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时间:2023-03-08 14:51:55

导语: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第1篇

关键词:化工设备;设备管理维护;优化措施

化工设备随着持续的运转,会出现设备磨损、老化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化工设备的管理维护就显得至关重要。对化工设备进行管理维护不仅能降低化工设备的磨损,还能提高化工设备的运行效率,增加产能。本文从化工设备管理维护的重要性和管理维护优化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化工设备的管理维护研究,提高化工设备的效率,增加产能[1~2]。

1化工设备管理维护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化工行业所面对的挑战不断增加,对化工设备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只有充分认识化工设备管理维护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和优化化工设备管理维护措施,才能提高化工设备管理的效率,增加化工企业经济效益[1]。首先,化工设备的管理维护为化工企业提供设备支撑,实现企业增产增收。化工设备的管理维护有助于保障设备的正常和有序运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奠定基础。好的产品质量是实现企业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在企业运营中具有决定作用。此外,化工设备的管理维修有助于提高设备效率,实现产品的快速、有效生产,进而实现企业经济目标。最后,化工设备的管理维护为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支撑,为企业增加收益提供可能。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国家规范的要求,主要依靠化工设备的管理维护来实现,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化工企业生产中出现的设备磨损、老化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化工生产存在较大的隐患,只有对化工设备进行管理维护,才能实现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企业和国家的利益。

2化工设备管理维护的优化措施

基于化工设备的管理维护的设备支撑和安全生产作用,对化工设备的管理维护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工设备维修在基础管理方面存在设备技术要求、设备维护流程等问题,在维护和保养方面存在化工原料泄露、敏感仪器使用等问题,容易导致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以及产品质量的下降,影响环境和企业经济效益。只有从管理和维护两个方面进行化工设备管理,结合设备自身的特点,加强设备维修人员的定期指导培训,引进新鲜血液、完善和优化设备管理制度、规划和完善设备的维修保养方法和策略等,才能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1-3]。首先,通过定期加强化工设备维修人员的定期培训,引进新鲜血液,提高设备维修人员的素质,为设备安全、有效地生产提供支撑。化工设备维修人员是设备管理维修的基础人员,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生产。定期进行培训有助于提高维修人员对设备维修的重视,增强对设备维护工作的激情。定期培训还有助于充分挖掘化工设备维修人员的潜力,以先进的生产维修技术武装自己,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此外,将年轻的设备维修人员引入化工企业,有助于拓展电子信息等网络技术在设备维修中的空间,促进相互间的知识交流,共同构建安全、有效的化工生产环境。其次,完善和优化设备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基于化工生产的危险性,只有加强化工设备管理的制度,在化工设备的、防腐等各个方面加强管理,才能保障化工生产的安全。基于化工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充分结合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设备的、防腐等管理,实现设备的高速、有效生产。完善和优化设备管理制度还包括利用惩罚等措施提高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改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为安全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管理支撑。最后,规划和完善设备的维修保养方法和策略,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化工设备的维修保养包括保障设备正常负荷运行、在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中实行设备维修保养、规划和完善维修保养制度等多方面的内容。设备正常负荷运行是指及时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保障设备的运行环境良好。在设备出现故障或老化等问题时,依据前期检查的结果进行故障分析研究,及时进行设备维修,延长设备的寿命。在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中实行设备维修保养是对设备维修保养时间的有效界定,提高维修人员的重视度,为企业安全奠定基础。全过程的维修保养有助于增强设备之间的联系,构建管理、保养、维修等有机整合的系统,实现化工企业的安全、有效地生产。通过制定维修保养的制度,规范设备维修人员的工作流程,实现设备维修的有序进行。制定维修保养的制度有助于及时解决设备磨损、老化严重等问题,简化工作流程,解决好检修计划与生产计划间的矛盾,合理规划维修保养时间,在实现安全生产的同时,保障设备生产效率。

3结语

基于化工设备的管理维护的设备支撑和安全生产作用、化工设备维修在基础管理方面存在设备技术要求等问题、在维护和保养方面存在化工原料泄露等问题,只有从管理和维护两个方面进行化工设备管理,结合设备自身的特点,加强设备维修人员的定期指导培训,引进新鲜血液、完善和优化设备管理制度、规划和完善设备的维修保养方法和策略等,才能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作者:王宏田 单位:陕西汉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工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建筑工程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提高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寿命是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和增加企业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筑工程机械维护和保养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成败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中,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主要就机械工程设备维修与保养进行探究,诊断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的重要性分析

建筑工程机械设备不但反映了建筑企业的施工水平,同时也影响建筑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并不是毫不相关的两个工作,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准确及时地进行保养、维护,并且可以有效地减少机械设备故障发生的数量和频率,使机器一直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发挥出一定的效能作用,确保建筑工程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简而言之,建筑工程机械维修与保养的作用在于改善工程机械性能,延长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进而能够减少原材料损耗、能源消耗,减少生产成本费用,既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也能避免设备带病运转、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增加企业投资利润,优化企业投资回报。

2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存在的问题

2.1对于建筑工程设备维修与保养意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只有建筑工程设备出现了问题才会进行维修,没有预先制定设备维修保养计划,维修保养不及时,使设备提前磨损老化、性能下降。对于建筑工程设备维修和保养,没有形成体系化的管理制度,没有组建专业化的人员队伍。对于建筑工程设备维修与保养的过程过于形式化,维修保养没有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出现了设备局部过度维修保养、产生了不必要的维修费用。

2.2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人员自身的水平有限

在对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时,一些维修人员自身水平有限,对于建筑工程机械的工作原理不清楚,维修技能达不到要求,并不能有针对性地分析出设备出现故障的部位或者原因,而是采取一味的对机械拆装,不但原有的机械故障不能解除,还会增加新的机械故障,给建筑企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2.3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尚未形成持续有效的机制

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缺乏持续有效的机制,没有从组织、资金、人员等方面进行保障。建筑工程机械设备自身老化与施工需要更加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两者出现冲突。同时建筑工程人员众多,没有专业化的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队伍,难以将设备维修与保养工作持续进行。

3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的对策

3.1提升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人员的素质

建筑工程设备的维修与保养需要一支专业化的队伍,通过人才引进或者加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人员的维修与保养的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相关的水平,做到能够及时处理设备的紧急状况。每个建筑工程的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人员要对设备的原理了如指掌,并且能够熟练掌握设备维修保养手册中的基本技能,了解建筑工程中机械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各个零部件的磨损情况。在设备出现紧急情况需要维修时,维修人员要严格依照维修说明进行操作,维修资料应随设备保存、调转,为新的设备管理人员提供维修保养经验。

