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骨干教师个人培训总结

时间:2023-03-08 14:53:44

导语:在骨干教师个人培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骨干教师个人培训总结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学习和研究,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紧跟时代步伐,提升办校质量。使我校的教育真正成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土壤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

二、工作目标:

1、强化科研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的教育工作队伍。

今年县规划办将对科研骨干教师进行后续培训;对广大教师进行通识性科研培训。我们会以此为契机,始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同时,也要做好校级的校本培训,力争使教师人人懂科研,人人能科研,科研有课题,科研见成效。

2、优化科研管理,促进科研工作的常规划、科学化、规范化。

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进行课题研究指导工作,促进各教研组工作日常化、工作程序规范化、研究方法科学化。做好科研档案的管理,做到有记录,有记实,有过程性材料。

3、深化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加强课题实验课及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

对已经结题的研究成果和教师的个人经验,进行交流推广应用,以学校工作博客和校本研修论坛为载体,拓宽交流渠道,提升推广层次,加大应用力度。

三、工作措施

1、教师业务学习每双周一次,具体时间、内容根据工作情况安排。

2、做好“十一五”第三期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培训推荐工作,做好到期科研骨干教师继任的组织协调工作。

3、积极准备,迎接规划办领导深入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的教育科研通识性培训,做好时间,场地等具体安排工作。

4、积极组织教师研讨论证,争取立项一项市规划课题。

5、推广科研实验课交流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个教研组选派出一名教师做课题实验课公开课。并在其中产生去县赛课选手,认真做好选课,备课,导课,上课的指导工作。

6、征集所有参加课题研究人员的教育科研实验反思。

7、加强国家、省、市、县科研成果的征集工作,并择优在学校校本研修论坛上发表。

8、组建新一轮课题申请立项领导工作组,选拨新一轮课题组成员。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参加规划办工作例会

2、制定工作计划

3、配合规划办对“十一五”科研骨干的考核、认定

4、组织科研实验课初选,选定选手,准备实验课

四月份:

1、校内实验课赛课初选

2、征集中国教育学会论文

五月份:

1、参加全县实验课大赛

2、论文征集

3、“十一五”第三期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及继任科研骨干培训筹备工作

4、成立新一轮课题申请立项领导工作小组,选拔新一轮课题组成员

六月份:

1、第三期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及继任科研骨干教师培训

2、课题申请立项

七月份:

总结工作

九月份:

1、参加规划办工作例会

2、配合规划办做好第三期科研骨干教师考核认定,继任科研骨干教师认定

3、征集各级各类成果

4、征集教育科研反思

十月份:

1、准备参加科研经验及成果交流会

2、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准备课题开题报告

十一月份:

1、校内科研先进个人先进教研组评选

第2篇

“名校之名,在于名师”,学校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培养培训好、管理使用好骨干教师,以骨干教师带动全体教师向着卓越共同前行。

一、培养培训:给予持续生长的力量

“骨干教师”这一称号是对教师曾经工作及业绩的肯定,必须给骨干教师后续的培养培训,给予不断生长的力量,从而突破骨干教师发展的高原期。学校可以从两条路径着力。

路径一:价值引导

思想决定行为,在价值多元的当代社会,进行价值引导,就是要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领导干部等人的人格魅力,培育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分辨与选择文化价值理念,砥砺,追求崇高。例如,我们学校通过文化理念宣讲、环境打造、教职工会议和评选活动等方式,在教师心中确立一个理念: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办人的教育。让教师明确人的教育就是真正解放师生,师生均能获得发展;就是把学校办得有生机与活力,听得到生命生长拔节的声音,看得到孩子成长成熟的活力。营造一种氛围:干事创业,涵养学术。倡导一种文化:心态阳光,向上向善。

骨干教师只有清醒地认识自身肩负着的不同一般的国家责任和社会担当,才会自觉崇德修身,以高尚的思想情操、渊博的学识魅力、充满爱的教育情怀,不断地完善自我,引领风尚。比如,我们学校举办“沙小卓越大讲堂”,邀请了多名学者、专家甚至一线教师进行宣讲:畅谈“科学与人生”的哲学思考,真情讲述“有一种幸福与功利无关”“从优秀到卓越的美丽蜕变”……通过策划“沙小卓越教师”评选活动,发现教师的优点和亮点,倡导教师“心存正念,遇事正思维,传递正能量”,激励教师不断追求卓越。

路径二:专业推进

推动骨干教师第二次专业成长有三种重要的方式:创造关键事件、构建专业圈子、促进经典阅读。

创造关键事件:有兴趣的课题研究、有价值的学习培训、上一堂挑战自我的研究课等,这些都是骨干教师二次成长的关键事件。学校应该创造关键事件,给予骨干教师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一是请进来,定期邀请专家来校手把手深入指导,确保实效。二是走出去,主动争取各类培训机会,骨干教师优先。对参培骨干教师提出要求: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深化思考、内化吸收,回校后写出书面总结,通过讲座、沙龙、公开课等形式分享学习成果。这些培训对骨干教师的认知、情感产生冲击与碰撞,有助于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激活思维,生成教育智慧。如参加全国识字教学研讨后,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学校骨干教师们通过精心研究,推出了识字校本教材,稳步推进识字教学改革;参加国培,激发骨干教师对学科教学的深入研究,一些骨干教师多次受邀到泸州等地授课。美术学科高丽画成为沙小的一张艺术名片,科学学科导学单的设计与使用研究,音乐学科欣赏课教学的突破等,无不得益于学习培训的收获与启迪。而学校启动的“赴北京、上海、南京等教育发达地区学校访学跟岗”培训,也必将成为促进教师个人和学校发展的又一关键事件。

