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时间:2023-03-08 14:52:13

导语:在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第1篇

 自私心理,指的是言行举止只考虑自己本人的利益,只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而没有从大局和集体利益着想。这类学生中,有些能立志升学深造,希望干一番攀登高峰的事业,他们自探能力和自学精神很强,能尊师守纪,勤学苦练,但因经常埋头学习,往往集体观念比较薄弱,甚至于对集体工作漠不关心,只为个人的前途、个人的利益着想。

对于这类学生,既要发挥其学习上的积极性,更要抓住尊师守纪听从教导的特点,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能以其优秀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去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成为关心集体和关心他人的带头人,达到既帮助别人又改造自己的目的。为此,我首先在全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认识到集体主义是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人们相互关系、人们对待集体、对待国家的基本行为准则,具有良好集体主义精神的学生,一切言行应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然后我根据他们的特长和意愿,分配适当的工作,让他们管人,同时受人管,让他们去处理集体中的人际关系。以逐步培养社会主义责任感,把“自我”融入集体的“大我”之中。小李是班团支部书记,学习成绩优良,处事公道,在同学中有影响,班干部愿意倾听他的意见,但他的思想顾虑较多,不敢与不良现象作斗争,对一些违纪事件未能大胆制止,事后亦不敢如实反映。我便注意指导他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布置任务,及时检查;有了点滴成绩,表扬他;出了问题,我为他承担责任。于是他主动大胆工作,不仅惜时、刻苦拼搏、成绩优秀,而且处处关心集体,为建设“团结、友爱、求实、进取”的班集体出点子,还组织团员开展活动,积极协助班主任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班集体荣誉联系在一起,在他的影响下,全体班团干通力协作,全班同学共同拼搏,在学校举办的田径运动会和节上,大家齐心协力、勇于进取,敢于与强手比高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上学期末,该班团支部被评为三水市“先进团支部”,该班被评为年度学校“文明标兵班”。小李同学自己也被评为“优秀团干部”。

二、激发学习热情,克服保守心理。

第2篇

一、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及学习心理障碍的产生

随着初中升高中比例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同学不同程度地感到物理比较难学。作为高中生,尤其是高一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一年级,是学生探索物理学习方法的过度时期。

高一阶段教材的重点集中在高一上学期,教学内容和研究方法与初中相比都有“突变”,高中物理一开始就学力学,尽管教材一再降低难度,但高一力学确实还存在较大坡度,从高一新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来看,主要还是由直观到抽象,由局部到整体,由静到动,由浅入深的。先讲动力学,学生除了要理解牛顿三定律的内涵以外,为了实际应用,还要熟练掌握隔离的思想方法,受力分析的思想方法,合理建立坐标系正交分解的方法,以及由力的本质到运动的表象或由运动的表象再到力的本质的研究方法等等。特别是高一物理运动学三大公式的变换与动力学结合的计算,联立方程的求解,一下子把物理由定性的描述推向定量的讨论,这样难点较多,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而言,认识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梯度有些大,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

二、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障碍

物理学习心理辅导必须遵循心理咨询原则和心理教育原则,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准确的内容,恰当的组织形式,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而这些因素之间既具有密切的联系性和互补性,又具有一致性,共同制约学习心理辅导工作,使之为物理教学服务。

(一)面向全体学生,正面积极引导。

教师辅导的目标应是使全班学生都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所以,教师的物理学习心理辅导必须面向全班学生。首先消除全班学生共同的学习心理障碍,再消除个别的、部分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排除畏难情绪,针对个别最需要辅导的对象,进行个别或小组辅导,让每一个学生都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二)端正心态,定好角色,选准目标,科学辅导。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疗法和班杜拉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必须善于创设和谐的学习心理辅导氛围,善于开展学习心理辅导工作,能动地激活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让学生自己去认识自我,找回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使学生的本我为物理学习提供必要的原动力,诱导学生的自我既禀承超我的要求,又汲取本我的力量,从而适应学习,保持健康的学习心理。

(三)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相互辅导作用。

一方面,每个班都有一些物理学习心理健康甚至素质还较高的学生,教师又在不断对不健康的心理进行疏导、矫正,使之健康;另一方面,学生间本身就有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传统,所以他们一般都有能力辅导身边有物理学习心理障碍的同学,尤其是那些受益于老师辅导的学生,只要教师再对他们加以点拨并营造出合适的氛围,他们就能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许多有物理学习困扰或其他障碍的学生就能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下进行优化自己的学习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心理。教师通过心理辅导,消除学生的物理学习心理障碍,使那些不愿学的学生变得想学,不会学的变得会学甚至善学。

