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4:10
导语:在数控技术专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f CN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WANG Jingshu, GONH Haife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Abstract CN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English is a strong practical and professional course, in order to develop professional English proficient CNC technology talent, the need for appropriate reform of teaching quality of teachers in many way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CN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高等院校着力于培养既精于专业知识同时又懂英语、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人才,各科专业英语已经是目前高等院校教学中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数控加工具有其特殊性,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并且由于数控加工是从国外先发展起来的,其中很多安装、编程和调试标准等都以英文为基础,离不开英文的原版资料。①②③同时,当今工业行业的计算机数字控制化已经成为技术进步的大趋势,并且随着我国工业国际化脚步的加快,很多企业引进进口设备,大量的技术资料都是英文原版,学生就业后就要面对这些问题。因此,为了适应工作市场的需求,进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为一门与数控技术紧密相关的专业英语课程,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获得数控专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英汉转换能力,加深学生对数控专业知识的印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语言基础和专业基础。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特点是课程涉及知识范围广,由于学生缺乏工业背景知识,因此其感性认知少,比较抽象;同时由于专业名词术语很多,学生会感觉比较枯燥,因而学习方法不易掌握。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谈谈肤浅的认识。
1 教师素质方面
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是学生在已有基础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数控专业知识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翻译,使学生增加专业词汇量,提高专业英语的阅读和实践能力。教学侧重的是专业词汇、短语和英语阅读能力的训练,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与专业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基本功、较强的英语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还必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在数控专业知识术语的中英文之间转换解释,灵活穿行双语教学,结合数控加工相关实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图1 三角形零件示例 图2 各种刀具形状
以汤彩萍版的《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材为例,学习第三单元中数控编程中的“understanding absolute versus incremental motion”,讲解时,教师可以配合一个简单的三角形零件,如图1所示,分别用增量式和绝对式坐标对数控加工程序进行讲解。
增量式编程方法下程序示例如下:
用实例加以解释,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学生对incremental mode和absolute mode两种模式的印象,激发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同时具有扎实的数控专业功底和流利的英语水平。
2 教学材料方面
数控技术专业英语一般开设在第三学年,在此之前本专业相关课程学生已经基本都接触过,也就是学生已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基础,但是不熟悉相对应的英文词汇和短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重点选择数控机床分类、机床结构、数控程序编写、零件加工流程等学生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内容来讲解,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专业基础知识。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应该调用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包括教材、教学幻灯片、图片、视频、机床英文原版说明书等,力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数控专业词汇相对应的实体。
例如,在第六单元中,学习如图2所示的各种机床的刀头形状时,可以配合播放各种机床加工过程的英文视频,然后通过幻灯片展示各种机床以及对应的刀具,再让学生将各个机床、刀头与相应的英文词汇对应到一起,使学生获得参与课堂的愉快心情,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专业词汇。在进行有关rapid motion / linear interpolation / circular interpolation的相关学习时,可以配合数控机床英文说明书里面关于插补类型的章节进行说明,使课堂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增加教学的多样性。
3 教学方法方面
在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授课过程中,“Wonderful!”和“Any volunteers?”等激励性的对话应该经常出现在课堂中,激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避免“哑巴英语”的误区,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对于不会回答的学生,也应该适时地进行鼓励:“Don’t be nervous, I believe you can do.”或者“Just say your own thought.”不论学生回答得如何,作为教师,都应该给予赞扬,以积极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他们以后的课堂表现会更好,同时也能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同时在教师授课前,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设置各种类型的问题,包含多种形式,如专业词汇听写、词义连线、句子结构分析、语句翻译、单元内容针对性问题等,越详细越好,然后在课堂上根据实际状况让学生回答问题,并根据问题让学生阅读文章。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间的互动。
在教学方法方面,上述的激励法和互动法应该贯彻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自信。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当前专业的发展形势,针对社会需求,结合教学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并让学生掌握更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1310 02),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2013-2014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CQGJ13B411)
注释
① 汤彩萍.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现状
