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1:27
导语:在心理指导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论文致谢感谢老师的话范文一
四月维夏,山有嘉卉。初春的绿城早已艳阳朝天,花满枝头,欣欣向荣。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在电脑上敲出了最后一个字,心中涌现的不是想象已久的欢欣,却是难以言喻的失落。是的,随着论文的终结,意味着我生命中最纯美的学生时代即将结束,尽管百般不舍,这一天终究会在熙熙攘攘的喧嚣中决绝的来临。
三年寒窗,所收获的不仅仅是愈加丰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所培养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和广阔视野。很庆幸这些年来我遇到了许多恩师益友,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热心的照顾,让我在诸多方面都有所成长。感恩之情难以用语言量度,谨以最朴实的话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感谢我的恩师岳晓华老师。三年来,岳老师对我的学习和研究都非常严格,并给予了悉心的指导,使我受益菲浅。从恩师身上我体味到了丰富的学养、严谨的作风、求实的态度,勤奋的精神,这都成为了我不断前行的动力和标杆。
感谢我的校外导师于起翔老师。于老师身为《广西日报》的领导,还常常在百忙之中抽空与我们聊天,指导我们的论文和工作。于老师作为一个优秀传媒人的品质和热情深深的打动了我,其谆谆教诲也铭记于我心,对此我深深感激。
同时还感谢三年来帮助和教育过我的商娜红老师、黎明洁老师、江建文老师、周莹老师、靖鸣老师、李勤老师、李庆林老师……一路走来,从你们的身上我收获无数,却无以回报,谨此一并表达我的谢意。
还要感谢我的父母,给予我生命并竭尽全力给予了我接受教育的机会,养育之恩没齿难忘;感谢我的伴侣雷德坤,无论在精神还是在物质上都给予我莫大的支持;感谢我的同窗好友李静,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总能给予我安慰和鼓励,让我重拾信心。
还有许多人,也许他们只是我生命中匆匆的过客,但他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依然在我记忆中留底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无法一一罗列,但对他们,我始终心怀感激。
最后,我以《瓦尔登湖》里的一句话结束我的论文,并以此作为未来乘风破浪的心灵脚注: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但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以此为记。
论文致谢感谢老师的话范文二
很感慨,我在长舒一口气后开始写我的毕业论文的致谢辞了。论文的完成标志着我的大学四年即将结束,也意味着,新的生活又将开始了。最近的半年则并行着找工作和写论文。其间的起起伏伏、悲喜得失,今天想来仍旧唏嘘不已。所幸我没有被失败击垮。自信、坚强、乐观的态度让我坚持到了最后,并且争取了最好的结局。
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议题是我大一时代捧读《西滢闲话》及与几个教授交流看法后定下来的毕业论文自拟题。我由此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能够写出一点真正有现实意义的文字。事情的最后结果就是这篇论文,似乎总有些丑陋;但是阅读、思考和写作的过程并不轻松,有灵光乍现、兴奋不已的时候,而更多的则是近乎“案牍劳神”,痛苦和疲惫相交。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罗宗宇老师对我的指导和教诲。您开阔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详细的修改意见一直给我很大的启发。唯一的遗憾是我自己不够主动,错过了许多与您交流的机会。
感谢同一小组的曾璐敏、周双玉、欧阳艳平同学对于我的鼓励与建议。
感谢爱晚红枫的朋友们热切关心我的论文进度,及时督促我认真扎实地完成论文写作,为我提供免费的论文数据库检索账号并帮忙我收集查找资料。
感谢09级李新建、余亮两位学长认真帮忙提出论文修改意见。
感谢范宁同学一如既往的支持与鼓励。
最后,要感谢我的父亲母亲。儿子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良苦用心。即使在家庭遭遇天灾的艰难情况下,你们也保证了孩子的求学。而在最落魄的日子里,正是父亲母亲的亲切鼓励,让自己能够坚强前行。今天是母亲节,妈妈您辛苦了。
“心灵导师+辅导员”制度秉承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与成长,重视差异、遵循学生成长的内在规律,使长期从事教育学、心理学的有着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老师与辅导员通力合作并各司其职。实现新老制度的完满对接、过渡,同时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及心理等各方各面,设置具体的模块,并分别确立辅导员职责与心灵导师的专项职责。其中心灵导师责任与任务包括:根据高职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专业,帮助学生合理定位并设计个性化的发展规划,指导学生高效学习、积极参加本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知识技能培训。通过对学生专业素质构造、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保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专职辅导员,其任务主要包括: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处理日常事务、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指导和检查。通过规范化条例的构建与实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是非认知。通过悉心教导,使学生逐渐摆脱稚气,养成适应社会生活的综合能力。
2该模式建立的理论依据
2.1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多元智力理论由他在其著作《心智的结构》中提出。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的大脑由9种各不相同的智力因素构成,因而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智力优势区域和弱势趋势。因此,要接受个体差异,而教育的意义在于接纳与平衡。多元智力理论指出积极乐观是成功的关键,因而教育者要充分尊重、接受和信任学生,并根据学生的禀赋、兴趣、资质因材施教。显然,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不能够适应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2.2心灵契约理论
“心理契约”现今被很多心理学家所引用,其最早由美国的心理学家施恩提出来。从理论上看,它指的是组织内部个人奉献与欲望索取之间的配合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稳定的、协调的约束关系。在实际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心灵契约虽然是无形的,但它却可以发挥有形契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高校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心灵契约可以使学生明确自身和辅导老师之间的关系,并接受自己在该契约中的权利和义务。学生必须履行在学习生活中的义务和责任,而老师承担教育与培养的责任,双方形成一种综合期望系统。
3模式建立的实践意义
由于在“心灵导师+辅导员”模式中,专业心理导师与配套辅导员合作介入学生管理工作,两者相对独立,但工作职责又相互交叉,因而学生实际上可以接受双重、专业的指导与管理。其实践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3.1优势整合,使学生管理工作精细化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分工极其明确,专业教师只承担课程教学与科研项目开发,辅导员和班主任承担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但教师和辅导员之间长期缺乏交流与沟通,因而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剥离的现象凸显,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存在“硬伤”。而“心灵导师+辅导员”制度的推行不仅能够整合教师和辅导员的专业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资源。同时专业分工的整合与交叉能够促进沟通与合作,细化并优化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学生正常有序地上课、积极健康地成长,这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的落实与反映。
3.2增进师生认同感与情感交流
实质上,“心灵导师+辅导员”模式最重要的是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时间和制度保障。导师以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情况为依据,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可以分年级、分班级、分批次为全体学生提供指导与交流活动。在这种平等、独立的相处过程中,辅导员和心灵导师与学生不再有严重的等级观念,而是平等自由的相处;不再是传统的说教者,而是参谋者甚至是“智”者。这种亲民化的教育理念践行着教育自由、民主、公平的理念,共享喜悦、共担忧愁,增进了师生之间的认同感与亲近感,不仅有利于加深情感交流,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工作的效率。
3.3缩短大学生活适应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从实践经验来看“,心灵导师+辅导员”的模式实质上缩短了高职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生活的适应期。新生入学后难免在专业学习、日常交际、社会实践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困惑,从而产生焦虑和不适感。“心灵导师+辅导员”的模式一旦实施,学生能够在出现问题时及时与导师或辅导员沟通解决。学业问题有专业老师指导,思想、生活及情感问题有辅导员关心,导师和辅导员始终伴随着学生成长。不仅有利于学生走出刚入学的困境,同时也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和生命观,为毕业后与社会有效对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转变“重教书,轻育人”的传统观念
