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1:07
导语:在课堂礼仪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效课堂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变革,更是一场彻底的课堂教学的革命,它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与此同时,学生间的讨论、展示、质疑,使得学生在语言、行为举止方面也变得更加文明、礼貌。因此,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如何趁热打铁、加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我们应该思考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小组合作,培养听说礼仪习惯
小组合作是高效课堂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学生听话、发言、讨论诸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与人合作、尊重他人的习惯,大方得体的发言展示仪态,对自己、他人公正的评价思想等。可以说,高效课堂使我们的学生变得彬彬有礼、大方优雅,使他们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二、言传身教,示范引领礼仪教育
高效课堂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室“学可为师,行可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深刻地影响着每位学生,为人师表更是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基本的行为准则。教师着肩负的是塑造人的伟大使命,只有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才能做到身正为范。“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说明良好的文明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达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的过程。我们发现,在年轻教师的课堂上,学生展示时,教师往往举手发言,而一些老教师则缺乏这样的意识,随意插话,学生的礼仪习惯当然就可想而知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亲切的微笑、生动流畅的教学语言、耐心倾听学生发言、不轻易否定学生观点等等,均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最基本礼仪。就教学方法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所以大家要文明合作、要互相尊重、互相配合。
三、结合教材,传授普及礼仪知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文明古国,我国古代就讲究“六艺”(仁、义、礼、智、信、勇)将礼仪作为修身的一项重要内容,《礼记》一书更是记述古人修身作人的准则。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义之邦”,礼仪在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闪耀着古代文明的灿烂光华。做好文明道德的传承,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礼仪,始终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入选中小学教材的众多课文中,就有许多篇目涉及到礼仪知识。礼仪教育内涵十分丰富,几乎所有的叙事性的文言文都涉及到传统礼仪。涉及最多的是人的称谓,有谦称、敬称和蔑称等。其次还有迎客、待客和送客、送礼等。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礼仪素材,就可以在教学时,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进行礼仪教育。通过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林黛玉进贾府》、《范进中举》,了解古代官府的礼仪;学习《论语》,可以体验到“有朋至远方来,不也悦乎”的乐趣。而《陈太丘与友期》更是要人们既要讲诚信,又要以礼待人。至于品德课,则是专门将礼仪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数学课上,根据“购物”教学内容,进行节约、艰苦奋斗教育;而在教学"租船"和"派车"等内容时,对学生渗透在公共场合要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候以及见到老、幼、孕、残要主动让位的教育。
四、评比激励,督促文明习惯养成
学生评价的目标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评价要将课堂评价和课外评价分开。课堂教学中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合作、交流的激励,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课外评价则是对学生在校活动的激励和调节,通过评比“星级少年”,评选“优秀团(队)员”、“成功之星”等,树立典型;开展“争当升旗手”、“争当安全小卫士”、“争当绿色小卫士”等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还应成为评价的主人,评价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让评价变成了孩子们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五、利用活动,使礼仪教育深入
【关键词】 礼仪教学 行动导向 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164-01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明代著名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礼仪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首要内容,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直接面对着社会对他们的选择。若想尽快地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待人处事以及择业的能力,就必须重视礼仪教育。
1 行动导向教学法对职业教育的深远影响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学理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它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由一系列教学技术所组成。这种方法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作用。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通过教学活动基本规律的理性分析,可以基本确定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育目标的适应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其注重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学生动手能力与专业素养得到全方位提升。由于新教学法具有实现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主要手段,所以,受到国内外职业教育界的一致推崇。
2 礼仪课堂教学中的“行动导向教学”
传统的礼仪课本基本以强化理论知识为主,每个章节基本都是从宏观大道理入手,按照不同场合对礼仪知识进行分类细化,当中穿插小案例和小故事进行分析。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的说教,不仅会让人觉得知识生硬不能消化,更会让单调的课堂学习变得索然无味。这就要求我们要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促进教学,提高礼仪课堂教学的效果。
行动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3 具体分析几种行动导向教学技术在礼仪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1 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引导讨论。
