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1:57
导语:在网络教育学习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1-25
一、成人网络教育学习监控的必要性
1.成人网络教育的特点
首先,网络教育具有自主性。在网络学习中,学习者可以针对网络上丰富的资源进行信息的筛选和加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从而成为知识网络的构建者。其次,网络学习具有开放性,网络学习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设备可以连接到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知识的学习。最后,网络学习资源具有丰富多样性和交互性。网络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并且具有公开性和共享性的特点。网络学习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
2.成人网络教育学习监控的必要性
学习监控是一种为了保证学习效果的实现,保证学习的成功和质量,达到学习目的,而对受教育者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的过程,包括学习计划、检查、控制、调节和反馈等多个环节。成人网络教育的学习监控就是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网络学习的相关活动进行检查控制、调节反馈,通过这种外在力量对成人网络教育形成有利的约束,以保障其学习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二、成人网络教育的学习监控策略
1.学习者的自主监控成人网络学习主要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者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成人网络学习中,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学习标准等,不断提醒自己,警示自己,从内心深处对网络学习加以重视,并且不断为之付出。自主学习监控是学习监控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其他监控的根本。自主监控要求学习者主动学习。成人网络教育中,学习者只有主动学习,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2.学习者之间的相互监控
成人网络教育可以利用网络跨时间和空间的特性,将众多的学习者集中起来开展学习,所以,学习者之间的互相监督也更有必要,更有意义。另外,小组协作学习是网络教育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如各学习小组之间的成员可以针对一些共同问题互相讨论,互相进行交流等。当问题讨论完毕,大家互相做出作业评价,以促进学习者的发展,这就实现了学习者之间的互相监督。
3.教师对学习者的监控
成人网络教育虽然是一种自主教育的方式,但教师的介入,可以更好地维护网络学习秩序。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人们都习惯了老师的引导与监督,所以在当今网络教育中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与监督作用,符合大多数人的学习心理。而且在网络教育学习中,学生对网络上的知识可能有理解不透彻或不能理解的现象出现,教师的介入还可以为学生解疑答惑,促进学生的进步,从而促进教师对网络学习者的监督,促进成人网络教育的发展。
4.机构的学习监控
成人教育机构对成人学习者的网络学习监控不可或缺。在成人网络学习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需要成人教育机构的监督管理。很多成人学习者不能坚持网络学习,其中部分原因是由于组织机构管理不严,放任学生造成的。因而,在成人网络学习中,相关机构应该通过适当的标准给予一定的监督和管理,让成人学习者提高自觉意识,加强网络学习,从而促进成人网络教育的发展。
三、总结
总而言之,网络教育可为成人接受教育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更好的方式,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但又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和随意性,成人网络教育的学习必须要有相应的学习监控策略才能取得效果,达到目的。学习者须提高自我意识,坚持自我监督。
参考文献:
[1]丁宝君.成人网络教育的学习监控及其支持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3).
【关键词】网络教育服务;问题;对策
当前网络教育风起云涌,各类高校都纷纷加入MOOC、微课、“翻转课堂”的开发推广浪潮中时,当“互联网+”在中国迅猛发展,对教育产生巨大冲击时,当互联网时代的大学面临与网络共生的一代学习者时,网络教育服务如何才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适应数字原住民学习者的需求,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冲击性的问题。
一、网络教育及网络教育服务的定义
1.网络教育的定义和特点。网络教育的发展历程根据传播媒介的不同,分为3个阶段:纸质为媒介的函授教育阶段;以广播电视为媒介的视听教育阶段;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环境为载体的当代远程教育。目前所处的是将现代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变革时代。什么是网络教育?许多专家学者先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定义。南国农2001年提出,网络教育主要是以多媒体网络和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方式。张杰2002年提出,网络教育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平台上,利用网络环境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武法提2003年指出,网络教育是以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和电信通信网络为介质,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的学习资源构建的网络教育环境中展开教学与学习活动进程的教育组织形式。汤书波2012年把网络教育定义为“在网络时代以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体的教育形式,多种传播媒体共同作用于教育主体”。从以上的定义可以总结出网络教育的几个关键点:第一,是运用网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第二,在网络上所开展的是教育、教学活动;第三,教育的主体是学习者。因此,网络教育和教学活动如何开展,必须要考虑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时要考虑网络教育学习者的变化和需求。
2.网络教育服务的内容和质量影响因素。网络教育服务内容是什么,网络教育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许多研究者做了相应的探索和研究。网络教育服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课程服务、环境服务、学习者服务、教学管理服务。钱晓群2009年在《网络教育服务质量因子探析》中提出了网络教育学生感知服务质量的7个主要影响因子,包括:网络技术、品牌、学习资源、师资、学习支持服务、教学管理、关怀性。郑勤华等2013年在《网络教育学生感知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中,把网络教育感知服务质量的因素分为两大类: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又包括:①教与学:教学资源、网上和面授学习辅导活动;②学习评价;③学生支持:网上学习技能培养、技术支持、情感支持、管理支持。从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网络教育服务主要从内涵和质量监控的角度进行界定。网络教育的服务跟传统教学的服务有相类似的地方,如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等。它也包含自己独特的服务特征,如通过媒介的服务、强烈的互动性、持久的关注度(包括学习关注、情感关注)等。
二、网络教育服务中的问题分析
根据网络教育服务自身的服务特征,网络教育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媒介服务提供的质量、网络互动性特征发挥的程度、对学生关注的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1.网络教育资源缺乏吸引力,资源服务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各高校、教育机构网络学习的形式多样,网上资源丰富,媒体种类繁多,表面看起来资源服务到位,已然没有问题。但实际上,网络教育中学生选课多,上线学习互动偏少的问题,一直困惑着教学和学习支持服务人员。这“一多一少”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应该排除上网有困难的因素。目前网络教育的大部分学生是90后新生一代,从小就熟悉互联网,可以说是与移动互联网一同成长,生活中对网络有很高的依赖性,是所谓的网络原住民或数字原住民,他们既会上网,又爱上网。那么,是不是不愿网上学习交流呢?浏览各种网络信息,会玩各种网络游戏,随时自己的生活工作状态,进行自评和互评,也是他们如影随形的事情。当然,课程学习原本不同于游戏,要付出、要吃苦,有点心理抵触情绪属自然。但从适应学生习惯和需求的角度来考虑,网络教育服务者应该更多地思考课程学习资源的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能给予学生满意的体验,是否顺应了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和特点。如果网络资源服务的设计者,还徘徊在传授知识的教育习惯中,满足于自己给了学生什么,满足于预设教学资源数量的膨胀和种类的增加等,就不可能对学生产生相应的吸引力。
2.网络学习服务环境缺少良好的交互条件。网络发展最大的特点是交互功能的强大。生活中,网络原住民会根据网络交互的便利性随时选择和更换交流工具,从邮件到MSN,从QQ群到微信,哪种方式快捷便利且交流面广就选用哪种方式。相对而言,部分网络教育课程的交流活动依旧以BBS论坛为主,强调学生在论坛中的发帖数量,难以有效开展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学生与资源互动的过程中,主要体现的是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一个静态交流。比如,资源呈现在PC端或移动学习端,学生表现的学习行为主要是观看资源。如计算机制图,学生只能是观看制图的文字表述或动态视频的展示,而不能在学习过程中直接体验制图的乐趣,导致学生与资源的互动性欠缺。另外,网络课程上往往缺少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条件,或学生自身的展示受到各方面条件的约束。
3.网络学习过程的双向评价不足、时效性较差。学习评价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且对学习过程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评价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及学习支持服务者之间的一个双向反馈活动。在网络上自评和互评是学生最乐于参与的事情之一。微信动态的随时更新,朋友圈的点赞评论,表达了他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愿望和能力。但在网络教育平台上,学生的自我评价、对教师和服务人员的评价,以及对网络资源、网络平台环境条件、服务效率等的评价反馈开展不够。学生作为网络教育的主体,没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评价过程,这将影响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更是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学生参与网上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课程问题、技术问题、情感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地给予监控和反馈,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时效性较差,往往集中在学习过程的后期。大部分都是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一个评价,过程评价做得不够。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主学习,教师对于学生的网上表现有一个及时的回应、指导或肯定是非常必要的。
4.网络教育支持服务中对于学生的情感关注不够。对于情感的关注是对于学习支持服务更高一级的要求。现在的服务大多停留在以教为中心的状态下,更关注于学生是否上线、是否参与讨论、是否完成作业,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的关心。以国家开放大学的学生为例,学生以在职学生为主,离开学校的时间较长,学习感觉和学习基础较弱。对于学习本身,学生容易表现出自信心不强,自我效能感低的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率。
三、相应对策及建议
1.加强网络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教育技术在变,学生在变,教育也要变。要适应这些变化,解决网络教育服务中各种不适应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教育工作者在这个求变求新的环境中的适应问题。教育工作者理念的变化和能力的提升,将改变网络教育资源的设计思路。针对网络发展特点和学生学习习惯变化特点,设计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学习资源,将提高学生上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内外高校和教育机构的一些优秀案例说明,教育者自身理念的跟进和能力的提升对网络教育服务质量将产生有益的影响作用。
2.建设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网络教育资源和环境。网络教育学习者年龄趋小,网络生活习惯养成的特点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需求。因此,网络教育工作者应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研究开发能满足网络原住民学习习惯的类似网络游戏的真正个性化、体验式、交互功能强大、有成就感的学习环境,建设基于云存储、大数据的碎片化、移动的教育资源。让网络教育资源适应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体验,是网络教育服务质量提升的一个评价指标。
3.注重学生在多元化主体的学习评价中的作用。在网络教育中,对于过程性的评价覆盖面更广、更全面。多元化主体的评价指的是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三种评价模式,是适合网络教育评价的方法。多元化主体的评价意味着网络教育中的每个人都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其中要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作用,让学生做评价的主人,提升学生对事物评价和批判的能力,满足学生在网络上分享见解的需求,促进自我成长。
4.对网络教育学生以持续和热情的关注。在网络教育的世界里,网络是一个理性的教育工具,但是却缺乏了感性的情感。为此,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资源呈现等方面要带有人性化的设计色彩,学习过程中要给予持续的关注和热情的服务,让学生在关怀和温暖中享受学习过程,避免孤独无助的感觉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网络教育的历程久远,随着现在信息化技术不断的发展,国内现今网络教育整个大环境日新月异。本研究仅从一个侧面分析了国内网络教育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思考了相应的策略。随着“互联网+”对网络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评价方式的影响,网络教育服务将不断产生新的问题,需要不断研究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J].电教化教育,2001,(8).
