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建设总体方案

时间:2023-03-08 14:52:46

导语:在建设总体方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设总体方案

第1篇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设计方案

商业综合体为城市发展的产物,可以更好的适应城市立体化发展,在一定空间环境内将城市中商业、居住、办公、旅店以及餐饮等功能集合在一起,并在各部分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构造成一个高效的建筑综合体。在确定其设计方案时,应明确商业综合体空间结构构成以及其特性,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确保既可以满足基础功能需求,同时也可以达到人们心理要求,提高建筑设计的综合效果。

一、商业综合体特点

商业综合体是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密度高、集约性、复合性、统一性以及空间连续性等特点,并且其在设计建设上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还具有均衡性特点,具有很大社会价值与社会效应。在对商业综合体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做好对各构成子系统的分析,针对空间结构构成特点,营造城市场所空间,通过提供商品、消费体验以及优质服务等来达到盈利的目的[1]。在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逐渐有更多内容被加入到城市综合体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建筑设计效果,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在设计时还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做好空间结构的规划设计,提高建筑设计的综合效果。

二、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结构设计分析

1.内部空间基本构成

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结构组成相对复杂,包括了商业、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空间,并且各子功能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在制定设计方案时,就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共同分析,全面掌握各结构的设计要求以及要点,确保内部空间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1.1商业空间

即消费者进行目的性消费活动的空间,如文娱、购物、餐饮等,在设计时需要根据不同功能需求将空间设计成消费与非消费两种空间形式,并利用非消费空间的良好氛围来激发人们的购物欲望,提高消费空间的盈利性。一方面,消费空间。包括整个商业综合体内部所有可以直接消费的功能单元,如超市、餐厅、影院以及娱乐场等,是综合体的核心结构。另一方面,非消费空间。即商业综合体内不能直接开展消费活动的空间,主要提供休息、观赏以及交流等功能。但是因为消费与非消费两者之间联系密切,有着相互促进的效果,即可以利用相互之间的特点来达到相互交通的效果。

1.2辅助空间

主要来满足商业综合体内部工作人员的使用需求,是综合体内部结构的次要空间,在设计时要保证其结构安排的全面性与合理性,为提高工作效率,还应保证空间内各环节的便利性与安全性[2]。尤其是做好对交通空间的设计分析,提高路线的清晰度,明确不同空间的实际功能,并且要与商业空间的人流区分开,不会对商业活动产生干扰。

1.3交通空间

按照功能类型来分,主要分为普通交通空间与引导交通空间,引导型主要是用来有效引导消费者进入商业空间,具有引导人流,交通转换的作用。对于商业综合体交通空间来说,消费者处于其中会产生较多非消费行为,如交流、休憩、观赏等,是整个综合体内使用效率比较大的空间环境。因此,在对其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基于其基础功能,充分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通过人性化设计方式来达到导向明确、空间流线合理的效果,并且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交流休息的环境,全满满足人们心理需求。

三、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实施研究

1.商业综合体前期设计

第一,选址。在对商业综合体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做好对城市环境的综合分析,尽量提高其商业价值。一般情况下应该选择建设在城市中心区、近郊区、副中心区以及新城商业区等位置,并且要从交通系统、城市规划、敷设人口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为合理的建设地址[3]。第二,地位。对地块商业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地块等级、建筑密度以及占地面等信息,确定项目商圈等级,进而才能决定将其设计成购物中心、商业街或者商业广场等形式,对后期综合体的设计方向具有很大影响。第三,功能与规模。商业综合体内部组成的功能众多,需要对业态种类以及规模等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确定业态空间需求量。基本上综合体业态类型包括居住、办公、酒店以及商业零售等,其分布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了综合体设计效果。商业零售以及服务业态是综合体的主要类型,承担着综合体内部结构所有消费活动;办公业态也是商业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聚集功能,在节省空间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常见有顶级写字楼、甲级写字楼、乙级写字楼以及丙级写字楼等。

2.空间形态设计

2.1并置式

即将购物中心各业态按照水平方向并列组织在一起,具有功能分区明确特点,其中设置的交通流线更为通畅,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干扰少。因为其占地面积较大,适合建设在面积大的地区,如城郊。对于各空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设置墙体隔断,并对各空间设置独立的出入口,做好消费与非消费空间的协调性,提高不同空间的融合性。

2.2单元式

以竖向联合方式进行设计实现各业态空间的联合,这样不同业态空间之间既可以相互联系,也可以互不干扰。此种形态设计方式更为注重竖向交互设计,交通工具为自动扶梯与电梯。通过合理的设计将不同业态空间划分为单独的空间,每个空间容纳一组功能,并且相互之间存在联系,达到激发公共生活组织的效果。

2.3中心式

此种形态设计主要以中庭或者庭院为复合空间进行组织,各功能业态空间以其作为中心分布,多以辐射状居多,一般被应用于人流集中的中心式空间组织。此种设计方式保留了各业态功能区之间的独立性与联合性,同时也可以更有效的达到人流分流与疏散交通作用。更是因为不同业态处于不同平面,在视觉上形成不同层特点,提高了商业综合体空间设计的通透性。

3.功能空间设计

第一,购物空间。通过设计应保证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消费活动展开的需求,可以更方便的与卖家交流,空间布置合理能够刺激消费活动的展开。常见有封闭式、半敞开式与敞开式,封闭式即利用柜台将消费者与卖家区分开,虽然可以进行交流,但是不利于消费者选购;半敞开式即以商品系列为根据将其放置于货架围合成具有出入口的独立空间,开头应紧邻外部交通系统,整个消费过程由消费者与工作人员交互完成;敞开式即实现柜台与货架的合并,消费者行为更随意,便于购物活动的展开,节省购物时间[4]。第二,交通空间。确保交通空间序列性与通畅性,流线组织必须清晰明确,并且与各业态空间相互沟通。例如顾客通道宽度的设计,需要满足消费者挑选商品与行走需求,预留出足够的宽度来保证消费活动正常展开。

结束语:

商业综合体内各功能空间之间相互独立,同时有相互联系,在进行联系时,需要确定综合体结构特点,从本质需求上进行分析,做好内部空间结构的划分,提高和业态分布的合理性,争取不断提高设计方案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小玢.城市设计视野下的泰安天庭园地段商业综合体建筑方案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2] 李超,陈东兆,梅刚.基于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的分析[J].建筑技术,2013,06:536-539.

第2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uilding complex specific features,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effects after fire safety evacuation time of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evacuation of personnel individual factors and population factors, influence factor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ilding evacuation safety evacuation facilities settings, effects of evacuation of fire smoke factor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mprehensive fire safety evacuation design strategy.

关键词:建筑综合体、防火、疏散设计

Key words: complex building, fire, evacu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S76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综合体的出现符合当代城市建筑空间复合化、立体化的趋势,也带来了建筑防火安全疏散的新问题。建筑综合体内部功能和空间复杂,火灾荷载大,人员复杂,容易形成火灾,而且火灾发生后疏散不易,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大量的火灾案例证明,建筑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和许多因素相关联,如建筑空间特性和功能分区,人员的组成和特性,人员密度及分布情况,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设置情况,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等等。

建筑综合体及火灾特点分析

建筑综合体空间环境设计组织应建立在一种系统的观点之上,空间组织过程就是围绕环境设计而展开的系统工程。这一特征可以采用“树形结构”概念进行描述。树形结构的定义是“对任何两个属于同一组合的集合而言,当且仅当要么一个集合完全包含另一个,要么二者完全不相干”,具体可见图1所示。

图1 树形结构

建筑综合体火灾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功能复杂、人员多,发生火灾概率大。(2)、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燃烧猛烈。 (3)、火势蔓延途径多,蔓延速度快。(4)、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毒气。(5)、空间复杂、人员密集不利疏散。

建筑综合体的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策略

可以依据以下三个原则来提高建筑综合体的火灾疏散安全性:

1、加强火灾预防措施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最稳妥的安全疏散策略莫过于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建筑综合体发生火灾。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开展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标准,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和执行情况是防患于未然的重要前提。应根据建筑综合体的特点,制定出以整善的消防管理制度,并实行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对各功能部分发现的火灾隐患,如火灾荷载过大,疏散通道不通畅,安全通道堵塞等应立即整改。从源头上减少火灾隐患的出现。

2、延长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

一旦建筑中火灾发生后,可采取以下措施延长可用人员的安全疏散时间.

