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环保大气科工作计划

时间:2023-03-08 14:53:57

导语:在环保大气科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环保大气科工作计划

第1篇

xxx人民政府:

根据xxx人民政府督察办的要求,xxx环境保护局针对2006年度县十一届人大六次和xxx人民政协六界五次会议(以下简称两会)中涉及环境保护的有关建议和提案交办工作已全部办理结束。两会期间,代表共提出环保相关建议1件、政协委员提案5件。议案、提案涉及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大气、原创:水和噪声污染防治等多方面。在局领导统一安排、部署下,涉及环保的全部建议、议案已答复两会代表和委员。现汇报总结如下:

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承办工作,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小康xx的重要体现。

环保局在接到xxx人民政府交办的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件后,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局长办公会,针对每个建议、议案做了客观分析,并迅速组织相关科室、中队进行了部署、安排和分解,分清个案与共案,旧案与新案,主办案件与会办案件,做好分门别类。对明确为我局受理的案件,严格按环保有关法律法规和xxx人民政府06年工作重点,结合环保局“一三五”工程和06年十件实事,按照职能分工逐件落实。分管局长统一部署安排,法规科督办,相关科室中队分工负责,具体承办。承办工作做到:1、负责组织对“案件”的内外调查处理。2、对涉及污染问题及单位的整改与处置的意见拟定。3、督促和检查污染源单位,落实整改措施。4、对办结案形成书面反馈,跟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询意见的反馈。最后由法规科统一负责办结材料的上报及建档资料的整理。

在整个办理过程中,环保局坚持严肃性、科学性、可行性的统一,凡是有条件应该解决的,要及时解决,;条件不具备,解决起来确有难度的,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去解决;对是一时无法解决的,也要列入工作计划逐步加以解决。并始终把人大代表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建议、议案办理工作做得好与否的衡量标准,及时落实办理责任,定人员、定时限,把建议、议案办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深入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上。在建议、议案办理中,要求必须实地找代表委员当面沟通,虚心听取代表、委员的意见,先具体处理,再当面沟通,最后答复。针对每一个案件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对确属需要解决,但因客观条以及技术件限制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认真研究,积极创造条件列入规划,逐步加以解决,并于建议代表真诚沟通,实事求是地向代表作详细的解释说明,与代表达成共识,赢得代表和委员的理解和支持。在整个建议、议案办理中解决率达100%,“当面沟通”率达到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

总结这次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圆满完成,环保局主要采取了以下四个方面的保证措施,以确保议案、提案的圆满答复:

一、团结的、强有力的领导是完成建议、议案办理工作的保证。局长办公会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部署、安排和分解。原创:

二、采取得力措施是承办建议、议案的基本前提。在办理过程中,确定专门科室督办。每宗建议、提案具体落实到人。专案专办,限期办理。对承办工作不力的追究责任到相关科室和个人。

三、积极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当面沟通,现场察看,详细了解具体情况,有针对性提出解决办法;

四、对重点建议、提案有专门分管局长亲自与代表委员面谈,加强了工作力度,增强了与代表委员沟通效果;

第2篇

    一、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组织,争创市级"绿色学校"

    当今世界,经济高度发达,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在我国,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国民素质,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使环境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注意引导师生提高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制定了《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和《实验中学环境规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做到了分工明确,职责到处、室、组。教导处、年级组负责课内环境教育,以理、化、生、地学科为龙头,带动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环境教育;政教处、团委负责教室“绿化”和课外环境教育活动;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建设;办公室负责总协调,以落实好学校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并将环保材料搜集存档。学校定期研究、检查环境教育工作。由于职责明确,措施得力,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加强环保培训,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环境教育培训,认真组织开展校内环境教育学习研究活动。学校在环境教育方面舍得花钱,有环境教育专项经费。近几年,只绿化美化一项学校就投资50万多元,包括教学楼实验楼翻新、植树种草、铺设花砖等等,学校还有单独的环保活动室,并配有相应的环保实验设备,为开展环境教育,争创"绿色学校"奠定了物质条件。

    二 、课堂教学积极渗透环境教育,提高了师生的环保意识。

    我们在学校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所有学科都要渗透环境教育"。为此,学校制定的课堂评估细则中,增加了环境教育方面的权重,规定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中,任课教师要把教科书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地与社会环境现实联系起来,给学生指出环境污染的危害,点明环境保护的意义,进行渗透性的教育。为激励教师在课内自觉进行环保教育,学校每学期都举办一次"环保优质课比赛"和"优秀环保教案比赛",每学年举办一次"优秀环保论文评比活动",有43位教师获得不同名次的奖励,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环保教育的开展,提高了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除此以外,我们还利用主题班会、选修课和活动课程进行环保教育。高伟、贾红菊老师组织的主题班会,姜传余老师开设的《人与自然》选修课、李建东老师开设的《探索宇宙世界》选修课、张桂群老师开设的《化学在身边》选修课等堂堂爆满,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活动课实施方案》中我们明确规定:"在身心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中进行环境教育",如生物学科兴趣小组,开展了"养花种草知识讲座",各个班级的环保小组开展"自捡废纸,收旧利废"的活动,既为环保活动的开展筹集了费用,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教育措施,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了生动活泼的环境教育。

