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4:18
导语: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19-0016-03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1年,广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普及发展、规模发展、全面发展”的思路,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十几年来,全省各地中小学迅速行动起来,轰轰烈烈地开展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发展起来。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目标定位太空泛,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定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目标脱离学校办学目标和中心工作,成为附加的“一张皮”。结果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升学考试的辅助作用不明显。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定位太空泛、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只提出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但具体“培养学生哪方面的心理素质”不明确,好像“猴子挑桃子”,选一个,换一个,你挑你的,我选我的。结果是全校教师忙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目标不明确、不统一,打乱战,不知道“攻哪个山头”。
2. 课程内容太繁杂,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一方面,由于目标定位不明确、不具体、不具操作性,教师不知道该培养学生哪方面的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较多、较乱、较繁杂,面面俱到,课程教学内容针对性、系统性不强;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没有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针对性、系统性又不强,造成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容过于随意,今天教“自信心理”内容,明天教“学习心理”内容,后天教“人际交往”内容,成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短期行为,出现了“万金油”效应,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
3. 教学分工太混乱,缺乏一致性和集中性
首先,由于课程内容繁杂,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因此,教师教学无分工或分工混乱。全校教师的教学各自为战,你教你的、我教我的,找到什么参考资料就教什么,没有资料就不教,结果是集中不了“火力”,影响了教育效果。
其次,由于课程分工不明确,教师方方面面都要教、都要懂,而实际上很多教师无法做到这一点。这样一来,教师只能苦于应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能力永远得不到提高,教学效果也无法体现。
4. 效果评价太虚泛,缺乏指标性和专业性
心育效果评价空泛主要源于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不知道评价什么。一些学校心育效果没有具体评价指标,只是“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或“师生心理素质有明显提升”的描述,过于空泛。
二是不知道采用什么指标来评价。一些学校用教师心育科研成绩、德育活动获奖情况、高考升学率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成果和惟一成效。
三是不知道如何进行评价。由于课程分工不明确,教师专业性不强,缺乏专业性评价指标,结果出现了教师教与不教、教多教少、教好教坏无法评价,学生哪方面的心理素质指标是否提高,均不清楚等现象。长此以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变成“摆设”“花瓶”。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升的思路与实践
教育质量是生命线。2010年,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从“普及发展、规模发展、全面发展”向“规范发展、提升发展、内涵发展”的思路,目的在于“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同时,明确提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15个主题内容:个性心理、自我意识(含自我认识)、自信心理(含自卑心理)、情绪心理、青春期心理、意志心理、学习心理、品德心理、人际心理、亲子心理(含感恩教育)、生命心理、创造力心理、积极心理(含幸福心理)、适应环境心理、升学与就业心理。
一所学校,究竟该如何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心理素质?经过三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总结出了如下几个环节:
1.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心育目标是引领全校开展心育活动的标杆,也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保证。如何凝练心育目标?学校在确定心育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目标的确立要与学校办学目标和中心工作相吻合,心育目标应是学校办学目标的具体体现。例如,珠三角某初级中学的办学目标是:人文、人本、人和;其心育目标是:让每个学生自信、快乐、成才。二是目标的确立要与学生的心理年龄吻合。三是目标的确立要具体,不能太空泛,如“培养学生阳光心灵”或“提升每位学生的心理素质”之类的目标,定位太空、太大,不具体,因此难以实现。四是目标不宜太过于“文学化”,如“心海导航、润物无声”这类目标要进一步予以明确的、带有心理学专业性的界定。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一旦确定,就要做到:第一,全体教师都要了解并理解学校的心育目标,要明确“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心理素质”。第二,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改变,不能一两年就换一个目标,也不能随时改变教育内容。
2. 构建课程体系
心育目标的定位决定心育课程内容,心育课程反映学校心育目标。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要做到:
关键词:幼师生;全员育人;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123-02
幼师生在校期间是她们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她们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将关系到她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我校作为广西唯一一所“幼师”特色鲜明的高职高专学校,2010年9月,学校根据办学需要实行跨区域办学模式,异地办学不仅意味着规模的扩大和人数的增加,同时也导致学生工作幅度增宽。这无疑给我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许多新问题。因此,与以往单一校区办学相比,跨区域两校区办学使得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变得更复杂,要求我们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它,从高校软环境建设入手,力求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在手段和方法上日趋先进。
一、树立“全员育人”理念
高校全员育人是指全校各系统、各职能部门、各单位和全体教职员工都履行育人的义务和责任。育人是培养人、教育人的简称,培养人应培养身心和谐且全面发展的人。当前我校正处于升格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加上幼师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不明确,教育体制还不完善,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低,毕业生就业日益严峻等无不冲击着幼师生尚未成熟的心灵。有研究者指出,“全员育人的不到位或缺失”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我校在《“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构建全员育人体系”,但由于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学校跨区域两校区办学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学校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切需要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党政群齐抓共管,整合各种资源,把校内外多种育人途径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坚持全员参与,形成工作合力,才能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学校应颁发相应文件,明确规定“学校各单位、全体教职工都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能”,以促进我校全员育人工作机制的建立。学校可以每学年新员工培训、机关干部培训等契机,面向班主任、新上岗教职工和后勤人员宣讲学生心理特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各任课教师也可以在所担任的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理念,比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幼儿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充分发挥各任课老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要积极主动联合教务处、各系部、招生就业处、学校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各部门工作的协同与联动,也调动学生自我心理保健的积极性。
二、着重加强队伍建设,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学校应通过专、兼职等多种形式,组建一支以专职心理教师为骨干,专业课教师、特别是学生工作者为主体,学生干部为基础,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打造“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首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要不断壮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队伍。在辅导员队伍中对具备心理咨询资格的教师进行选拔、考核后纳入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派送热衷心理咨询工作的各类专业课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参加资格考试,严格实施“先培训、后上岗”制度,逐步使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兼职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将计算工作量或给予合理报酬,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队伍,特别是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的心理健康知识和业务培训。最后,努力完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指导大学生心理协会开展工作,二是推动班级心理委员及宿舍舍长日常工作,积极发挥朋辈心理互助工作。
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
第一,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作为广西唯一一所“幼师”特色鲜明的高职高专学校,我校要结合师范性、高职性、女生多的特点,努力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一方面着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特色化建设。目前,学校心康健康教育课是大课,上百名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室内,教师在课堂上无法较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疲于完成教学任务;任课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学术研究及课程实践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这使得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少针对性。此外,我校目前只针对大一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而其他兄弟院校的做法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非为三个年级七个分解点”,这种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授课、辅导,调动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资源,使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总之,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研活动,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专项课题,开展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和精品课程建设。另一方面加强生命教育和幸福观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加强女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教育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女性。将女性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使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为学生真正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第二,强化科研意识,提升业务素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加强理论研究,也要解决学生成长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学校要定期心理专项课题指南,鼓励专业队伍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科研的支持力度,坚持每年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大力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整体提升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四、创建心理文化教育品牌
心理文化活动既是课堂教育的实践延伸,又是对课堂教育的强化扩展。一是围绕每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主题,积极开展我校“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成长故事征文活动”等,努力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品牌,吸引师生广泛参与,让他们在参与中获得心理成长。二是精心组织班级辅导活动。利用春、秋季学期开学后的一个月,面向所有的新生班级,逐班开展如“心灵相约,共享成长”等主题的系列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增进人际交往,营造“互助互爱”的良好班级氛围,以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到每个大学生身边”的目的。同时,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外,学校可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工作,如每学期定期开展心灵健康调查问卷活动;每学期指导心灵驿站举办全校性的心灵专题板报比赛。
总之,幼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充分发挥全校师生“全员育人”的功能,尤其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全面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共同商讨最佳的教育方法,将我校幼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以提高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宗顺.幼儿师范学校转型所面临的问题[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2).