[2]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洪岩,唐卉,梁林梅.美国高等网络教育发展的新态势[J].中国远程教育,2013,(1).
[4]汤书波,等.我国网络教育发展历程述评[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5]肖贺飞.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异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9).
[6]钱晓群.网络教育服务质量因子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09,(4).
[7]董向东.网络教育服务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
关键词:高等网络教育;斯隆联盟;大规模网络资源公开课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49-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因其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费用较低等特点,使其成为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正在改变着美国的高等教育。自2003年起,美国斯隆联盟已经连续10年对美国的高等网络教育进行调查研究。本文以斯隆联盟的数据作为基础,分析美国高等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成功的经验及其发展的障碍,以期为我国高等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美国高等网络教育的现状
第一,提供网络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稳步增加。2000年初,美国网络高等教育已经呈现出一定的规模,当时71.7%的高等教育机构已经在提供某种形式的网络教育,而2012年提供高等网络教育的机构已经占到了高等教育机构总体的86.5%。没有提供任何形式的网络教育的机构占比则从2002年的28.3%下降到了2012年的13.5%。从结构来看,近年来网络教育机构的增加主要源自于提供网络教育的私立非盈利大学的数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因为即使是在2002年,几乎所有的公立大学已经提供了网络教育。而提供网络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将网络教育纳入本机构的长远战略中。2012年,有近70%的机构认为“网络教育对于本机构的长期战略是至关重要的”,而在2002年仅有不到50%的机构持有上述观点。
第二,高等网络教育的形式呈现多元化。随着提供网络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逐渐增多,网络教育的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当前美国高等网络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网络课程、网络学位项目、网络证书项目、在职员工网络培训等形式。根据斯隆联盟的研究,如果一个课程80%以上的内容是通过网络传递的,那么这个课程就是网络课程。网络学位项目包括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网络学习者的目的是获得相应的学位;网络学习者通过网络证书项目学习不能获得学位,只能获得相应的证书或为某种资格证书的考试做好准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机构以“全面形式”提供网络教育,即不仅提供网络课程还提供更多的学位项目、证书项目等。根据斯隆联盟的调研数据,2012年有62.4%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了“全面形式”的网络教育;而2002年仅有34.5%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全面形式的网络教育。因此,包括网络课程和项目在内的“全面形式”的教育形式已经成为高等网络教育的主导形式。以波士顿大学为例,其不仅提供各种类型的网络课程,而且提供本科生学位项目、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项目以及证书项目和职业培训项目。
从结构来看,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网络教育形式也存在较大差异,2012年的数据显示:①70%以上的公立大学和私立盈利大学提供的主要是全面形式的网络教育;而仅有不到50%的非盈利私立大学提供全面形式的网络教育。②学校规模越大,提供全面网络教育形式的占比越高,学生人数在15000以上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全面网络教育形式占比82.8%,而学生人数在1500以下的高等教育机构中这一比例仅为50%。
第三,高等网络教育的学生人数持续增长。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网络教育的方式进行学习。自2000年初开始,通过网络教育学习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至2011年,已有670万的美国大学生接受了至少1门网络课程的学习,占美国总大学生人数的32%。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①自2003―2011年,网络教育学生数的年增长率远远超过高等教育总人数的年增长率;②网络教育学生数占高等教育总学生数的比率逐年升高,从2003年的11.7%增长到2011年的32%,这反映了高等网络教育在美国快速普及的事实;③尽管接受网络教育的学生人数在增加,但是自2009年以来,网络注册学生数的增长率在下降,因此可以认为美国高等网络教育已经迫近了稳定期。
第四,高校提供的大规模网络资源公开课还有大幅提升空间。大规模网络资源公开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是一种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完全免费的网络资源课程。2011年,美国几所著名大学开设了网络资源公开课,并迅速扩展至全球,形成了Coursera,edX和Udacity等大规模网络资源公开课平台。鉴于MOOCs对网络教育乃至传统教育的广泛影响力,有学者将MOOCs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教育变革称为“教育革命”。但是,根据斯隆联盟数据显示:2012年仅有2.6%的高校表示已经提供了大规模网络资源公开课;9.4%的高校表示计划提供;32.7%的高校表示没有开设该课程的计划;另外55.4%的高校则还没有决定是否提供该类课程。
从结构上看,研究性大学在提供大规模网络资源公开课方面走在了前列;而且学生人数越多的大学已提供或计划提供大规模网络资源公开课的比率越高。学生人数在15000以上的大学,已经提供该课程的比例为8.9%,计划提供该课程的比例为21.4%。另外,计划提供大规模网络资源课程的高校大多是已经提供了网络课程和全面项目的高校。而大多数已经或计划提供大规模网络资源公开课的高校表示愿意与校外组织和机构合作提供该课程。
二、美国高等网络教育迅速发展的经验
上文的资料显示美国的高等网络教育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其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网络课程和网络项目。美国大学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展开。高等网络教育的专业、项目和课程的设置上也不例外。网络教育项目和课程的设置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网络项目和课程必须要有确定的市场,基于此来设置网络学位项目;二是网络项目和课程必须具有灵活性,以便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根据美国各大学已经开设的网络课程和网络项目来看,主要集中于信息技术、工商管理、金融规划咨询、教育管理、心理学等领域。这些领域有着强大的人才需求,因而大多数高校开设的网络学位项目主要集中在此,这也是网络教育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的重要原因。
第二,加大教师培训,促进网络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仍然是网络教育的灵魂。但是网络教育的发展需要从事网络教学的老师转变课程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为了适应网络教育的发展,美国的许多高校对从事网络教育的教师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培训。斯隆联盟的数据调查显示,2011年有94%的高校为其从事网络教学的教师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包括内部培训课程、非正式的指导、正式指导、证书项目和外部培训课程。其中,内部培训课程是最主要的形式,72%的高校对从事网络教学的老师提供了内部培训课程,2倍于高校对从事面对面教学教师的培训。而且,学生规模越大的机构(15000名以上的学生)越有能力为从事网络教学的教师提供内部培训。更进一步地,提供全面网络教育形式的机构中有80%对从事网络教学的教师提供了培训,远远高于仅仅开设网络课程的机构为教师提供的培训。为了保证网络课程的顺利开展,许多高校还成立了一个由课程开发者和技术支持者以及授课教师组成的团队,全程帮助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和材料准备,以确保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能够完成网络课程。
第三,为网络教育提供全面的技术和学生服务支持。对于开展网络教育的机构而言,他们必须面对的就是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完成网络教育的传递。开展网络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必须能够促进师生互动、便利课程的完善和管理并提供稳定的、可升级的系统以支撑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在线服务。因此,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学习人数的增多,很多高校增加了技术投资和支持,甚至寻求外部供应商来解决网络教育中的技术问题。除了技术支持以外,网络教育的发展还涉及到行政部门学生管理和服务方式的改变。网络学习者需要各种在线的学生服务,比如注册、课程咨询、学生贷款、课程指导、网络技术辅导、就业指导等,因而这就需要将为学生提供的各种服务进行重新安排和设计,以满足网络学习者的需要。有学者认为,给予网络学习者全程的支持对于他学习的成功甚至比课程本身还要重要。在考虑网络学习者需求的基础上,美国的许多高校已经为学生在线提供了各种可能所需要的服务。
三、美国高等网络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障碍