    三、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环境教育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环境教育活动

    在课外环境教育方面,我们采取了校内教室绿化、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和校外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外活动计划,建有环保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

    (一)开展"绿色班级"创建活动。

    自98年9月以来,我们开展了"绿色教室"评选活动。每个班级都养花种草,以达到教室的绿化、美化。本学期,我们在"绿色教室"评选的基础上,又开展了"绿色班级"创建活动。制订了《"绿色班级"评比细则》,增加评比内容,不仅包括养花种草、绿化教室、净化环境,更重要的是以此促使学生达到语言、行为及心灵的净化,倡导学生语言行为也要做到"绿色洁净"。通过开展这项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学以致用,学到了养花种草的技术,也使学生体会到了"育花"的艰难,更使学生紧张学习的身心在养花赏花过程中得到放松,达到自我调节的目的,强化了学习知识的效果,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二)开展"做一日环卫小工人活动"

    我校自96年7月以来,连续六年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榆山路、府前街义务打扫卫生。学生每天早晨五点以前与环卫工人一起劳动,清扫街道,美化县城。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环卫工人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起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同时,还以青少年学生这种模范行动带动了周围绿化美化活动的开展。我校开展的"做一日环卫小工人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县、市电视台和市教育电视台曾多次进行报道。

〖1〗

    (三)积极开展植绿护绿活动

    我校于98年5 月与县城建局、团县委签订了《植绿护绿活动目标责书》,确定县物资大厦前的绿地为我校的"植绿护绿基地",XX年2月,县城建局、团县委又把新建的县文化中心广场确定为我校的"植绿护绿基地",并举行了揭牌仪式。学校团委定时(每周日下午五点)组织学生参加"植绿护绿"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自觉服务于社会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建设家乡、爱我玫城的社会责任感,山东卫视"正午时光"新闻栏目曾对我校开展的这项活动做了专题报道。在我县"植绿护绿"活动中,我校是省台专题报道的唯一一家,团县委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次活动作为"共青团志愿者行动"在全县"青春风采"中又作了专题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对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率先成立我县第一个"中学生环保考察团",赴平阴县各地进行了环保考察活动。

    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被写入《宪法》,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保护环境已成为21世纪的重大课题,作为现在的学生、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环保社会责任感。为此,我们在县环保局的大力协助下,成立了我县第一个"中学生环保考察团"。县环保局领导亲自为我校考察团的学生作了环保知识专题讲座,使学生受到了系统的环保知识教育。考察团的学生带着学到的知识,赴店子汇河、铝厂、孙官庄、药厂、崔山头等地实地考察了废水、废气、废渣、废液

的治污措施及农村秸杆气化的应用现场,考察中还搞了录相和摄影,保存了资料。今年暑假,环保调查团又到县城附近的两个造纸厂进行了实地考察,龙桥造纸厂既注重经济效益又注意环境保护,企业蒸蒸日上;而子顺造纸厂却一味强调经济效益,随意排放废水废料,造成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结果被勒令停产,厂区一片萧条。学生通过鲜明的对比和耳闻目睹,真正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考察结束后,参加考察的同学每人都写了一份较详实的《环保考察报告》,通过参观考察,给学生上了一堂活生生的环保教育课,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增强了同学们的忧患意识,更重要的是坚定了同学们保护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去年暑假,学校组织大规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中许多学生以环保调查为课题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九月,在全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上,《平阴县水污染的调查研究》小组,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和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向人们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报告,告诉了我们我县近年来水质污染的情况及危害、我县水质污染的原因并提出了对于防治水源污染的建议,引人深思。他们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省市教科所、教研室有关专家领导的好评,10月28日,他们又带着这一成果在全省研究性学习专题研讨会暨开题报告会上进行了现场展示,赢得来自全省各地的XX多位专家领导和教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五)成立我县第一个"环境检测小分队"

    我们在县环保局检测科的协助下,成立了"学生检测小分队",这在我县是第一家。小分队利用课外活动、双休日、寒暑假到黄河、平阴铝厂、化肥厂,采集水样、土样及大气样本,并在县环保局和学校化学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成分分析,此项活动,既使学生了解了我县周围的环境状况,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忧患意识,提高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又学以致用,巩固强化了书本知识。

    (六)学生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和知识竞赛活动。

    校内,利用主题班会、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开展环保宣传;校外,我们还率先成立了“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队”,面向社会,以"环境日"、"地球日"、"保护母亲河"等为内容,通过上街宣传、给学生家长发公开信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全社会自觉开展环保活动。

    我们还根据学生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或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邀请县环保局的领导举行了专题讲座。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丰富了学生的环保知识。

    举办环境保护竞赛活动。根据国际国内的环保热点及中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主题,去年4月初一年级举行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手抄报比赛;初二年级举办了"保护环境,爱我平阴"演讲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普及了环保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兴趣,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多种素质和能力。为了扩大环境教育的效果,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我们还建立了固定的环境宣传阵地:一是一号教学楼东侧的宣传橱窗,二是校园广播站。这些阵地很好地发挥了宣传教育作用。上学期,我们开展了"环保征文比赛"、“环保黑板报比赛”和"环保书画比赛",并把优秀作品在固定的宣传栏内进行了展览,吸引了很多师生的驻足观看,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并编写了《优秀环保征文作品选》,下发到各班级学习小组进行传阅。这些做法拓宽了对环保知识的宣传渠道,加大了宣传力度,提高了环境教育的效果。「 2

