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时间:2023-03-08 14:51:34

导语:在思想品德教学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第1篇

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现代教育理念为依据,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要求,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学习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以“先让学生试一试”为指导,以“先练后讲”为操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全面落实自主学习方案,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德育教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学生大部分基础比较差,理解能力有待加强,上课时都有表达的勇气,但是表达不到重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做题时主观题的回答总是回答不到重点,但是作为一个负责的老师,不只是把好学生教得更好,而是更应把潜能生给教好,好学生谁都会教。我大致列出基本目标是:使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2、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本单元分为两课内容,分别是《爱在屋檐下》和《我与父母交朋友》,其中的知识点有: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现代家庭的主要类型,懂得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义务,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单元的设立主要教育学生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应该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客服逆反心理,与父母做朋友,做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的内容有:《同侪携手共进》和《老师伴我成长》,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至少面临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其身体正在急剧发育,他们需要大量能量,容易过度兴奋;学习上的任务重,面对激烈的竞争,他们的心理压力比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对外面的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人际关系逐渐增多,各种各样的信息也纷至沓来。这就需要青少年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增长,可以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还能促进个人的成长。本单元就以此为主题,立足学生的主要交往领域------学校的人际交往,比较全面的分析了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情感发展、道德发展和交往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有两课内容,分别是《多元文化“地球村”》和《网络交往新空间》,本单元引领学生从家庭、学校交往扩展到社会交往,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日益先进,我们的交往对象和就交往空间不断扩大,如何领略不同国家、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享受健康文明、积极有益的网络交往,成为学生面对的课题。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阔视野与友好交往,具有重要意义,并培养学生的历史眼光、时代眼光、世界眼光。 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内容比较多,有《友好交往礼为先》《合作竞争求双赢》《心有他人天地宽》和《诚信做人到永远》,本单元所讲的各种道德,是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即与人们认识自己、战胜挫折、变得坚强、加强修养密切相关,又与人们约束自己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是必不可缺的一项内容,其中形成良好的品德是根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懂礼貌、讲礼貌,如何与人合作、勇于合作,如何平等待人、心系他人,如何诚信做人等内容。

三、教学目标

1、思想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突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育人要求,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整体把握,确定以“尊重、关爱、责任”为整个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

2、知识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3、成绩目标:争取期中检测时学生能全部合格。

 

四、方法措施:

1、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认真钻研教材,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45分钟要质量。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

第2篇

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努力践行新课改理念,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改革探索意识,积极探求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路子,较好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开拓我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按照课程计划,完成好八年级《思想品德》(上)的教学目标任务。

2,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中学生道德实践活动。

3,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开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册书包含四个单元十课的内容,以人际交往为主题,围绕学生生活圈的扩展,分别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交往艺术新思维。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孝敬父母,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尊重宽容他人,能够平等待人,与人为善。这是教学目标。通过半年时间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提高他们的交往品德,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学生交往品德的培养,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

四、教情分析

我们学校所处的地区经济不发达,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对落后,教学条件和学生基础都不好,所以我们面临着不少的困难:

1、我们学校有二十六个教学班,每个班学生人数都有70人以上,班大人多不便于开展课堂教学。

2、教学设施设备奇缺,二十多个班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其它教室简单的只有黑板和粉笔。

3、学生封闭管理,既没有开展实践活动的时间也没有开展实践活动的空间。学生被限制在家庭和学校这个小圈子里,家庭教育的放任和学校管理的苛刻,导致学生从小参与广阔社会生活的机会少,社会实践能力差,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没有养成。

这些困难的存在,造成我们教学工作的难题是:一是如何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如何具体落实教学目标里的能力目标任务,使学生知行统一。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要反复学习新课标,深入理解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加大探索创新的力度,尽快摸索出一条既适应新形势要求又切合我校教学条件和教学对象实际的教育教学的新路子。

2、同科教师要加强合作,共同开展好教学科研工作。

3、教师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4、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新技术,充分利用我校有限的多媒体资源。

5、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6、组织管理好学生,注意培养学习活动的积极分子,利用积极分子带动全班学生,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搞好教学的关键。

7、协调好学校领导,班主任,其他教师,家长的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附:教学进度

