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校学生工作思路

时间:2023-03-08 14:52:59

导语:在高校学生工作思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校学生工作思路

第1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高职;学生管理;问题;对策

高职院校一方面要负责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教育,一方面要负责输出高质量的产业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而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这对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特征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给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提出了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特征,这些新的特征也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问题。

(一)高职学生的新特征

1.生源素质新特征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高职院校生源有以下特征:生源本地化、录取分数降低化、生源类型多样化。具体来说,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面向本地招生较多,同时生源多样化,如普通高考、春季高考(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以及中职生高职(五连专)。随着高职院校迫于生源缩减的现实而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学生综合素质的水平逐年降低,90后学生的时代特性、心理特征等都是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的课题,给学生管理工作带了新的挑战。

2.学生价值观新特征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价值观的构建与实践方面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首先是诚信意识淡薄,出现了诚信危机,主要表现在恶意欠缴学费、虚构简历、助学贷款到期不还、考试作弊等;其次是社会公德意识淡薄,高职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应当自觉维护文明礼貌、遵纪守法、乐于助人、爱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但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公德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公众场合抽烟等;第三是价值观扭曲,没有社会责任感,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价值观非常消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存在偏差,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利益,忽视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另外,一部分学生在政治选择方面存在功利化倾向,政治心态不够成熟。一些学生把入党、评奖评优作为获取个人利益的手段,并没有起到榜样作用,自我中心心态极其严重。在一项调查中显示,有39%的学生认为个人主义只要不违法是可以存在的,42%的学生认为个人主义只要不妨碍他人不必太在意,仅有11%的学生认为应该有更高的信仰和价值追求。

(二)学生管理者的新特征

1.学生管理者趋于年轻化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普遍呈年轻化趋势。以笔者所在厦门市某高职院校为例,在院领导带领下的三级学生管理体系中,学生管理工作者共46人,其中50岁以上1人,40-50岁之间6人,30-40岁之间15人,30岁以下24人。这些年轻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多数是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在经过简单的岗前培训后,就开始担任学生辅导员。

2.学生管理者队伍不稳定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中最繁琐、最累心的工作,同时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总是处于一种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而且还要有充沛的精力去处理学生问题,所以学生管理者以年轻人为主;其次,随着教育事业单位改革,高职院校中学生管理人员性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教育改革缩减了人员编制以及高职院校扩招等,我国高职院校中的编制多数用于专任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大多属于聘任制人员,这样很多学生管理人员只是把学生管理工作当成一个临时跳板,当成工作经验的积累。一方面,他们只是在应付学生管理工作,并没有真正用心管理、教育、服务学生,另一方面,他们绝大多数人整日忙于考研、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转行,没有把学生管理当成事业去做。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队伍总是处于不稳定状态,时常有人离职,队伍建设困难重重。

3.学生管理者数量和质量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六条规定,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按不低于1︰200的比例配置。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无法达到1︰200的配置要求;其次,高职院校在招聘学生管理人员时,应聘者以本科生为主,他们专业背景复杂,思想政治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人员较少,当他们走上学生管理工作岗位后,在思想、心理上对学生的辅导不具有专业性,指导效果不佳;再次,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大多是刚踏入社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在原则的把握、经验的积累、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就业形势的新特征

首先,从宏观经济大环境来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实体经济发展疲软,就业岗位总量减少,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尤其是高职学生,面临着与本科生、研究生的激烈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次,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在择业观上存在误区,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形势,不少本科生、研究生选择应聘到国有企业、考取公务员,或继续深造,很少选择到一线的生产企业。高职毕业生在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方面受到学历和专业的限制,就业面比较狭窄,只能到一线的非公生产企业和服务行业。据调查统计,2013年高职院校毕业生中有66%在私企就业,仅15%在国企就业,而在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则少之又少。所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于一线非公生产企业和服务行业,就业渠道较少。

二、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思想教育薄弱

总体来说,大多高职院校在新生录取和毕业生就业上投入精力较大,对学生管理工作缺少系统规划,学生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一些专任教师和教辅工作人员对学生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意从长远角度去教育学生,认为学生管理工作仅仅是学生工作处、团委、辅导员的事情,教师未形成“育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教育理念。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加强,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对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感加重,会引发心理健康问题,产生诸如自卑、嫉妒、恐惧、猜疑和自我封闭等心理和行为,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同时要加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技术爆炸的形势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经济、政治主导地位,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传播西方国家的政治观、民主自由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这给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以极大的冲击,给学生管理者带来了难题和挑战。

(二)学生管理者服务意识不强

学生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结构成员,有自身的内在需要,也有客观的培养规律,而多数学生管理者强制学生按照自己意愿来完成各项任务,不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和个性自由。这种重管理、轻服务的培养模式导致从事学生工作的管理者似乎无所不管、时刻在管,却疲于应付、效果不佳,不能主动地研究学生管理的普遍规律、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部分学生管理者只有空洞的说教,对学生批评多,鼓励少,不能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对话沟通,易导致学生故意违反规定、对抗制度。这种缺少对话和沟通的管理方式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势必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阻碍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就业指导力度不足

从宏观来讲,部分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已与经济新常态下人才需求不相适应,一些老牌专业培养目标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跟市场规律严重脱节,而一些新设置的专业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考虑需求,部分专业甚至照搬本科专业,缺少高职教育所需要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以至于无法满足就业市场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具体来讲,高职院校虽然设置了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这些相关部门工作者日常要负责大量的行政工作,很难承担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工作。并且不少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是由辅导员讲授的,辅导员对当前的就业政策相对了解较多,能够及时普及一些基本的就业政策信息,但辅导员毕竟不是就业领域的专家,对就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掌握得并不充分,对学生的一些问题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学生在校期间很难掌握和形成基本的就业方法与思维,在就业时无法从容面对激烈的竞争。