3.2注重创新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的管理系统

建筑工程设备维修与保养要形成管理系统。在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之前就应该形成一套适合维修与保养的管理系统,全程监控建筑工程的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加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与保养的目标管理,把机械设备的维修按照系别、性能、部位等分纲、列目,实现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有效使用,尽量延长建筑工程设备使用周期,达到人机合一、机械和技术合一,在管理系统的涵盖下责任分明,以免停机造成建筑工期延误,给建筑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3.3构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的长效机制

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必须高度重视,从组织、人员、资金等方面构建长期有效机制,根据设备类型制定切实可行的维修与保养制度,制定相应的惩奖措施,同时做到有效地实时动态监控,每日例行巡检,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增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责任心,责任落实到人,设备维修与保养的精细化、流程化、规范化,降低设备的维修率,减少维修费用。

4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机械工程设备的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其维修与保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需要加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坚持以科学合理指导为方针,引入专业化的设备管理人员,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等,做到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互相协调,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确保建筑工程如期完成,有效地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焦晓龙.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技术方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02).

第3篇

关键词:化工机械;维修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化工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及管理方面的内容

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与管理涉及到较多的方面,如果在管理或者保养过程中不注意的话将严重影响化工机械设备的质量。

1.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内容

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主要是由于化工机械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摩擦,摩擦会使得化工机械的生产效率显著降低,而且还会降低化工机械的使用年限,那么就要采取措施。另外化工机械设备还要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化工机械设备由于自身生产环境的影响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腐蚀的情况,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会使得化工机械设备的内部出现较大程度的损坏,严重影响化工机械设备的生产,所以要加强化工机械设备防腐蚀的管理。

2.化工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内容

化工机械的维修是在化工机械设备发生损坏后对其进行维修,化工机械的维修要更换相应的零部件,使得化工机械正常的运转。而化工机械的保养则是在化工机械没有发生损坏的情况下,为了预防化工机械设备发生故障而对化工机械采取一定的养护措施,化工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任务包括对设备进行清洗,并对机械设备采取补充油以及防腐的措施,这样可以使得化工机械设备发生损坏的几率降低。

二、化工机械设备在维修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化建设中,我国化工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化工企业中,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直接关系着化工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在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过程中存在着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影响着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工作的有效性:

(一)认识不够,管理制度不完善

现代化工企业中,对于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保养意识,仍存在着认识不够的问题,管理人员只注重企业的生产效率,忽略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维修和保养,工作人员也没用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使得企业化工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问题和安全问题等。化工企业对于员工的管理制度和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保养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械工作人员,使得化工机械设备得不到应有的管理、维修和保养,缩短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化工企业的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管理维修技术不专业

化工企业中,管理人员为了降低成本,因此对于化工机械设备管理、维修和保养的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视不够,使得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另外,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保养没有专业系统的培训,剂的使用选择不当,先进技术无法引进等问题使得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保养显得非常不专业,严重影响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从而影响化工企业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工作人员素质修养不高

由于化工企业管理人员对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的不重视,工作人员素质修养不高,导致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不重视化工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只根据主观的判断对化工机械进行管理及维修保养,使用不恰当的剂,使得化工机械设备得不到应有的效果,给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埋下安全隐患。化工企业的工作人员不注重化工机械设备的正常管理及维修保养,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只注重维修而忽略保养,长此以往,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以及维修措施分析

(一)提高认识,完善管理制度

现代化建设中,化工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保养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在生产过程中注重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保养工作,提高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成产效率。化工企业管理人员要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对于

化工机械设备的剂选择和使用过程,要详细的记录,保证化工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正常运转;建立奖惩制度,设定专门的负责人,对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保养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保养。只有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在实践过程中,自我检测和提升,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措施

在化工企业当中,产品生产的物质前提是机械设备,而机械设备能以正常运行的条件是。由于机械设备运行中出现的磨损会对化工产品生产出的质量以及生产效益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设备管理中的管理。

1、选取剂需要注意的事项

选择剂时,必须根据设备具体的工作方式来挑选最恰当且最适合的油。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确保设备零件处于正常状态,而且都能够安全运转。另外,还要指派专门人员根据种类以及规格进行分组,将其存储到油的容器中,以免出现混放。

2、管理油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一,成立责任部门,健全管理制度。的管理机构一般分为四个部门:一是供应部门,二是检验部门,三是装置车间部门,四是操作部门。供应部门通常是负责资料的保存、购油计划的编制,同时还要组织人员进行采购与订货等;检验部门主要负责油品的质量检验,并制作检验报告等;装置车间部门通常要负责油品以及其工具的管理以及使用,并且要提供油的改造方案,以及其使用的措施等;操作部门通常是进行记录以及检查的温度等。第二,组织与编制需要的相关技术管理资料。通常有设备所需的卡片、油箱准确的储油量、规定的消耗定额、设备更换油的周期、油品的代用情况以及参配等等。第三,要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定期检查与检测。

(三)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措施

化工机械设备维修措施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为日常维护以及计划维护,前者针对在生产中日常巡检发现的腐蚀、磨损、损坏等异常情况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机械设备的质量。后者则是主要按照机械设备的参数和运行工况制定定期检修计划,通过大、中、小修对设备进行预防性修理,确保其运行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从而保证正常生产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不断创新,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化工企业想要提升市场竞争力,就必须不断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因此在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保养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新的技术,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和提升,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能力。二十一世纪高科技信息时代,化工企业要跟随时代的步伐,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提高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保养的技术,定期对化工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化工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

四、结语

化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维修以及管理中,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维修管理制度,做好定期的检查、保养、维修工作,提高维修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做好管理工作,保证化工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董彦令.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策略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4,(13).

