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4:17
导语:在社区就业汇报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实施背景:“不见面”审批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可通过网络、快递、代办等方式传送材料,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条件情况下,从申请到领取办理结果与该事项审批服务人员全过程不见面的工作。
“不见面、马上办”审批模式是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全新审批模式。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依托宁夏政务服务网,构建“一网通办,一门对外、一号服务、一端在手、一码认证、一库共享”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立“不见面、马上办”审批模式,加快推进“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不见面、马上办”政务服务工作下沉到社区后,社区给居民提供的服务就是“代办制、就近办、最多跑一次”。
自2018年4月23日太阳城社区接通政务服务网后,社区按照服务居民的“四零模式”讯速、及时的开展这项工作,将党的惠民政策及时落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现将社区开展这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二、基本情况:太阳城小区位于贺兰县城的南边,辖区东起习岗街、南至银新干沟、西至京藏高速、北到丰庆路,辖区面积2.4平方公里。太阳城现有常住和流动居民6074户,160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1933人,70岁以上的老年人707人,80岁以上的老年人169人、90岁以上的老年人13人,行动不便老年人38人。宁煤退休职工1200余人。
三、搭建“零距离”服务平台:自2018年4月24日政务服务网安装于社区后,太阳城社区非常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以书记为组长,民政专干、就业专干、卫计专干及社区网格员为成员的的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社区将政务服务网安装于大厅接访台,要求每名值班人员都要“三会”即会登录、会操作、会办理。同时,要求每名工作人员先在自己的手机上下载宁夏养老退休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掌上12333APP,上门入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年龄大的老人进行退休待遇领取资格认证。
四、构筑“零盲点”宣传体系:在上门服务的同时,通过社区政策宣传微信群、业主交流群教居民安装掌上12333APP,使居民“一机在手,退休认证不在愁”。并通过构筑网上通知、小区张贴纸质通知的形式,大力宣传政务服务下沉社区,居民就近办、最多跑一次、代办便民服务事项35项的政策。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上级政法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最大限度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最大力度组织预防和管控,最大程度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牢固树立人本理念,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引导与管理相结合,坚持服务与帮扶相结合,不断完善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帮扶机制,着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科学化水平,切实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效能,为长安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二、总体目标
以“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巩固年”为契机,以提高矫正质量为核心,全面提升社区矫正管理规范化程度,推行信息化防控手段,积极拓展多元化帮扶途径,不断探索评价社区矫正绩效的评估体系,促进社区矫治效果明显改善,社区服刑人员融入社会能力明显增强,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科学而有成效地开展。
三、主要措施
社区矫正“三化一评估”体系重点围绕管理规范化、防控信息化、扶助多元化,开展矫正效果评估等方面予以推进。
(一)社区矫正管理规范化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省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办法》,重点围绕矫正衔接规范、矫正执行规范、矫正解除规范、执法文书规范四个方面,全面提升社区矫正管理规范化水平。
1、矫正衔接规范
(1)县司法局收到相关单位委托后,指派工作人员或指定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居住地的镇(区)司法所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出具评估报告。
(2)司法所在收到县司法局指派办理后,在五个工作日内提交评估报告,提出能否适用管制、缓刑或者假释的建议,县司法局在十个工作日内提交委托机关。
(3)司法所不接受各级法院、监所的直接委托。
(4)严格履行社区服刑人员的交付程序。县局社区矫正科收到法律文书后,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回执。电话通知或书面告知社区服刑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到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科报到。县局社区矫正科对报到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身份核实,及时办理登记手续,并对其进行入矫前教育,完成首次谈话笔录,发放《社区矫正“鑫生之旅”监督考察手册》,告知其三日内到指定的镇(区)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2、矫正执行规范
(1)司法所在社区服刑人员接受社区矫正后三个工作日内,为社区服刑人员确定专门的矫正小组。矫正小组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担任组长,社区服刑人员为女性的,矫正小组应当有女性成员。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小组应当有熟悉青少年成长特点的人员参加。同时,签订矫正责任书。
(2)司法所在宣告执行后五个工作日内,为社区服刑人员制定矫正方案,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教育和帮助措施。根据矫正方案的实施情况,每半年评估矫正方案实施效果,适时予以调整。制定方案时做到因人定案、因人施矫,一人一案。
(3)对宣告执行后三个月内的社区服刑人员,一律实施严格管理。严管三个月期满后,司法所应当在十个工作日运用社区矫正风险评估系统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评估,提出确定其管理等级的建议,报县司法局批准实施。
(4)司法所每月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不少于八小时的教育学习,其中每月18号为集中教育日,增强其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司法所需制作规范性、完整性、独创性的集中教育讲稿,县局社区矫正科每月组织开展评比考核活动。
(5)司法所每月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不少于八小时的社区服务,帮助其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协调有关社会组织,加强镇(区)社区矫正劳动基地建设,根据公益性、人道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制作社区矫正社区服务计划。