[2]聂津君.基于全员育人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高校高职研究,2009,(10).
[3]方锦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5).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研究
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与教育界的重视,但是,在日益开放与复杂纷繁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的办法,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学生发病、自杀、危害家庭、危害他人与社会的现象屡见不鲜。
近年来,我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以期探索出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为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尽绵薄之力:
一、加强管理
科学的工作思路必须以科学的管理措施作保证。我院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心理咨询室认真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确立了建好“一个中心”、“组建三支队伍”、“开通多种渠道”、“建立工作机制”的教育管理措施,逐步形成了点线面立体交叉的工作网络和灵敏高效的工作体系。
(一)建好心理咨询中心。(1)严格人选条件,配备精兵强将。心理咨询中心配备的专兼职教师皆为心理学专业毕业,并且经过系统培训,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2)加强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是新近兴起的专业,专业人员不足是客观现实。近年来,我院加大了对工作人员的在职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在职培训,并提供经济上的支持。(3)加强中心工作环境建设。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院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了咨询辅导室以及相应的电脑、光电读卡机、WJZ心理测验软件、多媒体音像系统等工作设备以及热线电话、办公家具等。
(二)组建好三支队伍。(1)不断提高工作待遇,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工作是一项充满爱心的工作,教师每天接触“负面信息”,自身承受着“心理净化”、“技能提高”等多种压力,学院各级领导非常理解工作人员的职业困惑,在各个方面给与优厚待遇,使工作人员心态平稳,避免了职业枯竭。(2)加强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政治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每学期进行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业务轮训,把“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助人技能”、“班级团队建设”作为轮训的重点内容,不断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意识水平,提高基本的工作技术能力,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能力。(3)加强指导,促进大学生心理互助队伍建设。指导教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的工作,积极发展、补充会员,壮大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丰富学生生活、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助人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开展多种教育渠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有效的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宣传心理健康观念,介绍心理卫生知识,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途径。我院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在学院无线广播电台开办“心灵之声”栏目,播放大学生关于生命意义、心理健康的精彩文章;宣传栏由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组织有关稿件;在各种文艺演出中,融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每周周末免费放映“心理电影”。另外,在校园网上专设心理咨询网页,方便学生网上咨询。
(四)建立规范的工作机制。(1)违纪事件防范机制、危机事件应急机制。院系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通力配合,本着早排查、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帮助学生度过困惑期,预防恶性事件发生。(2)日常信息上报机制。从不同的渠道收集学生的心理健康信息,每周有汇报、每月有汇总,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3)教育措施反馈机制。所有教育活动的开展,事后都必须做出总结,对教育效果做出评价,向负责领导汇报,为制定教育措施和教育计划提供参考。
二、研究规律,探索模式
(一)研究教育模式。我院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分析大学生人格成长特点,研究大学生人格发展的规律,设立学生在不同年级的成长任务,确立由“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设计”、“健康人格培养”、“职业心理教育”四大模块组成、交叉重叠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重点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教育规律,探索教育方式方法。
(二)完善课程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相应的课程作为必要的支撑,目前,我们已逐步形成了公共课、选修课、训练课组成的课程体系。(1)面向全院学生开设心理健康公共课,讲授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知识和基本调试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自助。(2)逐步开设系列选修课程,包括“生涯规划”、“职业心理”、“人力资源”、“人格成长”、“人际关系”、“人际沟通”、“情绪管理”、“积极心态”、“两性关系”、“爱情心理”、“压力管理”、“团队合作”、“潜能发展”、“自我探索”等。(3)开设“团体训练”、“专题讲座”等辅助教育内容。
三、开展活动
近年来,我院按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开展了多项教育活动。
(一)认真组织好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在每年五月由省高校工委举行的心理健康宣传月和每年十一月由学院统一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举办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现场咨询、电影放映、文艺晚会、系列讲座、团体训练、谈心活动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二)认真做好日常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系列讲座、专题报告、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咨询、团体心理训练等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三)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的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是我院人数最多的学生社团,指导开展了演讲比赛、专题讲座、征文比赛等多项主题活动;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开展相关活动。
论文摘要: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的超常规发展,我国研究生招生数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导致每年毕业研究生的人数也持续增长。2002年研究生全国招生16.2万人,而到2007年研究生招生42.4万人,比2002年总数翻了一倍还要多。至2010年,在校研究生数将突破100万大关。
目前,我国在校博士生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由于研究生个体价值取向呈多元化态势,研究生各种压力的增加给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出现了许多以前不会出现的问题。
一、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都只是针对中小学生和本科生的,研究生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较高,自我调解和约束能力较强,而不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这种认为是不准确的。近年来,伴随着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所引发的事件持续增加,新闻曝光率较高,比如北师大研究生自杀事件、中科大研究生自杀事件、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自杀事件等,于是开始有人关注起来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总体来看,现有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比如重视成都不够、医学化以及缺少制度化,其中,最突出表现的就是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当中,严重的缺乏切实的关怀,存在着严重的重诊治、轻教育的现象,而且,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体系上也严重缺乏创新性,难以取得实际的效果,具体的表现为:
第一,当前阶段,我国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由于起步较晚,虽然近年以来有所发展,但是总体来看,还是尚处于摸索与初创阶段,无论是教育规模和教育力度都不能够让人满意,同时也难以满足我国日益扩大的研究生教育的实际需求。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既缓慢而且还面临着严重的失衡的难题,目前在相关的学术界和高等教育界尚未形成一种比较统一的局面,不能够落实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一个统一的研究范式和一个统一的界定标准[1]。
第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化管理。目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部门仍存在普遍借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现象,主要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问题的症结在于高校尚未构建出有效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没有形成相关的制度,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评估、应急政策,导致诸多消极现象出现。
第三,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缓慢、滞后。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经验丰富的教育队伍。客观上,高校引进专业的心理学教育人才时,偏重于其教学科研业绩,忽视其实际技能;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和进修不够重视,而且培训和进修工作比较混乱,培训机构鱼目混珠,没有统一的培训大纲和要求,培训时间长短不一,缺乏实习和督导,有的常用单纯地外出调研和学习来代替培训和进修。主观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只要自己有心理学基础,就能够胜任心理咨询工作。但事实证明,他们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技术和方法,因而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
第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欠科学,工作方式欠创新,工作思路欠开阔。高校普遍存在着传统研究生教育模式下的旧观念,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存有单一、保守、滞后的倾向。加之研究生没有较为丰富多样的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和活动, 更谈不上职业心理辅导和就业技巧的培训,而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技能却是研究生日后发展所必须的一项内容。
二、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大多都是处于青春发育后期,又面临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选择。因此加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直观的就是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对于帮助研究生减轻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加速人格成熟等方面都有非常好的效果[2]。
再就是研究生群体的年龄比较大,对于家庭、社会、人生等有着较为深入的考虑,这在日趋完善自己的人生阅历的同时,也可能伴生出一些负面的情绪效应;还有就是研究生思想活跃,求新意识较强;但也普遍反映学习紧张,生活节奏快,就业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大。因恋爱受挫、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原因产生的心理障碍甚至走向极端的事件时有发生。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极少数研究生由于信仰不明确、自我意识过强或自信心不足、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和精神负担过重等所造成的心理素质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思维方式。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属宏观方面的调节;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使研究生们学会处理个人与自身、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属于微观方面的调节。就两者的原则方法而言,可以说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剂。
参考文献
生涯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美国高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了生涯教育,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教师培养和教育模式规范等方面借鉴美国生涯教育经验,改进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
