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传统美德教育

时间:2023-03-08 14:51:55

导语:在传统美德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传统美德教育

第1篇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美德教育

1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能够反映民族特征的传统观念和思想意识,是具有民族特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形成的精神支柱,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得到普遍认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含

以下几方面。

1.1崇尚伦理道德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要求形成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道德价值体系,作为个人必须要有做人的底线。每个人都有相适应的个人的地位、责任、义务和权利。说自己该说的话,做自己该做的事。

1.2注重人文理性

传统文化重视人的实体存在,重视人的精神存在,注重对人进行礼乐的教化。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人被看作天地间一切事物的根本。天地之间人为先、人为贵,重视人生、重视人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构成了以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为核心的人文精神。

1.3强调和谐观念

即一种天人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过无不及的行事原则。而这当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天人合一”。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是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事物的方法论。例如《黄帝内经》论述问题的一大特色就是把天、地、人三者结合起来统一考察。它无形中让人形成了从联系中和整体中看待问题、强调整体、强调和谐的思维方式。

1.4倡导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人们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下,面对现实的状况所产生的一种理性思考,是以沉毅的思想面对显示社会和人生的一种理智富于远见的精神状态,是充满了辨证思维和中和思维的理性精神,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民族灵魂的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所宣扬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慎言敏行、严于律己、改过迁善等道德规范,几千年来就铸就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灵魂,形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谐、谦和好礼、诚信克己、与人为善、勤俭廉正、刻苦耐劳和精忠爱国的优良素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高尚道德价值体系的建立,是与传统文化的长期孕育分不开的。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的道德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并与革命传统相结合,赋予新时代内容,容纳新的代精神,达到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古为今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总书记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传统美德同时代相结合的产物。在今天的中国,需要用传统美德来教育学生,鼓舞学生,在教育中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

义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当前社会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美德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构、心理特征、伦理道德等等都有深深的影响。其积极的层面都为历代的仁人志士所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巨大力量。

当今中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紧密关系。而社会文明的发展,无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还是精神文明的发展,又都以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为基础、为依据,并且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为归宿。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首先要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其精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新时期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效果,不断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并以此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担当起历史重任。

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育者首先要“为人师表”。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

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成长、学校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可以用不断发展的德育教育形式,结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巩固德育成果,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把传统美德教育的部分内容由学校延伸至家庭和社区,同时,发动家长,通过他们的配合和支持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目的是继承民族灿烂文化,弘扬民族伦理道德规范,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充分发掘传统美德这一德育资源,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新颖方式,使传统美德为当代教育服务。

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追求“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倡导好善乐施、扶危济困,把人的生命和尊严,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越是危难之际,这些传统越是得到发扬。如九八抗洪时,抗非典时;今年初南方冰雪灾难,四川5·12特大地震灾难面前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及时伸出了无私援助之手。这些传统美德以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青少年学生的人格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传统是现代的根基,青少年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掌握着先进的知识文化,是未来的主人,应当加强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学习,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传统美德教育;渗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使部分青少年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道德缺失问题。因此,在重视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要积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新的道德体系,而传统美德是建立新道德体系的思想基础。历史课本中有着大量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元素,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是相当必要的。历史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形势发展需要,主动研究历史教学实践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措施,不断提高传统美德教育的思想性和时效性,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美德修养,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一、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性

(1)部分学生传统美德的缺失。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价值观发生了一些变化,部分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道德问题。而传统美德的缺失原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但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历史学科中承载的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功能没能得到真正发挥。

(2)传统历史教学存在偏失。长期以来,传统历史教学有时存在着四个弊端。一是重视历史知识教学,忽视学生品质、道德教育;二是只重视历史教学过程和课堂环节,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重视考试成绩、升学率,忽略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四是注重满堂灌输,忽视了与学生现实生活、当前时事的联系。

现阶段,国家正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但有的地方、学校依然坚持应试教育,唯分数至上,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还是落不到实处,历史学科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当然也不能幸免,致使部分学生出现了道德缺失问题。