日期 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

9月1—8日 我知我家 收集家庭故事

09—15 我爱我家/难报三春晖 我为母亲洗脚

16—22 严也是一种爱/两代人的对话家 与父母长谈

23—29 同学·朋友 人气指数排行

10月07—13 男生·女生 写成长日记

14—20 我知我师我爱我师 班级举办师生关系论坛

21—27 主动沟通健康成长

28—11月3日 世界文化之旅/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收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

11月 04—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

11月—24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我的网友’交流

25—12月1日 礼貌显魅力/礼仪展风采 收集礼貌用语

02—8 竞争?合作?/合作!竞争! 合作学习

09—15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16—22 平等尊重你我他/诚信是金

第3篇

思想品德学科担负着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思想品德课堂更成为对学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教育,引导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的主阵地。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偏重灌输,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被动地学习,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更新教育观念,就要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活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现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从而真正达到思品内化的目的,确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思想品德课教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思想品德课教材中大量的概念和原理,不仅使教师的讲解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可信度,更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课件利用形象的动画、生动的图像、内涵丰富的影音资料、简洁的文字说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眼、耳、手等感官,全方位地接受不同形式的信息刺激,消除单纯课本文字内容单调、枯燥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听课效率。

2)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情感,实现品德内化。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许多理论概念显得抽象难懂。其实,再艰深的理论都来源于现实,再难懂的概念都是对客观规律的抽象和总结。对此,信息技术正可以大显神通。

比如在教授“学会自我保护”一课时,笔者并没有像以往那样简单地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当堂检测、反馈解析,而是用多媒体播放《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课件,从发生在身边的典型事例讲起,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情境,深深触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然后,整堂课都围绕“如何更好地进行自我保护”展开,或讨论,或总结。貌似空话的理论不仅轻而易举地让学生理解了,更深深植入学生的心田。这样不仅完成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完成由“知”到“行”的过渡,实现品德的内化。

3)借助信息技术,突出学生主体性,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性学习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其实质就是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学会学习的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

自主性学习有3方面突出特点。①学习的主动性。在自主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帮助者,而不是学习的控制者、包办者。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学生会主动发现问题,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他人。②学习的开放性。开放性一方面是指学生所学内容的开放性,它不局限于课本,而是去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网络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从而使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③学习的建构性。建构性是自主性学习的本质特征,也是学生主体性的真正体现。它是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理解知识,赋予知识以个人意义的过程,这样所学的知识不再是外在于自己的负担,而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

借助信息技术,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更好地实现了学习的开放性和建构性。它更强调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让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做到自主学习。

当然,在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1)运用要适当。借助信息技术,一定要根据思品学科特点、教材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参与情况,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恰当的精简、组合,适度应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优势,更有效地为教和学服务。

第4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1

顾名思义,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学法指代的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以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轨迹、生活经验为模板,并有机的融合进课程的"主流思想"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看作是一种具体的教学过程,也可以视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生活化的提出是为了克服以往教学的呆板与抽象,而使得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教学过程更具情趣化,教学目标更具务实性。基于此,本文认为生活化的教学应把握以下重点:过程生活化是基础、教学兴趣化是核心、思维创新性是目的。

一、"纲要+载体"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思想品德的官方教材为中心的,通过丰富教学手段与方式,以达到提高学生认识、传播"主流思想"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活动搭台,教材唱戏"。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应用这一模式的时候,应注意认识的前后顺序。一般而言,熟知教学内容在先,丰富教学活动在后。这是由于"教学生活化"要求我们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体验交叉融合,而融合的前提则是二者合理的排列、组合。因此,首先带课教师要积极深入地研究、分析教材,将教材的核心内容摘取出来,并加以深化、升华,形成一整套逻辑体系;其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可以从自身的体验出发,也可以参照学生的亲身经历,目的是让社会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当我们备好课、做好前期工作以后,就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软硬件设施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了。

综观现有的教学实践,教学情境化、教学活动化、教学竞赛化等方式是我们较为常用的。迫于现有条件的限制,我们似乎只能局限于此,但仔细观之,却有进一步的改造之处。那就是将不同的活动进行重新的组合,组成"情境活动化"、"情境竞赛化"、"活动竞赛化"等新方式。我们以七年级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人教版)为例。从表面看,这是一节"前期教育课",目的是为了让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更快的适应新生活。但当我们深入分析、思考,它就成为了"人生的第一堂课",而"新学校"、"新集体"、"新同学"则就指代人生中的第一次。基于此,我们可以组织一场情境剧,让每一个学生扮演自己,分别演绎不同的人生阶段,这里既包括喜怒哀乐、生老病死,也包括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我们要试着让学生体验一下:当他们面临到人生的第一次时,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

