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学校管理论文

时间:2023-03-08 14:51:45

导语:在小学学校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学校管理论文

第1篇

1.赋予校园设施硬件以生命

硬件在这里是指学校的设备设施。学校要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的教育优势,让高尚文化体现到校容校貌上,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每一处建筑都会“说话”,成为学校的教育之源。如学校的校门有文化感,学校的教室有育人感。在教学楼内有天井,植树种花,搭建葡萄架,增设拉近人的心理距离的半圆形条凳,摆上石板棋盘,修建数字化小道,并将名人名言融入其中,成为温馨的“敏行园”。在教室、办公室的门上张贴经过筛选、增加内容简介且放大后的图书封面,既美化了校园,又为师生提供了新书初读的机会,同时激发了师生借阅新书的欲望。学生享受轻松惬意的读书与休闲时光的同时,也受到教育的熏陶。

2.赋予校园文化软件以灵魂

软件在这里是指一所学校的管理。我认为在学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首先要确定好独具个性、特色鲜明办学理念。用理念指导学校办学,用理念做强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空间。我校就确定了“享受教育,夯实健康人生基础”的办学理念。“享受教育”是一种情怀,一种态度,一种核心价值观,“为人的成长奠基”是学校的育人目标。它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一种感恩和创新的朴素情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享受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感恩前人、报效当今的情怀激发而生,前人的智慧和教训又是师生不断创新的基础,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一种独到视角下的苦乐观。享受教育的“享受”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超越职业感和任务感而共同形成的工作学习的愉悦,让师生在教育的过程当中体会一种快乐和愉悦,反映的是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追求和精神满足。三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修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将教育活动看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教与学超越了功利成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展示着崇高的人生境界。

3.赋予学校潜件以活力

潜件,本是计算机专业语言。在这里借用潜件的本义引申为通过学校硬件和软件的有机结合,创建学校的特色或者品牌。这里的潜件,就是打造学校的特色或者品牌。特别是布心小学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追求个性化办学,进而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要想达到个性化需要艰苦的历程,更需要拥有学校特色。追求学校特色是现代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也是学校文化的一种体现。实施素质教育应把特色建设作为突破口。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开发专题学习网站,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教师要运用教育博客,拓宽教育沟通渠道;要强化管理信息功能,提升学校办学效益。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组织之中。它的存在,远胜于有形的规范。师生的行为不可能全部用文字规范下来,只有依靠文化的力量才能实现。在制度鞭长莫及的地方,价值观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促管理机制创新

1.管理任务职能化

学校根据管理的职能重新整合管理机构,变成教育创新中心、教研指导中心、质量监控中心、人力资源中心、安全管理中心和后勤服务中心。六大中心主任采取竞聘上岗,中心成员则由主任聘选。各中心既各司其职,又互相合作,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形成了一支精诚团结、友好合作的领导团队。

2.管理重心扁平化

管理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情,大部分事情应由下面的中层和教师完成。管理权力要下放,让教师做事有积极性。一是年级教研组长是管理的重要组织。由年级组长开展学校的各项活动,整合各种资源。二是实行岗位责任小循环,促使教师快速成长;三是实行基本合格线。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中,重视合格率、增长率和优秀率。要做到所有的学生达到合格以上。校长把管理的中心下移以后,事情做得更好了,工作也更有效率了。

3.教师发展个性化

这就是以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来突出学校的办学形象,因为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学校最硬的软件。一是成立校级工作室,以课题为抓手,激励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帮助教师总结成果,召开以教师名命名的研讨会。通过抓好教科研,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提出教师发展计划,促进教师的发展与成长。

4.家校合作常态化

一是建立小学家长委员会。家长以竞选的方式成立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校级的家长委员会还成立了课程参与、监督管理、义工活动、联络宣传等4个小组,发挥着促进、监督、参与和桥梁的作用。二是成立家长学校。苏霍姆林斯基说:“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在教育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这说明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甚至比教师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更大。要想把孩子培养成才,首先要培养合格的家长。作为学校,为家长提供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是管理者始终不变的目标。学校还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家长学校规章制度,如《布心小学家长学校章程》、《家长学校管理制度》等。我校积极组建家长学校讲师团,包括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校长、老师,有家长代表,还有社会的家庭教育志愿者,如派出所民警、交警大队的警官、退休的干部、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等。三是依托网络,创新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学校搭建“布小心苑”网站———基于网络的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家长学校工作,在家长学校的举办形式多为面授讲座形式为主,面授的优势是普及面广,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一学期集体的面授只能是一两次;因为时间有限,内容相对局限,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共性的问题,很难顾及到对一些特殊学生、特殊问题的辅导。针对这种情形,布心小学以信息化特色为依托,充分运用网络优势,将家长学校的触角,延伸到每个家庭,建立了“布小心苑”网站,整合优秀教育资源,突破时空交流界限,为学生家长打造家庭教育指导的平台。向广大家长、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关于提高自身和孩子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策略;通过留言本和论坛社区与家长、孩子进行交流,为他们解答一些困惑;并带动广大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目前“布小心苑”网站点击率已超过840多万次,针对性地编写了深圳市唯一的小学心理课教案。

第2篇

1.增进人文关怀,勇于创新

小学领导担任着指引教育教学方向,为教师团队把关,保证学校物质基础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在新课改社会背景下,学校管理工作者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转变陈旧观念,全力推动素质教育实行。然而,虽然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这些理念并没有真正抵达教育教学者的心灵。许多教师仍然采取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并“唯分数论”。此种情况下,教育管理者应该首先摒弃自己头脑中的应试教育模式,改变单一的评价制度,增进人文关怀,培养出一批学业水平,素质水平可与现今课程和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老师,将学校的管理工作与课程创新相一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切实实地达到为社会培养有能力的人才的办学目的。