要求学生真正从实际工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使学生感到上课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必须全力以赴。所以,学生除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外,还必须组成学生小组,来缓解学习的巨大压力。这种教学法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而不是单纯地进行理论讲授。其真谛在于把学生发言也作为全体学生学习的一个方面,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想象的(游戏)的场景里及在一定的(游戏)时间内,通过一个演员(角色扮演者)以及他与其他演员的共同表演(相互作用)来实验性,游戏性的表现另一个被扮演人物(角色)的行为、语言和思维方式以及决策和行动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现实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增加学生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的专业能力、个人能力、社交能力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和学习能力。
学法指导可以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及练习法。通过让学生制定角色扮演的实施计划,促使学生们阅读课本相关知识与要求,展开小组内学习讨论,并根据各小组对知识点的理解设计角色的行为和语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在角色扮演教学法中注重学生的参与。不仅设有表演者,还有观察者,并给观察者具体的观察点,让学生人人参与其中,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一上课采用头脑风暴提问,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自己本堂课的任务,学生在扮演角色前,又要求他们了解角色所体现的专业知识及角色扮演合格标准和整个游戏的流程,使学生有目的、有考评的参与其中,主动融入教学。注重信息收集及反馈。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注意仔细观察,将学生表演中的信息有效收集,同时组织学生观察者认真评判。
通过以上行动为导向的教学实践,从礼仪课堂叫教学的效果看,不同于以往学生一味接受枯燥的课本知识,学生上课情绪高昂,跃跃欲试,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全无没事可做或疲惫的现象。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得以充分调动,对知识点印象深刻,学生得到了真正的煅练,提高和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为学生们进入职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关键词:英语教学; 西方礼仪文化;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005-001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范畴广泛,而礼仪文化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巨大,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了解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渗透西方礼仪文化对英语教学和学生的个人成长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结合西方礼仪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英语教学的特点,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实施了以下几种主要的渗透策略。
一、结合教材,把握契机,适时渗透
初中英语教材有很多教学内容与西方礼仪文化相关。如牛津初中英语7A教材Food and lifestyle和7B pets等单元都包含了西方礼仪文化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把握契机,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地提炼、补充和拓展,就会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达到有效渗透的目的。
如在Food and lifestyle这个单元教学中, 谈到食物这个话题,笔者适时补充了西餐文化,如西餐的主要构成,西餐的上菜顺序,餐具的摆放以及用餐时要注意的问题。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情景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并体验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和就餐礼仪。笔者还穿插了几个因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尴尬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既幽默风趣,更发人深省。学生在欢笑之余,深刻体会到了认识西方礼仪文化的重要性。
7B第六单元Pets的教学内容同样也蕴涵了丰富的西方礼仪文化。西方人把宠物看作自己的家人,他们爱护自己的宠物就像爱护自己的家人。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适时向学生渗透了西方人“尊重,爱护动物”的美好品德。同时告诫学生,如果到西方人家里做客,一定要友爱地对待他们的宠物,否则会引起误解和不快。
二、结合课型,有的放矢,巧妙渗透
英语课型模式包括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复习课等。教师可根据课型特点,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有目的地渗透西方礼仪文化。如在某一节听说课上,笔者曾向学生讲述了这么一则笑话:一位美国人赞美一位中国男士的妻子:“Your wife are so beautiful.”中国男士很谦虚地说:“Where? Where?”这使美国人很尴尬。笔者让学生讨论并思考产生这样的误会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这是由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造成的。在与西方人交往时,我们要学会运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形式,才能与他们更轻松更得体地进行交流。
在阅读课上,教师也可选取与西方礼仪文化相关的一些文章作为阅读素材,根据这些材料设计阅读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略读,精读,概括和搜寻信息的能力。这些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往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
同样,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挖掘与西方礼仪文化相关的作文题材。如教学生写一封感谢信,或是thank -you note。如以看图说话的形式让学生描述以西方礼仪为主题的小故事,让学生写有关西方礼仪故事的读后感等。而近年来的中考作文题目也有很多与之相关,如2010年浙江中考英语作文:假如你是李明,你的笔友Peter将随团来你校进行为期一天的学习交流活动,请你将以下安排发邮件告知。在这篇作文中,如果学生对西方礼仪文化有一定了解,那么交流活动的安排会更加妥当,语言表达也会更加流畅,很容易取得较高的分数。
三、结合实际,创设情境,有效渗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出国修学、旅游已成为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我们在与外国友人交往时,如果没有礼仪方面的知识准备,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扰,造成许多误会和尴尬。应部分即将出国修学学生的需要,笔者曾模拟创设各种语言情境,向学生展示和介绍了西方社会的拜访礼仪,就餐礼仪,小费礼仪,垃圾分类等礼仪规则。学生们在形象生动的语言情境中,在实际需要的动机促使下积极地交流,对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为即将到来的出国修学做好了充分的知识和心理的准备。
四、结合活动,多种渠道,多元渗透
