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应用语文总结

时间:2023-01-20 18:11:10

导语:在大学应用语文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应用语文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选修课 大学英语 语言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28-01

英语是目前国际的通用语言,有很多国家都在大学教育中开设了英语学习的课程,我国教育部在近几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了解世界文化的窗口之一不仅具有人文性而且具有工具性,该课程既能够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也是大学课程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因此高校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并创新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类选修课,让学生能够通过此类选修课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领略与东方文化截然不同的西方文化魅力。

一、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的主要内容及课程设置

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既丰富又复杂,英国的一位语言文化学者威尔・琼斯曾经说过语言文化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复合体,因此在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类的选修课教学上应着眼于多个方面进行推进,将教学重点放在英语的词汇文化、交际文化及语言文化背景上,这样才可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门课程并且能够真正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1.1加强词汇文化的教育

词汇是组成一门语言最基本的成分也是语言与文化之间的重要纽带,不同国家在同一个词汇之间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英语中“宣传”(propaganda)是一个贬义词然而在汉语里“宣传”是一个带有积极色彩的词汇,再比如形容颜色的词汇在不同的国家也有着不同的联想意义,在英语中蓝色多表示高贵优雅或者忧郁的心情而在汉语中蓝色多表示安宁、祥和等,以上这两个例子都充分说明了词汇文化在学习语言中的重要性,大学英语语言文化选修课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着重了解英语词汇文化蕴藏的意义。

1.2增加英语交际文化的教学

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应用,英语和汉语一样能够在日常的交际或谈话中体现丰富的文化现象,正确理解并应用英语中的问候语、介绍用语、应答语及致谢语或电话用语等等是熟练掌握英语语言文化的关键,英语的问候交际文化既体现在言语交际上也体现在非言语交际上,非言语交际包括肢体或面部语言或声音、音量、语调等其他方面,言语交际能够直白的表达人们所想的内容,而非言语交际则是渲染润色言语交际的核心,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的教学应将英语交际文化列入重点教学范畴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英语。

1.3增加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教学

使用英语的国家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的范围广泛,大到地理历史小到社会生活,了解并体验这些文化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英语国家概况或外国文学赏析及外国电影赏析等课程,这些关于英语文化背景的选修课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英语的魅力,也能够帮助他们拓宽视角去提高自己的思想内涵,同时在这些英语文化背景后也蕴藏着他们的民族精神,比如使用英语的国家大多都崇尚个人主义并且有很强的冒险精神,他们也十分尊重个人隐私,这就解释了西方国家并不喜欢被人问到收入、家庭及年龄等问题,也能解释他们为什么孩子从婴儿时期起就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等,这些能够体现英语文化的精神与体现汉语文化的精神存在很大的差异,掌握好这些蕴藏在背后的文化才能掌握英语文化。

二、增强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学的方法途径

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决定了学生能够吸收多少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因此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及课程设置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以充分发挥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将自己置身于学习英语文化的环境中。

2.1教学方法以任务型为主

英语课堂中的任务教学曾经被人归纳为六大要素,其中包括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信息输入、增加教学的活动形式、加强授课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定位课堂角色以及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以任务的形式作为英语教学的动力,同时能够帮助大学生在课堂的时间活动中深入学习英语知识和技能,这种将学生定位主体教师作为主导的教学核心能够最大程度的增加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每节课之前进行预习以明确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中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讨论相关话题,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估总结,在教学中要锻炼学生的跨文化思维,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设置问答的形式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能力,安排合理的教学环境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从浅至深的学好这门课程。

2.2充分应用多媒体、网络和第二课堂

选修课与必修课相比有着一定的课程限制,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增强对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的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英语文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聘请外国教师以更加直观的感受语言的文化和魅力,除此之外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优质的英语文化资料并组织学生定期开展一些趣味的英语知识竞赛和英文演讲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增强英语应用的能力。

2.3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的接受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授此门课程的教师水平,一位优秀的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师能够准确的抓住学生心理,用多样的形式和有趣的授课方式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英语的学习能力,因此,高校应该投入部分精力在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上,请外国学者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或派他们出国学习一段时间,这些都能够帮助英语教师更好的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只有教授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师的水平提高了才能让大学生更好掌握这门充满乐趣的选修课。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的教学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高校应从丰富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以及优化教学方法上提高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水平,以帮助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会语言文化的乐趣并且帮助他们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爱真.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J]-《外语世界》-2014(02)

第2篇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 医护英语

一、引言

在英语应用越来越普遍的社会发展中,英语已经成社会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医院也是重要的英语应用场合,尤其国外患者的增多,对医护人员的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从英语文化和英语意义的角度发出,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医护人员学习英语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本文主要分析了医护英语用语应用情况,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探索了医护英语学习提升的具体策略。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英语应用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就是描写了现实生活中人们是如何使用语言的,语言系统能够表达哪些意义以及语言是如何表达它所表达的意义的。概念传播理论,实践出真知,语言运用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与语言运用体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运用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主要包括语言的延伸意义,语言的大体系与小体系之间的衔接意义,相关衔接链条的形成过程以及所要揭示的各种含义。所以,语言运用就是要在语言的运用中了解含义,掌握方法,形成语言运用体系。

