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自学能力论文

时间:2022-08-11 18:02:28

导语:在自学能力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自学能力论文

第1篇

1.适应期:其任务是把学生从“老师抱着走”过渡到“老师扶着走”。预习前,教师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即要把预习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知识点做好预习并记好笔记,课堂上释疑。如:在教上海版高中英语第一册UnitOne时我将预习内容定为语法:过去进行时态。知识点:charge,lonely,alone,attheendof,introduce等的用法。并将有关的材料发给学生,他们首先自己寻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讲解、讨论。

2.半自主期:在学生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着教材师生共同确定预习的内容,学生自己寻找有关的资料,做好预习笔记,课堂上讨论、释疑。每一周我都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们共同确定一周内要上的内容,学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解决一部分难点,课堂上进行以某组主讲,其它各组提问,这样学生间相互动起来了。教师讲学生之所想,做到了有的放矢,课堂的听课效果大大提高。

3.自主期:“以课本为依托”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学生自己确定重点、难点,在有关的参考书中寻找答案,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释疑,相互补充,教师总结,测试预习效果。实际上,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贯穿着三个阶段的是自测,即设立学生题库。学生根据所预习的内容,以组为单位各出一份试卷,进行互测互检,教师将这些试题汇编就是他们单元复习的资料。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纠正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

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阅读文章时常采用的方式是唇读、指读、回视重读或遇到生词就查辞典等不良习惯,这就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影响阅读速度,容易使得学生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学生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因此,我常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略读和详读)。如:消遣类的小故事,新闻类的读物,语言结构比较简单,只要知道内容大意即可,就采用略读方法;如果要寻找某个具体的资料或信息,或对材料从表层到深层进行理解,就要详读。经过一年的实验我对学生阅读习惯进行了对比调查。如下表:

阅读习惯对比调查表阅读技巧实验前(2000.9)实验后(2001.5)

是否是否

不良习惯(唇读、指读等)4061234

默读17393016

此表表明,实验前绝大多数学生有唇读、指读等不良习惯,实验中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默读习惯。

2.由段落阅读逐步过渡到简易读物、新闻、小说,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促进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充分利用课本教材,将精读与泛读统一运用。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包括Text和SupplementaryReading两个部分。Text作为精读教材,学生从中可以学到语法、词汇等,是获得英语知识的重要途径,偏重于“质”的方面。SupplementaryReading均是课文的补充和延伸,是课文背景介绍或相关知识的铺垫,学生从中可了解到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利用这一部分材料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综合等阅读能力。如: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回答问题等以此来培养学生把握文脉、获取信息、分析推理、深层理解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量”的扩充,巩固“精”中所学习的英语知识。挑选各种文体的简易英语读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融会贯通,逐渐达到精读与泛读的协调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在实验的一年中,学生阅读英文杂志或小说平均每周一本。他们阅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主要实施途径

实施途径是教育机制的组成部分,是理论的实践形式。培养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阅读习惯,促进自学能力形成。

1.在管理上,建立学习小组,研究初期强调每位学生认真做好预习,辅之以检查督促评比;中期以特色为主,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后期互帮互学,小组竞争。

2.在教学上,以人为本、以情为线,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3.操作上,做好各方面的调查工作。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与个案研究法。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对学生预习能力与阅读能力作调查。一是对前期水平和后期水平作对比,二是了解学生对待预习和阅读的前后不同态度作比较。

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反馈,不断调整充实研究的内容,使研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因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个案研究法:抓好两头带动中间,通过对好差两头个案追踪调查,有更多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带动全班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实验效果

本课题通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通过指导教会学生阅读技巧及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以促进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形成。

1.学生积极做好预习工作,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实验中多数的学生能自觉地查找资料、辞典等途径来解决疑难问题,学生由过去的识记课本知识变为能自觉地加深知识的难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些原来上课不够专心,不善于发问的学生,也改变了学习态度,他们爱思考爱发问。学习态度的转变提高了听课效果、学习效果。从学生群体的变化来看,学生已由过去盲目地、被动地听课变为有目的、主动地参与教学工作。学生通过预习确定了一堂课的重点,难点。课堂上大家讨论释疑,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上用答疑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补充学生预习方面的不足。

2.变考试为复习。学生自己出试题自测或互测,可检测自己预习复习情况,而“试题汇编”是源于对学生自尊、取胜等心理机制的调动。只要好试题就可以编入班级题库中,差生担心同学说自己的题出得没水平,学习尖子担心回答不出差生出的题,于是每一位学生主动地投入已学知识的认真、全面、深入复习中,以达到变被动应考为主动复习的目的。

3.以下表格说明了学生能力的形成过程

对预习工作对比调查表(1)项目实验前(1998.11)实验后(1999.11)

好中差好中差

预习自觉程度1016915171

自学查找资料81691320

预习重点难点确定的能力5217924

解决问题的能力22471023

注:好、中、差等级的划分是研究者根据学生学习的自觉程度、自觉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等能力及学生自评综合数据划分而成。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预习的自觉性,确定难点、重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有所提高,他们不但能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且能主动地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学习英语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由此导致他们的成绩进步很快。