三、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大多数学生认为,物理与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物理。但在学习中又觉得物理课本枯燥、物理难学。如何解决物理枯燥难学,从中学物理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在教法的运用手段上必须考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基础。当学生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内容时,在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上就会得到某种满足。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如学习力学常见的三种力后,研究自行车的学问,分析集贸市场上的“八两秤”。学习失重和超重时,通过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物理教学中,涉及的物理现象或问题常常是生动、新奇的,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物理教学中还要注意发掘有一定难度、需要思考的有意义的内容,使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强化和升华,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动”起来

中学生对知识的追求比较强烈。他们要求了解与生活有关的物理知识,这些问题间接或直接与物理知识有关,这些知识又与生产、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充分利用这种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生活和实践中的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体会到所学知识很有用,激励他们的求知欲望。

四、讲清讲透物理概念

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培养能力首先要讲清讲透概念。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来龙去脉。

首先,教师应当创造条件,使学生在了解大量的物理现象,观察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对有待研究的事物有一个较深的印象。

其次,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所观察到的一系列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形成概念,用准确的、简洁的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给出准确的表述或定义;并指出所定义的概念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最后,通过与有关,相近概念的对比,以及进行适当的练习应用,来巩固、深化概念的目的。至于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方式、选取哪些具体事例、选择哪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则应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总之,要教好、学好物理,首先要在理解物理概念上下工夫,帮助学生理解每个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第3篇

(中山市技师学院广东中山528400)

跨栏练习不但需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对心理方面也有特殊的要求。实践中有些素质较好的学生,由于他们缺乏应有的心理训练,影响了跨栏技术的掌握。为了促进跨栏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尝试,把运动心理学的认识过程动用到跨栏教学的实践中,对跨栏教学中的主要心理障碍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 克服跨栏步中心理障碍的训练方法

正确跨栏步的技术应该是“三快一准”,即起跨落地快,攻摆上栏快,下栏着地快,起跨点和落地点要准。这个阶段学生的主要心理障碍表现为:(1)怕栏高、怕碰栏、怕起跨点远、犹豫不决,致使跨栏步的技术变形;(2)思想紧张,导致跨栏步动作僵硬,上下肢配合不协调;(3)急于求成,导致跨栏为跳栏。为了克服这些不良的心理障碍,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予以排除:

1、 不断强化栏感,克服恐惧心理。“栏感”就是对栏的所有特点与属性的精细感觉,是跨栏跑技术教学首先应解决的问题,其目的在于使练习者准确感受人与栏之间的关系,逐渐消除害怕心理,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从简单的过栏动作感知到复杂的空间、时间感觉;从建立分解动作到形成完整技术的表象,直至建立“栏感”。通过自我暗示的头脑里影像轨迹加深体会动作的表象和用力感觉。

2、 激发正确动机,克服感情障碍。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良好动机和强化“栏感”的训练很好地统一起来。

3、 减少伤害事故,增强心理素质。在跨栏教学中,由于初期学生动作不熟练,往往容易碰伤摔伤,这样往往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尽量避免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坚持练好基本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大量跨越器械(如鞍马、跳箱)的专门练习,以消除学生因受伤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同时还要经常教育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碰栏,首先要懂得在练习中碰栏是不可避免,碰了栏,要认真对待,仔细分析碰栏的原因,认真改进栏的技术,伤害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二、 克服栏间跑中心理障碍的训练方法

栏间跑技术的特点是重心高,频率快,节奏感强。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主要心理障碍是对三步过栏缺乏自信心,往往表现出不敢发挥正常的速度,拉大步、捣小步、或跑到栏前急停等现象。虽然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从学生本身来说,最主要的是他们不善于进行自我分析,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能力。为了克服这种不良的心理,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手段:

1、 树立自信心,建立栏间跑三步实际距离的正确概念。在练习时先让学生测定自己平跑的正常步长和过栏后起落点的距离,然后再对数据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

2、 降低练习的难度和强度,培养栏间跑的节奏感。降低和强度可适当地降低栏架的高度,缩短栏间距离跑三步或拉长栏间距离跑五步过栏。

3、 按事先划好的标志线跑,帮助学生确立适宜步长的感觉。培养其动作的连贯性。

4、 强调摆臂动作的作用。在教学中摆臂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一环,但在实际过栏时合理的摆臂是能够维持身体在空中的平衡;在栏间跑中快速的摆臂又可以提高步频和弥补栏间步长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跑速。