(1)合理的结构耐火能力

根据分析可知,设计建筑综合体时所采用的结构材料和构件要有一定的耐火性能和耐火极限,要能保证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不致于把整栋建筑物烧垮,要有足够的时间给人员疏散以及消防员灭火。

在建筑设计时,建筑材料以及构配件的选用有一定的灵活性,建筑设计人员负有合理选择各种材料的责任和重担,要在保障一定的耐火能力的同时,了解各种构配件的性能,结合设计实例,选用既经济又合理的构配件,确保建设工程安全经济。

(2)合理的防火分区

由于在实际的火灾中,火焰和烟气蔓延速度很快,人员撤离的速度往往跟不上,所以必须合理设置水平和竖向防火分区,将火灾局限在界定的范围内。可采用的分隔措施有防火墙,防火卷帘与自动喷淋,水幕分割等,对达不到要求的情况要采取特殊措施进行补偿设计。

(3)合理的防烟分区

烟气是威胁人员安全的主要因素。设置防烟分区,可以限制烟气扩散的面积和速度,减小受灾面积,有利于延长可用安全疏散时间。防烟分区一般根据建筑综合体内部功能和空间形式进行划分,可以按其用途、面积、楼层进行划分。合理划分防烟分区,可以减少防排烟系统,大量节约投资。

防烟分区中尽可能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利用窗户、阳台、凹廊或专用排烟口,使每个房间尽可能有自然通风的可能,减少机械排烟装置及相应的功能房间的排烟系统,节约造价。

(4)设置自动灭火系统

自动灭火系统一方面可以扑灭初期火灾,降温、消烟、限制火灾的扩散,另一方面可以充分保护疏散设施的安全,这是火灾防护的主要手段,也是人员安全疏散的重要保证。自动灭火系统按灭火剂种类主要分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对于建筑综合体必须结合建筑的特点设置相应的自动灭火系统。

(5)设置排烟设施

设置排烟设施是为了一方面限制起火点烟气的扩散,另一方面保护疏散通道,供疏散人员安全使用.它是救火的辅助手段和疏散逃生的有效措施。排烟设施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3、缩短需用安全疏散时间(RSET)

(1)减小火灾发现时间

减小火灾发现时间,对于采用现代技术的建筑综合体来说,就是火灾探测系统的灵敏度,减小火灾探测时间。

众多的火灾案例表明,火灾发现的越早,人们可获得的逃生时间越长,伤亡就少,反之,伤亡就越大。由图2可知,在人员需用安全疏散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减小火灾探测时间,就能给人员运动准备和疏散运动争取更多的时间。

图2性能化安全疏散设计标准

(2)缩短人员反应时间

火灾发生后,处于建筑中非着火点的人并不知道火灾发生以及灾情的严重情况,因此要给建筑中所有的人员足够的火警信息。火灾报警和通讯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员火灾反应时间,因此应设置可听和可视信号。

(3)缩短人员行动时间

采取有利于疏散的建筑布局形式,建筑综合体空间的“树形结构”模式进行组织。空间的易读性好能减少疏散人群对标志系统的依赖,直接依靠对空间的识别进行疏散,从而提高疏散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大大缩短人员疏散行动时间。

结论

本文结合建筑综合体及其火灾特点,分析出了综合的安全疏散设计策略,为提高建筑综合体安全疏散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了依据,值得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王志刚.地下大型商场火灾使其人员疏散计算机模型.火灾科学,2001,

第3篇

关键词:住宅建筑;优化设计;方案;综合评价;指标

目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重大的任务,即如何实现“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在迅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人居发展”两大目标。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住房发展,多年来我国的住宅建设总量居于世界首位。在过去的一个历史时期,为了克服住房极端短缺的危机,导致许多问题:建设机制单一、市场选择缺乏、住宅设计僵化、内部功能不完善,建筑师没能或者说没有合适的环境专心研究琢磨住宅的设计,而且在与公建的比较中,人们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在后者中。

一、住宅套型设计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住宅的居住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在过去的住宅设计中,功能体现也受经济条件制约,其与人口结构的对应是不全面不充分的,因此套型的变革和优化是势在必行的。设计人员应该以谦虚的心态,细致的考虑问题并站在消费者居民的角度去了解他们实际的居住需求,并把这一需求充分的反映在套型的设计当中去。

不同结构层次的家庭对于住宅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当前有不同于传统核心家庭的住户迅猛增加,如多代居型家庭,DINK型家庭、SOHO型家庭等。即便就核心家庭而论,个体差异也是不容抹煞的,比如为有老人年轻人及小孩的三代居安排双主卧套型。而居民的职业特征也应在住宅设计中有所体现,比如为新兴的SOHO一族提供家庭办公空间。根据现今时代的发展,新增空间的安排,比如在普通住宅也考虑保姆间的可能性等等。

对于建筑师来说,住宅设计的方法也应该适当的逐步走向开放:设计过程可以有广大居民参与的交互式过程,设计目标应是根据住户需要安排的弹性空间。

二、住宅功能、空间设计优化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创造尺度合适的住宅空间在住宅平面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设计思想,注重对空间尺度的推敲与研究,将人们的生活起居习惯贯通于具体设计思维中,人体在各个空间中的活动尺度是有比例的,我国对住宅设计也有专门的设计规范,其中对住宅各个空间的面积都有明确的量化要求。创造尺度合适的空间,使一套住宅具备起居、会客、学习、储藏等基本功能空间,各个空间尺度合理,使人居住其中既富于亲和力,又不显得空旷。

(二)提高住宅的舒适度

住宅俨然是人们生活学习的重要空间,人们每天在住宅中的时间约占全天时间的三分之二左右,所以住宅中的舒适度要求比其它场合更高。国家对节能、环保等方面也出台了新的规范和规定,在提倡节能、环保的同时,也提高了住宅的舒适度。建筑师在设计中应提倡创新使用材料、推广新材料、与新工艺结合应用(如建筑中水技术、分户采暖、太阳能技术、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等)。

三、住宅功能空间的完善

曾参观过日本的住宅,有的房子看来虽然小,有的可能只有一个卧室,但五脏俱全,功能特别完善。除了常规的卧室、客厅、厨房功能,他们还很注重储藏空间,卫生间的干湿分区,洗衣机位,甚至连座便器也有单独的房间,座便器上有龙头,洗手水回收冲厕所,这样不但解决了空间小、放两件套的问题,并且十分节水。然但是这里的好多住宅都没能做到这样精细舒适的功能安排,只有豪华的酒店或者大户型才能考虑卫生间的细化设计、储藏空间,这是不能满足今日人们的居住要求的。建筑师们应该多开动脑筋开发新方案,小空间就应该设计灵活一点,解决一切应有的功能;大空间应该充分利用,功能完善的同时分出空间层次。任何一套住宅都应该考虑居住者的需求,不能因为户型的大小及其他问题而省去对功能完善的考虑。

四、住宅小区环境设计优化

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作为住宅产品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应该充分注重并溶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住宅充满人性化氛围,更好地引导优秀住宅产品的生产。

