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化学课程论文

时间:2023-03-08 14:53:37

导语:在高中化学课程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化学课程论文

第1篇

1.中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衔接存在的突出问题。

会计类专业由于办学成本低,会计人才社会需求旺盛,各职业院校基本上均开设了此类专业。《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在中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均安排了较多课时。且在编制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标准和选用教材时,中职、高职是各自为政,没有进行有效沟通,造成中职、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重复,没有体现能力递进和有效衔接。中职对口学生认为高职讲授的内容中职已学,内容重复,学习兴趣不浓;而高职老师则认为中职对口学生在中职掌握的会计电算化技能似懂非懂,加大了教学难度。

2.中高职课程教学衔接不畅的原因。

(1)没有制定统一的中职、高职专业和课程教学标准。当前中、高职教育体制仍不完善,缺乏完整的政策、法规体系,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制定适应中职、高职各专业教学标准及相应课程标准,对于中职、高职教学缺乏全盘规划,仅仅靠中职学校或高职院校自身进行教学改革还远远不能达到中高职衔接的目标。可喜的是,湖南省2013年8月已组织制定会计等25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主干课程教学标准及技能考核标准,但高职相应专业目前仅在国家层面制定专业教学标准,从内容看停留在宏观层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从国家宏观层面的要求,具体制定各专业中职和高职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技能考核标准等教学指导方案。(2)大部分高职院校未能针对中职对口生单独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大部分的生源是普通高中的学生,少量的是中职对口升学学生。从省内调研情况来看,除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少数几个老牌的财经商贸类高职院外,其他高职院均是普通高中、职业中专招收学生混合编班,未单独编制中职对口学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于职高学生在班级人数中不多,高职院校在制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标准和授课计划时往往以普高学生为出发点,对接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电算化科目考核标准,零起点设置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这一点是造成中、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重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衔接的思路

1.准确定位中、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和人才需求定位,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职主要培养一线经验型技能型人才,其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会计电算化专业职业认知、收银业务、登账、简单经济业务的核算(手工、电算两种手段)等;高职主要培养一线策略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对经济业务职业判断能力、复杂经济业务核算、成本计算与分析、税费计算与申报、财务预算与决策、财务报表分析等。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中职着重在于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点钞、制单登账、电算操作等专业技能;而高职着重于拓宽专业知识面、加强业务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强调“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上的衔接。

2.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开发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重点。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开发应对接会计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和具体要求,根据中职、高职学生就业岗位的不同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重新整合会计电算化课程在中、高职的教学内容,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中职主要侧重于账务处理系统、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UFO报表系统,以适用于小型企业的用友T3财务软件应用开发教学模块。高职侧重于财务业务一体化综合运用,在账务处理各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应收、应付、购销存系统,以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用友U8财务软件开发教学模块。3.基于能力递进、直线式与螺旋式相结合衔接中高职教学内容。依据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以能力递进为主线,采用直线式衔接与螺旋式衔接相结合的方式衔接中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直线式是指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在中职到高职阶段不重复,在逻辑上形成一条前后联系的直线;螺旋式是指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部分内容中、高职重复出现,但职业认知广度逐渐扩大和深度逐渐加深。直接式衔接可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螺旋式衔接则顺应学生认知特点,符合学生学习规律。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中高职衔接的实施方案

1.会计职业岗位群调研。

依据调查情况,各个行业、企业对不同层次会计人员的技能要求是不同的,会计主要职业岗位群归纳为收银员、出纳员、会计员和会计主管四大岗位。基层会计人才注重基础技能的操作,中高层会计人才更注重财务预算、内部控制、财务分析和会计管理能力以及税务筹划能力。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为收银员、出纳员、会计员,从事基础核算等基础岗位,其技能要求相对简单,强调理论够用,会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并兼做文员,侧重于基本技能和专业单项技能,专业单项技能包括运用手工和电算两种手段进行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确定初级会计师,充分胜任会计职业各岗位能力的人才,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侧重于拓宽知识面和会计职业岗位系统技能训练必需的技能包括会计具体岗位技能(如出纳、会计、主办会计、成本核算、办税员、助理审计、信息化管理、理财)等。

2.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中高职衔接设想。

中职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为中小公司的收银员、出纳员、基层会计核算员等,其职业能力要求是具有相应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基础实务操作能力;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为工商业、服务业、事业单位等各个行业的出纳、一般会计岗位、税务会计,有了一定经验后可能成为企业的会计主管。其职业能力要求是:具备较强的会计核算能力和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分析、处理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等。根据中、高职毕业生不同的培养规格和就业去向,对中高职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设想如下:中职以用友T3财务软件应用为主,对接会计从业资格证职业认证标准;高职以用友U8财务软件应用为主,对接用友ERP信息化工程师职业认证标准。