三、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针对上文提及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四种途径展开。首先,采用辅导员谈话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相对较低,辅导员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次,开展“两课”教育,即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育;再次,采用院校党课理论学习的方式,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党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参加过党课的理论学习;最后,开展以团委、学生会为主的学生自治管理教育。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教育中,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精神,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偏差造成的,当今我国社会分工仍存在只认等级、不认职业的现象,职业化程度偏低,仍存在把职业教育理解为一种低层次教育的偏见。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者要端正教育态度,注重和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不能只强调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学生管理工作者以及专任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既要讲宏观上的职业精神,比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又要细化到专业培养方案,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培养不做假账的职业精神,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要培养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二)加强学生管理者队伍建设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领域,教师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2014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专业素质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危机事件应对、网络思想教育、理论实践研究等九方面的工作能力要求,同时对这九大能力所需的知识储备和工作技能作了详细的说明。学生管理者,尤其是辅导员要符合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第一,高职院校在招聘学生管理工作者时要有明确的专业要求以及学历和能力要求,保证学工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第二,按要求构建完善的学生管理人员体系,严格按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例配置辅导员,同时保质保量地做好学工队伍的岗前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学工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学生管理者要突出“育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从提升服务学生质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出发,将教育、服务、管理有机统一,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学习、生活环境。强化“育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让服务学生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

(三)就业指导要贯穿整个教育过程

从宏观上讲,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以及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要做好深入调研,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和产业的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各个专业要制订合理学校管理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深入企业调研,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实训,使学生的专业培养与当前产业经济紧密结合。从细节处考虑,高职院校要细化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普及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政策。首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机构应该引进就业方面的专家或企业一线的精英来讲授就业指导课程,指导毕业生掌握当年的就业政策和规定,让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深入理解各自就业的方向,掌握就业的核心技能;其次,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加强诚信教育,特别是在当今经济新常态、就业市场化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必须遵守诚实守信原则,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并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教学、生活、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去,贯穿于高职三年教育的始终,把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第三,发挥互联网信息优势,指导学生面试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企业的需求和招聘岗位信息,学生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搭建企业与毕业生的桥梁,为就业生的面试做出正确的引导。例如,可以开展校园“非你莫属”求职大赛,不仅让学生感受真实的面试场景,一些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找到心仪的工作,同时也扩大了就业宣传。从学生角度来讲,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树立职业精神、转变就业观念,要有“先生存,再发展”的理性认识以及“先就业,再择业”的积极心态,多方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就业。首先,要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看待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环境;其次,要理性客观分析自身条件,合理定位求职目标,积极投身到基层、一线生产企业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三,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中,树立自主创业意识,勇于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石宗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4(1).

[2]邵龙宝.儒家伦理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体系的构建[J].教育科学,1997(4).

[3]崔俊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大连海事大学,2014.

[4]孙海涛.构建高效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N].贵州政协报,2008-08-22.

[5]黄颢波.高校就业指导课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学生会;学生干部;素质教育

一、高职学生会的特殊性与工作思路

(一)高职学生有别于一般高校生,富有热情却更需专业的指导。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地下降,高职的很多学生只是刚刚过了提档线,这个成绩段的学生无论是在高中还是中专,其主要精力都没有放在学习上。但相对而言,这些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好。

(二)制定对策,改变方法。学生会指导教师的工作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制定对策,帮助高职学生逐步改正自身不足,大力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实现学生会“育人”与“桥梁纽带”的作用。个人认为,高职院校学生会的指导教师应学会“扮演”好以下几个重要“角色”: 学会扮演“领导”从宏观出发,把握适度,有条理地对学生布置各项工作任务;学会扮演辅导员对学生做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与心理辅导;还要学会像朋友一样和他们推心置腹;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做好教师的角色——要在各项管理工作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授之以渔”。

二、 结合工作实践,归纳剖析具体对策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素质

1、帮助学生会干部树立正确目标。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目标,在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学生会各项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首要前提。为此,对学生会的干部,我首先从思想上入手,确立了我校学生会“全心全意的服务意识;一丝不苟的责任意识;贯穿始终的平等意识;时刻更替的创新意识”的工作宗旨,为学生会制订了严格的章程并定期组织学生会全体成员学习,使他们明确学生会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应担负的责任和态度,同时应珍惜宝贵的机会,在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便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2、注重培养学生会干部的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对职业院校的学生会干部来说至关重要。对此,我积极运用榜样学习、专题培训、新老干部座谈交流等方法对干部们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利用一切工作时机,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做好他们的表率。

3、完善组织机构和评价体系。“集体并不等于一群人,而是一个有目的的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机构,是一个有活动能力的机构”。尽管高职院校学生相对较少,但也必须保证其规范性。学生会下属学生会主席团、秘书部、学习部、宣传部、文体部、生管部以及社团部等七个机构,各个机构的学生干部从纳新开始,都会秉着择优录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精聘学生会干部;每个机构设部长一名,部员若干名,部长要定期直接向主席团进行工作汇报;并制订了学生会章程和各部门工作制度,每学期结束还会对每一位学生会干部进行学期考核,评出优秀、称职、不称职等档次,为学生会组织机构高效地开展工作提供了激励和保障机制。每届纳新后还将举办新干部素质拓展活动,新学生会成员通过拓展游戏、表演节目等方式加强了相互的沟通和了解,增加了各成员之间的友谊,为学生会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努力做好常规工作,注重培养学生会干部的创新工作能力。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具有创新工作能力才能在竞争的社会当中有一席之地。要培养学生干部的创新工作能力,首先就必须为他们提供展现创新能力的舞台,为此我积极鼓励学生创办校报,名为《启程》鼓励他们要在创作中多发挥智慧和才艺,从版面的设计到内容的编辑以及美术构思等都让学生自己创作实施,对学生给以充分的发挥空间,老师只是把握内容方向,让学生在自主创新中前进成长。经过同学们多番辛勤努力,《启程》报日渐成熟,受到师生们的赞赏,也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我还指导学生会干部利用学校广播站,进行创编播音节目,组织竞选播音主持人,创编了 “时事回顾”、“与你邀约”、“流金岁月”、“心灵之约” 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节目。此外我还有意让学生干部们在学校的“春华杯”辩论赛、趣味运动会、Sing Show达人卡拉ok大赛、“城市之光”篮球比赛、“谁羽争锋”羽毛球比赛、校际联谊等大型活动中参与组织和策划,在这些过程中培养干部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事实证明:只要指导教师多为学生干部营造创新的氛围和各种创新的机会,配合以适度有效的专业指导,让他们去努力展现和实践,在实践中必能培养和锻炼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反思与不足