(一)良好的交通体系

当前在住宅小区中住宅小区交通规划工作的主要方向是以住宅组团为汽车交通的终端,有效组织交通流向,合理解决过境交通人车分离问题,充分利用绿化分隔、景观引导、设施限制等办法,尽量达到人车分离的目的;在住宅组团的交通空间内设立与住宅组团人数规模相适应的露天停车场,使人与车距离不会太远,既可以让人们充分享受移步换景的外部环境景观,也将会达到交通安全,出行方便的目的,还可使拥有私家车的住户享受相应的便利。

(二)构建亲密的邻里关系模式

住宅产品有着其特殊性,它既有私密性要求(如一梯一户、一梯多户等),住户以两户或多户为基本社交单元,又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可以满足人们相互交流的社交需求。单元式住宅居住模式是工业发展的产物,客观上已经从空间上对人们的交往增加了阻隔,使人们的交流受到更大的阻碍和束缚。

住宅小区规划工作应该以减弱或消除这种生硬的分隔进行更加主观的努力,在平面布置阶段,充分考虑人们的社交需求,构建有序的交通流向,创造良好的外部交往环境。采用丰富多样的规划手法,合理引导人们的交际意向。以住宅组团为基本单位,建设更加良好的邻里模式。

五、住宅室内设计优化

过去的住宅,大多都是粗装修的毛坯房,消费者入住以后几乎都要进行二次装修,改水,改电,改墙,打洞,将好好的房子彻底重修一番。倘若不这么做就要忍受日长时间的使用不便、功能缺陷等问题,因此尽管装修遭遇如此多的麻烦,大多数人还是抱着长痛不如短痛的原则进行装修,造成许多材料和人工的无端浪费,由此产生的垃圾、噪音等也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而且因为拆改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是不容忽视的。

目前专家也注意到了商品住宅生产销售中的这一现象,国家也陆续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办法,限制和禁止毛坯房的上市,提倡销售精装修住宅。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可以节省消费者的投资。设计人员也应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更加主观的努力。不仅在精装修房内合理布置水电,合理装修,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而且在目前还尚未退出历史舞台的粗装修住宅的设计中,充分发挥建筑师的能动性,以精装修的设计理念优化设计,不是将一切不完善的地方推给二次装修,而是充分考虑功能需求,提供良好的装修基础,比如设计家具摆放的可能性,灯具、插座的位置与家具摆放统一设计,插座的数量充分考虑家用电器的多样性;水、煤气管路的走向、位置充分考虑装修的便利性等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拆改浪费问题。

六、小结

综上所述,设计住宅时,所有的设计理念都应该以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下生活的人为标准来权衡。居室于消费者居民而言不只是一幅画,看上几眼,赞赏一番就行了。它是一个生活场所,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与住在里面的人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着自然界,也影响着和我们住在一起的其他人。考虑到人文因素,以人为本,设计才能成功。我们所提倡的住宅设计优化也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宗旨才能实现的,每个建筑师都应担任起这样一个角色,共同促进住宅建筑的精细化、人本化。

参考文献:

[1] 刘启波.绿色住区综合评价的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2] 杨应迪.指标体系法智能评价软件开发及其在安全中应用[J].安徽理工大学.2006.

[3] 刘启波;刘士铎.基本建设优化学与绿色建筑设计[J].基建优化.2003(05).

[4] 李蕾;付祥钊;刘俊跃.居住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的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06(07).

第4篇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ESL综合技术大幅缩短在FPGA或ASIC上实现算法所需的时间,并简化相关工作。

FPGA和ASIC之间RTL移植所面临的挑战

尽管RTL支持逻辑级的移植性,但却不支持架构层移植。如果将同一RTL在不同的目标器件上实现,会导致结果不够理想;在不同目标器件中,综合结果可能在功能上正确,但却根本没有优化。

如何选择算法架构取决于一个基本问题,即满足算法的采样率和吞吐能力要求,需要进行多少流水线、并行和串行优化处理。此外,FIR、FFT、正弦、余弦、除法等基本的DSP功能根据目标技术的不同,有着不同的优化实现要求。比如,FIR滤波器的直接形式与转置形式(transposed form)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种适用于特定的FPGA器件,而另一种则更适用于ASIC技术。

根据FPGA和ASIC的不同要求,我们往往需要不同的架构。众所周知,FPGA器件倾向于以寄存器为中心,而许多ASIC到FPGA移植指南也建议增加流水线设计,对所有端口进行寄存,并将组合逻辑分解为较小的部分。这样的设计在ASIC上实现就会增加面积,但这是满足FPGA时序要求所必需的。

如果以ASIC为目标,我们往往需要完全相反的做法。这时我们建议将寄存器最小化,以尽可能减小占用面积与功耗。我们可以采用时分复用和资源共享的办法来提高时钟速度,从而最小化乘法器及其他浪费资源的操作。消费类及无线产品市场领域中的近期设计趋势就是仔细平衡上述做法的结果。

ASIC RTL和FPGA RTL之间不可避免的差别之一在于存储器的使用。就FPGA而言,器件内置了标准存储器。根据FPGA工具流程和厂商的不同,我们需要特定的编码风格来描述存储阵列和存储器。高质量FPGA综合工具会自动将RTL代码映射到存储器上实现。不过,在ASIC领域中,IP和制造库厂商(fab library vendor)的存储器选项多种多样,用户要根据具体的配置选择和编辑存储器,并在RTL设计中进行例化。

许多文章和资料都介绍了在FPGA和ASIC之间转移IP的编码风格及移植技术问题。在不同器件类型之间移植实施方案,需要进行大量的编码与验证工作,并拥有精湛的专业技术。

如果首先用FPGA进行原型设计,再移植为ASIC设计,那么还要面临更多的挑战。在需要实时刺激和实际速度验证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上述问题。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我们应当保证仿真模型之间的位和采样准确度,特别是FPGA实现和ASIC模型不能出问题。这要求我们做大量工作,尤其是实现方案不同或经常变化时更应如此。此外,我们还必须手动修改、比较和调试测试工具。

ESL综合解决方案

ESL综合解决方案能提供强大的性,有助于解决上述诸多问题。

使用电子系统层级(ESL)模型,支持高级架构与硬件抽象;

根据用户定义的采样率进行自动优化;

用户选择目标技术;

为多速率设计提供原生支持。

利用上述特性,DSP综合引擎可根据用户定义的约束条件在了解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整个系统优化,对不同的RTL进行综合。这些为优化架构和特定编码风格而定的RTL随后可进入标准化的逻辑综合流程。

利用ESL综合技术,我们可以在一个高度抽象的层面完成设计工作,这不仅提高了可移植性,缩短了开发时间,而且还提高了工程设计的工作效率。除了保持RTL级的IP之外,我们还能在算法模型层保持IP,从而提高可移植性以及算法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DSP综合技术使用户能通过统一的算法模型快速生成并实现多种不同实施方案。FPGA可使用完全并行的流水线架构,也可像ASIC一样采用占用面积更小的串联架构。此外,不同实施方案能自动保持位和采样的准确度,并通过标准化的RTL仿真工具实现完整的验证路径。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参数化的原理图输入法,和那些需要用户在了解面积、延迟特性之前就确定具体架构的RTL方法,其移植到新的实施目标时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修改。

用DSP综合技术进行算法实施

支持DSP综合和自动优化架构的工具(如Synplicity的Synplify DSP工具)能提供设计优势,从而有助于在FPGA和ASIC上顺利实现设计。在DSP综合步骤之前,用户不必定义目标器件并做出架构优化选择。DSP综合引擎随后可从算法模型开始综合RTL优化实施方案。

我们特别要注意时序优化(Retiming)和折叠(Folding)选项。时序优化选项使我们能修改架构以使用流水线形式和其他技术来达到理想的性能目标,但会造成输出时延。折叠选项使设计方案能共享硬件,但会降低吞吐能力(即要在资源利用率和最大采样率之间进行平衡取舍)。