尽管美国高等网络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高等网络教育的典范,但是其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障碍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高校教师对高等网络教育的认可度下降。斯隆联盟数据针对教师对网络教育的认可度的调查显示,2012年仅有30.2%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机构的教师接受和认可网络教育的价值和正统性,这个比例比2004年的还要低(见表3)。尽管提供网络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比例从2002年的70%增加到了2012年的87%,认为网络教育对机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的比例也从2002年初的50%提高到了2012年的70%,但是作为从事网络教学的高校教师,对于网络教育的认可程度却出现了下降。这意味着高等教育机构和教师之间在高等网络教育扩张问题上出现了“正在扩大的分歧”。
被调查的高等教育机构的首席学术官员认为,作为从事高等网络教育的主体,教师的认可度对网络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2013年的斯隆联盟数据显示,有66.8%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他们对于高等网络教育的较低认可度是阻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二,网络教育需要学生更多的自律。网络教育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更为便利的学习方式和获得学位的渠道,但是该方式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只有那些想要学习而且付出努力的学生,才可能受益于网络教育。因此,选择网络教育途径的学习者必须更为自律和更为努力才可能取得成功。但是,很多学生很难达到上述要求,这就使得通过网络教育进行学习难以取得成功。
根据斯隆联盟的数据,2007有80%的被调查者认为“学生需要更多的自律才可能取得网络学习的成功”是网络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或非常重要”的障碍。随着网络教育办学经验的丰富,上述观点得到进一步的强化,2012年有88.8%的被调查者认同上述观点。其中,更多的公立和私立非盈利大学倾向于支持该观点。
第三,网络教育的保有率显著低于传统教育的保有率。教育保有率是指第一年新注册的学生第二年继续就读的比例。该指标常用来衡量学生对该教育机构的满意程度,保有率越高,学生对该教育机构的满意度就越高。Berger和HUANG(2004)的研究表明,网络教育的保有率比传统教育要低10%-20%。而XU和Jaggers(2011)针对华盛顿社区和技术大学的研究发现网络教育的保有率比传统教育低8%。与学校之间缺少联系、技术的困难、个人缺少动力都可能是网络教育保有率较低的原因。较低的网络教育保有率也引起了各高等教育机构领导者的持续关注。斯隆联盟数据显示,2012年73.5%的被调查者认为较低的保有率是阻碍网络教育发展的“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壁垒。
第四,未来雇主的态度。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雇主也越来越能够接受通过网络教育获得学分和学位的应聘者。2010年一项在美国发起的针对雇主的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雇主表明在招聘时,网络教育获得的学位和传统教育获得的学位并不存在差异;对雇主而言,最看重的是教育的质量和颁发该学位的教育机构的声誉。一般来说,如果网络教育的学位是由通过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或者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或者雇主本人也是通过网络教育获得学位的,那么雇主更容易接受和认可网络教育学习者。但是仍然有40%的被调查者认为未来雇主对网络教育缺乏认可度是“重要或非常重要的”阻碍网络教育发展的因素。
当前,中国的高等网络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不论是网络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学生人数还是提供网络教育的高等机构的数量,都与美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的高等网络教育也一定会发展壮大起来。通过对美国高等网络教育发展经验和障碍的分析,可以为中国高等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较好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高等网络教育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The Sloan Consortium.“Changing Course:Ten Years of Tracking 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Babson Survey Research Group and Quahog Research Group,LLC.2013.
http://.
[2]The Sloan Consortium. “Going the Distance: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1”. Babson Survey Research Group and Quahog Research Group,LLC. 2011. http://.
[3]Zane Berge and Yi Ping Huang,“A Model for Sustainable Student Retention:A Holistic Perspective on the Student Dropout Problem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e-Learning,”DEOSNEWS Vol. 13,no. 5 (May 2004).
http://ed.psu.edu/ acsde/deos/deosnews/deosnews13_5.pdf.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教育;网络课程制作
当前,我国成人学历教育分为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网络教育等几种形式.我国现阶段只有68所部属高校允许开办网络教育.根据国家对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规划,将要放开对各省属普通高校开办网络教育的限制,即这些高校一旦具备开办网络教育的条件,就可以招收网络教育学生.因此,很多未开办网络教育的高校纷纷为此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开办网络教育除了搭建网络教育管理与教学平台外,重中之重是制作出高质量的网络课程.现在对于网络课程是引进同类高校已有的网络课程资源,还是各高校自行开发网络课程,观点不一.
1网络课程资源现状
当前我国网络课程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68所试点高校网络学院及各级开放大学自建的网络课程,这类课程资源丰富,自成体系,系统性和专业性较强,课程质量较高.
(2)政策支持的网络精品课、视频公开课,这些课程质量较高,但门类单一,并随着政策变化,此类课程已经处于维持现状状态.
(3)自2012年起,在我国兴起的MOOC课程[1].MOOC起源于美国,当前我国MOOC平台主要有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上海交大的好大学在线、爱课程等.这些平台上的课程资源丰富,质量较高,都是由国内知名高校教师倾心制作的,可以使许多人实现在线学习名校名师课程的梦想.
(4)国内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与各高校合作制作的网络课程[2].如奥鹏、弘成、知金三大公共服务体系都与所支持区域的高校合作制作了很多课程,并以公司化运作课程联盟.
2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趋势
上述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目前仍处于不断完善、充实的过程中.但在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3]转型过程中,原来没有网络课程资源的高校是选择共享以上已有课程资源,还是自主建设课程,或者是选择混合模式,这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人高等教育网络课程要符合成人教育对象的特点,课程资源要灵活多样,教学内容实用性要强,要满足学习者的自主性和实际从业需求.成人教育学习者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工学矛盾,他们不可能像全日制在校生那样长时间地在固定场所学习,因此在课程设计之初,就要将课程定位到可在移动端应用的起点上.当前,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对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转型的政策规划也各不相同.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教育厅作为主管部门,出台了成人高等教育远程化教学模式发展规划政策.统一建立教学与管理平台,统筹省内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共建通识课程,打造精品专业课程,深层次实行校际合作与资源共享.这为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转型做出了创新与实践探索.
3网络课程制作策略
3.1制作网络课程的前期规划
(1)学校要拟定相关政策,采用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积极申报网络课程.政策与制度是推进制作网络课程的重要保障,它可以使成人教育管理部门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资源,投入到制作网络课程工作当中.继续教育学院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和教学实际需要,将所开发制作的课程目录在网上公布,采取“课程公开、自由申报、专家评审、择优立项”的原则进行课程的申报、立项.每一门课程的申请人即为该项目的负责人.学校应当积极扶持,申报省级乃至国家级科研、教研立项.负责人可以组建自己的项目团队,项目组成员中应有教学、辅导、研究、设计、技术和服务等人员,根据课程的需要,还可吸收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因此,学校要拨付相应的项目经费予以支持.同时应加快建立健全网络课程评审和奖励机制,实现以评促建的良性循环.