三、 克服全程跑中心理障碍灯训练方法

第4篇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障碍;策略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在考试中能否正常发挥的因素主要有知识储备、应试技巧和考试心理障碍等因素,但在现代考试中,教师和学生重视的只是知识的储备和应试技能的培养,而对考试心理障碍方面的因素则往往予以忽视。实际上,特别是在竞争性很强的重大考试中能否取得成功,不但取决于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储备程度,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考试心理技能方面的训练和准备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考试心理障碍的表现

心理障碍之一:考试焦虑症。据专家们的研究,焦虑导致的是心理的压抑,对学生来说,对考试的过度焦虑可能会导致心理紊乱,使人既不能清晰思维,也不能集中于考试内容。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对于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顺利地行学习与考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障碍之二:缺乏自信心。这种心理障碍有以下几种表现:1.带着失败的心理进入考场。通过研究发现,一些中下等学生在考试之前常常会出现这种思维状态:完了!这次考试肯定很难;完了,这次肯定又考不好!人还没有走进考场,就在心理上、意志上彻底失败了,那么其结果可想而知,很可能会导致考试的彻底失败。2.不相信自己是正确的。一些学生在考试时常常有这样的想法:我这题大概做得不对吧!做一题,这种念头就闪现一次,题目做得越多,这种念头就越强烈,因而越发觉得心中没底,便产生紧张的情绪,导致考试的失败。

二、考试心理障碍的应对策略

从整个大的社会环境来说,我们国家应该号召人们极力改变陈旧的人才观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改变原来的人才评价机制,为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外部环境。社会、学校、家庭都要向中学生减负,不要向他们施加太多、太重的压力,而要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发展。

从学校角度讲,班主任和授课老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克服考试心理障碍。1.要使学生明白考试心理障碍的存在。心理障碍的表现以及心理障碍是如何形成的。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把这些问题详细地分析给学生听,使他们有初步的认识。2.班主任要做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调工作。教育工作并非只是由学校单方面来完成的,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要消除学生的考试心理障碍,家庭就必须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第5篇

【关键词】跨栏跑 心理障碍 心理训练 成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8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9-0097-02

【Abstract】Learning technical actions of hurdling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There into, psychological factors are the direct impact on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Through the survey we found that: when students of Guangzhou Industry & Trade Technician College learning technical hurdling, the majority exist psychological barriers, major psychological barriers such as tension, fear, fear of a column, timid, and so on. Solving the psychological barrier of students mainly through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barrier of different students, use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to enhanc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Hurdling.

【Key words】Hurdles Psychological barrier Psychological training Reason & countermeasure

一、前 言

跨栏跑是体能、技能、心理能力高度结合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有出色的身体素质,完美的动作技术,更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心理障碍是学习与训练中的一大难题,因为“怕栏”的心理障碍对不同水平的运动员都存在,只是害怕的程度和内容不尽相同而已,这种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训练任务的完成。因此,及时有效地防止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调整和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是学习跨栏跑的重要环节。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06机电与数控高级①、②、⑥班(3年)。

2.研究方法

(1)现场观察法。在教学的初级阶段、改进与提高阶段及考核阶段,观察学生的外部表现,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语言。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练习时,观察并注意学生的语言来分析学生心理状态;②神色。教师在讲解、示范和布置练习任务时观察学生的神色表现;③行动。观察学生实际行为来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

(2)心理访谈法。对“怕栏”心理较严重的学生进行走访和面谈,并记录、整理学生“怕栏”的内在心理活动。

(3)问卷调查法。根据观察与访谈所获得的信息设计并发放“学习跨栏跑时心理障碍的问卷调查表”让学生不记名填写。内容包括:学习兴趣、情绪、态度、心理障碍等方面,共发出130份,回收112份,有效回收率为86.2%,其中收到男生问卷75份,女生问卷37份。

三、结果与分析

1.调查结果分析

(1)通过调查分析,学习跨栏跑技术所存在的紧张、恐惧、怕栏、心慌意乱等心理障碍占总人数的55.3%,见表1。

由表1可知,存在紧张、恐惧、怕栏、胆怯的心理障碍的就有7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5.3%。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有精神方面的如意志簿弱、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或者有碰痛、摔伤等等,还有外来因素等等。

