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英语研修总结

时间:2023-03-08 14:53:28

导语:在小学英语研修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英语研修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教师培训 项目 小学英语 实践反思

引言

本项目以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2016年自治区级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组织实施和参训学员选派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依据,为提高自治区各地小学一线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其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并切实结合培训前的需求调研,确定了对小学英语学科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目标和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概况

1.目标和主题:本项目以“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的提升”为主题,总目标是通过培训提升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自治区各地小学培养一批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领头人,发挥其教学名师、高端人才的辐射作用,从而对所在地的小学英语教学和研究产生影响、提升新疆小学英语整体教学水平。围绕培训目标和主题制定的具体目标是:(1)结合案例领会并掌握新课标要求,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实施;(2)领悟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前沿动态和教W理念,并熟练掌握教学设计思路及授课方法。

2.实施过程。根据既定计划,整个培训过程分3个阶段,各阶段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组织和管理:

(1)集中研修阶段: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内容,集中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采用案例引领、讲座释疑、参与研讨、互动交流等方式,内容涉及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学科教学基本技能,重点是布置总结阶段的汇报展示任务;第二阶段: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等方式,具体任务有:小学英语微课制作及课堂展示,规范汇报课教案和说课稿并上汇报课,语音训练成果汇报,小课题选题汇报等。

(2)“影子教师”实践阶段:本阶段研修采用导师“传帮带”的方式,学员依据“任务驱动”模式完成培训计划,计划主要内容包括英语教学能力训练、班主任工作训练、校本课程开发及小课题研究方向等。

(3)反思总结阶段:参加或观摩培训期间小学英语班组织的“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比赛” 并撰写教学反思或评课记录,撰写实习实践阶段学习心得并交流,撰写校本课程开发或小课题研究选题报告,并做交流、总结和汇报。

以上三个阶段训练,前期主要从案例分析入手指导学员进行教学设计,经专家指导后走入课堂实践设计,最终使教学训练走向课堂。同时,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的确定及前期研究工作指导;“影子教师”实践阶段以“任务驱动”来指导参训学员完成培训,“影子学员”与指导教师共同设计“影子教师”培训计划。该阶段结束时,撰写小课题研究选题报告及培训总结。

3.培训成果和学员反馈。培训结束时,参训学员以各种方式呈现了本次培训的学习成果:汇报课教学设计及说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数字故事、微课作品及小课题研究选题等,圆满地完成培训期间的目标任务,使本次培训达到了预期目标。具体来讲,经过集中培训和影子培训培训,参训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有较大提升,部分教师开展校本研究、小课题研究的意识逐步萌生、科研计划初步形成;通过赴内地参观学习,参训教师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活跃了思维,更为重要的是,对参观地文化名胜和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最终升华为炽热浓厚的爱国之心和投身教育的报国情怀,纷纷立志将为边疆教育事业振兴而尽一己绵薄之力。

培训结束时项目组对参训学员就本次培训的组织实施和培训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

(1)本次培训的优点及给学员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学科专业培训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多样,对今后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启发很大;赴小学英语教师优质课比赛现场观摩并聆听专家点评,课堂观察和评课、说课技能得到较大提升;学习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微课制作辅助英语教学,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专业化技能有非常突出的效果;学员参加模拟小学英语词汇课实践教学及说课、评课,班级举办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擂台赛等实际教学技能训练活动,切实提升了参训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员互助合作,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2)学员对该项目今后改进的建议:希望多组织这样以提升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为目的、“接地气”的培训;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与一线教师、教研员就学科教学方面的困惑、问题开展面对面研讨;建议多开设一些能提升学员开展小课题研究能力的课程及有关科研方法的课程。

二、项目培训效果测评

培训期间承训单位对学员发放了调查问卷,对来自全疆各地州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和受训学员的培训需求及本次培训效果进行了调查。

测评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本方案设计的培训目标结合一线小学英语教师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强,能够切实帮助参训学员将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贯彻实施,解决了一线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课堂观察和评价、小课题研究选题等方面收获尤为突出。

对本次培训内容及课程安排,100%的学员表示,本次培训中的优秀教师现场观摩课、优质课比赛及专家点评、与一线教师教研员面对面研讨,特别是班级全员参与的“小学英语词汇课模拟课堂”授课和听评课活动以及班级自主举办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擂台赛”对其帮助很大,认为本次培训活动对于提高学员的实际教学能力、观课评课能力及教研能力非常实用,能在以后教学过程中极大地帮助他们改进教学设计和实施。

大部分受训学员在问卷调查中都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类似本次培训这样的活动,承训单位能多安排组织自治区专家及一线优秀教师进行授课、点评及面对面研讨,并且最好能定期开展此类培训活动。

以上关于培训目标和内容的调查结果表明本次培训取得了预期效果,学员也对本次培训效果表示非常满意,并纷纷表示将会在回到原单位后在教学教研工作中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对新疆各地州小学英语教学起到引领作用。