刚进入校园的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叛逆复杂、行为暴躁易怒的特殊时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日趋困难。学生心灵导师制度的推行,实质上极大地转变了教师的育人观念。教师能够专业地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特质,倾听学生心声。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学生自信、从容地面对学习生活的难题。专业老师和辅导员改变了传统的“重教书,轻育人”狭隘思想,真正地扮演着学生成长的心灵导师的角色,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这本质上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新反映。
4总结
市政道路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项目,对地方建设和百姓的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影响,所以对市政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对市政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监管可以保证道路施工工作顺利进行,工程施工材料可以得到妥善的管理,保证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另外对施工技术管理做出了保证,有效的保证了工程施工的进度。道路工程质量对百姓的出行也有很大影响,施工质量好的道路可以有效的减少道路被破坏几率,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保证交通运输的顺利进行。所以做好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监管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2、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工作问题分析
市政道路在施工中,主要包含施工质量管理办法,在施工质量监管制度时出现了很多问题。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漏洞,主要原因都是受到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建立的管理制度没有发挥出一定的作用,缺乏一定的预见性。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对工程施工图纸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对道路施工中遇到薄弱环节没有把握好,导致了道路施工管理工作没有取得良好的成效。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施工所用的材料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原因,如果施工材料选用的不好,就会间断道路的使用时间,下面就对道路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和实际不符。在道路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由于施工准备工作没有做好,施工建设管理体制不符合施工现场环境,在道路施工工作中没有有效的落实各项施工工作,不能有效的解决在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很好的控制施工中的薄弱环节。造成道路施工现场秩序混乱,增加了安全施工的风险。
2)市政道路施工材料中存在的隐患。市政道路建设施工项目所使用的工程施工材料,对道路施工质量有很大影响,在施工材料选择的过程中,由于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材料管理缺乏一定的经验,不能详细了解各种施工材料的性能,造成了所选择施工材料质量达不到工程施工的实际要求,由于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受到资金限制,在缺乏建设资金的情况下,为了有效的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中选用了价格低廉的施工材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施工成本,但严重影响了道路的寿命,对交通运输的安全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隐患。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控制,由于工程施工人员没有安全施工的意识,一些工程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提高工程施工进度,却忽视了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没有落实相关责任人,没有对工程施工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降低工程施工质量。另外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对施工图纸没有进行详细了解,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使用不当,不规范的施工流程直接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市政道路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市政工程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建设人员环境保护意识差,工程管理人员对环境保护工作没有一定认识。
4)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问题。a.路基的稳定性问题。路基是道路施工中重要的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道路结构的稳定性。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施工时间比较长,同时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地质情况也不尽相同,路基的稳定性也不同,导致了道路在施工完毕之后形成了一定的塌陷,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附属的施工项目,不但增加了工程的施工工作量,而且增加了道路施工复杂程度,路基监测产生的误差对工程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b.路面问题。路面施工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发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井口和路面产生塌陷的地方,或者发生路面开裂现象。一方面,路面和雨水井接触造成塌陷主要是由设置问题造成的,在工程质量监管过程中很难发现这类问题,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背宽度过程比较狭窄,影响到了回填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延误道路施工工期。最后在道路施工完毕之后,经过长时间大量的车辆的碾压会导致路面发生塌陷。对于路面开裂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选用的施工材料不过关,在道路施工过程中铺设路面使用水泥质量不过关,就会导致在道路施工完成之后造成路面开裂。c.沟槽的压实度问题。在道路施工中对沟槽压实度进行施工,这就需要铺设一定数量的管线。在铺设过程中如果将管线压实的过低,那么路基铺设就不符合标准,对路基施工作业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对于沟槽压实度要符合适度的原则,掌握压实的程度。d.检查井盖板过高问题。在人行道上,行人在行走时容易产生磕绊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人行道上的井盖板和路面高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对人行道进行检查施工时,盖板过大还导致安装困难,因此在道路投入使用会发生磕绊现象。
5)道路施工质量管理松散。在市政道路施工中,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管力度对城市化建设有很大影响。在道路施工监测工作没有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没有形成质量监管标准,不能对道路施工进行有效监管,在道路施工工作中政府职能不能对施工管理工作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监管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只是为了应付相关政策才进行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这种现象导致了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比较松散,没有将工作职责落实到实处。
3、提高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的措施
1)健全管理体系。要促进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管理的创新发展,要不断完善道路施工管理体系。完善市政工程质量监管制度,政府的管理部门也要不断创新监管机制,对道路施工工作进行规范,道路施工中的各个部门都要密切配合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将在道路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将道路施工和质量监管融为一体,同时要不断完善招标制度,避免出现行业垄断现象。对工程施工招标工作进行管理,提升团队合作能力。防止不良竞争的现象出现,合理制定工程施工成本,完善施工单位的考核制度,实现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创新发展。