学生会这几年的工作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例如:首先,制度建设有待加强。有些制度不够规范,有些制度还不够完善,对工作的有序性和规范性造成一定影响。其次,学生会各个部门之间某些情况下缺乏充分的交流和沟通,致使学生会在一些重大的活动中,组织工作不能完全到位,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等等,这些不足还有待今后逐步改善。

四、结语

高职学生会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整体高素养”教育的重要媒介,也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纽带,具有重要的职责,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学生会指导工作是一份“光荣且严肃”的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爱心、耐心、时间和精力,当然更多的就是专业性。我担任高职学生会指导教师的五年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与各位同行以及前辈分享,还望各位的指正;同时,我也会再不断自我总结,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以更大的热情与专业能力服务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袁俊华.浅谈高职学生特点及班级管理[J].德州科技职业学院院报,2011.

第3篇

关键词:辅导员 学生管理 主要问题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139-01

大学中的辅导员直接与学生接触,管理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在大学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够及时地、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辅导员应该时刻保持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但是现阶段的大学中多数辅导员都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偏离了工作的正常方向,不仅不贴近学生,反而距离学生很远。这导致辅导员原本的日常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而且还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影响着学校的日常教学。针对这些问题,各大高校必须及时解决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国内大学中辅导员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管理方面的情况

(一)对于辅导员的职责缺少正确的认识

大学中的大多数辅导员对于自身的职责都缺乏正确的认识。[1]辅导员服务的主体是大学生,日常工作也应该紧贴学生展开。但是现在有许多辅导员服务的主体却是学校领导,日常工作也都围绕着领导开展。这严重偏离了辅导员的工作重心,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管理严重缺失。

(二)辅导员关注学生不够全面

许多导员只看到了学生学习成绩这一个方面,缺少对于其他方面的观注。更有甚者,辅导员大学四年甚至连所管理的学生名字和本人都对不上。这些现象都说明辅导员的工作偏离了原有的重心。

(三)大多数辅导员自身道德修养较低

国内的许多大学现有的辅导员自身道德修养过低,综合素质太差。[2]例如,现阶段一些辅导员很容易受到物质的影响,在对待学生和处理日常工作中有失公正。而且,大多数辅导员年龄都不大,遇到状况缺乏冷静的思考能力,导致事情得不到圆满的解决。

(四)辅导员在管理方面遇到许多困难

各高校的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学生籍贯分布较广,加大了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难度。而且,辅导员所面对的大多数都是90后的学生,他们个性都比较强,管理起来相对困难。同时,相比于初高中封闭式的教学管理,大学开放式的管理更是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难度。

二、如何就现阶段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存在的缺失进行改善与创新

(一)对辅导员的工作和所承担的责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新形菹拢面对各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中存在的缺失现象,首先,必须让辅导员对于自身所承担的责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辅导员正常开展工作的基础。只有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提升辅导员整体的道德修养

国内各高校还存在一些素质较差、道德修养不过关的辅导员。[3]针对这一状况,各高校在选择辅导员的时候应该加强对于辅导员道德方面的标准要求,提升辅导员的道德水平。对于已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学习,加强其道德修养教育。同时学校要严格制定相关方面的校规校纪。

(三)辅导员在统一化管理中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辅导员最少都要管理几十个学生,一般都实行统一化的管理方式,但是辅导员要在这种统一化的管理中注意每个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教育背景和家庭情况不同,导致每个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表现也不一样。统一化管理下,针对每个学生实行差异化管理,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人性化”的特点。

(四)辅导员应有效利用网络科技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新时期,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不仅仅只有班会、走寝室。利用手机微信、QQ等通讯软件更为方便,而且能够保证实时与学生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动向,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够第一时间给予解决和加以指导,这样更加拉近了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结论

面对如今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存在的辅导员日常工作缺失的现象,各大高校必须即刻采取行动,严格落实辅导员各项工作,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基本保障。同时,辅导员需在开展日常工作的原有途径中融入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效率,真正将辅导员的责任与义务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曾茜.创新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辅导员工作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63-65+95.

第4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现状; 创新

目前,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已成为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选择学校发展定位的基本共识。前不久,在上海电机学院举行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高层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共同研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突围”之路。 大家围绕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展开了讨论,对如何突出办学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面向产业办学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对于如何在应用型本科视野下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讨的较少。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整个高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视野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因此,加强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思考已成为高校管理系统中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就是以培养能将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现场工程师或高级应用型人才。这里的人才培养不同于那些重点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强调的不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而是注重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以能否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标准,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以“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为检验标准,培养出的学生既要掌握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更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工程职业素养,它突出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其特征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 所设置的专业以工科、商科为主,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② 教学内容以成熟的应用技术为主,适量传授理论知识,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主要是面向生产、管理第一线; ③ 提升学生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突出对学生实践、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④ 培养出的学生具有一专多能的本领,即是既要培养掌握较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和社会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⑤ 重视加强对学生诚信、正直、敬业、务实、严谨、团结合作等工程素质的培养。