三、分析与反思

本次培训工作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得益于培训工作的组织和准备工作到位,特别是培训方案经过专家论证、项目负责小组修订后,培训目标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并由项目小组精心组织安排、严格落实方案计划,最终使学员在培训中更加有效地解决了教学教研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本次培最大特色就是实效性。本次培训以 “自主、合作、探究、反思、交流”等体验式培训活动为主,力求所有的培训环节都做到“接地气”,即所有培训活动的都力求搭建高校英语教育研究专家、一线教师教研员与参训学员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具体体现在:(1)学员在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有所提升,集中培训期间的围绕小学英语词汇、阅读课等核心课组织的模拟课和优质课比赛使参训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2)所有的观摩课、优质课及学员汇报课后都有授课教师说课、专家点评以及与学员互动交流的环节,使参训学员在观课现场与授课教师和点评专家思维碰撞、有效更新教学理念、快速学会并内化教学技能;(3)所有高校英语教学研究专家及教研员的讲座专题均结合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和培训需求,将案例分析、互动研讨与理论讲授相结合,使参训学员当场解决诸如教学理念、教学技能、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实际困惑;(4)培训过程中参训学员在过程评价和任务驱动的模式之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设计、课堂观察与评价、微课制作、汇报课说课等培训考核任务,最终达到了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能力、教研能力有效提升的培训目标。

本次培训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部分参训教师表示逐步具备了参与小课题研究的意识,但对于课题申报、课题研究的方法等还是无从下手,希望今后的培训能重点解决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能力提升的问题;(2)小组合作协同完成培训目标任务的模式虽然极大地调动了部分学员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不同智能模式学习者的创造性、想象力,但也在高涨的小组合作和团队精神的热情之下,掩盖了个别学员敷衍了事、懒惰拖延的不良现象。

四、结束语

第2篇

校本研究既是学校的一种研究制度,也是教师的一种研究方法。

新的学期又在这希望的季节来临了,迎着轻柔的春风,着踏着国培送那教坚定的脚步,心中又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斗志。校本研修是新课改以来一直所倡导的一个十分利于教师成长的方法,对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为了使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有更大的提高,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校本研修方案。

一、工作理念

1.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

2.把新课改的精神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3.建立“学本式成长教育”的教学模式。

4.主动探索适合学生发展、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5.树立终身学习的认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学校教学现状分析

建堂中心小学共有46名教师,其中班主任18人,科任教师22人,多数教师能够进行业务学习,教学上能够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但主动学习的老师还是比较少的,多数情况是在被动的学习。

三、学习内容:

1.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及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及解读》、学科新教材等为主要培训教材。

2.以典范课例和专题课教学教研为媒介进行“研”“训”,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进一步提高师德。

4.学习如何更好的备课、上课、对学生评价及作业布置和批改

三、方法措施:

以县里各学科研修主题为主,我们学校根据学科组成研修小组,在县小教部指导下,在学校安排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并进行实践。多研多磨在合作讨论的同时,要做好学习笔记。

(1)专题培训

交流研讨、教学设计、说讲评课等形式,将培训学习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每节校教研课要进行三备三研三思,利用平行班级来进行授课。                                                                                                                                                                                                                                                                                                                                                                                                                                                                                                                                                                                                                                                                                                        

(2)专题总结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对以优化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室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探索。对其他教师的专题总结、论文、教案、观察日记等进行分析与系统整理。

(3)网上学习

充分利用自身信息技术知识的网络资源优势,在网上查找所需学习资料,进行互相学习和交流。完成1400分钟的学习时间。

四、研修主要措施:

1.认真参加县里组织的集中学习培训,做好培训记录。

2.认真参加学校的学科小组校本研修活动,利用校教研课的讨论交流使教师能吸取同组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

3.精心准备自己的研修课程,发挥信息技术特长,努力提升使用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

4.空余时间利用计算机进行网络研修。

 

 

 

 

 

附:县送教团队确定各学科主题

小学数学

提升“数与代数”领域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能力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的核心问题设计

小学品德

教材开发与使用

小学英语

基于“学本”理念,优化小学英语对话教学

小学信息技术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软件的基本操作及运用)

小学科学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

 

附工作流程

三月份:

制订校本研修计划。组织老师学习“学本式成长课堂”的教学理念。

四月份:

进行网上学习,完成1400分钟的网上学习时间,进行研修手册和研修日志的填写。

五月份:

通过校教研课进行三备三研三思的研课方法,提高校教研的研究效率和引领作用。

六月份:

结合县里专家老师的示范课来进行本校的研课磨课,并与县里专家进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提升自己。

第3篇

[关键词]:设计板书、巧用图片、简笔画与单词卡、反复呈现、引导联想,激发兴趣、游戏语音,单词认读

英语认读能力作为小学生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读”的能力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一级目标为:能看图识字;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二级目标为: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能看懂贺卡所表达的简短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照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以下是我的一些收获:

一 、形象设计板书,加强学生的认读能力

我们发现平时教得风风火火,学生也学得挺认真,可一动真格的,全忘了。一些教师备课时特别关注课堂活动的形式,往往会忽视板书的重要性。有些课上,整节课没有板书,或者等学生会说了才呈现板书。这样就难以建立音、形、义的关系。书中的印刷体与教师手写体不同也增加了学生认读单词的难度。其实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提炼和概括,如果在导入新知识能及时呈现清晰有效的板书,学生就会对新知识建立比较形象和深刻的印象。另外,活动过程中的板书注意出示的频率,应方便学生从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发展。

因此教师可以对板书进行“形象设计”,如为所学单词配上艳丽的色彩,让其“坐”在水果、卡通动物上,“住”在房子里等,这样的处理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更好的认读效果。在教potato,tomato时,因为这两个单词在音上,形上都有相同之处,学生很容易搞混淆。对于这个问题,就可以用简笔画的形式解决。写一个大大的p字母,把p的半圆改画成一个土豆的图画,让学生记住,p字母开头的就是土豆,并且带领学生认读:p,p,potato.而对于tomato,则先画一个西红柿,然后把西红柿的柄画成字母t,带领学生认读:t,t,tomato.学生对图画也比较有兴趣,在看图画的过程中,读字母,记单词,马上可以区分这两个单词,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 反复呈现,加深印象,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