二、"情趣+兴趣"教学模式

长久以来,"寓教于乐"一直被我们所推崇,在笔者看来,它恰恰是"情趣+兴趣"教学模式的最好注解。寓教于乐的实质在于将死板被动式的教学活动转化为轻松、活泼的主动式双向、多向交流,它是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代教育理念为存在基础的。从这点来说,"情趣+兴趣"教学法便具有了理论上的依据。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此种模式被包含于教学生活化的模式中。如若从层次上来看,"情趣+兴趣"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教学内容、过程、方式的情趣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吸引着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二是当这种开心的体验被学生从内心深处所接受,则他们就会逐渐成为活动的主导者。如若从转化上来看,该种模式包含着"吸引释放"、"被动主动"的转化过程。如果从学习动力大小来说,则情趣的吸引力小于兴趣的主动力。

综上所述,"情趣+兴趣"模式的核心在于"兴趣",当然,这也是教学生活化的核心内容。那么,该如何动作这一模式呢?我们以七年级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一课为例来说明。该单元包括四部分内容:做情绪的主人、品位生活、学会拒绝、保护自我。从教材编排上来看,四部分内容的程度由低到高,从细小的情绪伤害上升到身体、权利伤害。而从内容来看,它的核心是"如何保护自己"。这是因为"情绪的调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自己保护自己","防范侵害"也是如此。搞清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情绪面孔"、"品位生活"、"保护侵害"等方面的图片与资料,然后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推举出一名代表就本小组讨论的话题进行阐述,最后由教师作出客观评价。

三、"思想+思维"教学模式

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将"思想性"表述为"...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这一表述把住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脉搏",给我们的教学活动指引了方向。至于课程的"思维性",虽然在《标准》中没有明确的表述出来,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课程的标准以及当前社会的思潮就可以掌握一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无疑是思想品德课程担负的重要任务之一。当我们细化、具体到教学活动本身的时候就会发现:质疑、分析、解决就成为了创新性思维的现实表现。首先来谈质疑。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基本上所有的创新性思维都是来源于质疑。它可以包括对于社会现象的质疑、教材的质疑、内容的质疑、思想的质疑等方面。其次是分析,这是质疑后必须做的程序,否则学生就会走向极端、胡乱猜忌。分析的方向可以有很多,包括原因、过程、结果、表面、实质等。最后是解决阶段,当我们找到了现象存在的原因后,就步入到了纠正错误、发表观点的程序。当然,这也是学生创新性思维集中体现的阶段。

我们以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为例来演示一下"思想+思维"的教学过程。该单元包含地球村、世界文化、网络交往等内容,所选内容迎合了当前世界一体化的大趋势,而且涉及到了新兴的网络信息技术。因此上,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带着"?"号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上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例如有同学可能会问:网络既然是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为什么它又被称作是把"双刃剑"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的答案基本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网络之利与网络之弊。最后我们再根据"利弊说",并结合相关的资料,提出发扬网络之利与克服网络之弊的具体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定超,朱东明.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

第5篇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网络文化是网络技术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经济生活方式,网络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多彩的网络精神财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网络,网络文化也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有深入分析并理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才能正确利用网络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分析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途径

1.网络文化通过影响社会环境而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

网络文化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网络文化逐渐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支撑。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知识和信息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步伐,而知识和信息也是网络文化的核心,并推动着网络文化的蓬勃快速发展。网络文化的繁荣使世界的产业格局和经济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网络文化渗透到人们社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开始发生改变,不在追求物质上的需求,更多的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提高。网络文化就是通过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并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网络文化通过影响校园文化而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

随着大学校园的网络普及,大学师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逐步形成了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校园网络文化改变了高校传统的办学理念,现代高校更多的是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实行开放的校园管理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其次,校园网络文化改变了高校的学习环境,现代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手段,学生不再受专业、课堂和学校的限制,自由学习,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后,校园网络文化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学校内部搭建网络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文化交流,扩大学生的事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影响的机理

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通过作用机理来实现的。这些机理与网络文化之间相互联系,进而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观。