第4篇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修;保养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作为生产力三大要素之一的机械设备在施工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是保障社会化生产的重要手段。但是很多企业只关注新型机械设备的引进,而忽视了对现有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导致了现有设备使用寿命的缩短,甚至提前被废弃的情况。因此,我们要提高对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的重视。

1.机械维修体系

1.1 机械设备的磨损及处理

机械设备是一种特殊的物品,无论在使用过程中还是零工作状态下都会产生磨损并降低其使用性能,这种磨损是所有机械设备都会出现的问题,也叫做设备的劣化。设备的磨损可以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有形磨损指的是由于机械的使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硬件上的损耗和其它使用痕迹;无形磨损是指机械在闲置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自然的环境作用下,机械设备自身被锈蚀以及产生不可避免的老化而性能减退的现象。面对机械的磨损问题对应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是对于损坏比较严重没有维修价值或者维修成本比较高的机械设备可以用更新设备的方法,替换老旧设备;二是对于磨损不大,尤其是那些主要受到无形磨损的机械设备可以及时检修,更换最新的部件,有效提高其使用价值,是企业日常维修保养的主要方式。

1.2 设备维修方式

机械设备的维修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周期维修,周期维修适合于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产生磨损的时间和磨损程度都大致相同,比较好掌握维修频率,可以制定维修计划的维修方式;第二,事后维修是企业日常养护管理中常用的一种形式,“事后”也就是在设备产生问题后,或者在设备的性能下降、准确度也下降到标准数值以下时要进行必要的修理,一般是突发性事件,不好制定维修计划,但是这种形式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机器运转的效率;第三,状态维修,状态维修是近些年各大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中比较倡导的一种新兴的方式,是指根据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和机器自身的状态而进行的一种提前检修的方式,即“事前”维修。依据设备的日常巡检记录、定期自检报告和状态监测手册里提供的数据,通过多种监测方法以及人员的经验判断综合分析,得到的对设备产生故障的预判,并做好相应的维修准备工作。状态维修是科学有效的维修方法,能够很好的降低突发事故的频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存在的问题

2.1 机械设备维修保养问题没有得到重视

企业高层的管理人员只看到设备的老化磨损到淘汰,并着手更新引入新的设备,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金也贬低了设备自身的价值。再高端的机械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也会出现故障,只有进行精心的、持续性的维护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因为设备一旦维护不当,老化速度便会加快,造成故障频发的现象,会降低机械设备的安全系数,也会影响企业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同时也会造成设备使用年限的减少。

2.2 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没有得到重视

对机械设备日常管理松懈,维修保养工作处于随坏随修、不坏不修的状态,如果缺少某一配件只能即时去采购,不会提前储备配件,一旦设备已使用了很多年,其中的配件很难在市场上购买到,常常会因为某一配件的不能配备而导致整个设备无法运行的情况,不仅增加了维修保养的成本也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营。

2.3 机械设备的维修队伍没有得到重视

企业对机械设备管理缺少重视是普遍的问题,深入探究原因还是由于企业没有专业素质过硬、能力出众的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在实际中企业管理者没有持续性发展的眼光,只注重眼前利益,很少有企业配备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统一的监督和管理,因此出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同时维修队伍力量薄弱,企业的机械设备维修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起,很多是技术工人出身,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只能够解决一般性的故障,技术能力不强。

3.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日常管理工作

实行合理有序的管理,首先要建立机械管理的规章制度,提出日常检修记录的要求。将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和维修保养人员之间建立联系,设备的使用人员缺乏责任心,出现故障就直接联系维修人员,应该建立责任制,使用人员也是本机的管理人,负责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企业的主管部门负责定期的检查和抽查,对出现问题的人员实行问责制。

3.2 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

机械设备的特性决定了要把维修保养工作做到平时,精心管理,养用结合,养修并重。机械设备操作员要严格按照规范使用设备,使用后要及时对设备进行清理,每日对设备进行自检,认真填写自检记录表,随时掌握设备的状态,如果发现异样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对所需的机械设备的配件要提前申请做好预防,减少因为维修耽误的生产时间。对那些没有专人操作的设备也要设专人负责日常的保养工作,责任明确,避免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

3.3 成立专业的维修队伍

随着机械设备现代化程度的增大,机械设备的性能也愈加复杂,不能够靠基本的维修技术就能解决问题了,要对维修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机械设备基础知识的讲解,及时更新产品知识和先进技术,使维修人员能够深入了解设备的各项性能和指标,在维修工作中可以快速准确判断出现问题的部位。加强维修人员对电脑程序和智能化运作的掌握和熟悉,全方位提高对维修人员技术能力的水准。

4.结语

总之,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投入都是十分必要的,它决定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并影响企业运行的各项经济指标,只有对机械设备科学检修、精心养护,及时处理使用中的各种问题,才能有效的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在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惠坤.浅谈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要求与提高设备维护水平的措施.消费导刊,2009-03-08.

[2]庄国森。浅析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保养[J].才智,2011年13期,56-57

第5篇

【关键词】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U673文献标识码: A

1. 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工程市场的开放,许多个人、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等都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购买和使用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尤其是机械设备租赁公司的大量成立和租赁市场的日臻完善,为建设工程施工单位提供了较完善的机械设备保证,机械设备的所有制形式呈现多元化。但国有企业自有施工机械设备保有率近十年来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存在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使用人员和维修保养人员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

2、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机械设备安全性能、安全使用和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隐患,给安全生产带来较大压力。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存在不足,并呈现弱化态势

随着机械设备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发展,机械设备租赁市场的扩大,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承包形式的多样化,施工企业跨地区、跨省市承揽任务流动性的增大,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逐渐形成了机械设备“租赁”比“购买”更经济的观念,“重使用、轻管理”的错误认识也随之产生。由于租赁来的机械设备不是自己的,只要能够满足自己施工使用需求就行,在施工企业中普遍产生了重使用、轻管理的错误观点,认为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可有可无、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人员可有可无,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往往造成机械设备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和维修保养人员被削减。

(2)机械设备管理力量薄弱

部分建设工程施工企业重视市场经营开发,忽视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企业机械设备等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得不到重视,机构萎缩,人员流失严重,管理力量薄弱;工程项目经理部无专职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无人管理或由其他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兼管,项目经理部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自身能力不足,也得不到上级企业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管理保障,机械设备日常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

(3)机械设备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力量薄弱

由于用工体制的问题,建设工程施工企业的操作层员工绝大多数都是临时性劳务用工,加之施工机械的使用又有阶段性使用的特点,操作员工的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不能长期从事机械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工作,技术水平和安全操作的意识难以提高,只会操作机械设备、不会修理保养的操作人员普遍存在,违章操作的行为时常发生。