架构实现

自动DSP综合引擎的优势在于,它能快速实现多种架构和目标技术。这种设计空间实现过程有助于显著优化解决方案,特别是在我们需要考虑在多种FPGA和ASIC技术上实现DSP算法时会特别有用。

以下我们给出一个时序优化和折叠优化范例,看看这两个选项如何在速度与占位面积间做出重要的取舍。首先,我们在Virtex-4 FPGA中生成4个10MHz 64-tap FIR滤波器:其中1个作为基准,另外3个采用不同的折叠因数(folding factors),用来在不同程度上缩减面积占用。我们用Synplify DSP RTL的逻辑综合技术来生成结果如表1所示。

表2中给出了对于相同设计的ASIC实现方案的类似分析数据。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在采用90纳米技术情况下,完全并行与完全串行两种极端实施方案相对比的面积差值。

我们从表2中可以明显看出,在更低的采样率且允许共享硬件的情况下,DSP综合技术能自动缩减面积占用。此外,强大的ESL功能则能通过利用更高的时钟频率更方便地在各种技术上实现。同时,由于我们可在统一的算法模型基础上开展工作,因此无须改变模型或重新验证模型。

结论

第5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技术;方案

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大背景下,任何企业的发展都要坚持以高新技术为导向,市政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也要遵循这一经济规律。目前,我国市政工程的施工技术仍然相对比较落后,难以适应时展的需求,必须适时作出调整与提高,进而实现促进市政施工技术发展的新目标。

1、施工技术方案分类和内容

一般来说。施工技术方案可大致分为3类。

1.1施工组织设计

为了满足投资者的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编制安排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活动的指导性技术经济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它的主要作用是依据合同对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工程造价的要求,统筹安排施工进度与程序,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使工程施工在最佳状态下有秩序的进行,获取最佳技术经济效果。

(1)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选定合理的施工程序和进度计划;选定有效的施工劳动组织方式,包括现场的组织机构;选定经济技术先进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和工具;制定总体技术方案和重大技术方案;核定人力、施工机具、材料的需用量和确定供应计划;确定施工总平面布置;核定生产、辅助生产设施及生活设施等;施工组织设计中还应包括该项目要实行的各项管理程序、质量控制程序、调度协调等,最好还附上这些程序运行过程中使用的表格。

(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保证整个建设项目按合同规定工期交付生产使用;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按照生产装置的投产次序,工程量大小和施工难易程度安排施工计划;充分利用施工作业面与施工空间,采用平行流水、合理交叉作业,合理地安排施工次序,以争取时间;注意施工季节的变化,安排好冬、雨季施工项目与措施;开展机械化、预制化、装配化、工厂化施工。

1.2单项施工技术方案

(1)单项施工技术方案的内容: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施工计划,要先后编制各个单项工程的详细施工技术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和技术组织措施;还包括有各个单项工程的具体施工计划、工艺、平面布置及人力、机具、物资动员等。单项施工技术方案要充分体现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思想,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总体技术方案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达到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综合效益。

(2)编制单项施工技术方案的原则:单项施工技术方案要保证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定的工期、质量的要求。施工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有利可图相结合;按照生产装置投用次序安排施工进度计划;按照施工对象的质量要求,尽早培训专业技术力量;施工机具的选用要符合经济先进的原则;物资储备供应与施工进度相适应;开展机械化、预制化、装配化、工厂化作业,减少现场作业时间;确保安全施工,尽量减少高空作业;采用平行流水、主体交叉施工法和组织均衡施工作业;考虑现场气象条件,安排好冬季、雨季施工措施,以增加施工作业时间;按照各工种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特定技术要求,制订相应技术措施和质量保证体系等。

1.3施工技术管理程序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程序主要包括:总图管理程序,图样、资料及标准化管理程序,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和审批程序、开工程序、图样会审程序、中间交接程序、竣工验收程序等。这些程序也应在施工准备阶段制订,并作为施工技术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

2、施工技术方案在施工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施工技术方案的分类可见,施工技术方案贯穿于施工准备、施工及竣工验收整个过程。不仅在施工准备阶段对整个项目施工提出科学的规划和预见,而且直接指导各项施工活动的实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劣,对施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优化的施工技术方案,在技术上必定是先进的和可行的,在组织管理上必定是严格的和科学的,由此决定的施工水平一定是高的,质量、速度和成本的综合效益也是好的,施工技术方案是项目施工中能否取得综合效益的基础工作之一。

3、施工技术方案优化

3.1施工技术方案优化的目的

基本建设是国家扩大再生产、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要在控制基本建设质量和成本的基础上,尽量缩短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尽快发挥投资效益。施工是项目建设的重要阶段,施工时间大约占项目建设周期的50%,,在质量和成本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搞好施工对搞好基本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开发、采用新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的过程。必须改变过去施工靠拍脑袋、凭经验的旧作法,建立起科学的数理优化系统,要使技术落后、效益低下的施工部门成为现代化的生产企业。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必将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装备水平,同时促进人员素质的提高,促进人才的开发培养。反过来,人员素质的改善和技术管理人才的涌现也会大大加速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由此形成施工水平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其结果必将提高基本建设的综合效益,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施工企业本身提高经济效益和生存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2施工技术方案优化的程序和方法

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应遵循一定的程序,采用一定的方法,使优化更加科学化。一般的程序和方法简述如下:

(1)了解和研究优化对象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为例,必须详细了解和研究建设项目的内容和施工合同,了解现场各种条件,查阅设计文件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还要了解项目的工期,技术关键和技术难点等。从施工承包单位说,还必须了解总承包单位及建设单位的各方面情况,例如管理能力和水平,能提供的机具和其他条件,对施工承包单位采取的承包方式及管理方式等。这些内容都是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优化的基础条件,必须深入准确细致调查、研究,如果发生差错,将直接影响优化质量。

(2)如果优化对象与过去承建的项目相同(或相类似),查阅和研究历史资料就格外重要。要注意,查阅研究的资料应是实际发生的原始记录,而不是计划性的资料;特别要对这些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鉴定和判断。

3.3制定总体方案

在了解和研究了两类资料之后,做出完成施工活动的总体方案,包括总体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等,并且这种总体方案最好制定两个以上。

3.4总体方案分析比较

首先与类似施工活动的总体方案比较,然后对新制订的两个以上的总体方案进行比较。比较时尽量采用数理方法,至少要用分项打分综合评分法。分析比较后做出结果报告,提交技术部门或技术委员会和技术负责人审查,经领导批准后执行。

3.5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一定要有专人负责督促,做好各项原始记录;并将原始记录作为实施过程中分析研究问题的依据,还要供今后参阅。例如,现场组对1台50003氨罐,要详细记录下各项技术方案的执行情况,诸如执行过程中对方案所做的补充和修改,总体方案使用时间,耗用各类工种工时,各类机具台班,采用的临时措施和临时设施,消耗的施工材料及成本决算等。

3.6完工总结报告

完工之后应有一个完工总结报告,内容应包括总工期实际进度表、总人力消耗、机具台班、物资消耗、材料采购,当地资源使用情况、采用的新技术、质量评定、安全事故总结、临时设施情况、工程决算报告等。这类完工总结报告是―个施工企业的基础工作,施工一开始就要抓这项工作,做出真实准确记录。长期的资料积累和数据分析将会大大提高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新形势园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 A

根据《浙江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改革的实施意见》,第三条内容“各类园区整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入园企业取消水保审批的改革举措。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区域性建设类项目,由园区管委会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编制单位,依据相应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统一编制水土保持总体方案,按照规划审批权限,报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完成“五通一平”区域内的入园企业自行填写水土保持登记表,由园区管委会统一接收,集中向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园区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值得探讨。