    我们还经常开展家庭绿色行动,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教辅导报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倡导绿色消费,以实现“通过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作用。

    四、科学合理地搞好"绿色校园" 建设,做到环境育人

    为了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总务处与园林所共同协商、精心设计、科学合理地规划了我校"绿色校园" 的建设,制定了《平阴县实验中学校园规划方案》。以1#教学楼、实验楼、2#教学楼等建筑物为校园中轴线,东为操场,西为办公区、后勤服务区。在1#教学楼与实验楼之间设置了花园一处,分东西、南北各四片,两条甬道分南北、东西穿过,布局精巧。1#教学楼前、校门内东西两侧是两块草坪,使师生一进入校门就有一种置身"绿色世界"之中的感觉。学生活动的场所-操场,正准备筹建草坪式操场。校园内绿化有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丛、如茵的草地,还有茂盛的葡萄架,非常有层次感,产生了立体式的绿化效果。从绿化面积看,学校占地42亩合27988平方米,可绿化面积为16788平方米,现已绿化14788多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率达88%以上。今年,我们又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粉刷了操场、花坛、围栏,更新了警示牌,对实验楼前花园进行了重新绿化。校园清洁优美,教室盆花妆点,厕所洁净卫生,校园内无污染源,无违犯环保法现象。可以说,整个校园建设达到了绿化美化效果,实现了环境育人的目的。另外,学校还将加强生物园建设,学校综合办公楼建成后,楼前空地将建成绿地、花木、假山、水池、鱼虫为主的生物园。

    五、环保意识增强,教育效果显著

    通过以上环境教育工作的开展,促使了师生环境教育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师生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体现在不吸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节约用水、随手关灯等日常文明习惯。

    近年来,我校教师积极响应县、市环保局、教委的号召,积极参加"环境教育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有12人次获奖,其中,市一等奖1人,市二等奖2人,市三等奖1人;县一等奖8人,县二等奖5人,列全县首位。学生的环境作品也曾获得过市级奖励。我校于96、97年连续被评为"市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和"县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XX年11月平阴县环保局与教委联合在我校召开“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现场会”,会上我校被评为首批县“绿色学校”。今年,我校又被评为“济南市花园式单位”,并被推荐申报了“山东省花园式单位”。

第3篇

关键词: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 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要求,环境监测人员应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全力提升环境监测的整体水平,以适应当前环境科学决策和综合管理的需要。

一、影响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主要因素分析

1、信息资料。影响污染源变化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变化、能源政策变化和能耗变化、环保政策与措施的实施及环保投资变化等。环境受体变化的因素包括大气环流变化、区域生态变化、局部气象特征和气象要素变化、水文水情变化、自然灾害影响、城市发展、农业生产模式变化等。当环境质量发生明显变化时,需从诸多因素中分析导致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在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往往缺乏及时了解这些相关信息的有效途径,而且自身也存在着监测资料不足的问题。信息资料量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对环境污染规律的总结与分析,降低了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说服力。

2、监测技术。近年来,通过开展标准化建设、国家实验室认可等活动,环境监测技术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现代监测技术、监测仪器等快速发展与更新,环境监测部门的技术装备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提供完善的环境质量监测信息,不能及时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比如地表水的监测工作中,除了分析污染物的浓度外,还要求核定污染物的总量,由于缺乏适宜的河流流量监测仪,就达不到相应的监测目的。此外,所开展的监测项目范围过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监测信息的收集,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报告就不能全面所映区域环境的质量状况。

3、管理体系

①管理体系文件。实验室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与其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应将其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指导书制订成文件,并达到确保实验室检测和/或校准结果质量所需的程度。监测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合理、完善,是否得到有效运行,是否不断持续改进等,直接关系到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

②质量技术监督管理。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部门的重要技术基础和管理工作,质量保证措施应贯穿于监测工作的全过程。目前环境监测工作中还存在着重 “样品分析测试”,轻 “布点、采样”、“质控分析”等情况,监测全过程缺乏全面有效的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③监测工作计划 ( 方案)。监测工作计划 ( 方案) 是如何开展监测任务的具体体现。在计划 ( 方案) 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易出现调查不周密、针对性不强、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如: 地表水监测中,忽视对水体使用功能的了解,拟定的监测项目与水质评价标准缺乏一致性; 污染源监测中,不重视对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周期、工况负荷等情况的调查; 监测过程中,不注意观察记录可能影响到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 监测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不严格地执行有关监测技术规范; 监测经费不足、后勤保障不力,随意减化、更改工作程序等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完整性、精密性和可比性,降低了监测工作的成效。

4、综合分析能力

①思维定式。工作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障碍,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深度不够,分析方法缺乏新意。综合分报告格式陈旧、内容呆板;平均状态叙述多,特异情况分析少; 单个指标 ( 指数) 计算精、总体状况说不明; 例行信息比重大、专题监测成果缺; 单个指标评述多、加重恶化的警告少……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思维定式已严重束缚了技术人员的手脚。