构建专业圈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校构建专业圈子,成立学术委员会,包含德育、语文、数学、综合学科四个专业委员会,由学校市区骨干教师、年级组长、德育骨干教师代表担任委员,进行学术研究、学术指导、学术咨询、学术决策。鼓励、推荐骨干教师加入各级各类学会、协会,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在相互的学术交流中提升学术能力。

促进专业阅读:教师阅读的高度,决定了教师成长的高度。学校为每一位骨干教师订阅教育杂志、购买书籍、推荐读物、开展读书活动,促进专业阅读,使大家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提炼、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和教学思想。

二、管理使用:示范引领,辐射带动

骨干教师是师德的表率、教育的专家,是普通老师学习的榜样。学校在管理使用上,应该竭力搭建平台,让骨干教师充分展示风貌、发挥才华。

路径一:引领带动,发挥示范作用

学校要求骨干教师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传承学校优良的师德和教风;定期开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发表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研究成果;参与、指导学科日常教研活动,提高研究实效;承担或指导学科课题研究,帮助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提升研究质量;参与、指导教师论坛、科研节等学术交流活动;参与学校建设发展工作,对学校的教学管理、课程建设、教育科研等诸方面进行示范引领、开拓创新,发挥智囊参谋作用。

路径二:师徒结对,发挥帮带作用

学校一直坚持实施“青蓝工程”,要求每名骨干教师帮带一至两名青年教师。学校举行结对仪式,签订师徒协议,要求骨干教师在师德修养、课堂教学、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上给予青年教师切实的指导和帮助,并定期评选优秀师徒,全面推进青年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目前学校21 名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37 对师徒,多名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参加赛课活动,获全国、市级奖励。这背后凝聚的是骨干教师的心血和智慧。

路径三:多方互动,发挥辐射作用

一是区域内部的学校共同体工作,让骨干教师多承担,多参与,促进其成长和发挥辐射作用。例如,沙坪坝小学作为区内共同体学校的组长学校,安排了8 位骨干教师担任共同体各学科专业指导组长或副组长,开展跨校联合教研,送教到校,特别在卓越课堂赛课和展评课活动中不遗余力为共同体内学校出谋划策,打磨课堂。而在全区语、数、外展评课备赛中,学校骨干教师分组研究为共同体学校提供样本课,并开放磨课全过程。

二是跨区域的学校结对、对外交流活动,给予骨干教师更多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例如,学校结伴重庆市领雁工程项目学校奉节白帝小学,通过多层结对、多维互动活动,搭建双方学校对话、交流的平台,促进区域教育均衡。近两年来,学校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教育同行1500 余人到校参观、培训、学习。

在多方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骨干教师均作为主力参与其中,既开阔了视野、锻炼了综合能力,也输出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理念,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发挥了辐射作用,从而增强骨干教师不懈追求卓越的动力。

第3篇

一、遵循原则,突出特点

1、培训方向突出创新性。我们的培训工作在充分总结和吸收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以创新求质量,以创新求效益,以创新促发展,按照终身学习的要求,遵循干训师培规律,积极推进干训师培制度、体系、模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促进了干训师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培训方式突出主体性。培训工作坚持把领导教师当做培训主体对待,如果不考虑领导教师的需求,没有领导教师的主动选择和参与,没有领导教师的自主配合和接纳,培训必然是低效的。培训部门在培训过程中随时听取意见,及时调整工作,加强培训实施质量的监督和调控,培训结束后注意收集反馈信息,促进了后续培训工作的改进。

3、培训内容突出针对性。以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为载体,组织中小学领导和教师“三新一德”的全员素质提高培训,通过新理念培训,帮助广大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新课程培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新课程改革创新;通过新技术培训,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通过师德教育培训,改革师德教育方式方法,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显著提高。

4、培训过程突出实践性。培训中如果脱离了领导教师实际成长和发展的根基,就无法解决教师课堂实践和领导教育管理工作中所生成的实践性问题。在培训中我们结合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观摩研讨、读书报告、案例评析、问题研讨、讨论互动、主题作业等丰富的培训形式,使学员不仅和授课教师之间相互探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也让同伴之间保持良性互动。

5、培训结果突出实效性。根据我市领导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培训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坚持分片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坚持因校制宜,按需施培,注重实效。既有集中学习,也有分散实践;既有面授指导,也有远程网络教学;尽量采用案例教学、微格教学、互动参与、观摩诊断等灵活、多样、新型的培训方法,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二、分类培训,增强素质

1、培训全员,打造业务精良队伍。教师全员培训,我们以“三新一德”为主要内容,以网络课程资源为载体,以网络远程研修为主要学习方式。2013年有4798人参加网络联盟学习,998人参加文本学习。我们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使每位承担新课程教学的教师接受不低于80学时的培训,新课程培训帮助广大教师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在我市已经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计算机等级检测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其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做到了绝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普遍接受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在师德教育上,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师德典型,广泛宣传师德模范的先进事迹。

我们把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作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最高准则,切实转变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贴近教师工作,途径多元,形式多样。在培训方式上,我们以自学和现代远程教学为主,辅之以必要的集中培训,并与校本培训活动相衔接,既充分保证培训质量,又最大限度方便教师学习。

2、培训班主任,打造教育管理团队。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因此,围绕着培养一流的师德、一流的教育、一流的管理这三个目标,我们对全市1782名班主任进行了培训,一是把班主任培训工作作为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长期任务,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二是在抓好班主任工作“知行中国”网络远程教育课程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校级骨干班主任的培训;三是开展以案例分析研讨、课题攻关和创新实验为主要形式的培训研讨活动。班主任培训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一是请国家级的专家学者王文湛、魏书生、高金英、丁榕、关鸿羽等来我市做理论学术报告;二是由具备相当经验并在现有岗位上取得一定成绩的班主任做专题报告;三是学习与观摩相结合,新老班主任成立师徒结对关系,促进新班主任的迅速成长。