1999~2002学年区统考成绩对比表(2)分数段人数

期中期末期中期末

QSQSQSQS

9011174376

802613572472336629

7063246214727619

6061850562561

备注:Q代表全年级的人数,S代表四班的人数。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优秀率逐渐提高,60分数段的人数由原来的8人减少到1人,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普遍有所好转,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浓厚,自信心增强。

在2001年高考中,实验班的英语平均成绩为93,高出上海市普通高中英语平均分10分,高考升学率居嘉定区普通高中前列。

五、实验论证

1.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和学两个因素中,教师的“教”是外因,是学生学好的主要条件,学生的“学”是内因,是学生学好的依据。所以学生的学法决定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控制和强化作用。所以在课堂内外我注重启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预习解决了部分疑点,尚有一部分在课堂上通过同学们相互补充讲解得以解决,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实际已成为一名老师了,而教师只是讲学生所“想”,将学生解释的疑点难点加以补充归纳。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采取课外辅导、督促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做好预习复习工作,课堂上创造机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能力,使他们有成功感,逐步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第2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创造品质教学策略教学方式

“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和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法,往往教师“教”的过分夸张,漠视、淹没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为“教什么”,“如何教”等因素而设计,考虑教材多,考虑学生少,这样学生是“他主”的,不是“自主”的。因此在呼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程改革中,“传授式”的教学方式遭到了否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专家对自主学习的实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虽然存在着不同的学派,但对其中心内容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对其在教育中的地位都是十分肯定的。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学习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呼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贵在塑造学习主体,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动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实现自我发展而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学习。为此,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

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探索、发现来获得科学知识。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是在于达到不教……”,我国古语“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都说明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

很多学生对新奇神秘的化学现象好奇,但是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往往忽视了对不理解的事情进行深入研究,缺乏探究性。因此教师要在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肯定学生的好奇心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激发探究意识;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项训练如对学生提出疑问,或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课后通过实验、查资料、讨论等等方法去找到答案,在恰当的时候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这些形式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做CO还原CuO的实验时,教材中介绍了两种处理尾气的方法:①用气球收集尾气;②改进实验装置用酒精灯的火焰燃烧掉CO。利用这两套装置,引导学生分析各装置的利弊。①.气球吸收不方便、不保险;②.用酒精灯火焰处理不节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各自的处理方案,集思广益,同学们一致认为以循环利用法来处理尾气是一种更好的方法。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去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还原同样多的CuO,采用循环利用法可以减少CO的用量。

二、自主学习追求的目标是形成良好的创造品质,良好的创造品质又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个具有开拓精神、创造品质的人才能不囿于传统、安于现状,不盲目从众、唯上、唯书;才能面向未来,求真务实,勇于进取,乐于改革,欢迎新事物、新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尊重别人的劳动、贡献,注重效率、效益;才能目标明确,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兴趣广泛,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力和应变力;才能对自己的力量和别人的力量充满信心。一个具有良好创造品质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会更加自觉地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品质,促进自主学习,我们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培养充分的自信心。为了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创造的自信心,必须给其自由的环境。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科学面前师生平等。教师应重视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问题,使课堂上洋溢着宽松和谐、探索进取的气氛。教师应及时对好的方面予以肯定和表扬,更不要忘记对出错者予以耐心指导和鼓励。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得到了重视,自信心自然越来越充分。

其次培养创造的意志力。创造过程是一种探索过程,成功与失败共存于整个过程中。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百折不挠的、敢想敢干的精神,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化学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化学领域中诸如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感人事迹,激励学生增强创造意志。化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应长期坚持的化学实验,如水质监测,其监测的时间可以是半年、一年,甚至几年,其监测的项目有很多,如PH测定、硬度、富营养化、跨学科如物种数量和种类及变化等等。教师应不断检查坚持者的实验情况、实验成果,给予必要的鼓励与帮助。化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组建化学兴趣小组,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创造意志力,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保证

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造品质为目标的自主学习,如果缺乏一定的保证,其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保证。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学的主体,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人。学生的种种能力不是单纯的“教”就能培养出来的,教师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要靠学生自主去学习、掌握,大量的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靠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故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重要的在于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活动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

3.1保护好奇心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可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教师经常无意识地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而对好奇心的扼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化学是揭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问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不要害怕和阻止学生的“好问”,不要讽刺和贬低学生的“怪问”;教师要培养和表扬学生的勤于提问,不要限制和压抑学生的“多问”;教师要指导和启迪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现象而广于提问,敢于提问,甚至善于提问,而且问得颇有见地、切中要害。这样从根本上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深入学科知识,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深奥道理,激发其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较奇特的实验现象、悬念式提问、新奇的故事、不同于惯常结果的实验方法等等,易使学生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在这种情感的刺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探索,揭示“奇”的奥妙,形成“我要学”的氛围,达到提高自主学习意识的目的。如“魔棒”点火、荒郊野外的夜晚“鬼火”、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的植被特别茂盛、豆科植物不用施肥就特别粗壮,化学中有许多这样的好材料。

