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3:42
导语:在全县工作汇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我局对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列入重要工作议程,主要领导亲自协调有关事项,专门指派一名副局长分管该项工作,并安排2名工作人员长期具体负责,落实工作责任。
二是健全工作方案,确保有序供应。在对全县土坯房改造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预计全县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共需水泥13.58万吨,通过招标,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万年青公司签订了供货框架协议,确定万年青贡江牌(系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P.C32.5袋装水泥为供应产品,限定供货期限为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供货价格:实行统一最高限价260元/吨,为农户到厂家提供的出厂价(含上车费),运输费用由农户自行解决,24小时开票装车。并实行票据管理,由各乡(镇)派人到县危改办领取“2012年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水泥专用票据”(5吨、1吨),票据实行实名制发放到农户,并加盖乡镇政府公章,农户凭票和身份证到供应点提货,现金付款。各乡(镇)对每一户发放票据的农户信息进行登记,建立台账,宣传到户,确保水泥建材有序供应。
三是督促扩大产能,确保足量供应。作为唯一指定供应商,县万年青水泥公司是一家今年初刚投产的新建企业,部分配套设施尚未全面完善,一期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目前每天生产量为1000吨左右。为此,我局协同县工业小区管委会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加快推进万年青水泥项目建设,督促完善生产线和辅助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确保水泥保质足量供应,并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做好产品宣传工作。
四是严格监督管理,确保质优价廉。我局工作人员经常深入万年青公司生产现场进行察看,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并协调会同质监、建设、工商、环保、物价等部门采取日常监测、专项检查等方式,加强水泥质量、供应发放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抵制囤积居奇、提高物价等行为,确保产品质量和执行最高限价。
今天上午,县四套班子、县直相关部门领导专门到教育部门进行调研,了解教育近期发展的情况,同时,通过这个调研了解教育部门、各个学校有哪些需求,以便于县委、县政府今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把我县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这项调研活动坚持了好几年,每次调研对教育的发展、面临的形势都作了认真分析和估价,对存在的问题都逐一进行了解、解决,每一次调研的结果都会大大促进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刚才听到教育局和相关学校的座谈汇报,对教育总体形势进行了分析,存在的问题提的也实事求是,方县长代表县委、县政府从五个方面一一作了解答,对有些问题作了全面阐述,我完全赞成。我再补充强调三点:
一、充分认识教育在我县跨越式发展当中的战略地位。教育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事业,对县一级来说既是责任,是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责,又是发展的重要方面。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对县发展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并不突出,但是要看到教育对宏观发展,对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的意义。教育的投入,收获可能不是直接,但要看到培养的人才从宏观上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对县里的直接意义也非常明显。农村的一个孩子考上大学可以影响一家人,可以使一家人摆脱过去的状况,这比任何形式对农村的扶贫支持都直接,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可以改变一个家庭命运。对一个县,教育直接意义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一个地区发展繁荣的一个标志。芜湖县这几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包括教育始终和各项事业同步,我们的教育同样走在全省前列,为全县的发展争得了荣誉。更重要的是,由于我们的教育发展使得我们社会环境得以改善,我们之所以拥有天时地利,关键在于人和,优质的教育就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最大的民生工程是教育,把教育事业办好了,是造福全县人民的民生工程。物质条件可以简陋一些,生活条件可以艰苦一些,但是我们就是要体现人民受教育特别是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是充分的,是均等的,这样,这个社会才能真正和谐。因此,要进一步推动全县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就必须始终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凝聚全县人民力量,有效地推动全县跨越式发展。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把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位置,没有这样的决心,就难以理解县委、县政府这么多年来持之以恒地关注教育,紧盯教育每个进程。尽管这个过程是在争论当中推进的,但县委、县政府始终不懈地把教育作为推进全县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部分。所以,我们今天在座的同志,特别是有关部门的同志要站在战略的高度,真正把教育作为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来考虑问题,来解决问题。推进全县跨越式发展,首先要推进教育跨越式发展。
二、要用改革和创新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我们在认识上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同时,要用跨越式发展的手段推进教育事业发展。讲到底,就是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能用常规办法解决特殊时期的问题,教学有自身的规律,但有很多与社会规律、经济规律相一致的地方,刚才大家总结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还是物质上的,这就是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一中的发展就抓住了机遇。我们要始终不停地创造性地工作,充分利用空间和张力,同时,我们解决问题不能一蹴而就,要一步一步务实地解决问题。
三、实现教育优先发展,要求全县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要成为全县精神灵魂和脊梁。广大教职员工要成为全县发展的积极推动力量,成为全县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要积极支持全县经济发展,要关注全县的改革与发展,而不是做旁观者、说三道四者,或者牢骚满腹者,要成为文化建设急先锋。教育战线要大力倡导国策县情教育,使广大教职员工成为良好县域发展环境的维护者、鼓劲者。我们要鼓励教师队伍中的优秀同志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走上行政领导岗位,为全县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加强管理。县有关部门凡涉及到教育方面的事情,能快办尽快办,加快节奏,解决到位。
一、主要工作情况