2)重视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查。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所使用的施工材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施工的质量,工程施工材料选择的不合理会影响到道路的使用时间,对路基的稳定性造成了很大影响。选用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会引发工程施工事故,所以就要求相关的管理部门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施工工作正常进行,避免由于工程材料的质量问题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现阶段工程施工材料在市场销售中品质参差不齐,这就要求管理部门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检验。了解施工材料的市场价格,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监管。市政部门也要不断完善市场监察机制,在工程施工中选择质量和价格合理的施工材料,建立合理的供求关系。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促进道路施工管理创新发展。
4、结语
关键字:逆反心理;成因;策略;尊重;倾听;方法
教师在批评教育高年级学生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高年级学生不听话甚至逆反对立的现象。这种逆反心理可以说是当前学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高年级学生自暴自弃、冷漠、多疑、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业荒废,甚至有的还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研究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寻求解决良策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1.高年级是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的重要阶段,正处于人生的过渡时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而不希望成年人干涉;他们渴望独立,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他们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希望能摆脱成人的监护和束缚;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作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情倾向于批判态度。但是,对于许多做父母的来说,在他们面前孩子永远是孩子,所以,他们因此可能在有意无意当中忽视了对孩子的应有的尊重,而当他们--我们的孩子感到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自我表现欲望受到妨碍时,就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并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2.高年级多数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他们不迷信、不盲从,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实践意识。但家长或教师在教育孩子时,为了让孩子不走弯路,常用自己的所得经验阻击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受好奇心的驱使,听不进大人们忠告,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样,孩子不听劝告的逆反心理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3.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也是造成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因素。部分教师的教育指导思想偏离,存在着应付差事的想法,不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使得课堂上死气沉沉,呆板乏味,学习意志较差的学生就会产生反感的情绪。
二、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消除策略
怎样克服和消除高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和教育好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用尊重和理解去打开学生的心扉。
1.尊重学生,真心爱护学生。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高年级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对某个问题如何处理?”学生与教师的隔阂往往是因为互不理解造成的,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做到“心理换位”,就能理解学生,就能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一颗理解学生的心,就能体会学生的苦恼,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只有与学生同乐、同忧、同悲,学生才会感到教师是“自己人”,乐意与其亲近,乐意听从教导,这样教育效果就会倍增。一般来说,师生之间思想上的反差越大越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相近的思想相吸,相反的思想相斥”,“你的调儿越高,我越不理你那套”是学生们常有的心理。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再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提出相应的要求,减少反差,以提高教育效果。
课题名称:
试论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中国教育政策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界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地位。”在今天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里尽管人们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舞蹈仍以其独特的美的表现传达着人类共同的享受,共同追求的情感。它为我们展现的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不仅为特定民族所接受,而且也引起全人类心的共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学生可以通地艺术这一窗口领略到世界各国的文化,共同体验对人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的渴求和人生的珍重。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情感的波动和他人情感的交流,形成以审美的态度对于自己和他人,以审美的态度对于社会和生活,从而有利于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互动和团结,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价值曾被人们所低估,许多人认为,舞蹈能力的培养只对少数将来要专门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对一般的学生来说只是点缀,中国的小学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从来没把舞蹈课列入课程中,只有少数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课外活动中加入一些舞蹈活动内容。面向21世纪的时常经济和技术革命的挑战,学校不但要重视素质教育,更要从学校的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以及观念上加以改革,让舞蹈教育彻底溶入心理素质教育中,且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1、舞蹈、心理素质的含义。
2、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的作用。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目前中小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2、如何通过舞蹈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网上、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
2、请教指导老师陈文红副教授,确定选题方向;
3、与同学共同讨论本课题,互相交流意见;
4、写好开题报告;
5、根据已选题目进一步搜集资料,并拟好论文提纲;
6、论文写作;
7、论文修改并定稿。
进度安排:
1、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
2、选题,写开题报告;
3、开题报告定稿,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
4、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5、修改论文阶段;
6、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352-375.
[2] 朱培科,马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必要[J].舞蹈,2019,(3):48-49.
[3] 探索舞蹈艺术教育对少儿素质教育的作用[EB/OL].
,2019-03-22 .
[4] 浅谈儿童舞蹈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EB/OL].
,2019-11-22.
[5] 安洁.素质教育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音乐天地,2019,05.7-9.
[6] 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C].人民出版社,2019.293-294.
[7] 隆荫培,徐尔充. 舞蹈艺术概论[C].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03.
[8] 刘沛译.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J].舞蹈,2019,(4):36.
[9] 武霞.浅谈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D].2019.
