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6 04:46:40
导语:在企业财务会计实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财务会计;理实一体化;会计准则;教学设计;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高校人才的培养与本科教学需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持续创新教W方法。宿迁学院作为苏北院校后起之星,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以及科研项目建设等方面都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所谓“实践出真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于本三院校课程教学创新,笔者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现根据近年来《企业财务会计》教学实践积累,对高校《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创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微观层面推动学校的教学创新活动。
笔者将结合我校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平时的教学情况以及会计系列课程教学特点,具体从教学模式、知识储备创新、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理念四个方面对《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创新进行初探,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丰富教学方式、做到教学实践一体化
企业财务会计是在宿迁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学完基础会计课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旨在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的认识度。因为只有掌握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内容才可以看懂报表,对学生学习财务管理专业课内容有极大的帮助。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是纯理论式样的教学,书本上的知识学习固然很重要,但会显得枯燥无聊,而且传统教学课堂上也只是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举例说明各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和会计处理,没有结合实践的例子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举的例子缺乏连贯性,学生对财务会计知识不能形成系统化的认识,同时会让学生觉得教学内容很难。目前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理实一体化正在各高校推广中。笔者认为宿迁学院《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式也应该有所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结合,一方面,让学生在灵活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更好地在具体实践中运用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师的实训能力,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这是不可或缺的要求。笔者认为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宿迁学院《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应丰富教学方式,在课时分配上进行创新,以往都是纯理论教学模式,没有分配实践课时,以后可以将总课时分解为理论教学课时和实践课时两个部分,在完成课程理论内容教学工作之后立刻安排学生停课实践,及时地将理论内容运用于实践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的财务管理专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就分解为两个阶段,前12周进行正常的理论课堂教学,每周上两次课,13-16周四周的时间用于指导学生进行财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地点在我校财务管理系实验室,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方式多样化,做到了教学实践一体化。
二、更新知识储备,动态管理教学内容
《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应该紧紧围绕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税法的相关规定制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而众所周知,会计准则内容的更新是非常快的,教材的出版具有时滞性,可能不能及时体现会计规范的变化,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将最新的会计准则规范带入课堂教学中,知识体系切不可一成不变,否则就背离了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2014年初以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财政部先后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影安排》和《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3项新的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等准则进行了修订,并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此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一直在持续推进,对会计处理自然产生了新的影响。比如,一金融资产核算部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以及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的调整设置了新的权益科目“其他综合收益”,而旧的会计准则相同的内容是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核算的。二全面实行营改增后,流动负债中的应交税费应删除营业税核算内容,同时应修改应交增值税的内容,比如增值税税率的变化等等,由于增值税涉及到采购和销售业务等的核算,所以这一变化应贯穿全书,影响到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等核算内容的讲解。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主动更新知识储备,动态管理和修订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固步自封,不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就会使教学活动落后于会计实践,陈旧的教学内容也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案例导入内容,灵活调整教学顺序
任何一门课程都有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而要完成整个教学活动,又必须分篇或分章节来介绍。那么在具体授课环节就一定要严格按照选定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进行讲解吗?笔者认为不应该完全按照教材的顺序,可以适当加以调整。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可以进行教学设计的创新。其一,教师应该从分析工业企业的特点入手,介绍教学内容及其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听课积极性,要求教师本身应吃透教材。其二,应该学会抛开教材,以案例导入教学内容,并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适当灵活调整教学顺序。案例教学法一方面可以解决教材零散例题讲解的问题,使教学内容更系统形象化,与会计实践的联系更加密切;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新的知识。灵活调整教学顺序,不照抄照搬,由浅入深介绍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听讲,教学效果会更好。笔者认为这是教学设计上的创新,值得尝试。
四、加强教学互动,适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基于宿迁学院《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教学理念上教师也应该有所创新,主要体现为加强教学互动,使得教学相长,适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往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新知识,缺乏发现、分析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气氛也不够活跃。财务会计课程与资产评估、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等有一些是相互融合相互联系的。比如:会计上的公允价值、重置成本等计量属性在具体应用到资产计价上就需要引导学生联系资产评估课程有关资产估价方法的知识点;对现值计量属性的理解和应用就需要学生回想财务管理课程中有关资金时间价值原理内容。再比如,介绍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的实际利率法时,实际利率的内涵以及计算需要用到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投资管理知识。而资产评估和财务管理课程也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基于相关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采用启发式教学理念,通过提问让学生主动思考相关学科知识的衔接问题,教师充当知识引导和总结的角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教学相长,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中掌握教学重点内容。
综述所述,P者认为《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创新可以体现为四个方面:一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式,将财务会计综合模拟实验纳入教学课时分配中;二教师应注重自身知识储备的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动态管理教学内容;三在教学设计上进行创新,以案例导入教学内容,灵活调整教学顺序;四进行教学理念的创新,注意学科知识点的衔接问题,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专业知识,加强教学互动。最后,笔者认为教师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只要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教学质量就会有一个很好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章雁.会计本科案例库构建及案例教学思考[J].新会计,2015(4):26-27.
[2]罗桂兰.财务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有效教学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9):430.