美国高校;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迅速变化,当今时代的大学生要直面日趋复杂化的成长环境。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常伴有课业压力、交际压力、就业压力,由此而产生负面效应。很多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堪忧,心理调适能力明显不足。对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其可以帮助在校大学生增强其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达到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目的。[1]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目前仅采取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个人或者团体的心理辅导及咨询活动的方式来进行,还处在较为浅显的层面。例如,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面,学生反映课程内容空洞、流于形式,对于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及心理调适能力的增强作用并不明显。另外,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大多放在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方面,属于心理矫正,并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心理健康危机预防、预警机制。如何能够让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功用及效果最大化,生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思路。美国是生涯教育的发源地,在中在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生涯教育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一、生涯教育内涵的嬗变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最初生涯教育是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由职业指导的相关理论转变而来。随着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和职业决策社会学模式的提出,职业指导理论强调个人特征和社会、家庭、工作、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在职业指导理论的影响下,生涯教育最早出现于1971年美国联邦政府开始的一项教育运动。美国教育总署对生涯教育作出了如下的定义:生涯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重点应该放在人的全部生涯当中,即从幼儿园开始到成年的成长过程当中,应该逐一按照生涯规划的五个步骤来实施,即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定向、生涯准备、生涯熟练。通过生涯教育使学生获得各自的谋生技能,从而建立良好的个人生活状态。从美国联邦教育总署所下的定义可以看出,美国教育的重点已经开始面向人的全部生涯教育发展历程。进入到21世纪,美国生涯教育更进一步形成了从“学校到工作”(STW)到“学校到生涯”(STC)工作思路的转变。[2]生涯教育内涵的转变反映了其关注的重点从追求社会就业率转移到提升就业质量和未来的幸福感。这种内涵的嬗变秉承了杜威的教育哲学和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理念。首先,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包涵了适用于当代生涯辅导理论发展的合理因素;其次,终身教育打破了传统“一次性教育可以解决终身教育问题”的观念,使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成为可能。[3]这种内涵的嬗变也迎合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求。发展是整个人生的主题,强调“终身性”而非“阶段性”、“综合性”而非“单一职业性”的生涯教育,对于引导个体全面协调发展和破解毕业生就业问题都是很有裨益的。而这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有共通之处。当前的心理健康不再仅仅停留于传统意义上的静态层面,而是动态的、综合的,包括心理、身体、精神、生活态度以及环境统一协调的健康。[4]由此可以看出,生涯教育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唯有在自我了解的基础上才能逐渐适应整个社会,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在当代大学生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想解决时,往往离不开对自身生涯发展的总体认识。总之,生涯教育已成为研究和解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要课题、途径和方法。这正如俞国良等学者所言,生涯规划概念的演变及其发展历程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分不开的,生涯教育的发展已经逐步被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野当中,同时生涯教育概念的演变与心理健康概念的形成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5]
二、生涯教育视域下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由于生涯教育的发展是在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随着个体生涯发展问题的突出和生涯教育对个体人格心理发展作用的凸显,生涯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不可缺失的效能。在美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生涯教育已影响到心理健康理念与课程设计、教师能力素养和实施模式。
1.在心理健康理念上重视生涯教育
在后工业时代,心理健康内涵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健康并非简单的生理健康,也要包括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的实质及内涵重点应该在健康上,要考虑到将各方面的多种因素有机结合集合起来,以人的健康发展作为切入点,突出生涯发展的状态,强调个体能够在日常的工作和所从事的职业当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让自己过上健康并且有效率的生活。相较我国而言,美国心理协会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较为全面。其中关于生涯的模块更具关注力度,具体表现为能充分运用自己的天赋;能确立合理的人生目标;能自我思索、自我抉择;能全力投入工作,能寻求乐趣几方面。美国的这种心理健康理念一直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及课程的开展,具体内容主要涉及到心理健康咨询、生活指导以及磋商等几个放面。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美国成立了国家学校心理学学者协会(NASP)和美国心理学会(APA),在其官网上可以找到关于生涯教育的专题模块,供每一位公民参考。前者通过网络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寻找工作咨询、毕业生职业生涯辅导和已工作者的生涯咨询几个方面的服务和指导。[6]后者也专门为美国当代大学生提供个体生涯发展方面的专业指南、生涯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和帮助。[7]
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力素养涵盖生涯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很强,需要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和进行相关的辅助。美国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养上遵循严格的准入制度,体现在教师资格的认证标准方面。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资格认证主要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州强制性的资格认证方式,第二类是符合国家水平的自愿的资格认证方式。[8]由于州际标准差异很大,这里只对国家层面标准的生涯教育特点进行阐述。美国全国优秀教师委员会(NBPTS)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标准中规定了优秀教师对学生升学、生涯发展、社会生存能力有深入和广泛的理解。[9]对于如何指导学生,教师应通过小组和个别辅导相统一的方法,与学生一起制定学生学业计划,并教授一些实用的技巧;对于学生生涯发展,教师通过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兴趣和动机,鼓励他们探索未来发展的方向,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让其了解各种职业的具体要求及工作状态,并以此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对于社会生存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与同学、同伴的交往,提高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3.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模式融合了生涯教育内容
美国学校心理学会(NASP)提出了一套全国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模式,以指导毕业指导、证书发放、专业的教育服务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道德行为。从此实施模式分成的两大方面,即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和实施原则来看,生涯教育都融合在其中。[10]在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方面,美国学校心理学会(NASP)特别提出了要提供关于发展和生活技能方面的干预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务。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整合学生行为发展、心理健康、学业三大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约束的健康行为,用发展的系统思维方法来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生活上出现的行为困难的原因。总之,将生涯教育的理念整合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当中,对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大有裨益,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心理需求,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较为明显。模式的实施原则提出了在组织、环境、专业交流等六个方面的行为价值取向,都体现有生涯教育。如在环境原则中就提出学校应该缩小学校和工作的环境差异,以使学生尽快适应工作生活。
三、美国生涯教育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美国生涯教育对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影响,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较完善的操作体系。掌握生涯教育的理论体系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其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1.生涯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面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职业性”的规划和生涯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取向要进行转变,应从社会本位走向人本位,让当代大学生学会协调自身与社会的关系,达到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逐渐促进自身达到一种自觉的道德境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心理健康教育遇到的困境。这就要求高校在日常德育教育过程中更加关注人的存在和社会性发展的统一。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取向也应转变,从单一走向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知识不是单一,知识应用应是具体、动态的。第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实施应从“说教”走向“对话”,更加注重学生个体的体验,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2.生涯教育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美国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要求十分严格,例如在学历要求上就要求获得心理学博士、硕士及以上学位,并获得执照,生涯教育内容是其培训必有的课程和环节。我国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虽拥有相关专业背景和心理咨询师的等级证书,但专职老师比例较少。由于教师培训课时较短,且培训课程仅限于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师专业素养明显不足,尤其在生涯发展指导方面非常薄弱,更谈不上系统掌握生涯教育知识和技巧。总之,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拓展生涯教育的内容,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学校和社会。
3.生涯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载体
心理健康教育要秉持“系统化”的原则,是一项系统教育工程,是躯体、心理、生活乃至工作多样需求的统一。而生涯教育实施的特点恰能符合其需求。首先,就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而言,其系统性较强,包括自我评估、环境分析、设定职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评估与反馈等几方面内容。其次,生涯教育以学校为基点,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让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地参与其中,以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开展。第三,由于生涯规划是分阶段进行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
作者:肖汉 邬强 单位:惠州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Z].2001.
[2]付雪凌.从STW到STC:实际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走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72-75.
[3]张姝.杜威教育思想对"生涯辅导"的影响与启示[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9(2):105-107.