如何使用语言是一种人际交往的重要能力,要具有分析语言的能力,就需要在庞大语言体系中找出所需要的小体系。而在语言体系中,话语权掌握者需要的是更为精确精准的应对之语,需要遵循5W原则(即:When Where Who What How),从而分析场景场合所需要的语言,更能准确的判断并选定精确语言表达含义,更要明白选择这个语言小体系的原因。

三、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医护英语用语分析

1.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阅读学习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阅读学习倾向于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单向行为,学习语言的终极目的是语言运用,其次是掌握知识,再次是了解语言含义。语言运用能力分为人际交往和读写能力两个方面,而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是共同进行的,因此,掌握语言含义的同时更要会运用语言的含义。课堂教学具有广泛性,语言学习者就要在广泛性中找出语言的针对性,掌握具有针对性的语言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也就是说,语言学习者需要掌握书本语言所揭示的字面含义与语言深层含义,在了解记忆的同时分析语言,对相关延伸内容加以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逐步系统的掌握语言运用。

2.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学习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教学中需要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检验学生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标杆是考试,如何达标需要在知识的系统学习运用过程中实现。分析语言知识掌握的过程,初级阶段是记忆能力,连续不断层的记忆是掌握知识的基础,层层递进,在学习期结束串联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条进而形成知识面。点线面的结合要求学生具有分析语言知识的能力,横向记忆,纵向串联,从而成功达标并为进一步的语言运用打好基础。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于概念含义类知识加以归类汇总,对于运用解析类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对于关联知识类加以串联延伸,并且在传播知识过程中加以运用,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3.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口语听力学习分析。依照系统功能语言学听说后读写原则,学习的目的是运用,运用更多的是体现在毕业后的工作生活中,这就要求广泛教学的同时更要具有针对性。因此,学习要以书本为基础,以工作需要能力为目的开展。书本阅读是基础,在阅读过程中分析理解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进而延伸阅读相关联内容理解深层含义。以理解含义为基础运用到实际中,场景模拟提供了运用平台。如工程师先从图纸学习开始,图纸形成于脑而作用于实际项目中,项目现场的工程讲解和实地考察更能增加学习的兴趣和经验积累学习。

四、总结

医护英语需要强化实践,能够通过提升语言综合能力,在语言应用中获得全面提升。系统功能语言学能够指导医护英语的教学和学习,为其提供相应的指导,能够以语言的产生和应用来提升医护人员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梅雪.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2:94-95.

[2]龚丽萍.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野下的高职商务英语语篇教学研究[J].职教论坛,2014,23:66-69.

[3]廖益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特殊用途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0,01:85-88.

第3篇

语文教师的语文修养对于学生的语文成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只有拥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学修养,才能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全面系统地把握住语文知识。所以说,在学前教育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完善自身的语文修养,全面系统地把握语文基础知识,对于存在的缺陷进行针对性的解决,才能保证教学在根源上处于正确的教学局面。

二、实用语文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之后,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主要围绕语文实际教学活动与语文基础知识完整性是否相矛盾展开的讨论。实际上,应当这样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语文实践性只是一种方法和手段,掌握系统的语文知识才是最终目的。假如把这两个方面对立起来,则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内容上存在一些表述模糊不清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语文教学认识混乱的现状。实际上,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具有莫大的帮助。全面系统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还有利于为今后学习语文打下牢固的基础。因此,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应当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牢固的语文基础知识。

三、学前教育中提高实用语文基础知识的对策

(一)纠正错别字,掌握正确的拼音

拼音是汉字的基础,汉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可见学好拼音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环节,无论是在识字还是阅读或者是在练习普通话中,拼音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具。在学习拼音时容易出现这几个问题:第一,平舌音和翘舌音分不清。第二,前鼻音和后鼻音分不清。因此,在练习平舌音时,记住在zh、z的时候是不送气的,在ch、c的时候要送气,在sh、s的时候要摩擦发音,在r的时候要颤动声带发音。在学习拼音的时候,鼻韵母是比较困难的部分,主要是学习者不能较好地将前后鼻尾音发好。如果对发鼻尾音的学习有难度的时候,可以将有关汉字的音引进来,读鼻韵母就行。比如αng这个后鼻韵,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这个“αng”就是雄赳赳、气昂昂的中“昂”字的发音。学习的时候也可以进行归类分辨。比如在学习前鼻韵的时候,汉字“斤”是一个前鼻韵字,同时可以学习同斤有关的汉字“近”“芹”等等。学习后鼻韵的时候,比如“京”是后鼻韵字,这时候就可以将相近的字“谅”“凉”“景”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αng的时候,可以运用分解法将“杨”的韵母划分出来。在学习拼音的时候,鼻音和边音也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知识点。也可以用归类分辨的方法来学习。比如“奴”字的生母是鼻音,就可以从这个字引申到其他“孥、帑、驽、弩”字。比如在学习“卢”字的时候,知道这个字是边音,从这个字可以对“泸、颅、胪、栌”这些字尽心学习,这些形近字都是边音。错别字出现的几率比较多,识别错别字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第一,强调同音字在字形上的区别和字意的差别。比如说:“过度”和“过渡”读音相同,但是在具有含义和用法上是不同的。第二,注意字形相似但含义不同的字词。比如“师徒”写成“师徙”,这就错了,因此,要注意这些相似词的不同发音。