近年来,先进数控技术在我国制造业开始得到广泛使用。专家预言:“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1]。对于高校而言,《数控技术》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课堂讲授加上演示性的实验模式已经不符合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的需要,并且与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相悖。因此,我们高校对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已成为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下面介绍一下我校在《数控技术》教学改革所做的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高职院校数控技术教学的现状
数控技术的应用为企业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由此来看,数控技术可以说是整个生产环节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它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工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水平体现的标志之一,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却跟不上社会的实际需求,未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①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轻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分离,理论知识不能够很好地指导实践,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够满足企业生产岗位的实际需求,这样的冲突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高职院校的数控技术教学与社会生产活动实际相距越来越远。②数控技术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数控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任何一方面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都将牵动数控技术的革新,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数控技术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却不高,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学科的变化和进步,导致了高职院校的数控技术教学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提高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的策略
①转变教育理念,加快观念的深入人心。数控技术这一行业虽然在我国发展已有些年头,但真正有多少人对这一行业有深入全面的了解那就不得而知了。为此,我们院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应该给他们提供相关的专业认识,在头脑中树立一定的概念。同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数控技术在现在社会的应用越来越广,在今后也是一个发展趋势。受多方因素的局限,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一直还是处于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密集型阶段,对于技术含量较高领域的发展还是很有限的。而我国高等院校在这方面的教育观念虽有所改变,但还是较为落后,仍以传统技术教学为重点。同时,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直以来较为重视理论,而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作为附属,或流于形式,并没有将它放在该有的位置,这也就造成了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学生讲起来长篇大论,空有理论,做起来什么都不会,一事无成的被动局面。为此,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理念,力图将我们的学生教成不光会说,更要会做的实用人才。②创新和完善项目课程体系。建议将典型就业岗位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目标,来体现高职课程价值趋向的职业性;以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过程为主线序化课程体系,体现项目课程基于过程培养能力系统化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以典型零件图样为项目载体,将同一项目载体贯穿于不同的课程中,把同一课程中不同项目的同类工作任务按项目载体总序排列形成课程内容结构,体现了目标、任务过程的连续性和技能与知识的完整性,便于积累工作经验;实践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过程在现的导学导做教学情景,使知识变的好学、知识变的好用;以物化学习成果展示、鉴赏和档案袋管理法为考核评价主要手段,分享工学成果,激励学生争强好胜、提高学习兴趣,体现了项目课程的技能性与技术性的统一、外在要求和主管意识的良好配合;按课程分工实施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和组织教学实施,维持了任课教师的专业覆盖度要求,提高了双师内含要求,体现了项目课程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和推广应用的普适性。③不断更新教学手段,采取多媒体教学。。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频展示,可以使那些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以讲清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结构变得直观,使课堂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借助相关软件和仿真加工技术在计算机上进行编程和模拟演示,让学生在仿真练习中熟练掌握数控生产技术,学生通过与仿真场景的交互来体验一种真实感觉,因此能进一步提高操作者的实际工作技能。④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重大区别之一就是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决定其整体质量。教师必须是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教师不但应是课程实施者,而且应是课程开发者。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上,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将年轻老师送到企业进行实践和见习,同时也可以直接从企业聘用数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承担教育相应的教学任务。
总之,职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要坚持培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断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培养教师高度的责任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以更好地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导成.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9).
[2]关天富.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数控专业教学的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
[3]熊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控加工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关键词:数控技术应用 调研 专业能力 职业素养 人才培养
随着制造业高端化发展趋势,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逐渐成为企业争相招聘的对象,而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在能力与数量上,与企业均处于不对接的状态。如何更高效、更高质地培养企业认可的数控专业技能型人才,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这也是玉环县职业教育向前迈进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借玉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示范校建设之际,33名机械组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在现有教学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学校应该培养具有何种能力的学生,进而实现企业需求与玉环县职教人才培养的对接。