四、开发中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材是关键

第2篇

【关键词】文化意识;自尊心;自主学习

现阶段,我国在英语教育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功效,可在一定程度上仍满足不了世界整体发展的多元化趋势跟国际间交流持续增多的需要。培养优秀的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人才作为教育事业最终的目标。最近,对英语新课程实施的改革重点强调的就是培养学生整体综合性的语言运用力,并且这一改革首次将文化意识当作综合性语言运用力主要组成部分中的一项。

一、培养学生在文化意识方面能力的重要意义和急迫感

以全球化时代为背景条件,国与国间的交流日益紧密。可现实却是,文化差异所引发的失误、矛盾及冲撞,使我们有种距离虽“咫尺”却“隔天涯”的感觉。有时候一句话在一种历史文化背景中是礼貌友好的表达意思,可在另一种历史文化下却被认为是没礼貌的。在2003年,国家教育局就颁布过指令:“文化意识在综合性语言运用力中是一项重要的组成,同时也是合理运用语言文化的一项保障。”然而实际上,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理念及评价系统等各种因素的干涉,高中英语课程文化在教学实施的进程中仍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整体的文化意识还是很薄弱的。由此可知,在高中英语改革进程里,培养学生文化知识意识变得尤为紧急。

二、培养学生在英语新课程里的文化意识

1.老师是培养学生在英语课程中文化意识能力的一大关键

1.1调整老师教学理念

(1)重点培养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因为一直受到语法翻译办法的干涉,在英语教学过程里,老师总是过分强调单词记忆及语法的讲解上,认为学生主要的任务也就是必须掌握每个单词拼写和语法运用。这种教学理念致使英语课堂过于重视语言而轻视了文化,直接阻碍了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教学意识。在英语新课程实施改革的进程里,老师必须要及时调整传统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多加入一些文化知识教学,进一步重视对学生在文化意识方面的培养。

(2)重视学生情感。将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改革的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要重视学生情感变化,使每位学生都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包含在情感中的因素主要有动机、学习兴趣及自尊心等。另一方面,渗透一定的英语文化知识,更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1.2多加使用多媒体教学

在多媒体信息的社会,老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各式各样的多媒体工具,例如:互联网,投影仪,多媒体,书籍和杂志等,将之加入一些英语文化知识进行教学。有时候老师可以多用计算机给学生们放映一些有关课程内容的视频或者一些非常经典的有历史意义的影片,举例:The Titanic, Gone with the wind,罗琳的 Harry potter, The lords of the Rings等,并且让学生们在观看的同时注意主要人物对话的内容、方式及历史背景,仔细观察其表演姿态、表情及行为模式等,从而了解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性。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们集体阅读英文版书籍和报纸,比如:China Daily, Longman’s English stories, Crazy English 等。

课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多收看英语节目。比如《洋话连篇》的内容分类较为详细、精确;其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整个情景设计得幽默、诙谐;还有十分丰富的英语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接触。同样地,学生也能利用互联网观看欧美电视,大众最喜爱的《成长的烦恼》,可以让学生从国外真实的生活环境里体会并理解国外的社会文化。

2.学生是培养其文化意识的保障基础

2.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

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最初的出发点和终点,培养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应落实在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上面。在21世纪,信息网络增长速度较快,更新的频率也较高。传统学习模式早已满足不了人们对知识文化的需要。每个人都应该要与时俱进,所以及时获取知识是必要的,这才是终身学习的良好心态。

高中是学习英语的一个关键阶段,学生自身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对整个英语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理所当然,学习英语的自主能力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通过后天加以培养获得的。学生因为是学习的真正主角,所以要更加重视培养自己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只要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主动预先确定学习的目标,设定学习计划,筛选学习资料。文化知识整体信息量大,涉及的面较广,如果单纯依靠老师课堂上的教学是肯定不够的。由此可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在高中英语新课程下的文化意识。

2.2在日常英语沟通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尽可能多地举办学校的或班级内部组织的文化知识活动。就如每天在课前读读News repot, English corner,看看英语版的手抄报,举办英语沙龙比赛或英语文化知识讲座等。并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里去,使他们在多样化的活动里愉快地吸收文化知识,提高英语文化意识。

三、结束语

在英语新课程实行的过程里,教师必须高效率地运用课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化意识能力。学生才是学习教育的真正主人,要知道培养英语文化意识能力的重要意义。同样地,专家、学者也应积极出谋划策,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霍静静.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第3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一致性;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亮点,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明确规定了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就是说,课程标准代替了原有的大纲,规范了教师在课堂中“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是教师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然而,从多年教学的实施过程来看,实际进行的教学课堂与课程标准所构建的理想课堂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即在教学设计的设计与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与课程标准的理念上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教学的实施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以及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是我们现在需要迫切讨论的一个话题。

一、何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化学课程实施的一致性”?