[4]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29-3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的推广
经过国外和国内一些高职学校的教学实践,“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切合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这种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教育理念非常适合高等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亚洲经济发展快的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都有类似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某种形式。其中著名的工学结合教学实践有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CBET”模式,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我国对工学结合亦有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浙江省一些高校总结出不少经验和理论。
但是,就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及不同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来说,在理论转化为实践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的推进必然会引发一些新的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将接受新的挑战。
二、新教学模式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历史并不长,从教育部颁发《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至今,不超过5年。而在这有限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学校发挥自身特点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以浙江一所高职院校为例,该校经过6年多的发展,在心理健康工作的机构、团队、体制机制、教学教育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自己的体系。
该校开设了针对大一、大二学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建立了从学校心理健康领导小组到院系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再到班级心理委员的三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配备了具有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咨询项目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还利用各种渠道和学生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对浙江杭州一些高职院校的情况调研,我们发现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各个学校的发展都比较迅速,现有工作水平也能够基本满足在校学生的需求。但是该模式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却往往失去了功能。许多学生的危机事件都发生在企业实习阶段,无论是从前期辅导、中期支持和后期跟踪上来说,都存在一个真空的领域。
而通过访谈和调研,我们发现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比在校阶段更容易发生心理危机,更加需要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外生活对学生的自主性要求提高而带来心理压力徒增。
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被打破,会造成压力。经过2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充分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而到企业顶岗实习则必然会打破这种状态。对于新环境的适应必然带来新的压力的产生,而对于这种变化大三的学生和指导老师往往同样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轻视、忽视这一变化带来的挑战。学校对于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和关注也被许多客观因素所局限,比如部分指导老师的工作安排问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导致许多指导老师长期脱离企业,对学生放任自流,与企业缺乏沟通,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等其他教学辅助部门就更加难以接触和关照到每个学生的情况。
(二)学校与企业管理模式差异带来的焦虑情绪。
学生来到企业,经过非常短暂的适应期后,企业往往会要求学生真刀真枪地投入工作实践,工作标准严格和工作节奏较快。而在学校学习期间,教师往往允许学生犯错误,学习生活节奏也相对比较慢,这种差异必然带来学生的焦虑情绪。
(三)同学和竞争对手的角色转换带来的不适应。
在顶岗实习期间,同学之间除了合作以外,竞争企业资源和就业机会的冲突将越来越多,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孤军奋战的感觉,处于一种无助的状态。部分心理健康、人格成熟的学生可以很好地处理这种变化,但部分独立性差、敏感脆弱的学生则容易对社会生活和工作失望,容易将自己和社会对立起来,心理上抵触将来的就业,产生退缩情绪。
(四)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缺乏解决心理困扰的渠道。
学生在校期间一般来说都能通过一些渠道接触到一些保健和自我调节的心理健康知识,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也会发挥作用,保障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遇到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在校学生往往能得到比较迅速及时的干预,即使是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也能得到妥善处理。而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可以利用的社会支持、学校心理服务等资源缺乏,遇到问题往往不知所措,延误最佳干预治疗的时间,引起严重的后果。
三、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前人研究工作相对薄弱,缺乏可参考的经验。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发展的短暂历程中,虽然新的工作模式和思路层出不穷,但是鉴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它的发展非常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于工学结合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之配套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研究目前非常缺乏。
(二)与本科学校的工作思路类似,针对性不强。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技术型人才,而高职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从学校管理、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和其他方面,均大量借鉴本科学校的工作经验,甚至照搬照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而目前看来,高职院校不仅从生源上来说与本科学校存在很大差异,从培养目标、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来说这种差异也必须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相对而言本科学校的危机干预任务更加艰巨,学生出现的问题更为复杂,而高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则要侧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习能力和意识,提高自我规划和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心理素质。
而目前这种差异并未在教学管理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上体现出来,亟待改进。
(三)缺乏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干预措施。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在各高职院校均存在对于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工作资源投入不均匀的情况,一般表现为对大一新生过分关注,对大二年级适当关照,对大三毕业生放任自流。当然,在大三年级,学院招生就业相关部门也会对毕业生开展一些职业生涯设计和就业心理的教育,但不外乎是几次讲座,缺少系统跟踪和个性化的服务。
而在2+1的教学模式下,大三年级的学生心理指导和帮助的需求往往最盛。许多问题暴露出来并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由此也引发一些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案例一:某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由于竞争和压力以及环境的变化,在大一阶段曾经已经处理好的心理问题复发,出现了心慌、厌学、强迫和焦虑等不良反应。但因为无法及时返校接受咨询和帮助,情况发展迅速,最终只能回家休养,一定程度上耽误了学业和将来的就业。
案例二:某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精神分裂症病发。自己丧失自知力,且因为同学之间相对分散,原班级心理委员无法了解到他的情况,所能接触到的同学和企业员工也缺乏相应的鉴别能力,故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最终只得休学。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比较宽泛。
心理健康教育部门与学院教学教务部门缺乏沟通。对企业需求的调研比较少,日常工作更加注重学生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而忽视、延后对企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企业对人才诉求素质的培养。目前大部分的工作只是比较一般心理健康常识的灌输,教育教学内容与专业结合不紧密,心理素质训练不足,很难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良好心理品质。
四、干预措施与工作架构探索
(一)干预措施。
1.心理健康教育同样避忌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它往往需要深入分析问题,辩证施治,我们要从新生入校开始,重点培养学生企业需求的心理素质,从新生素质调研中找出学生问题,查漏补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抓住学生在校关键点,开展就业心理、压力管理等实用的心理知识培训。打好基础,建立好完备的危机干预机制。危机干预机制的完备有利于在顶岗实习阶段发挥作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应该争取学院领导、院系部教师的支持与帮助。对专业教师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工作,尤其是顶岗实习期间的指导教师,通过他们间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建立在外实习心理状况汇报制度,根据实际情况以班组、地区等为单位,定期汇报。拓展多渠道交流干预途径,包括电话、视频、QQ、MSN、E-MAIL等途径,要求系部心理辅导员保持与学生的联系。
(二)预期的工作架构。
调动和整合学校各个相关部门的资源,建立起专门针对2+1教学模式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该体系一般来说,应该包括学校心理健康领导小组、团委学生处、招生就业部门、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及各院系办公室。
其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资源的总体调度和各项工作总体方针的制定;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专业技术支持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团委学生处和院系办公室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完成面向顶岗实习学生具体教学、实践工作的安排与指导,院系更要担负起组织学生干部、班主任经常性与实习学生联络的工作;招生就业部门负责开展就业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共同进行就业心理的研究和辅导;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其他一些机构的力量来补充和完善这一工作体系,例如成立学生心理部,借助学生力量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并将信息传递到实习期间的学生那里,通过多种途径,使实习阶段的学生不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陈解放.工学结合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
[3]伍棠棣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
[4]廖哲勋.课程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
[5]刘映桃.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6]周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周济部长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6,(04).
[7]邱旭光.落实《规划》精神,积极完善“半工半读”培养模式[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09).
[8]陈继红.“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1).
[9]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0).
[10][美]马斯洛著.李文译,林方校.存在心理学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在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着广大师生和家长对心理。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心理健康活动总结,请笑纳!