(2)通过调查发现,心理障碍在跨栏学习过程中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客观上增加了教学和训练难度,见表2。

由表2可知,心理障碍在跨栏学习过程中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普遍性,客观上增加了教学和训练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运动技术的形成规律和跨栏跑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影响学习效果的内在因素,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有效的训练方法,方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2.“跨栏步”学习中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跨栏步技术由起跨攻栏、腾空过栏、下栏着地三部分组成。现代跨栏跑技术已呈现出向“远起跨、近下栏”方向发展。跨栏步是整个跨栏跑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跨栏步技术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跨栏跑技术的好坏。

(1)学习“跨栏步”时产生的心理障碍的成因

1)学生跨栏起跑前两眼盯住栏架、两腿发抖;起跑时蹬踏无力、助跑时神色紧张时由于看到栏架及心跳加快、心慌腿软、心理胆怯、不敢过栏的心理障碍所导致。

2)学生上栏前速度明显下降、捣小步;攻栏时犹豫不决、缩手缩脚是由于难度太大、再加上身体素质差、怕跨不过去的心理障碍所导致。

3)学生跨栏时高跳过栏、或用手推栏架;躲到一旁、回避练习是由于难度太大、害怕碰栏摔倒受伤的心理障碍所导致。

(2)克服学习“跨栏步”时产生心理障碍的对策

不断强化“栏感”克服恐惧心理。所谓“栏感”就是对栏的所有特点与属性的精细感觉,其目的在于使练习者准确感受人与栏之间的关系,逐级消除害怕心理。使学生从简单的过栏动作感知到复杂的空间、时间感觉,从建立分解动作形成完整技术的表象之间建立“栏感”,与此同时,我们还结合念动训练来建立“栏感”。通过自我暗示,在头脑里加深体会动作的表象和用力感觉。、

克服恐惧心理方法如下:①利用自然姿势让学生跨过橡皮筋。开始时,教师不讲解任何过橡皮筋的技术,先让学生用自然的姿势越过60厘米高的橡皮筋,然后慢慢逐步将橡皮筋高度升至70厘米,模仿跨栏动作过橡皮筋,允许学生出现并脚跳过或单脚起跳跨过等多种姿势,让学生大胆跨过障碍,慢慢克服恐惧心理,相信自己有完成跨栏技术动作的能力;②跨越皮条跑,在教学中,将两个栏架中间拉一条50厘米高的橡皮筋代替栏板,让学生沿着跑道跨越过橡皮筋,让学生没有碰栏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待学生熟练跨越过后再逐渐加高橡皮筋的高度,使学生逐步消除跨栏恐惧。

(3)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信心

1)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通过跨栏的教学与训练,发现高级班的学生在学习跨栏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技术动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髋关节和膝关节的柔韧性及灵敏性比较差导致的。因此设计相应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髋关节和膝关节的柔韧性及灵敏性。

髋关节的柔韧、灵敏性训练可以采用纵劈叉、横劈叉、正压腿、侧压腿、跨栏坐、肋木架上的摆臂练习、各种摆腿、大幅度的对墙攻栏练习以及前后转髋练习等,只有通过长时间和大幅度的刻苦训练,才能提高髋韧带的柔韧性,才能保证学生做到跨栏步动作到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膝关节等其它关节的柔韧、灵敏性训练,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增加体能训练,如辅导学生利用跳绳、双脚跳栏架、台阶跳、负重跳等练习提高各关节的灵活性、弹性及爆发力。

跨栏跑教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在跨栏跑学习前最好先安排短跑、跳跃等田径项目的训练,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在跨栏跑学生中继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要注意跨栏跑的专项素质练习,如提高踝关节的支撑力量,发展髋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增加大腿后群肌肉力量和弹性等。通过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跨栏跑的信心。

2)激发正确动机克服情感障碍

教学练习中,当学生出现错误动作或挫折时,教师应适时地给予学生安慰和鼓励,积极引导他们正视失误,耐心细致地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帮助他们及时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及时肯定和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将他们更大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使之忘却畏惧,进一步认识技术动作。

同时在教学训练中,应该培养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兴趣和形成动机的,人活动的目的越明确、越深刻,意志就越坚强,因此,学习的目的和动机是激励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因。只有当动机和强化“栏感”的训练很好地统一起来,才能克服情感障碍。