(6)社区服刑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本县的,由社区服刑人员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外出时间在七日以下的,由司法所批准,报县局备案,超过七日的,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县局批准。
(7)司法所督促社区服刑人员每月18号进行书面思想汇报,文化程度低的对象可以口述,由他人,人需签字。思想汇报内容包括家庭情况、生活情况、工作情况、社会关系及思想状况。
(8)司法所督促社区服刑人员每周一进行电话汇报,对电话汇报情况进行详细记载。电话汇报内容包括: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有什么困难及思想状况。同时,严格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两周当面报告一次,普通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当面报告一次。
(9)司法所定期走访社区服刑人员家庭、工作单位、就读学校和居住的社区,了解、核实社区服刑人员思想动态和生活、工作、学习情况,对严格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半月走访一次,对普管、宽管社区服刑人员每月走访一次。
(10)司法所对未成年人监督管理,应当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监督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具体按照《省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三章的规定执行。
(11)司法所每月对社区服刑人员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等情况进行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严格执行《省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的奖惩要求,进行奖惩。
3、矫正解除规范
(1)在社区矫正期满前三十日内,司法所督促社区服刑人员作个人总结,根据其在矫正期间的表现、考核结果、社区意见等情况作出书面鉴定,并对安置帮教提出建议。
(2)司法所在社区服刑人员期满当天,应当为矫正期满对象进行公开解除宣告(期满当天为节假日的,解除宣告可以提前至节假日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开展,但矫正期限应当如实告知),解除宣告应当庄重、严肃,按照规定程序公开进行。同时,向解除矫正人员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告知安置帮教有关规定。
4、执法文书规范
(1)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科建立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包括适用社区矫正的法律文书,以及接收、监管审批、处罚、收监执行、解除矫正等有关社区矫正执行活动的法律文书,法定不批准出境人员报备通知及时通报公安机关。
(2)司法所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包括司法所和矫正小组进行社区矫正的工作记录,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社区矫正的相关材料等,同时留存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副本。
(3)严格按照司法部、省厅相关文件和县局台账格式要求制定社区矫正台账,从运用审前评估、交付接收、矫正执行、解除终止矫正等环节,以及包括社区服刑人员花名册、社区矫正会议记录簿、社区矫正志愿者名册等进行整理制作台账。
(二)社区矫正防控信息化
围绕日常管理,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系统,强化科学管理,有效提高监督、教育效果,全面提升社区矫正信息化水平。
1、推行远程视频系统
(1)运用县、镇(区)调处中心远程视频系统,开展社区矫正集中教育、入矫教育等活动,做到县、镇(区)两级同步、规范有序,实现会议网上开,业务网上走,社区矫正集中教育网上督等功能。
(2)各镇(区)司法所组织开展社区矫正集中教育活动,全部在调处视频监控中心进行,每月及时向县司法局汇报活动开展时间。
(3)县司法局在每次活动开展前,对各镇(区)社区矫正对象出席率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计入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评分。
(4)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科每季度在视频监控中心为全县社区服刑人员授课一次。
2、健全录音电话音频系统
(1)县司法局统一采购带录音功能的电话机,在全县使用社区矫正录音电话音频系统,实现社区矫正对象电话汇报留音、监督人情况反馈、审前调查假释评估留证等功能。
(2)各镇(区)司法所对录音电子档案分类归档,通过互联网,每月向县局传输加密电子档案,县局社区矫正科及时核查当月社区矫正对象电话汇报、情况反馈及各项取证,统一整理归档。
(3)各镇(区)司法所落实专人负责录音电话数据采集、核对、整理工作,做好音频数据安全工作,每月上报情况记入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评分。
3、建立指纹考勤系统
(1)县司法局统一采购指纹考勤机,用于各镇(区)社区矫正对象参加集中教育、社区服务及各项活动考勤签到。
(2)各镇(区)司法所及时完成指纹打卡系统调试准备工作,适时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建立指纹档案,每名对象分别建立两枚不同的指纹档案。
(3)各镇(区)司法所督促社区矫正对象,在每次活动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指纹考勤一次。
(4)指纹考勤信息每月定期向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科报送,每次集中教育、社区服务时间及人员出席率列入月度和年度考核计分。
4、完善移动定位监控系统
(1)依托社区矫正目标位置定位监管系统,对重点对象和外出务工社区服刑人员实施24小时手机移动定位监管。
(2)强化系统运用,各镇(区)司法所需确保专人负责监控平台,发挥系统作用,实现“区域监管、信息交互、警示告知”等功能,并形成每日监控日志。
(3)加强对离线对象的追踪和情况通报,对刻意逃避监管的对象,及时给予惩处。情节严重的,提请法院撤销缓刑、假释。
(三)社区矫正多元化扶助体系
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联系与合作,齐抓共管,整体联动,落实社会适应性矫正扶助措施,切实解决社区服刑人员的困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全面提升社区矫正扶助能力。
1、建立“五扶一促”扶助平台
树立“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各镇(区)司法所围绕“扶心、扶困、扶技、扶业、扶学”五个方面,每年至少开展2次帮扶需求调查活动,记录在案并进行分类帮扶。以“五扶一促”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扶助活动,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切实解决社区服刑人员的现实困难。
(1)对生活困难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临时救助、医疗救助、落实最低生活保障、落实责任田等方面帮困扶助。
(2)对失业下岗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就业指导、培训职业技能、鼓励自主创业等方面的就业帮助。
(3)对存在心理隐疾的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支持型扶助。
(4)对处在学龄期或者愿意继续在校学习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就学帮助,就学帮助的主要目标人员为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