心理健康活动总结1五月份为心理健康活动月。我协会在院团委的正确带领下,通过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指导老师的指导,为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提高我院学生心理素质,构建和诣校园,面向全体同学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心理健康的活动。
五月份的主要活动有:1.主题为:"心灵世界,有你有我"的手抄报比赛。2、心理影片的赏析。3、大型现场心理咨询活动。4、5.25心理飞情剧晚会。5"心灵世界,有你有我"主题班会。6、心育干部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5月4日,我协会全体会干在1栋202教室召开会议,会议主要讨论5月中旬到6月中旬的各项活动。
5月11日,我协会出版心理影片赏析海报,片名《楚门的世界》旨在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此影片于5月12日晚19:40在生化楼101教室展播。
5月12日,心出版于生化楼101教室展播心理影片,。通过影片的赏析目的是让同学们认识到心理健康对生活、工作,家庭的重要性,从而从更多渠道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5月22月下午,我协会在志远楼四楼,进行心理情景剧的彩排,并取得预期的结果。
5月23日早上,我协会协助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老师在升旗台旁开展了以"心灵世界,有你有我"的大型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活动,活动开设了心理咨询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七位老师现场为同学心理咨询,同时还开展心理游戏,由心协会干引导同学们玩,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此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5月24日晚在志远楼报告厅由心协协办的第三届"心理情景剧"晚会隆重演出。晚会邀请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老师右医心协、百职心协、院学生会、院团委、分团委、各系学生会代表及各兄弟协会代表。黄荣蜂老师上台发言并预祝晚会圆满成功,晚会的演出除了风趣却意味深远的话剧,还有院心育部的优美民歌,赢得了观众们带来正餐后可口的甜点,精彩的演出让观众流连忘返,给观众一个美好原夜晚,情景剧圆满结束。
五月份,一系列关于心理健康的活动,不仅增强了我院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同时让广大同学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相信我院学生一定会带着阳光的心态,缔造阳光的生活,走向阳光的未来。
心理健康活动总结2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于__年10月。在上级指导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指导中心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成立,相关文件出台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开展,__年10,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田中朝副局长为主任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达了
永教[__]151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并颁发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方案(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员任职资格及优秀心理辅导员评比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主任任职基本条件、职责》等具体操作规定和办法,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统一部署,明确要求,切实开展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有关指示,推动和落实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制定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无目标性和错误操作。
三、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完善了管理办法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我们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一级工作机构,市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考核工作;二级工作机构,各学区辅导中心、市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三级工作机构,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我们做了如下规定:(1)首长负责制原(!)则。各中小学校长、各学区辅导中心主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2)日常化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3)全员参与原则。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负有责任。(4)督导原则。学校必须主动、积极地争取和接受上级指导中心及专家的督导,以克服自身工作中的盲目性或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们把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均列为考核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将作为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
我们还规定了考核的内容、方式和评奖办法,使考核措施具体化。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为尽快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我们开展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活动,争取到__年,有10%的教师获得省教育厅认证的心理辅导员上岗资格证书,100%的教师接受过一轮培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确定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责任单位,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
2.确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或技能培训相结合,
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定了培训方式的多元化。
外出进修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来讲学、校本培训和自学讨论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实施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的专家相继应邀到讲学。大批的教师到杭州、宁波、金华等地进修学习。
4.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德教育、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名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初级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以及其他培训工作之中,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5.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个案征集和评比为手段,内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
中心成立后,我们已经搞了一次论文征集、一次个案征集活动,收到论文、个案近300篇,教师已经树立了心理健康观念并自觉运用于实践。
6.培训活动有声有色。
第一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受到了全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热烈响应,有176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二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活动也即将展开。本学期我们将组成讲师团,开展巡回讲课活动,对全市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7.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
各学校都已经成立了心理辅导室并着手开展宣传活动、建立学生心理挡案、开展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开设心理辅导课,以多种方式、多条途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8.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化。
市教师进修学校申报的课题《区域性推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已经获得省级立项,同时有30多所学校也已经开始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题的研究。
心理健康活动总结3根据学工部本学期工作要求和我院本学期工作计划,我院“525心理健康活动月”各项活动已圆满落下帷幕。各项活动的开展紧张有序,“我爱我”、“和谐寝室人际关系”的理念已经深入学生,朋辈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权利与义务进一步得到了强化,个别重点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出现了明显改观。现将近阶段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一、缤纷多彩的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1、3月底至4月初,我院筹备策划了以“释放心灵、放飞梦想”为主题的心理健康风筝设计大赛,并于4月17日在__校区行健轩宣传栏处及汀香园前坪成功举办了作品展览。
4月20日上午,组织__、__级的风筝爱好者和阳光心理部的学生干部一行三十余人,到__市烈士公园开展心理健康风筝放飞比赛。这一系列活动的设计与心理咨询中心本学期525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不谋而合。60余件风筝制作成品中有50余件是以寝室为单位完成,通过风筝制作过程中的选材、设计、制作等环节加强了寝室同学的沟通和合作,为寝室成员的交流与协作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2、结合汶川大地震这一牵动全国人民的大事件,我院于5月20日在__校区文化广场组织全体__、__级学生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心系灾区、关爱心灵,我们都是一家人”的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们在感悟生命珍贵之余关注到心灵健康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珍惜眼前的大学生活,学会宽容和谐地与人相处。
3、为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我院于5月28日组织__、__级全体学生共19个班级,举办了一次“凝心聚力、阳光生活”班级趣味运动会。
这是一场规模空前、声势浩大,心理与体魄、个性与团结的大聚会。活动内容均以寝室为单位代表班级参加比赛,“绑腿跑”、“夹气球”、“吃水果”等环节,旨在促进寝室成员的团结和谐,加强班级之间、寝室之间的沟通,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次年级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竞赛中感受集体的力量,在娱乐中体会人际交往的快乐。
4、根据学工部心理咨询中心的活动安排,我院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大爱无疆、我们相爱一家人”和谐寝室人际关系的主题班会,“我手写我心”心理征文,学习寝室人际关系小册子等活动。
主题班会的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特别是以寝室为单位用四个词形容自己的寝室环节,气氛相当热烈,每个寝室都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心理征文活动得到全院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信息员的积极支持和踊跃参与,共收到113篇成长故事。经过三次选拔,我院共评选出一等奖8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9篇共25篇精美文推选到学工部心理咨询中心参加全校的评选。寝室人际关系小册子发放到寝室后,学生们都以寝室为单位认真阅读并进行了交流。学生们一致认识到寝室人际关系对自己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学生们对宣传册中“受欢迎的寝室人”栏目和“趣味测试篇”的感兴趣程度相对集中,纷纷表示这本“相亲相爱一家人——寝室人际关系”小册子对促进寝室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1、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本学期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张__副书记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在张书记的指导下,本学期我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的规章制度。制定了《电气学院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的暂行办法》,建立了重点学生入库、出库制度、各年级辅导员重点学生月报告制度、重点学生的学生负责人向辅导员月汇报制度、重点学生负责领导、各年级辅导员、朋辈辅导员对各自负责的工作进行跟踪。
2、朋辈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本学期我院成立了以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信息员为主要对象的“阳光使者团”,旨在以使者团的形式让朋辈辅导员感受到集体的归属感和团队的力量。通过培训、座谈会、户外活动等形式,充分调动朋辈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这个角色的积极作用和肩负的责任。一个学期的尝试,朋辈辅导员的工作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组织班级活动,关注班级、寝室同学思想行为动向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学期我院新增的1例一级干预对象、4例二级干预对象均由朋辈辅导员发现上报。
3、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显著提高。