人才需求状况
据2015年3月最新统计,玉环县工业生产总值从2010年至今,除2012年处于负增长外,其余年份均以10%左右的增长速度提高。而制造业作为玉环工业的主体,也实现了稳步发展,且其增长动力已从传统的简单加工向产品的高端化发展。为实现提升竞争力,企业逐渐提升效率和质量。随之而来的是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具有数控专业相关技能的人才被汽摩配、水暖阀门、机床行业的各大企业竞相聘用。
据就业部门统计,2014年数控技术应用人员紧缺近4万,其中蓝领层数控技术人员在企业岗位中占70.2%,是玉环目前需求最大的。此外,深入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要对象的75家企业调研,分析可知:2015年预期招聘10-20名数控专业员工的企业有26家,占1/3;需招聘20人以上的企业共有54.7%,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数控技术应用人才具有较大的需求。
调研整理与分析
被调研企业概况 对玉环县制造业分析可知,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并考虑近几年毕业生去向以该类型企业为主。因此,本次调研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要对象,并涵盖一定数量的大、微企业。根据年产值规模统计可得,在75家调研企业中,中小企业共55家,占据总数的73.3%,见图1a。
在产业结构中,依据各大产业的规模情况,汽摩配、水暖阀门分别为第一、第二大产业,因此,调研中分别选取了30家和23家,见图1b。此外,机床制造作为玉环县第四大支柱产业,与笔者所在学校数控专业群中的机床维修与调试专业对接,因此也作为重点对象,占据13家。其他企业主要包括眼镜配件、消防设备等相关产业,占据9家。
企业对在岗学生的情况反馈调研 为更清晰地展现数控专业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以2011届毕业生和2012届处于顶岗实习学生为主要调研对象,并借助面对面交流与调查问卷进行调研。
其中针对在岗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调研项,企业可进行多选。通过分析可得:企业对在岗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中,“缺乏吃苦精神”成为58家企业选项,占据77.3%;其次,主要是“技能不熟练”与“理论知识薄弱”两项分别成为43家和37家企业选项,分别占据57.3%和48.3%;通过对调研表的逐个核对可知,多家企业针对2012届毕业生所存在的问题中,明确强调学生存在“不了解岗位和企业规章制度”的问题,并有48%企业选择“不了解岗位”;此外,部分企业对中职学生的学习意识、团队合作、创新精神等问题也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综上调研分析,学校在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中均存在不足。在职业素养内容中,学生缺乏吃苦耐劳以及存在心浮气躁的问题,并且对所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与所要服务的岗位不了解,应聘盲目、上岗盲目。在专业技能方面,技能操作上手太慢,并未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相当一部分企业提出上岗后前3-6个月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偏差。如何实现学生培养与中职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模式改进的对接,还需基于更细致的知识与能力需求调研。
专业知识需求调研 根据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思路,并结合企业对数控技术人员的要求,进行专业知识需求的调研。重点从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知识入手,涉及机械识图、测量技术、数控车床加工、数控铣床加工、钳工等内容,企业可根据自身各个岗位设置需要进行多选,其汇总结果见图2。
通过分析可知,“机械识图”与“工艺规程编制”分别成为56家(74.7%)和42(56.0%)家企业的选择项,则从学校课程教学角度可知企业对机械识图、机械工艺、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掌握非常重视,以上理论知识也是学生深入学习技能知识的基础。对于技能知识选项,由图2可知,数车成为33家(占44%)企业的选择项,对调研表进行比对可知,33家企业中的18家企业属于水暖阀门产业,占23家被调研水暖阀门企业的78.3%;而汽摩配产业的相关企业对加工技能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数车与数铣两项技能,数车占13家,数铣占11家;机床产业的相关企业对加工技能的要求主要集中在钳工,占9家,在被调研的机床企业中占69.2%;此外,在水暖阀门和汽摩配中,由于相当一部分企业有产品逆向设计的需要,因此,有14家企业提出了CAD软件操作要求,16家企业提出产品测绘能力要求;对于设备维修检测能力有16家企业进行选择,而选择设备故障判断能力的企业有41家(占54.7%),说明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员工在加工过程中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判断有要求,一些企业要求员工能够及时维修存在问题的设备。
通过分析,各类企业对员工知识结构的要求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对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的倾向性,但在选择调研企业时,已充分考虑玉环制造业各大产业的比例情况,因此,专业知识需求的调研结果能够基本准确地反映玉环制造业人才专业知识需求情况。
职业素养需求调研 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作为切入点进行调研。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可进行多选,汇总可得图3a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能力要求和图3b方法能力要求。
通过图3a可知,吃苦敬业精神成为64家(占85.3%)企业的选项,紧随是职业道德和忠诚度两个选项,分别有41家(54.7%)和39家(52.0%)进行选择,体现了企业对学生稳定性和道德水平的重视;而对社会能力中的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能力选项,分别有28家(37.3%)和25家(33.3%)企业进行了选择,体现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完成简单的一线工作和服从管理即可,还需参与一定的技术、管理方面的学习与交流,并且需在团队中起到相应的作用;对于创新、组织执行能力,在本次调研中可知其重要性显得并不突出,从侧面也体现了企业对中职生、高职生定位与能力要求上的区别。
通过图3b可知,企业对中职生的“解决问题思路”给予了较大的重视,有39家(占52%)企业提出该能力的要求。这也是基于一线工作的紧迫性和具体性,因此,很多企业将中职生作为一线的骨干进行培养,进而实现一线的更有效管理。基于以上原因,企业对中职生发现问题后如何理清思路、提出解决方法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其次是独立学习技术能力和制定计划及实施能力,选择的企业不足1/3,说明该两项能力符合了对中职生寄予较高培养期望的部分企业。
未来3年可发展方向 完成企业对中职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专业知识以及职业素养的调研后,企业从中职生未来规划角度来说,也给出了符合企业发展需求与符合中职生能力特点的3年职业规划。调研选项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设计,企业可多选,见表一。
可升迁的岗位中,车间管理与车间技术占调研企业的65.3%和62.7%,其次是班组长岗位,以上三个选项将成为中职生从一线人员走向管理与技术岗位的发展方向。此外,中职生在综合能力提升较快的前提下,可走向质检与设计岗位,在调研中有1/3企业也有相关的规划,因此,这是学生未来三年发展参照的一个方向。占据44%的其他选项,涉及售后服务、维修内勤、营销管理等,但选择的企业比例较分散,因此不做深入分析。
归纳与思考
通过对汽摩配、水暖阀门、机床制造三大产业为主的调研分析,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有更清晰的认识,总结如下:学生在吃苦耐劳(占77.3%)、技能操作(占57.3%)以及理论知识(占48.3%)上均存在较大的不足;各类企业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相当重视,而对于技能知识,因产业差异使企业存在能力需求上的不同,对专业技能知识上的要求有较大的偏向;从职业素养分析,突出了对学生的稳定性与道德水平的重视,而在方法能力方面,重点突出了解决一线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基于以上分析,学校要为实现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的双核心能力培养做好铺垫,培养企业愿意接受、乐于接受的数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宝成,何万丽.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9).