(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读懂文章并且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之上能够从中获得营养,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比如在学习《小木船》这篇文章,教会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加强和维护同学之间的友谊,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不仅是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

(三)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发表真实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讲真话,流露出真实情感。只有真实的写作,才能提高学生表达自己真实意图的水平,才能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才能充实学生的内心情感。对于学生今后诚实的写作文风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会让学生受益一生。

四、总结

第4篇

(一)语文课的内容和形式语文学科的内容是什么,历来都有很大的争议。可以说,中国传统教育文史哲不分,整个就是一个语文教育。说:“从前的人,除了国文,可算是没有别的功课。”叶圣陶也说:“学校里的一些科目,都是旧式教育所没有的,唯有国文一科,所作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正是旧式教育的全部。”。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文之风的盛行,语文课程为了凸显人文性,很多开始按照主题来安排单元,过分强调语文学习的人文性,而从提高语词表达等方面设计的相对很少。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语文《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引进”了“模块”教学的“新概念”,具体如下表:据说这个“语文模块在语文课程改革专家组那里酝酿了很长时间”,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核心概念”。这个模块很清楚,是内容侧重文学兼顾写作的语文教育。这个方案似乎得到了人们的默认。语文学科的形式和内容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说“语言文字”是语文学科的形式,是相对与文学、文章、文化这些内容而说的,实际上“语言文字”本身也是一种内容,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段,识字教育就是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所以语文学科的形式,是一种有内容的形式。“五四”前夕,就用“形式”理论来描述文学革命,他说:“我曾彻底想过:一部中国文学史只是一部文字形式(工具)新陈代谢的历史,只是“活文学”随时起来替代了“死文学”的历史。文学的生命全靠能用一个时代的活的工具,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情感与思想。工具僵化了,必须另换新的,活的,这就是“文学革命”。相对于文学史的“形式说”,人们对语文“形式”的认识则有一个过程,不像这样毅然决然地把文学史叫做“文字形式史”,而是比较折中地以形式内容并举,如1919年,沈仲九在为浙江一师拟定的《对于中等学校国文教授的意见》中,提出了国文教育的三个目的:目的———形式的。使学生能够了解用现代语或近于现代语———如各日报杂志和各学科教科书所用的文言———所发表的文章,而且能够敏捷、正确、贯通。目的———形式的。使学生能够用现代语———或口语,或写在纸上———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要自由、明白、普遍、迅速。目的3———实质的。使学生了解人生的真义和环境的现状。学校各种科目,无非是一种做人的工具。所以国文科的内容,也应该注重人生和环境,使学生能够了解做人的道理。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语文教育的目的先是在形式方面达到“能读、能听、能说、能做”,然后才是“个性与趣味的养成”,其实也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能熟练地运用驾驭自己的母语,达到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之后,再此基础上,再提人文素养的提升。再后来,到上世纪60年代,中国也发生过一场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讨论,《文汇报》的总结性社论说得更加简洁清楚:“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的主要就是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这个“手段”;学会“手段”恰恰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语言文字这个“形式”恰恰成了语文教学的内容。”(二)从语言形式训练入手,提高高职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1日版提到“语文课程具有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性质特点,它是实践性课程,它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综合性,不像这些学科都有由一系列概念、定理、公式等构成的逻辑性体系,具有比较清晰的学科边界,可以构成相对独立的封闭系统。语文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实践上下工夫。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在于,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多方面的知识,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增强语言文字的感受力,从而获得情感、文化和审美的体验。”这种实践,具体如何操作,把握起来比较困难。语文的形式是“语言文字”,是口头语和书面语,再细分为“听、说、读、写”四项任务训练。无论中小学语文或是大学语文,皆如此,都需要我们老师进一步细化,切实了解学生“听、说、读、写”的不同基础,然后有针对性和有梯度地开展教学。财经类高职学生语文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学会语言表达,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文学创作或培养作家,也绝对不是想调教出食古不化的今之古人。以书信写作教学为例,今天已不是“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的语言时代,学生要学习的是切实可用的语言,不是教师课堂讲解的语言,教师的讲解应该把学生引向课文,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不是文学技巧的训练,激发学生表达言说或动笔写作的兴趣,而不是引向课堂笔记或“标准答案”。学生在语文课上应该是“读书”,感悟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而不是“听课”。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学习帮助,学生有困难的地方要给予指导,学生以为没有困难的地方要进行提示。教师首先有自己学习的任务,那些在课堂上夸夸其谈的东西,本来是教师学习的内容,譬如语法、修辞、逻辑、语体等等,这些知识应该考教师而不是考学生的。教师掌握了这些知识,不是照搬给学生,因为学生将来大都不会去当教师。这些知识只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譬如“打扫卫生”这个词语,有人说不合语法。为什么不合语法?教师要能够运用语法术语说这是动宾搭配不当。也有人说可以有这个词语,那么你要会说这是约定俗成,约定俗成又是一条语言规律。或者更进一步说,语法之外还有修辞,这也是一种规范与变通的关系。“打扫卫生”用的是“缩语”修辞方法,是原来不卫生的地方经过打扫而使之卫生。这些知识是帮助学生解惑的,通过一次一次解惑的过程,让学生逐渐掌握这些知识。