(4)对机械设备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人员的培训教育机制不完善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往往经过政府或行业专门培训机构的短期培训,考取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合格证后就直接上岗;部分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往往经过生产厂家或某培训机构的短期培训后,就立即上岗作业。施工企业或机械设备租赁单位缺乏对其进行持续性的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再培训、再教育。再者,许多施工企业或机械设备租赁单位、安拆单位自身也缺乏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的资源和能力。

(5)对施工机械设备的选型、采购和验收管理失控

由于部分企业无专门的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和专业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缺乏科学的选型、采购和验收;或由于现场验收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进场验收流于形式。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检查不认真、效果不明显,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城镇的工地上,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机械设备、报废设备和安全装置不齐全有缺陷的设备仍然在使用。

(6)建设工程监理单位对机械设备监督管理力量薄弱

在建工程项目的增多,急需大量的建设工程监理人员,但工程项目监理部的机械设备专业监理人员短缺,从一定程度削弱了监理单位对进场机械设备的验收关、使用关的监督管理。

3. 加强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措施

加强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应当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排除不利的工作环境、减少管理缺陷等影响安全的因素入手,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全过程、全方位地实施动态管理。

(1)建议进一步加强政府及其行业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监管。

①应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综合部门、建设行业主管部门、特种设备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对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联动管理,打破条块管理界限,从机械设备的设计、生产、销售、租赁、安拆、使用、报废等各个环节实行联动监督,综合管理,监督机械设备安拆、租赁、使用、施工总承包等单位依法安全使用、管理机械设备。

②应进一步加强对机械设备重大危险源的动态监督管理。要求机械设备安拆单位、使用单位和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加强机械设备在安装、使用、拆除等危险性较大工序施工时的现场监控,行业主管部门等特种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要进行动态监督管理。

③培育和建立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培训基地,适时举办相关培训班,严格培训、考核和颁证管理,并完善机械作业人员从业备案制度。宜深入引导各级建设工程机械设备协会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机械设备日常管理活动,充分发挥民间协会中行业精英的作用。提高企业等相关单位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保养人员的安全意识、防护技能、技术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

④加强对机械设备生产、销售、租赁、安拆、使用、维护和报废回收单位的资质管理和人员资格管理,将每个环节纳入日常监督管理。严禁机械设备安拆单位无资质、超越资质范围或出借资质进行机械设备安装拆除施工;严禁未经培训合格、无资格证书的人员操作、维修机械设备。强化施工机械设备从购置、拆装、使用、维修、保养、报废的全过程管理。

⑤宜进一步做出规定,要求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租赁、安拆、使用单位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要求在建设规模较大,施工机械设备较多的项目,配备专职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和机械专业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加强施工单位的内部安全检查和管理。

⑥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可以适时组织区域性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单位联谊会、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人员技能大赛等活动,研讨机械设备维修保养领域的市场运作规律、维修保养服务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引导维修保养人员加强安全知识和技能学习,培育技术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的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专业化队伍, 提高全行业的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水平,减少或消除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2)机械设备生产、销售、租赁、安拆、使用、维护和报废回收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在其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依法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

①相关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拆装检测验收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员工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档案管理制度等,实行制度化管理。明确并落实各机械设备管理责任单位每个岗位的安全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②机械设备租赁、安拆、使用、维护单位应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在工程量较大或机械设备较多的工程项目,应配备专职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和机械设备安全员,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

③大型机械设备、特种机械设备安装(拆除)之前,必须编制、审批专项施工方案或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或措施一定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要有针对性,必要时邀请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合理。

④坚持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把产品说明书、安拆和使用方案、控制措施中的主要事项、危害因素的控制要点向现场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交底人必须是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或其他分管技术人员, 接受交底人有包括现场负责人、安全员、施工员、班组长和所有班组员工。每个接受交底人必须要清楚相关要求后在交底书上签字确认。并在施工管理和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自觉规范操作和管理行为,努力消除不安全行为。

⑤使用单位应当自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安装验收合格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机械设备安装验收资料、相关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名单等,向工程所在地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办理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登记,主动接受政府部门对机械设备安全使用的监督管理,并将登记标志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第6篇

[关键词] 医疗器械;维修;现代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55-5200(2014)01-080-03

Doi:10.11876/mimt201401021

Medical equipment repair and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ZHOU Zhong-jun.(Medical equipment and supply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00)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在医疗诊断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种先进的医疗器械以及精密仪器应用于医疗领域,医疗器械的先进程度已经成为医院实力的一个象征,医疗事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的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医院的诊断和治疗。现代化的医疗器械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的维修管理,医院器械如果经常出现问题,就很难提供科学的诊断数据,精度不可靠,就会影响到医疗诊断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安全。

1 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近些年,随着医疗器械数量的增多,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许多医院在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上技术比较落后,没有明确的维修制度,维修手段也需要改进,随着医疗器械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素质以及技术水平也需要不断提升,维修管理要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目前医院设备维修中存在人员、制度、手段等诸多困难。

1.1 医院重视程度不够,维修人员素质偏低

对于医疗器械维修管理,许多医院并没有给与高度的重视。大型医院缺乏高端人才,部分小医院维修人员配备不规范,缺乏与现代设备维修相适应的基础,对维修人员准入资质等没有明确的规定。据相关资料统计,从事医院维修工作的一线人员,学历往往偏低。同时缺乏培训导致工作技能较为单一,思维方式落后,无法快速跟进先进的医学工程技术。没有准入条件,人员随意进入,对医疗器械的维修,无暇认真细致的专研,造成医疗器械故障维修时间延长,给医院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2 新设备不断推出,在大型设备维修中缺乏主导能力

医疗设备品类和范围不断增多,涉及计算机、机械、电子、光学等多个学科。对维修人员的复合性要求越来越高,面对大型设备维修,医院维修人员往往缺乏能力,只能依靠厂家。无论是配件价格、维修费用,维修成本控制都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话语权。

1.3 管理不规范,制度配套差,缺乏相应的考核标准

目前,很多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不规范,没有建立相适应的规章管理制度来约束。一些医院虽然也编制了医疗器械管理制度,但是都属于形式上的规章管理制度,医疗器械的维修很难得到有效的规范管理。没有相应的管理流程,同时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医疗管理考核机制,工作范围也不明确,技术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一些维修人员虽然什么都能够维修,但是维修质量却很难达到标准,长此以往,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就很难保证,同时,维修质量的不达标也会影响医疗器械诊断的精确度,导致医疗器械故障频发,医疗诊断的可信度就会遭到质疑,不但会影响到医疗诊断的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到医院的治疗信誉。