[2]杨海华.苏州职教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契合度调研报告[J].江苏教育,2011(15).
[3]唐玉林,沈雕,陈良.中高职教育目标衔接的“双核”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5).
【关键词】数控技能竞赛 中职数控技术专业 教学改革
一、引言
我国的数控技能竞赛自2004年创立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了,每年的成绩和效果都让人备受鼓舞和振奋,同时也为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和教学改革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开展数控技能竞赛不仅能够让各个学校发现自己的不足,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还能让学校改变自己的人才培养策略,及时对陈旧的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将一些实践课程环节及时做出有益的调整。通过参加数控技能竞赛及和其他参赛学校的交流,对于中职学校加强和一些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改变教育理念都有很积极的影响。
二、中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现状
数控技能竞赛后,通过对中职学校的选手进行全面分析后,主要发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现在社会需要的人才能力相去甚远,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第二,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比较片面,知识体系比较混乱;第三,软件的实际操作和数控加工实操能力十分弱;第四,不了解新工艺的知识,缺乏与时俱进的意识。以上这些问题都凸显了中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一定要制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案,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专业,成为训练有素的数控技能人才[1]。
三、中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的改革建议
(一)改革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数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企业要求学生掌握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学会数控加工编程技术,必须会操作CAD/CAM等建模软件,成为当下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近几年来的数控技能竞赛,竞赛理论部分和当下的技术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题量比较大。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对软件的熟悉程度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中进行多次模拟竞赛,这样在数控技能竞赛中学生也能有一些优势。在数控技能竞赛中,选手的程序编排、实际操作能力都是比赛的重点,因此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设教师队伍
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要具备理论基础外,还应该有比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教师一定要具备比较高的素质,除了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结合现在社会实际发展的技术经验。教师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校应该加强和企业的合作,让教师到企业的第一线进行训练和感受,这样给学生讲课的时候一定更直观,更有说服力[2]。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在数控技能竞赛中,一个学生取得的成绩不仅代表了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代表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和指导能力。并且一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知识的掌握程度、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些都是凸显教师教学水平的地方。学校应该定期举行一些数控教师的讲课比赛和实操比赛,通过比赛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不断进行学习和课程研究。这样还能帮助学校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淘汰一些不愿意充电学习的教师。教师努力学习掌握了新技术、新工艺后,也能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数控技能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未来的工作中获得企业的认可,还可以帮助学校打出名声。
(三)改革实践教学
近些年的数控技能竞赛中,很多学生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比较差,不能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或者只在课本上学到了一些加工的知识。所以实践对于中职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非常重要。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让教室和车间相结合,这样老师讲课就会非常生动,不显得枯燥和抽象;教师不仅授课,还作为学生的师傅,让实习和学习合二为一;将学生的学习成效以产品的形式展示,平时的实操训练中多举行校内模拟技能竞赛,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更大的学习兴趣。优秀的专业课教师可以引领一个优秀的专业,一个优秀的专业可以引领出一个优秀的学校。通过我国的各级技能竞赛,在国家提供的专业技能竞赛的平台上,加强数控专业教师培训,加强校企合作,“走出去”“请进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时,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一定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坚持特色办学,及时更新学校的教学设备,让专业教学效果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接轨,这样学生在掌握了基本专业技能以后就可以适应社会的生产节奏,让数控技术的教育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3]。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数控技能竞赛是中职学校比较关注的一个竞赛,通过竞赛可以看出一个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发展要求。针对这些情况,中职学校的发展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培养出优秀人才,满足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华,钱逸秋.浅析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21(03):65-67.