(5)为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形成良好适应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进行技能培训,促使其尽快融入社会群体,真正回归社会。
2、创建结对帮教扶助平台
(1)以“5+1”矫正小组模式为基础构建帮扶机制。即每位矫正对象配有五名帮教人,矫正对象居住地村干部,志愿者、社区民警、家庭成员(监管人),社区矫正工作者,五名帮教人联合帮扶一名矫正对象。
(2)司法所加强与帮教人联系,全面掌握矫正对象的工作、学习、思想、生活等情况,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端正服刑态度。
(3)开展矫正对象“助人自助”活动,鼓励年龄相近、性格相仿的社区矫正对象自行结对,先进带后进,老对象带新人,相互提醒、互相鞭策,共同进步。
3、搭建临时救济扶助平台
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同时积极发动企业赞助和社会各界捐款,建立社区矫正临时救济资金,用于解决经济特别困难、生活难以为继的对象过渡性生活问题和重大节日、活动期间走访帮扶活动。确实困难对象,按规定程序审批给予救济,临时救济资金由县司法局统一管理,设救济专用账户,做到专款专用。
(四)构建社区矫正效果评估体系
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对社区矫正措施的落实、对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成效以及社区矫正工作带来的社会影响等。
1、对社区矫正工作质态进行评估
(1)对社区矫正制度实际运作状态和结果进行评价,包括重新犯罪率、矫正措施的有效性等方面。
(2)将重新犯罪情况与各项制度落实情况、日常管理情况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分“优”、“良”、“差”三个等次(详见附表)。
(3)县司法局结合社区矫正年度考核,对各镇(区)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情况进行效果评估,评估结果全县通报;工作质量和成效评估结果与年终考核相挂钩,评估结果为“优”和“良”等次的年终考核列入加分,评估结果为“差”的司法所将及时通报并查找薄弱环节,认真研究落实整改方案。
2、对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效果进行评估
(1)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效果进行评价,包括社区服刑人员的法制观念、心理健康状况、道德素质以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
(2)各镇(区)司法所重点采集风险等级、刑罚执行情况、矫正期间表现、奖惩情况、矫正阶段反应、外界综合评价等方面的数据,评估得分低于55分,认定矫正质量效果“差”,评估得分在55-75分之间,认为矫正效果“一般”,评估得分高于75分,认为矫正效果“好”(详见附表)。
(3)各镇(区)司法所需客观、真实填写社区矫正质量效果评估表,对社区矫正对象每季度进行一次效果评估,效果评估表统一存入社区矫正工作档案,评估结果在每季度30日前报县局社区矫正科;对矫正效果评定为“差”、阶段效果得分为负数的对象,需进行重点情况分析并及时调整矫正思路和管理等级。
3、对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反响进行评估
(1)对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反响进行评估包括社会公众态度、社会关系修复等方面。
(2)各镇(区)司法所抽取两个村(居),各随机发放问卷(附件三)调查30份,评估结果分为“优”、“良”、“差”三个等次,A选项的平均选择率在80%以上评定“优”,选择率在50%以上评定“良”,选择率在50%以下的评定“差”。
(3)社会反响评估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估结果为“差”的司法所,需及时分析,多方面查找原因,积极整改,不断提高公众认可度。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社区矫正“三化一评估”体系的实施,是全面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各所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立足实际,强化措施,抓好落实。
2015年,我中心在局党委和上级部门的指引下,依据2015年中心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清楚掌握失业人员及困难人员的就业意向,更好地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及困难人员再就业,在提高社区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城镇劳动者充分就业、体面就业;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增强就业服务意识,让辖区居民更多更好地享受到便捷的“一刻钟服务圈”,给辖区居民带来便利和实惠。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超额完成各项就业任务。
截至目前,全区新增就业31953人,占年目标任务的114.1%;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1882人,占年目标任务的185.7%。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二)全面落实各项资金扶持政策。
截至目前,我区共上报贷款26190万元,其中企业贷款144家,贷款金额25560万元;个人贷款63家,贷款金额630万元。全年共申请社保补贴16家,合计金额259.98万元,全年共申报岗位补贴3609人次,合计金额604万元。
(三) 认真做好《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工作。
中心按照市局要求,全面落实《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及年审。按照“应发必发”和“简化程序”的原则,明确了审批、发放和管理程序。截至目前,共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4639本,其中登记就业3179人,登记失业1460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成效
(一)加强就业基础平台建设。
对已认定的一、二类社区进行复查,确定提升社区。在工作中采取对社区专管提出工作要求,日常工作要列入年终考核。做好报表的汇总、上报工作。核对办事处报表,即时指出、更正报表错误,组织当事报表员现场培训。报表数字要与相关就业台帐数字相吻合,劳保工作站要将每次报表存档,数字要与办事处收集的数字相吻合。明确上报材料工作时间及要求,出现拖报、错报也将在年终考核中扣分。安排我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分包全区17个办事处的159个社区,对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进行督查、指导,进一步提高社区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社区进一步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提高就业服务意识和水平,增强就业服务意识,让辖区居民更多更好地享受到便捷的“一刻钟服务圈”,给辖区居民带来便利和实惠。
(二)每月对办事处劳保所实行工作考核排名制度。
三月到十月,每月对17个办事处劳保所的各项工作进行综合评定排名,在当月简报中公示。各办事处劳保所可根据每月排名情况对自身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总结、调整,在之后工作中加强薄弱环节,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三)落实政策,为创业人员提供更加合理的创业服务。
中心从鼓励劳动者创业出发,落实创业帮扶措施,在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截至目前,为144家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560万元,为63家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30万元,在贷款催缴工作上,我区无逾期未还款现象。我区在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半年总结会上被评为全市优秀,并作为优秀代表进行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经验推广。
