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时间:2022-03-05 17:31:08

导语:在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第1篇

一、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一)学生知识水平差异较大大学阶段,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开展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时,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往往会产生差异性,从而使得基础薄弱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严重者导致厌学。当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仍然对所有学生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无法科学合理地采取因材施教,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二)实验设备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单一由于每个高等院校的实验教学条件不同、实验教学设备层次存在差异性,导致部分学校设备不够充足,只能在普通机房教学。而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部分教师由于实验教学比较麻烦而直接放弃实验教学。有的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时,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缺乏充分的认识,无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另外,有的教师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通常体现为大班授课制,忽视与学生的互动,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三)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由于大多数教师从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一线企业或者酒店管理部门的实践工作经验,因此大多数教师在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时,只能从教材出发,无法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来教学,从而使得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缺乏实践经验的支持,无法让学生体会实践课程的意义,无法发挥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的真正意义与作用。

二、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一)开展因材施教教学模式为了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与水平,需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完善,打破原有的大班授课制,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重新分组。针对计算机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要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逐渐增加教学难度,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开展实验教学。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采用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可以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二)实验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由于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与生活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与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其中,模拟型实验教学可以将学生熟悉的图书管理、教学管理等生活环境作为教学背景,开展实验教学,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分析系统流程,积极参与实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丰富教师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各大高等院校的酒店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学校的实际安排,深入到一线企业或者酒店管理部门参与实践工作,不断丰富自身经验,从而根据实践经验以及当前社会对该课程的需求来设计教学,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水平。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术交流、讲座等方式创造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四)开展环形教学模式根据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可以开展环形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根据五个阶段开展教学。第一阶段,需要对酒店管理系统进行认知学习。在这个教学阶段中,每个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为后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第二阶段,对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平台的认知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及时了解系统实验平台的模块、组成、内涵与特点,还需要了解其注意事项以及具体要点知识,以便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三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将其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模块学习。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水平相似的分为一组,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对每个模块进行系统学习,了解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每个模块的设计内容与相关知识。第四阶段,每个小组需要对模块进行集成学习。需要将之前每个模块的知识熟练掌握,并将其集成在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第五阶段,对系统再次开发与完善的学习。这个阶段中,需要对前几个阶段的知识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并且可以对其进行再次开发,探讨更深层次的知识与内容。同时,还可以根据每个小组完成的水平来重新分工,重复前几个阶段的学习内容,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充分、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总结

第2篇

[关键词]体验式 海关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 实验

一、引言

海关管理信息系统是海关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当前我国海关通关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以提升其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然而,由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较为枯燥,对文科学生而言,学习的积极性较低,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这就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

二、基于体验式教学的课程实验探索

实验教学是海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在课程中最易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模块,因此,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理论依据

体验式教学是使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用亲身的经历去感知、理解、感悟和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模式[1]。它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更注重对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根据杜威的教育理论,体验式教学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提出相关问题;第二阶段,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回忆已学的知识,引导学生观察、查阅相关资料,并引导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第三阶段,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根据对资料分析和归纳的结果,自己提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设想;第四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其解决问题的设想付诸实施,验证其对于解决问题的效果;第五阶段,如果学生所提的设想验证失败,教师应指导学生重新构造一种新的设想,直到解决问题的设想得以成功验证[1]。

通过上述五个阶段,不断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使其分析、归纳、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二)课程实验改革探索

课程实验项目的设计一改以往由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学生按步骤操作的实验教学方法,引入了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理念,以我校海关通关模拟实验室中当前我国海关通关管理信息系统的培训测试环境为实验平台,结合角色扮演和场景模拟,通过5个实验项目模拟当前我国海关通关现场作业的各环节的场景,以达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和学生身临通关现场的效果。

其中,第一个实验项目采用体验式教学第一和第二阶段的方法,由教师根据学生在课程前期已学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结合当前我国海关通关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的实际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设计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结合前期已学的相关知识,独立画出海关通关管理信息系统中通关现场作业的流程图和相关环节的数据流图,并对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疑问进行归纳和思考。

第二至第四个实验项目采用体验式教学的第二和第三阶段的方法,教师根据当前海关通关现场作业的各主要环节,分别设计相应环节的实验,结合相关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提供资料和依据。学生通过第二至第四个实验项目,对海关通关现场作业的预录入申报到放行各环节的具体业务信息流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通过对信息流向的掌握尝试推出业务流程的内容,从而对整个海关通关现场作业的情况和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有了整体的了解。

实验项目五属综合性实验项目,采用的是体验式教学的第四和第五阶段的方法,要求学生在掌握课程前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按要求分组协同设计模拟通关所用的报关单,预想其模拟通关流程,并通过组内成员扮演不同通关现场环节岗位的海关关员,模拟相应的海关通关现场作业场景,以验证所设计的报关单信息是否按预想的通关流程流动,从而达到对课程前期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要求。同时,该实验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求学生将非本课程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入到实验中。