关键词:课程体系;开发;实践
根据教育部2006年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需要,选择数控技术专业作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通过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课题立项,探索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数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1.原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不明确
专业定位即解决培养什么层次什么类型的人才问题。只有定位准确,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就高职数控专业而言,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有两大方向,即机械制造大类的数控加工方向和机电设备大类的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方向。对应专业分别为数控技术专业和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这两个专业课程体系是不同的,只有定位准确,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确定才有方向和依据。
(2)专业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不合理
原来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学科体系,如果要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学,即以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在模拟企业环境或真实企业环境中进行做中学,原来的学科体系中的课程设置无法实施教学,因为我们在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过程中,需要的知识不仅是原学科体系中一门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有的还要用到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3)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不符,教学组织不适应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
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关键在于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的选取除应与专业定位有关外,还与学校的教学条件、实训设备实施有关。对订单式培养来说,还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关,教学内容必须与企业生产紧密关连。
据统计,最近几年数控专业毕业的学生人数已基本上能满足机械制造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但从就业情况看,大量数控专业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就业质量不高,而企业又急需大量的数控专业毕业生,可从学校又招聘不到他们所需要的人。究其原因是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其要求。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教学改革需要,学校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与企业要求不符,因此只有重新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按企业需求重新构建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改变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这种现象。
2.确定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根据调研情况,数控技术专业就业岗位层次分蓝领、灰领、白领三种,高职学生主要从事蓝领、灰领层次岗位工作,即在一线工作的数控机床操作工、三坐标测量工、数控工艺员、数控编程员,或从事生产组织与管理和数控机床销售等工作。针对前几届毕业生存在的吃不了苦、不服从工作安排、心态不稳、工作浮躁、不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责任心差等问题,我们认为不仅要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教他做人和处事,建立良好的职业发展观和道德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其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所以我们把数控专业定位为培养机械制造方向的从事数控技术应用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江西这几年制造业大发展,随着生态经济圈国务院的批复,江西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大飞机项目、新能源汽车和船舶业发展、模具行业的兴起,江西机械制造业机床数控化趋势明显加快,数控加工方面的人才在2011年仍然列为江西省制造企业紧缺人才之一。所以我们把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江西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坚实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数控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从事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数控机床维护与管理、产品检验及生产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就业目标岗位(群) 主要有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普通机床操作与加工、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程序编制,拓展岗位有数控机床维护与管理、产品检测、生产管理、数控机床销售与服务等。
3.人才培养模式确定
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把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共同完善实训场地建设、互派职员交叉兼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挥最佳效益。通过加大实训学时分配至1:1,实现半工半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积累工作经验,达到学生由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之目的。
4.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流程
市场调研就业岗位群分析工作任务收集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归纳与分析学习领域构建
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数控专业就业对应工作岗位的职责与实际工作任务,分析完成主要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结构与职业能力,将工作任务按职业属性归纳整理为典型工作任务,按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为职业行动领域。然后根据人类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重构行动领域为学习领域。以下是以数控机床操作工为例
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努力摆脱一般本科院校“学科本位”的课程设置思想的束缚,建立以数控技术“职业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按工作过程要求重新序化确定学习内容。
为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原来基础课程设置过多、课时量偏大现象进行课程调整,除增加了实践课程的教学课时数外,还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做中学。为了让学生适应在岗位群内可转换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就必须增强实践技能课程的通用性,培养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继续学习的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确定
我们将对本专业职业能力起关键作用的课程确定为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调研,企业认为数控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识图与读图能力、机械制造基础能力、机械加工工艺编制能力、数控机床编程能力、数控机床操作与产品加工能力、零件三维建模与自动编程能力等核心职业能力。为此本专业对应的核心课程有《工程图识读与零件测绘》、《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数控车削加工编程与操作》、《数控镗铣削加工编程与操作》、《计算机辅助造型与自动编程》五门课程。
5.实施后效果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2010和2011级两届数控专业学生的教学实施,实现了以教室和老师为中心向以实训场地和学生为中心的转移,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做中学、做中练、做中积累实践经验,因而更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因此教学效果比原来更好。但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师资跟不上去、一体化教学组织难度增大问题,这将反过来逼使老师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设备操作水平,促使我们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姜太源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年第5期 37-39页
[2] 王少岩 赵歧刚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的研究[J ]. 《辽宁高职学报》,2010年03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数控技术专业 课程开发 思路
自2006年国家启动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又具有普通教育的不同类型特征,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如何对高职课程建设进行开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的开发谈几点思路。
一、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在专业设置及其相应的课程设置上只有更加灵活,才能迅速适应劳动市场的动态变化。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有两种情况:一对现有骨干专业的课程改革,二要着手对新设专业的课程设计。无论是改革还是设计都要依据职业导向的原则,采用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方法进行。
1.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发挥企业、行业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高职教师的作用,制定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教材编制等工作。避免课程内容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与经济的需求脱节;避免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环节脱节;避免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与职业实践及职业活动脱节;避免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应用的脱节。
2.课程开发的方法
数控技术专业是我院开设较早的专业,因此课程开发的根本任务是进行课程的改革,改革的方法主要采取对课程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课程内容的社会需求进行调查;对专业所对应的一个职业岗位所需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工作规范一一解列。将相关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训练内容,进行详细教学分析,确定课程门数,编制课