小学英语课时少,教师所教的班级多,课外巩固无法很好落实等客观原因,多数学生只能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已经能够认读的知识得不到积累,认读能力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前后内容的衔接、连贯,注意从旧知识中引出新知识,学习新内容时适时复习旧内容。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的语言基础上编谜语让学生阅读后猜出谜面,从而导出新单词或新短语;也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呈现已学过的各种句型,让学生在运用旧句型和新旧词汇进行描述或表达,达到反复操练新词的目的。如此新中有旧,旧中有新,让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复现在教学活动中,既有助于学生自然习得新知,又使他们的语言知识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增多,从而起到增强记忆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内不只是读读、说说,认认本课的词汇和句子,而是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综和运用。根据这种情况,我特别加大了对这个方面的训练。例如在学习颜色单词时,我们可以事先准备各种颜色的书包、钢笔、铅笔、尺子、用what’s this?引出 What color is it?即复习了旧知识又很自然的把学生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三、 巧用图片、简笔画与单词卡,激发学生的认读能力

比如在学习bag,sharpener,ruler,eraser单词时,我们都习惯于利用实物、图片,注重于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来学习,对于单词的形往往是忽略或花不到2分钟的时间带过,其实我们可以在其实物旁边相对应的单词卡贴在旁边,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来知道(哦,bag就是书包的意思),就象在生活中在路上多次遇见了同一个人,即使是插肩而过,也会想起。学生在画画的同时,对单词的词义也有了透彻的理解,加强了单词的辨认能力,同时这也是一种学习成果的体现,一种艺术的再现。

四、 引导联想,激发兴趣,帮助学生认读。

远程研修中的陈晓堂老师讲的认读的三个层次:辨认、语境中的认读、word association(逐渐在小学中培养),其中第三个层次是我们小学英语老师在低年级中几乎不会运用到的。本周在教学中我特意用了这种教学方法,效果挺好的。如在学习school,我问背着bag,你去哪里呢?(有的老师为了达到课堂全英试教学,几乎不敢用中文了),自然而然学生想到了学校这词。在呈现floor这个单词时,我也问看到单词floor你想到了什么单词,学生的思维一下激发起来了,努力在脑海中搜索,“door”有学生答出来了,看那兴奋劲儿,别提有多高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激发他们的这种想象力,激发他们去认识,多设计对他们具有一定的挑战又给他们一定的支持和帮助的活动.

五、 加强语音教学,促进认读能力。

第4篇

笔者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来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一所小学从事英语教学已经有半年多时间了。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对藏区小学英语教育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藏区小学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1 学生学习负担重

一方面,周课时太多。在内地,小学低段的周课时为29节,如果是小学高段,周课时也仅为34节。而我所在的小学,学校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周课时定为43节。这对小学生来说,负担实在太重了。另一方面,科目繁多。内地小学开设了语文、英语、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在藏区,学校不仅和内地一样开齐、开足这些课程,还另外开设了体现民族特色的藏语。藏语作为藏区学生的母语,是核心学科,学生必须学好它,这是学生学习负担重的一方面。除此之外,英语课时不足也变相地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育部要求小学英语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而我所在的藏区,小学英语教学每周只安排了三次教学活动。这么少的教学活动,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是显然不够的。对学生学习能力不强、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的藏区学生来讲就尤为紧张了。再加上北师大版的英语教材难度较大,灵活性很强,对藏区的学生来讲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在教学中,往往会陷入照顾了教学进度,就无法落实教学质量;让知识过手就无法完成教学计划的两难境地。

2 英语课堂效率低

英语课堂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儿童接受外部世界,吸纳外部信息,适应环境的根本能力。学习能力是以快捷、有效的方式获取准确知识、信息,并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转化为自身经验的能力。我所在的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注意力差

注意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是人的智力活动、学习活动的总调度师。注意力是知识进入大脑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无法照进大脑。一般来说,注意力集中的学生上课认真,观察仔细,学习成绩比较优秀。我教的学生注意力差,精力总不集中,我反复强调的知识或事情,他们就像没听见;我让他们仔细观察的东西,他们不是看漏,就是看错。

(2)记忆力差

一切知识都需要记忆。所以,记忆力是核心学习能力。记忆力好的学生听课效率高,记单词背课文快,学习轻松,成绩自然优秀。不知是什么原因,藏区学生的记忆力比较差,一个拼音字母a要学习两周,而且转身就忘了;五个词语教了若干遍,转身就不知道怎么读了。我曾花了两周时间以不同的形式教习了英语单词 astronaut,但直到现在,会读的学生少得可怜。记忆力差就可见一斑了。

(3)思维力差

学生学习是高级脑力劳动,需要理解、思考和分析。所以,思维能力是高级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包括反应能力和思维方法两方面。藏区的小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思维方法都比较差。很多学生都会背诵26个英文字母了,他们很熟悉F字母后面是G,但你反过来问他,G前面是哪个字母,他就不知道了。这样的思维能力的欠缺在数学方面体现得就更明显了:二年级的学生中会背诵乘法口诀的不算少了,你问他三乘四等于多少,他会马上得出答案,如果你马上问他,四乘三等于多少,他就不知道了。

