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施工技术管理论文

时间:2023-03-08 14:52:27

导语:在施工技术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施工技术管理论文

第1篇

1.1施工界面管理

施工界面管理是机电施工技术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是指机电设备在建筑工程当中的表面工程,以机电设备安装和机电工程施工等内容为主。随着机电设备功能性越来越强,所以其安装难度与界面也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机电子系统和机电设备及智能系统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其工程界面也非常之多,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机电子系统建设负责人来进行会议研讨,建立起报告制度和施工界面管理协调措施,并用书面形式将其记录备案。

1.2施工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直接影响着机电工程的施工完成时间,并且会对机电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做好施工进度管理对于机电施工质量及施工技术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在进行施工进度管理过程中,其管理内容较为广泛,例如施工人员的组织、设备的选择、土建工程以及弱电工程等。为了更好的实现对上述内容的有效管理,使其能够顺利完成为施工进度的加快提供支持,必须要分别建立起施工进度表,对其施工行为及进度控制进行检查与管理。在进行施工进度表表的设置过程中,必须要按照施工顺序来进行进度定制,这样才能保证进度表的科学、有效。就拿弱电工程来说,其进度表的内容及顺序应该以如下顺序进行:弱电工程进度表:设计安装图→管线施工→材料、设备验收→安装设备→设备调试。

2机电施工技术管理

2.1弱电系统施工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当中的机电功率会根据不同的用电需求而有所调整,在这种情况下≤220V/50Hz的电力都被称之为“弱电系统”。弱电系统是建筑工程机电系统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负责建筑工程当中载有数据、图像、语音信息的用电传递,例如电话、计算机、影碟机等。除此之外,其还负责国家规定的低电压电能设备的供电,此类设备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楼道应急照明灯、门禁系统等。在进行弱电系统安装过程中,机电施工企业必须要先对建筑工程有一个全面、系统、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为合适的弱电系统来进行安装。在建筑工程机电安装过程中,弱电系统设备具有昂贵、施工工期短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安装过程中,为了按时保质的完成弱电设备的安装,必须要实现做好管槽的安装,除此之外的设备则都应在施工后期进行安装。另外,对于施工方法、线缆选择、设备间距设置等内容都必须要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不同弱电设备的电线要进行分类标识,施工完成后还必须要做好各方面的测试,保证其安装施工质量。

2.2电气系统施工技术管理

电气系统也是机电设备安装当中的重要部分,电气系统的施工技术管理内容十分广泛,例如施工图纸、场地、人力资源、机械设备的选择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由于电气系统的安装十分复杂,所以在进行安装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对各个环节的管理,保证每个细节的施工及安装行为都是科学、可靠的。除了要保证好电缆质量的基础上,对于电缆的预埋工作也必须要细致进行,通过电缆型号的统一划分与整理,实现对电缆清晰、正确的管理,避免电缆分类混乱,任意叠加情况的出现,影响其功能性。在施工过程中,如若发现施工图纸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处,那么必须要作好记录并与设计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做好对电气设备的合理变更。在对桥架、母线进行安装时、必须要先做好支架的安装,支架必须要使用专门的支架,线槽的支架可以使用角铁支架,而线管支架直接安装在墙上或楼上即可。在安装支架时,一定要保证支架的牢固性,各固定点之间的距离要匀称,保证其受力的均匀性,线管拐弯处的曲径要大于管外径的6倍。电缆管曲径则要大于管外曲径的10倍,并将管外缘做出喇叭形状。

3总结

第2篇

小湾水电站位于云南省西部南涧县与凤庆县交界的澜沧江中游河段,系澜沧江中下游河流规划八个梯级水电站中的第二级,小湾水电站导流隧洞进口围堰堰外引渠开挖参数为:1#导流隧洞宽26.6m;2#导流隧洞宽26.6m~38.35m,中墩保留宽20.8m;引渠底板开挖高程为988m。导流隧洞堰外引渠开挖长度(水流方向)为26~35m。2003年11月下旬实测流量为730m3/s,枯水期水位为1003.7m高程,围堰前期部分堰外引渠开挖至996~998m高程,为提供F5沟出渣通道,将围堰外侧回填至1016m高程形成出渣道路,为减少钻孔难度及工程量,根据澜沧江水位将堰外堆渣体平台高程降至1004m高程,再进行水下爆破钻孔施工。但回填石渣深度仍有3~15m左右。

导流隧洞进口1#堰外引渠ф115mm预裂孔57个,爆破孔245个,设计孔深17.6m;2#堰外引渠ф115mm预裂孔35个,爆破孔288个,设计孔深17.6m。设计总钻孔深度为11000米,其中回填土中钻孔深度约为5375米,水下岩石钻孔深度约为5625米。从2004年1月21日至2004年2月14日进行导流隧洞进口围堰堰外引渠预裂孔钻孔及爆破施工;2004年2月15日至2004年3月23日进行导流隧洞进口围堰堰外引渠主爆区钻孔及爆破施工,施工强度达到268m/天。

2爆破方案选择

因进口堰外引渠爆破开挖纵深较长,达到26~35m,一次起爆药量较大,为保证围堰、预留岩埂及进水塔建筑物的安全,考虑了两种方案:

方案概述

优点

缺点

每条洞堰外引渠爆破区分两区爆破

1、有效减少一次起爆药量;

2、爆破网络连接相对简单;

3、可提供后区爆破有效及准确的临空面;

4、对周围建筑物安全影响较小。

1、前区爆破对后区爆破孔破坏防护困难,有可能造成后区爆破区前几排爆破孔无法装药;

2、施工工期长,很难保证在枯水期施工完成,对导流隧洞分流影响巨大。

每条洞堰外引渠爆破区一次爆破

1、不存在前后区爆破影响问题;

2、爆破孔网参数相对一致、简单,钻孔易于控制;

3、可通过爆破网络连接、起爆顺序及后冲方向减少对周围建筑物安全影响;

4、施工工期相对较短,满足施工工期要求,为导流隧洞分流提供有效保证。

1、一次起爆药量较大;

2、爆破网络连接复杂,网络防护困难;

3、需通过造孔记录推断爆破临空面位置;

4、对周围建筑物安全影响较大。

根据综合考虑,最后确定每条洞堰外引渠爆破区一次爆破,既能保证工期,又能通过爆破网络减少对周围建筑物安全影响,满足工程需要。

3预裂爆破震动前期监测

预裂孔施工采用英格索兰MZ-200及阿特拉斯PC460、HF460三台多功能钻机进行炮孔钻孔施工,人工装药爆破。根据测量放出的炮孔位置固定好地质钻机,调整钻机钻杆角度,使其满足设计要求。在回填石渣内钻孔时为防止塌孔,钻机需跟管钻进,钻孔结束后,通过钢管套管往孔内插入一根硬质PVC塑料管,将硬质塑料管引出施工平台以上30cm左右,管口采用彩条布包裹,防止石渣及杂物进入管内,引起炮孔堵塞,拔出钢管套管。PVC塑料管接口部位采用硬质接头,以防止相邻孔钻进时石渣挤压引起接口错位,影响爆破装药。炸药通过PVC塑料管进行装填,按设计爆破参数要求将炸药绑在竹条上,使药包能放置在炮孔底部。预裂孔布孔及装药参数如下:孔径ф115mm,孔距80cm,所有炮孔均超深1.5m;预裂孔装ф32mm药卷,线装药密度为0.364kg/m。1#堰外引渠ф115mm预裂孔57个,设计孔深17.6m;2#堰外引渠ф115mm预裂孔35个,设计孔深17.6m。