3.2培养适度的批判精神能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热情。

中国的传统教育一直在培养“乖孩子”、“听话的孩子”,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在培养会做题的孩子。这样的学生对老师教的、课本上的知识奉为“圣旨”;这样的学生迷信权威,崇信书本;这样的学生缺乏主动性、独立性,面临选择时束手无策,难置可否,结果放弃思考,人云亦云,窒息创造。“疑而启思,疑而生变”,在对事物的质疑中,学生不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闭合思维方式参与到认识过程中,它是一般思维发展到创造性思维链上的关节点,所以化学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批判性地吸收化学科学的精华。化学科学中的许多规律的认识过程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甚至由错误到科学,教师不应是简简单单的传授,可以引导学生再来一次“创造”,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寻幽探微,穷根究底,最终才能有所发现与创造。例如学习苯的分子结构时,让学生正确地去理解凯库勒式的积极意义,又要让学生通过性质的学习认识到它的局限性,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苯的分子结构到底是怎样的?有没有比我们现有的课本上更科学的解释。

3.3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能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欲望。创造想象力是创造的核心,是创造的源泉,能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启迪和鼓励联想、设计一些化学问题进行想象力训练等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如:引入有机物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没有有机物的世界会是怎样,有机物是怎样形成的……;在学习氢键时激发学生想象如果水分子之间没有氢键,我们的地球会怎样、若外星球也有生命但没水,那么那种物质会相当于水的作用;在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教学时,可提示学生你由此还会发现哪些物质的分子结构也为正四面体结构、有没有离子的结构也为正四面体结构、有没有哪些物质虽然不是由分子和离子构成但其中存在正四面体结构;甲烷的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乙烷的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2,2–二甲基丙烷的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由此总结出什么样的规律,又怎样运用此规律有所发现。

3.4加强实验和观察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验证、探索、创造的可靠手段。观察是创造的入门阶段,要创造就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敏锐的观察能力来自于训练有素的观察技能与问题意识的结合。平时观察到的、偶尔发现的奇异的化学现象要探索它的实质就要动手作实验。因此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扎实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是学生创造思维、创造实践的根基,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在这方面以下几点应特别注意: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端正观察态度,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教师应根据所观察事物的特点,指导学生从大到小、由远及近、由点到面、由短期到长期、由宏观到微观,使学生学会全面、系统地观察,训练出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如在“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就应该引导学生不应停留在金属钠在水面上“跑来跑去”这一“好玩”的实验现象,而应引导学生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反应放出气体、液体颜色变化、滋滋的声音等等实验现象。只有现象观察全面了,才有可能结合其他知识彻底搞清“钠与水反应”的实质。

(2)注重课堂演示实验,同时注重开阔学生视野。课堂演示实验应尽量让学生去观察实验现象,切勿包做包讲。当然,仅仅观察课堂演示实验还是不够的,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化工生产中的实验现象。如:家中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乐山大佛”为什么慢慢被侵蚀,又怎样保护?为什么要兴建火力发电厂、而为什么又要关闭一些小型火力发电厂?为什么有些地方的水不能直接饮用?

(3)要注重验证性实验。化学教材中很多是验证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基本方法。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使用常见的仪器,组装仪器,自己作实验,而不应该操纵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失败时,应该及时地帮助他找到失败的原因。

(4)要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甚至可以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如在进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时,就可以先按照常规的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引导学生辨别红褐色沉淀的本质,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得到大量的氢氧化亚铁,怎样得到大量的氢氧化亚铁,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甚至还可以对课本上的实验方法加以改进,这样学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经过探索获取了知识,还获取了方法。

3.5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开展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业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成功和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组织模式。因此,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能力的很好的突破口,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自主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合作小组的成员既有明确的分工,又围绕共同的任务而相互合作,协调统一,贡献各自的智慧,达成统一的目标。在不同的合作学习中,各角色进行互换,使得学生各方面得到锻炼。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知识的构建,学生是主动参与的,小组成员是平等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这自主学习所要求的。

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是围绕某些问题进行的,精心设计讨论问题也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基础。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适度性原则,讨论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但不能太难,不能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也不能太简单,否则流于形式。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阶梯性原则,不断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考虑到满足异质小组内不同学生水平的需要,充分发挥互助合作的功能。例如学习SO42-的检验方法时可设置下面一系列问题:①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何现象,再加入盐酸有何现象,盐酸有何作用?②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吗?③某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再加入HNO3,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吗?④你组认为检验SO42-的最严密的方案是什么?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开放性原则,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理念;还要吃透学生,精心设计既有联系性又有开放性的化学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污染”时可布置以下开放性问题:①何为酸雨?酸雨有什么危害?②酸雨是怎样形成的?③空气中的SO2主要来源?④如何防治酸雨?