中心为提高小额贷款工作效率,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对需要进一步补充申请资料的中小企业,一次性告知所需补充的申请资料;对申请手续完备、资料齐全的中小企业及时受理审批。对已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的中小企业,进行定期回访,详细了解其经营和资金使用状况。
(四)进一步提高基层服务水平。
中心针对本辖区企业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共参加企业30余家,参加人员主要是我辖区内有贷款意向的企业法人和财务负责人。活动主要针对企业关心的“无息小额贷款办理流程、注意事项”;“就失业登记证办理的流程、作用”;“社保补贴的申报程序、相关政策”等问题进行政策宣讲和现场答疑。
(五) 组织业务培训,全面提高队伍素质。
5月份和11月份中心分别对全区17个办事处227名劳保专管员和255名劳保协管员进行相关业务系统培训,中心对培训工作进行了充分准备,准备了培训教材和培训考试试题等材料。通过培训、考试使专管员和协管员对工作有了更深层次了解和认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业务水平。
(六)做好各项就业专项活动。
中心推荐的我区5名转移就业青年,获得了郑州市第十六届“十佳百优”转移就业青年称号。提高我区广大转移就业青年的形象,激发他们干事创业、奉献社会的积极性,形成社会关爱转移就业青年的氛围。
我区三十三家企业获得郑州市“大众创业扶持项目”资格,享受到更优惠的政策扶持和政府资金支持。更好地鼓励了我区企业创业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对于项目开发创新、品质提升的自我要求。
(七)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加大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
10月24日,中心主办的“就业创业政策下校园暨2015年大学生秋季招聘会”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举行。中心工作人员为到场学生作就业创业政策专题讲座,并设咨询台,为学生解答各类就业创业方面的问题。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一方面,送政策下校园,为即将毕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创业方面的理论、政策指导,让他们对未来的就业、创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另一方面,把企业请进校园,宣传企业文化,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用工方面的压力,也更方便学生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八)解决就业难题,做好就业困难群体认定工作。
中心以就业帮扶为重点,截至目前,我中心共认定“困难人员”165人,其中61人已就业;共帮扶下岗失业人员11882人实现就业;认定就业困难人员993人。在工作中对相关业务理解和实际工作中出现与实行标准有异议的逐个与文件制定部门进行探讨了解,做到干工作讲方法,有问题勤汇报,现行认定工作趋于稳定状态,无较大意见分歧。
(九)开展就业援助专项活动扎实有效。
为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根据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014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的通知》的要求,我区开展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活动。活动共走访就业困难人员418户,对已认定的困难人员讲解宣传相关优惠政策,要求所属办事处、社区给予快捷绿色通道,使困难人员享受应享的相关政策。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12人,其中残疾人4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313人。
三、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工作对我区就业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因缺乏统一的协管员管理制度,致使劳动保障专管员一人多责,除了负责劳动保障工作以外,还要兼顾办事处、社区的其他工作,劳保工作推进乏力。
(二)基层工作人员变动频繁,新任工作人员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到位,不能很好地为群众进行宣传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理清就业工作思路,从抓管理、抓服务、抓质量入手,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进一步优化就业服务,提高基础平台建设。一是复查定级社区。对已经认定达标的一、二类社区全年进行复查,要切实提高劳保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为民服务意识,为群众做好服务。二是要加大就业服务力度。依托区、街道和社区三级劳动保障平台,推行“零距离”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便捷,同时提升就业服务的质量。
(三)进一步做好创业服务工作。缩短贷款企业准备材料时间,更好服务于企业。做好贷款催缴工作,确保贷的出、还的上。在贷款中搜集空岗信息,做好失业人员求职意向与企业空岗的对接,做好中心与人才市场的对接,鼓励企业吸纳更多失业人员。
(四)制定劳动保障协管员管理办法,统一管理标准,明确协管员工作职责。更好地指导全区协管员开展工作。
(五)进一步做好“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工作。掌握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讲解应享受的优惠政策,对困难人员做好登记,重点帮扶。提高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素质,保证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就业政策,一次性告知,做到有问必答,有难能解。
(六)进一步做好困难人员的认定及帮扶工作。严把“困难人员”认定关,加大就业困难人员的认证力度。摸清就业困难援助对象底数,根据困难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实效帮扶,重点对办理失业证人员的认定和帮扶。
(七)做好各项就业专项活动,完成好各项上级下达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劳动保障服务管理中心
一、活动主题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就业创业质量
二、活动时间
2015年元月开始,共安排100天。
三、服务对象
1.返乡劳动者、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高校毕业生、专业人才、技能人才、退役士兵、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城乡劳动者;
2.以规上企业为重点,着力服务我区服装加工业、机械制造业、新材料生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现代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各类产业用人单位。
四、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进一步摸清区内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和城乡人力资源信息,加大职业供求信息宣传力度,畅通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信息沟通渠道;多渠道搭建服务平台,拓宽劳动者就业途径,指导服务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诚信用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技能提升培训;提供信息、人才推荐、就业援助、创业扶持、权益保障等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带动劳动者提升就业能力、就地就近就业、自主创业;建立健全就业服务长效机制,打造和谐用工环境,引导和促进城乡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