3、培训骨干教师,打造精品特色人才。骨干教师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培训骨干教师的目的是让他们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因此,我们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主要关注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教育科学的前沿理论,这有利于进一步拓宽教师的理论视野,为教育研究寻找理论支撑;二是教育科研方法,骨干教师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但还没有经过科学、严格又系统的总结,所以教育科研方法作为工具性课程显得十分重要;三是综合实践课程,我们坚持骨干教师做一到两个个案追踪,采用所学的方法,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通过培训,骨干教师均感觉到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很强。从受培训骨干教师的作业、笔记、个人总结和考核情况来看,骨干教师们对培训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掌握和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均达到培训的要求,所有受培训骨干教师均综合考核达标,这些骨干教师培训后,均能培训本校的其他教师,发挥辐射作用,能主动收集教学信息,自觉研究教学资源的教师不断增多,从而带来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重大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推动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4、培训新任教师,打造新生力量。我们对2010——2013年新招聘的127名教师在上岗前进行短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师德教育专题,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政策法规,教育教学常规专题,教育技术、课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内容。坚持教师个人提高为辅,鼓励新教师加强自修,提前进入角色。新教师都制定了自学计划,在学校和帮教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加强教育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学校建立新教师培训档案,精心选派指导教师,督促并定期检查带教情况。通过案例教学、情景体验、现场诊断、网上交流、自主学习等方法,组织新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通过培训,使新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快速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的建设者,从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创新理念,积蓄能量,提升水平

1、完善机制,更新知识。对校长的培训,我们主要以研究探索“专家主题”形式进行培训,使校长进一步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学习新知识,探讨新问题,交流新经验,适应新形势。解决校长“应知应会”问题,根据校长专业成长特点进行专题讲座、交流互动和考察学习,尝试案例教学,挂职锻炼等模式,完善校长兼课、听课、评课制度。我们对55名校长和121名副校长进行了培训,并对他们兼课、听课、评课作出具体要求,提升了校长教学管理综合素质。

2、明确职责,积累经验。对教导主任的培训主要是引领教导主任关注新形势,发现新问题,研究新策略,积累新经验,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掌握科学的工作原则和方法,提高其组织、指导、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对全市小学214名、中学138名教导主任一是坚持按需施培、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二是采用专家引领、实践考察、小组交流、自主研修等方式进行培训;三是突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和前瞻性;四是促进其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3、选拔人才,做好培训。后备干部的人选主要是在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较好的工作业绩、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富有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优秀班主任教师中选拔。通过选拔后备干部定期到优秀学校和机关挂职、刻苦研修。对他们进行更新理念,优化思维,完善知识结构,学习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共同合作的团队精神等内容的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四、探索模式,集中培训,校本研修

1、依托国培,短期集中。无论是哪一类人员的培训都安排集中培训、集中辅导的过程,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的优势课程资源和专家型教师来为教师面对面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有了专家的引领,有了课堂教学的现场示范和指导,教师能把问题看得更高,看得更远,看得更透彻,提高培训的效果。仅2011年,我市就有936名教师参加国家、省、州里的培训,时间最长的有三个月,最短的也有一周。

2、三级研培,校本为主。我市三级研培网络基地的建设,形成了“以强带弱,基地辐射、城乡联动”的教研师培格局,依托三级研培基地,通过校本研修的培训方式,改变了过去教师培训模式的单一化,形成集课堂教学展示、专题讲座、名师送课、案例分析、经验交流、主题研讨、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多元化研培模式,教师参与的多了、积极性高了,真正起到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发展。

五、确定目标,注重过程,达到效果

师培干训是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保证经费投入是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各学校对教师参加各种培训都给予政策和财力的鼓励与支持,仅2012年全市就投入411万元资金作为培训教师的经费,其中各学校投入306万元,教育局投入105万元。

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526.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22―01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师队伍建设对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决定性作用,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有其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学校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采取那些措施作如下思考和探索。

一、校级层面如何做

1. 以学习为切入口,强化青年优秀教师知识素养。学校要为培养对象订阅购置课改专刊和教育专著,明确学习计划、任务要求和考核标准,加强青年优秀教师教育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教师个人也要加强自修,要有实际的自修内容,有定期的自修笔记。积极参加各类专家讲座、学习,多角度吸收营养,促进青年优秀教师知识结构完善和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要求青年优秀教师撰写读书心得,精读教育专著,撰写教育故事、教学案例、教育论文等。

2. 以课堂为主阵地,提高青年优秀教师教学技能。学校(学区)要以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扎实规范细化教学过程管理。在年级组内、学科组内开展示范课或观摩课,对备、讲、批、辅、考等环节提出明确标准和要求。课后集体研讨、评课议课,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闪光点、培育提升上下真功夫“诊断”,下实手“开方”,促使青年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沿着“合格课-优质课-高效课”这一目标循序渐进、成长提升,形成自身教学风格。

3. 以培训为途径,提升青年优秀教师专业水平。学校(学区)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目标,以培养骨干名师为重点,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通过举办讲座,上研究课、观摩课,开展竞赛活动、“同伴互助”等方式开展校本培训。列支骨干教师培训资金,支持培养对象外出参加高级研修,聘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争取承担市级以上教研课题,让青年优秀教师结合实践参与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工作,不断提高专业素养,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育人水平,促使其尽快成长为县级骨干名师。

