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绿色教育

时间:2023-03-08 14:53:40

导语:在绿色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绿色教育

第1篇

一、 绿色化学的内涵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或环境友好化学,它从源头上避免和消除对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的使用和产物、副产物的产生,力求使化学过程不产生污染,将“先污染,后治理”改变为“不产生污染,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二、 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绿色化学教育是21世纪化学学习与教学的新课题,化学教学应承担着向学生宣传绿色化学基本思想的任务,在充分挖掘化学教材中绿色化学素材的基础上,结合绿色化学的新成果,将绿色化学思想和原理自然生动地渗透于课堂内外各教学环节中,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在接受化学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绿色化学意识,加强对绿色化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为实现绿色化学的目标而奋斗。

三、 绿色化学教育

1. 原料的绿色化

结合教材的内容,渗透绿色化学教育。例如高中教材中介绍煤和石油一节,应告诉学生,目前世界上所需的能源和有机化工原料绝大部分来源于煤和石油,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且地球的储量是有限的;另一方面,环境污染直接或间接与矿物燃料的加工和使用有关。所以,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作为人类能够长久依赖的未来资源和能源,必须是储量丰富,最好是可再生的,而且它的利用不会引起环境污染。以植物为主的生物资源将是人类未来的理想选择。在电解原理和有机化学的学习中都遇到了剧毒的氢氰酸。这类剧毒的原料的制造和使用稍有不慎,就将造成难以估量的人身伤亡和环境灾难,取代氢氰酸的绿色化学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如制造尼龙66的原料己二酸和己二胺的路线之一是通过丁二烯和氢氰酸反应生成己二腈而进行的,现在己二酸制造已改变为环己烷氧化合成为主。新发展的丁二胺氢甲酰化和胺化路线对环境更加友好。

2. 催化剂的绿色化

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反应的速率。很多的化学反应需要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生。有机化学中烯烃的水合、芳烃的烷基化、醇酸酯化反应等采用硫酸、磷酸、氯化铝催化剂,它们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传统苯烷基化制乙苯和异丙苯用氯化铝作催化剂,反应时还要加入腐蚀性更大的盐酸作助剂,并在反应后使用氢氧化钠中和废酸,因而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酸、废渣、废水和废气,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石油公司投入巨资进行苯烷基化绿色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并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开发出以各种分子筛为催化剂的乙苯和异丙苯的合成新工艺。分子筛催化剂无毒、无腐蚀性、并可完全再生,并且新工艺的收率和纯度都大于99.5%,基本接近原子经济反应。高二教材第六章介绍了“肥皂和洗涤剂”,合成洗涤剂的主要原料十二烷基苯,它的生产过去一直使用氢氟酸作催化剂,氢氟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较大的毒性,采用固体酸新型催化剂后,不仅无毒、无腐蚀、无污染、能反复再生,而且生产的产品具有更强的乳化和生物降解能力,使这一生产过程和产品实行了双重绿色化。

高二化学教材在第145页“酶”短文中,介绍了酶的特性:条件温和、高度专一性和高效性,比普通的催化剂反应速率高107―1013倍。酶是绿色催化剂,还在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制药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如采用传统化学方法所得的是难以分离的不同异构体混合物,而用酶可制得易分离的具有活性的异构体。以葡萄糖为原料,通过酶反应可制得己二酸、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改变了以有毒的苯为原料生产这些化合物的老工艺。石油的生物脱硫也是利用酶进行脱硫精制的清洁工艺。

3. 溶剂的绿色化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由于水对大部分有机物的溶解能力较差,水不能替代挥发性有机溶剂。挥发性有机溶剂却是一类有害的环境污染物,当它们进入空气中后,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容易在地面附近形成光化学烟雾,挥发性有机溶剂还会进一步污染海产品和饮用水,毒害水生动物。超临界二氧化碳可替代挥发性有机溶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若控制二氧化碳的温度超过31℃、压力超过7.38MPa时,就称为超临界二氧化碳。超临界二氧化碳可以很好地溶解一般分子量较小的有机化合物,如碳原子数在20以内的脂肪烃、卤代烃、醛、酮、酯等,再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又可以使许多工业材料,如聚合物、重油、石蜡、油脂、蛋白质、水等溶解。二氧化碳不会对大气带来新的危害,因为超临界二氧化碳作溶剂时,它很容易通过蒸发成为气体而被回收,重新作为溶剂循环使用。

4. 产品的绿色化

绿色产品有两个特性,一是在保持产品的功效的同时尽量降低其毒性,二是产品使用后要容易被降解为无毒无害物质。有机化学中的塑料产生的“白色污染”是目前的环境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开发研制出环境可降解塑料,如以乙烯和一氧化碳为原料制成的聚乙烯光降解塑料;生物破坏性塑料和完全生物可降解塑料。

第2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绿色化学

化学科学的发展使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传统的化学工业主要注重反应的高选择性和高产率,往往忽视了原料的有效利用和反应完成后废物的处理等问题。因此,许多现有的化工过程,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却没有效利用资源,忽视了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这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保护环境和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绿色化学作为一门从源头上实现零污染的化学应运而生。绿色化学的理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从科学观点看,绿色化学是化学科学基础内容的更新:从环境观点看,它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经济观点看,它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绿色化学的理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它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让所用的化学物质和它的生产和转换过程与环境更加友好,它具有良好的现实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社会效益,是知识经济时代化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以,在中学化学教育中进行绿色化学的教育非常必要。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首先,化学中很多内容都与绿色化学有关,可事先把相关绿色化学知识做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投影到银幕上,这样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形象生动。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自然理想。比如,在烃类章节教学中,可以简单讲述有关石油加工炼制过程及能源危机方面的知识,还可以介绍白色污染。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的称谓。

其次,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中,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的把课程资源显示在学生的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又可以使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便以学生集中注意力。

二.在课堂上渗透绿色化学观,强化环境保护的重要

化学课堂是教学的阵地,也是向学生传送知识的好场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切入点,掌握好时机,及时渗透化学理念,使他们意识到,任何化学生产过程都与环境密切相关。例如:讲二氧化硫时,要向学生说明它是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物,是造成酸雨的祸首。目前硫化矿冶炼厂、火力发电厂、生活燃煤是产生二氧化硫的主要污染源。讲到臭氧部分是,引入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发现及臭氧层空洞给人和生物带来的影响的内容。讲到缓冲溶液时,适当补充人体血液和土壤的缓冲体系,使学生意识到酸雨和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对水质和土壤的危害。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列举、演示一些污染给人带来危害的典型实例并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和讨论,让学生充分认识环保重要性的同时,加深对提倡减少废物排放的绿色化学的涵义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既要发展,又要解决环境的问题,传统化学是不行的,只有绿色化学才符合这样的要求。