1.4 维修技术手段落后,维修培训投入较低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 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新的医疗器械不断增加,医疗器械的自动化标准以及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一些医院的维修条件却依然保持在传统的维修条件阶段。落后的维修手段以及缺少精确地检测仪器,面对各种现代化的医疗器械,高精尖的新设备,传统的维修手段很难保证维修质量[1]。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医院领导没有高度重视医疗器械的维修问题,不愿意在维修管理上投入更多的资金,看不到维修质量提升后,为医院带来的潜在的经济效益。

1.5 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日常维修保养不到位

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是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定期维护保养医疗器械是有效使用医疗器械,降低医疗器械故障率的前提条件。如果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发现问题,必须及时的解决,以免医疗器械出现严重故障影响正常的诊断和治疗。繁多的设备,仅靠人工记录,制订保养计划,进行保养统计分析难免疏漏。可能影响医疗器械定期保养,进而影响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甚至可能因为忽略了维护保养,给医疗器械带来故障隐患。

2 医疗器械现代化维修管理对策

2.1 设计适应新需求的管理框架

医院对设备管理已经进入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所谓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就是以单件设备为基础,以设备需求提出设备采购为起始点,包括设备购置、使用、维修、直至设备报废的全过程分析。既包括设备购置费、设备维修材料费、维修人员费用等费用成本分析,也包括使用效益分析,其最终目的是达到设备在其生命周期内费用最少,而综合效益最高的目标。设备的管理囊括了设备招标采购、设备维修、设备质控、设备日常维保等多个环节。设备维修应纳入设备全生命周期视角,作为一个降低综合费用,实现最佳效益的环节。

2.2 利用信息管理手段进行精细化管理

HIS、LIS、PACS等信息系统早已在医院广泛应用。信息化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从医院的网上挂号,门诊预约,直至划价交费,药品管理、诊断设备管理、电子病历等均实现了信息化。

不少医院已开始研发配套的设备管理系统,根据设备、耗材不同的特点和属性进行分类管理。对领用、调拨、转移、使用、维护、回收、报废、赠送等过程统一管理和统一监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益。目前维修管理中要求维修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技术,同时也要做好相关的设备维修管理记录,建立维修档案,以便于更好地掌握设备状况,及时解决故障问题。维修管理记录要求维修管理人员要详细登记每台设备的工作现状,要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管理,建立详细的技术档案,按照不同的类别做好维修档案的记录工作[2-4]。在维修保养环节,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将传统的人工记录转换为建立重点设备基本参数数据库,实现日常维保提示,数据记录,在此基础上完成设备质控、性能评价,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2.3 促进观念更新,提高维修质量

医疗器械维修是一项技术性比较强并且维修手段比较复杂的工种[5-8],医疗器械维修管理投入不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而且目前大型设备维修越来越依赖上游厂商,更加导致设备管理部门重要性被削弱。设备管理相关人员应推动医院领导更新观念,加打医疗器械的资金投入,管理手段提升,人员维修水平提高,维修的质量以及效率才能够有效提高。同时,维修水平提高还可以大大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维修的准确性以及维修速度,缩短医疗器械故障发生时间,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率,进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9]。

2.4 健全管理制度,各科室协调配合

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减少医疗器械故障的发生率,日常维修保养十分重要,有赖于各个设备科室的正确使用和简单开机前维护,设备管理部门应协助相关科室制订相适应的维修保养制度,做好维修保养记录。维修人员也要定期检测检查各种医疗器械,清洁、更换和校准相关的容易出问题的设备配件,对于一些特殊医疗器械,应对科室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其保养维护水平,有效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提高经济效益。

2.5 利用维修数据库,实行科学化维修管理

利用信息化基本参数数据库,建立系统化维修档案,详细的维修记录能够为类似的故障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10-11]。同时,通过维修管理记录进行数字化分类管理,并且通过网络与使用者共享信息,以便于及时了解设备的使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故障的发生率[12-13]。还可进行更深入地分析,对设备更换配件进行预测预估。

3 小结

随着医疗器械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医疗器械维修管理难度也逐步加大,因此,医院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加大维修管理力度,通过加强技术培训以及引进人才等方法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加大维修设备的资金投入,改变传统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状态,制定有效的维修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器械的维护和保养,采取信息化、多样化手段,实施现代化的维修管理。

参 考 文 献

[1] 王跃武,宋岩,武百春.对医院设备维修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5):306.

[2] 崔飞易,黄煌镜.探讨医疗设备的维修现状与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1):60-61+46.

[3] 张旭.医疗器械维修检查及管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0):119-120.

[4] 戴捷,苏磊,冯璐琼,等.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0,7(12):35-38.

[5] 高峰,李争.关于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建议[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7(1):63-65.

[6] 王国华.关于规范我国医疗器械价格的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8(11):33-34.

[7] 赵春荷.中药饮片日常监管的难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64-166.

[8] 童音,魏民,梁蔓丽.医疗器械维修人员对隔离疫区造成的污染与防护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04):391.

[9] 陈,刘珍才,汪兴旺.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思考和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2,9(02):52-54.

[10] 罗宝文. 浅谈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管理[J]. 医疗装备,2009,22(08):40-41.

[11] 苏斌能,张奕东. 浅析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J].科学之友,2010,(27):100-101.