四、结 论

首先,学习跨栏跑主要存在紧张、恐惧、怕栏、胆怯等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训练任务的完成。

其次,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是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心理障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跨栏跑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本校的学生跨栏运动技术水平。

最后,针对跨栏跑学习中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深入细致地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帮助、鼓励及发挥群体作用,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消除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 黄静珊.跨栏教学中克服学生心理恐惧的实践性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3(2)

2 叶丽玲、王 霞.浅谈跨栏训练中运动员的心理障碍及其排除措施[J].四川体育科学,2007(01)

3 谢庆华.试论跨栏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成因及消除方法[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2001(02)

4 卢 钢、郑仁兰.浅谈影响跨栏跑教学的心理障碍及调节[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02)

5 王钦若.浅析跨栏跑教学中产生“惧栏”现象的原因及对策[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1997(02)

第6篇

一、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成因分析

(一)造成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生理因素

相比其他学科的学习,体育运动的学习具有特殊性:在整个教学活动和练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大脑思维和身体有机结合,才能更加标准、成功地完成动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体育运动对学生身心的有益作用,达到体育锻炼的最终目的。因此,生理因素是造成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一大因素。不同学生的运动负荷不同,且都有一定限度,运动负荷过量会对学生造成运动损伤,进一步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体能状况,惯性产生对体育运动的恐惧和抵御情绪,导致心理障碍。女生在生理期不适合做较激烈的快跑、球类运动等,而一些学生本身身体素质的确不好或是伴有一些疾病,限制了学生的活动范围和程度,必然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造成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心理因素

如今,中专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学生从小在父母全方位的照顾和宠爱之下成长,几乎不进行“累人”的活动,且很容易形成浓厚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能正视自己。因而在课程上学习“可有可无”的体育运动时,学生不能持有正确的态度来面对体育运动,怕苦怕累,在老师让进行自行练习时偷懒甚至逃课。

与此相对应的,一部分学生则是因自卑心理造成了体育运动的心理障碍。这些学生或是因为自身身体条件不够优秀,害怕自己不能把动作做到位而惹来同学的嘲笑;或是因为学生因来自较偏僻地区的中学,没有接触过中专学校里的一些体育器材或场地而感到自卑;或是因为中学以学习文化课为重中之重,体育运动进行地很少甚至没有,导致初中和中专体育运动学习脱节,因而产生心理障碍不愿意去参与体育运动的学习。

还有一部分学生比较特殊,他们之前可能十分喜欢热爱某项体育运动,但因曾经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生理或心理的伤害,从而对体育运动产生抵抗心理,长时间则会导致心理障碍。

更为普遍的心理因素则体现在学生没有足够坚定强大的意志品质,对稍有难度的体育运动的危险性过分夸大,如摔跤、柔道、武术等,过大的心理负担,导致他们不敢尝试进一步的深入,如此恶性循环下就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

(三)客观条件的影响

体育运动不同于其他学科,大多数体育运动项目需要在室外或特殊场地进行。在室外或特殊场地进行,天气、场地、体育运动器材等许多因素会影响到体育运动的开展。良好的运动环境不仅是保障学生在开展体育运动时不受意外伤害的基本要素,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和开展体育运动兴趣的基础设施条件。

二、如何克服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

(一)培养和端正学生学习目的及动机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更是解决学生体育运动障碍的第一步。老师应改变教学模式,改善课堂氛围,通过轻松而有趣的课堂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端正的学习动机,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并意识到体育运动的好处和乐趣,为培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奠定基础。

(二)加强体育理论学习,科学制定运动负荷

实践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小接触的体育运动学习没有建立系统的理论,很容易在此过程中产生误解,并发展为心理障碍。因此,中专学校的体育教师要安排定量的体育理论学习、安全和保健教育,让学生能大体了解各类体育运动所属范围的划分,学习如何在不同年龄段和学习时期、不同的场合保持良好的体育运动心态。在此基础上还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避免造成学生机能损伤。

(三)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自我意识

对于上述缺乏正确自我意识的学生,老师应该时刻关注,及时给予心理帮助,最好能够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心理教育。老师需要对不同的学生在合适的时机,针对其特殊的个性心理特点,疏导学生思想,从而增强学生的意志,激发或唤醒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产生积极影响。