2.建立和谐的育人环境

和谐健康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前提。而要想将教学环境中包括的多种因素保持最佳状态,须从多方面入手进行调整。首先,校方要以自身条件为基点,重视班级环境的布置。这样通常会加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班级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增进师生关系,也能保障学生的听课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效率。其次,要提倡建立班级特色人文文化。所谓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标准的综合,它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是将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凝结为集体的催化剂。一个健康良好的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校方应该从倾听学生心声、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角度出发,促进学生共同努力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特性的班级文化。最后,完善班级体制度文化。在班级内建立少而有力的规章制度,使每一个学生都在一定准则下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合理而健康地互相竞争。但是,制度不应该是校方的“圣旨”,而应该是由全体人员共同商讨决定的,被大多数成员认同的学校制度准则。而能否顺利地建立它们并严格实施,无不与担任引导角色的教学领导者有着莫大的关系。

二、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管理模式

实行科学化现代化的小学教育管理机制,一批优秀的教师管理队伍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1.培养一批高素质骨干教师

从长远的客观发展角度来看,学校教育的发展应该将老师作为发展的根本需求,提高对教师的培训,才是塑造学校教育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基础手段。特别是农村的小学教师,呈现出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单一,教育教学方式陈旧等问题。所以管理者应该提供更多进修培训机会,并积极挖掘有潜力的年轻教师,为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提供更多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只有重视对教师的培养,才能逐渐建立起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并对其他的小学教育者起到带头和模范作用。加强对教师敬业度的监督,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指导教学。

2.在教师管理和学生自理之间寻求平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承担着学生、教学设备等一系列教学所需内容的管理工作,直接投身于教学管理当中。要学生教育自己、管理自己、自理、自立,这是对的,但不等于教师可以将管理的责任和义务不管不问。相反,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既会引,又善导;既敢放,又能收。其次,既要发扬民主,建立开放自由的班级氛围,又要善于集中,达到有效的管理作用。此外,还要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聚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并进行加工,才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加强领导与学生间的直接沟通

因为缺乏有效的交流途径和传统观念影响,学生与领导之间不易达到一对一形式的直接交流,尽管有教师作为两者之间的连接人,但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许多校方领导者,并不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不充分了解自己布置的教学任务是否已被严格有效地实施,也不了解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如何,对学校管理机制建议如何,对自己的看法如何……更有甚者,领导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无视孩子在学校其他方面的表现。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到素质教育的推行,使新课改不过成为教学管理者和教师笔下的一个名词。建立“校长有约”,“校长信箱”等高效渠道加强校领导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有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建立孩子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四、结语

第3篇

【关键词】:优化环境 促进 教师专业成长

陶____先生指出:“教师就是改造社会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这就是说,学校发展必须依赖于广大教师,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能够反作用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学校教科研文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在教育转型期,如果让教师单枪匹马是很难快速发展的,他们的专业成长步伐是缓慢的。所以,唤醒教师内心深处不断成长的事业渴望是教师研究团队主动发展的保障。我校通过构建团队网络,提供专业引领,搭建展示平台,建立保障机制等办法,突出“三重视三坚持”,强化教师研究团队的建设与经营。

建立教师研究团队可以说是简单而复杂的研究工程。身在农村,该校一直坚持“ 做向成功,做着成长”的目标理念,鼓励教师用行动去实践自己对教育的认识。通过草根式教师研究团队建设,力争逐步构建“培训、课题、资源 ”三位一体的教师研训互动新模式。

1.加强对团队建设的领导。成立课程研究部,提升教导处对教师团队的管理职能,强化教科室对教师教科研活动的研究、创新、引领作用,安排一名副校长具体统筹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一名副校长分管教科研工作。从而建立起校长室—课程部—年级组(各职能科室)—学科教研组—全体教师组成的校内教育教学研究网络。

2.打造多学科的研究团队。针对农村学校的特点和社区服务的需要,以国家级课题《建设书香校园,享受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和校本课题《农村小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为龙头,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细化出十多个校级小课题,建立小陶子文学社、教师成长学校等教师研究团队。让全体教师人人做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人,为他们成为科研型教师搭建平台。

1.重视作风建设,坚持活动引领。

把教师研究团队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升的关键点来抓。进行《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和《践行爱的承诺,争做师德标兵》实践活动。该校注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强化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创设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班、入党积极分子创优班,青年教师写老年教师,青年教师写青年教师,家长写教师、学生写老师,编辑《师闻集》等,潜移默化地引领教师成长。

对成绩突出的团队和教师优先评优晋级,提升教师跻身团队的成就感。每学年100多人在区级以上的课堂教学竞赛、教学设计和论文竞赛中获奖。

2.重视业务提升,坚持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一直是该校教师研究团队建设的着力点。坚持“为需要而培,重实效而行。”突出“在行动中成长”的培训策略。

陶____先生说:“教育是一种行为,而行为需要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的行为,那是盲动。”可见,教师的教育行为是要有专家的正确教育理论来引领的,事实证明,无论是搞教育改革或是科研项目研究,都离不开理论来指导实践。

该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采取课题引领、同伴互助、充分展示的办法,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既有专家的指导,又有教师个人的实践创新,促进教师“报团”发展。