第7篇

关键词:设备维修方法费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1.设备分类与维修保养

1.1设备的分类

企业设备种类很多,可按不同方式来分类:

按设备用途分类,以本中心为例,主要有试验仪器设备、公用动力设备、房屋附属设备、办公设备、起重运输设备等大类。

按设备使用性质分类,可分为工艺设备、辅助设备

按设备的重要性来分类,则可分为关键设备、一般设备。

按设备的维修性分类,可分为复杂设备、简单设备。一般来说大型设备、精密设备都属于复杂设备。

本文主要分析本单位的工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1.2设备维护保养与维修方式的选择

关于维修方式的选择,可根据设备的类别、性质和状态来选择最适合的维修方式。

一般设备、使用频率不高或时效性要求不高的设备和有备用的设备,我们可以采用日常保养、巡检和故障维修的方式,发现故障隐患时及时排除、出现故障后及时维修,这样可避免定期计划维修和预防维修带来的浪费或延误,从而节约维修资金,又不致于影响生产运行。

而对于关键工艺设备即重点设备,除了日常维护保养,还需加强点检和状态监测,甚至引入智能维修技术。通常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使用状况、定期检测数据、状态监测数据来分析设备的性能状态和维修需求,制定和实施维修维护保养计划,保障设备性能始终能满足使用要求,防止性能劣化,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1.3日常维护、状态监测与智能维修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状态监测是保障设备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值得重视,设备使用者应该爱护设备、精心维护。日常维护的主要工作有整理、清洁、、紧固、调整等;状态监测则是运用先进的检测仪器仪表来在线检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进行故障诊断,发现隐患可及时、准确地处理,有效避免故障的发生和损失的扩大。

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是通过各种计算机程序和机器人来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自动检测、自动诊断,这种高效的智能维修技术得以运用和普及,各种高新技术运用于各类先进设备,可轻松实现对设备的远距离监控与维护,有效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2. 设备维修项目管理

设备维修项目管理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设备能否正常运行、任务进度能否如期完成,维修费用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等等,总而言之,维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和发展。

2.1 维修计划的编制

由于设备状态具有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制定维修计划前应充分了解设备的性能与状态,使维修计划尽可能地贴近于实际需要,计划的制定主要侧重于立项和费用预测,在不影响生产运行的前提下制定比较灵活的检修时间,或者视实际需要在一定范围内灵活调整计划维修时间、维修内容和维修费用额度,力求高效合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同时,设备维保频次的制定应该根据设备性质、设备工作时间和设备状态来决定,对于较新的、性能较好的设备,并非一定要每年进行一次例行年度保养。举个例子,家用电视机,使用频率高,也没人每年拿出去做维保,只要使用维护得当,即能保持很低的故障率和正常的使用寿命。当然,试验设备不同于家用电器这样的成熟技术产品,但在坚持好的日常保养和状态监测或定期检查、状态保持正常的情况下,适当延长维保间隔、根据状态的变化适时调整维保频次,做到视情维修保养也是合情合理的。具体的例子:本公司一台C3H60.16.25R/2双悬臂三坐标测量机,属于2010年验收启用的设备,2012年做了外委年度维保计划,内容是清洁保养、精度检测与调校等,厂家报价7万元,由于设备本身使用状态正常,经与厂家沟通,认为可以免除2012年度维保,结果顺利通过省计量局计量检定验收,状态一直保持良好,直至今年8月实施了2013年度维保,其费用比2012年报价还低,成功节约了一次维保费用。

2.2维修类型的选择

目前本公司工艺设备的年度维修保养基本上都是外委厂家来做,每年的维修费用大约是其原值的2%~8%不等,除去备件和易损消耗件费用,用于保养的费用约为原值的1%至3%(就目前较新设备而言),随着设备的使用时间的推移,设备的磨损老化,可能使维护费用将逐年增加。目前,本公司的新设备多,只有少量的设备已过质保期进入收费保养,但明后年起会有大量设备过质保期,届时如果全部采用每年一次的定期外委维护保养,则近年维修费将会膨胀式增长,然后才进入相对稳定期。如新园区2012年设备维修费为50万元,2013年截至8月为150万元。

实际上,对于试验台架、排放设备、NC五轴加工中心及其它检测仪器仪表等较大较复杂先进的设备,本人认为,在其过质保期进入收费保养的前2年,由于中心设备操作及技术人员对设备还不是十分熟悉和了解,视情况选择外委维保是必要的,但是,在这2年的外委维保过程中,我们的设备操作、技术人员应该抓住这个学习的好机会,再加上必要的专门培训学习,逐渐掌握设备维修保养技能,对于一些不需要特殊手段和仪器的设备维保,我们的设备操作使用人员和技术工程师完全可以自己来完成,理由如下:其一:他们具备专业知识素养,又是最熟悉设备状态的人,哪里有问题、哪里需要维修维护,应该是没有人能比他们更有发言权了,因此这种方法是一定可行的。其二:由于设备系统的维修保养过程本身就必须停止运行,因而不存在额外的工期影响,并且更利于合理安排检修时间。其三:现在维修厂家提供的维修备件,基本都是要求我们先付款订购以后才开始备货或发货,供货期和我们直接订购是一样的。其四:能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同时操作和技术工程师在维修保养过程中能得以锻炼,得到成长,技术素养得以提升,利于今后更好地使用设备、管理设备。其五:可节约维修费用、降低运行成本。

当然,还有些设备维保和故障维修需要特殊仪器或工具以及更多专业化知识、措施和手段,必须选择专业厂家即外委来完成。因此,外委维保和内部维保可结合实际来进行合理选择。

2.3内部维保的实施

实施内部年度维保,需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维保计划,根据设备维护手册和检修规程,结合设备状态,确定维保内容、实施方案与验收标准,确保项目进度与质量。同时可通过设立挑战目标,与KPI考核奖励挂钩;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项目,还可以设立专项奖励基金,进行立项攻关奖励,充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以及钻研学习技术的热情。主要实施步骤:1. 制定相关管理措施;2. 张贴(或OA网)立项公示;3. 承揽申报与审批;4. 责任状的签订;5. 实施与验收;6. 奖惩兑现;7.经验总结。

通过上述流程,使我们的队伍日益成长与进步。

2.4维修费用的控制

2.4.1维修费用分析

影响维修费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设备本身的先进性及其质量、设备寿命周期阶段、设备复杂系数、启动频率、使用工时、操作者素质、设备故障率、故障性质、故障诊断和维修水平、维修管理等。

设备本身性能是否符合使用要求、设计技术是否先进、是否考虑维修性、制造质量是否过硬,是设备维修费用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设备选型是举足轻重的一步。

在寿命初期,存在设备各部件间的磨合、人和设备的磨合、设备和运行任务的磨合等因素,可能发生操作不当而引起设备故障;维护和维修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维修费用的增加。

在设备寿命后期,由于设备老化磨损,故障率增加,导致维修成本的增加。

2.4.2维修费用的控制

权衡技术性与经济性,做好购置选型前的分析论证工作;正确使用设备,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通过学习设备操作技能、了解设备性能来提高操作者对设备操作的熟悉程度,避免不当操作导致加速磨损和故障;采用合理的方法来实施维护保养和维修;视实际情况与厂家协商延长质保期等,都是控制维修费用的手段。前面提到的年度维保由外委变为内部维保,就是一项节约维修费用的有力措施。

