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4:01
导语:在大学生养成教育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生军事技能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国防教育、强化国防意识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学生增强国防意识,养成严谨的生活作风,加强组织纪律性,增强集体主义观念,磨练艰苦奋斗的意志,增强团结协作的精神,强化自治自理能力,同时通过军事技能可以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促进学校全面建设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这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规划。大学生入学之初,是大学生活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养成教育有利的时期。作为入学后第一课,深入细致的认知教育、健全的条令条例教育、科学有效的管理服务和教官的言传身教,以及严格的组织纪律、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可以使学生磨练意志,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内务、就餐、出操、就寝等环节,学生养成了纪律观念、时间观念、整齐着装和端正行为,这些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内容,是养成教育顺利开展实施的良好开端。
二、军事技能训练的实践
在军事技能训练前,要做好训练地点和教官选择的工作。训练地点主要分为校内训练和校外训练。在校内训练,大学生熟悉学校的情况,遇到问题和困难能够自行解决,但训练时间和训练质量不能保障;校外训练实行24小时军事化管理,相对效果较好,训练时间和效果有保障。在校外军训的39所高校分布在21个基地或部队,高校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安排军训地点,安排比较分散。
总体来讲,应该选择训练质量好、教官配备好、口碑好的校外军训基地。对大学生进行队列制式动作的训练,是高校共同科目训练内容之一。目的是端正学生姿态,养成整齐划一、令行禁止和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为今后大学生活培养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目前,北京高校学生军训内容基本上都是以队列的三大步法为主,重点是阅兵式和分列式,随着高校军训工作的不断完善,军训的特色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各高校还将在军事训练中,穿插相关特色科目的训练,主要包括军用枪实弹射击、野营拉练、反恐防空、战伤自救互救、拳术、刺杀操、捕俘刀、捕俘拳、一招制敌、匕首操、拉练、制暴术、自动步枪操作使用、格斗拳、拼图组字、警棍、擒敌术、倒功、穿戴防护器材、女子防身术、持枪方阵、棍术、步兵班进攻战斗、操枪术、应急棍、摔擒术、旗语、养成教育团体操、定向越野、紧急避险能力训练、皮带操和坦克兵操等。
军训过程中,与文娱活动相关的内容的开展可以迅速增进学生们之间的友谊,主要歌咏比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联欢晚会、演讲比赛、拉歌对抗赛、地方特色歌曲展演、点歌送祝福、露天电影和球类竞技等。另外,结合军训电子杂志、班级建设成果展示、军训期刊、板报宣传、军训广播站和BBS宣传等的宣传活动,可以充分挖掘学生们的特长。
三、军事技能训练对养成教育固化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重点是尽早的对学生实施正确行为引导和良好习惯训练,关键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教育。经过为期2~3周的军事技能训练,大学生对养成教育的第一课有了透彻的认知和感受,要让大学生认识到选择一种积极的行为,养成一个好习惯,让它变成一种潜意识,逐渐修正、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好习惯不断累积,便能养成一种良好性格,而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一种好的习惯,往往都是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在还没有形成习惯之前,需要长时间里不断重复、改进同样的动作,直到形成固定思维而成为自然。
军事技能训练结束后,要建立完善的后续养成教育平台,例如早操制度、宿舍文化建设等,巩固军事技能训练成果。很多高校在军事技能训练结束后,组织辅导员带领新生坚持升旗、跑操一学年,巩固军事技能训练成果,逐步引导学生由消极服从到积极认同、主动操守、自觉养成。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军训打底,早操巩固,军民共建,强化养成”的工作模式。共建和谐宿舍文化,巩固军事技能训练成果。学生宿舍作为校园的最小组织单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高校宿舍文化发挥着它的导向功能、育人功能、调适功能、规范功能及激励功能,它与学生联系的最为密切,符合社会导向性宿舍文化的建立,将影响到每名学生发展观和文化观的形成以及对校园文化的认同。通过开展文明宿舍评选、宿舍文化征文、宿舍才艺展示、爱心宿舍征集等以宿舍为单位的活动,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在宿舍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使积极进取、感恩奉献、团结友爱的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达到巩固军事技能训练成果的目的。
【关键词】大德育养成教育新媒体强化认识因材施教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逐渐扩大,要求高校重视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注意能够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素质”教育。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按照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知识广、素质高的实用型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起一套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富有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大德育”的内涵
大德育是指通过知识的传授、观念的养成、性格的培养等途径来提高受教育者在思想观念、政治意识、行为规范和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素质,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内容。本文所指的大德育是从狭义的,即道德教育的内容上讲的。“大德育”主要强调了四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德育覆盖的全面性。大德育观认为在高校生活中,德育应覆盖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高校的教学服务、生活服务等服务部门也应倡导道德服务,将德育贯穿于对学生的各种服务中。二是德育的全员参与性。对于高校来讲,师生道德关系是最基本的道德关系,这种良好关系的养成,不但需要校领导大力倡导,而且全校师生及各部门都要广泛参与进来。三是大德育是一个全过程的德育。高校是立德树人的基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走向社会,都应该坚持系统的道德教育。四是德育方法的全面性。诉诸于人的良心而“内得于己、外施于人”是德育的主要方法,通过各种道德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是高校德育的基本方法。由此可见,我们所谓的“大德育”就是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过程的方法综合的德育。
二、国内外对于养成教育的研究现状
早在古代,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和孟子就曾谈及到如何做人,如何培养个人的良好修养。孔子要求自己的学生做讲求仁义的“君子”。孟子认为对于学生,除了要传授其知识外,还要帮助其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即所谓的“养人”。由此可见,先圣们都非常重视个人品德的修养,从不同层面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等素质。近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及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他认为青少年应该从小就学习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修为。
当代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对养成教育进行了研究,邢国忠对养成教育进行了定义总结并强调了在养成教育中学校的主体性,同时也强调了家庭的配合,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柳国强(2005)年认为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应侧重于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知、情、意、行”等各方面严格管理,使学生形成符合道德要求的良好行为习惯。他的研究重视行为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哲学等各学科知识的运用及手段的多样化。