程标准和制定课程方案。
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方案
根据课程的开发指导思想和开发方法。我们先后到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光威渔具有限公司、文登天润集团等8家企业进行调研,着重了解企业本专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情况,专业能力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有哪些,同时,邀请企业技术人员23人次到校参与课程设置的讨论。
1.本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从事数控设备的编程和操作、从事数控设备的维修两个方面。需要学生具有识图、工艺确定、编程操作、机床维护和简单维修的能力。需要学生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材料与材料成型、机械制造工艺、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机床与数控技术、电工技术、PLC应用技术、机床电气控制、数控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方面的知识。
2.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学习、训练的内容。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设置界限,将课程内容有效融合,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然后编写教学大纲,明确学习范围的深度和广度,课时细目、考核考试的标准和方法,提出采取教学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学习领域 一体化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中的一体化教学,就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目标”工作而进行的一种“教”与“学”的活动。一体化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交由学生处理,以独立操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学生收集信息,自行制订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直至最终完成任务的实施及评价;通过一个个计划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任务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教师不再占据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导地位,而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因此,一体化教学并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应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案。
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以教育资源的配置为核心的专业建设问题。有别于德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没有参与职业教育的传统动机,国家也没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刚性的法律约束和保障机制,所以要进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改革,实施一体化教学,还必须加大专业建设的力度。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已加大了数控专业的建设投入,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增加了资金投入,解决了长期困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改革和发展的大问题。专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教育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和优化,为进一步广泛推行一体化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确定具体的数控专业课程,与构建适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的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结合起来,打破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和实训内容的构思、设置上强调一体化的概念、系统的概念,各个专业教学和实训从内容到实施方法都不再是独立的,而是整合在一个个实训模块中,它们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使学生学习时关注的焦点从原来各自独立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转化为更加注重每个功能模块在整个机床系统中的作用、运行方式及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上。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大致可以分为:
一、典型的切削加工模块
产品一:小榔头。产品二:简单的轴。产品三:含梯形螺纹轴、孔。产品四:含蜗杆轴、孔。产品五:含各种曲面的复合轴、孔。产品六:单级齿轮减速器。
二、典型的电子装配模块
产品一:稳压电源。产品二:机床电气控制电路。
三、典型的机床一体化控制模块
产品一:电梯。产品二:数控机床。产品三:工业机器人。
四、典型的机电产品装配、维修服务模块
装配、维修服务一:CA6140普通车床机械、电气的总装、调试、故障检测与维修。装配、维修服务二:X62普通铣床的机械、电气的总装、调试故障检测与维修。装配、维修服务三:T镗床的机械、电气的总装、调试、故障检测与维修。装配、维修服务四:数控设备故障检测与维修。
从一到四的不同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基本上是按照工作任务并列安排的;每一个模块中的不同产品或服务的逻辑关系,大多是按照工作的复杂程度递进安排的;每一个模块中相同产品或服务中的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全部体现在一体化教学流程中,外化为完成工作任务的工序和工步。对于模块之中大的典型产品包含若干个小的典型产品的,可以分解为一个个小模块。比如单级齿轮减速器这个大典型产品包含了箱体、轴、轴承、平键、销、齿轮、螺栓、螺母等小的典型产品,即一个个小模块。
由模块一可以构建以《金属加工与工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中的计算机辅助绘图》、《机械基础》、《数控加工与编程》等形成的一体化课程,作为第一个学习领域。由模块二可以构建《电工学》、《电子线路》、《电工与电子操作技能》等形成的一体化课程,作为第二个学习领域。模块三可以构建以《机械装配工艺与技能》、《机床电气控制》、《典型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调试、故障检测与维修技能》、《数控设备故障检测与维修技能》,作为第三个学习领域。模块四可以构建《微机控制技术与应用》、《传感器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自控控制系统》、《PLC可编程控制器》作为第四个学习领域。这些从一到四的学习领域,按照学制及认知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一般到特殊展开一体化教学过程。一般第一二学习领域由第一学年完成;第三学习领域由第二学年完成;第四学习领域由第三学年完成(包含一定的企业实践)。
每一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体化教学课程,都被细化和固化成这样的环节:课程的性质;参考课时、总学分、课程目标、设计思路;一体化训练的内容;技能考核要求;实施建议;教学条件;学习评价等。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而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本、教学资源的投入相对较高,因此,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一体化教学时,一体化产品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和实际产品或服务完全一致,可以采用“教学工厂”的理念,把产品、控制系统及服务模型化、模拟化、小型化,但是它们的加工、制作的工艺、模拟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工作的精度等要与真实的产品绝对一致。为了便于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的展开,达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习目标要求,还要把教室设计成理实一体化所要求的实际或模拟的企业环境。
比如,开展第四个学习领域中的模块教学活动,针对模块――工业机器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形式工作,一个小组一般三到四人,进行合理搭配。模块的基本进程是模拟企业的生产及商务过程,其中模块被分成若干个小模块,教师把每个小模块,安排一两个或多个课时,每个教学模块基本上按照: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教学检查、教学评价等五个阶段实施。
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只有在学生活动遇到困难或无法进行下去时,才适当指导。教师要在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各种校本教材,并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电脑动画等多媒体课件、实体零部件或模型演示等,来说明一些比较深奥难懂的理论知识,并要采用亲自手把手操作或模拟操作的形式来教授技能,从而贯穿工业机器人学习领域中的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
一体化教学的逐步实施,将大大促进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它强调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中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反映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以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任务为基点,采取在“做中学”和在“学中做”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它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环境中,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在与老师、同伴的相互交流中,逐步从“新手”成长为“专家”,这与人类传统的情境学习理论是一致的。
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相当高的。教师除了要成为双师型教师之外,在备课时必须做大量的、复杂的、艰难的准备工作,以便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还要具备完成一个模块所涉及的学习领域中的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其挑战是巨大的。
一体化教学代表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一种核心的教学理念,在职业教育改革全面展开的今天,客观上适应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改革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结构和内容”的改革形势,并符合“改变目标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构建体现一体化课程特性的新型教学关系,逐步形成以行动导向法为主要模式的教学模式”的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满足数控技术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有助于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综合的职业素质,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从而满足“中国创造”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使我们能昂首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苏教职[2005]32.