1园区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

根据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产业强县战略,计划建设工业园区、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和文化旅游综合园区等“三大园区”, 实现三次产业的整体提升。大规模的园区建设,将带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由此产生的水土流失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不容忽视的。笔者就2013~2014年建设的一部分园区类项目做了一次统计,剖析其水土流失的特点。

表1 园区项目基本情况

由表可以看出,与其它开发建设项目相比,园区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的特点是场地平整工作是在短时间内一次性完成的,企业是随着投资与开发的需求逐步甚至是分批分期入园的。这样的建设模式导致园区整个建设期相对较长,配套的基础设施建成后还存在大量的待建规划工业用地。

受自然地貌的制约,园区项目普遍采用大填大挖、削高填低方式进行平整土地,这样的操作模式毁坏了地表植被,可能形成“两坡一面”(开挖边坡、填方边坡和开发台面)的地貌,加快汇流速度,增加地表径流量,改变了园区水文特性。此外,整平后的园区地面土体松散,抗侵蚀能力弱,在降雨及其径流的作用下,产生面蚀和沟蚀等形式的水土流失,在“两坡”特别是填方边坡,还将有可能导致滑坡、崩塌等灾害。

同时由于开发时序的限制,基础设施建设期间剥离的表土除部分用于公共绿化外,尚有较大部分留待企业入园厂区绿化覆土;场地平整过程中开挖的土石方也有需要临时堆置的;园区内临时堆土的量多而散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头。

综上所述,由于园区项目本身的特点,导致园区建设中大面积的地表扰动以及建成后微地形的改变,会使区域范围内的土壤特征产生很大的变化,而这也必然会对土壤的抗蚀性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着水土流失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加上丰富雨水特别是频繁暴雨的作用下,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土壤颗粒受到分离和搬运,水土流失情况相对严重。

2 防治对策

2.1完善园区总体水土保持方案

2.1.1统筹规划土石方平衡

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和水土流失防治构成了方案编制的重心,其中临时堆渣场、施工设施用地、弃渣场等区域的设置位置、面积等均与土石方平衡密切相关,故土石方平衡成为方案编制的基础。因此在编制园区总体水土保持方案时,首先应以土石方平衡的分析为重点。园区项目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要综合考虑水土保持因素,增加区域土石方量的专项内容。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时将以此为依据,以减少弃方和临时堆置方量、考虑调运的运距、就近回填为原则,对土石方挖填数量、调配及综合利用的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统筹兼顾、合理配置和宏观控制,分析计算土石方的平衡内容。

以苍山产业集聚区(启动区块)基础设施项目为例,项目区属于丘陵地区,东西向长约6.3公里,南北向长约2.5公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原有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还有交通运输用地和其他土地等,如何在保证可操作性、成本低等原则下,使工程开挖的土石方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成为方案的重点。

主体工程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考虑将平台填方就近采用开挖土方,绿化覆土采用自身剥离表土,配套工程的填筑料利用项目自身挖方,多余的土石方就近调运至园区远期开发的填筑,以达到土石方的合理利用。主体工程对项目区平台的设计标高规划了6种方案进行比选。通过对园区6个建设方案的比选,最终确定余方量最少的方案,通过优化内部土石方平衡(调运至远期开发利用),以达到不产生弃方外运的目的。根据主体工程设计内容,分项列出剥离表土、覆土量,补充道路管线开挖及回填方量,对土石方进行综合平衡。

2.1.2 合理规划表土的剥离、堆放和防护措施

根据水土保持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南方红壤丘陵区的建设项目应保护地表耕作层,并保存和利用表土。园区项目由于其本身的特性,更加必须进行开发前的表土保护。表土保护是对开挖扰动区域内,土壤较肥沃的区域(例如耕地、林地、草地)进行表土剥离,临时堆放,并做好临时防护措施,以利于后期利用。表土保护涉及到“剥离多少、剥离多厚、存放在哪里和如何利用”等一系列问题,理想的做法是“有多少就剥离多少、有多厚就剥离多厚、哪里适合存放就存放在哪里、哪里最需要就用在哪里”。

表土剥离后一般不会立即被利用,需要先堆放起来。对于表土剥离的存放位置,应尽可能在不影响主体工程建设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在项目占地的内部,这样能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的损坏范围,符合水土保持法的相关规定。园区项目的表土堆放场,最好选择在园区建设规划范围内的绿化用地内,一方面便于剥离后的就近堆放,另一方面也便于施工后期的绿化工程表层覆土。

因临时堆置的表土松散易流失,在堆放期间需采取一些临时防护措施。堆放场应先拦后堆,采用填土草袋或建筑围栏或人工垒砌块石挡墙进行防护,同时在堆场边坡和顶部撒播草籽,周边开挖临时排水沟。

以平桥镇花前工业集聚区(二期)基础设施工程为例,场地平整之前对项目区内的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统一进行表土剥离;同时结合施工时序和工程占地等情况,以减少搬运和方便后期利用为原则,将临时堆土场布设在合理可行的位置。表土堆置前,在临时堆土场坡脚四周采用填土草袋围护,填土草袋就地取材,用表土进行装填。表土堆土高度控制在3.0m,堆土坡度为1:1.5。填土草袋采用梯形断面,填土草袋规格为顶宽0.5m,高0.8m,底宽1.0m。由于堆放时间较长,临时堆土堆放完毕后,在堆体表面采用撒播植草防护。

2.1.3 优化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针对工业园区各个建设阶段水土流失的特点,因时制宜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防治。

首先,在场地平整阶段,地形地貌完全破坏,地表,一旦遇到侵蚀型降雨,即可导致水土流失。为防治该阶段的水土流失,须采取“围、截、导、滤”等工程措施:“围”即动土前在园区周边设立施工围墙或挡墙,以防止填土直接滚入周边水系和农田;“截”即在园区挖方边坡坡顶设置截水沟,以防止雨水径流直接冲刷坡面,造成边坡滑坡和坍塌;“导”即疏导、理顺园区内地表径流,防止水流在施工场地上乱流,产生面蚀和沟蚀,并根据地形变化不断调整场地排水沟;“滤”即在场地排水沟出口末端设置沉沙池,使大部分泥沙就地沉积,防止泥沙淤塞河道,吞埋农田。

其次,场地平整完成后,构(建)筑物施工期间,仍有大部分地面,一旦遇上暴雨,水土流失将会特别严重。这个阶段应理顺水系,布设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等永久性的排水系统;同时,对场地平整形成的挖填方边坡进行防护,对道路和广场进行硬化、美化和绿化。

最后,在园区构(建)筑物和配套设施建设后期,应逐步对构(建)筑物之间的面进行绿化美化,逐步完善园区水土保持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对暂未有企业进驻的待建区域,应进行种草绿化,以改善园区生态环境。

2.2规范入园企业水土保持方案登记表的填报

符合条件的入园企业自行填报水土保持方案登记表,并附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和总平面布置图。

在填报登记表时,入园企业首先要承诺执行水土保持内容的告知事项,包括入园项目取土取石来源或弃土弃渣去向应符合区域水土保持总体方案;项目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必要时提前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主体工程竣工验收的同时完成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应控制和减少对原地貌、地表植被、水域的扰动和损毁;建设范围店内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的表土应在施工前剥离;施工迹地应及时进行土地整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恢复其利用功能等。

其次,如实填报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估列建设过程中土石方量,明确取土取石来源或弃土弃渣去向。最为重要的是注明采取的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分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和管理措施等。

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选址是否避开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是否涉及占用河道、水库、湖泊等水域进行核定,并给出登记意见。

2.3加强水土保持审批管理工作

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园区项目的水土保持审批管理工作,一方面是在园区规划阶段做好水土保持总体方案的审批工作,重点审查土石方综合平衡分析、临时堆放场的设置和主要防治措施布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建议。另一方面是核定入园企业的水土保持登记表,重点核查采取的各类防治措施是否合适,为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指导。