关键词:中职;会计;课堂教学;企业财务会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130-02
科学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改革在深入,企业优胜劣汰的进程也在加快,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很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由于现代会计对人才的需要已由过去的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这就要求会计学科应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原则。《企业财务会计》是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核算能力具有关键作用。该课程在内容上体现了模块化和综合化的特点,经济业务相比基础会计更复杂、更灵活,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由于学生在兴趣、基础及学习状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也应该多一些思考。
一、课前准备阶段
1.以学生为主体备课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备课环节也不例外,备课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备课时,应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重难点的处理则应以最简单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化繁为简。笔者常采用的备课方式是:上新课前先让科代表就所学内容进行“说课”,以便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对重难点的把握,然后备课时有针对性地解决。
2.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选择教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这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企业财务会计》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如果不能与实际结合,就会很难把握要点。因此,激发学生兴趣变得至关重要,而教具的选择则是一个突破点。其一,“多媒体”就是不错的选择。例如,在讲到固定资产折旧中年数总和法与双倍余额递减法时,运用幻灯片为同一业务采用两种方法的结果制作统计图,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效果较好;其二,若条件不允许自制教具也是不错的方法。又如,讲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可用彩色笔在两张大白纸上分别画出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在鲜艳的挂图刺激下学生显得很好奇,争先恐后地提出问题。可见,教具的合理选择对课堂教学帮助不小,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教具。
二、课中实施阶段
1.课题引入是基础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喜欢开门见山,但中职生对这种教学方式传授的知识不太容易理解、更不易吸收。因此,教师在讲授某个知识点前,应结合内容设计引入合适的形式,将学生慢慢带入正题,有利于教学的正常开展。否则教师讲了一大堆,学生只会知道“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例如,在讲现金折扣时,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将商品销售出去后货款没有收回,你们会怎么办?”学生齐声回答:“催账!”笔者追问:“具体方法有哪些呢?”学生又开始抢答“送点礼品”、“打折”、“给点优惠”……这时笔者话锋一转:“今天我们就采用现金折扣这种方式来处理吧!”这样的引入比直接提出“现金折扣”的概念要好得多。
2.过程设计是保证
有人曾说:教学好坏主要看教师讲得怎样。笔者认为,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不是看教师的业务素质有多高,而是看学生从教学中学到多少、懂得多少。那么,课堂教学中若有师生互动的环节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讲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时,笔者将全班学生分为2个组,一组扮演仓库保管员负责做好原材料明细账的登记工作,另一组扮演车间领料员,材料则由粉笔、书籍、作业本代替。然后,让领料员到仓库领料,领完就让保管员登记发生额并结出余额,之后让双方互换角色。由于教学中有活动,连学困生也参与其中,学生减少了开小差的机会,学习精力自然集中。
3.教学总结是关键
画龙要点睛,教学要总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知识本身而不会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因而教师必须将总结列入教学过程。具体方法是,要么由教师直接总结要点,要么先让学生归纳再由教师概括,让学生上完课后对内容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三、课后反馈阶段
会计专业的学生要面向的是在变化中生存的企业。如果专业课仅仅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是远远不够的,犹如“闭门造车”,应将课堂教学转移至实训室,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使其效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以改善实际操作环境。例如,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的联合,特别是在同一地区根据各校具体情况共同建立实训室,提供贴近实际工作的数据、案例,编写校本教材供各校使用;也可建立校企联合的实习链,选择当地的民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这类企业往往会及时运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也是学生毕业后的首选去向。此时,可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处理的业务或遇到的问题定期印刷成资料,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素质
目前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师队伍主要有三类:一是年龄稍大的专业课教师,理论知识较强但缺乏现代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中学生接收知识很困难;二是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大学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工作后压力很大,很难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往往靠学校提供培训机会,他们培养的学生自然只有理论缺乏实践经验;三是专业不对口的教师,其效果可想而知。虽然大多数学校也意识到会计专业课教师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教学,应深入实践,给专业教师提供培训机会,但仅以名师讲座为主,真正到企业实践的少之又少。因此,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素质是当务之急。
《企业财务会计》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希望每位会计专业教师都能上好每节课,让培养的学生踏入社会后都能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文章认为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是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学生难以较快胜任财务管理工作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建议,将满足财务管理工作岗位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根据工作岗位需要确定学生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并据以确定课程体系。文章分析了现有课程体系的不足,确定了课程体系建设应满足工作岗位需要、避免不必要重复,加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兼顾地区和行业特点等原则,并提出了具体课程建议。
【关键词】
应用型;财务管理;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经调查发现,大多数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动手能力差,难以满足工作岗位要求。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有不尽合理之处,大多数高校课程并没有根据具体的工作岗位需求进行设置。
1 根据工作岗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关于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有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从市场需求角度进行论述,如葛文雷、吴丽贤、常珊珊认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取决于人才市场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第二种观点从就业领域和工作类别的角度进行阐述,如崔莉认为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投资、评估、企业理财、金融投资、财产保险、建筑工程造价、财务分析方面、财务会计等方面的工作;吕立伟、张周等认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是能在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专门人才。第三种观点则从能力角度进行阐述,如朱开悉认为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目标是具备“宽、厚、强、高、熟”,专业能力素质要求高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执业人才。第四种观点从工作性质等角度进行论述,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提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我国学者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认识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存在各自的不足。如第一种观点提出了符合市场需求的本质要求,但缺乏市场具体形态的描述,不便操作;第二种观点提出了具体工作类别,但提出的国际化等要求过高,难以实现;第三种观点抓住了能力这一要点,但“宽、厚、强、高”很难做到;第四种观点综合了市场要求,素质、知识和能力及工作性质等,较为全面,但提出的能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目标超越了应用型本科学生的能力,不切实际。
我们认为,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其实质就是来源于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这些可能的就业及发展岗位有出纳、核算会计、总账会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投资部经理、投资部助理、理财部经理、理财部助理、融资部经理、融资助理等工作岗位。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满足这些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
2 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确定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
2.1能力结构
关于财务管理工作岗位所需要具备的工作能力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杨克泉认为财务管理人才应具有娴熟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业务操作技能, 并且精通企业理财之道, 具有全面的谋划运筹能力[7]。葛文雷,吴丽贤,常珊珊认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具有掌握语言表达能力、财经写作能力、经济分析能力、会计核算能力、纳税筹划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资本运作能力等专业技能。朱传华认为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应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谋划能力、业务能力、决策能力等[8]。李文静则认为财务管理岗位应该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计算机操作、信息获取及分析、财务处理、金融管理等能力。刘其冰认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会计核算、税务筹划以及实践应用等业务技能。以上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应该具备的工作能力要求。但是都是比较宽泛、抽象的概述,没有进行概括和总结,缺乏层次感,不便指导课程体系的设置。
综合以上各个学者的观点以及结合具体的工作岗位要求。可以将财务管理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能力划分为三种能力: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技术技能是指使用信息化等技术按照企业财务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标准等完成财务工作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财务工作相关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包括与上下级及税务部门、银行、客户、证券等沟通和协调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能洞察企业内外环境及经营状况,从而合理调整财务资源、制订财务管理制度,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或作出决策的能力。
不同的工作岗位要求具备不同的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除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投资部经理、理财部经理、融资部经理等领导岗位外,其他工作岗位都是毕业生可能的选择,而从事领导工作也必须掌握其他岗位的技术技能。因此技术技能是所有工作岗位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也就成为应用型本科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人际技能对于所有的工作岗位都非常需要,也是做好每一个岗位具体工作的技能之一。概念技能是财务工作领导岗位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生毕业后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也成为本专业所需要掌握的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这三种能力都需要培养,但重点应注重技能的培养。
2.2 知识结构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所要求的技术技能、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结构。
技术技能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要求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的知识机构包括账务处理方面的知识、财务分析方面的知识、融资方面的知识、投资方面的知识、全面预算等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成本计算等成本会计方面的知识、公司战略与风险方面的知识、税收筹划等税务方面的知识、财务软件等方面的知识等。
概念技能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概念技能要求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是在掌握技术技能所需要的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熟悉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经济分析、企业管理理论、经济法、财经写作知识、风险管理等知识及其收集与分析方法。
人际技能所应具备的知识。人际技能要求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至少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行为科学、激励等方面的知识。
3 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3.1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很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是会计专业的简单复制。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目的只是为了招生人数,其开设的课程基本是会计专业的课程,再增加几门会计专业没有的课程。比如是针对财务管理课程用双语教学等等。有学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大多数珠三角地区独立院校的实践课程设置始终在会计学专业框架下;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只有一些会计专业的实验室,如专业会计综合实训室,会计信息化实务实验室等,并没有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投资、融资等建设实验室及实训课程。