认真办好教师成长学校,突出一个“行”字。坚持“做向成功,做着成长”的行动理念,引领全体教职工人人争做校、区、市级六大骨干教师。鼓励大家做有方向的教师,在不断成功中成长,学校分三个层次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在青年教师成长学校、中年教师发展学校、老年教师创新学校碰撞理念,建树思想,形成风格。举办“我眼中的校本课程”、“我是陶____生活教育思想的践行者”等论坛讲座;“征集教育教学100问”;进行小课题开发与研究;强化“课堂生活化研究”等诸多活动,编辑《陶研集》等专辑。促进全体____人在“做、学、问”的教育科研中自我发展。

实行话题主讲人制度,体现一个“改”字。话题主讲人是每一次活动的组织者,负责活动前选好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困难或热点问题,准备好话题相关材料搜集,介绍搜集的专家观点,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俗话说:“有思才有进”。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是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与现象赋予理性思考,进行回顾和反省,从中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求规律性的东西,改进自己教学工作中理性认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教育、教学、教研能力,是有效促进个人专业水平发展,成为名师的途径。

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叶谰教授所说:“一个教师写了一辈子

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了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的启示,说明了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学校为每位教师发放《课题研究工作笔记》,记载自己的行动轨迹,撰写反思故事,对实践中的做法进行归纳,对活动进行总结。形成教师团队研究优势。

坚持“四制”研究,优化一个“研”字。(备课作业制、课前抽查说课制、刷卡听课制、培训汇报制)通过对教师在培训中“做”的管理,让教师去做,用话题、任务“引”教师参与研究,带教师进入研究状态,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教学转型突破“四大瓶颈”,即转变观念、改变习性、掌握技术和营造环境,并结合自己的实践与研究,提出了课堂教学转型的4条建议:1.充分重视学生资助学习能力的培养;2.确保学生课内独立学习的时间;3.重视研究在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处内化力量;4.优化师生情感态度和方法,激发学生潜能。

刷卡听课制的建立,变过去“逼”着教师去上课、听课,为现在的主动申请上示范观摩课,主动听取别的老师的教研课,通过积分累计,进行专项奖励,每学期近60人次上过校内研究课,20多人次在校内外做了专题讲座,教师听课平均达20节。

备课作业制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把要求学生做的作业,自己先做。先行试水,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做中思考,做中研究。让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做实事,把教师头脑中的“经验”,做出灵动、做成“思想”,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重视目标管理,坚持绩效考核。

对教师研究团队实行目标激励性、实效性奖励。①教师人人制订自己的《提升发展规划书》;②根据培养计划,设定《党员示范岗》、《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创优岗》,注意在校级、中层管理人员、中青年教师岗位培养、锻炼,建功立业发挥作用。③实行动态性的全员绩效发展评价制度,以工作态度、责任心和实绩为依据,建立教师团队工作实绩台账,坚持自评与学校总评相结合,将教科研工作以100分的权重纳入其中,用具体的量化表呈现出来,通过评优评先等途径激励团队之间合理竞争和创新,形成内驱力。

学校现有6名中学高级教师,多名校内教坛新秀,20多名校内教学能手和8名校内学科专家。学校及时为教师的研究成果结集,在校刊上发表展示。目前,我校90%的教师发表获奖论文600多篇。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内在倾向”。学校的教师研究团队应以优化课程文化为抓手,实施“二四六”工程,即:坚持“两项”研究不放松,狠抓“四题”落实,实现“六个跨越”,追寻教师成长轨迹,构筑人才成长高地。

1.“两项”研究,打造多元的教育教学新秩序

(1)狠抓课堂教学研究不放松。教师研究团队的建设使教科研工作扎根在课堂,在课堂中生根开花。

(2)狠抓陶____教育思想研究不放松。近年来,该校不断加强陶____生活教育思想研究,让生活教育思想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生活教育的经验做法在泰州市、省陶研会上交流,教师撰写了大量生活教育文章。

2. “四题” 研究,引领优化行动

(1)问题研究,规范行走方式。在教师中开展“问题与我同行”活动,搜集第一手素材,用问题教养大脑。如:学校开展的人性化作业研究、文明班级申报评比、书香家庭达标评比、五小儿童评比等,让教师、家长和学生聚焦教育,研讨教育教学,发展自我。

(2)主题研究,丰富思想认识。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强化研究意识,通过举办教师论坛,每月举办一次活动。每次均评选出论坛之星。教师围绕主题撰写了大量的交流心得,促进教师问得有效,说得精彩,写得实在,富有创意。

(3)课题研究,打造教学特色。该校坚持“人出课题,课题出人”的观念,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在研究中成长,研究有路子,思考有方向,形成了课堂教学生活化、书香式的教学特色。

(4)专题研究,形成个性风格。修炼内功从研究课程开始,促进成长从研究自己入手,学校帮助教师梳理自己的教学成果,小结各自的特色,出刊教师个人教育科研专辑,探寻教师的研究发展方向,力争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科研风格。

3.促进教师成长,构建 “六”大发展阶梯

搭建“六大”发展阶梯,让教师不断找准目标,逐步发展。从该校走出了省特级教师、泰州市名校长、泰州市学科带头人、____市名教师。泰州市、____市师德模范和最美乡村教师。全校教师在市级以上发表文章600多篇,本校草根式教育科研《突出教师成长的重围》等做法被《中国教育报》、《语言文字报》专题报道。《用____思想引领学校教科研》一文发表在2012年《____研究》第3期。2013年跻身江苏省陶____实验学校行列。

4.组建学生社团,在活动中提升教师实战水平。

第4篇

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组织方式以及质量效益都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新的信息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涌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化学教学也不例外,这种信息、技术的引入,为传统教学注入了一种活性催化剂,促进了教学技术体系的整体协调发展。

在课堂中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教材内容,首先应认真备好课,设计好教学过程,针对该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提什么问题,讲解分析的内容都编定。做成多媒体课件,还必须把握时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巧妙引入新课