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关注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能够在发现自身问题时主动与心理辅导员进行语言或书信的沟通,对去心理咨询室接受专业老师的辅导并无排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5月25日晚,我院__级电子2班同学自发组织了一次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心理健康主题晚会。晚会通过表演、游戏、放飞孔明灯、点燃心愿蜡烛等形式让同学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要珍爱自己,珍爱自己心灵成长,关爱他人。
本学期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525心理健康活动月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学院副书记、全体学工办老师、广大学生的支持和配合,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各年级均认真执行了重点学生的“五个一”工程,积极主动地对重点学生进行了危机干预,保证了心理健康基础工作的平稳开展。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院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工部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安排,努力发掘我院学生特色,并以此为突破口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扎实开展工作。
心理健康活动总结4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活动月是学院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特色活动,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敞开心扉快乐成长”。寓意大学生打开心扉,多与身边的人沟通,会促进自我快乐生活,快乐成长。心理健康月期间利用心理健康宣传展板,宣传横幅,“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倡议书,佩戴微笑标识、传递美好心情等宣传活动进行了全面氛围的营造,并先后组织开展了“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建设金点子”征集、青春期同伴教育培训、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心理健康知识黑板报比赛、系部特色心理健康主题等活动。
一、青春期同伴教育培训
青春是我们的资本,健康是永恒的追求,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们需要用正确知识填充他们的好奇心理。5月8日下午,健康成长指导中心举办了青春健康同伴教育主持人培训活动,来自7个系部的28名学生在图书馆六楼团体活动室参加了此次培训,这些青春健康使者是经过自愿报名、系部选的优秀志愿者。
此次培训得到了__市、__市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__国际组织驻南京办事处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关注,早在今年4月份外语系李__、蔡__同学,机电工程系张__同学,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程__同学就参加了__市首期高校青春健康——同伴教育骨干师资培训班,回校后经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和健康成长指导中心老师的指导,主要由他们担任了校内的首次同伴教育师资培训主讲。
培训项目以其丰富的内容,互动式、参与式的教育方式,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在三个小时的培训时间里,同学们表现积极、活跃,也一改往日羞涩,阐述了自己对同伴教育及性知识的看法,系统地掌握了主持人技巧、爱情观与价值观、性与生殖健康、艾滋病有关的知识,为接下来的系部开展活动作好了初步准备。
培训活动结束后,留给主持人们的工作和义务仍将继续着,他们在各自系部将“青春健康项目”加以推广,整个心理健康月期间,同伴教育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遍地开花,系部共组织18场次培训,培训对象达680人。同伴教育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随着大家在青春健康这方面认识的深化和态度的澄清,将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素质拓展训练
5月15号下午,“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在学院图书馆六楼团体活动室举行,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协同外语系高飞老师、左其阳老师带领各系的心理委员和心理协会成员进行了一次与众不同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学生处处长霍__老师亲临现场观摩与指导。
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开展至今已是第四年,今年的素质拓展以“团队建设”为主题,主要进行了“鸡蛋进化”、“花开朵朵”、“知你识我”、“风中劲草”、“相亲相爱”等活动。
核能培训在全院老师的心中种下了一颗颗爱的种子,因而在本次素质拓展活动中,老师们将核能培训的形式与素质拓展结合,将核能培训的心得和体验与同学分享,引发学生对“团队沟通”这一主题的体悟。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中,同学们全心投入,用心去分享自己的感悟,真正体会到了信任和换位思考在团队沟通中的重要性,也将会把这些觉察延伸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三、“加强心理委员建设金点子”征集
为让学生更深切了解心理委员的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使我院心理健康工作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特组织了此次征文活动,要求大家围绕主题,结合学院实际,为心理委员这支队伍的建设建言献策。各系都进行了积极地组织和参与,共收到稿件100余篇,同学们在其中提出了不少具有建设性的小建议,如心理委员每班级选两位,一男一女;在学期初、末、换季等心理问题多发时期,应该多开展小活动,从点滴做起让同学们感到时刻被关爱;加强系部内班级心理委员及系部间心理委员的交流等,艺术设计系陈萧闲,电气工程学院刘学宜等18位同学获奖。
四、心理健康知识黑板报比赛
为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心理健康月期间的的良好文化氛围,举办了心理健康知识专题黑板报比赛。活动中各个班级精心准备、积极配合、互提意见。通过活动,大家对黑板报的内容选择、素材收集、版面设计、色彩运用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收获。最终艺术设计系广告1111和动画1111,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计应1111等班级表现突出,取得了好成绩。
五、系部特色活动
系部积极配合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开展活动,同时自行组织系部班级举行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及其他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并且发挥才智开展了具有创意的特色活动,如电气工程学院开展了“悦纳自我”心理健康专题知识视频讲座;为了让学生更好得学会感恩,开展原创视频“家的五分钟”短片大赛;宿舍长素质拓展活动。艺术设计系举办心理logo设计比赛;“做阳光大学生,给心灵一片晴空”心理签名活动,并为签名同学免费发放笑脸胸针。现代港口与物流管理系举行紧急救护培训;写给即将踏上实习岗位的__级同学的一封信。机电工程系学生干部团体心理辅导……
在心理健康月活动结束之后,我们会对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将活动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探索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当今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强有力的心理承受能力,才可以健康成长,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我院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节,开展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健康的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了调适心态,心理健康月也名副其实地成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平台。
心理健康活动总结5中心小学在第三个心理健康教育月教育活动中,能够遵循“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机构建设,重视心理辅导;落实心育课程,促进均衡发展”的原则,贯彻落实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三个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将工作与研究相结合,立足为学校发展服务,为师生健康成长服务,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学校逐步普及并产生实效,不断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普及化和均衡化发展水平。
在活动中通过培训、研讨、展示活动,培养一支合格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通过学校心理辅导机构建设,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落实义务教育阶段间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做到有课时、有教师、有教学设计、有心理咨询室、有个案积累;通过课题研究,逐步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工作要点
(一)、推进我校心理辅导机构建设
学校心理辅导机构是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场所,心理辅导是缓解和消除学生心理困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三个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成立了由校长负责,少先队主抓的领导组织机构。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学校心理咨询室。
(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把教师的培训教育工作列入学校继续教育内容之中。
在本月里开展了心理健康讲座,主题——激励的作用。听了讲座还结合本月学校组织的“在学科中渗透学生养成教育”的经验交流,展开了研究活动。按照“以点带面、逐步普及”的工作思路,发挥少先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作用,通过发挥少先队主题队会课和思想品德课这主渠道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通过教育月的宣传和重点培训,让学生懂得心理健康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让全体教师了解学校心里辅导的理念,学习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般方法,懂得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维护,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培训方式采取举办——我是勇敢的小军人,我会……手抄报、“学会交流”专题讲座、网上培训、课堂教学研讨、案例反思和“分享快乐,播撒快乐”主题队会课竞赛、为五站结对子学校送心理健康课、“心手相牵”亲子营系列活动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教师、学生、家长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了贡献。
(三)、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建议
1、由于一个月的时间比较短,只能是集中组织开展一些主题教育,缺少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
对于教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要渗透到大德育的环境之中,才能实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的。
2、有些活动还只追求了量的变化,而质的变化还有待于工作的深入。
3、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的力度还不够大,面也不够广。
【关键词】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大德育 工作体系 构建
【基金项目】此文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大德育科研基金项目内容——“基金项目: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2008-JY01)”。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82-02
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培养模式,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模式的选择和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要紧密围绕学校培养人才工作的核心内容,从学校、企业、心理防护、网络等方面优化社会资源,构建一个环环相扣、上下联动、内外结合、整体协调的 “大德育”工作体系。
一、建立学校育人网络体系
恩格斯说:“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在开展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把对学生的大德育工作看成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在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包括了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学生校外实习的整个过程和每一个环节,应采取“分工协作,统一管理”的模式,动员全院教职工的力量形成合力来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德育工作,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一)建立完整的组织管理网络体系。学校要建立以党委为领导,以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为核心和各系党总支、团总支以及学生管理机构为主体的完整的德育组织管理网络体系。各系(部)要建立以系党总支书记、分团委书记以及系学生组织为主体的组织管理网络体系。
(二)要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育人功能。在高职院校中,由于教师队伍重技能、轻教育,许多老师往往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课专业教师、学校学生处、辅导员的事情。专业教师在上课时,只管教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教师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传授的过程中,也应当承担起对学生的思想方面的教育,在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具体环节,都应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共同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三)要在校内建立起有效的工作网络线。这种网络线应从学校各种职能部门出发,建立和搭建:①学生处——系书记——辅导员——学生;②学生处——学生组织——文明岗——学生;③教务处——系主任——科任教师——学生;④团委——团干——学生;⑤总务处——宿舍管理员——学生;⑥总务处——后勤人员——学生;⑦系学生工作办公室——系学生组织——班委——学生;⑧学校——家长委员会——社会人事——学生。这个育人网络线能对学生实施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和自我管理,教育和自我教育。