1-9月份,全县累计争取到位资金74887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2.4%,比去年同期多争取20688万元,同比增长38.2%。20个重点责任单位中完成了全年任务80%以上有10个单位:人保局、水利局、卫生局、农粮局、交通局、房管局、扶贫和移民办、发改委、城建局、供电公司。非重点责任单位中矿管局争取到位资金1亿元。
二、主要工作方法
1、把握政策机遇,提高项目申报准确性。
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的学习分析,及时捕捉掌握国家最新的扶持政策和投资动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战略机遇,并针对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更倾向于农村民生工程、水利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情况,我县采取了紧盯国家投资大盘子,瞄准目标,积极应对,有针对性地申报了“保障性住房项目、薄弱学校建设项目、小农水重点县、校舍安全改造项目、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等,并且进一步提高了项目申报的成功率。
2、围绕县情实际,提高项目申报针对性。
根据我县的县情实际的现有的产业发展优势,充分把握好中央重视水利建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政策机遇,在深入挖潜,资源整合,延伸产业链条上做文章,争取变弱项为强项,突出抓好重大民生项目申报工作,同时抓好农业和工业方面的争资工作。我县在没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县水利局通过多方努力,仍成功争取到了县城城东区防洪工程(1206万元)、小农水重点县(2300万元)、南桥镇南桥村供水工程(1045万元)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项目。
3、做好前期工作,夯实项目申报基础。
根据掌握的国家政策导向,结合我县实际,科学谋划、包装、储备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并扎实准备项目申报资料,做到资料翔实,数据准确,论证充分。认真做好项目的筛选、论证,确定重点,选准申报渠道,做到了有的放矢。今年成功申报的重大项目有“寻乌县石排废弃稀土矿山治理示范工程”“小农水重点县”等。在《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后,我县发改委等部门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调度下,加强了与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的沟通汇报,我县的“产业集聚区建设项目、寻乌县调查纪念园、寻乌县引太入文项目、太湖水库建设项目、蜜桔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青龙岩生态温泉景区建设项目”等项目有望列入了国家即将出台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专项规划》,并按照项目申报程序要求准备聘请专业机构做好项目可研、规划等项目申报资料,为我县今后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奠定了基础。
4、部门密切配合,提升项目申报合力。
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涉及的部门较多,面比较广。为此,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全力支持项目和资金争取工作,亲自挂帅带领各部门单位领导,专门到国家、省、市相关部门进行汇报争取我县急需的重点项目。县里领导还利用开会办事等各种时机跑部进厅,积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充分挖掘并发挥各种优势,争取项目和落实项目资金。同时,县直部门之间紧密协作,“千方百计”争取第一时间获取国家、省项目方面的信息,在跑部进厅过程中,由发改委做好对上级发改部门联络沟通,各职能部门同时紧密联系对口的上级部门,使省、市发改委与相关部门研究确定项目时,意见统一,提升了申报项目的合力。
三、存在问题
1、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是争取中央资金项目的前提和关键。有些单位和部门缺乏对行业和产业的前期规划编制重要性的认识,舍不得投入编制项目规划,影响了项目和资金争取工作。
2、与上级部门联系不够。少部分单位出于对自身工作经费顾虑,与上级主管部门缺乏沟通联系,不愿主动出击,而是被动应付,缺乏敏感性,未能及时捕捉项目和资金信息,导致工作滞后,甚至错失机遇。
3、项目管理有待加强。部分单位重项目资金争取,轻项目管理,项目资金到位后不按国家规定的国债项目建设管理程序进行。有的项目投资计划已下达一、二年时间,上级部门多次催促,但至今仍未开工建设,对今后项目争取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增强规划意识,抓好项目储备。
根据国家、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战略重点,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苏区县扶持导向,抓好项目策划论证工作,筛选储备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开发一批关系全县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辐射面广、有带动辐射效应的产业化项目,提前作好前期工作,为争取国家投资奠定基础。同时,及时捕捉投资信息,有选择、有重点地上报如“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农村公路升级改造项目、引太入文、太湖水库、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项目、国家绿色能源试点县、县城供水管网改扩建项目、特殊困难对象中孤老病残优抚对象的集中供养设施项目、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专项补助、东江源生态补偿试点”等一批重大项目,争取上级更多的支持。
2、加强责任意识,抓好项目跟踪。
进一步加强与省、市各对口部门的联系衔接,千方百计疏通各种渠道和关系,与部门紧密配合,力争超额完成全年争资争项任务。所有向上申报的项目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实行跟踪问效。各部门加强横向协作,认真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对上级有意向安排的项目,相关责任单位加强跟踪联系,确保争取到位。
20__年以来,盐山县住建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控制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确保了全县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现将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省、市、县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全县工作要点,我局提出了“安全生产,重在预防”的总体思路。按照这一思路,积极开展了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一)增强安全生产意识,严格落实责任制我局多次组织召开由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主管负责人参加的建筑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强调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各单位的安全生产意识。年初建设局与各施工企业签订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细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任务和措施,强化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主体的作用,严格执行追究责任制度,使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项目经理真正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通过以上措施,在盐山县建筑行业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二)加强安全生产学习,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建筑行业是事故多发行业,因此安全生产是建筑业的重中之重,抓好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加大文明施工的管理力度一直是住建局工作的重要环节。