进口围堰外引渠开挖后,围堰仍需渡过一个汛期,因此,为保证围堰及预留岩埂安全渡汛,堰外预留8.0米岩埂区不清除(与围堰同时拆除),沿预留开挖线打预裂孔,预裂孔坡向江心取1:0.1角度,用以有效减少爆破质点震动对预留岩埂及防渗区的破坏,进而保证岩埂的完整性和防渗性,同时进行爆破震动安全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利用爆破振动一元回归公式可求得岩石爆破水平径向、垂直向、水平切向的K值及α值,用于堰外引渠主爆区及围堰拆除时单响药量控制计算。

为缩短工期和减少预裂孔爆破对爆破孔影响,进口堰外先进行1#引渠预裂孔施工,在1#引渠预裂孔装药爆破同时进行2#引渠预裂孔钻孔施工

两次预裂爆破观测测点布置图见下图:

1)1#引渠预裂孔测点布置图

其中7~10#测点为预埋测点,测2个方向;其它均测3个方向

2)2#引渠预裂孔测点布置图

其中5#测点为预埋测点,测2个方向。其它测3个方向。

通过监测数据显示1#引渠爆破振动沿水平距离衰减趋势:水平径向10.5cm/s(堰后底,20m)~1.2cm/s(中墩底,36m);垂直向6.1cm/s~1.9cm/s;水平切向8.6cm/s~2.3cm/s;2#引渠爆破振动沿水平距离衰减趋势:水平径向14cm/s(灌浆区地表,距离8.3m)~2.2cm/s(中墩底,距离33m);垂直向7.48cm/s~3.15cm/s;水平切向8.56cm/s~2.32cm/s。

根据以上数据进行的爆破振动一元回归公式:水平径向(拟用于围堰振动控制)K=54.9,α=1.47、垂直向(拟用于中墩振动控制)K=15.6,α=0.78、水平切向(拟用于中墩振动控制)K=18.7,α=0.87。

4主爆破爆破技术

4.1爆破区钻孔及装药

主爆破区钻孔及装药方法与预裂爆破方法相同,为减小一次起爆药量,尽量减少爆破对预留岩体的破坏,采用孔内延时,孔外微差爆破网络,爆破自江边向围堰方向,一次钻爆到设计高程,采用乳化炸药、防水导爆索等防水爆破材料,且每个炮孔装四发MS15段雷管,确保一次爆破成功。为使回填石渣内大块孤石亦得到解炮,爆破孔装药需做调整,在完整岩石炮孔内连续装ф80mm药卷,回填石渣炮孔内连续装ф50mm药卷,两种炸药间采用中砂堵塞80cm,以保证岩石内炸药暴力完全作用于岩石,为解决爆破孔内两种炸药不能同时起爆,致使后爆炸药被先爆炸药压实,产生拒爆现象,在爆破孔内两种炸药装药区段绑扎一根导爆索,将爆破孔内两部分炸药联为一体。

4.2爆破区爆破孔网参数

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及预裂爆破震动监测数据进行的爆破振动一元回归公式得出的岩石参数,爆破布孔参数如下:爆破孔孔径ф115mm,孔距180cm,排距180cm,所有炮孔均超深1.5m。1#堰外引渠ф115mm预裂孔57个,爆破孔245个,设计孔深17.6m;2#堰外引渠ф115mm预裂孔35个,爆破孔288个,设计孔深17.6m。设计总钻孔深度为11000米,其中回填土中钻孔深度约为5375米,水下岩石钻孔深度约为5625米,当最外一排炮孔位置岩石面距底板开挖988m高程大于1~1.5m时,炮孔仍需向江心方向继续延伸,直至岩石面距底板开挖面985m高程在1~1.5m时不再增设下一排相对应的炮孔。爆破网络采用孔内外微差毫秒延期复式爆破网络,为使爆破一次成功,加大起爆网络可靠性,孔外爆破网络雷管均采用双雷管,爆破孔内布置四发MS15段非电起爆雷管,以保证完全起爆。为防止孔外起爆网络雷管爆炸时飞起的石子打断起爆网络,在雷管外部用硬质塑料管包裹,尽量减少石子飞起几率。爆破装药参数:爆破孔岩石部位连续装ф80mm药卷,爆破单耗为1.76kg/m3,堆渣体部位连续装ф50mm药卷,爆破单耗为0.67kg/m3,单孔装药量为12~94kg,根据预裂爆破震动质点数据采用一元回归公式反推可求得岩石爆破水平径向、垂直向、

水平切向的K值及α值,通过计算确定最大单响药量控制在100kg以内时,周围建筑物的爆破振动质点速度满足规范要求。为尽量将预留岩埂及围堰处的爆破质点震动速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距预留岩埂及围堰15m范围内的爆破孔均采用一孔一响,其余爆破孔为两孔一响。本次爆破单响最大药量控制在100kg以内,1#引渠爆破装药量约为11401kg,2#引渠爆破装药量约为18610kg。2#堰外引渠一次爆破纵深较深,且一次起爆药量较大,为尽量减少爆破对围堰及预留岩埂防渗帷幕灌浆区破坏,将爆破反冲方向调整为冲向上游侧山体上。爆破网络见下图:

4.3主爆区爆破振动监测

主爆区爆破时需要监测的重点建(构)筑物包括:围堰堰体、围堰防渗体、进水塔中墩边墩。

监测目的:监测爆破在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基础或“身体”产生的质点振动速度,作为评估爆破对其产生影响程度的依据;同时,获得爆破振动沿导流洞中心线方向的传播规律,为后期的围堰拆除积累资料。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在1#和2#围堰堰体防渗体各布置2个内部测点,监测爆破在防渗体内部产生的质点振动速度;在1#导流洞进水塔中墩的基础和顶部各布置1个测点;在2#导流洞围堰内侧基础部位布置1个测点;在2#导流洞进水塔中墩基础部位布置一个测点;沿2#导流洞中心线方向在地板布置2个测点。同时设置摄录机对整个爆破过程进行全程录像,作为爆破效果分析一项参考资料。

1)测点布置见下图:

其中7#~10#测点为预埋测点,测2个方向;其它均测3个方向。

2)爆破振动监测成果

导流洞引水渠开挖爆破振动监测数据

部位

测点

编号

高程

仪器

编号

水平距离(m)

水平径向

垂直向

水平切向

峰值速度

(cm/s)

峰值频率

(Hz)

峰值速度

(cm/s)

峰值频率

(Hz)

峰值速度

(cm/s)

峰值频率

(Hz)