二、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方法、措施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历史课堂的教育者、组织者和积极参与者,要根据所讲知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传统美德教育。①制定可行的德育目标。在学校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要通过一节一节具体的课时来进行。而在上好每一节课之前,历史教师在设计课堂环节、知识容量和美德教育的内容时,就必须结合三维目标、重难点和教学用具等,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实现的途径和方法。②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的中华传统道德素材。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都包含着大量传统美德教育的原料。作为历史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知识结构,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课本中已有的传统美德教育素材,结合主干知识、学生接受能力作统筹安排,制订翔实的教学计划,把中华传统美德文化的精神基因、精神追求有序地体现到历史教学实践当中,筑牢广大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的思想文化根基,不断提高学生的美德修养,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③探索适合渗透美德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1)情感态度教育。历史学科贯通古今,时间跨度大,知识点多,讲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因此,培养高水平的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增强历史学科的趣味性,历史教师就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及全部心血,带着丰富的情感开展历史教学工作。要通过历史史实阐述,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在美与丑、好与坏等基本的情感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道德观念,最终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2)创设历史情境。在历史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室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载体,运用大量真实的历史图片资料、记录影片和电影等创设历史情境,再现特定时期的历史面貌,从而进行德育渗透。

(2)利用乡土资源进行现场教育。在我国,不同的地方都有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要充分盘活、利用好这些乡土资源,走出课堂,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如参观历史遗迹、人民英雄纪念碑、烈士陵园、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走访老、老干部以及各类名人英雄。

(3)积极转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还应积极转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历史教师要结合传统美德素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实施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如举办有关历史题材的影评、书评、故事会、知识竞赛、辩论会、编演历史剧,收集有关德育方面的图书资料、影像光碟以及实物,建立一个流动的小型博物馆,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相互探究和相互合作的机制,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切实感受到中国历史、中国传统美德的精神实质,进而在这样的学习实践中接受情感体验,在愉快的活动中得到熏陶。

(4)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历史教师也要注重对自我人格的完善和培养,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养,这样才能实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教师的一言一行,学识水平、道德品质都将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历史教师要把言传和身教完美地给合起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完善专业知识体系,认真研究历史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培塑良好的师德风貌,注重对自身人格的培养和完善,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养,为学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知识水平的提高、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健全人格的培养、道德修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历史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历史教材和历史大纲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水平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认识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重大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并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传统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他们成为合格人才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丰兵欢,杨铭杰,吴培林.深化历史德育的重要环节[J].历史教学

问题,2001(1).

[2]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

第3篇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传统美德 教育“五性”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以提高学生德育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在小学生中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既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又是孩子们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课。其目的是在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活动中,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合格的中国人。

基于此,我在所教班级选择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班级教育模式的研究》的实验。这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而选定的实验项目。通过几年的实验,总结认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必须做到“五性”。

一、教育的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就是传统教育各方面的总和。小学阶段,由于孩子对什么都想学,小学老师必须把好这一关,让学生写好传统美德教育这一笔。根据人们接受事物先入为主这一特点,我认为传统美德教育不应当只停留在某一方面,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孩子们进行“传美”教育。如果一个班级只是在遵守纪律或者立志勤学等单方面进行教育或实验,那么小学生“传美”的基础就显得太单一。对学生的“传美”教育是一项系列工程,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如果教育者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孝敬父母、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勤劳节俭、爱国爱民等方面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用讲故事这种形式进行立志勤学的启蒙教育;用开展主题队会的形式进行见义勇为的教育;用辩论的形式进行谦虚礼貌的教育;用电话教育的形式进行爱国爱民的教育;用校外活动的形式进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

总之,教育形式要多样化,教育内容要全面,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二、教育的灵活性

对学生进行“传美”教育,我们必须有计划而不是盲目地进行。但是一味循规蹈矩也是行不通的,也就是说对学生的教育既要有计划不盲目,又要灵活不死板,教育的灵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按计划十月是学校规定的爱国月,原计划用学校的电话教育设施开展一系列爱国爱民教育,我和班委们在准备的过程中,发现少数学生有赌博行为,经研究决定,周三班会中原定的看《》片段的内容改为“童心悄悄话”,后临时改为“实话实说”主题班会。