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应根据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例如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相近疑难个人无法解决时;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时;当学生学习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协作时;当学生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

第3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创造品质教学策略教学方式

“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和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法,往往教师“教”的过分夸张,漠视、淹没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为“教什么”,“如何教”等因素而设计,考虑教材多,考虑学生少,这样学生是“他主”的,不是“自主”的。因此在呼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程改革中,“传授式”的教学方式遭到了否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专家对自主学习的实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虽然存在着不同的学派,但对其中心内容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对其在教育中的地位都是十分肯定的。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学习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呼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贵在塑造学习主体,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动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实现自我发展而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学习。为此,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

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探索、发现来获得科学知识。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是在于达到不教……”,我国古语“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都说明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

很多学生对新奇神秘的化学现象好奇,但是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往往忽视了对不理解的事情进行深入研究,缺乏探究性。因此教师要在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肯定学生的好奇心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激发探究意识;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项训练如对学生提出疑问,或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课后通过实验、查资料、讨论等等方法去找到答案,在恰当的时候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这些形式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做CO还原CuO的实验时,教材中介绍了两种处理尾气的方法:①用气球收集尾气;②改进实验装置用酒精灯的火焰燃烧掉CO。利用这两套装置,引导学生分析各装置的利弊。①.气球吸收不方便、不保险;②.用酒精灯火焰处理不节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各自的处理方案,集思广益,同学们一致认为以循环利用法来处理尾气是一种更好的方法。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去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还原同样多的CuO,采用循环利用法可以减少CO的用量。

2.自主学习追求的目标是形成良好的创造品质,良好的创造品质又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个具有开拓精神、创造品质的人才能不囿于传统、安于现状,不盲目从众、唯上、唯书;才能面向未来,求真务实,勇于进取,乐于改革,欢迎新事物、新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尊重别人的劳动、贡献,注重效率、效益;才能目标明确,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兴趣广泛,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力和应变力;才能对自己的力量和别人的力量充满信心。一个具有良好创造品质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会更加自觉地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品质,促进自主学习,我们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培养充分的自信心。为了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创造的自信心,必须给其自由的环境。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科学面前师生平等。教师应重视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问题,使课堂上洋溢着宽松和谐、探索进取的气氛。教师应及时对好的方面予以肯定和表扬,更不要忘记对出错者予以耐心指导和鼓励。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得到了重视,自信心自然越来越充分。

其次培养创造的意志力。创造过程是一种探索过程,成功与失败共存于整个过程中。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百折不挠的、敢想敢干的精神,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化学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化学领域中诸如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感人事迹,激励学生增强创造意志。化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应长期坚持的化学实验,如水质监测,其监测的时间可以是半年、一年,甚至几年,其监测的项目有很多,如PH测定、硬度、富营养化、跨学科如物种数量和种类及变化等等。教师应不断检查坚持者的实验情况、实验成果,给予必要的鼓励与帮助。化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组建化学兴趣小组,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创造意志力,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3.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保证。

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造品质为目标的自主学习,如果缺乏一定的保证,其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保证。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学的主体,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人。学生的种种能力不是单纯的“教”就能培养出来的,教师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要靠学生自主去学习、掌握,大量的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靠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故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重要的在于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活动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

3-1保护好奇心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可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教师经常无意识地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而对好奇心的扼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化学是揭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问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不要害怕和阻止学生的“好问”,不要讽刺和贬低学生的“怪问”;教师要培养和表扬学生的勤于提问,不要限制和压抑学生的“多问”;教师要指导和启迪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现象而广于提问,敢于提问,甚至善于提问,而且问得颇有见地、切中要害。这样从根本上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深入学科知识,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深奥道理,激发其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较奇特的实验现象、悬念式提问、新奇的故事、不同于惯常结果的实验方法等等,易使学生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在这种情感的刺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探索,揭示“奇”的奥妙,形成“我要学”的氛围,达到提高自主学习意识的目的。如“魔棒”点火、荒郊野外的夜晚“鬼火”、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的植被特别茂盛、豆科植物不用施肥就特别粗壮,化学中有许多这样的好材料。

3-2培养适度的批判精神能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热情。

中国的传统教育一直在培养“乖孩子”、“听话的孩子”,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在培养会做题的孩子。这样的学生对老师教的、课本上的知识奉为“圣旨”;这样的学生迷信权威,崇信书本;这样的学生缺乏主动性、独立性,面临选择时束手无策,难置可否,结果放弃思考,人云亦云,窒息创造。“疑而启思,疑而生变”,在对事物的质疑中,学生不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闭合思维方式参与到认识过程中,它是一般思维发展到创造性思维链上的关节点,所以化学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批判性地吸收化学科学的精华。化学科学中的许多规律的认识过程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甚至由错误到科学,教师不应是简简单单的传授,可以引导学生再来一次“创造”,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寻幽探微,穷根究底,最终才能有所发现与创造。例如学习苯的分子结构时,让学生正确地去理解凯库勒式的积极意义,又要让学生通过性质的学习认识到它的局限性,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苯的分子结构到底是怎样的?有没有比我们现有的课本上更科学的解释。

