客户兑换奖励积分时,授予企业应将原计入递延收益的与所兑换积分相关的部分确认为收入,确认为收入的金额应当以被兑换用于换取奖励的积分数额占预期将兑换用于换取奖励的积分总数的比例为基础计算确定。
例8:说明奖励积分的会计处理
甲航空公司给予客户里程累计奖励,每100里程奖励100分,累计积分达到10 000分时,可以奖励500元价值的机票免费旅行(免票机票不参加里程奖励)。
1)甲公司10月3日出售给乙客户机票,取得价款8 000元,积分6 000分。则甲公司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8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80 000-300) 7 700
递延收益(500×6 000÷10 000) 300
2)甲公司10月15日出售给乙客户机票,取得价款5 500元,积分4 000分。则甲公司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5 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5 500-200) 5 300
递延收益(500×4 000÷10 000) 200
3)10月28日乙客户将10 000积分兑换成500元的免费机票。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借:递延收益 500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策略
一、财务共享服务与管理会计信息化概述
(一)财务共享服务
财务共享服务实质就是以多个地点为媒介,并把一些关键性元素整合起来,并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中的财务业务融入到共享中心当中,并进行合理的处理,从而形成财务共享服务。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可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
管理会计信息化实质就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之上将管理和会计相融合,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融入到会计管理当中,改善会计的管理质量和工作质量以及效率,此外管理会计化的实现也对企业的决策和规划也起到一定的影响。西方国家管理会计起步较早、发展比较成熟,管理会计对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我国管理会计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并不是很理想,管理会计在国内没有大范围的推广和实施,许多行业并没有涉及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信息化就是将管理会计和信息化相结合,根据比较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会计进行合理的管理,比如通过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传输、获取以及处理,会计数据处理更加的高质、高效。目前国内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二、财务共享服务对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意义
(一) 促进管理会计水平的有效提升
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统一了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相关的人员进行整合和分配,同时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给企业提供了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程序,大大降低了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大企业管理的投入有利于企业管理会计的实现。
(二)有效推动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信息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管理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管理会计信息化已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元素,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各部门之间存在区域上的差异时,若想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等作媒介,作为财务共享中心和各部门之间的桥梁,目前大多数的企业无论是财务的管理还是处理等都需要信息技术的参与,才能达到高质、高效。目前国内信息化体系主要网上银行系统、企业互联系统以及报账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等等。管理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财务报账的工作中,利用信息系统可以将报账工作各个环节覆盖,通过信息技术使报账工作更加的高效、快捷,使得财务工作更加标准化系统化,降低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
三、财务共享服务背景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策略
(一)要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
财务共享服务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对企业的成本和资金预算以及收入效益进行系统的管理,通过对企业内部资金流动的管理,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利用率和合理的对企业内部各个项目的资金调动的管理,加强企业会计数据的管理,为企业获取更多的效益。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涉及到许多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存储和传递都是通过电子媒介,当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的传递和共享时,会存在数据信息泄露的可能,给财务管理带来安全隐患,因此为了促使管理会计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财务数据安全的管理。要提高财务数据的安全性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设置企业财务数据的访问权限,对于企业财务数据一般都是在企业内部进行传递和使用,但是企业内部也有一些机密的财务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只能是相关人员才能查看,因此,为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就必须设置访问权限,防止信息的泄露,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其次,加大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力度,虽然数据设置了访问权限,但是一些相关人员获取数据以后也有可能造成数据的泄露,因此需要加大对使用人员的管理力度和监督力度,减少信息的泄露和篡改,降低企业的损失,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性,降低财务信息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