鉴于盐山县施工企业队伍素质普遍较低、各岗位人员上岗前缺少安全培训的情况我局抓住沧州市组织“三类人员”和现场监理人员安全培训的机会,统一组织各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和现场监理人员赴沧州市参加培训,加强了管理岗位人员、现场技术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了业务水平,做到了施工管理人员和现场监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作业。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实效我局全面督促指导建筑施工企业,进一步加强对脚手架、深基坑、建筑起重机械、高大模板等危险性较大工程的隐患排查工作。在监督检查过程中,重点对塔机安拆验收记录和检测结果、施工用电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是否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是否文明施工等情况进行检查。在春季复工期和五一期间开展了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纠正违章操作60余起,排除安全隐患50余起,有效遏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使施工企业树立了“安全就是进度,安全就是信誉,安全才是企业稳步发展”的根本宗旨。上半年,在建项目20余个,单体工程100余个,施工面积100余万平米,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人员死亡事故,我县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继续保持了稳定态势。
(四)严格安全备案审查,开展安全生产交底我局严格要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与文明措施费”制度。对于无法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安全措施不到位、安全资金不到位等问题的工地,一律不准开工,严格审批,把好审批程序关。工程开工前组织相关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的书面交底,并按规定要求各方签订承诺书,从而增强了各责任主体单位的安全责任意识。
二、建设领域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工作进展情况
现有城区在建项目20余个,施工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按照县安委会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我局认真组织实施建设领域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工作。制定了《建筑施工“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方案》,要求通过“打非治违”工作的开展,进一步规范我县的建筑市场活动,有力遏制建设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使安全生产处于可控状态。
(一)成立机构,强化责任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建筑施工“打非治违”领导小组,并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了工作部署。按照建设领域专项整治的内容,进行了职责分工,明确了专项行动的岗位职责,分为“规划执法检查、建筑市场执法、安全生产监督”三大项,实行责任到人。
(二)做好宣传、自查、检查“三同时”针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不确定的隐患因素大而多的特点,领导小组带着宣传资料和专项行动文件深入到工程项目部,组织各参建责任主体的相关责任人员学习“打非治违”方案,进行专项行动的宣传发动工作。要求各施工企业根据工程的进展和现场情况,自我剖析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逐一清排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认真理清安全保证体系,要求项目部每周一次自查,企业每月一次联查。
(三)加大执法力度,打击非法违规行为注重源头管理,构建施工现场和建筑市场的联动机制,做到全局上下闭合管理,共同排查反面典型,依法打击非法违规的单位和个人。
(四)开展文明工地评比活动,促进安全生产在安全生产“打非治违”期间,我局将开展争创文明工地活动,树立先进工地典型,带动我县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水平全面提升。
三、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安全监
督与管理过程中,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三级教育落实不到位,管理层的安全生产意识较弱,农民工的安全防范、自我保护意识依然较差。
二是个别项目经理、总监不能正常在岗履责,安全员、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存在“人、证分离”现象。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安全检查多数流于形式,应付检查,隐患排查不及时,整改不彻底。三是有些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方面存在不到位现象。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或工程,我局将依法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对发生事故的,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要求,严格事故责任追究。
(二)推动安全生产系统管理工程大力推动安全生产的系统管理,从资质审查、招投标、施工许可、现场监管等多个环节,从规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等多个主体,综合监管、全面把关、共担责任。
(三)加强安全生产的学习及培训工作,提高安全生产能力举办安全生产培训班,对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安全月期间将组织安全宣传车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建筑安全内容的宣传,营造全社会都来关注安全、重视安全的氛围。
在2月10日的讲话中,指出,2003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但在经济加快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特别是投资规模偏大,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能源、交通和部分原材料供求关系紧张。货币信贷增长过快,贷款结构不合理。因此,在2004年要有效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加强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正确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说,全面提高我国金融业素质和竞争力,必须加快金融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深化国有银行改革,重点做好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试点工作,其他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也要深化改革;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逐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要深化保险体制改革;要认真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扩大银行、证券、保险业的对外开放。
周小川:公布调控目标
在2月10日的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周小川行长公布了2004年货币政策的预期调控目标,即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分别增长17%左右;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6万亿元左右。