(三)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通过一轮的教学,教学效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提升。经统计,参与实施体验式教学实验改革的学生的考核成绩与未参与实施体验式教学实验改革的学生相比,成绩有了较大的提升,课程考核平均分高出近4分,课程考核优秀率高出近10个百分点。同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相应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较大提高

通过体验式教学实验项目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有了较大的提高。经通过对参与该课程体验式教学实验项目的学生进行网上无记名问卷调查,有93.45%的学生认为:“这种实验方法能激发学习兴趣,实验效果较好”。

2.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通过体验式教学实验项目的开展,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如学生在完成第一个实验项目时,对教师的依赖性还显得较大,出现一遇到问题就问教师的现象,但在做到第五个实验项目时,这种现象已基本消失,大部分学生已能够通过与组员讨论对所遇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发现并修正所设计报关单中的错误,最终使实验验证成功。

3.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通过体验式教学实验项目的开展,学生在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如学生在完成第五个综合实验项目时,大部分学生均能够和本组的组员进行顺利的沟通和讨论,共同完成实验。同时,部分学生能够尝试着将非本课程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验中,设计出符合自己预想模拟流程的报关单,并通过实验得到验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其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总结

海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通过引入体验式教学的理念,以海关通关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改变了原有课程的单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使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2],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将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能力培养融合在一起,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诚然,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通过不断改进课程的教学方法,发挥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进一步提升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项目资助:上海海关学院教改项目资助课题(No.2013JG-004)

[参考文献]

[1]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第6期,总第194期。

第3篇

关键词 高校教务管理 信息化 功能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08

University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odel

ZOU Zhe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taff work starting, the actual work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were analyzed, in particular, highlight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posal, hoping to make the teaching educational management methods, the method further improvement or improvements to increas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each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 colleg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function; importance

高等学校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且相当复杂的一项工作。其本身涵盖了教学各环节的科学规划、管理、实施、协调等方方面面。除了教学本身的每个环节(从培养方案制定到课堂教学再到考试管理,以及围绕这一主线发展的各支线工作:教学研究工作、教材工作、教学检查督导工作等等),其复杂性还体现在参与这整个工作的师生群体的规模和多样性。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师生人数的不断上升,更何况需要在教学管理的各项规定框架内做好协调管理工作,更是增加了此项工作的复杂度和难度。

1 教学教务管理各项工作的关系

教学教务管理的各项工作都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要服务和管理对象的,一切的工作都是围绕二者展开和延伸的(见图1)。

从图1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教学教务管理的很多环节都是一环扣一环甚至交叉渗透影响的。也就是说,在整个教学教务管理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动都可能影响其后面的所有教学教务环节,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整体宏观来看的话,不按管理规定对这些环节随意进行变动将影响学校整个本科教学工作的开展,从而影响其长远规划和发展;而从局部细节来看的话,正因为教学教务管理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甚至交叉影响的特点,任何变动在实际工作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就会扰乱和破坏教学秩序,甚至发生“多米诺骨牌”的连环效应。

2 教学教务管理工作在系统中的模块化体现

面对如此复杂且繁多的教学数据,再加上教师、学生群体的多样性特点,单靠人工来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教务管理系统来承担数据保存、处理、调度、管理等工作,从而起到方便快捷高效地帮助教学教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作用,也就是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

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对应着其相应的业务工作,而每个业务工作在教务系统中都应该有其对应的模块来体现(图2),当然这些在教务系统中的模块并不能完全体现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部。图2中标出的每个模块下还有若干细化功能模块,在此就不一一列出。

图2 教务工作在教务系统中的模块化体现

3 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在教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面对数据如此庞大和复杂的教学管理数据源,以及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再加上人数众多的师生群体和该群体的多样性,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借助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手段来辅助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高校教务管理的效率。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高校面临着大量的学生、教师、课程等数据信息的管理,同时还有各种教学教务工作的组织实施,例如选课、排考等。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可以使数据处理更加快速、准确、有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改善现有教务教学管理的不足之处。社会在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校园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不断完善现有的教务管理方式和体制,以保证高校发展的与时俱进。

(3)创新高校教务管理的方式。对校园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研究,紧跟信息化发展的步伐,结合高校发展的要求,以期将最新的信息化手段运用到高校教务管理中来,从而达到创新高校教务管理方式的目的。

4 教学教务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1)首先树立高校教务教学信息化管理的观念。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研讨会暨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中心主任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解放思想,把握规律,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科学发展。高校对此应该有足够的重视,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支持。在教务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过程中同时要吸取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结合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推动高校教务教学信息化科学、可持续发展。

(2)建立健全适合国情校况的教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高校要提高自身教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就应该着力开发适应本校发展需求的教务教学管理系统,为自己量身打造一套科学的教务系统。这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寻求可靠的软件公司,同时发挥教务管理人员的力量,根据工作上的需求和经验,二者结合以便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教务管理工作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3)加强教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任何高科技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一个好的教务管理系统是很多教务教学管理经验的结晶,需要教务管理人员提供宝贵的经验。同时若需要教务管理系统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也需要素质过硬的教务管理人员保证其实施。教学管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信息化的教育管理方法和手段,同时还要有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头脑及统筹能力,可以举一反三。高校可对教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教学管理人员自身也应该时刻注意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因为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很快,需要不断跟进步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此项工作。