所谓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等一系列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1]所谓的化学课程实施的“一致性”就是指课程要素之间的良性匹配和高吻合性。[2]也就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匹配程度与吻合程度,即实现内容―教学―评价―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二、如何实现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的一致性

1. 以教学方法与策略的优化为抓手,凸显“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为“以学生为本”,包含“以学生的需求为本、以学生的素质为本、以学生的能力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四个方面的内涵。[3]即要求完全颠覆传统教学的课堂中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以及学生的认知障碍,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从而实现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2.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我国高中化学课程的理念之一为“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4]故教师应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具体落实到每一节的课程当中,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在过程中总结方法,构建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3. 提高教师标准意识,摒弃“知识系统化”与“应试教育”的思想。教师具有一定标准意识是实施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最基本条件,开展教师的职业培训,加强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理念的了解;“知识系统化”是一些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将高年级的相关内容传授给低年级的学生,以求使知识更加系统化。针对这一教学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摒弃“知识系统化”,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目前我国教师“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考试考什么,教师讲什么,使得教学内容、知识的深广度与课程标准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摒弃“应试教育”的思想,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4. 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避免“练习影响教学”的现象。目前我国中小学学校的阶段性考试实行统考制度,大多数学校将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与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这也使得所有学校的所有学生都进行“一刀切”考试,学生的基础不同,考试的水平也应不同,所以,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从而实现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其次,在学生进行日常评价时,往往会存在配套练习与课程标准不一致的情况,使得学生课后做题时会感觉十分陌生与迷茫,所以,教师应严格筛选习题,避免“练习影响教学”的现象,从而实现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三、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

1.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华东师范大学崔允t教授认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应该如下:

所以,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而课堂教学设计又基于课程标准、教材以及评价,而教学评价又直接反映了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又是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而课堂教学又依据教学评价及时作出适当的调整,已达到学生的学习目标,所以,我认为该模式为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2.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如下:

四、反思

基于课程标准的化学教学设计,不仅贯彻了第八次教育改革的思想,在实际应用上也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使教学设计更加完善。同时,教师在基于课程标准的化学教师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依据评价与反思,及时调整课程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符合国家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本论文所提到的标准与流程具有一定的指导与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崔允t.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教育研究,2009(1).

[2] 王祖浩.化学课程实施的“一致性”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科学 人文精神

本文认为化学教育中要实现科学人文价值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

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化学学习能使人形成严谨、朴实的态度。因此,教师要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做化学”的方式实现化学的“再认识”、“再创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做化学”,让他们通过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实现化学的“再创造”过程。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实现人文价值

1.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求真、求善的良好品质。如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介绍门捷列夫、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巨大贡献和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及对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曾有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让学生明确化学结论的准确性,理论推断、实验证明的严谨性,感悟到“求真”是一切行为的准则,感受到人性中“善”的一面。

2.化学教育中应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奋发向上的精神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的需要。激励学生大胆去探索,去克服困难,从而使学生树立为科学奋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3.化学教育中应培养学生合作、民主的精神。无论是课堂还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都应在学生中多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合作、民主的气氛,培育他们的民主精神。合作学习,还可以增进同学间的情感,培养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格,谦逊的品格,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4.通过化学史,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介绍《钠的化合物》时,教师可联系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制碱法等事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

作为传承人类文化的化学课程,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它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存在,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发生着重要影响,使化学课程真正成为一门以培养具备科学文化素质与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出发点,强调实现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相互沟通与融合的现代化课程。

参考文献:

第5篇

    论文关键词:新教材;新理念;新要求;新教法

    一、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初步认识

    1.高中化学新课程结构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 2个模块,指《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即《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每个课程模块2个学分,36学时。

    2.高中化学新课程要求

    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个学分,学生在学完化学1、化学2模块之后,至少还应学习选修课程中的一个模块,以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