活动时由我担任“知心姐姐”这一角色,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骰子,写了“打麻将”三个字。我问:“你们是怎么学会打麻将的?”孩子们常常因为晚上打麻将太闹,睡不着,只好跟着大人们熬夜,有的父母还叫孩子打一圈换换手气。这样的例子,学生讲了许多。我们还讨论了打麻将对学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更重要的是学生把赌风带到了教室。我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赌博的危害,学生一致表示要远离“赌博”。这以后通过明察暗访,班里的孩子再没有发生参赌的事,这就是传统教育的好处。

三、教育的针对性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加强针对性教育极其重要。为了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我采用笔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摸清了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一是和学生交朋友,个别谈心。方法二是通过班干部了解学生动向。方法三是用填下面这个表的方式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略)

学生的信息很快反馈回来,针对班上的情况,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请老讲的故事;举办“爱国爱民故事大王赛”;到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评选敬老明星等,都收到了预期效果。针对学生的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传美”教育,在“传美”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教育的趣味性

在对学生进行“传美”教育时,最忌简单说教。同样是教育,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学生进行自立、自强、自信的教育,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三天的课外准备,开展了“自立、自强、自信”主题队会。队会的内容是利用中队活动课时间开展小队炒菜比赛,要求是每小队做一个菜,必须当场理菜、洗菜、切菜、炒菜,而且要给自己的菜取一个得体的名字,至于炒菜用的所有工具都自己想办法。这次活动,我们是对外开放的,许多中队的少先队员和辅导员都到场观摩,活动比我预想的要成功得多,孩子们无论是从自己的装扮还是炒的菜、取的名字都令人叫绝。活动后通过讨论,学生收获不小,明白了必须独立、自强的道理,可以说教育是成功的。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就采取让学生自己说的办法。每周三朝会课规定该课是班上“新闻联播”时间,要求他们自己收集素材,谈谈祖国近期的新闻大事,学生情绪很高,最喜欢“新闻联播”课,学生主动看报刊、看电视新闻、听广播,主动关心国家大事。短短的十分钟,学生可以讲出几十条新闻。同样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这种形式学生十分喜爱,学生成了教育的主体,从“老师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受到的教育更深刻。

五、教育的连续性

对于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教育者所担负的责任非一朝一夕,如果我们寄希望于一次讲演、一个活动、一场对话则是不行的,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连续性是关键。在对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自觉性进行训练时,我十分注重连续性。如教育他们敬老爱老时,我就用表格的形式跟踪调查。

学生第二次去敬老院后,我班形成了一个决议:每月第一周星期二为班级敬老日。由此可见,教育的连续性是很重要的。

第4篇

在我国,学生在应试教育下,只偏重于学知识,追求学习成绩,把几千年保留下来的传统美德丢掉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化,不被人们所重视。我们不是会发现,现在的孩子,没有道德观念,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破坏公物,乱扔垃圾,不懂得尊重父母、长辈、老师和同学,满嘴的污言秽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不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就会有不良的行为,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所以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恰如一剂良药。

孔子曰:性相近,习相远。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要靠后天的教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思想道德教育与传统美德相结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屹立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为生在祖国而感到骄傲,为是中华儿女而自豪。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和爱护自己的祖国。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容易走向极端,因此在教育学生继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同时,要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

二、加强热爱人民、团结互助的人格教育

爱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们不可缺少的优良品质。现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化,互不往来,人际关系陌生,就更不用提互相帮助了。现在化的今天,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给孩子们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比如:有人摔倒了,扶不扶,你一定会纠结,因为现在好人难做了。正如春节晚会上的小品一样,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极大的破坏了传统美德的精神。是现在的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因此要进行人格教育是必要的。