1.凝聚与向心心理

文化本身就具有凝聚的功能,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很容易相互理解,相互认同,并产生共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也就是所谓的文化认同。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认同层次,区别在于文化的内在品质不同,特别是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对人们的影响最为深远。人们的文化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信念和信仰,网络文化就是通过一定的信念和信仰对人们的思想品德产生影响。人们在广泛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接受网络文化的熏陶,融合多种不同层次的文化,达到教育大学生思想品德的目的。

2.渗透吸引机理

网络文化对人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并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就是通过日常的行为方式参与并接受网络文化,而网络文化则通过人们参与进来实现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网络文化与思想品德教育认为一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受到网络文化的引导和熏陶从而改变自己的思想道德观。

3.自主构建机理

自主构建就是受教育者能动、自主的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不受外界干扰。大学生在网络文化之中,可以利用网络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就是受到自主构建机理的影响和作用。人们在网络文化里可以接受大量的信息,需要通过自己的大脑进行思维加工,这是一种内化的过程,不受外在的强制力量。人们通过自主构建机理接受网络文化,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将外在的文化形态转化为自己的主观情感和认识,进而树立自己的思想道德观。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对策

1.确定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原则

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网络信息者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人为本,保持正确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方向。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培养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净化网络环境,保证网络文化教育的质量。同时还要增强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意识,自觉抵制不良网络行为,提高自身对网络空间的鉴别力,保护自己不受不良网络信息的毒害。学校更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大学生正确学习,提高自身网络思想政治素质。

2.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素质培养

在网络文化条件下,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质培养,加大信息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识别和鉴定能力,倡导大学生独立、自主的获得可靠信息,掌握驾驭网络信息的主动权。改变大学生传统的信息观念,让大学生认识到信息的强大功能和作用,提高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育大学生遵纪守法。

3.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我国应该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保护大学生不受有害信息的侵害,依法打击网络犯罪,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控,加大技术设备和资金投入,确保高校信息安全;学校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协调配合,各负自责,及时沟通,让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提高自身思想品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陶金铭.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2005

[2]王淑芳.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第6篇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

在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道德修养的关键课程。在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当代小学生的心理以及行为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思想品德教师要以身作则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思想品德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赋予教育事业更多的热情,并且将一颗积极向上和甘于奉献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同时,思想品德教师还要了解以及掌握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关心班级每个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见的各种困难,并且具有一定的耐心和信心,掌握思想品德教学方法,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投入到思想品德学习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学习《为你高兴、与你分担》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而高兴,与学生共同分担生活中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教师的关心,进而更加喜欢思想品德课。

二、科学制订教学计划

思想品德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定要注重教学的精彩程度,并且在教学之前,做好相关的教学准备工作。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且针对课堂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应对对策,将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融入教学中。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计划的灵活性和适用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学习《拉拉手,交朋友》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然后设计几个课堂趣味小游戏,保证学生通过游戏可以认识到交朋友的重要性,并且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针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应对措施,保证课堂在快乐以及有趣的气氛下进行。

三、做好课前备课环节

想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备课环节,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掌握教材,教材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注重将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充分联系,处理好教学观念和教材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适当地调整教材,让教材更加符合教学实情和学生生活;第二,了解学生,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也是教师服务的主要对象,因此,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情感,只有全面以及真正地了解学生,才能更有效率地开展教育,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第三,教学方法,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对思想品德课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导入法、小组合作法以及问题教学法等,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如,在学习《关心老人》这一节课之前,教师首先要结合教材内容做好备课环节,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通过学生生活中接触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关心以及尊重老人是我国优秀的道德传统,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例如,让学生回家为奶奶或者爷爷洗一次脚,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以及各个领域中实现了广泛的应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近些年,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逐渐加深,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静态的书本知识转变为动态的事物,集中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兴趣。同时,通过多媒体为小学生呈现的可感以及形象材料,更加符合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而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效率。如,在学习《我国的校园》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将学校的每一处风景都拍摄下来,然后利用电脑软件制作成课件,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校园的美好和整洁,进而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学习的品质。总之,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以及学习习惯,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认识观,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霍欣荣.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1).