    陕西省统一安排:高一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必修内容后,从高二年级开始,向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可在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向理工方向发展的学生则规定必须选修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

    目前陕西省学业考试制度如下:高中化学实验考查时间定为高二第一学期末,考查内容为《化学1》和《化学2》必做实验内容;高中化学学业考试时间定为高二第一学期末,考试内容为前三个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

    高考到底怎么考,现如今专家们还没有一个说法,具体未定。

    3.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陕西省的高中化学采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国内有三种版本,除此之外还有苏教版和山东版。

    从教材宏观的体系结构看:人教版必修模块是各选修模块的共同基础,是保证全体学生共同的基础,是全体学生共同必学的内容。选修模块开设的基本原则是: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所有的选修课程模块,条件暂不具备的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早日开齐所有的选修课程模块。

    另外,从教材的微观结构看,《化学1》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实验”、“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学与问”、“资料卡片”、“实践活动”、“科学视野”、“实践活动”、“科学史话”、“信息搜索”、“习题”等。这些栏目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设置的栏目对新课程实施的教师的课堂行为的科学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帮助。

    再者,从教材的基础化学主干知识来看,教材有新的处理: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新教材以主题覆盖、多元线索、螺旋发展来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知识与观念的建构,理解力的发展,认知结构的形成;对于元素及化合物这个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之一,不再按照元素自然族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经验出发,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对于有机化学知识内容的处理,教材将有机化学知识和有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主要安排在必修《化学2》中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中。

    4.正确树立高中化学课程理念

    新课程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此在新课程中,教师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秉赋、兴趣、爱好、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清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和程度,知道学生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

    2.分析栏目功能,合理运用教材中各种栏目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考虑教学设计要点,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

    3.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多样化活动包括有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络查询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4.注重新课程下的教育合作

    诺贝尔化学奖是笔者年年关注的一个奖项,笔者发现近些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几乎都由多人合作获得,因此笔者认为合作的时代已经到来。新课程在陕西实施快三年了,作为一名化学教师,笔者在教学中也有相同的感受:教育的合作时代已经到来。

    教育的合作不仅仅是教师间的合作,而是与教育有关的所有因素全方位的互动与交流。“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事事有交流,处处有合作,合作是为了发展,合作是为了共同提高,合作是为了教育。如果把学生比作花朵,那么教育的合作可以让每一朵“花”都实现芬芳,而不只是“牡丹”才开放;如果把学生比作小鸟,那么教育的合作可以让每一只“鸟”都放声歌唱,而不只是“白灵”才歌唱。合作是多种智慧的聚合,让我们彼此都有了更大的收获。

    三、笔者对新课程的几点困惑

    1.如何解决课时不足与教学容量大的矛盾

    虽然我们都经过了新课程培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课时不足的问题。必修教材的内容涉及面广,栏目多,教师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更何况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教材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很多结论在教材中没有直接写明而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同时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使得不少学生不能适应而觉得化学太难、太繁。

    2.学校实验室的配置是否能跟上教学进度的变化

    新教材增添了大量的学生探究实验,根据新教材的意图,很多时候我们的化学课最好是搬到化学实验室去进行。但实际上笔者所在学校化学实验室只有三间,其中一间还是多媒体教室,由三个年级共享,一个年级7个班,一个实验全年级轮流进行,一个实验要一周左右才能完成,但有时连着几节课都有学生实验安排,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矛盾相当困难。还有实验安排如果多的话,仅靠一个实验员准备人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化学教师的从旁协助,于是也增加了我们化学教师的工作量。

    3.手头的资料相对较少

    手头资料中有很多是换汤不换药的,而且配套的化学练习很难找到。除此之外,我们也没有拿到后续的最新教材。同时,专家说某些知识会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我们并不知道这些知识会发展到什么成都程度?考试大纲中对此也没有明确的说明,所以对于在高考题中如何来呈现这些知识的考点也是比较茫然。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希望通过笔者的教学尝试,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并且通过坚持实践来调整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的化学新课改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第6篇

关键词:高中; 化学; 实验教学

1 引言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伴随时代已发展成为一门关系社会前进、国计民生,并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科学。美国化学家布里斯罗(Breslow R)概括称“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际的和创造性的科学”[1]。

满足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入新世纪,我国启动了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顺应改革趋势,2001年下半年起,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启动。2002年初,按高中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对《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进行再修订,修订后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在突出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有所加强,着重了学生的实验活动。2003年4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出版,与以往高中化学教学大纲相比,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思想、课程目标、内容体系、学习方式、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均有质的飞跃,在课程研究方法上也有新的突破。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更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基础。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它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本文对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探究进行阐述。