(2)为了保证课程制作质量,要制定网络课程建设规范,成立专门评审委员会.为了加强对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的规范管理,确保课程资源的开发质量,要制定网络课程资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成立网络课程开发制作评审委员会.评委会由学科专业的教授、信息技术的专家、教务处、继续教育学院有关领导等人员组成.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积极走出去,借鉴已经开办网络教育的68所高校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同时也可以参考国内几家权威MOOC平台的建设经验.目前,未开办网络教育的各高校处于探索阶段,摸着石头过河,没有自己的一套成熟的方案.课程制作不是简单地由授课教师带着几个研究生、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录播剪辑人员,将教师的电子教案和授课视频上传到网络上即可,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办网络教育的各高校经过多年的运行,探索并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我们要多向他们学习,避免走无谓的弯路.当然,也不是简单地照搬复制,购买同类院校的网络课程,而是要依据他们的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勇于创新,制作出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课程.
3.2课程资源要实现可扩展与共享
一所高校几十个专业,按照教学计划完全制作出所有专业的网络课程,要有几百门甚至上千门课程.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各方面的资源也是巨大的.因此,在课程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课程在未来使用过程中的扩展、升级,提高课程的利用率,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
(1)采用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要足够先进,运行稳定,管理方便,最重要的是要升级可靠,可扩展.因此,该管理系统要采用专业的研发机构所开发的系统,而不能为了节省资金,招募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开发了事.当然,可以培养一个本校的相对专业的团队,用来管理与维护该系统,并能从系统的研发机构那里获得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为自己所用.
(2)制作课程所采用的教师授课视频的源文件要保留完好,可实现修改、编辑、扩展等操作.水平再高的老师,所讲授的课程也不能没有任何瑕疵,而且课程内容及知识也会不断地更新.教师录制课程会使他们付出很多精力,因此在他们原有的授课视频上进行修改、编辑是个很好的选择.另外,也可以引入一些模块化课程、微课程,作为教学计划内课程的补充.
(3)制作出的课程要充分实现共享,提高其利用率.这个问题也涉及到制作课程的定位问题.我们制作出的网络课程是完全面向网络教育学生,还是实现全日制学生的课下辅导功能,甚至为非学历继续教育人员所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制作网络课程所聘请的教师多是在校的知名老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学识渊博,而制作出的课程只是针对学历继续教育的学生,着实有些可惜,所以制作出的课程,除了面向成人教育的学生,更应该向校内全日制学生开放,向社会寻求教育资源的人员开放,充分实现共享,提高其利用率,同时也使得我们的课程经得起推敲,不断地改进.
3.3加强网络课程制作及教学设计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其培训力度
网络课程不是将主讲教师授课视频、电子教案、讲义等到管理平台那么简单.网络课程是在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等指导下,通过网络实施的以异步自主学习为主的课程,是为实现某学科领域的课程目标而设计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网络课程的制作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众多专业,各个领域,专业性非常强.单从管理层面讲,各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现有的管理人员要想很快进入角色,从事这些工作并保证课程的质量,尚且有一定的难度.参与课程制作的授课教师也要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到面对镜头上来.他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适应单调录播室环境.因此加强课程制作与教学设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也是不容忽视的,势在必行.通过组织他们参加成人教育行业的专门培训、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及社会实践等方式,使他们及时掌握本行业的发展趋势,新的教育成果和新的教育技术,运用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实施教学,提高团队师资专业素质.同时,应该建立相应的机构与机制,以确保培训能够规范有序地开展.
3.4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及优势资源,提高网络课程质量
要大胆地例用外包专业机构的优势,对特殊课程及课程所需的特色资源进行外包制作,这样既可以减少本校非专业人员的投入力度,也可以提高课程制作的质量.比如,一些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所涉及到的实验,在制作网络课程时不方便在录播室实现实验过程,而后期加入实验室的操作录像又不易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这样就可以借助外包专业机构,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模拟制作出更加直观的实验过程及实验效果等微环节.
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改革大势所趋,能否实现华丽转型,这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对成人高等教育进行规范,也需要广大成人高等教育从业者的创新.规范与创新才能使成人教育走上良性运行轨道上来,使之为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志长.面向MOOC的高职课程建设研究[J].继续教育,2014(10).
[2]刘红侠.新形势下高校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的思路与初步探索[J].继续教育,2014(11).
有关的经济环境是指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经济走势等。国家的经济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网络教育的市场需求、投入和整体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当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面临有史以来最好的经济环境:
(一)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保证了对网络教育的持续投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依然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十报告中指出,过去十年期间,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总的来说,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国库殷实,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同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在逐年增加,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首次实现4%,居民对教育的消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企业内部的教育培训支出也持续增加,从而保证了网络教育的持续投入。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技创新体系
建设的要求为网络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十报告进一步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十报告同时提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部分劳动力不得不选择新的工作岗位。他们在走向新的工作岗位之前,必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科技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更需要各级各类劳动者和管理者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网络教育为各类在职人员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甚至开展协同研究提供了最便捷的方式:通过网络教育手段,他们可以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业余、碎片时间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二、社会文化环境与网络教育有关的社会文化环境
一般包括社会成员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教育水平、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口流动性等。影响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传统上学观念受传统文化影响
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且在教育的投入上不惜血本。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家庭在教育上的消费已经超过养老和住房消费,成为居民储蓄的最大目的。这种重视知识和教育的思想,构成了网络教育的市场需求基础。
(二)年轻一代的成长环境
现在的年轻一代成长在信息唾手可得的互联网时代,娱乐和学习在这一代中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他们习惯了使用网络和各种社交媒体工具;相对于面对面交流,他们更愿意在线发表意见和参与讨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一代和他们的前辈相比,学习方式必定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他们会更加适应和喜欢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方式。
(三)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已经逐步取代工业经济,成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科技和知识成为经济活动甚至生活中最核心的要素。而科技和知识的最大特点是发展迅速,这种迅猛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全新的和不断变化发展的职业、家庭和社会生活。为了与这种变化和发展相适应,人们必须用新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武装自己,必须持续地接受教育和学习。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首的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很多国家把终身教育作为本国的教育改革总目标;我国也大力推广和积极实践终身教育理论,将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先后写入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报告,并作为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参与率达到40%左右”,并将“推进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和“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高等教育体系”并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被包括决策层和普通民众普遍接受并积极实践。而“终身学习”的首选形式就是网络教育。
三、技术环境与网络教育相关的技术环境
是指能为网络教育顺利实施提供支持的信息技术水平、条件和学习者及从业人员对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等。以多媒体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是网络教育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具体来说,影响网络教育的信息技术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软硬件技术能为网络教育服务的软硬件信息技术
主要包括服务器、通信网络、多媒体技术和远程学习及管理平台等。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服务器的性能越来越强大。高性能的处理器、大容量硬盘和内存、基于PCIExpress和HyperTransport的近乎完美的系统总线架构等技术,保证了服务器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得到极大的提升,为网络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硬件技术基础;融合了卫星广播网、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等综合网络系统的通信网络为网络教育中各种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高清视频录制设备和技术、音视频转换、动画技术、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和视频直录播和点播技术,在网络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具备强大功能和良好易用性的网络学习和管理平台,在具有更强交互性的web2.0和web3.0出现后,为网络教育提供了完美的远程管理和虚拟学习环境,并通过“虚拟实验教学环境”实现实践和实验教学内容。另外,各种功能强大的即时通讯工具的广泛应用也为网络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交互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目前,伴随着“云计算”出现的“教育云平台”是未来网络教育的基础架构。这种教育云平台包括了网络教育所必须的一切硬件计算资源、教学资源和教育社交平台,这些资源经虚拟化之后,可以向网络教育机构、从业人员和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教育云平台广泛应用会使得网络教育进入一个高质量、低成本、覆盖面广的崭新发展阶段。
(二)终端设备网络教育中的终端设备
是对学习资源进行处理、传递和接收的平台,也是学习者和学习资源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以及学习者相互交流的平台。现阶段所倚赖的终端设备主要包括pc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高性能的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成为一般民众的生活必备物。据CNNIC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3G和4G技术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便捷性和高性能不仅为现有的网络教育学习者提供了便利,更为网络教育提供了规模庞大的潜在学习者。
(三)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网络教育的核心