4. 以名师为引领,构建骨干教师人才梯队。学校(学区)要依托中心教研组、“名师工作室”和年级组,在学校(学区)内坚持“一帮一”、“一帮二”的“结对子”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学术造诣高、经验丰富的名优教师对青年优秀教师“传、帮、带”作用,实施“导师带徒”机制。骨干名师要带领培养对象参与到自己的课题研究过程,为青年优秀教师创造实践的机会,“师徒”结队搞教学研究,指导青年优秀教师顺利通过“教学关”、“ 育人关”和“科研关”。积极引导青年优秀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方向转变。其次,学校要根据实际,给培养对象压担子、给位子,择优培养锻炼,让培养对象充分感受到成长的体验和赏识的愉悦,同时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激励青年优秀教师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逐步构建骨干教师梯队,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可持续发展。

二、县级层面如何做

1. 搭建平台,为青年优秀教师提供“出彩”机会。县教研室牵头,学校(学区)中心教研组和“名师工作室”积极配合,自下而上,每学年分别组织校级、片区、县级范围的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优质课、校本课程展示课、实践课程创新课等课堂教学比赛;组织教育论文、教学案例、教育随笔评比;组织说课、现代媒体运用、教玩具制作及音体美专业技能等教学技能比赛;举办青年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教师读书沙龙等活动。通过各种“比武”竞赛,为更多的青年优秀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展示才华的舞台和获得成功的平台,促使广大青年优秀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得到提高,脱颖而出。

2. 强化交流,促进县域骨干师资均衡发展。每学年,县教育局要抽调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骨干名师重点对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后进的学校开展“送教下乡、传经送宝”活动。通过“名师”下基层、进课堂、作报告,发挥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达到县域名师资源共享。特别是城区学校和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要将晋升中、高级职称的教师,选派到条件艰苦的边远学校支教1-2年,培养指导薄弱乡校青年优秀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促进县域师资水平均衡发展。

第5篇

【关键词】国培计划 教师培训 培训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99-01

根据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有关精神,受吉林省教育厅委托,长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了“国培计划(2011)――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长春师范学院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班的培训任务。培训班于2011年9月15日正式开班,并于2011年12月15日圆满结束。

培训通过采取置换脱产集中研修的方式,以省内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的需求为主,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介绍、教学指导、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等。针对小学英语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探索适应小学英语新课程师资培训要求的各种理念和方式,培训过程中注重专家与学员的互动与研讨。培训按照项目要求采取了“2+1”模式,即两个月的集中培训和一个月的“影子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以体现互动、共享、多样化特征。

在整个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办学校不断总结反思,以探求使项目有效且得以顺利进行的方案,但难免遇到困难和阻力。总的来说,此次培训的特点有以下5个结合:

1.省内省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培训团队。本次培训聘请了吉林省内省外、校内校外多位专家做专题报告。培训期间,还带领学员到省内重点小学进行参观和课例观摩。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安排方面,既有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的理论专题讲座,又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一线教师的经验介绍与交流研讨,既有国培专家指导下学员的理论研究环节,又有“影子培训”及学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的实践推广环节。既有学员课上理论学习环节,又有课下在专任教师指导下独立练习及完成作业的实践应用环节。

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本次培训在注重教学素质提高的同时,还设计了科研能力培训内容。不仅请专家做了科研方面的专题讲座,还请专家为大家的科研课题进行指导,使大家初步明确了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4.课例观摩和学员自我教学交流相结合。通过现场课例观摩使大家身临其境,领略高水平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风采,同时通过学员教学展示和交流,使大家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其他学员的特长。

5.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本次培训除了有集中形式的专家讲座之外,还有学员分组讨论、交流,以及分散形式的“影子培训”,这对大家接受相对全面的培训,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的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反思了在培训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培训之初应使学员明确具体的培训方案与要求。本次培训方案是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精神,经过反复推敲修改而制定的。在内容的安排上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并聘请了省内、国内一流、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教授。但部分农村学员对于英语学科理论知识兴趣不高,他们更加关注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

2.负责培训的学校应在培训工作开始之前通过省教育厅与各地方教育局取得联系,以获得参训教师个人的具体情况。本次培训开班之初,我们发现各学校选派学员的变动比较大,对于参与培训的人员及数量与省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骨干教师名单不符,这给培训课程的设置和接待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

3.顶岗实习的学生不能及时到位。由于各学校对顶岗置换实习生的质量要求过高以及对置换实习生的安全无法给出保障,使实习生不能及时下派,影响了农村小学的教学,极大地干扰了学员学习的热情。

4.部分参培教师对基础英语教育,尤其是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了解不足,致使在培训过程中,没有完全做到对症下药,缺啥补啥,有些学员感到培训中讲授的理论知识难以解决现存的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

5.外聘专家、外籍教师及培训教师队伍的层次和水平与参培学员的实际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差距太大,影响了培训效果,后期经过调整有所好转。

总结反思问题后,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1.预先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需求分析,根据不同地区和水平的学员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课程,可适当减少一些理论讲座,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

2.负责培训的学校应通过省教育厅与地方教育局提前联系,组织调研,预先合理制定出一套比较完善、可行的培训实施方案。

3.在培训之前提前做好顶岗置换实习生与培训学员之间的对接工作。

4.组织英语教法教师到吉林省农村和长春市部分小学调研,深入课堂听课,参加教研活动,进一步了解英语教学的现状,以便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培训方案。

5.聘请的高级外语专家和学者不宜过多,应该多聘请一些一线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并与校方领导取得联系,走进他们的实际课堂听课,亲身感受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

“国培计划”是国家发展在职教师职后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吉林省的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使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教学准确理解和把握新的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深入理解小学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解决英语教师由英语新课程理念向英语具体教学行为转化的问题,为全面推进英语新课程在全省的深入实施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并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最终形成一批具备较高学科素养、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能够在农村基层小学发挥骨干作用的英语学科带头人;一批用于小学英语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教师资源;一批就地取材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知识更新的课程与学习资料;一批适合农村教育发展需要的研究课或示范课;从而促进农村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第6篇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快建设高水平的高校师资队伍,现就2009年高校教师培训工作通知如下:

一、出国培训

今年计划安排高校教师出国培训250人,具体包括: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师200人,其中数控35人、机电43人、电子39人、软件(动漫)40人、商贸(财经)43人;管理干部50人,其中高职高专院校院(校)长30人、高校人事处处长20人。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师培训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事业心强,工作踏实;(2)创新意识较强,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实际动手能力;(3)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一般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熟练的外语听说能力。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青年教师,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管理干部培训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事业心强,工作踏实;(2)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工作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3)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有关高校出国培训名额以及各培训团组派往国家和派出时间见附件1。为确保出国培训的顺利进行,培训学员所在学校应与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签订培训协议,培训学员按协议要求参加培训。因今年出国培训全部要求办理因公护照,请各校务必于4月15日前将《2009年高校教师出国培训学员推荐表》、《2009年高校教师出国培训推荐人选汇总表》和《*省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国际合作培训项目协议书》报我厅师资处,联系电话:025-83335527,电子邮箱:fuzhy@。

其他未尽事宜按《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10年教师国际合作培训工作的通知》(苏教师〔20*〕3号)执行。

二、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训

1.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组建由院士领衔、著名专家学者参与的培训团队,举办6个左右学科前沿和专业知识研修班,计划培训400人。培训对象以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为主,培训内容侧重拓宽专业领域知识,和专家面对面研讨。

2.青年教师培训。通过进修班、单科培训等形式,计划培训500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培训内容侧重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兼顾学术研究。继续做好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和访问学者工作,组织并资助部分教师参加国家精品课程培训。

3.“双师型”教师培训。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的高校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计划培训200人。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实施高职高专院校访问工程师项目的通知》(苏教师〔20*〕15号)要求,继续开展访问工程师培训,组织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合作研发。

以上项目由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具体组织实施。

三、五年制高师教师和管理者培训

1.骨干教师研修。在高等师范学校中遴选一批学科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骨干教师,采取高校访学、专家指导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

2.管理者研修。培训对象为高等师范学校校级领导和部分中层干部,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研修、实践考察、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等。

以上项目由*教育学院分院管理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

四、培训工作要求

1.各校要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认真落实省级培训任务,用足我厅下达的培训指标,并根据本校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师培训年度计划,加大经费投入,积极开展以提高教师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的继续教育,着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7篇

一、课题研究管理工作

1.本学期结合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实际,继续完善、健全教育科研工作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严格教育科研课题的各项管理工作。课题管理做到了有要求、有考核、有总结

2.完成了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个人研究档案建立工作。试验教师定期完成案例反思和阶段小结。

3.为加强参与课题研究教师间的交流与互动,本学期召开了课题研究案例反思交流会。

4.针对课题研究中发现的新问题,本学期做好课题变更的准备工作。

二、培训工作及队伍建设

1.本学期重点加强学习团队建设,继续以学习小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主要建立以数学、语文、英语三学科为主的学习团队,定期组织活动。

2.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本学期围绕课题进行了“有效教学”专题培训和测试。以及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认识和能力的培训以及有关多元智能理论有关知识的学习。

3.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形成骨干教师培养和评选的相关制度。以校级骨干为基础,初步形成骨干教师梯队。本学期内选送了两名教师参加区骨干培训。

三、课题研究实践

1.继续坚持科研小组内研究课制度,注重发挥团队优势,组织跨学年的研讨活动,提高研究课的质量。做到以问题为牵动,注重课后的评析与反思。本学期加强了课堂教学工作的研究,开学初布置了本学期的研究课任务,每个教研组40岁以下的老师每学期上三节有研究价值的课,要有教案、有评课。有一个反思。本学期共上研究课 78 节,这更促进了研究课的实效性,一课多讲、多人共备一节课成为研究课主要形式,甚至打破了学年组,备课组的界限,好多教师都觉得收益很大,从而更加喜欢上研究课了。也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教师,如:宋志艳、宋晓玲、刘阳、靳卓、付丹丹、张蕊等,英语组更是在孙岩主任的带领下开电工小学教研课的先河,

2.总结课改经验,科研教改一体化,开展课题研讨课活动,靳卓老师讲了《丰碑》一课,课后组织听课教师研讨,引起了激烈的争论,针对这节课提问题和改进意见,教者本人积极反思,有的教师觉得上的不过瘾,主动请缨在自己班上,到别人班再上这节课。极大的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研究家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之在学校形成课堂教学研究之风。

3.有6名教师参加全国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赛课选拔赛第一轮赛事—英语说课:王晓杰、连君、孙佳、杜文静、孙薇、石红霞,并取得了团体好成绩,王晓杰取得了全区第二的优异成绩。王晓杰参加了此次赛课的第二轮比赛——微型课赛课,在原动力赛区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入选。我校作为香坊区第三轮选拔赛的赛场,王晓杰又获得了市红杉杯市级优质课的好成绩。

四、其他工作

1.认真完成了做为整改委基地学校的各项工作。

2.及时做好科普信息交流工作。

3.完成了各项科研成果征集工作。

第8篇

关键词: 农村小学英语学科 骨干教师 培训需求

一、研究背景

为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重视培训项目的前期调研,针对培训对象的需求研制培训方案”的要求,并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组织实施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10)的通知》(皖教师〔2010〕14号),淮南师范学院外语系针对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设计了“学员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目的是了解我省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的现状和需求,为制定合适的培训目标、培训模式、培训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提供信息保障,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前期信息支持,并为我系及我省其他高校承担后续“国培计划”培训任务提供参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数据,获取有说服力的证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我省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需求。问卷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开放性问题。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参加由淮南师范学院外语系及继续教育学院共同承担的“国培计划(2011)”——安徽省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短期培训项目的57名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他们分别来自安徽省淮南、蚌埠、亳州、六安、池州、淮北、宿州、蚌埠、安庆、宣城十个地区的农村小学。