2 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整个应用型本科高校总体的战略目标,它需要高校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形成合力。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之间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具体体现在:① 管理意识较强,服务意识较差。很多教师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培育,只教书而没有育人,很多辅导员由于忙于行政性事务或学生的日常事务的管理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② 学生管理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不高。由于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者事务多、责任重,加上待遇与同等的教师相比相对较差,政治待遇偏低,致使许多学生管理人员或离职或中途转岗,没有形成一支稳定的学生管理队伍,其管理水平很难得到提高。③ 很多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理论水平亟待提高。由于很多学生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的,较少有经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加上他们平时工作繁忙,较少有时间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整体理论水平低,而缺乏系统理论指导的学生管理工作很难有创新和发展,整体后劲不足。④ 学校对学生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整体配备人员欠缺。目前,在高校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学生管理工作是交不了课的老师才从事的工作,什么样的人员都可以做,把学生管理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加上部分高校的领导对学生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使得很多地方高校学生和辅导员的师生比例失调,远远要低于教育部16号文件和24号令所要求的辅导员与学生比1 ∶ 200的指标。⑤ 辅导员自身定位不准确,职责不清。很多学校或院系把辅导员看作是一般的办公室办事人员,把很多行政性的事务交给他们来处理,致使许多辅导员感到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什么事也没有做,真正用来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太少了。

第5篇

关键词:高校 学生 计生协会 管理 思路

高校学生计生协会是在高校人口和计生生育部门领导下,建立的学生群众性团体,是对学生进行国策教育的中坚力量。由于《关于高度学校在校学生计划生育问题的意见》等政策的相继出台,高校学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已成为了学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思想,积极为学生生殖健康服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育观,成立学生计生协会并开展有效的工作,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探索途径。

1.高校学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1.1高校学生结婚、生育情况愈来愈多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达1738.8万人,在学人数位居世界第一。加上教育部放宽了对高校招生年龄的限制,2003年实施的新《婚姻登记条例》规定,结婚、离婚不需要单位开具证明,2007年国家人口计生委、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出台了《关于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计划生育问题的意见》解禁了大学生生育问题,因此,高校学生结婚、生育的情况会愈来愈多。

1.2高校学生生殖健康情况令人担忧

根据王学义和曾祥旭的相关科研成果[1],高校学生在正确掌握生殖健康、性及避孕节育知识的了解程度较差,发生比例较高,有未婚女生发生过意外妊娠的比例较高,对避孕药具及避孕服务的利用知识方面非常欠缺。

1.3高校学生计生工作管理复杂

高校学生主要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生计生工作会牵涉到高校多个部门。除了涉及到学生所在的院系以外,户籍问题涉及保卫处,学生管理机构涉及学生处和研究生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涉及校医院,校外单位还涉及高校所在地区的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看似平常,但涉及的部门繁多、牵扯的社会因素也多元化,造成学生计生工作管理复杂程度也较高。

1.4高校生殖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相关研究表明,学生认为学校在对他们开展生殖健康方面的教育不够重视,从教育形式和内容上不能吸引他们,因此他们不愿意参与,这也与学生对目前学校开展的生殖健康教育满意度不高是相吻合的[2]。

1.5相关学生社团存在问题值得考虑

近年来,一些高校建立了青春健康同伴社等学生社团组织,依靠项目支持,对学生进行生殖健康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但随着项目的到期,缺乏经费、师资等的支持,社团能否继续开展工作和可持续发展壮大,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2.成立高校学生计生协会的重要作用

随着《关于高度学校在校学生计划生育问题的意见》、《北京市关于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计划生育问题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的相继出台,高校的计生办也开始负责在校学生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如何发挥计划生育职能部门的优势,结合高校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计生工作真正做到学生身边去,成立学生自我管理的学生计生协会势在必行。

2.1提供了教育的新载体

学生计生协是在高校计生办领导下的学生社团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参加广泛性的特点,使得教育能够落到实处。同时,由于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指导教师和专职计生工作者是参与者,协会活动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也使得学生计生协会能够作为宣传教育的新载体,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2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

学生在参加协会活动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把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积极性吊桶起来,增加了宣传教育的互动性,引导学生在自我参与、自我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3提高了工作的实效性

学生计生协的主体是学生,具有相仿的年龄和共同的语言,容易沟通和交流,有利于高校计生部门真实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需求,调整工作思路,深入细致地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使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好地提高学生计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4推动了工作的创新

建立学生计生协会,开创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新阵地,为计生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天地,使得宣传教育工作更能适应学生的需求,更好地实现宣传教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3.高校学生计生协会建设与管理的思路

3.1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

学生计生协的建立和发展,可以弥补学校课堂教育的不足,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计生协会是校级社团组织,由学校计划生育办公室负责管理,参加学生计生协会的学生,必须自觉遵守学校社团和计生协会的有关规章制度,定期召开协会会议,安排部署每个月的工作任务等,加强院系级和校际交流。

3.2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协会建设和发展的保障,学生计生协会也不例外。要建立《学生计生协会章程》等制度,切实加强对协会会员的管理,使每个会员明确自己的权力和义务,加强组织纪律性,增强协会的凝聚力。

3.3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

专业教师的指导对提高协会活动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学生计生协会由高校计生办负责管理,计生办可以整合学校优质资源,为计生协聘请专业教师,指导协会活动,通过开展高质量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3.4加大对协会的扶持力度

高校计生办可以为学生计生协会在场地使用、活动开展、经费支持等方面创造便利条件,营建良好的外部环境。计生办可以通过设立学生协会工作专项经费,用于对协会的扶持和奖励,将学生计生协会打造成为优秀社团,增强其吸引力,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投身到生殖健康宣传教育的队伍中来。

3.5培养高素质的骨干力量

协会骨干是协会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协会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优势,通过专家讲座、同伴教育、参观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对骨干力量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构建协会的自制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学义,曾祥旭.高校学生生殖健康、及避孕节育的调查研究.人口学刊,2009;2

[2]张键等.北京市高校研究生生殖健康现状统计分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第6篇

关键词:思路 学风 大纲 激励 网络 励志 工作队伍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203-01

1 明确总体思路,确定学生工作目标

以班级为基点,以学风建设为牵引,带动班集体建设、教育方式转变、创新活动开展、激励机制改革、学生组织重建、教育资源整合、辅导员队伍建设、育人环节再造等方面的工作,明确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制度育人的理念,实现学校学风建设的提升、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 做好突发事件应对,稳定学风学情