前文所述的软硬件技术和终端设备都是为处理、呈现和传输学习资源服务的。它为网络远程学习创造了一个虚拟的课堂环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材料,对学习活动进行管理,并对学习者给出学习结果评价。网络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学习资源建设的理念和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在此基础上,各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建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网络教育学习资源,为网络教育的质量提高并吸引更多学习者参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阶段网络教育的学习资源完全实现了数字化,其特征主要包括非线性、超文本(超媒体)、动态性、交互性、海量性、易重组与易复制等,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设计合理、内容丰富、媒体多样、导航清晰的网络课程,高清视频课程和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微课程。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能满足学习者对资源的知识组织、多样化、泛在性、可选择性、个性导航等需求,也能支持各种学习终端,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进行学习的“泛在学习”。
四、总结与建议通过对影响
我国网络教育发展主要环境的分析,我们能得出一些基本结论,即我国的网络教育正在得到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条件的大力支持,处于一个最佳的发展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如果以目前的节奏发展下去,网络教育虽然不至于会取代传统的全日制教育,但至少代替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形式,会成为各类成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主流教育形式。尽管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网络教育的发展前景保持乐观,但是也不能忽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如学生支持薄弱、网络教育基础设施和学习资源大量重复建设、学习成本居高不下等。
(一)加强学生支持
如果说软硬件基础设施和学习资源等是网络教育的基础和核心,那么学生支持应该是网络教育质量的保障。学生支持包括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指学习内容方面,后者包括技术、情感、经济等层面。有效的学生支持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而且能帮助他们克服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孤独感,增强存在感和成就感,提高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下,从幼儿园到大学,学生的学习一直在有老师现场教导、学习目标明确这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学生习惯了这种学习方式。一旦他们的学习时间、方式、任务和进程等完全由自己控制,许多人往往会不知所措,他们还不能完全适应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我国目前的网络教育,无论是学历还是非学历,都存在强调基础设施和学习资源建设,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支持服务。
(二)强化基础设施和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
1.系统管理。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由于受到网络运行状况、计算机性能等因素影响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有与它契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鉴于西南大学网络学院已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用户管理和安全管理裁们重在研究为有效指导与监督教学过程的系统制度化管理制定了《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和《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继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和管理。
2.教务管理。教务管理包括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管理(学籍管理已由网络学院完成)。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院在2001年开始开设网络教育《化学》专业2008年在对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和修订后,专业更名为《化学教育》专业,同时新增《应用化学》专业。两个专业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等方面都采取不同于全日制本科的方式突出网络教育的继续教育特色。教学计划是根据网络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学习年限和教学对象而制定投有盲目照搬普通教育计划。网上教学组织严格遵守教学计划作为考核、验收教学质量的标准。两个专业教学计划各自包含不同的11门专业课程、各有特色的6门选修课程、教育实习或工业见习以及毕业论文。《化学教育》遵循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模式和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教有所依、学有所用;由于大多数学员都是来自基层教学单位,因此依托基层教学单位完成教育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并设计合理的与学员从事教学相关性强的毕业论文题目精心进行指导。而《应用化学》则遵循当前经济改革浪潮中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来自工矿化工企业的学生实践优势依托企业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化学网络教育教材包括文字类(一般使用统编教材制作为电子课件、题库和案例库)、图形(像)类、音(视)频类动画类等教材洛类自成体系J虫立使用。
3.教师管理。教师管理主要从资格审查、培训管理、责任管理和考核评价上进行管理。学院规定从事网络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且有一定网络教育经验。教师任课前均需经过岗前专门培训,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实践技能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能够主导学生的在线讨论活动,准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和指导。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并建立化学网络教育教师档案。教学队伍建设:网络教育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均有相应要求技照‘化学化工学院关于成立网络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决定”针对学院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利用不够缺乏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情况通过外聘请内培养构建合理的教学队伍。目前已形成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军的多个课程教学团队。教学研究:为了提高网络教学质量肩效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内容涉及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网络资源的利用、网络教学方式的探究、高校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高校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化运用、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等。鼓励教师总结自己进行网络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想技照科学论文的规范格式撰文投稿始予相应奖励,推动网络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
4.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包括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评价管理。网络教育具有“师生分离”和“教管分离”性质教师角色淡化教学管理弱化而学生的自我管理凸显。我们在每个年级实行班组管理启选班长,定期轮换赴每一位同学充分参与管理锻炼自主能力加强自我服务,同时重视对学生自治的引导。学生学习评价管理由自我性评价和客观l胜评价组成。自我性评价:学生先完成自测题目和思考题目提交后与标准答案比较而做出自我评价。客观性评价:根据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设计实验的完成情况等给出具体的分数通过提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受到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教学秘书定期分析学生学习评价相关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做相应教学调整。
二、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特点
西南大学校是教育部批准开展远程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化学化工学院是学校较早开展网络教育的传统学科拥有具有学术理论基础的高层次的师资队伍,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为网络教学管理的实施提供智力、人才结合网络教育学院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教务管理,形成较好的资源共享,为化学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点。
1.制度管人。学院制定了《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从教师选派、教材选用、网络课件建设、具体教学(直播、录播、网上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命题和答辩等)一一做出相应规定使管理有据可依肩章可循制度管人。
2.责任到人。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学校和学院的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责任到人。
关键词: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应用;发展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教育引起教育界的巨大变革。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迅速增长的学习需求与匮乏的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单靠传统的教育机构是不可能满足如此巨大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家庭、社会、教育部门以及非教育部门都要能提供学习机会,并参与教育活动,也就是要构建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使人们能够在任何时刻都能自由地进行学习。但是,传统的教育受时间、空间和人力、物力的限制,难以达到学习化社会的要求。而网络教育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深入探讨网络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形式及网络教育应用的现状,从而指出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推动网络教育应用更好地发展。
一、网络教育应用的概念
1.网络教育应用学科的形成
随着网络教育实践的逐步深入,人们对网络教育的现象和规律的研究也越来越多。1996年6月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教育多媒体/超媒体及教育电子通信”国际会议上,396篇大会论文中,有关网络教育应用的文章就有40多篇。此后,历次计算机教育应用领域的国际会议无不以“网络教育”作为会议的主题,各种国际性期刊也相继设专刊进行讨论。关于网络教育应用的研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在这些不同层次的研究中,研究者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对基于网络的教学与学习进行了讨论,探索了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设计、开发了一些基于网络的学习系统和教学系统。1997年2月,美国教育技术出版社出版了由德克萨斯大学教育技术学专家Khan主编的《基于网络的教学》(Web-Based Instruction)一书,该书分5个专题汇编了59篇关于网络教育研究的理论文章,这标志着网络教育正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在国内,教育部“九五”重大教育改革和研究项目《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确定了《网络教育应用》是教育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这标志着网络教育应用课程在中国的正式形成[1]。
2.网络教育应用概念
网络教育应用是研究网络教育的现象和规律,以期对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过程提供全面指导的一门学科[2]。它是网络技术、教学论、学习论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涉及到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诸多的学科领域,体现出了明显的跨学科性,它从属于教育技术学。它的研究内容包括网络教育环境下的教师、学习者、网络教学与学习过程、网络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支撑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网络教育的评价等。因此,从网络教育应用的研究内容来看,网络教育应用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对网络学习资源和网络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
二、网络教育应用的形式
在国内,网络教育应用的形式主要有校园网、地区/区域教育网、国家教育网三种形式。
1.校园网
校园网是指在校园范围内,将计算机以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连接起来,同时具有进行教学、管理和信息服务等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它主要以学校各部门的应用硬件(如多媒体网络教室等)系统为基础,将各个分离的硬件系统连接成一个有机的信息交流硬件平台。在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与管理信息的支持下,通过学校管理信息平台、校园通信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教育资源平台,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和管理。
2.地区/区域教育网
地区/区域教育网是通过宽带骨干网连接教育部门内部网和校园网的城市/地区内数据传输网络,它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以各种信息设施为支持,以教育软件和资源为基础,以实现现代化教育和管理为目的,为区域教育提供全方位应用服务的信息化环境。城域教育网的建设是对区域教育的全新规划,对于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3.国家教育网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相继建成了国家级的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并相互连接成覆盖全球的国际性学术计算机网络,从而为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并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成为这些国家教育和科研工作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促进了这些国家教育和科研事业的迅速发展。