英语教学的魅力不应只局限在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在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上,笔者以“西方礼仪文化”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如英语角活动,班会活动,英语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等。在名为“体验西方文化,学做绅士淑女”的班会活动上,学生们表演了英语话剧,了解了西餐礼仪,小费礼仪,拜访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对西方礼仪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激发起了英语学习的热情。由此,通过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大力推广,学生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拥有了更为丰富的西方礼仪文化知识。他们英语学习的动机更加强烈,个人道德修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西方礼仪文化,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英语教学的一道“加法题”。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归纳总结渗透的策略和手段,反思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纰漏,创新地开发出更多新颖有效的渗透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语言文化修养,用自身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素养来影响,感染学生。渗透西方礼仪文化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王勇.在语言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J].国外外语教学,1998,(4)
关键词:商务礼仪;教学策略;职场技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早已不满足于仅有较强的职业技术工作能力,更多的要求是从每一个员工上面看到企业的良好形象。商务礼仪已成为职校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商务礼仪是指在商务活动中,对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行为规范和活动程序,是一般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运用和体现。学生熟悉各类商务活动中的礼仪规范和相关要求,为进入职场的学生提升职业素养、顺利就业夯实基础。教师改革商务礼仪的课堂教学,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为学生就业增加砝码。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通过对实习学生的商务礼仪教学情况反馈问卷调查,以及和本课程任课教师的讨论,相关人士的访谈,目前在商务礼仪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在教学中的学生仪态训练不到位。学校没有专门实训室,空间相对有限,所以很难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得到仪态训练。②在教学内容整体安排上,实践部分安排的课时较少,学生动得少。③课堂教学中,教师常采用“讲授型”模式,缺少仿真的商务情境,学生无法将自己当成真正的商务人员来练习。④商务礼仪教师大多非专业出身,很多都是担任自己的专业课的同时兼任商务礼仪教师,本身对商务知识储备就不足,通常都是现学现卖。
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改革商务礼仪课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总体考虑到其所选择用的教学顺序、程序、形式、方法以及教学媒体等,合理选择教学策略通过不同教学策略的运用,使教与学互动建立师生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学礼仪、知礼仪、用礼仪,在社会实践中活学活用,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为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二、改革礼仪的课堂教学,合理选择教学策略
1.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体性学习
众所周知,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是兴趣,想要一直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需要对学生的思想动向了如指掌,教师在课堂采用生活案例教学,并且能够用课本用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具体做法有:
(1)教师要做学生的偶像
作为一名礼仪教师,自身的礼仪素养、形象气质,是对学生最好的直观教育。教师在课余时间不仅需要不断的加强礼仪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加强对自身素养的提升,努力做到以自身良好的礼仪修养感染学生。平时要对自己的仪态、举止、语言、等多加注意,用真诚的微笑、丰富的阅历以及较强的社交能力和敬业精神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的行业举止都是值得自己学习的。并以老师为学习的对象,从而激发学生想学礼仪、学会礼仪并且喜欢用礼仪社交的习惯。许多班级的同学说:“老师的举止行为很有气质,让人忍不住的想要学习,想要成为他那样的人。”
(2)让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
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搞一些偶像教育。请一些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结合在进入职场的社交礼仪,办公礼仪,商务活动礼仪以案例形式进行演讲,让学生明确学礼仪,用礼的重要性。
(3)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实课堂内容
组织学生观看如《礼仪大赛实况》《商务礼仪规范演示》《金正昆教授的讲座》等资料片,让学生观看有关礼仪的视频,提升审美标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评价标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积极审视自身的不足,完善自我。
2.适时组织模拟教学,引导学生自我训练
(1)教师引领学生动起来
在课堂上对礼仪运用技巧的训练,大多学生认为所谓礼仪就是几句文明的话语,几个优雅的动作,比打篮球、学习数理化容易多了,不用反复的艰苦训练,所以常会轻视礼仪课,认为其不甚重要,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主动训练,并且为学生创造实践平台,如:让学生完成学校及系里的不重要的接待任务,有的学生因为初次实践会很紧张:按照站姿要求站好后像是一个木头人杵在那儿,笑不像笑,哭不像哭,一副滑稽的表情,不知所措的行着来来往往的客人,不知道该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打招呼,气氛十分尴尬。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在礼仪素质方面的缺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社交能力与社会的要求相差甚远。并让学生认识到,不认真学习礼仪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2)适时设置常规训练且要形成制度化
商务人员仪表风度礼仪训练,要坚持不懈的进行,如:“真诚甜美的微笑”不仅是对礼仪的要求,更是职业素养的表现。“咬筷子”“照镜子”“词语训练”每次上课前,老师都会复习训练。提醒学生起立后适时训练站姿,课堂上督促坐姿,每天的广播操站队、入场,都是站、坐、行的好时机。与师生见面微笑打招呼,课间与老师的交流沟通,将日常礼仪融入进来,学生通过每天适时训练,既陶冶了情操,受到了职业道德的教育,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为进入职场树立信心。
(3)适时组织模拟实训教学
①教师示范,学生模拟训练,教师指导纠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亲自示范更直观,学生模拟训练有利于增加自信心,如学习仪态礼仪时,教师示范站姿、坐姿、行姿、表情、动作就会更有说服力。礼仪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方法是模拟实训教学法,要求根据职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的规律进行教学。商务礼仪课的教学要活泼有趣、生动形象,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乐于配合教师教学,若按部就