周小川行长首次提出要尽快建立我国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加强对跨市场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分析。探索建立有关部门间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制定防范金融危机的应急处置预案,实现金融调控与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
刘明康:完善公司治理和风险内控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银监会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化银行业改革,完善监管体制,把完善公司治理和健全风险内控作为坚持不懈的目标任务,切实提高银行业整体风险控制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做好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试点工作,以及农信社的改革工作。
尚福林:评点《若干意见》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中,高度评价了国务院日前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在2004年继续加强市场基础建设,不断强化监管工作,严格规范市场主体运作行为,切实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积极稳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保护好投资者合法权益,全面提高市场效率,积极营造富有竞争力的投资和融资环境,为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全覆盖首先要做到制度全覆盖,让每个人都享有参加社会保险的机会。
制度全覆盖,意味着全体国民都拥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不分城乡、不分地域、不分性别、不分工作与否、不分从事何种工作,所有居民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各种“制度组合”中对号入座,参加社会保险,获得基本保障,避免百姓想参保却找不到适合其情况的保障制度。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城乡居民低保是最主要的三项。目前,基本医疗,包括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已全面建立并覆盖13亿人;城乡居民低保覆盖了所有省区市,实现了应保尽保。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探索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而全面推开、不断完善。2009年,新农保试点启动,部分地区的农村居民开始享受国家普惠式的养老保险。2011年,城居保试点启动,试点地区的非就业居民开始享有养老保障。目前,新农保、城居保已经扩展至全国,这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制度建立起来,养老保障实现制度上的全覆盖。
全覆盖更重要的是实现全民群体的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
制度全覆盖初步实现。而老百姓理解的“全覆盖”,则是该参保的都参保,人人拥有社会保障。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险覆盖面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健全的社会保障,但仍有相当比例的人游离在制度之外。例如:灵活就业人员、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农民工、缴费困难群体等。如何实现社会群体参保全覆盖,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险登记管理工作是全覆盖的基础
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险登记管理,建立统一的全民参保登记信息数据库,逐步形成每个人唯一的社保标示,是实现社会保险从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过度的重要基础。
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逐级抓落实,通过对公安、社保、民政数据库的比对,筛除已参保、死亡、转出人员后,按区市、街道、社区进行分解,确定入户调查登记对象逐一入户进行参保登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参保登记工作意义、范围、方法步骤等的宣传,通过工作信息、召开相关会议、开展专题宣传、印发宣传手册、悬挂宣传横幅、深入基层宣讲等措施,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提高民众对参保登记的认识。基层社区社保经办人员在入户调查登记时,要积极宣传社保政策,鼓励被调查登记人积极参保缴费。要做到查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确保登记数据的完整、准确,并将收集到的信息核实后录入信息数据库。经办机构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和相关配套措施,确保参保登记工作稳步推进。各级人社部门要搞好分工,统筹协调安排,精心组织实施,按照“全民参保登记,全员共同参与”的要求,充分调动人社系统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抓好落实。要对基层登记参保工作进行督导考核,及时通报工作推进情况,确保此项工作稳步实施,扎实推进,按规定时限完成。
二、降低社会保险的门槛是全覆盖的前提
当前,存在着社会保险覆盖率过低的问题。缴费制是社会保险制度的显著特点,它实行权利与义务相关的原则,只有尽到了缴纳保险费的义务,才能享受收入补偿的权利。但是,在我国由于保险费征缴额度相对较高,许多劳动力在职时,由于害怕失去工作或担心现金收入减少,没有及时缴纳保险费,导致失业或年老后失去生活保障,这种现象在私有小企业、流动农民工甚至低收入的自由业者中较为常见。因此,适当降低社会保险缴费额度,让尽可能多的人缴得起费,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基本前提。今年4月13日的国务院会议上,决定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已经拉开了地方下调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的序幕。中央的这一举措既是为企业“降成本”采取的实质性举措,也是降低参保人员缴费负担,提高社会保险覆盖率的重要措施。
三、切实解决缴费困难弱势群体参保问题是全覆盖的重要举措
一是通过转移支付,直接增加财政投入或社保支出,给予适当补助。有些地区居民养老保险对重度残疾人由当地政府每年代缴15年,每年500元标准的保险费;利用国家扶贫政策,对确实无力缴纳养老保险的贫困人群,由当地政府动用扶贫专项资金,解决最低档次的投保金都是较好的措施。
二是在制度设立上予以倾斜。例如,对重度残疾人、低保人群在居民养老保险中设定最低投保100元的缴费档次;对重度残疾人可提前办理退休;降低贫困人群医疗保险起付线标准,提高贫困人群医疗保险报销额度和报销比例等政策。
三是加大执法维权力度,给予法制的保障。采取措施解决外地农民工的参保问题,通过加强劳动监察执法,打击违法用工行为,提高企业参保自觉性;通过与建设管理、安全监督等部门的联合办公,纳入安全生产考核等措施,促使建筑用工单位及时对外地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
另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加快统筹城乡的步伐,完善各种不同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转移办法,妥善解决跨地区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等重大问题;现在,随着多种所有制格局和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灵活就业群体的数量和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劳动关系、就业岗位、工作时间、工资收入都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社会保险全覆盖,也意味着要保证参保人终生准确记录其权益和相关待遇的结算、支付。这就要加快改进社会保障管理手段、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抓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两年来,我县教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各相关部门及全县教育战线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经费保障有力。全面免