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理论色彩太浓。现有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虽然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但是开设的课程体系中没有针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如融资是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就业岗位之一,但是经过网上对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150多所高校进行调研,发现还没有一所高校开设企业融资理论与实务课程;又如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不需要掌握每一个理论的推导过程,而几乎所有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大学都开设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理论性色彩太浓;再如,很多高校在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开设管理学课程,传授管理历史、理论和规律,而对财务管理工作直接相关的企业管理内容很少涉猎。
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现有课程体系系统性、科学性、合理性不够,课程之间存在交叉重复。如《财务管理》课程中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投资的基本理论、项目投资、证券投资、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利润分配、财务分析、财务预算、杠杆原理、资金需要量的预测等内容与《管理会计》、《证券投资学》、《财务会计》、《财务分析学》等课程重复。
课程设置操作性不强。首先没有针对“应用型”设置专门的实训课程,如没有针对基础会计学开设基础会计实训。其次每一门课程内容的设置主要侧重于对概念、作用、原理以及决策工具和分析工具等知识的介绍,对于实际工作的流程、方式方法则一笔带过,没有对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重点、要点、难点及注意事项等知识进行介绍,更没有完整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的流程,也不能帮助学生掌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要领,学生学完一门课程以后也就很难动手操作。
区域性、行业性没有妥善解决。现有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没有体现行业性和区域性特征,没有针对该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特色设置有特色的课程。
3.2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满足工作岗位需要。满足工作需要即将满足财务管理工作岗位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根据工作岗位需要确定学生的能力结构和知识,并据以确定课程体系。融资是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岗位之一,要求学生掌握融资的基本理论、方法、程序等,相应地需要开设企业融资理论与实务、投资学等课程。
课程内容有效衔接,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如开设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之前,首先要开设基础会计学,让学生掌握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程序后,然后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如何运用这些理论与方法解决企业日常的财务问题,从而使课程之间有效的衔接。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必须避免课程之间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如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放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所得税会计可以放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
课程设置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开设操作性的课程。对于一些课程而言,在课堂上无法有效的实现实践内容,就可以在该课程结束后,设置实践周,由实训指导老师提供真实的财务等资料按企业实际运行要求进行演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在基础会计学课程的结束后开设基础会计实训实践周,让学生模拟企业做一套简单的账。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专业课程内容要兼具理论性和操作性,在课程内容、结构安排上可以理论作为先导,将实际操作流程为主线,并以实际案例及评析为支撑,以能力拓展训练作为巩固与扩展。
兼顾地区特点和行业特点。由于应用型本科一般是为地区或行业经济服务,所以在开设课程的时候可以结合高校所在地区或行业经济的特点来开设一些选修课程。比如在以服务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城市,开设一些旅游会计和酒店会计之类的选修课以及所在地区的经济历史、人文等课程,供学生根据可能的就业岗位进行选修。
3.3课程体系具体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除公共课程外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以及集中实践性教学课四个部分。
专业基础课就是指本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具体开设的课程有:EXCEL在财会中的应用、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财经应用文写作、企业管理学和基础会计学。
专业课程是根据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开设的核心课程,具体开设的课程有:中级财务会计Ⅰ、中级财务会计II、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会计信息化实务、投资银行学、管理会计、投资理论与实务、融资理论与实务、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网上银行与网上报税、资产评估学、审计学、财务报表分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税法、行业会计、财政学、专业会计综合实训。
专业选修课程是为了扩展专业的知识面,满足服务地区或行业需要,开设的一些课程,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专题、货币金融学、海南经济概览、企业设立与运行管理等。
集中实践性教学。具体开设的课程有:基础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实训、企业财务会计岗位实训、企业投资和融资实训;在第二学期以及第四学期开设暑假社会实践课程。
【参考文献】
[1]汤炎非、谢达理.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材建设探索.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第17期;
[2]Xie da li,Tang yan fei. 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nverse and Dynamic Curriculum Tak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ization,the excellent course in Hainan Province for example,载2013年6月Esuc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Science;
[3]葛文雷,吴丽贤,常珊珊财务管理人才建设的市场需求分析与培养设想.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4 期;
[4]崔莉,加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思考.网络财富,2010年第10期;
[5]吕立伟、张周.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财会通讯,2011年第21期;
[6]朱开悉.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1年04期;
[7]杨克泉.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及改革构想[ J ] . 财会通讯, 2006( 8) ;
[8]朱传华.财务管理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23期;
[9]李文静.财务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基于“3+1”人才培养模式,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8月上;
关键词:会计实训 教学改革 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整个教育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会计教学改革仍然显得十分缓慢,如何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面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可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
财务会计实训是电算化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课程突出专业学生培养方案的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分析经济业务、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会计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飞跃。
课程要求是根据初级会计实务案例资料,使学生熟练建立会计账簿,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月末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的会计技能。并通过本课程企业会计实务设计的业务类型、会计核算岗位的实训,使学生对财务会计理论在会计实践中的运用,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检测学生对所学财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务操作能力。
会计实践教学已得到学生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已成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将这一教学改革成果得到提高和发展。应在教学中对“财务会计实训”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作较大的改进。要在传统教学方法的采用基础上主要采用以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式课堂教学指的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参照学生比较了解的会计知识和生活实际,再结合具体的经济案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采取多种形式来解决他们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然后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这样能够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表达、质疑,然后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讨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优点在于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的任务主要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情境,保障探究能够顺利地进行,同时要进行较深入的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是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各项要求,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掌握探究的方法,制定明确的探究目标,总结探究的结果。所以,探究式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
1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
1.1 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实训模块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会计的八个主要岗位的核算进行模拟实训。会计实务实训中会计实验室模拟实际企业财务部机构设置。按照企业财务核算业务要求及会计稽核要求,设有出纳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存货核算、固定资产、职工薪酬、销售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九个核算岗位等。会计实验室还备有企业会计处理所必须的规范文件资料。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等国家规范文件;公司章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等内部控制文件。
1.2 在基础会计实训的基础上,教学中根据会计实验的目的相应准备所需实验用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记录资料。组织学生对财务会计的理论进行演练,巩固提高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为综合实训奠定扎实的基础。
2 在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
会计专业的学生一直学的是理论知识,在脑海中总是想这些知识怎样能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以后到公司去究竟该怎么做账?那些账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等到开始实训时具体接触怎样做账时才感觉到原来不是凭空想象那简单,需要的是学生的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初级会计的基础上做账务处理,但学生对于每一会计岗位的职责,具体业务所给出的凭证学生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会计实训课程重在指导学生动手去做,把企业的业务能够熟练准确地反映出来,这样才能证明作为一个会计人员的实力。因此教学中采用探究教学法分步进行。
2.1 激趣引题、自主探究。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主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保证他们能够注意力集中,这样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打动学生的心灵,首先制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教师简短的导入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更顺利的进行自主探究。教学中可按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下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明确每一岗位的职责后、在月份初的时候建好了账,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分析给出的经济业务、按照八个岗位的核算工作做月份的业务,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每单元不少于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熟悉中感知,在熟悉中感悟,在熟悉业务中接受实训的任务。对其账务处理的方法,要求每组学生达成一致,然后派同学代表上台交流讲解,在加上老师的评论与分析,使学生整个团体形成互动,在对会计分录达成一致的基础上编制记账凭证,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使学生在弄懂每笔业务的基础上快乐学习,快乐提升,这样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实训学习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