2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教师将化学实验置于一定的化学教学背景下,为实现一定的化学教学目的,而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称之为“化学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1化学实验对于化学教学的基础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人们探索和验证化学规律的手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过程。而且,实验还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它以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正确认识化学实验的多种作用,对于深化化学实验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素养,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

2.1.1 化学实验的认识论功能

一、化学实验是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化学实验能为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提供化学实验事实;

三、化学实验能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

2.1.2 化学实验的方法论功能

实验不仅是一种实践活动,从教学认识角度来看,它还是一种重要的感性认识方法,具有方法论功能。实验方法论是科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落实科学素养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手段[3]。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经历科学实验的一般过程,学习实验方法。

2.1.3 化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

一、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按照水平高低,可将化学学习兴趣分成“感知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创造兴趣”四种水平[4]。

感知兴趣 感知兴趣是指学生通过感知教师演示实验的现象和对观察各种装置、仪器而产生的一种兴趣。这种兴趣对于初学化学者有积极的作用。

操作兴趣 操作兴趣是指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获得化学实验现象兴趣。

探究兴趣 探究兴趣是指学生通过探究物质及其变化产生的原因和规律而产生的一种兴趣。探究兴趣对学生形成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有重要影响。

创造兴趣 创造兴趣是指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的信息、技能和方法进行一些新事物的尝试活动所形成的一种兴趣。这种兴趣是学习兴趣的最高水平,是推动学生形成较高科学素养的最强劲动力。

二、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景

首次在“情景认知和学习文化”中被提出的情景认知的观点认为:知识是具有情景性的,知识在情景中通过活动与合作而产生;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中才是有效的;只有在情景中呈现的知识,才能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5]。 所以,情景创设是化学教学设计的重要要素。

三、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主要有实验探究、调查探究和理论探究三种形式,其中实验探究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实验探究是指在实验中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

四、化学实验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

落实化学课程中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体验性目标,要运用“体验”的方法。体验作为一种方法,要通过具体的活动来承载,而化学实验活动,尤其是实验探究活动,则是学生获得各种体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可以自我体会、自我感悟。

2.2 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实验

2003年国家教育部推出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6]。

2.2.1 新课程下化学实验的功能

化学实验教学是一种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有效的教学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中化学课程的改革突出了对化学实验的重视,实验教学以其课堂教学没有的特殊效果,在提高教学效益方面占据绝对优势。面对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施教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巨大转变,重新认识和挖掘实验教学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教育情境,引发积极思考。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固有的教学情境,可以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学生在化学实验提供的实验情境中,可采用独立探究或分组合作等形式,通过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直接归纳结论,获得知识。化学实验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具体性,是学生求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化学实验能够模拟关于化学问题的“案发现场”,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能够更加主动的思考。

二、引导科学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化学科学探究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具体体现。教材中的实验都是比较经典传统的,一般是标准的答案,学生在学习这些实验时,易产生固定的思维模式,以靠近或达到标准答案为目标,这明显无益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2.2 新课程下化学实验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目标之一。对于高中生来说,正处于人生重要的学习阶段,根据他们生理心理的发展状况,应充分契合他们的求知欲,掌握其好奇心理展开教学,从而使课堂实践教学的改革更好的推进。对于教师需要配合学生的特点,使学生能够主动进入实践活动的教学中。新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学会探究,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实践。

2.2.3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后,采用模块组织课程内容,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化学实验的内容也分为两部分,但不是以选修和必修为标准,而是以其组织方式进行划分。以分散的方式,即将实验内容穿插在“化学 l”、“化学 2”、“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内容标准”和“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实验内容主要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两类栏目体现。以集中的方式,即专题形式展开的“实验化学”模块,该模块体现了对化学学科特征的强化。

2.3 对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我国在加强实验教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充分发挥并落实化学实验和实验教学的各种功能、体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来说,仍然处于相当薄弱的地位。在开展实验教学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学效果起关键作用。从教师开展教学方面出发,主要存在的如下问题。

一、价值取向:以试为主,以分为标 化学实验教学的价值取向,主要是指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认知与理解,实施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与意义所在的认识,即对化学实验教学行为起导向性的认知。教师们基本能够对新课程价值标准的取向有正确的判断。