3-3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能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欲望。创造想象力是创造的核心,是创造的源泉,能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启迪和鼓励联想、设计一些化学问题进行想象力训练等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如:引入有机物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没有有机物的世界会是怎样,有机物是怎样形成的……;在学习氢键时激发学生想象如果水分子之间没有氢键,我们的地球会怎样、若外星球也有生命但没水,那么那种物质会相当于水的作用;在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教学时,可提示学生你由此还会发现哪些物质的分子结构也为正四面体结构、有没有离子的结构也为正四面体结构、有没有哪些物质虽然不是由分子和离子构成但其中存在正四面体结构;甲烷的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乙烷的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2,2–二甲基丙烷的一氯代物无同分异构体,由此总结出什么样的规律,又怎样运用此规律有所发现。

3-4加强实验和观察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验证、探索、创造的可靠手段。观察是创造的入门阶段,要创造就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敏锐的观察能力来自于训练有素的观察技能与问题意识的结合。平时观察到的、偶尔发现的奇异的化学现象要探索它的实质就要动手作实验。因此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扎实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是学生创造思维、创造实践的根基,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在这方面以下几点应特别注意: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端正观察态度,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教师应根据所观察事物的特点,指导学生从大到小、由远及近、由点到面、由短期到长期、由宏观到微观,使学生学会全面、系统地观察,训练出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如在“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就应该引导学生不应停留在金属钠在水面上“跑来跑去”这一“好玩”的实验现象,而应引导学生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反应放出气体、液体颜色变化、滋滋的声音等等实验现象。只有现象观察全面了,才有可能结合其他知识彻底搞清“钠与水反应”的实质。

(2)注重课堂演示实验,同时注重开阔学生视野。课堂演示实验应尽量让学生去观察实验现象,切勿包做包讲。当然,仅仅观察课堂演示实验还是不够的,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化工生产中的实验现象。如:家中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乐山大佛”为什么慢慢被侵蚀,又怎样保护?为什么要兴建火力发电厂、而为什么又要关闭一些小型火力发电厂?为什么有些地方的水不能直接饮用?

(3)要注重验证性实验。化学教材中很多是验证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基本方法。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使用常见的仪器,组装仪器,自己作实验,而不应该操纵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失败时,应该及时地帮助他找到失败的原因。

(4)要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甚至可以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如在进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时,就可以先按照常规的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引导学生辨别红褐色沉淀的本质,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得到大量的氢氧化亚铁,怎样得到大量的氢氧化亚铁,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甚至还可以对课本上的实验方法加以改进,这样学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经过探索获取了知识,还获取了方法。

3-5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开展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业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成功和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组织模式。因此,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能力的很好的突破口,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自主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合作小组的成员既有明确的分工,又围绕共同的任务而相互合作,协调统一,贡献各自的智慧,达成统一的目标。在不同的合作学习中,各角色进行互换,使得学生各方面得到锻炼。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知识的构建,学生是主动参与的,小组成员是平等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这自主学习所要求的。

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是围绕某些问题进行的,精心设计讨论问题也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基础。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适度性原则,讨论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但不能太难,不能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也不能太简单,否则流于形式。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阶梯性原则,不断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考虑到满足异质小组内不同学生水平的需要,充分发挥互助合作的功能。例如学习SO42-的检验方法时可设置下面一系列问题:①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何现象,再加入盐酸有何现象,盐酸有何作用?②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吗?③某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再加入HNO3,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吗?④你组认为检验SO42-的最严密的方案是什么?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开放性原则,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理念;还要吃透学生,精心设计既有联系性又有开放性的化学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污染”时可布置以下开放性问题:①何为酸雨?酸雨有什么危害?②酸雨是怎样形成的?③空气中的SO2主要来源?④如何防治酸雨?

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应根据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例如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相近疑难个人无法解决时;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时;当学生学习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协作时;当学生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

第4篇

高中学生处于青年前期,有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学习方法,对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新课程标准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是要充分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创造性,因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大意义。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学习的主人,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有着广泛适用性,当学生有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和经验之后,他能够将这种能力进行延伸,从而使自己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标对高中学生的要求,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人才,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因而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十分重要。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笔者结合多年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经验认为,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2.1转变教学观念,突出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新课程标准越来越多地得到教育界的认可,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也被不断地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建构主义思想就是其中之一。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展开,这就否定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教学之中起指导性的作用,这就明确了学习是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之中,教师要真正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思考的是学生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喜欢讲什么,学生对哪些内容不了解,教师就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解决相应的问题。如笔者在教授“复数的四则运算”这一节时,首先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熟悉课本的基本脉络,其次将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交流,最后笔者将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并在讲解结束之后,使用适当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在教学之中,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去学,锻炼学生的相关能力。