万事开头难,一堂课也是这样的,如果教师能够在引课的时候吸引学生,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当我们感觉单纯凭借语言的描述很难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的时候,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手段,带领学生步入知识的海洋。在教学《奇妙的化学》这节课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化学,。一上课就播放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化学制品与化学变化的影片。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提出问题:设想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怎样?通过影片巧妙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思维,强化学习动力。

(2)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同时也是学习评价的依据。让学生在课前明确该节课的理论知识部分、观察部分及操作部分所达到的具体要求,这对于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及其重要的。因此,应用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前将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了解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也为学生进行自我检测提供了目标和依据。

(3)应用多媒体演示实验现象,提高实验的可视性…

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理论,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素质必不可少的过程。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实验以其真实性、直观性,给学生第一手感性材料,任何模拟、说明、比喻、描述,都必须基于实验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下面我结合初中化学教材中《水的分解》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谈谈多媒体教学法的应用。提问:"水是由什麽组成的?"由学生回答:"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提出:"我们能不能把水分解呢?"在学生新旧知识产生矛盾,产生困惑之际,我使用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实验演示。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有什麽变化?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发生的现象?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发生的现象?由于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在前面演示,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看得清楚,若让学生轮流到前面观察又很浪费时间,为了提高演示效果,便于全体学生观察,我改用化学投影仪来配合完成上述实验过程。学生在屏幕上看到了一个放大了几十倍的水电解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到预期的目的。有的实验时间长,不易马上见到实验效果,如铁生锈的实验,若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需很长时间,不可取,如果改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其实验过程,几分钟即可,这样变抽象的内容为直观现象,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增强了演示效果。同时,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种新颖的方法,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4)运用多媒体省时、省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5篇

目前在我国,案例教育在多个行业的教学中被应用。相对于国内,营销管理类专业采用案例教学起步比较晚,可以说案例教学虽然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但是在营销管理中被应用可以算是刚刚兴起。因此案例应用列入了各个高等学校的改革教育体系中。总的来说,针对目前我国的营销管理类采用案例教学还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主次不够分明。教学的过程中重理论,轻实务,重传授,轻参与实践。在我国有关工商营销管理类的教育,有些学院只是注重课程的开设,开设的课程过于单一,忽略了整体的综合。因此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理论的传授,忽略了实干,脱离了市场。目前现代企业管理中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处理不同人际关系,有着一定沟通技巧,以及企业文化管理能力的人,而学院单一的课程,单一的授课模式往往会忽略学习者的职能培养,缺少管理人才,更缺少综合性的管理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

2.案例教学比例失调。目前,国内的案例教学与国外的著名商院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国内的高校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占用的比例远远低于国外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比重。例如,著的哈佛商学院。哈佛在进行授课时除了两门课之外,其他课程的教学都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哈佛教学中案例教学占据的比例高达90%,例如30个学时的课程,哈佛只需要用2个学时来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剩下的28个学时都被用来进行案例教学。

3.案例教学中资料缺少,质量相对较低。很多商职企业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会针对教学的内容搜寻资料以及整理分析,但目前我国案例教学的资料收集和整合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对于营销市场以及企业管理专业性过程缺少一定的审视和洞察力。简单地说,在这种情况下,收集的案例资料已经脱离了营销市场以及企业管理的视角。那么也将难以做出专业化的分析和准确的评价。这份案例教材也将失去色彩,没有代表性,不具任何意义。

4.进行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不充分。有些导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准备工作过于匆忙,中心没有放稳尤,其是在“弱指导性”的案例教学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当学生主动进行案例资料的搜寻时,学生自身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对案例的分析往往难以透析,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导师搜集的资料不够详细,那么学习起来也就比较吃力。

5.案例教学无法和相关的课程进行很好地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需要与相关的教学课程相结合,相互渗透,体现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一个共同线上将两者贯穿起来,这种融会贯通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职业人员学习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的讨论中,实现教与学的统一。这也是营销管理案例教学中需要不断加强的问题。

二、针对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改进

1.树立起营销管理中案例教学的中心思想。关于营销管理的从事者,大都毕业于商业学院,因此这类职业具有多因性,实践性以及系统动态性和权变性各种特征。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的优势,能够积极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实践应用中,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这种方式能够深化案例教学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学习者能够不断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者的创造力,对未来营销管理的能力有一个很好的提升。

2.处理好案例教学的管理选编。作为案例教学的前提选编案例,所要搜集的资料都需要根据目前所有的学目有关,因此在进行资料寻找时要对该资料进行分析提炼,最后做一个综合的整理。在选编的营销管理案例中,要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该案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让学生适应一定的客观性。因此,案例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创新性。

3.充分做好营销管理案例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教学时,需要老师和学生都能有所准备,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的质量。在使用案例进行教学时,需要先讲案例再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对案例仔细地阅读,并深入思考,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提出与别人不用的意见,这样不仅能够改进自己的思维,深化概念模型,在一定方面也锻炼了自己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每一个所学的案例中能够得到属于自己的一些规律推理出一些理论。对于老师来说,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三点,第一,需要优先考虑教学的内容,重点以及实施的三大类。导师在准备时,首先要注重的就是教学的目标,然后是案例教学的内容,最后落实到教学的实施工作上,对于教学的重点进行仔细处理。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一个自定义的过程,而老师需要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方法。