②语言表述。由于监测调查不够全面、分析不够透彻、论述依据不够充分、文字表达力不强等,造成综合分析报告表述不够充分恰当,结论模糊、片面,内容不够准确可靠。

二、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的相应措施分析

1、加大监测资金投入,加快现代化建设。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和技术支持。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迫切需要提高环境监测仪器的技术水平和环境监测的现代化水平。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加快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进程,有计划地配置、更新监测仪器设备,以适应环境监测自动化、网络化、即时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积极拓展环境监测业务领域和服务范围,使监测工作符合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要求。

2、完善监测管理体系,强化质量控制管理。环境监测部门应不断持续改进实验室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严格按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进行质量活动和技术能力实施。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平时的监督等活动发现改进点,及时采取改进措施。通过开展和参加质量控制考核、能力验证、比对和方法验证等质量管理活动,强化监测全过程序的质量技术监督管理。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监测工作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

3、增强监测工作计划( 方案) 的针对性。根据监测任务要求和客户需求,对照本部门的能力资源状况,制定适当的、能满足要求的监测工作计划 ( 方案) 。制定计划 ( 方案) 时要注意全面收集区域环境质量的背景资料,合理地确定监测点位、监测频次、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等,同时拟定完善的质量控制计划,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可行的应对措施。在监测工作计划 ( 方案) 的实施过程中,监测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要求,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4、重视各类信息的收集与运用。 ( 1) 及时了解本地区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规划、对策、措施和实施进度; ( 2) 加强与国土资源、水资源、气象、林业、牧业、农业等部门的信息交流,及时获取与环境质量变化相关因素的信息; ( 3) 及时掌握本地区的经济、政策的变化情况等。

5、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①加强人员培训与技术交流。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具有涉及学科面广的特征,要求技术人员思维敏锐、精通环境监测工作、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等。环境监测部门应积极开展监测新技术和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技术的学习交流活动,适时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技术培训班。

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要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高度重视人员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人员应打破思维定式、克服思维障碍,全面培养超越性思维,不断创新综合分析技术与方法,杜绝程式化、定式化的综合分析模式,特别要在分析成果的及时性和表征的多样性方面下功夫,善于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对环境监测资料进行深度加工和提炼,增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结语

从当前环境监测的现状来看,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是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之一,已成为制约环境监测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技术水平迫在眉睫。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是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监测成果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它的主要任务是说清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变化原因和发展趋势,为环境决策与管理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CL01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 2006.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质量强区为中心,围绕培育一批质量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促进我区工业、农业、建设工程、环保、服务等主要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我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二)基本目标

1、产品质量

产品在国家、省二级质量监督抽查中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整改率达到100%;全区工业生产企业杜绝无标生产,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进一步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食品企业HACCP认证,加大对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传;强化食品安全工作,落实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无食品安全事故;争创国家免检产品,积极培育中国、省、市级名牌产品,争创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85%以上;主要消费类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卫生指标98%以上达到国家或行业强制性标准。

2、工程质量

各类房屋建筑和附属配套设施的安装工程,所有工业、交通、电讯等项目的新建和改造工程都应按国家和省有关工程质量的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执行,应符合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综合验收一次合格,确保连续生产或正常使用,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6%。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率继续保持为“零”,基本消除一般质量通病。

3、环境质量

辖区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包括氧化硫在内的14种污染物排放总量保持在全省的平均水平以下,并有明显下降。城区饮用水源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形成的固体废物污染基本得到治理或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

4、服务质量

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医疗卫生、金融保险、邮电通讯、供电供水、旅馆餐饮等服务行业,都应在培养专业队伍的基础上拓宽服务空间、提高业务技术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巩固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工作,推进绿色学校、绿色宾馆、绿色社会建设,加快社区服务建设,建立社区服务标准化。

5、自主创新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争创国家、省级火炬计划和国家、省级星火计划;推进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培育省级技术中心,在技术创新载体建设上要有新的突破;农业科技项目要取得新的成效。

三、主要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

1、建立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区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区质量振兴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宣传教育、考核检查等。质监局、区委宣传部、区总工会、区发改局、区经贸局、区科发局、区财政局、区建设局、区交通局、区水务局、区农发局、区卫生局、区环保局、市公安局分局、工商局、市规划局分局等部门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质监局,具体负责协调和推进质量振兴工作。各镇、开发区要把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辖区内质量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认真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及时调整和充实质量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一步完善质量工作制度,把本辖区内的质量振兴工作落到实处。

2、完善质量目标考核制度。根据我区“计划中所提出的总体要求和今年质量振兴工作主要目标,在深入调查分析本辖区内质量实际情况,制定年度质量振兴实施计划和质量工作目标,围绕所确定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提出应的对策和措施,并将全年计划和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区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区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定期检查督促工作。对关部门和镇(街道)、开发区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责任和目标,建立考核机制,加强奖惩,推动质量振兴工作。