(4)积极推进教务管理信息化在师生中的应用。教务管理系统的主要、重要功能是围绕广大师生来发挥作用的,所以必须推进其在广大师生中的应用,做好信息化管理的宣传、推广工作,让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师生群体中对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服务模式进行推广和宣传是必要且必须的。广大师生既是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是服务对象。在师生使用的过程中,系统开发人员和教务管理人员应广泛听取和收集其意见和建议,将这些意见分类整理。结合教学制度和规定对其加以分析,力争将科学合理的建议实现技术化。这样也能使教务管理系统更加人性化。

(5)做好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这个维护既包含日常管理的维护,也包含了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更新发展的维护,同时还有安全性的维护。没有一个教务系统是开发完成了的。一方面,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有更新就有淘汰;另一方面,用户(即师生群体和教务管理人员等)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同时,很多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操作也会随着教学制度的改变而改变。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也可能受到网络安全方面的威胁。所以,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不会停止。这一工作需要高校提供财力的保障,既要有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维护管理,也要有高素质负责任的教务管理人员的维护管理。

参考文献

[1] 童颖华.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06.1.

[2] 唐文利.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探索,2013.7.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思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改革

1引言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应用非常普及,计算的思维过程即设计程序的思维过程,可以有效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涉及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行为科学、运筹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内容。2014年7月,第三届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明确提出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三个目标之一。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要培养既懂管理理论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思维能力,重点是编程思路、实际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中美大学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可以发现目前大多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的概论性课程较多,深度不够。信管专业或学科的最终目的是如何更好地把系统科学与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实践中,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目前在实践中尚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不尽合理,相关课程具有内容重复与知识或缺问题,即课程中大家总会发现正在学习的课程内容往往都是以前学习过的或是相关类似的,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与实践结合较弱,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盲目照搬照抄成功模式,不能符合学校实际的培养目标,没有形成专业特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必须在专业人才培养上拥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既要能在自己的学科课程体系中充分发挥,同时,要培养“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的计算思维能力。改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明确面向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专业目标,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是信管专业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2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目标定位

计算思维概念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计算,也不应该仅仅涵盖计算机科学。它的本质是指在信息社会人们在面对大量的信息处理或计算的时候,应该通过非人工的方法实现,这其中包括,信息的表达和信息的转换两个过程。简单来说,计算思维就是利用计算机等工具实现信息的表达与转换等。同时,不能仅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去定义和理解计算思维,而应该从更广义的角度去认识计算思维。广义的理解计算思维,应该是指人们对于现实世界进行信息抽象并利用工具实现信息转换的一种思维方式。今日的计算思维是围绕计算机科学,而明日的计算思维或许会围绕化学、物理等学科,或许会产生新的学科,但核心一定是关于信息的表达和转换。显然,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目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培养“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的计算思维能力。因此,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中应该将计算思维贯穿于素养的培养与知识讲授的教学过程中,但在实际的计算思维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①没有意识到计算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计算思维概念的出现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目的是培养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②重技术教育,轻思维训练和人文素养、伦理道德的培养。目前的信息素养教育过多地强调信息技能的学习,忽视了思维训练,学生缺乏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纳入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目标中。该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涉及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行为科学、运筹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同时,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能力,特别是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学习信息的存储、加工、处理,对一个计算机系统来说主要就是数据的操作,具体而言就是对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即按一定的格式存储起来,这是初级技术也是信管专业的基本技术;更高级一点的技术则是对数据处理后的查询、分析、挖掘,即信管专业与计算机相关但更着重于对数据的处理而不是整个系统的完整的开发。

3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体系

为加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确定教学体系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强调IT技术,弱化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二是强调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不但要掌握现代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运维等方面的技术与方法,还要强调具有现代管理科学思想和较强的信息系统开发利用以及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基于上述思路,我们设计了旨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体系,见图1。上述课程体系主要围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主干学科,不仅设置了国内高校信管专业常设的管理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电子商务等课程,还设置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商务智能与人工智能等相关课程,使学生在理解新兴数据处理模式的同时,其智能化数据分析处理及决策支持能力得到训练。

4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课堂研讨等教学方法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新性和协作性具有重要作用,是典型的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到实践中,有助于奠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建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此,我们设计了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模式,该模式以任务为中心,由其驱动教学过程进行,学生围绕任务学习,教师围绕任务教学,如图2所示。在这个过程中,要面向计算思维,通过搜集资料、深入探究、协作学习、交流讨论、巩固拓展、迁移新知、重组转换等手段,发掘蕴藏在计算机学科知识中的通用的普适思维,学生结合自己学科的专业知识,使思维随着不同专业知识和背景的贯通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提高。

5结语

基于计算思维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教学全过程中注重于展示和解释计算思维的基本内涵和方法,力争将计算思维的培养渗透到各个知识点和模块的教学中,为学生将来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了较大提高;初步具备了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有了基本的计算思维能力;能够更好地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作者:吴修国 张新 刘位龙 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朱丹阳.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整合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32(5):153-156.