(二)注重管理会计和已有会计信息之间的结合使用
当今,国内一些比较先进和规模较大的企业已经形成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而财务共享服务的推进和构建不能对企业原先的会计信息系统全盘否定,需要将管理会计信息化和企业已有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优良部分相结合,从而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和构建,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比如,ERP系统,如今许多企业都在使用这个系统,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和ERP系统的结合,促进企业的经营和各个项目经营的整合,这种模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许多企业的支持。
(三)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人才进行创新
现阶段我国会计人才已经出现严重失衡的状态,传统的会计数据核算人员已经占据会计人员的大部分,新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很少,使得我国许多企业的高层会计管理人才严重缺失,这将严重影响企业财务业务处理的能力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各个重大决策,影响了企业的效率,因此要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财务共享服务构建以后,会计工作的人员的职能也随之发生改变,已经由原先的会计核算人员逐步向管理会计人员转变,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型人才的需求量将逐渐减少,而管理会计型人才的需求量将逐渐增加,企业未来发展如果想要适应这一新变化就必须加大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强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提高企业的人才储备量和学校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准确性,把握会计人才培养方向,使学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满足企业发展要求,满足社会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量。
(四)拓展管理会计的服务领域和范畴
企业以共享服务为基础,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涉及大量的数据,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企业内部的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可能会外包给其他机构。因此为了提高财务共享服务建设的质量,国家应当鼓励和支持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提供相应的硬件、软件设施,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加大技术的提供力度,为企业管理会计相关的硬件和软件的开发提供技术和环境,从而达到构成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目的。
(五)支持会计软件开发、中介机构开发管理会计服务领域市场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避免不了外包的情况出现,因此为了加大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力度,国家应当加大管理会计信息化支持力度,出台相应的政策,促进管理会计相关的软件开发和推进中介机构构建和开发,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六)加强云计算在财务共享中的应用
云计算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和互联网相关的服务以及交付模式,传统的计算是在计算机上计算或者在手持式终端上进行计算,这样不仅数据量大,而且对于终端和超级计算机也带来许多计算的困难,对于设备运行有一定的影响。云计算不仅仅降低了终端运行的困难,将大多的数据计算都在云端中进行,大大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将云计算和财务共享服务相结合有以下几大优点:首先,云计算的应用可以降低企业数据处理成本,主要是云计算的运用可以减少硬件的购置,企业在使用云计算时只需要购买相应的云计算服务,其他的将由供应商在后台维护,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其次,云计算促进了企业各个部门的合作,云计算的使用,可以有效的使财务数据共享,减少数据的传递流程,使的相关的财务数据更加的流动化,企业各个业务项目的运行更加的有效。由于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技术目前还比较薄弱,因此企业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大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和引进云计算技术,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普及的脚步加快,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效率,提高财务数据处理能力,保证财务数据处理高质、高效。
四、总结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企业想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会计的管理,以财务共享服务为基础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可以大大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处理效率和质量以及数据信息的流通,减少数据信息不畅通的情况产生,更加有利于企业项目实施的决策,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何瑛,周访.我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关键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3(10):59-66.
【关键词】会计制度 医院财务状况 变化分析
医院财务是一个国家财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财务管理也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应该受到医院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在新出台的医改方案当中,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提出了要求: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医院财务的管理在医院管理中是唯一被提及到的,所以可以看出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当中的重要性和其特殊性。