2.2 课堂教学破除“自我中心”,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多年之前,我们就已经提出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的目标,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上,总是老师讲的兴致勃勃,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不断地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地去执行;教师不停地提出问题,学生不能紧跟老师的步伐,这说明学生还是在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东西,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处在主体地位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自我中心”的顽固性和长期沿袭传统的惰性,而教学改革没有首先改变教师自己本身。因为实践探究给教师提供了学习别人和对比自己的机会,所以教师要想更好的改变自己,最重要的是从实践探究中去改变,这样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也更好地认识学生。教学实践探究还证明,教师主要是在实践探究中学习,学习别人的经验,总结自己的经验。能在实践探究中学习,就能在实践探究中提高,让教师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按学号上台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很有效,学生对经济业务的处理,充分发表意见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使他们敢于上台展示大学生的风采。课堂上台上的同学讲解题目,台下同学互相讨论,这样让同学们全都互动起来,让每位同学都弄清楚每个业务,最后全都达成共识,做出了最好的效果。
2.3 解疑导拨合作探究。学生自主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在实训中针对下旬业务,月末业务的繁琐,难度较大的特点,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面对学生的疑问,先让学生思考一下,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可以让同桌学生相互启发和研讨,共同来解决相关疑难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然后再组成四人小组进行探讨;我们要注意,这种小组合作要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抓住中心问题或关键性问题展开探究,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更清楚他们所学的概念或理论,让她们可以实现思维互补,让她们的思路更开阔,分析问题更透彻;不要出现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要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适当的点拨。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培养他们更好的进行团结协作,养成良好个性品质。
2.4 明理强化实践探究。这一步不仅可以检验探究效果,而且能够巩固探究成绩,通过这一步可以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教师要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结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告诉学生他们需要掌握的方法、概念、道理等,简短、扼要的几句话,清楚地交代给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比如在登记账簿的时候强调要根据正确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账,要求学生先探究熟悉账簿的特点,再训练学生的耐心与耐力,让学生体会在登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做一个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本质与涵蕴。使学生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总之,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究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2.5 激励评价引深探究。这一阶段引导着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引导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从而更好的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对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这一阶段首先要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探究给予肯定,对之前的探究进行总结,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教师要做的是,扩展教学的空间,充分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引导他们到社会中去进行探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读书、动脑、动手、实践和探究。
从根本上来讲,学生的具体参与情况最终决定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效,而且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可以更好的保障课堂教学更加灵活、活跃。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不应该将学生的思维束缚的太紧,不要给学生设框框,不要强行要求学生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去运行,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探究,让学生处于一个主动的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导,让他们自己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只是辅助的作用,从而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职教论坛,2011(17).
[2]刘青.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效果的改革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8).
[3]王芬,刘岳兰.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T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3-0177-02
1 概 述
“互联网+”是一种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中,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2015年11月18日,“互联网+财务”为主题的第八届会计文化节在全国十城市同日开幕,力图通过“会计文化节”这一平台,对全国会计开展一次互联网背景下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思维培训,推动会计行业创新发展。
面对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对企业管理方式、经营模式的冲击和重构,企业内部及财务管理随着新型互联网化工具的产生而发生重要改变,如云端应用、平台化管理等方式将企业前台经营与后台财务管理打通,实现高效管理、高效运营等,由此各界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1]。
作为最主要的财务会计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而言,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好自身财务会计学科建设,为培养更具社会适应性的财会人才而努力。
2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 展趋势
2.1 信息化
信息的相互连接度增强。
“互联网+”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它使得财务会计与计算机等学科产生一定的耦合,有利于财务会计人才培养及对交叉学科的掌握。
2.2 网络化
信息共享性增强。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任课教师可随堂对财会相关内容进行网络查询、整理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空间,也降低了获取数据的成本。
2.3 精细化
培养内容更精细、透明。
通过与相关信息的连接与资源共享,学生了解到更细节的部分,加上教师的辅助讲解,能更好的培养其扎实功底,这也是“互联网+”对财会人才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3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财务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主 要问题
3.1 课程设置不完善,交叉学科知识欠缺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开设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专业课课程内容重复较多,形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甚至是研究生阶段也是如此,虽挂着高级的头衔,却因时间安排等原因只是对本科内容重复讲解。对财务会计交叉学科建设方面,高校都秉着“豆腐工程”的态度,计算机、数理统计、管理学等学科未得到应有重视,使学生对交叉学科的认知不深刻。而课程体系过分强调专业特色忽视其系统性、专业课等,都不利于学生对财务会计知识的掌握。
3.2 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3.2.1 实验教学定式化严重
目前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学员所涉及的数据和方法具有固定性,虽可锻炼学生的会计估计与会计判断能力,却固化了学生的思维定式,不利于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2.2 实验训练与实体企业严重脱节
实验中只对历史数据进行核算及编报,过于侧重会计核算功能而忽略其管理功能。建立在历史数据基础上的预测与评估,缺乏对实际情况的反馈,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预测结果的正确性。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经营分析等正式的实训教材还未成体系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能凭借经验,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无法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能动实验[2]。
3.2.3 重个人会计技能培养而轻协作能力的养成
实验过程中,学生相互间缺乏交流,据实验结果定考核成绩,使学生间为争高分建起竞争高墙,不利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及对企业整体运作的掌握,更会阻碍新想法、新创意的提出。
3.3 师资力量较弱,相关技能缺失
财务会计学科教师大都由会计学学科教师担任,人员重叠,培养目标大体一致,不能反映财会人才培养的特色,有的高校将二者混为一谈,使财务会计学科形同虚设。教师不熟悉财务会计操作软件和分析软件、重经验而轻现实等,存在相关技能缺失的风险,会影响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效果。加上高校多重视教师自身领域的成果,未将交叉学科的融合列入考核标准,不利于财务会计人才培养中与交叉学科的耦合与创新。
3.4 数据库不健全,数据真实性受质疑
高校数据库大都处于初建或者准备创建的初级阶段,学生引用的数据大都来源于企业财报,认可度极低。这给财务会计人才培养中数据搜集、整理、实证、分析、预测等环节都带来了困扰,甚至因数据真实性的缺失,对学生的研究结果会产生不必要的误导。
4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 新性研究
“互联网+时代”对高校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意味着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增强互联网思维,打破时空、地域的优势,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我国财务会计人才培养的教育事业服务。
4.1 完善课程设置,重视交叉学科知识的传授
一是明确培养目标。高校应着眼于财务会计学科的发展实际,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特别是会计审计准则、内控、财务管理等方面拔尖的财务会计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二是完善课程设置。高校应在维持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数据检索、云计算、大数据等符合专业要求且适用社会需求的课程,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互联网应用的最新技术、研究的前沿及各种财务信息软件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等。
三是重视交叉学科知识的传授。科学设置应细化考核机制,提高财务会计人才的学术科研能力及财务管理水平。开展财务会计人才与各学科人才的组合平台,如与财务相关的建模大赛、企业财务问题的大数据分析等,提升财务会计学生的培养层次,并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基地和财会人才聚集地的优势,实现财会人才培养与社会各界紧密交流与结合,提升其眼界及职业水平。
4.2 健全实践教学体系
高校是培养财务会计人才的主战地,对市场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财务会计职业教育实验基地的建设为社会培养复合型、高技能的财务会计紧缺人才、培养学生执业能力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在财务会计的教学中加强实验基地的建设,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并通过建立校内、外联合培养实验基地,使学校能更好的据市场需求,把行业的新发展、新业态、新问题带进课程中,指导学生扎实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使其能迅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校内,各高校需依托财务会计专业的实验研究室,通过理论学习与模拟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教学实验目的及做好向外界实习的基础。在校外,各高校应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事务所及财务局、税务局等相关部门紧密联合与沟通,做到围绕实践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为学生开展案例教学,让学生能熟练应用财务会计理论及方法,真正掌握实际工作中财务会计的工作流程及其执业的全过程,从而为其真正走入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会计人才做好更为充分的准备。
另外,充分运用相关规定及政策,积极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吸纳更多的私营企业、社会资金参与到高校财会学科建设中。
4.3 充实师资力量,注重相关技能的培训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提供咨询、发放聘书、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等方式,吸收行业领域内的著名专家、学者和高级管理人员等,引进行业研究前沿问题、关键难题等研究项目进入高校课内、外,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二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国内交流方面,高校教师应通过组织研讨会、学术研究、学术报告会等增加交流机会,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国际交流方面,各高校应不断完善国际交流渠道,与国外各高校开展访学、学术会议及双方互派学者参与课题项目研究等,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
三是完善教师评价标准。强化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既要注重培养财会人才的实绩、科研质量和知识服务的实绩,也要注重通过产学研结合来促进高校学术研究和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3]。
4.4 健全数据库,增强数据的真实性及安全性
数据是财务会计的灵魂,任何财务会计活动都离不开数据。对高校而言,应继续健全并不断完善自身数据库的建设,争先为财会学生提供更好的研究氛围,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据及数据的安全维护。对相关数据统计、整理等部门应加强对真实数据的维护,增强对数据不真实等问题引发的不良影响的控制。对政府而言,应加强对数据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健全及完善,更好地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及真实性。
5 结 语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如何进一步弘扬财务会计文化,发挥其优势培养出更优秀的财务会计人才,提速行业创新速度,更好的为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成为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财务会计行业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优秀传统,“互联网+”新时期下高校必须推动文化与创新的结合,为财务会计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张晓松.高校财务会计实验实训发展趋势[J].无线互联科技,2012
(12):216.