三、高职学生的特点
(一)文化基础偏差,自信心不够。高职学生大都经过紧张的高中学习,由于高考成绩不高才进入高职学校的,在这些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从小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少数学生还存在自卑感,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还对高职教育存在偏见,对所上的学校和所学的专业都缺乏信心。
(二)文明修养程度偏低,自我约束能力偏差。由于自身和社会的各种原因,高职学生对于自我道德的约束能力和自身文明修养的程度都偏低。在道德方面,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虽然已经基本具备了正确的道德认识,但大多未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知行脱节”的情况。
(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模糊。大部分高职学生不爱学习,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选择也具有盲目性,导致以后学习中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也不愿去学习,对于自己的人生缺乏规划,职业准备也不足,片面追求现实效用,缺乏正确的职业观。
(四)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动手能力强。高职学生部分来自中专院校,三年的职业教育使他们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动操能力,高职阶段的学习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另外,高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于新事物接受的更快。他们在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及文体活动长突出。
四、对高职学校养成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确立目标,强化认识,正确引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职院校领导必须正确意识到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将养成教育贯穿于始终,在教育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才能切实引导学生重视道德养成,真正营造良好的养成教育氛围。
(二)因人施教,循序渐进,推行学生的“自育”教育。养成教育是通过培养内在思想品质从而外化为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过程,是对行为的教育同时也是对思想的教育。养成教育是一种需要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内化的教育,并随时跟踪,实时指导,才能帮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生是养成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对养成教育会发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职学生已基本上具备了大学生应有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认知,学校可以借助专业讲解、企业参观、顶岗实习等机会让学生增加一些行业认知,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于合格劳动者的要求,另外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身的作用,通过学生会、团总支和社团组织开展多种活动,以主题教育、社会活动、讲座、报告会等载体,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和良好修养的养成。
(四)重视新媒体在当今养成教育中的应用。网络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高职院校的养成教育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工具,如校园广播、论坛、微信、微博、QQ等,积极地介入学生的网络生活,合理地引导学生,实现文明习惯的养成。
五、小结
一、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尊重学生是现代教育“人道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既要发现矛盾共性,又要抓住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的指导学生,使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使自身的个性得到健康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就是通过倾注在对学生的热爱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要求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班主任辅导员日常工作繁琐,也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交流。特别是大学生,他们的内心思想其实非常的丰富,作为已经满l8岁的成年人,心智趋于成熟,虽然他们还没走向社会,但他们有独立的思想,有自己的见解,极其需要老师的认同。在评定奖助学金的时候,我发动每一位同学参与到此事中来,而且要求每一位同学从集体的角度出发,衡量如何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平和公正。很多同学在过后都觉得通过参与,自己是这个班的一份子,或者说是班级真正的主人。此后的班级管理中,我经常以此例告诫自己,注意与学生交谈时的用词,随时分析学生的行为动态及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经过不断的沟通和交流,多数学生与入学时比较积极性提高了,团体意识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提高了,各方面都发生的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用高尚的师德感染影响学生
通过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自身的形象,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雨果也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高尚师德,特别是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高尚师德是一种无价的精神力量,曾经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没有一个人不好好学习的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教书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师德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谦虚和无私奉献,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所谓高尚的师德就是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于工作中体现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关怀和严格要求。
三、要严格管理,加强督导,及时调整目标
目标学提出的“目标教育”,旨在向社会大众传授人生目标知识,以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为指针,引导人们能动设定自我人生目标,充分发挥优势和潜能,实现自我价值。有计划必须有检查。班级管理中,学生很容易钻空子。如果有了计划而不能有效地实施,那么,对学生的教育就无从谈起,更会导致今后的班级管理无法进行下去。针对我班的具体情况,我将班干部分为两组,一组负责检查学生是否能认真执行计划,并及时记录和反馈{另一组负责搜集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对已经完成短期目标的学生及时提出新的目标:对在具体实施中,不能认真执行计划的学生提出警告,并适当惩罚,同时提出完成期限;对在具体实施中有问题的方案及时加以修改,使其能顺利实施。
四、注重细节,遵守习惯养成规律,循序渐进的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要求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举止,从小处着手,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由于每个人生活的客观环境和家庭条件、以及父母的教育不同等原因,在我们身上,部免不了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坏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们并不是短时间内突然形成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养成,甚至我们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但是却它们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在大学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很多同学容易产生懒惰情绪,许多不良习气也开始抬头,比如逃课、在宿舍酗酒、吸烟,上网、打游戏等,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其他同学的生活,破坏了良好的校风、学风。