第7篇

新课改思想品德教学学生主体作用从开设课程的目标来看,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为了保障小学生品德教育的课程,它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习惯。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心理特点以及教材内容,正确地组织教学内容;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建设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但是,从目前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让思想品德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做好教学计划,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规划

在小学教学中,高效的课堂教学是课堂生成最直接的成果。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精心制定教学计划,并且不完全被教案影响,在教学艺术与教学机制适当调整的过程中,从根本上保障思想品德教学。

教材始终是教学的依据,图文并茂的教材不仅能贴近生活,在编排体系与内容上也更适合小学生。因此,在教材规划中,我们必须处理和各方面的关系,当本地区教学与教材存在矛盾时,应该根据本地情况进行恰当的调整,从而让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在备教法中,思想品德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形式,它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问题教学法中,可以通过灵活多变的问题,引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讨与求知欲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进行合作或者探究性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习方式主要分成探究式与接受式学习方式。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传统的思想品德过于注重接受性学习,在学生死记硬背的过程中,让这种训练具有很强的机械性,时间一久,就会影响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与创新精神,进而出现厌烦心理。在新课改实施以来,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在共同研究、探讨、体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加明确是非和道理,同时这也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社会参与力度的重要方法。

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发展,在学生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还能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即使结果不太理想,也会有所收获。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主动对相关问题质疑,从而让其养成大胆提问、感于发现的好习惯。

二、积极运用课外资源,让课程更具有生活性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行为能力,同时也注重价值观、情感态度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不同板块的不同内容进行整合,从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在研究教材内容时,通过增强学科间的融合,将家庭、学校、社会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让学生进行多维思维。

另外,社会作为一个大课堂,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让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应该树立大局观念,而不是以教材为范例,照本宣科。在挖掘教学资源、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为了让课堂教学更具有真实感,可以让课堂知识在课外实践中获得,在具体的行动检验中,让其真正起到打造良好品质、规范行为的作用。同时,这也要求老师将学生课堂知识主动延伸到课外实践中,从而不断巩固知识。

为了让课外知识更加系统全面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优化、整合教学资源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打下基础。但是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小学老师的总体水平有限,尤其是乡镇小学,小学老师的素质很难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工具、资料缺乏的过程中,甚至还有很多老师缺乏课改培训。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不仅要加大教育投入,对乡镇小学进行帮扶,还必须不断加大试验老师培训密度与力度。在不断完善教学内部设施的同时,强化教学条件,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硬件环境。

三、结束语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用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在和学生达成思想共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智慧.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03).

\[2\]李蕊.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2,(12).

(上接第86页)参考文献:

\[1\]干利伟.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有效教学的探索――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打电话”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2,(23).

\[2\]顾彩霞.苏科版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材的使用与分析\[D\].

第8篇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

一、当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改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虽然各个初中学校都已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实践,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仍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阻碍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改革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思想上的重视程度永远是第一位的。试想一下,如果教师不重视思想品德改革教学,那么就不会有很多的时间来考虑进行具体的教学规划和设计,也就不可能提供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教学过程,可见教师对于思想品德改革教学重视度不够是远远不行的。另外,学校对于思想品德改革教学的重视度也会影响到思想品德改革教学的质量。目前,学校大都认为思想品德教育类似于辅修课程,给予的关注度不够,这样就会自然而然地导致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度也就下降了,更别谈思想品德改革教学的质量提高了。

2.教师教学质量问题

思想品德改革教学重点就在于它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规划,而这一点对于老教师来说是有难度的,毕竟很多教师都已经习惯了以前固有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对于目前新流行的新课改教学模式很不适应,有的教师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规划把一节课分为几个环节进行,这样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还有可能导致原有的教学计划完成不了。这种流于形式的教学方式并非思想品德改革教学所需要的。另外,有些教师对于一些新兴的教学手段的利用程度不够。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出现在了课堂上,但是在如何合理科学地使用上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对于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熟练,或者是方法不对,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3.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众所周知,思想品德教育这门课程相对比较枯燥,我们也都了解现在政治思想品德课程的教材内容无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足,教师如果没有很好的教学方法来改变这一现状,那么势必会降低教学质量。虽然目前许多教师也在使用一些其他的辅助教材,但是这些辅的教材和课本内容本质上没什么区别,根本不可能给学生带来新意。新课程改革后要求教师把课程内容变得有趣,但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的内容和形式不会存在很大的突破。另外,我们初中教学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所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都是按照考试来进行的,这对于思想品德改革教学是不利的。