二、增强高职语文课程内容的时代性

(一)关注高职学生的语文生活对高职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完成了12年的语文学习,但是很多学生都是高考的淘汰者,在自主学习习惯和语文基础方面差距非常大。但学生自己并不完全意识到自己有差距,对语文课程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老师在课堂上大量开展语言形式的训练,估计引不起学生太大的兴趣。因此要提高高职学生的语文能力,除了课堂上的引导外,老师还得时刻关注高职学生的语文生活。学生有自己的语文生活,有他们的语文圈子,比如课外闲书的阅读交流,上网、QQ、微博、微信等等,这些也是他们语文成长的重要方面,也涉及到他们语文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形成。语文教学效果好不好,不在于期末考试时卷面答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在于他课外的表现和应用。我们关照学生的语文生活,把语文训练融在学生日常的语文生活中,哪怕是结合通俗文化来进行语言训练也未尝不可,只要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课和学生的语文生活之间架起一个桥梁,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二)关注行业语言生活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行业产业特色明显,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如能适当地将行业产业的语言生活引入到课堂或校园中来,让学生了解并尝试接触行业用语,用实用性和功利性激发其语言训练的兴趣,进而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比如,对财经类高职专业的学生来言,引入服务行业的规范服务用语,使学生认识到语言服务是服务业中一项很重要的能增加附加值的服务,如广告语言服务、导游语言服务、销售语言服务、客服语言服务等等,可以说百行百业,只要涉及到用语言做事,就会涉及到语言服务问题,因此,在语文课堂上适当加强服务语言训练,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五、强化高职语文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大学语文课程看似平凡而边缘,但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却非常高。历史上,教大一国文的大都是大家名家,尤其是民国时期,讲授“大一国文”的几乎是大师云集。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朱自清、闻一多、俞平伯、沈从文、熙等等。当时,讲授“大一国文”的必须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饱学之士。因为唯有具备这样条件的老师,才有能力设计教学内容、统整国学专业,深入浅出的讲授,选用适当份量的教材;也唯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在带领学生细读文本的同时,有足够的人生历练体验、加入验证;并有办法旁征博引,开启学生视野与胸襟。语文教学的内容,至少包括范文教学、写作教学、课外阅读教学、经典阅读,甚至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书法、方文山,周杰伦歌词中的古文物等。所以语文教师平日必须装备的本学科知识,除了文字学(包括声韵学、训诂学)、文法学、修辞学、国学概论、文学史、各体文章作法、书法、讲演辩论技巧,及对《四书》有相当的理解外,在散文、韵文、骈文、小说、戏曲等方面的名作佳篇也得有广度、深度的涉猎,方得以应付实际教学之需要。对大学语文老师而言,除了自己本学科的知识之外,相关学科方面的知识也得了解的相当多,如:教育心理学、普通教学法、中外史地、中外思想家等,都应有相当的常识。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 应用文 写作现状

引言

应用文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写作文体,不仅可以用来处理一些具体事务,而且可以传递相关信息,增进人们之间的情感。在信息高度膨胀和人际交往频增的当下,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它既是诸多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一个主要能力参照,也是各种人才选拔考试的一个核心内容。早在20世纪80年代,叶圣陶先生便认为:“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这充分说明了应用文写作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当代大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总是不尽人意,根本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本文下面拟在对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问题的成因,并就如何提高大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提供一点对策思考。

一、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的现状

应用文是一种用途较广、实践性比较强的写作文体,一般要求明确主题、对象、写作目的、结构形式等要素。当代大部分大学生对此并不明确,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在应用文写作中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一般来说,大学生只是把应用文笼统地理解为一种非文学性的文体,不仅不知道应用文的规范含义和界定,而且对应用文的种类和相关特性也是一知半解。除了对应用文认识不足之外,大学生在应用文写作实践中也是问题多多,比如让写一个大学校园常见的通知、海报、倡议书等,很多同学就感到手忙脚乱,既写不到“点子”上,也没有规范的格式,不少同学甚至连请假条都不会写,更不用谈公文、调研报告等更为严谨的应用文了。

(一)主题含糊不清

每一种应用文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是文章的核心,但是大学生在行文过程中总是把握不准,很容易就偏离或转移主题,致使前后不一致的现象发生。比如在一个主题为环境保护的倡议书中,作者没有集中呈现如何采取具体的措施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是花了大量笔墨对漂亮的大学校园进行“唯美”描绘,甚至引用了不少描写景色的古典诗词,这最多只是一个大学校园的“诗意”简介,根本达不到“倡议”的目的。

(二)写作对象不明晰

应用文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部分人,也可以是所有人,而且不同应用文的写作对象也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广告是针对大众,海报是针对部分群体,商务信函是针对合作洽谈,而私人信件则主要针对家人和朋友。不同应用文写作对象和文体就决定了语言风格的差异,但是大学生在写作中往往难以区分,基本采用“大一统”的格式和语言。一般来说,大学生使用较多的是日常用语,这也是他们习惯和擅长的,但是书面表达效果是不理想,甚至令人啼笑皆非。比如“贵函收悉,我们已将样品提交本公司的卖方,特此奉告”是商务信函中常见的规范格式语言,而大学生在写作时总是不考虑文体对象,采用通俗化语言,虽然也把意思说明白了,但却势必影响公司的形象。这种非常随意行为的核心就在于写作者没有考虑文体对象。