(二)具体目标。活动期间全区共举办10场招聘会,组织各类用人单位70家,提供岗位1500个次,力争实现就业1000人,引导和促进城乡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和成功创业。
五、组织保障
成立区就业援助月暨“2015就业春风行动”活动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人社局牵头负责组织实施,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民政、残联、人武部等部门共同参加。区人社局具体负责活动宣传和组织实施,其他成员单位协助区人社局分别组织不同求职人群积极参加专场招聘活动,积极与招聘单位进行对接,确保招聘活动取得实效。
六、活动安排
就业援助月暨“2015就业春风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春节前为组织准备和宣传阶段,二是临近春节和正月为集中开展阶段,三是2015年3月下旬开始为跟踪服务阶段。
(一)春节前组织准备和宣传阶段(元月到2月上旬)。
工作目标:摸清全区重点企业岗位需求和城乡劳动力资源信息,做好用工形势研判工作。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完善信息机制,畅通用工企业与求职人员信息沟通渠道,为顺利实施就业援助月暨“2015就业春风行动”夯实各项基础工作。
1.开展企业春季用工需求摸底和进行用工形势研判。全面收集区内各类岗位信息,重点收集一批适合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失业人员的就业岗位信息,纳入公益性岗位政策范畴,并利用区人社网、区招工栏、乡镇、社区公示公开栏、年画等平面载体岗位信息,力求不留死角。
2.开展城乡劳动力资源信息调查摸底。依托乡镇、社区基层就业平台,按照“省就业失业和劳动用工备案信息系统”功能模式,开展城乡劳动力资源信息调查摸底,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信息库,为开展就业春风行动各项活动提供数据支持。
3.召开就业援助月暨“2015就业春风行动”工作部署会。元月下旬,组织各乡镇、社区办分管领导、专管员座谈交流,部署就业援助月暨“2015就业春风行动”工作,确保各项服务企业用工的措施得到落实。
4.以基层就业平台为依托,建立“岗位连锁超市”,打造“一公里就业服务圈”。依托乡镇、社区(村)基层就业服务平台,通过电子屏、标志牌及宣传栏向居民信息,做到岗位开发全区统一,岗位全区共享,岗位派送全区连锁,在全区范围建立12个以上“岗位连锁超市”,让求职者足不出社区、乡镇就可以了解全区招聘信息,打造“一公里”就业服务圈。
5.集中招聘日程安排、企业用工信息、职业技能培训信息。一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平台以及基层就业平台等,全方位、多角度、高密度、高频率地开展宣传,提前做好信息、活动宣传工作。二是在区人社网设立就业援助月暨“2015就业春风行动”专栏,各项活动信息、活动内容。三是多渠道发放印有招聘会举办时间、地点为主要内容的“年画”宣传材料,广泛宣传春风行动各项活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民生工程。
6.举办就业援助月暨“2015就业春风行动”首场大型户外招聘会。1月27日(腊八),在潜口镇举行市区就业援助月暨“2015就业春风行动”首场大型户外招聘会,同时为各类城乡求职人员进行免费政策咨询服务,发放宣传材料。
7.举办就业服务“四送”活动。2月6日,在洽舍乡政府大院举行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送补贴“四送”就业服务活动,组织不少于18户用人单位参会,为返乡劳动者、进城务工劳动者等提供免费政策咨询服务,发放宣传材料。
(二)临近春节和正月集中开展阶段(2月11日到3月6日)。
工作目标:各乡镇、社区办要组织就业服务小分队,抓住一季度人力资源供求旺季的有利时机,密集、联动组织返乡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高校毕业生、专业人才、技能人才、退役士兵、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劳动者,利用庙会、集市、展销会等活动平台,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多种形式搭建服务平台集中开展8场招聘洽谈和岗位对接活动(其中大型招聘会4场),满足企业用工和求职者就业需求。
1.第一场:2015年2月11日在城区路老街十字路口举办。利用年前人员集中时期,开展招聘、培训登记、政策宣传等活动。
2.第二场:2015年2月12日在城区路老街十字路口举办。利用年前人员集中时期,开展招聘、培训登记、政策宣传等活动。
3.第三场:2015年2月25日(正月初七)。在“上九”庙会举办地(井信农贸市场)召开“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
4.第四场:2015年2月26日(正月初八)。在“上九”庙会举办地(井信农贸市场)召开“高校毕业生、专业人才、技能人才”专场招聘会。
5.第五场:2015年2月27日(正月初九)。在“上九”庙会举办地(井信农贸市场)召开“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
6.第六场:2015年2月28日(正月初十)。在“上九”庙会举办地(井信农贸市场)召开“残疾人”专场招聘会。
7.第七场:2015年3月2日在西溪南镇举办送岗位进乡镇。
8.第八场:2015年3月6日在呈坎镇举办送岗位进乡镇。
9.对接周边公共就业服务部门,赴外招聘技工。积极与市就业局、市人力资源市场开展业务对接,组织园区有需求的企业参加全市就业服务机构统一开展的“南北劳务交流协作”活动,赴外区县、外地市进行招工(具体活动时间、地点将根据上级安排另行通知)。
10.依托招聘活动,集中实施帮扶。在活动期间及时为援助对象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集中做好帮扶工作,发挥社会合力,充分调动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力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就业援助专场招聘会。利用政策汇集优势,集中时间为符合条件就业困难人员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做好分类帮扶,通过“面对面”、“一对一”的重点援助,提高援助实效。
11.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一是鼓励企业开展新录用人员培训。二是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以提高职工技能素质为核心,加强规划指导,落实政策措施,不断提升企业职工的技能水平,提升员工就业的稳定性。三是以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技能人才、退役士兵等不同人群为对象,创新“课堂讲授+模拟实训+基地培训+政策讲解+后续服务”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举办特色鲜明的创业培训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三)跟踪服务阶段(3月下旬到4月上旬)。
工作目标:通过开展企业录用人员到岗跟踪服务,进一步检验春风行动实效,完善长效服务措施,巩固春风行动工作成果。
1.开展重点企业录用人员到岗跟踪服务。对重点企业招用人员到岗情况逐户进行回访,做好原因调查与分析。对仍亟需招聘人员的企业,继续加大重点企业用工信息宣传,做好岗位与人力资源的匹配服务。
2.扎实推进实名制就业工作。督促用人单位及时为已招用到岗人员办理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劳动用工登记备案、参加社会保险手续,做细做实就业实名制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城乡劳动者就业信息、失业信息,报表数据要逐步与“省就业失业和劳动用工备案信息系统”信息实现统一。