二、建立企业育人网络体系
共同构建大德育工作体系是全社会的职责,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学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企业。企业的文化、管理人员及学生的“师傅”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之一,他们具有教师所不具备的丰富的实践知识及职业素养。学生一旦进入企业开始“工学结合”,所在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育人效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企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承担着一定的任务。要在企业中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体系,可从三方面入手:
(一)企业制定人才培养规划。企业在接受学生实习的同时,也应提高思想认识,承受其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责任,要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己任承担起来。对学生的使用要制定一定的人才培养规划,学生实习过程中要参考教学模式有规划地制定实习计划、实纲、实习内容、教导方法,把行业、企业需要的素质要求,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至上理念及创业、敬业精神贯彻于学生实习的各个环节中,从社会人才培养的高度来培养学生,而不是当成普通员工使用。
(二)企业成为学校教学的有机延伸。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企业负责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技术指导,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专业活动,请工程技术人员、老工人为学生讲解有关本行业的发展趋势,最新科技发展动向;开展学习先进活动,把企业中的先进思想、爱岗敬业的精神传给学生,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接受企业精神。通过学习活动,通过师傅与学徒的传、帮、带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充分发挥企业生产育人、实境育人的作用。
(三)全方位渗透企业文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都是学生;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力求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想追求来引导学生;内容是相似的,都是运用一定的价值观、思想理念、行为规范作为导向,激励员学生。全方位渗透企业文化,一是,要在校内实训基地渗透企业文化。结合高职学院的校园实际,将企业的理念、规则、诉求都渗透在校内实训基地中,形成标识清晰、容易接受的形象视觉系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学生。二是,在校园中文化中渗透企业中的文化元素。学生进入企业之前,把企业管理人员送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组织企业专家和优秀典型员工到学校举办各种讲座、报告会,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向学生普及企业文化、工作规章制度教育、工作纪律等,使学生对企业的状况和要求有初步认识,受到企业氛围的教育。三是,让学生在实习中感受企业文化。加强学生对实训的反思,开展企业文化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学习企业中的先进人物典范,学习企业理念和目标理想,适应企业的职业风格和竞争规则,并在内心自觉认同企业中的职业形象和身份,自觉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三、建立心理防护网络体系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指出:职业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高职院校要从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和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大局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实、抓好。因此,要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教育为主、重在预防”的工作理念和“面向全体、区分层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工作思路,构建富有高职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为青年学生明亮心田,撑起了一片晴朗的成长天空。
(一)加强组织建设,制定有效工作制度
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职院校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建设,组建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成立以主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为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统筹规划和领导全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具体组织和实施全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比较有效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有序地正常进行的保障。高职院校应,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章可循。
(二)建立多级信息报告制度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安全监护体系实施意见》(粤教工委思〔2009〕14号)指出:要努力构建学校、院(系)、班级、医院四级心理防护网络。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防护网络体系应包括企业在内,除了要在学校建立宿舍(心理协会会员)——班级(心理健康委员)——院(系)级(心理辅导站兼职教师)——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教师)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外,还应在企业建立企业宿舍或者企业建立心理信息员,按实习区域建立心理健康兼职辅导老师,心理信息员和心理兼职辅导老师要接受常规的培训。同时,要在企业实习队、专业、系、中心、学院建立多级信息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教育、早恢复。
(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对学生做好心理健康预防工作,就要对广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使学生接受心理知识的培训。因此,在学生下企业之前,应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主渠道作用,对一二年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纳入到教务处的教学计划之中,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编写课程,课程教学老师应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来授课。课程内容除了要传授一定的心理知识外,还应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四)深入企业,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常常会比较隐蔽,且不轻易主动寻求帮助,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进企业尤其重要。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可充分利用面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还可蹲点企业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随时解答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沟通,及时帮助学生更好地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并提高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及时处理学生工学结合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四、建立信息网络教育体系
信息的传播快捷、生动、开放、交互,能实现跨地域性,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较长时间分散在不同的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的流动性和分散性增强,这给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要解决这一难题,高职院校应要主动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利用信息传播的跨地域性特点,充分发挥互联网覆盖面大、形式多样、便利及时的优势建立信息网络教育体系,使德育工作的开展能更契合实际,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信息网络教育体系的建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搭建德育工作的信息沟通平台
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搭建信息沟通的新型平台,使得师生双向沟通交流更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交流更及时、更广泛、更深入、更频繁、更有效,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更能得以突显,“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得到更具体、更扎实的贯彻落实。这些平台包括建立学生德育工作专题网站、网上班级通讯录、电子信箱、网上聊天室、博客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德育工作做到全覆盖、全天候,为校企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搭建网上交流平台。通过校园网、手机短信群发系统和相关网络软件构建,通过借助手机短信、互联网等全方位的技术手段,构建高职新型家校交流平台,定时发送学生生日短信祝语、节日短信祝福,温馨提示,关心学生,优化师生关系,体现人文关怀,使得德育工作更全面、更具实效。
(二)开发德育的网络教育功能
高职院校应善于利于网络,交换、传输包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动画等形式的德育信息,通过信息文化的教育功能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和调控,渗透德育的新内容,创新高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增强德育的直观性和感染性。如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建立学生网络党支部,开辟网上党校,网上支部生活,网上党员与学生谈话,建立党员QQ群,红色网站等。教师们也经常在网站上发表文章,提高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力、渗透力和覆盖面,把德育工作延伸到新的领域,通过正面、积极的网络信息激活学生的思维,改善他们的认知结构,既使教学方法得到改革,又能增强德育工作的感染力、渗透力、吸引力和教育引导目的。
(三)提供网上学生服务
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校内信息渠道不畅通,往往导致各种学生服务工作滞后。高职院校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可以给学生提供快速、便利的服务,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飞.基于工学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职业时空,2008(09)
[2]易际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职业道德教育新探.中国成人教育,2008(16)
[3]甘慕仪, 徐刚. 把握工学结合特点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04)
[4]罗晓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探索.职业技术教育, 2007(23)
[5]栾永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创新.职业教育研究,2008(01)
作者简介:
了解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什么之后,接下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中小学中将如此丰富且具有深刻内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加以实现?即,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对处于教育一线的学校领导和教师来讲,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面对这么纷繁复杂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常常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不少学校领导和教师在不断加强学习的同时,也因深刻领悟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学科、新要求,而狭隘地以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在学校工作中另辟新径。
其实,不然。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每一项新的教育要求,都是在原有的教育工作和教育体制中诞生的。正是因为旧的教育要求和教育体制无法满足新的教育需求,在这种矛盾的推动下发展出新的教育要求和教育思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这样一种产物。也就因此,实际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原有的学校工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这种联系,善于利用这种联系,就会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而且,对于教师来讲,也会帮助教师很快适应和接纳新的教育要求、掌握新的教育思想,降低其压力与挫败感。基于这样一种工作思路,我们大胆地提出: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我们认为,学校应致力于深化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改革,以此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也只有此,才能突破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看作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开心理课的局限,而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在实处,深入、有效地开展起来,也才能有可能实现“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心理保健医”的梦想。