三.在课堂外,采用多种方式宣传绿色化学观,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定期进行专题讲座,了解绿色化学的最新进展;配合课堂教学,组织课外实验;实地参观调查邻近的自来水厂、污水处理站、化工厂并进行实地调查。让绿色化学的思想和内容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中,真正做到绿色无处不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够充满生机,绿意盎然。

四.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化学的理念的渗透

1.减少用量

例如;在检验so42-离子的实验中,学生往往一下子加入了较多的BaCl2溶液。假如在实验前向学生讲解钡类化合物中毒性最大是易溶于水的BaCl2,水中钡离子最大允许浓度为1.0mg/L,过量的氯化钡转入废液中会造成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并且让学生通过查表知道BaSO4是溶解度最小的不溶性盐,在1L水中仅容解1.05x10-5mol,只要加入少量的BaCl2溶液即可观察到明显的白色沉淀现象,这样既节约了试剂,又达到了实验目的,更重要的是净化了实验环境,增加了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2.循环使用

例如: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中过氧化氢氧化性的实验,传统实验Pb2++S2-=PbS黑色沉淀,PbS+4H2O2=PbSO4+4H2O,Pb2+是有毒金属,从绿色化学角度考虑应淘汰,将这个实验改为I-与H2O2反应则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棕红色,即可证明H2O2将I-氧化成I2,此实验现象明显,使用试剂种类少,且碘是可再生原料,符合绿色化学的原理。

3.回收利用

第3篇

多年来,为了实现让科研引领幼儿园发展的教育目标,她带领老师团队,通过实践课题,创造了不斐的成绩。幼儿园教科室自2009年以来三次被评为“铜山区教科研先进集体”,2014年被评为“铜山区优秀读书集体”。幼儿园有12位老师分别被评为教科研先进个人和教科研先进工作者,有11位老师被评为市、区级名优教师。教师们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多项课题研究,百余篇研究成果、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并获奖。幼儿园现有中学高级教师25人,幼儿园高级教师25人,市、区优秀青年教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14人。

她,就是铜山区实验幼儿园园长张莉。

幼儿园内高雅别致的假山、水池,让人觉得到处充满诗情画意;别具匠心的花坛、丰富茂密的花木,如置身于天然的植物园;优雅、古朴、园林式的育人环境,吸引了众多园所领导、老师前来参观、借鉴,已成为家长和孩子向往的优质幼儿园。

这一切都得益于张莉园长和她团队的管理和创新,她们勤勤恳恳地抓教育,实实在在地创发展,通过全新的课程理念、优质的师资团队、独特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了幼儿园的核心竞争力。

绿色、阳光的游戏化课程

铜山区实验幼儿园在2014年11月被评为江苏省课程游戏化实践基地,也是第一批实施此项目的幼儿园之一。在建构“绿色、阳光游戏化课程”的过程中,铜山实幼以课程促教研为实践目标,在游戏环境的打造,游戏时间、空间的保证,游戏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努力把自交给教师和孩子。张莉园长携手教师不断学习,树立新的教育观、儿童观、资源观,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让游戏的阳光洒满幼儿园每个孩子的心田。

随着课程的实施,幼儿园发生了很多转变。首先是教师的转变,领悟课程游戏化精髓,从对儿童自主性把握不足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儿童、关注儿童生活、关注儿童游戏和经验。其次是幼儿的改变,孩子们主动探究意识明显增强,参与的积极性高了,体能、兴趣、情感、习惯、社会性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第三是环境的转变,凝聚团队智慧,完善了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在隐性方面,幼儿园明确了办园宗旨、办园目标,细化了师德形象和岗位规范,修订了制度和人员职责等。在显性方面,幼儿园更注重校园文化氛围和色彩运用。同时,老师们在环境创设方面更注重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的彰显。幼儿园增建了家园活动生活馆、公共建构区、美工区、科学探索区,给幼儿提供了更多游戏的空间,幼儿园将所有景观花园、绿色植物园、果木园由观赏型调整为开放式,方便幼儿观赏、探索和玩耍。

绿色阳光游戏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既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和特长,也需要幼儿的积极参与,由师幼共同开发,并有机利用社区、家长资源,有效发挥多方资源的教育功能。

师徒结对,打造优质师资队伍

专家引领,开阔视野。张莉园长非常注重教师多方面的学习、提升。每年都要进行有关课程和游戏的封闭培训。2012年暑期聘请上海名师龚敏、名园长陈定儿两位专家进行了区域游戏环境打造的培训;2013年暑期聘请了两位游戏与教学方面的专家崔岚、茅红美进行了区域活动开展中的观察和指导培训;2014年邀请了专家崔岚、优秀幼儿园园长黄丽萍进行游戏后的谈话和反思培训;2015年暑期邀请深圳一杰团队来园进行“6S管理”封闭式培训。同时,邀请江苏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徐州市教科所主任、徐州市基教处专家等,针对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游戏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帮助。通过与专家们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使教师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不断发展,理论水平得以提升。

为了开阔教师视野,让老师们亲身感受先进的教育理念,近距离接触优质幼儿园,张莉园长克服经费紧张的困难,定期组织教职工轮流去宿迁、江阴、扬州、常州、苏州等地参观,在课程游戏化开展过程中,先后组织多批骨干教师去广州、上海、南京以及周边姐妹园进行课程游戏化理论学习,加快了教师思想和观念的更新,为课程开展提供新鲜血液。

通过请进来、走去出的学习形式,促进教师多方面的发展,使教师们增进了学识,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规范了行为。

业务研讨,分享经验。幼儿园定期举行各项业务研讨活动,结合平日的观察以及收集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主题式的研讨活动,例如:如何与溺爱孩子的家长沟通、自主用餐取餐环节的组织、午睡起初30分钟的看护等,主题式的业务研讨,通过案例分析,提高教师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了一日活动内容和质量。