关于外委维保,由于本中心工艺设备大多属于专业性较强的专用试验及检测设备且大多为进口设备,受专业技术的制约,目前一般都是选择设备厂家或厂家指定商来进行,除了需要支付对方的差旅费、劳务费、管理费,同时由于缺乏竞争和对比,虽经议价和谈判,但还价的余地较小,甚至往往是一家说了算,费用控制有一定难度,只能是仔细核实,从防止虚报与误报上加以控制。

现在的设备维修,基本上由早期的预先储备各类备件,故障时更换,发展到零库存维修,避免了备件积压,节约了仓储管理成本。

2.5维修合同

为了切实保障各方利益和明确双方责任,外委维修保养必须签订合同(本公司目前规定为费用在一万元以上必须签订)。除了常规的合同内容条款如服务内容、合同价格、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外,主要还需明确质保期与售后服务、质量验收、安全责任、保密责任、发票类型(是否可抵扣)等条款。合同条款协商确认时应切实保障各方权益。

2.6维修技术协议

维修保养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活动,签订相关技术协议是非常必要的,作为维修过程的指导和验收的依据,技术协议以附件形式作为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维修技术协议主要由以下内容构成:1. 服务项目;2. 服务内容;3. 服务地点;4. 技术要求;5. 验收标准;6. 验收方式、验收输出物(验收单、质检报告、检定证书)。7. 质保范围及期限;8. 双方会签。

2.7过程与进度控制

维修保养时间的确定应根据设备性能状态、生产运行任务、使用时长、维修工时等来综合制定,在不影响设备生产运行任务的同时确保维修保养进度。通过合同、技术协议、验收等环节来确保质量。

关于维修备件,应根据设备及其备件信息建立供应商信息库、掌握备件资源共享信息,根据备件重要程度、易损程度、供货周期等指标来适当进行备件订购工作,避免积压和断货。

2.8 项目验收

为保证设备维修质量,必须按相关标准(如设备出厂标准、行业标准、合同、技术协议等)进行验收。设备能否正常运转、各项性能、关键技术指标如精度等检测数据是否达标等,都需要通过验收或试运行来进行验证。通过技术人员的验证签字,输出相关验收表单,作为设备档案的重要资料来存档备案。

3. 管理措施

3.1 综合管理表的编制

维修项目的立项审批后,需要编制相关管理表格,以便对项目实施进度、费用、内容等进行登记管理,便于统计分析和存档。

下表是我根据本公司下达的年度维修计划编制的维修项目计划与实施综合统计表:

XXXX年度维修项目 计划与实施 统计表

上述统计表中分列填写示例:

… …

上表“现金流明细”对付款时间及金额作逐笔登记,资金使用情况清晰明了;“进度明细”对项目各要素的完成时间作逐一统计,如定点采购审批表完成时间、议价完成时间、合同审批完成时间、验收完成时间、报销单据送财务时间等,项目进度一目了然。同时可编制相关分表,进一步细化统计相关信息和数据。

3.2 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要做到准确掌握设备状况和信息,必须建立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将设备一生的信息记录归档,如设备购置前期资料、基本信息、设备运行信息、设备维护保养信息、设备故障及维修信息、设备转移报废信息、处置信息、各期信息数据统计分析报表等。

其中运行信息和维护保养、维修信息尤为重要。如设备工作时间的统计可为设备状况、设备寿命、运行经济性的分析提供依据;设备维修计划、费用预算、维修保养费用、故障统计、生成各类报表等,便于查询、统计和分析。

随着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各类传统落后的纸质管理台账、档案、卡片、报表等皆可由信息库数据--电子版取而代之,方便又快捷。

3.3 供应商信息库

供应商信息库的建立,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共享,可实现快捷查询,便于进行供应商实力的考察与合理选择,有助于提高备件采购效率、缩短供货周期,在实现备件及时供应的同时实现零库存,节约和免除仓储成本。

结语:企业离不开设备,设备离不开维修与保养,维修保养及其管理的好坏,决定着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经济性,决定着企业的生产运行任务是否能如期完成、是企业的生产运行成本与利润的重要决定因素,做好设备的维护维修和管理,意义十分重大。因此,设备维修计划的制定、维修方法的确认、维修费用的控制、维修项目过程的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等,每一个过程都必须做好管好。

第8篇

 

关键词:公路施工;机械设备;保养;成本管理

        0前言

当前机械设备的总成本在整个公路施工工程成本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公路路面施工当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占据全部的工程造价约30%,当中的维修保养费用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保养好了,故障率低了,维修的成本也就随之减少了。因此,强化工程机械设备在公路施工生产中的保障作用,加大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有效控制施工工程机械的维修保养成本,降低工程机械维修保养费用,进一步提高工程机械的经济效益,是当今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共同关心、关注的话题。

        1.影响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成本的因素

(1)认识不足,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路工程施工也进入了市场竞争的行列,资金紧、任务重、工期短成为施工生产中的常见的难题,而机务管理的计划时代已逐步转变为按需进行,这就导致我们的管理者淡忘了机务管理的真正含义和重要性,出现管理松懈、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差的状况,对工程机械设备使用状况、性能不了解,盲目使用,不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制定高效、合理的维修保养计划,致使出现工程机械性能下降,维修费用超额,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2)工程机械设备选型盲目追求价格最低化。机械设备选型是指购置机械设备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市场供应情况,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以及可行性、维修性、操作性和能源供应等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以确定设备的优化方案。

由于前面所述现今工程施工资金紧、任务重、工期短是制约施工常见难题,导致我们的管理者在自有工程机械设备不足的情况下,采取购置或租赁方式以解决施工,而在进行工程机械购置时又不完全遵循工程机械选型原则,一味的追求只要满足施工要求,价格最低即为最好,忽略了其他要素,形成机械保修期已过,发生故障率高、维修率高、配件供应不及时、售后不及时等现象,造成工程机械性能下降,直接增加了工程机械维修保养成本,更严重的造成工程机械无法在下一个工程施工中满足施工要求,直接淘汰,增加工程成本。