三、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每个人都离不开家庭。飞速发展的经济,不良的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是每一个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对自己的父母呼来唤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使他们懂得尊老爱幼,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弘扬传统文化,培养理想人格

第5篇

一、为人师表,践行传统文化,开展养成教育

泱泱中华,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践行中华民族美德,开展教育活动的先行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做到为人师表,给学生起模范带头作用。看到教室或校园里有纸屑就主动弯腰捡拾,见到客人或同事就主动打招呼,遇到同学问好时微笑回答,凡对学生要求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且言行一致。模范的行动是无言的指挥棒,号召和激励着每一位同学去模仿和实践。“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教育活动中,始终把模范行动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在老师的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许多良好的习惯。

二、发掘文化传统,开展养成教育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间孕育了无数的思想内涵丰富、富有感召力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是开展养成教育的丰富资源和绝好素材,且这些历史故事真实、简洁、生动,最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利于学生接受。发掘并运用好这些故事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得到熏陶和感染。如《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礼让”的传统美德,从而养成礼让的好习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孩子生活在富裕的家庭中,且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比较自私,自我为中心,不懂得珍惜,所以应充分利用优秀文化传统中的好事例,对其进行勤俭节约、感恩等方面的教育,促使其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三、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养成教育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为学生展示个人良好品德提供平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是与非。如开展“校园是我家,绿化靠大家”的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去创造,去追求美,从而达到环境美、心灵美,养成珍惜、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再如,组织学生在校外清除城市野广告、参观工厂、义务劳动的活动,并在活动之后展开评论,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感受到“纪律、制度对生产、生活的保障作用”,更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心灵的震撼,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重视学科渗透,开展养成教育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美德;教育方法

传统美德教育,是一种结合了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内容,能够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养成适宜的道德水平和审美情趣,进而端正自己的人格特征。尽管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他们在一些是非情感上还缺乏清晰的认知,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利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渗透,引导学生的心智进行健康的发展,对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严格的规范,对那些不良诱惑进行明确的分辨与远离。

一、结合教材来展开深度挖掘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老师要想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那么对于教材内容,老师要有这清晰的认识。首要要_保引入的传统美德内容,诗歌教学素材紧密相连的,这样便于学生在感悟思想的同时,对所学内容做出提升。老师一方面要从文章中,对相关的传统美德内容来进行拓展,另一方面还要让传统美德的思想和课堂教学氛围形成良好的互动,在扩展和外延的过程中,相辅相成。这样能帮助学生领悟到真情实感的内容,避免课堂上充斥大话、空话的情况。

例如在学习先生的那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时,老师可以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流畅、有感情的朗读,帮助学生对文章的基调有个初步的认识。之后,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将文章的关键思想,用概括的词汇来板书在黑板上,像“雄健的精神”、“冒险的美趣”等,引导学生对各个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和分析,同时将文章中的一些隐喻探究出来,像用扬子江、黄河来比喻中华民族的精神,用长江黄河穿越沙漠、山峡的内容来隐喻中华民族在前进中所遇到的艰难斗争,通过这些内容的分析,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那种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的精神,以及革命必成、民族必行的雄健气魄,进而达到传统美德的渗透目的。

二、利用交流来激发德育体验

作为一门以语言知识为基础的学科,在语文内容的教学中,老师更要注重课堂的交流活动。由于学生大都具备了一定的思想感悟能力,对于学习内容,他们也许会存在着不同的学习看法,老师要鼓励他们大胆的发言,这一点在传统美德的教育中也是如此。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进步,老师对学生开展的交流方法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且在教学中,也应该将学生的学习状况考量进来,对传统美德的交流教育进行综合性的评估,这样才能在下一次的交流互动中,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活泼、平等的课堂环境来。

