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

时间:2023-03-07 15:01:07

导语:在骨科脊柱护士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有多种,我科采用局麻小切口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术后即解除下肢牵拉痛,卧床时间短,恢复效果好,不容易复发等优点。我院于2003年1月~2004年12月进行腰椎间盘摘除手术63例,现将手术前后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3例均以一侧肢体牵拉性疼痛为主要症状,严重时不能行走。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28~66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1个月,其中58例患者均经过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但反复发作。5例患者发病后未经过正规治疗而剧烈疼痛影响工作和生活,要求手术治疗,术后即解除疼痛,未发生并发症。

1.2手术方式在局麻下取腰椎棘突旁纵切口,长约4cm,暴露腰椎板,切除黄韧带然后用咬骨钳咬1cm×2cm骨窝,将神经根向内分离,发现椎间盘明显突出,尖刀切开纤维椎环、摘除髓核。腰腿痛已松解,足趾活动正常,放置引流胶管一条,分层缝合。

2术前护理

2.1手术训练由于腰椎间盘摘除手术采用俯卧位,时间1~2h,患者往往感到不习惯,甚至难以忍受,所以在手术前1~2天开始卧位训练,帮助患者逐渐适应手术卧位,提高耐受能力。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在胸腹部垫一纵向软垫,头侧卧,逐渐训练至持续俯卧1~2h。

2.2术前健康教育绝大部分患者对手术抱有恐惧心理,手术能否解除他们的痛苦,有否发生并发症等均成为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论文。护士要列举成功病例,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亲切而体贴的躯体语言,解释手术的方法、目的、术后注意事项。并善于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给予相应的帮助,使其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心理状态。

2.3床上大小便训练腰椎间盘摘除患者手术后一般需要绝对卧床3天。大部分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大小便,所以,必须在术前2天训练床上大小便习惯,使手术后能适应床上排大小便。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后一般绝对卧床3天,术后24h内适宜平卧位,以自然压迫切口,防止出血,为了减轻患者不适,可以协助患者翻身,并注意保持脊柱纵轴位,在患者腰背部放一长枕,方便患者依靠,禁忌扭曲脊柱。

3.2切口引流管护理手术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管道折叠或扭曲,密切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术后4h内引出液超过300ml,提示可能有活动性出血,应报告医生处理;观察引出液颜色,如无色或淡红色,提示有脑脊液引出;术后第二天,引流液等于20ml可拔管,注意观察切口渗血情况。

3.3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3~4h开始帮助患者双下肢直腿抬高活动,抬高角度从15°开始,逐渐增大,每次活动5~10次,每2~4h活动1次。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主动屈伸双下肢关节,术后第4天,佩带腰围离床活动,起床方法:患者平卧屈曲双腿双脚,轻抬腰臀部,带上腰围然后翻身侧卧,双下肢垂直于床缘,双上肢撑着床,使躯干慢慢离床而坐起,无自觉不适后站立行走,步态稳健后,指导患者大步行走或倒后行走,使腰肌得到锻炼。

3.4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术后1个月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腰椎间盘摘除手术后3个月内禁忌弯腰负重,避免弯腰活动[1],教会患者下蹲拾物的方法,大小便宜使用座厕凳。

4讨论

腰椎间盘摘除手术的成功和预防术后复发,有赖于优质的护理配合。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青年人发病率显著增加,他们自信心较强,不在乎手术前训练卧位及床上大小便,往往给手术后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不牢记手术后禁忌事项往往引起复发,如何使患者自觉地接受术前的训练和术后护理以及预防措施,很大程度上与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紧密相关。因此,护士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能力。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防止神经根粘连,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并发症出现[2],促进康复。活动的角度、数量、时间可因人而异,以患者不感到疲劳和痛苦为宜。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在患者有一点点进步时即给予鼓励,以增加信心,促进身心健康。建议患者饮牛奶每天250~300ml,以利补充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健身及晒太阳,利于钙的转化,使骨骼更强健。

[参考文献]

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重点叙述腹部实质性脏器创伤的急救与护理。本组护理患者入院后即置抢救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置监护室,设专人护理,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特别记录尿量),注意各脏器创伤的鉴别,保持呼吸道畅通,备好抢救器械。施行心理护理,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树立病人治疗信心,做好术后抢救的准备工作,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确实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本组病例中78例,77例痊愈出院,1例因入院较晚,失血过多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第2天死亡。

一、资料与方法

我院从2005年1月~2007年7月共收治78例腹部实质性脏器创伤病人,其中男67例,女11例,年龄6~73岁。合并失血性休克40例,脾破裂48例,肝破裂20例,肾创伤8例,胰腺损伤2例。除1例因失血过多,入院较晚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