[2]柴艳妹.计算思维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6):70-73.

第5篇

关键词:智能化 教学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

学校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到人、财、物等多方面的管理内容,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下,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传统的教学管理工作漏洞普遍存在,管理效率始终无法获得有效提升。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学校管理也逐渐向信息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一、当前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不足

1.功能不完善。我们在针对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系统的功能都具有单一性,往往都集中在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的方面,其中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材管理等内容,而其他方面的内容却较少,如教学过程的管理、实践教学的管理、教学设备的管理等等,这些内容涉及的较少,同时针对教学设备的利用效率、学校资源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和很少。

2.综合进度较低。当前,有大部分的学校在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建设时,都集中在课程管理、学生管理以及学籍管理等方面,虽然大部分系统中都包含这些功能,从某一专业的功能方面来看,似乎这种使用方便、内容简单的系统更加受欢迎,但是从全局方面考虑,这些功能单一的系没有与网络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进步等方面的内容实现综合的进步,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3.缺乏较强的数据挖掘能力。当前大部分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都能够实现强大的数据信息记载和存储的功能的,但是在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却较差,对于网络的利用也往往停留在对数据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却无法实现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功能,无法按照管理的要求提供深入的咨询信息和统计信息。

4.无法体现学校管理的质的变化。现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最突出的不足是:仅停留在用计算机代替传统手工书写、计算、显示、存储、打印的低层次应用上,未能体现出数字化技术给学校管理带来的质的变化,未能反映当前新的教育理念、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仍现着传统管理方式过分注重结果的做法,没有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自动功能,对于大量教学过程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而使其管理自动化,弥补传统管理的不足,展示出数字化管理的真正的魅力所在。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完善。

二、智能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1.对教学设备的集中管理

在教学设备中,包括远程控制系统、视频系统、通信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通过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对教学设备的管理,并且依托网络依据,实现对所有设备的统一和集中管理,无论处在网络上的任何位置,只有获得授权之后,就能够实现对教学设备的控制与管理。在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方面,需要配备相应的视频系统,除了实现自动化管理之外,也能够通过远程监控实现对设备的管理与保护。在内部通信系统的管理方面,一般可以通过总控制室与各个教室之间建立起网络电话技术,教室可以与控制中心直接取得联系,以此来实现即时管理。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方面,要对整个校园内的多媒体教室进行分布式管理,通过校园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的客户服务器结构,通过总控制器向其他的控制点发出消息,管理员能够及时实现对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2.校园资源全面整合

一方面,实现校园网络的设备安全建设,将防盗设备与通信平台有效的结合,这样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便能够及时向相关的部门发出警报,在学校警卫人员的通信设备上也会出现相应的报警提示。另一方面,对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要将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信息与总控制中心的通信系统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够实现对整个教室管理系统的控制与维护。在数据中心的建设方面,为了满足智能化的管理要求,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并且对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功能进行深入的拓展,方便多媒体教室的集中化管理。另外,在校园管理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的IC卡制度以外,实现校园一卡通服务,通过统一的校园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短信平台、通信平台等为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此来实现校园管理系统持续、稳定的运行。

3.科学合理的管理使用理念

要加强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制定长远的教学管理计划,通过教务管理、设备管理、学生管理等多部门的信息化,实现统一的管理。为了实现多媒体教学管理的统一性,需要以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为主导,积极研发与学校自身管理目标相适应的管理目标,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制定多媒体教室建设的统一技术标准,支持多媒体教室持续发展。通过远程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多媒体教室教学的内容与目标,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自动生成包括教学实况、屏幕图像等内容,从而有效的弥补教室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能够使优秀教师的作用获得充分发挥。同时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校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其制约和规范的作用,促进校园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与完善的大背景下,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也必然要随之进行不断改进,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教学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从而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实现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参考文献:

[1]何军.基于WEB的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1(29)

[2]张飞.多媒体智能化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同济大学:软件工程,2008.

[3]西米莎.智能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软件工程,2008.

第6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沟通教学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计算机类、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开发过程以及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等,同时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开发与维护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力求通过实际操作管理信息系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功能、操作方法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方法。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多的需求具有信息系统项目经验的人才,因此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竞争力①。近年来,高校已经向社会培养了很多计算机方面人才,但能够从事专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高层次人才还是比较缺乏。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本身存在着不少问题,致使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如何提高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广泛探讨的话题。

1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抽象、理论性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了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运筹学和软件工程等诸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②,具有知识较多、课程理论性较强等特点。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抽象地对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介绍,照本宣科书中理论,会使学生难以理解,教师觉得这门课教起来很困难,学生听课也觉得枯燥无味,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2 课程内容陈旧,缺少案例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内容早已过时,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论多而杂,案例分析不是太少就是跟不上时代;二是其中的系统开发方法严重滞后,现在国外发达国家信息系统方法论的研究大都是以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为主流,而我国的管理信息系统教科书仍然以传统的结构化开发方法为主线,对原型法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介绍较少。这就导致教材内容与现实中丰富的信息系统实践相脱节,使学生觉得学习用处不大。