班、死搬教条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只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才能活跃课堂气氛,若得不到学生的配合,那教师也就只能自己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教师分别接正确的和错误的动作示范一遍,让学生从中找出哪个动作是正确的,哪个动作是错误的以及它正确或错误的原因,形成正确的认知标准后,让学生再模拟训练,能高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②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总结要领,模拟训练
如领带的打法可以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示范分步讲解,对打法编口诀,让同学们边看边练,学得好的同学示范,带领小组同学学习,当老师的助手,对于共性的问题,可以集体纠偏,老师总结错误产生的原因,如何修正,学生多次进行模拟操作训练,直到学会为止,这样印象非常深刻。教师还可以结合小组比赛的形式,给出评分标准,让学生自查自纠,让学生不仅会打领带,而且要打得漂亮、打得快。
③学生市场调研窗口优秀服务人员的礼仪,小组讨论总结,模拟训练
课前布置学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结合本专业对相关的岗位窗口优秀服务人员的礼仪进行调研,学生将调研的资料:照片、视频制作成ppt在课堂进行展示、谈感悟,并各小组进行讨论,对优秀的服务礼仪进行模仿训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职业素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都是行之有效的
④适时设置情景,学生角色模拟
在商务礼仪课堂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设定不同情境,然后由学生根据所学的相关礼仪知识编写剧本,设定正反角色如,我们在教授了商务社交礼仪后,根据班级人数设定6~7人一组,由组长负责进行情景小品的编排,必须融入称呼礼、握手礼、致意礼、介绍礼、名片礼等内容,每组展示的同时,其他同学进行观摩、小组讨论,找问题挑茬子,老师最后做点评,纠偏,充分发挥教学生的积极性。在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中,适时设置情景,学生角色模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模拟实训教学,具有以下功效:通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演过程中找到成就感,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将在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呈现出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为进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变革性发展,翻转课堂的广泛传播最初来自美国中学教师的无心之举,为解决学生因缺课而造成的学习困难情况,教师乔纳森与亚伦将自己的授课过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成能够通过网络传播的音频与视频形式,学生可自由学习相关知识。随后,“可汗学院”的出现为翻转课堂的快速传播提供了助力,越来越多的师生开始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进行知识讲授与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借助视频等网络信息化技术手段,指导学生在授课前完成知识内容的理解学习,在课堂上则进行知识的检验与实验的一种教学模式,因其颠倒或翻转了传统教学模式而被称为“翻转课堂”。
二、当前职业高中旅游专业学生特点及课程情况解析
1.职业高中旅游专业学生特点
职业高中学生普遍属于成绩不理想,升入普通高中无望的学生,受教育文化理念偏差的影响,真正有志于职业教育学习的优质学生寥寥无几,这种生源状况造成学生学习层次与学习状态的差异。一部分学生处于学习困难状态,学习兴趣差,学习动力不足,对专业理论学习不够重视;一部分学生喜爱旅游专业,学习态度积极,能主动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处于学习的中间状态,对专业学习持有放任自流、得过且过的心态。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学习状态是职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考虑到学生特点与实际情况。
2.职业高中旅游专业服务礼仪课程情况
职业高中旅游专业现有课程是围绕旅游人才的培养需求设定的。服务礼仪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对学生实践礼仪技能的培养是该课程的核心要求。当前,很多教师在教授服务礼仪这门课程时,都存在讲课多于实践技能训练,教学方法单调重复等突出问题。在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也走向“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但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过程比较常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被激发出来,绝大多数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职业高中作为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的基地,改革现有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路刻不容缓,基于此,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服务礼仪课程的教学设计
(1)前期基本准备情况。本研究选取的实验对象为职业高中旅游专业高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科目为旅游专业必修课服务礼仪课程,选用教材为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编写的《服务礼仪》一书。选取的实验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具备较好的网络信息技术硬件配置,师生均能够完成基本的计算机网络操作。前期准备还包括授课需要的充足的教学资源,除必需的视频之外,还应包括授课资料、课件等基本的学习资源。视频长度5~8分钟为宜,运用软件Camtasia Studio 6.0完成视频录制或从互联网上选择部分适合该课程的视频进行剪辑制作。
(2)服务礼仪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模型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是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学生自主学习,服务礼仪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模型也紧紧围绕这两个要素构建的,如图1所示。
(3)服务礼仪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过程设计。因篇幅所限,本文选取《服务礼仪》第五专题“提升言谈技巧”为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过程设计,见右表。
2.服务礼仪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的学习阶段要求
(1)合作探究阶段。根据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教师指出学习的重点并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分组情况,合理分工,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与同学进行合作以完成视频观看,寻求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答案。
(2)个性化指导阶段。回归服务礼仪课堂,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情况,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与疑惑,由教师通过个性化指导进行问题的解答。