在此基础上,幼儿园开设“名师讲坛”,优秀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特长,选择交流汇报的主题,把自己的经验提炼总结,让每一位优秀的教师登上讲台,分享经验、收获自信。

拜师学艺,牵手同行。张莉园长培养优秀教师的又一项举措――“师徒结对”。幼儿园有小、中、大三个年级部,每个部有一位部主任,每个年级部有备课组长一名。工作五年以上、学年考核优秀的老师具备指导老师的资格和职责,每人负责指导一名教师的游戏开展、环境创设、课堂教学、案头资料、与家长交流技能等各方面的指导。同时,幼儿园不断挖掘老师特长,结合特长开展结对指导,例如:与家长沟通方面、环境创设方面、课题研究、论文写作、节目创编方面等, 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拜师学习。

“师徒结对”的开展,使我们更细致、更系统地关注到每位教师的发展,师傅言传身教,徒弟耳濡目染,有针对性地快速提高教师们的综合能力,师徒携手共进,成就了老师, 幸福了孩子,发展了幼儿园。

智慧管理,提升幼儿园品质

优秀团队,至上励合。拥有一批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教师团队,是促进幼儿园发展的基础。幼儿园采用分级管理的模式,从园长到副园长、年级部主任、备课组长、骨干教师,人人发挥积极影响力,以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先进夯实的业务水平,带动幼儿园的发展。分级管理中,幼儿园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格局,在实验幼儿园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是,我们小团队、大团队个个团结协作而又执行力强,团队成员可以把能量发挥到极致。这种主人翁的意识,让老师们能以愉悦的心情、主动的态度、勇于承担的品质面对工作。

巧借智慧,提升品味。幼教变革日新月异,为了做从容、优雅、高品质的教育,张莉园长引进了企业的6s管理模式。通过对教室柜架、教玩具的合理布局,户外区域玩具的定点、定位、定量、标识设计,行政办公室书籍的整理、文件的归类、办公物品的整顿标识,厨房厨具合理定点的摆放,仓库标识的制作、货物的进出库规范管理等,让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更加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培养了自爱、自尊、自律的幼儿,最终达到幼儿园实施6s所追求的目标即规范、细致、专业。让高效、便捷、持续、有效成为教职工的一种习惯,激发教职工自信心,提高团队凝聚力,提升园所整体形象。

重视研究,做研究型园长。作为一园之长,张莉园长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教育的教学改革,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教学研究工作,大胆进行幼儿园教育改革。如何用课题研究促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形成幼儿园的发展特色,也始终是她思考的问题。她主持、参与的市级课题《角色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快速提高幼儿教师英语教学能力研究》顺利结题并获奖;她个人主持的课题《幼儿园家长“客串”活动的指导和操作研究》于2011年11月获市教科所课题立;课改实验课《动物的语言》、《小猴末末》获徐州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幼儿逆商培养的家庭指导策略》、《解除新入托幼儿分离焦虑案例研究》、《我生活并我快乐》、《我眼中加拿大的幼儿教育》等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获奖。

让孩子和家长因遇到铜山实幼而倍感幸运是老师一直追求的教育梦想,让教师们体面而又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在这个集体中,是作为管理者张莉的梦想。她秉承“实力打造经典、王者绝非偶然”的信念,结合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树立新的课程理念,让自信的笑容绽放在每位孩子的脸上,让教育因教师的创新而富有诗意。

园所风采

徐州市铜山区实验幼儿园创办于1996年,原名为铜山县机关第二幼儿园。1999年被认定为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曾先后荣获省绿色幼儿园、省和谐校园、省平安校园、市、县幼儿教育先进集体、市优秀家长学校、全国美术教育先进集体、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市模范学校、市百佳校园、市、县卫生文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奎山分园,成立于2008年,位于徐州市泉山区奎中小区内,现有8个班级,260名幼儿,教职工34人。园内环境优美,绿意葱荣,毗邻奎山公园,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新区一分部,成立于2011年,位于铜山新区工业园区,现有6个班级,200多名幼儿,23位教职工。是一所以办园规模精致化、办园环境家庭化为方向的精儿园。

第4篇

    数学则是一门严谨的、逻辑性强的学科。

    绿色与数学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在北京教育学院王长沛教授的眼里,却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

    当数学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即将进入21世纪之时,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出现于数学教育研究领域,它就是“绿色的数学教育”。

    缭乱的数学教育中发现绿色

    什么是绿色数学教育?研讨会上,王长沛教授用了一个“1+3”模型来阐述,即“一个比喻,三个要素”。

    “我们采用‘绿色’来比喻‘数学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个类似于生态的系统’。其次,我们从决定数学教育的各因素中,选择了三个关键维度,并对其进行了界定,即:在社会价值维度上,今天的数学教育活动强调对学生发展的关注,或以学生为本;而在认识论这个维度上,我们选择建构主义方向;在数学观这个维度上,我们选择多元多维的数学观。”

    绿色数学教育的提出凝结了王教授和他团队多年的心血。

    1988年,北京市启动了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王教授和他的同事便主持参与了“继续教育大纲”的开发。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为中学数学教师(四个级别)的继续教育开发了35门课程,其中包括“数学课堂教学技能”、“初中(高中)数学重点课题研究”、“中学数学解题教学”等。

    在这一繁重的工作过程中,王教授也充分打开了视野,以从更宽阔的视角来看数学教学。

    王教授认识到,数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应由三个基本观点决定,即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观、认识论的建构主义观以及多元多维的数学观。

    有了这个理论根基,王长沛教授和他的团队与北京市一批数学教师逐步形成了一个群体,他们从数学教师培训的需要出发,对中国数学教育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包括学习、观察和参与教学研究实践等,例如:倡导行动研究,并强调教师是教育研究的主体;重视数学教育文化领域的研究,提出主张形成性评价等。

    在多年的研究、实践中,王教授慢慢发现,通过“绿色”这种富有生命的词语,可以将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学教育改革实践中最核心的东西表达出来,而且这种表达方式还让教师容易接受,容易理解。

    绿色数学促学生思维之树常青

    王长沛教授还清楚地记得2001年在宁夏灵武市东塔中学听许文娟老师上一节数学课——“‘α’表示什么?”