(二)加快品牌战略实施

3、加强名牌战略的宏观指导。各部门要充分调研,对辖区内规模型企业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强扶持,突出地方产品特色,切实做好本辖区内企业名牌申报工作的指导和服务。一是以重点企业、名优特产品为重点,扶持一些具有较高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加快发展。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挖掘品牌优势,努力打造电子、家具、升降机、农产品等一批有区域特色的品牌,使“制造”、“出自”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区域品牌。二是进一步完善质量扶优扶强的奖励政策。落实对获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称号等企业,给予政府质量奖励,加快我区品牌经济的转化。三是积极引导本地具有一定质量基础的企业,增强品牌辐射能力,扩大品牌效应,引导优势资源向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聚集,提高名牌产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三)营造质量振兴氛围

4、加大质量振兴工作的宣传。继续加强对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各种活动广泛宣传,深入发动,提高全民质量意识,提高社会对质量振兴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全民质量的法制观念,加大对《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食品卫生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质量法律法规的普法。通过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全国质量月”等活动,动员全社会参与质量振兴活动,自觉参与质量监督,营造全社会“质量诚信、品牌消费”的良好风气。

(四)稳步推进各项基础工作

5、提升企业质量管理基础。认真引导企业做好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认证认可、质量监督检查、食品监管等质量基础工作,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进一步提高企业质量认证的有效性;督促企业做好产品执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加强产品进入市场后的监督和服务;引导中小型企业按照ISO9000标准开展质量体系认证;指导企业完善实验检测设施,提高产品质量检测能力;督促企业完善计量管理基础工作,提高计量管理能力和节能降耗水平,对集贸市场、超市、卫生、安全等领域,加强各类衡器、加油机、压力表、血压计、住宅水电表等计量器具的监督和强检工作,开展对各类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监督检查,积极引导各类社会检测机构开展计量检测体系认证,推动计量合格确认和计量保证证确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动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做好对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宣贯,巩固消灭无标生产的成果。

6、有效开展“打假治劣”工作。加大对涉及人体健康、人身安全、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扩大监督抽查的覆盖面,以产品标准作为切入口,开展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工作。做好大米、面粉、油等食品的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严厉查处需国家强制性认证而未获得“3C”认证标志的产品;抓好建筑铝合金窗、人造板、化学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的审查工作;深入开展食品、农资、建材、生活用品的专项打假工作;继续抓好土锅炉、土压力容器、土起重机械的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无标准生产或生产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产品的违法行为。

7、促进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医疗卫生、金融保险、邮电通讯、供电供水、旅馆餐饮、房地产、信息咨询等服务业,按示范窗口标准逐步提高服务质量。建筑工程业要以提高住宅工程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建筑工程竣工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的成果。环保质量要以加强工业污染控制和治理为重点,加大对城区生活污水、垃圾的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对生活用水的水质监控。

(五)加强沟通和信息报送

第5篇

作为国内超大型火力发电企业,建立合理有效的科技管理体系,依靠科技管理创新,提高托电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非常急迫的。2010—2013年,托电公司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明确了各级责任主体的科技创新工作职责,编制了托电公司人才培养规划,启动了技术创新信息收集平台创建工作,建立了科技成果及论文评审体系,开展了年度科技成果的推荐、评审工作,丰富了科技项目攻关与合作形式。托电公司各级科技管理人员非常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尤其是在火电机组脱硫、脱硝、空冷、干除渣、水处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科技人才制订了完善的激励制度,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进行激励。科技管理体系在推进托电公司安全生产、促进节能减排、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托电公司科技管理体系实践分析

2.1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方式

科技创新人才是科技管理体系建设实践的基石。在人才培养方面,托电公司一直注重人才培养环境的创造、人才成长平台的搭建和人才选拔、任用方法的研究,以培养岗位胜任力为根本出发点,以培养高技能领军人才和提高全员素质为目标,建立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任用的良性循环机制。(1)建立人才快速成长的流程化和专业化培养模式。按专业、分层次设计各类人员的培训项目和培养目标,确保进入托电公司的员工以最快的速度融入企业,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达到岗位需求。(2)发挥技术、技能专家的作用。技师和各级专家统一实行“日常积分制”业绩管理,制订技师及高级技师的日常考评方案。在培养人才、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方面针对专家实施“量化积分管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在科技攻关“摘牌”的同时,提升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3)创新实操培训模式。托电公司建设实操培训中心,开展内部取证,以提高员工安全、操作和检修技能。开展厂内技术比武和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为发现技术人才搭建平台。(4)后续学历教育管理。在人才培养方面,利用网络办学的优势,采用进校不离岗方式,与相关高校配合,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和管理工作的同时,用函授站、办学点等方式,消除职工在职学习的不便,满足职工层次提升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托电公司的人才队伍建设已初具规模,实现了培养技术、技能,管理多专业、多层次人才团队的目标。3人荣获“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2人荣获“全国电力行业优秀技能选手”称号,42人次荣获“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2创新科技信息成果收集方式