(3)巩固练习阶段。答疑解惑之后,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服务礼仪的实践与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训练。充分发挥社交网络平台的作用,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4)反馈评价阶段。教师对学生通过翻转课堂模式进行学习的效果进行反馈与评价,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数据采集分析,把握教学效果。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引导与激励学生开展主动学习,促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互动、交流、协作,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及素质。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成效
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来看,其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灌输教学知识点的讲授方式相比,通过翻转课堂的应用,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观看教学视频,并通过视频及练习牢牢掌握服务礼仪的对应知识点;回归课堂后,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实践服务礼仪的专业技能。部分学生表现出思维活跃、记忆力较强、实践性突出等特点。
一、跆拳道中的礼仪精神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君子之争一定也要合乎于礼,跆拳道的运动精神也是如此。它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贯穿了“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根本宗旨。理解跆拳道的精神、礼仪知识对于练习跆拳道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掌握了跆拳道的礼仪知识,才可以学好跆拳道,从而达到最高境界。
跆拳道的内在精神严格地通过外在的形式传达出来。首先是服装的要求,跆拳道练习者必须身穿白色的道服,系好道带,穿着道鞋或者光脚进入场地。接着,进入道场要向国旗和教练行跆拳道鞠躬礼;见到队友也要行礼问好;训练双方见面时要相互敬礼。跆拳道的敬礼要求:双脚并立,面向对方,两臂自然垂直,上体向前倾斜15度,头部向前倾斜45度,目视地板片刻,还原成直立姿势。这是对于跆拳道练习者敬礼的要求。在训练过程中,训练员整理服装时要先向教练行鞠躬礼,然后背对国旗、教练及队友整理服装,整理完之后转身面向教练鞠躬以表示抱歉。
跆拳道中的礼仪是非常细致的,在进行跆拳道训练之前要先对学生进行跆拳道的礼仪教育,然后让学生进行现场演练。在学生的演练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先观看礼仪教育视频,灌输礼仪教育的意识。
二、跆拳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的精神
在韩国,小孩子从小就开始练习跆拳道,不仅是让韩国的孩子健全他们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当笔者在体育课堂中进入跆拳道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学生的这种爱国情怀的教育。
首先,笔者让学生面对国旗,侃侃而谈关于国旗的故事。听着听着,学生不禁对国旗、对革命先辈产生无限的敬意。然后,告诉学生,在学习跆拳道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困难,但是一定要学会用坚定的意志去克服这些困难,像革命先辈一样用坚韧的意志去战胜困难,最终获得成功。
其次,在跆拳道练习过程中,要引导孩子做好关于爱国方面的礼仪教育。比如,在进行全体学生进行练习之前,和孩子们一起唱唱国歌。虽然,跆拳道起源于韩国,但是笔者认为既然它引入到中国的教育课堂中,就应该融入中国元素。因此,只要在某项运动中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就应该好好运用。
跆拳道与中国武术的精神是一致的,它符合礼,符合中国人自古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的精神。
三、跆拳道有利于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品质
尊敬师长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在跆拳道中,要求选手要向教练和任何等级高于自己的选手鞠躬,这就无疑在每个跆拳道选手的心中种下一颗尊敬师长的种子。并且,随着训练的深入,这颗种子会越来越大。
笔者在进行跆拳道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跆拳道的礼仪要求,在行为态度上保持恭敬、谦和,珍惜师长的付出,认真学习。在学习跆拳道一个学期后,很多同事都反映学生们变得比以前更有礼貌了,遇到老师都会问好。因此,在学生感兴趣的运动或活动中输入尊敬师长的意识与行为,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好学生尊敬师长的品质。
四、跆拳道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同学的品质
儒家学说中就倡导君子应“温、良、恭、俭、让”,这些精神品质都体现在跆拳道之中。在跆拳道练习的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礼让、互敬互爱。虽然在训练,不论多么激烈,在练习者的内心中都保持着对对方的敬意。
笔者在对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流畅,相互之间也更加谦和有礼,和睦相处。笔者进行了一项情绪调查,发现学生通过训练跆拳道情绪上由急躁变为和缓的学生占了挺大的比例。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反映在训练跆拳道的过程中,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同时,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家长也反映学生学习跆拳道后,在家里与亲戚朋友的相处也有礼貌多了。
五、跆拳道有利于学生修身养性,提高道德水平
跆拳道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来,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跆拳道的“礼仪”应渗透到教学训练的各个环节,将这种礼仪形式转化为心理动力,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礼仪心理,追求和谐、宁静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思品课能力培养;自主;合作;探究
一、主题与背景
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本课程的能力目标,而南京市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与学科能力。笔者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构建基于能力立意的课堂教学,在2011年12月上了一堂思想品德示范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了一些尝试。
二、案例描述
1.巧妙设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课前笔者出示了两组图片,一组为我市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表现,对比图片为我们身边的一些不文明现象,让学生分析“只要抓好经济建设就行,是否创建文明城市无所谓。”
通过对图片的对比分析,在是否要创建文明城市问题上,学生能分析归纳出要全面认识经济建设与创建文明城市的关系,此时及时小结: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全面发展。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来说,就更是如此,由此引出本课课题:《精神文明建设》。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归纳综合能力
请同学们阅读书P103-104,思考: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2)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3)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分别是什么?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对书本知识先进行自我构建,运用抽象思维,概括、归纳出相关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回答,笔者在黑板上完成板书(如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的