3结语

在“一方案多登记表”审批形势下,园区编制水土保持总体方案从整体上控制整个园区开发产生的水土流失;入园企业则依据园区水土保持总体方案和各自项目特点,填写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登记表,从个体上落实对应的防治措施;通过整体和个体的结合,共同做好园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牛俊文. 对园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几点认识 中国水土保持[J],2004(9):35-36

[2]张华明 奚同行 彭冬. 水工业园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 水利发展研究[J],2004[12]:42-44

第7篇

关键词:电力 信息安全防护 等级保护 安全域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055-03

为深化电力信息化工程安全防护体系建设,落实工程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制定此操作指引,为电力信息化依据总体方案开展信息安全建设提供参考。

1 安全域划分设计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安全分区、分级、分域及分层防护的原则,首先,各单位网络分为管理信息大区与生产控制大区;其次,管理信息大区按照双网隔离方案又分为信息内网与信息外网。电力工程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的设计作用范围为信息内网和信息外网的一体化平台以及业务应用相关系统,在进行安全防护建设之前,应首先实现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域划分。

对于一体化平台与业务应用安全域划分依据总体方案中定义的“二级系统统一成域,三级系统独立分域”的方法进行,信息内网的系统基本上可分为:(1)ERP系统域;(2)电力市场交易系统域;(3)财务(资金)管理系统域;(4)办公自动化系统域(总部);(5)营销管理系统域;(6)二级系统域;(7)桌面终端域。信息外网的系统可分为:(1)外网应用系统域;(2)桌面终端域。

安全域的具体实现可采用物理防火墙隔离、虚拟防火墙隔离或Vlan隔离等形式。基本实现目标为划分各域网络边界并进行访问控制。

进行安全域划分后,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网省、地市所划分出的安全域与数量如表1所示。

2 安全域的实现设计

安全域实现方式以划分逻辑区域为目标,旨在实现各安全区域的逻辑隔离,明确边界以对各安全域分别防护,并且进行域间边界控制,安全域的实体展现为一个或多个物理网络或逻辑网段的集合。对安全域的划分手段可以参考采用如下方式(以下方式可能出现技术重叠,以最终实现网络分域并可进行访问控制为目标)。

2.1 防火墙安全隔离

可采用双接口或多接口防火墙进行边界隔离,在每两个安全域的边界部署双接口防火墙,或是采用多接口防火墙的每个接口分别与不同的安全域连接以进行访问控制。

2.2 虚拟防火墙隔离

采用虚拟防火墙实现各安全域边界隔离,虚拟防火墙可以将一台防火墙在逻辑上划分成多台虚拟的防火墙,每个虚拟防火墙系统都可以被看成是一全独立的防火墙设备,可拥有独立的系统资源、管理员、安全策略、用户认证数据库等。在该方案中,可以实现为每个安全域建立独立的虚拟防火墙进行边界安全防护。

2.3 三层交换机Vlan隔离

采用三层交换机为各安全域划分Vlan,采用交换机访问控制列表或防火墙模块进行安全域间访问控制。

2.4 二层交换机Vlan隔离

在二层交换机上为各安全域划分Vlan,采用Trunk与路由器或防火墙连接,在上联的路由器或防火墙上进行访问控制。

对于一个应用的子系统跨越多个物理环境如设备机房所带来的分域问题,由于安全域为逻辑区域,可以将一个公司层面上的多个物理网络或子网归属于同一安全域进行安全体系建设。

3 明确所要防护的对象

在进行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之前,首先需明确所要防护的对象,将所要防护的对象对应至整体信息网络环境与相应的安全域中,设计所保护域的边界、网络、主机及应用。

(1)边界安全防护。针对信息内外网第三方边界、纵向上下级单位边界以及横向域间边界进行安全防护。

①信息外网第三方边界为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外网与互联网的网络边界。

②信息内网第三方边界为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内网与其他利益相关方(如银行、代收机构)间的网络边界。

③信息内外网边界为信息内网与信息外网间的边界,采用逻辑强隔离装置进行隔离。

④纵向上下级单位安全边界包括国家电网总部与各网省分司间、各网省公司与地市公司间、地市与县级单位间的网络边界。

⑤横向域间边界指划分出的各安全域之间的边界,如营销管理系统域与ERP系统域之间的边界属于横向边界。

在进行边界安全防护之前,首先应当制定出边界清单,对各网络边界进行登记。

(2)网络环境安全防护。包括所要防护的基础网络及安全域范围内的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

(3)主机系统安全防护。包括承载所防护的安全域中的应用系统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的安全防护。

(4)业务应用安全防护。包括应用系统及通过用户接口、数据接口所传输数据的安全防护。

4 可共用的安全防护措施设计

划分安全域防护带来的成本增加主要为网络边界隔离设备的投入和网络安全防护设备的投入。

(1)逻辑隔离设备的成本。如,防火墙、路由器等成本。针对逻辑隔离设备的成本控制,可采取将多接口防火Α⑿槟夥阑鹎健⑼络交换机Vlan间访问控制等措施在多个安全域间共用的方式实现。

(2)网络安全防护设备成本。包括实现防护所需的入侵检测、弱点扫描系统等。可采用在多个安全域共用一套入侵检测系统,在各安全域仅部署入侵检测探头,所有安全域可采用统一的一套弱点扫描器等复用防护措施以降低防护投入。分域所带来的只有边界和网络层面上的投入增加,对于主机、应用相关的安全措施不会增加投入。

4.1 明确可共用的安全防护措施

分析所有设计的安全防护措施,考虑可共用的安全防护措施,整理目前已完成建设的安全措施,对于不能通过安全产品实现的,需通过功能开发或配置更改等方式来实现。

在网络边界部署边界防护安全措施时,在满足功能及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采用较少的设备实现,例如:采用UTM或IPS设备可以实现网络访问控制功能且性能可以接受,则可不再专门部署防火墙。

对于通过部署安全产品实现的防护措施,可采用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实现共用的方式。

(1)防火墙。

添加防火墙硬件接口模块实现边界访问控制。

添加防火墙管理系统中的策略和对象资源实现边界访问控制。

多安全域共用多接口防火墙、虚拟防火墙、交换机Vlan隔离等方式实现域间访问控制。

(2)UTM统一威胁管理。

添加UTM硬件接口模块来实现统一威胁管理。

添加UTM管理系统中的策略和对象来实现对资源的统一威胁管理。

(3)入侵检测系统。

添加软件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网卡以增加可监测的网段。

在交换机上添加硬件网络入侵检测模块以实现对多网段的监听。

在交换机上增加镜像端口以实现对多网段的入侵检测侦听。

在网段分别部署硬件入侵检测探头以实现对多个安全域的分别监测。

在各重要业务主机部署主机入侵检测以实现对主机的入侵检测。

(4)弱点扫描系统。

采用一套共用的弱点扫描系统,在扫描系统上添加授权主机的扫描地址范围,将扫描系统安装在笔记本电脑上以实现对各安全域系统的扫描。

(5)桌面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采用统一的桌面安全管理系统,分别部署于信息内外网集中进行管理。

(6)防病毒系统。

在信息内外网分别采用统一的网络版防病毒系统,将所有Windows服务器安装防病毒客户端,统一进行管理,或在服务器上安装单机服务器版本的防病毒软件。

(7)安全事件/日志分析系统。

在信息内外网分别采用统一的安全事件及日志分析系统。

(8)入侵防护系统。

在信息外网应用系统域的网络边界上通过添加入侵防护硬件实现对各系统互联网应用的入侵防护。

通过添加入侵防护管理系统中的策略和对象以实现对特定资源的入侵防护。

(9)备份恢复软件。

可在信息内外网分别采用一套统一的备份恢复软件对各业务数据进行统一备份,在各应用服务器上添加备份。

4.2 设计不可共用的安全防护措施

对于不能通过安全产品实现的安全防护措施,可通过专项研发来实现。

对于通过安全产品实现的安全防护措施,依据安全防护总体方案中的安全防护措施设计来选择安全产品。

产品选型时,对产品的选型原则、选型范围、功能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说明,然后依据产品选型要求对安全产品进行测评和筛选。