(4)学习动力差

学习动力即心理能力,是指心理定向类型、自我确认、上进心、主动性、责任心、意志力、情绪控制力、理解、宽容和感恩等情商因素,是学习的动力系统。藏区的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严重不足,许多学生缺乏上进心,害怕困难,学习缺乏主动性。很多学生常常这样对我说:“老师,读书太恼火了,你不要管我嘛,反正我最多把小学上完,我爸爸早就给我说了,小学毕业就去打工。”还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上课你就不要让我回答问题了,英语太难了,我反正学不懂,我不捣乱就行了吧!”还有学生觉得做作业很难,干脆不做,或者躲到厕所里、讲台下去抄作业。

英语课堂效率低的另一个原因是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学设计不太合理。比如,许多老师没有备好学生,没有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学情的情况下,制定了教学计划;部分老师没有备好教法,授课方法不合理,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部分老师没有备好重难点,整堂课没有重点,让学生觉得什么都学了,而又什么都没学到;部分老师没有备好学生活动,整堂课都是教师一人表演,学生好像只是旁观者。

3 学生学习习惯差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反复练习、不断发展而成的一种自觉的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我教的藏区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几乎没有学生有学习计划,大部分学生从不预习和复习。超过半数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即使勉强完成了,也只是敷衍了事,因为,绝大部分同学的书写是歪七扭八的。许多学生没有课前准备的习惯,本来铃声就是命令,但很多学生要等到老师大声喊“上课了!”,才一窝蜂似的跑进教室。部分学生上课总不带书,课堂上也不专心听讲,总爱东张西望,开小差,玩玩具,甚至吃东西……认真读书、自觉记笔记,那都是奢望!

4 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根据我的调查了解,藏区小学英语教师的总体水平不高,很多英语教师并未受过专业英语教育,甚至有些学校没有专职英语教师。许多英语教师必须实行“走课制”,也就是几个学校共用一名英语教师。没有专职英语教师的学校,就让语文教师或者数学教师顶替,也有学校因为师资不足,干脆不开设英语课。种种原因造成英语教学水平低,教学成绩不理想。

4.1 整合教材,减轻学生负担

我所在的藏区小学使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材。北师大版教材语言输入量大,重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兴趣的养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此外,这套教材更重视活动设计,立足学习意识策略的培养。所以,教材留给老师和学生的自由挖掘和发挥的空间很大,很适合城市学生。但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这一版本的教材难度偏大了;对藏区的学生来说,难度就更大了。更何况每周只有三课时。

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解决课时严重不足以及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之间的冲突,可以考虑在尊重地域差异和学情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标高,大胆对教材进行补充、删减和整合。具体做法如下:

(1)确定重点,突破关键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每单元的重点,用大量的时间用来突破它。就拿二年级英语上册Unit4 My family来说,这单元的重点是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主要掌握Who’s that?That’s …和家庭成员的表达。可以设计的全班活动、小组活动和学生个体活动以及各种听力练习都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而不是面面俱到,均衡用力,更不是循规蹈矩地按照教材的顺序来安排教学。

(2)把握重点,提前训练

在确定单元重点后,围绕重点进行教学。同时,适当调整教学顺序,把重点知识提前在单元的最前面学习,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这样便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比如,在学年级下册Unit5时,可以采用重点知识提前的办法。Unit5主要是学习使用He’s…,That’s his…和She’s…,That’s her…如果让学生先学习对话的话,很多学生会很茫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学习这个功能话题,然后学习单元首页的对话。在学习了重点知识后,对话的学习就显得简单多了。

(3)小步前进,逐一过关

有时候,一个单元可能有两三个重点,若在内地,只需两三节课就可以顺利解决,而在藏区,这就很难实现了。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我就化整为零,把知识点拆分为若干个小知识点来教学,每节课只学习一个知识点,待各知识点都过关后,再合成练习。这样的处理方式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同时学习效果也会不错的。就拿二年级下册Unit5来说,单元重点是Who’s he? He’s…,That’s his…和Who’s she ? She’s …That’s her …可以先让学生学习Who’s he? He’s…和Who’s she ? She’s …然后学习That’s his…和That’s her …待这两个知识点都顺利过关后,再把它们合成练习。

4.2 改进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藏区的学情有别于内地,所以,照搬内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必须根据藏区学生的特点,对课堂进行适当的改进。首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知识融入活动和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其次,针对藏区学生接受慢,遗忘快的特点,可以把课堂调整为15+20+5的模式,即15分钟复习,20分钟学习新课,5分钟总结练习。这种模式,能大大降低学生的遗忘率,新知识很快便能过手。再次,结合藏区学生特点,通常按照“全班活动―小组活动―学生个体活动”的顺序组织学生活动。这样的活动方式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实效性高。最后,可以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推行小老师制度。小组合作学习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流动的小老师制度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课堂内涵。这些办法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以及学习积极性,更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4.3 适时激励,培养良好习惯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习惯培养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从小事着手,使用各种激励办法重点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等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可以让学生担任小老师,让他展示预习成果,享受辛勤劳动后的喜悦;为了养成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可以把质量好的作业在全班展示,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为了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的习惯,可以每堂课都评选出若干名课堂学习之星,并颁发奖励卡;为了培养学生记忆的习惯,可以在班上举行背诵和默写比赛,对获奖者进行表彰……另外,可以每月评选出学习习惯优秀奖和学习习惯进步奖,并对获奖者予以表彰。除此之外,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评价,用语言等方式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4 多管齐下,提升教师素质

藏区小学英语教师的水平总体不高,很多英语教师并未受过专业英语教育,甚至有些学校没有专职英语教师。为了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1)出台优惠政策,引进优质师资