四、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向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发放问卷57份,回收49份,涵盖学员基本信息、既往参与培训情况、日常教科研情况、新课程改革、培训需求五大板块方面的内容,本文仅讨论既往参与培训情况和培训需求方面的内容。

(一)既往参与培训情况

1.以前参加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次数

本研究对学员以前参加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次数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以前参加的培训的类型较多,以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和学校组织安排的校本培训或挂职进修为主。

3.学员所在学校校本培训的方式

本研究对学员所在学校校本培训采用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学员所在的学校的校本培训主要采用个人自修的方式进行,集体培训主要以专题讲座和团队研讨的形式进行,绝大多数学校还不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培训。

(二)本次培训需求

1.培训内容

本研究就培训内容对学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在文本解读、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法、语音、简笔画、课件制作等)、语音强化专题、教科研写作专题、课堂有效性专题五个项目中,学员最希望得到培训的内容是课堂教学技能,其次是课堂有效性和语音强化。大多数学员对教科研写作和文本解读兴致不高。

2.小学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最需要获得的知识

本研究就小学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最需要获得的知识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学员们认为,小学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最需要获得的知识为学科专业和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

3.学员在教学中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

本研究对学员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7.84%的学员在以前的教学中从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3.92%的学员在课外活动中使用;11.76%的学员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使用;76.47%的学员在公开课或研究课中使用。

4.学员课件来源

本研究对学员课件来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7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31.67%的学员的教学设计和技术制作均由自己独立完成;40.00%的学员的教学设计由自己独立完成,技术部分与他人合作;21.67%的学员的教学设计由自己独立完成,技术部分完全委托他人完成;6.67%的学员的教学设计和技术制作部分均委托他人完成。

5.学员在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实施信息化教学时遇到的主要困难

本研究对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实施信息化教学时遇到的主要困难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8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11.32%的学员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缺少准备时间;28.30%的是缺少信息化教学知识;27.36%的是缺少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33.02%的是缺少信息化教学软件(平台和资源)。

6.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

本研究对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方面比较欠缺的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9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在问卷列举的十项能力当中,有50%左右的学员认为,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在分析处理教学内容与整合教材的能力、多媒体与信息网络的应用能力和设计教学模式与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方面比较欠缺。有20%~30%的学员认为,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教学评价能力、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能力、教育科研和论文撰写能力、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能力方面有欠缺。绝大多数学员认为,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在人际交往与师生沟通能力、教学反思能力两方面比较突出。

7.学员在教学中亟待提高的能力

本研究就学员在教学中亟待提高的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0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65.31%的学员认为自己在教学中的多媒体、信息网络的应用能力亟待提高;40%~50%的学员认为自己在教学中的教育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能力、分析处理教学内容与整合课程教材的能力及设计教学模式与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亟待提高;22.45%的学员认为自己在教学中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亟待提高。

8.目前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对目前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1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60%左右的学员认为,目前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研意识与能力薄弱、教学方法单一和缺乏专家引领;48.98%的学员认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结构狭窄;40.82%的学员认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观念陈旧。

9.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的内容的侧重点

本研究就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内容的侧重点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2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81.63%的学员认为,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内容应为技能和知识并重。

10.目前适合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学形式

本研究对目前适合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学形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3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在案例评析、教学观摩与实践、专题讲座、教学论坛、经验交流、自主研修、课题研究、读书指导和其他等九种形式中,学员们普遍认为,教学观摩与实践、经验交流、案例评析和专题讲座是最适合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学形式,学员对自主研修、教学论坛、课题研究、读书指导等培训形式的兴趣不高。

11.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小学英语骨干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对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小学英语骨干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4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学员认为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小学英语骨干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为观摩教学(观课、议课)、上示范课和名师引领。

12.理想的培训模式

本研究就理想的培训模式(时间)对学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5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就培训时间而言,58.33%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时间为一学期;22.92%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时间为一年;16.67%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时间为一周;还有2.08%的学员没有明确选择。

本研究就理想的培训模式(规模)对学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6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71.74%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规模应为20-50人;23.91%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规模应为10-20人;认为理想的培训规模应不超过10人或超过50人的学员比例均为2.17%。

13.学员最喜欢的培训形式

本研究就学员最喜欢的培训形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7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学员最喜欢的培训形式为:课例观摩、经验分享和案例教学,其次为技能训练、参观考察和专题讲座,对研讨会及其他形式兴致不高。

14.学员最喜欢的培训授课教师类型

本研究就学员最喜欢的授课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8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学员最喜欢的授课教师为一线骨干教师,其次为教科研人员,对高校教授、课改专家、教材编写者及其他人员的授课兴致不高。

15.影响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就影响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对学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9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72.88%的学员认为,培训课程与师资是影响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16.95%的学员认为,培训管理和服务是影响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10.17%的学员认为,食宿条件是影响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16.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培训的期待

本研究就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培训的期待对学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20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学员参加培训最想获得技巧和技术,其次分别是获得适用的新知识、理顺模糊概念、获得新理念和帮助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17.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

本研究就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对学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21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35名学员认为,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是学习英语的习惯没养成,占全体学员的71.43%;23名学员认为,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是学习内容多,占全体学员的46.94%;认为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是学生不喜欢学习英语、教材难、考试压力大或其他方面的学员数量并不多。