(三)素质教育稳步推进。两基”工作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9.1%,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小学和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分别为0和0.4%。严格实行了“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就学管理制度,均衡生源配置。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平台,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内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把更新教育理念、转换教学模式作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制定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建立健全学生成长档案。在学业考试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有所提高,县三中代表队在全省和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五)其他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规范办学行为力度不断加大,先后下发了《铜陵县教育系统加强师德建设“九不准”》等一系列文件,加大了教育处罚力度。进一步完善了招生工作管理体制,继续推广“五个开放”的中职招生政策,鼓励中职学校跨区招生和联合办学、合作办学。据不完全统计,2008、2009连续两年,我县高中入学率增长2.2%,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中职扩招任务圆满完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保持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县职成教中心的北大青鸟、智通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已成为我县职教品牌专业,并带动了毕业生就业率的稳步提升,近几年均保持在98%。“留守儿童关爱工程”顺利实施。外来投资兴业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享受同等待遇。农村中小学生交通安全试点工作成功实施并逐步推广。
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上。三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不愿承担学校分配的工作,不愿承担研究课公开课,不参加
教研教改活动。课前不备课,课后不思考,下课铃响就走人的教师还不在少数,工作时间参与赌博、私自兼课及有偿家教现象屡禁不止。对此,学生家长有怨言,教育主管部门有规定,但这些老师仍坚持在课外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并且乐此不疲。四是职业教育总量小,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远远不能适应发展需求,与先进地区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五是优质生源流失。由于我县与市较近,因我县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与市区有较大差距,从初中乃至小学起就有相当一部分优质生源流向市区学校。六是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够深入,竞争、激励、约束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农村中心学校管理模式有待完善,校际之间存在权责不清问题。与此同时,也还存在投入不足、农村学校教育装备落后、教师老年化结构加剧等问题。这些已经引起全县上下的高度关注,我们必须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奋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教育工作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均衡教育,打造教育强县”的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加强教育管理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具体目标是: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全县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职业道德和教学能力明显提升,涌现出一批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教育工作机制更趋完善,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新格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达到全市平均水平,高中教育达到全省中上等水平,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教育管理,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没有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就得不到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也不会满意。因此,要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加强教育管理,力争教育质量每年都能上一个新台阶。
加强学校管理。要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管理职能。县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督查,县教研室要定期不定期深入学校、深入课堂,通过组织听课、查看资料、调查访谈等形式全面视查学校和教师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及时加强引导和指导。学校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更要加强学校内部教学常规管理,建立健全听课、学习、教研、检查等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认真加以落实。要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特别是校长队伍建设,从一定意义来说,对学校,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对教师,有一个好校长就有许多好老师;对学生,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批好学生。要建立对学校校长行之有效的管理、评价、奖惩和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奖惩制度,定期进行业务考核,以工作实绩为主,从办学思想、队伍建设、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等方面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校长的工作能力、水平、实绩和工作作风,并根据评价结果实施“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动态管理机制。