例如在学习《出师表》这个千古名篇的时候,老师不妨让学生以辩论的方法,来对其中的传统美德进行感悟。辩论的主题可以设定为“诸葛亮是不是愚忠?”结合《出师表》中的教学内容,正方同学可以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进行讲解,而反方同学则可以从诸葛亮“一直尊重刘禅,从而导致蜀国内部出现了问题”的方面进行辩论。双方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自己的观点陈述,并对“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奴关系的否定和批判,通过这样的综合,老师将同学们的讨论思想放置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更能凸显出诸葛亮的高尚品格,进而帮助学生对传统美德进行理解和感悟。

三、联系实践来进行情感渗透

传统美德的教育,一方面需要理论内容的引导,同时另一方面,老师还需要结合一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身体力行的感知传统美德的深刻含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其具有更为形象、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在实践教学中,部分老师对其抱有一些误解,认为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既耗费教学时间,还浪费教学精力。这种观点其实是不正确的,在语文的教学中,直观的感受,要胜于理论的讲解;进行实践活动也未必就需要组织大型的参观。不妨在课下为学生设定一些常见的实践内容,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德育认识进行丰富。

例如,在学习完先生的《慈母情怀》后,老师就不妨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我的母亲》中,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老师可以让学生回到家后,为辛劳一天的母亲进行洗脚、按摩,利用这种实践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母爱,学会感恩的内容。在结束实践的内容后,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写作的方法,来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记录下来。通过结合《我的母亲》中的深厚感情,来提高自身对传统美德的认识。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切实体会母亲的辛劳,懂得感恩的精神。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中,对于语文教学,老师要抱有一个开放的教学态度,将传统美德的教育内容,渗透到课堂的方方面面中来,在帮助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掌握的过程中,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参考文献:

[1]王蜀明.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

第7篇

1 根据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容方方面面,我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把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和传统美德故事融为一体。采用不同教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学年级可以适当重复出现。对低年级学生主要是进行基本知识教育,伴有一些行为习惯训练,从而使学生了解一些浅显的道理,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美德的萌芽。如此在懂得国旗、国徽和国家都是祖国的象征之后,教育学生凡遇到升国旗、奏国歌的场合,就应该养成脱帽、立正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崇敬祖国的感情。中年级在进行基础知识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不仅知道怎样做?还要逐步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高年级着重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他们从小就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增强热爱祖国的自觉性和对祖国的责任感。

2 把传统美德寓于课外活动中

从学生的学习内容看,课堂是主要的教学阵地,但从学生生活的时空看,课外教师则是一块具有教育资源的土壤。我校开展了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队会活动,提出少先队员不花零钱,不买零食,用老前辈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教育学生,现在学生吃零食减少了。通过这些美德教育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经常让学生参加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思想。通过参加集体劳动,增强学生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荣誉感,从小养成爱集体爱劳动成果的优良传统。经常开展这些有益的活动,给学生以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开展各项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增加美德的修养。

3 运用情境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中深化传统美德认识。如在向一年级学生讲《国旗》、《国歌》时,讲我国运动员在亚运会上顽强拼搏,当他们站在领奖台上,运动场上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运动场上空时的动人场面。启发学生想象运动健儿为祖国争得荣誉时的激动自豪的心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在幼小心灵深处烙下长大后要为祖国争光的强烈愿望。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象征性的活动,把学生带入情境,使用图表、图片、幻灯等起到强化情境的作用。如在讲《美丽的大兴安岭》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大量有关图表和图片,以“爱我美丽的大兴安岭”为题写作文,谈感想。在这些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也树立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道德观念。

第8篇

今天,培养和造就大批能驾驭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已成为我们事业成功、民族兴旺的最关键、最核心的任务。新一代的民族栋梁应该是既能吸取全人类的一切科学技术文化成果,又能继承和发扬优秀思想道德传统的中华民族一代传人。然而,美德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有一个从小教育、熏陶、积累养成的过程。而如今社会存在的不良的道德倾向,如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个人利益第一、不关心国家大事、学习缺乏正确动力、以自我为中心、弄虚作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等,对未成年人的影响非常大。