【关键词】 中小企业;人才需求;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我国,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量的99%,创造的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3,产品销售额约64%,提供了约78%的就业岗位 。从这个角度讲,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每年有近80%将供职于中小企业。如何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相适应,是当前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从中小企业视角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专业框架下,为实现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而按照既定的标准、模式来组织实现的培养过程和培养行为,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包括专业设置模式、课程体系状态、知识发展方式、教学计划方案、教学组织形式、跨教学培养方式、人才知识结构等。目前,我国会计专业人员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高校会计类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小企业实际需求不对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相关专业办学规模的扩大,阻碍了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科结构单一,会计人才知识面狭窄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会计人才知识结构的设计上基本沿袭“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外加“预算会计”的框架,侧重于会计专业知识的介绍,人才培养过于程式化,缺乏从事现代会计工作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如管理、金融、证券与投资等方面的知识和综合技能。近年来,部分高校虽然通过拓宽专业面、实施学分制、开设选修课、主辅修制等措施加以改进,但效果并不明显,会计人才知识面窄的问题没有根本性改变。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足
目前在会计专业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属于薄弱环节,没有专门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 导致学生对相关法律规定缺乏了解,社会责任感不强,工作后不能处理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人格扭曲的现象。
(三)会计教育手段相对落后
在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下,不重视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主要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根据章节内容、按部就班的讲授课本知识,但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课程的一个总体认识。这种描述性会计教学方法,对历史成本会计所存在的问题很少被提及,也很少考虑对中小企业的运用偏差和不适应性,也几乎不去考虑其对现时经济和企业在投融资、税务政策、企业管理方面的实际需要和变化。尽管传授了理论知识,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甄别、运用、创新这些知识,对企业会计的运行认识肤浅。
(四)会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会计课堂教学在内容组织上主要是以会计法规、会计理论讲授为主,以实务操作为辅,案例教学较少。会计教育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把本来具有不同个性、不同特点和特长的人才苗子,用单一的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压成了千人一面的所谓的“合格”人才,扼制了人才在成长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形成,培养的人才能力不强。
总的来说,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问题,可以简单用“统一、单一、专一”来形容,即“全国统一无差异、培养单一无层次、专业专一无交叉”。这种模式自然很难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基于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特殊性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为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人才瓶颈问题,有必要对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作一个粗略分析。由于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与大企业或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着较大区别,使其在会计人才需求方面也存在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资金运行和财务会计管理的高度统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大多采取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形式,这些企业一般仅有一个或几个业主,其组织结构简单,业主往往具有所有者和经营者双重身份,同时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从而使得以股权广泛分散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问题在中小企业中微乎其微。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集中,导致“会计乃工具”成为中小企业中的普遍现象,也成为了会计信息不真实的主要制度原因。中小企业资金运行和财务会计管理的高度统一,为企业业主的不规范会计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严重扰乱了会计市场的正常秩序,同时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是财务会计核算的运行与制度规范有较大差异。中小企业业主对会计工作的粗知和误解,以及大多业主的独断专行,导致企业的内部核算和内部控制混乱,也干扰了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造成了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与现行的制度规范有一定差异和背离。其主要问题在于会计核算的反程序运行,即以税定账、以税建账、无账运行或套账运行等,表现为企业各种财务制度的残缺不全或选择性设置。从微观上讲,造成会计信息披露难以客观、公正,从宏观上讲,使国家难以全面真实地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税务负担,就难以制定切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和扶持政策。
三是成本费用分布不均和企业负担沉重。一方面,为应对狭小的市场规模和有限的生产规模,中小企业会不断压低生产运作成本,缩减相关费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融资渠道,造成企业融资成本费用很高。此外,企业社会负担很重,尤其是资本积累被大量耗用,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扩大再生产,从根本上影响了企业未来的竞争力。
四是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债务、内务等方面的关系。中小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和实务中存在有“三个密切关系”,即:一是与税务部门的关系是无法割离的,这使企业的财务会计需要有更多的应税方法和处理技巧;二是与债务方也存在着理不清的密切关系,除了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官方”债务关系外,还有与各种信用机构或组织的“半官方”关系,以及广泛存在的内外部的民间借贷和私募所形成的债务关系,处理、协调好这些债务关系委实需要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具有“特殊才能”;三是与内部管理和利益方的无法割离的关系,与一般股份制企业不同,甚至与国有、集体企业不同,很多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内部权力结构、外部关系等方面存在大量的利益及其博弈关系。“利益方”关系的存在使企业财务会计在真实信息、会计处理、收益分配、支付管理等方面有很多特殊的内容和方法。这是会计人员在日常管理和业务工作中需要认真对待的。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与一般大中型企业相比,迫切需要解决三个“素养”问题,即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各种财会业务岗位的职责和能力集于一身;会计人员的“忠诚与公正”的素养――既要正确处理各项财会业务又要忠诚于企业;既要对老板忠诚又要对其施加影响、既要服从又要公正的双重责任;会计人员的“全能”素养――即应对税务、债务、内务、业务的全方位能力,既要有理论与实践的才能又要有灵活与规范的技巧。这就是中小企业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真实需求和现实需要。
三、从中小企业的实际出发构建适应性和创新性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改进和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提升道德修养,加强职业教育
从专业教学角度讲,会计专业教师应在传授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适时地引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要在教育思想上把过去单纯的以培养学生“做事”转变到既 “做事”又“做人”的模式上来。就人才素质的整体而言,“做人”比“做事”处于更为基础更为重要的位置。同时,还要紧密结合相关的法规、制度、案例,注意“从会计源头”上加强会计职业教育,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
(二)拓宽专业背景,突出市场需求