1.3 课时分配不合理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课时分配一般是理论课时多于实验课时,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理论内容的讲解,教学方式大多数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材中全是理论,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记忆大量的文字内容,引起了学生的反感③。教师一味讲授而较少给学生提供实验尤其是项目环境,学生也会觉得该课程难于理解、用处不大,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软件开发的思想和方法,遇到实际问题时依然不会用学到的方法来解决。

1.4 教师缺乏企业经验和项目经验

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缺乏项目经验,缺乏企业经验,在教学中很难做到游刃有余。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特殊性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企业前沿开发经验,把最新的开发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激起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 改革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方式

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是每一个任课教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同时认真研究、讨论和对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认为适合本课程、最能提高学生软件水平的教学模式是“理论+实战+实践”三级强化教学模式,这是一种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式。

2.1 理论教学过程

理论教学过程是教学基础,可以采用专家教授、英语教学、问题导向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手段。

专家教授:主要由专家(教员)进行技术内容的详细讲授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示范和举例,进行小班课堂教学。

英语教学:软件开发工作需要一定职业英语基础。重视职业英语教学,在项目实习过程中轻松掌握职业英语。

问题导向学习法: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提出学习的问题和要求,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进行进行思考和探索,教师帮助和指引学生进行探究并给出评价。其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探究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主动地、有目的地探索并回答问题。

2.2 实战教学过程

实战教学过程仍然是在校内进行,是在学习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的实验课程,可采用案例教学、影子项目等方法。

案例教学:这是软件工程教育在长期的培训业务中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套高效而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等活动,项目教师边讲边练,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完成实际案例中的任务,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这一新的学习方法将为学生提供观看专家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之后学生还将系统地进行解决特定问题的实践,以确保他们今后能顺利地完成实际工作任务。

影子项目:将全真案例引入到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过程中,成立多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有一个项目导师和多名学生,共同完成全真案例的开发工作。这样的开发过程会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去接触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跟着这些有实际IT经验的教师,学生就能够在学习的同时,有效地积累企业经验,实现学生与IT职员两个角色的有机融合。

2.3 实践教学过程

这个阶段是鼓励学生走向社会的阶段,更具现实意义。其中核心教学形式是沟通教学。

沟通教学:重视学生对IT企业文化的认同,对于有一定实际技能的学生,鼓励自学,提供模拟创业或项目辅导,帮助学生积极探索新领域,了解IT企业文化,通过到IT企业学习,我们希望缩短学生进入职业岗位后相互了解、沟通的时间,以使他们有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

3 总结

“理论+实战+实践”三级强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避免了“满堂灌”,理论、实战与实践交叉进行,在实战和实践中体验和学习理论,真正形成了技术应用能力,使得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高,是能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学生的核心岗位能力的教学方法。

注释

①黎孟雄.项目驱动法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

第7篇

P键词:信息系统;数据库;南宁学院

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据的高度自动化处理和分析,卷席各行各业,各个高校都在不断引进和完善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南宁学院现有信息管理系统只涉及到部分信息的收集,没有专门针对学校发展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近几年南宁学院升格为本科,实现万人千亩本科的伟大目标,决定走应用技术大学,学校快速发展并壮大,教师队伍人数也不断增多,教师信息的统计,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变得更加复杂。研究并开发符合南宁学院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是当前学校比较迫切的需求。

一、教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以健全、科学、合理、准确的学校人事信息采集为基础,建立教师信息基础数据字典。数据字典能生成符合本科教学合格评估需要的教师数据信息。系统采用B/S模式,ASP语言,Access数据库进行开发。系统具有数据录入、管理、统计、分析、生成功能。对于加快我校的信息化管理,促进管理和决策科学化,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可及时了解到师资力量的客观信息,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使系统更具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二、系统功能

系统管理员管理:系统管理员级别分别是系统管理员、一般管理员,其对记录的查看、添加、修改与删除权限可根据需要灵活分配,并可以锁定登录。

基本信息管理:教工在注册时需填写其个人基本信息,在管理员未审核前可对基本信息进行查看、增加、修改或删除;管理员也可对所有教工基本信息进行查看、增加、修改或删除。教工基本信息包括:身份证号、所在教学单位、教研室或部门、职务、姓名、性别、民族、岗位性质、性别、出生年月等字段。

管理员信息审核:管理员可审核教工信息,审核通过即可入库存档。同时可对教工信息进行增删查改,自由开关教工注册或登录查看、修改自己档案的功能。

智能生成报表:可以快速生成各种数据,如男女数据,任教学科数据、职称数据等。

数据批量导入导出功能:可按照Excel格式批量导入或导出教师信息。

智能自由组合查询:可对教工信息和字段进行筛选和自由组合后查询或输出。

三、数据库设计

(一)数据库平台与开发语言。采用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Access是小型数据库,对于一个学校的教职工信息量,Access数据库是比较合适的。利用ASP可以向网页中添加交互式内容(如在线表单),也可以创建使用HTML网页作为用户界面的web应用程序。ASP可以与Access数据库或其他程序进行交互,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从而大大降低了面向对象应用开发难度,提高了开发质量和开发速度。