提升教科研水平。进一步完善县-乡-校三级教科研网络,将教科研工作作为学校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教科研质量问责制度。县教研室要发挥龙头作用,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学校开展教科研活动,并广泛组织开展校际教研和联片教研活动。要深入开展教研员上示范课、研究课,教师上合格课、优质课话动,积极开展竞教、观摩、课件展评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学校要注重教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新课程、新技术,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着重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教师争相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活力。要积极与市对接,加强与市级科研交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在学前教育上,重在规范与引导,按幼儿园设置标准加强动态管理,制止和取缔非法办园现象,创造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继续强化政府行为,加快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在义务教育阶段,着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高中阶段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取得突破。在职业教育方面,以职成教搬迁重建为契机,坚持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模式,面向市场,面向农村,增强教育和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力争办出特色、办出品牌。
规范办学行为。各中小学校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今后,凡未经县教体局批准,严禁学校利用假期、双休日或休息时间组织学生集体补课,严禁学校指使、默许、授意、纵容班主任、科任教师在校内收费办班补课,严禁学校将校舍和场地出租、出借给校外人员开展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有偿补习活动。同时,要严禁教师借举办各类兴趣班、辅导班等名义在校内收费补课,严禁教师以家属名义从事有偿家教、违规办班补课活动,严禁教师未经批准接受校外教育教学聘请,私自到民办学校、各类短训班、有关教育机构及社会团体组织中兼职兼课,参与有偿教育教学活动,使广大教师主要精力用在本校的教育教学上。
第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师德师风优化结构,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敬业精神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没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教育质量就很难提高。要全面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全面提高师德素养,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要通过开展“园丁杯”和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树立师德楷模,发挥榜样作用,努力营造以德从教、以德治学、以德育人的良好氛围。今天会上印发了《铜陵县关于加强教师师德
师风建设的若干规定》,目的是通过常态化管理,不断规范教师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要建立教师师德师风档案,加大师德考核力度。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在绩效考核、年度考核、晋职、晋级、评先选优过程中,实行“一票否决”,并将考核结果同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同时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争做人民满意的良师。
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县教育主管部门要全面实施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加强新任教师岗前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主任培训,帮助教师开拓视野,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要创造条件,为农村地区教师提供更多培训提高的机会,真正从内涵发展上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县教体局要有计划每年地从在编教师中选派一批青年教师通过再教育或脱产培训等方式进行转岗培训,培养一专多能教师,解决英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加大教师交流力度。县教育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地开展“城镇支援农村,近城支援边远,强校支援弱校”工作。逐步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超编学校教师到编制过紧的学校支教的机制,建立县域内“教坛新星”和“教学能手”巡回授课、同一区域内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和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县级以上教学能手、教坛新星、特级教师、教研员每年必须到农村学校教授一定数量的示范课。通过互相交流、帮扶,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教师年龄老化和结构性缺编问题。继续落实农村学校男满56周岁、女满51周岁初级职称教师退出教学岗位计划,分流消化中小学年龄偏大和不宜从教人员。要加强编制管理,认真清理被占用的教师编制,对各类在编不在岗教师要限期到岗,对不能按期到岗的教师根据政策规定予以辞退。县人事编制部门每年要按照教师自然减员数和紧缺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核定选招人数,通过公开选招一批新教师充实师资力量,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第三,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活力。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县教育主管部门每年要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一次考评,对考评成绩优秀单位给与表彰奖励。各学校也要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年度教育质量考核考评工作,对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公开表彰奖励,对教学质量考核连续三年处于末位的教师实行待岗处理。待岗期间,停发绩效工资30%部分。进一步完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星和教学能手评比工作,明确上述人员的职责和待遇,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达到真正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完善中心学校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和深化义务教育“以县为主”体制改革方案,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理顺中心学校人权、财权、事权的关系。针对中心学校校长和初中、小学校长权责不对称问题,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模式,理顺中心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并逐步建立健全系统各个层次、各个岗位目标管理制度。同时落实校长的中层干部任免、教师聘任、教职工奖惩各项权力,并根据任职年限和工作实绩,定期予以交流,真正使校长有责、有权、有干劲,努力形成调动最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运行机制。
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按照“绩效优先、按劳分配、优劳优酬”的原则,把教职工工资待遇与岗位职责、工作数量和工作绩效挂钩,出台具体的岗位管理办法和绩效工资实施意见,把绩效工资与岗位、成绩、贡献挂钩,彻底打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体制,真正改出活力,改出干劲,形成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的工资分配新机制。