会计教育内容创新是会计教育创新的基础和重点。会计教育模式要从知识增长型向素质提高型转变,要对教育内容进行全局性、前瞻性的调整和规划,充分吸收会计学科和其它学科的最新成果,引导学生认识会计科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对社会的服务方向,能否建立主动适应的市场机制,关键在于能否根据经济和企业的需求,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不断拓宽专业口径,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学生创造更宽阔的就业渠道。为此,要拓宽专业口径,不断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导入行业标准,增加会计实务,加强管理会计和会计信息管理利用等方面的实训,强化人文科学素养的培育,扩大学生知识面。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以适应现代会计工作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三)突出专业意识,养成“靠前”的职业素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观念从“精英教育”到 “大众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的投资绩效越来越体现在专业适应对路上。会计专业教育的“产品”面对着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认同”和“接受”,已经不仅是供给方的单一行为和愿望。如何面对中小企业对会计的需求,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有强烈的职业意识,是一用上手、一用对路的职业人才;二是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有“靠前”的职业素质――所谓“靠前”是指这些专业人才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熟悉企业的运作、贴近企业的实际、胜任企业的操作。前者与中小企业用人的忠诚度和专业性契合,后者与中小企业的成本效率和价值追求一致。总之,突出专业意识,养成“靠前”的职业素养,是当今高等学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方面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艰巨任务。
(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会计的应用范围变得日益广泛,会计专业的实用性和技术性日益增强。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学校就无法生存。学校办得好坏,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及被培养者对社会贡献的程度为衡量标准的。而会计教育培养的目标主要是为实务界输送合格的会计人才,学生只有通过参加有关的实践活动,亲身经历锻炼体验和总结,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理解会计专业诚信问题,树立诚信理念。因此,必须疏通会计人才供求双方的联系渠道,使会计人才的供给者――会计教育部门能够根据企业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订立教育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四、中小企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制度安排和创新
(一)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思路设计教学计划,改变长期以来注重专业需要和偏重知识传授的作法,综合考虑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划分过细、各门课程过分强调自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状况,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首先,应将学科内容划分为基础课程和应用课程。基础课程注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例如,强化各级别财务会计的学习和运用。而应用课程应强制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深化各门类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和运用型会计这类课程的知识掌握。
其次,对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应适当压缩整合。避免教材内容僵化和重叠,减少会计准则的内容,增加对定义及不同观点的探索,避免会计标准化对会计教育的负面影响。同时,应将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既有针对性的讲授,又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另可适当选择一些必要的课程作为必修课或鼓励跨学科选修,既不占用太多时间,又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其他学科知识的精华。
第三,对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创新。要充分考虑专业知识结构和企业需求结构的一致性。从专业结构上讲,要在基本知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加大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在适应中小企业需求方面,要着重在企业成本核算、会计方法以及财务会计与税务、债务方面的能力培养,增设税务、信贷、工商、进出口业务等办理的具体业务课程,并加大基于此的实践能力强化训练;在创新能力方面,注重对中小企业在投融资能力方面和税务实践方面的训练和培训。同时,还要加大对会计方法(包括处置、操作、研究、比较分析等)的教育、养成和启发。改革现有课程体系的核心问题,一是注重能力、应变力和创新,二是注重操作和知识体系。
(二)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目标体系的调整并不意味着放弃系统知识的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应用现代高科技教学手段与技术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大力推行教学互动类方法。要多层面、全方位的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实践式教学法”和“创新式教学法”。其中,前三种是典型的互动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商学院,目前已广泛应用于MBA教育中,以其先进的理念,鲜活性、启迪性的教学手法及具针对性的实施方式,成为现代管理培训中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要求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会计理论知识基础上,将会计案例引用到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对案例中的会计问题或困惑找出解决方案并要求形成书面报告,最后由教师进行评述和归纳总结。通过这样身临其境的体会,深化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增强他们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讨论式教学法应用是在教师主导下,通过设置若干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并促进教学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会计课程的理论与概念比较抽象,通过讨论式教学的交流与讨论,可加深学生对概念与问题的理解,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讨论式”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实践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带领指导下,进入有关合作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学习,或邀请有关合作单位的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交流教学。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教学和实践密不可分,实践式教学法可有效的沟通学校和企业,特别是有利于解释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的特殊性。教学实践证明,实践式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非常受欢迎。
“创新式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将中小企业会计和财务运行过程中的大量实际问题用互动式来解决,让学生知道在实践中存在什么实际问题和应当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是这种教学的最大亮点。让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自行去实践、去发现、识别、讨论、解决、验证,然后再由教师综合汇总,进行对比分析,将创新思路、创新知识、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始终放在专业教学的中心位置。
(三)创新和改善教学团队体系
教书育人,首先在于教,其次在于育。教育者本身应当具有相应的素质、经验和才能,教学团队必须精通至少是熟悉中小企业以财务会计的业务活动,否则就是一句空话。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在教师培训培养、教学团队组成方面大力改善。其中突出的当是教学团队的组成,要引进聘请适应教学的中小企业经理、财会人员进教室进课堂进教学环节现身说法和言传身教,既教育学生又培训教师,是高校专业教育中一个新的选择和创新。从育人方面讲,要通过中小企业的案例和样本来进行现场教学和指导,尤其是把会计核算、外部会计事项、财务管理中的难点等,作为案例直接引入课堂,让学生面对、体会、讨论和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和考核。当然,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教师、教材、教学安排,还涉及到整个教学体系和管理制度的改进完善。
(四)建立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现在的会计专业人才都是由各个学校自行教学、考核,学校充当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角色。事实上,各个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体系安排、教学资源配置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别。为此,要改进人才评价标准,建立统一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应包括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素质能力三大内容。该评价体系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创新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并有助于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选用和评价,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俊喜,等.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NO1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2):2-3.
[2] 沈英.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06,(4):43-45.
[3] 梁方正.当前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10):53-54.
[4] 陈今池.西方现代会计理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21-22.
[5]袁清波.我国小企业会计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16-17.