针对以上现象,除了要求班主任及时清查宿舍,对不良现象予以遏制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在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克服坏习惯的过程。我们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给学生一个正确认识自我和发现自己问题的缓冲时间。通过大家的监督帮助和自己意志品质的锻炼来克服不良习惯,这需要教师、同学、朋友一起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需要一个曲折的长期过程,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性要在短期内改变是不可能的。我们要根据坏习惯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逐渐的去改变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长期抓、抓反复”留给学生一个“反复”的空间。
五、优化社会环境,为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要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力量。学校教育只是是教育方式的一部分,教育的多元化的今天,要求我们协调好各种关系,利用好多方资源。
论文摘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让人感到最为棘手的正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问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特别是新入校的学生,狠抓习惯养成教育是当务之急,是班级教育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石。
班集体作为大学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大学教育开展的重要载体。而班集体整体的精神风貌和学生的素质对大学教育起着很重要的决定作用,具有良好的班风的班集体,能带给学生多方面的正面教育,防止各种不利因素的滋生,对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语重心长地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可见,加强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中学与大学相比,最显著地特征就是教师从强制管理变为思想疏导,学生摆脱了应试的束缚,有更多的时间、更广泛的空间来体验大学生活,发展自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大学生心理处于未成熟期,但是由于他们面对的环境的变化,心理表现往往存在着独特性和不确定性。如自我意识明显分化、情绪控制能力较低、缺乏人际沟通能力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等。。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当代大学生已经从80后转变为90后,群体特征更加明显,如以自我为中心、表现欲望强烈,更加崇尚领导力和荣誉,但团体意识差,同学间的沟通和交流不够深入,班级的凝聚力和合心力的形成过程很慢。因此,在日常的班务管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势在必行。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著名教育家别林斯基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人道”。当代教育改革中,就是要求我们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而非社会工具来进行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
尊重学生是现代教育“人道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既要发现矛盾共性,又要抓住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的指导学生,使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使自身的个性得到健康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就是通过倾注在对学生的热爱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要求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班主任辅导员日常工作繁琐,也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交流。特别是大学生,他们的内心思想其实非常的丰富,作为已经满l8岁的成年人,心智趋于成熟,虽然他们还没走向社会,但他们有独立的思想,有自己的见解,极其需要老师的认同。在评定奖助学金的时候,我发动每一位同学参与到此事中来,而且要求每一位同学从集体的角度出发,衡量如何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平和公正。很多同学在过后都觉得通过参与,自己是这个班的一份子,或者说是班级真正的主人。此后的班级管理中,我经常以此例告诫自己,注意与学生交谈时的用词,随时分析学生的行为动态及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经过不断的沟通和交流,多数学生与入学时比较积极性提高了,团体意识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提高了,各方面都发生的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用高尚的师德感染影响学生
通过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自身的形象,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雨果也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高尚师德,特别是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高尚师德是一种无价的精神力量,曾经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没有一个人不好好学习的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教书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师德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谦虚和无私奉献,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所谓高尚的师德就是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于工作中体现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关怀和严格要求。
三、设立“总体目标加个体目标”,积极引导学生进步
教育首先置于一个大的集体之中。所以在新学期开始时,我首先与班委的学生制定《班级公约》、《班级文明公约》及全班同学本学期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是全班学生明确一学期的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教育学生把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结合起来,把自己成才和别人成才结合起来,在自己发展、自我进步的同时,为别人创造好的条件,想成一个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的团队,从而促进个人与集体共同进步、一起发展,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团队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组织学生写好班级发展的历史和学生个人的成长史,让更多的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名,与班级共进步。
在班级设立总体目标的同时,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认真的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在以后的实践中、拼搏中不断完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生入学的时候,我让每一位同学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书写了自己大学生活的职业生涯规划书,除了制定奋斗目标外,还要写下自己实现奋斗目标的路径和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案。班主任对每一位同学的规划书都修改,并鼓励学生用规划书来鼓励自我,促进学生进步。
四、要严格管理,加强督导,及时调整目标