第四,加强软硬件建设,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在高度关注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我们要继续加快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不断缩小城乡差别;高度关注学校安全、维稳等工作,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不断改善教育装备水平。县财政从今年起,连续5年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改善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城镇中小学、农村初中理化生、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技术等教学仪器达到ⅰ类标准,中小学生均图书不低于25册和20册,生均计算机比例达到12:1,并分批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师生桌椅进行更新,从而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办学差距,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教育安全容不得半点疏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作为自已的重要职责,对校园内外饮食经营摊点,要制定切实可行方案加强治理,努力构建长效机制,确保学生饮食安全;加强校车管理,在总结钟鸣镇校车统一接送学生试点的基础上,创造条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提高学生交通安全程度。这里特别提出的是,当前的n1h1流感防控工作,给学校的正常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希望各相关要积极给予支持和帮助,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广大学生的防控工作,为广大教师的学生提供安全的教学环境。此外,对于县职成教中心搬迁、茶林中学搬迁以及五松地区学校优化配置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县教体局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稳定教职工队
伍。
三、加强领导,强化保障,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做好教育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当前我县教育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保障投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教育齐抓共管新机制。为切实提升全县教育质量,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铜陵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主要领导任第一组长,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组织、宣传、教体、人事、财政、发展改革、建设、房产、安监、公安、卫生、食品药品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切实加强对全县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教体局要切实发挥主管和主导作用,制订教育发展规划,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类学校的管理和指导,不断提高全县整体办学水平。其他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努力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
二是落实乡镇政府责任。自从“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先后从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物力、人力保障,但乡镇对支持教育发展的职能并不能因此而削弱。各乡镇要结合属地原则,切实加强对本辖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各乡镇要成立教育管理委员会,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分管领导为常务副主任,乡镇中心学校校长为副主任,相关部门为成员,切实强化对辖区内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担负起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发展幼儿教育、保障学校安全、加强学校周边综合治理、稳定教师队伍、改善办学条件等工作责任。各学校要主动争取乡镇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县委、县政府每年对乡镇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进行督导考核,并把督导结果作为乡镇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林改开始后,我县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当作农村工作头等大事来抓,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方配合,齐抓共管。先后召开了4次全县林改工作会议,制定并下发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程序》、《林权制度改革操作流程》、《检查验收方案》等林改工作文件,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首先,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全县林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县林改办,负责日常工作,并从县级部门抽调30名同志组成林改指导组,分赴全县20个乡镇指导林改工作。其次,各乡村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组建乡镇林改小组20个,村级林改组织194个,设立专门办公地点,开展林改工作。第三,及时拨付40万元林改经费。并给20个乡镇按任务量的大小分别拨付3000-5000元经费,共拨付8万元。同时在县级财政相对困难的情况下,投入了20多万元的工作经费,保证了林改工作顺利开展。由于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措施得力,为全县林改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全县上下建立了协调一致、整体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构筑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形成了任务明确、责任分明、奖惩到位的工作体系。
二是发动群众,夯实基础。全县林改工作动员会后,我们及时在县电视台开办林改宣传栏,组装宣传车,召开林改动员会、村民大会,充分利用板报、标语、简报、公开信等形式,加强宣传,广泛发动。8-9月13次举办林改领导小组成员和全体林改工作人员参加的业务培训,以会代训,现场指导培训,共培训人员1500多人次。各乡镇也召开了乡村林改工作动员培训会,学习林改政策,掌握林改程序,明确林改任务。乡村培训人员达7000多人次。通过宣传培训,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林改的大气候、大环境,切身感受到县委、县政府抓林改工作的决心和力度,看到了林改的美好前景,领会政策,消除疑虑,进而关心林改、理解林改、支持并参与林改。
三是规范操作,严把关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点和核心是林地和林木权属的确定。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严把“五关”即:政策法规关、方案制定关、外业调查关、质量督查关和确权发证关,认真开展确权工作。特别是在外业测绘、勘界确权时,坚持做到“四统一”、“四相符”、“五到户”即:记载的地块、地类、面积和四至界线“四统一”;实际面积、承包合同、林权证面积和确权卡面积“四相符”;承包面积、承包位置、承包合同、确权卡面积和林地林木标注“五到户”,林地林木的产权落实到农户,归属清楚、产权明晰,不遗留任何问题,为林权证发放、林地林木流转提供可靠依据,保证了林改工作稳步推进。