    在许老师的课堂上,仅有两块黑板、几支粉笔以及一些火柴棒,但是许老师却创造性地用摆火柴棒引出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摆1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摆4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摆9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摆1000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需要的火柴和正方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想到用字母来表示正方形的个数,然后引出了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生在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中频频撞出智慧的火花。

    7年之后,王教授回忆起这堂课时仍然显得很激动,“事实上,没有高级思维,就不可能充分享受思维的乐趣,就不能让思想自由飞翔。对学生来说,他们的数学学习就只能是灰色的、沉闷的、被告知的。反之,如果高级数学思维得到重视的话,学生的思维就会冲破牢笼,把原本是局部的、与学生的现实脱节的数学学习转变为自己可以驾驭的数学,从而使数学学习变成生动活泼的,生机勃勃的‘绿色的数学教育’。”王长沛教授指出,“绿色数学教育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一个飞跃。”

    北京市万泉河小学六年级数学组的教师们在学习完绿色数学教育之后,如此写到:“数学思维的发展不是人的某一方面,它实际上是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现代心理研究表明,在学习中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受认知心理规律的支配,更受感情、意志的支配。这正如一个着名心理学家所指出的:如果思想是导致下雨的云,那么,情感就是思想后面使云运动的风。因此,从这一意义去理解所谓‘绿色的数学教育’,它就应该是促进学生心理协调发展的教育。”

    绿色数学教育正扎根沃土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的赵伯静老师也深受绿色数学之益。

    “原先课堂上是将我知道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采取什么方式也是由我做主,也没有意识到学生喜不喜欢。”赵伯静老师的一番坦言引起了研讨会现场一些教师的共鸣。

    但是绿色数学给赵老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舞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开始慢慢走进她的内心,“接触了绿色数学教育之后,我开始思索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等。”赵老师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也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候遇到问题解决不了的,就给绿色数学教育团队的刘月艳老师打电话请教。”

    如今,赵老师的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的环节水到渠成,学生对数学课也更加喜欢了,“绿色教学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的环境中,顺应学生自然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绿色数学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赵老师说。

第5篇

在李淑兰校长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该校创建于1910年,现今占地15876平方米,有36个教学班,84名教师,2500多名学生,在办学中,学校在以人为本,铸就一流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使具有传统的百年老校焕发青春,跻身于全国省、市先进学校的行列,学校不懈的耕耘着绿色希望,不仅使学校建设春色满园,更开了一朵朵刺眼的教坛奇葩。环境指导教师辩明培桂的具体介绍,让我们对该校如何创建美丽育人环境、荣誉“四川省绿色学校”殊荣的历程有了更深入的熟悉。

一、确立生态观念,落实组织治理。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为了统一熟悉,学校行政十分重视环境教育,设立了由校长牵头,到学校环境领导组、教研组、大队部,再到全校师生的创建绿色学校组织。使全校师生熟悉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

学校在:“学校和谐,因人施教,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环境教育思想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层层落实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强化教师的环保教育意识,学校一方面积极鼓励教职工群策群力,共同参与环境教育规划;另一方面,努力做到环境教育“四个一”:每年一个环保教育目标,每期开展一次环保小卫队,学校建立健全的治理制度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定期检查,随时督促,具体记载,直接与奖惩挂钩。

学校为努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净化、美化工作,每年从有限的自筹经费中划拔上万元用于环境教育,订阅、购买有关环境教育的报刊杂志、书籍、图片等;建立健全了环培教育档案;购买花草树苗,专人治理,定期定季巧造树型,精培鲜花,护绿草坪,并组织学生对绿地进行保护监督。

二、耕耘绿色教育,整合学科渗透。

树立绿色观念是实施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要害,整合学科教学,撒播绿色种子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理论,不断求索,才能赋予绿色教育新的活力和发展空间。

1、开发校本课程,撒播绿色种子,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为此,学校购置了许多环境教育资料,教师们从资料和网站中获得教育资源,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自己动手,开发校本教材,利用每月的队日活动,统一组织教学,并充分利用广播、闭路电视、板报专栏等集体广泛宣传环保知识。通过“请看、学、用”等方式选派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增强教师进行环保教育的底蕴和热情;请环保专家到校讲学,与有关单位建立长期共建关系。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对环保知识学得更扎实,爱好更浓厚。

2、软化学科边缘,整合渗透绿意,环境教育是一门新兴的教育课程,具有综合性、边缘性,小学的许多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因素,为了有效地将“教师、课堂、环保、学生”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我校各学科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挖掘切入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深化、扩充,使环境教育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增强学生对环保的感性、理性熟悉,让各学科都渗出绿意(绿色意识)。如在思想品德课上,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引导学生从小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环境卫生的习惯;自然课上使学生知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原因,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和方法……

三、开展绿色活动,辐射周边环境。

钟小在第一课堂进行环境“渗透”教育的同时,还深入开展第二课堂绿色实践活动。精心组织课外活动,努力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教师、定学生),采取大课讲座与小组研讨实践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1、组建爱好小组。钟小环保爱好小组的活动,每周一次专人负责。在辅导老师专家的具体指导下,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极大激发了同不穴的爱好。开展了《爱我家园,从现在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新世纪,我能行,我是绿色小主人》等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收集征文稿共达4500余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环保意识,学到了环保知识。

2、开展护绿活动。校内,利用春季组织学生爱树护林,种草栽花。校外和有关单位签定了护绿责任书及环境教育实践基地协议,担负着周边上万平方米的护绿任务,定期组织清整环境卫生,捡脏护绿的社区活动振动了公众对环保活动的参与,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3、突出主题教育。为了强化师生对环保工作的熟悉,替深化创建生态学校的进程,学校约领巾电视台和红领巾广播站把环保知识的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定期主办环保宣传专栏,坚持利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积极开展以爱护环境为主题的各项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对环保的热情,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领略了幽雅整洁的环境,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探知保护环境的奥秘。

四、规范绿色行为,推进绿校发展。

为了规范绿色行为,学校建立了绿色档案,形成了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料,记录下学校在环境战线上艰苦奋斗的历程。每一次环境教育活动都有详实的记载。为推进“绿色学校”,不断发展深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绿色档案专人治理中,各类环境教育文件、计划、总结、论文、教材、教案、录像、活动记录和获奖情况等一应俱全,真正体现了省级绿色学校的规范化治理。