藏区的各级政府可以考虑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优秀小学英语教师进入藏区安心工作,逐渐建立稳定优秀的英语教师队伍。

(2)搞好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素质

为了让老师不出校门就可以提升自身素质,可以考虑组建英语教研组,建立常规教研制度,搞好校本研修。我认为,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阵地。

(3)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师素质

现在藏区许多学校和内地名校结成了对子,实现了优势资源的共享,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4)搞好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针对小学英语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专业英语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学校可以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对英语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包括基本功培训和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培训等。可以考虑以下办法:一是创造条件,让老师走进名校或挂职培训或跟岗学习。二是与名校教师结成对子,鼓励名优教师送教下乡,送教入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三是让老师进入高校学习进修,提升专业素质。

(5)弘扬敬业精神,强化职业动机

第5篇

[关键词]协调创新;广西;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193-04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兴旺发达,就不能没有创新,就要开展各种创新活动。教师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x不开好的教师。要成为好教师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并不均衡,不仅东西部之间有差距,西部各省区之间也有差距,尤其是城乡之间的差距大。缩小东西部差距,解决城乡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关键在于统筹好教师资源,加大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力度,促进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广西地处我国西南部,属于欠发达后发展地区,用于教育的经费有限,教师专业发展缓慢,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广西各地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应积极携手探索教师发展模式,组成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共同促进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一、校地校协同创新驱动的内涵

协同源于古希腊语, 为协同学(Synergetics)的范畴,意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使之能较好地完成某一任务或目标的过程。英语的“协同”是synergy,意思是joint work,“共同工作”。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在1971年首次提出“协同”的概念。他认为,“协同”就是指系统中诸多子系统或要素之间通过相互合作和共同作用而形成有序的统一整体的过程。[1]

对于创新的理解,中外人士不尽相同。李海英对创新的解读是:“创新是人利用现有条件,亲自用工具完成的一件满足需要,达到目的的新事物的过程。”[2]英语的“创新”是innovate, “to make changes, introduce new practices etc.”协同创新则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各子系统或各要素,基于共同目标,通过形成共享的观念,依托资源共享平台,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从而形成新的整体系统,产生新的协同效应的过程。”[3]

校地校协同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指由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组成教师发展共同体,从地方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出发,通过实施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在职教师“置换培训”和“校际交流”等方式,高等学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引导高校和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师教育发展研究及创新实践工作,扩大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元素,突出解决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领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师专业发展对协同创新的要求

教师是教育教学实施的核心力量,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只有好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好教师即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和扎实学识基础的教师。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发展自身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有发展的愿望、需求等内驱力,也要获得政府部门、高校和中小学的强有力支持,是个系统的、多动力、多领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和中小学三方协同合作,打破传统教师专业发展各自为政的藩篱,转变观念,改革体制,协同创新。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性要求协同创新

教师专业发展是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教师个体本身,还涉及政府、高校及中小学三方面因素。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彼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不可或缺。教师是教育系统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因素,离开了这个因素,教育系统就会崩溃。政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既是管理机构,也是服务机构,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和搭建平台。高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和较强的师资队伍,可引领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育科学能力的发展。中小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为教师专业发展制定规划,提供便利。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力要求协同创新

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两个关键驱动力,即内驱力和外驱力。内驱力指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内驱力,表现为教师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而主动追求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学习和掌握新的学科专业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教师的内驱力是专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否有发展需求决定教师专业能否发展。有了内在需求的驱动,教师就会根据形势的发展主动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总结,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使自身专业得到很好发展。相反,如果教师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就会没有压力,没有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专业上就不会得到发展。人总会有惰性,仅靠内在驱动也不能完全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外驱力。所谓外驱力,指的是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外在的条件、环境、制度规范的制约等形成的外部驱动力量。比如,学校为他们提供专业发展所需的软硬条件,制定教师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奖惩制度,提供专业发展需要的人力和物力支持等。教师的主要专业发展不仅要求教师自身有发展的动力,也要有来自外部的一定的力量,要求高校、地方政府和所辖的中小学齐心协力。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多领域性要求协同创新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在某个领域发展的问题,更是涉及多个领域发展的问题。它不仅涉及教育教学问题也涉及教育科研问题,不仅涉及理论学习问题也涉及实践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共同参与解决:高校要根据教师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地方政府要在高校和中小学之间搭起桥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要密切联系高校专家以及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形成彼此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从而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适应性。中小学要引入教师教育院校的科研和师资力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纽带,联合开展校本研修,不断强化在职教师培训及其专业可持续发展。

三、广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对教师发展至关重要,教师能否得到良好发展主要取决于这三个主体。近年来,广西对中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投入越来越大,对作为教育中坚力量的教师发展愈发重视,除了国家扶持的用于教师发展的项目以外,自治区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也都对教师发展予以大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但通过参加继续教育促使专业发展的教师仍然很少,大多数教师没有这样的机会。长期以来,广西各地小学英语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高,专业发展的意识淡薄。有些教师虽然有发展的意识,但缺乏发展的渠道。作为广西教师专业发展主体力量的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各自为政,独立运行,处于封闭、隔离的状态。各个主体之间缺乏沟通,没有形成协同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体系,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效。