目标学提出的“目标教育”,旨在向社会大众传授人生目标知识,以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为指针,引导人们能动设定自我人生目标,充分发挥优势和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目标教育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实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理想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补充。在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加入目标教育的内涵,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和阶段性奋斗目标,并制定合理的计划,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有计划必须有检查。班级管理中,学生很容易钻空子。如果有了计划而不能有效地实施,那么,对学生的教育就无从谈起,更会导致今后的班级管理无法进行下去。针对我班的具体情况,我将班干部分为两组,一组负责检查学生是否能认真执行计划,并及时记录和反馈{另一组负责搜集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对已经完成短期目标的学生及时提出新的目标:对在具体实施中,不能认真执行计划的学生提出警告,并适当惩罚,同时提出完成期限;对在具体实施中有问题的方案及时加以修改,使其能顺利实施。
五、注重细节,遵守习惯养成规律,循序渐进的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要求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举止,从小处着手,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班主任在工作实际过程中要有耐心和细心,必须不怕苦、不怕累,认真细致地观察班上每一位学生,“察其言,观其行”,对学生言谈举止、社会交往、遵规守纪情况、完成作业情况等等,从中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作为教育学生的切入口。一方面,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进行表扬和赞美,尽力为学生提供发挥自己特长的平台,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要防微杜渐,发现学生的错误和坏习惯,要及时加强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由于每个人生活的客观环境和家庭条件、以及父母的教育不同等原因,在我们身上,部免不了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坏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们并不是短时间内突然形成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养成,甚至我们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但是却它们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在大学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很多同学容易产生懒惰情绪,许多不良习气也开始抬头,比如逃课、在宿舍酗酒、吸烟,上网、打游戏等,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其他同学的生活,破坏了良好的校风、学风。
针对以上现象,除了要求班主任及时清查宿舍,对不良现象予以遏制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在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克服坏习惯的过程。我们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给学生一个正确认识自我和发现自己问题的缓冲时间。通过大家的监督帮助和自己意志品质的锻炼来克服不良习惯,这需要教师、同学、朋友一起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需要一个曲折的长期过程,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性要在短期内改变是不可能的。我们要根据坏习惯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逐渐的去改变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长期抓、抓反复”留给学生一个“反复”的空间。
六、优化社会环境,为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要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力量。学校教育只是是教育方式的一部分,教育的多元化的今天,要求我们协调好各种关系,利用好多方资源。
关键词:大学阶段;文明习惯;教育教学
1当代大学生以及大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大学生活上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大多处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下,且多是独生子女,在性格上以及生活能力上都有些一些不足,过分地依赖父母,生理以及心理表现不成熟,更加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在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不知所措,没有解决办法。同时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当中也存在着不诚信、不认真、不学习、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等一系列问题。
1.2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除了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是有一系列不良的习惯,比如考试期间想出各种办法作弊,课堂上十分随意,吃瓜子、看偶像剧,在集体居住的宿舍中也经常会出现垃圾成堆的现象,还有宿舍楼厕所、楼道等地方的卫生情况十分差,除此之外还有学校里到处都是甜蜜的情侣出没,为校园的形象大打折扣。只要我们留心去观察一下,这种不文明的现象覆盖了大多数的高校,由于高校管理水平的差异,这些问题的深浅程度也表现得不一样,但我们可以看到,出现这些的原因是因为学生的道德素质不高,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文明理念教育,学校没有强有力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和管理。
1.3传统的落后观念的存在
在大多数学校的教育中,无论是学校领到或者是老师,甚至是家长,都会有一种传统的错误的观点,就是认为在高中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文明的习惯和行为,在大学时候更加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的积累。但是文明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也不是某一个特定阶段的问题,而是一生的学问,是在我们每一个学习生活中必须要学习的。一个人在大学阶段,是自身在各方面走向成熟时期,一个学生的文明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以后人生的每一个方面。所以高校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培育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2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的措施
2.1大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在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高校中,尤其是非211工程院校,学校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的约束,没有强有力的实施制度的团队,使得对于大学生的某些规定流于形式。当代的大学生,在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不断发展的今天,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多种多样的诱惑,大学生没有足够的自制能力。学习没有热情,缺乏主动性和刻苦精神,缺乏钻研精神,学习纪律性不强,还有个别学生对学习没兴趣、有的缺课等一系列不良的现象。所以学校和教师要在教育教育中想学生灌输优秀社会人物的事迹,做好榜样的力量,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目标。同时大学生也要不断提高自己对于文明习惯养成的重视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生活能力,学会约束以及才能成就自己。
2.2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去教育大学生,引领思想道德建设
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可缺少的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对于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习惯,和祖国的事业和前途是不可分割的。所以高校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更加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建设,用中国化的最新思想教育学生。