3.加强城乡劳动力资源基础信息更新和动态管理工作。依托乡镇、社区基层就业平台,合理把握时间节点,进一步摸清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就业去向、从事工种等基础信息,并在4月底前通过“省就业失业和劳动用工备案信息系统”更新一次人员基础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七、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强区之策。各乡镇、社区办要从构建和谐富裕美好新、着力做好民生工作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把活动抓出实效。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平台及基层就业平台等,高密度、高频度地开展宣传,把活动信息、活动内容、日程安排广泛宣传出去,营造全社会关心企业用工、劳动者就业的氛围。
(三)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合实际情况,按照既定的工作方案,各有关部门紧密合作,及时交流信息,对走访到户、登记到人、帮扶到位的情况要有详细台账,以确保活动顺利举行。各乡镇、社区办要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和联系人,并于2015年1月23日前报区就业局。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
在镇综治办的指导下,社区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任组长、居委会主任、副主任任副组长,社区小组长、两委委员为成员,具体负责平安创建的具体事项,同时,社区成立了治保会、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整个社区划分为7个治安小区,实行社区干部包片区治安制度,每个片区有一名小组长具体负责各小区的治安工作。小区的治安主要依靠物业公司的保安人员和门卫人员,社区主要进行监督和检查;没有形成的小区的治安主要是依靠专兼职治安员,建立社区综治领导小组领导下的社区干部、小组长、小区治安员形成的三级治安防范网络。
二、强化措施,扎实开展群防群治 。
一是针对 个封闭式管理的住宅区,我们积极与物业管理部门共同配合、协调管理。物业管理小区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对小区的安全、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进行管理。
二是对无物业管理的32个住宅区,由社巡逻队员佩带袖章,按时在所负责的区域内进行巡查,禁止收破烂人员和流动摊贩进入,尤其是对流动人口、外来人员、流动商贩进行询问登记,发现问题及时与社区干部和民警联系解决。治安员实行每周两次例会制度,汇报各小区的巡查情况和治安防范情况,对各种矛盾纠纷进行排查,为公安、司法机关及时提供可疑的线索。社区对治安员的工作实行月考核,不定期进行抽查,使治安员的工作与工资直接挂钩。
三是加强对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员管理。针对城乡杂居的住宅区,特别是工业园区一带,我们与社去民警不定期进行检查,建立了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档案,与出租房主签定治安保证书,使社区管理到位,确保了其住宅区的治安防范工作,减少了治安案件的发生。
四是加强集贸市场和商业网点的治安防范。由于社区辖区分布有各种商业网点,居住人员复杂,流动人口多,流动量大。我们与沿口镇街道办、城管大队、市场管理中队的市场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划定经营范围、停车范围,使整个市场管理有序。四是广泛开展治安模范小区的创建活动。为了认真做好“平安社区”的创建工作,四月份社区对辖区的治安防范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摸底调查,在各个小区开展创建治安yjbys.com模范小区活动,每个社区干部负责5个小区的创建活动,与各小区的挂靠单位或物业公司及时联系,定期向挂靠单位汇报小区的治安情况,取得挂靠单位的支持,社区干部与社区民警配合,经常深入到小区,监督检查治安防范工作,使每个小区的停车棚都有专人看管、值班室24小时有人值班,做到楼房有人管、院落有人护、大门有人看,确保治安防范工作取得实效。
五是教育引导居民告别不文明行为、创建整洁优美居住环境。为了使辖区居民有一个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社区经常性地组织居民清理辖区卫生并教育引导居民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开展的“告别不文明行为、做文明武胜人”活动,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爱护花草树木,积极投身到创建卫生城市中去。
三、加强 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素质。
我们在县司法局,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用法制宣传栏、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料、举办法制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居民宣传防火、防盗、反、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等方面的知识,针对不同年龄和人群,组织他们进行法律培训。在综合治理安全宣传月中,我们请县司法局的干部为居民进行“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律知识讲座,组织社区文艺队参加税法宣传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使居民的自我安全意识、家庭法律意识、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识别罪犯的能力有所提高。同时我们每季度与社区民警对两劳人员进行回访,做好监控和帮教工作
四、切实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控制指标:指标数175人,实际是264人,不再是指标。
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人数:指标数250人,完成605人,完成指标的355%,比去年同期的403人多202人。
全年培训失业人员:指标数100人,完成286人,完成指标的286%。
全年培训本市农村劳动力:指标数400人,完成494人,完成指标的123%。上年同期861人次,完成指标的172%。
全年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人数:指标数300人,完成885人次,完成指标的295%,此项指标是动态数字。上年同期1717人次,完成指标的635%。
全年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指标数100人,完成146人,完成指标的146%。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去年完成4个充分就业村的创建,在此基础上今年新完成5个,全镇累计达到9个充分就业村。
社区公益性组织安置失业人员:指标数是25人,完成52人完成指标的2*%。
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等优惠政策实现就业:指标数62人,完成134人次,完成指标的216%。同比上年增加5人。上年同期129人次,完成指标的806%。
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指标数180人,完成443人,完成任务指标的246%;安置失业人员指标数120人,完成422人,完成任务指标的352%。
公共职介机构失业人员推荐就业数:指标数170人,完成605人次,完成指标的355%。
公共职介机构空岗信息采集:指标数400人,今年完成2400个,完成指标的600%。
公共职介机构职业指导:指标数270人,完成1065人次,完成指标的394%。
创业项目征集:指标数2个,完成4个项目,7个创业人,带动54人就业。去年完成2个项目,6创业人,带动31人就业。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指标数5万元,鼓励和扶持了1户自主创业小企业,贷款5万元。去年没有开展这项工作.
劳动关系情况:监控企业指标数80家,实际监控企业数86家,填写日常巡查记录490余份。
社会保险扩面:指标数2000人,新增400余人,完成任务指标的20%。
新农保工作:指标数10665人,完成7187人,新增6410人完成任务指标的67.3%.