三、网络教育应用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网络教育始于1994年教育部实施的“中国教育科研网示范工程”,目前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作为现代远程教育首批试点高校,开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远程教育。随后,1999年清华大学等31所高校建立网络学院。2000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计划在2年内重点规划建设300门基础性的网络课程,并以网络课程建设带动课件库的建设,以课件库的建设推动网络课程的建设。到目前为止,经教育部批准,全国已经有67所高校开办网络教育试点,网络教育在线学生数正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在基础教育领域,全国已有近3000所中小学组建了校园网,上万所学校组建了网络化电子教室。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教育部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3],要在10年的时间里全面、逐步普及信息技术必修课;要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联网,使每一名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
四、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
1.开发数字化的网络学习环境
信息时代的学习与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信息技术以数字化为支柱,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工作者教学过程后,使得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都向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形成数字化的网络学习环境、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数字化的学习方式。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习者的数字化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创建数字化的网络学习环境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网络教育应用的必然趋势。
2.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不能再一味套用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模式,所以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也是网络教育应用的一大发展趋势。比如研究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协作学习教学模式、问题对话型教学模式、探究型教学模式等。未来学校的院墙将逐渐模糊,特别是中小学网络教育的发展模式将不仅体现在课堂中,会更多地体现在课堂之外,学生会在校外、在家中上网,在复习功课和写作业时,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3.研究网络教育应用中对知识的管理
在目前的网络教育应用过程中仅仅将学习材料和教学素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使用。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恰恰是许多教师重新整合材料的经验才是最宝贵的,而在目前的网络教学平台构架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些知识的发掘、共享与应用,没有考虑教学知识交流环境的构建。所以,对知识的管理方法研究也是加快网络教育应用发展的有效途径。
4.研究基于网络的教学评价系统
目前的教育评价多采用总结性评价,仅以学期结束时的一次考试或相关的调查问卷作为评价的依据。这种方式所存在的片面性已为大众所认同,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也逐渐提出并实施。但采用长期的形成性的评价手段来进行评价,需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持续的跟踪观察来收集、统计相关信息,这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难以实现。而网络以其强大的交互性、时空的开放性、数据收集管理的方便性、个性化的信息交流以及快捷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使设计开发长期的形成性网络教学评价系统成为可能,这也是教学评价系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从而促进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最终实现教学最优化。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网络教育应用在我国已经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了,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它也存在着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清楚网络教育应用的现状,找出它所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它以后的发展趋势,这对于进一步提高网络教育应用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海波.我国网络教育应用现状及对策探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 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中国教育信息化技术规范,http://celtsc.省略/.
韩永生 大连广播电视大学长海分校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借助于网络技术的教育也随之迅速崛起.人们不在像以往接受传统教育那样,一本书,一
块黑板,一位老师的那种直接的面对面的教育.而是坐在家里动动鼠标,随时随地的接受教育.这种与网络结合的网络教育在我国的国家
基本教育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显然现代的网络教育把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用到了人们接受教育之上,
正好满足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的及时性和对知识需求量的爆炸式的增加。随着网络教育的持续发展,多样化的、多形式的、海量的教
育信息与先进的、多种的网络技术也随之深度的融合。本文就网络教育中的信息与网络技术的融合,谈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教育信息;网络技术;融合
一、多样化的海量的教育教学信息
网络教育中的信息包含的内容很广义,比如包含学生信息,
即接受网络教育的学生个人信息,包含学习信息,即学生在接受
网络教育期间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方法等等。
网络中的学生信息:和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的信息的含义基
本一样,只是应用在网络中,信息形式多样化,信息细微化。比
如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在入学的时候,学校可能仅仅制作一本学
籍薄记录学生的姓名,年龄,入学成绩,家庭情况等等;学生在
校学习期间给学生制作的每学期的成绩单,以及在校期间的表现
情况等;学生毕业时给学生准备的学生档案,其中记录学生各学
期成绩情况,以及在读期间的表现等。而接受网络教育的学生的
个人信息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单纯的记录在电脑中的文本
文件、表格文件,里面可以记录学生的入学、就读、毕业的基本
情况。还可以是记录在电脑中的多媒体文件,包括图形,声音,
视频等。比如学生入学时候的档案信息可以以图形的形式被保存
在电脑中;学生就读期间参与讨论的各种成果可以以声音视频的
形式保存在学校的服务器中。
网络中的学习信息:网络中的学习信息是把传统教育中的学
习信息数字化,电子化。比如传统教育中的课本教材、教案可以
被电脑中的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取代;取代传统教育中的试卷,
我们可以利用电脑和测试软件在网上完成科目的测试。也有一些
是从传统教育中的学习信息衍生出来的。比如随时随地的IP 课
件,视频课件的点读学习取代传统教育中教师在固定时间固定地
点采用直接面向学生的教育学习。学生在读期间的各种异动(休
学,退学,转学)机制的处理,在网络教育中可以利用教学管理
软件瞬间即可完成等等。
二、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有两大部分:硬件教学平台和软件教学平
台。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为网络教
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
网络教育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与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有机的
结合,出现了新兴的网络教育社区、教育博客、校园网等平台。
由于教育系统信息化平台的发展应用,尤其是根据教育部的十二
五规划,众多网络教育资源将融入整体的教育云平台当中。
第一代:点播式教学平台
在网络教育发展初期,点播式教学平台主要实现了教学资源
的快速传递,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点播音频、视频课件,查阅电子
教案等教学内容,完成在线作业等。其主要特点是以课件为中心,
教育资源的网上电子展示,强调的是管理。
第二代:交互式教学平台
广泛运用即时通信技术开展在线和离线的教学支持服务,教
学平台集成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工具、BSS 讨论系统、内部电子
邮件系统给学生提供学习导航、在线离线课程、答疑辅导、讨论、
在线自测等服务,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
果。其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了教学平台的交互功能,
强调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第三代:社会化教学平台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学习社会化
的提出,学习者利用社会化教学平台,通过智能化搜索引擎、RSS
聚合、Blog(利用评论、留言、引用通告功能)、Wiki 以及其它
社会性软件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学习网络,包括资源网络和伙
伴网络,并处于不断的增进和优化状态。其主要特点是社会化,
集体智慧的分享与创造,强调学习社会化。
三、教育教学信息与网络教学平台的深度融合
融合的意义:
1.资源利用最大化
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学校的教
育成为可以超出校园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学校可
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把最优秀的教师、
最好的教学成果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
2.学习行为自主化
网络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其显著特征是:任何人、任何时
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网络教育便捷、
灵活的“五个任何”,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
点,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
3.学习形式交互化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交流,
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和范
围。并且通过计算机对学生提问类型、人数、次数等进行的统计
分析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和主要问题,更
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4.教学形式个性化
网络教育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
和双向交互功能,一方面,系统对每个网络学员的个性资料、学
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可以实现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另一方面,
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可根据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针对不同学员
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网络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有效的
实现途径。
(上接第333 页)
5.教学管理自动化
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管理平台具有自动管理和远程互动处理
功能,被应用于网络教育的教学管理中。远程学生的咨询、报名、
交费、选课、查询、学籍管理、作业与考试管理等,都可以通过
网络远程交互的方式完成。
6.不局限地区
网络教育中,可以不局限地区,不局限时间等优点,这样更
好的让受教者节省时间和不必要的费用,更好的让自己来合理的
安排学习时间。
融合的实践实例:
我是广播电视大学的一名计算机教师,常年工作在远程教育
的第一线,每天都能感受到网络教育带给我们的惊喜。为了适应
社会前进的潮流趋势,开展各种形式的互联网教育应用与研究活
动,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技术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我工作
的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大学长海分校所在长海县,是中国最大的岛
屿县城,四周环海,岛屿分散,由于地理方面的特点,很适合搞
网络教育教学,所以岛上的网络教育发展的有声有色。
1.长海广播电视大学担负岛上主要的网络教育任务,学校设
配齐全,配有多功能教室,卫星接收系统,高速INTERNET 接入,
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双向视频系统及设备,网络教室等。
负责电大开放教育和奥鹏网络教育的任务。
2.獐子岛镇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立。獐子岛是长海县发展教
好的一个乡镇,2009 年在市校和政府的努力下,在獐子岛镇建立
了数字化学习城。
7 月15 日上午,大连,一个独具远程教育特色的揭牌仪式正
在进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
范工程”示范点授牌仪式暨“奥鹏远程教育大连电大示范学习中
心”揭牌仪式,以及“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示范点授牌
仪式暨“奥鹏远程教育大连獐子岛示范学习中心”揭牌仪式分别
在大连电大主会场和獐子岛分会场通过双向视频的方式举行。
3.示范学习中心、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基地、社区教育的开展
对大连电大来说,2009 年的7 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奥鹏远程
教育大连电大示范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大连獐子岛示范
学习中心”和“大连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基地”揭牌仪
式同时举行。大连电大校长李献诚告诉记者,揭牌仪式将成为大
连电大发展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揭开了大连创建现代远程教
育的新一幕,揭开了大连电大推进开放教育的新篇章,同时也揭
开了大连人跨越时空学习的新时代。
结束语
网络教育教学在我国还算是个新鲜事物,它自身拥有很多的
优势,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网络教育教学是我国在教育
资源短缺的条件下推进教育的良好条件,是构筑21 世纪终身学
习体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培养高素质人
才的必然选择。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发达国家开展网络教育的先进
经验,总结我国网络教育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分析和解决存在的
问题,促进网络教育教学中的信息与网络技术深度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钟伟.远程教育成为推进终身学习重要支撑[N].中国教育
报,2009-2-13(7).