2.3学校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保证
要想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首先要有有力的制度保证,把大学生置于制度的监管之下,使大学生从他律走向自我约束。正如一句古话所说的,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所以作为高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不断出台和更新促进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规章制度,促进大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大学生也要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良好的文明习惯。
2.4要重视教师的作用
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就是老师。我认为在大学阶段教学中,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占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大学学生自己独立思维的水平特别强,需要老师的不断引导,才更有利于学习。而老师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笔者认为必要做出一些努力,比如,在教学中要努力使自己所讲的课程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抛弃那种老师上课只是照搬书本知识的教学方法,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突破传统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得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自主思考,合作学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在大学教育中需要注意的就是立足实际,教育联系实际,多带领学生,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比如养老院义务活动日,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等等,通过一系列积极向上的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水平。
3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艰巨漫长的任务,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需要学校的支持和帮助,更需要学生自己的约束和自制。在教育教学中,需要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成为四有公民。
作者:张盼 单位: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从近年来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的情况看,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可以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初步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这部分学生中考、高考成绩分数较低,生源锐减,生源素质差。为了维持生存,各中等职业学校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只要有人报名,就被录取入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上课睡觉,打闹,逃课等不良现象。
(2)部分学校教学状况。职业学校中相当一部分中专学校,教学方法、内容上,比较偏重理论教学,联系实际不够。理论教学内容多,实用性的实训教学少。在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忽视了职校学生的德育。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办学指导思想还不够端正。目前有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还不是十分明确和端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缺乏对职业道德教育在过去、现在特别是将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以及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把举办职业教育视为一种“副业”。其次,把举办职业教育视为权宜之计,把主要精力放在普通教育上,认为只要把普通教育的教学质量搞上去就行,而把职业道德教育看作是“次等教育”同时,忽视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规律、性质、模式、特点以及专业设置、教材、教学目标等的深入研究,对教学的基本条件也不注重改善和提高。
2)师资队伍还不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教育观念上存有错位和偏差。其主要表现是:只认识到职业教育与其它教育的共同之处,而对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及特殊性认识不够,不能适应职校教学;并且错误地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不正规”、“低层次”的教育,因而从自身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一般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现任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职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全胜任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
二、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
上述种种情况都说明,如今的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德育,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下面,从学生和师资两方面,谈谈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
(一)德育的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应该包括以下部分:
1.基本理论教育
2.党的基本路线和形势政策教育
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教育
4.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
5.纪律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6.专业思想教育
7.劳动生产教育
8.职业道德教育
9.身心健康教育
(二)德育工作思路
1.围绕一个工作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
学校各部门要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的工作目标,形成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良好局面,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宽基础,高技能,复合型,高素质”的新型技能人才。
2.建设两支骨干队伍:德育师资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
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学生干部”两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3.抓好三个层次教育: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
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德育工作要分层次教育。以上三个层次很好地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
(1)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成才教育。在实施教育中,要坚持把德育同智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德育同智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科教学中除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良好习惯的教育,以及意志,毅力等个性品格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活动和实践。
(3)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这种能力无论对工资形式就业还是自我谋职都同等重要。