2.2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教学方法是一种技巧性的东西,对于教学活动而言,适当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只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之中,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一节课并不会只用一种教学方法,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于教师的灵活选择。如在“概率”这一章节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将一枚一元硬币掏出,往空中一丢,伸手接住并让学生们猜是正面还是反面,由于高中数学教学比较严肃,学生见到这种轻松的方式积极性很高,注意力逐渐都聚集到这一问题中来,这是笔者适时提出概率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什么事概率怎样理解生活中的概率事件。之后,引进排列组合在概率计算中的应用,并以自己亲自示范“投掷10次硬币1次正面向上的概率”,运用画树形图的方法将概率求出。并且布置教学任务如下:学生以三个人为一组,一人投掷硬币,一人记录,一人进行计算,分别计算投掷10次硬币2次正面向上、3次正面向上和5次正面向上的概率。笔者走下讲台,与学生开展互动,指导学生的一些细节问题。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自主学习能力显著增强。

2.3改善师生关系,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和学习活动的参与者,适时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会运用自己对学生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建立对学生数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它会让学生形成一种职业性的思考模式,对于解决常见的数学问题十分有效。而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就必须要搞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创造一个融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互动和沟通,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长十分有效。不仅如此,改善师生关系还能够有助于学生学习思想的转变,增加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只有搞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才能够积极地、和谐地、有序地进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在教学活动之中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

3结语

第5篇

高中学生处于青年前期,有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学习方法,对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新课程标准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是要充分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创造性,因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大意义。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学习的主人,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有着广泛适用性,当学生有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和经验之后,他能够将这种能力进行延伸,从而使自己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标对高中学生的要求,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人才,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因而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十分重要。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笔者结合多年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经验认为,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2.1转变教学观念,突出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新课程标准越来越多地得到教育界的认可,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也被不断地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建构主义思想就是其中之一。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展开,这就否定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教学之中起指导性的作用,这就明确了学习是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之中,教师要真正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思考的是学生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喜欢讲什么,学生对哪些内容不了解,教师就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解决相应的问题。如笔者在教授“复数的四则运算”这一节时,首先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熟悉课本的基本脉络,其次将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交流,最后笔者将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并在讲解结束之后,使用适当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在教学之中,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去学,锻炼学生的相关能力。

2.2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教学方法是一种技巧性的东西,对于教学活动而言,适当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只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之中,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一节课并不会只用一种教学方法,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于教师的灵活选择。如在“概率”这一章节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将一枚一元硬币掏出,往空中一丢,伸手接住并让学生们猜是正面还是反面,由于高中数学教学比较严肃,学生见到这种轻松的方式积极性很高,注意力逐渐都聚集到这一问题中来,这是笔者适时提出概率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什么事概率怎样理解生活中的概率事件。之后,引进排列组合在概率计算中的应用,并以自己亲自示范“投掷10次硬币1次正面向上的概率”,运用画树形图的方法将概率求出。并且布置教学任务如下:学生以三个人为一组,一人投掷硬币,一人记录,一人进行计算,分别计算投掷10次硬币2次正面向上、3次正面向上和5次正面向上的概率。笔者走下讲台,与学生开展互动,指导学生的一些细节问题。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自主学习能力显著增强。

2.3改善师生关系,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和学习活动的参与者,适时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会运用自己对学生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建立对学生数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它会让学生形成一种职业性的思考模式,对于解决常见的数学问题十分有效。而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就必须要搞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创造一个融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互动和沟通,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长十分有效。不仅如此,改善师生关系还能够有助于学生学习思想的转变,增加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只有搞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才能够积极地、和谐地、有序地进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在教学活动之中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

3结语

第6篇

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对计算机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规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更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引导有更好的认识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中职院校应当根据当前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需要,及时调整办学方针,及时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模式首先应当在教师队伍中广泛开展计算机教学交流,学习先进学校和组织的计算机教学水平,提高计算机教师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师应当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水平,中职院校应当建立计算机教师每学期或每季度定期参加计算机培训或计算机沙龙,通过持续的培训和制度化的培训机制提高计算机教师的理论水平,使计算机教师的知识水平与国际接轨,与先进技术接轨。

二、加强教学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实践检验后的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刻认识相应知识的内涵。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转变传统教学的模式,以上机操作为主,以实践操作为重点。上机操作的内容应当与实际应用相近,应当为实践提供帮助。针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学得不多、上机操作太少的情况,除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外,还结合非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开设计算机应用实验课,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大幅度提高。

三、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在计算机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计算机教师通过利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有裨益。例如,在《网页设计》教学中,教师创设在实际网络公司的创作流程,让学生设计网页,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第7篇

关键词:情感互动;和谐氛围;创设情境;积极评价调动学生学习情感,不仅可以促进自主化学习,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重要意义,而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化学习能力,应着重从以下四种途径展开:

一、把握教材情感因素,引发学生情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是一个抽象概念,但情感现象却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不可能在教师无缘无故的鼓动中产生积极情感。缺乏儿童应答的教学会扼杀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把自己对教材感情的深刻体验化为情感诱因,才能有效拨动学生的感情之弦。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从已知领域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帮助学生寻找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现在有很多教师还是经常采取传统的教师先设计好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种方法。

二、营造和谐氛围,沟通师生情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认知和情感,双方交流的过程。教师在充分考虑到认知因素的同时,还要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融洽和谐,充满爱意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享受,它们参与学习的兴趣也就会更加浓厚。