(三)内容不够完整

任何一种应用文都有对应的内容模式,这就对大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提出了范式要求,即应当按照相应的要求完整抒写,不可轻易漏掉部分内容。在大学生活中,大学生都会经常写一些总结报告,对某一阶段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梳理总结,比如学期总结就是一个常见的形式。从内容范式上看,学期总结包括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教训不足、未来方向等部分,但是很多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只是对考试成绩进行了无序的罗列,不仅没有对其进行细致分析,梳理出经验教训,而且没有对考试成绩之外的交际能力等方面进行总结,更没有总结出一些规律化的东西来对未来发展进行指导,这样的学期总结其实是没有实质意义的。除了成块儿的内容缺失之外,大学生在应用文写作中也经常漏掉一些细微但关键的内容,比如在写单项奖学金申请书的时候,一些学生根本没有说明要申请哪个方面的单项奖学金,这种漏掉关键内容的申请怎么会成功呢?

(四)写作布局不够合理

应用文虽然是一种强调实际运用的文体,但本质也是文章,而文章都讲究布局的合理性,比如层次是否分明、详略是否得当、逻辑是否紧密等。大学生在撰写个人简介、计划总结、情况汇报等常见的应用文时,往往对各部分进行平行罗列,根本看不到重点和特色。而在撰写决策建议类文稿时,大学生要么是对各部分平均抒写,要么是对调查背景和过程大谈特谈而对决策者则是“一笔带过”,很显然,这种布局无法实现“应用”目的。

二、导致大学生写作现状的成因

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的确处在一个不甚理想的状态,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重的,既有教学环境的影响,也有教师的因素,更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教学环境因素

不管是在中学阶段,还是在大学阶段,学校都有对应的语文教学或者专门的写作课程,但是这些课程是以传统的写作为中心的,只注重学生对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学习,而对应用文的写作只是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并认为只要学会了记叙文、议论文等高难度文体的书写,对于“简单”的应用文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高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都认为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知识,因而只是进行泛读学习,而且内容主要是文学鉴赏。当然也有部分高校开设了专门的应用文写作课程,但是由于考核评价等因素,应用文写作依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始终处于边缘化地位。大学应用文写作课一般作为公共基础课或者选修课在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开设,开设的内容主要涉及请假条、信件等较为简单的文体,而对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常见的文书公函写作则很少涉及,这不仅无法激发语文教师的热情,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因素

在高校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讲解具有文学色彩的作品,很少涉及对应用文写作要求进行的专门讲解,而且课堂上往往集中于灌输一些理论知识,不注重学生的写作实践环节。在专门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基本都是传统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科班教师转型过来的,他们自身对应用文写作并没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也没有丰富的应用文写作实践,因而多数教师只是根据教材总结的内容照本宣科,然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范本进行模仿练习,他们不仅难以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准确到位的评价,而且很难给学生传授一些扎实有效的应用文写作知识。

(三)学生因素

很多大学生看不到应用文写作的价值,普遍认为应用文没有什么好学的,而且非常枯燥无味,有时间看看例文,按照格式要求稍加练习即可;也有不少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不会从事文秘工作,根本无需学习应用文写作,因而对应用文写作不屑一顾;也有学生持相反的态度,认为应用文难度高。正是这些错误的认识,致使大学生对应用文写作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懈怠态度,从根本上制约了其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大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的对策思考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不高现象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制约因素,而且也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这已经成为我国高校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对此,我们不能囿于现实的束缚和牵绊,应当充分意识到应用文写作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对策。

(一)学校要从上至下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

首先,学校要在培养目标层面重视大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让应用文写作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合格大学生的重要标准。其次,学校要大力引进专业化的应用文写作教师,同时对现有应用文写作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使其能够开展有效的教学。另外,学校要强化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引进一些具有实战写作经验的职场人员走入高校课堂,他们不仅可以为学生讲解鲜活的写作知识,而且会让学生看到应用文写作的社会价值,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要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广大应用文写作教师要在接受学校组织的培训基础上,加强自我主动学习,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名正言顺”的应用文写作教师。其次,注重情感教育,避免简单粗暴的灌输式教育,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应用文写作的价值,从情感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案例,通过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任务型教学、趣味式教学等多元模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三)学生要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强化写作练习

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最终要落脚在大学生身上,因此大学生必须从自身做起,做好大学规划,认真分析应用文写作的意义和价值,特别是要看到应用文写作与未来职场的联系,树立学好应用文写作的决心和意志。语

参考文献

[1]杨晓英,董自厚,赵锁龙,葛辉.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1).

[2]郑国民,冯伟光,沈帼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特征[J].语文建设,2002(04).