(二)数据库表与实体。根据教师信息管理的内容和工作流程,数据库的设计如下:

教师基本信息表包括:身份证号码、姓名、密码、性别、民族、婚否、联系电话、家庭电话、籍贯、政治面貌、入党时间、出生年月、校内住址、家庭住址。

岗位信息表:所在单位、单位编号、所在科室、职务、岗位性质。

学历信息字典:第一学历(程度、方式、学制、学位、毕业时间、学校、专业)、最高学历(程度、方式、学制、学位、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职称情况表:职称情况(职称级别、职称名称、职称取得时间、职称聘任时间)。

工作情况表:参加工作时间、到校工作时间、当前职务任职时间。

劳动合同表:劳动合同类别、劳动合同年限、劳动合同期限、合同签订时间。

教师能力表:教师类别、专业领域、可讲授课程、科研方向、学科类别、导师类别、学缘、人才称号、荣誉称号、教学骨干、职业资格名称、其他资格最高等级、其他资格名称、双师型教师、工程背景、行业背景、专业技能背景、是否专业负责人、高校教师资格证、专业技术职称、在职状态、备注等字段。

根据平台设计数据库的实体有:教师信息实体、管理员实体等。

(三)数据库创建。得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之后,就可以在数据库系统中实现逻辑结构。下面给出部分创建部分表的SQL语句。

创建教师信息表teachers

create table teachers

(身份证号码ID_number char(18) not null,

姓名name char(20) not null,

密码password char(30) not null,

性别sex char(2) not null,

民族Nation char(20) not null,

……

constraint pk_teachers primary key(teachers))

此外还有管理员表、职称表、家庭情况表、工作情况表、工作能力表、学历信息表、岗位信息表等。其他表的建表方式基本上一致,就不一一列举。

四、性能测试与分析

系统测试,即测试数据库的完整性、健壮性、可靠性等。设计各种用例,测试数据库在各种情况下能够正常的运行并且能够达到系统所设计的效果。

(一)数据测试

数据测试是使用涉及到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教师基本信息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设置测试用例,通过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库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健壮性,保证功能的完整、数据和信息的安全。

(二)异常测试

检查数据库是否存在导致异常、数据出错、数据丢失、死机等问题,如果运行系统时出现异常,系统是否能够正确的保存原来状态数据,保证数据最小程度的损失。

五、结束语

数据库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数据库设计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信息管理系统的性能。数据库设计要遵循完整性、科学性、关联性原则。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是高校管理教师信息、分析教师组成、优化教师结构、规划发展方向的重要决策手段。一个优秀的符合本校发展规划的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一个高校至关重要,特别是像南宁学院这样一个正在转型高速发展的高校,现在已经走在全国民办高校中走应用技术大学的前头,优化教师队伍至关重要。数据库良好设计为高校教师管理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南宁学院实现南宁大学梦、打造全国一流应用技术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赖每,陈雄章.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南宁学院的实践与经验[A].赖每.鼎新[C].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第8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80-02

当前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划分为学术性人才培养和应用性人才培养两种类型。重庆三峡学院作为地方性市属本科院校,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要把我校建设成为三峡库区及渝东北地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心,为库区经济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一门融合了管理学和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的交叉综合性的学科。因此,对于不同专业的背景的学生,对MIS的理解也具有较大的差异。通常,他们会从各自本身的专业角度来学习MIS这门课程。所以,造成了不管哪个专业的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都缺乏全面性,只看到冰山一角,不符合企业的要求。但事实上,对于MIS的讲授更为重要的是对管理信息的研究,也就是包括着许多非技术性的内容。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MIS教学,学生应该在深入并综合理解MIS的学科思想下,努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努力。本文针对MIS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以重庆三峡学院为例)的教学进行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以增强学生实际操作方面的能力。

一、MIS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MIS课程是信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很多院校将其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MIS是一门与实践结合很紧密的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存在理论复杂和实际操作困难的特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MIS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统一的教材不适应不同专业的学生,其次是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情况的严重脱节,还有就是当前很多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最后是师资力量知识结构单一等几个方面。从事多年MIS课程的教学,发现存在教学大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教材内容不新颖、不重视实践教学、缺乏与企业和市场的互动等严重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用于理论课程教学