2#洞

堰后

1

EL.1105

BE8778

19.5

15

39.4

27

82

11.7

30.1

中墩底

2

EL.995

BE7483

30

2.48

68

3.76

59

3.07

76

中墩底

3

EL.995

BE8776

46

2.27

114

3.42

82

2.96

62

中墩底

4

EL.995

BE8777

61

2.31

76

2.72

79

2.3

57

1#洞

中墩底

5

EL.995

BE7485

39

3.26

82

3.87

29.7

1.92

37.2

中墩顶

6

EL.1015

BE7482

37

8.52

28.4

8.41

23.5

3.56

19.7

2#堰前预埋

灌浆区

7

EL.992

Exp-049

9.8

46.52

500

28.55

112

灌浆区

8

EL.991

Exp-048

9.8

40.4

250

40.84

250

1#堰前预埋

灌浆区

9

EL.991

Exp-046

9.8

55

125

80

63

灌浆区

10

EL.993

Exp-043

9.8

37.53

208

50

125

注:1#~6#为地表传感器测点,7#~10#为灌浆区内预埋传感器测点;距离为测点到爆区边沿的最近距离。

3)爆破振动监测数据分析

灌浆区预埋测点:爆破在灌浆区产生的质点振动速度约为28.55~50cm/s。Ⅱ区振速略大于Ⅰ区振速,估计与Ⅱ区爆破规模大,爆破排数多,起爆约束大有关。

围堰底部测点:垂直向振动速度略大于25.4cm/s,大于水平径向(15cm/s)及水平切向(11.7cm/s)振动,可见预裂缝明显起到阻隔水平向振动的作用,但对经孔底作用的垂直向振动减振效应较小。质点振动速度高于大体积砼抗振标准,估计与测点位于堰后深基坑边缘相关。

隔墩底部测点:1#洞、2#洞隔墩底部测点各向振速最大值3.87cm/s,且以垂直向振速较大,与围堰底部测点振动特征一致。顶部与底部振速相比有放大效应,频率相应较低,符合相应结构体一般传播规律。

隔墩顶部测点:最大振速为水平径向8.52cm/s,1#洞中墩顶部测点振动有较大放大效应,放大倍数约2.6,且水平径向放大效应明显,这与中墩自身结构有关。该值仅可参考为胸墙砼附近的相对速度,不能与新浇砼基岩处的安全振速控制要求进行比较。

2#洞围堰后部各测点衰减趋势:水平径向15~2.48~2.27~2.31cm/s,水平切向11.7~3.07~2.96~2.3cm/s,垂直向27~3.76~3.42~2.72cm/s,频率30~114Hz。

各测点的爆破振动时间历程反映1#洞围堰爆区存在后部孔先爆现象并引起较大振动峰值,与录相过程一致,估计孔内雷管段别偏大同时延时误差较大是原因之一。爆破振动时间历程后部的峰值较均匀。

帷幕灌浆内部预埋测点:最大振动速度约50cm/s。各测点最大振速时刻约与围堰后部地表测点一致,同时表现为爆破近区振动波形特征,频率约在100~500Hz范围。可见由于帷幕区全部为基岩灌浆且上部围堰的较大压重,其抗震能力较强,较大振动下的破坏影响不致达到严重渗水的恶劣程度。

3)宏观调查及爆破效果

根据现场巡视及录相分析,爆破飞石主要来源于孔内φ80装药卡塞至孔口的部分孔,飞石主要在爆区附近20m范围内,以爆区侧向相连栈桥顶部居多,最大块度约20cm。未有孔口堵塞沙砾及水的喷射污染现象,爆后可见大部分孔口堵塞完好。

爆堆中部最大隆起高度约3m,无大面积凹陷,认为炮孔岩石段破碎效应明显。

堰体无明显破坏,施工分缝及缺陷修补表层抹面仅有局部脱皮,分缝及断层裂缝的爆破前后宽度无变化,爆后未见堰后底部基岩出现渗水浸湿点。

新浇胸墙砼(约3天龄期)抹面未见裂纹。

周围边坡喷层未见宏观破坏现象。

5结束语

1)主爆区总装药量虽然高达30t,但采用了孔内延时,孔外微差爆破技术,仅通过4种不同段别雷管将整个爆破区进行分段起爆,最大一次起爆药量仅为94kg,通过对测点波形图分析,未发现两振动峰值重叠现象,从而达到了水下开挖爆破高单耗低单响药量控制要求,实测爆破质点振动最大速度基本满足周围建筑物爆破安全控制标准20cm/s。由此证明孔内延时,孔外微差爆破技术可通过控制单响药量来达到保护爆破区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目的。

第3篇

1.1施工企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较低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技术的使用,主要依靠于单机的电脑应用软件,使信息技术只使用于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图样设计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只能发挥信息技术处理信息较快的作用,并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在这种情况下,施工技术管理的各个环节仍然是独立的,信息技术不能完成施工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无法为施工技术管理提供信息的分析和决策作用。

1.2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不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不同,所以导致一些施工企业缺乏使用信息技术的管理人才。因此,由于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能力有限,导致了他们不具备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施工管理的能力,使得信息技术不能在施工技术管理中发挥作用。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落后。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施工技术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依然比较落后,拥有的信息技术管理软件也比较单一。针对不同的施工管理要求,同一种施工技术管理软件不能更好的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

2.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2.1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只有让建筑施工企业意识到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才能够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购买信息技术设备上,促进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通过了解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企业就可以将信息技术投入到施工技术管理的各个环节来进行使用,从而实现施工技术的信息化管理。

2.2全面加深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为了使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应该全面加深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从而使企业进行信息技术的网络建设,实现施工技术管理信息的共享。在实现信息共享的情况下,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施工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可以优化施工时间,同时做好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从而帮助施工企业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2.3提升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素质

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应该提升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素质,从而保证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首先,可以对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作一个调查,对不同能力水平的管理人员进行不同的培训。其次,可以设立网络沟通平台,促进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使用交流。再者,要对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使用的考核,督促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从而提高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3.4积极开发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国家和政府应该注重建筑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在施工技术软件的使用上有所选择,从而进一步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所以,积极开发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是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科技力量。

3结论

第4篇

1.1施工技术方案管理

施工技术方案管理是技术管理最为重要的职责,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1)带着问题踏勘现场。在技术方案研究和制定过程中,要从现场地形地貌、临建规划布置、实施手段及方法、安全及环保,甚至永久结构物设计布置等多个角度,由技术、机械设备和测量等不同专业技术人员带着不同的问题,反复多次踏勘现场,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现场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技术方案。

(2)提前开展技术方案研究。对N-J工程建设而言,在人员、机械设备和物资材料等方面有很大的比例来自巴基斯坦国外,国外人员进场以及进口机械设备、物资材料周期长;实施阶段需补充地质勘探;私有化的土地征地工作困难等。受这些因素制约,对分项工程来说,必须提前开展施工技术方案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一般需提前1a左右时间。

(3)汲取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N-J工程施工技术难度极大,其咨询公司(NJC)中层以上的技术、管理人员主要来自美国、挪威等西方发达国家,并有部分是学者或专家,他们有着丰富和先进的水电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为承包商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平台和机遇。一方面与工程师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如多参与双方的会议,积极主动与工程师沟通,遇到工程问题多请教,多倾听工程师的意见和看法等。另一方面在工作之余,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真心地把工程师当作自己的朋友看待,多参与双方的互动和交流,可以了解很多国际上先进的水电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如N-J工程的400m级深竖井施工采用移动式门机载物提升、引水洞TBM掘进段采用风险管理模式等,都是受到工程师的启发、为我所用的结果。