企业相对于高校、科研院所来说,存在信息滞后、信息来源少、新技术实验数据短缺等劣势,这种劣势将会导致低科研水平的科技项目、改造方案的出现,进而导致企业内部技术力量、科研经费、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根据这一情况,自2010年起,托电公司创新科技信息收集交流方式,将原有的“现场出现隐患咨询相关院所了解相关资讯”(如图1所示)这一被动接受外部信息的方式改变为“主动收集外部科技信息”(如图2所示)。原有信息收集方式存在被动、信息传递迟滞等缺点,创新后科技信息收集方式具有数据全面、传递及时的优点。(1)每月收集中国电科院科技快讯,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及其他系统的科技动态,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重大设备厂家及各类科技信息网站的信息,面向技术人员公开。(2)每年收集系统内及电机工程学会的获奖成果及论文信息。(3)随时收集各种会议资料及外出培训、调研资料。要求每一位外出培训人员提交培训期间学习、调研的资料,并在公司内部进行相应内容的培训,扩大新技术资讯的覆盖范围。(4)积极与主机厂家以及国华、京能等同型机组电厂建立长期合作、交流关系,开展对标学习,互相促进;及时在厂内交流大唐集团系统科技创新和先进经验,发挥集约化优势,共享科技进步成果。托电公司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并指导专员使用。这些有益信息一方面以OA公告形式对全体技术人员公开,另一面以内部数据库形式存档,方便技术人员随时检索查询。除了创新科技信息收集方式外,托电公司还对以往的科技成果、论文、专利收集方式进行了调整,充分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科技论文成果申报常态化。截至2014年6月,《一种新型五防挡板》等77项实用新型专利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证书,《高压试验信息管理系统V1.0》等3项软件著作权专利取得国家版权局授权。目前,托电公司的专利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下一步要实现专利数量与质量齐头并进,不断催生自主创新的动力。

2.3创新科技项目攻关形式

在科技管理体系项目攻关方面,以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培养专家为指导思想,通过现存技术难点和专业课题确定科技项目,实行挂牌招标制攻关研究。通过技术创新、技术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手段,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和攻关项目。科技课题来源如图3所示。对科技课题进行分类,个性问题派专人承担,共性或疑难问题进行网上挂牌招标,由员工自主选取课题摘牌,并提供攻关方案,保证选出的课题有代表性、有研究价值,为整个科技活动指明了方向。项目进行中,按节点进度进行检查,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需提供试验数据、总结报告等材料,归口管理部门和公司专家管理委员会对攻关成果进行审核、确定评定结果,攻关后对形成的论文和成果进行评比、奖励。2013年“科技项目管理平台”在托电公司正式上线,实现了网上便捷的流程化管理。通过落实责任制,建立“课题—责任人—闭环—奖励”系统化的科技管理模式。引入科技项目“后评价”[3]方式对科技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估,在科技项目完成及应用一段时间后,对科技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应用情况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后评价”情况,如果科技项目成果应用情况良好,则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全面推广,如果应用情况不理想、不如预期或是应用一段时间后技术需要升级,则反馈为新科技需求转换为“攻关课题”,进入新一年的科技工作计划中加以攻关。这样,科技项目管理进入了“滚动”规划状态,使科技项目有了不断论证、开题、立项的良性循环,可以确保每项科技项目“物尽其用”。建立和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使科技经费向解决生产难题倾斜。2011年至今,托电公司科技项目直接资金投入达943万元。经过3年的积累和沉淀,2014年托电公司计划投入726万元共计开展13项科技项目。

2.4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

(1)将高校及科研院所尖端技术与生产实际结合。2013年托电公司与高校进行产、学、研结合,完成《汽轮机转子寿命损耗在线监测系统》,对托电公司机组汽轮器转子不同工况下寿命损耗状况有了准确把握,应用该成果将提高汽轮机转子寿命监测准确性,进而提高整个汽轮机管理水平。(2)与地方科委、科协、行业协会交流与沟通,学习先进的科技管理经验和理念,提高托电公司科技创新管理能力。(3)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聘请行业内知名专家教授,讲解行业发展动态,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5科技成果转化

将科技成果运用于实际生产,解决现场实际问题,才能使科技管理进入良性循环。托电公司将科技成果作为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成功转化、复制推广、助推托电公司的安全生产作为检验科技创新工作的标准。托电公司对多项成果进行转化,应用于全厂10台600MW机组,先后进行了“自动调节与控制系统优化(URO)”“汞在线监测装置”等多个项目的攻关。URO项目运用Ovation控制系统的预测控制和过程模型改进机组负荷响应速率,协调锅炉和汽轮机动态特性,提高负荷响应速度,同时兼顾机组稳定性,单台机组创造了月均47万元(600MW机组)的经济效益。“汞在线监测装置”更作为国家环保部在托电公司的试点项目,落实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为针对汞问题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谈判提供了可靠数据。通过“脱硫、脱硝、除尘改造”等一系列环保类成果的转化,几年来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大大降低,仅氮氧化物就由改造前的600mg/m3降低至240mg/m3。2013年,托电公司专利技术《汽机高调门十字头止动板》经验证可以极大提高机组高调门可靠性、安全性,目前该技术不仅在兄弟单位中推广转化,并在东方汽轮机厂同型高调门生产中成功应用。

3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可持续利用保护对策

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环境和发展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家之一,它有的生物物种数量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但是由于自然、人为及制度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情。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原因的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以资探讨。

1.生物多样性概述

1.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

199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二条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解释:

所有来源的形形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

1994年我国政府制订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概念:

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但上述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缺乏全面性、准确性和简练性,故本文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反映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境和所包含的组成部分的综合体。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层含义,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遗传多样性是指某个物种内个体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态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三者之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基础,而物种多样性是关键,遗传多样性含有的潜在价值最大。