(一)专业发展内驱力不足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指教师专业发展潜在的内部的自我发展的要求,包括教师的发展意识、发展动机、创新精神等。教师缺乏发展的意识指的是教师满足于现状,没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意识。有些英语教师自入职起就认为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简单,自己是大学本科或专科毕业,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足以应对教学,不用再辛苦地学习和研究,发展自己。缺乏发展动机指教师没有自我发展的内部动力,即缺乏促进自身发展的推动力。由于广西中小学用于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有限,教师的继续教育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加上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用于学习教育的时间有限,教师的学习动机不是很强烈。有些教师虽然有机会参加过继续教育的学习,如参加培训活动等,但由于培训没有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设计培训的内容,“多国外,少国内”,“多理论,少实践”,对高大上的东西讲解过多,缺乏实用性、应用性和操作性,感觉没有学到东西,于是他们对继续教育W习产生抵触心理。缺乏创新精神意指教师教学思想守旧,满足于现有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没有很好地学习和运用。

(二)专业发展外驱力不足

影响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很多,但关键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承担教师专业发展的政府和中小学。此外,经费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地处西部的广西属于欠发达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用于办学的经费紧张,加上有些地方政府把经济发展放在优先的地位,教育发展放在次要的地位,使得办学经费更加紧张。不少学校的经费只能保证教职工的基本工资,无法拨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教师继续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活动难以开展。此外,许多学校领导并没有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取决于教师自身,学校没有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措施。

(三)协同创新动力不足

高校、政府和中小学的支持是教师能够开展继续教育并获得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都是由高校和中小学承担,而对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政府极少参与,形成高校和中小学单打独斗的局面,教师专业发展没有形成合力。近年来,广西各地政府加大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力度,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在教师继续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各地高校、政府和中小学在教师继续教育上各自为政,没有实现资源共享。高校、政府和中小学是三种不同性质的机构,对教师专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在三方关系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负责对高校和中小学进行管理和提供财政供给,决定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命运。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负责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中小学教师要发展,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离不开高校的强力支持。中小学是教师发展的原发地,负责为高校选拔和输送学校发展急需的教师,对教师发展责任重大。但长期以来,广西各级政府、高校和中小学在教师发展方面各自为政,有些地方政府只是负责学校的宏观管理和给予财政上的支持,教师发展由中小学自行决定,没有在高校和中小学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高校则把主要精力放在职前人才培养上,忽略对职后人才的培养;没有主动与地方政府和中小学联系,就教师发展事宜达成协议。中小学对教师发展也重视不够,没有争取政府对教师发展提供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也没有主动与高校达成相关协议。

四、校地校协同创新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这项系统工程只靠教师自身努力,没有高校、政府和中小学之间的协作,其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必须建立起“高校―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校地共建、协同创新“三位一体”教师教育的基本模式是:地方政府与高校签订协议,在地方政府的协助下,高校根据当地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需求为教师发展量身定制方案,各地学校从自身发展和教师发展出发,将教学骨干送到高校培训或研修学习,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一)增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小学英语教师要意识到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意识到新时期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下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和手段发生的变化及对教师的要求;意识到只有不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要不断开展创新自我教育、他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正确处理好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各种渠道参加培训、研修、交流、研讨等活动,不断开阔视野,改进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发挥政府的桥梁作用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不仅要做出预算,拨出专款,提供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政策、资金、人员、设备等方面的支持,更要在大学与中小学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要依据当地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地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委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高校和当地中小学的英语教师牵线搭桥,建立起协调沟通平台。以广西教育学院和崇左市校地教师教育联盟为例,2015年,崇左市与广西教育学院签订了《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协议,实施时间为三年。根据协议,崇左市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该地教师实际需求状况,将集中教师到广西教育学院或当地学校进行补缺补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发挥高校的引导作用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资源丰富,教育科研能力强,可为中小学英语教师发展提供引领、指导的作用和强有力的支撑。以广西教育学院和崇左市的合作项目为例,广西教育学院根据崇左市基础教育的现实情况,为崇左市量身定制了《崇左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共四个模块,即“教育咨询与研究模块”“扬长型模块”“补短型模块”和“基础型模块”等,共16个项目。“扬长型模块”指的是,利用崇左市现有强项,扩充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引领全市基础教育的发展。通过名师培养工程,培养50名优秀教师。“补短型模块”则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最紧缺、最紧迫的教师问题,进行补缺补漏,建立“混合式教师工作坊”,每个工作坊由学科专家1-2名,县级骨干教师(坊主)3-5名,中心小学、村小、教学点农村教师50名组成。通过混合式学习提高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帮助教师解决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四)发挥中小学的主体作用

中小学英语教师发展不只是为了教师个体的发展,也是为了学校更好地发展,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处于主体的地位。学校领导要营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与必要的研习场地。根据学校的发展需求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方案,主动参与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过程,而不是只是将教师送到相关院校,作为旁观者存在。中小学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协助教师制订发展计划,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五、结束语

好的教育离不开好的教师。教育要改革,学校要发展,需要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学校自身的事,也是各级政府的事。广西属于经济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各地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起点低,发展极不均衡,城市的教师发展较好,乡村教师的发展相对滞后。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应肩负起责任,建立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共同体,创新教师发展模式,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使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得到发展,促进广西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赵英.协同创新:教师教育改革有效推进的必然路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43.