5 安全防护措施实施设计

5.1 安全控制措施实施设计

实施安全控制措施应该遵循总体方案设计,分阶段落实安全控制措施建设。这包括安全控制开发和配置、安全控制集成、测试与验收等主要环节。

(1)安全功能开发和配置。对于一些不能通过部署安全产品来实现的安全措施和安全功能,通过软件功能设计、开发和配置来实现。

(2)安全控制集成。将不同的软硬件产品集成起来,依据安全设计方案,将安全产品、系统软件平台和开发配置的安全控制与各种应用系统综合、整合成为一个系统。

(3)安全产品测试与验收。在安全产品上线前应当对设计的功能进行测试,并经过试运行后完成验收。

(4)安全运行维护。完成安全体系建设后,将进入安全运行维护阶段,各单位应当严格遵照国家电网公司相关运行维护要求及各安全产品的运行维护手册及要求进行系统运行维护。

5.2 安全控制措施变更设计

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随业务系统及信息环境的变化,安全控制措施可能需要进行变更,需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是安全体系局部调整还是重大变更,如果涉及到安全域变化需要重新依据防护方案进行设计;如果仅局部调整可修改安全控制措施的配置实现。

(2)由变更发起人向主管领导进行书面申请并要记录相应变更行为,确保变更实施过程受到控制,保证变更对业务的影响最小。

(3)对变更目的、内容、影响、时间和地点以及人员权限进行审核,以确保变更合理、科学的实施。

(4)变更应当制定详细的计划并在非关键业务时段进行,并制定相应的回退计划。

6 结语

该课题对电力公司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策略进行研究,采用了安全域划分设计,通过该课题设计实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的层次及过程,有效地将信息安全总体方案进行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 枪威.数字化变电站中信息处理及网络信息安全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7,35(12):18-22.

[2] 胡炎,谢小荣,韩英铎,等.电力信息系统安全体系设计方法综述[J].电网技术,2005,29(1):35-39.

[3] 胡炎,谢小荣,辛耀中.电力信息系统现有安全设计方法分析比较[J].电网技术,2006,30(4):36-42.

第8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方案优化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中图分类号:TQ6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due to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of construction market, and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of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seem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nd to strictly control the project cost, have a good construction scheme is prerequisite and foundation, this paper,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scheme and content of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scheme optimization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the principles, methods, and procedures.

Key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scheme optimization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由于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对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控制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要严格控制项目成本,有一个好的施工方案是前提和基础。而大型工程项目由于其投资大、影响大、创新多等众多特殊性,对其施工方案的优化设计是高质量、按工期完成施工任务的技术保障。本文通过对施工方案的分类和内容的论述,提出了工程项目施工方案进行优化研究的目的、原则、方法与程序,以供大家借鉴学习之用。

一、施工方案的分类和内容

1.1、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选定有效的施工劳动组织方式,包括现场的组织机构;选定合理的进度计划和施工程序;制定总体技术方案和重大技术方案;选定经济技术先进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和工具;核定人力、施工机具、材料的需用量和确定供应计划;施工组织设计中还应包括该项目要实行的各项管理程序、质量控制程序、调度协调等,最好还附上这些程序运行过程中使用的表格;核定生产、辅助生产设施及生活设施等;确定施工总平面布置。 (1)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按照生产装置的投产次序,工程量大小和施工难易程度安排施工计划;保证整个建设项目按合同规定工期交付生产使用;开展机械化、预制化、装配化、工厂化施工;注意施工季节的变化,安排好冬、雨季施工项目与措施;充分利用施工作业面与施工空间,采用平行流水、合理交叉作业,合理地安排施工次序,以争取时间。

(2) 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作用:依据合同对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建设工期的要求,统筹安排施工程序与进度,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并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使工程施工在最佳状态下有秩序的进行。

1.2、单项施工技术方案

(1)单项施工技术方案的内容: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进度要求,要先后编制各个单项工程的详细施工技术方案,包括技术组织措施、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还包括有各个单项工程的具体施工计划、平面布置及人力、机具等。(2)编制单项施工技术方案的原则:单项施工技术方案要保证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定的工期、质量的要求。施按照生产装置投用次序安排施工进度计划按照施工对象的质量要求,尽早培训专业技术力量;物资储备供应与施工进度相适应;开展机械化、预制化、装配化、工厂化作业,减少现场作业时间;施工机具的选用要符合经济先进的原则;采用平行流水、主体交叉施工法和组织均衡施工作业;考虑现场气象条件,安排好冬季、雨季施工措施,以增加施工作业时间;按照各工种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特定技术要求,制订相应技术措施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安全施工,尽量减少高空作业等。 1.3、施工技术管理程序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程序主要包括:总图管理程序、资料及标准化管理程序、图样、图样会审程序、中间交接程序、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和审批程序、开工程序、竣工验收程序等。

二、施工方案的目的

基本建设是国家扩大再生产、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搞好施工对搞好基本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开发、采用新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的过程。必须改变过去施工靠拍脑袋、凭经验的旧作法,建立起科学的数理优化系统,要使技术落后、效益低下的施工部门成为现代化的生产企业。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必将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装备水平,同时促进人员素质的提高,促进人才的开发培养。

三、施工方案优化在施工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施工技术方案的分类可见,施工技术方案贯穿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中及竣工验收整个过程。不仅在施工准备阶段对整个项目施工提出科学的规划和预见,而且直接指导各项施工活动的实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施工方案的优劣,对施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优化的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必定是先进的和可行的,在组织管理上必定是严格的和科学的,由此决定的施工水平一定是高的,质量、速度和成本的综合效益也是好的,施工方案是项目施工中能否取得综合效益的基础工作之一。

四、施工技术方案优化的原则

优化原则应是: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令、特别是深化改革的方针和要求,施工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及施工验收标准规范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国情、现场具体条件及施工单位自身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装备水平,尽量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先进的装备、科学的施工组织和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使整个施工实现最高的综合效益。

五、施工技术方案优化

5.1、施工技术方案优化的程序和方法

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应遵循一定的程序,采用一定的方法,使优化更加科学化。一般的程序和方法简述如下: (1)了解和研究优化对象,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为例,必须详细了解和研究建设项目的内容和施工合同,了解现场各种条件,查阅设计文件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还要了解项目的工期,技术关键和技术难点等。从施工承包单位说,还必须了解总承包单位及建设单位的各方面情况,例如管理能力和水平,能提供的机具和其他条件,对施工承包单位采取的承包方式及管理方式等。这些内容都是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优化的基础条件,必须深入准确细致调查、研究,如果发生差错,将直接影响优化质量。 (2)如果优化对象与过去承建的项目相同(或相类似),查阅和研究历史资料就格外重要。要注意,查阅研究的资料应是实际发生的原始记录,而不是计划性的资料;特别要对这些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鉴定和判断。

5.2、制定总体方案

在了解和研究了两类资料之后,做出完成施工活动的总体方案,包括总体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等,并且这种总体方案最好制定两个以上。