[2]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标准文本体例.
【关键词】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2
随着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数控技术人才短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促进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发展、转变教学模式、提高育人质量、培养社会急需的数控技术人才是职业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科学定位是专业发展的源泉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立足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瞄准政府建设长三角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契机,紧贴2015年先进装备制造业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和数控技术设备应用和安装调试等高技能人才的短缺现状,在原有基础上,及时拓展了数控机床装调与维护专门化方向,并形成了以数控技术应用为龙头的专业群。
通过调研及时掌握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编制了数控技术领域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滚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编写了主干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使专业建设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求“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1],切实培养产业、企业岗位急需的数控类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建设思路是专业发展的灵魂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企业展开调研,对行业加以分析,形成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修订完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使培养人才真正落到实处。
1.建立“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
创设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有利环境,拓展校企合作关系,深化校企联动机制,建立“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设法筑巢引凤、引产入校,促进校企文化相互融合,促进学习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推进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熟练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按照三种能力渐进的原则来培养学生,即岗位认知能力、岗位基础能力、岗位综合能力,逐步完成从学生到准员工、从准员工再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2.探究“教学工厂”教学模式,形成“五个合一”特色教学
通过校企共建、共管、共育,建成含技能教室、虚拟实训、生产实训、职业鉴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在此前提下,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岗位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并存的“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研究,形成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学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等“五个合一”特色教学[2]。
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对接型”的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构建了“对接型”即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专业综合化模块课程体系。
(1)适时修订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以专业对接行业、专业课程对接企业岗位为切入点,在充分社会调研的情况下,适时对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修订。突出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实行专业基础理论类课程模块综合化教学,专业技术类课程模块理实一体化教学,技能训练类课程模块项目化教学[3]。
(2)修订和完善专业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实训与考级》、《CAXA软件应用技术》等6门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有效对接职业标准,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注重理论学习的实用性、实践学习的针对性。
(3)创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调整课程结构,模块化、综合化整合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体验生产过程的学习机会,经历从确定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质量控制―评估反馈整个工厂化工作过程,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4]。
三、教学团队是专业发展的根本
1.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通过修订专业带头人考核办法,遴选培养对象,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培养经费,着力培养专业带头人。通过国内外培训、进修、企业培训等多种举措扩大专业带头人的的影响力,提升专业带头人把握专业发展方向的能力、专业建设及专业领域管理能力,引领专业改革发展。鼓励专业带头人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参与项目研发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并取得实际成效。建立名师工作室和名师网站,开展交流学习活动,推广经验成果。
2.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修订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规划》、《骨干教师考核实施办法》,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评定各级骨干教师,切实安排经费,培养骨干教师。通过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理论提升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对各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鼓励骨干教师参加精品课程、校本教材、真实案例资源库等的开发与建设工作,参与地方中小型企业技术革新,力求取得成果。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专业教师下企业”,专任专业教师每两年确保下企业挂职锻炼2个月以上,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职业技能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能力。鼓励专业教师以各种形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参与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及时了解专业发展趋势。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教师培训,到国内优秀职业院校挂职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职业资格、技能等级的认证考试,参加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信息化大赛、职教论坛、“五课教研、两课评比”等业务竞赛,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等教科研活动,促进“双师型”教师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5]。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能工巧匠进课堂”,组建一支“稳定+动态”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完善兼职教师管理、考核机制,调动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实训指导、顶岗实习指导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兼职教师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其实践能力强和经验丰富的优势。