做好突发事件应对是开展其他工作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而要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关键是要做到“突发事件常规抓”。

确立起“完善网络、明确责任、多重覆盖、实时排查、及时干预”的工作思路,建立起由学工办主任负责,各年级辅导员组成的辅导员工作线,由班长负责,寝室长组成的学生工作线,由心理咨询师、有经验教师组成的专家工作线,定期汇总情况,定期盐商对策,实时掌握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源,及时制定科学的干预对策,全程跟踪干预效果,翔实记录跟踪过程,形成“工作没有死角、情况实时掌握、干预及时得当、突发事件可控”的目的。

3 启动优良学风班建设工程,引导学风过程建设

启动优良学风班建设工程,并把优良学风建设与三好表彰结合起来。我们要通过班级的建设,带动学生干部培养、班级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学生文体活动开展。优良学风班建设采取年初申请,并成立专家组进行答辩立项,同时对立项班级情况提供教师支持、专家支持等条件支持,并定期跟踪了解立项班级的建设情况,提出进一步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一学期后组织中期验收,根据中期验收情况决定进一步支持的方式,以一年为建设周期组织验收,对结果优秀的班级及其成员进行表彰,对在建设过程中作出贡献的学生进行表彰。

学风班的建设过程要注意做到“有立项、有指标、有措施、有支持、有跟踪、有考核、有表彰、有展示”。

4 制定学生工作大纲,有效服务人才培养

为使学生工作能够更加系统、有序、科学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必须要制定一个系统、科学、可行的学生工作大纲,然后有计划的实施大纲,才能使学生工作有效的服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4.1 大纲设置目标

大纲要能够有效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能够融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时代要求,能够很好的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要能够结合不同学科和专业的传统与特色。

4.2 大纲设置原则

遵循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按照“循序渐进、全面覆盖、尊重个性、特色鲜明、务求实效”的原则制定各院系和专业的学生工作大纲,希望通过大纲的执行使学生在大学四年都能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教育,在每个学年都能得到某一方面的重点培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所需的素质与能力都能得到培养,个性化成长的需求能得到满足。

4.3 大纲实施要求

大纲实施要做到“有设计、有计划、有落实、有跟踪、有总结、有评价”,并在实施过程中改进和完善学生工作大纲。

5 完善激励制度,调动各方积极性

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保证确立正确导向,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探索建立和完善以下评价机制。

(1)改进评奖评有机制,从重视结果向重视建设转变。所有集体、个人要成为先进,事先申报、自己设立目标、过程帮扶和跟踪、结果验收和表彰。对于集体和个人都可以设多个评价系列标准,注重过程实施与预定目标实现。

(2)辅导员评价体系,要做到“工作态度与工作质量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集合,学生评价与领导评价相结合”,要有观测点、有评价数据收集渠道、有定期的分析和排序、有过程的提醒和表扬。

6 落实工作网络建设,加强学风学情管理

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工作网络,紧抓学生干部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建设,逐层反馈学风学情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情况,做好学风学情分析,提升学生工作效率。

(1)落实工作落在班上的制度,重视班长使用和培养,做到“选拔有竞争、上岗有培训、工作有交流、结果有评价”的学生干部培养机制,制定班长周志制度、班长例会制度、班长述职制度,使班长真正能够成为“责任意识强、团队意识强、协调能力强、组织能力强、执行能力强”的基层学生干部,成为学校了解学生冷暖、喜怒、好恶的触角。

(2)成立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的每个成员联系一个专业的一个年级,定期与班长接触、定期收集学情,要能够与班长打成一片、对年级情况了如指掌、情况收集准确及时。

(3)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要负责项目计划的制定、评价体系的制定,同时要做好立项组织、过程管理、结果验收,以及项目实施方案的评价和改进。

(4)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力推行辅导员的岗位练兵制度,把练兵结果作为辅导员评价的基本依据。同时定期召开各类现场会,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能力。

7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特别是兼职工作队伍建设,通过设立班主任岗位、科技创新指导教师岗位、职业辅导员岗位等各种岗位,积极吸纳我校退休老教师、老干部、青年教师、行政工作人员等积极投身学生工作,建立起一支专家结合、老中青结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阅历结构合理学生工作队伍,形成全员育人的好局面。

探索学生工作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机制,通过学生根据阅历、业绩、成长需求选教师,教师通过业绩、计划、团队的情况选指导的班级,逐步形成特色班级建设有特色教师指导。

参考文献

[1] 江志斌.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Z].2012(6).

[2] 黄金虎.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12.

[3] 顾涛.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Z].2009(1).

第7篇

一以教学质量提高为基础,优化教学工作思路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校办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高等教育质量与招生、经费问题就开始并列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三大中心议题。许多国家为改善高等教育质量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已促使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成为一项国际性的运动[1]。由此可见,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构建符合时展的教学模式,以优化教学质量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必然成为未来高校教学发展的内在需求。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要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理念。(1)教学工作要因人而异,因生治学。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智力取向、知识结构也各不相同[2]。就像花园中生长的植物一般都会有很大差别,因为植物分别属于不同的科属,有着不同的生长形态,需要的是不同的栽培管理方式,生育期、对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而且这种差异是必然的,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之间的这种客观差异,并结合这种差异开展教学;(2)理论与实践兼顾开展教学,避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许多事情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乐趣,在实践中才能进一步丰富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也一样,教师需要给学生以充分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逐步丰富自己的实践技能。尤其是一些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的学校,实践能力对他们来讲更为重要,甚至会直接决定着他们未来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的高低。