二、坚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教育教学的本质是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因此,教师必须重新反思课堂教学的本质,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要把学生看成被动的认知体,而要把他看成完整的人,看成是引起、展开、参与和评价各种学习活动的主角。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相互合作,对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关注和尊重,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职责主要在于使自己执教的每一节课,都能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尽可能地做到全员参与,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将其情感引向对真、善、美的追求。现代教育思想所要求的不是要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是选取学科知识中最基础、最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使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

三、在抓好课内教学的同时,要注意联系实际

《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和社会实际,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这就是说,教学必须联系实际,讲求实效。为此,必须立足于“两个结合”。

1.结合农村实际,使思想品德教育有特色

我国家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小学思想品德课必须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首先,结合思想品德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如在教《劳动不分贵贱》课时,我首先用形象具体的类比法(用人体的各个器官进行类比)讲清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热爱劳动,热爱农村。其次,要结合思想品德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种田要讲科学,养鸡、养猪、养鱼也要靠科学。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进行农业科技教育。我教《相信科学不迷信》时侯,除了运用课文中的事例外,还让学生课前搜集因信迷信而受害的事和讲科学受益的事,并增补自编教材《种田地也要讲科学》,使学生在正反对比中提高认识。如有的同学了解到文高村一个农民看不懂药瓶上的说明而配药过重,使水稻枯死了一大片,结合类似这样的一些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导之以行。

2.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使思想品德教育有新意

第9篇

关键词:学习目标;复习引导;学习技巧

本文所写的学困,并非指有学习困难的儿童,而是针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所进行的学困生分析,故此,本文的学困问题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学习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老师教学方法的不足,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困难,导致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所以,本文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学困问题作出相关的分析。

一、导致学困问题出现的原因

1.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学习困难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无法很好地指导自己学习,导致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在实际的初中思想品德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是跟随着老师的教学步伐走,但是老师的教学计划是针对全班学生制订的,所以不同的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才不会出现学习困难的问题。对初中思想品德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说,老师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太过简单,从而导致该部分学生失去了对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而对于那些思想品德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老师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太困难,该部分学生很难达到老师的教学目标,故此,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按照老师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的,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进度与老师的教学进度脱轨,导致学习困难的出现。

2.老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不够

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的时候,之所以出现学习困难的问题,除了是因为自己所制订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外,还有老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也起到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如果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在教学时对学生的引导不够,也会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只是专注自己的课堂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教学,忽略引导他们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够的,要想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成绩,学生在课后也必须进行学习,然而由于缺乏老师的指导,导致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显得十分困难,从而无法很好地提高课后学习效率,无法提高思想品德成绩。

二、解决学困问题的措施

1.引导学生制订学习目标

要解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的学困问题,首先就要指导学生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所以,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有方向性,才不会出现学困的问题。例如,学生在考试的时候由于对知识的不熟悉而不会回答试题中的简答题,故此,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个问题来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在下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一定要将课文中的知识点背熟,确保在下一次的考试中,我会回答试卷上的简答题。然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来制订相关的学习计划,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成绩。故此,在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中,由于学生制订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制订出了明确的学习计划,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按照计划来进行学习,就不会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了。

2.加强对学生复习的引导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足或是不会运用所学知识,故此,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复习指导,这样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才不会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要加强对学生的复习指导,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给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问题来指导学生复习。所以,在进行完一个模块的教学后,老师就可以布置相关作业,然后通过作业来指导学生复习,从而更好地巩固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对于个别思想品德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为了更好地解决他们学习困难的问题,老师还可以另外指导他们进行复习。例如,除了布置相关的作业外,老师还可以另外给他们布置其他任务,比如让他们描绘这一单元的思维导图,从而提高他们对这一单元的理解和记忆,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学习困难的问题,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成绩。

3.加强对学生学习技巧的指导

要想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困问题,老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技巧的指导。根据不同的学困问题,老师就应该给予不同的指导。例如,A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学习中之所以会出现学困问题,主要是因为A学生的记忆力差,无法很好地记忆所学的思想品德内容,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就应该加强对A学生关于提高记忆力的指导。所以,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困问题,老师应该具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相应指导。

总而言之,学生之所以会在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中出现各种学困问题,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老师的教学方法是脱离不了关系,故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在思想品德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成绩。

参考文献:

[1]倪万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J].考试周刊,2012(6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