4.充分把握营销管理的案例教学实施工作。在进行案例教学中,准确地把握好教学的实施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部分:①采用多种样式案例进行结合讨论,这样能够更好地将教学的目标与教学的内容匹配起来,也能够打破学生传统干枯的教学模式,并且多方面的案例结合能够提升学生的洞察力;②进行分组讨论,整体分析。在进行案例教学前,需要学生进行分组的学习,并且进行讨论。这样不仅保障了小组之间讨论的质量,也能有有效提高小组之间的写作能力;③针对讨论结果撰写报告。报告是课堂的延续,这种趁热打铁的方式能够强化学习者的记忆力,强化案例的作用,更好地吸收案例,学习案例中的经验和成功之道。

三、结束语

第6篇

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我们一个最大的启示就是这个时代需要创新。创新不仅仅体现在科技方面,还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方面,而教育更需要创新。如何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效管理,应首先从管理形式上入手。采取“扬弃”的态度,保留传统管理形式中优秀的成分,去除其中包含的糟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增添前卫的思想、手段等,从而使管理形式适合教育的发展,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效率。学校教育中创新无处不在,管理形式需要创新,教学形式也需要创新。目前,各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例如“杜郎口模式”等。为了能够有效管理,能够使学生快乐学习,必须进行创新式的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造轻松快乐、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再者,必须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使教育也跟上时展的步伐,能够使学生借助设备上的便利,更好更轻松地进行学习活动。

2.提高教师的意识

教师是学校教育中的主要力量,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高低。要想实现对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效管理,应当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提高教师的意识上。首先,教师应当拥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学校应当任用高素质的老师,在应对各种情况时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学校应该在教师的选择上进行严格的把关,使同学们接受优秀教育者的教导。同时,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对教师的培训活动,针对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开展有关这方面的培训课程,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定期开展宣传活动,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此外,还应当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开展各种活动,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协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更加亲密的伙伴关系,从而使双方都能因此受益。

3.创建和谐民主的校园环境

学校一方应该努力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想使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所处的成长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学校一定要积极地投入到校园建设中,一方面,应当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加强对校园的安全设施的建设,在教学楼中配备好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硬件设施、电子白板等,注意饮水器等设施的配备,以及对设施定期的检修,从而方便学生们的生活,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构建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学生只有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更好地学习。前面说到“育人”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对小学生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和良好人格的形成,使其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助益的人,那么和谐民主的校园环境就尤为重要了。学校必须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抵制歪风邪气,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学校必须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学习环境得到了保障,有效地管理小学教育教学也自然得到了保障。

4.加强制度建设

当代注重法律的建设,我国更是一个法治的国家,国家尚且需要依法治国,所以,无论什么,都必须要尊重法律,法律是约束我们行为规范的最重要的因素。学校办学更加离不开法律的制约,从“义务教育”到各种教育法的不断推出,都表现出国家对教育管理的重视。如何有效管理小学教育教学,就必须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国家制定相关的教育法来约束学校管理者的行为,学校应当在内部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例如完善评教系统,让每一位学生对老师进行公正的评判,从而使教师完善优秀的方面,改进不好的方面。学校内部对老师及老师们所带领的班级进行评比,使教师团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关系,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管理班级。还有教师进修制度,对教师进行考核,安排老师进修,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最后要建立一套班级考核制度,对每个班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实行量化分制度,对班级的表现进行打分,从而约束学生们的行为,使得教育者更好地进行管理。

5.完善学校内部的管理层

如何领导出一个优秀的团队,管理者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学校的管理也不例外,应当抓好学校内部管理。首先应当细化分工,分配好每个部门的任务,使学校能够合理有效的运转,使得每个部门每个岗位上的教育者能够各司其职。其次应当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打压不正之风,使每一位管理者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清正廉洁,为教育工作而尽心尽力。最后各个部门之间应当形成良好的关系网,建立起良好的联系,不能使每一个环节有脱节的状况,而要使学校每个进程能够顺利完成。

6.结语

第7篇

“参与式”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平等参与”为基本理念,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性、公平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讨论机会多、讨论面广,几乎包纳了全班的所有学生。这种教学要求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互动交流,因而改变我们以往的课堂管理方法,也是发挥“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真正作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课堂管理上应体现出民主性、公平性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性、公平性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以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的身份积极地参加到活动中,使学生感到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公平的,都是参与者,是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者和引导者,而不是活动和学生的掌控者。教师在给学生评价时,不能用不文明的语言,允许学生说“不”。教师应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多与学生交流谈心,虚心接受学生意见,敢听学生的逆耳忠言。把自己的职业当作是一种服务性的事业,尽可能改变工作态度。2.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民主性、公平性学生之间的民主性、公平性,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生活、学习的兴趣,以至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可见,教师给每一位学生公平性尤为重要。那么,在课堂管理中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和宠爱学生。在课堂评价上应明着来,不要暗着去。对某个学生有意见时,不能“,捉弄人”。把发言、讨论、朗读等展示自己的机会尽可能平等地给每一个学生,不能分成绩好坏、性别、年龄等。不要让学习好的学生“胡作非为”,因为优生也有缺点。在进行口语交际、词语表达等实践活动时应多鼓励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使他们也有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逐渐感到自己“也能会”。在课堂中管理学生方面应“严”与“宽”相协调在“参与式”教育活动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个人表现更为突出,而语文教学活动在用词、说话、表达等方面比其他学科有更强的严谨性,因此在“参与式”教学的课堂有时会出现一些意外的现象。如有些学生发音、用词等大不敏捷,造成一些学生哄堂大笑,讥笑别人等现象。作为教师我们应改变以往的管理方法,随机应变,严禁不礼貌行为的学生,保护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自尊心。否则,不但教学效果不佳,还会给教学带来一连串的难题,这需要“严”与“宽”的统一。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有一部分学生以内容的影响,把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带入讨论中,这样的问题教师不应公开管理,应当在私下秘密解决,但必须严格要求。在讨论发言时,有一些错误是无意发生的,教师应即时说明其后果,要求下次不发生,要给学生一定的改正余地。但也有一些错误是学生为了表现个人,捉弄人等故意制造。这样的现象教师一定要严格处理,但这种处理要看时间的长短,如果需要时间短,即时处理;如果占用时间长,在课余和其他时间处理,以免占用别的学生的时间。当然,依据一些现象造成的影响大小,老师还可以用脸色告示或暗示警告。总之,在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一些行为该管的管,该放的放,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自。