5.青年教师培养。通过“青蓝工程”传帮带、教研组集体备课、观摩教学、集体评教等活动,增强青年教师的敬业意识、责任意识,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在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科研项目的过程中,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使得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四、教学资源是专业发展的基础
1.夯实实训基地
以专业课程设置、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以“教学工厂”理念为引领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建立了集教学、培训、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校内实训基地,建有数控实训车间、数控设备维修实训室、精密测量实验室、数控仿真实训室等。能为机电、机械、数控一线应用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提供优质的岗位培训。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开出率100%,自开率100%,实训基地内各实训室平均利用率达85%以上。
以提高实践技能、推进工学结合为依据,以“教学做合一”理念为引领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本专业先后与12家以上骨干企业建立了五年以上的校企合作关系,并在5家企业创设了现场教学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承担了专业见习、综合性实训、顶岗实习等任务,兼职教师全过程指导,学生全过程接受企业实战训练,使基地成为融实训教学、创业教育、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
2.丰富教学资源
本专业根据数控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与兄弟学校加强联系,合作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鼓励专业教师开发多媒体课件,完善仿真软件操作平台、现场教学情景设置、项目教学素材的编写,建立了5门主干专业课程电子教案、网络课件,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已成为办学定位准确、培养方案科学、办学条件完备、特色鲜明、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的省级品牌专业,但在校企深层次的合作,实现产学研用一体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创新,还需要我们加强行动研究,提升教学质量,使专业建设更具实效性、科学性、发展性。
参考文献
[1]时晓玲.北京昌平职业学校:围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办学[N].中国教育报.2013.1.9日第5版
[2]王静.中职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OL].[2010年10月24日].http:///E_ReadNews.asp?NewsID=847
[3]陈海滨.项目课程实践探究[J].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2010(04):30-33
关键词:技校生 职业素养内容 评价方式
当前,现代制造业迅猛发展,企业对数控技术工人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企业不仅要求技校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探索技校生职业素养评价方式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笔者通过对职业素养内容进行分析,提出了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技校生职业素养评价方式。
一、职业素养养成的内容
职业素养理论的鼻祖San Francisco 在其著作《职业素养》中这样定义: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体现一个社会人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及智慧。
职业素养概括地说包含以下四个方面: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本的部分,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
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方式
1.在专业课教学考核中,结合课程目标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
学校数控技术专业课零件普通车床加工课程目标:按照车间安全防护规定穿戴劳保用品,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检查机床功能完好情况,按操作规程进行加工前机床、预热等准备工作;能规范使用车床夹具,运用不同的装夹方法装加工件,并进行调整找正;能规范装夹刀具,确保刀具安全性,并根据加工要求运用适当的对刀方法对刀;在加工过程中,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车床、切削工件;根据切削状态调整切削用量,保证正常切削;能够适时检测,保证精度;能按车间现场管理规定正确放置零件;按车间规定整理现场、保养机床、填写保养记录。
零件数控铣床加工课程目标:能按照机械加工车间安全防护规定正确穿戴劳保用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能正确规范操作数控铣床;能根据现场条件确定符合加工技术要求的工、量、夹、刃具及辅件、切削液;能按操作规程进行机床功能检查、加工前机床、预热等准备工作;能规范安装数控铣床刀具;在加工过程中,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数控铣床,按制定的工艺卡和工步完成零件加工;能规范使用常用量具(千分尺、百分表、螺纹规等),能按车间现场管理规定,正确放置零件;能按产品工艺流程和车间要求进行产品交接并确认;能按照车间现场管理规定整理现场;能按车间生产规范填写交接班记录;能按国家环保相关规定和车间要求正确处置废油液等废弃物;能主动获取有效信息展示工作成果,对学习与工作进行总结反思;能与他人合作进行有效沟通。
在专业课教学考核中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学校对教学设计中学习任务要求配有“项目评价表”,评价项目分职业素养(20%)、专业技能(70%)和创新能力(70%)三部分,评价方式分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各占10%、90%。
2.在实训现场管理中,结合日常考评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
实训室是学生培训技能的主要场所,实训现场不仅能反映学校实训教学的实力,同时也能反映教学管理的水平。营造规范、安全、完好、整洁的实训现场有利于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良好工作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我们根据现代企业7S管理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特制定7S实训现场管理制度,并列入文明班级的考核。考核项目由实训纪律、安全实训、设备、仪器保养、实训环境卫生四部分组成,各占25%。考核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日常考评占5%,每周由实训处组织各班抽查1~2次,其中一次为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的时间为周三上午早自习,检查情况给予公布。
二是每月按当月实训班级数的10%,设立若干个“7S实训现场管理优胜奖”,奖给实训现场管理考核成绩优先且得分90分以上班级,发奖状一张,奖金100元。
三是各项考核成绩月末由实训指导处负责统计、学生处负责审核,由学生处统一报分管校长审批。
3.在工学交替校外实习中,结合企业实际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