二、急救与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争取抢救时间。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变化:病情轻微的病人每0.5~1小时测脉搏、呼吸及血压;休克病人每5~15分钟记录脉搏、呼吸及血压1次;并着重观察病人的意识与表情,皮肤色泽与肢体温度,瞳孔、呼吸次数与节律等方面变化,注意有无心、脑、肺及肾部的并发症。本组病例中39例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均进监护室,设专人护理,进行心电监护、严密观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而及时纠正休克,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

各脏器创伤的鉴别观察:根据创伤部位及腹腔肿块的部位、大小、疼痛发展情况鉴别。伤于左季肋部,左腰部,并出现症状先兆应考虑脾破裂的可能;肝创伤部位偏于右上腹部及右侧腹部,可出现呕血、便血;胰腺损伤见于上腹部创伤;肾创伤或肾破裂见于腰三角部,侧腹部明显疼痛肿胀,压痛及血尿,有时形成腹膜后大血肿,表现明显腰背痛、腹胀和肠麻痹等。

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特别记录尿量):检查尿量、尿比重及酸碱性。按需要每小时或每日1~2次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最好亦测定血细胞比容。血化学检查注意血二氧化碳结合力,非蛋白氮及电解质浓度。本组资料中48例脾破裂和20例肝破裂病人均及时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为抢救争取了时间。

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输入氧气时应通过湿化瓶或于病人口部置湿纱布,以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黏膜干燥。每2~4小时检查鼻管是否通畅。

(2)快速输液,补充血容量。

立即建立1~2条有效的静脉通道。选用6或8号大针头快速输液,一条保持输血,另一条输液及滴注血管活性药或麻醉用药。如静脉穿刺有困难者可静脉切开或采用颈内、外静脉穿刺,腹部创伤病人,静脉输液部位选用颈部或上肢能提高输液效果,有利于抗休克。输液中根据病人的脉搏、血压及每小时的尿量、中心静脉压调节输液速度。抢救严重休克时每分钟滴速80~100滴,在20~30分钟内输液1500~2000ml,注意病人有无咳嗽及血性泡沫样痰,警惕肺水肿及心力衰竭的出现。用升压药时每5~10分钟测血压1次,从最低浓度、最慢速度开始。

本组资料中2例病人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可指导输血、输液速度及量,是对循环状况判断的重要措施。如中心静脉压<8cmH2O表示血容量不足需继续补液;中心静脉压>15cmH2O表示血容量已足或心功能不佳。本组病人无1例因输液过量而致急性肺水肿的发生。

(3)心理护理。

由于导致创伤的原因均是意外,病人无思想准备,故护士应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另外,关心患者家属也很重要,患者视家属为惟一能说知心话的人,让家属在医疗现场患者会感到温暖。本组资料78例病人均根据病情做了不同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对抢救成功帮助很大。

(4)术后麻醉及清醒期的护理。

①病人进手术室后,立即整理床铺,备好无菌引流瓶、引流管、氧气、吸痰器及抢救车,为病人术后回房做好术后抢救准备工作。②术后麻醉未清醒时取去枕仰卧位,待清醒及血压平稳后采取半卧位,以利引流和改善换气;注意监测体温、脉搏及血压和术区伤口情况,禁食并进行胃肠减压;记录出入液量;定时翻身、叩背,协助病人做深呼吸,以增加肺通气量,刺激咳嗽,排出痰液;注意口腔护理,漱口液根据病情选择液体种类;继续合理选用抗生素,防止腹腔内或肺部感染。③对置引流的患者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观察引流物的量及性质、颜色。腹腔实质性脏器创伤病人术后一般引流液的颜色在前8小时内可为血性液体,以后颜色逐渐变淡,如继续有血性液体流出或颜色加深提示有出血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酌情处理。新晨

三、讨论

腹部创伤在平时和战时都比较多见,多由生产或交通事故造成,少数为吞咽异物和医源性创伤。腹部创伤范围较广,凡横膈以下、盆底以上躯干部的创伤均属腹部伤,包括腹壁腹腔内脏器(肝脾胃肠等)、盆腔脏器(直肠、子宫、膀胱等)、腹膜后器官(肾胰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和横隔盆底本身的损伤。腹部创伤属于普通外科治疗范围,由于骨折有共同的诊治标准,脊柱和骨盆的骨折常划归矫形外科(骨科)处理,这类骨折常合并腹膜后或盆腔脏器损伤,不能忽视。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