(4)技术方案的优化和调整。国际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要求更精细,尽可能地考虑到施工各个环节和细节,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要制定应对措施。承包商对施工技术方案优化工作责无旁贷,但应该是适度和合理的。一个成熟的施工技术方案,还应该从节约业主投资和降低承包商施工成本等角度,结合多方(包括工程师)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根据现场实际对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

(5)邀请工程师参与技术方案讨论和交底。对一些重要的技术方案讨论和交底,主动邀请工程师参与,可起到一举三得的效果:首先,让工程师看到承包商的言行一致,增进其对承包商的信任度;其次,对现场工程师而言,也是技术交底,更便于他们对施工现场实施监督和管理;再次,也可让承包商的现场施工人员及早了解到工程师对现场施工的要求和看法,预防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偏差。

(6)严格执行批准的技术方案。技术方案一旦得到工程师的认可和批准,现场施工时就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如果确实需要进一步地优化或调整,必须事先与工程师沟通、协商,并以书面形式报工程师批准。

1.2施工进度计划管理

N-J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主要包括总进度计划、年度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和日进度计划4方面内容,承包商及工程师均配有专职技术人员从事进度计划的分析、制定和更新等管理工作。

(1)总进度计划管理。N-J工程合同文件规定总进度计划需每3个月更新1次,或按工程师的指令不定期更新。总进度计划历来受到业主、工程师及承包商极其高度地重视,它涉及到承包商的履约能力,以及业主能否从按期发电中受益。另外,承包商从更新的总进度计划中,可检查施工人员、设备等资源配置能否满足工程进展需求,及时按需补充;另外,利用总进度计划中的边界条件(如征地、资金、施工图供应等问题),为变更、索赔寻求突破口,如在2011年,承包商利用更新的总进度计划,成功地取得了N-J工程304d的工期索赔。

(2)其他进度计划管理。承包商要重视的不仅是总进度计划管理,而且还要重视年度、月和日进度计划管理。N-J工程的具体做法是:将工程师批准的总进度计划完工时间提前1~2个季度,制定出承包商的内控总进度计划,将内控总进度计划逐年分解成各年度施工进度计划,以此确保总进度计划的落实;年度进度计划再按月分解成月施工进度计划,每月28日项目部召开月进度计划会议,总结本月的施工完成情况和安排下月的施工计划,对本月未完成计划的项目,具体分析原因和找出解决办法,日常工作中,由总监办和工程部负责联合检查和督促月进度计划执行情况;各分项目部根据月进度计划,每日下午召开现场碰头会,检查当日完成情况,解决现场施工问题和安排下一日的施工任务。项目部形成“以日促月、以月保年、以年保总”的良好施工氛围,提高了承包商履约能力,以确保总进度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1.3施工图纸管理

(1)水电工程N-J工程由工程师提供施工图,承包商根据施工图细化和绘制车间图。提早、明确告知工程师各分项工程开工日期和供图计划非常必要,也为以后可能因工程师供图不及时导致的索赔提供依据。

(2)积极配合工程师做好详细设计前的补充勘探工作。工程师在分项工程详细设计之前,可能要作一些补充勘探工作,需要承包商积极配合,以有利于工程顺利开工。

(3)工程师来自世界多个国家,个人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流动性大,施工图设计工作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因此,工程师提供的施工图比较粗略,修改较多,甚至出现已开工部位停工待图现象。作为承包商对此必须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并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如及时主动与设计工程师沟通;要求现场工程师有一定的权限处理施工图局部修改问题;采用现场确认单形式解决施工图局部修改等。

(4)在施工图方面给工程师或业主的建议要做到慎密、周全。由于N-J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查工作不足,导致在工程建设初、中期设计变更项目多,而工程师会想方设法找理由将设计变更的责任推卸给承包商,以达到减少业主投资和降低风险的目的。为此,承包商在施工图方面的建议必须有理有据,思路清晰、慎密,结构严谨、周全,同时还要顾及各方利益,尤其是承包商的利益。

1.4变更、索赔管理

变更、索赔是技术管理的重要职责之一,主要体现在相关技术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整理上,如施工图修改,施工程序、方法被动更改,工程量大幅增减及其复核计算等。这些是变更、索赔工作非常重要的基础资料,能够为变更、索赔提供充分的、强有力的支撑。在N-J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技术、商务和施工等专业的密切配合,多项变更、索赔取得了成功。

1.5及时跟踪现场,预防和纠正方案执行偏差

再切合实际的施工方案,受现场实际条件及施工人员素质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局部偏差,需要技术人员及时跟踪施工现场,了解和掌握技术方案执行情况,预防和坚决纠正方案执行中的人为偏差。不管是现场实际条件导致的方案局部调整,还是施工人员素质造成的方案局部偏差,都需要及时与工程师沟通,尽量避免停工或增加不必要的施工成本。

2水电工程科研管理

鉴于N-J工程规模和特殊地理位置,其多个项目的施工技术难度极大,而作为一个大型国际工程,也为科技研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以国际工程为依托,更容易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水电科技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汲取精华,为我所用。N-J工程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主要得益于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科研机构、健全科研制度。早在2009年,项目部就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科研领导小组,2013年又任命了技术科技总监主抓项目科研工作,并相应成立了科研所,进一步完善了N-J项目的科研组织机构,科技研发涵盖了N-J项目的各个专业。同时,从科研职责、内容、程序、奖励、激励与约束、考核、保密等角度,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了科研管理规章制度。

2)遵循科研原则、制定科研预案。在科研管理方面,针对科研项目,一贯按“了解项目背景,确立科研课题;成立科研小组,发挥团队力量;联合国内机构,提升科研质量;借鉴国外经验,力争科研创新;总结科研成果,积累科技经验”的原则,并采取相应的科研措施和制定相应的科研预案,确保了项目科研工作能顺利、扎实、深入地开展。N-J工程在科研管理上正是因为组织完善、制度健全、原则合理、措施得力,才能在诸如小口径深孔勘探、不良地质洞段开挖、复杂地质条件下TBM掘进、大变形地下厂房施工、大断层上修筑拦河大坝、不利条件下超深竖井施工、碱活性骨料应用等领域攻克了一道道难题,并能取得多项重要的科研成果。

3结语

第5篇

在编制既有线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时,要突出既有线施工的特点,在铁路行车与施工相互干扰、确保运输畅通无阻及保证施工安全的情况下,要妥善安排好施工项目的先后顺序、施工技术方案与工艺流程,提出慢行或点内施工的要点计划。编制原则是施工对运输的影响少、能保证安全与运输能力不降低,设备管理单位支持,尤其是运输部门的支持,施工方案能便利施工(能封闭、不预铺;能就地、不插入)。编制要点如下:

1)对不受既有线影响与干扰的施工内容提前安排施工,尽早完成,为下一步施工创造条件。

2)过渡工程提前安排施工:如修建施工便线,架空线路作业,设置S曲线等。

3)对运输能力影响小的施工内容提前安排:如施工地段处于安全线或是货物线范围,拆除或插入单组道岔施工。

4)先期完成的施工内容能为后续施工提供便利或提高运输通过能力,则提前安排。

5)每项单位工程都做要有专项施工方案作为总体施组的支持性文件;每次点内施工都有施工安排,作为技术交底与点前施工准备会议的材料。

6)节点工期贯彻各专业配合协调一致的原则:线下工期服从线上安排,四电工期服从土建安排。既有线施工,尤其是站改施工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与专业性很强的施工,因此施工组织设计具有阶段性与连续性特点,施工次序分明,前后不能颠倒,站改施工要分若干步骤才能全部完成,要按以上六点要求统筹兼顾,使施工组织设计科学合理,有效指导施工。

2既有线施工的现场管理

既有线施工,铁路总公司、铁路局都有相应的《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这个办法是既有线施工的行为准则,各级管理人员应熟悉文件要求,认认真真执行,并将这些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到施工现场,使施工合法合规。在施工技术措施层面,要扎扎实实做好下面重点工作:

1)参与既有线施工的各类人员都得进行既有线施工的安全培训,安全员、驻站联络员、防护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这样的培训要在施工全过程不断进行,按要求即使新来一个施工人员也应对其培训后才能上岗。

2)每一个作业现场(工点)必须有如下正式职工进行现场监管:施工现场负责人、施工技术人员、安全防护员(配齐安全防护用品),人员身份应有标识,做到民工干活必须有正式职工带领。

3)既有线的施工方案必须交底到施工班组,施工现场必须有批准的施工方案供检查,要点施工时必须有命令号。

4)机械设备在既有线施工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装载机、挖掘机、吊车在既有线施工作业时要实行“一人一机”监控制度。

5)地下开挖作业前必须探明电缆位置,若开挖电缆要采取人工开挖的方式,严禁使用机械开挖,并应在产权单位的配合下施工;对探明的电缆进行安全防护后才可进行地下开挖施工。

6)既有线施工作业前,应采取软、硬隔离措施将施工现场与既有线分开,并经常进行维护确保隔离设施处于完好状态。

7)对既有线设备有破坏或施工作业危害行车安全时,必须设计《既有线加固防护方案》并报设备管理单位批准。在没有对既有线进行加固完成之前,不得开工设计施工的内容。常见的对既有线进行加固的方法有:抗滑桩、钢板桩、挡墙、沉箱、架空线路、堆土回填等。

8)运输车辆在既有线旁作业或调头必须有人监控,火车通过时,应停止作业和行驶。做好以上几点,基本可消除施工现场较大安全隐患。其实核心只有两点:即防止人员、机械设备、物资材料侵限与保持既有运营设备的完好。看似简单,做起来难,必须严格管理,真抓实干,落实到位,才能产生实效。对于发现的危及行车的不安全隐患要立即处理,决不能拖延;施工现场负责人有决定权。另外,强调以下施工计划的严肃性,要求行车慢行或点内施工的计划按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执行,项目部还必须掌握每天在既有线施工的工点、作业内容与管理人员情况,每个作业队要在前一天将施工计划报项目部备案,不报也按黑施工对待,以利掌握施工动态和进行施工管理。

3既有线施工的现场组织

在施工组织设计获得批准及需要的加固措施实施后,安全配合协议已签订并在安全配合人员到场、取得开工命令的情况下,既有线的现场施工方可展开。施工顺序为:先线下、后线上;先站外、后站内。线下施工主要为桥涵接长与路基帮宽,难度大的是桥涵接长,在工期许可的情况下,桥涵接长宜分批逐点开工、速战速决,贯彻快速施工的原则并尽可能避开雨季施工。千万不可因施工准备不充分、人员设备等资源配置不到位拖延工期,造成不安全因素增多,加大管理跨度。路基帮宽施工到与既有线路肩平齐时应加强施工车辆的管控,做好物理隔离防护;采用机械刷路基边坡宜在路基下面进行,不宜在路基面进行,以确保列车行车安全。线下施工单位有义务向线上施工单位与四电施工单位提供线路中线与水准点,其中曲线五大要素、道岔中心要用混凝土包钢筋芯埋设,在监理组织下办理交接手续。线上施工单位在办理完成线下交接并复测后,应做好施工材料的准备,在轨料到齐、机具进场、施工人员到位的情况下,先施工不受既有线影响的站外施工内容,站内施工要按批准的施工方案与规定的施工程序申请施工计划,分步骤进行点内施工,直到完成最后一次施工。有些项目的站改要对既有线路路基进行加固处理,施工时先要拆除线路后交线下施工路基,再返交线上进行轨道施工,所以要进行两次交接。线上施工单位要选择旧轨料与道碴的堆放场地和运输通道,线下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近几年,既有线改造施工中,尤其是站场改造封闭要点,装载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的合理使用,大大地提高了施工工效。如用装载机端混凝土枕,一次12根;用挖掘机布设钢轨仅用两人;线路拨接施工时用这两种机械配合拨道、补碴更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

4体会与建议

1)既有线施工的项目,技术人员要精心研究制定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施工方案,安排专人落实方案的报批;安全管理负责人要依据批准的方案与相关站段签订施工安全配合协议;施工中要使施工作业人员强化“既有线设备有无批准的加固方案、加固防护方案是否实施、施工工点有无批准的施工方案、有无技术交底、有无施工命令、路局站段安全配合人员是否到场等,这些都具备才能施工的”安全意识。施工前检查安全措施是否到位,施工中及下班后要检查既有线路的稳定情况以及材料、机具堆放是否在限界以外,必要时设专人看守;要与路局设备管理单位做好沟通、协调,以利施工与竣工验收。

第6篇

在桥梁工程正式开工前,要遵循图纸的设计,选好地点和其布局的格式,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根据建筑工程的设计要求、施工现场的环境、施工设备和经验等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综合以上因素来确立桥梁建设工程的具体施工措施,认真做好检查工作,排除危险因素,确保一切准备工作的完成,这样才能使桥梁工程的施工更加顺利的开展,建设出高质量的安全通道。

2桥梁工程施工的主要技术

2.1施工的基础技术

测量放样是桥梁工程施工的一项基础的施工技术,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项技术,桥梁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测量放样技术出现误差,所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该十分注意测量放样技术使用是否正确。首先在使用测量放样技术施工前应对整个施工的现场进行平面整合,以方便现场进行测量和放样,然后按照合格的测量水准点和导线点放样,同时在放样时,使用先进的、精密度高的仪器,在放样技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其精确度,严格检查其所选精确度是否符合工程要求,这样才会使放样结果更加准确,达到所要求的目标后才能更好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施工当中,方便下一阶段施工的进行。