(地位:发展先进文化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地位: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3.时事链接、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类综合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投影出现南京创建文明城市的9个举措:
1、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2、开展“学礼仪,做彬彬有礼南京人”活动
3、开展网吧、电子游艺厅专项整治行动
4、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示范店创建活动
5、第四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成功举办
6、“珍爱生命,文明出行”主题教育活动
7、“创文明行业 建满意窗口”竞赛活动
8、进一步完善市民议事、市民旁听、市民听证、市民监督等十大市民参与工程
9、开展“绿色南京”创建活动
问题:请同学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为分类标准,将上述举措分类。
要求: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由1人负责记录本组成员发言,3分钟后推选1名代表发言。
笔者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全班巡视,学生存在疑惑时及时解答。最后全班达成共识:
思想道德建设——1、2(明理)、6(守法)、4(诚信)、7(为人民服务、敬业奉献)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3(文化)、5(科学)
政治文明8
生态文明9
4.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活动: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在行动(多媒体展示我校开展的相关活动)。
问:作为中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学习,你打算怎么做,让学生将书本所学落实到具体行动。
三、案例解读
1.以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没有受教育者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经验,任何教育活动所产生的教育意义都是外在的,从而不能深切地影响受教育者的生活。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十分重要,包括自主阅读、自我反思等。
例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的内容及其各自地位,笔者让学生自主学习,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信息运用抽象概括思维,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提取有效信息进行个性化的分析、综合、评价、重组,归纳得出结论,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再如本节课最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如何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其实就是学生在对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反思。
2.以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合作学习既包括生生小组合作,也包括师生课堂交流。课上所有得出的结论全部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共同讨论的结果,学生亲历了形成的全过程。此外,师生课堂交流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小组交流回答9个举措分别属于精神文明建设哪方面内容时,有学生对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成功举办是属于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有疑惑,笔者通过启发诱导,引导同学思考“绿色南京”、“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对南京的物质文明建设的作用,以及四个文明相互关系。在对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思维独创性的培养,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对学生创新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
3.以情境探究培养学生能力
这节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景导入,在授课过程中巧妙设疑,结合当前时政,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一些社会热点和重点问题进行评论,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感悟,让学生在评论的过程中掌握运用辩证思维能力。在课堂最后,用多媒体展示出我校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图片,很多活动学生也都亲身参与了,更是帮助学生将获得的思想政治理性认知相关的情感体验和隐性知识经验,延伸到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也提高了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鲁洁.《超越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论文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课堂管理 有效途径
论文摘 要: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课堂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授课质量。高校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管理,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探索课堂管理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是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最基础性的工作。
1999年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很多老资格的省属高等专科学校被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截至2007年,在全国742所普通本科院校当中,新建本科院校有209所,占本科院校的近1/31①。由此可见,新建本科院校已日渐成为我国高等本科教育事业中的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对我国整个教育体系、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新建本科院校因办学历史积淀、办学定位、办学基础条件、办学理念、教育管理过程等因素的限制,在办学、教学中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录取到此类院校学生的高考成绩一般都不高,他们在学习交友生活上都不占优势,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后,又受到家庭负担、社交礼仪、学习就业压力的侵扰,表现出依赖性强、自制力差、遇事容易放弃的特点,在学习中有不少学生怕吃苦,表现出有决心没有行动或者“三分钟的学习热度”,缺乏战胜惰性、抵制诱惑的意志力,自我调整能力也相对较差,不能很好地控制和约束自己,遇到几次失败就灰心丧气,产生厌学、弃学的消极情绪。而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方式与行为表现无疑是使课堂充满活力的核心因素,是影响带动学生积极学习、学会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更应该提高素养,加强课堂管理,转变观念,更新管理模式,以创造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课堂。
一、注重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树立教学权威,提高教师课堂管理的技能。