五、需求分析与对策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对培训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迫切需要培训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超出一半的教师以前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虽然有一部分教师参加过不同类型的培训,但培训的规格与时间不够;校本培训多以个人自修的方式进行。就培训时间而言,58.33%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时间为一学期;22.92%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时间为一年;就培训规模而言,71.71%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规模应为20-50人。

因此,我们建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制订相关培训政策及培训计划,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进行经常性高规格的培训,理想的培训时间为一学期一年。

(二)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急需的培训内容

1.学科专业知识

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最需要获得的知识为学科专业知识。

由于我国小学开设外语课的时间较晚,1998年,全国27个省、市、区不同程度地开设了小学外语课,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和《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文件,要求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级小学将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三年级逐步开设英语课程,为了解决小学师资严重不足、师资水平不达标问题,各地教育部门采取了转岗、整合、调配和培养等措施。调查显示,本研究调查的学员中,有65.31%的教师不是英语专业出身,缺乏系统的英语学科专业知识;近一半学员认为,自身知识结构狭窄,最需要获得学科专业知识。

因此,我们建议,在培训中要开设学科专业知识课程引导学员拓展知识结构,弥补学员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的严重不足。

2.现代教育技术

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缺少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教学软件(平台和资源),现代化教学手段只能在非常态情况下使用,绝大多数教师还不能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大部分教师还不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完成课件制作,还有一部分教师因缺少信息化教学知识而不能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信息化教学,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多媒体、信息网络应用能力最为欠缺,亟待提高。

因此,我们建议,一方面应该开设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课程,提高培训学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建议政府财政增加投入,帮助农村中小学校改善现代化教学设备条件,增进教育公平。

3.课堂教学技能方面的内容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员最希望得到课堂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同时,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对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难点持不同意见、确定英语教学目标的依据不统一、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与单一(仍以熟记+练习、讲解分析、不断重复和背诵记忆为主)、业务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不能完全适应新教材,不能科学并有效地运用教材、缺少教学配套资料、缺少新课程教学设计范例、缺少处理教学内容与整合教材的能力、缺少设计教学模式与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

因此,我们建议开设与基础教育政策、新课程标准、国内外英语教育现状与趋势方面的专题讲座;开设有关设计教学模式与实施教学方案和新教材使用的专题讲座,并进行有关新教材使用的教学观摩与研讨、经验交流和案例评析;建议相关教育部门与学校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教学配套资料,并组织编纂新课程设计范例共小学英语教师参考。81.63%学员希望培训内容能技能和知识并重,因此,培训内容安排应以“技能与知识并重”为原则,聘请一线教师和专家为学员开设不同课堂教学技能、课堂有效性和语音教学的讲座和示范课。

4.学习指导方面的内容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员认为,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是学习英语的习惯尚未养成。同时,由于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具有特殊的心理特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急需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建议,聘请一线教师为学员开设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讲座或示范课,聘请专门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专家为学员开设农村留守儿童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方面的讲座。

(三)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希望能采取最适合的培训教学形式与培训师资

在培训的教学形式方面,学员们普遍认为,教学观摩与实践、经验交流、案例评析和专题讲座是最适合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学形式,也是学员们最喜欢的培训形式,而且他们认为,观摩教学(观课、议课)、上示范课和名师引领是提高小学英语骨干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调查显示,学员们普遍喜欢一线骨干教师和教科研人员授课,而且绝大多数学员认为,培训课程与师资是影响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因此,我们建议,培训课程安排应以教学观摩与实践、经验交流、案例评析和专题讲座为主,培训授课教师应以一线骨干教师和教科研人员为主,培训课程安排应满足绝大多数学员的需求。

六、结语

本研究主要调查了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既往参与培训情况及本次培训需求,从调查结果来看,我省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急需高规格、长时间的培训;各培训单位应该根据培训需求科学制订培训方案、合理选择培训师资,加大一线骨干教师和教科研人员在培训师资中的比例;采取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大教学观摩与实践、经验交流、案例评析等最贴合教育教学实际的培训方式在培训中的比例;培训内容要实用,忌空洞理论学习,应强调技能培训与知识培训并重,紧紧围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新课程改革、国内外英语教学现状与趋势、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展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EB/OL],2010.http:///zwgk/2010-06/30/content_1642031.htm,2010-06-30.

[2]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组织实施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10)的通知(皖教师〔2010〕14号))[EB/OL],2010.http:///admincentre/show.jsp?id=NjMxNw==,2010-10-09.

第9篇

关键词:名师;职教师资;职教师资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020-02

职教名师不仅是有突出成就的人,也应该成为其他教师成长的引导者。名师不仅是一种成就、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职教名师还要为其他教师的成长起示范和引领作用。因此,如何挖掘职教名师的能力并让其成为其他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显得非常重要。

职教师资培训作为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其培训效果虽逐年提升,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参训教师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需求”。面对这一困境,培训基地应重新考虑自身的资源和组合方式。

一、培训困境亟待名师参与

1.培训目标缺少针对性。培训目标的制定应紧密结合中职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培训需求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素质的要求;二是中职教师现有专业知识结构缺陷的要求。前者决定了培训目标的前瞻性,决定了教师培训的基本方向,后者决定了中职教师培训目标的针对性。

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目标缺乏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培训目标与骨干教师发展需求针对性不强。骨干教师培训原则上要求从事教学工作5年以上且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参与,这部分教师正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阶段,因此在培训目标上与青年教师的入职培训有很大区别。其次,当前的培训目标缺少结合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技术开发工作的考量。这就导致培训目标往往没有切合中职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导致目标太高或过低。