2.2施工的基坑开挖技术

由于天气原因,在建筑工程上施工的过程中会因为多雨季节的影响而不利于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多雨季节河流湖泊水势会上涨,不利于桥梁基坑的开挖,因此就要选择合适的季节来开展挖坑的施工工作,减少天气因素的影响。在开挖之前,应对施工地点的地理地势进行研究调查,提前设计好开挖计划,根据基坑开挖技术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以及劳动力做好充分的安排,在开挖过程中,应根据工程的进度有效地分配和控制施工的时间,有效的利用设备与人工配合,做好排水工作,做好实时检查的工作,排除施工中存在的危险问题,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注重人身安全。

2.3施工中的浇灌技术

浇灌技术也是桥梁工程施工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挖好基坑之后,就应来进行浇灌,它是支撑桥梁的主要工具,支撑着整个桥面,承载着全部的重量,因此,浇灌技术也是工程施工的主要目标。首先在确保桥梁工程浇灌技术所需的钢筋、水泥、碎石等材料准备好后,应当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浇灌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避免出现麻面和蜂窝的状况,按照测量放样的精度严格进行。浇灌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桥梁的质量,因此在浇灌技术方面是一种高技术要求的,这对施工者来说就应该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严格检查施工中的缺漏,做好施工工作。

3桥梁工程的施工管理

桥梁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科学而又严谨的工作,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有了飞速的提高和创新,并且非常迅速的投入到了桥梁工程的各项生产活动中。因此,认真做好对桥梁技术的全方面研究,将有利于在桥梁工程方面的重大突破,为人类带来更美观、更安全、更方便的交通枢纽,所以,认真学习桥梁工程方面的前沿学科,进行施工技术的全方位研究对管理好桥梁工程是有非常大的作用。另外,应该全面贯彻落实各项管理(上接第271页)制度且严格遵守,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规范及技术标准的学习,两点相辅相成。桥梁的施工建设主要是靠规范和技术标准来约束的,想要加强桥梁的施工质量就应该首先遵循各项管理制度及对规范、技术标准的学习,这样才能建造出高质量、高标准、高安全性的桥梁,桥梁施工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是工程施工的主要保障。

第7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1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作用

(1)施工技术资料是城市建设及管理的依据之一。建筑施工单位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一定时期后,由于施工中存在着质量隐患或养护措施不得力等原因,工程相继出现各种质量缺陷,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必须进行维修和补强。这就必须通过查阅该工程的技术资料档案,以便采取合适、有效的措施。工程技术规划和设计人员必须详细地了解工程下面的各种工程管线的布局和走向,以便做出正确的规划和设计,这些资料可以通过查阅该工程的技术资料档案。

(2)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的客观见证。质量就是“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就建筑工程而讲,一项工程、一栋房屋、一条排水管道应满足建筑或者排放所需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工程的建设过程,就是质量形成的过程,工程质量在形成过程中应有相应的技术资料作为见证。

(3)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建筑单位施工技术管理资料是在施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技术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它与完成工程主体有着同样的重要性,是工程承包合同的一部分。它是全面反映、记载建筑单位主体及施工过程的重要文件,是建筑单位施工的直接成果之一,对施工起着指导和依据的作用。它代表着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2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基本要求

根据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特点,施工技术资料也应有其基本的要求,现归纳如下:

(1)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真实性。施工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就是真实地反映工程实体的质量状况。真实性是施工技术资料的生命,否则施工技术资料的存档就毫无意义。我们知道,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备案的依据之一,也是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尤其是建筑单位进行维修、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依据。一旦这些依据丧失了真实性,就毫无使用价值。相反,虚假的技术依据不仅给建筑施工单位质量的评价带来错误的结论,而且也给工程的改建和扩建带来麻烦,甚至会造成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

(2)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规范性。施工技术资料的规范性就是在填写、整理施工技术资料时,应遵照有关的工程标准、规范和法规要求,文件成果应达到规定的广度和深度。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尤其是技术资料负责人、资料员应认真学习和实施国家、行业的技术法规,认真、全面地整理、填写施工技术资料,及时归档,使施工技术资料标准化、规范化。

(3)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信息化要求。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经整理组卷后,应及时送交城市建设档案部门存档。它是在城市基本建设和基本设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对建筑单位建设的真实记录和实际反映,是工程建设、维护、管理、规划的可靠依据,是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信息帮手,是具有实际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信息源。

3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中的问题

1、整理填写工序质量评定表经常出现的质量缺陷。工序质量评定表中,主要工程数量和检查项目栏内常见填写的缺陷是:①检验频率不准,应检点数确定错误。在查阅的竣工资料中常出现应检点数确定的不准,或多或少。应检点数是根据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检测频率范围和点数的规定与主要工程数量进行计算而得来,应该是准确无误的。②检验频率不够,实检点数少于规定。为数不少的竣工资料中,工序质量评定表中均存在实检点数少于应检点数。另外砂浆、砼强度试验方面,也存在着试块组数不够,没有按规定的取样范围和取样数量进行试件的取样。③检验频率不够,按实测点偏差值计数合格点不准确,应检点数正确,但计数实测点偏差值是否超过允许标准有误,而导致合格点不正确,直接影响了合格率的正确和评定质量的结果。另外,也包括检查项目栏填写的检查内容不正规、不规范、不妥当。例如检查项目栏规定填写市政道路、桥梁、排水工程外观质量的检查结果情况,是依据行标中各有关章节文字说明部分逐条进行检查。但有的现场质检员执行贯彻标准时,不求甚解,只是照搬条款,照条抄录以致导致错误。

(2)(工地)施工试验记录单上的缺陷。路基土密实度超过最大干密度。即压实度超过了100%,这是不合理的。现场质检员不应该采用超过100%的压实度数据记录在工序质量评定表上。当在工地做环刀法或灌砂法试验时,计算试验结果如果超过100%应放弃重做试验。查清原因消除超标准的干扰因素。一般来说,根本原因是超尺寸的颗粒造成的。一方面:试验室应对超尺寸颗粒进行校正,提供校正后的最大干密度。另一方面工地上做试验后,应检查所采的土样是否有超尺寸颗粒。必要时放弃第一次试验结果,重新采样作试验。

(3)砼强度评定中存在的问题。砼强度评定应按国标《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统计法和非统计法评定。所以,在进行的砼工程中,其强度的试验结果都应该按规定进行砼统计法或非统计法评定。在评定砼强度工作中存在下列缺陷:①不作任何评定;②将试验报告一齐装订在质量保证资料中;③只用一个试验数据进行非统计评定。这里着重说明一点:9九组以内砼试件(不包括一组)是用非统计法进行砼强度评定,而10组以上的砼试件可用统计法评定。

(4)关于填写“单位工程名称”的缺陷。单位工程名称即设计图上所具的单位工程名称。所以施工单位提出的任何一项施工资料,包括施工合同、开竣工报告等所有质量保证资料和施工质量检验评定资料,凡涉及单位工程名称都应和设计图所具的工程名称一致。其中,常见错误有:设计图与施工合同等文件的单位工程名称不一致;工序质量评定表中单位工程名称填写不规范、不正确。