第6篇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积极创造绿色化学教学条件,构建绿色化学知识体系,不断充实化学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介绍化学史时,教师可从正反两方面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教育。讲解放射性元素时,教师要对居里夫妇的精神及坚决反战的人格表示钦佩,但也要就海湾战争中使用贫铀弹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提出批评。介绍环境问题时,教师可着重于介绍20世纪发生的公害事件,指明工业及传统化学是造成公害的主要原因,使学生明确绿色化学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教育,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不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绿色意识。

2.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实验的绿色化,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和环境保护意识,具体教学策略如下:(1)改进化学实验。首先,采用无毒原料、溶剂、催化剂进行化学实验。例如,做完银镜反应后,可将清洗试管的硝酸替换为三氯化铁溶液,避免产生二氧化氮有害气体;在萃取碘单质实验中,可将四氯化碳替换为二氯甲烷作为萃取剂,消除刺激性气味,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在乙烯的制备实验中,可将硫酸替换为氧化铝作为催化剂,避免浓硫酸造成污染;其次,优化化学实验方法。又如,在海带碘元素的检验实验中,可将灼烧提取法改进为煮沸提取法,简化实验操作程序,缩短实验时间,减少因灼烧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再次,改进化学实验装置。再如,利用密闭的装置减少实验敞开操作,可将注射器作为密闭的反应容器,进行铜和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等实验,将污染物消除在密闭装置内。(2)开展微型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可在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进行微型化学实验,以达到降低实验成本、提高环保效益的目的。微型化学实验多采用点滴板、小试管、井穴板、多用滴管等微型化仪器,使用最小化的试剂用量,一般液体用量不超过1mL,甚至一些现象明显的定性实验可在试纸或滤纸上完成,如碘显色反应、溴水褪色、苯酚的检验、验证盐类溶液酸碱性等实验。(3)“三废”的绿色化处理。在高中化学实验中,要及时对必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和生成的污染物进行绿色化处理,从源头处控制“三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废气处理过程中,可采用封闭的实验操作方法,减少有害废气的产生量,并对废气进行有效处理或用气囊收集。在废液处理中,可利用中和反应处理含酸碱的废液,使溶液pH值达到6.5~8.5之后再排放;也可用碳酸盐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等方法沉淀、分离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液。在废渣处理中,可回收一些化学实验中剩余或产生的金属进行再利用,如铜与硝酸反应剩余的铜片、银镜反应生成的银等。对于不能综合利用的固体生成物则要进行无毒化处理。(4)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教师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尤其对于危险系数大、污染严重的实验而言,可通过电脑模拟、实验录像等对实验过程进行演示,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同时,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模拟错误的实验操作,将不良的实验后果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认清实验操作不规范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实验室“三废”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

3.在课外实践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教师要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传统化学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认清利用化学手段进行末端污染治理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关注绿色化学,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意义。教师可根据化学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实地调查、环保知识竞赛、探究性学习、文献研究等。在实地调查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化工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对当地水资源、空气质量、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可开设相关课题,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如研究生物催化剂的优点、研究高效低毒农药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在文献研究中,既可让学生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和互联网资源,收集有关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文献资料,也可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讲座,使学生获取最新的科研信息。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更加关注绿色化学,能够运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第7篇

绿色化学是未来化学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主要方向。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绿色化学研究,并注重绿色化学的发展与教育。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把绿色化学融合于教育教学改革之中,使绿色化学成为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应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也能为环境保护、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出贡献。那么,如何在化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体现绿色化学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观点的教育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树立环境危机意识,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在教学中,应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环境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加强环境危机意识的教育。在教学目标中,以绿色化学的理念为指导,介绍人类在环境、生态、资源、能源等方面所面临的困难,讲清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并采取多种多样的授课形式,如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由于乱砍乱伐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录像;向学生展示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酸雨的图片,播放由于污水排放造成赤潮、水华的幻灯片通过图表展示20世纪马斯河谷烟雾等公害事件;通过新闻及时关注我国及世界各地环境的变化,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

近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中指出,“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毫不松懈地推进治污减排工作”,“大力削减火电、钢铁、有色、水泥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造纸、化工、酿造、印染行业的水污染物排放量”,“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强化环境保护基础工作”。我们要在课上把这些信息及时告诉学生,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并根据当前学生的认知实际情况,结合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和吸收,建立绿色化学的概念,把知识性教育与环保教育融为一体。

二、加强绿色实验教学,进行绿色化学探索

绿色化学实验是绿色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意识,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首先,对一些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实验进行改进。例如,实验室制取NH3、S02的实验,由于产生的NH3、S02气体有毒、易溶于水,所以应在气体的反应装置后增加一个漏斗或一个干燥管,把气体导入水中或相应的吸收液中,尽可能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尾气吸收处理。如果担心一次实验观察的不够仔细,也可以对实验进行录像,再仔细观察,以减少二次实验造成有害气体的再次排放。

其次,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小剂量的实验。用绿色化学的新理念对化学实验进行微型化,发展微型化学实验,利用微型仪器,尽可能少的试剂进行实验。在乙烯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中,我用12x70mm的小试管来代替常规试管。改换反应容器后使得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液由书上的18ml降为2?3ml,且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这样既节省了药品的用量,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微型化学实验不是常规实验的简单微缩,而是化学实验改革和发展的途径之一,是绿色化学思想在化学实验中的具体体现。

最后,实验操作规范化。学生在实验结束后,不能将实验废液、废物乱倒、乱扔,应倒入废液缸中或放到指定地点。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做到废物利用和药品的循环利用。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一方面既减少了有毒、有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符合绿色化学中经济性的原则;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理解,树立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的观念。

三、联系实际开展活动,大力推广绿色化学

结合课外活动,注重环境教育的基础性、实践性。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环境题材,我们要及时搜集与化学和环境有关的资料,运用到曰常教学中去,联系实际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带领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到一些工厂进行参观考察,进行专题讨论;利用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内容,举行环保活动,如“告别贺卡”“不使用修正液”、“废旧电池的回收”、“拒绝一次性碗筷”等活动;使用具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如绿色电冰箱、无磷洗衣粉、太阳能热水器等。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是课堂教育的很好补充。

总之,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人都需要树立绿色化学理念。绿色化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一种战略方针、指导思想、研究策略。绿色化学不能取代系统教学,但必须融合其中。化学教育应该把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知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指导工农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美化地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冷平