4.利用四种教育方式:灌输教育、模范激励、活动陶冶、情感凝聚
灌输教育:通过开展“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五心”(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教育、法制纪律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模范激励:要运用各种方式向广大学生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激励学生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潜力。
活动陶冶: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关键词】礼仪;教育;高校
培养讲文明懂礼仪的高素养大学生,是社会主义高校开展德育教育的要求。但有些大学校园里常有不符合文明礼仪行为的现象发生,一些因大学生不文明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甚至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因此,在大学校园里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校园常见的不文明现象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在学校,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单位,领导是员工的榜样;在社会,如果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青年大学生能带好头,毫无疑问,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一定是有序的、和谐的。然而,大学校园总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现象,总结了一下,主要集中在以下15个方面:乱扔垃圾;随处乱贴;穿拖鞋;宿舍里夜半歌声,卫生差,使用违规电器;教室座椅乱涂乱画,带早餐进教室,接电话,穿奇装异服,穿暴露衣服;不诚信,考试作弊;公共场合过于亲密秀恩爱;不节约用水,浪费饭菜;不文明语言随口而出;抽自己的烟,让别人忍受去吧;沉迷网游,看黄色网站;插队,影响他人休息浑然不觉;碰到老师、家长不打招呼等;换位思考意识差,随意揭他人短处;感恩意识不足等。不文明现象无处不在,注意场合、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大学生安心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魅力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无视纪律,不讲卫生,扰乱校园、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养成了文明有礼的行为习惯,校园的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和谐的。这也就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氛围,为创建高校和谐文明的校园创造条件。
二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重要意义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你不学“礼仪”,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身。那么,对于我们社会中的一分子来说,礼仪就是规范自己、尊重别人的为人处世方式。讲文明懂礼仪,不仅体现自身修养,同时也是良好社会公德心的集中体现。教育工作者传授受教者以礼仪,不但提高了受教者的个人素养,也让受教者在人际关系改善方面受益匪浅。在多种场合要求高校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学校办学理念之中,融入每位师生员工的言行中。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党的十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对公民个人层面要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要求,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就是提倡大学生用文明的合乎礼仪的道德表现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重视社会群体意识行为上的公德心,使文明礼仪行为渗透到大学生活、学习、实践的各个方面,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更快地被认知和了解,从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道德新风尚。2.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现在的大学生有不少是独生子女,在父母亲朋的呵护下,总是争强好胜者多,谦虚有礼者少,以自我为中心的理念意识强,换位思考理念意识弱,这往往容易在新的环境中伤害他人自尊,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大学校园里,从个人层面上来说,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自己的老师、同学、室友;从集体层面上来说,大学生离不开各类社团、不同班级、不同寝室层面的集体活动。与自己的辅导员、专任课老师、同学建立友好关系,在各类集体活动中锻炼能力、展现自我,离不开文明礼仪、相互理解和支持的行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行文明礼,弃高傲、冷漠、脏语,创造团结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使大学生在校园里更快地成长,得到师生的称赞与支持。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获得社会、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是我们人类普遍的心理需求。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教育成长环境的不同,大学生进入校园后,所表现的适应环境的心理、生理特点不尽相同。有的性格内向,不善交流;有的喜欢表现,自我意识强烈;还有的规则意识淡漠,自我约束能力差等,但大学生希望获得社会尊重和他人认可的心理需求具有普遍性。这就需要在大学校园里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通过文明礼仪来预防师生间潜在的矛盾和抱怨,从而催促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友好的友谊,为将来的社会实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打下良好基础。3.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是塑造良好职场形象的需要青年大学生毕业后都要走上工作岗位,从事自己的职业。人们的社会交际,常常与其职业联系在一起,职员文明礼仪素养的高低一定程度对某个企业或团体发展有重要影响,很多企业对新入职员工必须进行培训,其中文明礼仪的培训是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刚入职的大学生来说,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为人处事彬彬有礼,乐于助人,必定会能够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为周围同事所接受和认可。语言刺耳,行动粗鲁,不懂得换位思考,不分场合地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到身边的同事,甚至上司身上,必然得不到同事的认可和领导的信任。失去了同事的支持和上司的信任,又怎能创造和谐的职场环境,从而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呢?因此,青年大学生具备文明礼貌意识,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修养,也体现了一个大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就能够更快地在未来的职场环境中占得先机,获得成功。
三文明礼仪教育的措施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我校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中国教育发展纲要》为依据,以《中学德育大纲》为准绳,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重点,以文明、守纪为突破口,以创建优质高效的德育工作体系为目标是我校德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我们的做法是:
一、实现:“三全管理”做到“四育人”协调发展。
(一)、建立和完善了“三全管理”机制。
1、全员管理,即从校长到教职员工,每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学校建全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岗位德育工作制度,定期了开德育工作会义,研究德育工作,学校把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入了教师量化考核之中,极大地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学校形成了全员育人的良好风气。