[10] GB/T 7-303-06069-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S].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新闻网站 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113-02
高职院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是新闻宣传的重要阵地之一,对高职学生有着很强的舆论引导作用。那么,在实际的新闻宣传工作中,高职院校应当如何利用新闻网站来加强对学生的积极舆论引导呢?这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新闻网站新闻宣传的规律和特点
高职新闻网站的新闻宣传工作不仅担负着宣传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重任,同时也担负着加强学生舆论引导的重要职责,是帮助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资源。高职新闻宣传的规律就是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自觉为培养学生服务,稳妥地为高职学生引导舆论热点,并实施正确的监督。高职新闻网站的新闻宣传是高职学生十分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
高职新闻宣传工作主要有三个特点:其一,及时性。只要新闻宣传工作人员抓到一点点的蛛丝马迹,就需要及时整合信息,争取第一时间为学生展示新闻内容,并加强后续报道,成功引导学生的舆论。其二,公开性。高职新闻宣传跟其他的媒介一样,也拥有公开性特点,具备公众监督职能。新闻内容一旦报道出来,就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舆论影响。其三,积极性。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因此其新闻网站的新闻宣传应当是积极的、正面的,要努力为高职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舆论引导,为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二、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当代高职学生的影响
高职新闻网站的新闻宣传是以新闻工作人员为主体,以广大的高职学生为受众,通过媒介传播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信息,旨在弘扬院校的教育主旋律,在校内构建起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和谐氛围,对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高职院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对象是高职学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一所高职院校的产品正是学生,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专业的知识技能、良好的情商是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于是,对当代的高职学生来说,正确的舆论导向拥有强烈的正面影响,起着良好的典型示范作用,能够很好地约束高职学生日常的生活习惯、行为,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取得健康向上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利用高职院校新闻网站加强学生舆论引导的可行性
高职院校新闻网站的新闻宣传工作不仅仅是树立良好学校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利用媒体宣传院校优秀的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良好契机。因此,利用高职院校新闻网站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舆论引导在理论方面是可行的。同时,高职新闻宣传工作拥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即高职院校是教人育人的主阵地,是先进文化的引领之地,也是各种社会思潮的聚集地,如果新闻宣传工作开展良好,那么它不仅能够为学校开展工作保驾护航,还能够为学生的培养提供依据,在整合各种资源的同时吸引各种社会力量,积极促进学校的发展,为优秀人才的养成服务。因此,利用高职院校新闻网站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舆论引导在现实方面也是可行的。
四、大学生舆论引导的局限性
(一)新闻网站的互动性普遍缺失
当下,高职院校的新闻网站普遍都没有开设新闻宣传的互动功能,依旧采用传统的单方面输送模式,对互动性的认识存在误区,无法准确掌握新闻的舆论导向功能。
(二)高职新闻危机管理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新闻宣传部门危机意识不足,通常缺乏熟练地运用危机管理原理去处理危机的能力。如果院校不能成功处理新闻危机,那么新闻的消极舆论引导将对高职学生的行为、思想及心理等产生不良影响,制约学生的健康发展。
五、利用高职院校新闻网站加强学生舆论引导的具体做法
(一)加深认识新闻宣传的公共性、服务性
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媒已经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生产者、提供者,它对信息的生产及传播能够很好地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拥有强大而广泛的影响力,涉及到社会公众的生活及普遍的社会秩序,不仅仅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信息的普遍需求,同时还承担着一种公共的服务责任及义务,因此,大众传播的基本属性之一就是公共性。高职院校的新闻网站同样是大众传媒的一种,于是它也承担着同样的义务和责任,必须要接受公众的检验、监督。公共性是一种建构秩序的价值理念及原则,意味着要让公开的事实能够接受带着批判意味的公众监督。
一个通向公共性的十分重要的途径就是要重视提高新闻的互动性。高职院校的新闻网站在开展新闻宣传工作时需要以加强对学生的舆论引导为中心,致力于为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舆论服务,同时也为全校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舆论导向服务。所以,高职新闻网站在传播新闻信息时要多传播一些教学、文体、生活等能够紧贴高职学生受众的报道。根据新闻性质的差异性,高职新闻网站在采访报道过程中要组成全方位报道模式,加深认识新闻宣传的公共性、服务性,争取最大程度发挥出高职院校新闻网站、校报、广播及电视等各种不同媒介的特性,从不同的层面及角度去制作各种不同的新闻作品,从而充分发挥出新闻媒介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实际的舆论服务,加强对高职学生积极的舆论引导,促使高职新闻宣传工作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二)加强建设专业化的高职新闻宣传队伍
新闻行业的专业素养十分重要,因而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然而,新闻领域在更新专业知识的速度上相当快,对工作人员的新闻敏感性及写作技巧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和进取意识,不能只满足于简单的新闻报道,要始终坚持更新自己的新闻知识水平及结构,努力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接轨。
当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新闻宣传队伍都面临着人员不稳、专业训练缺乏等不足,因此,高职新闻网站中心应当重视选拔出一些拥有新闻基础并熟悉掌握学校重点专业学生的情况的人才,把他们纳入新闻宣传的队伍。同时,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新闻人才交流、培训、进修及深造制度,持续提升高职新闻宣传工作者的专业新闻素养,加强培训现有人员的专业知识,并外聘一些社会的专业媒体人到学校担任顾问,加强指导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另外,高职院校的新闻宣传部门还应努力提升从业人员的新闻敏感性,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帮助他们创新报道写作思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高职新闻网站从业人员的专业新闻素养,争取充分发挥出高职新闻网站加强学生舆论引导的功能,为高职学生营造一个积极进取的环境氛围。
(三)加速完善高职新闻网站危机处理机制