在时间上,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其他时间相结合在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活动中,把握住活动时间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但也需要其他时间相结合是一堂优秀课的必备条件。1.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往的教学与“参与式”教学活动不同,尤其是“参与式”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过程,因而课堂时间分配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在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要讨论提出问题而进行交流,还要把问题的总结以个人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思维的交流和口语的表达效果。对小学生来说,既是一种表现个人的良好机会,又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把思维进行交流总结,和需要进行口语表白准备。那么,小学语文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数量等要给相应的时间,尽可能减少教师个人占用的课堂时间。例如:提出的问题在课前写在小黑板上。还有,把一些参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意外事情占用时间的事尽可能考虑进去。2.活动与总结的时间配合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活动一般是有活动和总结相结合的,那么把活动和总结的时间分配合理是搞好“参与式”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了解学生水平,又要熟悉教材内容的难点、重点等,合理分配时间。一般小学语文,尤其是高年级课堂教学中,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单一的,所以教师在分配“参与式”课堂教学活动时间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问题难度较大时,由于时间关系很难照顾所有学生时,在讨论的基础上可采用抢答的形式。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但解决时间紧张的问题,而且学生们有竞争性。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活动的课堂管理中,管理的方法是没有固定的,以课堂内的变化,管理方法也千变万化。但总的目的是相同的,上好每节课,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创新意识和敢于探索的精神。

作者:豆发勇 单位:甘肃省积石山县宋家沟小学

第8篇

师德的基本要求

在师德的问题上,美国的学校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学生”。这一要求的提出与现代社会美国学校的发展以及教育对儿童研究的重视并把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教育上有密切的联系。19世纪后期,被称为“美国进步教育之父”的美国教育家帕克在“昆西教育改革运动”中,就提出了教育应当“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的主张,在教育观念和师德内容上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在他看来,儿童或者学生应当成为学校的中心,教师应当尊重儿童,关注儿童的需要、兴趣,促进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进步教育运动的进一步的发展,美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直接参与了这一运动,并阐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杜威认为,儿童应当成为“教育的起点”和“中心”,“教师在学校中并不是要给儿童强加某种概念,或形成某种习惯,而是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来选择对于儿童起作用的影响,并帮助儿童对这些影响作出适当的反应[1]。”20世纪以来,“尊重学生”的思想已经成为美国学校教育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现代美国学校教育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反对教师对学生进行粗暴的教育和管理。在美国学校教育中,有许多对教师行为的具体要求。如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对学生要和蔼,禁止教师对学生进行言语伤害和身体伤害等。如果有教师对学生管教过严的,甚至任何对教师的不满,都可能构成学生或家长对教师的诉讼。这使得教师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管理上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美国学校被誉为儿童的“天堂”。

二是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能因为强调知识学习的重要而增加学生的负担,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在美国的学校教育中,教师十分注意活跃课堂的气氛,强调学生应当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课外,美国教师很少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在他们看来,如果学生在课后花许多时间来完成家庭作业,就有可能占用从事其他活动和游戏的时间,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是要求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美国许多学校都有明确的校规来保证学生在校所应享受的权利。如美国俄亥俄州某学校的校规规定:学生在学校里“应当获得可能的最好的教育”;学生“作为一个个人而得到公平的对待”;学生“可以通过个人或者学校的代表组织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果有违法纪律的问题,应被事先警告通知[2]。”……同样,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教师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喜爱某些学生,而厌恶另一些学生。

四是要求教师在道德行为和品质上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如美国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曾经针对教师的道德为提出一些要求。如教师应具有好奇心、耐心、诚实、正直、尊重多样性、重视文化差异等品质;教师应当具有推断能力、从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创造和冒险的能力、持一种实验性的和问题解决取向的能力等等。这个委员会认为,教师具有这些能力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3]。

总之,美国学校在师德问题上提出的关于教师“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反映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即“尊重学生”是教师进行教育和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较好的氛围,才有利于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教学与师德

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总是与教学工作分不开。在教学中,教师如何传授知识,如何看待学生的学习,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等等,都与教师个人对教学的认知有密切的联系。在美国教师看来,教师对教学的认知、努力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师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20世纪初期,美国教育家杜威就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努力必须同儿童不依赖于教师而独立发展结合起来,否则,教师的努力就会变成外部的阴力,束缚儿童的发展。这样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4]。在当代,美国教育家认为,在教学上,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应当以真诚,无知和谦虚的态度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积极追求者,使学生成为在学习上不依赖于别人的人。

美国教师的这种教学上强调“无知”的态度是继承西方教育传统的结果。古代希腊教育中的“苏格拉底方法”不仅提出了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也提出了教师在教学方面所应具有的品质和态度,即谦虚品质和真诚的“无知”态度。苏格拉底认为,教学过程不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与学生进行对话,共同探寻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抱有一种真诚的“无知”态度,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帮助学生获取真理。在苏格拉底来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如果没有真诚的“无知”态度,即指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提出问题,却不回答这些问题,从而把学习变成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同时,教师坚持“无知”态度,也可以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同等的地位。教师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炫耀者,也不是学生的训导者;教师是与学生一样的知识探求者。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在教学上促进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和推动力[5]。