2、全面管理。即从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教学注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各类活动以其特有的形式发挥着中间作用,校风、班风、学风,校园育人环境建设不断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从面保证全面管理的实施。
3、全程管理。即从学生每天上学到放学,以至从学生入校到毕业三年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学校制定了《十八中实施素质教育德育工作全程活动总表》,把德育全年的工作和学生三年受教育的活动全都包括进去,便于了全程管理的具体实施。“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根本上改变了德育工作春限于党、政、工、团抓的现象,打破了德育工作受轻视的局面,为我校德育工作的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行“三全管理”,促进“四育人”协调发展。我们实行“三全管理”最突出的特点是促进了“四育人”的协调发展,即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和协调发展。全体教职员工端正了思想,克服以前那种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管工作,不管育人的局面。在环境育人方面,我校几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校容、校貌,到教育人环境都发生着具大变化,基本做到了“学校无空地,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良好局面。
二、构建了“42241”德育管理工程。我校为加强德育工作力度,规范德育工作行为,根据中学德育工作特点结合实际制定了“42241”德育管理工程,具体内容如下:
“4”即进行四方面的教育。
1、进行“五自”即“自尊、自爱、自立、自理、自强”和“六有”即“有竞争意识、有做人准则、有学习习惯、有创新精神、有适应能力、有管理能力”教育,以“做人”为切入点,突出怎样做人,做什么人。
2、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深入开展行为规范示范班,示范生评比活动。
3、进行“五爱”教育,实现明理与导行的有机结合。
4、进行竞争意识的教育。
“2”是二个健全
1、健全德育工作队伍。
2、健全德育工作网络系统。
“2”是二确定
1、确定年级学期教育活动重点。
2、确定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
“4”是每天进行四次检查,在检查中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
“1”是每学期召开一次总结表彰会。
通过此工程的实施,有效地克服了德育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便德育工作高质、高效有序地进行。
三、创建“无悔青春工程”,促进德育工作开展。
“无悔青春工程”是我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举措,其主题是“争做无悔青春人,我们共同去奋斗。”具体内容如下:
1、“讲、守、争”活动,即“讲文明、守纪律、争做合格中学生”活动。重点是通过此项活动来加强班级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同时结合学生的综合操评,把一学期一次的典型评定具体化、过程化,克服了学生综合操行评定中的不足。
2、“联、帮、带”活动。即“联系先进,帮助后进,带动一片”活动。重点是通过手拉手,心联心、一帮一,一助一,结对子等形式,帮助双差生转化,每学期召开表彰会,同三好学生一样来表彰进步学生,每学期都有二十几名进步突出的同学受到表扬。
3、“比、竞、赛”活动,即“比学习、竞学风、赛品德”活动。重点是通过比一比、竞一竞、赛一赛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我们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利用间操时间进行学法系列讲座,制定十八中学学习常规,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举办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通过开展“无悔青春工程”,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勤奋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文明、守纪、尊师、教学”的班风;“严谨务实、循规善诱”的教风;“勤奋刻苦、从严求的学风;“严格、独立、沉着、守时”的考风
太原二外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形成。
四、德育工作教育活动系列化、序列化、科学化体系的建立。
(一)、德育工作教育活动系列化。
为了更好地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确保德育教育活动、内容的连续性,整体性。
关键词:空乘专业 职业素养 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21世纪民航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运载工具大型化、运输国际化、
运输流程高科技化等新特点的日益凸显,对民航专业学生和民航教育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飞机客舱服务是民航运输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了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在激烈的航空市场竞争中,直接为旅客服务的空乘人员的形象和工作态度,对航空公司占领市场,赢得更多的回头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空乘人员是航空公司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理念的代言人,空乘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对于旅客对航空企业的质量评价、企业品牌的忠诚度、航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等至关重要,空乘人员所以事的是高风险的职业,工作任务是与乘客打交道,服务的乘客来自于世界各地、各行各业,不同的文化、信仰、习俗、性格和语言等背景,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有极具亲和力的外表和强烈的事业心,有较强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更要有较高的学历层次、专业人文素养和系统的社会科学知识;不仅仅局限于程序化、专业性的管理和服务,还应该提供更高品位包含政治、外语、历史、地理、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所以,每个空乘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宽厚的知识兼容性,集专业技术和文化素养于一身,而这些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恰恰是学校可以通过科学规范的教育训练手段培养形成的。
空乘专业学生性格开朗、热情、朝气、有责任心、交际、具有良好的合作和团队精神,这与空乘人员职业素质要求相符。同时她们也有着一定的人格缺陷,体现为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差,思想简单和懒惰,缺乏主见和进取心,不愿接受新事物,竞争和革新意识较差,独立能力和应变能力不强,遇事缺乏果断,感情用事。以职业特点来看,上述人格缺陷与空乘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对空乘专业学生开展职业素养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也是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崇高的职业理念是职业素养的精髓,高尚的职业精神是职业素养的根本,高超的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的基础,优良的职业作风是职业素养的体现。
培养职业素养是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较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成为训练有素的骨干人才,为自己进一步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平台。在适者生存的社会中,个人如果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更谈不上建功立业。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衡量一个职业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
二、空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对策
1、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不动摇,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