二以科研工作提高为动力,促进办学质量提高

我们经常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而且还要进行科研工作。教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如果只进行教学而不进行科研学术工作,就会落后于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思想观念。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主要职能,是高校快速发展的两翼,是代表学校办学实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矛盾,表现出一定的相对性和条件性[3]。钱伟长先生也曾说:“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因此,很多学校都把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作为高校发展的主要思想。但现在的问题时,很多高校都协调不好教学和科研之间的比例,一些教师因为害怕做科研耽误教学而不敢搞科研,另一些教师则是过分重视科研而忽视了教学工作,这都不利于学校的发展。这些都是不正确的,都是片面的。因此,各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学校的协调机制,把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统一起来,让科研为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的一线教学素材,充实教学案例,同时也要围绕科研积极地开展教学理论研究工作,让教学为科研提供更为扎实的理论基础,用实际行动践行“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的理论。

三以学生思想工作为先导,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俗话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思想工作就是以情动人的最重要途径,因此,思想工作是我党历来的法宝,也是引导现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工作。尤其是面对现阶段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思想工作更是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目前我们很多高校的思想工作仍停留在表面工作、形式工作的层面上,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自己都不重视思想工作,感觉这些没什么必要,这种情况怎么可能会引导学生重视思想工作呢?为此,各高校应该积极引导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从意识形态上开始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原则:(1)思想工作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要首先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比如有些学生遭遇到了感情问题,有些学生可能是就业问题,有的学生是社交问题,有的则可能是学习问题,那么思想工作就要针对学生的这些实际问题开展工作,让学生切实地感觉思想工作的确是以我们为主体,不是形式主义;(2)思想工作要讲究差异。思想工作说到底还是针对人来开展的,因此我们就要重点照顾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比如,对脾气急躁的学生,可以采用“耐心说服”的方式;对性格倔强的学生,可以采用“以柔克刚”的方式;对性格耿直的学生,可以采用“诚恳直言”的方式;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采用“单独沟通”的方式等[4]。

四以硬件环境优化为平台,改善学生培养环境

无论什么类型学校的教育,都离不开一定的硬件环境为基础,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地、教学实践基地,甚至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属于学生培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能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换言之,没有一个优越的硬件条件,教学工作开展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扩招政策实施以来,部分高校盲目的开始扩大招生规模,结果导致硬件建设跟不上学生增长的步伐,学生基本的学习环境都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为了保证高校教学质量,各高校硬件环境优化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加强教学设备的购置与维护。尤其是教室中的多媒体、闭路电视、网络以及桌椅等这些教学基本设备,还包括图书馆中馆舍环境、藏书质量与数量都要有充足的资金给予保证;(2)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尤其是一些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在这方面的建设更为重要。比如,结合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方面的优势,发挥企业生产实践的优势,联合建立“生产、教学、科研”三结合基地,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的岗位,另一方面也检验了高校本身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加大了对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同时,为了有效提高高校的实践水平,可以争取使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这样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5]。

五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一个民族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高等院校既是人才汇聚的高地,也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类人才的主阵地,而人才培养的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汇聚”的质量,即师资队伍建设的状况[6]。因此,我们说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中心环节,没有一支业务精湛、政治信仰坚定、作风硬朗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发展根本就无从谈起。(1)建立健全机制,强化教师主人翁责任感,提高教师归属感,加强教师的爱岗敬业及奉献精神;(2)加强专业学习,营造学习氛围,倡导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师资队伍素质;(3)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协调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加强教师科研能力,以科研辅助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4)创设和谐环境,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把老带新的工作深入开展;(4)优化奖惩措施,建立健全教师考核机制。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敬业精神进行评价,采取学生测评、同行测评、领导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那些工作积极、教学效果好的要给予及时的奖励;(5)加强教师政治素质的培养,坚定政治信仰。正确处理政治和业务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7、8]。

总之,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思路的优化将直接决定着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成败,尤其是在经历10余年的扩招之后,高等教育未来如何协调质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如何保证高校学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社会也能更好地接纳这些学生都将与高校教育工作思路的优化紧密相联。但教育工作思路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作,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涉及到学校各个部门,因此,包括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全社会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为高校教育工作思路的优化献计献策,并争取为其创造更为合理优化的环境,促使其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意定,隆娟洁.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战略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2]李玲.以人为本,注重差异[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10).

[3]孔养涛.如何有效协调发展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2(1).

[4]马顺.提高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11).

[5]何实.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11.

[6]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N].陕西日报,2011-8-30.

第8篇

【关键词】学生干部;分类;管理;角色定位

在现在这个物质生活日趋占据人们生活、社会主流意识的世界里,人们的功利化心态和行为空前的表现,以至于人们都司空见惯不以为怪,然而就是这种功利化的心态、思想、行为竟已经延伸到被誉为灵魂净土的大学校园。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呀!

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很少能看到捧着莎士比亚,抱着泰戈尔,怀揣着朱自清的文学青年或是在其中追寻精神满足的青年学生了,放眼看到的是整个的校园里读书的大都是为了过级、拿证、拿学位,看的是四、六级词汇、计算机二级上机练习题等等,当然如果能完全吸取其精华也是好的,但是大多学生是为了应付等级考试,考试过了也就忘了。那么学生干部是否也要顺应大的所谓的潮流而做物质社会的奴隶呢?如果不是,那么在现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干部应该怎样培养呢?