第6篇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对策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普遍缺乏,为走出这一教学困境,激励教育成为重要举措。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渴望得到教师的激励和认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教育,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思路,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模式与方法,保证激励教育的顺利实施。

一、注重对激励性教学语言的应用

小学生在学习与探究语文知识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增强对他们的激励,才能够使其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欲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提升激励教育的有效性,需注重对激励性教学语言的应用,特别是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对于正确无误的回答,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赞扬。而对于有纰漏或不足的回答,教师也不能批评或斥责,而是使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保护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采用循循诱导的方式,使其发现出现错误的原因,并认真纠正,完善答案。

如在学习《小木偶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首先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简述故事内容,从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故事着手,引出教学内容,帮助他们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教师设计问题: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表情的词语,并表演出来;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哪些事?文章揭示了什么道理?等。如果有的学生对课文中“板着脸、笑嘻嘻、愤怒、龇牙咧嘴、可怜巴巴”等表情表演的比较到位,教师可采用语言:你表演的真棒,真是太好了!以此激励他们。有的学生则会片面的认为在生活中应该经常笑,体验生活的快乐,没有认识到生活是酸甜苦辣的,此时,教师可运用语言:你的想法虽然很不错,但是生活中是有喜怒哀乐的,应该再深入研究,以此激励他们补充答案。

二、运用丰富多样的激励教育形式

激励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对于小学生来说,榜样激励和责任激励最为有效。无论何时何地,榜样的功能都能够体现出示范性与先进性,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榜样,促使学生树立较好的学习参照物与进步目标。小学生比较喜欢模仿,好胜心较强,语文教师可利用教材内容,传达一些伟人的高尚品质,激励他们。同时,由于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需求不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不同,教师可运用责任激励教育模式,将他们分为多个小组,每个人的责任不同,又需互帮互助,通过集体荣誉的激励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进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教学时,教师可采用榜样激励,先让学生搜集关于科学家伽利略的资料和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初步认识这位科学家和体会伽利略的时代背景。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需引领学生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激励他们敢于挑战权威和追求真理。如在学习《七颗钻石》时,教师可运用责任激励,通过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教师引导学习鉴赏课文,感受这个小姑娘的形象品质,体会文章内涵,运用个人情感思考和体验,总结出感受与启发。教师可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体会到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对待生活,从合作学习与生活责任双方面进行责任激励。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激励实践活动

小学生的上进心往往较强,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充分结合他们的这一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举办竞赛活动,将这种激励性的良性竞争运用到知识教学中,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激励实践活动,通过激励作用的引领,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而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或者是突出的小组,应给予他们适当的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可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意识,还能够促使他们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训练其灵活应用能力。

如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掌握一定的汉字量,而且识字量和词汇量也在逐步提升,教师可举办一个写字组词比赛,对比哪位同学写出的汉字和组词最多,质量最高,让成绩优秀的带动学习一般和较差的学生,进而调动整个班级的竞赛氛围,激励他们充分表现出个人语文知识水平。另外,语文知识内容具有特殊的美感,语言魅力更是与众不同,教师可使用欣赏的方式,把语文知识的魅力通过语言描述或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励学生学习。又如,在《望洞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洞庭湖的优美景色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湖面平静和君山的景象,进而激励学生学习这首古诗的热情。

四、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小学生的天性,注重对激励教育的合理应用,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语言艺术魅力,采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不断丰富激励教学模式,全面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静.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第7篇

关键词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应用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什么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对语文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综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为核心,以主}的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2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2.1表现出语文性

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虽然综合性活动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是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交叉、渗透,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根植于语文学科,是语文的延伸和拓展,应结合语文课的自身特点,表现出语文性。

2.2体现职教特色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体现出职教特色,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保持一致。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目标是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打下基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与专业相结合,体现出专业特色,形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3强调实践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实践的教育活动,要注重职校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与技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有社会参与性学习、实际应用性学习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4体现趣味性

根据中职生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兴趣不浓等特点,实践活动要从中职生的学习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降低难度要求,形式上力求富有趣味,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如何加强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3.1努力学习,提高认识,迅速转变教学理念

众所周知,作为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不断革新的今天。因为一天不学习,就要落后,就不能与时俱进,就不能完成肩负的使命,就可能被淘汰出教师队伍。那么,我们学什么呢?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为了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必须认真学习新《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与指示精神;其次,要认真地学习中职教育、教学、教改等方面的理论或行家手里的一些好的做法;再者,要系统学习新《教材》的课程,而且一定要摆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位置,处理好实践活动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三者并重的关系,摸准吃透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

3.2深入思考,精心设计活动计划

我们经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先要做计划,因为有了科学可行的计划,才能明确奋斗目标。首先必须以新《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指示精神为导向,再紧密结合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职业特点确定活动内容。因为,生活是语文,语文是生活;如果语文离开生活,就如同生命失去了灵魂一样。然后根据“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具体内容与教学需求,精心设计好活动项目与具体措施。总之,设计计划时,一定要符合新《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一定要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思维规律,一定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与专业特点实际出发,考虑得越周密、越科学、越可行越好。

3.3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创新

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老师都是起主导作用的。作为组织指导的老师,首先应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实施计划,而且要狠抓落实;其次,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再次,老师还要善于因势利导,善于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把各个作为个体的学生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队,然后再采用一些具体措施,鼓励学生发挥团队精神,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这样一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一定能轰轰烈烈地搞起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实现。例如在学过诗歌《静女》《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激流》之后,老师带领学生认真实施计划,即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在完成“阅读欣赏”的基础上,再结合中职生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学生最敏感、最感兴趣的话题“中职生是否可以谈恋爱”组织一场辩论会。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在各队队长的带领下,纷纷行动起来。因为人人有任务,人人有事做,所以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角色,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围绕活动主题,或去图书馆,或去网上搜集资料,或看录像,或看书籍,学习辩论技巧,或列提纲,打草稿,撰写辩论稿。最后再通过小组合作、辩论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效果很好。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和主人翁的自豪感,创造未来的信心倍增;与此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进一步体味到语文的魅力,于是更加喜欢语文,学会应用语文,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跨文化;语用能力;原版英文电影