高职新闻网站的新闻危机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公共关系危机的特点主要有复杂度高、危害性大、敏感性强、突发性强等,如果等到危机发生再开始想办法去解决将为时已晚。舆论的扩散速度很快,一旦对高职学生的成长发展不利的新闻舆论出现,它将以疯狂的速度迅速传播到学校的各个角落,闯进每一位学生的视野,对学生产生难以修复的消极影响。因此,高职院校的全体师生应当自上而下构建一定程度的危机管理意识,这需要学校能够将危机管理渗透到高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媒介意识。同时,学校需要健全新闻网站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运行机制,提高处理危机的能力和水平,为高职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最大限度建设积极的舆论引导,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职院校新闻宣传拥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及特征,同时对高职学生的舆论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高职院校立足于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那么,高职新闻网站也应当秉持这一教育理念,力争不断改革并创新新闻宣传的工作模式,努力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学校的新闻工作者也需要持续更新自己的新闻意识和舆论引导意识,磨练新闻技能,将高职院校看作是新闻线索的集散地,让校园新闻媒体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实情和生活实际,努力为他们建设一个正面的舆论引导环境,为学生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基磊.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民办高校新闻宣传体系完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冶红. 高职院校新闻宣传工作的研究和思考[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文雄,朱晓静. 刍议高职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闻专业为例[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5)
论文摘要:时网络教育的研究,现在还相当薄弱。只有理论研究上去了,才能更好地指导和促进网络教育的发展。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网络教育学院建立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重要性,探讨了网络教育学院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就网络教育学院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网络教育学院建立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重要性
1为了确保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教育质量是网络教育的生命线。在教育部批准的67所举办网络教育的试点高校中,有的高校从事网络教育的教师能根据网络学院学生的特点,把握网络教育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服务,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有一些高校在举办网络教育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多数教师都是兼职的,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网络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探究网络教育的规律,出现了从事网络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缺乏、教师网络教学经验不足、网络教学技术欠缺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网络教育的健康发展。
2.为了建立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了促进网络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网络教育文凭的含金量,使网络大学能得到社会较高的认可,网络教育学院就必须尽快建立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WWw.133229.COm在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中,除了有完善的网络资源、标准化的管理服务流程外,关键是要有有效的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因为网络教育的学生主要是成人,他们具有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理解能力强、记忆能力弱、学习内容与职业或工作密切相关等特点。因此,如何针对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帮助他们有效克服学习时间不足、学习效率低等困难,并根据成人学习者的需求设计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策略,探讨并建立适合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这些都依赖于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依赖于建立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只有教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又能受到规范有效的约束,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3为了树立网络教育的品牌。在教育部批准的67所试点高校中,绝大多数都是名牌高校或有实力举办网络教育的学校,但在这些高校中,部分高校思想观念不适应,管理制度不健全,办学条件建设相对滞后,优秀教学资源相对缺乏,还有一些高校没有发挥“名校名师”的优势,没有把“名师”放到网络教学的第一线,这不但不能树立网络教育的品牌,同时也会影响名校的声誉和形象。只有真正建立了针时网络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才能鼓励和吸收大批的“名师”投身到网络教育中,从而为网络教育添光加彩。此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国的高校也大举进入中国的教育市场,与中国的高校形成激烈竞争,中国的网络教育要在与外国的名校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以过硬的教学质量来树立自己的品牌,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网络教育学院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广东一些高校网络学院的调查,笔者认为网络学院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上课酬金偏低。一些高校网络学院的上课酬金偏低,导致一些优秀教师做完课件后就不上课了,把上课的任务转给其他教学经验较缺乏、职称较低的青年教师,或者干脆叫自己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去上课,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因为名师上课的效果与其他教师上课是有很大差别的,有的学生就是冲着名校名师才来报读该校网络学院的,如果名师不上网络学院的课了,生源肯定会少很多,名校的声誉也会大受影响:个别高校的网络学院招生人数在逐渐减少,而本省其他高校网络学院的招生人数却在不断增加。
网上辅导和值机答疑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每门课都应有主讲老师和责任老师,主讲老师负责值机答疑,责任老师负责bbs回答问题及批改作业,主讲老师和责任老师的酬金要分开计算,如果是主讲老师兼责任老师,那么主讲老师还应拿责任老师的酬金。但有的网络学院并没有这样区分,所以酬金也没有分开计算,这样主讲教师没拿到这份酬金,也就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去bbs中辅导和回答问题。此外,在各教学点辅导的酬金偏低,如有的网络学院不管到各教学点的距离是多少,到一个点上一次课2个半小时只给300元,如果是近距离的给300元还勉强过得去,但远距离的教学点,单程坐车就要6-7个小时,来回要十多个甚至20个小时,可课酬还是300元,这样低的酬金,导致不少主讲教师叫其他年轻老师去代课,而不管他是否做课件,也不管他是否是上这门课的教师。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影响了教学质量,更影响了网络学院的声誉。
2.教师教学行为缺乏激励。有的名教师或主讲教师自己做课件,自己上课,上课前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且教学效果良好,深得学生的欢迎,上课也不随意调课和旷课,但网络学院却没有给这些上课认真负责且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以恰当的奖励;而有的教师随意谕其他老师或研究生代课,随意调课或旷课,或教学效果差,但两者计算课酬的标准都一样这种既不奖优也不罚劣的做法,既挂伤了一些认真负责的教师的积极性,也使一些不负责或教学效果不好的教师不去改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还是随意旷课或调课,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挫伤。
3.缺乏心理激励。每个教师本身都有繁重的本科、研究生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要激励上网络课程的每位教师都能认真负责地像上本科和研究生的课一样,上好网络教育的每一节课,认真布里和批改作业,并认真负责地进行网上答提,从而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但有的网络学院不但缺乏行为激励,酬金偏低,而且还缺乏心理激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心理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别人尊重的需要,因此,领导者要设法满足被领导者的被尊敬的需要,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一些网络学院由于实行公司化操作,把利益看得太重,不少教师评价这样的公司化操作缺乏人情味,这样又怎能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呢?