二、设计目标:单维从者多,三维者少 新课程强调实验教学要以“三维”目标为引导,教师在规划施教内容时,也应依据此目标。

三、实验模式:继承传统,创新不够 新教材中提供了很多实验资料和完整的实验设计,必修1、必修2两本教材中设计的实验,大多数是有代表性的实验,有俗成的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些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学,即可开展丰富的、有深度的实验设计。

2.4 对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

高中化学课程的深入改革,明确指出了化学实验教学对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结合新课程标准,分析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有必要对其优化。

2.4.1 对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的思考

创新有两种:一种是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这是一种彻底的革新的创造;另一种是对已有科学发现的补充与技术发明的改进,这是精益求精的再创造。对教师来说,教育或教学需要不断追求完善。高中传统化学实验偏重于结论的验证,倾向于动手能力及技能的的训练,过于看中实验结果的的认知,轻视学生对过程的切身感受,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机会,丢掉了其方法论和教学论的主要作用,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7]。

2.4.2 对“育人”和“育己”的思考

教师有“育人”的职责,而“育人”必须先“育己”。教导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本身必须先具备创新的实践基础。事实上,对于每个学生或老师,都有创新的潜能。

2.4.3 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做好演示实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其对实验的兴趣。教师的身教对教学很重要,在做演示实验时,教师操作越熟练,学生越有信心,无形中消除了实验的紧张气氛;另外实验的成功率越高学生越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二、组织好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重视创设与教学情境相似的实验情境,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正迁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少说话多做事”,提供充裕的实验时间。引导学生不要受限于书本实验的条框。分工分组精细化,一人一组或多人一组,培养独立实验的能力。

三、组织好课外实验活动,开辟实践活动的场所。教学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个体的智慧和认识是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得到生长和发展的”。由此学生实践能力的习得和提高,同样依赖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摒弃传统“重结果轻过程”的课堂教学弊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化学教学重在做的教学特点。

四、开放实验室,充分培养某些学生的创新能力。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课程的改革就要求有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对此可以考虑增强实验室的利用度。在美国,除了正常的上课时间,其他的时问,化学实验室都是向学生正常开放的,这样,学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设计出各种各样新颖的实验,然后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这种开放的实验体制能够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2.5 化学实验教学的健康发展

高中实验教学健康发展之路,从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考命题方四个方面分析[8]。

一、教师是实验教学的实践者与领航者

教师要转变教学中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的教育观念。化学实验功能的不仅体现在于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施实验的时候能感受探索所带来的乐趣,通过这种切身的经历,更能深刻的理解科学实验的内涵,建立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二、学校要做实验教学健康开展的管理者与组织者

学校以促进素质教育为办学理念,抛除不适应现行教学的应试教育观念,将升学率仅看作为教学目标的辅助参考因素。

三、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实验教学健康开展的指导者与监管者

教育行政部门被分配了引导、监督学校教育教学肩负的任务。学校办学是否合法规范,是否进行素质教育等情况,都属于加大实验教学的内容,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及时全面的检查与督促,将实验教学列为学校评价的内容,强力规范学校实验教学。

四、高考命题机构要做实验教学健康开展的引导者

目前高考的试题内容依然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指挥棒,在高考制度近时段内不可能有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命题方向完全可以引导实验试题的考查侧重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加大对操作细节的考查,使试题有利于动手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当然从长远来说应该改革高考制度,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3 总结

本文的主体分为四个部分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阐述。首先阐述化学实验的基本功能,明确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其次分析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化学实验进行新定位,进一步明确现阶段化学实验的新功能及重要地位;接着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开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有利于当前实验教学的具体策略;最后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健康发展的展望。

参考文献:

[1] R.布里斯罗. 化学的今天和明天—一门中心的, 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 华彤文, 宋心琦, 张德和, 等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1-4.

[2] 显李作. 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永恒的主题[J]. 化学教育. 2012,增刊: 131-133.

[3] 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84-185.

[4] 梁慧姝, 郑长龙. 化学实验论.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196.

[5] 裴新宁. 化学实验的情景教学观.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1(5): 12-1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

[7] 王祖浩.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279-290.

[8] 马健生,蔡雪.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探究[J], 学科教育, 2003, (5): 17-22.