一、跨文化语用学与跨文化语用能力

谈文化不了解该文化国度所使用的语言,犹如纸上谈兵,空中建厦;学语言不了解使用该语言的文化,即便语言功底再好,也难免成为“语言流利的傻瓜”。近年来,语用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个重要分支――跨文化语用学,它更为鲜明地诠释了语言与文化的联系。跨文化语用学主要研究人们在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时进行交流时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语用问题(何自然);何兆熊认为,“跨文化语用学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进行的研究,其重点是对不同文化的语言活动进行跨文化对比研究。”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本身的意义和语言的使用同样重要。因此,跨文化语用能力成为广大外语学习者的必备能力。

什么是跨文化语用能力?语用能力是随着语用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概念,是在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之后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术语。所以,它必定与语用学研究的范围相关。威多森(Widdowson,1989)认为,语用能力可以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语用语言能力以语法能力为基础,涉及语言的使用规则,不仅指正确地利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包括在特定语境条件下正确地利用语言形式,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社交语用能力指根据一定的社会文化规则得体地进行交际的能力。语用能力是言语者实施自己言语行为和实现交际对方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 force)的能力,是一种语境条件下的言语行为能力。(姜占好:2009)语用能力的欠缺会直接导致语用失误产生,影响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何自然等指出,跨文化交际中导致语用失误的原因不是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二、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现状

(一)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现状

许多英语学习者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考试”。“手捧英语证书,实则英语文盲”的现象屡见不鲜。时下,中国的各种英语测试已经悄无声息地开始改革,从应试型向应用型转变。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机考试点已经实施了两年,未来的趋势是向全国推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英语学习中的跨文化语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大学生语用语言能力的调查(邬颖祺、陈国华,2006)中,学生在恰当执行请求行为以及准确使用语用惯例语方面,能力均不强,在选择某一语言形式时,主要是凭感觉、凭习惯或一些不完全准确的语用信息。学生在执行请求行为时在语言形式的选择及在语用惯例语的使用方面会受到汉语、个人表达习惯、教师教材及语法书等的影响。

(二)跨文化语用能力的缺失――语用失误

Thomas(1995)指出:在言语交际中,说话时没能遵循标准的语法模式,顶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speaking badly);但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就会被认为是“表现不好”(behaving badly),甚至被认为是“不真诚的、存心欺骗的或居心不良的人”。可见,语用失误的后果极为严重。来看两个例子:

在一个晚会上,留学生Mike很风趣、健谈,于是一位中国学生赞赏他说:

You know quite a lot and have a smooth tongue!

你见识很广,油腔滑调。

这是一个典型的语用语言失误,说明该学生语用语言能力比较欠缺,他将 “a smooth tongue”误认为“健谈”,结果赞赏变成了侮辱。语用能力不会随语法能力的增强而自然增强 (Rose&Kasper,2001),此学生有较好的语法基础,却没有理解语言的使用规范,不能在“国外语境”中使用“正确的英文”来表达个人意见,是典型的语用失误。

又如:Black女士年近50,穿了一套新衣服来上课,一个学生见面后说:

You look nice and younger wearing this dress.

这身穿着不错,你看起来年轻多了。

这位学生本来希望博得对方欢心,结果Black女士听了很不高兴,她认为这是说她老了。这明显是受汉语语言文化的影响,汉语文化负面迁移到了英语的使用中,是社交语用能力的缺失导致了这样的尴尬。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入,有些简单的语用失误几乎都可以避免,比如面对别人的赞赏可以迎合等。但现状仍不乐观,英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自身跨文化语用能力的缺失,这对语言学习将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三、原版英文电影引入英语学习有助于跨文化语用能力的提升影视作品是在对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与人物进行艺术加工和浓缩之后演绎出的精华,是对现实社会与生活的概括与总结。原版的英文电影作品更是英文学习者宝贵的学习资源,它使得学习过程生动而富有趣味,同时也影响着学习者的跨文化语用能力。

(一)原版英文电影对语用语言能力的影响

前文已经提及,语用语言能力不仅指正确地利用语法规则来遣词造句,而且要求在特定语境条件下正确地利用语言形式,实施交际功能。原版影片,尤其是最新的影片贴切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涉及交际的场景数不胜数。英语学习者在影片观赏中不知不觉地可以感受到英语语言的使用规则,了解最新的语言使用规范,就可以减少例1中的类似错误。《当幸福来敲门》中,有这样一段小对话:

―Chris,whats up?

―Hey,Mr.Frakesh.