1.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都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物种的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野生和养殖的植物、鱼类及动物产品;遗传多样性则对培育新品种、改良老品种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人们可利用一些农作物的原始种群、野生亲远种和地方品种培育高产、优质和抗病的作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维持生态平衡。因此生物多样性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社会对食品、药物、能源、工业原料、旅游、娱乐、科学研究、教育等的直接需求,而且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调节气候、保持土壤肥力、净化空气和水,从而支持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其它活动。此外生物多样性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1.3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的157种、三类的22种。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而我国对境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对濒危物种的调查尚不全面。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急待保护。

此外,近年来野生生物贸易已经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粮食、中医药、服装等对野生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也急剧增长,对几种濒危动植物物种以及一些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名单之内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已经构成威胁。如:藏羚羊。

2.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自然原因

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二是环境突变(天

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

2.2人为原因

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2.2.1生境的丧失、片断化、退化

栖息地破坏和片段化已成为我国一些兽类数量减少、分布区缩小和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伐木和占地是中国生境被破坏的两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减少直接威胁到从苔藓、地衣到高等物种的生存。此外伐木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在过去25年内因森林火灾共损失了860万公顷的森林。以农业和建设为目的的占用森林、湿地和草原则是生境破坏的另一个原因。据估计,中国目前农田的1/3本来是处女林,这一问题在中国热带地区尤为严重。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沿海湿地的一半左右已经发生改变,高原湖泊周围的湿地也损失严重。另外,1950~1980年间中国湖泊面积减少1/10。

生境的片断化是指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小块残片并逐渐缩小的过程。多种人类活动都可能导致生境的片断化。如铁路、公路、水沟、电话网络、农田以及其他可能限制--生物自由活动的分隔物,和自然保护区内修筑公路等人为设施。特别是由于这些人为设施的建立,使得动物的活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觅食、迁徙和繁殖,而且植物的花粉和种子的散布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引起动植物种群数量下降并引起局部灭绝。同时由于生境的片断化,阳光、温度、湿度及风的变化,也会导致一些物种濒危、甚至灭绝。另外生境的片断化有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进而威胁到原由物种的生存。

生境退化则是生境部分的失去原有功能,如由于经济发展、过度放牧等原因,使得草场退化严重,引起草原生物生理机能衰退,从而对其生存构成威胁。

草原的退化。

2.2.2掠夺式的过度开发

许多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人类对之的需求随之迅速上升,其结果导致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发并使生物多样性下降。

而当商业市场对某种野生生物资源有较大需求,通常会导致对该种生物的过度开发。典型的实例是人类对海洋鲸类的猎捕活动与鲸类数量的消长之间的关系。我国许多药用植物,如人参、天麻、砂仁、七叶一枝花、黄草、罗汉果等,野生的植株都已经很有限了,如果仍不加限制必然导致灭绝。其中偷猎、滥挖走私野生动物行为对生物的多样性威胁最严重。

2.2.3环境污染

2.2.3.1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能够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生命周期的任何发展阶段,产生亚致死或致死作用,影响他们的捕食、寻食和繁殖。其中亚致死的水体污染对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更为突出、普遍、久远。在这种环境中的生物繁殖能力下降、生长缓慢或者死于环境胁迫有关的疾病。而水体富营养化能使水体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昆明滇池即是一例。

2.2.3.2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通常会使当地植被退化,甚至变成不毛之地,同时土壤动物也会变的稀少甚至绝迹,其生物多样性比未受污染区显著下降。如矿区、尾矿堆积地一、矿区废弃地以及垃圾填埋废弃地都少有树木生长。

2.2.3.3空气污染

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并对生态系统构成危害。经各种途径进入空气的二氧化硫、氨、臭氧等能直接杀死生物。来自冶炼厂废气中的有毒金属能直接毒害植物。而由于臭氧空洞、酸雨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所引发的温室效应等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害、减少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和重视,特别是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和酸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2.4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威胁。其入侵方式有三种:一是由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城市公园和绿化、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有意引进或改进,如在滇池泛滥的水葫芦、转基因生物;二是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传入的物种,即无意引进,如因船舶压仓水、土等带来得新物种;三是靠自身传播能力或借助自然力而传入,即自然入侵,如在西南地区危害深广的紫茎泽兰、飞机草。在全球濒危物种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46%是部分或完全有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2002年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的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在我国掀起轩然大波。其一旦流入某一水域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会大量屠杀其他鱼类,给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危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3制度原因

虽然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生物多样性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主要表现在:虽然国家已把环境保护的成效纳入政绩考核之中,但有些地方政府并未把此真正纳入工作计划;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如农业、林业、渔业、科研机构等)对此重视够,缺少相关具体实施细则、行动及专业人员。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物种及其生境的有效方法,我国已建立数目众多的保护区,但相对与国土总面积而言是不够的,而且部分保护区管理混乱、土地权属不清等也需要完善。在法律制度方面,虽已实施《自然保护区条例》多年,但毕竟在法律效力上位阶较低,调整面窄,处罚力度不够,故需要进行新的立法以保护自然保护区、物种及其生境。而在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上,虽有一些法规涉及,如《进出境动物检疫法》但没有专门法规对此做相应调整,法律漏洞较大。