(四)改善客观条件,加强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

学校应该提高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增设一些必要的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增进体育设备和器材,为体育运动的开展奠定硬件基础;定期检查、维修场地、设施及器材,排除潜在安全隐患,最大程度降低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受到伤害的可能性。此外,学校还要为体育教师提供机会进修专业知识及与心理健康有关专业知识的机会,能预防、更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

第7篇

【关键词】学生在体育课堂;克服心理障碍

一、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运动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课堂练习时由于学生受周围环境、场地器材、本身性格、身体素质与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和影响,而表现出各种不同消极的心理状态与行为。练习中缺乏信心,总觉得不如他人,故往往造成精神不集中,对批评或表扬漠不关心,练习时总想蒙混过关。练习中缺乏清醒认识,易受他人影响,只是机械地模仿动作,心不在焉,有意无意地随众练习。练习中缺乏激情,能遵守练习的要求,服从老师的指挥,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保守中求稳为荣,竞争心理不强,不愿过多显示自己,即使有能力也不愿炫耀,同样阻碍了正常体育训练。练习中紧张、拘谨,怕当众出丑因而练习时特别小心,生怕受伤。但他们追求练习成功的心理又无法控制,生怕“落后”,只能勉强练习,心理状态不平衡。练习中怕苦怕累,夏天怕晒,冬天怕冷,总是缩在一旁,能逃避的就逃避。他们在家中多是娇生惯养,养成四肢不勤,懒于活动的习惯。而要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就必须从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入手。

二、把握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小学生年龄一般在6―12岁。在这段时期,他们的身体组织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骨骼在急速生长,手、脚,特别脚骨长得最快,胸骨横径在加宽,女孩子的胯骨也在增大。肌肉随着骨骼的变化而发达起来。心肺迅速增大,特别是心肺容积和血管容积、以及肺活量,都较出生时增长了近一倍。由于心肺容积增大,使他们有更大的可能性从事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但是,与成年人相比,他们的骨骼、肌肉成长尚未健全,心肌收缩力量较弱,心脏的神经调节机能还不够完善。总的来说,从生理机质上看,他们与成年人相比仍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注意的。

正确地把握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帮助他们克服和消除运动心理障碍的重要前提,因为从体育锻炼的心理素质要求来看,开朗活泼、勇敢参与、积极进取,才是一个成长良好的人所应具有的,任何的消极、被动都无利于人的正常身心发育。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人格、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体育运动对于他们的成长无疑是极端重要的。

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消除运动心理障碍

围绕学生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心理障碍的问题,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能视此为小问题,或个别现象,而不加以重视解决,更不能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采取简单、粗暴的公开批评,因为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非但阴影无法消除,反而会有扩散之危险。

所谓点面结合地抓,那就是要让学生普遍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教师每学期都应坚持上一两节,甚至更多一些理论课,从道理上向学生们宣讲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发育、智力发展、性格形成、精神陶冶等方面的意义;讲世界体育的发展;讲今天我国体育的伟大成就等等,以此激励广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另外,在每堂新授课也不妨结合体育界的新人新事,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然而,只是面上的工作还不足以消除部分学生的运动心理障碍,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具体到每个具有心理阴影的学生身边,了解造成他们运动心理障碍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加以心理疏导。

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于消除学生运动心理障碍是极有效果的。因为对于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运踊能的差别在后天培养上的差别还不是非常明显,成绩的高低,关键问题乃在于心理的影响。但是对于一些学生仅有心理疏导还是远远不够的,更要通过在练习中确保其动作的正确性、安全度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第8篇

一、心理障碍造成两极分化

心理障碍是分化的重要原因。造成学生分化的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中学一年级学生对母语的语言、语法、词汇相当熟悉,当他们接触一门与母语表达方式迥然不同的新语种时,由于两种语言的三要素相差甚远,在接受目的语教育时,心理上产生一些障碍

这种心理障碍首先表现在语言转换过程的不适应:汉语为方块字,英语为拼音文字;汉语的字有四声,英语每个词有重音,且有连读、失去爆破、辅音同化等方面的问题;汉语的词基本上是双音节,而英语每个词的音节不一。初学者没有掌握目的语的这些特点,一部分学生常常是用学习汉语的规律来指导自己学习英语,因而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所以,初学者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他们不断克服这种旧的认知习惯,建立新的认知习惯,克服母语的干扰,不断扫除心理障碍的过程。这个过程过渡得越快,外语学习效果就越好;难以克服,则掉队。