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堵”,即用守则、规范、纪律去规定可以怎样做,不可以怎样做,对越规者处之以罚。而另一种方法就是“导”,用正确的观念、标准去教育、引导学生正面发展。而可以用作“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华传统美德。“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的精神遗产,是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继承和发扬这些精神遗产、这些传统美德,对培育青少年基本人格的形成和情感的形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传统道德中的精华仍然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精神资源,尤其是青少年道德形成的基础。积极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对学校来说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近几年来,新兴学区非常重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但是较多的仍然处在一般号召的层面,还没有从可操作的角度出发,使其名正言顺地进入学校的“体内循环”。对于究竟应该如何构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的新体系,进行哪些德育教育,如何使中华传统美德真正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等问题,我学区姚庄小学有一定的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的传统美德传承之路。

内容上,姚庄小学科学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以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伦理体系和新道德文化。学校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富时代性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要做到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常规教育与典型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形式上,姚庄小学注重陶冶,注重情感,注重实践,以提高教育效果。传统美德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内在体验,例如通过诵读有关古代经典、诗词歌赋、格言名句、仁人志士的故事,将印象深刻的部分抄录下来,进而按照明白的道理去做、去实践,并将实践之后的体验或悟出的道理写成札记,最后通过自身、同学、家长、邻居、老师的相互评价,使其收获得以升华和巩固,达到“知中行、行中悟、悟中从”的教育效果。

资源上,姚庄小学充分开发利用传统节日和传统礼仪的教育资源。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凝聚了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以此为载体设计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集中进行历史、文化、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第9篇

【关键词】传统美德;特点;内容

一、运用通俗、精彩的传统美德故事,能有效改善幼儿不良家庭常规问题

1.传统美德故事的特点

(1)我国是世界历史文明古国,在五千多年的文化史中,代代相传留下来的传统美德故事千百个,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每个故事都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并蕴藏着一个鲜为人知教育目的,在这里称之为德目。

(2)故事内容重品德教育、重人格塑造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真人真事。如“黄香扇枕”“孔融让梨”等典故是教育子女要做到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懂得长辈有序的道理。“立木为信”是教育子女从小要诚实,言而有信。“虚怀智救灾民”是培养幼儿善良的品性。

2.幼儿家庭常规的分类及内容

幼儿家庭常规具体分四类:生活常规、活动常规、学习常规和纪律常规。实验期间对参与联动教研实验园及联手园内421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请家长写出幼儿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难于教养的困惑问题及应对方法。经过回执242份问卷整理,总结出家庭常规的具体内容。

(1)生活常规。能轻拿轻放茶杯、碗勺,每天都能按时吃饭,吃饭或吃点心、水果前洗手,不挑食、不偏食,不把饭菜撒在桌子上或地下,大、小便后洗手。每天起床后和睡觉前都刷牙,睡觉前有固定的程序,例如刷牙、换睡衣、听故事、然后亲亲家长道晚安,睡觉前能把脱下的衣服鞋帽放在固定的地方,睡觉时能保持安静。洗澡时有固定的习惯,例如和家长一起唱歌或玩玩具。

(2)活动常规。每天都和同伴或家人一起分享玩具或食物,知道尊敬长辈、孝顺父母,能和家里来的客人小朋友一起玩,团结友爱不争抢,学会礼貌和谦让。喜欢新鲜事物,例如以前没有玩过的玩具或活动,勤于探索和思考,喜欢问问题。每周都和家人一起参加有规律、有计划的活动,例如做游戏、看电影、去公园或外出就餐,知道做事情要有计划。周末早上起床后有固定的活动,例如看一会电视或玩一会玩具。

(3)学习常规。每天都进行与年龄相称的学习活动,例如数数或给图形涂颜色。每天阅读图画书,能认真地看一本书,画画、看书时保持正确坐姿,爱护图书,不撕书、扔书。培养勤于学习读书习惯。能认真听大人讲故事,不做小动作,遇到问题会向大人请教,做到不懂就问。每天都和家长有单独交谈的时间,例如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或晚上睡觉前。外出时会带一些玩具或图书,例如就餐馆等餐时孩子会玩玩具、画画或者看图画书。