一、学生干部的作用及角色定位

学生干部是连接学生和老师的纽带,是架设在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是沟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生与领导之间的枢纽。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学生干部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与协调能力。领导和老师希望学生干部当好学生的“带头人”,起好先锋模范作用,还要充当好“教育管理者”角色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同学希望学生干部要做好学生的“发言人”,要代表学生的意愿和要求,要切实为学生服务,维护好学生利益。领导、老师与同学对学生干部角色的不同期待增加了学生干部处理人际关系的难度。不少学生干部由于处理不好与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关系给自己心理上带来了不少的矛盾、冲突与困惑,也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角色定位,处理好学生与干部的关系。高校学生干部既是学生,又是干部,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具有双重身份。如何准确进行自我角色定位是学生干部必须解决好的一个基本问题。对学生干部来讲,首先是一个学生,然后才是一个干部,学生是最主要的社会角色。是学生,就应该与其他学生一样,以学为主,认真完成好各项学习任务,自觉遵守学校各项纪律,积极参加各项学生活动,主动融入到普通学生中去,不能脱离学生集体;是干部,又与普通学生不同,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在思想、学习、生活及工作等方面的示范与带动作用去影响学生,要发挥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公仆,不能搞特权、谋私利,更不能把当学生干部当作做官而一味追求职位的大小和权力的多少。这样就能处理好各种矛盾、冲突与困惑,不至于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切忌充当“两面人”。有些学生干部在老师面前表现得很谦虚、很礼让、很积极、很主动,而在同学面前却摆架子,卖关子,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甚至欺骗老师,不把老师的真实意图传达给学生,不把学生的真实情况汇报给老师,最后失去了领导、老师与同学的信任。因此,学生干部在与领导、老师与同学交往时要上下一致,表里如一,诚实正直,和蔼谦逊,这样才能得到领导与老师的肯定与赞赏,同学的尊敬与支持。

二、学生干部的分类

首先,根据各类人群选择当学生干部的行为动机,与处理个人利益与服务他人心态上把学生干部分为四类:第一类锻炼型。这类学生干部是以成才为目的,希望通过学生干部岗位的锻炼,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工作实践中增见识、长才干,成为能够适应社会竞争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第二类服务型。则是以服务学校,服务老师,服务同学为目的,充当学校、老师与学生的桥梁角色;第三类表现型。这类学生干部以发挥专长,满足表现欲望为出发点,渴望在高校大舞台上展示自我,充分表现自身的才能,(这种类型以社团类干部居多);第四类功利型。这类学生干部更加看重的是担任学生干部之后能够获得的各种利益,如获得荣誉、入党、争取在就业时有更多的机会,甚至捞取种种其他不正当的利益。在这四种类型的学生干部中,锻炼型和服务型占主流。

那么,如何端正当学生干部的行为动机,处理好个人利益与服务他人的关系是学生干部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为此,作为学生干部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把服务奉献放在首位。(2)要合理追求个人发展。 (3)要正确看待社会、学校和老师对学生干部群体的评价与认可。(4)要注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同学,这就要注重人格的力量。人格力量是指人的内在精神因素在实践中产生的效应。也就是宣传者、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行一致,带头实践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奋斗目标。古人云:“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人格力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体现人格力量,不能强制大学生接受正确的认识,也不能代替大学生的思维,主要通过启发、鼓励、教育工作,改变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道路。使学生可以从工作者具备的高尚情操、优良品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并愿意接受之,效仿之。这就是潜移默化的人格力量,这种力量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效果显著。

通过以上的种种总结得出,要做好学生干部就要抓好“三心”,即:真心做人、精心做事、平常心生活。

三、完善高校学生干部的管理

针对学生干部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学生工作的指导者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他们端正态度和动机。特别是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阶段,高校的德育工作如果忽视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或没有抓住这个重点,导致部分学生干部产生思想上、生活上、待人处世上等各方面出现一些迷惘,不利于他们以后自身职业生涯的更好发展。相反,作为学生干部,在学校中发挥的是桥梁纽带作用,不但要做老师的助手,还要在学生中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同时,学生干部还要发挥表率作用,严于律己,热心服务同学,体现学生干部的先进性。所以,要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个人发展前途,正确地对待工作中的困难,勇敢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任务,才能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需求,为以后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1. 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一个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要想得到提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向书本学习,从书本中学习理论文化知识,提高理论知识素质;二是向群众学习,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三是向实践学习,学生干部要脚踏实地,多参与实实在在的工作,作风要务实,要从亲身的实践中取得经验和教训,从工作中培养锻炼自我,从工作中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思路。因此,建议每个学生干部在工作一开始就制定个人自我培训计划,对自己提出要求和目标进而在工作中努力把自己锻炼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求职路上创业征途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在选择社会职业的同时,也接受社会的选择,正确地迈出人生这关键的一步。2. 增强对学生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是学生干部必须首先具备的品质,也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要热爱自己选择的工作,要认识到学生干部,主要的任务就是协助老师,带领和服务同学,为学校的稳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生干部应该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改正、自我完善,努力成为同学们的榜样。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爱岗敬业,树立职业道德,对工作事业充满热情,对生活乐观向上。3. 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学生干部是没有任何行政权力的“干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没有任何权力强制其他同学去做一件事情,主要是靠自身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培养广泛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就必须具有优良的品德。所以,学生干部须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个人魅力。在一个工作团队中,威信的树立,源于他们自身的优良品德,公正、无私、勇于奉献、敢于承担责任等各种综合素质。只有在学校期间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在工作中较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得到他人的认可。4. 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这是一个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惟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时代在变,校园也在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工作被赋予新的内容,随着许多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广,学生工作有了新的形式和载体。我们应该适应这种变化,做出赋予时代性、开创性的工作。学生工作的创新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包括了一般性的学生活动创新,如利用互联网等新载体开展的活动,也包括了较高层次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

四、结语

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应该备的素质,是和适应 21 世纪需要的人才的素质是一致的。要有良好的品德,开放的头脑和不断学习的能力,要不断思考自己的工作,在为同学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价值。高校学生干部源于同学,更应该贴近同学,了解同学所思所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是搞好学生工作的重要方面。所以,这里再次强调的是学生干部的培养德育为主,只有培养一批有美好德行的学生干部才能很好地搞好学生工作,才能使学生干部在同学们心目中有威信、有分量。也只有这些德行美好的人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中立足。以上仅是自己的一点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余辉. 高校学生干部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

第9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综合素质比较全面,平时表现比较优秀的一个群体,是联系学生与老师及学校各部门的桥梁与纽带,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协助作用。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在高校发挥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发挥学生干部模范作用,促进大学生整体进步与发展