2.教师对如何克服学习的心理障碍研究不够,指导跟不上去

由于教师不掌握学生心理障碍,单从技术(知识和技能)上指导,矢不中的,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方法的不力,使这些本来可以争取过来的“同盟军”,没有争取过来。掉队生队伍的不断扩大使掉队生在心理上也得到“安慰”。他们觉得既然有这么多人都不学英语,我何必勉强跟着学,我倒不如把这个时间用到数学、语文上,用到这些学科上还能有点效果,用到英语上是白费时间。这种情绪一旦在班里蔓延开来,甚至会影响到一部分“意志不坚定的”中等学生。

3.现行中学英语教材每节课的份量很重,对听说技能要求较高

听说能力的培养也和读写能力的培养一样,不能单靠听、说这两项能力的训练就能使学生获得,还要其他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辅助才能培养出来。在课堂上教师既要讲,又要引导学生练,还要考虑如何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等问题。由于教学内容多,时间紧,很多学校甚至完不成课时教学计划。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的学校采用加课时的办法,有的采取赶进度的办法。加课时导致学生负担过重,赶进度造成学生消化不良。加之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贪玩,不大动脑筋研究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没有及时解决,成绩便出现下滑。

4.教师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使落伍的学生更加不适应

有的学生既已掉队,这已说明教师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不为这部分学生接受,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和跟上队的学生比拉了一大截,要让这部分学生赶上来,不能只给他们“吃大锅饭”,要给他们“开小灶”,他们需要个别帮助。

所以,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必须给他们以特殊的照顾,用特殊的方法,其中包括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在内。

5.有的学生已抱定初中毕业后不继续升学的打算,他们觉得不值得在英语学习上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此部分学生不好争取。但毕竟是少数,他们的影响力在学生中不大。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后协同班主任去做这些学生和他们家长的工作,多给落伍生讲一些身边有远大志向的学生的事例来开导他们。有的落伍生就是在一念之差的驱使下索性和英语“告别”的。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做些个别工作,使他们回到学习英语的队伍里来。

二、贯彻大纲不够全面准确

克服心理障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是防止大面积掉队的重要措施:全面、准确地贯彻教学大纲,对防止大面积掉队有重要意义。

大纲把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学目的定为打好初步的基础。把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视为实现真实交际的准备阶段,而不是要求学了英语立即用英语去进行真实的交际。

中学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这就是在初级阶段要重视听说训练,在高级阶段要重视阅读训练。在初级阶段如果不抓听说训练,学生把英语学成聋哑英语,在后两个阶段便无法学下去。初级阶段重视听说训练并不意味要放弃读写训练。一些学生在初级阶段往往练了嘴皮子,但在学的时侯没有入脑入心,一动笔,则“全线崩溃”,因而落伍。

现在不少中学的英语教学迫于升学的压力,不是按大纲要求进行教学,而是跟着升学考试的指挥棒安排教学,即考什么教什么,暂时不考的项目(如语音、会话等)受不到应有的重视。大纲虽然提出考试应包括笔试和口试两部分,但因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没有解决,在一些学校,口试尚未纳入英语考试的轨道上来,因而使这些学校在教学上对听说训练在表面上重视,实际上重视不够,措施不够得力;加之中学班大,学生多,教师照顾不过来,造成了当前英语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大面积掉队。当然,还有一些学校教师教学质量不高也是一条重要原因。

第9篇

关键词 心理障碍 大学生 处境分析

作者简介:欧阳敏,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

当前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大学生将要面临着就业、婚姻、家庭等诸多问题,从而给其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容易引发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通过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着20%左右的心理障碍爆发率,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加强对于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处境和权益保护工作研究势在必行。

一、当前心理障碍大学生的障碍行为表现

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开始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点,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压力,同时由于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开展不足,造成了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处境不佳。下面详细分析心理障碍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的不良行为:

(一)环境适应障碍

大学生在高中时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享受着良好的物质生活,而进入大学之后要开始独自生活,同时大学是个陌生的环境,面对这新的集体和同学,同时大学学习方式的改变也造成了大学生在环境适应当面面这着障碍。学生要摆脱之前对于家长的依赖,必然会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应,从而造成生活中存在着忧虑、紧张的心情,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甚至会和集体内的成员发生冲突矛盾。部分大学生由于摆脱了家长和老师的束缚,在当在大学生活中面临着不顺时,就会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中,也会造成对于大学环境的适应障碍。