(4)纪律常规。等待和家庭成员一起吃水果点心。安静听别人讲话。知道如果不遵守家庭常规有什么后果。知道如果进行下一个活动会被提醒,例如家长说:“在玩五分钟睡觉。”

3.传统美德故事对幼儿在家庭中进行教育的应用

李岚清说:“凡是现在需要提倡的好品德,都可以从我们古代的资料中原原本本地找出来,不要包装”,所有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美德”教育,对幼儿进行熏陶和引导。要科学地运用美德故事,从不同的德目中进行思想教育。善于用发现的眼镜看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正确引导家庭常规的具体做法,对孩子产生各自不同的问题可以用相对接的传统美德故事进行正面教育。

例如:家长发现幼儿在活动常规中某一现象(家里来了小客人,不能与其好好相处,不把玩具和水果送给小朋友)发生问题,家长就可以借助“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礼让教育。 在生活常规中发现幼儿由于方法不得当,不小心做错事了,害怕爸爸妈妈说他,于是就说谎不敢承认。家长就可借助“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进行诚实教育。在学习常规中发现幼儿一会儿看书,一会儿玩玩具,不专心做一件事情,干什么事情都马马虎虎。就可以用“鲁班学艺”故事进行做事细心教育,借用“囊营夜读”故事进行勤学教育。在纪律常规中出现不遵守时间限制问题,就可借用“鲁迅遵守时间”故事进行说话算话、守时教育。

二、家庭教育中利用恰当方法,促进幼儿常态化家庭常规发展

1.情境熏陶法

情境熏陶法,就是创建趣味直观、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有效唤醒幼儿已有的相关经验或知识。如:家长可利用服装、道具、图片进行讲故事。

2.音乐教育法

音乐教育法,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有段,通过音乐这一艺术的穿透性,有效促学习速度与质量。音乐的渲染,能从人的意识层面深入到无意识层面,往往印象深刻,终身难忘。如在讲故事时配上相适合的轻音乐,或在故事中的对白中,家长和孩子进行唱着说,趣味更浓,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绘画表现法

绘画表现法,是艺术教育的另一种表现手法。《指南》中强调,艺术重在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在讲故事之前可以引导幼儿欣赏故事视频,通过视、听觉刺激,故事的情节画面在大脑中形成画面,然后家长可与幼儿一同进行把故事画出来,再讲一讲。

三、优化教育环境,对幼儿家庭常规培养起推动作用

1.创建了合理、适度、宽松、自主的精神文化家庭环境

家庭是幼儿最熟悉的环境,家长在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时候,家长们能够注意到对幼儿的教育张弛有度,创建自由、自主、的空间,保持合理、适度的原则。对幼儿来说家是幼儿的避风港,家长能够掌握好尺度,不要过于严厉、适当即可,给孩子们一个渠道去疏导自己的情绪。

2.家长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学习对幼儿传美教育的方法,提高自己对幼儿传美教育的有效性

家庭是所天然的学校,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教师。所以家长的方法要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第一,善学、勤学、会用。在实验期间,我园家长能够认真研读我们课题组选编的传统美德故事与教子妙方,仔细观察孩子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传美故事寓事渗透;还参加一些国学公益讲座,经常阅读一些与传美教育相关的杂志和书籍,学习其中的理论及实践经验等等,并把这些习得的方法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

第二,善于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榜样。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模仿他们崇拜的人物,在模仿过程中逐渐把榜样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品德。所以家长要善于提供良好的榜样。“曾参杀猪”的故事就是家长自身注重修养的一个榜样。

3.幼儿园支持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建立起畅通无阻的渠道,使教师和家长彼此都能了解到对方在对孩子进行哪方面的问题进行引导。幼儿园一般会把教育孩子的内容以书面的形式张贴到家长通知栏,或通过家长微信平台、家长会等渠道及时呈现给家长,家长可以以此为据简单设置一些与幼儿园相同的环境设施,使家园环境尽可能地统一起来。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