第6篇

(一)自我教育有利于教师改善自身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教师的专业知识一般包括学科知识、与学科相关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已有的知识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被更新淘汰。通过经常性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方式,教师不仅可以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也可以掌握新的学科教学理论知识,增强自身专业知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弥补自身专业知识缺陷,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有效运用最新的教学技术与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能。

(二)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实施能力。

“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包括教学监控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方法创新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教师激励评价能力、分析反馈能力,等等。”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推进,面对“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发展出发”的新式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自我教育,学习领会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手段,梳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找到问题的症状,探寻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教师不仅可以比较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的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有效处理教材,提高教育技术的效力,也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

(三)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通过自我教育,有意识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采取“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提高即收获”研究方式,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中发现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并以此问题作为课题展开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教中研、研中教”的模式不但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研究能力,也可以有效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四)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教师的创新能力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创新是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有了创新,教学才能有活力,教学质量才能有保证。通过开展自我教育,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研究,反思已有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有助于研究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与新手段,把新理念、新方法与新技术应用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改进与提高。

二、影响西部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发展的主要因素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面对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教学手段的理解与运用,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遇到的问题与挑战越来越多,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探寻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水平。然而,作为教育倡导者、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却因为各种因素影响无法接受良好的继续教育,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促进自身发展。

(一)外部环境因素。

教师发展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社会对教师的地位与价值的看法,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政策与机制等。相对而言,我国西部处于欠发达状态,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经济上的因素影响到教育发展,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不是很高,社会地位有待提升。当地政府对教师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把主要的精力和财力放在经济发展上,没有划出专门资金用做教师学习提高的经费,影响到教师发展。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与研究活动的场所,是教师继续教育,促进专业成长的主要阵地。学校各种机制与制度对教师开展继续教育,获得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西部农村中小学校一般位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乡镇,经济发展滞后,往往没有更多的资金派送教师到发达地区学校交流学习,到高师院校接受培训研修,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无法制定长远的教师发展目标,明确对教师的继续教育要求,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

(三)群体因素。

现实中,教师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无论是教师的工作还是生活都不可能离开其他教师而独立存在,他们是处于一个相互依存的教师群体之中。教师之间的职业道德、价值取向、敬业精神、人际关系、合作交流、相互竞争,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到教师个人的思想、工作和专业成长。西部农村中小学校英语教师相互间的往来与交流较少,接触的机会不多,人际关系一般,没有形成相互竞争的局面,对教师个体专业成长没有形成良好的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环境氛围。

(四)个体因素。

外因是促使事物发生变化的外在条件,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是教师本人,个体因素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与态度,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都会影响教师专业发展。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素质普遍较低,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淡薄,研究能力较低。不少教师没有意识到教研相长,教学与研究的相互促进与提高;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安于现状,教育教学方法简单,缺乏灵活;面对新课改,缺乏创新精神。

三、自我教育导向下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展的路径

教师发展过程是教师自主发展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自我接受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更新和补充新的知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自身教学与研究能力。教师要立足自我的发展,提高发展意识,克服各种内外因素阻碍,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充实提高自己。近年来,国家对中西部农村教师教育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不少有助于教师发展的政策,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项目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采取骨干教师脱产研修、集中培训和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该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项目的实施使西部不少教师有机会接受培训,通过培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实施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然而,并非所有教师都能接受这样的培训,只有少数的骨干教师拥有这样的待遇,多数教师仍然很少有外出参加培训研修学习,获得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的机会。教师应在现有条件下,独立开展继续教育,促使自身专业的发展。

(一)自我学习。

英语教师应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和丰富自己,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从传统的“经验型”向“学者型”、“研究型”角色转化。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师不仅要理解新的理念,也要学习和掌握教学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手段。不仅要拓展专业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积累实践性知识,还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吸收现代教育的思想、形成现代教育理念。“可以通过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可以通过网上学习、远程学习、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专业发展学校)等方式,促进知识的更新。其中更多的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自我学习而获得,因为较为自由的自我学习,涉及的知识范围可以十分宽泛,这种渠道,可以让教师学到许多书本上或者正规渠道学不到的知识。”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教学方法,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为自己的教学开辟新的思路。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科发展要求和自身成长需求,与时俱进,制定个人学习规划,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学习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与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除了个体学习,还可以与同伴一起学习、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经验。现在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是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学习。

(二)开展自我研究,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研究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保证,是课堂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起点。教师的研究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源于教师对自己教育的思考与探究。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周围发生的现象进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西部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可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自主研究。

1.校本研究。校本源于英语的school-based,意思是以校为本,或基于学校。校本研究就是“以学校为基地的研究”,“基于学校的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为学校”,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的问题,把解决具体问题放在第一位。二是“在学校中”,学校的问题由学校中的人解决,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是解决问题的主体。三是“基于学校”,研究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组织的各种培训、开展的各种研究、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的各种潜力,让学校的资源能被充分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力释放得更彻底”。

2.教师行动研究。“在教育领域,行动研究就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行动与研究相结合,创造性应用教育理论去研究与解决不断变化的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自身专业化水平的一种研究方法或研究活动。”行动研究以解决现实中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导向,为行动而开展研究。以特定情景为指向,对行动进行研究。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研究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审视实践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运用多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加以探索、改进和解决。研究以一线教师为主力,教师是研究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也是成果的运用者。教育行动研究多种多样,可以是个别行动研究,研究在个别班级中进行,围绕个别班级的问题开展。可以是合作行动研究,研究在多个班级中开展,围绕共同的问题展开;也可以是跨校的校际行动研究,研究围绕各个学校的共性问题或学校的发展问题开展。教育行动的基本操作步骤是“四阶段”和“六步骤”。“四阶段”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循环阶段,“六步骤”指的是: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3.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师个人或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可以直接被应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与大课题的研究不同,小课题在选题范围、研究形式、研究周期、研究成果应用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一是范围小、时间短、易于操作。研究的问题是教师在教学实践遇到的,可以是某个单元、某个环节的问题,也可以是某些现象、案例。二是形式灵活多样。研究的课题可以申报立项,也可以不用申报立项。研究的内容和时间自主,研究什么、何时研究、如何研究由教师自主决定。研究的组织形式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是小组行为。三是研究成果实用。研究的问题源于实践,成果也用于指导具体教学实践。四是研究周期短,收效快。课题的研究时间一般不长,短的几周,长的几个月。研究针对现实中问题,见效快。小课题的研究步骤:选题确定—查阅资料—构思做法—实施计划—反复尝试—总结结果。