5.3、总体方案分析比较

首先与类似施工活动的总体方案比较,然后对新制订的两个以上的总体方案进行比较。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找出最优方案,例如一工程地处闹市中心,项目施工场地极为狭小,若仍采用传统的基坑施工方法的话,不仅仅影响工期,更重要的是增加了项目的成本,因为周边都是高楼,仅仅基坑开挖采取避免影响周边楼梯的措施就是一个不小的开支,而若针对项目施工场地极为狭小的特点,采用国际先进的逆作法施工技术,采用自上而下逐层交叉完成土方开挖与主体结构施工。运用这种施工方法,不仅在施工过程中大大减少了地面位移、沉降以及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而且能确保地上地下的作业空间、施工作业受天气因素影响大为减少,同时使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和扬尘大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上下同时进行施工,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有效节约了整个工程的建造成本。

5.4、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一定要有专人负责督促,做好各项原始记录;并将原始记录作为实施过程中分析研究问题的依据,还要供今后参阅。

5.5、完工总结报告

完工之后应有一个完工总结报告,内容应包括总工期实际进度表、总人力消耗、机具台班、物资消耗、材料采购,当地资源使用情况、采用的新技术、质量评定、安全事故总结、临时设施情况、工程决算报告等。这类完工总结报告是―个施工企业的基础工作,施工一开始就要抓这项工作,做出真实准确记录。长期的资料积累和数据分析将会大大提高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进行项目成本、质量和工期控制是对大型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进行优化研究的主要目的,然而仅仅知道施工方案包括哪些方面及如何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地锻炼,多总结经验教训,多比较,多参考学习国外类似的工程施工方案,才能更好地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1]《工程优化方法及其应用》张可树等,西安大学出版社

第9篇

一、试点目的

(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试点,在市已有的氟硅新材料、新能源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等产业优势基础上,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把我市培育成为浙江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基地和全省经济新增长点。

(二)实现产业模式创新。通过试点,形成若干个现代产业集群体系,围绕现代产业集聚的培育,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和完善生产业配套功能。

(三)形成工作机制。通过试点,形成责任明确,分工到位,推进有序,考核有据的联动推进工作机制。

(四)积累经验。通过试点,落实方案,不断积累市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的工作经验,逐步做大做强市现代产业集聚体系。

二、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推进特色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机制体制更活、创新能力更强、发展环境更优的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涉及的空间集聚、产业集聚、创新驱动、要素保障、协调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选准改革试点项目。围绕产业集聚区新平台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地,选准改革试点区域。同时兼顾面上改革推进,形成全市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工作格局。

——创新方法,科学推进。注重自行突破与争取省、国家层面支持同步开展,改革试点以自行突破为主,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在政策和工作方面的支持,形成上下互动的良好态势,推动我市试点工作,努力取得现实成效。注重全面推进和局部突破相结合,比较成熟的改革项目在全市范围内推开,其他改革项目选择若干县(市、区)、企业开展试点。注重有计划统一组织实施和各地、各部门自主开展相结合,重点项目统一部署实施,一般项目由各地、各部门按照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要求,自行组织实施。

——综合配套,协调推进。注重改革领域的综合配套、协调推进,改革项目要突出特色产业发展的特色,形成各领域的改革协调推进、共同促进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的机制。注重改革措施的综合配套、协调推进,改革是系统工程,改革项目的推进要兼顾各方利益,正确处理好发展、改革与稳定之间的关系。

三、主要任务

根据推进试点的总体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实施《市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各项任务,结合实际,选准改革项目进行探索,力争在试点的第一阶段,能够实施一批促进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的改革项目。当前,要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精心组织,重点推进以下改革项目:

1.建立特色产业发展空间拓展机制。依托丰富的低丘缓坡资源,谋划新一轮发展空间,推进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争取纳入省级空间发展战略和省“十二五”规划。建立健全产业空间布局引导机制。通过规划引领空间资源,空间资源引导产业布局,推进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逐步形成产业在空间上的集群效应。

2.建立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引领、特色产业项目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壮大的创新机制。以规划引领产业特色的营造,完善特色产业项目引进机制。围绕特色产业规划的实施,加快特色产业项目引进的体制创新。以规划引导扶持政策的导向,以规划带动招商项目库的构建,明确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制定出台有利于推进特色产业高端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

3.完善产业大平台整合机制。积极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改革,探索开发区(园区)管理模式企业化和干部激励分配制度创新,探索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领导职级高配制度。整合提升市区现有的多个开发区(园区),推进设施共享、布局统筹,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4.建立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实施一批园区生态化改造、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项目,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健全重点耗能企业监管和重大新建项目能评制度,创新排污权交易机制,探索碳交易改革试点,争取申报省和国家级“低碳经济试验区”。探索形成特色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和谐共赢的新机制。

5.整合现有科技创新资源,建立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创新平台建设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联合高校院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技创新平台创建机制,鼓励经济主体创办各类行业研发机构。整合现有氟硅等一批科技创新资源,提升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整体效能。全面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对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6.健全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机制。建立后备发展空间和政府可调控资源对龙头企业“双优先”制度,列入市级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龙头骨干企业,优先申报省级重点培育企业。探索建立龙头企业技术成果、专用装备、技术人才、产业品牌、营销网络集群内共享机制。对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龙头骨干企业优先列入省级重点培育企业和培育上市。

7.建立低丘缓坡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机制。按照“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重点建立低丘缓坡的开发利用新机制,开展低丘缓坡直接开发为建设用地的改革试点。充分利用低丘缓坡的优惠政策,增加开发利用低丘缓坡的专项用地指标,大力鼓励各项建设向低丘缓坡发展,不占或少占耕地。

8.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加快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创新,完善科技人员职称评定、成果奖励、分配激励制度,进一步推行和完善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政策。创新产业高端人才的引进模式,制订吸引产业高端人才引进特殊政策,加快引进海内外领军型高端人才。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探索组建重点特色产业职业学校或设立专业(系),鼓励校企定向培养、定向招聘、联合办学。实施培育引进“双千”工程。

9.创新建立政府技术性职能向协会行业转移的机制。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培育发展行业协会等社会中间组织,开展政府技术性、服务性职能向行业协会转移的试点工作。研究制定政府职能转移实施方案、职能转移目录,将适宜由行业协会承担的行业管理与服务职能通过授权、委托、转移等方式转移到行业协会。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指导,鼓励行业协会加强服务并合理行使职能。探索建立行业协会为政府提供有偿服务的机制。

10.建立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机制,推进制造企业主辅分离改革试点。创新服务业发展促进机制。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积极建立生产业和生活型服务业发展的促进机制。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形成促进生产业发展政策体系。鼓励工业企业剥离所属服务功能发展服务业。鼓励发展新型服务业和特色服务业。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进入垄断型服务业领域。确定工作目标,明确部门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建立重点服务行业发展的推进机制。

11.建立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的特色农业发展机制。建立产业与生态和谐发展的机制。深入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125”工程,推进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和农产品品质提升工程,推进柑桔、茶叶、蔬菜、食用菌、生态特色养殖和笋竹等六大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农产品流通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12.创新完善地方金融支撑对特色产业发展的保障作用。鼓励地方金融创新,强化金融对特色产业的支撑作用。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争取筹建地方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发展与低碳经济相结合的金融产品创新。探索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

13.深化区域合作发展机制。深化山海协作,加强与杭州、宁波、绍兴等发达地区的合作,建立一批资源与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将打造成为承接“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特色产业转移的基地。加大央企对接力度,吸引符合特色产业发展的央企项目落户。

14.建立市级领导联系挂钩特色产业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建立相应的政绩评价考核制度,形成全社会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合力机制。优化政府服务,加快政府服务产业的流程再造,完善项目并联审批制度,缩短项目审批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完善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代办制度。营造特色产业文化,形成特色产业发展氛围,加大特色产业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参与特色产业培育的浓厚氛围。

四、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切实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市政府建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机构,推进改革试点。重点推进的改革项目要建立由牵头部门主要领导任组长,牵头部门、相关部门和有关县(市、区)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项目推进工作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