[2]祝智庭,王陆.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4.
[3]柴华,喻革武,贾冬梅.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经典实验设
【关键词】网络教育;统考;通过率;支持服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4―0091―04
一 引言
网络教育统考通过率逐渐成了衡量试点高校以及校外学习中心教学与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然而网络教育统考的通过率一直不高。以2009年9月统考为例,大学英语B通过率只有55.45%;计算机应用基础为66.43%。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提高网教统考通过率,不但是全国68所试点院校的努力方向,是数百万网络教育统考考生的心愿,也是全国数千所校外学习中心的工作目标。
二 目前网络教育统考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1 不同试点高校统考支持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1) 重视程度不同
我们通过随机访问了18所试点高校校外学习中心了解试点高校统考教学与服务情况,结果发现虽然大多数的试点高校都有完整的网考教学与服务团队,但是仍然有3所试点高校没有专门研究统考课程的教学团队,对学习中心、考生提供的服务仅仅局限在考务上。
(2) 统考课程教学质量存在差异
目前试点高校一般都是重点大学,但由于试点高校学科重点不同,这些高校之间教学力量必然存在一些差异,加上他们对网络教育的投入以及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传递上也会有所不同,这些情况都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目前,绝大部分试点高校的教学质量是好的,但也存在部分试点学校不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1]这必然表现为试点高校统考课程教学质量上的差异。
(3) 辅导教师资源获取与判断能力存在差异
考前复习资料的价值高低往往影响考生考试通过率。高价值的复习资料能形成正确的复习导向可以使考生花较少的精力,取得较好的效果。复习资料价值高低的判断取决于辅导教师的经验,而高价值的复习资料的获取则取决于辅导教师获取考试资源信息的能力。我们通过对考生的座谈发现:有些试点高校提供的复习资料对指导考生复习很有价值,有些则价值不高。因此,不同试点高校在考试资源的获取能力上也存在差异。
2 不同校外学习中心统考支持服务水平差异明显
(1) 学习中心服务力量参差不齐。根据学习中心的依托建设单位不同,大专院校位居其次占了20%,中专、高中及培训机构占20.72%排到第三,而广播电视大学、农广校和党校、行政学院占12.72%及3.6%排在最后两位。[2]不同的依托单位其办学及服务力量相差较大,造成校外学习中心对网络统考服务力量参差不齐。
(2) 服务意识存在差异。学习中心统考服务意识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统考缴费、准考证发放、促学等工作上。在我们调查的14所校外学习中心的考生支持服务情况显示:由学习中心代办统考报考与缴费的占79%,准考证发放及时准确的占86%,通过多种途径经常提醒考生复习迎考的只占64%。
(3) 重视程度差异明显。学习中心对统考支持服务重视程度差异明显。在受访的十四所学习中心中,有专职或专聘从事统考辅导教师的仅占36%,对考生考前进行面授辅导或学习指导的仅占64%,而36%的学习中心对统考只提供报名、发准考证等考务服务。
3 不同试点高校、校外学习中心统考服务效果差异大
由于试点高校、校外学习中心对统考支持服务存在以上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试点高校、同一试点高校不同校外学习中心网络教育统考支持服务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以2009年9月统考情况为例。我们对二所不同试点高校统考情况统计对比显示:一所试点高校《大学英语》通过率为83%,《计算机应用基础》通过率78%;另一所仅为55%和45%。对某试点高校二个考生数在100人以上的校外学习中心统考情况统计显示:一所校外学习中心的《大学英语》通过率为90.55%,《计算机应用基础》通过率90.41%,另一所仅为63.64%和42.86%。
三 加强统考支持服务促进网络教育统考通过率提高的方法探索
1 采取措施提高网络教育统考重视度
(1) 将统考通过率与试点高校、学习中心评价挂钩
首先,社会各界对试点高校的评价应将统考通过率作为主要依据。对于统考通过率低的试点高校取消其评年度优秀或其它荣誉的资格,促进试点高校对统考工作的重视。其次,试点高校应该把学习中心统考通过率作为评价学习中心的主要标准。甚至可以考虑将统考通过率与办学学费分成比例挂钩,以经济利益促进学习中心统考工作的开展。
(2) 将参加统考支持服务人员的业绩考核与通过率挂钩
考生的通过率与统考组织、辅导教师指导密切相关。充分调动有关人员的积极性是统考辅导与支持服务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试点高校、校外学习中心可以采用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调动网络教育统考支持服务人员的积极性。
2 重视考生情况调查
远程学习者具有以下特征:
(1) 学习基础差异明显。远程学习者在年龄、知识水平、专业背景、工作背景、学习风格、地理位置、社会地位和角色、学习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陈丽,2004)。“从普遍性上说,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基础较普通高校学生的基础要略差一些;从个别性上看,则主要表现为学习基础的参差不齐,这是远程学习者多样性特征的具体体现。”[3]
(2) 工学矛盾严重。Hodgson(1993)指出,远程学习者兼职学习,他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家庭之间的矛盾。他们用于学习的时间有限,极少能够集中精力进行长时间的紧张学习。据我们对未能通过统考324名学生的统考成绩归因调查发现,65.2%的考生归因于工作忙,只有35.8%的考生归因于未努力学习。工学矛盾突出是远程学习者面临的基本特征。
(3) 学习技能有待提高。“远程学习者在重返学习时可能会缺乏学习经验,尤其缺乏远程自主学习的经验。他们可能会对教育领域发生的最新变化缺乏了解,对自己即将开始的学习有一种陌生感,对自己先前的学习经验感到过时而不适用。加上远程教育学习所需的信息素养不足,造成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学习手段、学习方法都需要提高,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4]
考生的学习基础、努力程度以及学习技能的有效性是影响网考通过率的主要因素。对考生进行调查了解每个考生的具体情况是开展个性化统考支持服务的基础,也是提高网考支持服务效果的前提。
3 重视复习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进行复习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的目的是为了使手上的资料更具有参考价值。高价值的复习资料对于复习迎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复习资料的收集、整理对提高考试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资料的收集
目前统考辅导资料的大致三大来源:
试点高校提供。通常,试点高校为了提高通过率会组织学校学科专家来对考试进行分析,经他们整理的复习资料无疑是我们复习的主要参考资料。在用好主办试点高校复习资料的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其它试点高校整理的复习资料。这些复习资料凝聚着这些试点高校对统考的努力,对考生复习迎考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从全国网考办及其网站下载。网考办网站一般会提供一些考前模拟练习,这些模拟练习题蕴含着当次考试的信息。据我们对前几次考试的考生反馈调查表明,考前一段时间在该网上的资料,含有大量考试的知识点和出题方向信息,掌握这些信息对通过考试十分有利。
从其它考辅机构获取。目前有数所网络统考辅导机构,如学习港统考辅导频道、知金教育等。由于这些辅导机构是专业做统考辅导,集聚了一些考试、辅导等方面资源,因此,这些机构提供的复习资料的价值也不容忽视。
(2) 资料的整理
如何对复习资料进行甑别,提取价值更高的资料是资料整理工作的关键。复习资料价值甄别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进行资料综合比较。将不同来源的复习资料进行比较来确定知识点重合范围和差异范围。一般来说知识点重合部分的参考价值比差异范围内的要高。接着,要进行资料的分析,调整重点范围。对各种统考复习资料差异范围内的知识点,可以根据来源不同等因素进行分析、调整,进一步缩小复习重点范围,这一步最终依靠的是辅导教师的经验。
4 加强统考课程辅导教师队伍建设
(1) 加强试点高校网教统考课程辅导教师队伍建设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辅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试点高校网络统考辅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该校远程教育学生网考合格率的重要因素。这种素质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专业教学素质;现代信息技术素质;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素质;”[5] 还有从事网教网统辅导的经验。必须加强这些素质的培养,提高网络统考辅导教师水平,进而提高他们辅导考生的能力。
(2)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习中心辅导教师队伍
学习中心辅导教师具有在试点高校主讲教师、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具体课程学习指导(如面授)、进行解疑、实施其它教学任务等职责。以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例。该院认为由“学科专家、主讲教师、学院辅导教师、学习中心辅导教师、学习方法指导师组成的五位一体的教师队伍是网络教育七大教学资源之一”[6]。与中国人民大学相似,很多试点高校都十分重视学习中心课程辅导教师队伍建设,并将聘请学习中心课程辅导教师作为学习中心的一项职责。一支高素质的学习中心辅导教师队伍直接影响对考生统考支持服务的水平。