(二)自我定位的障碍

大学生经过高中时期的学习之后进入到大学生活中,而大学都是同等水平学生的汇聚,因此很容易造成学生优越感和自豪感的消失,部分学生由于不能在同龄学生中获得明显的优势,就会造成自尊心的挫伤。再者大学生活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部分学生由于没有独特的专长爱好,不能在大学生活中脱颖而出,也会对自我的信心和意志力造成损害,这些都是学生自我定位不恰当造成的。部分学生甚至对比自我优秀的同学产生敌视和嫉妒的心理,甚至由于自我定位障碍而刻意去忽视人际关系的培养,长时间的脱离群体生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性格的孤僻和极端。

(三)人际关系的障碍

大学生生活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大学生活来提高自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大学生活中可以接触到不同性格特点的同学,通过与同学的相处可以培养自我的处事价值观,同时也能够形成自己固定的交往群体,这对于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部分学生由于沟通能力较差,性格存在缺陷,就会有利于正常的生活交往中,甚至会和同学产生较为严重的矛盾。对于极少数缺乏社交基本经验和技能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社交的经验不成熟,极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陷入孤立的境地。

(四)抵抗挫折的障碍

大学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措施,例如学习成绩不佳、家庭原因、恋爱问题、朋友交往问题等,这就需要大学生有良好的抵抗措施的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从悲观挫折的环境中走出来。但是部分大学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没有经历过失败或者变故的打击,因此在困难和挫折面前难免会出现暗焦虑、自卑、失望、烦躁的心态,抵抗挫折能力较差是当前大学生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五)就业压力心理障碍

当前随着社会竞争逐渐激烈,大学生面临着残酷的就业压力,一些就业前景并不如意的大学生被就业压力所困扰,表现出焦躁不安的情绪,影响了其正常的学习,同时部分大学生在填报志愿时遵从家长和老师的建议,选择了一个不甚理想的专业,部分同学把专业上的差距过度放大,从而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排斥心理,从而失去了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造成了学习成绩的落后,甚至会产生退学等不良的心理情绪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剖析

大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专业性人才,同时家长对于大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自身性格情感不成熟也会导致不良心理情绪的出现,从而引发了心理障碍,下面详细阐述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一)应试教育存在弊端

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培养,忽视了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青少年还处于情感并不成熟的阶段,对于挫折和困难没有足够的认知,从而不能以正确的形式来对待困难和措施,同时学校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从而造成心理障碍的形成。

(二)家长期望过高

家长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不可避免的会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大学生要在学校中取得良好的表现才能够达到父母的期望,因此一些大学生长期处于精神状态紧张的状态,不能够轻松的面对学校中的学习竞争压力,一旦学习成绩不佳就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

(三)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

大学生都享受着优越的物质条件,同时在家庭中享受着父母和长辈的宠爱,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的性格中出现了任性和偏激,同时其生活和学习独立性较差,尤其是缺乏对于挫折的抵抗能力,一旦面临失败就会怀疑自我,不能正确面对面对困难,而一些学生则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其他同学的竞争,从而造成了人际关系交往障碍。 (四)社会竞争激烈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人才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同时当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和就业体制的改革造成大学生没有“金饭碗”,这些状况都造成大学生社会地位的下降。激烈的社会竞争也给学生带来了心理负担,造成其就业心态的失衡。

三、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其抵抗挫折的能力,这也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关键。因此学校在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设立心理疏导和心理素质培养工作机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面临着问题,同时要把预防心理疾病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开展心理教育、心理疾病防治、心理素质培养等教学工作,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帮助学生实现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实现全面教育。在克服心理障碍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挥自我教育功能,提高自身对于困难挫折的认知水平,激发其克服困难的潜力,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同时要引导学生发掘合理有效的焦躁、郁闷排解方式,使学生能够自我的调节情绪、控制情绪,培养自身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突破心理障碍的困扰。

(三)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阶段能够为学生建立人际关系网络,同时也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都是在宿舍和班级的小团体内学习和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宿舍和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学校要在课程中引入人际交往课程,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学生应当宽容大度,对于生活和学习中的误解和分歧,要及时进行沟通,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四)开展心理健康咨询

良好的心理健康咨询可以有效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避免学生思想的逐渐极端化,因此学校要健全心理健康咨询,对于表现出不良情绪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为其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解决其后顾之忧。同时要保障其合法权益,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治疗方式来实现其全面发展。

四、心理障碍大学生权益保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