第8篇

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资源的消耗量日益加大,人口的数量仍在持续增加,人均可分配的各种资源也越来越少。目前摆在我们国家面前最大矛盾就是——是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还是限制人均资源的使用来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不再被破坏。我国的工业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的化学工业为其他各个行业持续不断地提品和服务。但是,我们在创造了快速的经济增长率和经济增长量的同时,整个大自然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也严重损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加剧了社会的各种矛盾。这种现状迫切要求我们改变生产模式,改变研究模式,在化学工业中引“绿色化学”的理念,将末端治理环境污染转为源头防范和治理。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EnvironmentallyBenignChemistry)、环境友好化学(EnvironmentallyFriendlyChemistry)、清洁化学(CleanChemistry),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品等的使用和产生。绿色化学的理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在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它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是更高层次的化学。我们从绿色化学的定义上就能够知道它是秉承着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而产生的。

绿色化学引导人们更加关注环境、关注公众问题。1996年美国设立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就是美国“绿色化学挑战计划”的内容,这个奖项旨在鼓励人们努力探索绿色化学,应用绿色化学的成果。日本的新阳光计划确定了绿色化学在这个国家的技术研究和开发。我们国家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仍在努力发展经济,只有1996年开过一次研讨会,主题是“工业生产中绿色化学与技术”,虽然只是一个研讨会,但是这表明我们国家已经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工业成果的研制和开发。一年之后,召开的香山会议则正是宣告我国开始了以“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科学的挑战——绿色化学”为主题的绿色化学研发工作。上述这些例子都是我们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努力研究并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中体现出来的良好借鉴。

二、绿色化学秉承的发展思路和模式

它在现有的科学技术前提下,努力应用各种无害无污染的原材料来替代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在应用各种原材料的过程中尽量实现节约和效率转化最大化、在污染物的排放尽量实现减少零排放化。

(一)高效是化学始终追求的目标

高效体现的思路是尽可能少地利用原材料,尽可能多地制造成品;尽可能少地排放污染物,尽可能多地提高转化率。国家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实际上是建立在假设每一个化学工业企业都按照高效生产的操作前提上的。

(二)回收和重复利用材料

回收体现的是降低节约资源的理念,重复利用体现的是降低成本的理念。两者都是资源节约型社会下改善企业经营成本的有效方法。对于自然环境难以净化或在短时期内难以净化的各种材料,应实现重复利用;而对于那些高污染的化学制成品比如电池应当尽量实现回收利用。在社会倡导回收利用材料是一种有效的绿色途径。

(三)通过回收实现的再生利用和对高成本高污染原材料的拒绝使用

在化学制成品的生产设计环节就应当考虑再生利用,高分子原材料在自然环境中的污染时最为明显的,只有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将其纳入回收的范畴,才能使废物变成宝物,将污染变为绿色。而拒绝使用的那部分高污染、无法替代和无法回收、重复利用和再生的高危材料应当尽量寻找替代品,拒绝使用之。

三、绿色化学教学的探索和应用

绿色化学教学和研究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上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各种教材和政策中都有体现。我们先从国外的一些学校的实验来看:美国的俄勒冈大学是美国绿色化学课程的先行者,该学校在1997年就将绿色化学的原理和实践引入到了化学教学课程中。通过各种绿色化学实验取代传统的实验在美国率先创造出了安全无污染的实验环境和研究环境;澳大利亚的莫纳什大学则在2000年成立绿色化学中心,这个大学成为了世界上研究和教育绿色化学的领导者。

国外的大学对绿色化学的探索和应用为我国的高校提供了经验,因此我国的高校在探索和应用绿色化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教学的渗透。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到社会研究和生产的过程中将成为我们国家化学工业的主要力量。在大学的教学内容中融入绿色化学的理念,是加强他们绿色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教学任务。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改革,要增加化学教材中有关绿色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各个国家在绿色化学领域中的先进成果。对于学生来说,多与老师加强绿色化学方面知识的探讨和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老师来说,要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绿色化学方面的知识关注程度。比如说,对于各种工业原料的附加产品的研究,既要对工业原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有害气体加以研究,又要对工业原料的制成品、附加产品和工业废料的环境危害程度进行研究和对比;再比如从同样一种工业原料提取各种有机物,使用蒸馏的方法还是其他方法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等等。

其次是要在教学中树立绿色环保节能意识。教师要起表率作用,首先树立这种意识。要多阅读各种相关的书籍、文章文献,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思维,要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时多强调化学物质的排放有害性,而不是只顾及化学物质的功能性和有效性。教育工作者要在课余时间关注绿色化学的教学和研究的各种动向和轨迹,努力在课堂中将这些动向和轨迹传授给学生。

然后要针对教材的固定性和信息资讯的变动性努力做教学内容的灵活补充。由于教材编写出来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是不会变动的,其中的教学内容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固定的,但是目前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速度将绿色化学定格在一个比较滞后的位置。所以,教学工作者应当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内容补充,使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能够在一个完整的链条上得到延续。特别是有机化学,许多有机物都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这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有机物多加强调,对这些有机物的减少排放上多借鉴生物科技,以微生物作为催化剂,成功合成所需要的化学制剂。

最后对学生而言,单一而枯燥的教材授课不能达到加强印象的效果,所以,化学实验绿色理念的融入必不可少。实验能够使学生加深印象,使教材中的各种概念更加形象化,巩固化学知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使学生将分析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强化。多做实验有利于学生强化实验的技能,同时对学生对待科学的严谨、认真、实际的态度融入意识中去。绿色化学是可以通过化学的实验教学有效实现的。无论是试剂、溶剂还是催化剂,在试验的过程中都应当首先尽量考虑使用无害的环保的物质,而各种溶剂和催化剂,在试验前的准备阶段要优先考虑各种替代品或者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特别是催化剂,要优先考虑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酶和产生化学反应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氢氧化合物。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合理使用剂量,尽可能地节约、尽可能地小剂量使用化学试剂,这对今后学生在化学工业领域工作时牢固树立节约意识是十分有用的。同时在实验的设计方面应该尽量实现试剂的完全化学反应,避免不完全燃烧和不完全反应等低效率的化学过程。目的是为了实现有害物质的低排放和零排放。