经过实践的摸索与思考,我们发现,将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完全可能、也完全可行的。
1.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一天的主要活动,课堂也是学生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学生在课堂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最多。所以,如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开展途径和方式。在实践中,我们主要和教师一起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帮助教师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师生交往的观念。在新的课堂教学效益观中,我们提出,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只是教师教得有多么精彩、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从多元化的角度、从全面素质培养的角度来评判。也就是说,一堂好课,除了其知识传授与被掌握的量、程度以外,还包括师生在这堂课中积极情绪体验的状况如何,包括学生由此获得的在生活中的启示以及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还包括学生在这堂课中无论是良好体态、姿势等保证身体健康发展的习惯培养与纠正,还是其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参与积极性、思想教育等各方面是否都有所体现。这种新课堂教学效益观的要求,无疑已深刻地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与要求,而且符合未来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帮助教师重新认识新时代要求下的自己以及自己与“教师”角色的关系,帮助教师重新认识新时代要求下的学生,包括新时代下学生的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和要求等,帮助教师建立新型的师生交往观。在新的师生交往观中,我们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学生监督教师等多种活动,根本打破长期固存的“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建立真正的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亲和基础上的、具有人性化特征的的教师新权威。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过程,同时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得以继续深入的保证。
其次,和教师一起把好教学的三个关。一是备课关。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备知识、备普通的教学环节,更要围绕学生来备、围绕新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益来备。如,教学设计中不能只是考虑教师应该怎么做,把学生看做是配角或被动的,而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怎么做(如多感官的参与)才能掌握为中心来设计,同时兼顾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挖掘各种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等。把好这一关,就等于为“以课堂教学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可行的基础。
二是上课关。上课中最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思想的莫过于课堂师生交往。在调查中发现,1/3以上的学生因为不喜欢教师而放弃对这门功课的努力。而且,由此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降,在课堂中的消极体验增多,即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下降。其实,学生很多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在一种质量低下的学习生活之中产生的。如,许多逃学的孩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校没有找到归属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他们几乎没有得到过教师的表扬与称赞,常常遭到冷落、忽略、讽刺、挖苦,甚至唾弃。于是,书包一扔,将自己抛入社会的洪流。对于学生来讲,课堂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空间,也是他们心灵得以成长的主要空间,在这其中,教师选择用自己的心去学生的心、进行生命间的交流,还是选择永远的执法官、以冰冷的外壳去碰撞学生柔嫩的心灵,都将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课堂上教师对待学生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很重要,都包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在与学生的课堂交往中,多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否定,注意教育机会的平等和公平,注意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等等重要的教育原则,其实都隐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三是课外应用关。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活动中才能真正完成和实现。因此,课堂上每一个巧妙的设计,每一滴言传身教,都离不开课外的实践应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巩固和实现。
如,在语文课《鸟》的教学中,巧妙设计了使学生懂得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而且通过学生讲、学生想、学生看和学生听,并辅以自身的爱心和激情唤起了学生的美好感情,但是如果缺少课下实践的机会,再好的教学效果往往也只会昙花一现。只有将这种美好的感情加以引导、在生活中付诸于实现,才会使之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获得永远的生命力。
最后,重视课堂心理氛围的建设。如前所述,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空间,学生在课堂上投入的时间也是一天之中最多的,因此,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反,消极的课堂心理氛围亦然。心理氛围的性质主要决定于人际关系的质量。影响课堂心理氛围的不仅仅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是否善于建立同学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氛围很重要。一些教师最善于进行学生间的比较,以为以此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竞争和压力,可以转化为更大的前进动力。殊不知,这其实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竞争压力。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每一位同学就意味着一份压力,层层包围、层层紧裹,重压之下,心理素质差的学生早已缴械投降,或放弃这个同学群体、游离于集体之外,或选择破罐破摔、放弃与同学竞争和向上的机会,或无法承受而患上了严重的考试焦虑、甚至无法上学。这点在中学生中更为突出。因此,在合作的基础上创设一种建设性的竞争压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安全向上、相互支持的同伴环境,才是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的根本。此外,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课堂心理氛围的潜在因素。教师与家长关系紧张,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方式,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看待教师的眼光。还有,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紧张通常会对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产生消极影响,而这种对亲子关系造成的消极影响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形成恶性循环。可见,重视课堂心理氛围的建设,关键是要重视师生、同伴、教师—家长和亲子之间的关系。
2.结合学科特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课程的多样化,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具选择性、更具全面性的途径和方式。在这方面,我们强调:
一,在学科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同的学科,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涉及的是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内容的总和就是我们的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正因如此,结合不同的学科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和全面大有裨益。所以,我们和各学科的教师一起,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教案,从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在数学课关于工作总量、时间和效率的教学内容中,我们提请教师在教学举例时选用学生自己每天的作业总量、时间和效率的计算,还可加入对不同人一天工作总量、时间和效率的计算,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人一生,从而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深化了学生对时间概念的认识,由此学会珍惜时间,改变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二,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同的学科,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其授课方式也各具特色。如,体育课在室外进行,且多以活动为主;音乐、美术课则有专门的教室,组织形式更为活泼;物理、化学课则有实验课,不但配备有仪器、设备,而且要求人人动手操作等等。结合这些学科独特的授课方式,如果巧妙地辅之以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则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施。如,在体育课的户外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自我保护的技能以及进行适当的意志品质的锻炼;在音乐、美术课中启发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学会人际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在物理、化学课上不仅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相互配合,而且在观察中锻炼学生的细心和耐心、在物品的准备和整理中训练学生整洁和有条理的好习惯。总之,只要教师善于创新、善于发现、善于结合与巧用,就会在自己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也就是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能与语、数、英等学科的教学相结合,其实它可以在各科的教学中加以实现的。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班主任教师或某些学科教师的教育责任与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学生的每一位教师共同承担的责任与任务。
3.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学生除却课堂教学这一主要的活动内容与空间,就是课下、课余以及其它休息时间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往。这通常就是教师所进行的日常教育工作。教师日常的教育工作应成为继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后的又一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与渠道。
由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活动,不存在任何的知识传授压力,而且正是以育人为主。这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完全吻合。为此,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能,并且非常必要的。通常,教师日常的教育活动包括,每天早晨正式上课前、课间休息时、午休与下午上课前、以及结课后、放学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往等。其实,这都可以转化为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时机。
如,某一年级教师每天利用下午上课前的预备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而且故事天天连续。结果,不出一周,全班下午上课迟到的现象没有了。而且,讲故事成为了班级的保留项目,一口气讲到现在三年级了还在讲,只是讲故事的人慢慢变了,不知何时变成了同学。
讲的故事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童话、神话,变成了文学名著、变成了国内外大事、变成了身边的好人好事、变成了丰富多彩的故事接龙、变成了自创自编自导的创作、变成了辩论赛等等,就在这些变化当中,孩子们成长的很快,不仅学会了守时、读了很多的书、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而且养成了爱读书、爱学习、善创造、善想象、会表达、充满自信并且与人合作等种种优良的心理品质,班级也成为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另外一个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教师,她把班级管理的很多权利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参与班级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并把很多问题提交到学生自管委员会去处理。结果,班主任省心了,可班级奖状却一个接一个捧了回来。由于是自己制定的班规、班法,学生执行起来自觉多了,而且因为是自己执行、自己监督,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完全能依法办事、毫不留情,被处罚的学生对受到的处罚也心甘情愿、坦然接受。就在学生的自我管理中,班风变了,学生们学会了关爱,同学间的友谊加深了,落后的学生也得到了友好的帮助并获得较大的提高,而且每一个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组织、合作能力也都加强了。