三、合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吸引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总是与情境相伴随。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创设适时、适度的自主情境,努力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枯燥的材料生动化。化静为动,减少“满堂灌”,增强学生的自我领悟能力。

四、运用积极评价,调节学生情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第8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人仅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而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一般不在学校进行,也没有教师陪伴,全靠个人的自主学习。埃德加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曾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从“不会”到“会学”到“爱学”,真正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新时代赋

予英语教学的使命。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书本为中心,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往往把时间集中在如何将知识向学生讲清楚,很少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易造成学生依赖性的学习习惯,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束缚,要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英语学习者独立掌握英语知识,获取英语技能,进而应用英语知识于实践的能力。下面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谈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预习方法指导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可见,预习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学生预习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做到:找出与新课有联系的旧知识,通过已学会的知识,理解新的知识点,从而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在预习过程中对自己多提几个为什么,并把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点作好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去听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讲授广东省技工学校教材《基础英语》Unit14TelephoneCall(打电话)一课时,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预习提纲:(1)通过查字典预习新的单词和词组,了解其用法;(2)复习并在对话中找出与“打电话”有关的句子,诸如“Who’scalling?”、“Who’sspeaking?”、“MayIspeakingto……?”等日常交际用语;(3)翻译本单元的对话和课文,并试着做课后习题。实践证明,课前预习能大大提高听课效率,并有助于学生养成勤查资料、勤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听课方法指导

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注意力是知识的窗口,不集中注意力,知识的阳光就无法照射进来。”因此,上课时要求学生做到:第一,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调动一切感官,积极思考,把握好教学重点和要点,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脑到、心到的听课习惯,并力求做到“四让”,即特征让学生观察,规律让学生发现,思路让学生探索,难点让学生突破。例如,笔者在讲授广东省技工学校教材《基础英语》Unit9被动语态的时候,结合学生已学过的句子成分知识及预习时所了解的被动语态结构,采取以旧引新的方法,列举了一个简单的句子:Wecleantheclassroom.先让学生分解句子成分。We是主语,clean是谓语,classroom是宾语。由于是旧知识,学生很快得到答案。然后,在黑板上写出这个句子的被动句:Classroomiscleanedbyus.再让学生划出成分并对比这两个句子。由于学生先前的预习已对被动语态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很快就得出了被动语态的结构:主语(主动句子的宾语)+be+过去分词+by+宾语(主动句的主语)。接着再多举几个例子进行巩固。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被动语态。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提问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争取一切机会锻炼自己的听说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起点拨指导的作用。第三,勤记笔记。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记录,笔记能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的局限性,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笔记内容要注意记下重点、难点、疑点,以便课下能及时复习。

复习方法指导

复习是学习之母。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节。复习时先让学生试着独立地把教师课上所讲的内容回忆一遍,如单词、词组和句型,然后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还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进行朗读和背诵,并试着自己编对话,这样才能真正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如学习过去完成时的时候,要联系现在完成时一起复习,找出它们的区别主要是助动词have、has和had的区别,共同点是后面跟的都是过去分词。

记忆方法指导

许多学生总感到英语单词难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找到记忆英语单词的窍门。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记忆单词。(一)研究单词的形态记忆

利用构词法原理,分析单词的词缀以及单词是否转化合成等来记忆英语单词,如:

加前缀in-,im-,un-,dis-表否定,如:correct-incorrect,possible-impossible,friendly-unfriendly,agree-disagree;

动词后加后缀-er,-or,-ion等构成名词,如:play-player,act-actor,operate-operation;中国

由形容词加后缀-ly构成副词,如:especial-especially,sudden-suddenly,proper-properly;

转化,由一种词性转化为另一种词性。转化过程中不改变词形,只在造句过程中改变词类。例:Letmetry(v.).Letmehaveatry(n.)Wewillpresent(v.赠送)everyonewhoispresent(a.在场的)apresent(n.礼物)(我们将给每一个在场的人赠送一份礼物);

合成,由两个或更多的单词合成一个单词。例:wash﹢roomwashroom,foot﹢ballfootball,class﹢roomclassroom。

(二)联想记忆法

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过:“联想是记忆的基础。”笔者发现,如果在记忆单词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联想到与该词有某种关系的另一些词,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记忆单词nephew(侄子)的时候,将所有的家庭及亲戚成员都联系起来记忆;在记忆单词banana(香蕉)时,将所有的水果名称都联系记忆等等。

(三)归纳记忆法

根据同义归纳、反义归纳和同音归纳等进行记忆。如:

同义arriveat\in-reach-getto,dowellin–begoodat;

反义getin–getoff,ask-answer,come-go,hot-cold;

同音by-bye-buy,know-no,new-knew;

近形近音plant-plan-planet;

词的搭配lookat-lookfor-lookup-lookafter。

(四)卡片记忆法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单词卡片随时随地进行单词记忆,卡片写上单词的词形、词性、词义、音标及例句等。

(五)分类记忆

教师指导学生把学过的单词按其属性进行分门类别的记忆,例如有关季节的spring,summer,autumn,winter;有关学科的English,Maths,Chinese,History,Physics;有关颜色的red,yellow,white,black,green等等。