在现代美国学校教育中,苏格拉底的这种“无知”态度和教学模式正为美国的教师所继承和发扬,它演化为一种教师追求“不知道”的教学模式。如在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有疑问时,一些教师便经常反问学生:“你自己是怎么想的?”有时候,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会直言相告:“我也不知道。”甚至转而向教室的其他学生询问:“你们谁知道这一问题?”结果在课堂上虽然教师没有回答问题,却使得学生们有了畅所欲言的机会[6]。

美国教师追求这种“不知道”的教学模式也反映在其他课程上。如在一些技能课上,美国教师不是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操作要领,也不是教学生一些理论和方法,而是介绍完工具及其他注意事项后,就让学生自己做。如果有学生还继续让教师介绍技巧和效果时,教师就会对学生说:“我不能告诉你,我知道的也有限,不如你自己试试看怎样才能制造出效果来。”如果再继续问,教师可能会抛出一个问题反问学生,或者列出几种可能性,但并不确切指出哪一种最好,而在于是让学生自己做出选择。在一些以知识为主的课上,美国教师也不只是讲课本,而是把课文内容分派给各个小组,小组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一份任务,最后由每个小组各选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所读的内容。

可见,美国教师这种追求“不知道”教学模式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地完成学习。在美国学校教育中,教师的这种做法是得到社会肯定的,如美国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曾经提出过评价成功教师的5项标准,其中第一条就是:一个好教师能告诉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题的答案。但是最好的教师能够不说话,而是帮助他的学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7]。

应当指出,美国教师之所以追求这种“不知道”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他们不知道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和渴望,也并不是他们对教学和学生不负责,而是反映出他们对现代教育和教学的一种独特的理解。在美国教师看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虽然许多已知的知识已经代替了未知的知识,但仍有许多未知的东西在向已知挑战。仅仅给学生已知的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培养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已知和未知。教育应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来充实自己的头脑,而不是依赖别人的头脑。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使学生善于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判断,并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否则学生学到的东西再多,也是别人的死的东西,不能够继续丰富与创新。

美国教师追求这种“不知道”的教学模式,也反映了现代科学精神对美国学校教育及教师行为的影响。美国现代物理学家费曼指出:科学家总是与疑难和不确定性打交道的。当一个科学家不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时,他就是不知道;当他有了大概的猜测时,他的答案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即使他对自己的答案胸有成竹时,他也会级质疑留有余地。对科学家来说,承认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的结论留有被质疑的余地,是科学发展所必须的。在科学知识体系中,只有具有不同可信度的知识,而没有哪个理论具有绝对的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对于科学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了不确定性才有疑问,才会从新的角度寻找新的解决方法。科学发展的速度不仅仅是指一个人进行多少实验,获得了多少实验数据,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多少供人们检验的新思想和新观念[8]。

总之,美国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师德是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一个教师如何处理教学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基本上反映了教师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教育理念。从美国教育家关于师德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学校教育对“教书育人”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们虽然强调教师对教学和学生应当具有责任心,但并不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一切学习行为全面负责。在他们看来,教师对学生提供细心周到的帮助,并不意味着这位教育就是一个好教师,相反,这种帮助可能会毁掉一个学生。

教师的人格与师德

美国许多教育家强调,教师不仅应当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要对自身人格有更高的追求。这种人格的追求不仅是品德的修养和思想的净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中的公正和正义的追求。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影响使学生也成为一个追求正义的人。美国学校教育中关于师德的这一思想与西方的教育传统有密切的联系。

在西方教育传统中,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对“德即知识”的阐述及其自身的所作所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苏格拉底来看,德行是关于善的知识。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善的,必须会行善;如果一个人自称知道一件事情是好的但又不去实现,则是自相矛盾的,这说明,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知道这件事的好处。苏格拉底强调“德即知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当一个人认识的真理和正义以后,就应当义无返顾地去追求,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在这方面,苏格拉底本人就是一个典范。当他被判以极型后,他有多次逃生的选择:他可以交付一笔赎金以换取生命,他的朋友也愿意代他交付赎金;他还可以把妻子和孩子带上法庭求情,用情感化陪审团;另外,在临型之前,朋友又为他安排逃走的道路。但他认为这些行为都是与法律相抵触的不正义的行为。他在知道什么是正义之后就不能再做不正义的事情。苏格拉底追求正义和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这一行为成为西方师德教育中的重要范例之一。

在现代美国学校教育中,教师虽然不至于像苏格拉底那样为追求自己的信仰而献出生命,但为了追求教育的正义,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在美国教育中就有这样一个案例:在一次自然课上,两个初中男生由于课题汇报的内容与任课女教师的观点不合而与她发生冲突。这位女教师很快将此事向学校进行了报告,并要求对他们实行“停学”的处分。这件事情引起了另一位男教师的关注,他决定介入此事,但他同时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从通常情况来看,学校的教育都应站在学校的立场上,为自己的同事说话;学校的领导也应站在教师一边,替自己的职员说话;这位男教育又是与学校签有合同的,他应当是为学校工作的;况且,在一般人看来,教师工作只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这位男教师没有必要为了保护学生而丢掉自己的工作。因此,这两个学生开始并没有对这位男教师的参与抱有任何幻想,但是这位男教师在听了两个学生的陈述以后,经过思考,分别向校长助理和校长写了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位男教师认为,这两个学生虽然有些调皮,但他们绝不是坏孩子,他们是坦诚和学习努力的。最终,学校接受了这位男教师的建议,没有处分这两个学生。事情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同时也给两个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生看来,这位男教师是一个不顾个人得失,主持正义的人,这样的教师才是真正教书育人的好教师[9]。