一、医院的新会计制度
国家卫生部和财务部等相关部门在2011年1月下旬推出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该制度的制定,适用于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新的财会制度提升了医院公益性的特点,主要加强有关部门和医院的财务管理。可以全面的了解医院的收支财政问题,进一步的增加了绩效考核和医院成本的核算,完善了医院的财务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在新的制度颁布之前,原来的财务管理制度虽然也能够适应医院财务管理,然而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能够使其管理更加科学和有效,比如可以有效的解决财务管理方面意识的相对薄弱、新旧制度衔接出现难度以及一些旧制度遗留下来某些方面的问题,还有医院会计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和水平有些欠缺等问题,因此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实施。
二、新会计制度下医院的财务管理与控制的实施
(一)了解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当前的医疗行业管理上,虽然大部分已经符合医院财务管理的需求,大多数的医院已经能够精确的做出财务的统计,吻合国家给出的财务,然而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财务管理能够更加合理有效的财务的根本意义所在,同时也加强了医院的管理制度,促进了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督。在另一方面上,也能够帮助医院进行短期目标的有效实现,从而为其长远、科学有效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财务是医院的年度财务运用的计划,只有在专门的管理下和充分的重视下,进行合理科学的财务,才能够实现工作的目标。
(二)成立专项机构科学对财务进行管理
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的成立,必然要对医院现有的利益有一定的影响,对医院的个人或者各部门的利益产生冲突。但是,要想对财务进行合理有效科学的管理,又必须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既而两者之间就产生了矛盾。想要建立财务管理机构,就要医院的管理层下定决定,真正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投入一定的资金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财务管理委员会对财务机构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科学的进行医院财务
医院的财务必须把握收支的平衡,科学的运用现有的条件进行理财,合理的安排医院的支出,根据医院的财务制度和要求,合理的分配财务的资金。运用零基财务的方式完成医院的财务,零基财务是只在编制收支财务的时候,将市场进行有效地分析调研,对于市场的动态和基本情况都在财务中做一定的分析,以零点为基础的起点,对医院的收支进行准确的核算。也就是说,在财务和计划能够有效的影响医院的年度收支的项目上,确定收支的平衡。科学合理的进行财务,真实的记录财务的数据,按国家的要求进行财务的分析。
(四)坚持财务分析,完善资金分配
坚持对每月和每季度的财务情况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了解财务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就是查出原因并且进行修改,这样就能更加有效的完善成财务统计。并且对这计算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管理的建议和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实现财务监督的有效执行,保证财务目标的达成。在对财务进行分析时,坚持每月进行小会的分析,每个季度进行大会的分析,各个部门从中找到自身的问题所在,对其进行改正,更好的保证医院财务的进行。
(五)规范医院财务的管理
财务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使用制度去制约,而不仅仅是通过人为手段去管理制度。医院的管理层和财务工作人员应该对财务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立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让医院的各个部门都能按照财务的标准执行。只有实现财务制度的标准化和完整化,才能使财务管理体系有更强的约束力,从而使各个部门都按照财务的要求进行工作。
(六)严格执行财务控制,加强财务人员素质
控制医院财务的支出,是财务管理的目的之一,各个部门要按照规定的财务资金,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最大化的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而言,要求财务相关工作人员不断的加强其自身素质的培养,从而细致有效的完成各项复杂的财务工作,从多种方面和层次来培养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三、总结
新会计制度的颁布,需要各医院结合目前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整改。医院的财务管理和控制是一项复杂和重要的管理项目,需要各方面积极努力与共同配合,从而使得医院财务体系能够更加完善,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沈晖.医院财务分析及会计制度问题与对策[J].企业研究.2010,(6).
[2]韩东辉.对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建议[J].经济师.2009,(10).
一、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内涵
“科技企业孵化器”一词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的美国经济刚刚复苏,许多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但是由于其自身经验及资源的不足,存在发展的障碍。因此,亟需拥有服务和资源的机构来帮助这些企业渡过瓶颈期,科技孵化器这一机构由此诞生。所谓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政府成立的、用于扶持与培育高新技术中小型企业的服务机构,能够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共享资源。该组织为提高新创科技企业的成长速度和存活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为促进培育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从宏观角度来看,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民族的繁荣、科技的进步也做出突出的贡献。正是基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宏观以及微观方面的突出贡献,未来必将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二、科技企业孵化器财务管理模式比较