(二)在约束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上课时间缺乏严格的纪律约束有的网络学院的教师上课经常迟到,有的迟到半小时势至一小时以上,有的学生到了课堂却不见老师来上课,让学生白跑一趟,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一个老师身上,可却让学生无可奈何。还有的老师要调课没有提前通知学生,只是到了上课前几小时甚至学生到了教室才说要调课,又让学生空跑了一越:这种上课时间缺乏严格的纪律约束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损害了网络学院的形象。
2.教学过程缺乏约束网络教育完全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它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网络教育的学生都是在职的成年学生,他们相对于脱产的正规大专、本科生来说,年龄偏大,不容易死记硬背,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因此,对于网络学院的学员来说,不但要注重对学员的考核结果,更要注重学员们的学习过程,包括学员平时参与网上互动回答问题次数的记录,平时参加bbs讨论的记录,网上作业的提交,专题的讨论,网上实验以及校本部的学生上课的记录等但有的网络学院并没有把叶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没有时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严格的制度化的规范和约束,导致一些教师极少参加bbs网上讨论和值机答疑,使学生提的各种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答,影响了学生平时的学习进程,有的布五作业也不规范。还有的教师对校本部的学生上课,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效果不好,而网络学院只有时课件的评价机制,却没有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考核机制,这样也难以确保教学质量。
3.毕业论文指导缺乏约束。毕业论文是检验网络学院学员几年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不但与学员的写作水平和实验经验有关,而且与指导教师的水平也有很大关系。因此,严把毕业论文质童关就显得特别重要。但有的网络学院在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时,指导小组组长一人指导全组30人的论文,其他两位教师只是挂名而已,或只是参加论文答辩。而指导论文的全过程只是一人在指导,一人拿指导论文的酬金。这样既不能发挥集体智慧去提高论文指导质量,也没有体现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1‘适当提高教师上课和辅导的报酬。
(1)在原来报酬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每门课的课酬。根据职称的不同确定不同的系数,拉开一定的距离;同时根据教学效果的好坏确定不同的计算报酬的系数。这样既鼓励职称高的教授、副教授投身于网络教育事业,同时也鼓励每位教师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因为教学效果的系数不是根据职称而是根据教学质量,职称较低的人教学效果好,同样可以拿较高的系数。因此,把教学效果与职称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较客观地反映教学质量的好坏,也能较客观地计算报酬。(2)科学确定网上辅导和值机答疑的报酬计算标准。可以根据值机答疑的时间和次数以及回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来确定报酬标准,规定只有按规定时间完成了网上辅导和值机答疑的教师才能拿这份报酬没有进行网上值机答提的必须另外安排时间进行,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对学生负责的精神,才能随时跟踪和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和过程,从而指导和监督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确保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3)科学合理地确定到各教学点考前辅导的报酬,可以鼓励做了课件并且职称较高的优秀教师亲自到各教学中心去授课,从而确保教学质量,同时也调动了各教学中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各教学中心反馈的信息来看,各教学中心的学员欢迎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到教学中心去辅导,不欢迎不上这门课而只是去代课的教师像蜻蜓点水一样地讲一下就了事,也反叶学生只是自学而从不与任课教师见面的做法-
2.强化行为激励网络学院可以成立教学督导组,由教授等专家组成,随机抽查教师上课的情况,并对教师上课的情况进行评分,专家评分占40%,学生评分占60%,综合起来就是对教师上课质量的评价学生评分还应包括网上学生对课件质童、值机答疑的评分网络学院根据对每个教师的综合评分,每学期评选优秀教学奖一、二、三等奖,这样持续的激励,既可以激励获奖的教师把教学搞得更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鞭策教学质量较差的老师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心理激励一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大学教师来说,很看重从心理上受到别人的尊重:因为不少老师评价公司化操作的网络学院太缺乏人情味,上了几年的课还未见全体上课教师一起集中聚餐或交流。如果网络学院不是把利益看得特别重,拿出一点钱让全体任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交流或搞些活动,并在教师节等重大节日对每个任课教师表示一点礼物,这样会激励更多的优秀教师投身到网络教育事业中来,更认真地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立规范有效的约束机制
1.制定严格的上课纪律。规定每位教师必须按规定时间上课,不能随意调课、缺课。对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调课的,至少要提前三天在网上通知学生,并安排好补课时间。对随意缺课又不安排补课的,要扣除要奖金。设立学生投诉电话,加强学生对教师上课出勤的监督。
关键词:符号学导论;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符号学导论”课程是高等院校面向新闻传播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以提升大学生文化建构与传播能力为目标。该课程讲述符号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为各应用领域提供研究意义的基本方法,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近年来,随着符号学在中国的迅速兴起,其理论研究与应用探索已然获得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在当代符号学不断发展和与各学派不断融合的背景下,“符号学导论”课程建设还拥有较大的空间。2018年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产出导向”“突出持续改进”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创新形式、改革教法、强化实践,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1]由此可见,教育改革必须与时俱进,有效促使学生在充分掌握符号学原理的同时,灵活运用符号学基本理论分析并解决各种文化课题。
1“符号学导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1.1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学生普遍反映理论性过强
传统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容易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单向度刺激—反应模式,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只是被动接受教学内容的输出,缺乏对抗式解读。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忽视了媒介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缺乏即时性,教师无法兼顾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导致学生常常无法理解教师的意图。另一方面是封闭式的单一课程使课程之间缺乏相互渗透。符号学作为一种方法论,交叉多个学科,如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叙述学等,综合性强,其基本原理可推演至诗歌、社群、游戏、音乐、文学鉴赏、体育等领域,与现实世界联系紧密。由于课堂授课脱离专业实践,难以直观形象地解释纷繁复杂的人文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与实际情况脱节。
1.2教学方式上重讲解、重结论,导致学生探究能力不强
“符号学导论”课堂教学主要是对概念、原理的讲解,教师是主要信息源,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现成观点,不善于提问也不敢提问,缺乏质疑精神。尽管该课程安排了6个实践学时,还有议题讨论、小组交流、学生PPT成果展示、问题导学、小论文等环节,但仍未能跳出以教师为主导的框架,学生对符号学基础理论一知半解,符号学的实践品格没有转化为认识社会的有力工具,造成学生对符号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探究能力不足。
1.3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缺乏深度融合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已经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现阶段,“符号学导论”课程主要通过言语输出,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由于缺乏主动探究能力,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对语言符号、历史、艺术、主体身份、音乐、建筑等文化层面的思考不足。面对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符号学导论”课程教学应与时俱进,以开放性视野将在线教学、网络课程、慕课等教学方式有机融入传统课堂教学,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内容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
1.4考核方式与反馈评价较单一,学生研究文化课题的能力不足