2.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在“能力本位”的培训理念下,培训内容应以技能及掌握方法为首,而不是以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为首。职教师资培训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职教师资专业化内涵。职教师资培训的重点在于专业的最新发展状况和新知识、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专业实践技能以及职业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尤其是专业教学论方面的指导。然而,目前培训基地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主要考虑的是自身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便利与否,因此高校教师的理论化倾向也就在培训内容上体现出来。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课程内容涉及主题全却不聚焦。例如某培训基地设置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模块课程包括了中等职业教育形势报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等课程。这些课程看起来是为了实现培训目标中更新教育理念和提高教学能力而设置的,但是仔细分析课时分布和课堂内容就会发现这些课程普遍学时短,多以讲座形式呈现,远不能真正对教师在理念或知识方面有所提高。

第二,课程内容实践性不强。教师参与培训的需求主要是希望实现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课程内容应该选择与教学能力提高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实践性。但是在当前的培训中教师突出反映培训内容陈旧、空洞,缺少新意;或者是理论水平偏高,偏抽象,难以理解;没有体现职教特色,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要。这些突出的问题背后是教师期待培训内容能与自身的专业教学结合,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3.培训方法缺少融合性。培训方法的融合性指的是培训方法能够促进职业教育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促进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当前的培训缺少融合的培训方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开展培训的地点较少使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室,在空间上割裂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融合。第二,培训内容在时间上的割裂。有关学者调查,大部分培训机构都是以“前半程集中理论培训,后半程集中实践培训”的方式开展培训。该学者还指出,参训教师期望的理想培训方式是“前半天理论培训,后半天实践培训”。第三,培训师资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培训基地的师资由教育学教师、专业课理论教师、专业课实验实训教师组成,分别负责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模块、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模块,这样的分工造成了教育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分离,使教师在培训后还是不能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二、名师辐射作用发挥的可行性

1.培育名师可以成为培训的导向。名师自身具备的能力是培训目标所在,可以为培训目标的确立提供可参考的能力内涵模板。国家开办骨干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为中等职业学校造就一大批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骨干示范作用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和一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名师的特质正是骨干教师期望靠拢的,因此培训基地应该以名师为培训目标,让名师成为参培教师更直观的目标。

名师经历了一个持续的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的过程,根据职业教育和教师自身发展的规律可将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入门阶段、适宜阶段、胜任阶段、骨干阶段和专家阶段。名师在职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面临了典型的发展任务,在专业化过程中名师不断地对自己提出针对性要求并且寻求特定的帮助。因此,可以说名师是最了解参训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的。

2.名师个人知识值得共享,能丰富培训内容。名师的个人知识,即名师的个人实践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值得后来者不断琢磨、模仿、体悟、学习和研究。名师实践知识经过整理升华后提供的主要素材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在教育理论与技能培训模块名师可提供专业建设指导、课题申报等方面的科研培训、精品课程、示范校建设等方面的主题指导、班主任与课题管理方面的指导、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方面的知识技能训练、职校生心理与生涯指导学等内容。其次,在专业理论与技能培训模块名师可提供本专业最新的理论知识、专业系统的操作训练、行业发展相关知识、专业内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等。这些素材对参训教师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3.名师教育教学综合能力强,让培训方式更加综合。职教师资培训需要多样的平台和训练方式,名师的双重能力和多重身份能帮助培训单位设计和实现更加综合的培训方式。

名师的双重能力能促进培训过程中教育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名师的双重能力指的是“双师型”教师具备的“双师”能力。其既有技师突出的专业实践能力,又有教师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并且两者相互结合,即在教学过程中促进职业教育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而当前的培训正是缺少能在时间、空间和师资方面实现教育学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名师身兼多重身份,能促进参训教师教学能力与企业实践能力的融合。职业学校的名师往往扮演着几个不同的身份:如教学骨干、学术带头人、企业技术指导等。在骨干教师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的各方面能力不能孤立的进行提升,名师的多重身份能给参训教师提供多重能力形成与融合的平台,如一起参与课改实践的平台,学科建设方面的传帮带,合作研究等方式,并且最好能和参训教师形成师徒结对关系或合作关系。

三、保障名师发挥辐射作用的条件

1.名师参与制定培训目标,引领教师发展。面对培训目标与教师预期不符的情况,名师参与制定培训目标能较好地解决该问题。培训单位应和职业学校、职校名师等共同“制定适宜的专业成长计划”,帮助参训教师分析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不足,找准专业成长的定位。从每一个成员的教龄、个性特点、教学风格、教学上的优势与缺憾,制定出个性化成长方案。专业成长计划中应涵盖“发展愿景与规划”、“专业学习与发展”、“教育设计与实践”、“教育研究与总结”和“自我总结与反思”等项目,用以规范教师的行动步骤,记录教师的成长足迹,调控参训教师的培养目标。

2.建立名师素材库,拓宽培训内容。名师素材可以通过文本、视频的形式出现,并通过教师交往合作和网络的形式传播。但是为了避免这些文本的利用导致教师培训再次陷入理论化、纸上谈兵,培训单位还应该通过以下方法对名师素材加以利用。

培训基地应选择适宜内容,开展行动研究。在这里行动研究既是内容,也是途径。行动研究是基于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师的自我探究与反思,寻求解决的方案。培训单位在培训前应对学员的培训需求进行调研,并确定一批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然后会同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从本地的职校名师中选出资源开发主持人,再由这些名师主持人会同培训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校企合作等问题的研究。

3.名师亲自授课,拓展培训方式。名师课堂教学示范、名师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名师课堂教学点评将成为培训主要形式。参训教师通过“听、看、问”获得真实、全面、深刻的印象,再由名师与其一起“议、思、写”进行反思跟进,为参训教师自身教学行为调整或改变提供动力与目标,对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提高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文明.中职学校教师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