第9篇

关键词: BTEC(HND) 绿色教育意蕴 职业教育

绿色教育是有别于应试教育、升学教育、文凭教育,乃至精英教育的一种现代教育理念[1]。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认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绿色’教育。科学与人文同源共生,互通互动,相异互补,两者交融则生‘绿’。”[2]大学“绿色教育”在世界上已经引起重视,英国是世界上绿色教育开展较早的典型国家,其绿色教育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不仅在国家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已上升到学校发展指导思想的高度。英国的这种绿色教育的意蕴在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BTEC(HND)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和诠释。

所谓BTEC,最初是指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The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但现在已经成为英国爱德思国家职业学历与学术考试机构独有的、享誉国际的职业技术教育品牌。BTEC(HND)指的就是英国国家高等学历证书。BTEC(HND)被引进中国已近十年。尽管国内对其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然而,不可否认的是,BTEC(HND)的绿色教育意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本文立足于人文素养与科学知识相融的层面,探讨英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BTEC(HND)的绿色教育意蕴,它主要表征为:营造绿色庄园、提供绿色营养、培养绿色园丁、塑造绿色精灵、打造绿色园林[3]。

一、营造绿色庄园

英国的职业教育BTEC整个办学机制给人一种“绿色庄园”的空间想象,因为BTEC认为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思考已有的各种知识,发展理解力、判断力和独创精神;重视心智的发展在于知识的获取;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反对学生把知识看作无需证明就理所当然地加以接受的教条。所以,BTEC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其运作方式、课程编制、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设计、发展规划、管理机制、组织结构、评价体系等,无不渗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考核发证主管部门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开发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从事教学活动。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出和谐民主性,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绿色庄园”。这样的绿色环境使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舒展,为其健康长远的发展开发出更为广阔的“优质田野”。

二、提供绿色营养

学生就像是绿色的禾苗,他们的成长需要无污染的环境,需要丰富的营养[4]。BTEC为学生提供了绿色的专业课程、绿色的教学大纲、绿色的学习支持系统。

1.绿色的专业课程

BTEC课程具备四大特征,即统一标准课程、适用世界各国;国际认可学历、国际标准资格;本土教育、全球认证;高级教育、改变生活。从课程结构来说,BTEC的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部分。学生要在两年里完成规定的必修课程及一定量的选修课程。每一个专业都要求学生学习16门课程。从知识领域来说,BTEC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理解精神、道德、伦理、社会和文化层面的机遇,以及有意识地思考环境问题、健康和安全等。这些涉及领域广泛的课程机遇都恰如其分地镶嵌在课程单元里[5]。BTEC课程涉及专业范围广泛,与实际工作环境联系紧密,例如艺术设计、商业学习、医疗保健、计算机、工程学、餐饮服务、休闲体育、酒店旅游,以及科学等领域,其核心价值在于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通用技能。所有BTEC证书课程都是某个专题相关知识的综合,具有宽泛的覆盖面,学生在修完该门课程之后能够运用这些综合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且BTEC课程设置不断根据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和更新。

2.绿色的教学大纲

BTEC课程采用统一编发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在背景、内容、结构和功能上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首先,课程专家按照行业专家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把行业和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组织成课程,写出课程教学大纲。这种集中行业专家和课程专家的智慧编写出的教学文件既符合现场工作的要求,又符合教学规律,满足学生继续发展的需要。其次,在每一门BTEC课程教学大纲中,又专门列出了“联系”,指出本课程与哪些课程相关、为哪些课程提供基础、与哪些课程同步展开、巩固哪些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6]。最后,在教学大纲上占突出位置的内容是对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获得的成果的描述,以及获得这些成果的标准或证据,即证明学生已经获得了这些成果。对学生的考核评估也以是否获得“成果”为标准。大纲是教师和学生所必备的指导手册,教和学均目标明确,“心中有数”。

3.绿色的学习支持系统

BTEC课程教学非常重视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任务和责任,为此,从各方面为学生建立了绿色的学习支持系统:首先,为学生准备的BTEC学生手册中详细介绍所学专业、课程目标、学习内容、考核评估方法,学生的责任、权利,以及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其次,要求BTEC教学中心设立“学生咨询中心”,从课程选择、学习方法到日常生活、毕业出路等全方位为学生提供支持和服务。在英国各学校都设立“学习中心”或“技术中心”,配备大量图书资料、计算机、打印机、上网设施、音像设备等,还配有专业教师全天候指导学生。最后,按照BTEC教学计划,周课时大约在16学时左右,保证学生有大量可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学生利用这些时间读书学习、做社会调查、完成课业。

当今是全球化时代,BTEC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的制定、完善的学习支持系统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多种极其丰富的绿色营养。

三、培养绿色园丁

绿色禾苗的成长更需要绿色园丁的辛勤耕耘和培育。BTEC课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为全面和高水准的要求,在BTEC职业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身兼多种角色,是绿色庄园的建设者,绿色营养的供应师,绿色精灵的塑造者和培养者,绿色园林的营造者,绿色教育理念的践行者。当然,BTEC对教师高标准要求的同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知识能力的提高

由于BTEC只有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而没有指定的、现成的、统一的专用教材,因此授课教师必须花费一定精力、时间来寻找资料。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广博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及扎实的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必须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严格遵循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安排,依据教学目标,精心准备授课内容,设计好教学方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进行多方位的探索和创新,课前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带着思考进入课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这个过程不仅是教师准备教学的过程,更是教师不断提高、升华,向学习型教师靠近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性劳动的过程[7],其知识能力不断得以提高。

2.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BTEC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求课堂上三分之二的时间留给学生讨论、做案例、小组发言等。这就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把教学转变为导学,为学生有效安排和管理课堂时间的分配,组织课内外活动,指导学生的调查、实践和创新活动,作出评价并给以建设性的意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学习伙伴。教师除了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之外,还要深入研究学习方法,熟悉相关的信息渠道,并会娴熟运用相关的信息工具,这样才能胜任学习引导者的角色。