年轻教师由于经验有限,很难有效地掌控课堂秩序,对于与之相差不大的学生,甚至会出现不知如何管学生、管不住学生的现象。教师作为课堂秩序的主要维护者,更需要有自己的权威,而教师的权威又要通过自己精深的专业知识来树立,所以,提高年轻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要有稳固扎实的专业知识、灵活有效的专业技能。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根本,也只有学生“难不倒”的老师、无所不知的老师才能让学生感知到老师知识的深邃神秘,才能让学生对老师发自心底的敬畏。其次,教师要有良好的作风和人格。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产生,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课堂教学,都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教师还要保持一颗爱心,真诚关心每位学生,对于学生的疑难困惑要有耐心有爱心去解决,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由衷的产生钦佩和崇敬之情。
二、形成规范而有序的课堂教学秩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社会性及品德教育目标对学生言行进行或褒奖、或批评、或惩罚性的干预,从而形成规范控制。教师舍弃基于教育目标对班级组织的控制,而让学生完全自治,则意味着放弃对学生社会化的规范性要求。“没有限度、规则、秩序造成了教育上的无政府主义(混乱),学生不会从中学到如何尊重规则、权威,或如何掌握对待自由的责任心”②,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要靠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课堂教学的管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顾讲自己的知识,根本不管学生是否在听、是否能懂,那么学生的表现就会“千姿百态”,很大一部分学生会因为自我约束力不够而走神或捣乱,整个班级就不会有良好的学风养成。
要维持规范而有序的课堂教学秩序,就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引导他们感知和理解它,让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将“自我约束”内化为维护课堂纪律的自觉行为。而良好的课堂秩序更需要长久的维持,当课程内容的吸引力不够强时,也可通过反问、提问、辩论等灵活多变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讨中来,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只有时紧时松、随机应变的课堂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吸引学生,让每一堂课都变得有意义。 转贴于
三、关注大学生个体存在及发展需要,控制手段多样化,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误而告终的学校内部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维系课堂秩序的基础,也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保障。教师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对于自己的授课对象,教师要了解其年龄特点、专业特点、性别特点,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喜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各种需要,最大限度地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场所,构建课堂学习自由秩序;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认识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为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交流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交流、交往方式。“当学生真正地感觉到他被别人所喜欢并接受时,实施纪律便会变得非常容易,而且,教师的指导也会被学生自觉接受”④。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首先,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我管理,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采取恰当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和教学活动的内在动机,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最终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在班级管理上,实行班干部轮换制,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使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营造一种宽松、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其次,师生之间通过情感交流、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达成双方的信任和默契,从而共同构建起和谐有序、自愿信守的课堂秩序。“教师要告诉学生行为的限度是什么……并清楚说明学生要如何对自己行为或活动负责”⑤;允许学生作出选择,但必须让他们对自己的选择结果负责,如果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必须依据已制定的规则及时进行严肃处理。再次,课堂管理手段多样化、评价学生标准多元化。教师尽可能为每个学生创造施展自己才华的时间和机会。对学生行为表现,应用多把尺子来衡量,尽可能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必须使用批评教育等方式时,也要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处理。
五、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反思性实践能力。
根据以往的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的、经验性的、无意识的活动,大多数教师认为应通过“自身经验的积累和对优秀课堂管理者的行为模仿”来提高自已的课堂管理能力。由于教师的整个课堂管理活动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寡,教师通过对课堂现象,以及自己的课堂管理行为的自觉反思,能够发现课堂管理中的问题,并对自己的课堂管理生活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培育和生成教师的课堂管理反思性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课堂管理自身发展以及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注释:
①史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4).
②④⑤[美]纳卡穆拉著.王建平译.健康课堂管理:激发、交流和纪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90,188,192.
③A.B.彼德罗夫斯基,B.B.施巴林斯基著.卢盛忠,龚浩然,张世臣译.集体的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74.
参考文献:
[1]李子华.教师课堂问题行为及其预防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
[2][美]纳卡穆拉著.王建平译.健康课堂管理:激发、交流和纪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90,188,192.
[3]张东,李森.课堂管理创新:内涵、方向、篡略[J].教育探索,2005,(10).
[4]邱梅生.高校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建立[J].辽宁教育研究,2005,(10).
关键词:翻转课堂;探究教学;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3-0075-03
一、问题的提出
起源于美国而后风靡全球的翻转课堂给了正处于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中的我国中小学教师许多启发,微视频教学、翻转课堂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但最初的新鲜和兴奋过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翻转课堂能否带来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其价值何在?能否成为今后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常态”?