第7篇

1、情况简介

在优质课评比活动之前,大会请来了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祖浩教授,做了一个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改革重点及实施中的问题探讨”专题报告,他就21世纪高中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本次活动共分两个小组同时进行,我于24日下午和25日上午共听了第一组的6堂课,内容是有关“氯气”两堂课、“电解”一堂课、“乙炔”三堂课,由于两个小组是同时上课的,另外小组的课没听,内容也是上述三个。

2、活动收获

通过听取王教授的报告,获得了很多的信息,比如,在目前的化学学科论文中,存在着关于“课堂教学”的内容过多,而有关“定量数据处理”和“通过实验来探究”等方面的文章却相对较少,对于指导化学课程的论文写作很有指导意义。另外,王教授还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说在现在的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老师经常引用一些化学药品的中毒事件,造成学生对化学的情感是不积极向上的,提到化学就想到中毒或爆炸,他提出应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积极情感,化学有很多正面的例子和生活实例。

另外,来自全省的优秀青年教师所上的优质课也给人很大的启发,在课堂组织和调动上,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尤其是在这次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宁波二中范彬彬老师,她的课堂组织受到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她把化学反应和学生游戏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掌握了化学知识。

3、启发和反思

第8篇

论文摘 要:高中化学课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在高考中占有重大比重。而实验教学则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其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目前农村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迫切要求高中化学教师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农村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有着极强的实验性,一切都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化学实验的魅力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发展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化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改革后,化学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同的学校根据实际需要都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农村高中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化学实验教学面临很多问题,不利于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更影响了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笔者结合在农村高中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培养高中生化学实验技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其为实验教学提供借鉴。

1 农村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入学成绩普遍偏低,基础知识薄弱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初中毕业生人数的减少,普通高中开始全面实行扩招,升入农村高中的学生很多都是中考成绩太差,无法考入城市重点高中的落榜生,这部分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更差,很多初中应该掌握的基本化学知识和化学公式都没有掌握。但高中化学实验涉及到了众多的化学知识,学生由于连基本的化学知识都没有掌握,要掌握化学实验技能更是困难。有些学生甚至连怎么用酒精灯都不知道,基本的在酒精灯燃烧时不能加酒精这一常识,都不清楚。从试剂瓶取出药品做实验后,用不完的药品仍放回原试剂瓶内,不清楚取出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否则易造成药品不纯等等。这些初中学过的最基本的化学常识都不知道。同时,由于农村学生本来基础就差,求知的欲望不强,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由于学习很吃力,自然学习的热情就不会很高,成绩就会越来越差,也越来越不想学习,陷入到了“听不懂、学不会”的怪圈,最后发展成为因为听不懂,所以不想学了,逐渐的产生厌学情绪。

1.2 实验众多,教学环境不完善

高中化学中涉及了大量的化学实验,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或者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把各种特殊的化学现象,完整全面的展示在学生目前,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把书本的微观知识变为宏观,由无形变为有形。农村高中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虽然会强调需要重点观察的内容和注意事项,规范的操作。但实验完成以后,很多学生虽然观察到了实验现象,但由于基础知识较差,教师在事后的讲解中,学生还是很难弄清楚。在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实验时,由于很多学生都不明白,教师虽然不停的巡查,指导学生纠正各种错误,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很难一一讲解。同时,很多农村高中缺乏足够的实验设备,实验时往往是几个学生共用一组仪器,一人在做,剩下的学生只能跟着凑热闹,没有实践的机会,这就很难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3 课程缺乏针对性,教学思想落后

很多农村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能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克服,不能积极的改变现状。认为高中教育已经不是义务教育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高考,自己只要把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好,学生会做题了,能够应付高考即可,认为实验并不重要。因此,对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根本就不会重视。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城市高中没有区别,没有根据农村高中的实际进行调整,缺乏针对高中学生的改革。有些教师甚至因为农村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差,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做得的往往是结论性的、验证性的实验,通常将试剂、做法陈述的一清二楚,生怕学生在实验中有差错、闪失,唯恐学生在实验中失败,长期如此的教学,学生的实验技能很难有实质的提高。

2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根据学生基本素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它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可以采用设计实验的办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化学实验时,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具有以下特征:“自主,主动,合作,探索”,在实验课堂上积极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注意适当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组织学生在化学实验自我探索过程中,对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完善,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加深对化学实验技能的掌握,并加以理解和应用。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的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验操作,教师减少包办代替。把发现实验现象和化学规律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自试验并解答。学生自己可以想出的,教师就不要急于下结论,多留给学生些动脑、动手的时间。实验课前,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可独立先进行实验准备,搞清实验原理,自拟实验步骤。实验时,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去观察实验现象,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实验中遇到各种问题,自己去解决。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统筹考虑,在确保学生掌握各项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简化教学内容,删减次要偏深的理论知识,对于那些难度过大,学生学习以后也很难掌握的知识,可以适当的简略,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分配到学生自己探索的过程,可以重点学习实验操作技术,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2 精研教材,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