二、所做的重点工作
1、就业工作:
大力开展城乡手拉手活动:通过与*区职介手拉手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职介每月为我社保所邮寄岗位信息,我们将其汇总,丰富了我们的岗位结构,通过这种机制向*提供的岗位推荐求职人员,提升了我镇求职人员的就业质量。
开办“就业超市”:我们发挥各村的劳动保障服务站优势,综合我们所收集的岗位信息数据,把实时更新的岗位信息以周刊的形式送达至村级服务站,通过大队广播、干部小范围宣传等方式让岗位信息直接送到百姓家门口。通过这种形式,共计为我镇城乡劳动力求职1479人次,推荐就业1065人次,完成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9个,出色完成了*年就业工作任务。
实施“三个二”就业帮扶计划:一是每月至少组织两次招聘会。我们变换了原有招聘会的形式,把招聘会开在了纸上。截止11月底,搜集岗位信息2400条。涉及企业3*个,共举办招聘会22次,为1479名城乡劳动力进行了求职登记,使1065名城乡劳动力实现就业。二是每月至少组织两期就业指导培训。就业指导是改善求职者就业观念的一把金钥匙。为使我镇城乡劳动力出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在岗位推荐之前,对每一名求职者进行就业指导。三是每季度至少组织二期职业技能培训。截止10月底,举办家政服务员培训班一期、面点、烹调班一期、计算机班四期、电工班二期,524名城乡劳动力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农村劳动力338人、城镇劳动力186人。
灵活就业奏响再就业主旋律:全年我们通过灵活就业、自谋职业的方式安置登记失业人员141人,吸引了市区两级就业再就业资金近160余万元,并且我们在新灵活和老自谋之间有意地进行新老政策更替,目的是适用度更广和可操作性更强。
自主创业成为创新就业新途径:我们跟区创业指导中心合作,得到了项目、资金的鼎力支持,共计鼓励和发掘了5个创业项目9个创业人,带动了54人就业,发放了一笔小额担保贷款,并为其办理了财政贴息。截至岁末这五个项目和一笔小额贷款皆运作正常。
大力开展就业援助工作:着重落实“三个二就业帮扶计划”,通过职业指导转变其就业观念,技能培训增长起就业本领。制定就业援助计划,做好跟踪服务,经多次安置就业和职业指导均不能稳定就业的纳入托底安置。
农村劳动力管理:全年新办理转移就业证和建立转移就业档案390人次。全镇累计纳入农村劳动力管理的人员档案1325人次。全年累计实现就业885人次。
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完善了一支由村干部和劳动保障协管员组成的村级服务站工作队伍。18各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全都设立了服务站,做到1200人口以上村2名专职工作人员,1200人口以下村1名专职工作人员,服务站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全部到位,全体工作人员顺利开展村级服务站的日常工作(包括:劳动就业、农保、农合、劳动监察、政策宣传、民政)。
因势利导开展个性化就业服务:针对求职者不同需求,实行“人本服务”,配合“三个二帮扶计划”,为求职者量身定做就业方案配合。扩大政策适用面,把本镇的农转户也都纳入享受优惠政策范围,让开办小企业小工商业者纳入优惠政策享受范围。
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全部运行正常:失业人员管理、农村劳动力管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优惠政策、创业指导、机构管理、政策咨询等各子系统全部完成上线,使用运作正常。
零就业家庭:年初,通过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对全镇613户“具有劳动能力的家庭”进行了入户筛查,深入了解了劳动力就业状况,发现一户“零就业家庭”,并及时上报区劳动局,针对太和庄村张胜利家庭两名劳动力均无业的情况,首先,进行了就业岗位推荐,由于夫妻二人的文化水平水平均在初中以下,又缺少专业技能,社保所又对他们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并鼓励他通过多种形式就业,通过多方联系安排他到燕山橡胶厂上班,这样呢,他们呢一家人的生活也就有了着落。
2、农保工作:
针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意识差、参保人数低的情况,召开了多次镇长专题办公会,并研究出台了*镇新农保补贴办法。召开支部书记专题汇报会5次,听取落实新农保政策情况。一年来,请区劳动局农保办主任邓双玲来*对新农保政策进行讲解。分别组织了村干部政策培训班3次,以村为单位组织举办村民政策培训班3期,接受培训人员300余人。在成教中心举办了村干部、劳动协会员培训班6次。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份,同时,根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周对劳动协管员进行培训,进行政策讲解。
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
申报“*市和谐单位”:我镇积极引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制定并实施和谐单位申报方案和措施。引导12家企业积极参与申报活动。
工资拖欠治理工作:制定了制止工资拖欠的方案,并成立了制止工资拖欠领导小组。全年共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9起,涉及四川、河南、河北、甘肃等地的60余名农民工,涉及金额32.7万元。
企业日常巡查工作:辖区范围内共有职工1793人,签订合同1716人,签订合同率达到95.7%,农民工劳动合同达到90%以上。由于我镇企业生产季节行比较强,大多是短期合同,所以合同续订率只有50%左右。同时,我们每月都对镇域86家重点监控企业实施入户调查。建立了辖区内所有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和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档案,并及时更新。加强完善对劳动合同签订、履行情况的动态监管。
集体合同签订工作:辖区内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100%,建立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实行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达到签订集体合同户数的100%。
三方会议机制运行情况: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分别对劳动用工、就业、社保等重要事项召开季度“三方会议”,及时解决辖区内用人单位出现的问题。
4、社保基金管理情况
制度健全: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发票管理制度、对帐制度。
设立了专用帐户,并设专业人员专管。
进镇零户统管帐户,由镇会计记帐。
一、注重从思想认识入手,加强禁毒工作领导
一是思想重视到位。街道高度重视禁毒工作,专门成立了以办事处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和派出所领导为副组长,综治、司法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建立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理工作站,指定2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分析禁毒工作形势,促进了禁毒工作开展;二是责任落实到位。坚持年初组织召开禁毒工作部署会,制定下发了《湖里街道年度禁毒工作计划》,把禁毒工作列入社区“千分制”考评重要内容,组织18个社区签订了禁毒工作责任制,每半年组织人员对社区禁毒工作情况进行督导,针对存在问题,扎实抓好整改;三是经费保障到位。坚持把禁毒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优先为开展禁毒宣传、帮教、打击提供经费保障,确保了禁毒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注重从宣传教育入手,不断强化禁毒意识
一是抓好日常工作宣传。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横幅、LED屏幕加大禁毒工作宣传力度,每月定期更新一条标语,不断强化居民群众禁毒意识,提高居民群众对危害性的认识;二是抓好重大活动宣传。结合综治宣传月、“六・五”普法、“6・26”国际禁毒宣传月等系列活动,通过栏板展出、发放材料、开展咨询、有奖问答、组织座谈等形式,努力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近年来,街道先后在后浦、康泰、和通、海天社区举办了四场以禁毒工作为主题文艺演出,有效提高了居民群众对禁毒工作知晓率;三是抓好重点人员宣传。坚持把青年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宣传的重点,组织学校把禁毒知识作为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通过开展禁毒征文、演讲比赛,提高了学生对危害的认识,养成了珍爱生命、拒绝的良好习惯。定期组织人员到外来务工人员密集企业开展禁毒宣传工作,通过发放宣传材料,集中观看禁毒展板,强化了外来务工人员的禁毒意识。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工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夯实矫正工作基础,建立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充分认识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高度重视矫正工作开展,切实的加强组织领导,把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头上,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层层实施。同时完善工作体系,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及时的转发省市区有关矫正工作管理规定,领导小组和社区负责成员积极配合。