“符号学导论”课程采用“平时成绩+能力测试+期末综合测评”的考核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10%,由课堂互动问答、课下作业、考勤等部分组成;能力测试占30%,采取实践作业与课程小论文相结合的方式;期末综合测评占60%,学生分小组汇报展示PPT,围绕议题进行发言。该考核方式与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评价手段单一,过于关注总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创新能力塑造的作用;二是考核方式偏重教师的教学评价,在动态监测学生学习效果上有所忽略,导致学生的学习止步于分数层面,例如在小论文撰写中,部分学生照搬网上资源,不做思考,潦草应付。为了提升“符号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应基于创新理念,引入混合教学模式,积极推动多元化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解决人文课题的能力。
2“符号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新媒体技术是创设多样化课堂情景教学的载体之一,让在线教学融入传统课堂,将教材内容延伸到课外,多途径获取信息资源,鼓励学生参与知识共享,开阔学生视野,对碎片化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和汇总,提炼出能够引起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议题,使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符号学导论”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从联想关系中观察和发现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将分散的知识点聚集起来,作为可供选择的、隐性的潜藏元素,形成聚合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对众多信息进行选择、分类,注重以问题为导向。
2.1课程内容建设
“符号学导论”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泛,与多学派相融合,以符号作为意义表达的载体和工具,旨在培养学生从符号学层面阐述文化的能力。倘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符号学方法论的特征,即结构主义方法、二元对立逻辑分析原则、组合聚合结构关系、皮尔士三分法原理等,自始至终只是进行概念灌输,就难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教师尤其要关注如何使学生通过符号学分析的方法,达到既能强化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又能提升对各部门符号域的研究能力和心灵感悟能力的目的。“符号学导论”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创新与发展作为总体思路,在课程内容建设中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1)将思政教育融入“符号学导论”教学。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者。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中国新闻传播的基本准则和价值底线,发挥引导作用,以对教材的情感评判为桥梁,把学生带入对符号、修辞、叙述、身份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中,有意识地带领学生从符号形式出发,探究其背后意义的生成,进而了解社会焦点问题,并通过冷静思考使师生间产生共鸣。(2)符合人文社科类专业系统性和共时性的特点。符号学作为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充当着“弱编码”所属各学科的衔接工具。在内容设计空间上,各门课程虽然形式不同,但彼此相互覆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例如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新媒体概论等课程,其意义行为无不依靠符号。因此,须有一定的符号学基本理论和规律作为指导,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地将各课程联系起来。符号学是“人文和社会科学所有学科的总方法论”[3]。
2.2交互形式的多样化
课程内容建设依赖恰当的教学活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寓学习于游戏”,强调“不要强迫孩子们学习,要教改教法用游戏的方法”[4],在游戏中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人的天性,游戏是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渠道。中国宋学家朱熹也在《训学斋规》中主张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启发教师要调动多感官,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体验与交互。交互应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沉浸式体验为原则,强化师生交流,包括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教师与内容的交互以及学生与内容的交互。师生交互是“符号学导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教师可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例如:使用翻转课堂;采用任务法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引入辩证法,鼓励学生多层次、多视角分析问题;开展云端课堂,借助微信、QQ、钉钉直播等社交平台实现即时沟通与反馈。一方面,教师设计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互动话题,引发学生关注,促使学生通过对当今文化现象的分析,积累符号学知识,把所学理论知识自然地代入人文场景中去理解,从动态的场景中看文本意义的阐释与建构。教师也可采用弹幕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实时接收每位学生的反馈,掌握学生的解题思路与整体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与课程之间的交互感更强。另一方面,随着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学生话题的衍生内容越发丰富饱满。尤其在使用社交平台进行学习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不只是知识的解码者,还是信息的编码者和构建者。学生通过与话题的互动、晒成果、对内容重新编码等不同形式,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再生产。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话题关注—参与互动—讨论探究—分享成果—二次创作等环节。
2.3自由开放的课堂教学活动
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高校学生思维僵化,形成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思维方式。大学课堂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求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打破定向思维,强化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进行合目的性、合规律性、辩证的理性反思,实现个性化学习。营造一种以学为本、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独立的学术精神。“符号学导论”课程偏重于通过符号学基本原理推演具体的研究领域,例如文学艺术中诗歌的理据性、民间歌曲声音“拟态”的理据、衣着中具有标出性实质意义的“蓝蚂蚁”。在课堂活动开始前,采用问题驱动的互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主动寻找问题,加深学生对符号学知识点的理解。对于问题,要求学生不是简单地赞同或否定,而是抱有质疑精神,围绕内容进行建设性探究,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与创造力,教师须从两方面出发:一是采用辩证法,鼓励学生主动分析问题,树立问题意识,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做出独立判断,并用较为全面的证据和理由支撑其观点或立场;二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讨论法,探究与讨论互为作用,设计多方参与的对话,根据问题进行反复假设,促使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和知识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使创造性思维贯穿整个课程活动。
2.4反馈评价的多元化
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学生及时、持续的教学反馈,学生的课堂体验是教师教学效果的体现之一。反馈评价不仅是教师个人对教学实践的理性反思,还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优化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互联网的发展使各个网络社交平台成为教师和学生信息沟通、意见交互、情感交流的主要渠道。一方面,通过多样化平台,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各环节。另一方面,教师以动态发展观为指导,建设过程性评价反馈机制,将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核评价相结合,如利用Excel表格建立月考核评价,紧密结合实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实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同步。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小结的方式,对专题、模块知识点、关键词等进行梳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教学评价反馈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结合,切实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介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有关情况[EB/OL].(2018-01-30).