总之,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社会里,任何一个人都是从属于一定的组织的,都是受一定角色制约的,教师也不例外。但上面的例子却说明,作为现代教育,不仅需要对一定组织负责,受一定角色制约,更重要的还有对组织中正义的追求。这种追求可能要暂时打破组织、角色对自我的约束,可能意味着失去许多东西,但正是这种使学生懂得了什么是正义,并激励学生勇敢地去追求正义。可以说,这位教师对正义的不懈追求及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深远的。正像上面其中有的一个学生所说:“那个男教师不只是教社会研究课,他还教会了我一个男子汉能做什么[10]。”

通过上述分析和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学校教育中“师德”内涵的基本特征和追求。应当指出,美国学校教育中“师德”的这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首先,“尊重学生”是进行教育的前提,没有对学生的尊重,一切所谓的教育都不能称之为教育;其次,“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的,教学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才可能有以学生独立性的培养;只为传授知识、而忽视学生独立性发展的教学只是一个低级的教学;第三,“培养学生对正义的追求”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的培养学生独立性方面的最高追求,它是建立社会和确保教育公正的需要。总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为学生创造性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国学校教育关于师德问题的观点对我们认识现代学校的师德建设是有一定意义的。教育是以培养人为主主要特色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人,而其中又以学生为重。学校教育必须对教师的言行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它是保证学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另外,只有具有独立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性的学生。因此,应当鼓励教师敢于向学校教育中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或规则挑战,当然这种挑战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健康发展。从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来看,强调教师对教育正义的追求是非常必须的,它是现代教育制度创新的需要,更是寻求社会公正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当教师去追求社会正义或教育正义时,其行为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是无限的和终生的。

参考文献:

[1]杜威,我的教育信条,引自《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王承绪等编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

[2]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131

[3]叶谰等著,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93

[4]杜威,我的教育信条,引自《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王承绪等编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5]赵敦华著,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56

[6]陈燕妮辑,出国遭遇,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185~188

[7]奥恩斯坦著,美国教育学基础,刘付忱等译.人教社,1984.326

[8]李亚宁,费曼谈科学的价值,大众科技报,2001年9月16日

第9篇

1.1教学管理观念滞后

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下,教学管理工作主要以事为主,教学管理人员基本上是各类事务的执行者,往往凭借经验或者上级领导的指示进行,缺乏对教学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利用,对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创新。一些教学管理人员工作中缺乏新思路、新方法,没有创新精神[3]。

1.2对教学管理人员重视程度和建设力度不够

教学管理工作具有辅、服务性、事务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多是日常性的、繁琐的,事务性的工作,看不到具体的工作业绩,多是“幕后英雄”。学校对教学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足,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够,缺乏培训。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难以得到客观的评价,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经常是使用多培养少,任务重待遇低,干活多认同少,严重影响了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4]。

1.3缺乏晋升空间,工作热情不足,稳定性差

高校教师、实验员系列和专职科研人员都有相对充足的专业技术职称名额,学生辅导员既可以参加职称评定,也有行政级别,2009年我校人事制度改革,取消了管理人员的职称评定,实行职员制,使得教学管理人员无法参与职称评定,很多年轻人还是初、中级职称。教学管理的特殊性,又使得学校在选拔中层的教学管理领导干部时,大多是从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专职教师中选拔,中层教学管理者都是“双肩挑”。使得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没有晋升的渠道和空间,看不到职业前景,很多教学管理人员可能一辈子下来都还是科级职务。级别低,工资待遇低,导致在高校中地位低,不能安心本职工作。这些都严重影响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2创新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

2.1转变观念,加强教育服务管理理念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要,以教学为中心,以创新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从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逐步向开放的引导式、咨询式、管理式、服务式多功能、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模式转变。

2.2加强学习、培训和交流

高校应像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一样,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每学年每学期分层次、有计划的安排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进修调研和在职学习,使其掌握现代教学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管理意识、管理方式和专业知识,提高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高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教学管理人员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考察、交流和研修,以适应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还可采取讲座、培训等方式,请校内外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指导,交流经验和管理方法,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努力钻研高等教育教学理论,提升科研水平,打造“学术型教学管理团队”。除了高校的培训和学习,教学管理人员自身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实现自我提升。树立“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观念,坚持学中干、干中学,构建教学管理队伍终身学习体系。突出抓好现代教育与管理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教育管理的科学方法、现代化手段,教学管理才能不断出成效。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培养。教学管理人员还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和创造力,对学校的发展、教育的改革能提出新方案。通过探索、研究,找到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教学管理方法,为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献计献策[5]。

2.3为教学晋升渠道和发展空管理人员提供间

高校应研究制定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和干部选拔机制,为教学管理人员提供晋升的渠道和发展空间,使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更高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自身价值。自从2003年我校首次公开竞聘教务员至今,经过十年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我校的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的学历水平,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年纪大、学历低的教学管理人员基本上转岗,目前工作在学院教学管理一线的管理人员大多数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且专业对口,而且大多数是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年管理人员,具有事业心和研究能力,希望得到培养和提高,希望得到晋升和发展。

2.4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高校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应该从关怀激励,目标激励,奖惩激励等几个方面入手,逐步满足教学管理人员的需求,提高工作积极性,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的,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5参与一线教学,打造一支即懂专业又懂管理的教学管理队伍

高校是否可以探索打造一支“管理+专业”的复合型、高素质的,既懂专业又懂教学管理的队伍,允许一部分符合条件的教学管理人员一定程度的参与到教学第一线,既可以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好的为师生提供服务,也可以提升自己,积累一些教学、科研经历和成果,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为今后有可能成为中层管理者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