(三)校本培训(school-basedin-ser-viceeducation)研修。

校本培训源于校本研究(school-basedresearch),是一种针对在职教师进行的基于本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师培训,旨在促进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发展。校本培训的形式多样,西部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选择自我培训方式,自我制订培训计划,自我选择培训内容,自我组织管理,自我评价。可以参加小组培训,参加培训教师自愿组成或由学校根据需要分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培训活动。依据教师的共同问题、兴趣爱好、学科发展及专业成长等因素制订科学合理培训的计划和方案,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小组研讨、教师论坛、教学观摩、微格教学、课题带动、案例教学等。还可以参加全员培训,培训由学校根据自身的问题和发展要求组织发起,要求所有的教师参加,统一接受培训。培训内容与教师现实问题和发展要求有关,贴近学校真实情况。

四、结语

第7篇

建设乡中心小学 宋鸽

本次很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6)”——示范性高端研修小学英语此次培训从多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不同角度的有关教育方面的资源,让我们在与专家和同事交流的同时,收获了很多理论知识。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次研修进行总结:

一、课程学习与研讨交流收获

首先,在这一部分我通过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要求。其次,选课。本次培训一共可以选择的课程很多,我选择了9门课作为我的学习内容,在后期的视频教学中我对这几门课程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在与各位老师的交流中分享了不同的体会,使得我得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参与各项活动的收获

在本次远程培训中我通过浏览各种有关教学方面的活动,例如:如何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在与各位同事交流后,对我日后的教育教学方面有很大帮助,也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教学方法。

我通过观看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视频,解开了萦绕在脑海中的疑惑,这对于我们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而言是很有帮助的,很多富有经验的专家,用案例来帮助我们分析在未来工作中会遇到的技术方面的问题,这使得我受益颇多。

三、教学行为的改进

相信在此次远程培训过后,青年教师会有很多收获,在把这些新知识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去的同时,未来教学行为方面也一定会有所改进,比方在日后我碰到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就会想起专家答疑的老师给我们提出的建议,那么对于我的课堂而言,这就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和进步。

四、对培训的建议

第8篇

一、合理的班级建设

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各个成员各有所长,但又各有差异,我们发展好这个大家庭,就必须要使每个成员都能各尽所能,相互帮扶,才能共同前进。一个班级成绩的全面提高,单纯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特别是英语学科,学生进入初中时成绩差异就很大,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合理地建设好班级,给学生提供最佳的环境保障,才可能使英语课堂逐渐实现高效。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使学生学习高效的根本保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课堂要解决好语言的大容量、大输入和大输出问题,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英语学习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口的好习惯。师生都要精神饱满进课堂,专注于课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要鼓励学生多听、多说,敢于大胆地把英语说出口,避免学生的“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其次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善于阅读的习惯。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需要长期积累,学生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去坚持,要把每天掌握几个单词、短语或句子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同时要有阅读的习惯,英语单词的掌握要求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不断地拓宽视野、增加词汇、增强语感。第三,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勇于反思的习惯。英语课堂中,每节课所学的知识是相对单一的,要把每节中零碎的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或语言网络,就需要学生有善于反思、归纳总结、复习巩固的习惯。语言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如一句简单的问路,我们可以用How can I get to ……;Where is the……;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等多种表达法,英语中的同义句、近义词非常之多,学生怎样才能把它们的用法、区别掌握清楚,就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归纳总结,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活跃思维、系统知识。

三、扎实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促进教学相长,凸显课堂高效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这对于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明显,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把握更加透彻,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集体备课要保证实效,不能流于形式,备课时要抓好各个环节,在施教过程中,我们英语备课组坚持做的是:一是精心准备;二是加强交流;三是注重完善;四是时间保证;五是注重反思。

四、有效的分层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中最难做到的就是面向学生全体、发展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学的英语课堂教学,学生又缺乏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和氛围,小学英语水平差异很大,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困难。要确保初中英语的课堂高效,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我们必须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实行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巧妙地规定不同难度的任务,设置不同程度的提问,规定不同程度的作业任务。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资源,设计和组织有趣的、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组织英语教学。如:利用生动的场景动画,组织英语戏剧表演、故事讲述、即兴演说、场景对话、提问抢答、英语小竞赛等活动,使英语课堂始终在活跃的气氛中,以趣激学,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五、及时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教学得失,促使课堂更加高效。我们把教学反思作为提高个人业务水平、促进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开展校本研修的重要途径。

第9篇

2004年是“十五”继续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一年,也是落实北京市和通州区教委“十五”继续教育工作意见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培训,教师培训工作抓出成绩、抓出实效,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教师教育工作跨入新的发展时期。下面将2004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04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04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04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04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04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五、2004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04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培训难度大。一是时间已过半任务却没有过半,逼人紧;二是教师培训大楼建设期间,需要的教学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硬件条件差;在此基础上要完成培训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在区教委和各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的培训任务完成了,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