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学生虽然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有些行为却是不文明的,说明中华人民传统美德在某一部分大学生的心中并不深刻。应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从文化修养、政治修养、品德修养、审美修养的新时代大学生自我修养的四大基本环节进行培养,使大学生一步步达到较高的水平和境界,提升自己修养和素质。首先要加强科学文化素质修养的培养。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增强同学们的专业技能,为高校对文化修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要大力提升政治理论修养的水平。通过对学生思想的培养,开展学习班、培训班及对入党工作的开展,积极推优入党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弘扬对同学们政治理论的完善和提高。同时还要培养空中乘务所需要的文化素质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总之,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纳入大学生培养的系统工程,使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起,就明白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学习与职业的关系、自己与职业的关系。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并把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做为重点。
2、坚持“准军事化管理”不动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空乘学生实行准军事化教育管理是民航行业的特殊要求,准军事化管理是指非军事单位借鉴和运用军事管理的方式和原则实行的内部管理。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的基本准则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团结紧张的生活作风,令行禁止的组织纪律,整齐划一的内务秩序。”在学生管理的全过程中采用准军事化管理。准军事化管理的内容包括:早操制度、内务卫生制度、学生容貌制度、纪律检查制度、晚间就寝制度、每日总结会议等制度。通过准军事化管理方式,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并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正规化、系统化、科学化,力求在学生日常工作中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整齐划一、行为规范、纪律严明的良好局面。准军事化管理比一般的管理要求更严格、内容更规范、标准更高、效果更好。对于空乘学生而言,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就是要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顽强的学习风气,做到令行禁止、雷厉风行。要从细节入手,在提高执行意愿、执行能力、执行效果上下功夫,通过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尤其是90后学生的进校以及实施学分制,对学生实施准军事化教育管理就显得更加困难。所以坚持开展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诚信、守纪、节俭、勤奋、刻苦作风纪律。提高了他们的文明意识、自我意识、社会责任感、自我控制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同时,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耶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行为习惯是职业素养的外显和外化,这一点决定了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行为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行为习惯的培养又反过来促进学生对职业行为规范的认同和内化。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空乘专业这样一个对纪律性和服务意识有高度要求的专业。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二课”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空乘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
作为空乘专业的大学生,将来从事特殊职业的群体,其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心理常处于超负荷状态,这种特殊性要求他们必须经受着体力、耐力、应变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所以,必须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和成长需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然要和校内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密切联系。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可以给学生素质展示的平台,通过组织、参与集体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与失败,增强团队意识,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如针对部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不够,可以组织学生分班竞赛,比如以班为单位进行“专业知识竞赛”、“形象设计大赛”等活动,让他们能在为班集体争取荣誉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团队意识。如针对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可以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中英文广播词大赛”、“面试技巧大赛”等,给他们提供接触的机会,让他们在充分展示自己综合素质的同时,培养和锻炼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因为,在失败面前,许多大学生会感到消极、沮丧。笔者的学生××,因为多次参加航空公司的选乘面试落选,心情很沮丧,甚至产生了退学的念头,在她心理无助的时候,笔者给她安慰和鼓励,使她从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重新投入到下一个航空公司的面试中,最后获得成功。所以,在日常的教育中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认识挫折存在的必然性,面对挫折应采取积极的心态坦然面对,这样才能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4、加强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课堂教学为主,开发空乘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系列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加强对学生职业认识和职业定位的培养。让每位学生入校后即了解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指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我,着手为自己今后三年的学习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制定计划,为以后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定基础。在就业指导和择业指导中,使学生了解与本专业对应的职业群有关的职业资格,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将来的发展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同时,我们应强调对职业意义的认识.使学生懂得职业并非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它更是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施展个人聪明智慧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航空公司对空乘人员的选拨标准也越来越高,除了要求具备一定的外在形象,对内在涵养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因此,要让学生能认识到内外兼修的重要性,学校的课程培养也应突出重点培养、综合提高这一培养原则。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学习相关的专业性知识,不断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增强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同时,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加强对空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人文素养的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创造好各种条件。
【参考文献】
[1]浅谈空乘专业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科学时代》2012年第3期. 李欣、郝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