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化财务管理模式,另外一种是分散化财务管理模式。集中化财务管理模式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实现财务统一核算制度、统一报告制度和统一管理制度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集中化财务管理的基础是信息集中,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环境,实现集中监控和规模经济,使各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而分散化财务管理模式与集中化模式刚好相反,其将权利下放至下属单位,使其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孵化器与下属子企业的经营目标不同,孵化器下属各个子企业之间没有上下游协同关系,协作效应不紧密,不联系。因此,决定了孵化器对下属孵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宜采用集中化的管理模式,而不适宜采用分散化的模式。
三、科技企业孵化器集中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运用
科技企业孵化器集中化财务管理模式在运用过程中主要关注三个方面,分别是财务信息的集中化、财务人员的集中化、财务制度的集中化。现就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分析如下:
1.财务信息的集中化
所谓的财务信息的集中化,指的是科技孵化器企业财务信息的共享性。任何企业财务信息是否共享、是否畅通都关系到其财务工作的效率,科技孵化器也不例外。因此,财务管理模式集中化应当先保障信息的集中化。即建立财务信息报告制度,包括事前报告制度与事后报告制度。各个被投资的孵化企业在进行重大经营决策前,必须事前向母公司(孵化器)报告。
2.财务人员的集中化
作为母公司的孵化器企业,管理着不同发展阶段的被扶持企业,因此,其财务管理的重点也不同。对财务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有助于为扶持的各个创新企业进行财务资源的整合。而当前我国财务人员集中化管理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审计监督、财务服务、财务委派制、直接参与管理等。财务服务模式适用于孵化企业投资较少的参股企业,或不存在投资关系但孵化企业有需求的企业。财务委派制适用于孵化器直接控股或相对控股的孵化企业。直接参与管理模式适用于孵化企业的股权投资金额较大或绝对控股的企业。
3.财务制度的集中化
财务制度的制定在孵化企业创建之初尤其重要。虽然各个孵化企业之间没有协同关系,协作效应不紧密,但是对新设立企业来说,在财务管理制度上存在很多共性。由孵化器财务管理部门利用其在管理其他公司的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协助孵化企业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孵化企业内部各层次的财务制度均应重点突出公司权力机构(股东会)、决策机构(董事会)、执行机构(经理层)与财务管理部门四层次的财务权限与责任。
关键词:财务;信息;影响;对策
一、企业财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分析
1.信息化下审计线索的变化。在信息化财务工作中,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会计记录的存储与处理,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输入原始凭证再由系统自行填制记账凭证己为期不远,对于各核算子系统中自动生成的转账凭证,其数据的采集来自于机内分配结转后的记录。此外帐簿的储存与处理方式,报表的编制等,都与传统的手工方式有了明显区别。
2.财务信息化下审计内容的变化。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的特点及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包括对计算机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因此,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审计内容,就应当包括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会计软件的程序、数据文件以及内部控制的审计等。审计人员在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开发阶段,应当参与系统的设计、调试、检验和验收,除了对系统的合法、合规、安全可靠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之外,特别要从审计角度审查系统的可审性、审计线索的设置等。
3.财务信息化下的审计技术。财务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的内容扩大到信息化系统程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数据文件与内部控制等方面,迫使审计人员在采用传统各种审计技术的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用日益先进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去应对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会计软件,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审计的目的。
4.对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影响。由于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以及审计技术手段等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手工审计中所制定的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也就很难适用。在电脑信息化特定的工作环境中所出现的新情况和可能产生的新问题,又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
5.对审计人员的影响。不管信息化审计发展到哪一个阶段,也不管信息化辅助审计技术如何先进,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审计总是人机审计。在这一审计工作中,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审计人员。从审计计划的制定到审计程序的确定,从审计技术选择到审计方法的采用,都必须由审计人员操作和指挥。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会计、财务、审计知识和技能,不仅应当熟悉财经法规以及其他的审计依据,而且还应当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不仅要懂得审计软件的操作方法,而且还应当根据审计过程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即时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模块。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审计人员还应当掌握编写适合各种场合需要的审计软件,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化审计系统。
二、针对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审计部分应采取以下对策来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1.采取科学措施对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化系统