(二)认真摸底,强化管理监控
摸清矫正对象情况,加强管控,促进矫正与安置帮扶无缝对接。积极探索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工作有效结合的新思路,落实四个同步:一是解除矫正与签订帮教协议同步;二是个人档案材料移交同步;三是矫正帮教人员衔接同步;四是管控教育与帮扶救济同步。使社区矫正工作与安置帮教工作顺利衔接,保证矫正对象解矫后不脱管、不漏管,有效避免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做好对矫正人员监管教育和社会帮扶工作
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在管理方式方法上有相互借鉴之处,多方联动,不断开拓新的就业渠道。社区矫正人员的安置工作是搞好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此项工作有利于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了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给社区矫正人员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结合我区实际,社区矫正领导小组与各社区进行沟通交流,积极为帮教人员寻找并提供过渡性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并对其开展思想教育和帮教管理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无司法行政机构,无行政执法权
当前,国家级开发区没有设立司法局,没有司法干警,对矫正对象无执法资格,没有司法机关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矫正对象配合的积极性,不利于矫正工作的正常开展,也难以应对繁重的工作任务。
(二)社区矫正机构工作经费无保障
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和工作量的增加,经费需求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很多地方社区矫正工作经费投入有限,配套设施跟不上。大多地方达不到标准工作经费,有些地方经费甚至无法落实。导致部分地区办公设施简陋,没有活动场所,容易导致社区矫正工作只是简单停留在转接材料、建立监管档案阶段,难以进一打开工作局面。
(三)司法所无司法助理员
社区矫正工作既是执法工作,又是教育矫正人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政策性,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而目前司法所无司法助理员,缺少社区矫正工作专业人才。很多地方普遍存在社区矫正工作专业人员不足问题。而且现有的工作人员大多是经过简单的培训便上岗工作,相关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与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工作。目前能够开展社会工作又懂法律的社区“义工”十分稀少,尤其缺乏“心理矫正”人才。
(四)相关部门工作衔接不畅,管理模式单调
一是部门衔接工作不到位。社区矫正工作涉及到法院、检察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社会组织。但是目前相关部门工作配合不够主动,在矫正对象接收、监管、执法和生活保障、外出务工等方面衔接存在欠缺,有相当一部分的矫正对象因无档案材料或材料不全或去向不明等情况无法按时移交,可能形成谁都管不着、谁都不想管的灰色地带;二是现有对矫正对象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单纯“以人管人”的管理方式上,缺乏现代化技术支撑。加上矫正对象分布面广,监管很难到位,不可避免地存在脱管、漏管隐患。
三、对策及建议
(一)成立司法行政机构
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法制保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设立司法行政机构,促进矫正工作有效开展。完善社区矫正衔接机制,建立全程化网络管理和监控制度,建立矫正机构与公、检、法机关相互协调、配合机制,建立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考核奖惩办法。以便明确社区矫正的性质以及在我国刑罚体系中的地位和适用对象,明确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适用条件、适用程序、执行方式、经费保障以及执行机关的权利分工,使社区矫正工作在法制轨道上运行。
(二)委派专人管理社区矫正工作
可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支专门的社区矫正队伍。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建立专业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通过招收一定比例的犯罪学、心理学等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发给他们社区矫正执业资格证书,同时加强培训上岗,充实矫正队伍,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三)经费问题解决方案
一、组织领导(基础分12分,自评12分)
我会按要求成立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并由理事长担任组长,定期听取汇报,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每年初制定全年教育培训计划,对普法教育及培训进行统一部署。按要求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已完成。自评分:12分。
二、法制宣传教育(基础分42分,自评42分)
(一)普法档案资料。有普法规范,年度有计划,有总结及相关制度。培训及活动有记录。宣传材料有存档。(9分)
(二)建章立制。有培训制度,按要求参加年度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每年组织法律知识培训,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结合残联实际,法律宣传活动进乡、村、社区,培训到服务对象残疾人,开展法律法规培训2次,参加过培训的残疾人140人。对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行政执法人员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知识学习培训。(18分)
(三)阵地建设。不定期编发信息简报五年共90余份,并在政务信息公开网站上公布残疾人优惠政策、扶助办法等政策。(6分)
(四)宣传形式。每年在举办助残日活动中,司法局、税务、民政等各残工委成员单位积极开展残疾人优惠政策法律咨询,大力宣传《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公民道德规范》,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法》、《合同法解释》等有关法律法规。五年来共散发宣传单10万余份,向残疾群众散发《道路安全知识手册》、《残疾人保障法》小册子、挂历等9500本。(9分)
三、法治化管理(基础分18分,自评18分)
全面推行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过氏责任追究制及执法督查制。
单位做到依法建制,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及规章。
(第一条、第三条针对的是乡镇和司法机关)
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协同交警、运政等有关部门认真开展道路交通秩序治理整顿,做好说服残疾人政治思想工作,要维护大局不要再用代步车载客等营运问题, ,经过多方向区委、政府反映,政府出钱购买了岗位,基本解决了利用代步车非法营运的残疾人就业问题,44名曾经从事过非法营运的残疾人分别分配到各社区从事卫生清扫员,同时为6名残疾人协调争取到低保,解决了他们后顾之忧,极大维护了我区社会稳定。
四、工作成效(基础分14分,自评14分)
通过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在残疾人中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培训,残疾人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普遍增强,残疾人工作步入依法有序轨道,五年来,共接待上访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属1012人(次),受理案件226件,处结率达98%,回告率达100%,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没有出现残疾人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区残联被省残工委、省残联授予“残疾人维权先进县(区)”称号。无残疾人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
五、保障机制(基础分14分,自评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