(3)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现今我们诸多施工企业在设备管理中常常是“重使用轻保养”,虽然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制度,却忽视了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没有明确落实到人。操作人员只是注重使用,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另外,在工程机械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许多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应付差事,从而造成设备故障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当出现问题时,操作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不仅影响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也增加了维修、运转的费用,致使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缩短,安全性降低。

(4)使用不规范,加速机械设备磨损老化。由于企业发展,大量的新鲜血液补充到了企业中,可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却存在断层,主要原因是新进入企业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好高骛远,对机械设备操作管理从思想上存在无前途的概念,导致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趋于老龄化,特别是在人员不足时,为了工程施工临时聘用一些技术素质差的操作人员,这就造成由于对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的使用知识所知不足,不注重具体的施工条件和作业方法,在项目领导一味追求工期、进度的管理下使工程机械设备一直处于超负荷或带病作业状态(甚至违章操作),从而加速了工程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

工程项目结束后盲目退场,机械设备得不到按规定进行的认真保养、维护和修理,被调配到新的工程项目后,出现故障,又开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循环模式。

这样直接导致恶性循环,在保证机械设备性能上既花费了较大的精力,又付出了高额的修理费用,严重的延误了正常的施工工期。

(5)资金短缺,工程机械设备更新换代慢。工程任务紧,资金短缺已是每个公路施工企业均面临的困扰,这就造成工程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慢,报废的工程机械设备和破旧的工程机械设备仍出现在我们的工程项目上继续使用,使得其故障率大大增加,维修成本不断上升,形成“弃之可惜,用之太贵”的尴尬局面。

第9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维修;保养

农业机械是一种设计复杂、技术含量高的农用设备,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机械设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情况,影响机械的正常使用。所以,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提高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增加其使用年限,还能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收益。

1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的特性

首先,农业机械保养的时间具有集中性。农业机械一般在农忙阶段被长时间、高强度的使用,所以在农忙前、中、后期需要对机械进行维修护理,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转,提高生产效率;第二,农业机械维修保养技术逐步提高。随着国家财政扶持政策的不断落实,越来越多的前沿科技运用到农用机械中,机械的功用和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因而,对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技术提出了高要求;第三,农用机械的维修保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使用农用机械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劳动力。一旦机械设备因为维修保养不当而出现机械故障,就不能给人们提供便利,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

2农业机械维修保养存在的问题

2.1维修保养管理工作不到位

首先,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是农用事业中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1],是保证农用机械高效安全、环保、低碳运行的重要环节,但国家没有一体化的农用机械维修保养管理措施来保证农用机械的安全使用,比如没有严格统一的考核制度来认证农用机械维修人员等;第二,农用机械维修保养宣传工作不到位,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的农用机械推广体系不完备,不仅影响了农村机械化发展速度,还影响了机械维修的宣传和推广工作;第三,基层维修保养站点建设不足。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购置农用机械的人越来越多,但与之相应的售后维修站点却存在稀缺现象,导致机械不能及时有效的得到维修护理。

2.2农民掌握的机械知识少

首先,农民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不能很好的掌握农用机械的操作方法和技术要点,未能全面发挥机械功用,并且操作不当还会造成机械磨损和机械故障等现象,降低农业生产效率;其次,农民的安全意识相对薄弱。比如,机械运行时出现零件脱落情况,很多农民忘记切断电源直接进行零件维修工作,导致一些伤亡事故发生;再次,绝大多数农用机械是农民私有的,部分农民没有意识到机械维修的重要性,不能定时对机械进行维修保养,导致机械使用寿命大大减少。

2.3维修人员职业素养不高

维修人员的职业素养表现在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观念两方面[2]。在技术能力方面,部分机械维修人员自身技术水平有限,对机械设备结构不了解,在维修时,只是凭感觉进行拆装,导致机械原有的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出现新的问题;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部分维修人员缺乏责任心,贪钱省事,不能对机械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导致机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频频出现问题,降低生产效率。

3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的策略

3.1加大机械维修保养管理力度

第一,国家需要建立一体化的农用机械维修管理部门[3],并设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比如:设立严格的维修技术人员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给予考核通过的技术人员统一颁发技术证书,确保农用机械维修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安全性;第二,加大农用机械体系的推广力度,让更多农民使用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也能推动机械维修保养工作的展开。比如:可以在农忙季节利用大卡车将农用机械设备运至农村,在当地试用,让农民体验机械操作的快捷性,使用完成之后可以进行简单的保养工作,让他们树立机械维修保养的意识;第三,加强基层维修站点的建设。根据村落的大小和人群聚集度相应的设置维修站点,定时给予农用机械进行维修保养工作。比如:对农用机械进行从局部到整体的检查,更换受损零件,对机械进行清洗等,延长机械使用年限,降低机械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3.2禁止私自改造农用机械

农民必须按照农用机械的说明书规范操作机械,不能私自改造机械或拆除零件。部分农民为了让农用机械满足自身的操作需要,擅自将机械进行改装,在机械上拼接别的零件,这些行为都是明令禁止的,因为经农民改造之后的机械没有经过安全测试,不能确定其使用安全性,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如果农民有自己的创新,可以到相关农用机械技术部门申报创意点。此外,有的农民觉得机械上一些零件没有实际价值,就私自将零件拆除,这也是严厉禁止的。农用机械的每一个零件都具有其内在价值,都是出于安全性和功能性的构建,如果私自拆除,会给机械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3.3对农用机械保养进行指导

国家需要大力培养农用机械维修保养技术人员,并积极开展技术人员的指导工作,确保农民掌握农用机械维修保养技术。比如,技术人员可以向农户讲解农用机械的功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技术人员可以现场操作,进行演示指导,然后让农户进行操作,并纠正农户的操作误区,确保农户正确掌握机械的操作方法。此外,技术人员还需要向农户详细介绍机械的一些日常维修保养方法。比如:在机械使用前,要检查机械各零件是否完好、有无磨损现象,机械是否需要涂抹油等。对广大农户进行农用机械维修保养方面的技术指导,可以让农民正确操作机械并及时对其维修保养,减少机械的磨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

4结束语

我国农用机械的维修存在维修保养管理工作不到位、农民维修知识欠缺、维修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需要从加强维修管理工作的落实、严禁私自改造机械、加强对农民维修保养工作的技术指导等方面来解决农用机械维修保养不当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田国峰.提高农机维修技术与保养措施[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36(12):96

[2]武刚,武林.浅谈农机设备维修和保养[J].乡村科技,2014,27(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