课外学习方法指导

要想学好英语仅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进行大量的课外学习。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和扩展,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搞好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课外学习,养成多听、多读、多说、多练的良好习惯,能够对英语学习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提高听力——多听指导学生课后多听与教科书配套的录音带,注意模仿语音、语调和句子重音。此外,还应指导学生选择一些合适的故事或短文,让他们根据内容回答问题、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基础好的学生可听听英语广播。以此来达到提高听力、形成良好语感的目的。

活学活用——多说语音的实践在于“说”,应指导学生平时养成多尝试用英文来思考的习惯。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东西,都可以用英语说出来,或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心情,课内学的东西课外用。说英语的时候要注意,一不要怕犯错误,二不要怕别人笑话,要争取一切机会说英语,多和同学讲,有机会和外国人讲,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和自己讲,从而提高口语能力。

拓宽视野——多读指导学生多读一些与课本同步的英语读物,还可阅读英文报纸及杂志。前者是精读,后者是泛读。正所谓“见多”方能“识广”,“博大”才会“精深”。课外阅读可丰富学生的词汇、句型和语法,拓宽知识面,了解英语特有的表达法和习惯用语。

勤于练笔——多写学英语的目的是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写”在学英语的过程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平时要多练习,把所学的知识写成英文日记或短文。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法指导后,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许多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进行课前预习,听课效率大大提高了。课后又能及时进行复习,知识能牢固地掌握。因此,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变浓了。有学生说:“掌握了学习方法后,知道了怎样去学,学习目标明确了,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用教。”教师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理解、掌握。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

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独立运用英语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鲁子问.中学英语教育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第9篇

一、教会基本方法,理解句子意思要理解一个句子的意思,学生首先应在文中找到这个句子读一读,把句子读通,这是最基本的方法。比较简单的句子通过读就能理解意思了。但是有些句子不是一读就能明白它的意思,我在教学中一般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第一,联系上下文读读、想想来理解。有些句子单独理解较难明白,如果联系上下文就易理解了。如四年级《杏儿熟了》,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不知道奶奶是笑我傻,还是笑杏儿多。”这句话的意思究竟是说奶奶“笑我傻”,还是“笑杏儿多”呢?联系上下文读一读就知道了。原来,奶奶看到杏儿多很高兴,明知道杏儿多得数不清还逗我去数,这里奶奶既是笑我傻又是笑杏儿多,归根结底是笑杏儿多。因此,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读,直至读懂意思,这是理解句子最基本的方法。

第二,通过演示动作来理解。有的句子中有一个或几个连续动作的,教师可边读句子边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如三年级《又是你第一个到》课文中这一句:“这位读者掸了掸衣服上的雪……”在读时,教师只要加一个动作演示一下,学生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三年级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较多,教师应让学生多动动手演示演示,句子的意思也就知道了。如《瑞雪》中的最后一句话:“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奔跑着,追逐着,清脆的笑声传遍了山村。”通过让学生动起手来,把这句话演示出来,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而且让他们更真切地体会到了大雪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第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中有些句子,如写景写场面的,一般可以通过想象,联系生活中、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情景去理解。如三年级《新型电影》中的一句:“翠绿色的树叶相互交错着,金色的阳光透过这绿叶的空隙洒落在自己的身上。”只要引导学生想象一下生活中的情节,就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句子的理解当然不成问题了。学生们还可联想到电影、电视中的类似的镜头,脑海里马上绘制出一幅美妙的图画来,从而自然地进入到句子所示的意境中去。

第四,运用课文插图来理解。不少句子内容是课文插图上有的,那就充分利用图画去理解。如四年级《捞铁牛》一课中怀丙和尚指挥捞铁牛的句子,学生通过读还不能明白到底是怎么个做法,但只要仔细地看看插图,再去读读句子,意思也就明白了。教师也应该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图片、幻灯、投影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突破理解中的重点、难点,化难为易。如四年级《田忌赛马》中的有关比赛时出场顺序的句子较多,这些句子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课文的理解,是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做投影演示,也可与学生一起制作三种马的图片进行演示。通过演示,使学生理解孙膑帮助田忌巧妙地变换三种马的出场顺序与结果转败为胜之间的必然联系。第五,引导理解关键词来理解。学生不理解句子的意思,经常是因为句子中有不理解的字、词。有时句子中并没有什么新词,而是因为句子中用了这个词的引申义或这个词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其特定的意思。这时,理解这个词语就成为正确理解句子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从关键字词入手,有时甚至要“咬文嚼字”地下工夫。如四年级《当炸弹爆炸的时候》中说:“飞机呀,喧宾夺主,讨厌!”这句话中“喧宾夺主”是个关键词。首先,说说这里的“宾”是指谁,这里的“主”指谁?然后,联系上下文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这样,通过对“喧宾夺主”这个词的理解、分析、结合课文再理解,最终达到对这个句子的正确理解。因此,词语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关键词语的理解,往往是理解一个句子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