如同硬币一样,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目前来看翻转课堂教学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微视频难以满足高级思维的培养。课前学生观看微视频,但学生“知道什么”不等于他们“能够干什么”,更不等于“能够干好什么”,因为“应知”不等于“应会”。缺少了探究性学习的知识内化似乎又回到了接受性学习的老路上去了。“摒弃低级思维的训练,重视高级思维的培养”,恰恰是我国教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二,微视频难以呈现或取代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与碰撞、互动与分享、预设与形成……,而这些正是课堂教学特别是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最精彩、最有价值的部分。
第三,课上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深层次探究性学习是翻转课堂的难点。怎样与探究性教学结合起来,这对教师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翻转课堂能否本土化?课堂翻转了,探究性教学还能进行吗?我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的移植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这就像器官移植一样,要和我们自身的教学相匹配,不能匹配,就不能吸收利用甚至会产生排斥。如何在翻转课堂理念下实施探究教学,这方面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我们且行,且思考,且实践。本文意图通过选修4《原电池》一节中几个探究教学环节的设计,来实现翻转课堂理念下的探究性教学。
二、设计意图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但它不是视频取代教师;不是学生无序学习、孤立学习。
翻转课堂是一种手段,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老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就是要探索学习传递给学生后,课堂内如何进行高质量的探究学习活动。
学情方面,从必修到选修,学生知识能力需要进行较大的跨越。选修教材中呈现的带盐桥的双液电池模型与必修阶段的锌铜单液模型承载的功能截然不同。学生的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何帮助学生完成新旧知识跨越,形成对原电池原理完整认识,是本节课教学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设计过程
环节1:巩固旧知,开启“心智”
在确定学生课前观看了教学视频并完成了预习学案后,教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橘子电池”的视频,从中提炼出必修2中Zn-CuSO4-Cu原电池装置进行复习,并提问: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即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1.活性不同的两种金属;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再通过Zn-CuSO4-Cu原电池的构造,提醒学生回忆:
1.此铜锌原电池装置中正负极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
2.电流是如何产生的?
经过以上教学阶段的充分铺垫之后,教师逐渐将学生引入“探究区”。
请学生根据:Zn+CuSO4=ZnSO4+Cu这个氧化还原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
(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教师将实验所用电解质溶液浓度和体积确定好,并采用手持数字万用表测定电流的变化)。
实验的结果使他们大吃一惊:
1.锌片部分溶解、锌片上有铜析出;
2.铜片上有铜析出;
3.有电流产生但不稳定且不断减小;
学生产生了困惑,疑问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1.锌片上为什么有铜析出?
2.电流为什么不稳定?
点评:教师设计好问题情境后,如果直接提出探究问题,学生思维处于被动应对状态,学习兴趣不高。利用认知冲突,可以将隐性的探究学习方法显性化,自觉化,主动化。
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求知欲望,此时学生的思维已进入“激化区”,但从哪里着手探究,还感觉到很茫然,缺乏方向感。
环节2:把握时机,引领探究
这时教师应给以适当的引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给予分析提示:
1.从Cu2+得电子的途径分析;
2.从能源转化的角度分析;
3.从开路损耗的角度分析。
通过分析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个低效率的电池,并且不实用。而这源于锌与硫酸铜溶液直接接触的结果。学生回想课前学习,意识到应该把锌与硫酸铜溶液分开,放在一个不与锌反应的溶液中,他们选择了硫酸锌溶液,并且知道找一个“载体”连接两种溶液。即“盐桥”。经过讨论选择了用“餐巾纸、棉线、布条、滤纸等”浸上电解质溶液连接,他们用自己设计的“载体”材料进行实验,发现改进后的原电池锌片上不再有铜析出,并且电流也稳定了。成功的喜悦愉悦学生的身心,思维也处于亢进状态,教师此时顺势乘胜追问:改进后的原电池装置有哪些优点?
通过热烈讨论,学生达成了以下三点共识:
1.提高了能量转换率;
2.化学能不会自动释放;
3.氧化剂和还原剂不直接接触也能发生反应。
点评:做出来的,才会懂得。学生对自己主动探究获得的感悟,印象深刻。因为这样的新知识是自己构建出来的。
教师的追问解决了化学能自动释放的问题。同时也使学生重新思考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溶液中的反应,为什么氧化剂和还原剂不直接接触也能反应呢?
环节3:理论提升,完善认知
再次引导学生分析整个盐桥电池,用任务驱动:持续、稳定的电流产生的动因是什么?学生分析后得出:
锌半电池反应(负极):Zn-2e-=Zn2+ 氧化反应
铜半电池反应(正极):Cu2++2e-=Cu 还原反应
总反应:Zn+Cu2+==Zn2++Cu
并且知道了盐桥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离子库,它分别向正、负极所在的电解液中提供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了原电池的闭合回路。此时进行拓展:请学生根据原理自行设计其它盐桥电池。
展示学生设计的盐桥电池,如:Cu+2Ag+= Cu2++2Ag 反应。通过分析原电池本质,学生深刻理解了:“原电池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依据,使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区域内进行,再以适当的方式连接起来,从而获得更稳定更持续的电流。”此时学生思维升华了。理论的提升,也完善了他们的知识体系。
点评:学生现有的水平决定他们很难看到问题的本质,如何利用探究学习来提升、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完成最后的一跃,需要教师适时的推动。
四、课后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