4做好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建议

(1)必须及时做好工程技术资料记录和收集。工程技术资料是对建筑物质量情况的真实反映,因此要求各种资料必须按照建筑物施工的进度及时收集、整理。建筑工程所用钢材、水泥、机砖、防水材料、铝合金等一些重要原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一般是从检查出厂合格证以及材料取样试验情况加以认可,但由于当前市场机制不完善,许多材料需要经过好几手转售,使得合格证和试验报告不能与原材料同步到位,以往在其他工程上有发现,由于施工人员没有及时收集资料,待工程竣工时,才发现缺少某种材料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因此,本人在承建工程开工之时,就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工程技术资料,负责对质保资料逐项跟踪收集,并及时做好分项分部质量评定等各种原始记录,使资料的整理与工程形象进度同步,做到内容连贯、交圈对口。

(2)确保各种技术资料的真实性。真实性是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灵魂。不真实的资料会把我们引入误区。必须坚决杜绝对原始记录采用“后补”造假的做法,尤其是混凝土、砂浆强度是以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取试块检验评定的。取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非常重要,绝对不允许对制作试块的样料“专门加工”,否则,一旦工程出了质量问题,不仅不能作为技术资料使用,反而造成工程技术资料混乱,以致误判。同时,也不能为了取得较高的工程质量等级而歪曲事实。资料的整理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准确。(3)准确性是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核心。①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的填写应规范化。保证项目内容填写应详细具体,不能以“符合要求”、“满足规范要求”来概而论之。基本项目的每个子项的等级应按优良百分率确定,并且要用文字说明,不可随心所欲地以符号代替。基本项目中不允许出现不合格的点和处,在资料上不应出现“×”符号;现场发现不合格点或处应及时返工。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应在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前提下,再根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的百分率确定。②应正确区分分项工程属于哪个分部工程。容易混淆的分项有:钢结构的油漆分项应属于主体分部,不属于装饰分部;水磨石打蜡分项应属于装饰分部,不属于楼地面分部;玻璃分项应属于装饰分部,不属于门窗分部;水落管分项属于屋面分部,不属于水卫分部。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应包括设计标高±0.00以下结构及防水分项工程,模板分项工程不参与基础分部和主体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③混凝土强度评定应明确验收批的概念,区分不同的分部和施工段,正确运用统计和非统计评定方法。同时,在具体计算时,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取一位有效数字,标准差取二位有效数字。

(4)技术内业资料必须完整。不完整的技术内业资料将会导致片面性,不能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单位工程的质量状况。技术资料中容易忽略的有:刚性防水屋面细石混凝土强度试块、楼地面基层混凝土强度试块、抗渗用混凝土试块、楼地面面层水泥砂浆试块。如果缺少这部分混凝土、砂浆试块强度,不但使工程技术资料不完整,而且给准确核定工程质量等级增加了难度。如果一个单位工程有几个分包单位分别负责施工几个分项或分部工程时,总包单位应对单位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各分包单位应按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第4.0.4条规定“检验评定各自承建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等级和整理资料,将评定结果及资料交总包单位,参加单位工程的评定”。个别工程水、电分部工程及装饰工程中的高级装饰,由建设单位分包出去,出现这种情况,应由建设单位向各分包单位收集工程技术资料,使整个单位工程技术资料完整,参加该单位工程质量等级的评定。

(5)完善质量记录、做好资料整理。工程项目有很大部分的内在质量和功能质量是不能系统测试和显示出来的,这就要靠用一些质量记录材料来证明。所以,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为了证明一些工程部位的质量状况,证明各项质量保证措施的有效运行,必须做到有完善的质量记录,做好资料整理和保管工作。使用户通过工程技术资料,对工程的质量面貌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同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又能体现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工程技术资料是给用户看的,也是给后人看的,是供今后工程管理、维修、改建、扩建时查阅的。资料的整理要系统,装订要整齐,保管要加强,使后人能方便查阅。

参考文献

[1]曹建军,李永.谈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编办法[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院报,2001,18(3)

[2]郭俊英.浅谈如何搞好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J].山西建筑,2002,28(3)

第8篇

1.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注意事项

在深基坑支护开挖中,为了保障技术管理效益,通常在和原草坪1.5~2.0m的地方进行施工。也就是先开挖1.5~2.0m的土方,再进行对应的施工。从而在降低支护高的同时,及时清除掉较浅部位的障碍物。另外,在基坑支护体系构建中,必须注重水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减少水位可以在基坑开挖前,阻断地下水的侵入。方法有:周边井点排水,把地下水位降低到施工作业标高以下;在支护以及地表设置相应的排水系统;再将地表渗水以及径流疏导出去,其方法可采用地表明沟。在此过程中,如果地下水流量较大,支护就很难形成孔。此时就必须采取减小水位的方法,在水位之上进行施工。

2.深基坑施工阶段的控制要点

(1)设计管理在建筑工程中,设计方案是影响基坑支护成败的关键。为了保障深基坑支护成果,必须保障支护设计方案可靠安全、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由于我国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起步较晚,设计不太成熟,所以一直处于摸索、成长阶段。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深基坑工程质量事故中,设计原因出现的事故占整个事故总数的2/5。设计原因主要表现在设计不合理、无证挂单、荷载取值不合理、支护方案选择不当、地下水处理不当等。为了改变上述现象对建筑工程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支护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根据材料、理论、结构、工程、土质、水文以及地基基础等学科知识;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不利工况情况下土体的侧压力,如饱和水土、地表固定外部荷载、施工时的活荷载等因素。在熟悉工程水文地质情况、不断整合周边环境以及建筑工程特点的同时,设计出更加合理、经济的施工方案。在组织施工时,各个工序以及组成必须有效协调。在业主部门真正掌握基坑支护重要性的同时,使用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2)分包单位选定由于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特殊性,为了保障后期施工顺利进行,必须选用有能力、资质的专业分包单位进行。所以,要对分包单位的资质等级是否满足分包工程的要求、分包单位是否具有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包单位是否具有相关的机械设备、分包单位是否具有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或业绩证明等进行审查。另外,施工部门整体素质、技术力量也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总包单位需选择专业的施工队伍,选择技术能力雄厚、社会信誉良好、经验丰富的分包机构。同时,为了保障施工质量,必须有效控制“层层剥皮”、转包造成的不良影响。(3)施工组织审定组织设计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文件,对指导深基坑支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施工部门由于照搬其他单位设计,没有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创新;有的虽然是根据实际情况编制而成,但是在潦草简单、粗制滥造的影响下,缺乏实际可行的指导意义。针对这种现象,施工组织方案根据政府的强制性要求,编制安全的专项方案,并邀请专家论证。方案必须是经论证通过后,才能付诸实施。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基坑支护、开挖、平面图以及监测布置等。

二、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阶段作为整个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的关键部分,对工程质量以及使用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管理中,监理人员必须根据当地水文气候以及地质勘探资料,在整合深基坑施工条件、经验的同时,明确工程重点项目。在此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尤其是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工作。

1.深基坑施工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主要包括挡土、挖土、防水以及围护环节。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继而出现事故。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控制组织设计、施工规程以及技术规范相关工作。对于施工要点,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在强化过程控制的同时,保障施工质量。如在土方开挖中,必须认真分析周边建筑物、地质勘探报告以及地下设施等相关信息;对于特殊地质,必须在精心组织的同时,要避开雨季开挖对工程造成的不良影响。