5 加强对学生的考试支持服务
(1) 重视考生促学工作、增强学生的考试意识
“促学”是指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的监控和评价,倾向于学习者学习动力的调控和学习过程的监控,以维持学习者的有效学习行为[7]。加强考生促学工作是由考生工学矛盾严重这个特点决定的。由于对考生的促学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考生的参考意识,因此重视考生的促学工作、增强考生考试意识也是降低缺考率偏高现象重要方法。对考生的促学具体要如何进行应该根据考生的不同情况区别进行。只有根据考生的特点与考生一起设计一套个别化、可行的促学方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 精心组织考前辅导
加强考前网上复习指导。网络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学习者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和支持服务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加强考前网上复习是加强统考辅导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基于网络的教学环境中,由于师生时空分离和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远程学习者面对大量信息容易出现信息迷航,以及信息未能有效接收和处理的情况,即网络学习的低绩效现象。”[8] 应该加强对考生的考前网上复习指导,使考生克服低绩现象,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
进行考前面授辅导。进行考前面授辅导是学习中心组织考前辅导的一般形式。面授是学生比较熟悉和通常采用的学习方式,对于那些对网络学习缺乏经验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考生,组织考前集中面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然而,面授辅导要受时间、地点、辅导教师等条件的限制,这种学习形式只能作为我们网络统考复习辅导形式的一种补充。
进行考前模拟测试。考前模拟测试可以提高考生应试技巧,同时,考生可以通过考前模拟训练,查找问题、找出差距,并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的补充。考前模拟测试可以帮助学习者最大限度地提高考试成绩。考前模拟测试方式可以采用网考模拟也可以采用书面测试,具体方式可以由考生根据的自己情况选择。要注意的是,组织考前模拟测试必须进行考题及考试情况的讲解与分析,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 加强统考报考服务
由于考生的工学矛盾严重的特点,他们的报考有一定的盲目性,容易造成缺考率偏高的现象。以2009年9月统考某试点高校为例,缺考率高达25.1%,是造成统考通过率的重要因素。试点高校和校外学习中心在加强报考服务为考生提供考务的便利使考生安心复习迎考的同时,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提高考生对统考的重视度,避免出现考生盲目报考的现象,尽可能做到一考就过,至少做到报考必参考。比如,有学习中心采取考生一次缺考,下一次停报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四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育海宁学习中心的实践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育海宁学习中心建立了一套系统的网教统考支持服务办法。在2009年9月全国网教统考中,该学习中心取得了良好成绩。在参加考试的139名考生中,大学英语通过率为90.55%,计算机应用基础通过率为90.41%,远高于全国平均率。该学习中心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高度重视网教统考
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网统工作,将网考通过率看成评价中心办学的主要指标。将中心统考通过率纳入统考相关人员的定期考核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从中心领导、教学主任、项目负责人、班主任、课程辅导教师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该中心加大了对统考支持服务的投入。近年来,新增学生支持服务项目投入十余万元。从而在硬件、软件上保障了统考辅导与支持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2 辅导教师队伍建设
中心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经验丰富的统考课程辅导教师队伍。对辅导教师队伍选用上,坚持熟悉远程教育、专业学科能力强、熟悉远程学生这三个标准,在此基础上注重专、兼职教师的搭配,充分发挥协作优势。辅导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教研活动,定期对教学、考试资料进行分析和考试辅导教学效果分析,有力地提高了辅导教师的专业素质。
3 加强队伍建设提供完善的支持服务
中心认识到完善的支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是提高考生统考通过率的有力保障。对考生实行分班负责制,在合理分班的基础上,强化班主任对考生统考的支持服务。对考生支持服务标准也作了详细的规定,如规定考生考前辅导课实施班主任跟班点名制、准考证发放的考生签收制,提高了对考生支持服务的质量。
4 重视考生情况调查
中心将对考生详细情况的掌握作为班主任的一项基础工作。定期开展考生情况调查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从历次考生情况调查了解到考生学习基础差异明显、工学矛盾严重、学习技能有待提高这三大特点,而且每一级、各个专业的学生情况又有所不同。中心在每次考生情况调查后进行分析,以全面了解考生的情况。
5 实施分层教学管理法
针对考生课程基础差别大的特点,中心出台政策组织实施分层教学管理。对基础较好的考生提供一般的考前服务包括:指导考生利用复习资料进行复习、组织参加考前模拟测试、提供便利的答疑服务;对基础一般考生提供强化的考前服务,内容在一般的考前服务基础上增加每门课程6-9次的面授辅导;对基础不好的考生,除在考前提供上述的服务之外,利用该中心开设的社会化英语培训的优势,免费提供基础英语培训服务。分层教学管理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考生的问题,保证了教学质量,是网络统考高通过率的有力保障。
6 增强学生的考试意识
中心针对远程学生普遍工学矛盾突出的情况,加强了对考生的促学服务,增强了考生考试意识。采用以下办法:
利用QQ组建统考考生群。由于该群成员的基本特征的一致性――复习迎统考,从QQ聊天的内容上看,85%以上的聊天记录与统考有关,使该群的考生强化了考试意识,有效地促进考生的迎考积极性。
利用手机短信。根据中心学生100%有手机的情况,中心开通手机短信群发的业务,实时统考有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在考前一定时间对考生发送统考时间倒计时提醒。手机短信提醒大大增加了考生的参考意识,提高了考生考试的紧迫感,激发了考生复习迎考的动力。
7 重视考前模拟测试
中心十分重视考前模拟测试,将组织考生考前模拟测试作为提高统考通过率的重要方法。根据统考机考的特点,在每次统考前一周左右时间,中心组织考生到机房进行考前模拟测试,模拟测试有二名以上辅导教师到场服务,随时解决考生在模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模拟测试结束后,由辅导教师对模拟测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讲解。讲解内容包括考试环境与考试内容。考试环境问题讲解使考生熟悉了考试环境,解决了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试内容讲解,使考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复习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策略的调整,提高自己复习效率和复习效果。
五 结论
从海宁中心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到,加强支持服务是提高网络教育统考通过率的有效方法。只有形成全社会重视网络教育统考的氛围,建立由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试点高校、学习中心构成的网络教育统考支持服务体系,为考生提供完善的统考支持服务,才能提高网络教育试点高校的统考通过率,进而提高网络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国网络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尧学.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调查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04,(8):18-23.
[2] 罗筱.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中心的发展现状考察[J].现代教育技术,2009,(1):87-91.
[3] 周蔚,纪河.成人远程学习者特征与学习支持服务策略[J].成人教育,2006,(9):10-12.
[4] 牛健.谁是远程高等教育的学习者[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3,(4):7-10.
[5] 张训锋.试论远程教育中辅导教师的定位、职能和素质[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24-26.
[6]郝成义.在十六字方针指导下发展网上人大[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