新化学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把化学与生活生产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老师应该充分发挥现有实验资源的作用,并不断深入挖掘其中潜在的可以为实验教学服务的资源,同时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实验中来。另外老师光挖掘实验教学资源还不够,需不断拓展实验内容,补充教材不足。在实验教材的实验中,像“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酸雨危害的模拟”、“二氧化碳灭火”等实验,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发生密切相关。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我们身边的事物,从中发现问题、解释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弥补硬件缺陷

针对农村化学实验用具缺少的情况,在短期内很难解决。而化学实验教学需要的就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观看实验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弥补实验设备不足的缺陷。教师只要提前精心的准备课件,可以利用图像、文本和视频把化学实验效果直观的展示出来,变枯燥为生动,能够变复杂为简单。特别是那些具有一定危险性和很难保证实验效果的实验,都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把化学实验在课件上根据实验的真实操作,也设置成不同的步骤,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时,借助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溶液PH的意义以及c(H+),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变化,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电解质的溶解性。然后在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操作时,就能准备的把握水温,快速的完成沉淀的转化。

综上,农村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正处于由传统向新型教学转变的过渡期,作为一名农村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重要性,意识到农村高中与城市高中的差别,不因为学生素质低、学校实验设备缺乏而忽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应根据农村教学实际,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化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 瞿宁.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意识的培养[J].现代教育研究,2009(17).

[2] 韩小丽,高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J].才智,2011(6).

第9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

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概述

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正式进行。随着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正式颁布,我国的七大教育出版社都各自编制出了不同版本的高中化学教科书,并且都各自在不同的实验区开始试用。经过多年的课改实践,我国于2010年开始全面推广高中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进行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要求,它强调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要着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最终达到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全面发展。新课标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性质、内容等都做了非常详细的阐述和建议,对教师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内涵,深刻了解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善提出了具体要求。STS的三维目标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目标,它要求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的体验,更加地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态度。显然,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有效地实现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转变和改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的现状

自从我国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各学科的教师都在积极尝试转变和改善教学方式,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取得的成果

1,建立了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的相关理论基础,形成了更加科学的教学理论,这为基础教育新课改提供了理论依据。新的教学理论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变成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构建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着引导的作用。

2,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探究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展教学活动的文献著作如雨后春笋一样发表,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完善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各种期刊杂志成为了教师、学者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各种专业书籍对转变和完善教学方式过程中建立更种创新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实践指导。

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我国各级部门也纷纷从教学实际出发,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新课程培训,提高了学生对新课程教育精神和理念的领会,对新课标的熟悉程度,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出现的新问题和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手段,形成适应各地不同情况的新课程体系。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的不足之处

1,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在我国影响比较深远,很多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了较大的依赖性,导致其在思想上不容易接受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在对教材内容的研究、新的教学方案的探索、实验器材的准备、以及多媒体课件技巧学习和制作上面,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不愿意或者没有足够的实践开展上述的活动,依旧还是采用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老旧模式。此外,很多学校的教学条件(如实验室环境、实验器材、实验药品等)跟不上要求,导致新课标教学方式无法施行也是导致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2,在新课程改革的强势推行下,却还有有一些教师是将教学方式的转变停留在形式上,并未从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解答,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只是让学生进行机械式的操作,并未给予学生足够的帮助使其能够举一反三和自主思考,学生的相关能力并未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的途径研究

(一)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导向

作为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提高高中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具备必要的化学科学知识、使其成为能够适应当前及未来工作生活的高素质人才是实施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出发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的教学,就是要通过采用问题解决式教学等创新手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关注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着重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良好态度。

(二)要转变传统化学概念原理教学的方式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化学概念原理的教学提出了重大的转变,其更加强调对学生核心观念的养成,不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也不再仅仅停留在对化学知识要点的简单掌握上,新课标强调化学概念原理的多重功能和对学习其他化学知识的理论指导意义,要善于利用举例、推理、比喻等多重手段将化学概念原理扩展到新的领域。

(三)要转变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化学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相较旧教材比较单一的化学实验,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化学实验内容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更加突出实验的生活性和趣味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具体的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及时的监督指导,这从根本上改善了传统化学教学中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效果,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的基础上,也培养了其良好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 王当当.《有机化学基础》教后的点滴体会[J].科教文汇,20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