2.深基坑周边土体止水控制

止水帷幕作为高水位地区支护工程常用的止水措施,常用的方法有高压喷射、深层搅拌以及压力注浆等方法。在此过程中,一旦搅拌桩成桩质量遭到影响,基坑开挖就会出现渗水的现象。再使用灌浆等方法,不仅会增加工程造价,还会延误工期。为了保障桩体质量,必须确定合理的水泥浆掺加量。在桩体搅拌均匀、桩长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避免桩头“无浆”的现象。另外,为了保障桩体搭接密实度、长度,必须避免蜂窝、空洞以及桩头开叉等现象造成的不良影响。

3.支护信息化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质量问题其实也是整体稳定性、刚度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加强支护结构信息化管理进程,让监测人员对施工现场以及周边建筑物进行专业的监测。在明确岩土变位、支护结构具体特征的同时,对施工中介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上报;对于大于预警值的情况,必须采用相关措施进行处理。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容包括顶部位移、结构裂缝、结构沉降、道路沉降、道路裂缝以及基坑观测等。通常在每隔8~10m的地方设置一个监测点,关键部位则根据施工要求进行加密。在较深的基坑开挖中,必须及时测定支撑内应力。当应力在设计值的90%以上时,再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施工。

三、结语

第9篇

BIM虚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加强工程全过程管控,从工程设计、施工导后期物业管理实现实时、精准跟踪管控,尤其是规模较大、设计与施工较为复杂的建筑工程项目。

(1)工艺原理

利用BIM软件可建立起建筑工程项目相关信息模型,施工前期可对工程项目设计方案进行检测、分析与模拟优化,结合工程要求与标准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与施工方案,并通过施工全过程模拟及时发现施工重难点问题并予以解决,直到获得最佳设计与施工方案,并辅以3DMAX动画对复杂施工环节或工艺进行演示,以更好的指导现场协调施工,减少施工干扰、设计变更、施工返工、人机待料等情况的出现。项目施工中要对虚拟模型进行实时维护,根据设计变更情况、技术核定情况及实际施工情况做出调整,施工结束后要随时重现施工过程作为改进、究责、检查的终压依据,通过多维度的BIM模型在网络环境下对项目的资金支出使用情况、成本管控情况、进度质量控制情况等进行分析回溯,为提升工程项目管控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2)工艺流程

应用BIM虚拟技术要遵循国家建筑行业相关规范及施工规范编制各类施工合同、图纸及标书文件完成组织虚拟方案的编制工作。建模阶段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以确保图纸设计表达清晰、专业性无误,利用BIM软件创建模型,结合施工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合同等资料建立工程土建、钢筋等项目,并完成BIM模型的安装。BIM模型评审通过三维模型展示对模型与设计图纸的符合程度、节点部位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现场施工条件是否无误等进行审核,确保支持模型达到预设目标并可真实反映原版设计意图。评审过程中要对模型反映问题进行汇总并提交做三维模型碰撞检查探寻解决对策,及时发现施工中重难点部分,结合设计变更条件对模型进行维护,避免影响施工进度与质量,完成造价成本控制。模型虚拟施工方案编制完成后要结合具体施工情况及进度及时进行补充完善,以充分发挥虚拟技术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积极作用。根据施工方案,要在模型上完成数据信息的同步集成,结合方案要求对各构件参数及影响施工属性相联接,由此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实现各个阶段、环节、细节部分施工数据的高效集成,推动施工工艺控制效果的提升,结合细致准确的设计规划指导现场施工。在模型中要及时输入各项施工成本控制指标并设置相应的预警提示,以便为施工成本管控提供强有力支持,完成集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推广实施,配合虚拟模型施工方案中各个关键时间节点的要求,输入相应工期及进度配合视觉化动态模式显示以便更加准确的指导现场施工工作。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BIM虚拟技术要在整个工程的生命周期内加强对施工情况的督导,以形成高效、强势的管理平台为建筑工程管理服务。

2工程管理中BIM虚拟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BIM虚拟施工技术有助于加强对现场管理工作的监督与了解,公司管理层应用虚拟施工技术可随时查询、跟踪现场施工进度,结合施工情况可随时准确下达管理指令,提升了沟通效率、降低了沟通成本,有利于建筑企业集约化管理模式的推行与实践,是提升施工管理水平与效率,可极大的降低建筑工程成本造价,提升企业施工效益。目前建筑行业施工项目逐步趋于复杂化的情况下,因设计变更、施工返工等原因造成的施工成本造价增加比比皆是,不仅影响了工程进度、质量与安全,对承包方、施工方而言也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根据行业统计数据,仅2014年建筑行业总承包工程中因设计变更施工与返工施工造成的成本增加比例在10%-20%左右,管理团队管理成本增加在10%-30%左右,极大的影响了施工单位效益目标的实现。鉴于此,应用BIM虚拟施工技术模型可以更加直观、详尽的方式展现工程空间信息,在正式施工前即可对工程设计、竣工、验收情况进行评判,极大了的减少了设计变更与施工返工等情况的发生,也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管理成本。利用BIM模型进行虚拟碰撞检验有助于提前发现设计问题,并可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进行预应力钢筋排布模拟等诸多试验,从而减少后期返工,避免延误工期、施工成本增加。建筑工程未开始施工前应用BIM虚拟施工技术可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对工程中每个管道、构件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确保实现工程施工的精细化管理;BIM虚拟施工技术通过与4D数据库的关联可更加精确、快速的获得各类工程基础数据并拆分实物量,可为采购计划的制定与调整提供给确切数据支撑,为项目限额领料提供帮助与支持,有助于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控、进度管控与质量管控等。传统施工中通常难以确切统计出项目支出费用、合同应支付款项、甲方已支付款项等杂且乱的施工费用,无法结合施工进度与施工要求临时快速变更施工图纸及获取准确合同工程量及工程造价,BIM虚拟技术配合4D关联数据库可更加快速、精确的确定相关三维图形区域并完成框图出价,实现过程三算对比、产值核算及进度控制等,为施工提供有效指导依据。BIM虚拟施工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可对设计模型方案进行优化,准确捕捉施工重难点,借助3DMAX动画渲染展现施工工艺流程并进行可视化交底,通过展现虚拟施工现象使得复杂的空间设计与标准变得更为准确直观,方便施工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理解与运用,有效解决了因施工理解不同造成的施工操作失误。利用BIM虚拟施工技术可将整个工程建设过程及材料使用情况记录在案,可随时重现整个施工过程并作为工程改进、检查、责任追溯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加强施工管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优化施工设计方案可推动绿色施工理念与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实践,尤其是建筑工程中大型设备的安装与吊装,利用3D模型可更加直观的再现设备吊装的动态过程,可有效避免实际吊装中出现碰撞事故,在出现吊装意外时系统可及时自动告警,确保吊装圆满,并减少现场设备吊装意外的发生。比如通过鲁班iBan移动应用可实现现场施工画面的实时拍摄与上传,与BIM虚拟模型进行位置对应,实时反应各方施工参数并展现了控制计算机中,从而将现场的施工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控制施工情况与虚拟模型相关联,极大的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效率。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