此外,由于经济发展;新的城镇、水坝、水库、矿区的开发、建设;旅游活动以及国际合作不充分也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3.保护对策

保护生物样多性不仅需要加快治理环境污染,把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更重要的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采取保护措施,传统的做法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通过排除或减少人为干扰来保护生态脆弱区,在一般情况下,确是保护某些物种或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但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以完善,有必要通过立法的途径解决,主要是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立法。鉴于外来物种对生物样多性的影响日益严重,而我国却没有专门立法保护措施,故建议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而且随着人口和用地的不断增长,被动的保护已很难真正达到保护的目的,为此提出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同时生物多样性对全人类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积极参与,故特别强调国际合作和加强国民教育。

3.1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和制定《自然保护区立法》

自然保护区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双重性质,并且是一定的空间范围的区域。在我国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和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地的陆地水域和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据《世界资源》1997年的统计,全世界已建立较大面积的保护区1.04万个多,其无论在保有物种、遗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还是在保护物种生境上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各国也意识到,由于缺法相关法律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混乱,保护区内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乱砍、滥挖偷猎行为时有不断,造成一些自然保护区破坏严重。

因此,许多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进行了专门立法。如,英国《国家公园和乡土利用法》,日本的《自然公园法〉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与野生生物保护法》加拿大的《国家公园法》,韩国的《自然公园法》等。另外,一些国家制定了自然保护区或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并将自然保护区纳入其中。例如,日本的《自然保全法》、新西兰的《自然保护法》、韩国的《自然环境保护法》等。这些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取得很大成效。

所以无论是按国际通行做法还是从我国国情出发,都有必要抓紧制定一部《自然保护区法》,对由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管理、开发和利用而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建议在原有法规中法律制度:如审批制度、分级分区制度、管理制度、检查应急制度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如分类性保护和管理制度、监督管理体制、投入保障制度,借鉴国外相关先进经验,创设新的法律制度,如功能区划制度和社会影响评价制度。

3.2防止外来物种和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

外来物种入侵不仅对当地生物构成威胁,同时对经济和人体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一些国家对此进行了立法。如美国先后颁布或制修订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外来物种预防和执行法》、《国家入侵生物法》、《外来有害生物预防和控制法》、《联邦有害杂草法》等;新西兰《生物安全法》等。

我国虽有一些法律法规涉及外来物种管理,如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农业和林业局分别建立了水生和陆生野生动物引进审批制度;《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物防疫法》和《植物检疫条例》。但是目前尚无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专门法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涉及到外来入侵物种物种,但未制定专门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行动计划,所以中国急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生态安全和保护本国生物多样性。如设立引种许可证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预警机制。

另外,对外来物种进行普查和有计划清除,也很有必要。

3.3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

虽然全世界已建立众多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多形式保护方法方式,但相对于地球生物圈而言,其保护的生物多样性是有限的。因此人们认识到,有效和长期可信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指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应以使生物多样性在所有层次上得以保护、再生和发展。对保护而言,没有合理利用也就没有保护。利用自然保护和发展旅游业就是一例。不但有经济效益,实际上也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从而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这本身就是社会效益的体现,也是自然保护的价值体现。

另外建议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如农业、林业、渔业、科研机构)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他们的生产计划中,鼓励生物的资源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包括根据当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实施传统的农业和林业措施;推进科研与教育;采取必要的办法使保护区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进行迁地保护。

3.4国家合作与行动

在生物多样性问题上,世界各国的共识是生物多样性问题不是局部的、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有关组织、世界科学界和各国政府部门认为国际合作是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面。因此我国政府应积极的参与国际合作加入协定,联合打击跨国非法贸易与捕猎。加强科研协作,但要注意与产权问题。

我国已加入的公约协定有《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国际捕鲸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热带木材协定》、《关于保护特别水禽的重要湿地公约》等等,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应积极的开展国际合作,并制定相关的实施计划与细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制定相关行政法规或法律。

3.5加强环保教育

从整体和局部看,国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好坏,大量资料表明,凡是受环保教育程度越低的国家和地区,通常生态环境破坏频率越高、程度越深、问题也越多。而对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问题来说,除发展外,更多的应加强民众教育,广泛、通俗、持之以恒地开展与环境相关的文化教育、法律宣传,培育本地化的亲生态人口。特别值得重视和提倡的是利用当地文化、习俗、传统、信仰、宗教和习惯中的环保意识和思想,如民族地区的龙山、凤水,进行宣传教育。另建议在中小学中专门开设环境课程或在自然、化学、生物、地理及中进行环保教育,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课外活动。

此外,加快对全国生物多样性的清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动植物保护级别;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及对一些重点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人工繁育和扩群工作,也很有必要。总之,一个物种的消亡往往不是单个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是一件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参与,不仅需要政府,更需要民众;不仅需要单个学科,更需要多学科;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全球的共同参与与合作。

参考文献:

[1]王羲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8

[2]韩德培主编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

[3]曹志平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4]毛文永、刘剑平全球环境问题与对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伊武军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海洋出版社2001

[6]熊治延环境生物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7]中国外来物种黑名单科学生活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