[关键词] 高职高专教育 产学研结合 会计
产学研结合有两层内涵:一层是高校产学合作科研,它的基本特征是科研与企业相结合,核心是经济,主体是科技人员,目的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另一层是高校产学合作教育,它的基本特征是教学与企业相结合,核心是教学,主体是学生,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对社会与生产的适应能力。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满足社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对中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需要为目标”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为了培养竞争力强的高素质会计应用型人才,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按照高职高专教育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不断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新途径、新方式。现就近年来我系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些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总结如下:
一、强化与企业间的合作
近年来,我校会计系对一些企业的会计、财务人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培训。通过培训,使学员加深了对相关会计理论的理解,丰富了个人的理论储备,为以后更好地为公司服务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也了解了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同学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许多学员离校后仍然和系里保持着长久的联系。通过学习培训,学员们加深了对学校课程体系的了解,增强了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信心,无形中在企业和学生之间搭建了桥梁。
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我校财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能适应当代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财务会计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机关事业等单位从事会计、审计或经营管理工作,也可以在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从事专业工作。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动手能力,我们采用选派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参观、培训的方式。校外实习基地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同于校园环境的实践教学场地或环境;提供专业技能训练所需的现场设备、师资或其他条件;也为学生提供就业前企业实际工作的全方位的预演。学生通过实习开扩了眼界、把日常所学的相关会计理论与实际会计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学生对会计理论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强化会计模拟实训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办好高等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工作也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问题。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开展模拟实训也是学校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另一种形式。重视实验室工作,加强实验室建设,有利于我们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不断完善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
手工会计操作是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了解会计实务操作的重要手段。通过手工会计实训,掌握会计的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手工会计实验室按照会计工作环境和工作规范提供手工操作的各种实验资料和工具,模拟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开展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账表的装订等一系列会计工作中基础性的实验内容。该实验室可进行课程实验和手工综合模拟实验。基础会计模拟实验、财务会计模拟实验、成本会计模拟实验、综合会计模拟实验。
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管理制度健全:有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实习操作规程,实验室软件、硬件财产借用损坏赔偿制度,实验员考核奖惩制度,指导教师职责;实验室的人员配备齐全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及兼职会计师和高级实验师,指导教师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实验指导教师严格管理,认真辅助学生,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此外我们还为实验室配备了较齐全的指导书。近年来我系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先后自编自写了《会计模拟实践教程》、《基础会计练习册》、《财务会计习题册》、、《审计学实训练习册》、《基础会计习题与案例》、等教学资料,为实践教学环节的施行提供了保证。
2.积极筹建“ERP”实验室
ERP是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的简称, ERP管理系统是集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管理、物流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在高等学校建立ERP实验室,等于将企业的经营环境真实地再现于学校,一方面使学生们感受企业经营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挑战,思考应对策略;另一方面使学生从某一专业的局限性中突破出来,系统全面的掌握相关专业的各方面知识,从而成为适应能力强,综合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ERP实验室中的沙盘教学,仿真企业经营的真实环境,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为学生实习提供一个最佳的场所,使大学生不用走出校门就能完成实习任务。
四、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应用性人才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把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检验教学效果、评估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双证书”的培养机制,不断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将《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作为学生指定参考书,并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特点,编写《会计职业技能培训册》。结合我系“双证书”的人才培养机制,不仅可以拓宽产学研结合的渠道,也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提供了重要保障。
总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产学研结合必将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必将是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必经之路。 但是,“产学研结合”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李忠云:我国产学研结合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理论月刊,2006,(1)
[2]游文明:高职教育“产学研结”的内涵及特征研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12)
[3]查正和: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评估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关键词:会计学 创新实验 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也提出应该"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加快"以学科融合为基础的技术集成与协同",推进"政产学研用的融合发展"。随着会计国际化的不断深化,会计学与企业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金融、国际贸易以及税收等学科知识融合越来越紧密,社会对应用性强的复合型"全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培养复合型"全素质"会计人才的关键体现在与相关学科知识点紧密融合的会计实践环节上。目前高校会计实验基本上是以财务会计为中心的单项实验,基本上没有涉及与计算机技术、财务管理、投融资以及国际贸易等内容相互融合的综合实验项目,不能满足新经济时代对创新会计人才的全素质能力需求。因此,必须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能力需求,按照会计实验内容综合、联系紧密和分层递进的原则设计创新型会计实验项目,才能扩大会计专业学生知识面,提高会计学生综合知识应用能力。
二、目前会计学专业创新实验问题分析
在会计创新实验研究方面,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了有益探索。英国高校一般是按照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两个层次设计会计实验项目,在注重会计学生会计知识综合运用的同时,不断通过小组团队实验项目完成综合会计实验。美国则强调按照市场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设计综合型会计实验。在我国,会计学专业实验基本上只是针对会计理论课程知识进行补充与完善的单项实验,而能显著提高会计学生综合能力的创新型实验往往被认为"学术价值不高"而不被大学会计教师重视,导致会计创新型实验项目研究不足,更谈不上满足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市场化现实需求。
(一)缺乏具有管理创新能力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
我国的会计专业教育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验教学往往被看作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加之现行高校专业培养方案学分总量的限制,导致会计实验教学课时偏少,只能设置满足会计基本要求的验证性会计实验,而没有学分设置税收筹划实验、ERP综合实验、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等具有综合型、创新型会计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内容单一,实验项目之间也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递进性。不能形成与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一套财务管理创新实践课程体系,更不能满足会计专业学生多层次的实践能力需求。
(二)会计实验忽视岗位协作和财务管理能力
在企业实际会计业务工作中,会计人员基本上都不是一个人独立完成一整套账,而是必须与企业内外部相关岗位业务人员经过一定会计业务流程与岗位协作共同完成企业财务工作。而在目前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为了方便会计专业学生考评,要求每个会计专业学生独立完成一整套包含会计业务所有岗位的工作,从而强化了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能力,忽视了会计人员的岗位协作能力和财务管理分析能力。
(三)会计学专业实验考核方式单一
会计实验课程考核是会计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会计教学效果的优劣。大多数高校会计实验项目由于只是一些缺乏连续性、层次性、系统性、相关性和递进性的单项实验,往往通过简单的会计实验考勤与单项实验最终结果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而没有考虑实验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实验总结与答辩等过程性考核内容,导致会计实验考核单一,不能真正考核会计专业学生的财务会计综合能力。
三、会计学专业创新型实验的构建
会计学专业创新型实验的构建必须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需求,在注重各会计课程对学生能力的支持性培养的前提下,理清各会计课程之间的融合与递进关系,设计出满足市场化需求的创新型会计实验课程体系。
(一)建立会计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实现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应明确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将会计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学制期间,建立多层次、多方式、校内外结合的会计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图一)。在实践教学模式上体现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实践相结合;在实验安排上按照"会计学原理课程实验成本会计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财务管理实验企业会计综合实训ERP沙盘模拟实验财会案例分析会计学专业科技创新实践"等由内容简单到综合分层递进,在实习方面按照"会计学专业认识实习会计学专业岗位实践会计毕业实习"等逐层深入;在实验项目安排上实现由单项实验到综合实验、创新设计型实验逐步递进,从而实现将实验实习类型由演示型、验证型向创新型转变,进一步提高会计学生会计、管理、税收和金融等知识点的集成融合能力。
(二)整合会计实验教学资源,建立开放实验室