四是认真调处,全力化解。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县林改过程中先后有21起林权纠纷发生,矛盾分散,调处难度较大,一度影响林改工作进度和社会稳定。为了及时协调处理好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主要方法有:一是实行分级化解。组与组之间的权属纠纷由村级调处,村与村之间的纠纷由乡镇调处,乡镇之间的纠纷由双方协商觖决,少数协商不成的由县政府组织调处。二是实行分类化解。对于插花山地,主要采取相互协商、自愿调换,租赁经营、合理划分收益等方式予以解决。三是实行分工化解。对于各类纠纷矛盾,视其复杂程序、处理难易,由行政部门通过行政调解渠道进行解决。在整个林改中,全县共调处各类山林权属纠纷21起,纠纷调处率达100%,涉及面积0.75万亩。
五是严格考评,确保质量。为了抓好全县的林改工作进度和质量,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法,深入乡村认真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坚持每一阶段进行一次资料展评,评优树模,通报情况,激励后进,不断促进工作,确保工作提高。并将林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量化打分,全面考核,对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和乡镇领导及工作人员给予奖励;对工作滞后,措施不力,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乡镇,除全县通报批评外,并限期整改,直至合格,确保全县林改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二、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完成情况
我县辖20个乡镇,256个行政村,57万人口。涉及林改任务的有194个行政村(247个自然村),共4.95万户。全县总面积150万亩,林地总面积28.91万亩,其中集体林地面积27.39万亩。扣除退耕还林已发证面积9.87万亩,我县实际集体林权改革任务17.52万亩,其中有林地0.36万亩,未成林地5.98万亩,宜林荒山荒坡11.18万亩。道路林木9.5万株,涉及道路112条242.3公里,其中乡村道路97条218.9公里,生产路15条23.4公里。
我县林改任务27.39万亩,已全部完成了勘界确权任务。本次林改新承包面积16.55万亩,完善合同面积0.97万亩。勾图面积16.55万亩,占应勾图面积的100%。签订合同1.8万份, 签订合同面积17.52万亩,占应签订面积的100%。林权证录入面积22万余亩,占应录入面积的80%;发证户数1880户,发证780本,发证面积19万亩,占应发证面积的69%。
三、改革取得的成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共成立林改机构215个,培训各级林改工作人员578名,审批并实施林改方案194份,完成外业勘界确权16.55万亩,占任务的100%;完成签订林地承包合同1.8万份,占计划任务的100%;落实管护林地17.52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100%;初步建立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规范流转”的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主要表现在:
一是群众法制意识显著提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林改的过程实际上是一次全面、深入、生动的民主法制教育的过程。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发放给全县林农的一封信、办专栏、张贴标语、举办培训班等形式,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增强,群众主动学法,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山林纠纷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依法维权观念正在逐步形成,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积极作用。
二是林地产权进一步明晰。在改革方案制定、界址勘查、产权明晰等方面中,我们始终坚持“只组织不干预、只引导不拍板、只协调不做主”的工作原则,一切由村民大会代表会议决定;对林权现状、踏界勾图、票决结果等实行三榜公示,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尊重历史,尊重群众意愿,稳定自留山,维护承包经营、招标拍卖,依法依规均山均地明晰产权。由于方法得当,措施到位,从而使全县17.52万亩的林地权属明确到户,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100%,共涉及4.95万户,其中家庭承包经营的4.812万户,自留山经营的1380户,集体林地林木权属得到进一步明晰。
三是林业发展氛围已基本形成。通过林改,农民造林营林,管林护林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选好苗、栽活树、育成林”已成为农民群众自觉行动,农民巡山护林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共自发成立护林防火应急队457个,落实管护人员5300名,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爱林、护林、造林、营林的新风尚。在今年6000亩杂果经济林建设中,任务分解到石牛、注泔、漠西、阳峪、城关等五个乡镇。由于分地到户,当地群众营造林积极性空前提高,一改过去“要我造林”为“我要造林”,主动向县乡村要任务。在栽植过程中,广大群众严把苗木关,将未嫁接好的苗木一律退回。同时,自发组织了护林防火队,对苗木进行管护。
四是林业部门职能进一步转变。改革使林业部门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指导、协调、服务上来,进村入户,精心指导,培训农民,积极引领群众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成为林业部门的主要任务。五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林改前,部分村集体林的处置权主要由村干部说了算,处置转让的资金主要用于村里公益事业,有的被挪做它用,对此,群众意见较大。林改后,产权明晰,归属清楚,经营者“权、责、利”三位一体,从根本上杜绝了干部擅自处理的问题,也有效地解决了以前历史遗留的山林纠纷,群众高兴,干部满意,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干群关系明显好转,农村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按照文件要求,市委网信办对照工作职责,认真排查梳理了我市网络安全风险点,逐项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现汇报如下:
1.网络安全风险研判工作:制定了《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了由于人为原因、软硬件缺陷或故障、自然灾害等对网络和信息系统或其数据造成危害引发负面影响的事件的分析和处理。
2.网络安全风险决策评估机制: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对全市网络安全工作统筹指挥。制定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作规则》,明确网络安全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
3.网络安全风险防控协同机制:组建了网络安全专家小组,努力应对新形势下网络安全错综复杂的局面,提高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实施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联席会制度,对全市网络安全事件的进行预防和应急处理。
4. 网络安全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下发了《贯彻落实<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责任分工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分工,提高网络风险防范防控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