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商学院于20世纪20年代所倡导,当时采用一些在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来进行案例型式的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和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的兴趣。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被逐步实施,颇具绩效。但是,在国内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现在,案例教学法已经普遍采用在商业管理的教学中了。如何有效利用合适的案例并结合适当的教学方式,是改进MIS的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MIS是以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是很抽象和空洞的。对于在校的大学生,他们从未从事过开发MIS相关项目,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对MIS系统分析、设计过程和项目管理的理论理解。通过案例提供的情景,学生们可以从中体会MIS开发与设计的一些困难,并积极思考怎么样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案例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参考书等去精心挑选或适当编写教学案例。在案例中,逐步引入基本概念方法和模型,使学生能切实理解和掌握MIS的理论知识,并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解MIS开发方法时,除了重点讲解结构化的系统开发方法外,还应该加入力度结合实际案例讲解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因为,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是当前软件开发的主流,对于学生就业也很有帮助。此外,MIS课程讲解中,还应该引入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知识,包括电子商务、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市场上主流的开发工具等。这样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将案例分析同课堂讨论式教学相结合,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一些重点章节,寻找一些最新的,趣味性的案例,采用提问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学生去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安排几节课时,让大家分小组讨论,并做好报告,分组进行讲解对案例问题的看法。这种启发式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积极的引导,问题的研究逐步深入,培养学生用系统的观点、信息化的观点等解决实际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能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知识进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

三、项目驱动式教学用于实验课程教学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职业行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管理,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该教学方法强调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学”为核心方法,教师的“导”为辅助手段。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就是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强调通过项目对学生进行工程设计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是实现高校毕业生和企业无缝的最好的教学方法之一。

MIS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除了课堂理论教学之外,实验教学也很重要。开学前,便从全院教师和熟悉企业中广泛收集该课程的相关项目。这些项目有的来自于教师科研项目的子课题,有的来自于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有的来自学校内各单位实际需求,更多的项目来自于相关企业的需求。对于这些项目,应该要把握相应的标准,不能太难或者太简单,要适中。把这些项目在开课两周之后公布出来,供学生们选择。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分组选择和完成项目。这样,学生可以根据组内民主方式选择感兴趣和专长的项目。如果有多个组选择了同一个项目,教师可以组织一个竞标会,通过竞标会来决定哪个组承担。通过这一形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这样,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项目需求进行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遇到有争议的问题,还可以进行课堂讨论,结合本组的项目,大家来讨论中解决问题。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完成,分阶段提交项目进度报告。期末课程结束之时,就是项目完成验证的时候。这时,组织企业的人员和学院的老师成立项目验收组,对学生的项目作品进行验收和评级,对于获得优秀评价的项目学院给予奖励。

项目驱动式教学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持,一切知识的获取都是在学生大脑中根据项目需要自主构建的。

四、校企联合培养

当前,大多数学生毕业将进入企业,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如何培育出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才是关键。因此,在MIS课程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企业,同时也要让企业了解学生,这就需要让学生提前走进企业,让企业提前选择学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这种校企互动教学模式,就能帮助高校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符合企业需要的毕业生。企业信息化是代企业的必然选择,所以MIS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对于在学期初选择来自企业的项目组,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并聘请企业精英到学院与同学们交流和作报告。这样就更拉近了学生和企业的距离。学生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除了请教院内指导老师以外,有还充分的机会请教企业人员。学生可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充分与企业需求融合,使其提前进入企业员工状态。很多企业为在校大学生量身定做了一些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企业可以一针见血地检验我们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水平。这种以项目为结合点进行校企联合培养,增进了学生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改进教学方法,使学校能培养出更多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也提高的就业率。

五、结论

总而言之,MIS课程的授课对象、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随着时间的改变而不断变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课程需要对目前国际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跟踪、掌握,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MIS课程教学,我们要进一步把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质,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趣味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锻炼和培养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和核心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MIS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6-8.

[2]梁妍,王知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0,(7):19-21.

[3]李红霞.项目驱动式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5):60-62.

[4]于延,王建华.校企合作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9,(8):47-49.

[5]王建华.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13):5-7.

[6]黄守明,张红莉.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1,(5):119-120.

[7]张勇,段君玮,董启明.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29(4):113-115.

第9篇

关键词:XML;网络教学;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6-0108-02

作者简介:黄玉萍(1980-),女,硕士,郑州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

0引言

随着Web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远程教学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运用于单机的局限性,教学资源和学习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为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服务。网络远程教学系统主要由各种网络教学资料组成,目前许多计算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在致力于网络教学系统的研发[1]。XML是W3C的语言标准,得到业界(如微软、IBM、SUN等)的广泛支持,是一种用于网络数据交换的语言,用其描述数据具有结构良好、易于交换、显示灵活和跨平台等优点[2]。

1系统需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教学信息化进程的日益推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也相应扩大,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模式的革新带来了一次全新的机遇,使教育能够集中各种教学资源,提供更加丰富更加直观的教学内容,方便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资源,因此从教学管理实际需求出发,开发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发一个高性能的高校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已是当前的发展趋势。

基于XML的高校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素材类教学资源、网络课程库、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远程教学系统支持平台组成。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主要由管理员进行管理,包括系统评价、安全管理、故障管理、信息、数据分析、课程管理等;教学系统支持平台包括辅导答疑、远程考试、虚拟实验、作业评阅等;素材教学管理包括课件库、题库和案例库等。