这是一段简单的问候语,“Whats up?”在这里是一句普通的问候语,即”hello”,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出了什么事?”。由此可见,在电影提供的最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者可以发现很多语言的表达并不是只有一种解释,可能很多已经学习的词组和表达方式已经有了更新的解释。通过欣赏电影,语用语言能力也会潜移默化地提升。

(二)原版英文电影对社交语用能力的影响

对于社交语用能力,牵涉到文化规约,要求英语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知识,尤其对西方文化背景有较深入地了解。社交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最大的不同在于使用语言者可以理解和表达真实意图,对于所学语言的社会规约和文化理念有一定的理解。要做到这些,置于英语语言环境中自然是绝佳的条件,但大多数的学习者并不具备。这就要求学习者自身寻找等同的语言环境,原声影片提供了这样的环境。例如,在影片《公主日记》中,Mia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奶奶Clarisse,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Clarisse:Well,Let me look at you.You look so…young.

Mia:Thank you.And you look so…clean.

这是一次成功的交际,看到自己的孙女穿衣搭配很不合适,Clarisse十分委婉地指出Mia很年轻,其实这不是一种表扬,是出于礼节。Mia明白这一点,理解了Clarisse的真实用意,即弦外之音,很快“回敬”了自己的奶奶,指出她“很干净。”这样看来,第一次的见面就显得不卑不亢,既保全了礼貌,也达到了交际的目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学生在欣赏英文电影时,对这样的情景会有更深的了解,也有助于他们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交际的真实意图。

四、原版英文电影赏析在英文学习过程中的可行性分析(一)便捷性

目前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为影视视频资料的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中国的观众可以在互联网上欣赏好莱坞最新上映的影片,而且是原版加中文字幕。这既保留了纯正的英文表达,又不影响中国观众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据笔者所了解,像飞鸟影苑、馨灵风软、伊甸园、风雪这些字幕组,都是由义务翻译工作者组成的网上翻译组织,他们在拿到英文影片的第一时间就开始翻译,并以此为乐趣,使得新上映的影片可以和更多人分享。很多中国观众,包括英文学习者都通过这些字幕组的网站欣赏最新的英文影视剧,一方面为了娱乐,另一方面也从中英文字幕中学到了不少语言和文化知识。

(二)时效性

影视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形式,更新速度很快,各种文化表达可以最直观、最真实地展现给英语学习者,尤其包括一些非语言性的习俗。有关西方文化的教材在市面上很多见,更新的速度却是有限的。一些英文学习者反映,他们的教材中介绍的某些交际规则早就过时了,在网上和国外的网友交流,会发现很多错误。文化是动态的、发展的。受其影响,语言使用也在发生改变。影视资料作为一种资源,更新的速度很快,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英文影片面世。这些影片是最真实的社会文化的反映,观众可以从中看到最新的语言变化,结合教材便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

(三)可接受性

大多数的英好者都热衷于英文电影,对它有很大的热情,这特别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笔者所在学校,大学英语技能课中开设的“英美影视欣赏”每学期选课人数均爆满,不得不控制人数。学生在结束了一学期的学习后,都有不同的收获,语言应用能力都有很大提升。

五、结 语

原声英文电影是英美国家特定时代社会生活和文化最直观、最集中、最生动的反映。电影会话语言源于生活、接近生活。欣赏英文电影不仅可以让学习者在一个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知识,同时可以获取文化知识,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艺术鉴赏力,了解英语国家的、价值观念、风土人情,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语用能力,也为更准确、恰当地使用英语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Widdowson H.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ability for use[J].Applied Linguistics,1989(10).

[2] Thomas J.Meaning in Interaction: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95.

[3] 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 李庆明.西方文化与电影[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5] 姜占好.多媒体外语教学语境下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09(05).

第9篇

一、灵活运用语文教材

教要从实际出发将语文教材进行优化创新和改编,使其更好地适用于聋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语文教材进行重组和整合运用。教师首先要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并着手统筹规划,对于不适合聋生语言学习的内容可以进行删减,而教材中缺少的内容可以进行适当补充。例如,在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当中有大量古诗词内容,但就聋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而言,他们往往难以理解抽象语言内容,在学习上也存在极大困难。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删减,加入简单易学的儿歌如将教材当中的《咏鹅》一诗换成与鹅相关的儿歌。第二,依据聋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对语文教材进行合理排序。聋校的语文教材大部分的内容是拼音学习,难以满足他们想要学习字词的需求,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对此教师可以将识字和字词学习提前,让学生边学拼音边练习汉字,从而促进聋学生语言发展。第三,根据语言教学的需要合理扩展语文教材。目前适合聋学生阅读的书籍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语言的进步,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践和日常积累合理创编教材,扩展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环境或者学习实践生成语言教材,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成长经历作为依据,将语文教材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扩展语文教材的涵盖内容。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涵盖语言文字、语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于聋学生的语文教学同样如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课程教学标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新和优化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聋学生词义、句义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词语或者句子的含义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降低聋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语言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学习《四季》一课时,不少聋学生难以理解四季的含义,从而影响到对本课语言内容的吸收和消化,因此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关于春夏秋冬季节的图片,并将图片和文字一一对应,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四季的含义。教师还可以运用实践的形式帮助聋学生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例如,在教学冷、热、温的文字时,为了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准备三个杯子,杯子中分别倒入冷水、热水和温水,通过让学生亲身感受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聋学生语法的学习,规范学生对语法的运用。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语法时,切忌孤立单一地讲解语法知识,因为聋学生的语言基础很差,而语文语法对于他们而言过于抽象。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肢体语言表演以及图画等形式来讲解语法,并鼓励学生自觉运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语法意识,提高其语法运用能力。

三、重视加强生活教育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