(1)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化系统背景信息的评审。对背景信息评审的目的是为了弄清和收集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情况,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大小、类型以及技术复杂性等,使得审计人员能够决定是否需要专业的 IT 审计支持,并考虑审计是否在未来介入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技术和开发。
(2)信息化控制环境的评审。由于存在于信息化化系统控制环境中的弱点能够削弱每个财务应用程序中控制的有效性,审计人员需要对其控制环境开展专门的评审。对控制环境评审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信息化系统总体控制环境中的控制强度、弱点和风险。在信息系统总体控制环境中确定的风险可能削弱植于应用程序中的控制的有效性,因而是一种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对信息化系统控制环境评审的内容,主要是对计算机部门、系统软件和硬件中的控制措施进行评审。
(3)信息化系统应用程序的评审。对应用程序进行评审是为了检查存在于各具体财务应用程序中的控制措施、内部控制系统以及审计风险。通过评审了解应用程序的控制措施,确定每个应用程序的审计风险水平,决定对应的审计方法。对应用程序控制的评审不应孤立地考虑。审计人员应当将信息化系统的总体控制环境与各个具体的应用程序控制以及支持电算化的手工控制联系起来进行审查评价。对具体应用程序评审的内容主要有:应用程序的可审计性、文档管理情况、应用程序的安全状况、输入控制、数据传输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常规数据控制等。
2.制定合理的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程序。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在这一阶段主要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一方面,调阅上一期的审计底稿资料,另一方面,与企业的有关人员初步面谈并查阅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基本资料,归纳出被审计系统的特点和重点。组织审计人员和准备所需的审计软件。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可明确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构成特点、复杂程度以及审计任务的轻重,由此可选择安排有计算机审计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担任项目负责人,组成审计小组;审计小组根据被审计企业的特点准备审计软件,包括通用的审计软件和审计现场需要的直接编制的小软件。如果对某审计项目需要特殊的而且比复杂的审计软件,还必须组成一个专门开发软件的小组预先开发好所需的特殊软件,以保障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深入审查是为了使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系统所用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初步审查一样,审计人员要判断是否退出审计,或依赖系统的内部控制进入下一阶段一一控制的符合性测试,或是直接进入实质性测试过程。对于某些应用子系统,审计人员决定依赖于其内部控制,而对其他的子系统则采用其他更适宜的审计过程。符合性测试阶段的目标是寻找证据确定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在发挥作用,以及实际存在的控制制度是否可信赖。
3.加强对财务信息系统系统风险的评价和估计。内部控制的审查和评价在计算机审计中占有重大的地位,对系统的评价主要是找出控制的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就是影响控制的风险因素。把风险分析与传统的控制评价方法联系起来,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是否存在,能否对风险因素加以预防,以及如果失误发生,应采用怎样的补救措施。
(1)风险评价证据的收集。在风险分析时,审计人员必须收集各种评价证据,收集的风险评价证据可形成风险评价工作底稿文件,如:资产安全性风险评价底稿:数据完整性风险评价底稿:应用软件可靠性风险评价底稿;计算机系统整体可靠性风险分析表等等。这些底稿可根据审计的需要,设计其分项目的风险底稿或分析表。
(2)风险证据的量化。收集到的上述风险证据工作底稿,可根据系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由审计人员对每一类底稿的各明细项目指标进行计量处理,并对风险影响的程度大小进行排序。这样,审计人员就可辨认出哪些是下一步审计的重点。风险量化和排序都可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风险的量化没有统一的公式,对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风险项目指标值体系,因此,每个企业应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系统的风险指标值。这一套指标一般是根据历史数据设置的,对于新的系统可根据同类系统的指标和实际系统情况来制定。在量化的过程中,还应当考虑经济业务性质、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因素。
(3)风险程度的排序和系统整体风险分析表的编制。在同一张底稿中各风险指标值容易进行排序,也就是通过风险量化后就容易区分出本张底稿中的重点审计的明细项目。审计人员一般是对那些高风险的项目做详细审计,而对那些低风险的项目仅需做简要的审计。风险高、中、低的区间划分也是根据具体明细项目而定,对大的项目的风险度高、中、低的区间范围制定是根据各明细项目指标加权计算得到的。
首先,我要感谢计划财务部的经理和各位师傅的照顾和指导!虽然实习时间只有短短的两个星期,不过,很多东西是课堂、课本上不能学到的,我很庆幸有这样的一次实习机会,让我学到这些东西!
因为有了这次实习,我了解了银行里面大概的业务流程。在实习期间,经理教会我们怎样做银行各部门的业务考核表;杨师傅教我怎样做头寸表;寇黎姐教我什么是明晰分类帐;袁经理教会我怎样查帐;吴师傅教怎样装订每日的传票。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我了解了银行里各部门之间有怎样的分工与合作,我们计划财务部在银行体系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以及银行内外有什么样的业务往来和资金流动。
因为有了这次实习,我能用到以前学过的某些知识。比如当我知道银行里面的资金是从帐面上直接划来划去的时候,我很兴奋,因为知识遇到实践的时候就会很有成就感——即便这是很简单很简单的道理——但是,我有这样的感觉:这种经济作业的方式以后能给我的工作带来很多灵感!
因为有了这次实习,我能接触到我可能即将面临的工作环境。我觉得我们的办公室的气氛就很和谐,很融洽。大家会为某个问题去讨论,然后很快的去解决。“效率就是谦虚,就是交流,就是妥协和团结!”我是这样体会到的!
因为有了这次实习,我意识到:要学会学习。我们是学统计方向专业的,而统计本身只是门工具,不难学会。而以后,我们会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就是说当我们不进行统计方面的研究了,我们就要从头开始学!这是一个很严峻的事实,所以我们要学会学习,主动一点,勤奋一点,谦虚一点!
也许,我们的突然到来给大家带来了很多麻烦和不便,希望您能原谅!