3.掌握科学的课业设计路径

BTEC教学大纲对学习成果和考核标准的描述非常严谨,任课教师不能对其随意删减、增加或改变。因此,教师一定要掌握科学的课业设计路径:第一,要通盘考虑该项课业设计是否涵盖全部教学目标,难易程度是否合适,课业容量是否恰当,等等。第二,要在课业设计上列出评定成绩的标准,以便学生清楚教师对每一种成绩的要求。第三,教师对每一份学生的课业都必须认真批改,对于好的方面要圈出来点评,有问题的地方更要详细说明。第四,课业完成后,教师要对每项能力给出单项的成绩,结合学生的通用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在课业的首页还要对学生课业的完成情况给出总体评价意见和评分等级。依照要求,教师每学期要为学生设计3-4个课业任务,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但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课业中学到很多东西,获得更多信息,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对BTEC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课业任务的设计、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学生考核方式的运作、课堂的操作和管理、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等等,充分说明“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身心、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和谐发展的促进者”[8]。BTEC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使教师的知识水平得到提高,专业素养进一步得到提高,的确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为绿色庄园培养了大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绿色园丁。

四、塑造绿色精灵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外界因素的合力来共同精雕细琢和塑造,BTEC主要是通过参与性教学,即绿色的教学目标、绿色的教学过程、绿色的考核评价、绿色的申诉流程,把学生塑造成“绿色精灵”。

1.绿色的教学目标

BTEC教学的重要特色是将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一起列入教学目标。这种通用能力主要包含管理和发展自我的能力、与人共事相处的能力、交流通讯的能力、完成任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运用设备和软件的能力、创新和设计的能力。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日益加快,新的产品、服务、技术、工作岗位不断涌现,劳动者需要具备这些通用能力来应付如此快速的变化。通用能力是一种可迁移的能力,是继续学习的基础,能使面临就业、晋升、转岗等多样性选择的人们具有更强的竞争力。BTEC课程明确界定通用能力的内涵,把发展通用能力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并对学生通用能力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估。

2.绿色的教学过程

BTEC课程教学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通过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置于中心地位,并致力于给学生提供主体地位的空间,使得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BTEC教学强调学习要与将来所从事的工作相关联,即面向应用、面向社会、面向实践,培养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因此,BTEC强调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获得实践技能并学会运用这些技能,而且要发展自己的通用能力。为了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获得最新的知识,BTEC课堂地点及教学形式都会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调整,课程教学的展开不囿于校园区域内,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社会调查和工作实践是BTEC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手段,以便检查学生是否达到规定的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要求。

3.绿色的考核评价

BTEC课程教学评价目的是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最突出的就是对课业的评价。这种“任务式课业”十分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尤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对于课业的完成,不仅要求学生能较好地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而且需要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实际进行调研,收集相关信息,进行精加工,拿出自己独到的设计方案,真实地反映出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分析水平。课业完成后,教师则根据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成果的水平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既要对学生的每项能力给出单项的成绩,又要全面评估学生具备了什么专业能力,同时评估通用能力的发展水平。一门课程要进行2-3次连续型的评估,不以一次考核“定终身”。通过每次评估后的反馈,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就能对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水平作出较准确的评价。由于BTEC对学生考核评价呈现出评价内容的整体性、评价标准的实践性、评价方式的过程性、评价结果的开放性等特征,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透明、公平、公正、客观的一种绿色评价体系。

4.绿色的申诉流程

BTEC课程教学赋予并保证学生的申诉权利,要求各教学中心设置完善的申诉流程。BTEC明确规定,学生如果对课程或教师的教学或者学校的教学服务不满意,或者是对考核评估结果有异议,允许在掌握充分证据的前提下,进行正常的逐级申诉,教师、学校和BTEC地区经理应把接受申诉当作工作的一部分,以鼓励的积极态度倾听学生的意见,并做好充分的解释和说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明确答复。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相长,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在这样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环境里,学生没有顾虑,能够健康地完善和发展自己。

五、打造绿色园林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正当的竞争意识是学生良好素质和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和源泉。“独木不成林”。BTEC通过培养绿色的团队精神,建立绿色的质量监控体系和创设绿色的发展通道来打造绿色园林。

1.绿色的团队精神

课堂教学采取团队合作互补的学习方式,是BTEC课程教学又一突出特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学习精神,因此课堂教学往往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力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提出若干问题或项目课题,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甚至深入实际调研,鼓励学生在研讨问题时标新立异,通过这种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既取长补短,又培养团队精神,从而共同进步。

2.绿色的质量监控

BTEC的质量监控体系包括教学质量评估、BTEC教学中心内审和独立于中心和爱德思的第三方行业专家进行的外审三个部分。学生是教学活动和教学成果的载体,也是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的主要来源。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又是教学质量的评估者。教学质量评估是由授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过程、任务式课业和通用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教师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完成的课业和通用能力等给出具体成绩和评语,并写出较为详细的评价依据和评价要点;在BTEC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内部审核制度的建立是非常关键的,直接关系到外审的结果。BTEC教学中心依据BTEC课程教学的质量控制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核体系,包括制订内审工作计划,为教师开展BTEC课程教学提供相应指导,检查BTEC教学小组工作,审查教师课业样本,检查教师教学活动开展,收集学生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意见,撰写内审工作报告,等等;外审体系由独立于中心和爱德思的第三方行业专家进行,每年两次亲临中心,主要检查BTEC中心整体运行情况,并积极与中心和爱德思进行沟通。这种体系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定期与学生沟通,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三重监控体系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严谨的记录考评管理体系。这种内外结合的方式自始至终监控整个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都有很强的约束力,确保BTEC课程教学质量,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塑造绿色精灵保驾护航。

在职业技术教育备受重视的全球化时代,英国BTEC(HND)蕴涵的绿色教育值得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借鉴和思考。期待着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出现一座座绿色庄园:塑造的绿色精灵充满生命活力,勇于担当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打造的绿色园林充满勃勃生机,共同描绘祖国美好的未来;培养的绿色园丁充满智慧挑战,精心培养出又好又多的具有绿色素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提供的绿色营养充满健康气息,完全胜任学生成长的“加速器”。

参考文献:

[1]蒋寿建.高职院校实践绿色教育理念解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6):9-11.

[2]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教育研究,2002,(11):18-24.

[3]陈立红.绿色教育:承载心灵的生长[J].人民教育,2006,(9):9-11.

[4][8]丁国君.绿色教育勃勃生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6,(4):62-63.

[5]B014393-Guidance and units-Edexcel Level 4 BTEC Higher Nationals Business-Issue2-September,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