系统除了实现上述功能外,还必须能实现各种不同的数据源在系统中的应用,也就是异构数据源的集成。系统采用一种基于XML的中间件技术实现异构数据的集成,把各种不同的数据源转换成一种数据源,供用户使用[3]。基于XML的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向公众开放的,所以要求系统有很高的安全性。因此,系统从Web应用程序和数据两方面着手,采用身份验证、存取控制等方式保证系统的数据安全。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增强系统数据的可移植性;②系统安全性要高,通过数据加密和口令加密以及权限控制,保证用户数据安全不受侵害。

2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网络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题库、案例库、课件库、媒体素材库和网络课程建设内容,以及适合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支撑系统。教学支撑系统由一系列支持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工具构成,主要包括学习系统(非实时/实时)、授课系统(非实时/实时)、教学资源编辑制作系统、辅导答疑系统、作业评阅系统、考试系统、评价系统、交流讨论工具、虚拟实验系统等。学习系统、授课系统、教学资源编辑和制作系统都可能要与多媒体素材库、题库、课件库、案例库和网络课程发生关联,考试系统要与题库系统发生关联,评价系统则涉及教学资源的各个部分。该系统教学资源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1教学管理系统

教学管理系统是整个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将协调和组织各部的教学工作有序正常进行。这个模块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

(1)用户管理。系统中主要有3种用户,分别是管理员、教师和学生。登录时要根据他们的身份认证来赋予不同的权限。管理员可以管理整个系统资源;教师可以查询自己的课程信息、上传课件、布置作业等;学生可以实现网上学习,与教师交流和在线考试等。

(2)系统管理。可以实现信息的、数据的分析、查询等相关操作。

(3)课程管理。主要包括开课情况,并分配相关的信息资源,例如课件、作业下载、在线答疑等,并辅助相应的统计信息。

(4)学习管理。要记录学生的注册信息,每个学生选修的课程及成绩。

(5)软件下载。提供学习软件、素材、课件的下载。

(6)评价系统。在每学期末以电子邮件或其它方式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以获得真实的教学信息反馈。

2.2网络课程库建设

网络课程库不是“堆放”教学信息的场所, 而应成为利用包括多媒体和网络在内的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平台[4]。网络课程库主要以网络技术来支撑,进而体现出网络学习的特点。

网络课程库的管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别是内容管理和传输管理。内容管理确保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传输管理支持多媒体上传和下载的功能,保证多媒体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保密性。

2.3教学支持平台

这个平台是以网络课件为核心的软件,它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师生交流工具。师生交流工具主要有:网上答疑、电子邮件、留言公告。

学生在线学习时,可能会有部分的知识点理解不透,那么在课余时可以通过以上3种方式向科任老师咨询相关的问题,前者较适用于教师在线,后都适用于教师不在线时。

(2)在线考试。针对远程教学的教学方式,检验学习情况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利用在线考试系统。考试的试卷是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的,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题,题目答案自动存档,记录所有学生的成绩和答题信息,不允许重复考试。交卷后学生可以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和查看正确答案。在批改主观题时可以采用手工评卷方式。

(3)作业管理。上课后教师可以在网上给学生作业,学生可以查看教师布置的作业、写作业,完成提交后可以查看教师的评语、与教师取得联系等。

(4)课件管理。提供课件信息管理、课件浏览等。科任老师在上课前将自己的课件上传到网站,供学生学习。

2.4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题库、素材库、课件库、案例库及其它。系统提供的资源类型主要有文字,例如教材、参考资料和指导实验书等;有著名专家学者主讲的视频等;教学辅助软件。

3数据库设计

对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依据数据库设计原则,对该系统的数据库进行设计。例如以系统中的教学支撑平台中的课件管理为例,可以从中抽象出3个实体:学生、教师、课件。学生实体的属性有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班级、专业等;教师实体的属性有教师工号、姓名、性别、照片、职称等;课件实体的属性有课件编号、课件名称、课件制作者、课件简述等。系统相应的E-R模型(略);根据系统的功能可抽取出如下实体:学生、教师、课件、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成绩、课表、校历等,由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可设计数据表:学生基本信息表、教师基本信息表、学籍变更表、教学计划表、教学任务表、教学课程表、选课表、成绩表、专业代码表、校历表、学位表等。

教师教学评价管理数据库由下列字段组成:编号、职称、年龄、学位、教学态度、课堂教学、课后辅导、总评等。

教师科研情况管理数据库由下列字段组成:编号、姓名、部门、年龄、论文信息、著作信息、项目信息等。

教师课程情况管理数据库由下列字段组成:编号、姓名、部门、所授课程、专业、课程分值、考核方式等。

教师基本情况管理数据库由下列字段组成:编号、姓名、部门、年龄、职称、专业、研究方向、联系方式、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等。

学生基本情况管理数据库由下列字段组成: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班级、专业、家庭住址、入学年份等。

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由下列字段组成:学号、姓名、班级、专业等。

4结语

基于XML对教学管理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系统由教学管理、教学支撑、网络课程库、教学资源库组成,且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教学系统中存在的

数据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数据库设计中涉及的表因数量较多未一一详述。

参考文献:

[1]王楠.基于XML的远程教学技术研究与应用[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06.

[2]娄卫华,巫世晶,殷勇.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8).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