最后,我想再次感谢我们计划财务部的伍经理和各位师傅,谢谢你们能让我学到这么多的东西,让这两个短短星期的实习变得很充实,很有意义!
实习学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实习单位鉴定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会计电算化 作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1改变会计数据处理方法,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使用会计电算化,不但能够对会计数据的核算方法发生了改变,而且对于数据的保存、处理以及程序的应用等,效率都有很大提高,彻底把财务工作人员从繁琐的账目、数据等环节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更有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财务管理工作中来,对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管理效率等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1降低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有些事业单位业务量较大,会计工作人员在对数据的处理时,数量多、任务繁重,核算麻烦并且手续较多,重复嗦的工作,使劳动效率大大降低,实施会计电算化以后,不但能够降低劳动强度,而且还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储存,需要时及时打印出财务报表,方便迅速,这样,财务管理工作会做的更细致、更详细、更准确,也使会计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2提高财务分析结果的时效性
由于通过手工操作对财务数据的处理,不但数据量大,计算起来复杂、繁琐,财务工作人员处理时,往往采取较为简便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经常出现数据分析不全面,也不能够使财务数据的时效性得到保证。使用会计电算化,不但能够很好地避免以上问题,还可以使用财务分析系统对各类财务指标、财务报表、资金收支情况进行分析,使财务分析更加清楚明白,也可以进行阶段性的分析,从而获得更加正确、详尽的财务管理信息。
1.3细化核算内容,适应财务管理的需要
有些事业单位分支机构较多,就必须进行分类核算,但这样就会出现工作琐碎、复杂的情况,尤其是分列的明细账,如果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单位的收支情况进行了解,会计工作人员就必须对数据进行整合处理,这将是一个非常劳累、复杂的工作。使用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本身的特点,使用设定多个科目,统计过程的迅速分类等功能,能够使事业单位的明细账更加清楚明白,还能够对管理预算、部门明细账的查询,以及各分支部门的收支情况等,都能够一目了然。改变了过去费用成本分摊粗放的形式,变成了标准定量化,使核算信息更加准确、清晰,也使事业单位能够正确处理绩效考核,充分调动事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了各部门会计快速得出输出资金情况和获得利润状况,保证事业单位负责人能够迅速做出反映,使企业能够顺利发展。
1.4加速了财务管理模式从“核算型”到“管理型”的转变进程
会计电算化的有效使用,彻底改变了通常会计的核算方式,并通过财务管理软件,进一步发挥计算机对数据快速处理的优势,使会计的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有了更大提高。也使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逐渐转变,使核算和管理的矛盾得到有效解决,也使事业单位的核算质量和效率有了更大提高。同时,单位的决策者也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为单位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打破以前财务管理的界限,优化配置财务管理资源
事业单位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只是财务工作人员参与核算和管理,而其他部门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状况缺乏了解,思想意识不高,更不用说单位的整体状况和单位的未来发展趋势,所以,财务工作人员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不能对本单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优化。
2.1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得到改善,使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一体化得以实现
通过运用会计电算化,能够打破以前财务管理制度的限制,使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发生了改变,达到了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有效统一,例如对支持凭证的有目的的核查和集中审核,对年终封账速度加快,有力的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并且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由原来的单一的事后信息反映变成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进一步增强了财务信息的调控能力,使会计工作人员彻底改变原来的单纯会计角度分析,变成多层次、全面的管理和分析,有效地解决了财务分析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2.2实现数据共享