[2]艾四林.《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导读[J].思想教育研究,2020(9):3-5.
[3]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CDIO;课程体系;实训课程
一、引言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工程活动的真实背景环境,这就要求工程教育培养的学生具备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工程活动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这不仅涉及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还包括与工程活动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等非技术要素。二是强调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的完整生命周期,注重工程师系统构建能力的培养。所以要实现培养能够胜任这个生命周期中所有活动的工程师的这一目标,工程教育必须重视工程的实践本质要求,能够提供真实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CDIO能力。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某校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从八个方面展开。
二、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
1.CDIO背景环境的建立。CDIO背景环境的建立包括CDIO理念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条件的保障等多个方面。从诸多环节保障学生能深刻认识安全产品(以“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形式输出的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过程,并培养其相关能力。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安全工程专业制定了12项毕业要求,从个人基础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安全产品建造能力以及学科知识等方面对学生的培养提出要求。在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基础上,安全工程专业制定了基于CDIO模式的课程体系。通过数学等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培养学生思考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一系列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设计安全产品的能力,通过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安全工程实践环境,掌握安全产品的实施和运行知识,具备相应的能力。同时,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培养,综合各种通识类课程的教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专业利益相关者参与课程体系建设。按照CDIO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应能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并得到专业利益相关者的验证。根据某校专业培养目标修订制度的规定,安全工程专业每四年修订一次培养目标,同时对课程体系进行修订,保证课程体系建设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修订的过程分为两个层次完成:第一层次每年开展一次,主要进行修订资料的积累,由学院院长牵头组建包括所有专业教师在内的课程体系修订领导小组,在开展用人单位调查和毕业生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明确课程体系的修订内容;第二层次四年开展一次,按照第一层次积累的修订意见修改课程体系,并召开行业专家会,确定最终的修订方案,制定新版课程体系。专业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学生(通过毕业生体现专业获益)、专业教师、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通过行业专家来评价专业获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均参与课程体系的建设,并从学生获知需求、教师在专业上的成长、用人需求等角度出发,协助调整课程设置,行业专家则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评价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保证课程体系能得到专业利益相关者的验证。3.综合性教学计划的设计和实施。按照CDIO教育理念,本专业构建了相互支撑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并明确将基本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和对安全产品的构建能力的培养融于其中。(1)着眼于基本个人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基本个人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实现。包括数学类和自然科学类课程,奠定牢固的自然科学基础,英语和计算机是应用工具类课程,以一系列思想政治课为思维导向,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学科基础课包括热工基础、工程力学、电工学、流体力学等课程,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2)着眼于人际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通过一系列通识类课程以及毕业设计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处理好个人和团队之间的关系,发挥个体优势,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就复杂的安全工程问题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同时通过安全法律法规等课程的讲授,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3)着眼于安全产品构建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安全产品构建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各种实践环节实现。第二学年开设部分学科基础课程,重点培养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第三学年主要开设部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并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安全专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并以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执业资格考试的主要科目为参考设置安全评价综合实训等一系列实践课程。每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设有一定学时的课程设计,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系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学年组织开展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注重将学位论文与工程实践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从论文选题、设计方法和应用价值多个方面建立论文质量评审指标,考察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4)工程导论课程的设置。本专业开设必修课《安全科学基础与职业发展》作为工程导论课程,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安全工程领域的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讲授安全工程实践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框架,并且引出必要的个人和人际交往能力。(5)设计—实验经验的培养,在课程计划中包括两个或更多的设计—实验经验,其中一个为初级的,一个为高级的。初级的设计—实验经验培养课程包括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系统安全工程课程设计、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课程设计、机械安全课程设计、电气安全课程设计。其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已经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设计能力在逐年提高。高级的设计-实验经验培养课程主要包括毕业设计,最后以毕业论文的形式考核。培养学生围绕复杂安全工程问题开展设计,要求有充分的设计论证和正确的设计方法,并提供设计图纸或设计方案或体系。本专业通过两层机制对毕业设计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一方面,对毕业论文的指导与评审流程进行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毕业论文指导与评审过程。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贯彻CDIO理念,培养学生从构思、设计到实施、运行的工程实践能力,专业邀请安全工程领域的专家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发挥促进作用。在近三年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本专业分别邀请过北京市安监局、北京市北一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燕京矿山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老师指导学生实践,并对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论文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6)工程实践场所保障。安全工程专业近年来在二十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组织安全工程专业全体学生在基地进行了实习活动。课程体系中包括的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都有对应的工程实践场所,各类课程设计都有对应的实验室环境保障。(7)综合实训课程培养多方面能力。通过开设安全评价综合实训课程、安全人机综合实训课程、消防工程综合实训课程,既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提供了保障,又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保障了学生以及教师的个人基础知识、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安全产品建造能力的获取。(8)通过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每门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相对应的课程目标,通过分析所有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度来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以此来进行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学生在个人基础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安全产品建造能力以及学科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效果。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