一般来讲,高校学生干部是通过竞聘选拨,脱颖而出的,经过辅导员老师的培养教育后,在德、智、体等各个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和优秀,他们具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能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勤奋自强的精神状态,具备良好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学生干部又是最贴近普通学生的群体,是最容易反映学校、老师管理意愿的群体。因此,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就是一个坐标、一面旗帜、一盏航灯。学生干部自身的带头作用对整个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成长和进步起着其它方式所不能替代的示范作用。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其中包括校园文化更加繁荣,校园环境更加优美,校园学风浓、考风正、校风良,学校管理层和基层学生沟通有效。作为桥梁作用的学生干部,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积极的协调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使学校能够政令畅通,各项决策能迅速、有效的得到执行和推广,另一方面能使广大学生及时、准确、有效的向学校管理者反映问题,吐露心声,使得高校管理层与基层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从而促进高校和谐发展。

3.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21世纪是科技发展的世纪,而发展就离不开人才。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干部,作为将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干部储备力量,是高校完成育人职责的内容之一。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是国家人才需求的主要来源,而广大学生干部作为精英中的佼佼者,将来很有可能会走向政府、企事业单位中比较重要的工作岗位。因此,培养高校学生干部具有高尚的道德、良好的品行、积极的心态、博大的胸怀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

二、当前高校学生干部思想问题的突出表现

1.思想不成熟,自我意识比较强

由于高校学生干部年龄轻,锻炼机会少,阅历不丰富,缺乏工作经验,在自身成长发展过程中,各方面没有完全定型,分析和解决问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学生接触各种文化的途径增多,社会各种新颖的现象对校园都有冲击效应,致使大部分学生好奇心强,思想波动快,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对出现的困难分析片面,经常会对老师的引导产生逆反心理,接受经验教训呈消极状态,往往一旦失败,就自暴自弃,失去进取的信心。

2.任职动机不纯,目的不明确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必须具备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奉献精神,有大局观念和忘我意识,斤斤计较、自私自利只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和自身的发展。大部分学生干部表现出朴实、积极、严谨的工作作风,但少数学生干部受到外界的影响,竞选学生干部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是为了增加就业的砝码,或是为了更加容易入党,对分管自己的老师、社团干部百般讨好,对普通同学故意刁难或是不能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影响了学生干部队伍的群众基础,阻碍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理论根基较浅,拒腐能力差

虽然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高中都开设有思想政治课程,但由于现阶段多数学校仍然不能较好的落实素质教育精神,注重升级率,而疏松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较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对枯燥的理论学习略显厌烦,表现出理论基础薄弱,对马列主义的基本知识和实践了解贫乏,分析问题时不能抓住本质,当遇到是非界限不清、良莠不齐的事物时,就会彷徨、犹豫,特别对于外界小的经济诱惑,不能做出正确选择,形成了错误的思想认识。

三、高校学生干部需处理好的几点关系

1.正确处理干群关系

学生干部首先应该明自己是一名学生,明确学生干部是来源于同学、服务与同学。只有保证这点,学生干部才能与周围同学们生活、学习在一起,对同学中的细节、思想动态有充分的了解。当同学需要帮助时会在第一时间联系学生干部,及时解决好同学们的问题,进一步补充老师工作的盲点。同时,明确自己是一名普通学生后,就能脚踏实地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更加严格的遵守规章制度,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总之,学生干部扮演好普通学生的角色,处理好干群关系,对学生工作能起到支持和强化的作用。

2.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学生干部因为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必然会耗费比普通同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服务性工作上。但是,学生干部学习不好,不但会影响自己在同学中的威信,更会影响自己的长远发展。因此,学生干部必须学习与工作都紧抓不放。这就要求他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和提高效率,学会统筹兼顾,在制订各项工作计划前有一个全盘的规划,使自己有较大的自,做到该工作时努力工作,该学习时全心学习。

3.正确处理得与失的关系

作为学生干部,是否能正确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直接影响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从表面上看,学生干部因为工作势必会耽误时间,耗费精力,而且工作中的矛盾还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但从提高素质,锻炼能力的角度来看,学生干部所从事的各项工作,是大学中难得的锻炼机会,不但可以积累较多的实践经验,而且可以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可以为其积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自身的成长。

四、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严格选拨

选拨学生干部必须坚持任人唯贤、以学习为基础的原则。选拨前一定要充分调研,全面了解,一方面要通过学生档案了解其高中阶段的综合表现,一方面要通过和其周围同学谈话的方式了解参选者的言行表现、对问题的观察角度和解决方法,另一方面要通过安排临时任务来考察竞选学生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同时不能只通过谈话的方式来了解竞选学生,务必要走到学生中去,亲自观察。选拨时,一定做到心中有数,选前周密布置,全盘掌握,不要临时增加条件或改变思路;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真正的把具有“学习基础好,工作能力强,有头脑,善组织”的同学选拨出来。

2.精心培养

学生干部虽然是经过严格的程序选拨的,但是毕竟其阅历浅、经验少,因此高校一定要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帮助其完成角色转换。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经验交流会,让学生干部掌握工作方法,懂得组织和策划的技巧,扩大工作视野,创新工作思路。对学生干部的使用应该努力做到“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提高”,要充分信任学生干部,并能释放一定权利给他们,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干部间的团结协作关系,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让其在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主角作用,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加大他们的工作干劲。

3.全面考核

为了提高学生干部的办事效率,完善对其成长、成才的帮助,建立一套科学、完整、可量化的学生干部考核制度和目标机制,可以使学生干部工作有章可循,使学生工作的成绩具有可比性,使得学生干部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差不一样,促使好干部带出好班级,好班级形成好校风。对于优秀的学生干部,要适当给予表彰,并为其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对于有不足的学生干部,要及时指出具体细节,并引导其学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学会取长补短。考评和监督应该具体到学生干部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并及时与本人沟通,应把考核结果与学生干部的评优、评奖联系起来,督促学生干部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总之,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且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对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吕建明.论高校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0):3-5.

[2]赵新龙.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4):58-60.

[3]黄伟.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之我见[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97-98.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