高校应该按照会计应用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市场化需求,明确不同会计实验课程与其它学科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不断调整和优化实验教学资源,构建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收和金融等内容为一体的会计创新实验项目,比如企业内外部沟通实验项目、资金周转突发困境事件实验项目、投资融资实验项目开放项目等,提升会计学生综合应用和分析能力。同时,由于培养方案的学分限制,可以通过建立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高校现有资源,让学生结合会计专业知识,自行设计创新型探索型实验,为学生自主实践和研究性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三)构建高水平创新型实验教学科研团队
只有能够进行会计、金融、税收和管理等知识有效融合与集成的高水平会计教学团队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化需求的高水平会计学生。构建高水平会计实验教学团队必须培育和引进并举。一是培育高校"双师型"会计教师。高校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支持和促进会计教师成为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会计师、经济师和注册会计师,并通过"以研导教、以研促教、以研强教、教研结合"的教育思路,进行教学领衔与学术领衔,全面指导会计学生科研训练、科技竞赛、创业教育以及会计专业认识实习、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等,提高会计教师的会计实验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二是引进国际知名教授以及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中小企业财务总监等高层次人才,通过开设有关国内外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税收筹划、信息化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题讨论会等形式,拓宽会计专业学生的财务会计视野。这样,运用培养与引进并举方式建立的高水平会计实验教学科研团队,不仅优化了会计实验教师结构,还提高了会计教师的实践教学研究水平,为培养创新会计人才提供了可靠智力保障。
(四)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会计实验教学主要是一种演示型教学,培养的是同质无差异"会计产品"。为应对新经济形势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全能性需求,会计实验教学方法也应该由以教师为主的知识传授型转向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型,在会计实验课程教学的不同环节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集成应用会计、管理、税收和金融等学科知识点。情景教学法是模拟企业真实环境,让会计学生身临其境感知会计核算体系、成本管理控制、税收筹划技巧与方法以及会计角色定位与转换等方面具有典型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财会模拟情景,启发学生通过实验综合分析企业会计核算、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以及税收筹划等方面出现的难点,提高会计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案例教学法是在会计学生掌握一定财务会计、管理、税法、金融和外贸等知识点的基础上,让会计学生分组多岗位轮岗形式完成一定会计期间的综合会计模拟实验。这样既发挥了会计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分析判断和人际沟通协调能力,还培养了会计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中小企业财务问题的能力。
总之,坚持在不同教学环节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可集成融合会计学生财务会计、企业管理、金融和税收等多学科知识,提高会计学生会计业务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建立完善的创新型实验考核体系
高校建立了创新型会计实验项目后,还应该建立和完善创新型实验考核体系,从多维度对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计划、实施和效果做出综合全面的判断。
高校的会计教学不是单纯考核学生会计核算技能,而是综合考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对会计学生的能力考核必须采用多阶段多方式,将知识考核、能力考核与素质考核相结合,将校内会计实验考核与校外实验基地实习考核相结合,按照会计实验纪律、实验笔记、实验操作、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会计实验总结和会计实验答辩等六个方面设置不同权重,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创新型实验考核体系,从而综合考察会计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总结、运用以及会计职业判断力。
总之,通过建立会计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与考核体系,构建创新型高水平实验教学科研团队,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创新型实验项目,将会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协同创新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财务管理分析能力以及会计与税收、金融等学科知识的融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艳婷. 高校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 2012 年第 6 期(下)
[2]胡晓.工科院校会计专业实验教学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 2013 年第 2 期(上)
一、中职《成本会计》课程特点
1.计算复杂,公式繁多。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由于辅助生产车间的类型不同,功能不同,所产生的分配方法也不同,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费用分配率的计算公式。又如材料费用的分配可以按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重量、体积等多种分配标准进行分配,每种都有不同的适用情况。学生容易被众多的方法扰乱思维,难以掌握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和使用技巧。
2.表单量多,关系复杂。《成本会计》课程中,各种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都是在相应的费用分配表中进行的;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是在成本计算单中进行分配的,这是与其他会计课程不同的地方,学生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中接触的都是业务的账务处理,最常见的是进行简单计算,然后编制分录。而成本会计课程大多是以表代账,表格众多,表格之间也有联系,错综复杂,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数据之间的来龙去脉。
二、中职成本会计教学的困境
1.课程开设的必要性遭质疑。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生,年龄小,缺少社会生活经验,对于经济方面的常识知之甚少,且学习能力不是很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老师讲授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感觉入门难,信心不足,学习比较被动,直接影响了授课的热情和质量。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和老师对开设成本会计的必要性存在疑虑,认为成本会计的内容太复杂,不适宜中职生学习。
2.教材相对落后,与企业实际脱节。近年来,作业成本法等新的成本会计理论方法不断出现,而中职学校采用的教材大多没有把这一些理论和方法补充到教材中,教学中学生不能了解有关成本会计课程的最新动态,这样就导致教学不能联系实际,造成教学知识点的遗漏。
3.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差。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社会科学,因此,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的一些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更要注重培养他们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实践能力。会计模拟实验实训是会计实践性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目前一般学校这方面的设施都比较薄弱甚至没有相应的设施,起不到教学所要的效果。
三、改进中职成本会计教学的方法
从成本会计的课程特点和中职成本会计教学困境中可以看出,改进成本会计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有必要的。我结合教学实际,中职学生的特点,提出几点改进教学的方法。
1.根据企业需要,结合中职学生实际改进或选择教材内容。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工具,是搞好教学的关键。社会在发展,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企业的对于成本会计的需求,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选取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
2.以竞赛促进学习。文无第一,学生大都有竞争意识和荣誉感,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使学生能自觉、积极参与学习中来,可以利用竞赛的形式来促进教学。具体来说,首先可以在平时教学中应用分组竞赛的形式,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把平时所学习的知识点拿来作为竞赛题,采用必答、抢答等形式。学生为了取得荣誉,会争先恐后地回答,从而达到教学效果。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技能竞赛节、省市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能竞赛等比较大型的技能比赛,鼓励学生参加,促进学生学习。
3.加大实训力度。中职会计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的会计人才,所以应注重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加强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的培训。具体到成本会计,应该在这一课程中加强仿真手工会计模拟实训,该仿真模拟实训是按照企业成本核算程序进行的,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不仅能学会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等等,而且能比较系统地练习成本核算的过程和方法,加深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训基础之上,再结合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特点,使学生具体了解企业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计算、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管理等,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整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对成本会计实践更好地应用。
4.结合课外的参观实习和调查。可组织学生到成本费用控制较好、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进行专题调查,了解企业降低成本费用、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途径和措施。也可组织学生到成本费用高、生产经营状况不好的亏损企业作专题调查,发现这些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这样能让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训练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条件允许,就可以组织专业老师到企业相应的成本会计岗位进行短期实习,以便让老师能理论联系实际,及时更新知识,更好地应用于教学。
5.应用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里,项目教学法就是将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技能分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的结构形式是围绕该技能形成组成的、与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行动化学习任务。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教师在旁进行指导。以分批法为例,在品种法的项目教学中,首先规定学习时间,确定学习目标:能否掌握分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能否采用分批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正确计算。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配相应工作任务,即结合实际案例利用分批法进行产品成本的计算,并进行相应账务处理。每个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由讨论。任务完成后,由教师和其他小组对各组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教师结合学生完成项目情况,对相关知识点再作详解,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四、结语
上面是我对成本会计教学的简单分析,改进成本会计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专业教师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不断总结和改进、创新。
参考文献:
[1]傅贵勤.改进成本会计教学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1).
[2]任丽.《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浅议[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0,(01).
[3]蒋红.《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法探讨[J].新西部,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