实行会计电算化,能够对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并且通过数据作为载体,对原有的信息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并建立区域共享资源库,这样,不但能够对各类数据进行储存和管理,还能够做到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使财务数据一体化得到实现,当在设置一定权限的前提下,各个分类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对财务信息进行查询和核对,极大地加强了信息系统各部门之间的交流。
2.3有助于单位动态跟踪和管理财务信息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还没有使用会计电算化之时,财务管理系统在处理信息时,效率低下,例如,一些平时的经济活动使用的票据、凭证等,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者数量时才传送到财务部门,并且直到月底才结账,下一个月初期才能够打印出报表,这样出现的会计信息,根本无法让事业单位管理者及时的了解财务状况和价值趋向,对单位的整体运行情况根本不了解,也不能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使财务管理机制落后,财务管理措施也不能得到有效实施。通过实施会计电算化,不但很好地解决了信息资源共享,还在信息的处理和储存方面都能够达到快速、迅捷,让单位彻底走出封闭的误区,也能使事业单位管理者及时了解单位财务运行状况,并能够认真分析,迅速把握单位的目前状况,对一些不合理的政策或制度及时调整,使单位能够健康、顺利的发展。
2.4有助于实现会计集中核算下资源的优化配置
使用会计电算化,能够对各个部门的投资项目、各项收支情况实施预算控制,也能够集中核算,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资源的充分利用。并能够有效地的控制单位经济活动及资源的平衡,从而达到协调统一。
总之,要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够发挥它在财务管理中的预测功能,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灵活,以满足单位未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应用集成面临的问题
目前,在整个中国石油物资采购业务信息化链条中,包含以中国石油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PMS)、ERP系统为核心的多套应用系统,不同系统具备不同业务职能。其中,PMS系统作为中国石油物资采购管理和采购交易为一体的业务管理系统,系统功能涵盖采购计划管理、采购交易管理、结算管理以及基础数据管理等多项采购业务职能;ERP系统作为中国石油核心信息化应用系统,在中国石油9大业务板块部署了9套,涉及单位130多家,系统功能涵盖采购计划、采购申请、库存管理等多项采购业务。因此,如何将PMS、ERP等不同应用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实现系统之间的数据和界面统一,保证中国石油物资采购业务流程的完整性,将直接影响中国石油物资采购业务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高低。
应用集成架构
根据中国石油物资采购业务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应用集成架构从技术角度分析可分为界面集成和数据集成两个方面,其中数据集成技术以ESB(企业服务总线)为核心,并行连接至ESB,集成架构主要包括核心总线模块和适配器模块两大部分;界面集成技术基于IBM SAP Integration Portlet(IBM SAP 集成组件)。各个系统之间以接口的方式进行集成,实现各系统间数据交换和业务流转。
在数据集成方面,核心总线模块主要处理单步服务、多步服务,以及涉及服务处理过程中的消息的接收、消息内容的识别与转换、消息的加工、服务的路由、日志、监控与异常、错误处理、流量控制、并发控制、事务管理等方面;适配器模块主要用来连接核心总线和应用系统,在物资采购系统的集成平台中,需要连接SAP、Web Service,以及Oracle DB 访问、FTP、HTTP、JMS等适配器,适配器作为ESB 核心平台的标准格式转换和接入组件,提供了外部系统与ESB 核心平台CoreBus(核心平台)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消息交互机制。在界面集成方面,IBM SAP集成组件将SAP Web 界面同SAP 展现层的ITS/EP(SAP Internet 事务服务器及SAP 企业门户)集成,这种方式能够利用SAP Web界面,与现有ERP 功能保持界面风格相对一致,充分利用了ERP 中现有的功能。其中,根据PMS系统与不同ERP系统之间复杂异构的业务要求,需要各个ERP系统定义统一的接口规范,根据情况实现各自系统的适配器开发和必要的系统接口开发。
应用集成方案
为了更好的适应信息系统集成过程中的复杂性,集成方案主要分为三种:界面集成方案、集成总线集成方案、基于FTP框架的集成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在系统集成实施过程中可选择性应用。
界面集成方案是基于IBM SAP的集成方案,实现了物资采购相关信息系统与中国石油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集成,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实现了系统之间的单点登录功能,保证了系统的用户一致性;集成总线集成方案是基于ESB的系统集成架构,与ERP系统的SAP XI平台进行集成,物资采购系统集中向中间件提供了HTTP、JMS、MQ等多种通信机制,通过定义统一的接口规范以及各个系统根据需要实现各自的适配器开发和必要的系统接口开发,实现与SAP ECC系统、SAP XI集成中间件等系统的集成,该方案主要用于解决PMS系统对应9套ERP系统的情况;基于FTP框架的集成方案是基于FTP Server和FTP Client的集成方案,FTP框架由自开发的任务调度组件和数据装载组件组成,任务调度组件定时轮询FTP制定文件目录,并将文件放置在对应的工作目录并发送数据至数据装载组件,数据装载组件对工作目录中的大数据文件进行解析后发送文件到对应的数据库表中。该方案能够处理大批量数据传输的异步调用,可以根据业务实际情况设定传输时间,支持数据存档和重复处理,降低网络负载。
应用集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